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校体育老师

高校体育老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31 09:21:34

高校体育老师

高校体育老师例1

NETS-T-2008与NETG•THE指标项的对比分析

NETG•THE共有三级指标,NETS-T-2008只有两级指标。因此,要进行NETG•THE与NETS-T-2008的指标项对比,首先选取NETG•THE的一级、二级指标与NETS-T-2008进行对等分析。根据NETG•THE与NETS-T-2008能力维度的相似性和对等关系,本文将NETG•THE与NETS-T-2008的对应内容做了排列与对比,1.意识与责任(1)指标项对比分析:NETG•THE中的基础部分“意识与责任”中的“意识”,在NETS-T-2008中基本没有体现。这是由于美国的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对于NETS-T-2008而言,我们假设每一位教师已经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对教学的变革作用。”而“意识与责任”中的“责任”部分,在NETS-T-2008中更加强化,强调了知识产权、责任感及全球意识。“运用数字化时代的交流和协作工具促进全球意识”体现了Web2.0的全球化协作的特点。全球的学生、教师都可以借助Wiki、SNS等社会性软件针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全球协作。(2)对建构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项的启示启示一:NETS-T-2008中并没有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开展自我发展的意识部分,这是由美国教育的高度信息化所决定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已经将信息技术作为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从信息生态的角度来看,是已达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生态融合期,其所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利用技术促进教师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我国,经过近年来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与态度也有所提升。这一点在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开展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中有所体现。如针对江苏省20多所高校教师开展的调查研究显示,50.7%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46.1%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4]。这说明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具备了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但离将其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中去除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在本文建构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中“意识”部分仍然需要保留,但可对NETG•THE中该维度的三级指标做适当的整合。启示二:NETS-T-2008中对“提倡和教授安全、合法和符合道德,规范地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提升自身在数字化时代运用信息技术的礼仪和社会交往的责任感”的强调更符合Web2.0环境中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Web2.0环境中,人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的者[5],学生也可以通过教育信息及资源变为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这种角色转变,使得其在发挥个体主动性的过程中出现传播失范的现象[6]。因此,在本文建构的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中,要着重强调教师促进学生在利用社会性软件信息时的道德意识与责任感。启示三: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中要突出全球协作的特征,将教师本身的全球协作意识及促进学生的全球化发展纳入指标体系中。2.知识与技能(1)指标项对比分析:NETS-T-2008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强调教师“运用其学科知识,通过教学、学习和技术增强自身在面对面和虚拟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意与创新能力的经验”。因此,知识与技能只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不能过于强化知识与技能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中的比重。(2)对建构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项的启示NETG•THE列出了教师需要掌握的多种知识与技能,覆盖了教师教学、工作中可能用到的多种知识与技能。然而,该维度中提及的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模式、信息技术工具等大量的内容,对于高校的学科教师而言会成为教学任务外的额外负担。对于高校学科教师而言,真正重要的是这些教育技术理论、教学设计模式、信息技术工具方法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的问题。如,在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评价时,教师准确描述某种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远不如他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应用该理论重要。因此,本文进行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建构时,酌情弱化知识与技能部分的指标项,强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特别是Web2.0工具解决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1)指标项对比分析:NETG•THE中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两部分对应于NETS-T-2008中的“设计、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经验与评估工具”。将设计、实施与评价三部分连贯起来,较符合教学实践的习惯,更具有可操作性。NETS-T-2008更强调学生个性化,如“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不同层次的数字化工具与资源的使用水平”,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精神。(2)对建构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项的启示启示一:由于设计、实施、评价三者的逻辑连贯性,本文参照NETS-T-2008的做法,将NETG•THE中的“设计与实施”与“教学评价”整合为一个一级指标。同时,在借鉴NETS-T-2008,在“能够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中突出强调为学生个性化服务的思想,增加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风格、数字化工具使用水平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这也符合Web2.0时代个性化的核心特征。启示二:Web2.0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互动性,教师要“能够开发技术化的学习环境,能够使他们自主设定学习目标、管理学习和评估学习过程,最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启示三:具有“可读可写”特性的Web2.0可以用来记录学习全过程,其中包括学习者自身的创作内容、资源的链接、文档、图片、声音及视频,还有其他人对这些内容的评论[7]。因此,基于Web2.0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具备对Web2.0工具中记录的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能力,并以过程性评价的反馈促进教学。因此,可以在“能够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反思与调整”的三级指标中突出对Web2.0环境中记录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4.科研与创新(1)指标项对比分析:“科研与创新”部分着重强调高校教师使用数字化资源与技术提升科研的能力,这一点在NETS-T-2008中“树立数字化时代学习与工作的典范”维度中有所体现,如“能够有效运用现有的和新兴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以支持自身的研究和学习”。(2)对建构基于Web2.0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项的启示NETG•THE将科研与创新作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一个维度,充分体现了高校教师的科研特征。高校教师投入工作,一方面是维持巩固生活、满足社会尊重的需要,一方面是追求自我实现的目标,期盼工作能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8]。科研只是高校教师数字化学习与工作的内容之一。因此,本文将该维度扩充为“科研、创新与自我发展”,将高校教师的科研部分作为其二级指标。5.参与专业发展、提升领导力“参与专业发展、提升领导力”是NETS-T-2008有的内容,在NETG•THE中基本没有体现,强调的是教师提升领导力、为社会服务。这一点,在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暂未涉及。但其中的“能够参与区域性和全球化的学习共同体以探究技术的创造性应用,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及“能够定期评价和反思当前的研究和专业实践,从而有效地使用已有的和新兴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可以纳入我国的NETG•THE中,作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个人发展的指标项。

