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8 09:29:32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例1

从资本项目开放的角度看,尽管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已经平稳启动,但开放境内投资者境外证券直接投资,对境内金融市场及香港金融市场等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从管理角度看,更需重视政策放开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预测和控制。

影响国内宏观经济风险。一是可能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冲击。2013年以来,国际证券市场的收益状况要优于国内证券市场,美国市场不断创出新高,日本市场上涨超过20%,欧洲市场虽然经历了塞浦路斯危机,但回报率依然接近6%。而我国证券市场表现平淡,且长期以来我国对境内个人证券投资基本限制,一旦渠道畅通,可能形成部分个人长期积聚需求的集中释放,资本的大量外流,可能会引致外汇收支出现逆差,势必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二是增加我国调控人民币汇率难度。由于境内个人对外投资,一定规模的境内个人资本积累于国外,但当国内汇率存在较为明显波动趋势时,由于资本的趋利性,这些资本就会顺势而动,增加我国调控人民币汇率的难度。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中,相当部分源于个人出资,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个人资本的持续支持。但当境外直接投资政策开放后,将引起境内个人资本分流,从而减弱对国内实体经济的投资支持力度,从而削弱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四是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金融市场。境内个人为获取投资收益,将一定资金用于炒股,购买国库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保险等投资项目,当个人境外证券投资放开后,面对境外更好的投资机会,一部分个人资金会从境内转向境外,从而降低了国内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加大违规资金流动风险。一是加大境外投机资金流入的动力。个人境外投资股票市场的放宽在畅通境内合规资金外流渠道的同时,也提供了投机资金的回流途径,可能成为更大规模资金流入的动力。二是提供非法资金“洗白”的机会。境外证券市场风险和交易规则与内地有很大不同,加上人民币升值状况,谨慎型的投资者未必会积极参与,倒是出于非法目的的资金,比如洗钱资金,会不顾及成本积极参与,非法“洗钱”资金获得了十分宽松的“洗白”机会。三是部分境内企业可能利用企业和个人外汇政策范围的差异,利用境内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达到其超范围投资的目的。如境内个人可对外期货期权投资,而对于企业一般境内金融企业或大型的企业没有这种投资资格,这种情况下,为规避政策限制,境内企业就会借道境内个人投资境外期货期权市场获利。

加大投资者投资风险与汇率风险。一是境内个人投资者到境外进行证券投资,由于其信息、能力、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必然面临一定的风险。二是投资本金和外币投资收益的汇率风险,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远期、掉期、外汇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锁定远期汇率,而国内个人投资者参与外汇市场受限,汇率风险则完全由个人投资者承担。

政策应落实与跟进

目前我们正处在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第一步骤时期,即将推出的QDII2将进入第二步骤。QDII2是在人民币资本项下不可兑换条件下,有控制地允许境内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投资业务的一项制度安排。面对高度市场化的境外证券市场,在政策开放的过程中,若没有相对完善和健全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机制,相应的风险很难得到有效地控制。个人境外证券投资的开放在技术和系统上其实比较简单,重点是有关政策的落地和跟进,同时也需要相关配套制度安排。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例2

1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消耗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同时,中国石油的进口来源也相对较为集中,主要来源于中东和非洲地区,并且曾经一度达到了70%,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30%的安全警戒线。在此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增大海外投资是必然的选择。然而,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如叙利亚的国内,使我国在该国价值18亿的资产付之东流;南苏丹独立,南北苏丹的矛盾使得我国石油企业在苏丹的油田项目全部暂停运营。诸如此类的风险已经对我国海外投资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中,有一半的项目处于维持甚至亏损状态。在此背景下,剖析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并针对性的做出防范,是改善我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的关键。石油的海外投资不仅仅是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国门,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储备,保障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研究意义十分明显。分析我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可以有效地帮助我国石油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风险识别。对各项风险提出合理建议,有利于保障我国石油企业在之后的投资过程中规避或减少损失,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生存能力以及对风险的应对能力,增强我国石油企业的整体实力。

2我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现状

2.1我国石油的海外投资区域分析。我国石油海外投资足迹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并且逐步形成以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以及南美为中心的三大战略区域。在北非主要以苏丹为中心,逐步向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周边国家辐射;中东以伊朗、也门为基础逐步向卡塔尔、科威特、沙特等国扩展;中亚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为基点,向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阿塞拜疆等周边国家渗透;南美则以秘鲁、委内瑞拉为出发点,向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国家扩展。2.2我国石油的海外投资规模分析。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近百个项目,合作范围以及投资领域的扩展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如中石油,作为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在海外投资方面,海外石油和天然气作业量分别达到了7582万t和137亿m3,海外在产的千万吨级别的油气项目达到了4个。仅中石油的海外投资业务就已经遍布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运作着80多个项目。

3我国石油企业境外投资风险

3.1政策风险。企业的对外投资会选择投资政策比较好的国家,这样有利于企业在该国的国际化经营中降低成本,从而增加收益。但是一旦企业的跨国经营与所在国之间出现利益不对等甚至利益不一致时,东道国必然采取一系列经济和法律政策来保护本国的利益,以此来限制该企业的经营。以中俄之间的石油投资为例,1994中国与俄国双方修建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尔斯克油田,最后通过中国的大庆石油管道,即“安大线”。为此中俄双方还签订一份《俄中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议》。预计到2030年,“安大线”将会给我国提供数量达到7亿t,价值1500亿美元的石油,极大增加我国的石油进口数量。不仅如此,此协议的存在亦改变了我国石油进口只靠火车的局面。但是随后日本与俄罗斯之间展开合作,修建了管道并签订了一系列条款,减少了对我国石油的出口,使我国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减少,增加了国内石油的紧张趋势。尽管在此之后,俄罗斯又与我国签订了其他条款,但是方案的一再修改也反映出政策的不稳定性对石油的投资影响巨大。3.2技术风险。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石油开采技术需要包括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机械工程、电子学在内的相关知识。一个油田的开发,可能需要几百口甚至数千口的井,钻井工作对技术要求较高,并且成本较大,光是钻井这一项工作就可能达到总投资的一半以上。只有通过改进钻井的技术和管理,提高钻井的速度,才能降低钻井成本。钻井技术方面的优势程度,往往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石油发展水平。石油的开发工作要求颇高,既要保证开发过程对油气层的污染最低,又要保证不能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开采的方式选择不当或出现技术上的差错,轻则导致石油工程的延期,造成额外的成本增加,重则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工程进度的推迟可能会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甚至出现违约等诚信风险;工程设计的修改,也会导致前期的施工作业徒劳无功,增加企业负担。3.3市场风险。国际市场中的商品最忌价格的暴涨暴跌,因为价格的剧烈变动会直接影响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分配。而原油作为一种市场中极普遍、进出口数量又大的产品,也非常忌讳价格的剧烈变动。当国际油价处于较高水平时,跨国公司在石油的勘测和生产等项目利润较大,但是炼油行业会因为成本的增加而增加风险。当石油的价格处于较低水平时,石油的勘测开发就会减少甚至丧失利润,并且会使一些对石油价格产生错误估计的企业造成损失。3.4自然风险。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会受到各种自然界规律的影响,包括我们所居住的自然环境,例如天气、地质状况等这些对于石油项目的开发和生产会造成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石油的勘测开发及生产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而石油的开采受到了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对于普通的陆上石油的开采,首先就受到气候条件和天气的约束,恶劣天气会增加石油开发和生产的安全系数,容易产生塌方等安全事故;石油的开采需深入到地下几十米甚至上千米的程度,对地下岩层的硬度和钻进难度等土质问题有一定的要求,这些问题会影响到石油开采项目实施程度。现在的石油项目已经不局限于陆上,还有更多海上的石油项目,这些海上石油项目的作业需要面对的自然风险更加严峻。海上的工程作业受到海况因素的制约,海洋气候尽管有时是风平浪静,但大多数情况下气候恶劣,各种风、浪、涌、潮、冰等形成的灾害性条件,是人力难以抗拒或者驾驭的。

