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产品发展趋势

农产品发展趋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4 09:28:24

农产品发展趋势

农产品发展趋势例1

一、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相对较小

虽然国外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快,农产品销售规模较大,但其真实交易率比较低。美国的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食品、饮料在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中仅占0.4%。日本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比例较高,达到6.4%,意大利、英国、德国的电子商务销售比例约为1%。农产品在电子商务销售中的比例受国情等因素的影响,如同样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和日本,在电子商务规模相近的情况下,日本的农产品消费规模达到6.4%。事实上,亚洲国家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比例普遍高于发达国家,如印度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规模占总量的6%,韩国的农业水产品电子商务销售规模也达到了电子商务总销售规模的2.9%。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多样化

外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灵活性更高,并不局限于某一类电子商务平台。例如,美国除Amazon等传统商业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外,官方信息服务网站、交易所、电子商店等,也是美国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主要渠道。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是促进美国很多企业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的重要原因,如百货公司、农产品公司、农资企业等,均可以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韩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销售水产品,其中包括食水产品和生鲜两类。韩国的电子商务销售出现不同趋势,一部分坚持销售食品商品,如居家式购物网站;另一部分以INVIL类型为主,在互联网销售生鲜农产品。日本作为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规模占比最高的国家,其农产品销售并不局限于模式,即任何商业主体都可以成为电子商务。不过,日本政府仍严格控制核心销售通路,如日本政府所建立的电子交易所等仍是日本农产品互联网流通的核心渠道。荷兰作为全球的农业大国,其主流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个人电子商务,并由此构建本国电子商务体系。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内容日趋丰富

为更有效地降低运营风险,国外一些国家倾向于销售可以长期保存的农产品,如粮油等。从各国早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来看,无论是内容专业度,还是深度均存在明显不足,导致消费者缺乏科学的产品理念,购买力较低。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体验需求与消费者选择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加大成本投入,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内容体系,为消费者提供舒适的服务体验。

(四)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由于易于贮存的农产品的保存、运输等不需要专业物流,但生鲜类农产品,如水果、生肉等的保存期较短,容易腐烂,而且一些水果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持平稳。因此,此类农产品的电子商务销售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的支撑,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就是建立了完善的基础设施。第一,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物流系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局限在于货源,很多优势农产品因无法运输而难以收购,而国外一些国家具有发达的物流体系,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强大的物流覆盖能力提高了电子商务农产品销量。我国物流覆盖面偏小,农产品无法送达西部地区大部分城市,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规模。第二,物流配送时效高。水果、肉类等生鲜食品,除要配备冷链配送外,还要保证基本时效。第三,网络覆盖率高。网络覆盖率国外已经远超我国,甚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移动互联网覆盖率也比较高,有效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农产品电子商务深刻改变农业经济环境

以往的农业经济以促进食品供需平衡为基础,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人类所需要的食物早已得到满足,而剩余农业生产力,却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化为金钱。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了农产品需求与生产的对接,并改变了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以往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农产品销售均采用多节销售模式,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必须经过3~5个流通环节,而电子商务实现了农户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有效降低了中间流通成本,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廉价的商品,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一)渠道融合化

多渠道融合是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模式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传统农产品由于农业生产特性,以及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导致电子商务所销售的农产品仅能以单一模式销售。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变革,无论是农产品销售平台,还是农产品种类都会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的不断演变要求必须以效率为根本需求来实现融合。如荷兰的农业之所以发展迅速,除依托耕种技术外,销售模式也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荷兰电子商务能够依靠实体店成熟的渠道和物流经验,建立服务功能较强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而依托渠道融合优势实现发展。再如,IBM等大型公司探索渠道融合发展发展,借助一体化解决机制为电子商务提供“网店+中心+实体店”三位一体的融合模式。

(二)市场全球化

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实现全球易,提高了区域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消化能力。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国外许多国家纷纷实行适合策略以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例如,日本将原有的协会性组织转变为商业组织,并以电子商务模式向全世界销售农产品。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为区域商品交易提供了有利平台,在促进本地直销产品外部销售的同时,也为他国提供了有力支持。澳大利亚借助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供给能力,并凭借经济发展优势,所有农场主都能够使用电脑连接网络,农场联通网络的比例已经超过90%,全年生产总量的30%都是由互联网交易达成的。新西兰拥有先进的乳制品工业生产线,其构建的国际乳品交易平台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平台之一,新西兰每年超过40%的乳制品由该平台销售。

(三)技术移动化

移动互联网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4G网络的推行以及各大型公司WLAN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使消费者和商户使用互联网无需再受到任何限制。从国外移动互联网购物比例来看,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互联网购物的用户比例均超过30%,印度、巴西和中国的比例也超过了15%。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购物,不仅对电子商务发展及商品运营产生影响,而且还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三、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在于形成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良好的环境,目前我国仍没有制定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针对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更是没有在任何法律、法规,乃至行政管理条文中提及。解决此问题,可以采借鉴德国的《远程销售法》、欧盟的《通用食品法》、日本的《信息技术基本法》等制定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相关法规。考虑到不同国情电子商务发展的差异性,在立法和制定法规时,应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等进行逐步完善。

(二)充分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行业组织的作用

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监管不能仅仅依靠法律来实现,还应发挥行业协会类组织的监督作用。协会类组织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为消费者提供维权。农产品电子商务所销售商品具有特殊性,因无法按时完成可能导致的商品损坏问题,必须由责任人对消费者予以赔偿。目前,我国主导索赔和申报事宜的组织主要是消费者协会。然而,消费者协会的能力和精力十分有限,对此可以借鉴德国的模式。德国采取数个协会共同监管的模式,其中包括消费者协会、物流监督协会、电子商务协会、农业产品管理协会等,及时解决消费者的问题。考虑到如果协会过多可能会造成消费者判断失误而导致延误,我国可采取多组织融合模式,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效率。第二,为协会成员提供电子商务支持服务。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行业协会模式,由行业协会创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由农业生产者提供商品,或是入住平台自主销售。第三,发挥监督作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建立后,应自觉履行监督义务,有效规范农产品市场环境。以美国的BBB组织为例,其所制定的《在线商业活动准则》,就是对本国电子商务企业监督的关键标准。该组织以信任标记为管理手段,以信用评级的方式对产品质量高、积极履行承诺的企业授予标记。消费者可直接通过标记查询,获得认证商家的IP,并实现购买。而由于权利限制,BBB组织无权对信誉不良的企业进行特殊标记。第四,为用户提供数据支持。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必须依据庞大的数据实现其功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用户的数据支持。因此,行业协会可利用多平台数据整合优势,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相应数据,以支持其健康、持续发展。

(三)加强政府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规范引导

我国政府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层面,不仅没有设置专属职能部门,也未对其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反观国外,德国建立了以食品管理部门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其中国家部门负责规则的制定和整体监督,各市县食品管理部门主管登记功能。德国的监督体系借助监管中心来实现,在VBL主导下建立的综合监管体系已经在食品、生活必需品、烟草制品等方面建立了全面的监管网络,既可以有效控制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的准入审查,又可以在消费品反馈中实施对农产品的二次监督。韩国的食品监管同样采取完全依托政府的方式。从水产品管理方式来看,韩国主要依托于食品部来进行管理。食品部的主要职能是全局控制韩国水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并对水产品质量和安全实施监管。印度对食品也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由农业部负责全局统管食品流通市场,设置独立执行部门执行电子商务监督管理。

(四)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公共支持政策

农产品电子商务关系国家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促进国家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予以适当扶持。例如,德国政府为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直接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补贴总额达190万亿欧元,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为小微型电子商务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原本难以存活的电子商务得以持续经营。韩国政府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支持主要采取税务减免和税务补贴两种手段。日本借助政府信息主导优势,帮助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其他互联网信息进行数据交换,提高电子商务农产品的生存能力和经营能力。印度与德国相类似,采取财政补贴手段,但支持的重点集中于冷冻物流和仓储。

(五)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

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长期发展最有效的方式是培养人才。我国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电子商务类课程,但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关注度不高。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以及专注于农产品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借鉴。除此之外,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还应提高其职业技能,促进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丽芳.云物流环境下的农物商一体化农产品物流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4(6):41-45.

