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30 08:51:25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例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70-02

ICU综合症简称ICU谵妄,该症状发生主要原因在于ICU患者精神所经历的一系列打击,患者中枢神经由于精神打击可能出现急障碍疾病。在临床上,ICU谵妄通常表现为记忆缺失、注意力损害以及逻辑思维混乱等。ICU谵妄患者由于沟通问题,无法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后期康复治疗,因此,一直以来ICU谵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最终可能导致ICU谵妄患者死亡。所以,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成为了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次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住院谵妄患者5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划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由所有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5至76岁,平均(54.2±3.9)岁,包含注意力障碍患者9例,逻辑思维患者8例,嗜睡昏迷患者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7至78岁,平均(53.8±8.2)岁;包含注意力障碍患者11例,逻辑思维患者7例,嗜睡昏迷患者7例。所有患者组间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出现注意力障碍且难集中;②患者病程波动且出现急性起病;③患者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④患者逻辑思维混乱,无法进行逻辑推理。但凡符合①②标准且具有③④任意一种临床表现,即为ICU谵妄。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社会、文化背景调查评估,为所有患者详细介绍ICU环境与护理制度;鼓励患者进行户外运动;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暗示,引导并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实行为期2dICU谵妄专业护理培训;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行定向训练,提升患者时间感和方向感;对嗜睡患者实行光照强度控制,为限制患者睡眠时间可于每日早上7点增强室内光照强度;中午进行读报或聊天活动,限制患者午睡时间;夜间则降低环境噪音至最低,调节患者生物钟;弹性控制患者家属探望时间。

1.4指标观察

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AOACHEI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分值。范围为0-70分,分值越高,病情越重。经治疗后,患者注意力障碍症状消失且逻辑推理恢复到正常水平为治愈;ICU谵妄临床表现有明显好转为有效;ICU谵妄临床表现无明显好,部分症状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64.0%,组间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患者转入ICU时AOACHEI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U转出当日APACHEI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ICU谵妄临床发病率为10%-51%,这一数据在中老年患者病房中则为80%以上[1]。临床上主要将谵妄分为安静型、混合型与亢进型三种[2]。ICU谵妄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障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几率等。ICU谵妄产生因素较多,其主要诱因包括酗酒、营养不良、缺氧、以及睡眠剥夺、既往精神病史、高龄和睡眠剥夺等[3]。谵妄症临床危害虽大,但通过有效护理能够使其得到有效控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64.0%,组间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ICU谵妄病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逻辑思维能力,降低患者认知,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例2

【关键词】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ICU病房是医院特殊的科室,需要提供高效精确的护理服务,随着居民健康知识水平和对临床医疗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临床ICU病房中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面对护理风险压力也随着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降低ICU病房中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逐渐提高人群享受护理服务的水平[1]。本研究选择我院护理过程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ICU病房护理事件和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ICU护理风险分布情况调查》进行研究,收集我院ICU病房近十年来发生护理风险的情况,进行统一的分类,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ICU病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调查,2008年3月到2010年4月为护理风险规范管理实施前,2010年5月到2011年8月为护理风险规范管理实施后。

1.2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按照调查问卷中ICU病房发生护理风险的分布情况进行指定有针对的措施,应将护理风险的防范提前到护理风险可能发生前,提出的防范措施。包括制定全面有效的ICU病房护理人员值班管理细则、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责任心的教育和培训,增加优质护理人员的奖励机制,加强相关中医院专业知识的培训,规范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文书书写,举行定期的考核和临床抽查,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增加对患者隐私的保密,明确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防范措施实施前十年ICU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研究: 对防范护理风险措施实施前十年护理风险发生分布情况分析表明,主要为护理操作中的风险、责任心不强、护理技术不熟练、中药名称不熟悉、文书书写不规范、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其他,见表1。

2.2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ICU病房护理分析: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ICU病房风险事件例数及风险率比较可见实施前发生率为5.82%,实施后风险率为0.82%,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性(P

3 讨论

研究显示中医院ICU护理风险发生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应针对每项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针对ICU病房护理对象多为病情比较重、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应制定自身特有的护理措施,加强自身护理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建立相应的护理风险监控措施,针对ICU病房每个护理细节制定完善全面有效的操作措施,不断提高ICU病房护理人员的素质,减少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率,进行持久的风险意识防范教育,加强对护理过程中风险的预防。严格对护理过程中各种管理制定并进行监督,按照有章可依的原则,保证ICU病房护理过程中急救设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管理,防止长期松懈管理造成大的护理风险的发生[2-3]。同时应在ICU病房护理过程发生情况建立以人为本的机制,注意医院与护士沟通、护士与患者沟通、患者与医院沟通,建立一个良性的信息回馈机制。及时发现在ICU病房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不正确的地方,及时纠正及完善。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为临床提供优质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奠定基础。针对中医院特殊的情况,应加强护理人员对中医药的了解力度,防止出现由于护理人员对中医药的不熟悉而发生的护理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护理风险方法措施可有效的提高ICU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应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建平,韩宏妮,刘霞,等译.护理管理的作用于责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34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例3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38-01

ICU 综合征是指在 ICU 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985 年日本学者黑泽尚提出 ICU 综合征新概念为:在 ICU 监护的病人,意识清醒 2~3d 后出现谵妄状态和其他病征,并且这些表现在转室后3~4d 依然存在的,称为 ICU 综合征[1]。就目前国内文献来看,ICU 收治的病人中 20%~50%发生本征。

