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成人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研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2 08:24:53

成人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研究例1

2提高成人大专教师管理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学习还是有认识和目标的,希望在成人大专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也具备新颖性和实用性,这些都给老师提出了高要求,成人大专的学生大多数已经步入社会,在对问题思考方面是没有问题的,都希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给予讲解学科的新成果和新理论,所以,作为大专教师,我们要具备一定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精心的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兴趣爱好,要根据成人教育的教学特点,在教学方案上强调引导学生“去询问、去发现、去欣赏”。要加强学生自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加强对其学生校外自学的帮助和指导。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其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使每位学生都切实培养起一定的自学能力,为其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局域网的优势,要求任课教师在网上设置自己的电子信箱,及时在网上替学生解惑、辅导和反馈在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3编写位学员所喜爱的教材

任何教学环节中,教材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那么教材实际上是根据整体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的相关要求来编写的教学资料用书,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是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源泉,所以,编写适合成人教学的教材是只管重要的,首先我们在编写成人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要新颖,通俗易懂,这样才可以方便学生自学,例如可以再教学中采用多种不同的字体和字号来安排各级的标题立意,如果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可以用黑字体来重点标注,,然后,内容上要突出重点,篇幅尽量缩短,不可过长,在叙述的文字上要精练简介,要以学生掌握的极限为准,在教材中交代清楚重点和难点部分,都知道成人教育学习的时间相对较晚,在阐述和叙述基本理论的同时,还要注重将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不单单掌握理论,还掌握实际要领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人教育研究例2

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以“学需契合”为教学原则,以“双证复合”为培养规格,以“课程模块组合”为教学计划,以“校企(地、校)合作”为培养路径,以“双师融合”为教师资格,以“学做结合”为教学形式,以“虚拟实验与基地实习配合”为教学手段,以“考试、考证、考评综合”为教学评价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该人才培养体系所追求的核心价值在于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切合,它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促进学员充分就业为着眼,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并重,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高举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复合型”两面大旗,努力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既能获得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又能获得一个以上的中高级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可见,该人才培养体系的独特气质是“合”。致力于“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是教育的真谛,任何教育都不应该游离于社会,为教育而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更应该凝聚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大学精神。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它很好地实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整合。

一是实现了学员就业的“学历门”与“经历门”的整合。现今用人单位招聘人才,首先青睐的还是那些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的高学历人才,很多低学历的技能性人才往往被拒之门外,找工作屡屡挫折,受制于“学历门”;同时,用人单位也需要大量的技能性人才,那些因缺少实际技能的高学历人才,同样因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其有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的条件而在就业时常常碰壁,受挫于“经历门”。“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正好填补了“学历”与“经历”不能兼得的空白,实现职前教育与职业素质的无缝对接,在“学历”和“经历”间找到了一个连接的管道。

二是实现了教学价值取向上“社会发展、个体发展、学校发展”的整合。“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在现今特定的社会环境、时展的背景下,依据社会的发展与社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趋势而确定的。这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紧密的培养模式,因为能保证培养人才顺利就业并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做出贡献,起着对社会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样,该培养模式在关注社会发展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个体毕生发展的能力和动力,力求规避传统培养模式中的那些专业面窄、教学计划呆滞、人才模式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毕业后适应力差等弊端,尽量给学生提供既强调现实性、又具有前瞻性的职业训练课程模块,使课程目标从针对职业岗位扩展到职业生涯,以确保受教育者具有当前就业强势的同时,提高其就业的后续力。同时,该培养模式也为成人学校自身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是实现了培养目标上“成人性、高等性、职业性”的整合。“成人性”是该培养模式的内涵。成人的身心发展状况、社会角色、生活经验和学习动机等因素决定了成人学习掌握知识的思维过程短、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形式要求多样等特点。“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摈弃了长期沿袭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普教化模式,致力于开发出一套符合成教特色的课程体系,回归了成人教育的“成人性”;“高等性”是该培养模式的规格。该培养模式没有突破成人高等教育原有的层次规格,通过该培养模式中所组合的模块课程的学习并考核合格后,就能由高等院校颁发国家承认的专(本)科学历证书;“职业性”是该培养模式的特色。在该课程模式中技能和职业训练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是对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纠正和创新,它把成人教育的职业属性揭示得淋漓尽致。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路径

构建“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经过多方面的探索和全方位的改革。为此,我们着重在以下10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一)倡导并践行了“产教对接、学需契合”的教学原则

针对传统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教育为主,各种高层次岗位培训发展不充分,并且即便在学历教育中大多也仅局限于为文凭而教育,不能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为着眼点,成人教育本应有的职业导向功能一直处于被丢失或被遮蔽的状态,从而困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不能有效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等。为此,我们进行了转变教学理念的讨论和改革,制定并印发了《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历+技能”办学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文件,明确提出了“产教对接、学需契合”的教学原则,以此积极纠正传统“学历教育”中的教学偏差,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生产相对接、学习者的学习意愿与所学内容相契合、人才模式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衔接,努力实现从培养知识型人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变革。这为我校实现成人教育职教化,努力办成真正能学以致用、学以致富的成人高等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制定并实施了“学技并重、双证复合”的培养规格

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1”字型人才,即具有精深专业理论知识的“智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一”字型人才,即具有娴熟专业技能的“技能型人才”。那么,我们认为,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应该是“+”型人才,即既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又能掌握熟练的岗位技能的“学历+技能”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为此,我们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制定了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是“国家高等教育”规格+“成人职业教育”特色,即“规格+特色”。为更好地落实“规格+特色”质量观,我们把专科学生的培养规格定位在“技术应用型”、把本科学生的培养规格确定为“素能复合型”,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执业)能力教育并重的“学历+技能”的双证人才培养规格的改革和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才规格定位不但坚守了“高等性”,强化了“成人性”,更凸显了“职业性”,避免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两张皮”的格局。

(三)开发并施行了“三层面、四模块组合”的培养计划

我们根据“高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相结合的教学计划开发机制,通过汲取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模式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双元制课程模式的优长,先后制定了50多个专业的“学历+技能”教学计划,实施学历教育内容与职业(执业)技能培训内容相互衔接的“三层面、四模块”教学计划。具体地讲,该“学历+技能”教学计划是由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职业素养课、专业基础课、考级考证课、实训实践课”等四大课程模块,呈“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三个梯度层面组合而成。第一层面即“基础教育”层面,选择内容并不针对某一专业,而是集中了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培育“后劲”,该层面主要由文化课、工具课、公共课组成“职业素养课”模块;第二层面即“专业教育”层面,选择内容针对某一特定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技能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组织教学,着眼于从业能力强化,并通过“考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该层面涵括职业群专业课、专业能力强化课、考证必修课等组成“专业基础课、考级考证课”模块;第三层面即“职业教育”层面,设计内容针对一个职业群中的一个或几个职业岗位对应的从业素质要求,以活动为中心和工学结合为特征,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来组织教学,该层面包括毕业设计、社会调研、专业实习等,属实训实践课模块。

