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038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碰到学生“问而不答”或“启而不发”的现象。这除了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有关外,还和教师的提问方式和提问艺术有很大关系。提问是需要技巧的,提问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提问的时间、问题的难度、问题提出后的等待时间、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要掌握并运用一定的课堂教学提问艺术。
一、激发动机,活跃气氛
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成功的教师并不在于他把知识讲得多么完美,而在于他能否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课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为了准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兴趣,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引人入胜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并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以暗示,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往往会在问题之前加上“这儿有一道抢答题”、“咱们来比一比看谁脑筋动得快”、“我们来个智力大比拼”等等提示语,或者紧接着在问题之后,加上“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抢答”。学生们听了这些激励性的话后,很快就会消除那种“与我无关”或等待观望的心理,取而代之的是争先恐后和积极主动地参与。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用幽默诙谐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
二、适时巧问,教学相长
1. 导入新课时提问。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探索、追求新知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例如,人教版SEFC Book 1B, Unit21, Body Language,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提问:“If there are no languages, how can we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学生们就非常好奇,议论纷纷,然后紧接着提问:“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about body language?”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做出各种身势语来回答。
2. 过渡时提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教学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教师的思路。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逆向、联想等思维方式,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且能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主动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 突出重点时提问。设计课堂提问要针对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所谓重点,一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设计问题,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4. 化解难点时提问。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课堂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的难点有的在词汇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或习惯用法、文化差异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设计有效的问题来化解难点、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并获得知识。
5. 提问后的等待时间。研究表明,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重要的停顿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与“第二等待时间”。所谓“第一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等待一定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学生来回答问题。“第二等待时间”是指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也要等待一定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叫其他学生回答,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课堂提问后的第一等待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时间,第二等待时间是让他们能完整地做出回答,而不致打断他们的思路。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的说明或斟酌,补充或改变答案。因此,如果能对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学生就能自由发挥,对问题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答可能就更完整了,提问也就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6. 提问要与控制课堂纪律相结合。对于课堂上的一些不良甚至违纪现象,比如学生打瞌睡、思想走神、相互交谈、把件、乱传纸条等等,教师要在不伤害这些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通过提问起到既提醒违纪学生,又维护课堂纪律的作用。比如有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教师可先问其他学生:“Is he/she sleeping?”同时将该生轻轻摇醒,示意被问学生答:“No, he/she isn’t.”然后问该生:“What’s wrong with you?”该生可能会回答:“I am not feeling well.”教师再问全班学生:“What’s wrong with him/her?”学生们齐答:“He/She is not feeling well.”在此情景下,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人设问,难易适度
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在课堂上应面向全体学生,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因人而异,因材提问,让学生人人有愿望、个个有机会来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既要顾及到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要想到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不同的回答对象。教师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并注意个性特征。我们知道提问对有的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掌握知识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的问题。因此,教师切不可忽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要通过提问去塑造、保护学生。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几乎不动脑筋就可以回答,一轰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转换角度和说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尤其是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特别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再辅以肯定的眼神或动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四、认真评价,鼓励为主
提问要与恰当的鼓励性评价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安全感,让学生相信即使自己回答得不太恰当甚至错误,也不会受到教师的羞辱与嘲笑,相反还会得到教师的尊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能对自己的回答给予明确的评价。获得成就感是学习者的心理需求,合理的赞扬可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问答活动,而指责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扼杀他们的学习动机。
事实表明,经常受批评的学生的成绩远远低于其他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哪怕是很小的成功或进步,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多用“Very good!”,“Excellent!”,“That’s great!”,“Well done!”等鼓励性话语。如不完全正确,也应加以肯定和鼓励,如“That’s almost correct.”,“Better than last time.”等。如果回答错误,不要完全否定他们的答案,更不能责骂、讽刺、挖苦学生,而要尽可能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如“Your answer is not the right one to this question. But it’s also very important. Thank you.”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减少对学习英语的恐惧。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艺术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艺术。适时适度的课堂提问往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一门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张正东.外语教学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 刘国显.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书中写道:“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Sadker,1991)提问,这一传统的教法,一向受到古今中外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前行。然而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要么瞠目结舌,闭口不答;要么轻而易举,众口一词;要么答非所问,不知所云。因此,要提高提问质量,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提问艺术。
