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13 10:51:50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例1

一、加强实用型卫生人才培养的必要意义

(一)加强实用型卫生人才培养,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整体医疗水平

目前,我国合格的全科医生十分匮乏,注册全科医疗科的执业医师仅有8万余名,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3%。在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一般可占到医师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2011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建立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作出了全方位的顶层设计,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重要意义,把大力培养合格全科医生,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以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为切入点,统筹做好其他卫生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加强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当前,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公共卫生、护理、药师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人才缺口大。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强化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相关岗位人才紧缺的问题。卫生部已经开始实施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工程,到2015年,全国急需各类紧缺卫生人才37万人。二是有针对性地举办短期培训班。分层次、分阶段、分项目针对现有卫生专业人员队伍进行专项、专科培养、培训和轮训,提高卫生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加强实用型卫生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措施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作为承担卫生人才培养的医学教育机构,适应医改需求,满足医改需要,是历史赋予医学教育的新任务、新使命。怎样在实用型卫生人才的培养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长沙经济建设服务,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我们认为有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实用型卫生人才的学历教育

我院每年招生约1300人左右,以国家统招高考生大专生为主,适当招收少量五年制高职学生。同时开办大专、本科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为优秀大专毕业生专升本创造条件,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2013年,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在切实办好现有专业的同时,积极向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申报,争取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及中药学专业,为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等,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用型人才需要。

(二)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最紧迫、最核心任务,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最根本的方法。我们认为应该充分利用长沙市卫生系统内的资源,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联合办学。我们积极筹备与兄弟医院联合开办护理、助产、药学、医疗、医学影像等大专班,设计将各培训班的理论教学放在卫生职院,临床教学放在医院。同时建立学院教授和医院专家联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时调整调整课程设置、专业和专业方向,促进专业设置与医院需求对接,提升卫生人才培养与医疗卫生单位需求契合度。

2.订单培养。护理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是国家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省精品专业,近年,学院已试行与爱尔眼科医院联合招收了“爱尔眼科护理班”,招收并开设了湘雅博爱康复班,我院还将积极与各区县、各医院签订协议,订单培养护理、药学、助产大专人才,协议单位可参与选拨优质生源编班、以单位名字命名、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挑选学生实习、优先挑选最优秀毕业生,实现完全根据各医院的需求培养人才。

3.定向培养。是指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实现每个村卫生室有一名以上达到规定学历卫技人员”的要求,最为可行的方式是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的计划。同时,我院将积极联系为各医院定向培养手术室、ICU室、急诊室、供应室、产科、精神科等专科护士,为药房培养调剂师、为眼科培养验光配镜师、为口腔科培养口腔技师,为社区养老机构培养老年护理人员等卫生专门人才。我们将充分利用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实用型人才培养优势,各市级医院牵头,成立护理院及康复医院,扩张系统医疗服务规模。

(三)建立长沙市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和医卫技能鉴定中心

一是建立由市卫生局主管的长沙市卫生人才培训中心。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与医院合作,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学历教育、人才培训、计算机及英语辅导、执业资格考前辅导等。根据基层卫生工作需要,灵活办班,按需施教,提高继续教育、短期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培训方案、要求,由长沙卫生职业学院负责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任务的实施、临床操作训练的衔接、考试考核的操作实施、毕业证或结业证的发放等。

二是在培训中心内建立长沙市医卫技能鉴定中心。积极与湖南省人社厅、妇联、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用人单位协调合作,积极推进医卫技能鉴定工作的广泛开展。如开展口腔医学技师、药剂师、社区康复治疗师、眼镜验光师、育婴师、月嫂、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按摩师、护理师等的技能培训、考核与鉴定,共同打造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最大最权威的医药卫生人才技能鉴定中心。同时,为长沙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企业下岗工人及转业军人转移培训,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也能为医院病房护理员正规培训、持证上岗做好服务,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培养技术人员。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例2