高校体育老师例2

体育消费在家庭消费或者在娱乐消费中的重要性是我们看消费能力的重要表现内容之一,从我们最基本的体育消费的重要性上来看,大约五分之一的体育教师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体育消费在自己日常生活消费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超过三分之一的体育教师认为这很重要,所以从现有的调查显示,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消费不重要的和不是很重要的大约占到五分之一左右,从比例上来看,在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心里,体育消费的目的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体育教师的体育消费心态会影响到教师在同事和学生教学中的体育消费观念,对于地区体育消费和经济发展已经消费趋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调查发现,对于大多数体育教师而言,其年均体育消费占日常生活消费的比例占到十分之一左右,从消费的内容和消费的形式来看,主要是实物消费,从具体的内容来看,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服装、娱乐消费,而在个人消费上,他们大多数主要集中在体育信息消费和娱乐消费。从消费的额度上来看,大多数教师显示,年均消费占到收入的十五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在体育消费方面,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消费的问题持积极的态度。

体育实物消费主要是指用于购买体育服装、体育健身器材、体育娱乐设施等实物方面的消费。这类消费一般具有较大的可持续性和长久性,大多数情况下都非一次性消费,所以往往这类投资属于长时间的或者一段时间的投资。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所有的实物消费上来看,运动服装的消费占到被调查消费内容三分之一左右,运动饮料的年均消费占到全面体育消费的五分之一左右,一般器材的消费占到全面消费的百分之二左右。我们调查还发现,还有一些体育教师选择购买体育纪念币,他们购买纪念币的主要原因在于纪念币可以保值。

高校体育老师例3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进而形成了对于工作任务,工作条件不满情绪。高校的体育老师也是如此。在保定市中,高校的体育老师在人口上虽然只占到全市总人口的极少部分,但是他们却承当起了对于全市高校体育教学的重任。近年来,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对于工作的满意度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怎样使得本市的体育老师对于工作保持高校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和保障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当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而在这其中对于本市体育老师的状况进行研究,充分的了解其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方法和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一般规律,本文的调查对象计划以保定市高校的体育老师为主,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于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形成包含4个计分法,7个维度以及24道题的问卷。问卷结果的可靠性由相关专家严格审查,最后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归纳汇总工作。

其次,在正式的调查前,我们也对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的整体情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被调查的对象上来说,保定市的高校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约为3:1,符合教育部门的文件规定。在年龄的组成上,也反映了教学队伍中科研活动,教学能力和创造力的兴衰变换趋势,总的来说,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也与近几年来本市大力引进教育新生力量有相当大的关系。学历上,由于保定市比较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其中硕士生的比例比本科生的数量略高。但是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头衔的老师比较少,这可能和体育这个行业重视实际的运动成果有很大的关系。

2、体育教师对工作满意度研究

2.1教学条件因素

所谓的教学条件指的是教学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由于保定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体育运动氛围在群众中非常浓厚,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软件条件-学生的生源,教学的环境上,学校的人文,声誉,发展的前景上还是比较强的。加之,近些年由于保定市经济的发展,市政府联合市内各高校都加大了对于体育硬件设施这一块的投入力度,均基本实现了标准的塑胶跑道,篮球场等,在运动器材的投入上更是下了大力气,不仅跟换了年久失修的运动器械,而且在学生的生活区还新建了以往只有在社区中才能够看到的健身器材,使得最终高校人均学生的运动面积达到4.7平方米。虽然由于资金链的短缺,设备的跟新上略显不足,但是老师们对于教学条件这一块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

2.2头衔职称因素

在头衔和职称上,新进的讲师级别或者是助教级别的老师相对于那些已经工作多年,事业有成的教授们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对于前者来说,由于刚刚参加工作,有许多教学的理想和信念需要去实现,但是有时候现实的无情却常给他们事业上的进步泼去冷水。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助教或讲师级别的老师常奔走在教学的一线,不仅教学的任务量大,压力也高,经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出成果,而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成果却只有在长时间的磨练下才能够得以体现出来,从而使得他们在教学上较老教授需要付出倍加的努力。其次,他们在薪资待遇上也得不到满足,家庭生活带来的重重压力,使得他们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大大的低于那些副教授,教授级别的老师。对于后者来说,由于经验丰富,事业有成,他们大多退居管理岗位和后勤岗位,完成了需要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职位晋升,教学中不存在什么压力,因此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

2.3教师年龄因素

在教师的年龄划分上,我们倾向于将其划分为青年教师(35岁以下),中年教师(36-45岁)和老年教师(46岁以上)。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兴趣爱好广泛,对于教学条件的要求比较高,总期望学校能够时不时的调整教学条件,来满足自身的活动需要。一旦学校达不到要求,他们就会在工作上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而身处中间地带的中年教师常常处于事业的上升期,需要学习更多新的知识,有时还要考虑到个人和家庭的因素,故而对于工作满意度这一块基本上是保持某种中立的态度。老师教师却不一样,他们在校任教多年,对于学校历年的变化都了如指掌,事业心和责任心比较强,。学校一些方面稍微的做一下改进,便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因而在老年教师中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2.4学校的领导管理因素

高校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决定于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与学校高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保定市体育老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校政策方针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这一方面对于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区分是十分必要的。结果表明,有大约80%的体育老师对于学校领导的管理和评价感到满意,曾今有70%以上的老师因为教学成绩突出而受到校领导的直接表扬,在领导的心中,体育这门学科尽管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其却始终是校领导中不可缺少的副科,在职称的晋升上,很少存在因为体育专业是学校的非主干专业而对于职称的评定设立重重障碍现象。在各方面的待遇上,领导对于体育专业的天平倾斜度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可能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末位淘汰制中排在最后的常是体育老师,但这并不影响老师们对于领导层管理的满意度。