4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

4.1加强与东道国的经济联系。共同的利益是沟通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纽带,只有与东道国之间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加强两者之间的经济联系,才能使得两者之间的合作与投资长久化。有时,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与某个政策风险较高的国家进行投资时,则可以采用与当地石油企业合资的形式。这种投资的形式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与东道国石油企业密切联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此举也可以使当地政府不会刻意针对我国企业而制定出不利于投资的法律政策,即便出现了国有化的风险,也可以增加企业在东道国通过谈判的形式获取机会的几率。4.2重视技术研发和加强人才培养。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国际石油企业的竞争主要来源于石油的勘测和开采技术,石油的勘测开发风险的大小是由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的。在目前看来,我国石油企业在石油勘测开发方面的技术水平远远不能和那些国际石油巨头相提并论,但是我们又必须和他们在国际市场中进行残酷的竞争和争夺,为此我们只能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借鉴先进技术,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只有依靠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才能有效地降低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在技术方面的风险,减少损失。4.3密切监控国际市场变化。国际油价难以把握,给石油的投资带来极大风险,所以需要企业经常性的对国际油价做出短期或长期的预测和分析。在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国际石油投资公司都会提前对油价进行相应的评估和预测。一般来说,石油价格制定的参考因素无外乎是石油技术、勘测开发水平和投资水平。所以企业在预测石油价格的变化趋势时,也大多根据这些因素进行计算。当国际市场中油价突然降低时,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为了减少损失而选择减少投资,而没有进行有效的长远预测,那么等到油价上升时会因为产量不足而带来生产利润的减少;油价上升时也不可过度的增加投资,依然需要根据对油价做出的长远预测结果来限定自己的投资规模。4.4构建地质与经济评价体系。通过建立地质评价系统,能够为企业对投资区域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详细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来得出该区域的油气储量、油气质量以及油气资源的深度等信息。石油的海外投资虽然扩大了我国石油企业的区域选择空间,但是对石油的勘测却提出了一大挑战。世界油气储存区域是分散的,短时间内在地质条件完全不同的区域中选择最佳区域进行油气的开发比较困难,一旦出现投资选择上的差错,会使前期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毫无价值。所以,在区域的选择中,需要企业将地质评价与经济评价相结合,完成区块油气的风险评价,预测石油储量和类型以及开发生产的规划,为经济评价提供有效的参数。

参考文献

[1]常秀成.石油权利与跨国经营[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2]龚雪蓉,王彬.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分析[J].企业导报,2010(3):80~81.

[3]刘桂珍.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4]天津市国际税收研究会课题组.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税收问题调查[J].天津经济,2011(2):63~66.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例3

    二、跨国证券投资内涵、性质和中国跨国证券投资的现状

    跨境证券投资即包含于跨境组合投资(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FPI)中的一种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半包含于跨境投资的范畴之内。根据IMF在1996年发表的“Coordinated Portfolio Investment SurveyGuide”所定义,跨境组合投资(FPI)是指国居民对另一国实体(entity)发行的证券进行的跨国界投资。FPI的首要目的在于获取资本利得,而并非追求在被投资实体中获取重大影响力和持续性利益。此定义所指的跨境证券投资是一种间接的跨境投资,投资者仅仅以获取收益为目的而持有股票或其他证券,对被投资的“另一国实体(entity)”并不参与经营及享有控制权或支配权。①跨国证券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与外商证券投资两方面。②国际证券(International Securities)是指发行人在其本国境外或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并流通的,以发行地所在国或其他可兑换货币为面值的证券,是国际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投资证券化以及国际借贷证券化趋势的形成和发展,国际证券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③对于跨国证券投资的性质问题关系到跨国证券投资的管理和控制标准,对于一国而言影响到其规制的法律规范以及审核批准条件,所以有必要先对跨国证券投资的性质进行认定。一般认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区分主要集中在企业有无控制权这一问题上。确认一项投资行为是国际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有一定的标准,各国有关法律规定不一。有的国家以一定的外资股权比例作为确定国际直接投资的唯一的标准,一般10%~50%不等。例如美国1974年《外国投资研究法》规定,只要个人直接或间接拥有或控制一家以公司形式组成的工商企业的任何等值的投资额就构成了直接投资。从形式上看,证券投资是一种间接投资,因为投资者并非直接与目标公司进行收购交易,而是通过证券市场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的流通股票,通常是在证券市场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交易。然而在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的趋势下,单纯将跨国证券投资定义为间接投资已不适应证券行业发展的需要,证券投资亦可不通过中介机构进行,而是直接入市交易。④笔者认为,认定跨国证券投资的性质应当参照两方面的标准,一方面是控制管理标准(主要是持股比例),具体的控制管理标准需结合各国的实际国情和对外投资政策倾向;另一方面是审查证券投资的根本目的,为了获得控制权还是为了短期购进后抛出获利是区分直接还是间接投资的一个标准。若投资行为达到了一定的数量标准并且目的是为了取得对标的企业的控制权,可以认定为是国际直接投资,反之则是间接投资,前者主要受投资法的规制,而后者要受到金融法和投资法的共同规制。跨国证券投资的形式不同,其管理规制的力度也有所不同,各国对于境外投资和境内外商投资的监管标准迥异,表现出各国的不同投资倾向和市场管理目标。我国的跨国证券市场投资主要分为境外证券市场投资和境内证券市场投资两部分。境外证券市场投资又可以分为:①境外上市外资股,即中国公司经证监会批准向境外投资者募集并在境外上市的记名股票,但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主要有境外直接上市国企股和境外间接上市红筹股两类。②海外发行债券,是指由中国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在国际债券市场,发行以外国或境内货币为面值的债券,使外国投资者购买后形成的证券投资。外国投资者对我国境内证券市场透支主要是外资收购上市公司。外资收购上市公司可以由多种方式进行,除了境内上市外资股方式外,主要包括QFII收购、协议收购、要约收购、定向增发等。①我国证券市场顺应对外开放浪潮,表现在国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有条件地开放境内企业和个人投资境外资本市场,对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开放程度的加深等方面。首先我国股票市场融资国际化是以B股、H股、N股等股权融资作为突破口的,与此同时我国也越来越依赖国际债券市场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从2001年开始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放开境内资本市场,颁布一系列法规规制境内外商投资行为,既充分利用外资又保护国内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安全。2011年1月,中国证监会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允许QFII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交易,表明我国进一步开放了国内资本市场。虽然目前我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入尚未完全开放,但是对外金融投资和个人外汇管理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2006年6月,中国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商业银行开展QDII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逐步扩大了境外投资范围,截至2010年年末,我国共批准90家合格境内投资者,投资额度高达696.61亿美元。