受人口老龄化及缺血性卒中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影响,全世界对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对神经科的畏惧以及脑血管病专科培训不足导致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相对紧缺[1]。师资配备不足,教学方法落后,治疗手段有限,职业倦怠率高,神经解剖复杂,以及神经科查体困难等是脑血管病专科医师短缺的重要原因[2]。为此,美国医学教育着眼于课程调整、师资培训以及脑血管病亚专科建设,对本科生、医学生及毕业后医学教育进行了长程系统性优化,以引导更多人从事脑血管病专业。本文对此进行介绍和总结,为我国脑血管病专科医学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1尽早开展本科生脑血管病相关教学

美国医学教育类似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需完成普通本科学习并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后,才能进入医学院学习。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与神经科学有关的大学课程多以基础科学为主,缺乏临床教学内容[1-2],仅有2.7%的本科生考虑选择从事神经科工作[1]。因此,美国神经病学会鼓励大学教育增加临床教学,特别是脑血管病专科相关教学内容,用丰富有趣的脑血管病实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多种形式,如成立脑血管病学习小组,参加脑血管病基础或临床研究相关的实习项目,促进医疗机构与大学合作,鼓励学术型脑血管病专科医师参与大学生教学等方法,增加大学生对神经科及脑血管病专业的兴趣[1]。具体实施时,强调以不与本科生日常课程冲突为原则,借助大学校园、医疗机构或是网络资源,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学习目标及评估指标。导师在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的同时,要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订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时长、工作责任及文献阅读量等。美国弗吉尼亚科技大学开设的“临床神经病学实践”项目将每周一次的75min理论教学和每周半天的临床见习相整合[3],不仅在教学中教授学生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展背景调查等研究方法,还通过临床见习锻炼了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了互相尊重、责任心和自信心等品质。该项目明显增加了学生对包括脑血管病在内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激发了大学生对脑血管病专科的兴趣。

2针对性培养医学生脑血管病相关基本功

医学生对神经科的畏惧在学完神经病学基础和临床课程后甚至会更加严重,这与神经系统疾病繁杂,神经科解剖复杂及查体困难有关[2]。脑血管病病情变化快,工作中经常遇到沟通困难的情况,又进一步增加了医学生对脑血管病的恐惧感。因此,医学院神经科教育的调整强调以医学生需求为中心,突出教学重点,提高医学生参与度,帮助医学生领会神经科的内涵,注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临床研究发现,上级医师在查房前对患者病情进行简单介绍,与医学生说明需要沟通交流的重点,在查房后进行简短的总结能够明显提高医学生对脑血管疾病的理解及医患沟通能力[4]。模拟教学是提高神经科查体教学效率,让医学生尽早接触真实患者,培养其对神经科兴趣的有效手段。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日(NeuroDay)”课程,将神经科查体教学与模拟查房相结合[2]。在正式授课前1周,学生先通过视频预习神经科查体内容,了解解剖知识,熟悉教学内容。模拟查房时,将学生分为10~11人的小组,针对11位患有神经科典型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真实患者进行模拟诊疗。患者分布在不同房间,每个房间还配有1名指导老师,医学生需要完成相应的病史采集及查体。通过“神经科日”的沉浸式学习,医学生对脑血管病等常见疾病有了感性的认识,锻炼了神经系统查体及沟通能力,减少了对神经病学和脑血管病专科的恐惧感。

3健全脑血管病专科培训体系

全面清晰的专科培训体系是学科储备人才的关键。美国自2003年起设置了具有专业认证的脑血管病专科培训[5]。近年来,随着大血管闭塞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发展,又派生出了神经介入亚专科。神经科住院医师完成4年住院医师培训后,继续1~2年的脑血管病或神经重症专科培训,再接受2年的神经介入亚专科培训,最终成长为神经内科体系培养的介入医师,约占神经介入医师的1/3。与神经外科或影像科专业培养的神经介入医师相比,神经内科介入医师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全程医疗服务,包括急诊室初诊、溶栓、血管内治疗、重症监护、住院治疗及出院后门诊随访。为了进一步优化神经内科介入医师培养体系,打破职业发展壁垒,美国医学教育从导师任职、轮转科室分配及教学模式,如利用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增加学员动手机会等方面进行调整,不断对神经内科介入医师培训进行完善[6]。

