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1 09:19:28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例1

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

二、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根据自治区残联下发的《转发中国残联等十五部委关于开展第16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积极与我市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初级耳科保健在听力残疾预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我会工作职责,合理安排分工,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本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增强我市全民爱耳护耳意识。

三、活动实施步骤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2、2月21日制定实施方案。

3、2月27日做好贫困聋儿和有需求助听器的残疾老人的筛查。

4、3月3日,深入乡镇社区,举办以“爱耳护耳,健康听力”为主题的“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四、加大宣传,确保活动质量

1、2月21日制定市残联开展第十六次全国“爱耳日”实施方案,对开展此次活动作出具体工作计划和部署。

2、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为了保证此次活动顺利完成,上到全新的社会服务平台,经领导同意,于2月25日召开市残联全体干部职工工作部署工作会议,成立关于开展第十五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具体负责本次活动的开展和宣传。

组成人员

组 长:__ 市残联理事长

副组长:__市残联办公室主任

成 员:__ __ ____x 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16同志兼任。

3、2月27日上午,做贫困聋儿和听力残疾老人的筛查工作。在“爱耳日”即将到来之际,于2月21日给各镇残联下达听力残疾儿童筛查通知,并要求在2月27日上报市残联进行归总,确定受助残疾人名单。

4、3月3日,深入我市乡镇社区,与各镇残联积极举办以“爱耳护耳,健康听力”为主题的“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在现场发放预防听力损伤与耳聋的科普知识宣传单,开设健康讲座,并要邀请市人民医院耳科医生讲授日常爱耳护耳的健康小知识;提供义诊、咨询、测听等相关服务,为患有听力障碍的群众免费检查并验配助听器。

5、在全国“爱耳日”即将来临之际,市残联广泛利用网络、报纸、信息等媒介,“爱耳日”活动消息,传播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相关知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残疾人协会,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医疗、康复、教育等专业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的氛围。

以“爱耳日”活动为契机,切实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听障儿童的医疗、康复救助,继续实施和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办法和无障碍建设等保障措施,改善残疾群众的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市残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创新有为的举措,为推动凭祥经济社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例2

近日,椒江区白云街道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残疾人优惠扶助政策的通知》,切实保障残疾人共建共享小康成果。该《残疾人优惠扶助政策》对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方面做了优惠规定。

该《残疾人优惠扶助政策》的出台,必将进一步提升该街道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着力推进全区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四川省泸州市焦滩乡

11月12日,焦滩乡残联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结合残联工作实际,积极作为,举办了第二期残疾人种养殖技术培训会。

此次培训会,邀请了乡农技站、兽医站等有关专业人员对蔬菜和大油菜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相关管理知识及养殖技术等进行了细心讲解,还组织参训残疾人到小岩村税显华的养猪场参观学习。

培训会后,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自力更生,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家庭经济,早日脱贫致富。

(周秀兰)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

10月25日晚,南码头路街道肢残人协会组织残疾人参加了新闻晚报健康周刊联手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举办的心理(精神)卫生知识竞赛,大家讨论热烈,都感到颇有收益,进一步了解了精神卫生知识,树立了心理健康理念。不少人说: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排解巯泄不良情绪,确实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尽管这次配合今年10月10日世界第18个精神卫生日举办的知识竞赛获奖者将从全部答对的问卷中以抽奖方式产生,获奖的可能微乎其微,但大家认为:重在参与,这也是一种心理健康。

(冯舒明)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街道

2009年11月11日下午,长宁区仙霞街道肢残协会联合仙逸居民区,共同举办“庆祝上海市第二十届肢残节暨电影招待会”。与会肢残人代表和嘉宾共80余人。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家生致贺词,向所有肢残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表示将一如既往全力地支持和帮助残疾人工作。肢协会长刘培仪介绍了仙霞街道肢协2009年的主要工作及目前第二代残疾证等级第二次复评的情况和工作要求。会后,放映了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街道

由夜明珠街办、葛洲坝街办、西坝街办联合举办的为期10天“第二届盲人定向行走培训班”,日前在英雄山社区镇镜花苑结束。此次培训旨在全面贯彻《视力残疾人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实现“人人享有康复”,让视力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实现理想、开辟人生新篇章,成为“残而有志 残而有为”的社会人才。

为保证此次培训顺利进行,康复指导师和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逐户家访,并对盲人进行心理辅导,现场教授了一些简单的“导盲随行”。在盲人练习行走的时候,有很多好心市民纷纷走上前来,主动搀扶帮助盲人,康复指导师向好心市民对盲人朋友的帮助表达了谢意,给市民帮助盲人做了规范动作的演示。

(孙保文 周素莲 杜江勤)

山东省菖南县大店镇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例3

 

残疾人由于生理缺陷,对场地器材有着特殊要求,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场地设施器材缺乏,残疾人可参与体育活动项目有限,严重挫伤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测的时候,都将残疾人设为免测人群,无法对他们进行正常的体质健康评价。

 

特殊教育学校是传播正确残疾人体育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的重要基地。残疾人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遵循“体育健身、增强体质、回归主流社会”的体育理念,是残疾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特教学校在体育课程安排、体育教育目标及内容、教学资源配备、特殊体育教育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特殊体育教育经费缺乏,导致部分学校教学设施无法保证,教学手段无法实施。教育未能学校体育承担起为残疾学生传播正确体育理念,增强残疾学生体质,推动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教育功能。

 

“阳光体育”运动是在2006年12月23日,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时候提出的,当时提出来叫“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其主要内容是针对目前全国的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有所下降的情况,教育部要求全国各个学校首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工作的要求,包括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让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能少于10个小时,中学生不能少于9小时,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关键是学生的体育活动每天不能少于1小时。对残疾人实行“阳光体育”,其实就是残疾人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补偿功能。肢体患病的残疾人,他们的部分肢体或全部肢体受到损伤后,如果基本上或完全停止体育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就大大减少,这将使得他们的运动器官及其紧密相连的人体其他器官各个系统的功能相应下降,这不仅仅反映在内脏机能上。由于机能和功能下降,又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影响下,残疾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较正常人有明显的差别,他们的情绪低落,更不利于正常的生活和交往。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残疾人,通过锻炼,有效地改进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能力,最终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在阳光体育背景下,为顺利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 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特殊教育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残疾人体质健康发展、激励残疾人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发展残疾人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对残疾人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具体实施方案为:

