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7 11:20:16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例1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年龄或发育水平与意外伤害的类型和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男童是意外伤害的危险人群,美国的调查,男女性别比为1.53∶1[2],我国的调查男女性别比为2.05~3.34∶1[3]。此外,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楼房逐年增多,其阳台、楼梯以及门窗常缺乏有效的保护装置,儿童意外跌落伤害的发生有增多趋势,但跌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儿童的心理-生理行为特点有关。较小的婴儿由于平衡能力差,多是从床上、台阶、楼梯、光滑地板跌落或滑倒,也有家长怀抱孩子时不慎跌倒、摔倒所致;>3岁儿童一般都上幼儿园,集体活动增加,小儿之间的交往增多,而此阶段的小儿好奇心强,喜欢爬高,爱动,喜欢追逐打斗,但自我控制及应急反应能力差,这些都是造成意外跌落伤害的因素。多动儿童更易发生意外伤害[4];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性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间接增加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性。

2 儿童及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的发生特点

研究表明:跌(坠)落高度是跌(坠)落伤的决定因素,不同高度其损伤类型差别较大。我国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儿童的意外坠落多发生在2~8 m,头部伤多见,其次为四肢伤。跌伤地点为家里、学校和途中,受伤形式主要为自伤、骑车、绊倒等。

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在儿童意外事故干预研究中,经常性健康教育是一项最基本的措施,对于干预计划的效果起着决定作用。

3.1对儿童的健康教育

3.1.1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 婴幼儿平衡能力差,应教育家长要严加看护,不要把孩子独自放在童车上,床上,椅子等高处。小儿使用学步车时家长要一定要在旁看护,防止发生意外,让小儿在婴儿时期就练习翻、爬等动作,以减少小儿跌落伤发生。

学龄前儿童自我控制及应急反应能力差,要从小培养识别危险的能力。教育孩子不要从高处往下跳,不要与小朋友打闹,跳蹦床时,不要与小朋友靠的太近,同时要有家长看护,并到安全性好的娱乐场所。意外伤害常发生在散居的儿童中,加强儿童的看管和照顾,提高儿童入托率十分必要的。

要教育学龄期儿童与青少年在广泛地参与娱乐活动时选择安全性能好的场所去锻炼,滑冰、滑板、骑自行车时一定要佩戴防护品,同时儿童要在家长和老师的监护下进行娱乐和运动。

在校期间,不宜在教室打闹,因为课桌椅的棱角易造成损伤。操场上的健身器材有很多轴节,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以免造成损伤[5]。

3.1.2加强对男童及多动儿童的健康教育 对于男童要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周围环境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对于多动儿童要进行认知行为教育,教育其上课时注意听讲,加强组织观念,遵守纪律。同时要加强社交技能的训练,对其控制冲动有帮助。

3.2对家庭方面的教育 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子女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儿童看电视节目广,易产生渗透效应,故家长应正确指导儿童收看电视节目,教育孩子不要模仿其中的危险动作。在家庭生活中,要教会孩子必要的防火防电常识。

3.3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教育 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学校的教师必须对意外伤害的发生有预见性,应具备预防意外伤害的常识,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还应加强学校及幼儿园建筑的安全设计和文体活动场所的安全保证[6]。

4 讨论

儿童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强,健康问题最少的时期,但却是意外伤害的多发年龄段。意外伤害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跌落是引起伤害的首要原因。为了防止儿童及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发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这一群体做有关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虽然目前多数儿童青少年都知道有意外伤害,但某些方面的安全意识较差。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意外跌落伤害的健康教育,将意外跌落给其身体健康、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向其解释清楚,提高儿童及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以降低儿童、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的发生。此外,预防意外跌落伤害的健康教育应从幼儿园开始,一直贯穿到小学、中学,直至大学。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例2

儿童青少年时期正经历着剧烈的生理、认知、情绪和社会变化。无论是在家庭、社区还是整个社会,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年龄、性别、健康有关的机遇和危险同时存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导致正面或负面截然不同的健康结局。

目前,儿童青少年面临的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危害主要包括少女怀孕、感染性病与艾滋病和性暴力等,这些危害造成了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并严重损害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例如,怀孕少女失去了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未来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增大,而且少女母亲产下的婴儿面临着高死亡率的风险。

这些危害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儿童青少年不具备对信息做出判断的能力,缺乏避免危险行为的知识和技能,缺少能够被儿童青少年所接受的获取生殖健康信息服务的渠道,加之贫穷和失业等环境危险因素的存在,这些都将儿童青少年置于极度的高危状态。而且,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的通讯和电子技术在某些程度上也促进了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如网络色情内容、电视电影中的暴力情节等。[3]

实际上,在儿童青少年性态度与的形成过程当中,会受到外界暴露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例如各种媒体、同伴或是同学、父母和其他成年人等。如何辨识哪些信息是正确和科学的,这对于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而言是非常困难且不现实的。作为正规教育机构,学校理所当然应当承担起儿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责任。已有证据表明,促进儿童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学校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在社会上对性教育实际上还存在恐惧感,认为性教育会促进青少年的性活动,增加少女怀孕的危险,增加患性传播疾病的几率。但是,有调查研究证明综合性的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青少年面临性问题时有助于他们做出健康的选择并采纳健康的。美国对性教育和性病与艾滋病预防项目的评估显示,开展性教育并没有促使发生率上升,没有降低年轻人初次发生的年龄,没有增加的频率,也没有增加的人数。[4][5][6][7][8]

当然,要开展有效的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必须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要体现年龄适宜性

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年龄适宜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体而言要按照学生的年龄进行分层,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所开展教育的内容、方式、重点应有所不同;二是同一年龄段学生所处的发育阶段也会有所差异,在教育过程中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性。

对于分年龄段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在教育部于2008年12月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9]《纲要》把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分为五个领域,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纲要》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把五个领域的内容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级水平,合理分配其中,每个水平都制定了相应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鉴别在学校性健康教育中如何体现年龄适宜性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由于儿童青少年所生活的背景如社会经济、文化、家庭和社区等不同,因此,无论是个体间还是群组间,男孩和女孩在性和生殖系统的成熟,以及与批判性思考和冲动控制有关的认知能力发育的时机与顺序会有所差异。[10]正是由于儿童青少年的年龄与发育阶段不同步,导致某些生理现象的发生时间在个体间有很大差异,例如女孩的月经初潮和男孩的首次遗精,同一班级中的孩子其发生年龄可以相差4~5岁。而且,一般而言,男孩的发育通常晚于女孩。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在授课上可以考虑采取男、女生分班上课,对于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尝试根据学生的性发育阶段分班教学。

对学校性健康教育进行需求评估也是非常必要的。调查的内容不仅包括儿童青少年想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和需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还要包括儿童青少年对所传授的信息做出何种反应。儿童青少年对于所获取信息的质量评估、理解程度以及与实际生活关联度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儿童青少年的需求,也使教育人员能够知道哪些教育内容和信息最贴近儿童青少年目前的发育阶段,能被他们所接受。

二、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要与生活技能教育相结合

生活技能是专指人的心理社会能力,是指人能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的、积极的行为能力。生活技能教育采用的是全参与式教育方法,已被证明在以下四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能力;(2)增强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3)预防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4)是促进儿童青少年终生健康的有效途径。[11]生活技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控制冲动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些在避免与预防危险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一项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资助、以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作用的调查中,对北京市5所初中、4所高中的1 257名学生分组进行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教学干预,对实验组进行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专题教育,研究结果显示,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学生态度的转变和拒绝技能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与家长、同伴的交流。[12]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的系列学校健康文件之《以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中明确规定,在性与生殖健康和性病与艾滋病预防方面,学校需要向学生传授的生活技能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沟通和人际交流技能,包括沟通、倡导、协商或是拒绝;第二,做出决定和批判性思考技能,包括决策与批判性思考;第三,应对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压力管理、提升个人自信、控制、承担责任、促成改变或是转变。[13]