(四)培育并聘用了“双师融合、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保障“学历+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相对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此,我们通过多渠道培育、校内外融通、专兼职结合等办法,积极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由于师资需求大,我们在聘任“双师型”教师时首先对“双师”分为三类,即“双职称型”,“双能力型”和“双融合型”,然后根据需要和可能,对前二者的“双师型”教师优先聘请或高薪聘任,以保持队伍的稳定性。而所谓的“双融合型”其实只类似于“双导师”制,即理论课程由高校教师、实践训练课程由职业能力的行业企业导师担任,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至今,我们已通过上述方法组建了一支800余人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如共有15人组成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其中10名是专任教师聘于本校,5名是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和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15名教师中10人具有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师、注册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双职称型”为教师总量的80%左右。

(五)搭建并运行了“资源共享、校企(地、校)合作”的培养平台

根据不同专业“学历+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突破了单由高等学校独立开展教学的“封闭式”培养路径,搭建了“校企、校地、校际合作”的培养平台。6年来,我们通过签订合作办学、委托培养、项目承办、劳务外包、实训实习等或紧密型或松散型的联合培养协议,已与宁波市人民政府机构、宁波市妇联、宁波市总工会、宁波市人事局、宁波市劳动保障局及交通部海事局等20多个政府、行业主管部门,100多家企业单位,与宁波工程学院、鄞州职教中心等50多所市内外大中专职业教育院校,合作成立了如“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女干部培训与妇女素养教育基地”“中小民营企业家素质教育基地”“外贸企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高级航海人才培训基地“”数控技术实习基地”等近200个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培养”变传统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平行式”为“融合式”,拆除了阻隔二者互通的“防火墙”,这不仅是对成人高等教育中实践性教学资源普遍短缺的一个有力补充,也很好地探索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产教对话”的成人教育促进机制。

(六)创立并采用了“项目导向、学做结合”的教学形式

“三层面、四模块组合”的教学计划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理论体系,在课程教学中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开展教学。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上,基本采用“案例教学”与“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案例”“项目”均为授课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入到“案例”与“项目”之中,学生在“项目训练”中做中学,学中做。这种以学生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岗位的全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尽量模拟真实的工作氛围和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导向项目”教学,学生经过“学—做—看—听—做”等几个环节的“学做结合”,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加深对相关专业技术原理、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其必需的职业能力、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在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中,我们还实行了弹性选修、大类教学、班级授课、个别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并根据教学规律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可能,创立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时推进的“并联式”、先理论教学后职业技能培训的“串连式”及理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互交替递进的“交替式”等三种“+”式,最终通过“学校课程考试“”社会技能考证”与“单位实习考评”三个环节相结合的过程,完成“学历+技能”人才的培养。

(七)创建并使用了“模拟仿真实验与基地实习实践相配合”的实践教学手段

实施“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基本满足了学生实训实习的学习需要:一是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成教学院利用专业学院已有的实验、实训场所,与专业学院合作进行“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提高校内资源的利用率。二是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室、虚拟实验室等进行模拟实训。又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除了本校现有的实训室外,我们还与数家企业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还合作开发了3D建材仿真教学软件系统和施工虚拟仿真操作系统。这样三个实习实训模式的有机结合满足了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对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起了关键作用。

(八)改革并试行了“成绩互认、学分互换”的教学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一直采用固定教学计划的学年制教学模式。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年制的按部就班管理机制就显得不够灵活。不同的人才模式不仅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适应,也需要有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为此,我们对教学管理进行了改革,逐步从学年制到弹性学年制,再到学年学分制,最后建立为学分制,并实现“学分银行与学分互认”制度。我们已在区域内开展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融合互通的改革实验,允许将通过各类教育取得的学习成果通过规范认定折合成相应的学分,与学历继续教育的学分累积,获取学历文凭。并从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出发,探索将不同教育内容折算成学分的质量标准及相关的操作办法,有步骤地、分期分批进行“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同层次、规格、形式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和不同层次、规格、形式教育之间的学分兑换。

(九)形成并执行了“角色兼顾、考核综合”的教学评价机制

因为参加“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学生总是不断地呈现为三种角色:学校人、社会人和单位人。而每一种角色的社会责任、权利义务和人际关系要求都一样,因此,我们在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计划时,其教学评价方式也由原来单一的学校考试发展到“学校课程考试、社会技能考证、合作培养单位考评”相结合。学校组织的各课程考试分为部分开卷与书面闭卷相结合进行考核;社会考证完全根据行业水平要求参加国家组织的技能等级证书、资格证书及水平证书等考试,只有获取相应证书者才有资格准予毕业;技能课程教学的合作单位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或在职学员所在单位的岗位业务考评也是考核学生是否完成“学历+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学校考试、社会考证、单位考评”综合合格才能毕业。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校接受该培养体系的所有毕业学生,准时毕业率达到98%,毕业学生的双证书持有率达到100%,获得3个证书及以上的学生占毕业学生总数的47%。

(十)建立并实行了“双向促进、研践切合”的教学研究机制

教学研究是该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创新的活力源泉。为此,学院于2005年在浙江省内率先成立了成人教育研究所,实施教育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的双向促动,制定了《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关于科研奖励的规定》《成人教育学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成人教育科研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文件,强化管理人员的问题研究意识和能力,创新教学管理实践。近6年来,我们先后有多个相关课题获国家、省部级等立项,如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成人院校“转型性变革”的路径与机制研究》、教育部项目《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研究》、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省教育厅项目《成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已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如《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课程模式的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教学模式研究》《为职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正名》等论文在部级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为“研究与实践”取得实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并由此形成了以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的促进机制。

三、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效果

(一)实践成果显著

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体系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宁波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效果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首先,对学生来说,极大地提升了就业、转岗的市场竞争力。实施该培养模式后,毕业生获得“双证”率达到百分之百,因此首次就业率与二次择业成功率均达到90%以上。如09级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专业1班共有36人,首次或二次选择本专业就业的成功率达到了94.59%,大大高于单学历文凭获得者的就业机会。其次,对学校来说,极大地提高了成人教育的办学辐射力。随着该体系的逐步推广,近6年来报考我校成人学历教育的人数每年位居全省前列。如2010年浙江省报考成人高等教育总计为13万人左右,而报考宁波大学的却达到了13851人,占全省的十分之一;2011年全省共约有14万名考生报考成人高教,我校又接纳了15103人报考。第三,对办学学院来说,极大地激发了项目开发的创造力。由于“学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强的办学优势和竞争力,因此,极大地激发了成教学院与相关专业学院、企业单位合作,不断开发新专业,努力做到条件成熟一个开发一个、实践推广一个。截止2011年底,实施该人才培养体系的专业与项目已由2006年开始时的5个拓展到27个。第四,对社会来说,极大地增强了教育培训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由于成人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各种办学声誉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学校因此被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指定为“培训基地”的数量也由2006年时的2个发展到2011年底时的10个。并在2011年12月召开的国家继续教育大会上获得了“国家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二)理论成果扎实