 

第一,对残疾人开展“阳光体育”,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在残疾人中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阳光体育的 “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残疾人人心。以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残疾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第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残疾人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但是在对残疾人的教学模式上,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正常人从事的项目,开发适合残疾人可以从事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第三,对残疾人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着眼点和着手点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个性,塑造学生自我主体意识,使学生充分享受运动中的快乐和愉悦。体育教师将发挥“主导性”,使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充满人性的光辉,洋溢着自由、和谐、关爱、平等、有感情、有魅力的人文氛围。残疾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特长和身体素质,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项目,营造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运动氛围。例如:可以要求残疾学生必须参加一个体育俱乐部,瑜伽、跆拳道、体育舞蹈、盲人乒乓球、轮椅篮球、羽毛球等项目,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活动半小时至一小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每天再加上早操及课间操,正好符合“阳光体育”的活动宗旨。

 

第四,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处于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队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旨在促进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升健康水平的,有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参加的一体化的体育工作,工作重点和重心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中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使学生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例4

1. 人际关系。根据调查,有48.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人相处关系很好;有26%的学生与人相处偶尔关系紧张;有24.5%的学生与人相处有时感到关系紧张;有1.4%的学生总是感到与人关系紧张。说明残疾生与人相处关系较好。

2. 心理承受能力。调查显示,37.8%的学生没有觉得活得很累的感觉;有31.3%的学生有时会感到活得很累;有18.4%的学生经常有这种感受;有12.5%的学生总是有这种感觉。说明有相当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3. 适应性。根据调查,有44%的学生到一个新环境能很快适应;有23.3%的学生有时不能很快适应;有26.6%的学生经常不能很快适应,有6.1%的学生总是不能很快适应。说明残疾生适应性相对较好。

4. 自卑感。调查中显示,有21.5%的学生认为自己不经常感到自卑、胆怯,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偶尔和有时会感到自卑和胆怯,有28.5%的学生经常和总是感到自卑和胆怯。说明残疾生的自卑感比较严重。

5. 情绪。在调查中显示,有35.7%的学生情绪稳定,不会常为一些小事情而心情不好;有38.6%的学生情绪不太稳定,偶尔会为一些小事而心情不好;有25.7%学生情绪不稳定,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心情不好。说明相当一部分残疾生情绪不稳定并且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

二、改善中专残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策略

1. 特殊教育工作者要重视中专残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专残疾学生年龄大多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迅速发展,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他们思想活跃,嗅觉灵敏,涉世不深,而当今社会又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泛滥,良莠不齐,加之他们知识和阅历较浅,容易产生消极、忧虑、焦躁、自卑等情绪,所以中专残疾学生心理压力大,易出现问题,需引起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 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实际,适当安排心理学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要贯穿于整个中专教育的始终。选择适合各类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读本,或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自编教材,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自我心理调节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社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

3. 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根据学科特点渗透心理教育。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因素,例如向学生讲述这一学科领域的名人、伟人的生平传记,使学生体会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多鼓励、赞扬、关爱学生,增强学生自尊心;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鼓励学生发展个人见解,如登台讲话等,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4. 广泛宣传心理学知识,开设心理咨询、辅导及心理讲座。学校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中较普遍、突出的问题,开办专题心理讲座;针对个别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例5

创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市,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帮助残疾人康复或功能补偿、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市有2.6万残疾人,其中有康复潜能与需求的约1.8万人。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一系列残疾人重点康复工程,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较快发展,约0.8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或功能补偿。但也要看到,我市残疾人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还存在着康复机构少、康复人才缺乏、工作基础薄弱、政策措施不完善、社区康复起步晚等问题,全市还有1万多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不到有效康复服务,距离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好、实施好,确保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康复治疗和服务。

二、目标任务

年达到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市验收标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具体任务是按照《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县(市区)评审标准》,建立残疾人机构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指导、支持和服务体系;建立市、镇、村(社区)残疾人预防、发现、上报、登记、康复、救助随报工作长效机制和长效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市、镇、村(社区)三级残疾人康复需求动态管理电子数据库和规范、实用、有效的康复档案。

三、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导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有关部门职责如下:

残联: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计划、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各项康复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和评估;指导、协调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业务;组织实施康复管理人员业务培训;负责对创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组织评审工作;负责康复专项经费的申请、管理、使用与核拨。

卫生部门:做好残疾人康复医院的资质审批和管理服务工作;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考核内容,把村(社区)康复站建设列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标准,配备专(兼)职康复技术人员;组织开展康复技术人员专业培训;做好残疾人康复需求评估,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制定农村贫困残疾人加入新农合扶持政策,保证所有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将残疾人基本康复训练项目纳入新农合单一病种报销范围,逐步增加报销项目,提高报销补偿比例;抓好残疾儿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康复,预防残疾发生;开展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工作。

民政部门: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利用社区服务中心、阳光之家等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活动场所;利用社会福利院、敬老院,为孤残儿童和老年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低保和处于低保边缘的贫困残疾人提供生活和医疗救助;利用慈善定向基金、福彩公益金支持残疾人康复工作;组织慈善义工开展残疾人康复助残活动。

财政部门:将康复工作经费列入市、镇(街)财政预算;加大重点康复项目和康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保证配套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劳动保障部门:将城镇残疾人基本康复训练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单一病种报销范围,逐步增加报销项目,提高报销补偿比例;加强职工职业康复和工伤康复。