一、创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的艺术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问,又要懂得如何巧问,如何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翱翔的天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我们经常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提问类似Yes or No question和判断True or False statements。这些问题能让课堂气氛看似很热烈,其实是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对学生进行深层理解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而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来龙去脉,可以在他们对这些问题有了浅显性了解的基础上,多提一些wh-questions,进行追问。在英语教学中,利用追问的方法,可以有层次地把学生引入到问题的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走出英语表达和英语思维的困境,训练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而且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思维不断地向纵深发展。
二、合理提问的艺术
大多数教师通常都认为自己对待学生是公平的。但调查发现,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被教师提问的次数要比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多得多,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教师倾向于将提问限制在教室的某些“活跃区”(action zone,通常为教室前排)。其实,在大多数学生看来,被提问是受到教师重视的一种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分配均衡。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相对容易和简短的问题,把难度较大而又复杂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先提问语言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后提问性格内向、表达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而在课堂上,某些貌似公平合理的问题分布,如“one by one”式提问,效果并不理想,应尽量减少。因为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他回答问题,所以往往造成他们忙于思考自己的问题、斟酌答案而忽视对其他问题的思考、理解。如果对提问的学生分布没有规律性,就能促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上课精神集中,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无论最终有没有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他们思维的闸门都已经最大限度被打开了,这就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时间安排的艺术
提问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口头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通常是十分紧张的。提问中是否留出适宜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是影响学生回答问题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语言学教授Rowe研究发现,教师的这段等待时间通常不足1秒钟。而英国教育学研究生院主任Nunan博士研究发现,如果等待时间延长到3-5秒,则会获得以下效果: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时间延长;学生多余的、但合适的回答增加,失败回答减少;思考型回答增加;学生之间讨论回答增多;推理陈述增加;学生提出的问题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口头表述大大增多。笔者认为,其间教师可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并选择答题人选,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回答时,不仅要答出“然”,还要答出“所以然”,答出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切忌只偏重于结论,应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且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以提高。总之,合理的时间安排有利于教学实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四、教师反馈的艺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然而,我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害羞、实践语言的主动性不强的弱点。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情感因素”,以自己微笑的表情、活泼的语言创造一个轻松、幽默的语言环境,少作批评,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提问后学生回答问题前,教师用激励的目光看着学生;如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不够全面、完整或者一时答不出,这时教师不要立即换人,更不要训斥挖苦,可用“Try it again. Don’t give up. Think for a moment.”等语言给予鼓励以促其成功;同样,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要及时给予反馈,通常要对他们的回答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些评价语可采用“Great! Very good! Well done!Excellent! I’m pleased that you have made so great progress now.”。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问与不问,问得妥当与否,采取什么方式问等,对于学生提
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培养分析、概括、表达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努力在教学中去摸索,善于运用提问拓展学生的思路,使提问成为“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职英语教学一直保持着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的单项式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多数是大班上课,满堂灌、黑板加粉笔、笔记加作业。这种教学模式与方法既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更不利于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人从实际教学当中发现课堂提问的艺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现就高职英语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提问的意义和目的
提问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技巧。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还可以通过提问促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理解性。下面是有关不同英语课型课堂提问的调查。(见下表)
调查显示,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平均占了72%的比重,这说明双向的问答方式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首选方式,正所谓在问中学,在学中问。从目前的情况看,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占了73%的比重,仍然主导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英语课堂上的适时和恰当的提问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刺激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愿望,促使学生语言输出,有利于语言习得。
二、提问的策略
(一)计划策略。提出问题往往比回答问题更重要,教师“想”好、“问”好,是学生“答”好的重要前提。为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进行,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设计恰当数量的问题。教师可将所提问题分门别类,明确哪些问题是陈述式的,哪些问题是探究式的,哪些问题由学生个别回答,哪些问题安排集体回答,等等。
(二)控制策略。教师对提问时间的正确把握和提问得当,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并调整教学方向。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的难度控制不当,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太简单的问题,学生毫不费力就能回答,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无益;问题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太发散的问题,会使学生无法有的放矢进行回答,影响话语量的输出。
