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固定资产状况

固定资产状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8 09:32:49

固定资产状况

固定资产状况例1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以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为持有目的,而非直接用于出售,并且预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由于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目的不同,其确认也可能不同,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机器设备属于固定资产,但是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房屋、建筑物不属于固定资产,应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房地产企业持有的以备出售的房屋属于该企业的存货,也不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应同时满足该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但应注意个别情况,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虽然不能直接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但有助于企业在相关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净化环境,保证员工安全,或减少未来经济利益流出,因此应确认为固定资产。对于与固定资产组合才能发挥功效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也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而不是确认为存货,如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部件。对于固定资产各个组成部分的使用寿命或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方式不同的情况,折旧方式或折旧率有所差别,应分别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取得时计税基础的50%以上,并且修理后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的可确认为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要求按照固定资产修理后尚可使用年限进行摊销处理。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标准,以及个别特殊情况,可以提出多种类型的问题,如安全设备、抗灾设备是否确认为固定资产?维修设备、备品备件是属于存货还是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如何确认?如何判断固定资产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展开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固定资产相关职业判断能力,掌握固定资产确认的理论知识。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计量,是企业购建的固定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支付的一切合理、必要的费用,包括固定资产购入价款、相关税费、安装成本、包装费、运杂费及其他间接费用。固定资产取得方式不同,包括购买、自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融资租入、债务重组等,因此其成本初始计量的方法也不同。对于外购的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职业分析判断,不需要安装的,购入后就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需要安装的则是在安装调试后达到合同标准或设计要求,方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对于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在购入时按照单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进行成本分配,从而分开确认固定资产成本,即使款项中还有除固定资产外的其他资产,也是按此种方法计量。对于延期支付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固定资产,实质上该项固定资产具有融资性质,应以延期支付购买价款的现值作为固定资产的计量成本。自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但未办理竣工结算,应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等办理竣工决算后再调整暂估价值。

在会计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固定资产基本原则和知识理论做出专业的职业判断,如何判断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如何对购入的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进行初始计量?延期支付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期限的固定资产应该如何处理?自建的固定资产成本计量的时间?自建期间的利息支出、停工损失等费用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但是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何确定计量成本?等等有关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问题都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职业判断能力,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会计教学

(一)固定资产折旧

基于职业判断能力的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教学的关键应该放在折旧的含义、性质、折旧范围、计算依据和要求上,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价值不断减少,因此应该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之内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分摊,按照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状况判断其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对于己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扣除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已全部计提但仍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不需要进行折旧处理,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需要补提折旧。对于自建、暂估入账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成本调整后不需要调整已计提的折旧额。对于更新改造、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转入在建工程,也不需要计提折旧,等再次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再重新计提折旧。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判断固定资产在各种情景、状况中如何进行折旧处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有哪些?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何选择?固定资产单独计价的土地是否计提折旧?等等。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预期经济利益低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减值损失,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企业预计的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预计可收回金额是其公允价值扣除预计处置费用的净额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二者之间的较高者。新会计准则并未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准备做出明确规定,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际会计处理是能够发挥职业素质,分析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结合企业经营状况准确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应该进行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需要具备专业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会计教学中,学生应掌握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固定资产减值测试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和公允价值?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包括资本化后续支出和费用化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时产生的更新改造、维修的费用支出。对于能够提升性能、预期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应进行资本化处理,对于将固定资产某项未单独确认的部件替换时,应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成本进行核算,并将被替换部分扣除,避免重复计算固定资产成本。对于维持固定资产原有功能、正常运转而支出的费用应予费用化,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要分析该项固定资产属于哪些部门,从而进行准确划分。对于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当发生设备改造时,应做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在会计教学中,学生应判断何时进行、如何进行固定资产资本化和费用化支出。房屋装修支出如何处理?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时替换部件如何核算?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时又该如何?

三、固定资产处理会计教学

固定资产状况例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财政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变革的步伐,为此,财政部于2012年12月19日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行较之旧《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本文拟从如下角度进行剖析:

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在会计原则方面存在的一个基础问题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事业单位并非全是公益性以财政拨款为主,还有一些是经营性的,如医院。以往不加区分的一律采用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导致会计信息的反映与实际业务的运行有较大出入,致使其不能如实反映业务的真实状况,信息失真;其次,没能真正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事业单位使用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前的收入和现金流入流出的状况,但是由于其收入只考虑现金的流入,而支出只反映现金的流出,无法使收入和费用进行配比,这样使事业单位的真实资产和负债情况无法得以真实再现;其三,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只能在实际收到拨款单据时按拨款金额确认和计量购入的材料物资,如果采购过程跨年度,则不能完整反映该项经济业务活动。收付实现制已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以及行业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在有关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这样,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就可以按照经济运行和会计核算规律来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能够如实反映事业单位当期的收入与支出的状况,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情况。

二、全面性原则的增加

全面性原则的增加也是本次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全面性原则就是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以往只是对事业单位进行发生的业务的核算,而有一些与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可以进行一般处理,无需统一纳入会计核算。这样导致事业单位对许多会计事项核算的遗漏,不利于资产与负债的核算,也无法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的资产、负债水平,最终导致会计报表信息失真。加入全面性原则以后,会计信息可以反映事业单位运行而产生的事业成果状况,衡量单位资产、负债的运营状况,如实的表达单位的真实财务资金情况。同时也对本单位的事业执行情况加以披露。

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会计核算问题

1、旧制度下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建筑物、运输工具及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设备等。从会计层面看,固定资产可被细分为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等。值得注意的是,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其耐用时间在1年之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可被确定为固定资产予以核算。

事业单位传统会计核算具有下述几大特征:(1)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通常以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账户的方式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并非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式进行价值计量与判断,仅是极少一部分固定资产以修缮基金的方式进行计提折旧,其中修缮获得的资金往往难以真实的反映和维持固定资产价值。上述会计核算形式不仅不能够达到维护固定资产的目的,反而造成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与账面直接背离;(2)因固定资产的价值减损无法准确反映,以致资产大幅度虚增,大大弱化了会计报表的资金项目的正确性;(3)因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以至于固定资产账户难以准确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真正使用状况。

2、旧制度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旧制度背景下,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存在下述问题:(1)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难以准确反映资产的实际运用状况。早期,会计机构未构建完善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体系,多数无形资产无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会计核算。尽管在事业单位设置了无形资产账户,但也未能够对成本管理形成足够的重视,以至于难以准确反映无形资产的运用状况;(2)无形资产转化利用率较低。实际上,与固定资产相比,无形资产的寿命与使用价值极高,基于多数人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以至于对其会计核算工作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解决方案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予以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予以摊销。同时,新制度还要求事业单位应以财务规则确定是否计提折旧,并明确了“虚提”折旧与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即在计提折旧或摊销时对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冲减,并不将其直接计入支出。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不会对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造成影响,而且还能够准确反映出资产随着时间推移与使用程度发生的价值消耗状况,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丽霞,聂菊玲.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发展探析[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2]张源渊.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浅析[J].中国外资. 2011(02)