教育部门:在相关职业技术学校、卫生专业学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把安全知识教育和残疾预防、康复知识纳入中小学劳动技能课程内容,普及康复基础知识。

人口计生部门:鼓励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婚检率,降低出生缺陷率;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预防先天残疾;发挥基层计生工作网络作用,积极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做好残疾儿童监测、登记和报告工作。

公安部门:把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工作纳入日常治安管理,配合村(社区)康复站做好精神病患者的登记管理工作,将有肇事肇祸史和可能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及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落实监护责任制,降低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率,逐步建立精神病患者监控长效工作机制。

工会:积极组织开展为残疾职工提供无障碍建设、康复训练、转介咨询等服务,维护工伤职工接受康复训练的权利,开展贫困残疾职工康复救助活动。

妇联:做好残疾妇女、残疾儿童的维权和康复工作,开展贫困残疾妇女和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活动。

团委: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者结对康复服务,青春奉献和谐社区”等助残活动;招募青年志愿者担任村(社区)康复协调员;积极引导大、中院校学生把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作为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红十字会:做好城镇、农村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扶持救助工作;组织红十字志愿者开展残疾人康复助残活动。

老龄办:组织开展针对老年残疾人的康复知识普及和康复救助活动。

新闻单位:对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市创建工作进行全方位报道,普及康复知识,提高康复意识,呼吁全社会关注、支持残疾人康复事业,对残疾人康复事业尤其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及相关政策、救助工程、重点工作、重要活动进行经常性宣传。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康复服务网络。

健全三级康复服务平台。通过合作、联办、转型、新建等形式,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一所残疾人康复医院,成立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站,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市视力、听力、言语和智力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在市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成立市肢体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在市荣复军人医院成立市精神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在市铁路医院成立市残疾儿童康复技术指导中心,重点培养一批全科医生和相关专业的护士担任专职康复医师、康复指导员,配齐康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开展技术指导、残疾筛查、康复诊断训练和转介服务。各镇(街)依托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立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开设康复门诊。在原有康复站基础上,依托村(社区)卫生室新建150处残疾人康复站,建立省级康复示范站1处,市级康复示范站35处,聘请、招聘、招募专(兼)职康复员,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知识普及、转介服务、档案记录和管理工作。

加强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在职医护人员现代康复医学教育和康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壮大康复技术骨干专业人才队伍。开展康复技术人员、康复协调员和康复员的康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实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制度,形成稳定的康复工作人员队伍。制定康复人员培训计划,组织对镇(街)、村(社区)康复医生、康复指导员和康复员及残疾人亲友、青年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和慈善义工进行培训,提升基层康复服务水平。成立市残疾人康复协会,组织开展康复学术开发、研究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康复医学理论水平和康复服务能力。

(二)做好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工作。

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学校和残联网站等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提高公众康复和残疾预防意识,残疾人及其亲友残疾预防、康复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列入卫生系统“全民保健计划”、“常见病防治知识”等系列宣传活动中;对创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示范市实施情况、残疾人康复效果、社会影响进行跟踪采访,对重点康复工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健全保障措施,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多渠道筹措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机制,除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任务安排残疾人康复专项经费预算以外,市残联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慈善机构和红十字会募集的无指定用途的善款等,都要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残疾人康复工作,各项资金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设立残疾人康复工作社会捐助专款账户,通过开展专项捐助、一对一救助、爱心赞助、实物捐赠等多种形式筹集康复资金和物资。

政策保障机制。将残疾人基本康复项目(包括:白内障复明手术、肢体康复训练、精神病患者住院、服药治疗、儿童脑瘫、智障、孤独症、听力语言、视力康复训练等)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单一病种报销范围;对参加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需要医疗救助的贫困残疾人全部进行救助。

制度保障机制。一是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随报制度,镇(街)、村(社区)医生、康复员、残疾人专职干事、康复协调员对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要做好日常登记、康复治疗、训练、转介等服务,并随时掌握辖区内残疾人的数量、类别和康复状态等情况;二是各级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规范康复治疗训练与服务工作标准和流程,做好康复评估记录,为各类残疾人提供优质便捷的康复服务;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康复服务机构,支持企业或个人投资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在康复医疗机构资质审批、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四)实施重点康复工程,普及实用康复服务项目。

1、进一步完善白内障无障碍长效工作机制,发现一例,免费手术一例;2、继续实施贫困家庭0-6岁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训练工程,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全覆盖;3、继续实施贫困精神病患者康复救助工程,年为23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进行康复救助;4、实施贫困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救助工程,为31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进行康复救助;5、实施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进家庭工程(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包括:视力残疾人使用的助视器、盲杖以及盲板、盲笔、盲表、报时器等生活学习辅助器具;听力语言残疾人使用的助听设备以及语言训练和会话的辅助器具;智力残疾人使用的认知图片、玩具等训练和开发智力的辅助器具;肢体残疾人使用的进食、穿脱衣物、洗漱、入厕等生活自助器具,腋杖、肘杖、手杖等助行器具,轮椅、手摇三轮车等代步器具,以及辅助坐、卧、翻身和站立等器具)。这几项重点工程分别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重点康复工程成为经常化、制度化的康复服务项目。普遍开展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普及康复服务。形成“以重点工程带动康复普及,康复普及促进重点工程推进”的良性循环,实现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全覆盖。

(五)做好督导检查工作。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例6

根据市残康办(×××)16号《关于进行“十五”市残疾人康复工作检查的通知》精神,我们对20__—20__年期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五年来,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残联、市残康办的关心指导下,在区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各负其职,充分发挥区残康办的核心作用,以开展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为抓手,圆满完成了我区“十五”期间的各项康复指标。现报告如下:

一、以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为抓手,推进了残疾人各项康复指标的圆满完成。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造福残疾人的系统工程,五年来,在区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和残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区残康办协调各方,积极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依托各康复机构和基层残联的资源优势,把各项康复工作融入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之中,各项康复指标得以胜利完成。

