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音乐艺术的魅力

音乐艺术的魅力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3 09:18:40

音乐艺术的魅力

音乐艺术的魅力例1

O p.54《庄严变奏曲》除了主题表现出门德尔松性格敏感细腻之外,在几个变奏里更是展现出他对各种变奏手法的灵活运用,比如第一变奏的单声部变奏、幻想性质的第二变奏、精灵般跳跃的第三、第四变奏的断奏手法、赋格风格的第十变奏、第十一变奏的切分音伴奏、其他的一些变奏无不展现了作曲家的种种娴熟的技巧。

几首收录在门德尔松钢琴小品集《无词歌》里的作品有我们耳熟能详的O p.62,No.6的《春之歌》。而最受听者推崇的莫过于是O p.62,No.3的《葬礼进行曲》,门德尔松的作品里不缺轻盈、优雅和欢乐,但是象这部葬礼进行曲这般沉重的却极少。O p.67,No.4是《纺纱歌》,当然也有听者称其为《蜜蜂的婚礼》,这类作品所具有的精灵般的风格便能称的上是门德尔松的标志了。

O p.14是《行板和回旋随想曲》,这部作品充满恬淡安宁的幻想和快乐的情趣,这部据称是他15岁所写的作品充满了他对美满家庭的喜悦,或许这才是门德尔松诗意典雅的一生写照,被人诟病缺少激情和对比,但是充满温馨和热情。

学钢琴的人弹肖邦练习曲多,可是却很少有人会去弹门德尔松的练习曲。有精巧的技巧,同样也有深深的情感。记得曾经有人说过肖邦的练习曲是第一个成功的将训练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结合的第一人,但是笔者认为门德尔松的这三首练习曲也可以跟肖邦的许多练习曲媲美了。

O p.106的钢琴奏鸣曲可能因为是大调的关系不被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几首。这首作品如同他大多数被人称为精彩但却谈不上什么经典之作一样,没有能够简单的就让人能轻易产生有什么惊喜之感的作品。第一乐章有着狐假虎威的阵势却缺少贝多芬的刚毅,第二乐章甚至有着非常流行的元素,第三乐章照例充满了门德尔松多愁善感但缺少真正深刻情感,优美而细腻,第四乐章是个不过不失的收尾。总而言之是这张唱片里我最没感觉的一部作品。

马加洛夫生于圣彼得堡,曾作为李帕第的继任者在日内瓦的音乐学院任教。他的肖邦全集录音是一套典范演绎。而和肖邦有着同样细腻情感的门德尔松的作品对马格洛夫来说显然不在话下。这场音乐会是一场精彩的现场演出,录音里的掌声已经说明了这一切。

音乐艺术的魅力例2

一、天使与魔鬼的化身――魅影

天使代表着善良、美好、幸福、理解、宽容,克里斯汀从小就是孤儿,她在歌剧院中长大,每到寂寞之时,她都会想起父亲临终前对她说的话:“音乐天使”会来守护她。克里斯汀在孤独的童年中寂寞地等待着父亲提起的“音乐天使”,当克里斯汀想念父亲时,她都会点燃蜡烛,优美的天籁之音出现在昏暗的祷告室内,歌声如夜晚的安神曲,娓娓诉说着音乐的魔力。“音乐天使”如期而至,克里斯汀在“音乐天使”的引导下慢慢成长,最终成为歌剧院最著名的歌唱者,她的声音像天堂的美妙乐曲,感染着人们,咏叹调的抒情让观众沉迷在享受之中,咏叹调是抒情最好的歌唱方式,缓慢的节奏、甜美的声音、悠远的叹息,总能让我们去回忆起美好的时光和幸福的时刻,《歌剧魅影》开篇就用克里斯汀的咏叹调为观众勾画出了一个声音优美的天使,从而引出了克里斯汀音乐导师,被克里斯汀称之为“音乐天使”的歌剧院魅影。歌剧院魅影拥有天使般的声音,无穷的才情,他热爱音乐、渴望爱情,尽管生活在歌剧院阴暗的地下室,但是他优美动听的歌声,天才的创作水平,让人不禁想到天堂的光芒。“音乐天使”的声音陪伴着克里斯汀成长,教会她如何更好地歌唱,她们之间的感情融入了复杂的对音乐的痴迷之情,还有抚慰、感恩之情。“音乐天使”发现自己守护的爱情受到威胁,受到破坏时,他对克里斯汀背叛自己的音乐和感情的愤怒,让他魔鬼的一面显露无遗。

魔鬼代表着贪欲、憎恨、嫉妒、狭隘、恐惧,歌剧院的魅影是否就是魔鬼,《歌剧魅影》中没有给出答案,观众也难以做出评价,从剧情来看,歌剧院魅影对他人生命的轻蔑,对于一切阻碍克里斯汀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加以铲除,没有一丝的怜悯之心,魔鬼的冷血让观众看到魅影凶残的一面。但是这凶残的背后,是他对克里斯汀的守护和执著,他渴望克里斯汀能够与他厮守终生,渴望自己的爱情能够在歌剧院的地下室里得到永存,魅影所承受的和所做的坏事又值得观众去同情、惋惜,毕竟魅影经历了别人的唾弃和嘲讽,他已经超脱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而是忠诚于自己的音乐和爱情,这是魅影魔鬼中天使的一面。对爱的执著,让他生出嫉妒、恨和凶残,他憎恨拉乌尔破坏了他与克里斯汀之间的爱情,这种爱情凝结着他对音乐的诠释,凝结着他全部的热情,魅影的童年是悲惨的,是不幸的,他被人关起来当作小丑供人玩乐,心理上巨大的落差让他性格偏执,不容许任何人破坏他的爱情,魔鬼的一面在剧情中因为守护爱情而暴露无遗。魅影在面对自己爱情背离时,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的苦闷,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凄厉的男低音在雪中诉着自己的不幸和对爱情背离的愤怒,音乐由凄厉变得亢奋,他要反击、他要把她夺回来。魔鬼般的呐喊向观众们昭示出他的仇恨。

天使与魔鬼融合一身的歌剧院魅影,是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象人”,面具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穿的第一件衣裳。仅仅是因为他的容貌。他被光鲜的世界排斥在外,没有尊崇、没有关爱,漂泊四方,在任何地方都成为别人猎奇的目标,这种生活的背景让他偏执而又渴望爱情,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这一切,无力的魅影躲藏在歌剧院的地下室里,用音乐抒发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当克里斯汀出现在祷告室的时候,魅影出于一种同情和关爱,守护着这个和自己一样孤独的孩子,克里斯汀长大后,这种守护逐渐变成了对克里斯汀的占有,这种控制欲望让魅影由“音乐天使”变成了魔鬼,两者之间虽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围绕克里斯汀却全部展现出来。

看过《歌剧魅影》的观众对魅影都有天使和魔鬼不尽相同的评价,尽管他容貌丑陋,被世人唾弃,但相貌掩盖不住他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遮蔽不了他出众的才华,也无法抑制他对爱的追求。魅影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着音乐,感受着生命的燃烧,孤独的他用自己的全部热情缔造着属于自己的爱情。