(三)反馈策略。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教师的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调查显示,75%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给予一个具体的评价,但不少情况下,教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失望,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提问的类型
教师课堂提问涉及的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是指提问者已知答案的问题,答案一般是唯一的,被问者可以在资料中直接找到,且只需表层理解,短时记忆便可作答,其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已知信息的掌握程度,这类问题也称为低层次认知问题。学生回答这类问题的主要心理活动是回忆和再现已有的背景知识。而参考性问题指提问者根据所持资料的扩展信息或深层信息提问,答案不是唯一的,被问者需要对资料进行认真分析,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才作答,也是称作高水平认知问题。
高职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将问题分为语言知识性和内容理解性。语言知识性涉及单词、词组的含义及句子结构。这类问题最好采用展示性提问,对象可以是英语程度较差或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内容理解性问题涉及课文的主题思想、语篇结构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更适合采用参考性提问。可挑选那些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或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回答。
四、提问等待的时间
等待的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不可忽视的问题。提问后,留给学生3-5秒或更长的时间思考准备答案,可以保证学生对问题的充分理解,增加学生回答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思维。教师的提问应尽可能多地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并为问题所引导。
五、提问反馈方式
实践证明,教师在给予积极反馈时,不仅能使学习者知道他们正确地完成了任务,同时还能通过赞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助于改进学习者的动机。据调查,所有的学生都希望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能及时纠正错误,但学生希望纠错的方式不尽相同。64.5%的学生希望教师答完纠错,理由是立即纠错会打断他们的思路;38.9%的学生希望教师答完明示纠错,因为这样做既可以使自己和全班学生及时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正;25.6%的学生希望教师答完暗示纠错,这是因为高职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比较喜欢教师在纠错方面含蓄一些,通过纠错既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又不使他们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适时而又恰当的反馈方式。
六、结语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引导以及互动式语言交流。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问,课堂中适时提高水平的问题,延长提问后等待时间,适时、适当的反馈回答的信息,能有利于学生更多的语言输出,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课堂的提问是一门艺术。学生如果能在思索问题中,发现疑问,然后提出问题,就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引言
问与答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方式,也是大学英语课堂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交互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步骤之一,是外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现代认知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检验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沟通、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问得好,问得巧,问到点子上,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如郑树棠、卫乃兴所说,在教师的课堂话语中,“课堂提问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汗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1. 现阶段课堂提问存在的常见问题
目前,在上英语课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在课堂之外的,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课堂内容,无法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些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看小说、玩游戏机甚至干脆趴着睡觉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主观原因看,英语不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课,学生因个体差异对英语重视的程度也就不同。有些同学确实对英语感兴趣,但有些同学完全是为了应付学分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因此,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表现得很被动,也就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消极。此外,教师的讲授技能、教学内容、导入技能、体态语言技能、课堂纪律管理技能、指导技能以及提问技能等都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以下从教师的主观原因上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提问的数量过少。
有些教师上课中很少提问或自问自答, 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达到零提问, 直接导致课堂质量越来越低;其次,有些教师虽尽力避免传统的教学方式,即避免教师成为课堂主体而采取了一问一答的形式,但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仍然不能保证课堂质量。
1.2 提问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有些老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的回答只不过是"yes"或"no"或是单个字。这些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提问收不到效果。另外,还有一些老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导致学生根本不能在短时间内思考给出正确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英语丧失了信心。
1.3 提问后教师没有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有时只是为了课堂形式的丰富, 应付性的对学生提问, 当学生做出回答后往往忽略了自己的信息反馈或反馈方式不当,对学生的答案三言两语带过或根本忽略, 这都是造成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甚至避免回答问题的直接原因。部分英语教师在课文导入时会提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而希望学生按照自己预期的导入思路来作答,这部分教师会对学生的一些无意义答案进行完全否定,而给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答案。这种对问题的反馈方式会极大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
1.4 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有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对问题进行充分的理解,如果只是注重提问的形式而要求学生迅速回答,这就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目的。
1.5 提问的方法不得当。
提问的方法也会影响教师的提问效果。一般情况下,考试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比较容易引起教师的重视,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也往往更加侧重这两部分学生,这就导致很多成绩处于班级中等水平的学生被忽视。这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是比较有兴趣的,但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教师的重视,使得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挫败。从主观和客观因素看,这部分学生势必对教师的提问是消极的。其次,提问的顺序也很关键。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习惯按照学生的学号或者座位顺序依次提问,这种提问顺序会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计算自己所轮到的问题并对该问题的积极准备中而忽视了其他教学内容,影响了听课质量。
2. 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好的课堂提问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言而有意。反之,学生或者启而不发,或者言不达意。为了使课堂提问真正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2.1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2.1.1 教师备课应该“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用"What it is?""How is it?"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这些问题要用"What do you think of it?"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1.2 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要针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的差错。提出的问题难易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提出问题太浅,学生没有回味的余地,不仅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反而使学生产生“麻痹轻敌”的情绪,精力分散。有些较难的问题必须提问解决,又预知学生解决问题有一定困难,就得想办法,化难为易,如:补充适当的辅问题,帮助学生扫除思考难题中的障碍;把大题化小题,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常此以往,会使学生感到英语难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