[2]梁红波.云物流和大数据对物流模式的变革[J].中国流通经济,2014(5):41-45.

[3]刘刚.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演变动力机制及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4(1):20-22.

农产品发展趋势例2

农用运输车是农机企业顺应农村经济发展而开发的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交通运输工具,农用运输车产品脱颖而出,得益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策的稳定,它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因此,农用运输车产品在经历了起步、高速发展、平稳发展的三个阶段之后,产销量增长速度趋缓,产品品种已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产量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竞争日趋激烈。"十五"期间产品发展将进入市场波动、结构调整阶段,产品更新换代趋势不可逆转。

2.农用运输车产品技术特点将被赋予新的内涵

现有农用运输车"四中一高"(中小吨位、中小功率、中低速度、中低技术含量、高通过性)的技术特点是它得以发展和赢得市场最重要的条件。由于农村道路条件,农用运输车用途及使用对象的购买力水平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如西部市场等,农用运输车原有的技术特点仍需要继续保持下去。但是随着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用户对产品功能、性能要求的不断变化,今后农用运输车原有技术特点将要被赋予新的内涵,以下几点将首先被提出并得到实施应用:

(1)通过优化设计,在保证原有承载能力不变或提高的前提下,减小整车装备质量;

(2)通过改进传动结构和增加传动比,使农用运输车能够配装小缸径多缸高速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以提高农用运输车的使用经济性,减小噪声,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3)采用现代设计手段和生产设备,进行整机优化总体布置设计制造,使农用运输车在保证较高离地间隙的同时,降低整车的重心位置,提高行驶平顺性和稳定性。

3.农用运输车的市场适应性将面临新的差异化需求

现有农用运输车产品具有很典型的农村市场适应性,产品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用户的阶段性需求。但是随着国家严格控制超载运输,使其"大吨位、小标识"优势不复存在;由于农村道路条件的不断改善,使用户对驾驶舒适性的要求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轻卡挤占农用车市场,农用运输车的价格优势正在削弱;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和汽车产品的进入,使得农用运输车受到性能价格比的挑战,因此,农用运输车产品现实适应性,必须重新诠释和定义,并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推出新的车型产品,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1.农用运输车与汽车产品并轨处于十字路口

在农用运输车的成长历程中,它曾以简单、实用、价廉取胜。但是今天的农用运输车,特别是四轮车,早已不是昔日的模样了。随着先进汽车技术的引入以及生产设备的更新,它与它的模仿对象汽车,越来越难以分清你我之间的差别。在四轮农用车越来越汽车化时,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也在打折扣。四轮农用车与汽车在生产技术并轨的同时,其产品结构也在与轻、微型汽车进行接轨,这种情况早已发生并在加速推进。对汽车行业的"克隆"必然要突破戒律,如今在四轮农用车行业,所谓的"违规"、"超标"现象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潮流,使农用运输车的有关技术指标成为毫无实际意义的一纸空文。实际上,受农用车队地加购置费及燃油附加费实施,纳入车辆型式认证逼近等政策因素影响及农民收入减少预期下降、燃油涨价、禁止载客、限制进入城市市区、严惩超标等市场因素影响,已将农用车,特别是四轮农用车逼上了与汽车产品并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要么义无反顾大踏步前进与汽车融合并轨,要么忍痛割爱急流勇退,与汽车拉开距离,保持自身简单、实用、廉价的风格。

农产品发展趋势例3

SWOT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即对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1.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优势。

1.1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建设,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但若农产品的流通不畅通,则会导致市场经济论乱,农民增收困难。在市场竞争日益激励的今天,随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农产品流通销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因此,提供高效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服务,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产品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还可以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通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从而提高其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我们认识到,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

1.2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此外,农产品是具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这些鲜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对包装、装卸、运输、仓储、防疫等均有特殊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而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企业的合理规划,农产品运输、仓储等各环节的生产成本将显著降低,这样既有利于有效得节约成本,又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2.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劣势。

2.1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体制不健全。我国的物流管理咨询业相对西方国家而言,起步较晚,因此缺少相应的行业管理体制。如:我国咨询业至今没能建立起自己的行业协会,没有成行的咨询体系,缺乏合理的咨询价格体系和保证咨询调查质量等方面的规范,没有咨询案例数据库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健康发展。

2.2物流管理咨询业人才紧缺。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业和管理咨询业起步都相对较晚,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对于相关专业的设置时间也较晚,且其培养侧重于工业物流管理咨询人才而非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人才,因此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人才极为匮乏。据资料显示,物流相关专业人才已经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仅近两三年,我国物流相关专业的人才缺口将达到60余万。而企业对于高级物流人才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要有经验、有现代技术,还必须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有过硬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人才的相对匮乏与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瓶颈”。

2.3农产品物流管理的设施和技术落后。农产品的生物性能——如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烂变质等——对运输效率和保险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相关设备通常只能提供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这使得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而农产品物流管理设施和技术的落后,也直接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所能发挥的经济作用。

3.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外部机会。

3.1国家政策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提出“两个趋向”的基本论断,作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火的基本方针,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任务。放开粮食市场和价格、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支持,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2网络化对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促进作用。物流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体制,其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经济发展的支持,信息网络化的逐渐完善和健全,对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业务开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智力支持。随着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许多从事物流信息技术的企业,他们制定专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物流信息技术。这对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4.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外部威胁。

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物流管理咨询业的法律法规,因此在企业的日常业务中,许多行为都没有法律依据而只依靠当事人的行为习惯,这样一旦出现纠纷则很难调解,过错方得不到相应的惩罚而非过错方也无法用法律武器有效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市场“门槛”的降低,外国各大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我国市场,其中就包括物流管理咨询企业。这些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成熟的管理体制,占领了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给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策略建议

通过上述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SWOT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各方面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为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提出对策如下:

1.政府方面。

1.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以实行政策支持。由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各方面体制还不太健全,这使得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尤其与欧美等较成熟的企业相比,更显示出了许多不及之处。需要借助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保护。

1.2改善基础条件并加强农产品物流载体的建设。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加强农产品批发的市场建设,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体系,进一步加大批发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在流通市场内部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检疫检测中心,为农产品贸易发展服务。农产品物流实现顺利运转,就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仓储、加工、配送、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增加人才培养的投入,联合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加强人才的培训工作。这要求政府一方面扩大高等院校物流本科和研究生的招手规模,培养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农业物流行业在职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2.企业自身方面。

