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手术室护理流程

手术室护理流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7 11:20:16

手术室护理流程

手术室护理流程例1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急危重剖宫产术的12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采取急危重剖宫产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年龄22~43(31.4±5.6)岁;其中前置胎盘25例,脐带脱垂6例,胎膜早破、羊水Ⅲ度污染24例,足先露11例,胎儿宫内窘迫33例,产前子痫21例。将2009年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急危重剖宫产术的11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原有的常规护理流程,年龄19~39(30.8±6.1)岁;其中前置胎盘21例,脐带脱垂8例,胎膜早破、羊水Ⅲ度污染25例,足先露12例,胎儿宫内窘迫32例,产前子痫19例。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护理流程

研究者参考文献资料并咨询护理部、产科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医生及产科护士长意见后编制急危重剖宫产的护理流程规范,明确该流程各部分重点并优化流程的衔接。该护理流程规范具体流程如下:①手术室护士接到产科行急危重剖宫产的手术通知后详细询问产妇病情,并将手术通知及时报告科室护士长;②护士长拟定护理团队,即时安排巡回护士2名、器械护士1名,并通知麻醉科医师,确定麻醉师人选;安排1名手术室助理护士于手术专用电梯前待命以接待产妇及产科医生;③尽快完成手术前准备,清点、核对抢救药品及器材,做好抢救产妇及新生儿的准备;④产科及时派助理护士完成产妇的转运工作,将产妇转移到指定手术室;⑤通知新生儿科医生并向其介绍产妇及胎儿情况,以便齐备特殊药品或器材,及时到手术室参加高危新生儿的抢救;⑥手术期间准备好产妇风险事件抢救护理配合流程及新生儿抢救复苏配合流程;⑦术后完成对产妇及新生儿的转运,与产科及新生儿科做好交接班流程。

1.2.2护理流程管理

手术室护士长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负责人,全程负责该流程的制定、实施及完善工作。护士长实施该护理流程需建立稳定、专门的护理团队,团队人员应由工作经验丰富、工作细心的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明确该团队中各人的职责。护士长在护理流程实施期间全程监督,保证其在正常轨道上运行。

1.3观察指标

手术室完成响应时间(接到手术通知至产妇到达手术室时间)、手术开始时间(产妇到达手术室至产科医生开始划皮时间)。手术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发生情况、产后转移至重症监护室情况以及新生儿生后窒息情况。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中器械不配套、手术室温度不达标、吸引器障碍、新生儿抢救台故障、抗生素输注时间错误、抢救药品未配齐以及纱布、器械清点错误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室护理流程例2

连续纳入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行择期手术成人患者208例相关资料。以2012年10月(包括10月)以前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1例,女61例;年龄18~68岁,平均(39.59±6.39)岁;普外科手术44例,外科专科手术40例,妇科手术28例。以2012年10月以后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18~67岁,平均(38.42±7.12)岁;普外科手术37例,外科专科手术31例,妇科手术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室有护理人员共22名,手术室10间。

1.2研究方法

我院自2011年10月以来开始计划开展责任小组制度,2012年正式开展该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研究组开展责任小组制度。通过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护理记录,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通过满意度调查、不良事件统计,以评估流程责任小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质量的影响情况。

1.3护理方法

2012年10月前(包括10月),按照传统手术室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手术护理,包括术前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和术前访视;术中保持体温、维持适当和生理指标监护;术后生理指标监护和康复训练。2012年10月后,由手术室中22名护理人员成立3个责任小组,每个责任小组负责3~4间手术室。责任小组应明确责任,并将各项工作分配到人,同时,应在责任小组外设置质控小组,对责任小组的流程护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1.3.1护理人员

在每个责任小组中,参考医生负责制度,实行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护理员4层管理模式。①组长:已取得护师资格,在手术室工作10年以上,有管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教学能力,在该小组进行监督管理协调工作,8h在岗,24h负责。②责任护士:已取得护师资格,在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在该小组中对小组负责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负责有创操作,8h在岗,24h负责。③辅助护士:负责无创技术操作、基础护理。④护理员:负责生活护理。另设手术室访视护士,负责整个手术室各项访视护理工作。

1.3.2护理流程

手术流程管理分为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护理3个阶段,根据不同病种规范流程管理。①术前访视:由专门设立的访视护士完成,访视在术前1d下午进行,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查阅病例和术前检查结果,做好与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建立和沟通。了解患者对手术的知情情况和认识,若患者对手术存在有较严重的恐惧或焦虑情绪则需要及时进行开导,并积极联系医生向患者解释手术情况和安全性,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内容和效果,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术前由责任组长主持术前讨论,由访视护士汇报患者情况,确定个体护理方案及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②术中护理:由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操作,一方面实时监控患者体征避免出现损伤、体温过低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情况,若出现状况及时进行处理或通知医生。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熟悉手术流程和配合要点。③术后护理与随访:主要由辅助护士和护理员负责,随访由访视护士负责。流程按病种及《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5]以及《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3]相关文件进行。

1.4评价方法

护理质量评价由我院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5],根据医院制订的基础护理质量标准规范在护理模式运行中后期进行统一评估,包括基础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服务性、患者反应性、手术室管理、三基考核10个方面,每部分10分,共100分。患者满意度情况,通过采用自拟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获得相关资料,由患者自主填写;通过同行满意度调查表,分别由配合医生自主填写;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与同行满意度调查表为一套表,各有10项,每个选项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5个等级,分别为5、4、3、2、1分,总共100分。本次发放共发放问卷300套(包括),回收有效问卷208套,有效回收率为69.33%。通过研究期间手术室统计护理事故并结合6个月后投诉情况,对该研究期间的护理过程不良事件进行评估。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在基础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服务性、手术室管理、三基考核9个方面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2满意度调查情况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生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