3、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保定市的高校体育老师中,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同的表现,这其中尤其以教学条件,头衔职称,教师年龄和学校领导管理四个方面最为突出。(2)我们一定要对于以上结果作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保定市高校的体育教学。(作者单位:1.河北联合大学体育部;2.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题编号: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立项课题“对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分析研究”之一。编号:201204085

高校体育老师例4

体育作为一门在现代教育中已经普及的课程,对学生来讲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同时它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知,作为教授体育这门课程的体育老师在促进体育教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及教师就会涉及师资问题,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教学,教师资源一直是衡量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我国的教师资源问题却一直存在。由于文化教育、升学考试、高考及工作的压力,体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而,如何优化教师资源成了一项重要课题。

一、体育教师资源现状分析

1.体育教师资历水平。根据查阅的相关文献显示,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是以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培养以体育师资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和要求是比较高的,而我国现在体育教师招聘工作上却没有按照如此高的标准进行人才招聘,由于一直以来体育被教师、家长视作“副科”,更是降低了体育教师的招聘标准。对中小学的教师资历调查发现,只有接近30%的是本科毕业生,在偏远地区是由其他科任老师或者毫无体育知识背景的人员进行体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也存在降低体育教师招聘标准的现象,这就使得我国体育教师的资历水平处于一个中等偏下的水平,低资历的教学也就导致我们的体育教育出现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口径不对称。

2.体育教师资源投入水平。教育质量要想得到提升就必须有一定的投入,就好比经济学中最简单的道理,你想要得到利润收益就必须有资本的投入,虽然投入不一定就会取得预期的收益,但是没有投入的资本项目是永远得不到收益的。据教育部13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近4000所左右的高校中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不到500所,同时在这些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高中专类学校,类如“211”“985”的学校占比很少,这充分说明在我国在体育教育上的相关投入是不够的,因此也就影响了体育教育毕业生的整体质量,进而导致了体育教师的资历水平不够高,高等人才供应量不足,学校教师资源不足,最终影响体育教师资源的配置。

3.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水平。科学统计表明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最能反映教师资源配置状况的依据,据相关报道显示,我国高等教育中体育老师一班教授的班级为5~6个,也就是说师生比为1?300左右,同时中小学中每个学校分配的老师一般在5个左右,所带领的班级则为7~9个不等,这就意味着每个老师带领将近500个学生,这些数据还只是针对城区学校,如果加上某些偏远地区和乡村学校后师生比则更令人担忧。体育教师缺口不容乐观,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大中小学体育教师41万多人,按照国家开齐开足体育课的要求,还需要30万名左右的体育教师。同时未来潜在的师生比也是一大问题所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毕业的体育类学生为24182人,而我国在校的普通本科生为22317929人,中等教育人数为100196629,初等教育人数则达到101353116。每一年的体育教育类人才的输出所占比是如此的小,巨大的数据差异,让我们为未来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水平担忧,同时由于各方面原因选择退离体育教师的人数也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让原本就稀缺的体育教师资源变得更加稀少。

4.体育教师职称现状。对于教育中备受关注的职称问题在体育教师中的重视度显得比较低,体育教师中的职称存在普遍偏低的现象。对于中小学而言,平均有三分之一的体育教师毕业于中专学校,加之学校对于体育教师职称的关注度不够,体育教师自身也极少关注教师职称的问题,很难在中小学中看见有特级或高级教师职称的体育教师。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高等院校对于体育教师的招聘理论上应该要求博士及以上的学历,但是硕士级别的教师却是随处可见的,同时学校缺少对此方面的关注,给予体育教师评定教师职称的机会也少,据调查发现,大部分的体育教师都为助教或是讲师,这也就进一步使得高校的体育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滞后,影响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体育教师资源配置不足的原因

1.学校对体育教育及教师配置制度的重视度不够。尽管我国在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人们对于体育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不再单一地将体育等同于运动看待,而是作为一门有益于身体健康及身心素质的学科来看,但是人们看待体育课程的眼光依旧未变,在面对各其他学科强力的竞争下,它常常被看成一门调剂学科压力的“副科”。由于近年来高考压力和小学、初中的升学压力加大,使得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文化课程上而忽视了体育课程的教育,许多学校的体育课程直接取消或者在间接性地将体育课的时间用来补习文化课程,这种情况在毕业班最为常见。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学校对于体育教师的需求大量减少,而后体育教育继续被忽视,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与此同时,学校在处理体育教师的配置上缺少严格明确的配置制度,国家在这方面也没有强制性的政策去规定应该按照怎样的比例配置,如何配置,这就导致体育教师分配处于一种松散分配的状态,更有学校让非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老师担任体育教师一职,这种情况在农村及偏远地区最为常见。教师的合理配置是教育顺利进行的基础,没有合理的配置就更不用谈体育教育了。

