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0 14:40:02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例1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手术室护理医学实验所选取的对象为2011年03月份至2012年03月份期间,在我院手术过程中的患者,共计400例,以这400例患者的原始手术资料以及术后满意度调查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利用资料回顾分析法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法对这400例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问题、干预措施以及满意度情况展开分析和研究。在这400例手术患者中,男性患者239例,女性患者161例;患者年龄在29岁至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2.12岁;患者身体体重在46公斤至91公斤之间,平均身体体重为73公斤±6.28公斤。

1.2 病症观察

我们对抽选出的400例手术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和观察,其中属于普通外科损失手术患者193例,占48.25%,外科手术患者151例,占37.75%,骨科手术患者32例,占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手术患者24例,占6%。全麻患者103例,占25.75%;局部麻醉患者297例,占74.25。

1.3 手术室护理人员组成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基本组成为:护士长1人,护理人员6人,护师3人,护士3人。文化层次:.文化2人,大本文化3人,大专文化2人。

1.4 手术室护理干预调查过程

本次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活动分为两个分析阶段,自2011年03月份至2011年09月份确定为问题调查阶段,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此时期手术室存在的护理方面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并对患者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自2011年09月份至2012年03月份确定为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发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并随机抽选200例实施手术的患者,对其手术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满意度情况进行重新调查,并将两个阶段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5 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汇总

通过对问题调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汇总、分析,主要问题表现为:(1)手术室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违规操作时有发生。(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出现核对信息错误,出现未作过敏调查,配错药、输错液体等等现象,引发患者出现术中护理不良事件。(3)护理人员短缺,造成工作压力大,使得部分护理人员力不从心,带来一定的手术安全隐患。(4)手术室消毒措施不严格,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现象。(5)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护理不积极,导致医患纠纷的出现。

1.6 手术室加强护理干预措施

在护理干预阶段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护理干预:

1.6.1 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明确手术室护理人员职责和各个岗位工作要求及标准,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加强监督管理,做到责任到人。

1.6.2 做好术前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核对工作,主要检查核对项目有:患者的病症、手术部位、身体体征、过敏原检测统计、患者所属病区、床号、手术方式等等工作。对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按照要求做好起居安排,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解释。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的开展。此外,要注意手术转运工作的安全性,防治以外坠落事件的出现。最后,严格按照手术规程,做好术前消毒工作,防止出现对医源感染。

1.6.3 手术中的护理干预: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手术位置正确放置,并重新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相关信息,对手术用具进行再次检查。如果手术时间长,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对患者进行压疮处理,进行局部按摩。按照手术的要求,做好患者的液体护理工作,加强对患者实时体征监控,确保患者在术中的平稳。

1.6.4 术后护理干预措施: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手术器具的清点工作,防范出现手术器具无意掉入患者体内现象的发生。对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标本,按照要求进行保管,并且迅速转移,进行病理分析。做好术后转送护理,防治出现对患者的术后伤害,对术后患者体征情况进行实施监测,做好记录,并按要求进行换药。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2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两个阶段,手术患者手术情况分析及满意度调查,得出以下结果:问题调查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发生手术护理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1.5%,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52例,占76%;护理干预阶段:调查患者200例,其中手术护理不良事件0例,发生率0%;手术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意180例,占90%。通过上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医学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的出现,帮助患者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减轻患者的术中、术后痛苦,大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手术护理中加大护理干预的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霞,李爱群,孟慧.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医疗纠纷的防范[J].实用医药杂志,2010,20(12):959.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例2

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整体护理是一种新的医学模式,预测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护理措施,收集各种有关资料,预防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手术成功率进一步提高,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对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2131例。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325例,女806例,年龄10~78岁,平均52.5岁。其中普外科手术492例,骨外科手术408例,妇产科手术376例,微创外科手术344例,耳鼻喉科手术136例,泌外科手术123例,胸外科手术165例,其他手术87例,实施整体护理后,患者均能主动配合手术,术后精神状态较好,无并发症发生,对手术效果满意2120例,满意率达98.48%。传统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手术患者3258例,对手术满意2945例,满意率90.01%。

2 实施方法

护士长根据各临床科室的手术相对固定,可采取半年轮换一次,指定1~2名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责任心较强的护师担任责任护士,通过手术前期访视,手术中配合及手术后随访,对接受手术的患者实行整体护理。

2.1 术前访视 (1)责任护士应有计划地了解有关手术患者的病史和病房责任护士的整体护理计划。责任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后,与手术前参加科室的术前讨论,了解麻醉方法和手术途径,方式,特殊的要求及各种与手术有关的检查结果。术中手术患者的全身状况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2)手术前指导内容包括:①与患者会面,自我介绍,问候患者和说明前来访视的目的,鼓励和安慰患者,倾听并用和蔼可亲的语言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虑;②科学客观的解释患者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③简要介绍有关麻醉知识、,消除患者对麻醉的恐惧感;④介绍术殊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⑤与家属沟通,以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让患者感到他并不孤独;⑥常规手术可印一些相关手术的健康教育小册子。详细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及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经过及注意事项,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将要施行的手术目的,护士应给予指导;⑦对某些精神特别紧张的患者应给予心理安慰,通过与患者谈心等以使患者心情放松或指导患者做放松疗法锻炼。

2.2 术前预测和制定手术中护理措施 根据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类型及患者本身的具体情况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因人施护,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2.3 手术中整体护理 制定护理措施,贯穿于整个围手术期,在术中责任护士要用熟练的操作技术及专业知识配合手术,根据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中各种变化,及早发现问题,果断做出正确判断,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以手术顺利完成。

2.4 术后随访与总结 手术结束送患者返回病房,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术中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应注意事项,并和病房护士交接,交待术中护理措施实施情况。手术后第二天随访患者,查看患者有无出现麻醉及手术病发症,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对手术的感受,术中情况及对护理情况给予评价,手术医师对手术护士术中配合质量的评价,综合评估术中护理落实情况。根据围手术期护理计划落实情况和手术后随访两阶段护理工作和术后患者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度,由责任护士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护士长写出对护理质量的评语。