    三、跨国证券投资风险概述

    跨国证券投资的规模不断壮大,其撬动的资金量十分庞大。以我国为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企的海外投资前所未有地扩张。据国资委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共有108家国企投资涉及境外单位5901户,国企境外资产超过4万亿元,当年利润占国企利润总额的37.7%,甚至有的企业境外项目利润占公司利润的50%。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之际,我们应当看到跨国证券投资带来的巨大利益,充分利用国际化、金融化的资金平台,但同时应该更加注重风险的防控和震荡后的及时恢复。冰岛国家宣布破产、美国信用等级下降,昭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证券市场成熟完善与否的重要性。在联络日益紧密的国与国之间,因为大量的资金往来,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足见跨国证券投资面临的风险相较于国内证券市场的复杂性。利比亚局势的动荡直接影响了国际原油股价,各国在利比亚的投资也必然受到牵连。国际化的投资方式必须有相应的国际化的风险防控机制,对于每个国家而言都是一样的。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是吸引外资,利用国际资源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的金融环境、证券市场成熟程度与国际金融市场相比有明显差距,在证券业的规范运作、违规惩罚、风险防范等方面还有待改进。跨国证券投资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机遇,同时也使证券监管面临新的风险问题。证券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市场风险是价格和市场环境引起的风险。国际国内环境、市场需求、经济发展阶段等因素都会造成市场风险的诞生。市场风险主要由经济学者通过对市场结构的分析和结构、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来进行规制。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市场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漏洞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对其的防控表现为一种宏观环境的整体防控。管理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交易风险和结算风险。证券交易中的风险主要由以下行为引起:资金违规入市交易,结算漏洞,非上市公司股票欺诈交易,委托理财中的违规行为,信息披露不实,内幕交易等。在跨国证券投资中,投资风险还包括:战争、政治、市场准入、外汇、税收等可能导致证券投资损失的因素。在各种证券投资风险中,我们着重强调法律风险,因为法律风险防范的思路应当由事后补救转为事前防范和全程控制为主。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执行会长、上海并购俱乐部秘书长费国平认为:“以往‘走出去’只注意到经济方面的风险,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等,对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往往忽视或尽职调查没有做到位。”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伴随着的各种危机是否能够得以有效防范和制止,与金融体系本身的法律制度以及更广泛的、金融运行外部法律环境是否健全息息相关。“人们对一个国家的信心,除了经济上的层面外,还要看这个国家在处理危机时,法律是否健全。”当法律不健全、歧视性执法或发生法律冲突,相关法律风险就可能转变为一种现实危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可见法律风险是证券投资市场必须予以重视的一种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强调,“要平衡好法律风险防控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对于风险巨大、难以防范的境外项目,即使有较好的商机和效益,也不要轻率进入。”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很多规范在吸收借鉴别国经验的过程中还有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规定,不利于我国的证券交易发展和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例4

QDII(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制度即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国家,有限度地允许本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一种制度。QDII制度最初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韩国、智利、印度、巴西等国家在资本市场还未完全开放的20世纪90年代初都设立和实施过QDII制度,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早在2001年上半年,香港特区政府就向国务院呈交报告,建议设立QDII。在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筹划之后,2006年4月13日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的通知》(即央行5号令),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机构可采取各自方式,按照规定集合境内资金或购汇进行相关境外理财投资。2006年4月17日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外管局《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规范商业银行从事代客境外理财业务。2006年8月30号外管局颁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证券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证券投资的业务流程及相关监督管理内容。2006年7月2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首批获得代客境外理财资格的银行及购汇额度。2006年7月31日,工行的第一款QDII产品开始募集。酝酿已久的QDII至此正式浮出水面。8月批准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正式启动QDII试点,这是首家获准投资境外的基金类机构。截至2007年9月底,已有52家金融机构获得QDII业务资格。其中包括13家境内商业银行、11家外资商业银行、15家保险公司、9家基金公司和4家证券公司。

1QDII制度的风险

QDII制度的实施将有利于我国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有利于解决国内资本投资出路,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消除资本市场间的宏观套利,推动内地证券市场的创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QDII制度下隐藏着的风险。

1.1外汇管理的风险

QDII制度下大量资金流出、流入将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或汇率变动直接影响本币供求,带来跨境资本的大量频繁流动,会给国际收支平衡和本、外币汇率稳定带来压力。QDII制度对外汇风险具有诱发性,QDII对本、外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监管带来压力,实施QDII资本跨境流动将存在以下几种风险:溢出风险、波动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内证券市场同国际接轨会导致国外市场的波动通过QDII传导到国内,而且由于证券市场具有敏感性和一定的投机性,形成股票和债券价格上下波动起伏,随时有诱发外汇风险的可能。特别是在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下,处理不慎可能会增加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一旦冲击力达到外汇管理体制崩溃,那么金融危机将随之而来。

1.2资本外逃的风险

实施QDII可能伴随资本外逃。过去若干年,内企业资本金逃避外汇管制主要是通过地下渠道暗中投资于境外。实施QDII是允许外汇资金跨境流动,很可能将对国内股票市场形成巨大冲击。由于国内证券市场正处在规范完善过程,市盈率较高于国际证券市场,必然吸引资金外流。再加上国内证券市场对外汇投资基金管理缺乏有力的管理手段,有可能引发外汇资金大规模外流。目前由于A、B股市分割,无疑会给QDII跨境流动推波助澜,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警觉。

1.3洗黑钱的风险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反洗黑钱起步晚,虽然《反洗钱法》已经出台,但制度还不成熟,执法经验还有所欠缺,目前依然是国际洗黑钱的重要目标。某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QDII制度下存在的一些监管空隙而将在国内非法取得的资金以合法的形式调离出境,这无疑给国内外洗黑钱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我国金融控制的难度将增大。

2防范措施

为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在实施QDII制度时有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对QDII制度运作过程中各个主体、各个环节的管理。

2.1严格筛选符合资格的机构投资者,逐步扩大和增加投资渠道和品种

鉴于一般国内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缺乏海外投资经营经验的现状,对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准入必须严格把关。要挑选资产规模大、管理规范、具有境外操作经验的机构投资者。各国实行QDII的动因大多是为了缓解本币升值压力及阶段性开放本国资本市场,便利居民海外投资。其资本市场逐步开放、投资限制逐渐取消、循序渐进、审慎监管的原则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同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一样,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规模小、投机气氛强机构投资者比重低、容易纵。正因如此,在我国金融预警、监控制度不灵敏的情况下,实行QDII更应谨慎、求稳。国际经验证明,对QDII在投资渠道、投资比例、投资品种等方面实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合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或少受国际市场的侵袭。我们应以审慎态度制定QDII的资格、投资比例、投资规模、本息兑换等细则,并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逐步放宽,有效控制冲击和风险,并为下一步开放积累经验。

2.2严格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主动应对、管理和规避国际投资风险

QDII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杜绝或减少风险发生。要完善券商的治理结构。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公司管理层拿股东的财产去冒险,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现象发生,从而控制证券机构的内部风险。要重点加强股票自营管理制度、债券业务管理制度、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制度、营业部管理制度,以及内部稽核审计工作制度、财务制度的建设。要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授权授信制度,明确每个员工的授权范围,明确个人分工,将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评估、风险监控权限分开。要对重要岗位落实责任制和轮换制度。应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投资的额度,机构投资的方式,到投资的范围,进行合理的调控,使金融机构积累更多管理风险的能力,有效防范风险,主动地去应对和管理风险,而不是被动地防御。我国金融机构长期以来风险的意识都不强,认为防范风险所付出的成本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实施QDII则必须具有高度的风险意识,而且必须要意识到防范风险需付出一定的成本,才能提高未来收益的可预见性和可掌控性。为规避QDII投资风险,机构投资者必须尽快熟悉境外资本市场的法律规定,市场的运作规律,要学会从国际资本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中选择合适的产品,利用国际市场提供的一些避险工具,来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方天梯.QDII的外汇管理问题[J].上海金融,2003,(4):37-38.[2]沈闻一.QDII机制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J].中国外汇管理,2004,(6):14-15.