2.1规范咨询程序和保证服务质量。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企业作为新生企业,若想迅速提高自身的实力,一定要保证企业自身的服务质量。而规范咨询程序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必要保证。在物流咨询过程中,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其基本程序,包括整个咨询过程中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2.2提高物流咨询水平。首先,农产品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资源共享的物流咨询项目数据库,及时对咨询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以减少不必要的咨询时间,提高咨询效率,进而提高咨询水平;其实,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具体的咨询项目中有选择的利用现有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现有理论进行创造性调整,以保证咨询的科学性、合理性;再次,在咨询过程中要具有创新思维,并将这一思维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中;最后,采取适当措施,发挥物流咨询业的催化剂作用,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咨询业的良性发展,并依据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平台地位,合理解决咨询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农产品发展趋势例4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such as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n discuss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dvantage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practic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trend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从以往的只注重商品数量逐步过度到关注商品的质量,进而关注生产商品的整个产业链是否环保等方面来,由于冷链物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降低损耗等方面的优越性,冷链物流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自2009年国家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们逐步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201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层面的第一个专业物流规划,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内涵

1.1 冷链物流概念

冷链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随着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农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进入消费者的家庭[1]。

我国关于冷链的定义: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首先冷链是一条供应链,它涉及各个不同的节点和不同的主体,既有供应的源点也有消费的终点,即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其次冷链对温度有控制,要适于物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最后冷链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硬件即是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设施和设备,软件即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物流操作流程和规范、冷链物流标准、冷链物流技术和对整个冷链过程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的人。

1.2 冷链物流的适用对象

冷链是以保证冷藏冷冻或有温度控制的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物品所需的生理温度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温度进行控制,以保证物品的品质、营养、安全性等要求。目前,冷链物流的使用商品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及冰激凌和奶制品等;三是特殊商品,如药品、血液、疫苗以及部分工业用品[1]。从中可知,冷链物流的使用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

1.3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念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2]。农产品冷链物流即将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服务对象所进行的冷链物流活动。由于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因此,没有特殊说明的冷链物流即指农产品冷链物流。

2 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构建和管理,现已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并配以EDI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包括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链,使新鲜物品的冷藏运输率及全程冷链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1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建起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协调发展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实现了较好的衔接和配合,已形成了与加拿大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冷链物流网络,并且冷链流通率和冷藏运输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2.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之一。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发达,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网络连通度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冷链技术设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2.3 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各个环节的技术装备都相当完善。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冷链运输率和全程冷链率都较低、冷链物流技术较落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能耗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肉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15%,果蔬产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和2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3]。

3.1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是我国冷链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冷链物流设施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和冷库两个方面。我国冷链运输主要集中在公路和铁路运输方面,水路、航空所占比重较少。而我国的公路、铁路冷链物流设施都比较短缺,部分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衡,亟待更新改造。我国的铁路冷藏车占铁路货车总量的1.1%,公路冷藏车占公路货运汽车总量的0.3%,运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冷库总容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冷库结构布局不合理,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重视东部沿海地区冷库建设,轻视中西部地区冷库建设,导致冷库总规模和结构分布都不能满足需求。

3.2 冷链物流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

冷链物流技术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技术落后、冷链物流设备简陋会直接影响冷链物流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冷链设备和冷链技术前期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投资回报率较低,因此多数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上来,导致我国冷链流通率和全程冷链率一直在低位运行,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3.3 专业的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由于农产品涉及种类庞杂,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性质不同,对温度和时间性的要求不同,且物流运作模式也大相径庭,况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不大,因此专业的提供某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数量严重匮乏。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营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3.4 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运作难度大,对信息化的要求较高,而我国目前普通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冷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运营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从普通物流转过来的,不仅不熟悉产品的特性,而且对冷链物流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缺乏基本的了解,极大地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3.5 冷链物流管理和服务人才匮乏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最严重的短板就是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物流要求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冷链物流管理或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能够胜任现代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藏物流操作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的发展。

4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但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冷链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1 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向好

随着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如表1所示。未来国家会继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这一系列物流政策的密集出台将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消费者才会对易腐产品产生大量需求,因此经济环境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平均GDP增长率近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一定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一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27%,与发达国家通常城镇化率达到80%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依然偏低。未来随着我国城镇体系的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将逐年提高,而城镇化水平与冷链需求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城镇化水平越高,居民对冷链的需求也越大。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量是农村居民的4.5倍,随着城镇经济的蓬勃发展,城镇居民对冷链易腐食品的需求量会迅速增长。

4.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步伐

物流是一个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到要“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逐步提高。

4.3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逐步完善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不仅影响着冷链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更关系到冷链物流服务对象的流通效率,尤其是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朝着标准化、合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 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2009年11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迈上了法制化建设轨道。未来,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稳步推进。

4.4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信息是冷链物流的“灵魂”,没有通畅的信息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就不可能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追溯体系和服务质量就不可能改善[2]。《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目前,我国已规划建立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使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RFID、GIS等技术,以实现冷链运输监控数据透明化,以此来保证冷链过程的安全性。未来,随着RFID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逐步提高。

4.5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发展壮大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通过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可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降低企业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决定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服务质量,由此可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重要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未来国家会出台一些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并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力度。

4.6 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加速

农产品冷链物流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做好人才培养才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并建立交叉研究机构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未来,我国将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业务运作,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农产品发展趋势例5

1、韩国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

1980年前,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较落后,农产品由收集商收购后到规模很小的批发市场销售,差价被委托商赚取,价格不透明,信息闭 塞,农民不知道价格。针对这些情况,政府为使价格公开、公正,决定由国家建设批发市场,而且批发市场实现全国联网。上世纪70年代中期后,政府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调查并着手建设。第一个建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汉城可乐洞市场,于1985年5月16日开业。1年后,釜山、大田、光州等地的市场相继建成,政府计划建成32个公营批发市场后就不再建新的市场。

2、韩国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分类及分布

按是否达到政府法定要求及投资源划分,韩国批发市场可分三大类:公营批发市场、一般法定批发市场和民营批发市场。

公营批发市场:100%资金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采取委托经营。

一般法定批发市场:政府投入部分建设资金,但要求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民营批发市场:民间投资建设,不受国家标准的限制。

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全国的分布比较均匀,这是因为韩国早期的建设法中规定了“一个城市建一个批发市场”的原则。

据2003年韩国农林部统计资料,韩国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51个,其中:公营批发市场29个,一般法定批发市场19个,民营批发市场3个。

3、韩国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流通环节

(1)上市途径。以汉城可乐洞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该市场流通组织化程度已很高,各行业协会在市场上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活动于流通领域的经营者主要有三种:批发商亦称批发市场法人、中间批发商和零售商。这三种经营者中,批发市场法人起主要作用,是农产品上市的第一道经营环节。韩国水果蔬菜流通协会,简称“青果人协会”,是一个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承担行业组织功能的团体。“青果人协会”是全国性组织,全韩九个道(省)内均设有“青果人分会”。高度的组织化使各道的“青果人协会”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汉城为例,蔬菜供应量的70%掌握在青果人手中。