集束干预策略(Bundle of Care)是近年来危重症领域出现的新理念,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旨在统一和规范干预措施,提高抢救效率,集束干预在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呼吸机的护理干预中均显示出非常好的效果[2]。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其每一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改善患者结局,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改善患者结局[3]。我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ICU综合征,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 年10月本院ICU 收治的80例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19~96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重症哮喘并伴有肺部感染现象、复合外伤、脑血管意外、有机磷中毒等病症。纳入标准:①病人至少带有1根管道(如静脉留置针、尿管、胃管、引流管等);②入住ICU时间≥24h。③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或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和/或意识障碍者;②入组后ICU住院时间超过2周;③研究中患者放弃治疗或死亡。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入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ICU 综合征的诊断

采用 ICU 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作为 ICU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评估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反复波动;②注意缺损;③思维紊乱;④意识清晰度的改变。当①②③或①②④或①②③④为阳性时,即可诊断该患者为 ICU 综合征。该量表是Ely等[4]根据精神疾病诊断统计分类手册第四版修订而来,是专门为评估 ICU 患者是否存在谵妄而设计的评估工具,国内有学者[5]对其进行汉化,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9%~100%,93%~100%,测量者间信度为 0.79~0.96,测量时间平均为2 min[6]。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ICU护理常规。各班次护理人员按重症监护原则按时观察病情,及时应对患者出现的各种ICU综合征症状。按需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满足患者合理的基本生理需求。

集束化组 根据集束化护理原则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自理能力、心理状态、社会关系、文化程度、饮食起居习惯等与病人密切相关的因素,自病人入科时间起进入动态评估状态,评估贯穿于整个病情发展和时间推移的过程中。分析产生ICU综合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归纳制订出集束化护理方案。

1.3.1预防:(1)做好入室前的访视工作,耐心地向患者介绍ICU 环境、陪护制度,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准备。(2)建立术前访视制度,对转入ICU前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入 ICU 的目的及处置,以利于减少 ICU 综合征的发生率。(3)急诊入 ICU 的患者,因病情较重,甚至面临死亡,需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减轻心理负担。

1.3.2 护理措施

⑴ 改善环境:①根据病人需要选择合适的光线,尽可能使用柔和的灯光、避免光线直射病人眼睛。每日早晚播放轻音乐,可缓和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促进感情、情绪的镇静化,减少或预防 ICU综合征的出现。②安静的环境使人心情放松,所以工作人员的走路、谈话、操作均要轻盈,尽量减少心电监护、呼吸机及输液泵等的报警。③抢救病人时,床与床间应用屏风或布帘相隔,以避免影响其他患者的情绪。

⑵ 尊重病人:在进行基础护理及各种检查治疗性操作时,尽量减少暴露患者身体部位,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顾及患者的自尊。

⑶ 保障病人的睡眠:①各项操作集中进行,夜间治疗护理时,应动作轻柔,避免影响病人休息。②ICU 的环境,容易使患者昼夜睡眠时间颠倒,应鼓励患者白天少睡。③必要时应用镇痛镇静药物。

⑷ 加强沟通,关爱患者 ①关心体贴病人,尽量满足病人需求,从而消除病人的恐惧、孤独和寂寞感。②条件允许时鼓励患者与家属会面,以便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及安慰。

⑸ 提供专业化护理照顾:责任制护士对本组病人实行24小时负责制,为病人实施连续性、系统性、计划性护理服务。了解 ICU 综合征及其前驱症状,以利于早期发现并有效治疗。

⑹ 尽量避免约束病人:在允许范围内鼓励病人活动。病人配合时告知病人各种管道的意义,若不配合再给予约束或者遵医嘱给予镇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 SPSS 17.0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 以 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ICU 综合征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集束化组患者ICU 综合征发生率为 17.5%,远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7.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1。

3 讨论

ICU 的出现为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助提供了规范及高质量的生命支持,为挽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由于ICU特殊的治疗环境,同时也给患者心理上带来了创伤。传统的护理方法只重视满足患者基本的生理需要,忽视了对患者精神方面需求的满足。护士应加强学习, 不仅要掌握护理专业知识, 在工作中还应扩大知识面,掌握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沟通技巧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不同心理支持及心理疏导。了解发生 ICU 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和诱发因素, 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于预防ICU综合征的护理中,明显降低了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但因危重患者多,护士素质参差不齐,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执行情况难以监管,如何保证集束化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因此,要加强护士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认真、自觉、连续地执行集束化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魏树均,魏树森.ICU 综合征[J].北京医学,2005,17(4):226.

[2] 刘鹏,何炜,陈宏林.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的文献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235-1237.