[3]王辉.QDII及相关问题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6):20-23.

[4]王家兵.QDII制度下金融风险的法律防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7):114-116.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例5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始于1979 年,随着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演进,尤其在最近两年,我国企业在海外进行较大规模的投资更是高潮不断。2005年,经商务部核准和备案的新批境外中资企业1067家,中方协议投资额69.54亿美元,投资项目涉及制造业、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能源开发以及建筑业等,投资区域分布在全球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表1)。

跨国投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经营主体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无处不在的,海外投资面临着比国内投资更大的风险,其管理的核心是如何识别与防范境外投资风险,其管理的手段是构建完善的海外投资风险预警协调系统。

海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解析

国际投资面临主要风险分为政治性风险(非商业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商业性风险)两种,还有自然灾害风险等。

(一)政治性风险(非商业性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东道国国内的政治事件以及东道国与第三国政治关系变化给跨国投资企业经济利益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政治风险是海外投资最大的、最不可预见的风险,产生的原因本质上与投资所在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有关,是投资企业无法控制的风险。政治风险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有特点,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政权更迭、宗教、民族冲突此起彼伏,甚至爆发内战造成国家分裂,这些都会给海外投资企业带来风险;而发达国家一般政局稳定,但存在对外国投资技术限制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战争、动乱、、政策变化等社会动荡风险;文化差异风险;法律法规风险与环境保护风险等。

(二)经营性风险(商业性风险)

跨国经营投资海外还需面对众多的由于经营上的不可预见性给跨国公司带来的经营性风险。经营性风险是非系统风险,是企业可以控制的风险。一般来说,海外投资商业风险包括国际市场变化风险;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国际企业管理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和人事风险等。

(三)其他风险

自然灾害风险是指由于投资所在国发生台风、地震、海啸、传染病等自然灾害对海外企业跨国经营造成的威胁与损失。此外,国际恐怖活动等安全风险也是海外投资企业必须关注的风险。

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构建

从技术视角看,构建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是防范上述政治和经营性风险的有效途径。海外投资风险预警就是对那些可能出现的不正常情况和风险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识别、预报,以及提出防范或化解措施的前馈控制系统。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必须涵盖警情指标、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准确及时报警、快速排警并收集反馈信息等内容。其运行的四个程序如下:

(一)监测警源,发现警兆(识别子系统)

大多数海外投资风险是可以监测的,风险监测子系统就是对境外投资风险因子和风险表现进行连续、系统的监测和追踪,对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进行鉴别、分类和初步分析,以便及时灵敏反映出风险变化。境外企业在警情爆发之前,总会有一定的警兆(前兆),风险监测系统就是要通过监测警源,并借助一定的经验和方法,确定是否出现警兆。

(二)预测警度,判断警损(评估子系统)

根据警兆的变化状况,联系警情的警界区间,参照警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境外企业实际情况,从而预测警度,判断实际警情的损失程度。

(三)适时报警,寻找警源(预报子系统)

依据预测警度和实际警情的损失程度,适时发出警报,并根据预警对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积极查找产生风险警报的警源,寻找警源也是实施对策的前提。

(四)选择对策,排除警患(排警子系统)

海外投资风险排警子系统,既风险快速反映子系统是指在境外投资风险科学分析基础上,根据警源情况和风险分析结果,确定与风险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及时采取预先已制定好的计划和方案,防止潜在风险的发生。

通过建立海外投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报―风险排除的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对海外投资风险的跟踪、监控、报警并及时采取排警措施,从而大大降低海外投资风险。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范

目前,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理中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同纷繁多样的吸引外商投资保护制度相比,针对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管理的立法显得非常滞后,尤其是在海外保险和海外企业权益保护上的法律甚至还是空白;政府对海外投资企业的引导、促进、服务、保护与管制等宏观战略管理方面的协调机制不健全;境外投资企业内部监管制度不完善,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尚未建立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从而造成企业风险管理失控;此外,我国海外华商行业协会或商会等组织发展滞后,商会和东道国政府与国民之间了解、沟通、协调渠道不畅通。因此,如何从政府、企业和海外商会三个层面防范境外投资风险是当前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构建政府海外投资管理协调机制

企业境外投资发展离不开母国政府的支持,一方面政府为企业提供投资信息、技术资金支持与税收优惠;另一方面政府对海外投资企业给以保护,因为境外企业除了面对商业性经营风险之外,还有面临非商业性风险,即前文所述的政治风险、经贸壁垒等。因此,从宏观政府层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海外投资管理上的监督、服务、保护和管理作用,就必须建立政府的海外投资管理协调机制,包括健全海外投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海外投资管理监督协调机制、海外投资服务机制与海外投资保护机制等。

1.海外投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为了保护境外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境外投资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国家经济利益不受损害,我国必须建立一套符合本国实际情况和当代国际投资特点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应尽快出台《中国对外投资法》,将其作为调整我国境外直接投资关系的基本法,通过立法确定境外投资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政府还应适时出台《对外投资审查法》、《对外投资所得税法》、《对外投资银行法》、《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法》、《对外投资保险法》等,用来协调东道国、海外投资企业与我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与利益,促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健康发展。

2.海外投资管理监督协调机制。我国政府在海外投资管理方式上采用行政管制为主辅以适当的引导,管制手段为行政审批制,行使审批权的部门有国家发改委及其授权部门和商务部及其授权部门。海外投资管理协调机制的改革重点是解决多头管理问题,变行政审批制为申报核准制。海外投资监督机制主要是对境外投资的国有企业实施全面的评价、考核,应建立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控境外投资风险。

3.海外投资服务机制。政府应成立或组建海外投资方面的信息辅导、咨询服务机构、设立境外投资指南网站,专为海外投资企业提供海外投资信息服务,并为企业海外投资项目进行风险预测和评估,协助企业建立投资预警管理系统。推动成立海外商会,组织并提供海外华商协会座谈交流经验平台,以加强海外投资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增强抵抗境外投资风险的能力。

4.海外投资保护机制。海外投资保护机制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投资者在境外投资可能遇到的非商业性风险提供的保护措施体系。要健全海外投资企业法律法规,保障海外企业权益;完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运用差别保险政策、引入多家保险机构、政策性保险商业化运做等手段扩充投保境外企业;争取和利用双边、多边投资保护协议、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MICA)等措施保护我国海外投资企业利益。