韩国农产品形成了这样一个流程:农民管种植,青果人负责收购和拍卖,中间商竞买后转给零售商,零售商在店铺零售,人人守份,环环相通,繁而不乱。这种批发集于市场之内,零售限于商店之中的做法,确有值得借鉴之处。韩国农产品主要通过农协等组织实现上市,这种组织化的大流通能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农协还渗透到了农资供应、农业金融、保险等领域,有利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交易方式。可乐洞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采取竞卖投标决定价格,由市场销售。如果产品数量被认为不适合上场交易,经管理方许可,由中间批发商直接交易,也称场外交易。无论从交易量还是交易额分析,场外交易所占比例很低,不是主要交易方式。

竞卖投标的方式有:举手手指式、电子方式、黑板记录方式和书面投标方式等。对上场农产品,收取上市手续费交易,蔬菜水果收4%、猪牛肉收1.5%、粮谷收1.5%等等。可乐市场的管理制度既严,又方便、先进和优惠。所谓严,是指规格标准化要求严和安全检查严。所谓方便先进,表现为信息化程度高,竞卖结果即可通过因特网及时传送到全国各地。所谓优惠,即指对萝卜、白菜、西瓜等8种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提供全额包装和物流设备利用费,免收垃圾处理费,并分配最佳竞卖区。

(3)交易人员。上市货物委托给批发市场法人,拍卖给中间批发商后分散给零售商人和消费团体。中间批发商以个人为主,如釜山批发市场;有的以公司为主,如可乐洞、九里批发市场等。市场交易人员有严格的资格限制,因此保证了批发交易秩序良好。

批发市场法人收取委托交易手续费,批发市场法人必须具备商品流通专业知识、经验和经营能力。批发市场法人作为公益性法人,必须遵守“农安法”所规定的要件、买卖方法、交纳保证金、禁止拒绝委托、禁止征收手续费以外的其它费用、禁止场外经营等。

中间批发商从批发市场法人处拍卖得到农水产品后再批发给零售商或团体商。大型超市、农水产品加工企业、出口商、消费者团体等需求量较大的组织可与中间批发商一样直接从批发市场法人处拍买商品。

(4)市场管理者。韩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强调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采取政府投资,公职人员管理的原则。韩国批发市场的管理机构可分两类:即批发市场管理事务所或依照地方公企法,设立地方公社或公共出资法人作为管理机构。

管理公社(公司),属于政府公共机关,成员非公务员,目前的汉城可乐洞市场和九里批发市场属此类;其它批发市场的管理机构是管理事务所,成员均为地方公务员,市场规模较小。政府公职人员管理市场设施、维持交易秩序、对从业流通人员进行指导监督等,不参加市场的经营交易经济活动,也不会开展其它经营业务。

(5)市场管理内容。汉城市可乐洞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者在农产品上市的包装、规格、标准、农药残留以及信息化等方面的管理成绩显著,值得借鉴。

农水产品在竞卖之前,对重量和内容物进行检查,当发现劣质农产品时,立即采取退货、调整中标价格、停止出货等各种处罚。

为了保护消费者免受残留农药的危害,对农产品实施安全检查,当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时,禁止该产品的流通,并全部作废弃处理。

为了提高竞卖过程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通过信息化提高批发市场的效率,逐步采用无线竞价器的电子竞卖方式替代原有的手指式竞卖方式。竞卖的结果通过可乐洞市场因特网即时传送,使上市者在家也可确认竞卖状况。

为控制垃圾发生量,促进农产品的包装上市,当白菜、大蒜、萝卜、卷心菜、大葱、洋葱等主要品种不经包装上市时,将征收罚款性质的垃圾处理费。

(6)批发市场批发与零售的关系。批发市场都采取批发和零售兼营的政策,以减少批发市场由于巨大投资带来的浪费。汉城可乐洞市场在批发与零售的时间段上加以错开,以保证良好市场秩序。

(7)批发市场间的相互关系。由于交通、信息系统发达,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之间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功能作用。全国32个公营批发市场,有8个属于广域市级的中央批发市场,其余24个是地方性批发市场。可乐洞中央批发市场形成的价格是全国的价格基准,对其它市场及物流中心的价格具有指导参考意义,市场之间不会发生再次转卖的现象(一些大型物流中心也会从批发市场购买一些调味料之类的小宗商品)。

(二)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新趋势

1、农产品批发市场面临的新形势

1986年韩国开放农产品市场,1993年加入WTO对韩国国内市场冲击较大。韩国国内的消费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小型批发市场由于环境差,卫生差,客源越来越少。此时国家开始建设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超市也迅速发展起来,小批发市场逐渐被淘汰。1995年后,大企业也开始热心建设物流中心,政府由注重建设批发市场转为支持建设物流中心。韩国目前有物流中心10个,正在建设的7个。目前约50%的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流通,约15%通过物流中心流通。

2、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新趋势

(1)流通方式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仍处主导地位。随着市场开放和农水产品进出口的自由化,流通途径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主,物流中心、直接交易、大卖场、电子商务、电视购物(家庭购物)、车辆巡回销售等不断发展的多元化流通新形式。产品降价、新产品开发等竞争越来越激烈,经营农水产品、工业产品的批发兼零售的综合型企业迅速发展,传统的业态发生根本变化。但目前批发市场还是最有效和规模最大的流通机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批发市场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是流通主渠道。

批发市场以其流通量大、流通效率高,品种齐全等原因对韩国这样生产者规模小而分散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1999年韩国耕种农户的平均土地经营规模只有1.396hm2。像韩国这样农业生产分散、规模小,产地商品标准化程度和集体供货程度较低的国家,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把分散、小规模的农产品通过一定的场所(批发市场)集中和规模化,并迅速形成价格,使产品迅速分散出去,也只有批发市场能够履行这种功能。

近年批发市场交易量基本稳定,并略有增长;而综合流通中心在短短的3年内一出现就呈现出交易量迅速增长的势头;类似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呈递减的趋势,3年内交易量萎缩近50%。这说明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流通的主渠道没变,而一些交易设施简陋、不规范的类似批发市场将被购物环境适宜、方便、货物齐全、安全卫生的综合流通中心所取代,而且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买方市场下,综合流通中心的发展空间较大。

(2)农产品批发市场自身变化新趋势。一些老的批发市场由于建设早,没有充分估计到物流量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显得陈旧、拥挤和不堪重负。所以新建批发市场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今后的物流量的增加,面积大,硬件先进,规划合理,辅助设施配套。改变了过去建设的批发市场设施不足,交易拥挤,流通效率低下的状况。

批发市场内部的流通环节也有减少趋势。随着大型零售业的出现和发展,物流规模在扩大,批发市场内部拍卖为主的交易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内部的交易环节有减少的趋势,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以适应现代物流的变化需要。2004年我们考察了新建中的汉城江西市场,在建设大型、现代化的拍卖大厅的同时,该市场还专门开辟了一个不需中间批发商的实验区,交易方式也改为对手直接交易。

农产品发展趋势例6

农产品企业中,有发展全产业链的中粮集团,建设强势终端的膳博士,构建直销系统的优菜网,建立高标准的有机生态农业有机农庄等,这些商业模式的出发点,都来源于传统模式和电商模式。传统模式是指生产+加工+直销的经营模式,农产品企业通过生产建立基地与农户签订生产合同,并派放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生产,将农户收获的产品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销往农贸批发市场、大型超市、机关学校等机构,以及企业自己创建的生鲜超市等,规模扩大后产品可销往全国甚至海外市场。电子商务模式则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订单销售产品,减少流通环节及店铺、员工费用,直面零售端的营销模式。