2.1.3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趣味性。
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不仅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而且要联系学生耳闻目染的事情,找好兴趣点。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新颖性,使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能够积极思考,活跃回答。英语学习的难度大大超过母语,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了深度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兴致勃勃地潜心学习,探求知识。
2.2 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适当的停顿。
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注意停顿,这样学生才有有思考、讨论的时间。但一些教师对课堂上的沉默,即使是短暂的停顿都会感到紧张或不适应,催促学生回答或直接由自己回答,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研究发现,,教师一般只给学生一秒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就会叫学生回答,而给予学生回答的时间也只有一秒钟。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教师就会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实际上对于一个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等待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时间用外语来理解问题和组织答案。一般情况下,发问时应给学生留3-5 秒组织答案的时间。时间不能太短,但最多不要超过20秒。必要的停顿是应该的,即使学生暂时回答不出来,教师也可以用不同形式重述问题或将问题简单化和具体化,有步骤地引导、启发学生,而不是一味的遵照预先设计的提问。若如此,课堂就会失去活力,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3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作出及时的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特别是要发现差生的进步,给予肯定,从而提高差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为了快速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提问时总希望学生能立刻回答正确,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有出现错误的时候,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各种错误回答也应耐心对待。教师对学生提问时,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故意让学生感到尴尬。有些学生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损害,就会产生对立情绪。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4 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技巧。
2.4.1 提问方式灵活多样。
每一节课中老师都会多次提问,以此和学生做到充分的交流。在教学中,有面向全班提问,小组讨论后提问,个别提问;有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学生互问互答;有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重问与轻问,追问与联问等等。提问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避免单一化、呆板化。
2.4.2 给所有学生平等的机会,均匀分布提问对象。
研究表明教师总是倾向于让固定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而学习好的学生比学习差的学生得到提问的机会更多。教师要给所有的学生平等的机会,提问的对象应面向整个教室的全体学生。教师应对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水平高低做到事先心中有底,让问题的难易与学生的语言能力强弱成正比,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结语
课堂提问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认知;通过课堂提问也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节奏,教学策略。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师要充分认识提问的重要性,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充分了解并掌握这门技巧,才会极大地推动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 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纬.大学英语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
[3] 刘仁清.论大学英语教育[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1.
1、了解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年龄及性格等做到心中有数。最初上课提问时,可提问那些积极主动、思维活跃、乐于回答问题的学生,以带动全班。
2、充分准备。上课前,教师要对所提问题进行认真充分的准备,围绕教学目的做出科学的安排,做到胸有成竹,以便让不同层次的问题落实到不同类型的学生去回答。
3、调控思考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由于每个学生的反应速度不同,问题提出后不要马上指定某学生回答,以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组织答案。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也应有几秒钟的停顿时间,以使回答问题的学生回味一下所回答的问题是否完全正确或需要补充,使班里其他学生有识辨所回答问题正确与否的时间,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对学生所回答问题的评估有回旋的余地。
4、慎重选择对象。教师在提问时应防止随意性,根据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如果是巩固复习旧课,应该提问中等程度的学生;为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则可以提问程度较高的学生;如为检查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而提问,则可以提问程度较差的学生,以达到鼓励其大胆运用英语交流的信心。
二、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
1、问题本身要能高度体现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思索。
2、所提的问题要能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3、提问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基本方式,它可以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供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设悬置疑,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启迪他们去认识问题,使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通过这样的提问和探究,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
1、导入新课时提问。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转贴于
这样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一种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
2、过渡时提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来回答基本句子,学生就比较容易回答了。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方面做个探究。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态度
教师应当以愉快、友好、从容、谈话式的态度来提问。提问时如果既能保持自由自在、不拘礼节的气氛,又能说话举止得体,那就更好了。教师应使学生从提问的方式中便知道他所期望的是合理的答案。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或者一时回答不出来,也不要强迫他回答。要知道学生已经忘记的知识,就是督促他冥思苦想,也是枉费工夫。
二、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在整个班级参加的情况下提问,教师一般是先提出问题,让全班学生都有考虑的时间,然后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样做便使每个学生在有人回答之前都有机会对问题进行思考。如果教师每提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一、二秒钟,学生还未想好,教师就重复问题,或者重新组织问题,或者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这种做法似乎是一种控制时间的机智表现,但实际上,被提问的学生却会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或者懒于思考,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低落。