1、白内障手术复明和低视力康复

⑴、任务完成情况。五年来,依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眼防科、区低视力康复部共为66名低视力患者配戴了助视器,完成“十五”任务数的94.3;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369例,完成“十五”任务数的136.9。

⑵、依托各方开展工作,为残疾人解除痛苦。为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康复指标,我们在利用爱眼日、助残日等节日开展爱眼知识宣传的基础上,与区疾控中心眼防科、区中心医院一起多次下基层进行白内障术前筛查,并宣传有关的优惠政策。20__年,我们克服非典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经费投入,对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手术补助办法进行了调整,经区府残工委同意并转发了区残康办《关于调整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补助办法的请示》,对生活困难、无医疗保险的老年贫困白内障患者4000元的手术费用按照其户口所在地政府承担20、区财政局承担20、区民政局承担20、区残联承担20、个人自负10、医院减免10的办法予以解决,经统计,共有235人享受了这一贫补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老年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福音。

⑶、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区低视力康复部结合本区眼病防治工作,形成了低视力筛查、视功能康复训练、辅助器具指导服务、眼病预防溶为一体的工作体系,并积极发挥眼防三级网络作用,及时跟踪随访低视力患者,对适应配戴助视器的患者做好了建档立卡工作,免费给低视力患者赠送助视器。同时为方便低视力患者配镜,我们确定了×××康拓眼镜店×××店为本区低视力配镜定点单位。

⑷、我们根据市残联群工处的要求,开展了为盲人换发《×××盲人乘坐车船有轨交通免费证》工作。经统计,现有125名盲人换发和新领了乘车免费证。

2、聋儿康复

⑴、任务完成情况。五年来,我们依托×××永丰幼儿园聋儿语训部、聋儿家长学校,通过开展或举办机构康复、家庭康复、家长培训班等形式,使16名聋儿受训,完成“十五”任务数的53.3;有24名聋儿家长得到了培训,完成“十五”任务数的80。聋儿康复后进入普小、普幼就读的有5名,康复率为31.3。

⑵、广泛宣传,提高聋儿入托、入学率。为提高聋儿入托、入学率,我们通过区电视台、电台在每年3月3日的爱耳日、助残日和开学前宣传聋儿康复的重要性,在聋儿家长培训班上向家长讲解“十聋九不哑”的科学知识,根据区妇幼院和市残康办提供的聋儿名单,不辞辛苦与语训部老师一起到聋儿家里,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动员聋儿进语训部就学,完善了残疾儿童早发现、早确诊、早干预制度,

⑶、自编教材 ,提高语训质量。我区的聋儿语训部针对聋儿特点,采取个训为主、小班教学的方法,自编教材,创设主题进行情景教学,让聋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老师们经常利用下班和双休日将聋儿带回家中,一方面在生活上关爱他们,同时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个别训练。

⑷、为了关心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减轻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20__年“六一”开始,我们对就读于×××启音学校和×××盲童学校的听语、视力残疾学生给予了每人每年200元的交通费补贴,各基层残联也开展了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走访慰问活动。

⑸、开展调查,掌握情况。20__年我们对全区503名0—15岁残疾少年儿童进行了入户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区残疾儿童的基本情况。20__年我们又对0—18岁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了调查,现已全部输入×××残联数据库。

3、精神病防治康复

⑴、任务完成情况。我区精神病防治工作以健全和完善三级监护网络为立足点,视病人为亲人,以耐心、细心、爱心三心为工作准则,做好精神病的防治工作。我区现有建档精神病患者3570名,占全区总人口的7.27‰,已落实3515名患者的看护,监护率为98.46;显好患者有3225人,显好率为90.34;能参与社会活动的患者3232人,参与率为90.53。

⑵、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区委、区府领导十分重视精防工作,区精防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会议,做到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充实,并成立了区、镇、村三级精防工作网络,实行了贫困精神病人住院治疗费、医药费、生活费三级负担,基本解除了精神病人的后顾之忧。我们还针对精神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结合4月7日、10月10日的“世界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活动,在电台、电视台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并组织专业人员下基层、下社区开展宣传、咨询服务、讲座等活动,提高了全民的精防意识。

⑶、工疗站建设得到加强。我区残康办成员单位、各基层残联都从实际出发,对工疗站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九五期间4家工疗站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残联自强中心、×××精神残疾者农疗站、×××精神残疾者社区照料站、×××市容环卫所等9家各具特色的精神病人工疗站,他们在站里进行简单的劳动、知识的学习、社区特奥训练等,使精神病人稳定病情,康复回归社会,促进了松江的社会稳定。

4、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

⑴、任务完成情况。十五期间,我区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依托社区,深入残疾人家庭,收集残疾人对用品用具的需求信息,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尝试开展个性化用品用具配发,共配发5202件,完成“十五”任务数的173。

⑵、加强管理,维护残疾车主利益。我们从加强对残疾车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每年对残疾车进行了年检、维修、复原一条龙服务,并不厌其烦地到各镇残疾车主家中,为他们上门年检,年检率、复原率均达到了100。从20__年开始,我们根据残疾车况和市残联文件精神,组织残疾车主看车、试车、购车,由区残联每辆补贴2500元给予更新一辆新车,到20__年9月底全区原129辆残疾车中已有115辆进行了更新,更新率为89.2。为做好残疾车的维修服务工作,我们在原有×××残车维修部每月10日维修的基础上,新设了×××残车维修服务店,方便了×××地区残疾车主的维修。为了做到人性化管理,我们一是开展了残疾车主交通法规培训,让残疾车主树立安全行驶的意识;二是根据油价上涨的现状和市残联要求,20__年为每位残疾车主补贴了90元汽油费;三是每年对无稳定收入和因病致困的残车主进行走访慰问,赠送慰问金;四是两次向每位残疾车主赠送了雨披和车罩。