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被投诉事件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提倡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宗旨”,以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提高医疗服务反应性为切入口,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开展人性化、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不断探索和实践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方法[6-7]。传统上,手术室通常以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作为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服务责任人,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和操作负责。在长久的时间中,发现这样的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护理阶段不清晰,护理内容项目流程实施不规范;负责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护理质量无法保证,参差不齐;缺少护理服务的信息反馈渠道[8-10]。责任小组护理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其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11]。责任小组护理核心内容为护理流程,其特点是采用责任制,24h对患者负责[12-13]。责任小组护理模式重点强调:①护士的责任和义务是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而不仅仅是提供护理服务,重视护理人员评估、诊断和计划的能力,这一点体现在本次研究中安排的术前晨间会议[14];②重视医患关系、医务人员的关系的重新整合,注重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也就是说,在责任小组护理中,更加强调护理人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在进一步明确个人的职责的情况下,更加强团队的合作,密切医疗团队的联系[15-19]。在本研究中,在护理质量评估结果中发现,在基础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服务性、手术室管理、三基考核9个方面研究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这体现了流程责任护理在手术护理质量方面的积极意义。

手术室护理流程例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2-0097-02

外科护理技术操作常作为评价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1]。本学院对2010级护理本科专业的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尤其是对手术室护理技术方面进行项目化、流程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对象。本次研究对象是将我校2010级护理本科全部11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进行项目化、流程化教学。将2009级护理本科全部10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均经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入学,性别、年龄、医学基础课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的教材及任课教师也都相同。

2.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由4名教师共同完成外科护理实验教学,其中3名为任课教师,1名为实验教师。技能考核工作也由3名任课教师按各项技能操作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考核。①对照组教学模式。采用既往教学模式,即:外科实验课程从属外科护理学课程,实验教学插入在外科护理学的各章节,每次实验课均为两学时,由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②实验组教学模式。采取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即对实验进行项目化、流程化教学,具体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重新修订本科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的培养计划: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分为两个学期完成,其中第一学期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是手术室护理技术。将这一学期外科护理学课程划分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即外科护理理论课及实验课,其中理论课学时为40学时,学分2.5分;实验课学时为24学时,学分1.5分,并分别排课,理论课以2学时为一次授课单位,实验课以4学时为一次授课单位。二是将手术室护理技术的教学内容分成四个大的项目进行教学:A.手术基本操作技术;B.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C.手术布类包及器械包的打包、手术器械台的准备、整理,协助医生完成手术病人皮肤消毒、铺巾,正确传递手术中的常用器械;D.手术室护理技术综合训练(动物实验)。三是详细制定各项目操作的具体流程,严格按照流程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将四个大的实验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项目,每个实验项目按仪表、评估、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处理、效果质量评价等流程进行,并且细化每一流程的具体操作要点,教师教学演示及学生练习均严格按此流程进行。四是学生练习时引入相互监督机制:练习时学生分角色进入一个实验项目中的某流程,其操作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下一流程中学生的操作,故此,下一流程的学生在操作中可以对上一流程学生的操作进行监督与评价。五是重视动物实验:用动物模拟手术操作,是手术室护理技术的综合训练。让学生进行活体动物手术的操作,分别担任主刀、助手、麻醉师、器材护士、巡回护士等角色,能强化操作技能,增强无菌观念,还能让生学会怎样与实验伙伴沟通,在实验中怎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2]。六是完善外科实验室开放式制度,增加学生练习机会:这次改革将实验室实施了两种开放模式,一种是单项目式开放,也就是在完成每一个大的实验项目教学后,将这一项目的实验室及设备对上课班级开放;另一种形式是集中式开放,在一学期实验课全部结束后,将本学期所有开设实验项目的设备分别安置在相应实验房间,让任课教师轮流值班,学生抽自己空闲时间到外科实验室练习自己想练习的项目,值班的任课教师可以从旁指导。七是优化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实验成绩为单科成绩,不记入理论成绩[3]。实验成绩总分100分,由操作技能考核成绩60分及平时成绩40分组成,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不合格者重修。操作技能考核应按实验项目制定每一流程的具体操作规范及分值,学生通过抽签方式选择考试项目。八是加强实习前的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使学生对临床实习中的可能接触到的常见护理操作能更好地掌握,能更顺利地进行临床实习。③效果评价。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评价: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在其外科护理实验结束后按2009级统一的评分标准及相同的任课教师对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得出其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只将两个年级学生的操作技能成绩进行对比,不包括实验的平时成绩。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无记名方式让学生参加对七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学生对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的评价。④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采用t检验的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二、结果

1.2010级与2009级护理本科学生相比较,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有较大的提高,P

2.两组学生对手术室护理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调查中:教学效果好、收获大,有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减轻了临床实习前焦虑等五个方面的满意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

三、讨论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机械地简单模仿,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4]。通过实施项目化、流程化等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评价较高。

1.增强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以往只将实验成绩作为外科护理学总成绩占分较少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只重视占分较多的理论课的学习,而对操作技能的重视不够,这必然会让一些动手能力较差但仍然被评为合格甚至优秀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改革后,将外科护理实验课从外科护理学分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实验成绩为单科成绩,不记入理论成绩,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不合格者重修,否则不能进入临床实习,学生不得不对实验技能操作重视起来。

2.强化了教与学的目标性。将整个实验内容项目化使学生明确了整个实验内容的总体构成,实验教学内容板块化,使其学习更有目的性,避免了以往将外科护理实验插入各章节而导致实验内容凌乱、学习盲目的现象。

3.增强了教与学的程序性。将每个实验项目分解成若干流程,并且细化每一流程的具体操作要点,教师教学演示及学生练习均严格按此流程进行。学生对每一个操作步骤“应做什么”、“怎么样做”,都心中有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操作顺序错误及方法错误。

4.让教与学更具连贯性。将每次的教学时间由2学时增加为4学时,避免了大的实验项目只能分次上课的现象,让教学演示具有连续性,学生在教师示教后能立刻练习,减少了对演示内容的遗忘。

5.增强了学生规范化操作的意识和责任感。每个项目中不同流程练习的学生相互监督,并且将这种相互监督得到的互评成绩计入学期实验的总成绩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进行规范化操作。技能考核时如有合作性内容,考生合作部分的分值相同,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责任感。

6.增加了学生练习机会。通过开放实验室,大大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并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加入了岗前培训,使学生能对技能操作内容反复练习,娴熟于心,增强其进入临床实习时对相关护理操作的信心,减轻了实习前焦虑。

本次对手术室护理技术实验课进行项目化、流程化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

操作技能成绩,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是一种适应外科实验教学的较好方法。当然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改进和完善,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平,陶慧,手海彦.护理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07,4(5):211-213.