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不看时机的提问是很勉强的提问,这种提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没有把握学生的思维流向,没有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仓促而问。提问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出来,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
三、教师要因材施问
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要照顾全体学生,更要因材施问。平时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时间、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数量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有些问题不可能一一进行提问。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中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所能承受的能力,适当照顾优、差两头。
一些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进行“分层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发展的机会,更不能根据学生性格、思维等特点进行提问。提问的对象往往是班上大部分学生或者少数成绩好而又听话的学生,对极少数成绩差或者调皮的“弱势者”,往往是举手也不提问,不举手更不提问,这些学生就成了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边际人”。这种教学对他们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折磨和摧残。
提问对老师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对学生来说,则可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提问对有些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知识点掌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是学生平等发展权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这一点,切不可轻视提问对学生的意义,要通过提问去塑造、去保护学生。
四、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些教师只将目光盯在自己所确定的正确答案上,只要有学生能将这个答案说出,便对其他学生依然举着的手视而不见,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这是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普遍做法,但如果细加分析,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那些对问题还有自己看法的学生是否能完全接受教师所给出的答案,令人怀疑。这样一来,课堂效率便会大打折扣,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长此以往,还可能会造成其他一些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教师没有能充分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模式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告诉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对问题适当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观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甚至有的时候,学生的回答还可以对教师的答案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这是让学生的每一种观点都能得到充分展现的原因之一。
五、教师要认真评讲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我们也常常发现:当学生尤其是差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课,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对待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时,教师要耐心地铺路搭桥,尽可能引导答问学生找出答案,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悦的心情;当学生答对时,教师要适时表扬激励。
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原则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迎来了政治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逐步与世界接轨,与各国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经济政治关系,其中英语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共同体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我国的经贸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成为与世界各国密切联系、深入交流的大势所趋。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增强英语学习成果,我国在小学阶段就开设英语课程,试图不断提升学生英语水平。事实上,经过教育界同仁多年的艰辛付出与努力,我国在英语教学上自然形成一套独特的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改进和提升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之一。
一、关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现状分析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达到有效传播知识的目的。然而,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提问做得不尽如人意,在提问方式、内容选择上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缺乏质量。
教师提问多而滥,答案只是简单的是或不是,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训练。
(二)问题缺乏梯度。
仍旧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之间缺乏梯度和连贯性,缺乏层层分解、步步深入的过程,致使课堂散乱,学生不知所措。
(三)提问形式和内容缺乏新意。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内容。然而,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环节明显表现出内容老套、形式陈旧的弊端。
(四)提问对象太盲目。
有些学浑水摸鱼说“懂了”,老师就不再深挖,导致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和思考。
二、关于改善与提升现阶段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艺术的可行性建议
自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以来,有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其中,提升课堂提问的艺术,不断提升技巧是非常有意义的做法。
(一)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有赖于每位学生的全情投入与参与,教师应当营造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一种轻松、鼓励和友好的态度与方式来提问,鼓励每一位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反馈。课堂要生动活泼,如此不仅有利于亲切感的传递,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联系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搭建英语教学与现实生活世界的桥梁,在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拓展实践活动,联系生活。例如,在学习hamburger,hot dog等有关快餐的单词时,应当创设有关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用餐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问,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问题质量,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提问不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能达到有效传播知识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问的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提问要精而简,答案不能只是简单的是或不是,要有思考的价值,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训练。此外,提问的形式和内容应竭力避免陈旧、老套,缺乏新意,充分借助提问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结语
笔者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学规律为指导,综合采用文献综述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自身的多年教育经验就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现状和误区做简单阐述,即(一)问题缺乏质量;(二)问题缺乏梯度;(三)提问形式和内容缺乏新意;(四)提问对象太盲目,并基于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艺术的相关建议:(一)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二)联系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三)提升问题质量,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由于笔者阅历有限,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权作参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82――01
1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增强师生情感