⑶、用品用具向人性化拓展。我区的残疾人用品用具配发从20__年的三大类8个品种扩大到六大类35个品种,据统计五年共配发5202件,配发金额7.81万元,受益残疾人2196人。

5、康复训练与服务

⑴、任务完成情况。五年来,我区残疾人在康复站、室、点内接受康复服务指导与训练,其中接受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101人,完成“十五”任务数的101,有效率达98;接受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有19人,完成“十五”任务数的140,有效率达100;接受智力残疾儿童训练有67人,完成“十五”任务数的95.7,有效率达74.3。为1000名残疾人进行身体检查,完成了18名肢体残疾者矫治手术,完成“十五”任务数的72;完成假肢、矫形器安装45人,为麻风畸残者配发辅助用具31件,康复训练24人。

⑵、领导重视、网络健全。今年,我们在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部的基础上,翻牌成立了松江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与×××医院联合成立了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了镇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17个,村级残疾人康复服务室45个,基本形成了区、镇、村三级康复服务网络。

⑶、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康复意识。我们根据各基层康复站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康复站进行了分类指导,对康复医生、残联干部进行业务培训,逐步规范康复站建设,做到正规运作。20__年5月我们根据市残康办的统一安排举办了“康复诊疗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区基层残联的专职干部和卫生院的医生共38人参加了培训。我们还采取走出去、送课上门、检查评估交流等方法,加强了对基层康复站的业务指导,对镇、街道的村(居)委会行政主任、卫生室医生、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了康复知识培训,参加人数共1000多人。

⑷、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20__年,作为×××残疾人“人人享的康复服务”工作试点区,我们确定了×××镇、×××镇为试点单位,先后召开了研讨会、推进会、工作会等各类会议,共同探讨推进工作的方式和步骤,形成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服务对象、经费标准和工作步骤。经过各基层残联干部和卫生部门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开展了康复需求筛查、签订康复服务约定书、提供上门康复服务等工作,为各类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简易的健康体检和康复知识咨询,并指导残疾人进行生活技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功能康复训练。据统计,全区18个镇、街道、园区持证残疾人13827人,进行康复需求筛查8186人,签订社区康复服务约定书7024人,占有康复需求残疾人的85.8。

为有针对性开展指导工作,我们对全区18个镇、街道、园区的残疾人(残疾妇女)、残协主席、社区助残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医生进行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和妇女生殖保健培训,对工作的签约形式、服务内容、工作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了解了各项康复工作业务知识,掌握了开展工作的具体要求。

⑸、开展康复扶贫工作。20__年、20__年连续两年我们资助×××省×××残联10万元,用于×××、×××两县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233例,为缺肢残疾人安装普及型大、小腿假肢90例,使×××少数民族残疾人重见了光明、重新站了起来,解除了他们多年的痛苦。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康复工作者队伍专业知识比较欠缺,资料填写不够规范。主要是参加服务的乡镇社区医生 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对整个残疾人康复的理念认识不清,对各类残疾人所需要的康复服务不太了解,实施康复服务中在医疗康复方面考虑得较多,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的康复需要缺少提供相应的指导,服务方式简单化,工作用表、档案资料填写不到位,有的基层康复员因工作繁忙,未能及时填写到位,出现了漏登、错登的现象,有的康复医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填写,造成了个训档案的填写不规范。

2、聋幼儿的新生招收工作面临生源不足的困难。分析原因一是由于信息闭塞,社会上不了解我区聋儿语训部的教学特点。二是聋儿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学费,对聋儿的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三是由于实行优生优育,聋幼儿人数在逐年减少。

3、经费不足成为制约康复工作发展的瓶颈。随着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域的拓展,现有经费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资金的缺口将越来越大。表现在一是我区开展的试点工作,受到大部分残疾人的好评,认为这是一项造福残疾人的好事,都积极要求给予康复服务,也有一些未持证的残障人士也想参加康复服务,但现有的经费难以保证工作的开展。二是康复医生每月一次上门服务,医生和残疾人都认为服务次数太少,要求增加服务次数,但每年60元的服务费难以承担。

三、三点体会。

1、领导重视、网络健全是做好康复工作的前提。我区的区委、区府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6月批准残联机构单列升格,直属区政府领导。区编委及时给残联内部机构进行了定编,设置了×××科和区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部。20__年,区残工委下发了《关于调整充实×××区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调整充实了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区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重新拟定了《×××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管理职责和工作制度》、《区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工作职责》等六份文件,卫生、教育、民政等政府职能部门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职责之中,在全区形成了康复工作组织管理网络、技术指导网络、社区服务网络(康复服务指导部)三位一体的康复工作网络,形成了立体化、社会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使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正常开展,各项康复任务得以完成。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例7

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身体的发展指儿童机体的生长(形态的增长)、发育(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儿童年龄愈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互相影响愈大,儿童身体上的某种残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心理的发展,如听力残疾会影响儿童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他们的身体器官、骨骼、神经系统都处于发育阶段,其可塑性极大,只要适时地抓住这个早期阶段,他们的许多缺损,通过多种康复手段就可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尽早进行训练和教育,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进行听力补偿和强化言语教育,尽早训练耳聋儿童看话能力,就可以促使他们尽早学会看别人口型理解他人讲话内容,做到早发展、早康复、早教育,促使其神经系统和神经功能得到正常、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听力残疾造成的影响。所以,学前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称为“抢救性康复教育”。研究表明,虽然早期教育不能消除儿童的残疾,但却可以使他们的残疾状况得到改善,残疾程度得到减轻,重建自信,找回自尊,慢慢地走出封闭的自我,能和正常人交往,这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可以使残疾儿童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指在残疾儿童的学前阶段,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和残疾的特点,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的措施,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增进技能,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有些残疾孩子通过早期干预,甚至康复发展成正常孩子一样的水平。同样的道理,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也是越早越好。学前教育对正常儿童有重大影响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对残疾儿童就更为重要。“早期干预”作为重要措施的一种,一般是指对3 岁以前的听力残疾儿童采取早期发现、早期听力补偿和早期听力言语训练的措施。要使听力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能听会说,必须采取早期干预的手段,通过及早验配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及早给予听觉补偿,并进行科学的听觉言语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听力残疾引发的障碍,促进他们平等充分地融入到主流社会。