4强化医学教育师资培训

师资是医学教育的核心,也是吸引专业人才的重要资源。为了完善师资储备,美国神经病学会将神经病学医学教育设定为一个专门的亚专科。专科培训时长为1~2年,培训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研究等[7-8]。同时,鼓励临床医师参与教学工作,注重“临床-教育者(clinician-educators)”的培养,对医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考核,设立专门的教学晋升路线。在美国,神经科住院医师是医学生近1/3医学知识的来源[7]。因此,对住院医师进行医学教学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是改革的重点。改革建议设置专门的教学课程,将教学能力如教学理论、教学技巧等作为住院医师培训核心胜任力的考核指标[8]。耶鲁大学医学院设置了住院医师长期临床教学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启迪式课程、核心领导力培养、床边教学以及导师能力培训等。住院医师不仅是临床课程小组学习的领导者,还可以利用情景模拟,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教学。通过培养住院医师的核心临床教学能力,实现高效率的脑血管病相关教学,增加医学生及住院医师对脑血管病专业的兴趣[7-8]。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例3

毕业实习是中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课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是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医学生所学医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并验证的过程,是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阶段。实习生岗前教育是中医学专业学生开始正式实习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岗前教育可以帮助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从医学生到实习生的角色转变,熟悉医院与科室环境,融入医院的工作团队中,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实习医生。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每年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就我院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重要性、具体做法及取得成效报告如下。

1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医学一个主要分支,中医学是一门需要很强实践操作性的学科,毕业实习是中医专业大学生成为医生的必经阶段和重要阶段。毕业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验证于实践,同时培养学生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1]。毕业实习在整个中医学本科教学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大学理论教育的总结和结束,同时也是医生职业生涯的开始[2]。我们知道,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专业大学生能否打下坚实的中医学基础,同时关系到中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前途。因此必须加强中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作为进入毕业实习前的岗前教育,可以帮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业务素质,使其快速胜任新的岗位要求,从这个角度讲,岗前教育既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的桥梁,又是临床实习的开头。

2实习生岗前教育具有以下五个作用

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从医学生到医学实习生的角色转变;可以让准中医学实习生做好思想准备,熟悉医院与科室环境,尽快融入医院的工作环境中;有利于准中医学实习生熟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了解各项实践操作规范;可以为实习生正式上岗打下良好基础;可以有效提高中医学实习生工作能力。由于具有以上重要作用,实习生岗前教育作为一项常规项目列为中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

3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实践

我院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每年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岗前教育一般安排学生进入医院实习前,教育时长一般为1周,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专家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师生座谈会、观看教学录像观摩、组织技能培训等等;岗前教育内容包括医院概况介绍、规章制度学习、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安全教育、医院感染与防护、专项实践技能培训等内容。现将我院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岗前教育内容、授课者、授课要求、作用及考核等汇报如下。

3.1医院概况介绍

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本院基本概况,包括医院历史、仪器设备、科室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特色项目、获得荣誉等。本项目一般由教学办主任介绍,时长10min。通过本模块介绍,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可对即将实习医院的整体状况及相关环境有所了解,还可以知道实习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具有“学生”和“实习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所以实习生不仅要遵守大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还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3],还可以增强实习生的主人翁意识。

3.2医院规章制度学习

本部分内容包括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等。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内容由教学办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由医务部相关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由医务部负责病案质量分析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我院规章制度培训具体内容如下。3.2.1管理制度培训本部分包括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两大类制度,临床带教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医院带教教学管理体系、各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制度及职责、实习工作管理办法等;学生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实习纪律、请销假管理制度、住宿管理制度等。通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的介绍,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明确实习管理各重点环节部门、人员的职责,确保整个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3.2.2医疗工作制度、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本部分包括国家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及实习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两大板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医疗工作制度指实习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核心医疗管理制度、医院的医疗管理制度等。通过本部分讲解,使实习生熟悉法规制度,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遵照执行,从而减少医疗过失、医疗事故的发生,最终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总体医疗质量。3.2.3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培训主要介绍住院病历、门诊病历、病程记录、化验单、医嘱单、处方等的书写、开具。本内容通过讲述使实习生掌握住院病历、门诊处方等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提高医疗文书质量,加强医疗安全。