2.开设体育教育院校缺乏及教学质量不过关。据统计,在全国开设了体育教育的高等院校在所有高等院校中所占的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一,同时由于现在高等教育质量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体育教育科自身的滞后性更是导致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较差,对应的相关单位又不能够根据学校对于体育老师的需求来调整教学规模及提高其教学质量,尽管每年有两万多的学生毕业,但是由于在高等教育学校阶段的培训不够使得部分学生不能满足有关单位的要求,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存在眼高手低的普遍就业态度,绝大部分人不愿意前往县城和农村学校就业,致使部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真正地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3.体育教师待遇相对较低。根据媒体调查报道发现,华北地区有体育教师反应体育教在学校地位低,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体育教师也随之不被重视,同时由于体育教师资源不足以及义务教育推进时增加了中小学体育课时,使得很多体育老师授课量加大,而且在西南及其他边远地区,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较差,导致很多体育老师的教学压力增加,薪酬却与授课状况不等比,这就造就了同酬高工的局面,不公平的薪酬待遇大大打击了体育教师队伍的工作信心,使得部分体育老师选择辞职或是转行,最终导致本来就缺乏的体育教师资源流失。

三、优化体育教师资源配置的策略

1.重视体育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优化教师资源的配置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体育教师资源,学校及教育部门有义务让大众知晓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体育学分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考核项目,让体育在学生们心中单一、枯燥、多余的想法发生转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上了体育课程,学校才会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资重视,才会聘请更多更专业的体育老师,体育师资才能得到提升,师资队伍才能变得庞大。同时,学生反映现在对体育课程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育课程授课过于单调乏味,不能带动学生上课的激情,这说明我国体育教师的在授课教育方面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由于学校方面的忽视和体育老师自我提升发展的意识不强导致体育老师的继续教育存在瓶颈,因而,针对于体育课程教育,我们还应注意到体育老师的继续教育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不认真分析对待继续教育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势必将影响到体育教育的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水平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2.完善并严格执行体育教师配置制度。根据试行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得知在教师配置比例上要求小学1~2年级每4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5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初中每5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高中每7个班配备一名体育教师。这说明在教师配比上国家对于体育教育的投资关注是不够的,不应该是随着学龄的增加而减少配比,而应该根据学校学生规模给予符合实际的教师编制,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严格配齐、配好体育教师是优化体育教师资源的一重要任务。同时还有规定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经过体育专业学习或培训。每个教师每学年接受继续教育应不少于48个课时,然而实际这些制度在要求落实到实处时却往往与现实不相符。因此,合理完善并严格执行体育教师配置制度对于优化体育教师资源配置意义非凡。

高校体育老师例5

(二)体育教学设备设施缺乏小学体育教育要想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就必须有一定的体育教学设备实施。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小学由于不重视等原因,体育教学设备设施严重缺乏,其中农村小学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很多的小学为了改善体育教学条件,新建了一些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但新建的体育设备设施却忽视了孩子的身体特点,例如:新建的篮球场是成人篮球场,小学生走进篮球场只能望篮兴叹。

(三)体育老师素质有待提高在我国很多的小学中,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学校不重视、学校经费有限等,使得很多小学缺乏一支教学过硬、人员充足的体育老师队伍。其具体表现为:一是体育老师缺乏。很多小学往往更加重视语文、数学以及英语老师的招聘,体育老师却寥寥无几,在农村小学体育老师更是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二是体育老师素质不高。体育教育并不是只是教孩子玩玩乐乐、蹦蹦跳跳,而是需要通过一些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孩子爱上体育,进而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小学体育老师都难以做到这一点。

二、提高我国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宣传先进教育思想,树立正确体育教育理念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因此,要想提高小学体育教育的质量,首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具体而言:一是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教育,不再是认为体育教育可有可无,而是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把体育成绩作为考核孩子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二是加强体育教育宣传。大力宣传体育教育思想,有助于帮助学校、家长以及孩子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使体育教育真正成为小学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三是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学校要想使体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还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为此,应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一方面得到家长对体育教育的支持,从而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集思广益,充分听取家长的建议,如何使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

高校体育老师例6

关键词: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缓解思路

一、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1.中学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目前,各个中学的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因此,中学里面的体育发展一直被搁置在靠后的位置,这也就使得中学体育教师的声望变得很低。在中学里,受到表彰的老师一般都是文化课的老师,很少会有体育老师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而这会让中学体育老师感觉非常没有自豪感,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实现其自我价值。久而久之,老师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进行机械式的教学工作,其情绪以及职业倦怠最终会使得整个体育课堂变得没有活力,没有生机[1]。

2.体育课程要求禁锢了老师的工作兴致

体育老师和文化课老师的性格往往是不一样的,一般体育老师都是体校毕业的,他们骨子里有爱玩的血液,也希望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一些基本技能,和学生一起交流体育,一起玩耍。但是,学校对体育课程的硬性要求使中学体育老师想要教授的知识不能向学生传递。在体育课堂上,老师需要让学生做的活动,或者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都是非常传统的,没有新意。在很多中学体育老师看来,课标的要求有时候是非常幼稚的,他们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这种教学上面,但又不得不做,这样的体育课程要求会禁锢老师的工作兴致,让中学体育老师在教学方面变得越来越倦怠,这也是目前中学体育老师的职业通病。

3.中学体育老师自身因素所致

中学体育老师一般是从体校毕业的,体校的学生每天都是不停地训练,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非常低,这也就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非常低,整体素质也不高。素质不高会导致体育老师不注意自己的平时形象,而且长时间不锻炼,老师的水平会降低,动作也不是很规范,不规范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不仅如此,由于体育老师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也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时间长了,很多体育老师会放弃和其他老师的沟通,这也会导致中学体育老师产生职业倦怠[2]。

二、缓解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改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传统看法

由于社会上对体育老师的传统看法,体育老师的社会声望变得非常低。社会应该致力于改变大众对体育老师的看法,告诉大众体育老师应该和文化课老师受到社会的同等尊重。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都应该重视体育老师的存在,深刻明白体育老师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好导师,并且社会应该经常性举行竞技性的比赛,让体育老师参加,让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自豪感,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在这种良好的感觉中不再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2.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性,提高老师的工作兴致