二、天使与魔鬼的交织

音乐电影《歌剧魅影》如果不是如此的动听、如果不是如此的感人至深,相信也不会多年经久不衰,不会时至今日,依然是音乐电影不可逾越的丰碑,恢弘大气的史诗般的音乐,隽永的演唱,诗情画意的场景,都让人沉迷其中。

天使与魔鬼的交织最为凸显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歌唱,通过歌唱,天使与魔鬼再难以分清,浑然天成的二重唱,感人至深的咏叹调,震人心脾的男高音,都让我们感受到这部音乐电影的独特魅力。歌唱是这部电影带给人情感跌宕起伏的重要依据,当克里斯汀怀念父亲,感叹自己的爱情时,隽永的咏叹调会悄然而至,那声音配合古典的背景音乐,让人与克里斯汀一起感同身受。魅影的男高音和男低音交相辉映,诉说自己对音乐的痴迷,对克里斯汀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样,也表达着愤怒、嫉妒、仇恨,这一切通过音乐这条主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首先,《歌剧魅影》这部电影采用了大量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并继承和发扬了歌剧表演形式。《歌剧魅影》采用众多的古典音乐,克里斯汀在开始演唱的《想念我》,旋律跌宕起伏而流畅凄婉,感情内敛深沉,带有淡淡的忧伤。音域跨度大,曲式结构带有明显的流行音乐特征,其和声织体亦不乏浪漫主义时期的余韵,除此,影片还运用了大量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有些是气势恢宏的交响曲、有些是隽永的小调,这些都使得《歌剧魅影》的音乐变得更加丰富。《歌剧魅影》以音乐为主线,全剧往往没有对白,音乐贯穿始终,唱段由大量的咏叹调和必要的宣叙调组成,这是古典歌剧的典型特征。整部音乐剧采用近似严肃的大歌剧的音乐语言,引进了“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将魅影、克里斯汀、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的美妙,真诚而又略带伤感的浪漫以及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用歌声的阴阳顿挫表现出来。古典音乐的融入让魅影的角色不再是一个简单、自私的人物,古典音乐代表着高贵与高尚,剧中的魅影虽然相貌丑陋,但是观众却依然认为魅影是一个有魅力的男人,他的魅力来自于魅影唱腔里的古典音乐韵味。古典音乐浪漫主义表现方式,让魅影和克里斯汀之间的爱情变得高尚和纯洁,这是天使一样的纯洁感情,歌唱成为寄托爱情的重要载体。歌剧是韦伯表现《歌剧魅影》的重要艺术形式,歌剧是贵族娱乐,韦伯却让歌剧走下神坛开始大众化时代,同样,为了达到歌剧与电影的双重效果,人物的突出、矛盾的激化成为表现艺术张力最好的形式,魅影天使与魔鬼的交织正是歌剧贵族艺术与大众娱乐相互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魅影的身上既有歌剧中王子的形象,也有歌剧中失败者的痕迹,还有大众娱乐时代神秘主义的特点,总之,音乐艺术形式让魅影的天使与魔鬼形象更加交织。

其次,民谣式的演唱风格和激情狂野的摇滚式演唱风格共同向我们展示出天使与魔鬼的交织。《歌剧魅影》中音乐美妙而极富感染力,具有一种煽动情绪的力量,尤其是魅影的愤怒男高音,感染每一个人听到他歌声的人。歌词具有先锋特色,打破了传统音乐剧音乐必须配合剧情的规律,特别关注某种情绪的表达,听上去似乎是在吟诗,像20世纪中叶嬉皮士式的歇斯底里的呼号或者梦呓般的。

英国民谣优美、典雅、耐人寻味,是真正的英国传统音乐,其主要的特色就是一种以乡土音乐,加配流行音乐来叙述故事的民歌,其乐曲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一种慵懒而恬淡的意蕴,为疲惫繁琐的生活,注入一丝清新与安逸。《歌剧魅影》中,同样可寻见英格兰民谣的影子,尤其是在叙述故事情节的部分,尤为多见。剧中All I ask of You全曲旋律并无过多大跳跃,流畅而简洁,弥漫着淡淡愁绪,犹如在诉说一个古老的传说。安逸是天使给予人们心灵慰藉的重要内容,魅影在祷告室中的轻吟,在悲伤时的低唱,平静中略带伤感,用一种民歌式的唱腔展现出自己“音乐天使”代言人的形象。

摇滚音乐元素的融入,歌唱者也就不得不换上与之相匹配的歌唱风格――摇滚乐式的歌唱风格。摇滚乐以震撼的视听效果著称,节奏力度饱满,音乐情绪极端而热烈,近乎疯狂。剧中的主题曲,Phantom of the Opera是最好的诠释。音乐的进入极为巧妙:低声部强有力的连续十六分音符鼓点“咚咚咚……”烘托出一种“诡秘,毛骨悚然”的鬼魅气氛。而后,魅影低沉直白的演唱,音域宽广,旋律线在上下八度的转换,带来情绪的澎湃转变。使用这样的音乐语言不仅拓宽了音乐剧中歌唱诠释的表现手段及范围,还巧妙地让人们接受了严肃题材的音乐剧也可以用狂野的摇滚乐来诠释的观念,摇滚风格有助于魅影更加粗线条地展示自己魔鬼的一面,愤怒的嘶喊、咆哮,宣泄自己的情感,让魔鬼展现出来。

最后,作为一部成功的音乐电影,除了音乐艺术上的巨大成功外,剧情也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因素。魅影魔鬼与天使的化身,是这部分音乐剧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歌剧魅影》虽是歌剧改编,但是电影中电影艺术手法却使这部歌剧成为大众娱乐时代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大众娱乐时代要杂糅多种艺术形态,要以大众的欣赏口味为基础,重视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发展、矛盾的升级,这些电影艺术手法促使《歌剧魅影》成为大众娱乐时代具有高贵气质的影片。魅影是这部具有高贵气质影片中的重要物,他代表着平民化的娱乐方式,他创作人们喜爱的歌剧,并让自己的音乐回响在剧院的大厅,同时,他也是一位高贵的王子,尽管挥之不去的创伤让他长期见不得天日,但这不能否定魅影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和才情。如果没有魅影报复剧院的一系列行为,魅影只能是一个高贵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但这不是电影要表达的,电影要表达一个面具背后复杂的人性,这个人具有天籁般的声音,不可多得的艺术天赋,同样,他也具有强有力的破坏力,他的爱、恨、情、仇让这部电影跌宕起伏,也让歌唱具有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

三、天使永存,魔鬼时现

天使永远存在是因为魅影的高贵气质和对爱情的守护将伴随克里斯汀永远存在,克里斯汀是魅影天使与魔鬼的原动力,克里斯汀的爱将决定着魅影的命运,最后一吻,让魅影似乎明白了爱不仅仅是占有,不仅仅是决斗与杀戮,爱包含很多:宽容、理解、信任、良知,克里斯汀那一吻唤起了魅影心中的爱,使得魅影 “音乐天使”形象永存。但是这并不是说魅影就失去了魔鬼的一面,他对拉乌尔的恨也将延续下去,直到克里斯汀回到他的身边。

[参考文献]

[1] 李贞华.音乐分析与创作指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 [法]加斯通•勒鲁.歌剧魅影:西方文学界华丽与诡异完美结合的巅峰之作[M].姜薇,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音乐艺术的魅力例3