[3]王维维.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探讨[J].经济师. 2011(03)

固定资产状况例3

首先,当前事业单位受到收付实现制核算方式的限制,对于整个单位的收入支出情况的表现带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起不到完整真实显示整体财务状况的作用。其次,无法准确分析显示事业单位在某个阶段资金结余的情况,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时即使通过核算结果显示资金是结余的也不一定代表整个单位的资金并没有出现赤字问题,因为不排除一些基于某些私利的人为干扰因素,这也是该种制度的另一个缺陷,即不利于查处违规操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该项制度并不能有效的显示出事业单位的总体负债情况,更无法给风险预防和规避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2.现行会计核算制度起不到控制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

首先,该种制度的核算工作中没有相关的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问题,也就不能有效的反应事业单位的现有的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对其的评估结果也就不够科学。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基于该种制度的核算工作中,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核算一般采取的是原值核算的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核算结果大于实际的固定资产值,而非实际的资产值。这样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客观的认识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的总体资产情况,也不利于我国的总体事业单位的资产评估,会造成一种虚假繁荣。其次,该种核算制度和体制中没有相关的作废的固定资产的排除方式,也就导致了一些已经废弃的固定资产还存在于整个的事业单位的计算中。这种显示变更后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形式的计算方式被成为“固定资产清理”,它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一旦事业单位的某项固定资产出现各种变更状况,只需直接利用“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相关操作,就可以根据该项固定资产的各种相关资料和数据,得出一个改资产的最终的资金价值的核算结果。

3.财务报表的呈现方式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财务报表作为财务工作的最终表现形式和结果,是我们判断财务状况的最主要的依据,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我国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的各项具体的财务报表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不能真实和客观的反应整个的财务活动的统计结果。因此,管理人员也就不能根据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对各个部门的工作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4.资产的会计处理方面。

我国的现阶段的大部分事业单位在统计资产的信息的方面,不能有效的反应各种资产的变更以及各种资产的价值的变更情况,也就无法显示真实的资产情况和资产变更。这样的基层统计信息被直接应用于其他的统计信息中,也就导致了最终的统计结果的不可靠。

5.负债的会计处理方面。

现行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方式和制度在对于事业单位的负债情况进行统计的时候,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只统计现金偿还的债务情况,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债务情况的统计结果,因为现金支出占整个的事业单位的总体的债务情况的比重并不高,这种非常的不利于管理者正确的认识事业单位当前的负债情况,从而间接的影响了对于其他的财务信息的认识。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1.会计制度的设计方面。

我们应该充分的考虑现阶段的收付实现制的各种问题和缺陷,在制定相应的技术和制度时,就从根源上予以避免,实践中证明,适度的引进和采纳权责发生制方面的优秀制度可以有效的将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同各个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度的提高。

2.合理的完善现有的会计科目。

我们要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革现有的科目构成情况。对于一些不合理的科目要及时果断的删除,对于一些有益于核算工作的科目要适当的增加和完善。典型的有: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等。这些相关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核算科目可以有效的改变现在存在的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合理的状况,当然具体的科目选择要依据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无论哪种科目的选择,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固定资产的核算,更加客观的反应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情况。以便管理人员能够更全面的认识企业的总体资产状况,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政策来知道事业单位的发展。

3.完善报表制度。

报表作为会计核算的最终表现形式,其呈现的数据和结果将直接显示财务统计的状况。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于财务报表的管理,细化各种财务报表的项目,精确各种报表的数据,以便更加清晰的展现会计核算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完善会计管理制度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于报表的管理。

4.资产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建议。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财会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应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确认和计量。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根据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分门别类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计价和摊销,保证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受益期内得到补偿;充分计量长期资产,合理确认不良资产,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资产。这些措施有助于事业单位风险测评、防范并及时化解财务危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对负债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建议。

按照一定的标准确认和反映事业单位的承诺和负债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的状况,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负债状况和财务状况。披露事业单位潜在的风险,反映当期发生的债务行为按企业会计准则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让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当期发生债务的具体状态以及对以后年度的影响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行为出发,对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所担负的债务风险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可以防范和化解现实和未来的偿债风险。

6.对收入和支出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

事业单位的改革是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活动逐步向企业靠拢。在对收入和支出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时,使得事业单位的收支能够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有助于评价事业单位绩效,加强事业单位外部竞争能力,强化事业单位管理责任,提高服务质量。

固定资产状况例4

一、何为固定资产

在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当中,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当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大类: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二、新政策中固定资产核算对比

在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当中关于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调整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新增了“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在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第八章中指出,“经批准出售、置换换出的固定资产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时,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照已计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

一直以来从资产清查到报经领导批准这个过程没有一个固定的过渡性账户来体现,虽然有“暂存性”、“暂付款”作为过渡性账户来使用,但是这两个账户并不是在资产核算过程当中专门作为过渡性核算账户的,所以并不能清楚地体现出清查和报经批准的过程。而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过渡性账户之后,核算资产清查时的盘盈和盘亏情况就能一目了然,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出资产清查和报经批准的整个过程。

2.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旧制度当中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的是“双分录”核算方法,单靠这种方法并不能确保准确地反映出行政单位的负债信息。比如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外面有签单欠账,如果不及时反馈给行政单位,对这些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那么会计人员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单位的负债情况。

新的政策当中进一步扩大了“双分录”核算方法的应用范围,除了固定资产之外,还增加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等等,还包括部分负债的“双分录”核算。这样不仅有利于反映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目标,还有利于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的执行情况;有利于让行政单位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有利于同类行政单位进行对比;可以让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国际进行接轨。

3.新增了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规定

原有的制度当中规定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样不仅让会计制度不能满足行政单位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真实情况,不能满足日常对行政单位资产管理的需求,也不能合理地对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更严重的是,不能正确体现行政单位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

在新的制度当中增加了计提折旧的规定就可以大大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最真实和最清晰地反映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计提折旧制度还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平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的进行,最重要的是可以进行最精准的固定资产核算,有利于补偿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

三、新制度有利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与企业相比,在行政单位当中,会计人员学习和进修的机会较少,积极性也略有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在薪资和晋升机会方面,对于职业能力的要求,行政单位要比企业略低,所以造成了行政单位的领导对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重视程度不够,行政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进取心减弱。当然,随着社会对于行政单位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也在积极地进行自我补充。

