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儿科护理工作

儿科护理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26 09:52:52

儿科护理工作

儿科护理工作例1

面对的是小儿的时候,无论从穿刺、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大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所以在每一个治疗上,我们都会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儿科护理工作例2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了相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了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了一次护理查房,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儿科护理年度工作总结由提供!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1、抵年资护士加强了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技术水平。

2、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老护士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发扬光大。

3、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法律观念,组织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了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了早班制度,切实帮好了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知道,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好了详细报告。

4、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5、开展了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五、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儿科护理工作例3

详细目标:

组织学习医院下发的《医疗质量暂行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激发护理人员的服务热情,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实施措施:

1、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按规定规范护理工作。

2、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视病人为亲人,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为工作指导,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增高护理人员对服务意识的认识水平,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3、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上班前举行服装整理仪式,使护士在工作中保持整洁文雅、端庄大方,为给病人提供舒心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增高职业素质

详细目标: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实施措施: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电子病历及时评价,护士长坚持每周检查2—3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通知到责任护士,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增高应急、急救能力

详细目标:

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实施措施:

1、制定2004年训练计划,每月组织一次专题讲座。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低年资护士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增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高技术程度。

3、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4、大力表扬星级护士及“5。12”优秀护士,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病人提供爱心服务。

5、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高护理工作质量

详细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实施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早班制度。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明白,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具体报告。

4、严格落实各级工作人员职责。护士长每周二次检查卫生员工作质量,保持病区清洁整齐;每周二次对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确保服务质量。

5、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双休日查房等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五、强化科研意识,增高护理科研能力

详细目标:

依据本科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制定本年科研计划,争取有较高程度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

实施措施:

1、积极给高年资护士创造条件,安排到图书阅览室学习,查阅文献材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力争有高程度的。

2、采用激励机制,对有学术论文在杂志上发表或在会议上交流的护士在评选优秀护士及年终奖励时,优先考虑。

六、开展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详细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医学,培养全科护理人员控制婴儿抚触技术。

实施措施:

儿科护理工作例4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27-01

现代社会已经形成了“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医学” 的医学模式模式,儿科护理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和提高也越来越依赖于心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深入应用。儿科护理工作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备精湛的医学技能技巧,更要兼顾儿科病患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制定合适的医护方案,并借助于积极正面的心理护理辅助医护措施,争取病患的主动配合,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快速促进恢复健康。本文旨在探讨患儿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应采取的心理护理。

1儿科病患在就诊中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举要

据朱智贤儿童心理发展分期法,可讲儿科病患按年龄段分为3组:(1)婴儿期(0~3岁);(2)学龄前期(4~7岁);(3)学龄期(8~12岁)。

1.1婴儿期:婴儿有各种情绪表现:吃饱后就安静,饥饿或不适时就哭闹。2~3个月时,吃饱、睡好后会微笑;有人逗他时,会全身活跃或笑出声;5~6个月时,对新鲜玩具有欣快和跃跃欲试感;6~7个月时产生与(父)母亲的依恋,对陌生人的怯生情绪;8~10个月开始表现出分离时的焦虑情绪,并越来越强;12~16个月达到高峰,18个月后开始减弱。1.5~2岁的孩子已有鲜明的个性情绪,如快乐、高兴、害怕、厌恶。情绪表现多是短促的、爆发性的,而且容易从一种情绪迅速转变到另一种。婴儿害怕接触陌生人,处在陌生环境中也会感觉紧张。这是由婴儿知觉、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导致的正常心理反应。婴儿在2岁以后逐渐能用语言来沟通情感,能进行想象和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处于“第一反抗期”,表现十分任性。由于婴儿情绪易动、畏惧陌生环境、易爆发等心理特点,他们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大多会因为心理恐惧和陌生环境的应激而不配合甚至破环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相关的医疗护理统计中,约有92.31%的此类病患抗拒医疗护理,最终只能通过强制手段完成医护。