[3] Resar R,Pronovost P,Haraden C,etal.Using abundle approach to improve ventilator care processes and reduce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J].J Qual Patient Saf,2005,31:243-248.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例4

[中图分类号] R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31-02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据统计其中有95%的结核病人和98%的结核病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结核病流行严重,疫情下降缓慢,有些地区还有回升[1]。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各省均成立了结核专科定点医院,进行定点治疗及相应的隔离。在各省、市建立结核ICU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由此可以为更多的结核病患者提供更及时、针对性的治疗,降低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

受结核ICU的特殊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所决定,结核ICU护士成为了护士职业危害的高危群体。我院在2006年成立了国内首家结核ICU,至今已有5年历史,现拥有监护床位数14张,配置护理人员30人。5年期间我科护理人员已经查出1名护理人员感染上了肺结核,近期对于本科室护士的PPT实验结果显示,80%以上呈阳性,虽多数处于不发病状态。

本文对结核ICU护理职业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结核ICU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率。

1 危害因素

1.1 结核菌 结核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还有通过患者分泌物及血液进行传播。传染性微生物的气溶胶是医院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2]。结核患者主要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时将病原微生物形成气溶胶散布到周围的空气中,人员流动加速了悬浮微生物的传播,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3]。而结核ICU的患者均是结核病危重患者,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护士每天都要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尤其在目前需机械通气的患者越来越多,使结核ICU的护士感机率快速增大,因此作为该领域的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射线与紫外线的伤害 X线摄片检查是结核病的重要诊断方法,而结核ICU患者大都因病情危重,需床边摄片。在患者需要协助时,护士在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情况下会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损害。在对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CT检查,尤其是增强CT检查时,患者需要呼吸囊辅助呼吸,此时医护人员也容易受到X射线的伤害。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4]少量、多次接触射线,因射线的累积作用会导致人致癌。目前对从事放射专业人员的保护已得到重视,但护士在这方面的防护却通常被忽略[4]。此外,紫外线作为结核ICU床单元、器械或物品表面的消毒措施,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时,也可对护理人员的眼睛和皮肤有较强的刺激,可造成眼炎、皮肤红斑、皮炎等伤害。

1.3 医用器械锐器伤害 结核ICU的护士每天都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护士使用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的机会也最多,如给病人进行输血、注射、及各种操作时,由于操作频繁、病人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等因素,使护士被针刺伤、锐器切割伤的机率增加,由此会造成HIV、HBV、及HCV等感染的危险。李映兰等[5]在对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中发现,护士针刺伤的五年发生率为97.9%,77.3%的护士每年发生针刺伤一次以上,而54.6%的护士在针刺伤发生后不能确定感染源,61.9%不了解感染源患者的血液检查情况。

1.4 化学消毒剂的伤害 戊二醛及含氯化学消毒剂等在临床科室应用较多,结核ICU更是如此,用于浸泡各类器械和物品或地面的消毒,而护士接触这些化学消毒剂的机会最多,这些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当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中,被人体吸收后导致支气管黏膜的水肿,长期作用可以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另外对人体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伤害。若消毒剂与皮肤直接接触,会对皮肤直接造成烧伤或接触性皮炎。

1.5 社会和心理性的伤害 结核ICU除了具有普通ICU的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快、多种医疗仪器同时使用,护理量大、突发事件多,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外,同时还担心被结核患者感染的危险。因而对结核ICU的护士的心理健康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防护措施

2.1 结核菌的防护措施

2.1.1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的医疗环境,是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前提条件 结核ICU更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之间分别设缓冲间,并以不同颜色警示医护人员。

2.1.2 病房设计成利于空气通风的环境,有条件可设置洁净层流病房 洁净层流病房在我科设置后,减少了每日紫外线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伤害,每月进行室内空气培养,定时清洗空气滤网及空调滤网,取得了较好效果。

2.1.3 护理人员需要戴N95型口罩用于职业性呼吸防护 N95型口罩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预防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飞沫的大小为直径1至5微米,普通口罩难以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规定,暴露在结核病菌下的医务人员必须佩戴N95标准以上的口罩。由于N95型口罩是据欧美人脸型设计,对我国亚洲脸型可能存在部分不合适,这时为了弥补鼻翼部的空隙,可在N95型口罩内层戴一层外科口罩,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经我省疾病预防专家测试,戴双层口罩确实较单层更有效。与患者交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以1-1.2米为宜。当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避免与患者面对面[4]。下班后护士要做好个人卫生,注意鼻孔、耳朵和口腔的清洁,工作服应做到每日更换[5]。

2.1.4 结核ICU机械通气的患者均应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减少呼吸道病原菌的传播 在对结核危重患者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及大咯血的患者抢救时,避免不了会被血液,痰液喷射至脸上及眼睛里,同时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每天要倾倒积液瓶的积水,加湿化水,更换呼吸机管路,留取痰标本时,都可能被含结核菌的痰液或水溅入眼睛,因而眼镜的防护也显得十分重要,最好使用保护眼镜,而结核ICU的护士及结核专科的护士对眼睛的保护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2.2 射线与紫外线伤害的防护措施 患者在进行床边摄片时,应将病人安排好,摄片时要尽量远离。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外出进行CT检查,如需呼吸囊辅助呼吸时,医护人员应穿好防辐射服,加强自身保护。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时,应选择好时间,各项治疗结束后,安排人员走动最少的时间,或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紫外线对医护人员或病人的伤害。

2.3 医用器械锐器伤害的防护措施 护士操作要规范,动作要沉稳,避免手忙脚乱,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直接将针头分离后放入密闭的防刺容器,由运送医疗垃圾的工作人员进行焚烧处理。掌握各种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配药掰安剖时需用纱布包裹,以防损伤。玻璃安剖、针头刀片等危险废物应集中放于耐刺、防渗漏的容器盒内,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存放和处理,不得用手抓取。如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应立即在伤口附近心端挤出血液,同时用流水或肥皂水冲洗,局部涂碘伏消毒后再包扎伤口[4]。必要时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种被动免疫,并定期复查,加强安全意识。