三、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要与支持性环境建立相结合

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他们会面临众多的与性和生殖健康有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有观点认为,就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养成而言,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可能会比单纯的改善个人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更加有效。而且,相对于单纯地减少危险因素而言,儿童青少年要获取和保持安全的性与生殖健康行为,比提供更加多的保护因素会更有效且更可行,例如减少逃学现象和保证校园安全等。[14][15]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性与生殖健康有关的问题,由于其话题的敏感性,由父亲或是母亲与孩子进行交流更易被接受。但是,有调查显示,中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性教育相当缺乏。例如,有35.8%的家长从未对孩子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分别只有15.2%、23.8%、20.2%、19.8%、33.3%的家长和孩子谈论过预防艾滋病、如何避免性骚扰及犯、青少年不应该发生婚前、如何抵制可导致婚前的诱惑、如何抵制来自同伴的不正确压力等问题。在有男孩的家长中,只有23.7%的家长和孩子谈论过男孩的遗精现象。[16]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适宜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非常重要,包括的使用、紧急避孕和少女怀孕的应对等。但是,有许多因素制约了儿童青少年利用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有些地区没有配备适当的设备、设施和人员以提供适宜的服务;第二,有些地区缺少适当的设备、设施和人员,不能够满足所有人员的需要;第三,在大多数地方,虽然提供相应的卫生服务,但是由于某些政策和法规的原因,包括未婚妈妈之类的少女不能有效利用相应的卫生服务;第四,由于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青少年不能够使用相关的卫生服务,例如服务机构位置偏远、费用过高、就诊时间不方便、医护人员的不友好和存有偏见态度以及缺乏保密措施。因此,要增加儿童青少年对相关卫生服务的利用,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消除他们的偏见;卫生服务机构要向用户友好型转变;要争取社区的支持。[17][18]

参考文献:

[1].

[10]Awusabo-Asare K..Adolescent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in Ghana: Results from the 2004 National Survey of Adolescents[Z]. New York, Guttmacher (Occasional Report no. 22), 2006.

[1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2]王超,马迎华.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8,19(3):167-171.

[13]WHO.Skills for Health -- Skills-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cluding Life Skill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Child-friendly/Health-promoting School[Z].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

[14]王书梅.社区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5]WHO.The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of Younger Adolescents―Research Issu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1.

[16]陈晶琦,李宝光,孔艳秋,王冬梅,肖文平,王瑜.某中学学生家长对子女进行性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21(6):467-469.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例3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87-02

体质是身体的质量,反映人生命存在的状况,它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学习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体质健康是指理想的体质状态,是人整体健康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的体质健康,除先天遗传因素外,还受生物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及卫生服务因素的影响。随着人类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公共环境的改善,行为因素已超过卫生服务、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首要因素。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显示近年来青少年儿童体质下降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是青少年儿童体质下降的核心因素。针对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近年来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迅速发展。基于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的健康管理关注个体的生活方式、行为可能带来什么健康风险,通过对健康或预防疾病有益的行为塑造方法,帮助个体建立最佳的健康行为来减少健康风险因素。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旨在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青少年儿童的健康管理虽没有明确提出这样的名称,但实际上一直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整个工作过程都是以预防医学的理论为指导。青少年儿童健康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抽样健康监测或全员的健康体检掌握青少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为制订改善其健康状况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针对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检查和健康检查结果做出科学的评价,结合青少年的健康特点或亚健康状态,对青少年儿童的常见疾病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制订预防和矫治工作计划。根据青少年儿童时期鲜明的年龄特征及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矫治和管理。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为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培养其健康生活方式,各国积极推动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健康教育等干预性活动。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许多举措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青少年儿童的健康管理

日本青少年的健康管理与日本公民的健康管理服务系统是分不开的,在日本家庭普遍都享有健康管理机构的保健医生长期跟踪服务,为家庭建立健康档案,负责家庭的健康管理,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也享有健康管理服务。

1.日本青少年儿童健康体检。学生在入学时都会进行健康体检并存有档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对青少年儿童的健康管理观念有所转变,不仅只是对其进行体检、档案管理和在校期间的健康管理,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健康动机的转变;由原来考虑青少年健康促进等问题仅仅只是个人努力的问题,到同时还要考虑与之相联系的周围环境(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转变。日本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管理只是其全国公民健康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校期间的健康管理也只是其一生中的健康管理的一部分,日本更强调的是“一生”管理的持续性和完整性。

2.日本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监测。日本在明治12年(1879)就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身体活动能力的调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日本政府对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予以极大的关注。1963年文部省在对6~9岁学生颁布了《小学低、中年级运动能力测验实施要案》,在长达40年的体质监测中,测试人群不断扩大,内容也再不断修订和完善。

3.日本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分析与评估。日本测试指标始终随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国民体育观念的转变而不断的修正、完善。日本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体质备忘录,包括身高、体重等各项基本信息以及参考模型,以供学生即时进行身体锻炼。

4.日本儿童青少年儿童健康干预。第一次国民健康运动(1978~1988年):提出“健康一生”的理念,推进强调营养、运动、休息等健康三要素的健康促进事业,此次运动以营养为重点。在建立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健康检查和保健指导体制的基础上继续使体制得到充实。2000年3月31日,日本厚生省给各都道府县政府下发了有关“健康日本21世纪”国民健康运动的文件,标志着日本从2000年到2010年为期10年的第3次国民健康运动的正式开始。“健康日本21世纪”计划是针对日本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从预防保健入手提出的一个全民健康计划,共包括营养与饮食、身体活动与运动、休息与心理健康、控制吸烟、控制饮酒、牙齿保健、糖尿病预防、循环系统疾病预防、癌症预防等九大类目标值体系。其中每一部分都对儿童青少年有单独和明确的目标值。同时日本计划从2007年至2016年10年间,实施“新健康开拓战略”。该战略认为,从小到大保持经常性的运动,计划试图帮助国民实现“运动一生”的生活方式。为了培养儿童游玩和运动的习惯,日本政府计划继续充实体育课堂和课外体育小组的活动,并呼吁国民重视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二、美国青少年儿童健康管理

在美国拥有医疗保险者的比例,1997年时65岁以下的比例为83%,2010年的目标值为100%;拥有一项特定长期医疗保健服务者的比例,1998年该数值为87%,2010年的目标值96%。青少年儿童一方面有来自全国性质的健康管理,同时还有针对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指标评价和健康教育等的群体干预计划。

1.美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美国大多数州有法律规定学生入学及转学均需进行体检,在小学入学时要求提供预防接种证书。1861年,美国医学博士希契科克在担任学生健康指导员时,开始了对所有学生进行学生的身高、体重、长度、围度、肺活量及一些肌力指标的年周期性测量。1956年,美国健康、体育、娱乐、舞蹈联盟(AAHPERD)制定了5~12年级学生体育及格测验标准。1958年,全国50个州都进行《青少年身体素质测验》,并于1975年修改了测验内容和标准,公布了美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测验标准》。从1965年至今,美国基本上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青少年体质普查。