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课程要求应更专业化,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实行分科教学,将课程安排成不同的种类,有篮球、排球、足球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这样,老师每一节课都是在进行专业课的授课,才华得到了很好的施展,学生也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学习的时候会更加有动力。学生有动力学习,老师才更有动力教学,这样可以让老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得到好的施展,从而提高工作的兴致。

3.在学校举办周期性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能力

学校举办体育活动会调动起老师的积极性,体育老师会将精力放在举办活动上面,在活动中,每天的任务会充实自己,让体育老师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有意义、有价值。除此之外,像运动会这种体育活动,老师会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在这个提升过程中,老师的技能变得更高了,会在教学工作中变得更加自信。

总之,职业倦怠是目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及时地提出缓解思路,是目前所有中学都要做的事情。要解决这一现状,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学校领导、体育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张根荣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高校体育老师例7

1.中学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目前,各个中学的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的领导、老师、学生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学生的成绩,因此,中学里面的体育发展一直被搁置在靠后的位置,这也就使得中学体育教师的声望变得很低。在中学里,受到表彰的老师一般都是文化课的老师,很少会有体育老师受到学校领导的表彰,而这会让中学体育老师感觉非常没有自豪感,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实现其自我价值。久而久之,老师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进行机械式的教学工作,其情绪以及职业倦怠最终会使得整个体育课堂变得没有活力,没有生机[1]。

2.体育课程要求禁锢了老师的工作兴致

体育老师和文化课老师的性格往往是不一样的,一般体育老师都是体校毕业的,他们骨子里有爱玩的血液,也希望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一些基本技能,和学生一起交流体育,一起玩耍。但是,学校对体育课程的硬性要求使中学体育老师想要教授的知识不能向学生传递。在体育课堂上,老师需要让学生做的活动,或者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都是非常传统的,没有新意。在很多中学体育老师看来,课标的要求有时候是非常幼稚的,他们不愿意将时间花费在这种教学上面,但又不得不做,这样的体育课程要求会禁锢老师的工作兴致,让中学体育老师在教学方面变得越来越倦怠,这也是目前中学体育老师的职业通病。

3.中学体育老师自身因素所致

中学体育老师一般是从体校毕业的,体校的学生每天都是不停地训练,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非常低,这也就导致了中学体育教师的文化水平非常低,整体素质也不高。素质不高会导致体育老师不注意自己的平时形象,而且长时间不锻炼,老师的水平会降低,动作也不是很规范,不规范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不仅如此,由于体育老师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也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时间长了,很多体育老师会放弃和其他老师的沟通,这也会导致中学体育老师产生职业倦怠[2]。

二、缓解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改变社会对体育教师的传统看法

由于社会上对体育老师的传统看法,体育老师的社会声望变得非常低。社会应该致力于改变大众对体育老师的看法,告诉大众体育老师应该和文化课老师受到社会的同等尊重。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都应该重视体育老师的存在,深刻明白体育老师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好导师,并且社会应该经常性举行竞技性的比赛,让体育老师参加,让老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自豪感,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在这种良好的感觉中不再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2.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性,提高老师的工作兴致

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课程要求应更专业化,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实行分科教学,将课程安排成不同的种类,有篮球、排球、足球等,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这样,老师每一节课都是在进行专业课的授课,才华得到了很好的施展,学生也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学习的时候会更加有动力。学生有动力学习,老师才更有动力教学,这样可以让老师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得到好的施展,从而提高工作的兴致。

3.在学校举办周期性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能力

学校举办体育活动会调动起老师的积极性,体育老师会将精力放在举办活动上面,在活动中,每天的任务会充实自己,让体育老师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有意义、有价值。除此之外,像运动会这种体育活动,老师会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在这个提升过程中,老师的技能变得更高了,会在教学工作中变得更加自信。

总之,职业倦怠是目前中学体育教师职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及时地提出缓解思路,是目前所有中学都要做的事情。要解决这一现状,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学校领导、体育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老师例8

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是目前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科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主要能力。老师在具备新课改需要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能够使所培养的学生及时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要求,能够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因此,课程改革视野下探究分析高校体育老师教学能力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1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

所谓教师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具备科目教学的专业能力,进而又有教师职业能力之称。职业能力是老师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制定教学计划、设定教学目标以及完成教学任务中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特征。从中可以看出,理论知识和技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老师要想提高职业能力,就要在兼具两者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在高校体育中,老师的教学能力要具备一定条件,其中,技能和知识是必要条件,心理和生理是支持条件。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能力又可以细分为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充分彰显职业魅力和优势[1]。

2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是培养社会发展专业性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新形势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高校体育学科作用与以往传统的体育学科作用相比具有多元性,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只是侧重培养学习者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现如今,高校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在提高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习者的理论知识,培养学习者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今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了促进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校体育实行课程改革是极为必要的。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较为漫长、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较为系统,在进行每一阶段的课程改革时,都要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学校的发展方向相协调,进而当前课程改革视野下高校体育的改革能够促进社会正常、有序运行[2]。新课改中明确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以调动学生参与性、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目的性培养。从中能够看出,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方向越来越明确,学生参与新课改体育课程学习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能够明显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我国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促进我国实现社会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加快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3新课改下高校体育教师发展教学能力的要求