手术室护理流程例4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11(c)-0123-03

手术室是各种急症外科疾病救治的重要场所,具有技术要求高、工作节奏快、风险大的特点,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手术室工作强度大,往往需要连台手术,此时可因各科室的沟通、衔接工作未做好而影响手术即使顺利进行,因此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手术室工作研究的热点[1-3]。流程管理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优质业务流程为中心,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体现了现代化管理的新理念[4]。研究表明,流程管理可使高医疗机构管理及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我院结合自身优势,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改进流程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的情况,依据是否采取改进流程管理分组。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18~72岁,平均(46.72±9.51)岁;科室来源:妇科8例,普外科13例,肿瘤外科5例,骨科10例,神經外科9例。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19~71岁,平均(46.95±9.42)岁;科室来源:妇科7例,普外科14例,肿瘤外科5例,骨科9例,神经外科1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年龄18~75岁且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存在严重心脑肾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安排床位,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告知术前准备,手术大致过程、注意事项及手术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完善知情同意书,予术前准备,术中监测生命体征,配合医生手术,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术后暂禁食,根据情况逐渐调整饮食,出院后门诊随访。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改进流程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员管理:院内各部门间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和制定各部门各级人员的职责。各级工作人员熟知并遵守自身岗位职责,且应充分了解其他岗位职责以便加强联系,提高管理效率。②建立协调组织:麻醉科值班主任与手术室值班护士长建立高效、协调的组织关系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保证,要求两者联系密切的同时应分工明确。值班护士长应对当天的择期手术进行统一提前安排、预留好急诊手术人员及手术间。应对突发事件及急诊手术时,值班护士长应及时联系麻醉科值班主任以进行充分沟通协调。③建立保障组织:流程管理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后勤服务、病房等部门的参与。a.网络系统管理:为避免人为失误,目前一般多采用网络系统安排手术以应对日渐增多的手术例数。专业的医院医疗网络系统不但可及时监测手术室使用情况,且可对手术开始时间、麻醉开始时间、患者到达手术室时间及手术结束时间进行随时高效的监控。b.转运管理:及时转运可提高手术间利用率,配备护工人员接送患者,专门配备手术患者专业的电梯以保障转运顺利。c.设备维护及管理:安排专门工程师每天定期检查手术室仪器并及时维修保养。④时间管理:手术室每天要接收不同手术,第一台择期手术是否准时进行至关重要,时间管理要求我们在开展手术前,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护士应充分协调,完成术前准备。参与手术的各级人员应提前准备,并按约定时间、预定流程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时间管理,我们进行指纹监控以监测各级手术医师,由我院医务处不定期考察并打分,保障措施顺利进行。⑤空间管理:为了提高手术室利用效率,特意安排了术前准备室,行动静脉穿刺、硬膜外麻醉穿刺等,主要用于连台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其次根据术后患者情况,部分可被送至麻醉复苏室行复苏处理,复苏后专人护送回病房,7d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配合、卫生消毒、护理记录、手术环境以及器械管理评分及总评分情况,评分量表由我院自行设计,各项内容包括5小项,每项最高4分,满分20分,分值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5]。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调查量表由我院自制,内容包括医院环境、手术效果、护理人员责任感、护理人员工作及服务态度等方面。总分为100分,其中≥70分为满意,50分≤分值<70分为基本满意,<50分为不满意[6]。总满意以满意+基本满意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配合、卫生消毒、护理记录、手术环境、器械管理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59,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流程例5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73-02

引言

手术中的感染问题是一项基本的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问题,为了避免发生术中感染问题,在手术前由护理人员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是十分重要的一项预防措施?当前各医院手术室使用预防抗菌药物已经十分普遍,手术室护士完成这一任务也逐渐成为常态,我院也在2013年年底总结并实施了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执行流程?现将该流程实施前后的执行情况作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选择15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9例患者是在我院的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之前执行的抗菌药物,有80例患者是在我院的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之后进行的抗菌药物护理?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

1.2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的内容概述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执行包括三个时间点的分析:首先是在切皮前的30min;其次是在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执行情况;最后是指手术出血量超过1500ml的执行情况?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执行在没有相关的流程规范管理时,可能会没有医嘱或者不明确医嘱而无法执行;抗菌药物需要进行过敏性测试,测试结果不明确造成的无法执行;没有所需的抗菌药物或者抗菌药物的批号不对,无法进行预防感染的执行;由于进入手术室之前,病房护理人员执行过感染预防而无需手术室护士再执行?对于以上执行中的问题,在处理上主要是要和临床医生和手术医生进行再确认;与病房护士进行协调沟通;与药房进行联系查询;通过内部联网查询相关执行情况?

在实施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后,手术室护士要明确执行的具体流程的目的和具体的流程和标准,同时也要向手术室护士强调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性?本院在实施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前,集中组织了对手术室护士的指导和培训,对执行预防用药进行了指导?

1.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2.1 预防用抗菌药物执行合格率 按照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的规范要求对159例患者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该159例患者中有79例患者是在我院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执行前进行的手术,还有80例患者是在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执行后进行的手术,针对两组患者抗菌药物执行结果情况对比,从用药时间以及合格率上进行对比,结果如下表一所示?