三、学前教育可以使残疾儿童多方面发展

听力残疾学前教育运用科学理论和实践,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抓住每一位听力残疾儿童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认知和需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进步的喜悦。逐步对听力残疾儿童进行指点支持和强化语言及康复训练,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和严格的教育,使听力残疾儿童的语言水平能接近或达到健全儿童的语言水平,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措施。

(一)学前早期教育可培养听力残疾儿童对社会的适应性,扩大视野。在康复治疗的同时,及时对残疾儿童施以适当的教育,积极促进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发展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最大限度地弥补听力残疾儿童的缺陷。

(二)学前早期教育注重对听力残疾儿童技能特长的培养。除了实施文化教育,可根据儿童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开办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特长的培养班,学有所长,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长大后,能够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以减轻社会的负担。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例8

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康复领导小组是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保证。**社区成立了由残疾人、残疾人亲属、社区居委干部和助残志愿者10人组织残疾人康复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制度,制定了工作职责,做到工作有人管,残疾人康复有人抓,为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实施“老年星光计划”同时,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同时,社区残协借助老年活动中心,建立了社区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增设了残疾人康复专用的书刊阅览区;健身室增配了残疾人专用康复器材;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学习、娱乐、休闲、康复锻炼的好场所,深受残疾人朋友的欢迎。这一年来,**社区康复领导小组以资源共享为原则,积极建设残疾人康复活动阵地,建设无障碍环境,为方便残疾人融入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仅促进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带动了社区的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几年来,**社区获得了民政先进单位等很多荣誉,**年又荣获了杭州市级“科普示范社区”的光荣称号。

二、积极打造残疾人康复爱心网络。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残联的支持,十分注重调动社区各方面积极性,有效地发掘、开发、利用好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残疾人康复事业。

一是在社区开展康复进家庭活动。重点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并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责任医生通力合作,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他们碰到的实际困难,想方设法给予帮助和解决。如居委会积极与残联取得联系,为下肢残疾的陶莉需要借轮椅;精神病患者郭建成始终不肯就医,家人也存在顾虑,结对的专职成员反复上门做工作,苦口婆心,终于做通了郭先生和家人的工作,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康复中心就诊。一年来,社区共上门服务7余次,看望和慰问残疾6余次。通过贴心的服务,及时为残疾人嘘寒问暖,排忧解难,为他们送报送书,进一步密切了社区与残疾人的联系,增加了残疾人康复知识的需求,成为“知心人”。

二是成立社区康复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残疾人康复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调查,社区残疾人中对康复医疗需求7人,训练指导需求2人,心理支持需求11人,知识普及需求16人,用品用具需求2人,其它需求3人。社区共有8名志愿者,他们对残疾人朋友的康复服务更是关怀备至,成为社区服务工作的特色项目。他们对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实行随叫随到制度,及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残疾人就业等出了一份绵力。

三是积极争取辖区内单位的支持。社区居委会立足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社区,广泛宣传发动社区单位,共同为残疾人康复工作奉献一分力量,使残疾人工作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如万乐园小区业委会,把活动用房40平方米作为残疾人康复的活动室,建立了康复站,配备了康复器材。辖区企业万马集团等单位,通过领导小组的努力,都积极接收安排了残疾人就业。社区依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残疾人康复纳入中心的服务功能中,并定期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免费的康复体检服务,建立了健康档案,及时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最近又与社区订协议,承诺为有需要的残疾人设立家庭康复病床,每周一次定期上门进行康复治疗,深受残疾人朋友的欢迎。

三、兴务实之风,建设残疾人的幸福家园。

一是举办残疾预防和康复讲座。**社区与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指导医师联系,每年为残疾人举办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讲座,对下肢、上肢、眼睛等如何康复进行现场指导,对残疾人的饮食卫生、生活起居等进行免费咨询,还提供了测血压、听心率等项目免费检查。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例9

1.农村残疾学生体育工作的有关政策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也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2002年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指导纲要第十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应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目前,在体育课程的开设方面,大部分农村学校采取随班就读的形式进行教学,少数学校对残疾学生免修体育课。造成残疾学生体育课开课率低,随班就读的比率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农村残疾学生的数量较少,没有办法组成相应的教学班,同时学校领导也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对农村残疾学生的人文关怀。