2.美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分析与评估。1980年AAHPERD首先开发了“与健康相关的体质测验”(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Test)。1985年AAHPERD对测验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完善,并将该测验命名为“最佳身体测验”(Physical Test)。包括两个分测验,即“与健康相关的体质测验”和“与运动相关的体质测验”。把提高运动成绩不可缺少的各种身体素质称为运动素质或运动员素质(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反应时),把增进健康和预防某些疾病有特殊作用的素质叫作健康素质(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人体成分、柔韧性)。从美国比较普遍使用的体质健康测试方法来看,所选择的指标都与人体健康有关,可以归纳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与耐力、身体柔韧性和身体成分四方面。美国家庭大都有一个“儿童健康年计划”,即不管孩子是否生病,家长每年带领孩子去儿科诊所进行一次体格检查。通常儿科医生会向父母询问一些孩子的“生活习惯”(如睡眠、体育锻炼、看电视、个人卫生等),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3.美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美国“健康公民”计划项目由美国联邦卫生和社会服务部牵头,与地方政府、社区和民间及专业组织合作,每十年更新一次,计划、执行、评价,循环反复,旨在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以“健康公民2010”计划为例,其愿景是“健康社区、健康公民”,旨在提高个人、社区及整个国家的健康水平。“健康公民2010”计划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安全和福利非常关键。在健康公民2010的467个指标中,有107个指标与青少年相关。而且不同的部门或组织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各自的健康目标,如“健康学生2010年”“健康社区2010年”等。全国性质的公民干预计划积极实施的同时,教育界也做出了巨大努力,在学校积极的实施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干预计划。美国学校健康促进体系是由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各州为核心的一个健康体系。它由健康教育、体育、健康服务、营养服务、咨询与心理及社会服务、学校健康环境、学校员工健康促进和家庭与社区的参与组成。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体育界提出终身化、个性化、健康体适能的教育计划。青少年健康体适能计划的提出,得到很好地开发和推广,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SPARK”和“CATCH”等健康关联体育教育计划,“FITNESS FOR LIFE”等健康概念学习计划,及“FITNESS GRAM”“PHYSICAL BEST”等身体健康素质监测计划。如今美国的学生健身体育教育已成为世界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主要发展模式。目前美国的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正围绕着协作性学校健康计划(Coordinated School Health Program)而展开。协作性学校健康计划在政府的组织参与下,强调通过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其具体的组成部分包括:全面的学校健康教育、健康的学校环境、学校卫生服务、体质教育(体育)、营养服务、咨询和社会服务、社区和家庭参与、对员工和职员的健康促进八方面。协作性学校健康计划把所有有利于发展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各种因素组织联系起来,形成广泛的合作,这种合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以持续性的方式进行的。它的实施内容是全方位的,要全面影响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于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三、对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管理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少年儿童健康体检与体质监测日益成熟,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分析与评估不断完善,但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促进还缺少整体规划,尚未形成多部门有机联合的综合性体系。相关部门在对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协作上配合不足,尚未形成合力与长效机制。目前,我国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干预还主要集中在群体的控制和干预,对个体的以终身健康素养提高为目标的个性化的指导还不足。并且我国青少年学生健康管理需要得到政策、人力、经费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起以学校为核心,联合家庭、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在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下的青少年儿童群体和个体的体质健康及其相关行为等危险因素监测、体质与健康分析与评估、体质健康及其相关行为干预和促进的综合性的监测、评估、干预、反馈的管理和促进体系。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2]孙爱萍.健康管理实用技术[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3]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4-117.

[4]尹小俭,王树明等.日本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研究课题及健康促进[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7).

[5]蔡睿,王欢等.中日国民体质联合报告[J].体育科学,2008,28(12).

[6]叶旭军,李鲁等.日本面向21世纪的健康促进计划[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5).

[7]仇建生.中美体育测量发展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例4

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2021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面向我市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宣传普及眼健康科学知识,切实增强学校、学生和家长重视眼健康的意识,进一步推进我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现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教育系统2021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23号)精神和安徽省教育厅相关部署要求,特制定六安市教育系统2021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如下:

一、宣传教育主题

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二、主要内容

(一)开展爱眼护眼知识宣传活动。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大力宣传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要性和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要通过健康教育课,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校园网络等开设“预防眼睛近视,科学用眼爱眼”教育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知识。

(二)组织观看近视防控系列专题课。各地各校要于6月初从省教育厅官网上下载近视防控系列专题课,组织师生观看。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采用邀请本地健康专家网上授课等形式,开展爱眼护眼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让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掌握相应的近视防控基础常识,教育引导儿童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护眼健康知识,增强爱眼护眼意识,自觉爱眼护眼。

(三)积极参与和举办线上专家咨询会。各地各校要组织师生参与省教育厅举办的线上专家咨询会活动。同时,加强与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协作,在“爱眼日”前后,开通近视防控咨询热线,邀请近视防控卫生专业人员开展线上咨询答疑,指导儿童青少年科学防控近视,规范矫正近视,提高视觉质量,共享清晰视界,呵护光明未来。

(四)建立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强化近视防控监测干预,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每学期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等措施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地各校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开展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爱眼护眼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宣传眼健康的重要性和近视的严重危害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制定工作方案,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栏、班会、班团队日等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要将“爱眼日”宣传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每个学生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高中小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健康生活学习习惯。

(二)结合融合,综合防控。各地各校要结合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围绕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六安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行动方案》(卫健疾控秘〔2020〕15号)等要求,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作为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坚持综合防控,积极推进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增加中小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改善教学条件、创造良好视觉环境,科学规范电子产品使用等近视防控措施落实。

(三)创新形式,营造氛围。各地各校要结合我市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校园广播、电子屏、宣传橱窗等传播媒介和网站、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感强的爱眼护眼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要结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大张旗鼓地宣传爱眼护眼知识和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宣传效果。同时,要加强家校协同,通过家长信、家长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争取家长对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大力营造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督导,确保实效。各地各校要将“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2021年度儿童青少年综合防控工作措施,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确保2021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落实落细。市教体局将适时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对各地各校近视防控工作开展联合督查。

请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学校于2021年6月15日前将2021年“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及图片资料报送至市教体局体卫艺科(联系人:代中胜,联系电话:3370006,电子邮箱:ladz307@163.com)。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例5

本文通过儿童体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把握儿童体育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原因、主要形式、前景以及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为儿童体育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随着儿童体育研究不断深入,其研究领域的价值、必要性和可行性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以促进儿童体育的蓬勃发展和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儿童体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向,通过对中国期刊网电子数据库、郑州大学图书馆以及专著书籍等的检索,以儿童体育、必要性与可行性等为关键词,收集大量关于儿童体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整理,对儿童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前景、发展现状、及其科学性和必要性、经济性、原因、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资料查询和综述分析。

2.2.2 归纳总结法

对查阅的资料和收集的见解和意见进行归纳总结。

2.2.3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演绎、推理,并结合所学有关科学知识进行理论阐述。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世纪发展儿童体育的意义

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体质强健、意志顽强、充满生机活力,是一个民族强大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都高度关心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也取得巨大成就,青少年儿童身体机能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方面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制约,社会和学校存在重视智育的培养、轻视体育发展的倾向,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休息和活动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器材设施、场地条件、体育指导员等不足,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难以得到保证。近年来体质健康监测资料表明,青少年儿童的速度、耐力、力量、肺活量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在逐渐上升,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儿童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与此同时有部分农村青少年儿童营养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

3.1.1 从经济效益对儿童体育研究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趋竞争的社会,市场细分的程度越来越深,儿童市场就是现在众多企业在认真研究和开发的一个目标市场。儿童市场是指6-12岁青少年组成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目前,我国约有4亿12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即将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占世界同龄儿童比率是18﹪左右,所以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圈。儿童消费市场有这样几个潜力巨的部分组成。第一是儿童作为直接的消费者到市场上购买自己想要和喜欢的东西;第二是儿童作为潜在的消费者,在很多时候儿童会影响其父母的消费决策;第三是儿童作为未来的消费者,在其长大成年有其独立的经济收入以后,将成为许多商品和服务的客户。