2.2 对手术室护士的药物执行工作的影响 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的实施对于手术室护士执行流程具有明确的指导性意义,有利于手术室护士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也有利于促使手术室护士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预防感染的抗菌药物的执行知识和要求?

3?讨论

对于实施手术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感染已经过多年的临床试验和实践证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关于手术室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主要是各类新型抗菌药物新品种的出现,和细菌的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都使得对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手术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合理的抗菌药物执行,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手术部位可能发生感染的几率,也有利于患者更快的康复,提早出院,降低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3.1 基层医院有必要加强手术室护士的预防感染用药知识

对于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感染是十分重要的,关乎患者手术中以及术后的感染预防,当前大多数的医院都有预防用抗菌药物执行,但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病房执行,手术室护士对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执行认识不够充分,包括对预防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应用以及不良反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大多缺乏了解,在手术室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也不常见,有执行的也不规范?近年来对手术室护士的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有了新的要求,对手术室护士的培训也有加强,当前我院关于预防用抗菌药物执行已经基本由手术室护士来完成,并且执行情况越来越良好?

我院组织手术室护士学习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等各类规范和文件,使手术室护士在抗菌药物执行方面的流程知识和药理知识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还组织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抗菌素药物执行的知识学习,对于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3.2 加强手术室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沟通

实施手术的患者需要按照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的要求进行预防感染的执行,作为手术室护士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就通过病例进行医嘱的详细查看,对抗菌药物的信息进行收集,包括是否有过敏或者其他注意事项,对于存在不明事项的,手术室护士一定要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待取得明确?准确的信息后再执行相关的药物?手术室护士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完抗菌药物后,也要与病房的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告知?联系和追踪药物反应情况,以分析药物执行情况的好坏?还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室护士还要在进行患者交接时,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对于患者感受的不适以及身体感受进行分析判断,在接病人时要用手术推车,无论是否能够行走的病人都不能让患者自己走进手术室,避免发生迟发型过敏等造成意外?

3.3 加强预防用抗菌药物执行的流程执行

手术室护士要准备手术中的多种类药物和设备,还承担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的工作,因此术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繁重的,一定要有详细周全的工作计划才能保证手术前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手术前进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执行十分重要,因此一定要纳入到术前准备的工作计划中,同时还要对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执行进行规范的流程管理?包括执行抗菌药物的医嘱?执行时间?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等都要予以明确?

基层医院实施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对于强化感染预防和完善执行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强化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流程管理,保障手术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室护理流程例6

1.2工友的管理层流净化手术室分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我院根据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工友,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保证不同区域的清洁用物合理区分,避免了交叉感染。

1.3入室要求对进入洁净区域的人员要严格着装,穿着严格消毒过的专用衣裤和鞋,建立严格的入室人员登记制度,并限制手术间参观人数,每间手术间参观人数不得多于4人[3]。

2严格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和各项操作

2.1设置严格的工作流程(1)洁净手术室内的人、物流是影响室内空气洁净度的重要因素。因此设置严格工作流程,明确区分洁污流线是洁净手术室平面组合的重要原则之一[1]。(2)根据各班职责制定出严格的工作流程,包括: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洗手护士工作流程、专班护士工作流程、值班护士工作流程、连台手术工作流程、污染手术术毕处理流程、工友工作流程等。使大家工作起来有章可循、有序可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工作质量。

2.2手术环境的调节与维持方面(1)由夜班护士于每日择期病人入室前30min开放空调机组,设定室温在22℃~25℃之间,相对湿度为50%~60%[2]。术中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需要随时调节室温。在术间做各项护理操作时注意动作、语言的轻柔准确,维持室间噪音<50dB。(2)层流净化手术室在突出生物洁净室特点的原则下,以控制有尘埃粒子为重要目标,所以强调空气洁净度是必要保障条件[4],严格禁止在手术间抖动衣物布类,防止微粒在室间飞扬。

2.3手术间物品的放置我们根据手术间分类定各专科常规手术间,再根据专科手术特点和要求常规备物,各手术间均制定出物品放置标准示意图,专科手术间内物品相对固定。要求全体护士明确各室间物品放置的规范和细节要求,每天术毕由室间规范组组长负责检查监督室间整理情况,保证了室间物品放置的整洁、规范并利于手术配合。

2.4保持手术间相对密闭状态,保证空间空气的洁净度(1)层流净化手术室的空气净化原理是由压缩机将过滤的无菌空气由天花板送入并将污染的空气由四周推出,因此室间的空气必须始终处于正压状态,否则有可能导致污染空气的流入[4]。(2)加强护士对手术护理配合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的培训学习,术前能明确所配合手术的步骤和手术要求,努力做到备物充足,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注意维持维持室间的密闭状态和净化效果。

3预防交叉感染

3.1洁污分流我院手术室三通道布局,医务人员与患者、无菌物品与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出入室间路线严格区分开。对于感染手术采用器械就地消毒后再出室,敷料就地打包注明污染种类的方法,保证了洁污分流防止了交叉感染。自启用层流净化手术室以来,共配合完成各类手术万余例,无菌手术感染率<0.3%。

3.2清洁消毒制度手术间采用一用一清洁制度,每日术毕由清洁人员用清水及时擦拭室间物品,污染手术用0.2%速效净擦拭。同时实行固定的手术间回风口每周擦洗消毒制度,以减少叶片上的积尘以利于净化效果。

3.3每月定期空气及室内物品细菌培养以检测净化质量。我院自起用净化手术室以来各项培养合格率均达国家规范要求。

4节电措施

层流净化手术室耗电量大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维护手术环境符合要求的同时,通过细菌监测总结出术前30min开放空调机组,术毕即关闭机组的方法既达到手术环境的要求,又有效地节省了医院的电力开支,维护了我院的经济利益。

5小结

通过近几年来的运行总结出:(1)对层流净化手术室人流、物流的严格管理,保证了手术间净化效果。(2)规范了人员行为和操作要求,设定了工作流程,维持了手术环境的需求,保证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3)对环境的管理保证了洁污分流,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满足了各类手术环境需要,利于各类手术的连续高效运行。(4)通过节电措施的施行有效地节约了能源,维护了医院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19.