2.4 化学消毒剂伤害的防护措施 化学消毒剂浸泡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或物品时,应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具;盛消毒剂的容器应配备上盖,减少挥发;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对身体的危害。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换气,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加强病房工人的管理,熟练掌握清洁地面或物品的化学消毒剂的浓度及应用,避免浓度过高对病人及医护人员的伤害。

2.5 社会和心理性伤害的防护措施

2.5.1 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布局抢救室 制定周密的抢救流程,抢救物品做到四定要求,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缓解护士的紧张情绪;加强沟通技巧,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心情愉快,工作效率提高。

2.5.2 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结核ICU的护士,每天接触这些结核患者,被结核菌感染的机率非常高。对我科的调查现实,超过80%的护士PPD试验均为阳性,但只有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才会出现症状或发病,一般不会发病,因而增强体质对于结核ICU的护士尤为重要。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营养,注意劳逸结合。

2.5.3 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结核ICU的领导者应重视科室护士的专业培训,年轻护士应先到心电图室、手术室、急诊科等科室轮转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抢救技术,鼓励结核ICU的护士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结核ICU护士的心理应激能力。

2.5.4 结核ICU的护士长应合理排班,实现人性化管理 实行弹性排班制,根据本科室护士的年资、经验、能力及病人数量、危重程度合理排班[6]。护理管理者应对护士的工作给予及时的肯定,创造一种和谐、愉快、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充分理解和尊重护士[7]。

2.5.5 加强体检、提高护士地位,实现自我价值 医院领导应重视结核ICU的护理工作,适当提高结核ICU医护人员的工作待遇及增加晋升机会。重视对结核ICU护士的体检工作,尤其是肺部胸片和肺部CT的检查,我院2011年开始对结核科护士和医生每年实行免费肺部CT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同时结核ICU的护士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结核ICU的工作看作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

2.5.6 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科室活动,培养轻松、益于健康的业余爱好,学会自我调节方法,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提搞心理耐受力,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从而让自己的抵抗力处于良好的状态。

3 小结 目前随着对结核病防治的重视,结核ICU也将会渐渐扩大并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护士要进入到结核ICU这个岗位,因此对于如何做好结核ICU职业危害的防护也越来越受重视。危害的因素很多,防护也需从多方面着手。因此如何做好结核病的防护措施,如何缓解结核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如何对结核ICU的护士进行更好的保护,做好定期的体检工作等,做到有效预防传染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都可以作为护理管理者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于蕾.专科护士如何面对全球结核病例骤增[J].临床肺科杂志,2004,9(4):435.

[2] 胡依群,孙玲宝.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减少职业危害天津护理[J],2004,12(3):181-182.

[3] 张清华.呼吸结核科护士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151-1152.

[4] 沈惠兰.结核专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3)421-422.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例5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77-01

重症监护室(ICU)是集中救治危重病人的场所,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患者的明显特点是病情危重而复杂。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损伤或缺陷。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各种诊疗措施,如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留置导尿、手术、放疗、化疗、内镜检查和介入治疗等,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防御功能。加之ICU病原体种类繁多,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等,更增加了ICU院感的几率。现结合我在ICU工作的临床实践,就发生、预防、控制ICU院感的措施及护理管理,谈一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 12月入住我院ICU患者340例,其中发生院感30例(45例次),年龄30-92岁,平均年龄(50.8±0.15)岁。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日数1921天(使用有创呼吸机1699天、无创呼吸机223天)。呼吸机使用率75.72%,发生呼吸机相关呼吸道感染27例(39例次)(有创36例次、无创3例次),感染例次率20.3‰(有创感染例次率21.19‰、无创感染例次率13.45‰)。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100%,导致VAP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12例;铜绿假单胞菌各11例;鲍曼不动杆菌9例;其他7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

2 ICU发生院感的原因

2.1 患者因素:ICU患者大多年老体弱,发病急,病情危重,其身心和全身营养状况均较差,抗感染能力低,免疫功能下降,应急防御机能减退,易造成感染。加之患者基础病危重,多处于昏迷状态,意识障碍时间长,需要进行一些侵入性操作。

2.2 医务人员的因素

(1)抗菌药物的应用:ICU的病人多数较长时期使用各类抗菌药物,这不但使细菌的耐药性均较强,而且容易导致患者体内菌群失调,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2)加强监护所使用的各种介入性检查、治疗,如机械通气、动脉测压、血液净化、静脉营养、留置导尿、胃肠引流等都可能为细菌侵入机体和正常菌群移位提供有利条件。且侵袭性操作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大。

(3)病人自理能力缺乏或丧失,因而十分依赖医护人员,与医护人员频繁接触往往会增多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

(4)医护人员缺少感染防范意识,操作不规范。

2.3 环境因素

(1)布局不合理,楼层矮、面积小、空气不流畅,且多种危重病人同住一室。

(2)患者排出大量有耐药性的细菌,造成空气污染。

(3)操作及消毒隔离不规范、不到位,终末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室之间的污染。

2.4 其他因素:ICU相关部门的管理方面;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是否到位;工作人员院内感染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患者家属对于探视制度及隔离制度的遵守等。