2.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的情况

(1)体育教学目标。身体康复是农村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最根本的目标。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师认为农村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然后体育教师因地制宜、针对性地传授学生知识、体育技能,并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技能测试自身健康状况。农村残疾学生本身生活与学习在农村,农村艰苦的环境实质上就是对农村残疾学生的一种考验与挑战,他们通过超越常人想象的艰辛努力,顺利完成学业,这个过程就是残疾学生意志锤炼的过程。因此,体育教师可依据这一特征,实行个性化教学,使这一体质与意志的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克服身体方面的困难和阻力,进而磨练和培养农村残疾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同时,农村残疾学生还能够在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获得快乐,这种快乐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可以进一步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2)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调查显示,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材使用情况中,都缺少针对性、专门性的残疾学生体育教材,他们使用的体育教材和普通学生一样,连同教辅类图书也很少见,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的效果。众所周知,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学校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介,其整体结构间的迁移关系以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变化规律等体现着体育教与学的交互关联。可以说,根据体育教材实施以恰当的教法,能够多角度地启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3)体育教学内容。通过调查,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训练、田径运动、简易太极拳保健活动等,其中,简化太极拳尤为广泛推行。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是出于对残疾学生的安全考虑,而不愿意引进新的相关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大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一些残疾学生专用教材与器材设备接受与使用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调查显示,农村残疾学生比较喜欢的5个项目分别是气功、游泳、游戏、简易太极拳、球类运动和舞蹈项目。他们追求的都是一些较为时尚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并不是因为他们身体存在某种缺陷而缺乏激情。(4)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由于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运动水平高低不一,仅依照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统一授课,很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调查发现,多数学校仍采用分组教学与集体教学法,而个案教学法相对较少,这与缺少残疾体育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不无关系。(5)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美国西密执安大学特殊体育学教授张加贝在《试论特殊体育学的内涵与外延》中认为:常规体育与特殊体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不同,常规体育教学多是集体教学法,但特殊体育教学必须采用个案教学法。调查显示,河南省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学方法,多与普通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相同。例如:鼓励法、讲授法、演示法、矫正法、练习法等方法,仅存在着个别体育教师采用针对性较强的个案教学法。(6)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体育课程考核是反映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是学校检验体育教学是否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要求的一种手段。农村残疾学生体育考核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以及个体健康状况。但是,目前针对农村残疾学生体育课程的成绩评定体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不同的学校对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不同。例如,河南省一些学校体育课程成绩评价过多地注重成绩结果的评价,而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从而使残疾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存在着不公平的待遇。(7)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体育教学过程就是积累经验、研究探索的过程。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教学过程的特性和规律,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尤其针对农村残疾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熟悉新技术、特殊器材的运用,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农村残疾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与学习环境。(8)随班就读形式。采取随班就读的形式使得体育教师无法顾及残疾学生,往往是放任自流,造成体育成绩考核随意性很大。而采取免修的形式更不可取,无意识中助长了农村残疾学生的消极性。随班就读在于学校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资金紧张与办学规模较小、缺失残疾专业学科的体育教师、农村残疾学生生源较少,以及相关的残疾体育教学教材和教辅图书匮乏等。这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积极支持农村残疾学生参与各项体育运动,以提升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3.农村残疾学生拥有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的情况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实施体育教学的物质保障。农村残疾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使用正常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时,需要体育教师提供一些保健康复运动的辅助设备等,并鼓励农村残疾学生使用这些辅助器材。农村残疾学生虽然所占比例较少,但也拥有相应权利接受各项教育,找到适合自身特殊情况的体育锻炼场地、器材设备等。调查发现,目前河南省还不存在一所学校设置了专门的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活动的专门场地与器材。究其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这项工作缺乏重视,学校资金没有到位。为此,学校领导层应及时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重视残疾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专项资金,引入残疾学生所需的特殊器材设备,建设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施,满足每个农村残疾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二、加强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的对策

第一,加强农村残疾学生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体育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指导农村残疾学生康复的理论知识、健身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学校应重视残疾专业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走出去,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残疾学生教育教学的需要,包括举行座谈会、专家讲座、课程培训以及学术交流等,促进体育教师在残疾体育方面的业务工作与学术理论水平不断提升与创新。

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学校在校园规划、场地建设中,应考虑残疾学生的体育需求,而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应该为残疾学生提供专门的“体育器材使用证”,使残疾学生优先使用或者免费使用场地器材。

第三,根据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农村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可以采取残疾体育俱乐部的模式展开,不分年级和学龄,在俱乐部内进行分类教学和个别教学,当然也可以采取运动处方教学。

第四,建立残疾学生体育志愿者服务组织,负责帮助和指导残疾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对参加志愿服务的相关学生应有相关的激励机制。残疾学生体育志愿服务不仅为残疾学生提供了与健全人沟通交流的平台,更是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交融心灵的机会,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关于农村残疾学生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步骤制定全面的评价指标。评价的主体包括同行专家、学校领导、农村残疾学生等,通过评价使各个主体能够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成绩有一个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进而促进农村学校残疾学生的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体育科学,2006(2).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例10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人道主义意识普遍提高。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体检标准的修改与放宽,高校招收残疾考生的态度明显转变,有关招生政策得到落实,越来越多的残疾考生顺利进入各类普通高校学习深造。据调查,这部分残疾学生大多数都是肢体残疾,以小儿麻痹后遗症、脊柱弯曲者居多,极个别身体瘫痪,倚靠拐杖行走,其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但目前我国高校为残疾学生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支持远远不够,残疾学生还有许多学习上、生活上、经济上的困难和问题,引发了心理障碍。残疾学生一般外表形象欠佳,自卑、敏感、缺乏社会交往,加上社会对残疾人尊重理解不够,校园人文环境和生活学习设施不完善,使得残疾学生理想和发展目标不稳定,自我价值观迷失。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因此,及时消除残疾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障碍,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发展的目标,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知识,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河南部分高校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调研,了解残疾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归纳出消除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具体办法。

三、残疾学生的心理情感特点

1.孤独感。这是残疾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学生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担心在学校受到歧视,活动的场所少,不得不经常待在宿舍或教室里,久而久之,孤独感就会产生。

2.自卑感。这是绝大多数残疾学生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学生遇到的困难比健全者多得多,如果从周围人那里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和理解,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就会产生自卑情绪。另外,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问题上比健全者困难得多,自尊心受到伤害,加重自卑的情感体验。

3.敏感、自尊心强。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的残疾容易使自己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特别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计较别人对他们不恰当的称呼。易情绪激动,与同学发生冲突。情绪反应强,不稳定,在许多残疾学生身上都相当突出。如情绪反应强烈,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等。

4.富有同情心。残疾学生对自己的同类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不是同类的残疾人却很少交流,如肢残者和盲人之间。

四、诱发残疾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调查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容易诱发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问题,基本涵盖了残疾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1.残疾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残疾学生对能够进人高校学习感到异常兴奋,认为机会难得。高校的生活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交际、沟通、处理问题等。有的残疾学生认为,在高校学习有利于自己能力的发展,可以使自己变得自信,生活更加充实,结交许多健全人朋友,将来能更好地融人社会。绝大多数的残疾学生对进人高校学习都持一种积极、肯定的看法。但是,残疾学生普遍存在的担忧是,毕业后走上社会找工作还会被拒绝,被健全人瞧不起,没有人帮助自己,上高校没有实际的意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的社会对待残疾人仍然存在偏见和歧视。