固定资产状况例5

(一)分单位固定资产清查情况

直属税务分局:现有人员6人,台式计算机6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3台,班台1张,办公桌7张,椅子10把,三人沙发3个,茶几3张,茶水柜2个,资料柜6个,三门书柜1个。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稽查局:现有人员4人,台式计算机5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3台,班台1张,办公桌5张,椅子6把,三人沙发2个,茶几2张,茶水柜2个,资料柜4个,三门书柜1个。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洪家所:现有人员5人,台式计算机6台,打印机2台,班台1张,办公桌4张,椅子6把,三人沙发3个,茶几3张,茶水柜2个,资料柜6个,三门书柜1个,保险柜1台。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亭口所:现有人员5人,台式计算机6台,打印机2台,办公桌5张,椅子7把,三人沙发2个,茶几2张,茶水柜2个,资料柜6个,三门书柜1个,保险柜1台。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办税厅:现有人员9人,台式计算机8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8台,打印复印一体机1台,电子显示屏1个,触摸查询机1个,咨询台1个,班台1张,办公桌6张,办公椅2把,转椅6把,吧椅5把,长条铁椅2张,三人沙发1个,茶几1张,茶水柜1个,资料柜7个,铁皮文件柜1组,三门书柜1个,验钞机3台,保险柜3台。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征管信息股:现有人员3人,台式计算机3台,笔记本电脑2台,打印机2台,班台1张,办公桌5张,办公椅6把,三人沙发2个,茶几2张,茶水柜2个,三门书柜1个,资料柜4个。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税政股:现有人员1人,台式计算机1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1台,办公桌2张,办公椅2把,三人沙发1个,茶几1张,茶水柜1个,资料柜2个。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基金股:现有人员1人,台式计算机1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1台,办公桌2张,办公椅2把,三人沙发1个,茶几1张,茶水柜1个,资料柜2个。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政工股:现有人员2人,台式计算机2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2台,办公桌2张,办公椅2把,两人沙发1组,茶几1张,茶水柜1个,资料柜2个。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计财股:现有人员3人,台式计算机4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2台,办公桌3张,办公椅3把,三人沙发1个,茶几1张,茶水柜1个,资料柜3个,铁皮文件柜1组,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纳评股:现有人员2人,台式计算机2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1台,办公桌2张,办公椅2把,资料柜2个。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办公室:现有人员4人,台式计算机4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2台,复印机1台,传真机1个,办公桌4张,办公椅4把,资料柜3个。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办公室同时清查包含各领导办公室、门房、一楼餐厅、二楼会议室、档案室、接待室、图书室、荣誉室、视频会议室、五楼多功能厅、职工单身宿舍等集体使用公共设施。经核查,物品与账务能一一对应。

经过清查,全系统固定资产总值截至__年4月30日为8719522.12元。其中:房屋建筑物6290473.12元;专用设备352372.00元;通用设备1562540.00元,其中:交通运输设备870968.00元,其他通用设备691572.00元;家具用具514137.00元。无形资产土地1053078.00元,各类资产实物与账面金额价值相符。

(二)往来款项清查情况

其他应收款:结余41300.00元。其中:张峰预借工资10000.00元,晁利刚预借工资及初任培训费9300.00元,贺新选预借职工灶周转金及审车费16000.00元,办税厅预借经费周转金2000.00元,司机预借周转金4000.00元。借款在2年以内。

其他应付款:暂扣孙东栋1-3月份工资3711.00元。

(一) 加强组织领导,精密安排部署。我局召开专门会议,对资产清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局长尚军民为组长,副局长崔亦平为副组长,办公室、计财股具体负责的清查工作小组,逐单位逐资产进行了清查。

(二) 突出重点,全面清查。本次清查,我局对固定资产逐单位逐办公室逐型号一一进行了重新清点和核对,并造册登记一式三份,一份留保管人,一份留所,一份留县局,人员调动时做为移交公物凭证。

(三) 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管好、用好固定资产,我局利用本次清查的机会,对全系统固定资产从购置、调配、使用、损毁、转让、报废等各个环节都按照市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和要求,明确了各股所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所会计和各股室专门负责,各使用人具体保管的固定资产管理格局,明确职责,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四) 对电脑、打印机、验钞机、电视机等因系统配置过低、故障多,虽多次经专业人员维修无法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旧文件柜等长期闲置的资产,经专业人员评估及时予以处置或报废。

(一) 账务与实物管理手续不够完善,例如因人员调动频繁

,固定资产调拨随意性大,未及时完善手续,造成实物与账务管理人不符。(二) 部分无使用价值或报废资产未及时报废而闲置,造成资产虚增。

(三) 对资产维护程度不够,部分损坏资产未及时维修使用,造成闲置和浪费。

(一)建立资产责任机制。增强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各自的责任意识,管理好维护好资产,使账物管理责任和使用维护责任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固定资产状况例6

一、引言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实施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对固定资产核算的正确与否,既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准确性,又影响到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效用性。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拥有的固定资产不论在种类和数量上都飞速发展,其业务种类和核算方法早已不再适用,财会制度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企业当前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企业科学正确地核算固定资产,一方面是有利于促进企业正确评估固定资产的整体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准确反映产品的生产成本,让企业相关利益者充分了解企业在某一时点上存量资产的真实价值,便于企业优化筹资比例。另一方面能够保护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介于此本文诣在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通过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构成与使用状况,计提折旧及核算方法,进而发现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最终保证公司财产核算的准确,保障企业资产安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尽可能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内在价值等。

二、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

固定资产核算,是指在一定的财务期间,对固定资产进行入账、重新估值、记录的财务处理过程。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的掌握固定资产为企业带来收益的变化情况,进而使其更能准确让企业的决策层更客观真实的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真是情况,这对于企业的财务部门来说,就需要督促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审批有关固定资产的运营情况、市场此类资产的供应情况及产品的供需情况、同时积极的参与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出售和转让协议的签订等相关事宜,这样一来,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时候也就能够按照相关需求进行资产出售、转让、报废的账务处理,确保企业资产的真实完整。

企业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及独特性质的多样性,如外购、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融资租入、改良再造等等;再加上入账时间的不确定性,故而该核算科目所涉科目较多核算更为复杂性及账面值真是反应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难度,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之所在。

三、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 对已经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不能及时结转

企业在建工程已完工并且已经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转资,不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影响企业资产的结构。大多数中小企业通过自营或者分包的形式建造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并且相关的成本费用也已经计入到工程项目的成本中,但是由于工程预结算审批环节缓慢,或者竣工资料不健全,发票短缺等原因,导致已经可以结转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成本费用不能及时结转,形成跨年工程,其实质并不是真正的未完工程,导致年度报表反映的固定资产情况不真实,进而减少折旧的计提,影响企业的损益。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即使在年终将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处理,也因为结算手续审批等原因只能按照一个估计数字计入到固定资产价值中,这样一是会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真实;二是造成固定资产明细分类不正确,不能反映出企业真实的固定资产构成情况;三是下年进行调整时还要增加或者冲减折旧费用,对下年的损益情况造成影响。