3 讨论

3.1 手术室施行整体护理的好处 ①手术科室患者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是访视,对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及心理护理,使接受手术的患者感到被关心和被尊重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和安全感,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从身心两方面取得了主动性,为手术做好了思想准备[1]。文献报道,术前接受教育程序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未接受教育者[2]。手术室施行整体护理,保证手术患者在护理上的完整和连续性,传统手术科室护士对患者护理的计划中,只有术前和术后两部分而术中全是空白,手术室责任护士将术中护理计划及实施情况,记录于表内,在术后随访中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以利于实施术后护理计划;②实施整体护理,密切了手术护士与患者及临床医务人员的关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工作中相互联系,保证术中的默契配合,同时也便于护士长对的工作的检查和对每个护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及专业知识全面性的考核;③对某些特殊患者实施心理谈心,进行放松疗法训练等,让患者紧张心理得到有效的放松,患者在术中能够主动地配合手术,术后主动进行康复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更好的效果[3]。

3.2 责任到人,而工作到患者在护理上的完整和连续性,传统手术可使手术室施行整体护理有待完善的问题:①新的医疗配合模式要求护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技术熟练,更应有为患者服务的热情,因而要求手术室护士长和护士不断地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不断地总结积累工作经验,护士长更应身体力行,护士长应定期组织专题学习和有针对性的业务讨论,并经常在手术日晨交接时,对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等问题以及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必要地提问,手术室要有计划的选送护士,去外地医院学习深造,以便掌握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更好的配合手术开展做准备;②目前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的主要困难是护理人员不足,手术室工作量较大,对所有手术患者进行术前随访时、术后随访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主要工作,如术中使用的各类辅料的制作准备等,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没有更多的时间,让手术室护士走出手术室,走向病房更好的做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工作;③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过程还缺乏连续性,许多护理问题应与病房的护理接轨,因此,要加强健康教育,更好的使用整体护理程序,更加深入的开展整体护理打下坚实基础;④使用手术期整体护理更加完善患者更加满意。

参 考 文 献

[1]石学俭.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术前紧张的影响.中国理论学杂志,2005,5(10):19331955.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例3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6.01.111.02 DOI:10.16281/ki.jocml.2016.01.08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医院的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是治病救人的场所,而手术室的护理强度大、内容多、护理所需时间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很高,如果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会对患者造成影响,还可能引起医患矛盾[1]。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安全性。文章主要分析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4.2±12.5)岁;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3.1±11.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安全隐患分析分析观察手术室护理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护理人员素质高低不一。由于手术室护理时间长,工作量大,在长时间的高强度护理中,护理人员容易分神,加之有的护理人员不认真对待护理工作,不愿承担责任,容易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也有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度不够,护理方法不够科学,影响患者的健康,有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的突况不能很好把控,不能正确处理。(2)护理人员操作方法失当。有的护理人员对操作细则没有仔细研读,在进行一些护理操作时比较随意,可能发生在护理过程中不消毒、不严格控制卫生等情况。有的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不细心,可能出现将患者放错手术室、对手术物品清点错误、查对器械时出现遗漏等现象。有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随意处理医疗垃圾,造成污染;不熟悉医疗标本的重要性,没有及时的分类贴好标签,导致送检时标本混乱,无法检验。(3)手术室护理制度不完善。护理工作是一个规律性的工作,很多流程都需要有章可循,陈旧不合理的制度容易造成护理工作的盲目性,进而出现安全隐患。医院应该密切关注卫生部的制度情况,如果制度有更新,医院应该及时将手术室的护理制度对应更新,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1.2.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前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流程,健全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比较两组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2],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后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观察组采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后的护理方法,发生1例护理安全事件,占2%;对照组用引进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前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发生4例护理安全事件,占8%;观察组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手术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涉及到多类护理人员,主要包括巡回护士和手术护士。巡回护士的主要职责是准备手术所需物品和器械,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等候手术,核对患者信息,协助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帮助患者选择适合手术的,手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手术完成后要整理手术室,还原手术物品,做好交接工作[3]。手术护士的主要职责是手术前认真清点物品、器械等手术所需,认真熟悉手术步骤,保证手术护理时不慌不乱。手术开始前20min做好彻底消毒工作,协助手术第一助手做好手术前的消毒、铺巾工作,及时收纳手术垃圾,妥善保管手术标本,手术后及时清理手术用品,做好手术垃圾处理工作[4]。责任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负责做好手头每一件工作,如果护理过程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护理安全隐患的出现,危害患者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认识,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认真分析其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手术室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恢复。针对本研究出现的护理安全事件,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1)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领导应该合理配置手术室的人力资源,手术少时合理安排护理人员休班,因为足够的休息能保证护理人员以更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也能在手术多的时候长时间工作。同时,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更深入掌握护理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理论知识。应该做到以老带新,新护理人员在老护理人员的带领下能得到更快的成长,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5]。(2)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流程。明确的操作流程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规范性,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患者信息的查对工作,准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器械等,以患者舒适为标准选择,如果手术时间很长,手术过程中要适当为患者的受压部位按摩,防止压迫神经对患者造成伤害。手术完成后要认真清点好手术用品,清理手术室,做好交接工作,保管好手术标本,处理好手术垃圾。(3)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医院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卫生部的相关制度,根据颁布的新制度,结合实际修改完善本院的制度,并及时安排护理人员进行学习,熟练掌握最新制度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防止出现二次错误,如果条件允许,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及时表扬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综上所述,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安全隐患的出现不可避免,只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范,才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邱锦芳,郑灵,邓小嫡,田荣,赵静.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0,(13):109-110.

[2]牛铁铮,金善玉,薛丹.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11):255-256.