 

[关键词] 电影;主题音乐;艺术魅力

电影主题音乐即“贯穿一部影片用以体现影片主题思想,概括影片基本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音乐”①。电影作为一种声画结合、接受观众检验之后才算最终完成的艺术形式,主题音乐在其视听语言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我们只有明确了影响电影主题音乐的主要因素,清楚地了解了它的重要功能,才能进一步领略其艺术魅力,从而能以更加从容理性的姿态推动电影创作,有效地进行电影赏析。

 

一、影响电影主题音乐的主要因素

(一)电影主题音乐与欣赏主体

艺术创作离不开审美主体,要讨论电影主题音乐的艺术魅力,首先要确定它所面向的对象,只有充分地了解并尊重接受者,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释放电影主题音乐的艺术魅力。与其他音乐作品不同的是,电影主题音乐必须是建立在电影作品本身基础上的音乐形式。其创作或选用过程受到电影剧情、电影风格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初衷源于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和电影的情感基调。由此,电影主题音乐的欣赏主体,要同时具备一定的音乐鉴赏水平和电影赏析能力,这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要恰切地欣赏电影主题音乐,就应先了解其所配合的电影作品,不能按照平时单纯欣赏音乐时那种主要考虑音乐曲调和感情特征的方法。凡此种种,当电影主题音乐的创作或选用顾及了欣赏者的审美要求,而欣赏者具备理解分析电影主题音乐的条件时,电影主题音乐才能真正焕发出不竭的艺术魅力。

 

(二)电影主题音乐与电影作品

欣赏电影主题音乐需紧密结合电影作品,包括它的主体内容和其所渗透的情感色彩,而电影主题音乐的创作或选用也应牢牢抓住这一脉络,才能使主题音乐与电影浑然天成、相互依存,在恰如其分的有意“碰撞”中迸发出十足的激情,这就是电影主题音乐与电影作品的结合性。主题音乐与电影本身密不可分:电影作品依靠主题音乐的烘托和渲染制造切合主题的气氛和情感,让欣赏者感同身受,引发强烈的心灵共鸣;主题音乐则要抓住整部电影作品的情节和内涵,并尽可能地借助旋律的有力烘托帮助电影更加有效地传递讯息(包括情绪方面的和叙事方面的),配合电影的娓娓讲述而增强自身的情感力度和可读性。主题音乐与电影的这种不可分割性告诉我们:只有与电影作品有机融合、完美结合时,才能真正创造出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电影主题音乐。

 

(三)电影主题音乐的表现力

电影主题音乐除了要契合电影主题外,还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这一点除了依靠电影作品本身的情节、情绪外,还要靠主题音乐本身的表现力与影响力,这与其形式和内容都有密切关系。在形式上,主题音乐“它可以是由几个乐音构成的短小动机(主导主题),也可以是一段旋律(主导旋律)或一首歌曲(主题歌)”②。主题音乐是以电影作品为基础而创作或选用的,因此其表现内容也较一般的音乐作品更为丰富多彩:烘托渲染气氛,衔接凝练剧情,增强情感,活跃画面等。

 

二、电影主题音乐的艺术魅力

电影主题音乐具有一般音乐作品的艺术共性,同时又能辅助加强电影作品的表意叙事功能,加强其号召力,因此电影主题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突出影片基调

当电影情节发展到一定节点时,搭配恰到好处的主题音乐能准确地烘托电影气氛,形成特定环境下的情绪基调,从而彰显电影的艺术风格。例如:恐怖片的主题音乐往往制造特殊的紧张气氛和惊悚意念,为观影者从视听两方面制造双重的恐怖氛围;喜剧电影则往往贯穿轻松、幽默的主题音乐,传递诙谐搞笑的快乐气氛;历史片的主题音乐往往大气磅礴、厚重沉稳……电影主题音乐这种表现情感、突出风格的艺术功能无疑会大大增强电影的感染力。

 

不少电影借助主题音乐成功地营造了作品的整体艺术氛围,让欣赏者刻骨铭心。影片《城南旧事》的主题音乐充满淡淡的哀思和惆怅,在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风土人情的展现中,浓郁的乡愁慢慢扩散,使影片笼罩在伤感凝重之中,有些凄美和悲凉。

 

(二)表现人物性格及情感

电影主题音乐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能贯穿于电影作品,在声画结合中,创造独特的视听双重艺术感受。这种潜在的特质能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人物情感,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传神。

 

音乐艺术的魅力例4

电影音乐作为新音乐文化发展的产物,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电影中的音乐使电影更加的具有戏剧性,烘托出电影情节及人物内心上的思想感情,使电影音乐成为了电影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开拓,为电影中的音乐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实践及理论实践的条件,凸显了电影音乐艺术的魅力,推动了电影音乐更好地发展。

一、电影音乐中的独特的魅力

(一)电影音乐的特征

电影音乐是一种既有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同时又区别于音乐艺术,形成自身特殊艺术特征的音乐形式。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作曲家要根据电影中的思维、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影片的人物特征及时代背景进行音乐的创作,同时还要融合相应的民族特征及地方特色等元素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专业的创作技巧及手段,为了体现影片中的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在和声、配器等作曲技巧的使用,风格的确定及段落的安排,都必须要符合电影中艺术元素的要求,使音乐能够融于电影艺术中,给人呈现出整体的银幕形象。

音乐具有严谨的曲式结构,在创作的过程中以连续不断的时间运动为创作动机以表达作品的内容,而电影音乐则是在连续的时间运动上,既要结合影片故事情节的承续性和统一性,同时也要将电影元素与其他的艺术元素进行结合,体现出艺术的协调性和共融性,向人们呈现出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丰富多彩、完美的电影艺术。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中的一部分,作曲家只是针对电影的需要提供歌曲中的一部分音乐素材,为了能够在银幕中呈现出完整的银幕形象和情感,需要对电影音乐进行不同音响效果处理。

(二)电影音乐的作用

1.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可以充分的反应影片中的情绪情感,渲染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够使影片的故事情节更加打动观众,引起观众对电影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产生共鸣,所以音乐在当代电影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促进电影艺术更好地向观众传递文化精神。

2.对人物性格、感情、情绪、精神进行高度的概括,音乐在电影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电影特定的情节,对电影中的人物性格、情感及精神给予高度的概括,音乐通过与电影画面相结合,能够很好的反应出电影画面特定的内容及历史背景,在银幕中呈现出完整的人物形象,激发人们对电影故事情节的联想。

3.体现并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电影中的人物内心世界变化可以透过音乐表达出来,在电影中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与电影的思想主题是一脉相连的,电影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基本情绪、矛盾冲突等常常通过音乐或歌曲表现出来。所以在电影中可以随着音乐的播放,牵动观众的情感,最终达到电影的目的,促进电影音乐的更好发展。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电影中随着音乐的播放及音乐的不断变化,可以烘托电影中的情节,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使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对电影中心思想产生共鸣。