(二) 核算结果无法全面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通常来说,企业的固定资产反映出的是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但是在我们对净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依然的存在一些问题,以往所采用的核算方法,例如采用历史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计量管理都会有一定的制约性。而且,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的净资产也会受到来自市场的干扰,这样一来企业的资金流动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进而导致了和固定资产额数不太相符的地方,即反馈信息的失真现象。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划分不清

目前会计实务中,一般均按月计提折旧,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按此规定,当企业某月处置固定资产时, 首先要对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然后再按规定程序通过“ 固定资产清理” 账户确定其清理净损益并予以结转。而企业通常在月末结账前, 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有关账项调整,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摊销无形资产等。这样就势必造成企业在一个月内需多次计提折旧,极易导致折旧的重提、漏提,同时也增加了核算工作量。

(四) 固定资产减值与累计折旧混淆

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都是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的反映,都体现了谨慎原则。也正是由于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导致会计处理错误。在实务中,一些会计人员认为累计折旧已经表示了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再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显得重复,因而不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其实,折旧表示的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可以从商品销售中得到补偿。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上是对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定期比较,是从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折旧与固定资产减值相互影响,彼此联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累计折旧的补充与修正,两者共同反映了固定资产的现时价值。我们会计人员必须要正确认识两者的涵义,这样才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正确核算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产负债表》 内容 上看,“折旧”与“减值准备”都是“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帐面价值的减少。无论是计提减值准备,还是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 计算 损溢、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成本补偿尺度”的“谨慎”原则。也正是因为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所以导致实务中对两者的差别认识不清。

(五) 固定资产后续资本化与费用化带来的涉税风险

会计准则中将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到固定资产成本中,而将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确认标准上,会计处理强调的是实质性条件,即符合固定资产定义,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预先的估计,由于固定资产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局部损坏,企业会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这样发生的的后续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通常是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我们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税法是偏重于形式条件,规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扩建的,按照固定资产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入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中,作为计提折旧的标准,它不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这样处理导致会计处理和税法的规定确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相符,因此导致会计利润和税法利润不一致,容易使企业面临涉税风险。

四、对策及建议

(一) 对已经在用或达到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及时入账或暂估入帐

企业对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办理验收手续,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或者暂估入账,企业应该加强对在建工程账户的检查和清理,对已经在用或者已经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验收入账,财务部门按照工程项目建立台账进行追踪管理,及时和固定资产验收部门沟通,保证资产及时入账;对于实在无法确定的工程,应该按照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暂估入账。

(二) 加大会计信息评估,制定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

第一,建立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定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统计、核算,确保企业资产信息的真实、准确性,认真核算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加与减少等损益,并根据结果追究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的责任人,同时建立落实固定资产问责制度,彻底消除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不良现象。第二,确保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对于符合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的已经在使用或已经达到可使用标准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及时办理验收手续,把相应的固定产值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上,并加强对在建工程账户的检查和清理,及时与固定资产验收部门沟通,对于确实无法确认的工程,应按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暂估入账,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及时入账、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为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政部门可否颁布相关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不再出具简单的审计报告,增加一项针对会计信息的等级评估报告或者将审计报告直接改成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会予以计师事务所对企业每年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估,针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予以细化,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楚、明了地通过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来判断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度,而社会有关部门则可以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加强监督,对连续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则进行相关的处罚等。在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在实物中不能再将金额相对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作为当期费用项目进行账务处理,大型、关键的固定资产由公司的总部核算与管理;项目部管理小金额的、对经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辅助设备,但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必须遵循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如建立台账,在报废、变价处理此类设备室予以审核、监督),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的任意流失。

(三) 应当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资产折旧方法

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而言,折旧费用应当单独归为一个成本项目,将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当作是产品的成本单独项目。在现行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直接燃料费”与“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基础之上,建议将折旧费用从制造费用中单独的分解出来,另设一个成本项目,即折旧费成本项目。在固定资产分类与折旧年限确定问题上,企业应当根据当前会计管理机制之规定,由财务和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分类方法、目录、单项固定资产预计利用年限、净残值预测以及折旧方法等管理标准和管理机制,将其编制造册,严格按照管理权限企业董事会批准并报送有关部门备案方可施行。以上相关事宜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变,如确实需要变更,则应当在企业会计报表中的附注栏中进行情况说明。同时,企业至少应当在每年年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利用寿命预测净产值及折旧方式和方法进行全面复核。

(四)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进行区别。

针对上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之间混肴不清的问题,以下我们可以更好的区分二者:(1)两者所针对的对象不同。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是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这一点由财务报表列示的情况就可以看出。(2)两者处理问题的及时性不同。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当折旧估计发生偏差、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减损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在期末及时地予以调整。(3) 两者发生的频率和规律性不同。折旧一般是按月计提,所以折旧计提是经常发生的,计提的金额是有规律的,它与当期的收益相配比。而固定资产减值则不同,它是一项非经营性支出,固定资产减值产生的原因也不是经常发生的。(4)两者所处的时点不同。在取得固定资产后,企业就要预计折旧年限、净残值和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这是在购置时点的一种估计,所以累计折旧金额是主观性较强的估计值。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期末根据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之差来确定金额的,它是对购置固定资产后某期期末的一种估计,相对比较客观。(5)两者有部分核算内容相互独立。除了技术进步和遭受破坏使得固定资产价值降低外,累计折旧更关注固定资产由于正常使用而发生的价值转移。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还核算长期闲置固定资产的减值。

(五) 与税务部门及时沟通,避免企业涉税风险

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确认上,要注意会计规定和税法规定的差异,及时进行纳税方面的调整,避免企业涉税风险。企业财务税价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涉税方面的问题,及时和税务部门进行沟通,掌握企业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存在的涉税问题。

会计准则中将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到固定资产成本中,而将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确认标准上,会计处理强调的是实质性条件,企业会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这样发生的的后续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通常是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我们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而税法却是偏重于形式条件,规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扩建的,按照固定资产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的余额计入到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中,作为计提折旧的标准,它不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这样处理导致会计处理和税法的规定确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相符,在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确认上,要注意会计规定和税法规定的差异,及时进行纳税方面的调整,避免企业涉税风险。

参考文献:

[1]黄颖华,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会研究,2009(09)

[2]周斌,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探析[J],商业经济,2009(10)

[3]童麒因,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研究[J],财会研究,2010(04)

[4]赵军,昝波,浅谈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累计折旧会计核算的关系[J],华章,2009(21)

[5]曹怡,浅谈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11(18)

[6]陈丽霞,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02)

[7]刘鑫翠,浅析企业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J],科技向导,2013(03)