[3]杜娟,李艳军,吴金玉.浅谈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北方药学,2013,(02):116-117.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例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1-02

病患者的手术全程护理一般是指导通过病患者的前期、中期、后期的各个阶段以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在全期护理中,要实现为病患者提供可靠、安全、优质的服务,往往护理质量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病患手术后的康复以及安全问题。我结合在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病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全程护理工作的实践,就全期安全与防范的措施探索过程,作一回顾与总结。现在试作概述如下。

1 医院手术前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的措施

1.1 注意防止接错病人。医院在对病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一定要让手术病患者在胸前或者手腕之上带上手术的标志。在标志上面必须标明病患者手术的名称、病历号、科室、性别、年龄、姓名。当手术病患者被送到手术室以后,巡回的护理人员必须做到:查对负责制“对:通知单与病历对,病历与患者对;查:查手术号、查手术间、查病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室、住院号、床号、诊断、手术的名称及其部、查麻醉的方式、查麻醉的药品以及抗生素过敏试验结果等方面。医院及护理人员要严格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要确认确保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无误。。

1.2 要切实严防手术病患者坠床或摔伤。护理人员在推病患者时,如手推动床头,足在前面,头在后面,这样有利于对病患者的观察。又比如,内科外科手术在对接的时候,在挪动病人到手术床和手术车的时候,一定要固定手术推车并立即收放好床、车档,巡回的护理人员必须至始至终陪伴在病患者的身旁,要防止病患者踩空后摔伤。病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幼儿患者)要格外小心护理,必要的时候要上好约束带,防止病患者坠床。

1.3 在手术中要防止切口性感染。医院的手术室是具有高度危险的地方。手术室是动手术的核心部门,担负着抢救病患者的艰巨任务。手术的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手术医疗效果。对手术室的手术人员、护理人员我们应做到:其一,对手术人员、护理人员要求严格的教育。手术人员、护理人员要树立一丝不苟,对病患者负责的精神与品质,要有认真、慎重的工作作风。其二,要按严格科学的规程工作。如认真检查开展手术中全部器械、药料,严检一次性物品有效消毒的时间以及指示胶带和指示卡变色的情况,对怀疑有污点的物品必须马上进行更换。其三,要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其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划分无菌手术室,一般手术室,感染手术室。从而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2 注意手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防范措施

2.1 严格防止手术部位的错误。医院应加强整个手术团队的管理(包括手术人员、护理人员),增强手术时的检查核对意识。比如说做:“脑、肾、胸、颈、肢体等对称性的器官手术,应该在手术单上面注明何种手术。在麻醉实施之前,或者皮肤切开之前,以及病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由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一齐对病患者核对其身份、核对其手术部位,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严格防止抽错药及输错血。医院要坚持不断完善手术抽药制度及输血流程规定。麻醉师在手术之前要填写好抽药单。检查巡回的护理人员要严格依据抽药单的内容进行抽药。凡用过的安剖须与麻醉师核对后方可弃掉,手术中凡使用过的任何药物都必须执行双人核对药品、剂量、浓度、用法。

2.3 严格防止神经损伤或者压疮。一般来说,良好的手术成功对手术后的病患者身体的康复有很密切的关系。在手术中,摆放病患者的手术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血液循环、呼吸。如上肢的外展要讲究适当的角度,以免损伤臂从神经。又如,截石位时应注意不影响病人的膝关节摆正,窝处垫软垫。束带固定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要防止损伤腓总神经引起足下垂。在麻醉以后,病人有肌肉缺乏反射性的保护,长时的颈伸仰位或颈部的过度后仰,会导致颈部的疼痛,因此应该尽量保持功能位。对于肥胖、营养性差、病弱的病患者应注意保护骨隆突部位,防止长时的皮肤受到压迫而引起压疮。

2.4 要防止手术中的器械零件、纱布遗留。医院在手术中应建立严格的“手术室清点物品管理制度”。无论是医师、麻醉师、护理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制度。要及时、准确清点手术中所用过的各类器械、零件、药料、缝针,清点后要作好严格的记录,手术中增添或者减少的器械、零件、药物、缝针都要作签名登记。

3 手术后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应对措施

要防止标本的遗失。医院的病理标本是进行手术后病患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手术室里设置的病理登记,一旦手术结束后,要求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要签名。这些病理标本记录要有专人管理,任何的病理标本不能遗失。

4 小结

由此上述,我们要做好全心全意为手术病患者服务,就应该重视并加强医院手术全程护理的安全,并设置相应的防范措施。要做好全程安全护理关键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度。在新时期强调人文关怀、病人至上的今天,我们除了措施落实,制度落实之外,还应该提高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的素质。我们强调的素质:其一,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病患者服务的崇高思想与品质。其二,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一丝不苟,兢兢业务,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所做的工作要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其三,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要精通自己的专业业务,因为手术及护理工作关系到病患者的身体康复问题。因此,我们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一定要熟悉自己的业务、精通自己的业务。

参考文献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例5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46-02

目的;整体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对术后康复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12月手术36位患者做为观察,对患者实施术前术后干预,干预前后患者睡眠情况,护理漏项,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患者术前一夜,睡眠时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3.482,P=0.001),术后当睡眠时间增加,,护理措施漏项发生率有13.2下降到3.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43),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15.1%降低到3.0%,差异统计意义(P=0.022)对护理满意率达98%,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术后并症,提高护理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一 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到12月脑血管介入治疗术患者36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平均在42到46岁。纳入标准;(1)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性,学会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介入治疗均符合2011年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南的要求。(3)患者均神志清楚,排除标准:a,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b严重矢语患者36位其中脑梗死占1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例,

(二) 方法:

术前护理干预

1) 对患者病情,心情状态,生活习惯,手术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及支架植入血管形成的部位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资料对患者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测做出

判断,确认现存,潜在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措施。

2) 针对不同措施,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较低,心理承受差,不习惯床上排便及术前出现中度或重度焦虑患者,除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工作以外,要分析焦虑原因,

有针对性采取措施,详细宣教,讲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及介入手术目的与特点,手术过程及手术环境,介绍医师技术水平,设备,术前术后饮食要求及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康复患者现身说法,减轻恐惧心理,增强对手术信心,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避免术后渚留。

术后护理干预

1) 患者清醒状态下行穿刺检查或植入支架,术后要求术侧肢体较长时间伸直及制动,患者出现情绪紧张,焦虑,与身体不适,由护士每1-2h/给患者按摩背部及术侧肢体,四小时后协患者取术侧侧卧位及平卧交替,变动,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准,这些可增加患者舒适又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甜食,牛奶和豆浆等产气食物,预防腹胀的发生。评估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预防血管痉挛,促进睡眠,保证休息。

2) 全面评估患者,不同患者及不同部位植入支架,常见病发症做到心中有数,根据现存潜在护理问题,制订有针对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先兆及时通知医生,并协