5.音乐可以渲染气氛,电影中的音乐能有效地体现作品的时代感、烘托环境、凸显战争、渲染恐怖、营造梦境或幻境气氛。

6.音乐有助于形成特定的电影节奏,通过音乐可以对电影画面人物动作及镜头的衔接等形成电影作品的因素进行节奏的调节,快节奏的音乐配以快节奏的画面动作,塑造快节奏的故事情节;反之则是体现出慢节奏的故事情节;然而在慢节奏的动作配以快节奏的音乐可以使这一段落的节奏加快;快节奏的动作配以慢节奏的音乐可以使这一段落的节奏减慢。

7.有助于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形成统一感,音乐可以利用与镜头的组接功能,能将画面内容上彼此毫无关系的一些镜头组接起来,从一个镜头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镜头,音乐不仅用来连接两个镜头,而且还可连接段落。通过利用音乐将段落之间衔接起来,可给观众一种统一的感觉,更有利于观众对电影主题思想的了解。

二、结语

总而言之,电影音乐发展日渐成熟,凸显了电影音乐在社会文化领域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有助于电影音乐的推广,让电影中的音乐能够更加的深入人心,推动电影音乐的艺术品质不断的提高。随着音乐在电影中广泛的应用,电影音乐的表现使人们对电影音乐有了全新的认识,优秀的电影音乐可以塑造一个全新的电影形象及灵魂,给人们传递一种精神及文化,让电影更具魅力。与此同时,电影音乐对艺术中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产生积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云楠.电影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J].电影文学,2010,(23).

[2]廖婷,陈柳.浅谈电影音乐的本体性质及其认识意义[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03).

音乐艺术的魅力例5

一、树立美好的语音形象,采用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师在借助有声语言表达教学内容时,应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特点,除了讲究言词语句的内容美以外,还应树立美好的语音形象。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做到普通话标准流利,唱歌时字正腔圆,这是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上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趣味化、游戏的方法,用讲故事形式的风趣语言,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音乐教师的语言不但有趣生动,而且还要学会运用温和亲切、机智灵活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努力营造音乐美的氛围和课堂愉快气氛。

二、设计好的导语,能使学生尽快进入音乐境界

在音乐课中,好的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过程起到很大的铺垫作用。音乐课的导语力求简单明快,切忌导语苍白乏味,啰唆和千片一律。根据教材特点和儿童心理特征,我设计的导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童话式。儿童对童话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是西风,离开小朋友已经一年啦!在这一年里,我有很多话要对你们说,你们愿意听我— 西风的话吗?”寥寥数语,把学生带进了童话的意境。②悬念式。使学生对所学歌曲产生浓厚的兴趣。“夜、是那么美、那么静,我们在宁静的夜里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我梦见了什么呢?请听我唱《愉快的梦》”。③背景式。在《卖报歌》这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们不妨在导语中简略地介绍一下背景。“这是一个小女孩卖报的故事,那时她是一个穷孩子,为了生活,她忍饥挨饿,在街上跑着喊着‘卖报!卖报!’一首《卖报歌》伴随她渡过了苦难的童年。小女孩多么渴望过上幸福、温暖的生活啊!”总之,导语应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上课的内容成为学生的愿望。

三、在歌曲教学中发挥课堂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教唱新歌时,我发挥自己在朗诵方面的特长,教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歌词。音乐是美的艺术,因此,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就尤为重要。朗诵歌词时,语调、速度、音量上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力求生动悦耳,用朗诵自然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为音乐课画龙点睛,为塑造艺术形象,推波助澜。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认为,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虽然它是以动听的音响、优美的曲调、鲜明的节奏、生动的形象等特殊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但是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也要有教育性。音乐教师说话要具有教育意义,使学生不仅在知识能力上得益,并且在思想情感上得到陶冶。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于情感,用自己健康高尚的情感引起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以感染学生。

四、在欣赏教学中发挥课堂语言艺术的魅力

上音乐欣赏课时,教师的语言要简要精练,富有启发性,将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通过教师的精确言语表达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乘着音乐的翅膀,展开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例如:在学生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先讲了这样一段话:“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这样一幅画面:静静的夜晚,天上星光闪烁,月亮挂在天边,小动物们都已经进入梦乡,小宝宝躺在摇篮里也渐渐睡着了,只有母亲坐在烛光下慢慢地摇着摇篮,轻轻哼着那唱了千百年的歌曲……”。这段话使学生陷入了沉思,他们随着奏响的乐曲展开了联想的翅膀,并为音乐传递的感情深深打动。

在对音乐作品本身作出阐述和解释的同时,再介绍一些与作品相关的知识。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例如:在欣赏民族乐曲时,我给学生介绍一些乐器发展史让他们了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古往今来始终在世界音乐艺术之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音乐艺术的魅力例6

影视是一种具有特殊魔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可以抒发人类的情感,甚至是帮助人类创造情感。在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环节,不仅可以增加影视作品声与画结合的效果,还可以增加气氛渲染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充分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得影视作品的情节不断的发展,进一步对作品主题进行相应的深化。而钢琴就是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乐器,使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更加完美,并且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独特魅力与作用。

一、钢琴音乐艺术可以使影视画面内容表达的更加完整

在电影《海上钢琴师》当中,通过美妙的钢琴声使整部影片表现的更加温情动人,从故事情节的表达角度而言,钢琴音乐的效果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让观众们更加关注斗琴情节,并且在内心中的触动也比较大,通过对三个回合钢琴音乐演奏的表达,充分反映出主角内心情感的不断变化,第一首乐曲的演奏推动了故事情节进程,体现主角当时内心比较不屑的感情,进一步强化了影片的戏剧性表达;第二首乐曲的演奏,运用的就是相对轻快的伴奏乐,表达的就是主角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整部影片白热化的阶段;最后一首乐曲的演奏,运用的就是相对极快的旋律,当作杀手锏,当完成整个演奏的时候,观众们的内心也没有平静,还在回味着演奏的情境。钢琴的演奏贯穿在影片的每一个环节当中,真是让人感觉到非常值得回味。

二、钢琴音乐可以烘托影视作品的背景气氛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在影视作品不进行音乐艺术的配置,那么影视作品也就无法表达出其想要表达的内涵,如:在制作恐怖片的时候,不进行恐怖音效的配置,就无法表达出想要的恐怖效果;在战争片中也一样,如果不进行相应背景音乐的配置,也就无法表达战争的真实效果,钢琴音乐对于背景音乐的烘托有着非常独特的魅力与作用。例如:在电影《钢琴家》当中,钢琴音乐就很好的烘托了影片的背景,充分发挥了钢琴音乐的作用。在影片当中,主角被纳粹党追得到处逃离,但是当德国军官发现他时,并没有将其杀害,之前用了一段比较哀伤的钢琴音乐,表达出这个德国军官的内心情感世界,就是用那清冷哀伤的音乐,让观众们明白这个德国军官同其他人是不同的,进而为后面放钢琴家的情节进行铺垫,以免使得表现的情节太过突兀,使得情节的表达可以顺理成章,确保影片情节的连贯性以及完整性。