3张峥.手术室护理技术手册,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5.

4陆爱红,王克云,崔红,等.层流净化手术室环境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58(9):85-86.

手术室护理流程例7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197

0 引言

层流净化是一种创造高效、快速达到杀菌效果的一种空气净化技术,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与维护。层流净化的设计原理非常符合手术室的要求,可以有效的维护室内环境质量的洁净,加之人性化的室内设计,满足了人们对现代手术室的整体要求。但层流净化技术不是万能的,必须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才能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操作不当可危及医护人员的健康。

1 层流净化技术的优势

层流净化术以持续、高效的消毒灭菌功效广泛用于手术室,满足了各类手术的环境要求,才使层流净化手术室快速发展到预期的效果,现将层流净化术的优点介绍如下。

1.1 层流净化减少交叉感染

层流净化手术室一般分为洁净区和非洁净区,根据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人员,严格区分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各司其职的分工管理有效地避免了室内的交叉感染。手术室通常设有三个通道,医护人员及病人、无菌用品及术后器械、敷料的出入通道,严格遵循出入室内的路线,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且手术室对不同疾病的物品分类和常规备物都有固定的储物室,要求全体医护人员明确室内物品的放置及消毒情况,保证室内常用物品的及时更新,有利于手术过程中的不时之需。层流净化技术对进入室内的人员要求较高,入室前需要穿经过高压灭菌消毒的手术服和鞋子,并在入室前进行严格的入室登记,层流净化的入室要求严格的限制了入室人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空气质量的污染。

1.2 高效持续的动态消毒

层流净化维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主要是经过空气的“过滤”“对流”及室内“正压”的状态来维持的,动态的消毒方式不同于传统的静态消毒,高效持续的过滤消毒方式严格的控制了手术室内的污染源,减少了污染发生的机率[1]。手术室的空间相对处于封闭状态,层流净化将已经过滤的无菌空气通过天花板向四周扩散,维持了空气的正压状态,阻碍了污染空气的进入。

1.3 层流净化减小切口感染

手术室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场所,是院内的高危科室,术后感染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术后感染不仅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的损害,在经济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手术室空气质量的洁净程度直接影响了手术的成败及术后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空气质量洁净可以有效的避免因室内空气污染所致的感染。传统的手术室大多使用的是紫外线来进行空气消毒,但工作人员一进入手术室,就会停止紫外线照射,使空气质量达不到持续的洁净,导致空气再度污染。而层流净化将手术室空气中的尘埃及细菌通过高效过滤、消毒,旨在减少空气中悬浮的尘埃粒子和微生物,调节室内温湿度,最大限度的清除手术室内残留的细小微生物及尘埃粒子。可见,其净化技术明显优于普通的手术室,促进了切口的愈合[2]。

1.4 层流净化手术室的优质管理

对流净化手术室与普通的手术室管理制度不同,对流净化虽然可以控制大部分细菌及尘埃,但还需减少人员走动,仪器及设备的移动,手术室门的开关使用,否则会产生新的气流,导致空气环境的污染。术后要及时清理污染的敷料及器械,彻底消毒室内所有物品及墙面,定期检查层流的洁净程度。对流净化手术室的严格管理,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经过术前培训,熟悉层流净化的原理及标准,掌握手术室内的布局和分类,了解仪器设备的维护及保养,时刻准备迎接新病人。手术室的人流、物流都会影响空气的质量,因此,层流手术室的管理需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明确洁污的分界线。根据不同的班次制定出合理的工作流程,包括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接班护士等,使大家工作各司其职、有循可依,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工作质量[3]。

2 层流净化手术室的弊端

层流净化术在很大程度减少了空气感染的机会,但层流净化术并非万能,也存在许多局限性,造价的巨大费用及后期的保养,也使得许多医院望而却步,现将层流净化术的不足列举如下。

2.1 层流手术室的费用庞大

层流净化作为一项先进技术,造价高昂,使用虽然便捷,但术后要进行彻底的清除,且层流的保养方法过于频繁,价格较高,U胶地板每天需要进行湿地清洗,发现地板有血液、体液残留必须重新清新。防菌墙壁每天需要用干净的毛巾擦拭2~3遍,层流净化系统耗电量巨大,定期需要进行层流系统功能的检测,即空气的洁净程度指标和每月细菌培养。需要以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维持。

2.2 层流净化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影响

层流手术室虽然使洁净无菌的,但手术室的设计过于封闭,空气不流通,不是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且在手术过程中会使用到各种仪器设备,含有大量的辐射,严重的危害了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不育或癌症。

2.3 层流净化术管理要求苛刻

层流净化术的运用管理要求苛刻,在室内需要医护人员共同遵循层流的操作流程,维护层流净化创造的无菌环境,限制了工作人员的行动。层流净化系统可以有效的控制细菌及微生物颗粒,但它本身并没有杀菌消毒作用,也不能控制其他的感染途径。即一旦破坏这个恒定的无菌环境,层流净化术不起任何作用,会产生新的接触式感染。例,医护人员或病人消毒的不彻底,手术器械及设备消毒不彻底,会导致层流系统紊乱,引发手术区局部环境受到污染。以手术室无影灯为例,现代手术无影灯的光照强度通常都达到100000lux以上,超大的功率和热量严重干扰了层流净化空气的流向。

综上所述,任何技术都有利弊之分,运用的机率取决于是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显然,层流净化术在手术室的使用更趋向优势,它保证了手术室的净化效果,规范了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及工作流程,满足了手术室空气环境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流程例8