助处理。术后一小时内每15分钟观察生命体征一次,无异常后,每2小时一次,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切口敷料,是否干净清洁,有无移位,术侧肢体皮肤温度,颜色,及足背动脉波动是否正常。根据血压按医嘱用尼莫地平或多巴胺将血压控制在100-120/60-70mmhg,当心率低于50次/分钟,及时告知医生处理,老年患者及禁食时间过长者应尽快补充血容量,床上排尿困难者,诱导排尿2小时为宜,术后2小时不排尿者检查膀胱充盈度及时给导尿。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有无头疼不适,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预防或避免穿刺部位血肿及术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高灌注综合症,心动过缓,及血压下降,尿渚留滞血压突然升高等并发症发生

出院指导与随诊。

根据收集资料,针对每位患者不同情况,提供饮食,服药,功能锻炼,及定期复查方面注意事项,做好宣教导。登记联系电话进行随访及预约复诊时间。

(三)评价方法:

1)睡眠评估,将患者术前一天,术后当晚睡觉情况采用0-3分记分法既:睡觉时间大于7小时为零分,5―7小时为1分,3―4小时为2分,小于3小时为3分,分值越高睡觉越差。

2)脑血管介入术后病发症发生情况,统计血压下降,排尿困难,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粒数,

讨论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例6

【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原因,并探讨其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1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我院手术室护理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了解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风险性因素,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同时,选取实施对策解决后的护理资料,比对手术室护理期间危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资料显示,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医院自身管理问题、环境问题等,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解决后,手术室护理期间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和治疗相比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期间风险因素相对较多,间接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因此,必须采取个性化措施进行解决,以便减少危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http://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外科病人治疗的重要场所,该场所护理风险性很高,容易出现各种危险事件,间接提高医患纠纷,严重影响医院声誉。因此,必须及时鉴别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以便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1]。为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本文将我院手术室护理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 年3 月至2013年3 月手术患者1000 例,其中,手术男性患者600 例,女性患者400 例,1000 例手术患者中,年龄最小20 岁,年龄最大60 岁,平均年龄(40.5±0.5)岁;同时,选取我院2012 年4 月-2013 年4 月手术患者1000例,其中,手术男性患者700 例,女性患者300 例,年龄最小患者23 岁,年龄最大患者65 岁,平均年龄(45.6±0.6)岁。所有手术患者资料均不存在明显性差异,可比较(P>0.05)。

1.2 方法

探讨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出现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比对防范措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手术室风险因素 (1)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①接手术患者与手术排班不一致,耽误手术时间;②手术过程中,未认真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经常拿错药物和液体;③手术器械丢失,或将手术器械遗留患者体内;④患者体位摆放不当,导致压疮等现象的发生;⑤手术前期所需手术器械、药品等准备不充分,致使手术时间无限延长等,这些都属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2)医院自身管理问题:①未根据医院真实情况进行改善,致使工作人员流动性相对较大。如:短时间内护理人员增多,趋向于年轻化,间接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不具备一定的操作经验[2];②制定改革后未将其落实到底,致使制度只是单纯的流于形式;③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操作培训力度不足,导致操作错误现象频繁出现。

1.3 防范措施

(1)认真检查患者资料。手术期间极易出现接错患者的现象,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认真核对患者相应资料,如姓名、床位、手术名称等,严把四关:接送患者前和病房工作人员认真核对;接入手术室后由预麻室护士做好手术患者相关信息的核查,巡回护士接患者入手术间后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共同按手术安全核查要求,认真做好三方核查;(2)认真检查药物。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医嘱认真检查使用药物,并和麻醉医生确认后使用。如意外事件发生医师口头叮嘱使用药物,巡回护士需大声复述口头医嘱无误后方可抽取药物,并记录药物使用名称和剂量。

2 结果

2.1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2011 年3 月-2012 年3 月,我院手术室1000 例手术患者中,共出现100 例不良事件。详细数据见表1。

2.2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结果显示,防范措施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和防范前存在明显性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

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作为外科治疗的重要场所,不容许出现任何疏忽,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件,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出现原因各种各样,尤以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最为突出,占45.0%;通过防范措施的实施,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由原本的10.0% 降低至如今的6.0%,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说明:针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出现原因,采取个性化措施进行解决,可减少危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http://

参考文献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例7

0.前言

在脊柱手术实施过程中,为了对手术的切实需要进行充分的满足通常会采用俯卧位。在手术实施过程中出现眼部并发症的概率虽然较低,但在近些年来类似的报道开始逐渐增多。

1.眼部并发症的类型

有相关医学学者曾对1988年~1992年间实施非眼科手术患者出现的眼部并发症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全体的调查病例为60000余例,其中出现眼部并发症的病例数量为36例,在全体病例中所占比例为0.06%左右。在出现的眼部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是是角膜类的擦伤,具体病例数为22例,其中还包括结膜炎症9例,视力模糊5例,化学类损伤2例、持续性的视力丧失3例以及眼睑血肿病症3例。具体眼部角膜擦伤并发症分类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1988年~1992年眼部角膜擦伤并发症分类状况

结膜炎症 视力模糊 化学类损伤 持续性的视力丧失 眼睑血肿 角膜擦伤总数

9 5 2 3 3 22

据张英梅统计,在2008年1~6月实施的4000多余全麻手术中,发生了眼部刺激的患者有61例,发生角膜损伤的患者有36例,结膜性损伤的患者有20例,角膜结膜同时受损的患者有5例,具体统计情况如标所示。近些年来,俯卧位手术患者出现眼部并发症的数量逐渐增多,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均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且增添其痛苦。

表2 2008年1~6月眼部并发症状况具体统计

角膜损伤 结膜性损伤 角膜结膜同步受损 眼部刺激总数

36 20 5 61

2.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护理问题及对策

2.1 俯卧位头部摆放问题

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患者头部的摆放如存在错误或是完全忽略对患者的眼部实行保护,则会轻易引发患者的视力出现问题或是完全失明。在实行俯卧位脊柱手术时,患者头部所接触到的固定架具置如果摆放存在失误,那么则会引发其术后的眼部并发症。有超过90%的患者在实行手术全麻后,其眼睑未完全闭合,且眼球存在外露等问题。一旦患者的角膜上层部分受到任何物理或化学类的损害,则会有大量的细菌及真菌在不经意间侵入患者眼部,致使其出现感染状况。