固定资产状况例7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前言

本文展开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社会进程中,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及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应用情况。自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各行业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及制度完善对策等方面展开分析,能够为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现实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事I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剖析

资产管理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的配置,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1]。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现状分析,能够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尚未针对其实际发展水平,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资产配置制度。同时,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配置资产时,缺乏对购置需求的细分与了解,导致资产购置多存在重复或是不当的现象。第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率相对较低。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设备的购置,通常适用于短期的一次性任务,缺乏对资产管理设备的合理利用。此外,对于正在使用的资产管理设备缺乏定期的检修与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三,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及时利用和调配率较低。单位未对报废的资产进行及时的管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性不强。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探讨

根据对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可以明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资产配置不合理以及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等问题。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上述相关问题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不够完善。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虽然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对固定资产实施了有效的管理,并通过创新改善了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模式。但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在发展中,尚未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管理水平,制定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符合的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折旧管理制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制度等在内的,各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制定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者在其发展中,尚未重视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对资产购置和配置等相关问题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方案,与现实资产管理不相匹配。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研究

(一)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

根据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发展的了解,明确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时,应通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了解,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构建。首先,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的编制[2]。根据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现实需求,并由部门经理将部门内部预算方案提交到单位总资产管理部门,该部门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结合各部门提交的预算方案,形成预算编制方案。其次,加强对固定资产预算审批的管理。在单位总资产管理部门将预算方案提交到财政部门时,应由两个部门共同实现对预算方案的审核,明确方案的可行性,并将通过预算审核的方案发送到各个部门。

(二)提高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构建能力

在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要充分提高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的构建能力。通常情况下,对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和完善。一方面,在处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前,应加强对其资产的清查[3]。事业单位不仅要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在明确财务部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单位固定资产的账簿,对各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盘点和登记等。同时,也要通过部门对资产的实际检查情况,对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加以明确,以此减少事业单位各部门资产的闲置现象。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充分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结果的盘点。并通过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整体处置情况,为单位各部门管理者提供更为真实的固定资产相关信息。

(三)加强对日常管理制度的构建

在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时,加强对日常管理者制度的构建也是尤为必要的。首先,要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专员的设置。通过采用资产管理专员对固定资产加以管理,提升资产账目的清晰性,并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手续管理,对各种资产流出要进行及时的登记和分类,避免单位固定资产的自制和调入。此外,事业单位各部门在对固定资产实施日常管理时,应通过对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的了解,在符合单位发展的前提下,批准办理外接手续。同时,发现设备丢失或是损坏的现象,应上报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固定资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数量与价值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究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能够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引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在研究中,致力于从不同方面展开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措施的研究。主要从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期望通过本文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关内容的研究,为日后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状况例8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一、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概述

1.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概念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指的是在整个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线上贯穿的,外形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投资金额的比例较大,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并且使用时间比上一年度久的有形的资产,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实施动态化管理的必要性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对其实施信息化管理。因为中小企业有较多固定资产的种类,使用和占用的情形也比较复杂,加上其资产增减和分散中较多的方式,使其价值较高的单位在运营中,设备、材料和维修等费用的比例较大。所以中小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使其管理维护资产的水平得到提升。

对固定资产加强信息化管理:(1)可以使其得到跟踪管理,并正在此过程中实现合理的配置,使资产的利用率得到提升,使其最大效益得到无限的发挥;(2)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出现管理漏洞,防止企业流失固定资产,使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得到保障;(3)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动态管理,既节约了时间又使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加科学;(4)可以使固定资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方便管理人员对企业资产情况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

二、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的现状

1.粗放管理,缺乏信息化动态管理的意识

相关人员不重视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动态管理,管理中缺乏系统科学的保养和维修制度,对相关使用和损坏责任缺乏明确的规定,使固定资产使用多,维修轻、保养少,对其完好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在管理中还存在对购建过程和资金管理比较重视,轻视实物资产和后续日常使用管理的情况,因此运用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就更无从谈起。

2.传统守旧,缺乏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当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等方面都实现了信息化,但是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动态管理上还做的不够,卡、账、物管理相互分离进行管理,缺乏有机联系完整的系统。只是从账、卡上的购置时间、存放地点、资产折旧等方面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另外许多企业仍旧采用手工登记、纸质资产标签粘贴、年终临时组织人员盘点等方式,既降低了工作效率还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并且由于录入数据采用手工的方式,在录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账实不符的错误。

三、中小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的信息化动态管理的策略

中小企业想要使当前管理固定资产落后的现状得到合理的改善,就应该把信息化管理引进传统的管理中,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具体的做法为:

1.运用信息化流程的管理

应该从目立项开始对实物进行跟踪,一直到竣工验收资产为止,把其中包括批复、付款、发票等全部纳入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对整个生命周期的资产实现动态跟踪和管理,使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如维修、借出超期、资产报废等预警提醒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其对固定资产定期完成处置或维护,使资产更加完整和安全。

2.运用图片管理的方法

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引入表示实物形态的电子图片,以及一些对固定资产起辅助作用的图片,使管理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实物的状态和资产状况得到及时的了解,使其管理资产的效率得到提升。

3.运用条形码进行技术管理

在单位使用固定资产的时候就把其作为核心,赋予其唯一的的条形码,并从资产产生的源头开始控制,使资产从源头上实现管理;条形码技术是当前一种较经济和实用的自动识别技术,输入的速度比较快,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有信息量采集大且灵活实用的特点,利用资产管理系统中的条形码对资产的功能模块进行管理,可以自动生成唯一的身份信息条形码,便于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4.运用实物资产条码采集器进行管理

引进条形码采集器使盘点人员盘点的时候不再运用记录资产编码、核对卡片等的方式,只需使用专门的实物资产条码采集器识读固定资产的条形码,并自动把卡内的信息在条码采集器中储存,结束清查之后,系统会自动汇总清查的结果,并核对财务数据,给管理资产的人员按照清查结果搜寻缺失物品提供了方便。

5.构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和预算管理软件、财务核算、OA等系统接口之后,该系统为有申请资产需求的部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该系统采用的是工作流程的管理,当接受到提出的申请之后,会把信息向相关部门领导或负责人流转,部门领导再发挥分析资产管理信息的能力,快速的进行决策,使其管理的效率得到提升。

6.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使管理固定资产的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其相应的程序更加规范,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具体的做法有:(1)添置固定资产的时候应该按照其内部控制、预算管理、业务流程等严格的进行控制,那些大型的基建项目,还应该跟踪并参与全过程的审计;(2)规范固定资产的内部调拨程序,在“户籍”上做好每项固定资产的记录之后,才能进行实物转移;(3)及时科学的处置固定资产,对于利用率不太高的固定资产应该通过权威部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估,并进行合理的处置,严格控制进行暗向操作,尽可能防止发生不廉现象;(4)统一管理闲置的产权证书和固定资产等,对其进行重点监控,同时根据固定资产闲置的原因和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置。