成人教育研究例3

(1)思想观念明显滞后

一些乡镇领导对农村成人教育认识不足,导致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缓慢,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由于农村的文化、交通、通讯、信息、科技等相对落后,使得农民的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农民作为受教育者,大多存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小农意识比较强,不愿花钱学习,认识不到科学知识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思想观念的陈旧,严重制约着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影响了新农村建设。

(2)政策制度保证乏力

长期以来,由于以普教为中心的格局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无论是经费的投入,还是资源配置、机构设置、信息服务等,都没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致使许多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政策与措施得不到落实。农村成人教育基础设施陈旧、办学条件差、教学手段落后,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3)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是农村成人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多数教师由普教转岗组成,他们对成人教育的方法及农业科学知识掌握不足,缺乏实用性教学经验和成人教育管理经验,影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质量。

(4)成教理论研究滞后

长期以来,县域农村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农村成人教育实践严重脱节,在内容上,存在忽视理论支撑和基本农情掌握的现象,因而缺乏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难以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对策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保障之一的农村成人教育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当前成教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

成校要善于推销自己与成教工作,让当地党委政府认识到成教工作的价值,特别要与分管领导做好沟通交流,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成校要实实在在为当地农民致富做事,为当地政府排忧解难,为推进政府中心工作添砖加瓦,对农民群众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他们的疑惑和顾虑,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参加和支持成人教育。

(2)加强队伍建设

目前,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数量不多,远远没有达到国家、省规定的标准,难以担负起农村成人教育应担负的责任,同时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信誉。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拓宽农村成人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对此,可以通过挖掘乡土人才,将农村的行家里手变成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要力量。要通过与农村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合作,优化师资配置。

(3)强化制度建设完善

学校管理制度,强化执行力度。为此,要组织制订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要在监督上做足文章,下大力气。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做好各项工作的监督,形成人人是执行者和监督者,同时又是被监督者的矩阵执行体系。特别要严格考勤制度,以此为学校正常运转和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保驾护航。

(4)优化教学设置农村

成人教育对象人数多,从事的生产活动和职业也不尽相同,很难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此,要做到“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针对不同乡镇、不同产业结构、不同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教育内容也要有所区别。农村成人学校要从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规划成人教育教学设置。应当按照提高培训档次、延长培训时间、加大培训强度、提高培训质量的要求,以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培训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因此,要在培训类别上更加突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让农民真正掌握一项过硬技术,促进受训农民从“劳力型民工”向“技术型工人”转变。高度重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农村高素质人才紧缺的矛盾,着力培养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要在培训内容上更加突出主导产业紧缺的技术工种。要从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入手,实现培训工作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促进培训管理更加规范。

(5)拓展阵地渠道拓展

农村成人教育的阵地渠道。农村成校应像普通教育一样,列入当地政府部门重要工作。乡镇化技术学校更应下功夫搞好建设,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县域中心成校要积极创建农民学校。

(6)实现农科教“三位合一”

遂昌县一度广泛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建立了上下贯通的农科教结合的工作体系,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广泛开展各种层次的科技培训、推广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校要善于找准部门工作与成教工作的交汇点,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修教育之渠,引科技之水,灌农业之田”,实现教育与农业、科技的密切结合,使教育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成人教育研究例4

我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我曾参加了四次你们的年会。这次年会,又是一次换届的年会,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重要。通过这次年会,我们总结过去、交流经验、研讨课题、认清形势、展望未来、形成共识,对我省高校成人教育研究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及我省成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在过去五年的工作中,积极主动,勤奋工作,充分发挥研讨、交流、考察、评估、培训和咨询的功能,充分调动各会员单位的积极性,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我省成人高等教育工作逐步规范、有序、健康、稳定发展。同志们的工作,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省广大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为我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学习型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是我省办得最好的学会之一。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教育厅对大家多年来为我省成人教育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省的成人高等教育形势很好。对此应当充分肯定。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在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同全国一样,我省也出现诸多方面带有普遍性的困难和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充分注意。其主要方面,一是还没有全面做到遵循自身办学规律,因而难以实现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二是职能定位不够明确,教育形式还比较单一;三是办学条件改善缓慢,教学方法落后,管理运行机制有待改革和完善,教学质量有待全面提高;四是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还相对落后。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采取可行措施,逐步予以解决。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二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我省九次党代会提出:要经过今后五年的努力,使*老工业基地实现振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结果,和谐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加快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良的新*,奏响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主旋律,目标明确,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新的形势,为成人高等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成人高等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扎实工作,使成人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提出几点希望和建议,与大家交流、研讨。

第一,要充分认识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成人高等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托。教育作为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活动,对任何一个社会化的人来说,已经内化为人的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同时,也成为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并越来越具有终身性的社会活动之一。“终生教育思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它要求人们在一生中都要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要不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人们应对各种挑战、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终身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人的一生中所受教养、教育和训练的总和”,在纵的方面包括了人在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各时期贯穿一生的教育,在横的方面包括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种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这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国民教育体系,而与成人教育发生了天然的联系,使得成人高等教育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力量。

成人高等教育与终身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着共同的理想。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成人学习者,尤其是为高中后在职成年人服务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成人教育大多带有十分明显的计划色彩,更加强调成人教育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功能。进入新世纪之后,特别是在我国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条件下,成人教育的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的科学理念。在教育对象上它指向每一位成人学习者,包括那些国有的、非国有的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也包括下岗(转岗)人员和离退休闲散在家的老年学习者。它既为特定组织的利益提供服务,也为成人个体增进劳动能力、发展自我情趣等要求提供帮助。这种指导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更能体现学习型社会的本性,因而更加符合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要求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终身学习意味着由学历社会走向学习社会,意味着教育的普及转变为学习的普及,意味着教育制度、学习制度更加具有弹性,意味着教育的概念更加扩展。这是—种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单位教育四位—体的大教育,更加合乎发展人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性特点的需要。而成人高等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无所不包,从初等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可以满足人们对各种学历层次的要求;成人教育没有时间和空间甚至教育背景上的严格限制,使成人学习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从事学习,都能找到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其终身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特点,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不同需求,包括那些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精神上的需要。这些都是21世纪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所需要的。因此,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关键是培植和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使社会成员有机会接受合适有效的教育。而成人教育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以终身教育体系为保障,主动融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大潮之中,在其中寻求发展机会和生存条件。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托。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强调用终身教育理念来思考、谋划、指导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此,我已经讲过多次,希望进一步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二,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把教育质量作为成人教育的生命线,这是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十分严肃而重要的问题。质量与效益是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服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是永无止境、不断向上的追求过程。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断提高。知识经济社会和学习化社会的来临,要求培养的人才要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有鲜明的个性和主体意识,有学会学习和生存的本领。这种培养出的新人需要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前,影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来自学校,如教师教的水平、学生学的水平、学校的管理水平等,而现在,随着学校日益社会化、开放化,影响质量的外部因素日益增多,可控性也越来越难,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战胜挑战。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一是需要端正办学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二是需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三是需要规范质量管理活动。这些工作,都要扎扎实实地做好。