3 预防与护理

3.1 制定制度,严格管理,强化院感意识

(1)医院感染控制难度大,为了做好ICU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必须制定一系列防止感染的制度,加强对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增强控制院感意识,有高度责任心者才能做好ICU的工作,从而降低ICU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严格手卫生管理。接触传播是多重耐药菌的主要传播途径。ICU病房必须有手卫生设施,用添加护肤成分的酒精消毒液擦手,避免无目的、无意识的接触患者和其他环境,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预防感染 “手”当其冲。

(3)减少设备共用,完善隔离制度。对病人施行必要的保护性医疗措施,提高病人机体的抵抗力。并根据不同的感染源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单间隔离、集中隔离、床旁隔离等。

(4)预防ICU医院感染应提倡非介入性监护方法,尽量减少介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护的使用频率。对长时间留置管道的病人,每日评估,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搬运、减少对管道密闭性的打断。

(5)严格探视制度,设立专门的探视通道,控制探视人数,遵守探视时间(16:00~16:30)。

3.2 加强ICU环境及设施的消毒监测。ICU科室积极配合院感科的工作,每月中旬配合院感科对科室物表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进行采样,每季度配合院感科作病房空气采样,以及不定期的对使用中的呼吸机及备用的呼吸机入气口、出气口进行采样培养。科室根据培养出的结果,认真执行院感科制定的相关整改措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及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3 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1]。

3.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病人的定植抵抗力,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造成外来菌定植及耐药菌株生长,密切注意菌群失调的先兆,慎重送好痰标本,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治疗感染而非治疗定植或污染,所分离出的细菌、真菌并不等于感染而选择抗菌药物,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前期治疗效果判断,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选择用药。

3.5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作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最重要。引起VAP的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病率更重要。如加热加湿器的无菌水每天更换;防止冷凝水倒流,及时倾倒并认真洗手;做好气道管理及有效吸痰,辅以肺部物理治疗、翻身拍背;呼吸机管路一周更换等措施。

4 小结

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地医疗护理有关,因此,作为医护工作者,尤其是监护病房的一员,更应把控制院感的发生在思想上提到一定的高度。ICU院感得到有效控制,首先要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采取有效的监测、监管方法,施以正确的干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例6

[关键词] 优质护理;ICU;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a)-0133-0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在不断发生改变,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由于各项生命体征都十分不稳定,需入住ICU进行治疗,否则会随时失去生命[1],ICU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患者病情改善的影响较大。为了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ICU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该文将44例ICU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ICU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44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均属于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4∶20;年龄范围44~86岁,平均年龄(65.41±11.12)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22±2.39)年;合并症:高血压22例,冠心病22例。

1.2 方法

对44例ICU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 加强监测力度 ICU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危险边缘,一旦出现异常,极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糖以及血压等生命指标,并做好记录,以此来评估治疗效果,若发现患者病情加重,要第一时间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防止出现死亡的情况。大多数ICU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会失去意识,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半坡卧位,促进静脉回流以及颅内压的降低。保持呼吸道通畅,佩戴义齿的患者要及时将其取出,采用物理治疗技术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吸痰时间应控制在15 s以内,避免因痰液粘稠而湿化气道。

1.2.2 营养支持与控制血糖 大多数ICU糖尿病患者的耗氧量较高,需大量消耗自身能量,若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不利于疾病恢复,因此需给予营养支持,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出现,则给予患者瑞代或瑞能服用,立即采用胰岛素微量泵持续推注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每小时测量一次血糖水平,结合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待血糖稳定后,将血糖测量频率更改为1次/6 h。

1.2.3 并发症预防护理 ①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变化大,重者可引起昏迷,甚至危及生命。要密切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如发生低血糖立即停止胰岛素泵入,神志清楚者可进食糖水,昏迷患者立即给予50%GS20~40 mL静脉注射,半小时后再复查血糖。②压疮。ICU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需长期卧床休息,容易产生压疮。因此,护理人员应每天使用温水为患者擦拭皮肤,保证皮肤清洁,每隔两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③感染。ICU糖尿病患者会接受较多的侵入性操作,例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相关导管等,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对引流管、会阴、口腔等部位的护理工作进行强化,若发现患者皮肤有破损,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④酮症酸中毒。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若发现患者有酮症酸中毒的早期症状,例如极度口渴、多尿、多饮等,要及时扩容补液和泵入胰岛素。⑤糖尿病足。做好足部清洁工作,保证足部干燥、清洁,采用低于37℃的温水擦拭足部,发现患者足部出现开裂、水疱等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神志清楚患者询问足部是否存在针刺感疼痛、脚麻等不适感,观察皮肤色泽变化情况,积极预防糖尿病足。

1.3 观察指标

①测量患者入住ICU时和出ICU时的血糖水平;②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③统计患者在ICU接受治疗的时间。

1.4 统计方法

该文数据均经SPSS 18.0统计学版软件处理,入住ICU时和出ICU时的血糖水平、ICU治疗时间用(x±s)表示t检验;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χ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的血糖水平

出ICU时,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入住ICU时(P

2.2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ICU治疗时间

44例患者中,仅出现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5%,ICU治疗时间为(11.21±2.64)d。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成人发病率高达10.5%[2-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临床上主要以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为目的采取治疗措施,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包括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4-5],各N并发症发生突然且进展迅速,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入住ICU的患者病情通常比较复杂且危重[6],糖尿病患者出现感染、压疮、便秘等慢性并发症的概率也较高[7-8],临床需引起注意。

在治疗的同时进行病情监测、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等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ICU糖尿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是缓解病情、减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优质护理中加强日常病情和体征的监测力度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进行早期营养支持维持肠道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9-10],同时定时检测血糖水平能够维持血糖稳定,促进机体恢复;各种并发症的预防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该研究结果中,ICU糖尿病患者入住ICUr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高,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出ICU时的空腹血糖(6.14±1.28)mmol/L、餐后2 h血糖(10.32±1.51)mmol/L均低于入住ICU时的数据,P值

综上所述,在ICU糖尿病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不但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将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出ICU,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燕.对ICU糖尿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服务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3):173.