1.1一般资料:选取46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手术室管理中是否应用了流程管理的方法,将其分为流程组与非流程组,每组各233例。另外调查参与上述患者手术过程的32例手术人员在流程管理实施前后的手术满意度情况。流程组与非流程组患者的自然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针对非流程组,进行传统手术室管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针对流程组,将流程管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具体过程如下:进行流程管理时,需要成立得力的工作小组。我院选取感染办公室、护理部人员以及手术室质量控制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手术室的流程管理。流程管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中时,进行全面的业务流程管理与质量管理,并将两者紧密结合,在流程执行中加以密切关注,着重进行核心流程、质控流程与辅助流程。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良与完善.流程管理的内容是:首先分析手术室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核心流程、质控流程与辅助流程。其中,核心流程是指手术人员各个班次的职责划分,主要是指值班护士、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的职责流程。核心流程目的在于制定从术前到术后之间,医务人员进行的会诊、宣教、审核、就位、纠正、清点、消毒、合作、记录、清理、打包、术后随访等一系列工作的标准流程;辅助流程主要针对患者护理工作,一般分为术前会诊、患者纠正、一次性器械使用、特殊感染手术处理、快速蒸汽灭菌处理、高频电刀操作、送检标本处理等一系列流程;质控流程指的是,院感科、护士长与护理部定期对于术室管理作进行监督与控制。流程管理的方法是:参考流程学原理,分析手术室的自身特点,将流程管理的原理应用到手术室管理工作中去。具体过程为:了解并制定手术室T作流程,修改流程,最终确定出流程体系,进行人员培训,人员进行流程试运行,进行流程监督检查与优化,最后得m最佳体系,并在实践中以不问断的改进与提升。对流程组与非流程组进行调查,记录患者满意度与手术人员满意度。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手术室护理流程例9

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签署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2)具备独立完成问卷调查的能力;(3)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1)术后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2)不具备独立完成问卷调查的能力;(3)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86例研究对象中,男45例,女41例,平均年龄为(35.8±10.2)岁。86例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手术,其中全身麻醉30例,椎管内麻醉30例,神经阻滞麻醉26例。对86例调查对象的满意度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1.2方法

于术后对86例研究对象进行手术室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1)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总体满意程度;(2)对医护人员性格的满意程度;(3)对医护人员责任意识及护理活动的满意程度;(4)对整个护理流程的满意程度;(5)对手术操作前准备的满意程度;(6)手术室护理环境。手术室护理满意程度调查中评分制度共分为5个等级(1分非常不满意、2分为不满意、3分为尚可、4分为满意、5分为特别满意),患者根据医务人员实际的护理状况进行打分。通过对问卷调查内容的打分情况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分析,讨论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策略。

2结果

86例术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均分为(4.12±0.98)分,患者对手术操作前准备的满意程度和对手术中护理流程的满意程度均较低,分别为(3.89±0.88)分和(4.03±1.67)分。

3原因

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产生的主要问题为手术操作前的准备和手术中的护理流程,医护人员责任感较差、专业知识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安全事件的发生。

3.1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

手术室护理的管理体制不健全,会出现手术室医护人员不坚守岗位,不遵章办事[2],存在侥幸心理和惰性心理,无法有效维持手术室护理管理体制的有效开展,在提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时间发生几率的同时,降低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无法有效保障手术室护理的安全。

3.2医护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少数医护人员不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手术中护理活动的责任意识不强,不严格遵循医疗工作的行为准则,致使手术中护理活动的差错增加。常出现手术操作前后查对错误、无菌操作程序错误、医疗器械准备不齐全、手术护理记录不完善及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等情况,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了医疗护理纠纷隐患,为医院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3.3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

部分医护人员不具备较高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对医疗仪器的使用不够熟悉。没有定期安排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操作训练,医师与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常发生配合不到位的情况,致使患者无法顺利完成手术。遇到需要接受紧急治疗的患者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在延误手术时间的同时也加重了手术的风险程度,使患者丧失信任感而处于恐惧焦虑的状态,对患者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4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在本次调查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性格并不是十分满意,这充分说明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医护人员不能有效安抚患者焦虑的情绪,致使患者在恐惧的心情中完成整个手术。医护人员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语言和行为不到位的情况,不严格遵守手术室内的规章制度,出现态度散漫、大声喧哗、拨打玩弄手机等现象,不尊重患者,致使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失效[4],增加了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3.5医护人员工作负荷过重

手术室医护人员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工作负荷过重,因此在疲劳状态下较易引发安全事故。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缺乏工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而新增护理人员存在知识与技术不足的情况,更易导致患者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法全身心的围绕手术进展开展工作,不利于患者进行有效地治愈。

4对策

手术室护理是手术患者护理流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决定患者的治愈效果,更决定了医院未来的发展,故排除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尤为重要。在对86例研究对象的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及讨论后,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4.1完善手术室管理体制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在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5]。严格执行手术室进出管理制度、手术前后查对制度及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技术,认真管理手术器械及仪器,及时完成护理记录,对手术室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保持手术室室内的肃静与整洁,有效避免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4.2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加强医务人员的岗前教育,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形成一丝不苟严谨的工作作风。定期安排医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操作训练,根据医务人员的表现情况进行奖惩。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使新增护理人员能准确掌握手术室配置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滥用手术器械的情况发生。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理念,了解患者的特点和手术要点,降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概率,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4.3畅通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交流

畅通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交流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手术前护理时需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安抚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增加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6],使患者能够有效配合手术的进行。定期考核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能力,对沟通能力较差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有效缓解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矛盾。

手术室护理流程例10

【关键词】  手术室;层流净化;管理

   

层流净化手术室以其快速、持续、高效的空气净化可满足各类手术的环境需要,加上人性化的室内设计已符合现代手术室的基本条件。然而要完全符合现代手术室的要求,维持手术环境的有效和恒定,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意识和严格的管理规范和制度才能完全符合现代手术室的条件要求,才能使层流净化手术室发挥预期的效果。我院自2001年7月正式启用层流净化手术室以来,通过严格的人员培训和规范的管理,保证了手术环境的无菌要求和无菌效果,满足了各类手术需要。现将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  净化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管理要求