我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要积极、大胆地改革创新成人教育办学机制。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中生长,现在仍带有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这主要表现在:缺乏合乎市场规律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没有形成市场开发意识和产业化经营理念;办学指导思想比较陈旧,缺乏面对市场需求的办学机制,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缺乏市场导向机制;学校办学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较为普遍,等等。对此,作为成人教育工作者,面对市场经济,必须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确立“经营学校”的理念。学习化社会是开放的,许多旧的教育理念都将受到挑战,可以说,这既对成人教育提出了挑战,也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学习化社会”的逐步形成,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同类型,甚至不同层次的教育之间的界限都将被淡化。我们要以社会、市场和学习者个人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和调整专业;紧密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进一步调整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要处理好学科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关系,突出职业和岗位教育的内容,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关系,突出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引导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高度重视现代科技在成人教育中的传播和应用。

第三,建设好师资和管理队伍,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进—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施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的理论和教学研究,不断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人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鼓励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做兼职教师,并在职务聘任、晋级、奖励和生活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其适当优惠。各高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教师工作量计算、评奖评优、酬金发放、晋职晋级等有关政策,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水平服务。在举办成人教育的过程中,对涉及教学质量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过程管理以及质量保证监控体系等进行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规范与制度并认真予以落实。应敢于管理,严格管理,还要善于管理,科学管理。努力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成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出发,实行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管理模式。

第四,重视理论研究,加强成人教育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成人教育理论界重视。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理论框架构建不足;成人教育特色不足;对成人教育实践跟进不足;各学科发展不平衡等等。其重要原因在于成人教育实践缺乏理论需求,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力量薄弱,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成人教育学科发展还缺乏系统筹划。强化学科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其建设方向,采取有力而得当的推进策略,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我省的成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应该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进一步完善学科架构,进一步拓展理论研究,进一步创新研究方法,进一步催生代表论著,进一步推进教育实践。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科研队伍建设,逐步组建学科研究基地,组织学科合作研究,优化学科研究方法,强调理论实践沟通,支持理论园地拓展,推进多向学术交流。

第五,切实搞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和研究会的自身建设。要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搞好课题研究,争取出更新的成果。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不仅关系到成人教育学科的发展、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所以,我省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方向,为强化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加倍努力。要坚持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握趋势,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和教育法规,坚持依法办学,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这些方面,研究会都还可以多发挥作用。这次年会,也是一次换届的年会,相信新的一届研究会将会在各个方面做得更好。

希望大家要牢牢把握我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的宗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和组织全省高等教育界力量,为繁荣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和推动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投入真情,真抓实干,坚持不懈,不断上水平。

成人教育研究例5

一般意义上,我国教育可以划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四部分,由于分类标准不一,四种教育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成人教育是通过提供非传统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公民与劳动者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是与未成年人全日制学校教育相对应的一种独立教育体系。[1]职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就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教育手段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教育目的在于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2]由此可知,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对象还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但又各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资料,尝试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情况做一回顾,并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评析,以期厘清二者的交叉点及差异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趋势展望。

一、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回顾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二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始终是活跃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课题。无论是教育实用主义对成人教育的教育实用性观点,还是人文主义对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关怀,都推动着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不可否认,两种理论流派思想之间的博弈,推动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向前发展。关于二者的关系研究,我国学者的见解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两者的概念及构成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从成人教育的功能出发,成人教育可以分为成人职业教育和成人非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的功能出发,可以将职业教育分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职前职业教育和成年人的职后职业教育。基于此可知,成人职业教育成了两者的主要关联点。也就是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系体现在成人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成人教育的重叠。[3]另外,二者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有其共同特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实质属生计教育,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二者存在的显著区别体现在教育对象、教育境遇、教育目标、教育功能、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4]王瑾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别表现在:成人教育更为强调教成人性,而职业教育则相对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她分别就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时限五个方面对两者做了区分。[5]黄碧玲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交叉来论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6]同时她又指出二者的区别是:第一,内涵不同。相对职业教育而言,成人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不仅强调教育对象的成人性,还涵盖了成人教育的职业教育部分,而职业教育的内涵则更有针对性,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第二,价值取向有别。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丰富而复杂,其兼具功利倾向与非功利倾向;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谋生技能,往往有现实目的性以及明显的功利倾向。第三,教育目的不一。成人教育在关注现实目的的同时,更追求终极目的,即追求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急需的专职人才,所以在培养目标上对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专门性知识更为强调和重视。[7]此外,她还提及在办学形式、经济效益、专业设置、学科体系和教师选择等方面二者存在差异。

2.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存在交叉但不能互相取代

甘立成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分别,除了划分标准不同外,还在于两者的教育特点和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不一。他认为两者是交叉关系,并从受教育的对象范围、社会属性、教育内容、教学形式、达到的现实目标五大层次对这种交叉关系进行分析。[8]叶忠海、王瑾等人均主张:尽管近年来职业性成人教育与非职业性成人教育正趋于融合,但这并不能成为职业教育取代成人教育或者成人教育代替职业教育的理由。它们在本质上为两种不同教育范畴,如上文所阐述,二者在教育对象、目标、内容、形式、时限、过程、教与学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区别,没法互相取代。我国国情决定了中低层次成人教育的任务还任重道远,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等,且成人学历教育尚不过时。而现阶段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输送大量基层应用型人才,其对缓解就业压力功不可没。因此,二者的独有功能及社会地位,决定它们之间只可能逐步走向融合,而不能相互取代。[9]

3.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各有特色却趋于融合并进

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教育领域范畴,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二者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二者将更多的趋向于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融合发展趋势,搭建成教与职教间的立交桥,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服务。陈鹏认为,关于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总体上经历三个时期:成人教育职教化(1986—1995)、成人教育非职教化与职教化之间的论争(1996—2003)、争论之后的和谐发展(2004—2009)。他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基本学说:“历史贡献”说、“交叉关系”说、“替代转型”说、“和谐发展”说。另外,他对不同观点间的论争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概念形成、历史生成、社会发展、政策导向等均为促成因素。最后,他对二者关系进行前瞻,认为它们将在沟通与融合中连为一体,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在和谐发展中各显特色,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职能。[10]唐爱民认为成人教育范畴与职业教育范畴既存在逻辑分殊又存在逻辑耦连。其分殊在于:其一,内涵不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不仅表现在二者的教育对象在生理、心理、社会成熟水平上,而且表现在二者的价值诉求与目标指向上的异同。其二,外延差异。从教育对象上看,职业教育包括成人和非成人,因此其外延大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是包含成人教育的;从职后教育的角度看,二者的关系则发生了颠倒,职业教育的范畴又会从属于成人教育。其三,实践特征不同。即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二者的运行起点、运行时限有别。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范畴划分标准不一是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重叠、相互交叉的根本缘由。职业教育属于功能性划分,而成人教育属于对象性划分。其耦连表现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逻辑上的交叉与包含,因此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这也就导致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难以将二者彻底区分开来。[11]职业性的成人教育与面向成人的职业教育日趋融合,将成为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向。