3.1.2 从教育价值取向对儿童体育研究的必要性

儿童体育与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相比,这个教育阶段的体育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大大增加了,几乎涵盖了现存所有的体育文化,不仅包括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科学原理,也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实践活动,此阶段受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影响。与此同时,本阶段的体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态度以外,也为以后阶段的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包括一些体育与健康、运动技能、生理知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的基础。技能为主要的学习目标,例如一些基本的生活和与生存技能,同时也注重了体育与健康的一些知识理论的学习。这一阶段的体育不但关系到他们在这个时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对他们将来甚至是一生的健康发展,都会产生重大而有意义的影响,为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垒好基石。

3.1.3 从健康角度对儿童体育研究的必要性

儿童体育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儿童体育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手段,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具有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双重作用,使青少年儿童在身体活动中增进健康,在休闲娱乐中宣泄压力。体育不仅消除了儿童长时间学习后的大脑和肢体的疲劳感,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也使儿童身体各方面得到适应性提高等。同时也要加强儿童体育科学研究,积极开发适应青少年儿童特点的锻炼项目和健身方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为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更重要的是使儿童时光更丰富多彩、更加有利于儿童的健康。

3.2 儿童体育发展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的跳跃式进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与此同时儿童们的生活方式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例如在饮食结构上由原来的吃中餐发展到疯狂的吃肯德基、德克士、麦当劳等含热量特高的西餐食物。在生活娱乐结构上由原来游戏性活动转变到了玩电子游戏、玩具等等现代的高科技产品,在现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父母过度关爱孩子及现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如今的少年儿童已经很少活动或基本上不参加体力活动。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儿童肥胖者,儿童亚健康、近视等现代文明病,更为重要的是据每年国家测试青少年体质调查研究表明近些年青少年体质逐年在不断下降。这不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得到了国务院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良好的素质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促使我国青少年儿童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标准,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水平显著提升,个别地区儿童营养水平提高、肥胖率、近视率明显下降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主要从体育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儿童体育发展的前景和经济性、儿童体育发展的原因及其可行性、必要性和主要形式进行阐述和研究。其结果表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现阶段儿童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科学,时尚的闲暇生活方式,众多青少年儿童和家长正日益追逐它所带来的对人身体的积极影响,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它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活动需求,也可以给儿童提供娱乐享受,不但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满足个体需求,而且也充实了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运动兴趣。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产和生活效率的提高,在全面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及在全方位实施新的课程规划的大方向下,儿童体育的发展、研究、普及将是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儿童日常生活需求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

4.2 建议

4.2.1 无论你有多忙, 一周一定要拿出5-7小时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好的体育项目, 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网球、跑步等, 这对每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非常重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健康的体育理论知识。

4.2.2 积极开展儿童体育的学术研究。将儿童体育在学校大力开展,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对体育的意识。

4.2.3 完善儿童体育市场,逐步建立儿童体育的消费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抓好儿童体育资金投入和场馆设备建设。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例6

 

(一)上海市青少年“传染病防控”主题作品征集活动

活动对象:全市中小学生和幼儿

征集时间:2021年4-5月

活动主题:传染病防控

活动形式:幼儿组以绘画、手工作品形式展现,文字为辅;中小学组要求以海报形式展现,风格不限。活动作品要求围绕主题,版面整洁,内容充实,真实有据,表现力强,标题准确,文字说明要素完整、简洁,书写工整,色彩与文字搭配合理,形式新颖,体现青少年儿童的阳光与朝气。活动作品必须采用电子版格式 (翻拍照片或扫描件),要求原创,画面清晰,作品全貌,于2021年5月20日前通过“上海儿童青少年健康”微信公众号上传。

活动秉承自愿原则,幼儿组可在家长或老师帮助下完成,不支持家长代劳行为,谢谢配合。

奖项设置:一等奖2%、二等奖5%、三等奖12%,总获奖人数不超过300人,优秀辅导奖和优秀组织奖等。

(二)上海市青少年“食育”主题文创设计征集活动

活动对象:全市中小学生

征集时间:2021年9-10月

活动主题:食育文化

活动形式:坚持五育并举,从青少年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出发,延伸到学生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通过资源包、项目化学习、自学等多途径,对食育知识进行学习。综合“科学人文、实用美观、创新功能”,将食育理念融入日用品、文具、运动物品等文创产品中,进行文创作品设计。将设计图(包括作品名称、整体效果图、局部效果图、基本外观尺寸图、设计说明或作品介绍等)于2021年10月20日前通过“上海儿童青少年健康”微信公众号上传。活动作品为原创作品,版面中不得出现作者姓名和任何标记。

奖项设置:收集的文创设计分组为日用品、文具、运动物品、其他等4类,每一类前2%为一等奖、5%为二等奖、12%为三等奖,总获奖人数不超过300人,优秀辅导奖和优秀组织奖等。

(三)上海市学校食育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活动对象:本市高校、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托幼机构、从事青少年健康教育的企事业单位

征集时间:2021年5-6月

活动主题:围绕“食育”的主题,内容紧扣,所有活动作品均为原创、富有新意。

活动形式:本次活动为团体参加,征集在开展青少年儿童“食育”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成果推广的项目实施案例。于2021年6月20日前通过“上海儿童青少年健康”微信公众号上传。

奖项设置:青少年食育优秀案例若干。

(四)上海市学校健康促进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活动对象:本市高校、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托幼机构、从事青少年健康教育的企事业单位和在校师生

征集时间:2021年9-10月

活动主题:围绕“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的主题,内容紧扣,所有活动作品均为原创、富有新意。

活动形式:本次活动分为团体和个人两个模式。团体参加包含健康促进工作案例、优秀作品的征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金点子”设计为个人参加项目,参加个人或单位可按具体情况选择性申报。健康促进工作案例指在开展青少年儿童健康促进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成果推广的项目实施案例;优秀作品指青少年儿童健康促进工作中宣传效果好、令人印象深刻、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优秀作品;“金点子”设计,以青少年儿童健康促进为主题的活动方案设计,要求主题明确,活动内容和形式有新意,师生均可报名参加。作品于2021年10月20日前通过“上海儿童青少年健康”微信公众号上传,作品为原创作品。

奖项设置:青少年健康促进优秀案例、青少年健康促进优秀作品、青少年健康促进优秀“金点子”。

(五)上海市中小学生线上控烟志愿者行动

活动对象:本市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

活动时间:2021年7月1日-7月31日

活动内容和形式:围绕“控烟”主题,学习控烟戒烟知识,承诺拒吸第一支烟(包括电子烟),成为上海市控烟志愿者,向周围的同学、朋友和家人宣传控烟,鼓励倡导戒烟,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活动形式:通过上海学生活动网(网址:secsa.cn)的“健康教育”板块、“上海儿童青少年健康”、“无烟上海”微信公众号开展。

奖项设置:加入上海市控烟志愿者,获上海市控烟志愿者证书。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例7

英国1997年布莱尔首相执政10年之后.2007年7月戈登·布朗(Gordon Brown)首相上台,上台伊始就着手对英国的教育事业进行全面改革。为了更好的发展和管理儿童教育事业,专门成立儿童、学校与家庭部(The Department for Children.School sand Families,DCSF),任命埃德.鲍尔斯(Ed Balls)为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大臣。布朗政府的儿童教育发展目标远大.希望将英国建设成世界上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国家.为此布朗政府在2007年12月了《儿童计划: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1’he Children’s Plan:Building Brighter Futures)报告(以下简称《儿童计划》)。该报告将儿童和家庭的需要摆在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成为指导英国儿童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描绘出一幅英国基础教育的新蓝图。