3.1驾驭教材的基本能力。老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方案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以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和新课程标准为前提,进而老师要对体育学科的教材进行全面掌握、细致了解,有侧重的梳理教材知识,在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传统高校体育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于体育理论知识,老师基本是照本宣科,不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传输,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于体育技能,老师经常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体育动作练习,老师在教学中占据着绝地的主导地位。新课程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老师能够将体育教材的理论知识熟记于心,并且能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与以往相比,老师的教学角色实现了从传播者到指导者、参与者的巧妙转变,在充分开发教材资源的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进步,进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及时完成,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良好实现。因此,高校老师只有具备驾驭教材的基本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才能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3]。

3.2组织教学的基本能力。由于体育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效果,就需要老师发挥自身的组织教学能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授课,虽然课堂学习井然有序、课堂管理比较有效,但是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会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会逐渐削弱,不利于学生自由发展。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老师鼓励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对学生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老师在实际体育教学中,能够合理分配自身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关系,老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与此同时,老师能够有效组织体育教材,即有意识的将教材进行由繁到简、有难到易的组织和转化。此外,老师还能为学生有序组织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到活动的乐趣、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4]。

3.3融合学科学习的基本能力。目前,教学改革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科间的融合和渗透。因此,老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要加强自身综合知识的积累,巩固综合知识的学习基础,这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跨学科问题,而且能够拉进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树立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老师要想着实提高自身的融合学科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各个学科间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融合与统一。老师在进行融合学科学习之前,一定要正视自身在某一学科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对知识进行及时补充学习,同时,老师要自行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融合学科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老师掌握融合学科知识以后,要巧妙的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来,进而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3.4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现如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步入信息科技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较广,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老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参与体育教学。备课阶段,老师要运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图文并茂的PPT,根据需要适当插入视频和音频,进而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后阶段,老师将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总结、体育评价等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据记载、文字信息储存。老师提高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能够优化体育教学效果。

3.5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是高校体育老师从事教学事业的基础,教学研究能力越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越强,反之,教学研究能力越低,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就越弱。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不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只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算达成教学目标。现如今,老师在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同时,还要培养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老师具备教学研究能力,不仅能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而且能够培养优秀人才[5]。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想发展教学能力,一定要重视驾驭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融合学科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这五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课程改革视野中发展体育老师教学能力,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及时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升,范凯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评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3):61-64+68.

[2]全世民.休闲体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141-143.

[3]张祝平.新《纲要》指导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1):57-58.

高校体育老师例9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102-02收稿日期:2016-08-01

一、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还参考着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大纲,而并没有将高职体育的特点以及课程要求彰显出来。这使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缺乏教学内容,学生也无法根据其爱好进行体育课的安排,形成了一种单一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但体育教学应当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教育团队的建设,以便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设置不同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对体育课所学的内容充满兴趣,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高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上的问题 我国高职教育的起步比较晚,而且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是成人高校、中专院校等学校。因此普遍存在教师老龄化分布比较严重、年轻教师数量太少的问题。而体育课的教学因其特殊性,往往需要一些年轻有活力的教师来担任,而许多高职院校却无法达到这一要求,这使得距离建设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团队有着极大的差距。

1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其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变大,这让高职体育教学中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变得更加明显。就年龄方面来讲,现有的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教师老龄化严重的问题,而高职院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大幅度引进年轻的教师资源,来充实自身的师资力量。体育教学这一对体力需求较大的教学课程,其教师人员也通常由刚招收的青年教师担当。但是这些教师往往过于年轻,在教学上缺乏足够的经验,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借鉴以往的教学模式或者随着青年教师自己的想法来实施,使得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完美结合。而且为了满足高职院校扩招以及工体教学的需要,招收的体育教师往往来自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这固然解决了教师老龄化的问题,也充分填补了高职院校缺乏的师资力量,但是这些毕业生们进行体育教学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需求。

2缺乏高水平的体育教学人员带头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建校时间都很短,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建设却很难与其他具有悠久建校历史的高等院校相比较。在年龄、职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极度缺乏高水平的体育教学人员。这就导致了整个体育教学中,没有一个能够规范体育教学章程与教学模式的领头人。而现在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面的领头人,多是由一些体育教学经验不丰富的教师来担任,有的甚至是具有高职称的其他学科的教师。这种能力与专业素质明显不够的体育教学带头人,无法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与带头效果。这样在整个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团队就无法形成一个坚强的整体,从而极大限制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3教学团队缺乏整体意识

在整个高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的团队意识普遍不够强。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也是个体教学。高职院校中,多数体育教师都将体育教学的整体过程看成是个人的工作任务,而不与其他的体育老师进行体育教学上面的沟通与交流,这就使得整个职校的体育教师无法形成一个团队整体。而许多体育老师的自由度很强,在教学过程中不愿意按照教学规定的计划执行,对于上课内容也是按照自己的心情随意安排。对于教学方式也是传统体育教学的延续,不愿创新,教学过程也是敷衍了事,这就造成了职校体育教学教师团队的力量过于分散,难以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从而无法在教学模式上进行讨论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校教学团队的建设。

4体育教师缺乏培训力度

高职院校要想满足现在教育形势的体育教学要求,就必须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加强体育教学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但是现在的高职院校却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一点。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投入经费的不足使其很难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这就使得现在的体育教师们思想依旧停留在原有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现在的体育教学需求的水平上,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思创新,不注重合理的教育形式。

三、职校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1建立激励体制

现有的职校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都觉得这门课程不被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敷衍了事。因此,职校领导层应当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激励体制来激发体育老师们的教育热情,而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按照各自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奖励,也能够促使体育老师为了整个体育教育团队的建设而努力。