四、结语

中小企业在实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各方面的发展加强管理,使其生产经营中固定资产的作用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避免造成资产的闲置和浪费,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状况例9

为提高城际铁路运输效益和效率,加强城际铁路的专业化管理,目前新建城际铁路均实行委托运输管理。城际铁路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委托运输管理的有关规定,经公司内部决策程序,将城际铁路运输设备设施、运输移动设备委托国铁和国铁控股等具有较高铁路运输专业管理能力和丰富管理经验的铁路运输企业进行管理。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城际铁路公司作为委托单位拥有投资所对应的铁路设施、设备及相关资产,国铁和国铁控股企业作为受托单位按《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约定将城际铁路资产按专业分别下达到所属站段,由站段在运输生产过程中使用和进行日常管理。固定资产是城际铁路公司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城际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某城际铁路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浅谈几点建议。

1.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城际铁路建成运营后,城际铁路公司的管理体制由基建模式转向运营模式,运营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固定资产管理按照“统一核算、归口管理”的原则由财务部门负责统一核算,工程部门管理建设的线路,车站房屋、建筑物资产,技术装备部门管理购建的信号设备、机械动力设备、运输起动设备、传导设备、电气化供电设备等资产,物资部门管理采购的仪器仪表、工具及器具、信息技术设备等资产,征地拆迁部门管理沿线征拆的土地、物业等资产,综合部门管理其他管理用固定资产。国铁和国铁控股企业所属站段按专业管理类别对受托管理的运输资产进行实物管理和使用、日常维修、保养。根据城际铁路公司目前的管理体制、机构设置、部门职责以及委托运输管理后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固定资产核算不完整

城际铁路通过初步验收后,由于各种原因,线路正式开通运营后一直未能办理竣工财务决算,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完成固定资产建账资料的整理、审批,财务部门按照规定要对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处理,由于没有竣工决算和正式验收,只能根据工程预算或者工程实际成本对固定资产按分类进行预估入账,根据资产类别按分类折旧率和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由于征地拆迁费用办理结算滞后,征拆取得的土地等物业无法分摊或者单独计入固定资产。签订《委托运输管理协议》后,跟运营相关的固定资产大部分已经交付受托单位管理使用,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已经分离,城际铁路公司对委托管理的固定资产的现场情况不熟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资产台账的管理,由于对固定资产没有全部按明细进行核算,部分固定资产无法建立卡片,只能按资产类别笼统登记固定资产台账,实际没有全面掌握委托管理固定资产的明细情况和现实状态,对整个委托运输管理和生产经营情况的掌控带来很大不便。

1.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城际铁路公司将固定资产委托管理后,由于《委托运输管理协议》中没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条款,委托单位也没有与受托单位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细则,对固定资产的购建、更新改造、验收交接、转移使用、日常维护、定期清查、损失报废等管理流程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双方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权限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托管的资产在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上不完善,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晰。与运营相关的固定资产委托给国铁和国铁控股企业后,实际由国铁和国铁控股企业的所属站段对受托管理的运输资产进行使用、日常维修和管理。国铁和国铁控股企业往往重视自有资产的管理和考核,不自觉的产生 “内外有别”的意识,忽视或者放松对受托资产的管理,站段与委托单位没有直接管理关系,对受托资产的管理自上而下的形成“外单位的资产,跟我没有关系,管理好坏都一样”的消极思想,因此要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充分发挥资产效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就必须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机制,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树立和调动站段管理受托资产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1.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

由于托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分离,相关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健全,城际铁路公司无法实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技术状况和使用效率。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按各自需求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从不同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但从管理情况看,委托单位固定资产台账与受托单位固定资产台账没有经过相互核对,不一致的问题突出。固定资产发生使用状态变更,一般由城际铁路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动态变更的实际情况办理相关手续,并调整技术履历簿和档案,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由于受托单位只负责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使用,不负责资产的会计核算,容易出现不及时、不准确地向委托单位提供固定资产变动信息,导致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不到位。受托单位在托管城际铁路运营资产的同时,也管理着自身国铁或国铁控股铁路的运营资产,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将城际铁路的运输移动设备在未告知委托方的情况下,无偿用于国铁或国铁控股铁路的现象,严重影响托管资产的自身使用效率。城际铁路公司每年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由于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日常沟通协调少,管理部门衔接不上,资产清查基本没有落实,委托单位无法发现已毁损、遗失的资产,无法了解应报废、已闲置的资产,对受托单位资产管理的漏洞不清楚,这对受托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带来极大风险。

2.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2.1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2.1.1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是准确、完整核算铁路建设期间形成固定资产的重要先决条件,城际铁路公司要加强对竣工财务决算的组织领导,组织专门机构和人员,尽快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财务部门根据竣工决算对已按分类预估入账的固定资产和其他未入账资产进行调整和核算,准确计提折旧,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完善各项固定资产卡片,进行账账、账卡、账实核对,确保账卡物相符。

2.1.2积极运用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铁路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是铁路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和计提折旧的重要工具。城际铁路公司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将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尽快运用起来,在系统中建立固定资产基础数据,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和台账,及时完成资产动态处理,完整登记资产大修记录,按时进行资产折旧处理,准确进行凭证编制,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会计变更,熟练运用资产统计查询功能,提高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效率。

2.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委托运输管理模式下,城际铁路公司要理顺固定资产管理关系,明确管理责任,就需要因地制宜的与受托单位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细则,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予以明确,并建立和完善管理岗位责任制度与考核奖罚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激励和约束。在管理流程上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预算制度,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固定资产移交、处置制度,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在管理考核上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管理考核体系,对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制定固定资产考核指标,对管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管理人员责任心及业务能力以及账实相符率、维护成本率、资产利用率、资产闲置率等指标进行定期考核,使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有责可究,使委托管理的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3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2.3.1对固定资产购建、更新改造实行预算管理。为规范固定资产购建、更新改造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需要对购建、更新改造项目实行预算管理,明确纳入预算管理的资产范围和委托单位、受托单位的职责权限,保证项目资金来源和用途,对项目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在预算管理程序上,实行建议预算管理、年度预算管理、调整预算管理、应急项目预算管理,项目的立项、勘察设计、概预算审查、招投标、实施等建设管理工作由受托单位按照预算管理程序执行,工程结(决)算由委托单位按预算规定办理,委托单位对受托单位的建设管理过程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不定期检查和后续评估工作。