(二)强化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理与防范能力

1.投资前―全面评估东道国的投资经济环境与政治风险。鉴于目前海外投资风险的新特点,我国企业选择海外投资国时,首先必须重点评估分析那些难以预测并可能使境外投资企业经营环境大为改变的各种政治风险和经营风险,尤其是应着重关注东道国国内的主要利益集团、民族与宗教冲突、东道国与该区域国家的关系以及海外投资产业未来政策变动的可能性与变动方向。我国海外投资的企业可以借助中国政府境外投资信息服务平台、海外商会、投资促进咨询等中介机构,了解投资国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市场环境与社会文化等。在海外竞标项目时,要主动寻求我国驻外使馆及当地中资机构的帮助,降低可控风险的发生。

2.投资中―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海外投资项目实施进程中,除了要尽可能的实现用人、融资、设计本土化与多元化战略以分散风险之外,还应建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报―风险排除预警系统,实现对境外投资风险的实时跟踪、监督、预警与防范,来有效化解跨国投资过程中的各种商业和非商业风险。

3.投资风险发生后―缓解策略。海外投资风险最终发生时,企业要积极采取缓解策略来尽可能的降低和弥补损失。要充分了解我国和东道国对海外投资企业保护的法律法规,争取和利用双边、多边投资保护协议、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MICA)等措施保护投资企业自身的利益,如实向海外投资保险机构反映非商业性投资损失并把政治风险争端诉讼与东道国或国际法庭,以期获得赔偿,减低和转移风险损失。

(三)海外行业商会要加强与东道国的沟通与协调

海外华商应组建由专业人士和境外企业代表组成的行业协会,建立相关产业预警机制,构建一个海外投资企业、华商商会、东道国政府和国民多方彼此沟通交流的平台,与国外相关机构通过谈判、交流,及时排解风险隐患,防止矛盾积累,爆发摩擦事件,外商与东道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摩擦往往源于缺乏相互了解,我国商人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将商品输送给当地居民的同时,还应该发挥海外商会功能,主动与东道国沟通,努力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化解矛盾,这样将有助于缓解由商业竞争导致的族群冲突和其他矛盾,形成和谐共处、互利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于玲.政府、企业携手化解跨国经营风险[J].国际市场,2006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例6

一、保险资金投资境外不动产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国内不动产价格不断上涨,国内不动产投资成本陡增,而国外发达国家在前几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境外不动产价格出现明显下跌,且发达国家的成熟物业的收益稳定,将保险资金投资境外不动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较多保险公司已经对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都有了境外不动产投资的计划。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投资额数量大,周期长,通常情况下盈利性和安全性较有保障,符合寿险保单的久期匹配和寿险资金追求长期、价值、稳健投资的要求。

然而,我国保险业将保险资金投资于不动产领域,在行业内出现的时间不长,自身经验的积累还很少,在海外环境下,我国保险企业难以像在国内经营时享有的一些政策保护,所有风险将由企业自身承担,企业既要面对外来监管的压力,又必须注意内部经营各方面的自我监管。因此在考虑投资境外的不动产前,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保险公司都应该注意风险的防控。

二、保险资金投资境外不动产的风险分析

(一)国际经营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于境外不动产,面临对别国投资环境不熟悉、认识不全面和国际经营环境和条件变化给保险企业带来影响或损失。以购入境外成熟物业的方式投资不动产,无论是标的物的选择、交易金额谈判还是租赁客户的确定,远不如在国内那么便利和透明。在项目经营过程中也可能面临诸多风险。如今年中国平安购入英国劳合社大楼,投资回收期长达十年左右,需要承受长时间的资金压力,其次租金的高低主要依据东道国的房产增量和存量来决定,且未来市场指向性和预测性不高,当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房价大幅上涨,固定的租金就会导致损失,且不动产投资往往资金密集,若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失误,损失必将是巨大的,对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国际市场风险

1.市场供求风险

不动产的价值受供求影响的幅度远比其他商品大得多,因此,不动产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所承担的市场供求风险比其他市场要大。在东道国经济上涨、房价上升时期,整个产业链的投资和需求均呈现出旺盛状态,社会对不动产商品的需求量通常相应增大,由于上涨预期的存在,整体市场风险不明显;一旦经济疲软或金融危机时期,房地产作为生产场所而产生的需求会相应减小,不动产租赁合同可能中止,不动产价格会实际下跌或者出现下跌预期,由于杠杆作用,风险被放大,不动产行业的参与者均可能遭受实际损失。

2.境外资产汇兑风险

在境外投资不动产,汇率的变动会引起投资收益的变化。在整个境外投资过程有两次货币兑换,首先要将本国货币兑换成东道国货币进行不动产的投资;当获得投资收益之后,需要将所得收益兑换成本国货币。假设人民币对东道国货币的汇率升值,获取外币投资收益之后只能兑换到更少的人民币,境外投资的收益因此受损。由于人民币汇率一直处于升值趋势,境外投资面临的汇兑风险越来越突出。再则各国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国际市场供求平衡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汇率的变动,因此,保险公司在进行境外不动产投资时,要高度关注和防范汇率变动所带来的投资收益减少的风险。

3.利率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境外不动产过程中面临的利率风险,应视不动产的具体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而有所不同。以物权方式投资的,保险公司投入的资金若有部分是向东道国银行或其他机构借入,市场利率上升则借款的利率也会上升,进而直接影响到投资成本的增加;如果投入不动产的资金全部是自有资金,过后靠收取固定收益收回成本的,虽不涉及借款利率问题,但是国际货币市场的利率变动将影响到收益的再投资。如果保险资金以不动产债券、股票以及其他与不动产相关的有价证券,当国际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投资收益下降,长期资产将面临缩水的后果。

(三)市场流动性风险

不动产行业的经营具有前期资金需求投入大、后期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这就降低了投资资金的变现能力,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倘若保险公司在短期内面临大规模资金需求,将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不动产投资变现,或者需要折价变现,从而使保险企业遭受较大的投资损失。而保险资金投资于境外不动产,流动性的风险会比在国内更严重,不动产变现的渠道、交易对手的寻找、信息搜集等均不如在国内那么便利和熟悉,当面对突发事件或意外事故时,应对起来难度都会比国内大很多。

(四)通胀风险

投资不动产项目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产生沉没成本,需要收回成本获利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在整个投资周期中,投资东道国的经济周期性变化影响到物价的波动,对资金的投资计划将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影响,如果投资收益率不能抵消当前物价的上涨,则会造成投资负效益的风险。如果保险资金以开发楼盘的形式投资不动产,当东道国通货膨胀大幅度上升,将引起建筑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劳动力和管理费用上升,将增加房产的开发成本。在境外投资不动产,通胀风险在国外环境更难控制,因为保险企业对国外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把握较国内难,如果控制不当,通胀风险因素在很多情况下还会导致严重的风险结果。总之,通货膨胀对不动产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

(五)国家政策风险

境外不动产投资的国家政策风险主要包含政治环境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

1.政治环境风险

在境外投资不动产,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与行为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保险企业的投资带来政治风险。由于政治风险往往与国家行为相关,如东道国实行资产国有化、政府领导层不稳定、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民族纠纷等。一旦风险触发,个人和企业很难依赖自身的力量进行控制,损失将是不可避免的。