科学的眼部护理措施:在实行手术麻醉后,运用红霉素软膏将其涂抹于患者的眼睑处,并对其实行覆盖,之后再将相应的手术膜遮盖于患者从前额至鼻夹部分,并着重注意其覆盖的平整度,将所覆盖的手术膜与头脱进行接触。患者身体呈俯卧位,其面部朝下,将头部放置于固定架之上,并将其前额及颧骨作为支撑力,促使患者的口、眼、鼻等部位处于悬空状态之下[1]。在颈椎手术实施过程中,将患者的头部以屈曲的角度进行放置,其角度范围为10°~15°;而在腰椎手术的实施过程中,则应将患者的头部呈水平角度放置。另外,还应在头部固定架的下方,留有纵向支柱及滑动杆的交界处进行反光镜的安置,以此对患者的面部及相应的麻醉管道具体状况进行科学明确的观察判定,并有效避免出现眼部并发症。

2.2 手术实施时间偏长问题

护理问题:当俯卧位脊柱手术的实施时间过长时,由于长时间的受压会使得患者眼部周边的部分组织出现一定的缺血及缺氧问题,从而使得其视网膜受到损害。

护理依据:人体眼部视网膜内层对于缺血及缺氧情况的敏感度较高。虽然缺血缺氧时间可能不过是几分钟而已,但可能就是在这几分钟之内,患者眼部的视网膜细胞便受到了不小的损害,且后续的治疗难度也较大。

护理措施:对患者运用凹形头垫,以此对患者眼部周边局部组织所承担的压力进行减弱处理。在俯卧位脊柱手术的实施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也应对具体的手术环节进行熟悉掌握,对其具体进度进行严密观察。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在手术实施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给予相关医生帮助,配合辅导其工作,尽可能地将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

2.3 患者自身因素

护理问题:俯卧位脊柱患者自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以及缺血性的神经病变[2]。 护理依据:据相关文献报道表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产生与缺血性神经病变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体眼部压力的增加可对血流进行眼球的状况进行控制。与此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其眼部视网膜中心部分的血流状况也会转变为低速、高阻。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小板所具备的粘附功能出现异常状况以及其血液中整体粘稠度的增高等状况均会导致患者眼部视网膜中心部分出现血流的循环障碍问题。

护理措施:在正式实施手术的前一天,相关医护人员均应对患者进行访视工作,并积极对其进行科学的宣教工作,将患者对手术存有的顾虑进一步清除,从而减轻其心理上的负担及压力。与此同时,还应积极观察患者的眼部状况,对于一些患有高血压等症的患者还应严格监督其进行降压药的服用,以此有效避免出现眼部并发症。

2.4 术中贫血和低血压

护理问题:曾有相关医学报道称,在俯卧位脊柱手术中出现的出血状况及低血压问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的视神经病变。

护理依据:曾有相关医学人员对脊柱手术后患者出现的视力丧失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对于在手术中失血量大于1L的患者或是实行全麻时间多于6小时的手术患者,均应在正式手术前进行访视宣教工作,将手术存在的风险告知患者。而存在贫血病症的患者,即使仅仅是出现较为短期低血压状况,也会致使患者出现视神经病变。

护理措施:在术中极其关注患者的失血量及其血压状况,并实行预先型的自体血备用。当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积压度小于25%时,则应为其进行输血,输血血量比例为1∶1。在手术进行时还应着重注意降压型麻醉剂的应用控制,以此避免患者出现失明状况。

3.结语

在俯卧位脊柱手术后的护理工作中,患者的眼部护理极为重要。对俯卧位脊柱手术眼部护理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眼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明确指出,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能够为患者的眼部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例8

很多肛肠疾病术后由于感染、护理不当等方面的原因,极易造成患者尿潴留的现象。尿潴留可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感染预防及术后身体的恢复,给患者身心、精神带来沉重负担 [1]。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的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肛肠科自2011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180例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19~82岁,平均(34.4 ±21.4)岁。男性108例,女性72例。所有患者因其病因不同,故采取的麻醉及手术方式不尽相同,其术后的治疗和用药也均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采取相应处理。

1.2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0例,其中A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B组采取术后预防护理,观察两组术后尿潴留情况。

1.3肛肠术后尿潴留原因分析

1.3.1麻醉原因 由于肛肠手术患者大部分采取的麻醉方式都是骶麻,会导致患者马尾神经麻痹,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松弛,患者排尿无力,导致尿潴留。

1.3.2术后疼痛 患者术后部疼痛,由于会阴神经、神经等都是由同一神经发出来的,故会广泛牵连会、等处的肌肉。由于疼痛引起肌肉的痉挛,导致排尿困难,还有些患者因为惧怕疼痛不敢排尿,造成尿潴留。

1.3.3年龄影响 本研究病例中,超过60岁的患者占58%,因年老体弱,机体各方面机能较差,平滑肌收缩困难,进而导致尿潴留。

1.3.4 输液量过多 患者肛肠手术后为了止血以及预防感染,均需给予输液,当体内液体量过多时易造成尿潴留。

1.3.5 药物的影响 根据患者的患病具体情况,有些患者所需使用的某些药物会抑制膀胱逼尿肌,术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降低,造成尿潴留。

2 护理

2.1 A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

2.2 B组进行预防护理,护理措施如下。

2.2.1心理护理 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极为重要,需要对患者做好疏导工作,为患者耐心解答患者对手术及自身病情的疑惑,与患者建立好良好的关系,以达到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因紧张、焦虑而导致的括约肌痉挛,从而影响手术进行。

2.2.2术前液体限制 术前嘱患者自主或使用其他方法排空膀胱,术中及术后均需适当的控制补液量,以免在膀胱还未恢复排尿反射前过早充盈,造成排尿负担。

2.2.3 术后诱导排尿 患者术后会由于机体原因或自身心理因素的作用导致不能排尿,故术后须做好导尿处理,如使用温水冲洗会,或让患者听水流的声音,从而诱导排尿。

2.2.4 热敷法 使用湿毛巾热敷膀胱区及会,使尿道括约肌松弛从而排尿。

2.2.5饮食护理 患者应使用清淡饮食,少盐饮食,避免生冷、辛辣食物。

2.2.6导尿管导尿 如以上方法均不能有效的解决尿潴留问题,建议进行人为导尿,在严格无菌下给患者插入导尿管,如需留置导尿管时,应注意尿路感染的发生。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结果