[2] 吴丹,莫海燕,洪普,等.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8):729-731.

[3] 罗应琴.优质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33):240.

[4] 王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对预后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3):140-141.

[5] 刘淑珍.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康复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6):200-201.

[6] Sandoval Garrido FA,Tamiya N,Kashiwagi M,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quality indicators at health care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requiring long-term care in Japan from a nationwide survey[J].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14,14(2):301-308.

[7] 陈党柱.糖尿病并发肾功能衰竭优质护理对预后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0):150-152.

[8] Stausberg J,Berghof K.Quality of hospital care in Germany: Analysis of the trend between 2004 and 2008 from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data [Qualitt der stationren Versorgung in Deutschland: Eine Analyse der Entwicklung zwischen 2004 und 2008 aus Daten der externen vergleichenden Qualittssicherung][J].DMW: Deutsche Medizinische Wochen schrift,2014,139(5):181-186.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例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45-02

重症监护室(ICU)是配备有新型医疗设备和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的专业护理急救病室,ICU患者主要集中的是急危重病人,患者病情紧急严重,需要实时监护,随时进行抢救,甚至有时要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极易发生相关性感染,导致抢救失败的可怕后果[1]。本文就ICU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治疗措施进行临床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的462例ICU患者,男女比例为246:216,年龄在18~76岁范围之间,平均年龄54岁。其中,有69例静脉插管,占比14.94%;89例气管插管,占比19.26%;82例气管切开,占比17.75%;222例导尿管留置,占比48.05%。

1.2 方法

对每位ICU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情况、体温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等信息按日统一记录,对目标进行监测。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检验操作规范和诊断标准详细记录ICU患者的感染与否情况,检验鉴定细菌病原体。

2 结果

2.1 侵入性操作的相关性感染情况

在所有ICU患者中,有101例患者出现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占比21.86%。

2.2 病原菌分布情况

在1.3例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中,经检验发现119株病原菌。其中,有5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比47.06%;有36株真菌,占比30.25%;有27株阳性球菌,占比22.69%。

3 讨论

根据前者的研究,ICU患者极易造成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患者自身病情。ICU是重症监护室,集中的主要是病情比较严重可能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大多都是意识昏迷、卧病在床的情况,病人几乎没有自身活动能力,从而造成代谢缓慢、免疫力低下,从而极易受到各类感染;第二个,医源性因素。病人在监护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注射广谱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就可能产生内源性感染,或者产生耐药的菌株。另外,各类侵入性操作也比较容易引起picc相关性感染[2]。然而,在picc导管做静脉穿刺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导管、连接器、穿刺针等一系列手术器具,同时还要防止人体肢体活动造成导管脱落或者断裂,大大地增加了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几率,因此针对其预防措施的研究分析显得尤其具有必要性。

针对ICU患者侵入性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四大重要措施:第一个,ICU的隔离消毒,常用的消毒措施有每日每时的紫外线照射,定期的甲醛熏蒸,碘伏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的螺旋式消毒,ICU室内设备、仪器、床位、药具、推车等的消毒,另外,进出的医护人员的口罩、服装、手套等必须保证安全卫生,包括探视病人的家属必须按照医院规定穿戴专用消毒服、鞋;第二个,保证侵入性操作的无菌性,尤其是针对picc静脉穿刺中插入管道的操作,对于气管插管必须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对于导尿管必须随时清理卫生并为避免损伤尿道做好护理及固定工作;第三个,减少气管切开、插管、连接呼吸机这一过程的操作时间,并且必须做好口腔的洗漱护理,尽量采用picc插管,方便快速,从而节约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痛苦;第四个,picc静脉导管的留置优先使用锁骨下静脉置入,固定穿刺部位及时清理消毒并定期更换,防止局部发炎、导管堵塞,有研究表明picc导管“一针治疗”的穿刺手术方案能够显著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发炎率降低至5%,相关性感染率降低至2.2%[3]。

根据以上研究分析,针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预防侵入性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重点关注侵入性操作的无菌护理,针对关键部位及环节做好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例8

ICU综合征指患者在ICU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合并有思维紊乱、情感障碍、行为和动作异常等其他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它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新医疗器械和医药品的不断开发及重症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而出现的一组病症。[2]ICU综合征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住院时间的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我科自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对入住的部分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在综合ICU收住患者100例,采用中心随机隐藏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40~86岁,平均(63.5±5.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12例。其中脑外科手术后患者5例,骨科手术后9例,冠心病患者20例,其他16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1~85岁,平均(63.2±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5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4例。其中脑外科手术后患者5例,骨外科手术后10例,冠心病患者22例,其他13例。要求入选标准:①年龄≥40周。岁;②无精神及神经疾病,有一定的读写能力;③自愿参与并配合完成研究。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即被诊断患有精神及神经疾病;②入住ICU的时间≤7d;③研究过程中患者死亡。2组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疾病常规护理、限制性探视制度、必要的交流沟通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改善病室环境,温度保持18~22摄氏度,湿度为30%~60%,工作人员做到四轻,房间设有钟表等等;②修改探视制度,根据病情适当延长探视时间;③音乐疗法;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3 评价标准