一、《儿童计划》报告出台的背景

在过去新工党执政的10年里.英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处理教育投资和提高儿童学习动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说来.在1997年新工党上台之后.登记注册的儿童护理机构数量增加了一倍: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也不断提高.现在l1、14、16和19岁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成绩达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水平.适龄青年的大学入学率也比以往要增加很多:相对贫困儿童的数量已经降低到60万以下.同时少女未婚先孕的比例也达到了20年当中的最低:随着2003年英国绿皮书《每个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的颁布.地方政府开始慢慢改变管理儿童的方式。虽然英国的教育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那些来自弱势家庭的儿童,他们的成绩依然较差:虽然英国的教师和学校教育质量在世界上仍然领先.但是依然存在许多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儿童并没有将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同时由于家庭的原因。许多学生的童年依然过得不快乐.许多生活上的问题依然没有处理得当。

自从儿童、学校与家庭部成立之后.英国政府不断倾听父母、教师和教育专家的建议。进一步改进英国基础教育家长们希望政府帮助协调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消除商业和互联网对于儿童的不良影响.希望儿童能在安全的互联网环境下寓教于乐.也希望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学习机会不均等问题能顺利解决。面对诸多问题.政府决心制定《儿童计划》报告,将儿童的教育放在政府教育事业的重心.根据儿童的需要整合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相关资源.制定了英国2020年儿童教育发展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儿童发展计划。学校与政府机构各自发挥其作用.确定儿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开始.对于家庭教育给予充分的支持。

二、《儿童计划》报告的主要内容与原则

英国儿童、学校与家庭部的《儿童计划》报告的制定和发表.成为实现政府的儿童发展目标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儿童计划》报告总共7章,分别为:(1)快乐和健康(Happy and Healthy);(2)安全和保护(Safe and Sound);(3)优秀和平等(Excellence and Equity);(4)领导和合作(Leader ship and Collaboration);(5)坚持过去(Staying on);(6)正确的道路(0ntheRightTrack);(7)实现方式(Making It Happen)。同时报告有4个附录.补充说明报告实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该报告是政府对于儿童工作的一个开始.同时也对将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了思路报告的7章内容体现出了英国布朗政府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视。儿童教育成为政府的工作重心.同时该报告从多方面对英国儿童教育的工作做出了规划与展望。

在《儿童计划》报告讨论和反复论证的过程中,该计划制定了5条主要原则,包括:(1)儿童主要抚养责任应该是家长承担.而不是政府.但是政府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帮助和支持家长和家庭:(2)所有儿童都具有成功的潜能.应该努力提供各种条件保证他们潜能的发挥;(3)儿童应该尽情地享受他们的童年.同时也要做好作为成年人生活的准备:(4)政府应该为儿童和家庭负责.不应该为他们的发展设置障碍;(5)努力防止教育失败。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这5条原则的指导之下.提出了如下6点主要的战略目标:(1)保证每个儿童和青年的身心健康;(2)保护儿童不受到外部的攻击;(3)教育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标准:(4)缩小来自弱势家庭的儿童在教育成绩上的差距;(5)确保18岁以下的儿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6)保证儿童通往成功的道路畅通。

三、《儿童计划》报告确定的基础教育发展目标

1.英国政府设立儿童教育目标

《儿童计划》报告为英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方向.报告将儿童和家庭的需要放在工作的首位.并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服务。报告体现了英国儿童教育发展的理念与信心.同时也提出了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具体步骤.希望每所学校的发展都能成为当地社区的中心。《儿童计划》报告设立了到2020年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在广大的范围内体现了政府对于儿童教育工作的设想.但是仍然需要广大人民的讨论和参与。具体来讲,2020年发展目标包括:(1)加强对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视,尤其是对生命中关键年龄段转变的重视;(2)每个儿童都应该为学校的成功做好准备,依据《儿童早期阶段教育成绩标准》(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Profile),至少有90%以上的5岁儿童达到该标准:(3)每个儿童都为中学学习做好准备.至少90%以上的儿童在英语和数学学科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准;(4)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掌握为将来成年生活应该具备的技能.19岁的英国青年中学教育普通证书考试(GCSE)合格率要超过90%,其中有70%的比例要达到A级水平:(5)做到家长对政府提供的信息和服务非常满意:(6)所有的年轻人都积极参加发展个人和社会技能的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并且减少危险的行为:(7)工商业的雇主对于年轻人的工作准备满意;(8)儿童的健康水平提高.肥胖和超重儿童的比例减少到2000年的水平;(9)贫困儿童的比例在2010年减少一半,并争取到2020年,基本消除;(10)到2020年.年轻人犯罪的比例减少.年轻人首次记录在案的犯罪比例能够达到《青少年犯罪行动计$1}(Youth Crime Action Plan)所达到的目标。

2.英国政府设立的青年发展目标

《儿童计划》报告除涉及儿童。也涉及到青年的教育目标经济的变化意味着儿童和青年人应该学会更多的适应将来生活的技能.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能帮助他们继续进行学习或是参加工作英国政府希望其青年在18岁的时候依然能够继续读书或参加培训.当他们离开学校的时候可以掌握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变化。所以,为了加强英国14 19岁儿童的教育.政府制定了如下目标:(1)在英国国会通过立法,提高英国青年的入职年龄.2013年提高到17岁(2008年9月入学的英格兰中学生.成为首批到17岁才可以法定离开学校的学生),2015年提高到l8岁;(2)在科学、人文和外语领域设计和发展3种新的证书.为年轻学子提供更多的选择:(3)将对16~19岁青年人学习进行资助的主体由学习与技能委员会(Learning and Skills Council转移到地方当局.并在2008年的时候对资助的效力进行评估:(4)在3年内拨款3150万英镑.对16岁的青年教育情况进行重新审查.探索吸引青年学生学习的经济动力

3.基础教育目标实现的政策支持

英国政府希望所有的儿童和青年都能享受幸福、快乐、健康和安全的童年,很好地为将来的成年生活做准备.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这些设定的目标需要政府制定积极的措施给予支持.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政府的措施包括:(1)在两年内投资1.6亿英镑资助提高青年受教育的质量和范围:(2)3年内资助2000万英镑.通过“良好行为契约”(Acceptable Behaviour Contracts)(注:青少年初次触犯法律,影响轻微。如破坏他人财物。未成年饮酒,街头滋事等,只要签署一份契约.保证不再犯罪。即可避免被起诉或罚款)的制定与实施,作为防止青少年作出反社会行为、保证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行为方式:(3)在2008年控制年轻人酗酒的办法.以及加强青少年吸毒的管理.包括在学校开设饮酒课,减少父母酗酒对于青少年成长的不利影响;(4)根据不同学校的情况加强青年的性教育.对有效的性教育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等。

四、英国政府为《儿童计划》目标实现制定的政策举措

1.英国政府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同时也是保障儿童健康和快乐成长的基本单位.英国政府十分重视家长在影响儿童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加大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家长的影响.帮助每位家长为儿童的健康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相关的政策包括:(1)在3年内拨款3400万英镑.为每个地方教育当局的家长提供专家咨询服务:(2)扩大以学校为基础的家长支持顾问(Parent Support Advisers)范围;(3)为家长建立儿童的健康发展档案,改变家长的健康观念;(4)政府设立家长委员会(ParentsPane1).将家长的观念放在政府儿童政策的中心位置。

为了实现帮助儿童健康发展的目标.对一些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其中包括:(1)通过提高开端计划儿童中心(Sure Start Children’s Centres)的服务范围,以保证更多的家庭能够受益;(2)通过调查的方式.加强对最需要帮助家庭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服务;(3)3年内提供9000万英镑的资助用来提高残疾儿童的服务设施:(4)扩大家庭基金(Family Fund)的资助范围.将对残疾儿童家庭的资助年龄延长至18岁:(5)政府3年内为地方教育当局提供2250万英镑的资助.用于修缮3500个操场,以便残疾儿童也能使用.尤其是要修缮适合8— 13岁儿童使用的操场总之,身体健康是儿童享有幸福的保障.也是实现其全部潜能的身体基础,英国政府必须要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为儿童的终身健康做好引导和保障。