1.1  手术室工作人员  我院共有层流净化手术室十间,其百级一间,千级两间,万级七间。通过组织手术室全体护士和麻醉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明确层流净化手术室工作原理和环境要求,熟悉各级手术间手术适用情况。同时在新手术室使用前,对手术医生也进行了层流净化手术间基本知识和操作要求的培训,使手术医生也掌握了入室要求和室间基本的操作规范。

1.2  工友的管理  层流净化手术室分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我院根据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工友,明确各自工作职责,保证不同区域的清洁用物合理区分,避免了交叉感染。

1.3  入室要求  对进入洁净区域的人员要严格着装,穿着严格消毒过的专用衣裤和鞋,建立严格的入室人员登记制度,并限制手术间参观人数,每间手术间参观人数不得多于4人[3]。

2  严格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和各项操作

2.1  设置严格的工作流程  (1)洁净手术室内的人、物流是影响室内空气洁净度的重要因素。因此设置严格工作流程,明确区分洁污流线是洁净手术室平面组合的重要原则之一[1]。(2)根据各班职责制定出严格的工作流程,包括:巡回护士工作流程、洗手护士工作流程、专班护士工作流程、值班护士工作流程、连台手术工作流程、污染手术术毕处理流程、工友工作流程等。使大家工作起来有章可循、有序可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保证了工作质量。

2.2  手术环境的调节与维持方面  (1)由夜班护士于每日择期病人入室前30min开放空调机组,设定室温在22℃~25℃之间,相对湿度为50%~60%[2]。术中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医生和患者的需要随时调节室温。在术间做各项护理操作时注意动作、语言的轻柔准确,维持室间噪音<50dB。(2)层流净化手术室在突出生物洁净室特点的原则下,以控制有尘埃粒子为重要目标,所以强调空气洁净度是必要保障条件[4],严格禁止在手术间抖动衣物布类,防止微粒在室间飞扬。

2.3  手术间物品的放置  我们根据手术间分类定各专科常规手术间,再根据专科手术特点和要求常规备物,各手术间均制定出物品放置标准示意图,专科手术间内物品相对固定。要求全体护士明确各室间物品放置的规范和细节要求,每天术毕由室间规范组组长负责检查监督室间整理情况,保证了室间物品放置的整洁、规范并利于手术配合。

2.4  保持手术间相对密闭状态,保证空间空气的洁净度  (1)层流净化手术室的空气净化原理是由压缩机将过滤的无菌空气由天花板送入并将污染的空气由四周推出,因此室间的空气必须始终处于正压状态,否则有可能导致污染空气的流入[4]。(2)加强护士对手术护理配合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的培训学习,术前能明确所配合手术的步骤和手术要求,努力做到备物充足,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注意维持维持室间的密闭状态和净化效果。

3  预防交叉感染

3.1  洁污分流  我院手术室三通道布局,医务人员与患者、无菌物品与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出入室间路线严格区分开。对于感染手术采用器械就地消毒后再出室,敷料就地打包注明污染种类的方法,保证了洁污分流防止了交叉感染。自启用层流净化手术室以来,共配合完成各类手术万余例,无菌手术感染率<0.3%。

3.2  清洁消毒制度  手术间采用一用一清洁制度,每日术毕由清洁人员用清水及时擦拭室间物品,污染手术用0.2%速效净擦拭。同时实行固定的手术间回风口每周擦洗消毒制度,以减少叶片上的积尘以利于净化效果。

3.3  每月定期空气及室内物品细菌培养  以检测净化质量。我院自起用净化手术室以来各项培养合格率均达国家规范要求。

4  节电措施

层流净化手术室耗电量大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在维护手术环境符合要求的同时,通过细菌监测总结出术前30min开放空调机组,术毕即关闭机组的方法既达到手术环境的要求,又有效地节省了医院的电力开支,维护了我院的经济利益。

5  小结

通过近几年来的运行总结出:(1)对层流净化手术室人流、物流的严格管理,保证了手术间净化效果。(2)规范了人员行为和操作要求,设定了工作流程,维持了手术环境的需求,保证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3)对环境的管理保证了洁污分流,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满足了各类手术环境需要,利于各类手术的连续高效运行。(4)通过节电措施的施行有效地节约了能源,维护了医院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

手术室护理流程例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05―02

快通道外科的概念是通过整合多种围术期处理措施促进患者在择期手术后早期出院,较快恢复日常生活。因此,快通道意味着一种新的围术期医疗模式的实现。快通道外科是通过多学科合作加快患者的手术后康复,以提高围手术期效率的一种方法[1]。麻醉医生作为围手术期医生,在快通道外科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随着待手术患者的增多,使得医院手术室的使用非常紧张,许多医院逐渐开始意识到优化手术室管理的必要性,手术室优化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和其他手术的有效运转,甚至还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让使有限的人力和空闲的手术间得到有效的利用,减少与手术科室之间的矛盾。这是现在摆在很多家医院面前的一个难题。手术室的管理目标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提高手术间的使用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一套良好的优化管理系统[2]。现将本院 2011 年 3月至 2013 年 3月 快通道手术中手术室流程优化管理以及对手术病人进行手术室流程优化管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 临床资料

本院是一所具有近2000张病床的教学性质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配备全省最先进的一起设备,中心手术室设有24个手术间,分为手术室一区和手术室二区 ,一区有18个手术间,二区有6个手术间。手术室一区主要承担胃肠外科、胸心外科、脑外科、泌尿外科、骨科、产科等、口腔外科、耳鼻喉科室的手术治疗。二区主要承担妇科、小儿外科、耳鼻喉头颈科的手术治疗。2011年3至2013年3月,中心手术室平均每年手术量超过13000台,其中二区手术室每年超过3700台。