1.2学龄前期: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活动空间扩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好奇、好动、好问、好模仿,调皮活泼,多管闲事,冒险进取及想象力丰富是这一年龄期的特征。学龄前期的儿童独立意识发展迅速,并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和能力,但因为其渴望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和学龄前期儿童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与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而产生愤怒、妒忌和恐惧等不良情绪体验。但这类情绪可以在帮助、教育在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水平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心理向新水平发展,心理的发展又使他们社会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是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规律。另外,儿童在此时期由于知识少、经验不足,还不能经常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因此,心理的稳定性还较差。这样的心理特点下的病患能逐渐意识到生病就要治疗等道理,但不能轻松接受打针、吃药、康复训练等负面活动体验。常常会出现在治疗过程中半途而废、丧失耐心、恐惧日益增加和因错误认识产生心理落差的愤怒。

1.3学龄期:学龄期儿童的思维方式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更高年龄段的儿童已可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推理、判断。情绪较外露、易激动、不深刻、持续时间短。这一时期其智能发育进一步成熟,理解、综合、分析、归纳能力逐步发展,集体意识很强,有一定自我约束力和忍耐力。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此年龄段中合作病患占绝大多数(94.08%),他们能意识到医疗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之自身医疗经验和认识的提高,能主动配合治疗,对陌生环境和负面体验的恐惧感也基本消除,能在身体感觉不适时主动要求医疗护理。

2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婴儿期病患的恐惧心理最为严重,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可通过系统脱敏疗法来部分消除患儿的陌生感与恐惧心理。如医护人员可用柔和的语调与之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护理前可通过拥抱、抚摩来解除患儿因病情、恐惧造成的皮肤饥饿感,主动和病患儿童玩游戏,逐渐增加患儿的信任。有意识地让患儿观看表现勇敢的患儿打针时的情景,同时用激励法鼓励患儿,并做好家长工作,加强对患儿的心理支持。

学龄前期儿童模仿和实践意识增强,根据这一现象,医护人员可经过奖励法、示范法(讲-示-做)等治疗护理方案做出相应的医护治疗。如果患儿不能快速的进入医护过程中,也可使用语言威吓法后再用示范法而取得医护合作。需要强调的是,威吓法在使用一定要审慎,否则有可能影响病患的心理健康。另外,根据病患的实践体验需求和好奇冒险等的心理特点,医护人员在实施治疗、护理过程中,让患儿及家长感受到信心、支持,从而产生积极的感情,主动配合治疗,并在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再次给予正面激励,及时对患儿行为上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通过这种情感与医护上的互相促进,能让护患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让患儿及家长得到愉快和满足。

3构建医护人员-儿科病患-病患家长之间和谐的医护关系

3.1尊重患儿及患儿家长:尊重体现在护士与患儿及家长接触的第一时间的言语、态度是积极、热情的,这些礼貌性用语和适度的肢体语言在此刻向患儿及家长传递的是一种被重视、关注的信息,让患儿及家长感到自己是重要的,从心理上讲,人们容易与重视自己的人产生亲密关系,而这些语言(言语、肢体语言)的表达,正是顺应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需求,从而拉近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奠定了有利条件。

3.2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和理解:扎实、过硬的技能是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儿科患者中显得尤为突出。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倍受家长关注,而家长对护理需求和期望值在增加,这就给具体实施护理操作的人员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增加了静脉穿刺失败因素,影响穿刺的成功率。针对这种状况,如能在操作时与患儿及家长有效沟通,让患儿及家长对操作的难度有一定心理准备,增加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有一种包容心态,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操作者的心理压力,减少操作失败率,为增进护患关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工作例5

重视职业素质修养

加强护理人员慎独修养,儿科护理管理者一定要抓好长期教育工作,帮助护理人员明确各种道德行为的是非界限。护理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无价,容不得半点马虎。护理三查七对制度、值班制度、交班制度等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护士一定要认真遵守。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不分人前人后,都要科学地按程序一步一步完成,严格完成每一次操作,遵守每一项操作规程。