两组术后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其情况对比显示,B组患者尿潴留、术后疼痛级别、尿路感染、患者满意度占比32.22%(29/90)、13.33%(12/90)、10.00%(9/90)、97.77%(88/90),与A组的11.11%(10/90)、2.22%(2/90)、2.22%(2/90)、80.00%(72/90)占显著优势,P

4 讨论

肛肠手术的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尿潴留。对于尿潴留,患者本身内心存在心理焦虑、恐惧,同时身体上承受着折磨,故患者的心理情绪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调节都是十分有必要的[2]。很多患者即使没有做肛肠手术之前也存在排尿困难的问题,但是由于患者对尿潴留的危害不够了解,大多忽略该问题,在出现肛肠问题就医治疗时,该问题便演变成影响手术、治疗及恢复的重要问题,所以,应呼吁广大患者注意自身排尿困难的问题,以免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通过对180例肛肠术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跟踪分析与统计,发现其影响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因素有麻醉原因、术后疼痛及心理作用、年龄、输液量过多、药物作用等。而对此问题较为适宜的解决方法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输液量限制、诱导排尿、饮食护理、导尿管导尿等护理措施,以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

参考文献: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例9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83-02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医学相关的技术也有了迅猛地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术难度的突然增大,因此,现在手术室的护理问题也常常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棘手。手术室属于医院里的一级类科室,具有高危性的特点,而且运转速度也非常快、手术所包括的范围也极其广泛,流动量大,很容易发生突出性状况,这些问题都会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加重其负担的任务量,这样手术室的护理就会出现很多安全隐患[1]。手术室作为广大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与抢救的重要地方,在其护理的过程中客观地潜在或现实存在很多风险性因素,这些因素都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命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2]。本文对手术室里常见的各种护理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

1 手术室里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范

手术室里部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还不够熟练;对于工作的整体流程还不熟悉;对于整个手术的具体步骤不能进行详细地了解;在手术之前,没有办法把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物品准备充分;对于手术室里的器械操作还不够娴熟;也无法熟练地使用手术室里的仪器设备[3]。

1.2 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无菌观念较弱

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如果护理的护士缺乏强烈的责任心,那么就会对手术的患者处理工作漫不经心,甚至会擅离职守,这样就会违反手术室诊疗护理技术的相关操作规范,极容易引发各种差错与事故,甚至引起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4]。护理人员在手术之前对消毒指示卡或者灭菌指标带的检查不够严格,出现漏检的情况;有些手术中部分护理人员操作不符合规范,无法严格按照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规范处理,导致患者在手术之后发生感染,这也是手术室许多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3 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手术室里护理工作不当引起的大多数纠纷都和护理人员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违反护理人员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有关系,例如,接错手术患者、用错手术药品、给患者输错血、意外烫伤患者的皮肤、手术过程中将医疗器械或纱布等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的体内、对患者使用没有经过消毒的医疗器械或敷料、不经意把患者的送检样本给遗失掉等多种情况,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护理人员把手术器械或纱布等物品遗留在患者的腹腔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或手术效果,进而引发医患之间的护理纠纷[5]。

1.4 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很不合理

由于手术室的工作总是很繁忙,护士们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站立的时间过长,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器械护士在配合手术的时候要保持颈椎前屈姿势连续站立很长时间,巡回的护士也需要急速行走或者站立很长时间[6]。这样的话,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就安排的很不合理了,这种高劳累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护士的不慎操作,误伤病人的可能性也会加大。

1.5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较弱

手术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但是,有些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很弱,无法做到有章则循或者循章严循。有些护士在手术室的工作过程中跨越自己的工作权限,有时甚至代替手术的麻醉师来护理患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医疗过失及纠纷[7]。另外有些护理人员在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之下,随意地回答病人家属做出的询问,导致医患之间产生误会。

2 防范措施

2.1 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护理操作规范,强化护理人员的规范操作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把护理操作规范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操作指南,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还要在平时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熟练掌握手术中的每一项具体操作步骤,做到准确、及时并且快捷地传递所有手术需要的器械。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手术室里的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制度

在手术室里负责护理的护士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检查手术中所要用的每一件物品的完整性,并随时了解手术室里各种仪器的使用状况。在手术中加强巡视,严格把好各个关卡,即清点查对关、消毒无菌关和无菌技术关。此外,手术室里的护士还要做好各项灭菌检测与相关数据资料的保存。

2.3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严格落实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手术室的各项操作规程,防止手术室里护理工作可能发生的各种差错与事故。针对手术室人流量大且人员复杂的特点,对进入手术室的所有人员进行规章制度宣传,使其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2.4 合理安排护士们的工作时间

手术室在排班的时候,要注意调节或合理安排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在安排中既要保证手术工作的连续,又要缓解单个护士的疲劳。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调整,灵活地安排护理人员,以便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5 加强护士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其法律意识

在手术室负责护理的护士必须重视其中潜在的某些法律问题,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做到以人为本,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对国家法律与法规的了解[8]。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把可能存在的护理差错与问题解决掉,防止其引发医疗纠纷。

3 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患者维权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所以,手术室的护理更应该对患者有责任心,进行高质量的服务,此外,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用法律与法规指导、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莉蓉.王耀芝.王蓓.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2007.4.(03):978-979.

[2]詹秋菊 手术室护理中常见问题及安全防范分析[J]当代医学 2011.17.(1):130.

[3]季建萍 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分析及防范[J]齐鲁护理杂志 2008.14.(12):81.

[4]赵婵.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 2010.(8):2231-2232.