2.宏观调控等经济环境风险

虽然在国外鲜有我国专门针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但是不动产行业的发展仍然容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如东道国与该行业有关的金融政策的改变(如外汇管制、税率变动)、对外资的控制、对土地使用的控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尤其对投资规模、方向及金融的控制等等都可能给保险公司的境外不动产投资带来成本和收益变化的不确定性。在经济繁荣时期,宏观政策偏向宽松,利于不动产行业的繁荣,不动产的价格趋向看涨。但是一旦发生经济过热,政府出台紧缩政策,不动产行业很快受到影响,使保险企业的投资遭受损失。

除了上述风险,保险公司还可能面临着法律风险和专业人才不足的风险。

三、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动产的风险防范

我国保险业应该三管齐下,从政府监管层和保险企业本身下手,适当借助国际中介服务机构,使境外不动产投资的风险控制逐步完善:

(一)政府及监管部门的监管与指导

随着保险公司资金的境外投资的规模的逐年增加,作为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监管和指导的职责:

1.境外不动产投资的相关规定做到循序渐进

在保监会规定的直接投资的不动产,仅限于位于《细则》附件所列“发达市场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是具有稳定收益的成熟商业不动产和办公不动产”。在范围方面的规定还是相当严格的,也符合我国保险企业境外不动产投资经验尚浅的客观情况。在投资比例方面,保监会只是笼统规定了“投资余额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5%,投资新兴市场余额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的10%”,具体到境外不动产投资比例,保监会未作具体规定,只是提及单项投资可参照国内投资品种的相关规定。笔者认为,境外投资不动产比在国内投资风险大,在起初阶段,不宜与国内比例一样,尽量以“从低”原则设定比例,待保险公司积累了境外投资经验之后,在逐渐放宽比例限制。

2.建立投资风险管控和投资绩效监测体系

监管部门应以偿付能力为核心,加强对境外投资的保险企业的财务监督,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以实行动态实时地监管。在监管过程中,注意境外投资的保险企业资本投出的安全监控、审计与绩效评价,尤其加强境外不动产投资资金安全的财务审查是重要的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防范不动产行业的风险进入保险业,避免美国 AIG 危机事件在国内保险公司重演。

3.定期具有指导性的投资信息或建立境外投资咨询机构

政府或监管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信息系统,为境外投资的保险公司提供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类统计,全面掌握保险企业境外投资的规模大小和区域分析情况,对投资区域、投资形式和投资方式进行政策性的指导,并面向资产管理公司制定相关操作指引,优化投资决策,减少投资的成本和盲目性。我国也可考虑由掌握着大量信息资源的商务部等境外投资管理部门,建立一个市场化的境外投资风险评估和咨询机构,为保险公司等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财务等方面的服务,降低境外投资面临的政策风险。

(二)保险公司内部风险管控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保险公司可引进外资或者民间资本,引进在不动产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企业,既可以增加公司资本金、提高偿付能力,又可以引进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不动产专业人才,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投资境外不动产行业的能力;其次,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的不动产投资小组,专门负责从事国内和国外的不动产投资业务,利用专业化的投资队伍尽可能确保不动产投资的安全性;最后,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上对不动产投资进行有效的监督。保险公司在投资决策、投资执行、投资监督三方面形成独立的组织构架,通过这三项权利的交叉制衡,明确各自的权责,加强境外投资风险的抵抗力,防止投资失误和失控。

2.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建立投资风险控制机制

投资前,应对投资项目的东道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不动产行业等对投资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做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工作,尽可能获取详尽的信息,以判断欲投资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合理,财务上是否盈利,整个境外投资决策应程序化和规范化。在投资过程中,强调保险公司对自身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建立多层次的日常规避风险的管理体系,制定境外不动产投资的风险控制策略,定期对投资的收益和资金回收、支出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境外不动产的经营与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

3.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

投资境外不动产的方式主要有间接投资方式和直接投资方式。通常,直接投资方式获得的收益最大,风险也会较大。保险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本身的经营能力和技术,在上述两种投资方式中的多个品种里,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找出最适合的一种。此外,保险企业还可以选择与国内的不动产企业共同出资,这样可以直接得到合作企业的不动产行业方面的丰富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境外投资的本土化策略,如考虑与境外的投资公司合作进行境外不动产投资,与境外投资目的地国的企业共同出资,境外企业对当地的投资环境更为熟悉,还可以获得投资国企业的待遇,境外优秀投资公司在人才、技术、经验的优势将增强保险企业的境外投资的实力,提高投资收益。

4.加快境外投资管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境外不动产投资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国内企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而且还要精通外语和具备不动产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能把握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过硬的国际金融实践操作经验,当前,保险企业合格的境外不动产投资专业人员严重匮乏。因此保险公司可以适当引进不动产领域内的投资管理人才,并注重对其进行保险行业知识的后期培训,多提供一些出国进修的机会,选派一些投资人才到国外知名的投资公司进行培训和实践,提高他们投资的实际操作能力,努力打造出一支房地产行业方面的投资风险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借助国际中介服务机构积极防范国家风险

防范国家风险的途径有两种,一方面可以由保险公司派遣专人或海外招聘人员及时提供投资地各种政策动态,还可以依据商务部定期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中提供的最新法律法规、政策和经济数据等官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大型的国际投资咨询服务中介进行实地考察和环境评估,为保险公司提供国外市场信息的咨询服务和必要的技术帮助。如美国建于1914年的汉密尔顿咨询公司曾成功辅助中国人寿成功投资VISA。上述的境外投资本土化策略也是防范国家政策风险方面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升.我国保险投资的汇率、利率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保险,2010(10):35-37.

[2]谢青.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机遇与风险分析[J].中外企业家,2009(24):140.

[3]凌秀丽.海外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经验借鉴[J].中国金融,2010(03):32-33

[4]许慧,胡曲应,许家林.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与监管[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06):99-105.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例7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

风险是指当一项活动可能产生几种不同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的可能性或概率又可以推算时,则认为这些活动是有风险的。一般来讲,企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经营风险;二是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往往是由经营风险引起的,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经营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只有了解了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不同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在成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风险。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使企业理财陷入困境。

(二)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

3.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我国有的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本身资金又不够,只好向外筹集大量的负债资金,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及控制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1.加强财务管理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虽然宏观环境变化不受企业管理人员的控制,但是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财务战略和风险调控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综合判断环境变化的能力,以充分研究应对环境变化的策略,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环境因素降到最低水平。

同时,要时刻注意国家政策变化。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的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而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针对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2.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功能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和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楚明了。再次要及时更新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加强风险教育,使全体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财务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各级领导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运用经济模型进行科学决策,对各种可行性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坚决杜绝主观决策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切忌主观臆断。

各级财务人员要清醒地认识到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的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具有及时捕捉风险、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处理每项具体业务时,积极防范,妥善应对,及时化解财务风险。

结语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预见和进行控制的。企业只有在对财务风险有了一定认识,在制定决策时考虑到财务风险,定期对企业各类财务信息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之后,才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地避免财务风险,实现最终的目标,获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新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J].会计之友,2009(2)

[2]李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及其控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05)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例8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以财务决策为例,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都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作出的,对风险的判断的正确与否关系财务决策的成败。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总试图去防范它。但是要想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标,我们首先必须对财务风险成因进行分析。

(一)、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我认为要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就必须先了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归纳起来财务风险基本特征主要有:

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

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比如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3、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先加以估计和控制,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不能准确的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

4、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呈正比关系,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如风险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也会因投资而取得风险报酬。