关键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护士应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年龄,流行季节,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母乳喂养及儿科学等常识。如此才能较满意地解答家长的提问,增加家长对护士的信任感。

要抓住年龄的特点来观察病情。如新生儿不哭、不吃、不动、体温不升是病重的表现;双眼凝视、眼神呆直多提示惊厥;婴幼儿高热要注意是否有激惹征,警惕惊厥的发生。

掌握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和早期症状。如,甲肝春季发病较多,乙肝无明显的季节性。肝炎早期类似感冒,有发热、疲乏、纳差,还要特别注意观察皮肤、巩膜黄染及尿色变化。流脑的高峰是在3~5月份,乙脑多发生在7~9月份,冬、春季为麻疹的流行季节等。

做好一般护理,及时解决病儿家属提出的疑问,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做好健康宣教,同样是腹泻的患儿,但因年龄、季节的不同,病因和治疗会有所不同。应针对每位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说明“同病不同治”的原因,避免患儿家长在互相交流时产生疑惑。

提供高质量服务并做到人性化管理,如设有饮水机,24小时提供饮用水,提供一次性水杯。备用各类退热药,遵嘱予以未交费前先执行。

加强业务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鼓励护理人员不断学习。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上岗礼仪、微笑服务、文明用语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来就诊患儿各个年龄段均有,由于其家长社会地位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对服务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做到因人而异。

富有同情心,理解父母的焦虑心情:当患儿和家属来到时,护士应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热情地接待,真正关心、关爱、理解患儿,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与患儿交往,护士需适时调整询问和解释的方式。对于年长儿,要同情、关心、安慰,讲清检查治疗目的,配合的方法,消除其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对于3岁以下的患儿,因其不能理解复杂语言,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易受鼓励和激励等生理特点,态度更要和蔼,用简单的语言通过鼓励、夸奖等方法,取得患儿的配合,并取得家长配合与心理支持。

微笑服务,增加亲切感与信任感:交谈时语言要体现平等、符合孩子年龄要求,有针对性地消除他们的疑虑、恐惧心理,使患儿积极配合诊疗工作。在就诊人数多的情况下,大家都想早一点看病,所以一定要做好按序就诊,并对特殊患儿给予特殊安排。如对体温39.5℃以上、抽搐、呼吸困难等急危重症患儿应采取优先就诊原则。

掌握沟通技巧: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沟通必不可少,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有关知识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护士的仪表是增强护患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位面带微笑,着装整洁、庄重大方、精神焕发、情绪乐观、气质优雅的护士,会给患者一种亲切、安全和信任的感觉。因此,需要认真学习并实施护理人员的语言和行为规范。要求每位护士都面带微笑,着装整洁地接待每一位患儿和家长,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质量监控,实现有内涵、有质量的微笑服务。

做好儿童保健宣传工作

利用电子宣传栏、院报、健康教育之窗等多种形式为患儿和家长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必要时针对患儿病情进行个别宣传。

做好工休座谈

儿科护理工作例6

为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理论技术水平,规范护理管理,结合等级医院工作要求,现将2016年儿科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儿科护理队伍培训建设,提升护理队伍素质

1.按护士年度培训计划做好护士的理论及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2.基本技能培训考核: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年度技能操作培训计划每2月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后科室护士长负责落实全体人员的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

3.基本理论培训考核:根据科室需要,每2月组织培训一次科室专科理论知识培训,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

4.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护士长及专科护士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向护理部申请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专科知识水平。

5、创新护士培训模式。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为目的,在低年资护士培训方面尝试新的培训方法。以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病房实地培训、模拟演练等方式相结合,注重实用性、专业的护理技能培训模式。