2加大对团队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要想建立起一个团结高效的职校体育教学团队,就必须培养一个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带头人物来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并起到核心带头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为其他体育教学人员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来推动整个教学团队的建设。而这个核心带头人应该是体育专业知识非常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且科研能力很强的人才来担任。在选拔出核心人物后,还应当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组织培训,来使其能够接受到更多体育教学知识以及团队建设的知识,从而充分发挥核心带头人的能力。

3增强团队意识

职校中体育学科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排球、体操、武术等,其教学的过程也差异过大,因此,许多体育老师认为自己的课程与其他体育老师的课程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不进行任何有效的沟通,这就导致整个体育教学队伍呈现出一盘散沙的情景。职业院校只有增强整个体育教学团队的团结意识,才能够充分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能力和战斗力,从而推动体育教学中的专业建设与教材建设等多项教学改革,并最终加强高职院校整个体育教学的团队建设。

4加强培训

目前的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老化、教学模式单一无创意的现象。而体育教师们互不过问的教学模式也使他们难以发现并改正自身的问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这些体育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对体育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知识的定期培训,使这些体育教师们能大幅度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总之,高职院校面对现有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必须加强对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充分了解高职体育的现状,认识到体育自身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缺乏带头人、缺乏团队意识与培训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并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状况,来对职校体育团队的建设做一系列的改变。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老师例10

中老年体育教师运动技术、技能保持与恢复的关键在于中老年体育教师自己有没有时间和空间,有没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影响。运动技术、技能的恢复要取得理想效果,任何外部力量都有外在的,内因起决定作用。中老年体育教师运动技术、技能的恢复训练需要学校、教研组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着力从技术、技能的欠缺感、差距感、职业危机感等出发,引导中老年体育教师重视运动技术、技能的恢复与保持。要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明白要恢复最佳的体能、技能水平确实很困难,但通过自觉性、坚持不懈、强制性的锻炼是能恢复到较高水平的。实践中要善于动员学校领导、教研组等加强对中老年体育教师体能恢复自觉性、技术练习主动性的调动与维持,强化自律、自警、自立等内部动力的动员与坚守,提高技术、技能恢复训练的自觉性。同时要减少教研组的督促检查,帮助他们减少对教研组和其他教师的依赖性,通过立足于自身,立足于自己、立足于自愿,有效提高恢复的效果。

二、加强督导性

中老年体育教师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小伤小病的积累,不少教师的运动惰性也随之而来,导致中老年体育教师运动技能和技术水平逐渐下降。运动技能水平的恢复是一个艰苦、艰巨的过程,因此,恢复过程要注意加强督促,要善于建立健全相应措施、制度,巧妙通过规范性、约束性的引导、督导,促进教师加强体能、技能的恢复。实践中需要我们和他们一起努力,通过以老带少、以少促老,以少带老、老少结合、老少互助的形式,通过整分结合、内外结合、强弱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等,着力通过自觉性与规范性、自愿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灵活、有效地组织中老年体育教师进行体育锻炼与运动技能恢复、保持。通过计划的科学性,过程的落实性,考核的严格性,监督的经常性,有效地预防恢复的随意性、过场性。如每周二、五必须安排两小时的集中性体能性锻炼或技能性练习,全体教师必须参加,不能缺席、请假的教师另报时间补回;其他时间进行个体自由锻炼,教研组抽调其他教师进行监督,作好记录并在一学期结束时,进行评比、奖励。

三、突出计划性

有计划性、方向性,才能减少体能锻炼、技术恢复的盲目性,提高锻炼的有效性。中老年体育教师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的恢复,既要靠教师自己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恢复与保持;更要注重有明确的目的性,有强烈的目标性来确保恢复的有效性。什么时候进行简单性技术练习、复杂性技术练习?什么时候进行耐久性练习、速度-力量练习?什么时候进行对抗性技术、技能练习、比赛等,体育教师自己要进行详细化、周期化的设计与策划,注意通过长期恢复与短期恢复相结合,技术训练与体能恢复相结合,一般性体能恢复与专项性体能恢复相结合,基本技术、技能与专项技术、技能恢复相结合等。突出恢复的计划性、周期性、补差性、单元性安排,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地进行功能性恢复,确保恢复训练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如中老年体育教师篮球技术、技能的恢复可先从30分钟左右的运球、原地投球技术;20分钟左右的耐久性行进间低手投篮练习开始,过渡到30分钟左右的行进间低手、高手、勾手、反手投篮,最后进行低强度的对抗性技术练习与比赛。

四、注重针对性

中老年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恢复应根据教师自身的专长、特长、特点进行严密组织性、明确指向性、注重通过恢复计划的针对性,恢复训练内容的全面性、训练方法、手段的多样性、量与强度的适切性,督导的经常性,评价的多元性来维护与确保恢复训练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效果显著。恢复实践中要善于根据中老年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实际和技术特长有的放矢加强引导与辅导,通过全面性练习与专项性的练习相结合,注重从技能型转化为技巧性的过渡与转化,通过漂亮、潇洒、技巧性的运动示范替代高水平的技能展示,同样能收到良好的示范效果。要根据校本体育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地加以学习与培养。如我校不少老教师是田径专业运动技能的高手,但结合我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需要,教研组有目的地引导他们进行武术基本功的训练与基本功组合的练习,使他们的武术基本功和套路技能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校园武术套路校本课间活动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技能基础。