3.3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内容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宣教、医德医风教育、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等。本内容由医务部医患协调部负责老师讲授,时长约30min。通过详实的案例讲解,使学生明确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促使实习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理念,做医德医风优良、医技高超的医生。通过医德医风教育的宣讲,可以帮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的工作理念,培养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实习生即将到来的医疗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通过案例式讲解,情景式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熟悉掌握基本的医患沟通技巧,提高医患沟通技巧,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4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

本项目主要介绍医院内感染、无菌观念、传染病知识等内容,本模块由感染科负责老师讲授,时长1h。众所周知,医学生、医生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与临床诊疗安全直接相关。中医学专业实习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在接诊患者、基本操作、体格检查时可能会频繁接触患者,若其缺乏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知识、技能,在医疗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医院感染,影响医疗安全与质量。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可以强化实习生手卫生、无菌观念、消毒隔离、职业安全防护、职业暴露等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可以大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每年感染管理作为一项培训内容单独培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们通过网络授课方式进行岗前培训,专题新增新冠肺炎疫情讲座,使实习生了解新冠肺炎,增强防护意识,避免自身感染疫情。

3.5专题讲座

本项目内容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化,主要包括实习相关专题讲座,如中医临床思维、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实习漫谈等等,本模块由医院资深中医临床带教老师讲授,时长1~2h不等。通过中医临床思维的讲授使学生再次了解中医思维,使其在临床实习时培养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并运用其于临床;通过实习漫谈讲座,通过讲授者案例讲授,使学生熟知实习时需要注意的要点,了解并处理好实习与考研的关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实习生学生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明了,可以进一步明确毕业后就业的方向,并为此而努力学习。

3.6专项实践技能培训

本环节主要是对实习生进行临床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我们知道,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必须掌握“三基知识”中,实践基本操作技能是必须掌握知识之一,包括中医基本技能和西医基本技能,中医基本技能包括四诊采集、针灸推拿、拔罐等,西医基本技能包括临床病史采集、问诊、体格检查、徒手心肺复苏术、无菌操作术、消毒术、清创换药术、四大穿刺检查术等等。专项实践技能的培训形式,可以采用观摩教学光盘、教师现场示教、学生之间互查、应用模拟人等形式进行[4]。本模块由教学办根据培训内容安排相关教研室教师承担,时长每项目4~8学时不等,实训结束后随堂考核。

4取得成效

自2013年实施规范化临床带教以来,我院已进行实习生岗前教育9次,其中2020年为线上授课;其他年份均为线下授课。我们对实习生岗前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发表相关论文,申请教学课题及教学成果。截止目前,我们共发表相关临床实践论文14篇,“中医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导师制”之我见”获2013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获2015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研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获202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医全科卓越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获202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中医学专业一流专业建设实践研究”获批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2019SJGLX094)。5结语毕业实习是中医学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专业理论课与临床实践联系的桥梁,岗前教育是医学实习生开始临床实习前的一个重要内容。我院实习生岗前教育主要采取专题讲座、观看教学录像、师生座谈会、参观观摩学习、组织技能培训等形式,内容包括医院概况介绍、规章制度学习、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医疗安全教育、医院感染与防护、专项实践技能培训等。我们认为通过岗前教育,提高中医学实习生工作能力,尽快适应从医学生到医学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实习医生。

参考文献

[1]张金丽.临床专业医学生实习岗前培训情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21,42(2):512-513.

[2]刘彬,尹跃兵,李永仪,等.中医学专科实习生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166-167.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例4

1 管理方法

1.1 组织结构及职责

1.1.1 人员组成:院“培训”管理委员会设一名主任、两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和秘书。主任由院长、副主任由主管医疗和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委员由相关职能处室和医疗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秘书由科教处干事担任。

1.1.2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和修改医院“培训”的各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监督“培训”的实施情况;讨论、审核培训者的资格、培训合格资格和合格证书的发放等。

1.1.3 管理机构:“培训”管理委员会为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最高管理机构,通过科教处负责安排培训者的轮转,协调解决在轮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培训”的实施过程和情况。具体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者的招收、培训活动的安排和有关考核。