一、传统模式的发展趋势

农产品企业传统模式相对于电商模式发展更成熟,消费群体更稳定,简单地以传统配送的方式扩大消费群体打开市场并不现实。这种模式的发展必须依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创立品牌。现在早已不是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的时代了,企业必须建立品牌效应,才能更富竞争力。品牌首先来源于品质。“伊都菜彩”是日本九州规模最大的农产品直销店,它最大的卖点就是绝对保证产品的安全、新鲜,采用食品安全责任制,定期对产品品质安全进行检验,通过生产者设立对消费者负责的统一保险,并且各家农户的产品都上印有他们的姓名、电话,以此来加强农户对产品的生产责任心。这些措施使消费者更加认可其品质和新鲜度,因此也打响了“伊都菜彩”这个品牌。除了产品品质,安全的运输保管,准确快速的派送,丰富的产品品种等都是企业品质建设的途径。因而,农产品企业需要狠抓品质为发展根本,此后再从品牌的名称、标志、包装等方面进行品牌的外在形象塑造。

2.技术水平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将直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物流环节,成熟的冷物链技术不仅能降低损耗,节省成本,还可大幅延长农产品的保存期,便于企业把控市场价格,获得更高利润。据统计,我国的果蔬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高达25%-35%,每年的损耗量超过8000万吨,而发达国家的果蔬产品的损耗率平均仅为5%左右,这背后靠的就是技术水平的支撑。以美国为例,美国的蔬菜物流形成了一条冷链,从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始终保证处于采后生理需求的低温条件。由于处理及时得当,美国蔬菜在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仅为1-2%。在生产环节,山东寿光在蔬菜棚里使用物联网技术,利用遥感设备采集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温度及含水率等信息,通过移动设备把这些信息传输到工作台,实时分析大棚的状况指导种植。这套技术在为企业节省劳动力的同时,也为企业更精准地把控产品数量、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

3.信息化管理。企业的生存靠管理,信息化管理是农产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产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并不高,而国外企业已经普遍建立了先进的管理信息平台。这类企业运用大量的高科技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连锁超市的库存安全报警系统,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上第一时间获得各种产品的准确订单,企业根据订单数,通知每天需要多少流水线工人,确定在什么时间段需要从生产点运送多少产品,需要多少时间生产,需要多少部配送车辆才能按时按点配送等。这种信息化管理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而且配送精准,企业也不会出现生产浪费的情况,消费者也能在24小时内可以将新鲜的食品端上自己的餐桌。有需求就有市场,消费者有快速获取商品的需求,企业就有必要去改善管理满足这种需求。

二、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趋势

1.渠道拓展。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本身保存期短、易损耗变质,加上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成本很高,要发展下去,必须依靠市场规模取胜。据武汉家事易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从该公司目前的电商资金投入来看,每天订单达到8000单的时候才能达到盈亏平衡,而目前家事易每天的成交量平均仅约为5500单,根本无法达到盈利状态。所以发展电商的农产品企业必须拓展渠道,扩大市场,才可能获取更高利润。

“千岛湖渔业”特供餐饮店,“阳澄湖大闸蟹”建立了机场零售终端,都是成功拓展渠道的例子,但并不适合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直面零售终端的消费对象,因而渠道拓展必须偏重于网络零售。除了广告宣传,配套设施的配置也是重点。例如,武汉新辰食品公司除了与公共自行车亭合作进行广告宣传,还在社区建立了便利服务站和社区实体店,为网络消费者提供固定的取货点;家事易公司受超市存物柜启发创造性地开展电子菜箱配送系统,与小区物业协商,上缴物业费在小区安装电子菜箱,形成终端网络,小区居民可在在网站上拣菜下订单后,利用会员卡或短信收到的密码直接去电子菜箱取货,很大程度地简化了快递人员与消费者之间的对接过程。这些配套设施就在消费者身边,消费者能更直接地感受电商的优势。

渠道拓展也要考虑拓展对象。农产品电商的产品相对来说更适合喜欢“宅生活”的年轻人、上班族,他们很少有时间买菜,即便去了超市也很难买到新鲜菜,企业要考虑到拓展渠道的成本,就必须从这类特殊的消费对象入手进行。除了本地市场,企业还可以发展异地市场,当拓展到全国和国外的市场时,企业不定只能自己去打开异地市场,也可以通过输出、扩散先进的商业模式、专卖技术使用权、寻找加盟商等途径,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更大幅度地开拓市场。

2.产品聚焦。产品必须有对应的消费群才能生存,也就是产品聚焦。很多企业认为,生产的产品越多,销量就越多。阿尔·里斯说过“市场是不讲逻辑的,你要做的是如何控制消费者的心智,不能什么东西都卖,而应该让消费者聚焦到某一个点上去吸收”。一般的烟草公司会把男女消费者都作为消费对象来开发产品,而万宝路的产品只针对男性,除一般男性外还包括牛仔。现在,万宝路成为了美国市场上最大的烟草销售公司,它所做的就是把消费对象聚焦到某一类人,聚焦生产符合这一类人“胃口”的产品。同样,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消费对象很明显,集中在生活节奏较快的年轻人,农产品企业推出的网上销售产品要符合这类特殊人群的“胃口”才有市场。目前,市场上针对年轻人推出的可直接烹饪的盒装速冻菜肴,针对发胖人群推出的瘦身菜肴,针对孕妇的营养菜肴等,都是针对特定消费者进行产品聚焦的发展趋势。

3.结合现代化物流。相对于传统模式,电子商务模式对物流的要求更高,其特定的消费人群需要有品质的农产品配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紧密结合的农产品速递平台,发展现代化物流,将商品采购、加工,库存管理、分拣、配送和客户自行提取等各个环节高度信息化,并随时与中央数据库交换信息,从采购到配送,使整个物流链都完成信息覆盖,实现从田间到餐桌高效率配送。由于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推广,现代化物流不再遥不可及,它成为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商必不可少的支撑。目前已经有大量的信息系统在企业物流操作中推行应用,包括电商平台系统,仓储系统,电子标签分拣系统,物流系统,ERP系统等等。

结束语:农产品企业的传统模式和电商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了,并随之滋生出一系列高效率的新型模式,方便了消费者购物,也确保了企业的利润。当然,并不是国外所有的模式都适合我们,我们要做的是结合自己市场的特点,分析前景,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奋勇直追。

参考文献:

[1]郭永宏,文化传播与营销[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出版

[2]刘真真,电子菜箱:生鲜电商突围的法宝[J],支点,2013年2月

[3]杨萍,聚焦是营销成功的关键[J],支点,2013年4月

[4]史贤龙,农产品企业如何走出商业模式的战略误区?[J],价值中国,2010年12月

[5]欧阳斌,国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成功案例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月

农产品发展趋势例7

一、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变化

1、贸易额的变化。从进口额和出口额的变化上来看,入世之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口总额在80-120亿美元之间浮动,出口总额的浮动范围是130-160亿美元。入世之后进口额由2002年的124.2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948.7亿美元,增长了663.8%;出口额由2002年的180.2亿美元增长至2011年的607.5亿美元,增长了237.1%。由下图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入世后大部分年份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甚至2003年高达52.42%。进出口增长速度的差距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贸易中逆差日益增大,2004年作为标志性的一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转变为净进口国,贸易逆差也逐年增长由2004年的46.4亿美元到2011年的341.2,七年间增幅635.3%。