2 方法

2.1影响手术室流程优化管理进程的主要原因

2.1.1手术时间延长的最主要原因,首台手术延时是影响手术进度最主要的原因,而影响首台手术按时正常开始的主要原因是手术人员未能按时到达,以及等候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操作。

2.1.2待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不充分,相应的检查结果不到位、术前处理不完全,还有术前突发事件如患者心理恐惧等,以至于中止手术等。

2.1.3临时停止手术,这个原因直接影响接台手术,开始的主要原因是等候手术医生,等候复用器械处理,等候麻醉及护理操作等[3]。

2.2 优化手术室流程管理

2.2.1严格执行本医院手术室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合理安排手术室每个护士每个时段的工作安排,做到弹性排班,特别是主管护士长,要加强手术室与各个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尤其是常常手术的科室。

2.2.2术前24小时安排好常规手术,手术的相关医生在术前1日10:00之前递交手术通知单,通知手术室预约要手术的患者,然后由手术室负责人护士长根据每个手术情况并与手术的相关医生沟通约定首台手术,使手术医生有全面的准备,合理安排病房的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手术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使得相关医生能有一个很好的处理方法,并可创造出良好的井然有序的工作氛围。

2.2.3提前一天告知患者次日早上8:00手术室护士准时到病房接手术患者,嘱咐患者不要随意离开床位,核对清楚患者的资料后推送患者送入准备好的手术间,做好相关的麻醉、护理操作以及术前的处理工作,准备工作即将完成后及时通知手术医生手术室做手术,做好相互沟通。

2.2.4 手术室负责人做好先后顺序安排流程:与手术科室、手术室协调好,根据手术种类、病情统筹、合理安排手术顺序,让疑难、危重、大手术、小儿手术尽量安排在首台或上午;术中随时调整手术顺序。如遇急诊和儿童、老人、孕妇以及危重手术患者优先安排。首台手术开始后,由手术室护士长全程安排手术进程,安排接台的手术患者,一般情况是大手术与小手术间隔接台,污染手术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间隔接台等等。

2.2.5 加强接台手术时间上的管理,完全掌控接台手术衔接制度及流程 。因为手术室的接台手术多,接台手术的熟练操作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成功和生命安全。所以,院方必须制订手术室接台手术的时间管理流程和接台手术间的清洁整理流程,保证手术医生和护士准时到位。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手术的相关医生和护士有事应预先通知手术室,及时将手术时间进行调整。护士长统一安排,每个手术间的接台手术由专门的巡回护士负责操控,接台手术间清洁由专门的清洁员负责。

2.2.6认真核对患者信息,防止接错患者。接台手术时间比较紧凑,护理人员要做到忙而不乱,巡回护士严格按照接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对,防止接错患者,不可忽略接待患者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最快的速度调控手术间,准时接台下一位手术患者,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使手术间得到最有效地使用。

2.2.7做好下一个手术接台的提前麻醉,手术室每护士配合麻醉复苏及接台手术的麻醉,这样做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接台等候的时间,确保手术麻醉复苏顺利进行,给下一个患者留下了宝贵的时间.

2.2.8优化运送流程:①建立手术室操控中心,掌握各个手术间的手术进展以及手术间空闲信息,及时通知相关的病房做好待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并送到麻醉室,协调好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工作等。②专人护送患者,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予以评估,由麻醉室、恢复室的麻醉医师和麻醉护士把病人送到病房或重症监护室;手术间的麻醉医师、手术室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不用出手术室。③运送绿色通道,开设专人控制接送患者、取血、送病理标本等的电梯,提高运送、接台效率。④手术安排绿色通道,有部分择期手术只要符合手术条件可以随时申请予以安排手术[4]。

2.2.9通过优化手术室流程,规范首台手术开始时间,经统计,2年来首台手术9:00以前开始率为60.0%,9:30开始率为94.0%,手术间隔时间由过去的45~90 min 缩短至10~25min。

2.3资料与方法

2.3.1调查对象:为2012年我院手术病人3600例

2.3.2一般资料:每月对50%的手术病人进行调查,分为六项内容,表1为满意度调查问卷。

2.3.3方法 每月对当月50%的手术病人进行满意调查,问卷由手术室专人负责,随机发放给手术病人或其家属,形式为不记名,填写完后当即收回,重点测评手术室整体护理的质量及手术室流程等共六项内容。2012年发放问卷1800份,收回1800份,收回率为99.0%。

3 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手术病人对操作的流程以及手术室整体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分别达到98.0%和 90.0%。

4 讨论

从以上满意度调查表中我们看出,术前和患者的良好沟通,讲解手术室的流程很有必要,随着我们现代社会知识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的飞跃发展,人们开始对自身的安全意识性,越来越重视,人们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医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所以我们要做好术前的所有准备。随着手术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手术患者需求的不断增加,手术室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很多,急诊手术也在逐渐增多。21世纪医疗护理健康服务要求医院管理必须有效地利用现有设备和医疗资源,这需要采取新的流程优化管理和医疗方案,以提高医疗质量并限制或减少医疗开支[5]。不管对于择期手术、急诊手术、大手术、小手术(非住院)的患者,都能缩短从手术到出院以及恢复日常活动能力的时间。

多数患者认为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重要场所,相互之间必须做好协调,让患者感到信任这个医院,从而会对整个医疗行业比较有信心。为了加强手术间的高效运转,作者在工作中摸索了上述的一套手术室管理流程优化方案。本院通过此套优化手术室管理方案,在快通道手术中起到了主导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可以证实这是科学、有效、可行的。此套方案不仅可以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比较规范的手术平台,积极发挥快通道手术中的团队精神。致使整个手术衔接处于高效、安全、有序的工作状态。使得术后患者对整个手术室的流程有一个比较满意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龙娟,周寒梅.优化流程在提高手术间使用率中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10,09:1743-1744.

[2] 蒋亚茹,王晓燕,张晓,巨会萍,强亚红,赵瑜,徐慧云.优化流程管理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0:1893-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