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评析

通过对以上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回顾,可以得到不同学者的相异性价值取向,而在这种取向下形成的偏执性理论主张表现在:

1.只见交叉,不顾差异

忽视职业教育的个性特征,将职业教育划分为成人教育的一部分显然不符合二者概念范畴的实质。这种观点实际上赞同职业教育成人化,只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共性,却抹杀了二者的个性,只注重两者在教育对象年龄上的相似性,但忽视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差别,即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有各自的要求;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完全等同。这种观点的实质误区在于其过分看重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之处,而相对忽视了他们其实分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独立承担各自的教学任务、完成不同的教育目标。换句话说,他们片面地认为二者在教育的社会功能及作用上完全一致,一切成人教育活动都是在为受教育者的就业或在职提高做努力,却忽视了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并未注意到两者在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上存在一定差别;当然,还有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上标准一致。该种观点模糊了两者的区别,从而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既然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存在,本身就说明两者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他们之间的不同,除了划分标准不一外,还在于两者教育目的、教育特点、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等差别使然。

2.只谈替代,不论个性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替代转型说”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交叉,为二者之间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社会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日趋发展,成人教育职业化的现象日益普遍,职业化特色成为成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出发,这一观点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是综合考虑教育的多维角度可知,这种观点也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在新时期,成人教育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实现转型本无可厚非,但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故此种转型应更加侧重它的“非功利性”及“人文性”;那种主张成人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偏执想法将最终将成人教育引入歧途。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教育职责共担,但是也存在更大程度上的领域分歧,成人教育中不仅包括职业教育的任务,还有许多非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中虽然包含职后成人教育的内容,但是还包括非成人职前教育的职责。因此,那种基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交叉就片面地认为成人教育职业化或者职业教育成人化的“替代转型说”在理论上无法立足,更不存在可靠的现实依据。因此,无论是上述哪种观点,都将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极端化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探究二者关系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将有利于科学把握二者的未来发展的常态。成人教育是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培训,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基于此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范围甚至教育功能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单纯关注二者共性或者单纯关注二者个性的观点,都会显得有失偏颇。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有利于我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不失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必要途径。

三、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展望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审视,会产生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研究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时展对二者的教育需求,展开二者的关系研究。归纳这些不同论述或论争不难预测,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将呈现以下基本发展趋势:

1.呈现出和谐共促的发展态势

如陈鹏所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将逐步从争论转向对话。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存在一些交叉之处,但同时又是本质属性不同的两种教育范畴与体系。两者之间这种固有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发挥的独有功能便决定其只能走向“和谐共促”。多年来,学者们已有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也证明了:一者代替另一者将不利于双方向前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一方从属于甚至附庸于另一方,将导致双方自我定位不清、发展空间受限。换言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各有其自身使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两者绝不能互相取代,而只能向着融合、共生的道路上行进。因为只有当两者均坚守阵地,发展势头迅猛之时,才可能是其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共促之日。

2.将长期处于交叉发展状态

之所以出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认识的不同误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是一种交叉发展的关系。各种认识误区的存在,容易导致具体教育实践中,模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使教学内容失去针对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将长期处于一种交叉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说二者各有不同,但又存在某种程度的交叉,这是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科学把握的结果。一方面,二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在统一性,存在一定的重叠成分。另一方面,分析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虽然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本质不同,但二者又存在不容忽视的内在联系。

3.共同为终身教育发展铺平道路

正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交叉与联系,才不可避免地提供了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二者在这种相互借鉴中发现各自优势及不足,并得以取长补短、互利共生,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回望过去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它们在普及我国中、高等教育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展望未来,二者都有独立的发展机遇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他们应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相互补充、互惠互利、共谋出路。在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点健康发展的同时,尽力坚持各自的办学特色与独有职能,共同为国民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创造契机。21世纪是终身教育理念更加广泛地为大众所接纳并逐渐内化的新世纪,此时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更趋于融合。他们有可能也有责任共同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完善和普及、终身教育实践的推进和深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二者也将在这种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螺旋式上升甚至是跨越式发展。总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复杂,不能简单地把二者概括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或者认为两者是相互交叉的关系,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二者未来关系的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将是二者关系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的重心,可以适度向二者的结合点靠拢,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他们之间的个性发展特征。与职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还存在发展历史较长、涉及范围更广、概念内涵更为丰富等特点,这是在对二者关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职业教育实践的主要阵地。成人教育的职业化和职业教育的成人化,是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交叉点。关于二者在未来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向,还需要不断去分析与探讨,以不断完善两者关系的相关理论,促使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明朗化。

【参考文献】

[1][3][4]叶忠海.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1996,(2):20—25.

[2]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5]

[8]王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辨析[J].成人教育,2009,(7):48—49.[6][7]黄碧玲.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68—69.[

9]甘立成.浅谈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成人教育,2004,(12):19.

[10]陈鹏.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及未来走向评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5):90—93.

[11]唐爱民.成人教育及其邻近范畴的逻辑关系摭论[J].教育研究,2007,(10):77—82.

[12]朱强.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从教学的角度[J].职教通讯,2013,(7):40—42.

[13]袁金生,郭兴华.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0,(7).

[14]肖尧.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教育理论,2007,(9):19—20.

[15]谢明荣,孙进.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与联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9—11.

[16]崔铭香.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8—9.

成人教育研究例6

关键词:

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成人教育

前言

信息时代,知识越来越重要,获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是教育和培训。为了营造人人都能享受教育机会和资源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需要构建相应的制度。

一、终身教育国内外发展状况

1.终身教育在国外的发展

终身教育源于国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或机构在终身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作用[1]。为了实现终身教育,主要在于提供教育政策支持,并辅以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支持。

2.中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前后,终身教育才开始逐渐传入国内,中国及时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广终身教育,一系列的教育政策不断地被制定,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这一概念被不断提出,形式多样化的教育不断发展起来。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终身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终身教育的研究相对落后

我国对终身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仅停留在探讨和浅显的认识水平上,而终身教育的实践没有完整的雏形,在理解与实践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2]。

(2)各级各类教育相互分割且教育服务质量不高

在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独特目标和教学特色相对缺乏;课程内容一成不变;课程结构设置也不合理,降低了教育服务的质量。

(3)终身教育趋于功利化

由于长期以来都推行应试教育,终身教育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从成人教育的实践来看,学习者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谋求经济利益,政府和教育机构举办的培训缺乏战略性规划。

二、在成人教育中确立学分银行的必要性

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是重要途径之一,学分银行制度的出现,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学分银行制度可以解决成人学员的工学矛盾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具备多重社会身份,工学矛盾突出。学分银行制度里,成人学员可以随到随学,随时随地存储学分[3],可以不受工作、时间、职业等的限制,像银行存款的零存整取一样,允许集中也允许中断,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比如技能培训、考证等,学分累积达到一定学历层次或培训的学分数后,就授予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准其结业。