2、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主要以土地密集型商品为主。由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少,并且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我国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相对缺乏比较优势。2011年中国主要的农产品进口种类为食用油子、纺织纤维类、植物油类,分别占进口总额的33.2%、10.2%、9.49%。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食用油与植物油类的进口比例增长比较快,成为了主要的进口商品,而谷物类的进口量下降最明显,已经从1990年的40.5%减少至2011年的2.15%。2011年蔬果类、畜产品、水产类的农产品规模继续提高,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高达57.7%。与90年代的出口结构相比,现在我国农产品的集中度更高,并且出口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3、贸易伙伴的变化。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市场分布的变化,从199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主要进出口市场分布的变化上来看,主要的出口市场分布比较稳定,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洲,以亚洲为主,但是亚洲所占比重在逐年下降。相对于1995年,2010年的主要出口国家与地区分布集中性减弱,出口日本的出口额所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有所下降。2011年日本仍然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出口额110.1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8.1%,与去年相比下降了0.4%。这说明我国出口多元化战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

二、未来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发展趋势

1、政策进一步放开,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不断完善与贸易投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关税水平急剧下降。目前,中国已全部完成所承诺的关税减让义务,关税总水平已从2002年的15.3%降至2011年的9.8%,不仅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最低的,也低于许多发达国家。双边方面,过去几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等都已经在实施和建设,同时中国目前还启动了与印度、韩国、秘鲁以及挪威的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在此背景下,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程度将更进一步的提高。

2、农产品贸易将长期成逆差状态。我国农业资源比较匮乏,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再加上近年来的农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尽管很多农产品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但大多数都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农产品市场更加开放,进口数量连年上涨并且增速大于出口,上图显示为2001至2011年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出口差额,可以看出自从2004年之后我国就改变了过去长期顺差的状态,转变为近几年的逆差状态,近年来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逆差情况有所缓解,其他年份我国农产品贸易中逆差迅速扩大。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农产品需求逐渐多元化,并且需求量也逐渐增长,然而受各种资源的限制,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障碍重重。这些都将导致长期内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状态的存在,并且差额将会呈现扩大趋势。

三、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针对目前的情况,在短期内,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等方式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但从长期来看,最根本的是调整产业结构。首先企业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在加工、运输和包装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注重企业间的联合,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其次,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以初级产品贸易为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把出口重心转移到深加工产品上,减少初级产品贸易,逐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2、优化农业政策,改善我国农业环境。为了改善我国的出口状况,应当适当的调整农业政策,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首先,应当重视对农产品收购价格上的支持。当大宗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偏低时,尽量增大对这些产品的价格支持力度,兼顾农民的增收与农产品的稳定。其次,在不引起大多数WTO成员强烈反对的条件下,加大对农产品的补贴力度。例如:种子补贴、农机补贴和技术补贴等。再次,要大力推行土地流转制度,通过推行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进而可以降低农产品的成本。

3、建立预警与保障机制,积极应对贸易壁垒。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增多,建立农产品出口预警和保障机制就很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出口预警机制,一旦察觉进口国国内有贸易保护措施的动向,立即向全行业预警信号,及时协调出口量、出口方向和产品出口价格,有效的阻止和避免贸易争端的真正发生。建立农产品产品出口预警通报制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正当出口竞争。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避免我国农产品对某个目标市场的出口过于集中,而且还可以避免目标市场所在国对我们实施反倾销等其他保障措施。

最后,我国应当积极参与与WTO多边贸易谈判,充分利用我国作为WTO正式成员的平等权利,积极与相关贸易国家谈判,采取有理有节、攻守结合、以攻为主的策略,要求发达国家成员按照公平的原则,消除贸易壁垒,减少农业保护,推动建立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相关规则,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营造公平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

[1]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威尔·马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的农业贸易政策[J].世界经济,2004(10).

[3]韩一军.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分析[J].世界农业,2008(6):41-44.

农产品发展趋势例8

 

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使农产品的产量下降,无论是由于国内供求缺口扩大还是各国农业普遍减产导致市场价格提高,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进口额大幅扩大。农产品的进口有明显增加,但出口增幅不大。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提高,加之气候变暖将使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农产品进口势必快速上升,未来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的进出口差额还将拉大。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贸易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效率低下,出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污染强度大,而我国进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污染强度小,形成“产品输出国外、污染留在国内”的尴尬局面。中科院《201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绿色经济转型》对“环境逆差”有了定量的结论,即外贸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作用很大。如净出口隐含C02排放量占C02排放总量比重在2002年为18.86%,这一比例到2005年增长到31.91%,到2007年增长到30.82%。同时,净出口产品隐含SO2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5%以上,净出口产品COD排放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0%以上。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存在资源环境的“逆差”。应对气候变化,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贸易逆差影响很大,同样也成为我国在农业贸易领域环境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自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出口产品因环保水平的不足而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绿色壁垒成为继反倾销之后,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巨大障碍。我国资源环境与农产品贸易双逆差问题已成为农业生产和贸易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资源环境与农产品贸易双逆差加剧的原因

以往对农产品贸易的度量主要以价值量来衡量,而很少从资源环境的视角度量,忽略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成本的计量。如果对外贸易使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改善、产生正面影响,存在资源环境顺差;如果对外贸易对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所恶化、产生负面影响,则存在资源环境逆差。已有的研究对“环境逆差”有了定量的结论,外贸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作用很大。同时,造成我国资源环境逆差的主要原因已被指出:一是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走的是一条以量取胜、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道路,对外贸易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的贸易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效率低下,出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污染强度大,而我国进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污染强度小,所以尽管我国对外贸易在价值量上是顺差,但资源环境却在产生“逆差”。二是出口产品的环境效率低下。我国出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强度大,而我国进口产品的平均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小。目前,在我国出口的绝大多数产品中单位出口产品的污染强度均比发达国家高。三是出口总量增速快。我国出口总量大约以每年20—30%的速度快速增长,大大拉动了相关产业特别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一)农产品贸易中资源环境逆差的产生

近年来,由于国内粮食产量波动、粮食库存量下降和粮食需求的上升导致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国家在采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证耕地面积的政策基础上,对粮食进出口采取限制出口和大量进口的双管措施。同时,国内供需状况变化导致的农产品进口需求激增和我国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加剧了农产品贸易逆差。而对于农产品贸易中的资源环境逆差问题,大多数研究指出面源污染是造成资源环境逆差的主要原因。农业贸易中的大宗农产品的化肥、农药施用的面源污染严重,其中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致的污染形势严峻。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达4124万吨,平均施用量高达40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而且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大约只有30-40%,其余的则以各种形态进入到环境中。玉米和大米的贸易量为顺差,而从化肥、农药施用的面源污染造成的资源环境逆差看,实际上玉米、大米以及蔬菜贸易造成的资源环境为逆差。因此,我国长期保障粮食安全的农业出口贸易战略承受了沉重的生态环境成本,引致了农业对外贸易的资源环境逆差,不仅阻碍了农业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对农村环境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从这一视角出发,未来应进口资源环境密集型产品(粮食、畜产品、海水养殖产品等),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实施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相互协调的农业贸易政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抓住农业对外贸易政策调整机会,采取农业贸易与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措施解决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二)技术标准与环保标准贸易壁垒的提高