1.1.4 委员任期:“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根据医院院领导班子和医院中层干部的任期而定,“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暂定为三年。

1.2 “培训”的范围和对象

1.2.1 院校毕业生: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科本科毕业生、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学位获得后1~3年内)、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

1.2.2 其他: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临床医师、改变学科者(主要是指由基础转为临床者)、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未通过者、凡是愿意到我院接受“培训”者(需临床医学本科以上毕业者)。

1.3 “培训”目标

1.3.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党,遵纪守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1.3.2 掌握本学科(一般指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新进展,并能用于指导实践工作。

1.3.3 具有本学科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1.3.4 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和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并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

1.3.5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并且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1.3.6 通过国家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英语六级达425分以上或通过日语国际一级水平考试。

1.4 “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定为五年。“培训”分为两个阶段(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进行。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三年,即5年制医学本科毕业后前三年;亚专科培训阶段为后两年,即医学本科毕业后第四至五年。

1.4.1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二级学科的基础培训,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 学、影像学等。

1.4.2 亚专科阶段“培训”:进一步加强本二级学科的“三基”训练,同时主要从事本三级学科的临床工作,安排一定的门、急诊和实验室工作等。

1.5 轮转科室和时间安排(省略)

1.6 考核方法

1.6.1 院内考试:日常考核、出科考试、年度考试等。

1.6.2 国家考试:执业医师考试、中级职称考试等。

1.7 培训者的待遇

工资待遇、职称待遇、学位待遇以及结束后工作安排等。

1.8 “培训”结业条件

考核综合素质、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专业外语、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时间等。

2 招收办法

规定招收规模、条件及程序等。

3 各学科负责人及指导教师职责

规定二、三级学科负责人职责和指导教师职责。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例5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主体,承担着全国近8亿农村人口最基本的医疗、预防、保健及健康宣传等卫生服务工作[1],在改善农村卫生状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医生准入制度的实施,人们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与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福建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及继续教育现状,并提出建议及对策。

1对象与方法

以问卷形式对福建厦门、漳州、泉州、莆田、福州、三明、宁德、龙岩、南平9个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抽取调查样本时,充分考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地域分布,以确保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可信度[2]。本次调查采用自制的“福建地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情况调查表”,包括乡村医生基本信息、继续教育现状和继续教育意愿3部分,共15个项目。

2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8份,有效回收率89.3%,通过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1福建各地区乡村医生基本情况分析

2.1.1乡村医生年龄与学历

本次调查的268名乡村医生中,女性85人,占31.7%,男性183人,占68.3%;31~40岁的占50.0%;学历:大专学历者居多,占38.1%,低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9.4%。详见表1。

2.1.2乡村医生执业医师资格证获取情况

268名乡村医生中,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99人(36.9%),获得乡村医生执业证的169人(63.1%),见表2。调查发现,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人数相对较少的原因如下:知识储备不足(41.4%)、学历不高(17.1%)及年龄太大(12.7%)等。

2.1.3乡村医生职称情况

此次调查的268名乡村医生中,101人(37.7%)为中级职称,64人(23.9%)为初级职称,60人(22.4%)无职称(见表3)。

2.2乡村医生在岗继续教育现状

2.2.1培训时长

调查显示,171人(63.8%)每年培训时长为50~100学时,49人(18.3%)每年培训时长大于100学时,48人(17.9%)每年培训时长小于50学时。

2.2.2培训单位

调查显示,268名乡村医生中,在县级机构参加培训的143人(53.4%),在市级机构参加培训的57人(21.3%),在省级机构、乡镇机构参加培训的分别有18人(6.7%)和50人(18.7%)。

2.2.3培训内容

调查显示,167人(62.3%)参加全科培训,参加以西医为主与以中医为主的培训分别有72人(26.9%)和29人(10.8%),表明参加全科培训的乡村医生居多。

2.2.4继续教育形式

调查显示,对于继续教育形式,106人(39.6%)参加定期集中专题学习,13人(4.9%)参加函授,详见表4。总体上看,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形式较单一。