2.学分银行制度可以共享教育资源

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跟正规教育相比,较边缘化,高校的教学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一般不能被满足。学分银行的设立,将有利于打造优质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可以更好地进行的沟通和衔接。

3.学分银行制度可引领成人教育走向市场

成人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满足成人学员的个性化发展。成人教育设立学分银行,学习制度人性化,课程选择灵活化,这就要求成人院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在规律和成人学员的需要。从而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学分银行制度的引导下逐步走向市场。

三、学分银行理论的理论基础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分银行的机制建设需要理论指导,需要阐述学分银行制度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1.学分银行制度与终身教育的关系

终身教育并不是具体的,而是泛指,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理论是学分银行制度的基础,它促进了学分银行制度的产生,学分银行制度在建立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终身教育理论的需要。

2.学分银行制度与学习自由的关系

学分银行制度的计量单位是学分,存储和兑换功能考虑到了学习的自由,学分银行制度里面学生可以自由选课,也充分体现了学习自由。

四、学分银行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

学分银行制度,顾名思义,有与银行相似之处,具备储存和兑换功能,只不过对象是学分。

1.存分机制

跟银行的经营模式类似,成人学员在入学时,学分银行会给每个学员开户,学分不断累积相当于零存,学分到达规定要求,可以支取即获得相应的学位。学生有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的自由权,体现了民主与公平。

2.兑分机制

成人学员在不断取得学分之后,关键是兑分。学分兑换的具体流程为:进入选课系统,查询学分,一旦考试通过或课程结业,学分自动存入账户,如果期间有所中断,重新开始后,原有学分会被重新审核,最终计算有效学分,并在系统里存档[6]。

五、结论

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我国为了推行终身教育也采取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措施,同时也兴起了形式多样的各种层次的教育。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理论重要实践内容之一。由于学分银行借鉴了储蓄银行的机制,学分银行的建立可以满足成人学员的个性化发展,同时由于学分银行学习时间和课程的灵活性,成人学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分账户的存储,学分累积到规定的要求时,可以进行相应的按比例兑换。综上所述,在终身教育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大背景下,在成人教育中应用学分银行制度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作者:武欢 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剑青.从终身教育(学习)理念到学分银行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15(4).

[2]鄢小平.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5(01).

[3]杜秋虹.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杨黎明.关于构建我国学分银行框架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5):13-14

基金项目1:

成人教育研究例7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38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因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作用巨大,所以高等教育中成人教育所占的比重较大,在信息技术和网络化技术不断更新的今天,教育改革事业正依托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应用进行着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变,同时其也对成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网络化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大相径庭,它是在传统教育相对应的立场上提出的既沿袭传统教育优势,又与时俱进的更新教育理念的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先进产物。网络背景下的成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与专业成人教育的特点相结合,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教学模式,紧紧贴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及要求,为提高成人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发挥有利作用。

1 成人教育中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成人教育可为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学习者提供继续接受教育,巩固专业知识以及提高工作能力的机会,可满足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的需求。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时间一再被压缩,使碎片时间越来越多,而像电大、函授这样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又不能跟上学习者的需求,而网络化成人教育模式可打破常规,克服时间、空间上的问题,使学习者可以更好的规划和利用时间及资源继续接受教育。网络化成人教育避免了传统成人教育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和教师之间不再因时间有限而不能进行充分交流的难题,它可以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一个虚拟化的网络教学空间,使教师和学习者交流沟通、疑难问答等顺利自如的进行。且网络化教育模式还可增加教育受众群体的数量,跨越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有需求,任何人都可以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参与到学习中,因此,网络化成人教育可有效提高全民教育的质量,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做好铺垫。

2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被普遍认为没有发展前景,很多函授、电大学校都认为成人教育已面临被淘汰的局势,不能正确认识到成人教育的重要作用,致使成人教育发展速度缓慢。造成成人教育发展速度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成人教育学历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水平逐渐提高,各专科、职业院校不断发展,使我国高校教育体系呈现生机勃勃的态势,同时,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学历群体也在逐年壮大,使成人教育在社会上受认可的程度越来越低,所以成人教育的网络化进程更加缓慢。由于成人教育的重要性长久以来得不到足够重视,因此在成人教育方面的投入也相应减少,很多教学设备设施也很陈旧,已跟不上现代成人教育的发展需求。

2.2 成人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其生源也大幅提升,从而造成了成人教育生源剧烈减少,很多学校此时便因此也开始减少师资团队的人员配备,使现有的成人教育师资力量锐减,同时,很多成人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不高,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的年轻教师太少,且生源少导致成人教育教师的薪资水平不高,很多教师都选择跳槽,在这种现状下,很多学校选择聘请兼职教师来为学生进行课程辅导,导致成人教育课程知识碎片化,没有一个系统的、稳定的、全面的教育体系来指导教学,其教学质量自然难以提高。

3 在成人教育教学中应用网络化模式的对策

网络化模式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可促进我国成人教育转变理念,解决当前教学资源越来越缺乏的问题,可在将来的教育事业中发挥较大的优势。对网络化成人教育的推进进行研究,对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3.1 改变成人教育理念

根据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要求,成人教育要做到由传统教育转向于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才能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终身教育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思路和教育理念,可快速增强人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可使人们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可辅助人们为更好的接受继续教育而高效接收职业技能学习和知识更新。但是,终身教育始终没有学历教育的分量重,只因为现在就业形势下,学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硬件条件。随着网络化时代的推进,远程教育的产生使终身教育事业向前迈进,相应的终身教育理念也应进行相应的转变,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通过远程教育的发展,将终身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借助网络的便捷,跟随时代的发展,构建一个多形式、多功能、多对象、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3.2 扩展教育资源

师资是我国高校办学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随着招生力度的增大,其呈现出越来越紧缺的趋势,受多种因素干扰,师资已经很难满足高校的基本教学要求。网络化远程教育的出现,适时的解决了成人教育中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比如先进的教学设备、宿舍、有权威的教师等,最重要的是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借助网络远程教育,成人教育教学还可获得校外资源共享,与高校专家进行专业学科的对接,从而扩大高校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成人教育当前面临的很多难题。

3.3 创新管理模式

网络化成人教育的推进与应用,使教育事业变得灵活,这为学习者带来了诸多便捷,如学习时间上的选择,不再硬性要求按统一标准执行,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自主选择上课,且实现了异地、家庭甚至办公教学,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网络化远程教育管理也出现了很多新的不适应,比如学生学籍、报名、注册登记等事项的完成,教学辅导、实验、作业等环节的组织,这都是远程管理非常重要的课题,所以网络化成人教育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其可通过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以及相关辅助设计等软件技术,建立虚拟的网络对话系统、电子信箱、信息库、答疑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对教学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与分析应用,逐渐促使成人教育科学化、现代化,逐步提高网络化成人教育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4 结 语

网络化教育模式已逐渐成熟,并演变成了一种新兴的教育手段,且正在被逐渐推广和关注。成人教育中网络化教育模式的应用,可解决目前成人教育中存在的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更好的促进网络化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网络化时代成人教育工作的推进,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需要各学校在教学中秉承终身教育的理念,成人教育学者也要本着负责认真的态度,不断强化网络化技能,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并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完善改进,积极克服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为网络化成人教育的发展以及我国的终身教育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新,谭艳芳.网络化教育时代的成人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1).