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一方面,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等现代工业性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品质所造成的污染。全国耕地的17.5%受到了农村工业污染而被破坏。这些污染破坏的耕地意味着一亿多农民生计受到威胁。土壤污染不仅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损害了国民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为了出口创汇,将传统粮食生产转向有利于创汇的经济作物,如烟草、蔬菜、水果以及园艺产品,从而改变了农业生态环境。

农产品发展趋势例9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1 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意义

“三农”问题是目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现阶段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从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正在成为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由于农产品容易腐烂,不易保鲜,较难运输等特点,决定了其在物流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与其它农产品或工业品有很大的区别。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靠的就是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产品由于在流通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对物流的效率大打折扣。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而且可以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还能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目前,宁夏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落后,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自治区“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枸杞、葡萄、肉牛、肉羊等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在规范化生产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产业发展规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同时在农产品流通与销售领域存在一些不足。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先后建立了固原市农产品物流园区、贺兰农产品物流园区等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为宁夏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本项目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为宁夏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自治区培养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人才提供平台。

综上所述,系统分析宁夏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探索宁夏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对提高宁夏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程度、信息技术水平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进而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水平,推动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美国在先进和完善的物流理论指导下,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它的突出优势在于物流链各个环节的社会化程度高,只要有服务需要就能提供相应的服务;荷兰、美国等国家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比较发达,通过互联网进行物流链各环节的操作。如荷兰的花卉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交换和订货系统,面向全球提供服务,目前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在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1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

荷兰的冷藏和冷冻行业非常发达,人均制冷和冷冻容积量居世界首位,拥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服务。建立了大型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市场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比如荷兰58%以上的农产品和食品是通过鹿特丹港、阿姆斯特丹港和斯希波尔飞机场运往欧洲各地。

日本、美国的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农协作为批发市场的主要供货团体,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物流的优势,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销售。据统计,日本80%~90%的农产品,是经由批发市场这一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美国有三分之一农场主是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除此而外,在农产品物流这样一个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各国政府都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虽然政府对农民生产不加直接干涉,但对公共领域却有严格而有力的规范性措施,比如提供权威性的信息服务。据称美国农业部有数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非常了解,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指导农户生产经营;对转基因产品进行申报登记和相应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测土壤、河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严格控制养殖场废料的排放;政府还通过价格支持措施、关税政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食品援助等方式为国内过剩农产品寻找出路,每年用于出口补贴的预算在600亿美元以上。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比较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宏观层次的研究,大多围绕概念、流通状况、必要性、可行性和政策体制等进行描述性介绍,属于理论研究的初级阶段。农产品物流虽然理论研究起步晚,但在实践方面已有了一些进展:

(1)在物流渠道上,目前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主要经过农户-中间-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一供应链进行实体流动。

(2)在物流主体上,各个供应链环节都有各自不同的主体。农户主体在我国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为主,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有一些规模经营的农户联合体;中间环节的主体比较多样化,既有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包括政府主导和自发组织的各种专业协会),也有各种不同规模的私营收购公司;产地批发商和销地批发商的主体主要是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购销商群体;目前我国农产品零售商的情况最复杂,包括各种农贸市场、规模大小的超市及综合性的零售店和地摊销售等。

(3)在物流数量上,国内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同农业的市场化程度直接相关。据测算,我国的市场化程度根据2002年的最新测算结果大约是5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大约8亿吨的农产品中有4亿吨要通过市场化流通,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是巨大的。

3 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依然比较落后,面临着诸多问题:

(1)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导致物流过程损耗严重。农产品的生物性能(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对运输效率和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在发达国家,蔬菜物流始终处于采后需要的低温条件,形成一条“冷链”,即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荷兰农产品和食品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都采用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由于处理及时、得当,蔬菜在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仅为1%~2%。另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送路上腐烂,如此之多的农产品足可以供养两亿人的生活之需。我国目前由于物流基础投入不足,致使农产品物流损耗严重,效益难以提高。

(2)管理水平低下以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5 000多家,但具备一定规模的市场数量有限,批发市场的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标准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的检疫监测手段不完善,带来了食品安全的隐患。加入WTO后,我国的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蔬菜、茶叶、园艺产品等,要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技术壁垒的约束,进一步提升优势农产品的竞争力很重要。

(3)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权威机构调查,仅近两三年,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缺口将达60余万。因此,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对现代物流及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有几十所高校开设物流专业,但大多侧重于工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农产品物流人才匮乏。物流并不是简单的运输,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搞农业产品物流更是如此,例如花卉物流、速冻鱼、肉和其它初加工、深加工食品物流等。例如,荷兰的物流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考核,持有相关行业的就业资格证书,从而保证荷兰高质量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标准贯彻始终。

(4)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显不适应。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下,体现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首先从生产过程开始,我国的农户目前由于分散经营的特点,使得对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特别是那些落后的地区。其次在农产品价格信息的获得方面,一项对全国十几个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市场信息获得的渠道,自己的信息渠道所占的比例最高,依靠同行的传播占第二位,第三位是依靠对方上门供货,其他渠道如当地市场、政府部门、传播媒体及网络所占的比例都很少。另外,对批发市场供给信息的调查结果表明,不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的占58.6%,可见目前的批发市场在信息提供方面比较欠缺。

综合认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产品物流管理管理体系,是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关键;同时,结合现代物流和计算机技术开发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地辅助处理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大量决策问题,提高物流系统的管理水平,缩短制定决策的时间,促进物流决策的科学化。

4 发展趋势

(1)强化系统节点的物流功能,实施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化改造。物流系统模式的构筑,关键是系统节点的建设,物流节点的功能与地位对物流系统的效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尽管专业批发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商流和物流的主要载体,正发挥着物流系统的核心节点功能,但由于是基于“商物合一”的物流系统模式,加之人们对物流系统建设的不重视,物流设施落后、装备现代化程度低、物流作业处理功能弱等,致使专业批发市场难以真正完成物流节点的功能与使命,因此,建立专业化的融商检、包装、冷藏、初加工、运输、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是推动农产品物流系统变革的关键所在。

(2)建设高水平的农产品物流骨干节点,优化农产品物流系统网络结构。尽管通过专业批发市场的改造,可以形成一批农产品物流集散网点,但由于原有的地域交通限制和储藏运输等流转设施的制约,不能有效地发挥远程物流和大额农产品集散功能。因此,根据我国农业经济区域特征和农产品的流通去向及我国交通分布状况,可以结合考虑在交通比较便利的枢纽城市、口岸,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农产品物流骨干节点。可以说,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协调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3)积极推动农产品物流第三方化、产业化,培育和发展壮大农产品物流系统运作主体。物流系统的建设,除了构筑一个合理的硬件设施系统以外,建立一个专业化、规模化的系统运作主体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物流系统的效率化也是难以实现的。介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经营均采用自产自销的小农经济模式,农产品物流系统运作主体相对来说自营还是占主导地位、占大多数,为了优化农产品物流系统结构壮大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的实力及营运能力,积极推动农产品物流第三方化、产业化,应该培育壮大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政府应加以引导和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在规范市场准入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农产品物流服务市场。

(4)加快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和组织化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系统应变与协同能力。信息流是带动整个物流系统有效运作的驱动力,它不仅有效地衔接了农产品市场供给与需求,而且在推进物流系统化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为了推进分散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化,提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和服务水平,切实把握农产品生产、库存、需求、运输、到货等信息。形成一个良好通畅的农产品物流服务协调与沟通机制,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各级政府和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必须抓住全球信息化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不断提高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和组织化水平。

(5)提高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与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强化系统的起点物流集散能力。乡村作为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始点,其物流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续流通过程的物流效率与效益,同时,乡村也是农产品物流系统改善的最终受益者,是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的目的所在。然而,对这一块的物流基础设施与装备的现代化建设研究却很少。落后的交通状况、原始物流作业工具、简陋的仓储设施设备、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物流作业方式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的反应能力。因此,在强调农产品物流管理系统现代化的同时,现有乡村薄弱的物流集散能力也不容忽视。在提升流通过程中的农产品物流管理系统处理能力和其基础设施与装备现代化的同时,还应重视乡村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与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敏. 大力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J]. 上海物流,2003(5):3-5.