五、增加灵活性

许多中老年体育教师都是学校的教学与管理的中坚力量,在学校内承担着较重的组长、中层领导的事务工作,在校外担任着不同的裁判、协会理事等社会工作。他们事务多,时间紧,参加体育技能的恢复训练的时间、空间相对小一些,因此,在恢复训练的形式上应更要灵活。恢复训练要注意把恢复性练习与功能性练习相结合、短期训练与长期锻炼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集体与个体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社区锻炼与校园锻炼相结合等形式,有力促进中老年体育教师技术水平和技能水平的逐渐恢复与保持。恢复过程中还可采用赛练结合、师徒结合才艺展示等;老、中、青混合搭配的组内运动技术、技能基本功比赛;邀请学校领导参加的校园中老年教师“校园吉尼斯”传统体育项目技术、技能比赛;“一、三、一”,运动技能比赛,即最代表教师专业水平的技能与三项最具校本性的运动技术水平、一项教师最弱项目的运动技术大比武;组织中老年体育教师参加与兄弟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师技能比赛、娱乐性运动等,督使他们从被动性练习,逐渐养成自觉性练习,加快运动技能与技术水平的恢复速度。

高校体育老师例11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完善研究

一、前言

体育课曾经在中国高校不受重视是不争的事实,很多高校在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甚至是忽略体育课堂不计的。但是由于近十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高校体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也日益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近年来,如何评价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目前中国高校体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为此诸多高校体育学者和管理者展开了研究和探讨。我校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从2003年开始的,至今已经十一年了,我校的评价体系较客观的反映了我校体育课教学质量,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有诸多方面有待于完善,因此制定和完善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工作的研究意义重大。本研究可以对我校体育部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客观公证的评价,同时也可以促进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查阅了有关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文献,走访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有关的专家和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就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座谈,作为体育部教学管理者整理了近十年来我校体育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资料,就有关问题同个别教师进行了交流,就一些难点问题同我校教务处有关领导进行了沟通,这些工作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目前,我校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教学质量的评定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薪金以及职称评定等。在我校,需要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要在一定的期限内获得教学质量奖,因此教学质量的评定成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我们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研究的课题,同时通过教学质量评价也可以促进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说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工作意义重大。

(二)我校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我校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从2003年开始的,最初的评定方法是学生上网评价,教务处根据学生评价的分数来评定获得教学质量奖的教师。后来由于没有评上的教师认为只通过学生打分来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过于片面,因此从2006年我校把教学质量奖的评定权力下放到各个二级教学单位,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评上教学质量奖的教师的学生评价分数一定要达到90分以上,这个方法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我校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学生评价占60%、同行评价20%、课部评价20%。

我校学生通过网上对老师进行评价打分,评价内容主要有10项指标:(1)课堂教学效果如何?(2)老师上课是否仪态端正?(3)老师上课认真负责吗?有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吗?(4)老师能够爱护而且严格要求学生吗?(5)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能达到锻炼效果吗?(6)老师讲解是否通俗易懂,重点突出?(7)教师示范动作是否准确、熟练、规范?(8)老师有针对性课堂辅导吗?(9)老师组织教法合理吗?(10)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吗?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以及同工作在第一线的任课教师座谈发现:学生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由于学生评价受到非正常因素的影响失去了公正,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考试分数过低,部分学生评价分数较低,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宽松,给学生分数较高,部分学生对教师评价分数较高。尤其目前教学质量奖和教师的经济收入和晋升职称挂钩,很多教师不敢对学生要求过严,给学生的分数也很不客观,有的教师竟然一个班上的学生成绩都为90分以上,这种“以分换分”的现象在各个高校都存在,因此学生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应该占多少是我们教学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校同行评价主要是通过听课来给授课教师进行打分,这种做法目前已经失去了意义,通过同兄弟院校以及我校体育部教师的座谈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做法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教务部门的检查,由于受到人际关系以及教师们之间的职称等利益竞争因素的存在,这一分数无法体现一名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关系好的分数就打的高些,关系一般的或者有利益冲突的分数就打的低些,而且有的教师为了听课而设定上课内容,很多带有“做秀”的成分。可以说这种听课打分的形式已经失去了对教学评价的意义。

目前,我校体育部在教学质量奖的评定中加入了课部评价,具体做法是除了制定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规章制度外,还制定了专门的教学管理文件,把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量化,然后进行打分,作为评定教学质量奖的重要参考,这就要求老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外,要按照课部的要求完成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工作,这一做法也得到了课部老师的支持。

(三)我校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校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总结以及对其他兄弟院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调研发现,目前我校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还存在着问题:

1.在学生评价中,存在着“以分换分”的现象,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给自己打高分,在课堂上对学生要求过低,尤其是在考试中,有个别老师为了博得学生的人情分,随意降低考试标准,甚至有送分的现象,还有的教师甚至暗示学生给自己打高分。

2.在同行评价中,由于受到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正确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质量,而且这种应付上级检查的行为得到了大多数老师的抵触。

3.在课部评价中,量化程度还不够,课部应该研究和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进行考核。

四、结论与建议

(一)建议体育课部领导在对老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学生打分成绩比重不要超过40%,对体育课部全体教师的评分标准进行规范,各个分数段应有一定的比例限制,避免有的老师给学生的成绩过高进行“以分换分”的情况发生,如发现有教师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高分,应该进行严格处理,取消其参评教学质量奖的资格。

(二)体育课部的评价指标尽量量化,避免在评价中产生争议,除了课堂教学,其他教学工作内容也应该充分考虑,这部分的评价应占20%。

(三)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而且全面的综合体,体育课部的教学管理者只有充分考虑到每一个细节和因素,合理地分配各个评价指标的分值比重,才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准确地评价,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