三、钢琴音乐艺术可以更好的抒感

在大多数时候,影视作品内容的安排中,假如所要表达的情节比较紧张的时候,通常就会配上节奏相对紧凑的旋律;画面表达比较暧昧时,通常就会配上相对暧昧的旋律,不管是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体或者内容,钢琴音乐的抒情功能都是不容忽视的,其是非常具体以及具象的,可以将主人公的情感或者剧情需要的情感很好的融入到影视作品当中。例如:在《闪亮》中,主角被逼迫学钢琴以及练弹琴,进而造成他的心情非常压抑,因此,在演奏钢琴的时候,就会通过琴声表达出不满的情绪,此时父亲又阻止他外出求学,因此父子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劣。钢琴是贯穿在影片主题中的相关事物,一定会是表达情感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四、钢琴音乐艺术可以参与到情节发展的过程中

在大多数影视作品中,钢琴音乐通常都是被当作背景音乐,防止出现影视作品在无声画面中发展,表达的非常突兀。将钢琴音乐加到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将声音与画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画面表达的更加深刻。如:在《罗拉快跑》中,其节奏比较快,大多数都是跑步的情节,钢琴演奏那富有节奏的韵律很好的衬托出了罗拉的身影,使影片表达的效果更加的完美,具有独特的运动美。

五、钢琴音乐艺术可以提高影视作品的艺术品位

钢琴作为乐器王者,它的声音就好比是天籁,让人们感觉到它高贵的品质,进一步使演奏者的内心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因此,在影视中加入一些钢琴演奏可以提高影视作品的艺术品位。如:在《天使爱美丽》中,主旋律的不断变化,让钢琴天籁之音为观众们带去清纯、干净的视听享受,特别是钢琴音乐那简短有力的节奏,如春风细雨一般,完全的提高了影片的艺术品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影视作品是一种体现视听效果的艺术,而音乐部分是影视作品中深化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这一手段可以同视觉的画面一起为人们创建一个视听世界,塑造不同人物的形象。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影视作品中表现的魅力与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大多数的作品中都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功能。所以,在影视作品中,钢琴音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及普遍。

参考文献:

音乐艺术的魅力例7

感受倾听的艺术 放飞音乐的魅力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倾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培养学生懂得倾听、认真倾听、善于倾听的习惯和能力,是在一年级音乐课堂上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

现象:一年级的孩子,还不懂得倾听音乐。当课堂中已经有了小的音乐片段欣赏时,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够安静地听完音乐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往往音乐一响起,就兴奋极了,忘记了“听”这一根本要素,音乐结束后,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任何听觉体验。

实践与策略:

第一单元中,听赏《玩具兵进行曲》(

音乐艺术的魅力例8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经过教师精心设置的导入环节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欲望,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中。

在这里,我采用“师生对歌”的形式作为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也可以唱课外会唱的歌曲,即使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对歌曲的感情作不同的处理,丰富自己的欣赏水平。在“对歌”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课的学习目标。这种有趣的导入不仅复习了学过的歌曲,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在愉快的“对歌”活动中建立相互合作关系。

二、设疑激思,探求新知,在自唱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美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自主式”音乐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教师只充当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适时向学生提出适量问题,制造悬念。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相互讨论、交流。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通过录音、弹奏、范唱或VCD等来让学生学习歌曲,中、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在老师琴音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唱练习,教师适时巡视,和学生交流,在反馈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自己克服困难。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采取“对唱”“群唱”的方法,达到“一帮一”“多帮一”的效果。将歌谱和歌词的学习同时进行,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准确地把握词曲结合所带来的丰满的艺术形象。

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评唱过程中让学生表现美

在自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歌曲的速度、力度及歌曲的体裁风格,流传区域等,有助于学生在评唱过程中提高演唱水平,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如《国歌》是爱国主义歌曲,应用进行曲速度演唱,同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来培养自己健康的情绪,并使这种情绪体验得到巩固、升华、深化,从而形成稳定而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对父母、老师、学校的热爱,真正理解和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情感实质和深刻含义。

四、留有空间,自由创造,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创造美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三至六年级学生要能够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因此,在音乐课上,鼓励学生通过积极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去把握,在课堂表演过程中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的美好音乐世界,孩子们就会再次感受到音乐课的魅力了。

(一)表演过程中让学生创造美

奥尔夫曾说:“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自主式”音乐课堂中通过表演唱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如我在教五年级教材“渔夫与金鱼的故事”这一课时,让学生为后面的场景设计台词并根据剧情发展所创造的台词来进行表演。然后在以组为单位的表演中,要求学生全员参与,能用自己创编的对白,自己设计的肢体动作加上演唱、表演出童话剧的内容,并根据表演的情况举行颁奖典礼,由师生共同投票选出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最佳服装设计、最具团队精神奖项,让学生在表演愉悦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自编动作来表现音乐美

如学习《哈达献给》一歌时,教材中只是一个简单的律动,但歌词是易用动作来表现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学生对自己的想出的动作特别有感情,因此也练习得认真。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创编,动作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培养,也使学生从自然中得到创造的源泉,从而感受音乐之美。

(三)自编歌词表现音乐美

如《对花》歌曲中唱了春季和夏季开的花,没有编写秋季和冬季的,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分组编写出。学生写得很妙,编写出秋季开的是,冬季开的是雪花,对于学生这种奇异的个性想象力,我在吃惊之余,再有的就是赞赏了。

(四)利用体育活动让学生自由创造

音乐艺术的魅力例9

[关键词]

阿炳 民间艺术 音乐作品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发的口头创作,主要借助口头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得以传承。在世代的传播过程中,它经由无数民间艺人的加工和改编,并不断积累和沉淀。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完备,成为人们生活中思想感情的抒发和艺术表现手法的结晶。在过去几千年音乐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民间艺人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曾经的职业和半职业艺人所从事的音乐活动,对整个音乐艺术的发展传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阿炳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出生于1893年,逝世于1950年,原名华彦钧,小名阿炳。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道士)学习音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道家音乐,大部分是非宗教性的民间音乐,其中有许多是毫未改动的民歌曲调。阿炳双目失明后,开始以卖唱为生。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他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阿炳受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使他的乐曲创作和演奏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并且很自然的带有一种忧郁愤恨的基调和宁折不弯的大丈夫气概。

阿炳的音乐代表作品主要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三首琵琶作品,他生前留下的这三首琵琶曲和三首二胡曲等音响资料,是我国音乐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其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受,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充满艺术的生命力。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乐曲曾被录音,并由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将其记录整理,编成《阿炳曲集》。下面以其中的四首作品为例,感受作品中的艺术享受。

音乐作品《二泉映月》,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即兴拉奏,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才定下了曲谱。音乐家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乐曲,博得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了此乐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乐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乐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乐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后来,彭修文将此乐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天演奏此乐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着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表现力和独特魅力,并获得“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音乐作品《听松》,又名《听宋》。据阿炳说:“宋朝时金兀术被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首乐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据说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乐曲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乐曲气魄豪迈,跌宕起伏,刚劲有力。全曲短小精悍,气势浩大,构思新颖,层次分明,旋律流畅,一气呵成,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效果。

音乐作品《大浪淘沙》,据阿炳生前所言,这首乐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加进了琵琶的技术。但据杨荫浏查证,道家中并无此曲。乐曲第一段旋律与广东音乐《三潭印月》乐曲开始的旋律相近似,很有可能此曲是华彦钧根据他所熟悉的音调创作的。此乐曲后经杨荫柳浏、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至今。乐曲结构紧凑,共分三段,从多侧面揭示了主题音乐的内涵,音乐情绪从原来深沉忧怨发展到活泼有力,到最后在充满乐观和自信的音乐声中结束。