2.残疾学生在学业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残疾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方面基本能够自理,对生活条件要求一般不高,但对知识的学习非常渴望,比健全学生更懂得学业是决定今后生活出路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必须引起高校教师、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调查结果显示,肢体残疾学生对公共体育课普遍感到不适,个别残疾程度严重的学生,如拄双拐或坐轮椅的残疾学生,认为体育课的内容和考核标准过于死板、生硬。教师应该注意到残疾学生特殊的需要,在学习上予以具体的指导。

3.残疾学生渴望高校能够建立弱势群体服务机制。调查结果表明,有90%的残疾学生非常渴望我国普通高校能为残病等弱势群体学生建立专门的服务机制或机构。高校可以在大学生中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对身边需要帮助的残疾学生进行义务帮助和支持。据调查,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普遍设立有专门为残疾学生服务的部门和专门机构。

4.健全学生对残疾同学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高达95%的健全学生都非常赞成并理解残疾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他们认为残疾学生有权利进人高校学习接受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应该为残疾学生完成学业提供生活上、学习上、锻炼上的便利,包括设备和设施,以方便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使用。有95%的健全学生都能够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残疾同学,能够与他们友好相处。有70%的健全同学甚至表示“愿意为残疾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也有同学说,在与残疾同学交往中,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当然,也有一些健全学生认为不知怎样和残疾同学交往,担心残疾同学性格比较敏感,思维方式与健全人有所不同,怕伤害残疾同学的自尊心。

残疾学生身体的残疾导致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在心理上比健全学生更渴望沟通、尊重及自我实现。然而,社会和高校目前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机能。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无不受其自身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等)的维持、定向、激励或强化作用。残疾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显现,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如何针对残疾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从而优化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五、消除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

残疾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育者只要发现及时、教育有方、引导得当,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完全可以帮助他们完善心理发展机能,消除不健康心理,走出心理困惑的误区。

1.教育者要转变观念。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残疾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所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没有各类事故,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就不会制定科学的安全作业规程和交通管理规则;没有先天愚昧及失明、失聪,就不会懂得优生优育以及近亲何以不能婚配;没有药物致盲、致聋以及其他毒病症,就不会有详细的药物检验和管理制度;没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造成的肢体残疾,就不会有预防这种疾病的“糖丸”问世,正是一部分人的残疾,才换来了更多人的躯体和心智的健全、健康,换来了秩序、科学,换来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所以,接受高等教育是残疾学生的权利,我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对此都有明确规定。高校的残疾学生最大的担心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无法和健全者竞争,学习目标不明确,思想情绪不稳定,学习恒心不坚定,时常和外界发生冲突,具有反感和逃避社会的行为倾向。改变残疾生这种心理状态的最佳途径是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在正视残疾学生现实的基础上确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式,从关注心灵开始,把残疾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有一个相互交流、互相沟通的团队和氛围,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满足精神的需求。

2.残疾学生的自卑程度要远远高于健全人。自卑是把双刃剑,心理学大家阿德勒提出:“由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疾病,在另一个方面,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主动发现每一个残疾学生身上的优点,承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存价值是帮助残疾学生走出自卑的最好办法。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善于抓住残疾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细小环节创设教育情境,为他们提供展现能力的舞台,鼓励他们自己走出自卑不良的心理状态。

3.为残疾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正常的心理反映,要克服或消除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必须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此,高校要通过系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辅导,让残疾学生充分了解个体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变化过程,消除残疾学生由于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厌世感。直接和残疾学生接触的班主任和辅导教师,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建立残疾学生心理咨询档案,不仅做到对残疾学生心理状况了如指掌,还需要经常深人残疾学生中间沟通思想,了解他们的所思所虑、所忧所喜,找出不良心理产生或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时给予教育和引导。同时,学校要结合已经建立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或定点为残疾学生进行心理测查和咨询,帮助残疾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与发展,力争把残疾学生的不良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

4.学校要优化校园环境,完善无障碍设施器材建设。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发展迅速,景色宜人,学生的各种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方便残疾学生生活、学习和锻炼的无障碍设施,运动器材还远远不够。因此,学校要继续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处处尽显对残疾学生周到细致的关爱和关心,让每一个残疾学生融人校园和班集体后,切实感受到校方和集体的温暖,使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完备的物质条件中逐渐得到缓解和排除。

残疾人健康知识小常识例1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大力发展社区康复,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精神,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各方职能优势,提高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创建活动,争取全县在2011年底建立起残疾人社区康复三级组织管理网络和技术服务网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资源整合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以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训练机构为骨干,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康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争取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面落实《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二类地区)》(附件2)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适时提出验收申请,争取一次性通过省检查验收。

三、培育对象

全县所有乡镇及村(社区、居)均属于开展培育活动的对象。

四、方法步骤

此次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活动,从7月开始,到2011年10月结束。全县培育活动要坚持“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验收”原则,及时启动工作,为全面达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准备阶段

成立怀远县开展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全县开展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明确部门职责。召开全县开展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创建活动动员会,部署工作,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大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宣传力度。

(二)实施阶段

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以乡镇为单位,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对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二类地区)》,全面组织实施,逐条逐项落实。

(三)自评阶段

乡、镇自评:各乡镇依照工作标准,对自身以及辖区内村(社区、居)的创建工作进行自评,限期补缺补差。自评合格后,向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县评申请。

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自评: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和县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组,对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二类地区)》,对全县创建活动进行全面自查评估。

(四)验收阶段

认真总结,全面完善,提交验收申请,迎接省市评审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残联成立全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各相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社区卫生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要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按照创建工作的要求,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有程序的实施创建;要出台有关优惠政策,为残疾人社区康复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要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确保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