1.3.1 ICU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ICU综合征由Mckegney于1966年提出,后日本学者黑泽对其定义如下:患者入住ICU后,意识清醒(可有失眠出现)后的2~3d出现以谵妄为主的症状,持续3~4d直至患者转出ICU治疗,并与其他器质性病变相区别,症状消失后不留后遗症[3]。

1.3.2评定护理满意度: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定,不满意总分在70分以下,基本满意总分在70~80分,满意总分为85分以上,其满意与基本满意都评

定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结果

2.12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为18%(11/60),对照组为35%(2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61P=0.039),2组患者总计发生ICU综合征32例,发生率为26.7%。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例9

ICU是疑难危重患者的聚集地,是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单元。由于患者均处于危重状态,需要医护人员给予有创性操作进行积极治疗,因此ICU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和易感人群的多发区[1]。通过加强干预措施降低各种有创操作感染率。本研究回顾分析2011年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2011年1月――12月收住ICU病房>48h的1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综合判断患者感染情况。

1.3 监测方法 应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设计出ICU病房医院感染情况一览表,其中包括呼吸机的使用率,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及导尿管的使用率、相关感染率,由ICU专人填写ICU日志和月报表,医院感染科派专职医师每日到ICU病房进行督导,一旦发生医院感染由ICU管床医师24h内上报,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每季度汇总,整理分析,如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1.4 综合性干预措施 ①加强ICU医院感染相关制度的培训,定期考核医护人员的落实情况,制定并落实有创操作的标准操作程序,医生每日对各种导管进行评估。②加强手卫生的宣教,每位医护人员配备快速手消剂,每个床单元配备3M免洗手消剂。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③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如床头抬高30-45°,定时口腔护理,一次性呼吸机管路的应用等。④如果细菌培养结果示耐药菌时,要求单间隔离或同种细菌放置同一个房间进行床旁隔离。

2 结 果

2.1 医院感染率 监测2011年患者数为153例、日感染率31.3%,调整后感染率6.70为%,见表1。

2.2 各种有创操作的感染率 2011年呼吸机使用率67.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日感染率为4.3%,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60.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日感染率2.86%,导尿管使用率78.4%,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日感染率为2.69%.有创操作中日感染率以呼吸机相关感染位置居首,见图三。

2.3 通过加强干预措施,随着有创操作使用日的增加,日感染率逐渐下降,7-12月三种有创操作的感染率有下降趋势,见图二、三。

2.4 医院感染检出病原菌分布 见表2。

3 讨 论

此次2011年医院感染调查分析显示ICU医院感染率为31.3%。调整后感染率为6.70%,从图表中可见,下半年7-12月ICU的日感染率较上半年有下降趋势,而7-12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日感染率均有小幅度下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日感染率最高4.3%,位居三种有创操作相关感染之首,这说明通过ICU医院感染的监测,使院内感染的防控,更有目标性,使我们认识到VAP是我院ICU主要的院内感染,上半年监测结果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通过加强手卫生的依从性、加强无菌操作观念、尤其是有创操作时,床头抬高30-45度、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加强气道管理,0.02%氯己定口腔护理日四次,减少镇静剂和抑酸剂的应用等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重视监督管理和干预效果的评估,使我院ICU2011年下半年的感染率显著下降,因为ICU收治的患者多为疑难急危重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如高龄、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住院时间长等,为提高救治的成功率,ICU使用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使有创操作日益增多,因此成为医院感染的直接原因,使有创操作的感染率随之增加[2]。监测结果示鲍曼氏不动杆菌为医院感染病原菌的首位,构成比为34.6%,其次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这些菌是ICU常驻菌,当患者粘膜屏障受损,或免疫功能低下时,它们即可成为致病菌,所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合理的镇静镇痛治疗,每日评估各种导管的存在性,减少导管的留置时间,加强细菌培养的检测,严格按规范进行有创操作,这些都是减少院内感染的相关措施。

在ICU进行目标监测可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动态变化,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降低和预防ICU 医院感染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例10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8年1~6月我院综合ICU感染率的统计,统计数据来自我院感管理中心每月公布的数据,ICU患者的感染率平均为为36.93%。

1.2 方法 从护理方面分析原因,宿主的因素如基础病和状态是无法干预的,各种诊疗和抢救操作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环境因素和诊疗操作中容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许多环节是可以改善和避免的。有文章统计ICU环境和医疗用品的污染率为69.9%。其中陪护人员手的污染率高达100%,医疗用品和医务人员手污染率分别为68.9%和64.2%[2]。具体细节分析。

1.2.1 ICU整体环境 包括患者床单位、多功能监护带、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仪器存放室、医生办公室、医护休息室、ICU的每一道门。

1.2.2 医护人员的手

1.2.3 各种操作过程中的污染行为

1.2.4 受到污染的医疗物品、各类仪器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ICU是医院感染科监测的重点科室,密切与感染科的联系,发挥科内感染管理小组的作用,依照感染管理中心下发的各种感染管理文件,对全科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大家对感染知识的了解,重视感染的预防。科内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有关院内感染的活动,形式不限有记录,每天科室早交班有患者感染的内容,患者转科时主管医生要向转入科室交患者的感染情况。