确保儿童的安全成长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需要帮助家长学会平衡儿童的权利与儿童的自由之间的关系.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比如:(1)《拜伦报告》(Byron’s Report),报告对互联网不合适的内容以及网络游戏对于儿童成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揭示.并指出解决办法;(2)成立专门委员会,对商业领域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价:(3)对家庭安全设备进行资助,以防止儿童在家里出现各种事故:(4)鼓励地方当局设立限速20英里每小时的公共区域.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儿童在交通事故中的事故率等总之.希望通过各种措施的设立与实施保证儿童在当地的各种权利的顺利实现。

2.英国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的优质与均衡发展

英国政府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个人的潜力,并且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能够感觉到生活的幸福.家长的支持对于儿童的发展非常必要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能够保证儿童将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功.尤其是对于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尤为重要。

英国教育专家认为.达到世界水平教育标准的最好方式是依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制定教育计划.而不是仅仅依据年龄进行教育阶段的划分所有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都与家长密切联系,为保证教育的优质与均衡发展,英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1)家长和学校建立更加紧密地联系,包括家长可以与学校的教师联系.参加相应的活动保证交流的顺畅.家长不断地得到儿童的学习表现和进步情况.同时家长委员会(Parents Councils)保证在教育决策过程中能够听到家长的声音;(2)在学前教育阶段.将3~4岁儿童接受教育的时间从每周l2.5小时提高到l5小时.并在接下来几年帮助弱势群体家庭的2岁儿童接受每周15小时的免费教育:(3)在接下来3年内将提供1.44亿英镑资助小学实施“每个儿童都是读者”(Every Child a Reader)和“每个儿童都很重要”(Every Child Counts)项目.并且制定详细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以此提高英国小学的教育质量,防止质量下降;(4)加强学前和小学、小学和中学之间的课程联系.在保障课程基础的前提下.加强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并重视课程学习的灵活性:(5)为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尤其要提高特殊群体子女的学术表现能力.减少他们学习的障碍.3年拨款1800万英镑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质量.这既包括刚人职教师的培训.也包括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发展的培训。

3.英国政府进一步加快教育管理的改革为了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儿童潜能的目标.需要加快教育体制的变革以适应发展需要.继续推动儿童教育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提高政府在改革方面的措施包括:(1)在早期教育方面3年投入1.17亿英镑.以帮助提高早教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同时加快研究生导师基金的设计与实施.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地区培养合格的早期教育教师:(2)虽然英国的校长和教师水平比较高.但是仍然要在以后3年投入4400万英镑以促使儿童教师学历基本达到硕士水平.新人职教师的培训时间达到一定的限度.吸引更多的具有科学技术以及工程专业背景的人才进入教师领域.同时要重视城市学校教师的资格认证工作:(3)促进学校的多样性,保证儿童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学校读书.学校本身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4)加强学校与各方面的合作.希望每所学校都有商业合作伙伴以及大学的合作伙伴;(5)通过加强进一步的管理和问责制,提高政府行政效力,缩减政府规模,减少失败学校的数量.促使当地政府在学校出现失败迹象的一开始就能采取措施以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实现政府在5年内使30%的学生中学教育普通证书考试(GCSE)达到高级水平的发展目标。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例8

校外教育指的是校外教育机构在学校教育以外,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在校外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之需要,也是丰富校外教育功能的一条途径,更可以对学校教育形成有益的补充。

在2010年年底举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讲到,“教育部准备从明年开始,效仿日本、韩国,建设大型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他说,那里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生存实践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的抗挫能力,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校外教育的应有之意。

近两年来,山西长治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主阵地作用,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不断尝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内容。在青少年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家长亲职教育及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辅导室建设指导和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内容及方法

1.面向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在欧美及台湾地区早有发展,近几年在我国大陆地区不少学校开展了研究和实践。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就是基于人的生命规律,以生命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确认生命的整体性和人发展的主体作用;按照人生命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为受教育者提高生命质量和实现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肖川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所以,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而展开的教育。

在实践中,生命教育可以分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首先是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如: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教会儿童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的教育;教会儿童有效逃离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技巧;使儿童能够具有救护和自我救护的能力等。其次是发展生命的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具体可以包括信仰教育、感恩教育等。信仰就是我们相信并仰望的、生命赖以充实的终极关怀。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意义。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培育学生的生命情怀。再次是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和接纳死亡,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并通过认识死亡来感悟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生命。

实施生命教育,我们最成功的实践是开展“生命如花绽放”青少年心智成长团体辅导。辅导依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及技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目标,借助体验式游戏、拓展训练等辅导形式,实现青少年团体意识和团体价值感培养、接纳和欣赏自己、珍爱生命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及感恩教育等目标。辅导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发展中存在的迫切需要,分为“结缘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规划生命和感恩生命”五个主题单元,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尤其是“护蛋行动”“种植幸运草”“我的墓志铭”等生命实践活动更是给学生带来深深触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面向广大中小学,积极推广引自台湾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认为,生命的问题一旦发生,会作用于不同的方面,包括人与自己的关系出现问题,如自我价值偏差,人与人的关系会不协调,人与生活环境有冲突,人不能以宏观的角度看待生命整体的问题,陷入钻牛角尖的状态,引发心理问题。所以,中小学生活素质教育课程以天、人、物、我四个面向为课程主题结构,设计出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四大教学主题,同时配合儿童认知心理发展阶段,有次序、有系统地设计相关联的课程,同时借助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的绘本及游戏等实施教学。这样的课程设计,应和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尊重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切近儿童实际生活,循序渐进,亲切自然,效果显著。为此,我们通过培训教师、推广教材等方式积极引荐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目前,已有几所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心理活动课中实践该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面向家长,开展亲职教育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因此,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转变家庭教育的行为,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的内容。

为此我们面向家长,通过公益讲座形式,积极传授亲职教育的理念和技术。“绘本阅读,悦读阅美”讲座基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借助绘本故事,教授家长亲子阅读的理念和技巧,提升家长和孩子的阅读品味,同时帮助家长找到与孩子沟通的一条好途径;“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则教授家长亲子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等。同时,我们还通过家长联谊会、家长成长工作坊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先进理念和技术,满足家长自我发展的需求。

3.面向教师,开展心育培训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变得不容忽视。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育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

为此,我们首先组建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沙龙”,沙龙吸收各校心理健康教师及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参加,通过系统学习,帮助教师们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目前我们已开展了“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技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等专题培训。

此外,我们还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公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公益讲座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全体教师,通过“让幸福现身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幸福生活”等讲座,传授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追求的有关理念和方法,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人生信念,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自觉克服职业倦怠,创造幸福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一种是面向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借助“班级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师生沟通的艺术和技巧”等讲座,传授心理学视野下的班级管理技巧,帮助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对师生沟通中的常见困难,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管理技能和水平等。

4.面向学校,开展活动和调查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分析中小学生教育和成长问题中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整体德育工作提供依据,提出建议。”

为此,我们联合广大中小学,先后开展了“中小学心理状况调查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等调查研究,翔实地掌握了我区中小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现实依据。

此外,我们还策划了“5·25暨‘我爱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方案”,倡议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和教师提升心理健康的自护意识和能力,同时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三、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1.面向儿童,开展心理援助

面向特殊需求儿童,如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或离异家庭儿童等开展心理援助服务,是我们活动中心今后要面向社会实施的一项公益服务。我们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及时排除障碍,走出困境。

2.面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

目前,生命教育理念刚刚走入学校,生活素质教育课程也处在尝试阶段,今后,我们将团结我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依据我区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写适合我区的生命教育教材,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找到一条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辅导为主的科学心育之路。

3.面向家长,开展绘本阅读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例9

 