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应对性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在此只针对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其所面对的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例如,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猴王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其与上级企业猴王集团之间存在着混乱的财务关系,致使上市公司因猴王集团破产而出现严重财务危机。

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原因造成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6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了财务风险。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第三、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第四、企业赊销比重过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有,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第五、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四、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一)、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防范并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性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的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4、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范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例如,对固定资产投资,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又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因财务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5、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作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利,真正的作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作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二)、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方法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同时,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已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对外投资多元化可以在分散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了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3、转移法:及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他企业。在投资建造固定资产时,企业可以采取出包方式建造,将建造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转移给承包方。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企业,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赊销比重较大的企业,对大宗赊销及时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可以转移坏账带来的财务风险。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可以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以达到降低债务风险的目的。当市场不可测因素增多,股票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应及时降低股票投资在全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企业也可以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例9

企业境外投资存在的问题

境外的投资风险防范体系包括不同的层次,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的各项运行制度,依靠制度使防范境外投资风险时的行为明确化、规范化。目前,我国境外投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境外投资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在地区结构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及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对非洲和拉美投资的数量和规模则十分有限,不利于分散风险。在产业结构上,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这样的投资行业结构不利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

(二)缺乏对境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由于我国与国外政治、经济、法律和风俗习惯存有较大差异,因此投资风险较大。如果在决策一个境外项目前不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会造成损失。而目前我国为数不少的境外投资企业在对投资项目尚未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前,便急于境外投资,这就使企业面临经济上带来的巨大风险。

(三)总体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因而境外投资项目集中在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国外的高科技产品和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产品逐步成为支柱产业,这又导致我国境外投资与国外产品竞争力差距较大,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防范

(一)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境外投资的规模扩大和地理流向的多元化,境外投资也面临着日趋复杂的风险,我国迄今还没有关于调整境外投资保险关系的法规,风险防范机制极不健全。1983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制定的《投资风险(政治风险)条款》没有规定相应的为国内投资者境外投资的政治风险投保方式,其境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既得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也仅限于商业保险关系的规范,但境外投资更多的面临着政治风险。一旦遭到政治风险而没有相应的风险措施,境外投资利益可能会全部丧失。因此,我国境外投资的安全快速发展有赖于与之配套的政治风险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二)境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及管理的复杂性,我国境外投资面临着许多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境外融资风险、投资决策风险、投资环境风险和境外投资保护风险。

1.企业境外融资风险。我国企业境外融资主要是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官方贷款以及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等方式。随着国内外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我国企业境外融资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国家和企业债务负担不断加重,汇率和利率风险明显增大;利用境外融资的手段和渠道偏少,难以满足企业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资金需要;融资手段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发展和提高投资效应的要求。

2.投资决策风险。在境外投资活动中,决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目标能否实现。我国境外投资决策风险主要体现在:决策盲目,没有建立必要的决策风险分析和控制程序。决策程序通常是根据确定的目标,制定多个备选方案,然后评估各个方案的风险和收益,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定决策方案,否则很难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决策实施过程失控,缺乏监管和控制程序。许多境外投资企业没有建立相配套的监管和控制程序,不能保证决策按照预先的计划和方案正确实施,在决策环境和企业具体情况发生变化时,没有及时的补救措施,致使风险进一步恶化。

3.投资环境风险。投资所在国由于其国内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带来的投资风险,具体表现为:政治风险,如国家政局不稳定,政权更迭频繁给境外企业带来的风险;经济风险,如汇率风险、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风险等;法律风险,如知识产权保护及技术标准壁垒的风险,它是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企业自身及有关各方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形成的风险。

4.境外投资保护风险。如果东道国缺乏境外投资保护制度,那么境外投资企业除了要承担商业性风险外,还要承担政治风险。一方面由于我国对境外投资缺乏整体战略和行业指导,使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合理的投资保护协定,也使企业因东道国政治风险遭受的境外投资损失得不到补偿,从而增加了企业境外投资的安全隐忧。

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一)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对投资所在国政治、经济形势的正确评估。企业应在投资前对投资所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局稳定情况和对外国投资的优惠政策进行综合评估。境外企业设立后,也应要求海外经理人员及时提供当地各种政策动向的情报,并由专门机构进行分析。评估工作专业性较强,如果企业实力有限,就要注意发挥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作用。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需要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强化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培养人才,完善人才管理。发展国际化经营管理,不仅需要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有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经理人才。目前,我国比较缺乏熟悉国际规则和东道国市场法律的人才,可以通过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来弥补自身培养的不足。

3.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策略。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开发、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运用市场化和国际化手段,增强与外国跨国公司平等对话的实力。

4.实行海外企业本地化战略。我国企业应加强对投资所在国的公关策略。在投资方式上尽量采用合资形式,以取得一定的本国企业身份,可以使合资方分担一部分投资风险;对资源开发等敏感领域的投资,可根据所在国情况以债务形式出资,通过产品分成获得收益,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取得控股权所带来的国有化风险。如果投资主体具有品牌、技术、管理优势,也可以采取特许经营的形式,做到既节约资金、避免直接投资风险,又占领了市场。在境外企业经营中采用本地化战略,一方面多雇佣当地员工,另一方面尽量实现采购本地化。

5.合理安排投资结构。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经营政策和金融政策,把政治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调整的中心是把单独一家风险变为多个公司甚至把母国与东道国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可采取以下措施:跨国公司应设法在国际上寻找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利用筹集资本的机会把风险分散在东道国或其他国家,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或公司的持股者、客户身上。一旦东道国发生任何政治或经济风险,公司并不会承担过多的风险,而且还能受到国际性的保护。设法把东道国国内的子公司的原料、零部件等市场与其它国家市场连在一起,还可以把研究与开发设备的特有技术和关键部分集中在母国,以便一旦发生国家政治或经济风险时,可以让东道国也付出应有的代价。

6.进行周期性国际投资风险分析。对投资者来说,国际投资风险分析不只是投资前期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投资期。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因大量雇佣当地劳动力,其政府没收的风险可能较低,但还存在着其它风险,如资金筹集、企业扩大再生产等。投资企业的外部与内部环境不断变化,国际投资风险也不断变化,所以投资方应密切注意各种风险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定期进行投资风险分析。

(二)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我国境外投资保险制度。现阶段我国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它是有效保护我国境外投资的前提条件。我国境外投资保险制度的适用应以我国与东道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证协定为前提。目前我国已同2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证协定,并且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应加快与外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缔结双边投资保证协定,依靠国内立法与国际双边和多边协定的紧密配合来为我国境外投资提供担保。

2.建立投资工业园。企业走出去,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独自成功地避免政策风险。如果有国内好的中介服务机构或组织,可以在境外建立投资工业园,集投资咨询、法律顾问等一同到境外投资,如果出现政策风险,政府之间可以双边签订贸易、投资协议,以避免可能的政策风险,甚至可以避免汇率风险,国家计委、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和外汇局可以协调,乃至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做这方面工作。

3.建立境外投资咨询机构以及政府与企业新的协调配合关系。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可能遭遇的风险类型和程度在不同的投资目的国也是不同的。有些国家的政治风险大,有些是经济、金融风险大,有些是汇率、债务风险大。企业要想及时分辨境外投资有无政策风险,就需要大量资料和研究来做判断。政府建立一个风险评估和咨询机构,将对企业境外投资给予帮助和扶持。同时,政府可以设立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专门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财务、知识产权和认证等方面的服务。