[5]李倩 李林 秦艳玲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11.(32):245―246.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例10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26-02

乳腺癌是女性较多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一般以40~60岁女性较为多见。其手术方法是以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为主,必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1],由于切除范围较广,如果术后不能及时有效、正确的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肢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则会造成伤口出血、裂开、积液等,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而循证护理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2]。为探讨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本科2007年10月~2010年10月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开展循证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行乳腺癌根治及改良根治术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8~70岁。所有患者术中快速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癌。

1.2 患者分组

将112例患者按手术日期的单双号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40例,对实验组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禁忌在患肢进行输液、测血压等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肢体肿胀程度及术后20 d伤口积液、出血、裂开的发生率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1.3 循证护理

1.3.1 寻找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中存在的护理问题

①患者手术当日,因疼痛、全身不适、心理上不接受及医生未限制患者握拳、屈指活动等,患肢不能很好制动。②术后第1天,患者极度疲倦、乏力,基本不能完成专业护士宣教的握拳、屈指及活动腕关节的锻炼。③术后第7天,在计划进行肩关节上举活动时遭到医生反对,因为此期锻炼可能造成皮下积液及意外出血。④患者术后第11天,指导患者进行肩部外展、后背拉绳锻炼时,许多患者出现伤口裂开,露出皮下组织,因不能重新缝合,且胸壁血供营养差,易造成经久不愈。⑤乳腺癌术后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每一个动作都是与疼痛抗衡,意志薄弱及家庭成员较宠爱患者,随时会停止锻炼或动作不到位,造成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较慢或不能很好恢复。

1.3.2 根据确定的问题全面收集证据

通过本院万方数据库、护理网站、教科书及相关护理期刊杂志等,根据关键词进行广泛检索,寻找国内外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方面的相关知识,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评估,拟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1.3.3 制定计划

制定护理计划,动用最佳证据保证功能锻炼的有效实施[3]。

1.3.3.1 针对患者手术当日患肢不能很好制动这一问题,提出的措施是:与管床医生沟通,在患者术前宣教时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患肢制动的重要性,并给予示范,在术后返回病房时即用枕头将患肢全部垫高,限制患肢活动的自由性。

1.3.3.2 对患者术后第一天由于乏力疲倦等原因不能很好接受专业护士宣教进行有效锻炼的问题,提出的措施是:取消患者患肢上臂的主动功能锻炼,改由专业护士及家属协助进行被动运动。

1.3.3.3 术后第7天功能锻炼:与医生共同评估患者,锻炼前确定患者伤口是否存在积液,积液的部位及肩关节活动时皮肤受牵拉的程度,决定患者是否进行上举活动,并在每次锻炼结束后评价患者的主观感受,观察胸部切口皮瓣情况。

1.3.3.4 术后第11天的肩部外展、后背拉绳锻炼活动等,其运动幅度几乎是整个锻炼过程中最大的,接近正常手的功能,乳腺癌手术一般于术后第12~14天拆线,此时若机械执行锻炼计划,极易造成患者的伤口撕裂。为避免伤口裂开,采取的措施是:对每一个个体作详细评估,收集资料。如患者存在过胖或过瘦等因素,在伤口拆线3 d内不宜进行大幅度的外展锻炼。告知患者锻炼时应循序渐进,锻炼过程中如出现胸部针刺样疼痛,应减缓锻炼。

1.3.3.5 针对上述第5个问题,提出的措施是:在制定锻炼计划时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使之成为患者功能锻炼的支持者及监督者。定期组织完全康复的患者进行献身说法,专业护士及时评估患者功能锻炼的进度及效果。对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每周2次,并予以指导。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结果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肢体肿胀及20 d伤口、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

3 讨论

循证护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循证护理也满足了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充分体现了患者的愿望,使患者及家属自觉参与到护理计划的实施中;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证据,并就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应用性做出评价,最后选出最好证据,并将专家意见和患者个体情况相符合的核心思想:“依据最好的证据为患者实施最好的护理”[4]运用到实践中,同时打破了基于习惯轻视研究的传统,使护士必须学习,为护理学的发展提供机遇,提出挑战。

[参考文献]

[1]杨丽.52例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J].Chin JMedic Guide,2005,4(3):441.

[2]张立红.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4(1):95.

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例11

手术室护理工作比较繁杂,且对护理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在手术室中护理需要长时间留意手术动向及患者的身体情况,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一旦手术过程中出现失误都会造成手术效果不佳,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引起医疗纠纷等情况,给医院和患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关于如何降低安全隐患事件,并实施对应的有效措施,以此来保证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是目前基层手术室护理重要关注点[1-2]。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渐提高,医疗安全逐渐在临床中受到关注,将其运用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主要是将安全第一和风险意识等理念运用到手术过程中,将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建立相应的差错机制,确保患者生命安全[3-4]。手术室的潜在风险在医院所有科室相对较大,因此需要营造一个安全有效的环境,只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确保手术更加安全高效[5-6]。本文对6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展开分析,对手术中的潜在风险采取对应措施,观察其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展开分析,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试验组女12例,男18例,最小年龄患者21岁,最大年龄患者74岁,平均年龄(48.33±4.31)岁。参照组女13例,男17例,最小年龄患者22岁,最大年龄患者75岁,平均年龄(48.62±4.53)岁。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辅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潜在安全隐患定制相应解决措施。具体内容为:(1)在手术前进行检查校对。护士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需要准确检查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床号、年龄、性别、姓名以及手术类型和病症基本情况等;检查患者配血报告,手术前用药情况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所有检查无误之后等待手术开始。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需要避免患者的身体受到碰撞,接送患者进入室内时需要2名护士共同完成接送工作。在整个与患者接触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证消毒工作进行,避免与患者接触时感染。(2)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手术进行前,与患者进行一对一谈话,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干预。在与患者的谈话过程中,重点讲述手术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整个过程中,涉及到患者的隐私性话题,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到严格保密,避免因为谈话内容泄露,引发患者不满,产生不必要的纠纷。(3)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专业程度能够对手术造成影响,且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会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依从性产生一定作用,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定制专有的培训方案是临床改善安全隐患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培训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对一训练,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加强她们对风险的敏感度。帮助护士学习掌握手术配合、手术解剖部位和手术中潜在的安全隐患等进行应急处理的方法等。定期检查护士对仪器管理和使用的情况,一旦出现了错误操作就需要加强对仪器使用的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多次练习操作,加强训练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保证能够掌握手术室规范操作,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因为技术问题导致错误情况出现[7-8]。除了对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要求以外,还要加强医院整体制度的完善。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健全合理的制度可以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提高执行力。医院应根据护理人员管理条例制定岗位要求及岗位职责手册,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落实每项内容。并根据制定内容,每个季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设定奖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意识。(4)体位的摆放。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体位纠正时需要做到缓慢柔和,防止因为方式不当对患者产生损伤,在整个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细心认真,确保患者的体位调整到正确位置。保证患者在接受手术时不会出现呼吸困难、输液不畅等情况。(5)物品准备。在手术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到头脑清晰,操作严谨。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详细检查手术中需要使用的物品种类,保证物品经过灭菌处理,若出现了不符合手术物品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严格核对手术物品的数量,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手术物品缺少的情况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9-10]。(6)仪器管理。为了避免在手术中出现仪器故障,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加强对仪器的管理工作,平时注意对仪器进行调试、保养以及定期检查等,若仪器出现故障,及时联系相关维护人员进行维修。使用前也需要检查仪器的运作情况并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展开,尽可能降低患者因为仪器出现身体损伤[11-12]。(7)消毒处理。医护人员在手术开始之前保证手部卫生,认真洗手,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严格检验,观察消毒情况是否符合规范。在手术结束以后需要对使用过的手术物品进行浸泡擦拭,然后进行消毒灭菌处理,若物品污染严重可以将其销毁。(8)用药检查。在用药前、用药中以及用药后都需要进行检查,严格校对药品的名称、质量、使用方法、生产时间、保质期等。在药物使用后需要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对于瓶装的液体药剂需要检查瓶口是否出现松动现象,瓶身是否存在裂纹,液体是否浑浊,以及是否含有絮状物等情况。袋装的液体药剂需要认真检查包装袋是否出现了渗漏和胀气[13-14]。护理人员一定要仔细观察药品上的标签,防止错误用药,造成患者身体损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接受护理以后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满意度(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本组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输入spss2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进行计数统计,χ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对比两组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试验组未曾出现安全事件,参照组中有3例出现了体位错误,手术物品缺失1例,其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13.3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n(%)]