   二、全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按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最终达到患者和家属满意,社会和政府满意,医生和护士满意的目标。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积极组织开展“天使互助”活动,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护士主动服务的能力,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悉心照护、关爱、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个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依据患者个性化需求提供主动服务。在做好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提供全程、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1.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一级质控管理,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基础环节监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护士长深入各小组检查、督促、考评护理质量。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护理指标完成90%以上,各项指标及合格率如下:

指标

(合格率)

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

病房管理及消毒隔离

护理文书书写

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

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

健康教育覆盖率

合格率(%)

90

90

90

100

100

90

指标

(合格率)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考核

护理服务满意率

护理安全管理考核

分级护理质量考核

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考核

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合格率(%)

90

90

90

90

90

50

指标

(合格率)

手术室护理质量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优质护理和整体护理质量考核

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内涵知晓率

警示标识正确使用率

不良事件制度知晓率

合格率(%)

90

90

90

100

95

95

指标

(合格率)

跌倒、坠床意外事件处置知晓率

特殊药品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质量考核

合格率(%)

90

95

90

4.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定期分析和研究护理安全工作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对己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认真做好调查、及时上报,组织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及 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积极听取护士心声,改进工作流程,方便护理工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体措施为:一是做好啄木鸟在行动计划,多从全方位角度找出隐患,吸取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二是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强调制度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是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完善护士分层管理,推行护士分层使用

根据各层次护士的分层标准,能力要求让其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并在此过程中给予相应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根据科室床位使用率、护理级别比例适时进行人力资源的调配,最大限度进行人力资源优化整合。根据护士意愿及收住患者情况进行弹性排班。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1.定期召开实习生会议,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儿科护理工作例7

面对的是小儿的时候,无论从穿刺、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大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所以在每一个治疗上,我们都会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儿科护理工作例8

面对的是小儿的时候,无论从穿刺、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大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所以在每一个治疗上,我们都会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儿科护理工作例9

1.1社会因素:由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节奏加快,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减退,抱怨情绪增加加之护士“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日常生活没有规律,没有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易造成心理矛盾和家庭矛盾等。

1.2护患关系的紧张:对患儿溺爱过度。为了尽可能减轻减少患儿的痛苦,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近乎苛刻。要求护工各项操作必须一步到位“一针见血”挑选护理人员的事情经常发生,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可能成为护患纠纷的导火索。护士还有可能遇到来自家属的暴力伤害。患儿不合作加重工作负担。大多数患儿造成操作反复进行,加重护理工作量加之患儿哭闹,家长易产生不满常迁怒于护士,护士身心俱疲且产生厌烦情绪。

1.3疾病进展:小儿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急、危重患儿往往急救途中就已经死亡或濒临死亡。医护人员经全力抢救仍不能挽回生命时,患儿的死亡家长不理解,甚至无理取闹致使护士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消耗大量精力、体力。久而久之对工作产生厌恶感,出现脾气暴躁易怒,加重心理负担。

1.4环境差待遇低:儿科护理工作量大、琐碎,所担风险高。面对的工作环境中经常有细菌、病毒和放射线等有毒害且致病因素。个人价值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儿科护士专业性强、人员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无从替代而自身发泄的机会又少,其工作付出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和补偿造成了护士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自弃、失望、焦虑、抑郁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2应对措施

2.1合理配备护士的数量和人员结构,适当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工能劳逸结合。

儿科护理工作例10

严格执行各项消毒措施。对用过的锐器(针穿刺针等)应放入防渗耐刺的容器内一次性使用注射输液器和输血器使用后先剪下针头部分用含有效氯1mg/的8消毒液浸泡6分钟以上放入专用的收集带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用后毁形拔下针筒折断可放入专用收集带内由专人负责直接焚烧处理。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输液网套每日消毒浸泡在含有效氯5mg/的8消毒液中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干燥保存用毕终末消毒湿化液应用灭菌水。体温表测量后浸泡在1mg/的8消毒液中血压计袖带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最方便、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卫生洗手。因为医务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媒介故要注意手的浸泡消毒病室内应有洗、泡手的消毒液(1mg/的8消毒液)设施特别是工作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先洗手穿工作服戴帽子及口罩用含有效氯1mg/的8消毒液泡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同时在做注射、输液、采血标本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应先洗手操作完后及时泡手并用流动清水冲净要养成良好习惯。