音乐作品《龙船》,原是民间所流行的一首琵琶曲调。乐曲描写人们在端午节龙船竞渡时的欢乐情景。阿炳为表现欢乐纷繁的节日场面,选用了民间吹打音乐中常用的循环体结构,“打”一段,“吹”一段,吹打相间进行。为表现乐曲内容需要,对曲调不是发扬其优美抒情的特点与热烈的锣鼓声相对比,而是采用“弹”与“分”的技法演奏均匀的八分音符,后半拍为双音,以加强旋律进行的动力,犹如划船的人们同心协力,动作一致,破浪前进。

阿炳的音乐是要用心灵来倾听的,一代大师的真情流露,能触摸到的灵魂乐章,蕴藏着诸多心情故事。他的一生承受了极大的痛苦,但他并不为沉重的生活所压垮,从未停止过对光明的追求,他的性格诙谐幽默、豁达开朗,表现出不屈于现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希望“阿炳音乐”这音乐文化中的艺术珍品继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用它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蕴含着社会深层思想的乐音,激励着每一位乐者要为中国的民间艺术文化的发展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音乐艺术的魅力例10

电影音乐包含着一般音乐所缺少的视觉信息,是一种新的音乐艺术体裁。包括电影作品中的一切音乐和歌曲。独立的音乐元素和电影在最初结合时,分属两个客体,仅具有十分脆弱的外部联系,并没有形成综合艺术特有的形态,也不具有明确的审美目的性。在发展中,由于有声电影技术上的突破,清除了阻挡在电影与音乐之间的樊篱,才使音乐成为电影整体结构中的组成元素。

一、电影音乐的特征

今天,电影中的音乐,既保持了艺术本身表现的特殊性,又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区分于一般音乐的质变,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具体来说:

在综合艺术中以结构元素纳入总体设计蓝图的电影音乐,所演唱歌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作品。电影作曲家应运用影视思维,并根据影片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人物性格以及影片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和地方特点等进行创作。其主题的显示和发展,和声、配器等作曲技巧的使用,其风格的确定和段落的安排,都必须对影片中各种艺术元素的作用加以综合把握,使音乐形象融于整个银幕形象之中。

在独立的音乐作品中,音乐以连贯不断的时间运动和严谨的曲式结构形式来表达作品的内容,而电影音乐却往往丧失了音乐在时间上的连贯性,它与影片的总体流程相伴而行,呈现出“分段陈述,间断出现”的形态。因此,电影音乐在结构上,既要保持自身纵向发展的承续性和统一性,又要开拓与其他艺术元素横向结合的协调性和共融性,以产生完美的、丰富多彩的视听审美价值。

电影的叙事结构较之于其他艺术,具有容量大而又紧凑的特点。从音乐的角度而言,这是电影之于音乐的时间限制。作曲家必须在严格规定、按秒计算的时间内,展开极其复杂的思想和感情,往往用两三小节就要把预期的形象鲜明而准确地表达出来。无视电影音乐在时间上的局限性,不仅会影响全片的节奏,而且会破坏整个艺术综合体的和谐统一。

电影音乐作为影视声音总谱上的一部分,作曲家只是提供歌曲演唱的一部分思维和素材,它必须通过电影录音才得以存在,而对电影音乐进行不同的音响处理,则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银幕形象和情绪。

二、电影音乐的形式

电影音乐就其声源而言,一般可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两种形式。

有声源音乐,亦称画内音乐、客观性音乐,即影片中出现的音乐是画面中的声源所提供的,如正歌唱的人、演奏的乐器、开着的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此时音乐与画面保持同一现实世界的节奏。它在加强影片的时代感、渲染环境气氛和直接参与情节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运用有声源音乐应注意音乐的音质与画面中所提供的声源相一致。不过,有声源音乐一旦进入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便由原来的逼真性音乐走向假定性音乐,这时即使所听到的音乐与声源不符也是可以的。

无声源音乐,亦称画外音乐、主观性音乐,即影片中的音乐并非来自画面所提供的现实世界,而是创作者对画面这一客观世界的感受,是根据塑造人物性格和渲染环境气氛等需要设计的,并以其特有的深度和强度来补充画面不易表达的情绪和感情。电影音乐虽是分段陈述的,但仍有一定的承续性,因此,无声源音乐的运用,不仅要有内在的根据,而且要有前后衔接的照应。

有声源音乐与无声源音乐可以相互转换,交替使用。例如,《知音》的主题歌出现三次,第一次是小凤仙抚琴歌唱,以有声源音乐出现,而后两次画面没有提供现实声源。一次是蔡锷在福冈医院,这主题歌响自他的心灵深处,表达了蔡锷对小凤仙的思念之情;一次则处理成画外女声合唱。大有“曲终人不见”之妙。上述艺术处理,使客观音响与主观心理音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听觉元素,增强了影片音乐的内在统―性。

三、电影音乐的作用

(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音乐凭着自身丰富的抒情能力,首先在电影中起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复杂、细腻心理活动的作用。如日本电影《追捕》中,杜丘在真由美家发现有人向警察厅告密后急忙跳窗逃跑,他―边跑一边回头看,就在他回头的刹那间,音乐骤起,几个力度很强的和弦,有力地表现了杜丘看到真由美追来时的内心感受,同时也让观众感到情况非常之紧急。当真由美告诉他有人追捕他要带他逃跑时,在电子乐短促的节奏音型的陪衬下,主题音乐响起,既烘托了当时的紧张气氛,又刻画山杜丘面对危险仍然非常从容、镇定的心理和内向、坚毅的性格。随着镜头的切换(下面,中景,二人乘马飞奔),仍然在非常急促的伴音型下旋律声部突然变为一个夏威夷式的电吉他,继续轻柔地奏着主题音乐的变奏,这段音乐虽然同当时的紧张气氛极不协调,但它准确地刻画了主人当时的心境:“为什么要救我?为什么?”“……我喜欢你”。远景,马在原野上飞奔,伴奏更加急促,并加入了带弱乐音的铜管乐器,主题旋律变得时隐时现。这段音乐处理,从人物内心出发,同时也刻画了特定环境中复杂、微妙的气氛,造成了更加深远、含蓄的意境,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又如电影《甲午风云》中,邓世昌为民请命被革职,他一个人在屋里吹箫,那如怨如诉的箫声表达了他内心的激愤。之后他又弹起了金戈铁马的琵琶曲《十面埋伏》,这铿锵有力的琵琶曲倾诉了邓世昌誓死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

(二)加强观看电影的统一感

音乐可以用于镜头的组接,能将画面内容上彼此毫无关系的一些镜头组接起来,从一个镜头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镜头。音乐不仅用来连接两个镜头,而且还可连接段落。在电影《城南旧事》中,段与段之间都是以主题曲《送别》来连接的。《送别》歌曲的演唱在这一刻的内容情调上,是深沉、复杂的心理活动的注解。歌曲的演唱诉说着一种离别的伤感,唱起来如怨如诉。美国影片《飘》《挪威之歌》,也是通过音乐将上下段落连接起来的。给观众一种统一感。