互动交流是语言教学的本质,而课堂提问就是促进学生学习互动,实现情感交流,培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地提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等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处在一种积极的互动式的课堂交际中活动。
1.2 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在英语课堂提问中,教师一定要根据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巧妙地利用教材,有意识地设置出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有交际意义性的问题,最大限度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其智力。
1.3 有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最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得到信息并进行反馈也是十分重要的。英语教学中反馈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课堂提问应是教师取得有效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同课堂教学中其他的信息反馈手段相比,具有更及时、更具体、更准确的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问与答,随时了解并分析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差异程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2 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
2.1 激发兴趣与启发思维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课堂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引人入胜的、步步深入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当然,教师必须明确,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因为提问不等于启发式教学,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展其思维能力,从而?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2.2 难易适度性与普及性原则
在提问的难易比例方面,根据学生目前的智力和英语能力,最好是1:3,即一难三易。他举例说,在课文教学中,yes/no questions或true/false statements应是wh questions的三倍。英语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教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要避免那些答案过于简单的问题,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但问题也不可太难。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由具体的情况来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体验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
2.3 提问灵活性与适当性原则
课堂所提问题有时是没有现成答案的,它需要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去寻找,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回答问题的习惯,思维方式,同时容许学生随时提出疑问。还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要把问题留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使得学生回答匆忙,模棱两可,敷衍了事。另外,所提问题尽量不要超出课堂所学的范围,选择适当的问题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提问时还要根据具体目的和具体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形式,以达到预期效果,虽然教师通过课前备课,选定某个对象,但是由于教师主观判断的误差,以及学生情况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准确地回答出问题。所以,教师在英语课堂提问时,要随时机动灵活地调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知识。
3 课堂提问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提问后要注意适当停顿
提问中是否留出适宜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是影响学生回答问题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教师等待时间从不到1秒增加到3 5秒时,学生回答的内容就增多,创造思维的成分也会增多。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在提问完之后,急于想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在学生思考时不断催促学生,不给他们一段思考的时间,我们还发现课堂里的短短几秒钟沉默,似乎像几分钟一样长,即使是短暂的或瞬时的沉默也会让学生感到紧张,可是教师往往不能忍受这种思考时的沉默,而往往催促学生回答或自问自答,这样很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答案的准确性。因此我认为,必要的沉默是应该有的,思考的时间不会白白浪费,教师应该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其间教师还可环视全体学生,用目光激励学生,不要频频重述和追问,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
3.2 提问时要循循善诱,注意过渡衔接
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循循善诱,将学生逐步引到一个求知的境界中,使思维进入到一个最佳的状态,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在教学中,我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经常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一)因人设问,统筹全局
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需要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充分掌握各个同学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以此因人设问,提高提问的针对性。如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语法的提问,而对于英语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将基础性知识点作为提问重点。同时,教师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大局,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
(二)趣味提问,活跃气氛
在英语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积极有效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科学提问,事半功倍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尤其注重技巧性。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过程中,需要把握课堂教学重点,并重点关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同时,对于授课过程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复提问,以起到巩固的作用。如在外研社版本的英语教材中,初中英语的难点是定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该部分内容引入提问范围内。
(四)积极引导,共同学习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提问呢? 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地提问: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只有有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计问题,用科学、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设计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所设计问题能够“投石激浪”。但在注意趣味性的同时,决不可忽视问题的真实性,教师提的每一个问题都要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甚至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在提问设计时,我们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我们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性设问)、亮度(讲究感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
四、课堂提问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信任。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时时体现出爱。英语任课教师也应与班主任一样了解学生,如他们的性格、家庭情况等(有时甚至是生日)。以 初一上 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 为例,教师在教授这一单元前可先了解班级学生的生日情况。心中已经知道了某位同学的生日快到了后(要是上课那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就更好了),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Today is studentA's birthday. 引入When is your father’s/mather’s Birthday? 学生们对老师居然知道同学的生日觉得特别高兴(尤其是那位被提到名字的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拉近了,也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了。由于教师注意了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艺术,这样的一节课在同学们心中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还用得着老师扯着嗓子大讲语法吗?