儿科护理工作例11

在医学中,儿科这门科室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在儿科包括所有的科室,内科,外科等等在儿科都是要单独社里的,而且儿科医生的要求更高,因为儿童体质特殊的问题,要求儿科医生掌握更全面的医学学识,根据有观调查显示,在目前阶段看来,我国的儿科医生还是比较短缺的,所以国家目前还在大力扶持医学儿科的发展。在儿科医疗方面,儿科的护理护理工作也是重中之重,本文将重点讲解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极其对应政策。

1.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

1.1护理工作人员与护理患者关系的多重性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的主体是儿童,但是由于儿童的年龄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护患关系并不是直接建立在儿童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他们之间还有患儿家长。患儿在患病期间,护理工作人员会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护理,但是儿童一般都是被父母宠大的,并不会配合治疗,父母在患童的哭闹之下也会对他们没有办法,最后的结果就是暂时放弃护理工作,这样将直接导致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为错过了最佳护理阶段就会对后续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护理工作人员与被护理儿童之间还有的复杂关系就是护理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比较繁忙的阶段,除了主要护理工作人员外,其他的工作人员也会伸出援助,但是患儿会对不熟悉的人产生抵抗,这是就会影响工的进程。总之,患儿与护理工作人员之间的多重关系致使儿科护理工作存在风险。

1.2护理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儿童的第一责任人是儿童的家长,在护理工作进行时需要家长的全程监护,护理工作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但是由于家长缺乏相应的知识,在护理过程中,患儿会出现疼痛的正常现象,家长会在主观意识里排斥这样的正常反应,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免受这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正常的痛苦,他们会无意识的组织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患儿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护理工作不能出现这些现象,为就是现实与他们的预期不一致时的正常反应,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对患儿的伤害,这样不仅耽误正常的治疗,还会对患儿产生不良的依赖心里,会是他们今后的护理工作更加困难。

1.3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缺少沟通

儿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无论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护理患者关系的多重性,还是护理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这些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缺乏沟通。这些专业问题上,只要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监护人进行认真的沟通工作,这些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的,这样,儿科护理风险也可以降到最低。

2.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的对策

2.1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还有一部分是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欠缺。为了降低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医院进行招募工作室,要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禁止没有真实能力的人滥竽充数,在招募工作结束之后,要对合格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因为知识的快速发展,医院也要对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2.2患者监护人全力配合医院的工作

在治理工作中出现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的矛盾时,应该由院方出面调解,不能让这样矛盾升级,当然更多的是应该让患者监护人全力配合医院的护理工作。俗话说“医者父母心”,要坚信医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患者,并且要相信医生自己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实力,相信他们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尽快好起来。如果本着这样的信念,相信他们之间的矛盾会减少,那么儿童护理工作期间的风险也会降到最低。所以极力呼吁广大家长在医院就医时全力配合医药工作人员的工作,只有这样才是能为孩子做的最大的努力。

2.3加强护理工作人员与患者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如果在一开始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就能有良好的沟通时,那么后续的这些都不会发生,所以护理工作人员与患儿监护人之间在护理工作刚开始就要保持沟通。关于患儿的治疗方案,治疗用药,治疗周期都是双方协商好的,也是双方最满意的。与此同时,患儿监护人也要配合护理工作人员对患儿进行思想工作,让他们全力配合护理工作人员和医生的工作。

3.小结

本文就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一一的阐述,并对每种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相信通过这样的解决措施和所有医护工作人员以及患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使我国的儿科医学更加发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