2.3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意愿及需求

2.3.1培训时长

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规定,乡村医生每两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00学时。调查显示,希望每年继续教育培训时长为50~100学时的175人,占65.3%(见表5)。表明大部分乡村医生对培训时长的需求与《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基本要求》中的规定学时数一致。

2.3.2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形式的需求

调查显示,大多数乡村医生希望的继续教育形式是定期集中专题学习和组织专家到农村实地培训,短期多次培训、远程培训、函授需求较少(见表6)。

3建议与对策

乡村医生可通过参加继续教育,不断充实和更新自身医学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学历,获取执业医师资格证,这对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调查结果,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的开展提出以下3点建议。

3.1改变单一的培训形式,加强网络模式培训

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形式主要是定期集中专题学习,较单一,无法满足乡村医生的需求。针对乡村医生地理分布比较分散、学习时间难以统一等特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培训。网络培训不受地点、时间、空间限制,乡村医生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学习时间自由,灵活性强。在网络培训模式下,网络培训平台提供的培训课件、培训视频可以重复使用,乡村医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深入学习,不仅对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小,还增加了继续教育培训时长,降低了培训费用。

3.2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继续教育水平

以医学类高校为平台,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校拥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完善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医学方面的经典教材、先进的医疗设备、较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有附属医院的高等院校,更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医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如果通过相关部门的协调,使高校成为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平台,将高校的优质资源有效地应用到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中,相信对乡村医生扎实掌握医学理论知识、提升医疗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3.3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网络意识

调查发现,希望继续教育形式是远程培训的只有37人,占13.8%。这个数据与当今的网络环境格格不入,通过电话访谈发现,主要原因在于:(1)乡村医生没有较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主要表现在网络信号差、信息化设备配置低或数量少;(2)乡村医生大多年龄偏大,网络意识较差。对此,应为乡村医生创造较好的信息化工作环境,在信息化硬件方面,创造通畅的网络环境,配备中等以上的电脑硬件;在软件方面,给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打造友好的界面,配备相应的APP软件,以便乡村医生在移动设备上安装,进行有效学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不仅能提高乡村医生网络意识,还能有效提高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乡村医生继续教育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实行有效的措施确保乡村医生继续教育质量,能使乡村医生提高业务能力,从而为基层大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促进农村医疗水平的提高,有效缓解农村就医难问题,对减轻城市的医疗负担也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例6

1 积极发展全科医学培训和建立国家和省市两级的培训网络

2000年1月国家卫生部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卫生部计划用10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以毕业后教育为核心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包括社区护士等其他卫技人员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几年来,与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相配套,全科医学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到2000年,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在大中城市积极开展以在职人员转型培训为重点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开展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试点工作。到2005年,初步建立起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在大中城市基本完成在职人员全科医师岗位培训,逐步推广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到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适应卫生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大中城市,甚至小城市,都已开展了以全科医学岗位培训为主的各种类型全科医学教育工作。

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选择有条件的高等医学院校或培训中心,逐步建立起以部级培训中心为龙头,省级培训中心为骨干,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全科医师培训网络。部级培训中心主要负责培训各省骨干师资和管理人员,省级培训中心负责全省的培训工作。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一级甲等或县级及以上的医院,社区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一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级预防保健机构。制定临床及社区培训基地设置标准,加强基地建设,合理布局,提高效益。全国全科医师培训网络已建立,各省、市、自治区均已成立了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负责各地全科医学培训管理和监督等工作。

2 高等医学院校的支持是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基石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科医学发展关键问题。自1998年卫生部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培养全科医师的政策后,各省、市都在高等医学院校按成人教育模式进行全科医师培养的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在卫生行政需求下的成人教育往往和高等医学院校整合培养有一定距离[2]。成人教育培养的全科医师有时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密切结合方面出现空挡,可以看出,高等医学院校在当前的全科医师培养中应该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其原因在于:①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成立全科医学教学机构或研究机构,有专门的机构才能营造学科氛围;②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有专门的全科医学师资从事全科医学理论和技能的教学;③高等医学院校可以编写一系列的全科医学教学参考书,有教材才能提升品质。