五、善用评价,树立学生自信
教师提问时应该是和霭、轻松、友好的。尽可能用“Would you please….?” “What about…..?” “Would you like…?” 等委婉、客气的语气。学生的答案比较精彩,决不能吝啬:“Well done!” “Very good!”等鼓励性的语言。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不能责备,应多用“It doesn’t matter.” “I’m sur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这样,学生消除了自卑感,树立了信心。在提问时,教师也应该多用体态语言,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教师鼓励的眼神能使学生消除恐惧,有安全感;教师的手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思路更清晰。另外,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体态语言,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注意学生的眼神、动作、表情等,判断他们是否有回答的欲望,然后提问。回避老师目光的说明对问题还没能理解,教师应给与 鼓励的回应,能微笑着看着老师说明他胸有成竹,给他机会,他会更加自信。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不断出错和不断改错的过程中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因此,在纠错的过程中,教师要态度和蔼,从保护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出发,采取合适的方式。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直接提出错误所在,能使他们记住,以后不会再出同样的错误。对较腼腆的学生,可让别的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让他自己作比较。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能使其他学生注意此类问题。纠错是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学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
六、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提问次数
课堂提问也不是越多越好,把握提问的密度,恰到好处的掌握提问的频率,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大要素。问题的设置应有疏有密,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易造成疲劳状态,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反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但是也不能没有提问。
(二)要尽量体现真实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可用于交际的任何时机,真正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如课文中讲到过生日,可让学生讲自己过生日的感受;课文中有关交通事故的情况,可以问学生有无同样的经历等。
(三)提问后的停顿要适当
引言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发挥提问的技巧价值,将有效的改善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问题活动讨论的积极性,实现生生、师生的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技巧分析
1.提问应有目的性。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提问环节的控制。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提问。在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时候,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为基础,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利用问题回答的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为问题赋予目的性后,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氛围。
例如,在讲解《Visit my school》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与“school”有关的词汇,并提出“What do you know about school? What do you have in your school?”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开放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讲解《 A visit to the Dentist 》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讨论Have you ever had a toothache? 提出“Why do you think it’s important for us to take care of our teeth? How do you take care of your teeth ?”问题,然后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开放思考,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识。
2.提问应有渐进性。英语课堂教学要坚持有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在课堂问题提问中也要在此原则基础上,渐进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课堂上接触的知识。若教师在课前就提出难题,学生由于无法回答,就会降低自身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My day》一课的讲解中,教师若想让学生有效的描述自己的一天,教师就可以提出“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8:00 at morning? Then,what did you do?”,在学生掌握描述事件的能力后,再提出“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afternoon?”一类的问题,让学生提高自身对多件事的描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水平。
3.提问应具有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英语课堂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与知识的力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自由提问的时间与环境,引导学生相互之间为彼此设置问题,提高互动趣味性。
例如,教在《food》一课讲解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提问,此时有学生提出:“What food make you unhappy?”这样的问题,这远比“What do you like?”更有意思。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性分析
1.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基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需求出发,为学生创设有效性问题进行提问,帮助学生营造和谐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答题的激情。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用和蔼可亲的态度提出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答题。
例如,在《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What’s the sunshine town like do you think?”提问方式,在提问的时候要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思考、回答兴趣的问题,例如“If you have the sunshine town,how do you make it beautiful?”等一类问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最佳的教师”。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控制好提问的艺术性,提高提问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展示自我才能、感受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正确的提问方式,将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改善英语教学课堂互动氛围,点燃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提问环节中找到成就感,活跃大脑思维。
例如,在学习Films这篇文章时,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应让学生提前观看教材中的景点电影,并在课堂教学中选取经典片段进行赏析,然后发表个人看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电影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在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提问手段是不可忽视的,他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中掌握英语知识要点及运用方法。
3.关注重难点知识突破。有效的提问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突破英语重难知识点。所以,教师在重难点知识的教学与提问中,应提高提问方式与问题本身的艺术性,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问题解决路径。由于英语重难点本身就枯燥乏味,如果把相关重难知识点变成有趣的问题,必然会降低知识点的困难程度、提高知识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