[2]刘文艳,潘清,杜菁,等.网络化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2).

[3]李振湖.网络化模式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6(14).

成人教育研究例8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010-02

一、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特色的基础研究视角

(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视角

20世纪下半叶,欧美国家开始掀起教师专业化发展热潮,国外学者纷纷从社会学、哲学、教育科学等角度开展了对教师专业发展本质、专业标准、专业素质、专业化发展阶段理论以及外部保障促进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社会学家们对专业本质特征的研究,从最初“特质模式”到“权力模式”以及“历史发展模式”分析方式的演变,也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于其他专业发展模式的特殊性规律。事实上,各行业均有本身工作及组织上的独特性,同时也因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制度而发展成不同的历史形态。以“历史发展模式”理解一个行业的专业化过程,必须从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自身的独特性等多种因素考虑,才可能对其专业化过程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历程来看,教师发展历经了组织发展阶段到专业发展阶段,以及“专业化”――“反专业化”――“专业化”争论交织历程。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领域重心也从群体的被动专业化转移到教师个体的主动专业发展,教师个体内在的能动性越来越被重视。众多研究论证表明:教师以其职业发展的特殊性正走向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历经了外部专业标准建构到教师个体自主发展,且伴随各种教育制度完善与机制保障的发展过程。成人教育教师是较为独特的教师群体,教师来源的多元、教师成分的异质似乎更难以传统专业化理论来解读其专业发展过程。所以也不难理解学界对成人教师是否应专业化的质疑。“历史发展模式”的专业发展视角为成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注入了活力。它诠释了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与成人教育历史发展相伴随,其特殊的实践性、多样化、广泛性,也促进了成人教师个体对专业发展主动寻求的内在动力。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重心的转向,也为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研究从过于追求社会专业化标准的困惑逐渐转向对教师个体专业特质,特别是以发展成人教师专业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关注,以及对成人教师专业发展特殊路径的探索等,研究维度豁然开朗。

(二)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视角

成人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成人教育民众文化运动走向制度化建设,进而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以至在现代终身教育体系中拥有的“火车头”地位,均体现了现代大教育观下成人教育分支系列的独特性质。20世纪20年代开始,欧美学者就成人教育走向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成为成人教育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尽管在20世纪70-80年代欧美国家掀起的“成人教育专业化”大讨论中质疑者众,但是比较一致的观点则是: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比成人教育专业化更加重要,它是促进成人教育专业化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在传统专业化道路中可能会产生的弊端,诺克斯与麦克来胥于1989年(Knox&Mcleish)对成人教育专业化提出了新的建议;一是重视继续教育实施的有效性,以提升专业内涵与标准;二是建立合理的评估制度,将继续教育与更换证书制度结合起来,动态地促进成人教育专业化发展;三是强调专业教育功能,增强学习者的专业能力。由于成人教育工作者不同于律师或医生“同质性”的特点,在其专业化过程中又面临更多需要被克服的障碍,如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体系、精熟的专业能力、实务工作者的工作指标以及大家共同认可的证书实施制度等。因此,在研究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可以延伸出更多角度展开研究,比如,成人教师专业发展内涵与标准研究;成人教师角色、功能与知能情意体系研究;成人教师继续教育与评估制度研究;成人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等等。从成人教育专业化角度展开对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能使研究思路明确、维度清晰,并保证研究内容的“成人”特色。

二、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特色的多元研究方法

(一)以问卷法、量表法、统计法、访谈法研究不同维度的成人教师专业特质

研究团队通过调查问卷,就来自高校成人学员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评价数据,采取了频数统计与方差分析法,描述了成人教育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与专业情意各单项维度的现状,以及不同职称、成教教龄的教师专业素质呈显著性差异结论;以诺尔斯(Knowles)《自我诊断等级量表》为基础,编制了《成人教育教师自我诊断等级量表》,对115名不同高校的成人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了成人教育教师专业特质自我诊断的表现并提出建议;以个案访谈方式,深度访谈几位优秀的成人教育教师,对成人教师专业素质进行了实证分析。这些研究方式或量化或质性,以多维实证方法努力丰富相关研究成果。

(二)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方法探究成人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路径

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方法仍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至真法宝。成人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或者标准化的过程,需要探究历史人物的成功秘籍、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笔者以历史个案研究方法,对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斯的专业成长过程进行了历史解析;以生活史研究角度对美国名校中的教师与名人的教育背景、学术兴趣及职业经历进行分析,力图对我国成人教育学硕士点研究生导师专业队伍建设有所启迪;研究还借鉴美国高顿大学“学习合约”课程管理模式,提出对我国成人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启示。这些研究方法的尝试,从纵深维度完善了相关研究成果。

三、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特色的重点研究内容

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来看,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是内外不同的研究维度。研究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固然离不开对成人教师专业化标准、制度保障、社会地位、自等“外铄”方面因素的研究,但当传统教师专业化研究逐渐转为对“内发”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取向时,对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特色的研究似乎更与此相呼应。而成人教育专业化进程的加快,成人教育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对成人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建构,又有了相对充足的依据。从研究内容上看,较为重要的四个维度如下:

(一)关于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研究

对于教师专业、专业发展,社会学理论研究颇深,近些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也有较一致的结论。但对于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除了遵循一般性规律,也宜从成人教育学专业维度来探讨其内涵与本质。由于成人教师专业发展是与成人教育专业化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因此,对成人教育“专业”理念、成人教育专业化的内涵、特质,成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界定与分类,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等均可从成人教育

专业发展角度进行厘清。

(二)关于成人教育教师角色与功能研究

教师角色与功能是教育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的纵深研究视阈下,教师角色与功能转型也成为热门话题。成人教育教师则是较为特殊的教师群体,从众多学科维度都能找到科学立论,但是要突出其特色,仍然是与成人教育学交融。成人教育学及其他有关成人发展与学习的研究发现,成人及其学习特征有别于青少年儿童,于是逐渐突出成人教学的专业性及成人教师角色的重要性。成人教师的角色因此而有所转变,开始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按诺尔斯的观点,成人教育教师应该扮演“学习促进者”角色,其角色功能就是应用各种学习资源,帮助、促进成人学习,除了具备教育通才的角色功能,还应具备成人教育专才所有的角色功能与能力。此后,有更多学者拓展其角色功能,成人教师的专业角色也趋于多元化,如定位于知识传递者、团体领导者、过程管理者、沟通协调者、研究指导者等。笔者也从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探讨了成人教育教师对传统教师角色的超越,论证成人教师是推进专业性发展的反思型实践者、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促进者和帮助成人学习者实现生命发展任务的关怀者角色,其他相关研究也日益丰富。