(三)音乐有助于形成电影节奏

形成作品节奏的关键是镜头的组接和画面内人物的动作,但这些因素形成的节奏可以通过音乐来调节:快节奏的动作配以快节奏的音乐可以使这一段落的节奏更快;慢节奏的动作配以慢节奏的音乐可以使这一段落的节奏更慢;慢节奏的动作配以快节奏的音乐可以使这一段落的节奏加快;快节奏的动作配以慢节奏的音乐可以使这一段落的节奏减慢。

(四)对人物性格、感情、情绪、精神进行高度的概括

音乐可以通过特定的意境、对人物性格、感情以及全剧总的情绪、精神给以高度的概括。电影《牧马人》中,许灵均向父亲回忆妻子李秀芝的苦难经历。画面内容:一列急驰的货车,车厢内秀芝和几个姑娘蜷缩在―起,互相依偎着以抵御塞风的侵袭。与画面相配的声音是火车的嘶鸣和由铜管乐器演奏的一段嘈杂的旋律。这段旋律名叫《拿起笔做刀枪》,这段曲子的内容及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引发了人们的联想,使它与画面内容构成了一种内在的联系,由此产生的象征意义点明了女主人公苦难遭遇的根源之所在。美国作曲家杰利•戈德史密斯为影片《巴顿将军》作曲时,根据巴顿性格的三个方面,设计了三种不同的主旋律。巴顿刚出场时,用嘹亮的小号吹奏出象征灵魂再生的主旋律;当银幕上出现他指挥军队的镜头时,用军队进行曲的主旋律;提示他的时,用赞美诗合唱。后来,当他在战场上发号施令,乘胜前进时,他的三重性格趋于统一,于是,三种音乐主题综合出现,使巴顿这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形象完整地体现出来。

(五)可以表现作品的主题

电影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基本情绪、矛盾冲突等常常通过音乐或歌曲表现出来。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娘子军连歌》对于刻画主要人物、加强戏剧冲突、表现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六)音乐可以渲染气氛

电影中的音乐能有效地体现作品的时代气氛、环境气氛、战争气氛、恐怖气氛、梦境或幻境气氛。

四、电影对歌曲演唱情绪特征的选择

一般来说,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体,是音乐艺术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形式。歌曲被引进电影后,借助影视的视觉形象,更为它插上了翱翔的翅膀。一些优秀的中外电影歌曲不胫而走、久唱不衰的事实,充分说明电影歌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按其在影片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电影歌曲可分为主题歌和插曲两种。我们把表达影片主题或概括全片基本内容的歌曲,称为主题歌。它是全片音乐的中心,歌曲的旋律可作为影片的主题音乐加以贯穿、发展。插曲则指为影片某一场戏或某一场景所写的歌曲。

在新时期电影创作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电影歌曲,如《巴山夜雨》中的《伞儿带着我飞翔》,《牧马人》中的《敕勒歌》,《小街》中的《妈妈留给我一首歌》。作曲家们在创作的构思阶段,就有了明确的音画结合的创作意识,在声部处理、调配等方面,不是一味追求旋律的完整动听,而是使其成为影片的有机构成,借以提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发挥了独特的审美功能。

《牧马人》的开头,男中音唱出了雄浑宽广的《敕勒歌》,这首取材于北朝民歌的歌曲,表达了影片男主人公对草原、对伟大祖国强烈而深沉的爱,概括了影片的总体气势。有的影片插曲很注意演唱的艺术效果。如《小街》的主题歌《妈妈留给我一首歌》,在影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安排在俞向夏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后,画外的女声独唱渐渐响起,一开始歌声没有任何伴奏,仿佛是从俞的心底传出来的。随着乐队的加入,颤音越来越大,镜头拉成大全景:在苍茫的暮色中,车灯射出光速,朝着远方驶┤ァ…此时的歌声抒发了俞不为生活挫折所摧,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内心世界。第二次出现在夏被殴打的画面中,歌曲演唱以音乐的甜美反衬出画面的残酷,抒发了夏美好纯真的情怀。如此精心的安排,给影片增添了强烈的艺术魅力,并能够唤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

音乐艺术的魅力例11

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艺术家》不出预料斩获5项大奖,此外,这部经典之作横扫了全球54场一流电影节,荣获227项提名,最终揽获112项大奖。而最重要的是它是一部黑白默片,也是自1929年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翼》之后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的默片。21世纪的现在,电影院各种3D、IMAX等视觉效果把观众胃口越养越大的年代,这种单纯简单的影片如何能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我认为除了好的剧本、导演、优秀的演员以外,对于默片来说音乐是功不可没的。《洛杉矶时报》这样评论道:“路德维克用音乐让《艺术家》这部无声电影鲜活起来,让这部黑白影片的颜色鲜艳了起来。”“《艺术家》电影持续了100分钟,伯斯却用旋律感动了我们一生。”而《华尔街日报》则评论道:“作曲家用他顽皮的创作、不可抵挡的锐气与准确无误的情感,赋予了这部法国影片地道的法式基调,从陈旧中生出清新与愉悦,有时会让你颤抖。”这部《艺术家》影片中的音乐都是作曲家Ludovic Bource为本影片量身制作的原创音乐,而本影片共有7处地方作曲家舍弃了弦乐和管乐,只用到了钢琴,在特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背景下,钢琴音乐展现了它特殊的魅力和作用。

一、钢琴音乐巧妙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

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高雅的音乐,它有这样的美誉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它一融入电影里就备受电影人士的喜爱,因为他有宽广的音域,丰富多变的音色,各种演奏技巧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音色优美,强大的表现力,可以模仿很多乐器的演奏,等等,他们总能找到一种音乐放到电影里衬托和突出想要表达的东西,而钢琴总不会让他们失望。1998年很出名的一部以一位钢琴师为题材的电影《海上钢琴师》中就有一处很精彩的典型的以钢琴音乐刻画人物性格和形象的片段,主人公1990用即兴的钢琴音乐给好友麦克斯描绘了四个形象,性格和背景故事迥异的船客,一个杀死了丈夫正和情夫私奔的老女人,一个陷入沉思的忧伤男子,一个流着泪水正与情人跳舞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的女人,一个偷了别人礼服混入头等舱的移民者。在钢琴音乐的衬托下这些人物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在《艺术家》这部影片中,也用到了钢琴来刻画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女主角Peppy的第一次出场,与男主人公George相遇的场景非常有趣,作为当时默片时代大师级般人物的George备受人们的欢迎,而是众多粉丝中的一员的Peppy意外在采访现场撞到了这位大明星George。在这个非常重要的场景里,作曲家用了两句钢琴音乐成功在观众心里塑造了对女主人公的第一印象。当Peppy用左手捂住嘴发现自己闯祸的时候,钢琴演奏了一句俏皮的下滑音阶,准确表现了Peppy此刻就像孩子犯了错误一样的心情。音乐慢慢停止,大家都陷入尴尬之中,在戛然无声中感觉到了Peppy的害怕。当George开始慢慢打破僵局展露笑脸时,钢琴又恰到好处地用了4个上行的落滚的装饰音和一个上行的刮奏,描写单纯的Peppy又像孩子一样一下子释然,又开心快乐起来。这里用到的两句钢琴音乐对女主人公起到了点金的作用,成功暗示了Peppy的人物形象和她的人物性格。