1.3.2 加强细节管理 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侵袭性操作、消毒隔离、一次性物品的使用、ICU仪器设备的使用等等,作了严格的规定。

1.3.3 分区收治患者

收治患者时按照术后区域、一般患者区域、特殊感染区域安排床位。对特殊感染患者在其病床和病历夹上粘帖明显标志起警示作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转出后的终末消毒按照管染管理要求进行彻底消毒并记录。

1.3.4 全面、彻底清洁

从2008年7月开始每月选择1 d,全体ICU人员同时到岗,对ICU所有房间的物表、空气、地面、仪器设备等进行彻底清洁处置,包括三步骤:清水擦拭、消毒液擦拭、再清水擦拭,特殊仪器设备按照说明进行清洁和消毒。

1.3.5 感染监测 ICU每月对空气、物表、患者床单位和医护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医院感染科每月不定期检查ICU各类感染指数,监测ICU患者感染发生率情况,及时回馈检测结果,科室对感染科提出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改进。院内感染发生后科内感染监测护士或主管医生24 h内报告感染科并填写报表,如发生迟报、漏报的感染科对科室进行考核。

1.3.6 外来人员的管理

为避免本室和院内外其他人员进入ICU带来杂菌,进入ICU必须更换鞋、隔离衣、出入ICU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1.3.7 规范护理操作,制定操作流程 由于吸痰不当和呼吸机管路消毒不规范所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留置尿管护理不到位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的潜在感染因素和需医护配合进行的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等各种有创操作加强培训、演练和检查,同时制定了带呼吸机患者的吸痰流程、终末消毒流程、预防针刺伤的措施等,通过规范护理操作,制定操作流程,把因为各种操作过程中的污染行为所导致的感染因素降到最低。

2 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以上多方面护理干预措施的执行,ICU患者的感染率从2008年1~6月份平均为36.93%降至7~12月份的20.94%,具有显著效果。感染率分析见表1。

3 讨论

我院综合ICU,其特点是病种多,患者年龄大,2008年收治的患者中年龄最大98岁,最小13岁,平均68.64岁,脑血管病所占比例大,收治的患者病情较重APACHEⅡ评分平均20.19±8.7,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的患者。有文献称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高5~10倍[3],是导致抢救失败的重要原因,而且受感染的患者转回到专业科室,极容易感染其他患者,有引起全院患者感染的危险。通过采取多种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ICU患者的感染率,对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icu病人的护理措施例11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 管理

重症监测治疗护理病房是重点抢救的危重病人,对危重病人进行监测,治疗的场所。 ICU集中收治各类危重病人,抢救频繁,仪器操作复杂,护士承担的责任和风险相对较高,因此,ICU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根据2010-2011年ICU患者的分析,发现其中薄弱环节,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6月在我院ICU护理患者162例,97例男性,女性65例,年龄11-92岁,平均年龄62岁。按时间段分为两组:2010例作为对照组为一组,2011年作为观察组为一组。观察组83例,其中男39例,女44例;对照组病人第79例,40例男性,女性3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无显着性差异(P> 0.05)。1.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意外脱管率等情况,并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中央静脉管感染,留置导尿管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意外脱管主要包括气管,导尿管,胃管,中央静脉管等意外脱落。1.3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从表1可见,两组患者在院内感染率,护理缺陷率及意外脱管率都存在明显差异(P

3 讨论 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ICU这种高风险的特殊科室对医疗护理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目前加强ICU护理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 ICU是医院内感染高发科室。ICU院内感染率虽然2011年与2010年相比显著减少,但仍高达7%。曾有文献报道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达16%,显著高于6%的普通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原因:1.ICU本身是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人员流动频繁;2.基层医院缺乏资金,缺乏先进的空气净化设备,而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缺乏合理用药的理念,管理层不能严格把关,因此院内感染率是比较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管理措施:①加强ICU病房流动性管理的,并严格控制ICU护士流动频率;②改善ICU空气净化设备和定期的ICU常规无菌处理,如每日定时两次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及紫外线消毒循环机杀菌消毒,开窗通风1小时;③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管理和护理工作人员的无菌操作概念。随着相关法律法则的健全,护理人员承担的责任也相应的增多。据悉,医疗事故近年来稳步增长,我院近3年来对护理的投诉事件显著增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护理工作整改措施:①加强法规理论学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系统。具体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实施:在任何时间即使告知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家属安排合理参观时间;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在进行如气管插管,静脉穿刺和其他侵入性操作时,充分尊重病人家人的知情同意权,详细和具体对其可能的风险和预后进行告知;在进行导尿,擦浴等涉及患者隐私的操作时,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护理文书的书写要客观,准确,及时。 ICU患者往往需要留置各种导管和监护导线,患者往往处于强迫,不可避免地造成导管或导线脱落。此外,国内床护理比1:3左右,明显低于国外1:5?6的比例,在基层医院床护理比会更低。因此,我院自2011年开始加强了护理床位监管力度,意外脱管率显著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总之,通过一系列护理防范管理措施, ICU护理管理较前有了明显进步。基层医院ICU护理管理是整个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要充分认识到护理管理重要性,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创造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