心理疾病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统称。精神疾病主要是一组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原因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心理疾病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人格障碍、神经症、身心疾病以及重性精神病。比如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强迫症、焦虑症,心身疾病如哮喘、高血压、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都是心理疾病。 

目前全球约有10亿人正在经历心理、神经、精神疾病的影响。为引起全社会对精神卫生问题的关注,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wpa)发起创立并将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在这一天,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向大众宣传精神卫生科普知识,促进人们积极地追求精神健康,并向精神疾病患者伸出关爱与援助之手,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心理精神疾病的偏见,并结合现实情况和精神卫生的需要,确定每年的活动主题。2010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沟通理解关爱,心理和谐健康。” 

 

一、我国心理精神疾病问题的现状分析 

 

人类疾病经历了传染病时代、普通病时代之后,自20世纪末开始进入精神病时代。精神病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或以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或可用精神疗法治愈的一组疾病的总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心理压力的增大,有精神疾患的人也日益增多。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指出,成年人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加,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头痛、腹痛、失眠、乏力等疾病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精神卫生状况非常令人担忧,青少年儿童是心理障碍的易感人群,在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我国卫生部从2000年开始在精神卫生日组织开展大规模活动,宣传精神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当前我国青少年儿童精神问题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国际15%~20%的平均水平。仅常见的以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为特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患病率即达到5.07%左右。据估计,其中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且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以不服从指挥、向规则挑战和对他人抱有敌意为特征的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患病率为8%。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青少年网络成瘾、吸毒、违法犯罪这些令人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在我国也明显存在。重性抑郁障碍通常起病于青少年,可导致心理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并有自杀的危险。目前青少年自杀位居全球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16.0%~25.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其中,包括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等在内的社会因素影响很大。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复杂,包括生物因素(遗传或外力致使大脑受损等)、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据江苏省盐城市近期公布的一份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显示,14%的中小学生心理反应有异常现象。其中,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城市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高于农村学生。长春市精神障碍患者比率临近最高值,平均每十个精神障碍患者中就有三个是青少年,略高于15%~20%的国际平均水平。其中,大多是由于家庭、社会、学校风气在内的诸多因素引发的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心理的因素之一。如空气污染、嘈杂声音、居房拥挤、交通乱杂、环境卫生不良、人际关系等增加了心理和躯体应激,对精神卫生产生不良影响。致使青少年儿童长期处于厌烦、紧张状态之中,易患身心疾病、神经症和某些精神病。青少年儿童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相当缺乏,美国每四名精神科医生中就有一名儿童精神科医生,而我国儿童精神科医师不到三百人。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低、形式化严重。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基本处于空白阶段。突发公共事件的儿童心理危机干预还处于萌芽阶段,尚未把儿童心理救灾纳入救灾预警机制。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学科学进步,青少年儿童躯体疾病发病率逐年降低,但精神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居高不下,甚至逐年上升。 

二、青少年儿童心理精神疾病问题的教育策略 

 

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如何帮助孩子化解心理问题,是当前我国青少年儿童教育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营造快乐学习、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班级的学校氛围,引导教育处于超负荷的学习及升学压力的青少年儿童学会调整心态。社会的快速发展,升学、择校等让很多中小学生被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所困,青少年儿童在遇到困难时因不会调整、控制情绪形成烦恼,而长期的情绪压抑是精神疾病的基础。学生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焦虑不安、精神抑郁等症状便由此产生,重则诱发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学习任务过于繁重,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疾病者都不在少数。青少年儿童因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强对青少年儿童及其家长、教师、职业人群、社区居民的宣传,组织精防医生走上街头,开展精神病防治知识宣传,开展免费心理咨询及义诊活动。学校教育应突出教育学生学会认识情绪、学会缓解压力的能力宣泄和放松、保持心理平衡。学校可通过建立心灵援救网,积极宣传和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教师平时要多给予学生爱和尊重,用情感去关爱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充满着温暖,充满着美好。 

2.营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充满关爱、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单亲儿童的心理障碍。儿童时期是人生中的准备时期,从小拥有健康的心理会让人终生受益。但家庭的变故常常使一部分学生的心灵受到创伤,行为发生偏差。单亲儿童会因失落感和痛苦的情感体验,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孩子会因此产生心理障碍甚至不理性的过激行为。 

鉴于此,家长应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困惑,多与孩子加强沟通,努力营造理解关爱、快乐生活、和谐的家庭气氛。学校教育应侧重于教师用爱心软化,用积极演练法辅导具有逆反心理的儿童;用激励自信、指导训练法辅导心理自卑的青少年儿童;用疏导安慰、角色位移法辅导具有妒忌心理的青少年儿童。经常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电话等形式,与家长们交流沟通并建议他们做到: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多关心孩子,千万不要因为工作上、生活上遇到了挫折,将痛苦带给孩子;家长们要多与孩子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了解他们的困惑,及时给予疏导。通过心理辅导这一新型教育手段,打开他们的心扉,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使他们都能健康成长。 

 

3.营造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青少年儿童对网络的依赖心理。适当上网是有益的,但每天用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有可能诱发心理疾病。青少年儿童如长期处于虚拟状态,会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的甚至会发生人格分裂。 

因此,对于青少年儿童学习时间、每天户外玩耍时间、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等,应全程跟踪干预,引导青少年儿童正确对待学习、娱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和科普文化活动。心理协会、精神卫生中心、少年之家共同合作举办心理精神疾患的科普讲座和培训等,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卫生讲座。学校或教育局等组织一支反应快速的专业队伍走进校园,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文艺宣传活动。 

 

4.营造和谐的人文关怀环境,减少生活贫困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压力。下岗职工子女、偏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和学校的贫困生这一群体由于心理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导致心理疾患。 

对此,应采取措施,进行联动宣传,营造声势,让全社会都来关爱弱势群体,减少歧视。可采取募捐及其他形式的助学方式使其走出贫困阴影,助其顺利地学习及生活,组织心理专家、疏导人员进入社区,举行“理解关爱,邻里和谐”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进行扶贫帮困活动。 

 

5.营造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氛围,培养青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对其学习目标、期望值加以正确的引导。有些青少年儿童对学习的追求有急功近利和期望值较高的倾向,当学习结果长期没有得到预想的回报时,难免会造成青少年儿童心理失衡。强烈的挫败感、情绪的剧烈波动、时间的流逝,极可能摧垮一个人的心理防线。有些学生由于对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费太多的力气,总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学习现状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于求成而拼命学习,不断给自己加压,苛求自己,结果常常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失败,由此诱发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障碍;甚至于有的青少年儿童因此而轻生。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明了,有的孩子则只是看到自己的缺点,产生自卑心理。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引导青少年儿童了解自身特点、培养自我认识能力是关键,要让他们懂得客观评价自己、不苛求自己,发扬长处。学校可开展心理危机研讨会,邀请心理专家常来讲课,交流心理危机干预研究工作经验,呼吁社会关注生命,降低自杀率,引导家庭开展的生命教育,以便形成家校联教机制,更好地开展自杀预防工作。 

 

6.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建立家庭、学校、社区共同预防机制。现今溺爱独生子女成为很普遍的现象。从小在过分溺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只关心自己眼前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人漠不关心。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因此,培养独生子女学会理解支持他人的习惯,培养换位思考能力尤其重要。应培养他们懂得什么叫理解和爱心,这既是交友的必需,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要求。让独生子女学会倾听和表达。认真倾听他人谈话和意见,使用恰当的语言同他人交流和沟通是很重要的。这种“听”和“说”的技能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环节。对青少年儿童及其家长和教师、社区居民以教育宣传、预防为主,对独生子女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干预,加强家、校、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起共同良好的预防环境。 

 