二、钢琴音乐巧妙表达了人物心理,成功担当“第二台词”的角色都说音乐是和人的心灵相通的,很多用言语表达不出来的心情和体会通常人们都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中国古代的《乐记》中有一句话就是“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而西方哲学的音乐美学观也认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因此,无论是从东方还是从西方的音乐观来看,承担电影情感造型功能的元素就非音乐莫属了。而钢琴则以它独特的魅力被大众所喜欢,听贝多芬的《悲怆》会让心灵受到震撼,听肖邦的《夜曲》会让内心平静,听德彪西的音乐仿佛看到了五彩斑斓的颜色,听莫扎特的音乐会让你的心情愉悦。

电影音乐有“第二台词”的美誉,在默片里显得更为重要,影片中的演员没有一句台词,视觉上观众们只能通过情节的发展和演员的面部表情来推断和理解剧情,而在听觉上观众们就依靠音乐来欣赏影片。而在一些内心戏里,能够准确表达人物内心的音乐可能比直白的对白更能打动人心。在这部影片中George已经破产,他第一次到当铺去当掉他的西装,在当铺老板给他数钱的时候弦乐马上转成了钢琴独奏,用了一些不太快的装饰音和简单的悠闲旋律表达了George此时的无可奈何,或还有些自嘲。在后面的镜头拍卖会上,在整个拍卖过程都是以钢琴为主的背景音乐,此时的George并没有一句台词,只是默默站在门口,看着自己的东西一件一件被拍走,钢琴在低音区慢慢奏出影片的主题旋律,偶尔左手还会弹奏几个低沉的低音,当一件一件物品被拍卖走了,钢琴音乐越来越激动,加上弦乐的配合把George的内心从很低沉到看到自己的物品被逐渐拍走内心感情的不断迸发,到最后,他最后的一件自画像也被买走后,内心的空虚和筋疲力尽,音乐也随之从激动中安静下来。这场戏里演员的表演自然无可厚非,但是音乐起到了更大的作用,此时若没有音乐而加上任何的对白都是徒劳的,音乐才是表达人物内心最好的工具。

三、钢琴音乐发挥特有的抒情功能并也能参与到叙事的作用中钢琴似乎天生就是抒发感情的工具,从羽管键琴、德西马琴、击弦古钢琴演变而来的现代钢琴,不管从音色、强弱、变化上都不同于其他的乐器,也是因为钢琴的不断改进才会出现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诗人肖邦写的《夜曲》《叙事曲》,门德尔松的《无词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等经典钢琴作品。

钢琴音乐的独特音色让很多人为之倾迷,它天生就具备抒情性和叙事的功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为之陶醉听它讲述故事。在影片中Peppy饰演路人甲一配角和George有几秒钟的戏,就这几秒钟他们NG了很多次都没有拍好,因为在一次次的拍摄中两人的感情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用钢琴把它表现得淋漓精致。第一次拍摄钢琴舒缓奏出主旋律,在弦乐的衬托下格外迷人,看到了两人第一次浪漫的邂逅。第二次拍摄,还是同样的旋律但是钢琴音色明显要强一些,两人好像更熟悉了,感情的一次递增。第四次拍摄,一开始钢琴用了一连串急促的来回跑动的9连音,好像在暗示George开始有点忐忑不安,紧张的心情,因为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爱上了这个姑娘,已经无法心定若无了,后面同样的旋律没有像前两次那样用单旋律,而是在旋律中加入了和弦,让音乐显得更加激动。第五次拍摄George故作镇定,钢琴音乐也回到了开始的舒缓,但是很快就渐慢而结束,因为George知道他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拍摄下去。钢琴音乐和故事恰到好处吻合,虽然演员没有一句台词,但是音乐已经非常清楚地给观众讲述了这个故事。

四、钢琴音乐在营造电影的背景音乐中有着独特的作用电影若没有了音乐就好像没有了内涵,就算是默片没有台词也不能没有音乐,背景音乐在 电影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电影,不管是文艺片,战争片,情感剧,还是动画片都离不开音乐的背景,都试想下恐怖片没有惊悚的音乐它就不再恐怖,感情片没有动情的音乐它不会催人泪下,喜剧片没有滑稽的音乐衬托,再优秀的演员也很难把观众逗笑吧。《艺术家》这部片,虽是默片,但是从头到尾都有音乐伴随,其中有一处地方用到钢琴音乐来烘托故事情节。当George的妻子看到报上George的绯闻后有些生气,这时的背景音乐并不是很愤怒的强势和弦,反而是用一段比较轻快幽默的钢琴曲来演绎,一是表现这时妻子对此事的醋意,暗示感情已经开始慢慢破裂。二是为烘托出George的幽默和对此事的不以为然。钢琴较幽默的演奏恰到好处衬托了这个情节片段,也让观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齐作用理解到了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

五、钢琴音乐能很好引导观众内心,推动情节的发展钢琴音乐似乎本身就有一种魔力,它时而舒缓低沉、时而急促高亢的唯美声音总能引发欣赏者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而正是因为这种特性,导演们会千方百计利用它来抓住观众的内心,更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整部影片用的最长的完整的钢琴独奏就是George破产的那个场景。当镜头从屋外灰色阴沉的天空下着绵绵细雨开始,钢琴音乐响起,还是主旋律慢慢奏出,但是伴奏用的一拍一个的柱式和弦,每个和弦似乎都在敲打着观众的内心,心痛着George的遭遇,看着管家担心的表情,看着George故作轻松的姿态,旋律孤独在上方响着,每个音都揪着观众的心。为了他追求的艺术,他不向金钱低头,花掉他全部财产投资拍摄他心中真正的艺术,却形势惨淡,这时的钢琴转到B段,用了急促跑动的音符和一些华彩乐句,还有加入了几个强有力的低音区8度,把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当银幕中的George被沙子掩埋后,音乐又回到了开始的慢板主题,音乐逐渐渐慢消失,告诉观众一切都结束了,默片时代的结束,George时代的结束。

纵观历年来优秀的电影作品,似乎都和钢琴脱不了关系,作为“乐器之王”的它具备特殊的美学效力,已经备受电影人士的青睐和推崇。钢琴音乐不仅作为背景音乐存在于电影中,还有不少优秀的影视作品是以钢琴为题材而写的,比如《四分钟》《海上钢琴师》《钢琴家》《莫扎特传》《贝多芬传》等,在这些影片中故事情节并不是独具特色,但是加上钢琴音乐和故事的完美配合,整部电影就能得以提升,人物会更鲜活,画面会更丰富。钢琴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还有更多可以挖掘和探究,它独特的音乐功能和美学特质,可以为电影业的发展构建更多的无限可能空间和想象。

[参考文献]

[1] 刘向阳.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性表现[J].电影文学,2008(07).

[2] 潘屹.电影《钢琴家》中钢琴音乐的美学意义[J].电影文学,2010(05).

[3] 杨彤.钢琴演奏艺术中的美学因素[J].消费导刊,2009(08).

[4] 李锐.《海上钢琴师》的经典镜头分析[J].华商,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