(三)关于成人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研究

成人教育研究例9

2对于不是以某一种语言作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最佳的学习方式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获得语言的熏染。

但当这种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时,就需要采取其他的方式丰富自己获得的语言信息。针对这一问题,齐伟钧先生重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阅读。这也是很多语言专家的看法。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结构中,成人外语教学从学理层面进行划分并归属于“二语习得”的范畴,学术界曾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致的结论在于大量的阅读,作者在书中先后列举了方重、周珏良、葛传椝、陆佩弦等人的观点作为自己在本书中阐述自己观点的补充证据。

成人教育研究例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49-01

1 成人教育与导师制教学模式

1.1 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指的是整个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不论其水平、方法、内容如何,是正规的或是非正规的,不论是延续或者是取代学校和大学进行的初步教育以及在企业的学徒训练。通过成人教育的过程,可以使得社会成员中被视为成年的人丰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技能和获得专业资格,或者使他们转向新的方向,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均衡而独立发展两个方面,使他们的行为和态度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1.2 导师制教学模式

我国现行的三大教学模式包括导师制、学分制和班建制,导师制教学模式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中期,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效果。导师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许多成人教育高校也在普遍推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以更好的贯彻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导师制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

2 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

2.1 研究探讨类

从我国成人教育的现状来看,研究探讨类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工作岗位,他们学习的目的性比较强,并且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生寂静具备了有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他们需要的是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便于进行更深入层次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2.2 陶冶情操类

陶冶情操类的学生不是为了获得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是期望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能力,在已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成人教育中属于这类形式的学生中大多数都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

2.3 综合提高类

我国目前属于这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导师制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少见的,这类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学习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广泛,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在这类教学模式下,导师会引导学生实现基础知识向深层次知识的逐渐过度,教学的内容也比较离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4 师傅徒弟类

这类教学模式的特点比较鲜明,就是通过在某专业方面具有较高声望的人士带动想要提高这种专业技能的学生,比较侧重于为企业培养人才。这种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导师培养和学生的需求两方面内容,选择合适的师生进行组合,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 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3.1 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在分配导师之前,要对受教育者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进行全面了解和量化,尽管大部分接受成人教育的学习者都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每个学习者之间肯定会存在差异。所以,在学习者接受成人教育之前,教育机构对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然后根据掌握的情况对学习者进行分类,这是导师制教学模式构建的基础。

3.2 掌握学习者有需求的学习内容

为了提高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并且更好的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就需要掌握学习者有需求的学习内容。在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习者进行分类之后,就要采用座谈记录的方式或者是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习者的需求和爱好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3.3 安排不同学习组合中的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组教学以后,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的重要问题就是学习内容的设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导师要根据同类型学生的共同特点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的课程,教学内容要尽量灵活多变,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让成人教育的服务更好的发挥。

3.4 根据学生分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师

无论在普通教育还是成人教育的教学关系中,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所以,成人教育导师制的教学模式下,要根据学生分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师。导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对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4 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注意事项

4.1 重视成人教育,给成人教育应有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成人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当前需要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认同并接受成人教育,肯定成人教育在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和提高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

4.2 建立科学的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制度

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制度是一项系统化的复杂工程,如何保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推行的关键性因素。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从引进到发展成熟,势必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也会遇到种种问题和阻碍,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立健全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规范。

4.3 加强对成人教育导师的培训,促进导师队伍的专业化

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推行是以专业导师作为依托的培养人才制度,导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较高、敬业奉献的导师队伍尤其重要。因此,教育机构要加强对导师的培训,提高导师的专业水平,保证成人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

5 结语

综合上文关于成人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我们要明确认识到成人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重要地位,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成人教育为希望接受教育的成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可以有效扩大教育的受益人群。导师制的教学模式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导师制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成人教育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需求。

参考文献

成人教育研究例11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36-01

引言

残疾群体是一个弱势群体,“残疾人需要帮助”这种思想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但是,这种帮助的根本主要是帮助残疾人学习获取到能够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残疾人生活水平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成年残疾人教育就背负上了培养残疾人人才的历史使命。

长春广播电视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成立以来,一直把教育质量放在办学首位,无论是在教学资源还是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领导也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我们的残疾人学员有脑瘫、肢体残疾、听力障碍等不同种残疾,以肢体残疾为主,年龄差距很大,学习能力层次不同,认知能力是有很大差距的。结合这些基础因素,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成年残疾人教育就是我们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成年残疾人教育教师素养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教师素养、学生素养、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评价等,每一个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相辅相成的有效结合下,相互作用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认为,在以上因素中,提高残疾人教育教师的素养是改革过程的重中之重。加强成年残疾人教育教师素养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需要跟残疾学员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师生之间真诚地沟通会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在教师的指导下,只有将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等有效地结合才能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师是发展教学的核心力量,在教学实践的总结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不断思考和创新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加强教师素养是成年残疾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成年残疾人教育教师的素养提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人文素养

1.情感素养。作为从事残疾人教育工作的教师,“爱心、细心、耐心”是我们坚持具备的“三心”。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我们需要给予残疾学员们无限的情感支持,真诚地与学员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发自内心地去关怀和帮助他们,这是开展残疾人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

2.知识素养。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储备积累和开发应用,人文知识是学习任何专业知识之前必备的基础。作为残疾教育工作者,善于积累知识、创新知识是工作的需求,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二)提高专业素养

1.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作为成人残疾教育教师,必须具备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基础,分析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2.教学研究能力。发展需要创新,作为残疾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发展特殊教育是我们时刻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残疾教育教师需要具备能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信息素养

1.获取筛选信息能力:善于通过何种渠道获得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信息并加以区分和筛选。

2.使用信息的能力: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地使用在教学活动中。

3.传播信息的能力:采取便利的媒介条件(例如网络),将学习过程需要的重要信息传递给残疾学员。

4.评价信息的能力:借助残疾学员的反馈对信息进行正确评价和修改。

(四)提高教学素养

1.专业知识学习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都在飞速更新,为了能够把最新、最好的知识传递给残疾学员,残疾教育教师必须紧跟发展的步伐,具有不断学习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丰富教学的能力。

2.教学资源开发能力。目前,长春广播电视大学特教学院的教学资源全部依附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学院阳光学习网上面提供的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比较陈旧,不能追随技术发展的脚步进行及时更新,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改善这一问题,自主开发一些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

3.教学方法评价能力。介于残疾学员课堂中的听课表现,在线作业和离线作业的完成情况,需要残疾教育教师通过这些反馈能够及时地对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调整,力求使用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年残疾人教育教师的素养是影响成年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本研究讨论得还不是很充分,随着实际工作的展开,结合工作经验,我们会进一步研究和总结这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