完善企业境外投资的思路及对策

(一)重点选取优势行业进行境外投资

为满足经济发展要求,境外投资行业重点是选择具有产业和技术比较优势的行业,如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和机电行业等。在扶持大企业过程中要积极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增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品质,加大品牌经营力度。

(二)鼓励境外企业再投资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成熟,资金尤其是用于境外直接投资的资金格外稀缺,这样海外企业若想扩大规模,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利用已有的资本积累扩大海外的再投资。

(三)政府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

税收优惠。政府对公司的国外投资征税时,允许在应征税收中先减去在国外已交的税金,避免两重课税,并且在公司的国外投资收回前不予征税。外交支持。政府应当通过外交手段与多国签定投资协定,在法律上为我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创造一个较为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曼红.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及前景[J].中关村,2005(10)

2.陈小寅.风险投资在我国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J].现代管理学,2005(7)

3.盛立军.风险投资:操作、机制与策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例10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分为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因对外界环境因素的突发性变化认识不足而导致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法律法规调整、产业政策调整、科技进步等;

管理风险是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因对人力资本特性认识不透、管理不当所导致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损失的可能性。分为管理者行为风险和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管理者行为风险包括:预决策风险、人力资本形成风险以及人、职匹配风险等;被管理者反应行为风险包括:职业道德风险、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风险以及人力资本流失风险等。

2.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界定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人力资本,然而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对人力资本属性认识不够、利用和引导不到位,加之各种难以预料、控制的外界环境变动因素作用而导致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投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表现为未来若干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或收益不能补偿投资成本的可能性。

2、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

人力资本的成本计量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分为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和机会成本三种。

1.人力资本历史成本法

历史成本法是指对相关的招募、甄别、录用和培训费用全部资本化,在资产使用有效期内进行费用摊销,按照资产类别确认亏损,或按照增加资产未来收益的任何额外耗费增加资产的价值。当数据可以确认时,这种方法是客观可行的。

2.人力资本重置成本法

重置成本就是估计替代公司现有人力资本成本。它包括:招募、甄别、录用、培训、安置和发展新员工达到现有员工胜任工作水平所需支付的成本。其优点是找到了资产的市场经济价值参照,局限性表现为其主观性。

3.人力资本机会成本法

人力资本的价值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竞价过程产生,投资中心经理会对他们需要招募稀缺的员工进行竞标。竞标结果实质是对员工分类定价。这种方法有利于公司人员优化组合,实现高效益。

3、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1.做好职务分析,预防人、职匹配风险

职务分析是对企业各岗位职务的设置目的、中心职责、工作内容、权限范围、结构关系以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描述和记录,是现代企业HR管理所有职能的基础和前提。制定科学的岗位配置计划,做好人事测。评工作,根据岗位要求,将最合适的人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协调和适应。

2.完善培训机制,预防人力资本能力衰退风险

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基本依据。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要综合运用人员测评和工作分析等技术,从整体战略发展、工作和员工个人三个层面,结合企业外部环境调查,全面深人展开。谨慎选择培训对象。建立培训风险管理机制以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3.健全激励机制,预防人力资本流失风险

健全激励机制,对员工提升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包括:物质激励:制定薪酬政策、改善福利待遇等;情感激励:加强与员工的情感沟通,尊重员工等;精神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成就激励等。重视人力资本产权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给予员工合理的奖惩使员工产生激励效果,避免员工流失。

4.做好投资收益分析,预防人力资本专业性投资风险

由于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和不可转让性,使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应当做好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核算,运用战略发展思路来取舍项目,自觉规避投资风险,选择通用性人力资本即复合型、综合型人才,防范专业性投资风险。

5.确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指标,完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体系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系统预防、纠正或回避人力资本投资失误与投资波动方面所具备的一种功能。从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带来的结果入手,设计人力资本投资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人力资本投资过程内容及表现,按照其投资过程的特点及分类来构造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预警、预控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攀平.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竞争力提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30.

[2]刘建英,谈娟.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09(3):136-137.

[3]侯金良.浅议企业人力资本及其计量方法[J].经济师,2009(2):189.

[4]吴立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及防范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8-59.

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例11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控制;防范;措施

Key words: financial risk;reasons;control;preven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06-01

1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1 财务风险形成的内因①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不实导致企业资产盈利能力下降。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铁路企业存货可利用率、变现率较低。重复投资、形象工程投资等更不能发挥应有的使用价值,甚至形成某些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财务账面价值与实际资产价值即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价值不符,造成资产盈利能力下降,其现金流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从而产生一定的风险。②盲目投资第三产业带来的投资风险。铁路企业为了安置内部主营岗位的富余人员和追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先后投资兴办了一些多种经营项目和第三产业。由于投资前对市场调查了解不充分,对投资项目评估过高,对所兴办企业盈利能力盲目乐观,加之监控机制不健全,使所投资项目不能产生效益,甚至连年亏损,形成投资风险。因为铁路企业投入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项目的资金大多是铁路运输主业的流动资金,由此也严重影响了铁路企业主营业务的经营发展。③理念上存在偏差,意识形态相对受限为财务风险埋下了祸根。a.经营管理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知识掌握不多,理解风险内涵的深度不够,认识上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现实工作中,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b.管理层对风险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实施重视不足,忽视了它在业务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对它的调控方式和控制方法没有从整体上认知。c.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

1.2 财务风险形成的外因①外部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为财务风险显现了诱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铁路运输企业需要考虑适宜其健康有序发展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遇,也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挑战,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某种威胁或障碍。②道德风险的广泛存在。市场经济中的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现象称为“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对企业财务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违约及债权债务关系严重扭曲,大量的赊销赊购,使企业的偿债能力依附于其他企业的信用程度上。经济合同履约率低,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营,增加商品存货的仓储成本,造成资金占用过量,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2.1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财务风险与危机预警机制首先是完善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这就要求各个管理层必须具有全局控制意识,把企业的风险控制理论贯穿于全员,以便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全面贯彻执行风险防范的控制环境;其次要加快铁路企业的文化建设,把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经营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养成风险观念;再次更新观念,建立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与危机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及事后管理,抓好有效控制点,将企业财务与经营管理、发展战略联系起来,并进行危机预警分析与控制,最终降低铁路企业财务风险,提高竞争能力。

2.2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防范财务风险必须提供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例如:在筹资决策中,企业首先必须要慎重选择筹资方式,确定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及其特点;再者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调整有偿负债结构,使其更为合理化。

2.3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作为会计人员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会计法则、财税信息、经济动态,才能做到精通业务,做好会计工作。目前铁路企业财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限制了各项先进管理模式的建立和运用,需全面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2.4 建立合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常进行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发现财务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建立一个不受管理层制约,能独立客观地展开工作,有明确内审宗旨、职能合权限的内审机制。同时把内审与外审相结合对各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通过对财务收支审计,发现内部管理方面的漏洞,提出改进措施,防范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所面临的风险将比其他经济制度中的风险都大,因此作为企业必须正确认识风险和风险管理问题,建立有效的防范风险机制,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铁路企业,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风险防范问题研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显得日益重要,它不仅能加强铁路企业自身的建设与稳健发展,而且更能防范和处置来自于企业内外的各种财务风险或经营风险,从而提高铁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帅艾霞.论铁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决策&信息,2008(8).

[2]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N].中国经济时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