7.营造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环境,提高青少年儿童对社会快速发展的适应能力。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社会关系日趋发复杂化,导致一些青少年儿童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学校班级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为别人给自己的评价偏低而愤愤不平;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能力与优秀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家长、老师及所有关心青少年儿童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这里所谓的“生活技能”不是指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青少年儿童之间容易因一点小事产生摩擦和矛盾,轻者闹意见,重者就会一时冲动骂人、打人、讽刺、讥笑。因此,要培养他们严格的自律能力,学习为人之道,形成健康心理素质。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例10

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的少年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心理障碍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造成的影响。因此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并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利用校本图书就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法。为此,从学校的层面来说,要丰富图书总量,按照国家关于图书配置的要求,及时构建高质量、适合少年儿童发展需求的图书,并建立校园图书利用的长效机制,调动和发挥图书室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图书的正能量,从而丰富少年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陶冶其情操,促进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少年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

学校图书室是少年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基地,所以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室所藏文献,同时收集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指纯粹意义上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健康,这才符合健康概念的内涵与标准。而心理健康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政治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劳动素质、心理素质,等等[1]。其中心理素质在诸多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心理素质是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因,是优秀人才素质的核心与基础。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往往对待事物、对待社会、对待工作及生活都会产生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一大危害。不良情绪主要有两种:一是过度的情绪反应,二是持久的消极情绪。过度的情绪反应包括,狂喜、暴怒、悲痛、欲绝等强烈反应。这往往是由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而引起的。过度情绪还包括反应过于迟钝、无动于衷、冷漠无情、封闭孤僻,等等。这种过度情绪如得不到有效疏通和缓解,常会导致精神障碍或生活适应不良,而且这种过度情绪逐步呈上升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危害。据有关调查显示:未成年人心理问题可以基本归为以下方面:(1)学习:表现为厌学、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溜号、走神,考试时显得极其焦虑;(2)人际关系:对父母、老师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同伴关系紧张,不善于人际交往;(3)情绪:情绪不稳定,消极体验过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4)自我观念:自信心不足或自负,表现为刚愎自用;(5)性心理:易产生性别角色的适应和异往问题;(6)社会适应性: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社会缺乏认识[2]。这些问题的存在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往往会演变为各种心理疾病,轻者影响他们健康成长,重者则会导致违法犯罪。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当成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二、学校图书室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有没有收集、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图书室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记载着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优秀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家园,理应承担起为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职责。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引导和教会学生查找图书资料,检索信息,正确判断,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样的信息能够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学会怎样选择各种检索方法使其方便快捷地选择信息,从而让少年儿童获得寻求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架起越过知识海洋的桥梁。图书室是蕴含文化与知识的场所,读书活动不仅能增加少年儿童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对少年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有重要作用,是一种无偿而有效的补充、养成教育。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室传播、育人的教育引导功能,全面打造读书活动第二课堂,帮助少年儿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充实少年儿童的精神生活,丰富其情感世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搞好服务。

三、学校图书室的职能与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观念

学校图书室具有传播、育人的功能,是少年儿童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基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3]。因此无论是学校主管领导、图书室负责人,还是教师都有责任向少年儿童宣传图书室的职能和作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到图书室参与读书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图书室的各种资源,收集与猎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丰富他们的阅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图书室要全天候为学生开放,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服务。因此,图书馆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强化人文关怀的观念。由于少年儿童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育都不够成熟,情绪不够稳定,变化较大。他们的心理往往有许多纠结,缺乏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冲动,甚至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开展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也要关注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需求和兴趣爱好,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加强少年儿童之间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分享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及时引导青少年走进图书室,选择对自己有帮助、有需要的书籍进行阅读,以提高自己的判断、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图书室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方法与途径

为少年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学校设置的心理咨询室,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等都是很好的方法。但心理健康教育绝不是仅仅靠教师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把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注重青少年的体验,让青少年通过经历、体验和感悟内化,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服务目标。那么从图书室这个角度如何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呢?我们可以采取从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为少年儿童推荐健康有益的书籍。

现在每个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量均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内容极其丰富,在此完全可以找到解决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方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推荐一些健康有益的书籍,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事实证明:读“一本好书能洗涤灵魂,启迪人生,胜过千百句空洞的说教”。读一本适合自己内心需求的好书,既能丰富阅历、获取知识,更能帮助学生形成阳光、开朗、快乐的生活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使其健康成长。

第二,开展读书活动,发挥图书室的窗口作用。

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图书馆,包括向学生介绍图书和图书馆的作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图书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少年儿童掌握利用文献和利用图书馆的技能,为他们获得终生的自学能力打下基础,使心理和生理更健康。一是开放图书室,设立图书室接待学生的具体阅览日,让他们对图书室的功能和作用有正确的了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走进图书室,充分利用图书室的资源优势。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如组织开展图书阅读竞赛、成语典故比赛、故事演讲等,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根据少年儿童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各类生理、心理问题,定期为学生整理、编辑出版生理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简报,并为其提供阅读条件。如我们编辑出版的“心理快乐站”很受青少年的欢迎。

总之,学校图书室为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其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形成健全人格发挥了独特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室的优势,制定读书活动的长效机制,为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例11

【关键词】 肥胖;儿童青少年;心理;自我意识

有报道认为,肥胖损害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差、内向抑郁等心理行为异常[1-2]。人们对肥胖个体的看法,不仅影响到肥胖者的行为,还影响其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在调节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儿童的社会适应、自觉幸福密切相关。本文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探索单纯性肥胖对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和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3月至6月,在宁夏银川市和石嘴山市四所学校(小学中学各两所)中抽取符合单纯性肥胖标准的对象129例为病例组,并按照相同学校、年级、性别、民族、年龄的条件抽取体重正常儿童青少年193例为对照组。病例组平均年龄(10.75±2.92)岁;男生75例,女生54例;汉族86例,回族43例。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11.19±2.94岁);男生111例,女生82例;汉族140例,回族53例。两组年龄、性别、民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判断标准

肥胖判定按照WGOC(国际生命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于2003年11月推出“中国学生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值筛查标准”判定[3]。除外病理性肥胖者及慢性疾病、发育障碍者。

1.3 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该量表由80个条目组成,分为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焦虑、合群以及幸福与满足六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自我评价越好。调查表由调查对象的班主任下发后,由被调查学生按照问卷所附的统一指导语自行填写。对于识字能力差的个别儿童可由老师辅助填写。

1.4 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与标准量表比对后计算得分并进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2 结果

肥胖儿童青少年在躯体外貌及合群方面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总量表及行为、智力与学校、焦虑、幸福与满足各分量表得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肥胖组女生焦虑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男生,对照组男生合群得分明显低于女生(P值均<0.05),见表1。表1 两组学生自我意识得分比较(略)

3 讨论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儿童自我意识反映了儿童自己对其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评价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儿童从婴儿期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至青春期渐趋成熟。如果自我意识出现不良倾向,会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及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使儿童人格发生偏离。

肥胖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体型发育,使其活动不便、影响学习成绩,并会造成其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排斥与嘲笑,严重损害其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4]。本次研究发现,肥胖儿童青少年在躯体外貌及合群方面得分明显低于体重正常者,说明肥胖儿童青少年自信程度低,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肥胖者对自我躯体外貌的评分低间接影响到其日常交往能力的发挥,即其合群能力评分也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的儿童青少年。肥胖儿童青少年中,女生焦虑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男生,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女性更易对自己的体型产生不满,不敢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会逐渐产生退缩、回避、自卑心理,形成性格内向,自尊心降低,继而产生了焦虑的心态[5]。

肥胖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当鼓励肥胖学生多参加团队活动,对其开展早期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

参考文献

[1]覃立芬.社区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社会能力、行为问题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5):1065-1066.

[2]许玲,陈晓红,陶芳标.肥胖对儿童社会心理行为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31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