2.2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参照组80.0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n(%)]

3 讨论随着现代医疗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患者对医疗安全的判断影响着医院服务水平等因素,促使临床中对于安全隐患的排除越来越严格。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且环境较为开放、涉及人群众多、人员来往复杂、工作节奏快等,是临床中公认的安全隐患多发地。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影响着手术的结果和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医院的名誉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临床中对于如何解决基层手术室的安全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存在一定局限性。

临床一致认为,继续加强对基层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步骤,避免因为安全管理问题出现医患纠纷等。在医院中,各个诊断的步骤以及科室中,手术室是安全隐患多发地,且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对患者的影响巨大,严重时甚至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护理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第一手术室护理和病房护理之间出现了脱节现象,导致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情况无法完全掌握,使得治疗中存在很大失误;第二护理工作的局限性过大,仅局限在手术室内的护理,整个护理过程均以工作为中心,辅助配合手术操作,如辅助麻醉师监护患者,检查手术所需要的器具和药物,做好器械准备工作等。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逐渐重视基层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对手术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预防,定制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室风险,减少安全事件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5-16]。

其中,在整个安全隐患消除的过程中,重要的就是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质的提高,这是减少基层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基础。有报道指出,很多基层手术室的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专业度存在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在手术中的操作不当、对仪器的不了解、手术中未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不到位、态度不端正等均是诱发基层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因素。因此,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是减少基层手术室安全事件发生的基础。同时,除了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以外,还应设置一定的考核制度,这是检验护理人员工作标准是否合格的重要方法。奖惩制度可以让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所提升,对患者的治疗以及医院的整体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本次试验结果也对上述的观点进行了佐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设置一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发现,在手术的过程中,相关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除此以外,基层手术中还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对于每项安全隐患,都要有应对措施等。其中,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整个手术的步骤、手术中需要配合的事项、遇到突发情况时应该有的心态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健康宣教是帮助患者在术中应对突发状况以及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不安等心理的重要方式。本次试验也验证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这是护理人员应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了护理措施。在术前对患者的护理中,还应该注意对其心理护理的干预,患者在术前会因为疾病等多种因素产生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一定的缓解或消除,就会影响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者在术中的配合度,对患者的治疗结果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术前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对患者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后,发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度提高了,而且在术后的护理中也能很好的配合,提升了治疗的有效性,提升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本次试验中,对基层手术中的多种潜在安全隐患都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在手术期间,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检查校对患者的病症情况,提前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在接送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2名护士接送,减少患者在接送过程中出现碰撞,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在手术前需要详细检查手术物品和设备,确保手术后不会出现物品遗留患者体内的情况发生,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因为仪器故障造成患者的身体损伤,并且对所需使用的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避免患者出现感染[17-18]。在用药前严格检查药品的使用情况,注意药物是否处于有效期,密切留意药物状态,避免出现用药错误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而且在手术中确保患者处于正常体位,以免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等情况[19-20]。上述的所有安全隐患解决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件发生,本次试验中,试验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并且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更高。

综上所述,经过本次分析能够得知,对基层手术室潜在的安全隐患实施对应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件发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得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对临床治疗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红芝.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46):306-307.

[2]张倩,詹玉.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分析[J].饮食保健,2019,6(12):127-128.

[3]寻淑英.手术室护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77):245,260.

[4]苏晓琼,舒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0):4416-4417.

[5]帅晶,万嘉.手术室护理安全保障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410-411.

[6]何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在基层医院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8):59-60.

[7]周恒捷.舒适护理在基层卫生院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10):208-209.

[8]郭来康.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4):624-626.

[9]许宏青.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22-23.

[10]汪红全.浅谈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讨论[J].健康之友,2019(21):236-237.

[11]宋开玲,辛友红,赵兰.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3):8-9,13.

[12]张敏.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5):180-181.

[13]王依娜.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9,41(12):1337-1340.

[14]牛会鹏.手术室护理风险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干预效果[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2(4):445-448.

[15]张妍,陈荣珠.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1):8-9.

[16]贾美霞.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家庭医药,2019(8):247.

[17]徐莉,刘芬.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在门诊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5):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