2.3.2强化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要按专业分类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动态反映固定资产购建、移交、使用、维修、调拨、拆除、报废、价值变化等情况、并定期进行相互核对。新建、改建、扩建和购置的固定资产验收交付使用,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根据“新建(购置)固定资产验收交接记录”和其他结算资料办理交接手续,委托单位列账建卡。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由受托单位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理由书”,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由委托单位列账处理。拆除、报废固定资产,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应组织人员进行鉴定,由受托单位编制“固定资产拆除、报废申请单”,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由委托单位列账处理。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及保管地点发生变更,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应组织人员进行确认,由受托单位编制“固定资产使用状态及保管地点变更申请表”,按审批权限经批准后由委托单位调整固定资产账项。委托单位要积极运用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及时完成资产动态处理,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

2.3.3加强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管理。为保证受托管理的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城际铁路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明确受托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年度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受托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清查盘点可以结合设备检查和春、秋季鉴定进行,移动使用的受托固定资产应重点检查,确保可移动的固定资产设备不被挪用至其他线路。固定资产清查小组由委托单位与受托单位的财务部门、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以及受托单位的固定资产保管、使用部门组成。各个部门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将各自的账、卡与固定资产盘点清单进行核对,根据盘点结果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清查盘点发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或者闲置的,各个部门应及时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后作出相应处理。

固定资产状况例10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仅仅做到了账内资产的账、卡、物相符,至于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各项资产的使用效率及维修费用的管理,资产优化清理工作等还有一定的差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心集中放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事后维修阶段,忽略了对资产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未能用系统的观点去解决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局部式的管理。只是资产管理部门和部分专业人员的工作,忽视了企业全体人员尤其是设备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资产管理仍然停留在单纯地为生产、经营服务的阶段,忽视了资产管理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开展自己的工作。

(三)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片面的管理。在资产的技术、经济、管理三者关系上,往往把工作的重心集中在技术上,忽视了资产管理中的经济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如果把该资产的寿命周期视为资产的物质运动形态,则对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形成为技术上的管理。也就是说人们比较重视的或观念上比较狭隘的资产管理。资产还有另一种运动形态,表现为设备初始投资,维修费支出,设备折旧,设备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积累和支出等,同时也忽视了与企业外部环境的联系与信息反馈。

(四)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一是固定资产的相对过剩,表现为推动固定资产正常运行的流动资产不足和固定资产的内部结构不合理,资产之间规模不匹配。二是固定资产的绝对过剩,表现为固定资产流量规模过大、设备利用率不高。

二、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加强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一)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显著特点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能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保持其实物形态不变,但它的价值则随着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转移,若能让固定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以最低的费用支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才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目的所在,所以对照账、卡、物,建立固定资产三级动态闭环管理模式(见图1列示),搞好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

(二)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分清职责。制度,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掌握固定资产的构成与使用情况,确保公司财产不受损失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财务部门设置资产总账及明细账簿,运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将企业的资产分门别类的核算清楚,按财务制度计提折旧,正确核算企业固定资产。每年终了打印两套完整的固定资产台账,一套留财务,一套给资产管理部门,便于资产管理与核对。

资产主管部门一要根据台账,切实按资产卡片的填写要求将每一项资产的资料登记清楚,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负责监督配合使用单位做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提高利用率,并定期组织设备的清点,保证账、卡、物三相符。二要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搞好固定资产的分类,统一编号,建立固定资产档案,登记账卡,负责审批并办理验收、调拨、报废、封存、启用等事项。三要根据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组织编制设备大中修维修计划,按期编报设备更新计划。四要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簿,逐一登记资产卡片的开设和注销情况。五要严肃财经纪律,对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擅自赠送、变卖、拆除固定资产的行为和破坏固定资产的现象,要严格追查责任,视情节给予处罚。

资产使用部门一要负责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工作,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设备管理员,各生产班组要设置工人设备管理员,每台设备要明确使用、保管、维护的责任者。二要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完好、清洁、和安全使用。三要建立本单位固定资产登记簿,固定资产的领用、调出、报废必须经主管部门及总经理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动、报废,更不能自行外借和变卖。四要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盘点。

(三)资产实行归口管理,资产使用部门要为本部门每项固定资产建立一个资产使用管理档案,改变以往相对静态的资产管理模式。

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要建立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并根据本部门资产台账填制固定资产维护记录单,记录单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卡片相对照,便于资产管理部门清查核对。另外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还要建立资产使用管理档案,资产使用人员要及时给本单位资产管理员报告资产的维护、修理、运转、使用、大修理情况,单位资产管理员要及时把这些情况对应记录到本部资产使用管理档案里去,包括修理时间、修理部位、修理程度、修理费用、修理人员等相关内容,改变以往的相对静态的资产管理模式,为资产管理部门提供最基础的资产管理分析资料,将资产管理动态化。

(四)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将各单位设备管理员上报的资产维护、运转、修理,增值、减值、调拨、租赁、转让、拆除、重组、报废情况进行归纳、汇总,呈报财务管理部门及上级主管领导。让企业领导者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上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新旧程度、先进水平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三、加强固定资产存在状况及结构的分析,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结构合理化

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是企业管理水平上的需要。做好资产优化清理工作,加强固定资产存在状况及结构的分析,是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结构合理化,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前提。可以为企业领导人在固定资产的资本化投入决策上提供全面的、可靠的数据资料,将有用的资产予以保留,将无用的或利用率较低的、留用价值不大的及时处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优良率。

(一)盘活闲置资产,搞好资本运营。资产盘活是指闲置资产、低效资产即效率低、效益差、利用率低, 通过合理调剂,优化配置、投资入股、租赁经营及变现处理,达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资产效能。对现有闲置的资产和利用率很低的资产,应充分利用这部分资产搞好资本运营,有些设备可以对外出租、出售、盘活部分资金。有些生产线,应采取联营、合资或者整体出租等形式利用其使用价值,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资本的良性循环。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资产的盘活调剂利用。企业内部调剂,采用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的办法企业与其他单位调剂,按有偿转让办法进行。投资入股、资产经评估后,以评估价值进行投资,由授权机构实施股权管理。租赁经营,有租赁价值的资产,由授权机构组织对外租赁。对外租赁资产的租赁价格根据市场行情及财务资产部有关规定办理,租赁合同由授权机构组织签订。网站作为新的传媒在现代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独立的企业租赁信息网页,实现租赁资源的共享,是促进盘活闲置资产的一个可供参考的做法。

(二)增量调控和存量调控相结合,建立动态的装备配套体系。在资金短缺的今天,利用增量和存量的互补性盘活存量资产尤为重要。以加强存量管理作为增量投入的依据,通过加强资产存量管理,定期对存量资产进行清点盘查,分析企业存量资产的配置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闲置资产的原因,存量管理的信息是增量投入的最好依据。要想利用好投资,盘活存量,只有把资产盘点制度化,定期分析存量资产结构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全局的高度,宏观调控投资方向。发现闲置或低效资产,严格控制同类设备新的投入,加大内部调剂力度。对于低效资产,经过论证可以考虑采取租赁,减少投入。对同类产品的使用性能、经济效益进行比较,为增量选择作依据。