[2] 曹军,陈兴霞,姜君. 浅析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农业经济,2006(4):63.

[3] 梁要春. 宁夏特色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D]. 银川: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吴勇民,杜文龙,樊雪梅. 国内外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比较及启示[J]. 商业时代,2008(2):11-13.

农产品发展趋势例10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需求急剧增加,那么,如何保证农产品能够新鲜地送到顾客的餐桌上?冷链物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对象主要是蔬菜瓜果,据统计,每年在冷链运输过程中价值损失就达到700亿元左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同时,这也是冷链物流成本增加的原因。可见,做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可以作为物流企业开发利润的来源。加之,我过农产品的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在不断加。在这种需求急剧增加的情况下,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带来的效益会更加可观。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今,国家已经提出要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各省也启用了相关的重点项目。而在物流企业中,也得到了相应的回应,如国内的物流老大京东、顺丰等,也相继大力投入使用冷链物流建设中。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问题

那么,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又会面临着哪些问题呢?首先,冷链物流成本高,农产品质量保证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险期限短,容易腐烂,其储存条件决定了对运输过程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投入较大的冷链物流物流成本。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体系尚未完善,当前,很多农产品都只是在常温状态下进行运输,造成农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就开始出现质量问题。为确保农产品保持新鲜,在整个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必须控制在低温的条件下,这就对仓储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都是造成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其次,我国冷链物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在冷链链条中难以做到快速反馈,这与农产品“急性子”的保存特性是不相符合的。还有,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在物流过程中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加之,在农村,整体的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比较低,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户居住分散,难以形成一定的网点。这都严重导致沟通渠道不畅,信息的收集、工作严重滞后,农产品市场信息难以快速有效地传达,农民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即使有强大的冷链物流作支撑,也难以应付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再次,我国缺少专业性的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很多管理人员只注重对农产品的暂时保鲜上,却忽视了其在整个冷链链条中的保管与养护。这大大影响了农产品在冷链中运行的质量。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若干建议

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个人觉得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农产品的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为农产品运输过程的集散提供相应的运输量,减少冷藏车的空载空置,实现冷链物流运输的合理化,保证货物的新鲜。通过建立温度监控系统,为农产品的递送过程提供专业的温湿度检测和位置监控。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对运送车辆的空调系统和车厢进行同步改造。鼓励GPS和其他相关物流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实时跟踪。对冷库技术进行改造的同时,针对不同的冷藏产品精心温度登记分类放置,同时,使用冷藏车入库来减少装卸货期间产品的损耗。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实时运送质量。在农产品的包装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案。其次,规范冷链物流的卫生标准,在冷库中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和温度要求设置不同的温控区域,必须经过严格的卫生和质量检验后方可入库。对于仓储操作员,执行严格的进库卫生标准。这样既能从仓储环节保障了物品的新鲜,也为后续的冷链运输卫生保障打下良好的基础。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健全自己的冷链物流体系,进行冷链网络分布体系的开发,完善冷链运输的节点布置。使农产品在中转过程中得到有效保存。同时,也可以大大集中分散农户的农产品资源,为规模运输提供相应的支持。还可以利用冷链物流站点为农户传播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增强农产品在农村的传播渠道,为农户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又能带动农产品的跨区域、跨时间销售,促进农民的稳定增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再次,通过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加强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培训和管理。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涉及众多的知识,冷链物流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合理进行冷链物流的人才储备,尽快适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第四,可以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增加冷链物流的投入。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大型企业对冷藏保鲜设施或冷藏运输工具的投资建设,引进新型冷链保鲜技术和建立信息化平台,多方面拓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农村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步伐。同时,政府应该为发展和完善冷链物流建设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国家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使冷链物流在运行的过程中做到有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充分发挥现有部门和机构的作用,补充完善检测项目和内容,建立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管机制。

四、总结

从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还不成熟,存在很多不足。为完善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需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硬件设施建设,研究开发软件技术,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同时,结合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和冷链发展特点,对我国食品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只有抓住现在发展迅速的时机,才能在冷链物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农产品发展趋势例11

近些年来,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休闲农业的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以来出台了很多个一号文件都是关于这些方面的,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休闲农业的发展。

1、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2011年,有超过1.5亿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被乡镇企业所吸纳,这些人数是整个农村就业人数的百分之四十还多;并且这些农村劳动力每年获得报酬也越来越多,每年增长接近百分之十;在近些年,乡镇企业向农村居民人均提供的收入达到2500元;在近年,大约有八万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且从业人员达到了将近2000万人。

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力量:在近些年来,一共有超过两千五百亿元支出到农业建设之中,在2011年,一共有400多亿元支出到农业建设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也超过了农业产值,相当于又重新造了一个中国农业。

可以有效的壮大县域经济:根据相关的统计,东部乡镇企业可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百分之四十以上,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乡镇企业可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百分之七十以上。

2、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乡镇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新成效:近些年来,二次、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调整,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在规模乡镇企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近些年达到了三分之一还多;各类乡镇园区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总产值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近些年拥有技术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的乡镇企业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并且从业的人数综合素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都是中专以及技校以上的文化程度;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也在逐步的增强,在前些年,东部的乡镇企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还多,现在已经降低了很多,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乡镇企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进一步增强了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

农产品加工业创新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农产品加工业受到了中央高度的重视,并且在近些年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速度每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二十五以上,食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并且加工产业形成了集聚化的趋势,逐渐实现了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化,初步形成了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从而逐步打造出一个可以整合资源、共享信息、联合攻关和创新应用的多样化平台。

休闲农业逐渐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一个亮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据相关的统计表示,我国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已经突破了一千五百亿,每年来休闲旅游的人数达到了7亿好多,这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园区也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总之,休闲农业可以有效的贯穿一、二、三产业,并且可以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有效的融合起来,还可以将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紧密的连结起来。

农民产业可以有效的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我国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民创业产生了足够的重视程度,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回到了农村,开始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开办一些工商企业,这些农民工创业在改善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且还可以带动很多的农民工就业。目前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百分之二十都是由农民创办的;农民创业的主体一般都是打工的人员或者是本村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的人员,通常情况下,创业的行业选择往往集中在规模种养业、一般工商业和手工操作业等,创办的方式主要是依靠一些具有某方面长处的人在带动、产业集群的带动以及由专业市场在带动。一般情况下,增加收入就是创业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创业的人们实现人生价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家庭地位。主要是一些当地的产业特色和积累的打工经验以及外来企业的诱导给人们提供了创业的机会。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将会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休闲农业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高良涧镇计生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