(三)实现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统一。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形成了庞大的存量资产,在管理上偏重于实物形态的管理和生产过程的管理。而随着市场的变化,资产价值是动态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重视资产的价值管理,并且实现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统一。在企业庞大的存量资产中由于种种原因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账面价值大,市场价值小的资产;账面价值大,维护正常设备运转费用更大,造成投入大于产出。为此企业的各级资产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与资产使用人员及时沟通,掌握资产的运转状况,发现上述现象及时上报处理,实现企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统一,物有所值。

总之,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就是对每项资产要实施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要像关心孩子健康成长一样,监护每项资产自始至终的运转情况,让企业的每项资产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充分得到利用,使企业的固定资产存在结构、使用状况时时处于最优化状态,用最少的资金投入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状况例11

前言

固定资产通常具有如下特点:①被企业长期拥有并在生产经营中持续发挥作用,是企业主要的劳务资料;②投资数额大,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大;③反映企业生产的技术、工艺水平,直接决定了生产的存货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是企业获取盈利主要的物质基础;④变现性差,由于是以使用为主要持有目的,因此,固定资产不会轻易变现;⑤增值性差,除企业拥有的建筑物,大多数的固定资产,如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等,均会随着使用或技术进步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贬值。

了解固定资产的上述特征,便于我们确定固定资产质量分析的关注点。与其他资产不同,固定资产的质量高低并不一定取决于其增值性和变现性,我们更应该关注固定资产的规模和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吻合度、固定资产的技术先进程度和使用效率、固定资产对存货质量及盈利性的保障等方面。为此,固定资产的质量分析应重点考查以下方面。

1.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对财务状况外在表现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取得,既可采用外购方式,又可采用自建方式,还可直接接受所有者入资或采用租赁等方式。不同的获取方式对财务状况有不同的影响。

1.1用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购建固定资产

显然这种方式的财务影响是:第一,会减少货币资金、存货等流动资产或增加流动负债,最终的结果是在短期内引发企业货币资金的巨额支付,导致企业营运资本(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的大幅下降,不利于企业外在财务状况的表现;第二,这种方式下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会较为真实并可验证。

1.2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建固定资产

由于固定资产具有投资数额大的特点,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时通常采用分期付款的融资方式。融资方式的财务影响是:第一,符合在平衡中保持增值的资金管理理念,不会引发企业资金的巨额下降;第二,会增加企业的负债率和利息负担,降低企业进一步举债的能力,对于负债较高或近期内有其他举债计划的企业不宜使用。

1.3接受所有者固定资产入资

这种方式通常在创建有限责任公司、合伙制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时出现。它的财务影响是:第一,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资本)的“厚实”程度,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进一步举债创造条件;第二,成本确定具有主观性:接受入资的固定资产成本的确定或按双方协议约定,或按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确认的价值来确定。不论哪种价值,均不是市场的公平交易价格。

1.4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固定资产

该种方式与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虽在资产所有权的最终归属上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会计处理却非常类似。按照融资租赁的惯例做法,融资租入方将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其自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将租金的现值及有关附加成本计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并向出租方支付定金,分期付清其余款项。在租赁期内,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法定所有权属于出租方。因而,对承租方来说,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财务影响将是:第一,减少流动资产(货币)而增加流动负债(1年内支付部分)和非流动负债(1年以上支付部分),因而将加大企业负债率,降低企业进一步举债的能力;第二,承租方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计提折旧,并按税法要求抵减所得税。

1.5通过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

在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的条件下,承租企业仅支付租金,并将租金计入当期费用。为此,

其财务影响是:第一,租入的固定资产并不作为承租方的固定资产列示,资产和欠付的租金均不出现在承租方的资产负债表中,实质上的举债并不会恶化企业的负债率(成为表外负债);第二,由于经营租入条件下的租金一般高于同类资产的折旧,因此,经营租赁下利润表中的租金将比融资租赁的折旧费的金额高,具有更好的抵税效果。

2. 固定资产规模的适应性分析

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必须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同时也要注意与企业的流动资产规模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要考虑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市场供需状况、所处企业特点及行业技术更新速度等。如果企业不顾上述影响因素而盲目购置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就会造成资源的低效利用甚至是浪费;而过小的固定资产规模或过于陈旧的设备又难以保证生产企业市场适销的产品,这些最终都将影响企业整体的获利水平。因此,企业应根据其战略发展的需要,适时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核定固定资产需要量,据此添置或处置设备,管理固定资产规模。

3. 固定资产的结构及配置的合理性分析

对于制造性企业而言,在其各类固定资产中,生产用固定资产,特别是生产设备,直接决定了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该类固定资产在全部资产中应占较大的比重。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应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安排,但其增长速度一般情况下不应超过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未使用和不需用的闲置固定资产比例过大,会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整体的利用效率,应尽早查明原因,及时予以处理。对这些方面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相关附注中的信息,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技术水平和发展战略等因素综合地予以分析。固定资产的结构与配置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高低。

4. 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战略透视

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内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优化固定资产结构、提高固定资产先进性、改进固定资产利用效果方面的努力,进而反映了企业固定资产质量的变化过程。因此,关注企业年度内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的吻合程度,将为我们判断企业固定资产质量提供一种重要思路。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信息主要体现在原值的变动上,由于现行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表中只披露固定资产的净值,因此,应利用报表附注中关于固定资产原值变动的明细资料,以及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现金流量部分的现金流信息进行判断。

5. 固定资产的利用状况和盈利质量分析

固定资产不仅要有与企业行业选择和战略定位相吻合的规模和结构,其质量最终的体现是其被利用的状况和盈利能力。而固定资产的利用状况和盈利能力很难独立考查,对于制造业来说,更多的是体现在存货的产出能力以及存货的质量上,甚至体现在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上。为此,对于制造业固定资产的质量分析应与存货的质量分析,乃至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盈利能力分析结合起来。

6. 固定资产的变现质量分析

固定资产通常会被企业长期利用,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一般不会轻易出售变现。但如果企业不再需要这些资产,或因为流动资产意外出现问题,不能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时,企业则需要将固定资产变现。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取决于其增值或贬值状况、技术状况、市场需求状况以及专用性等方面。

大部分固定资产,如机器设备、交通工具、通信设备等,因为使用或技术进步而不断地贬值,但仍有一些稀缺性或供给不足的固定资产,如房地产等,具有增值潜力。具有增值性、技术先进、市场需求旺盛的固定资产通常具有较好的变现能力。此外,固定资产的专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变现性。通常情况下,资产的专用性越高,其变现的风险就越大,至少要大大超过通用资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