在培养层面上,高等医学院校对于在职非学历的教育,主要包括地方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人员,可以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培养方式,具体课程包括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现代社区医学等。对于在职学历的教育,主要培养对象是具有中专学历较年轻的在职医生,采取结合临床实习与社区调查研究实践的方法,使其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并授予相应的学历。具体课程包括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技巧、现代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现代社区医学等;主要目的是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了解全科医学的理论和思想,具有较好的全科医学技能。

在实践层面,总的原则是:临床技能通科化,社区技能社会化,在职非学历教育的方式,应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时间,实践时间由各地具体制定,但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技能。在职学历教育的方式要严格实践学习的时间,一般要有1年左右的时间在社区和一定级别的医院实践,临床实习要以大科室为主线,辅以小专业。在社区方面,要加大实习力度,预防机构、科研机构、城市社区等都要作为实习机构,实践内容应包括家庭病床、远程会诊、社区卫生服务、医院内感染、信息管理、社区调研和妇幼保健等基本知识。高等医学院校的学历培养在实践方面会更加重视。

3 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培训

全科医学培训是建立我国新型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有关专家呼吁目前应尽快开展对全科医学师资的资格认证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尽快建立师资培训的管理制度,明确师资培训的目标,规范师资来源、培训内容、继续教育等,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高素质,保证全科医学的培训质量。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师资的培养应严格遵循全科医学“三个阶段”的教育规律:①学校教育;②毕业后教育;③继续医学教育[3]。因为要想让医学界接受全科医学的学术思想,必须在本科阶段就向学生灌输该学科的学术思想和理念,但全科医学培训的重点应是毕业后教育。

建立培训机构:专门的全科医学培训机构,是全科医学师资成长的摇篮,也是他们发展专业技能的平台和依托。机构是“梧桐树”,师资是“凤凰”,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比较完善的培训机构最好由大学的培训中心、大型临床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部分组成,三者环环相扣,才能为培养全科医学师资提供广袤的沃土。如果不具备建设独立、完备的三层次机构时,应充分利用其他资源,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横向联合。

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分为现实计划和长远计划,或分为基本培训和深化培训两部分。现实计划中基本概念是必需的培训,其他则应本着“急用先学”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长远计划即深化培训,计划应该是个体化的,一个计划不应该适用所有的教师,计划还应该是循序渐进式的,并需要不断修改。

制定培训时间和安排培训课程:(1)理论课教师:基本培训应不少于600学时,包括理论课400学时,临床轮转200学时。理论课的课程包括:全科医学基本概念、临床预防与健康促进、人际交流与沟通、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卫生改革与发展、医学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学方法、科研方法等。临床轮转的原则:根据个人的专业情况确定轮转科室深化培训应贯穿整个职业生涯。课程包括:临床教学技巧、门诊案例分析、临床课程评价、接转诊的程序、临床思维与推理、临床教学计划制定、医患关系(包括伦理、法规)等,临床轮转随时进行。(2)社区师资:同“双师型”专职教师的基本培训,即总学时不少于600学时,理论课400学时,临床轮转200学时,课程内容重点:①诊治病人的基本技能;②评价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基本技术;③社区诊断技能(包括人口学知识、社区结构与功能等);④干预技巧(健康咨询、健康促进与病人教育等);⑤现场调查技术;⑥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3)临床师资:原则上应完成基本培训的理论课400学时,至少应完成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培训50学时。

转贴于

4 综合性医院设置全科医学专科至关重要

全科医疗的大多数临床知识和技术是从临床专科处获得。综合性医院汇集了内、外、妇、儿等众多临床医学专科和检验科、放射科等多个临床辅助科室,是解决从常见疾病问题到疑难危重病症的医学中心,具有较高的临床诊疗技术水平,是全科医疗的知识源泉和技术后盾。如今随着包括基础医学、循证医学等在内的医学科学迅速发展,临床疾病诊疗的观念和技术也随之不断更新,在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专科可使全科医师及时、全面地了解和熟悉临床医学的最新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并有可能因地制宜地把这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应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保证了全科医学所提供的医疗保健是全面的和不断发展的。

按照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全科医学应当承担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在内的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则需要一个工作团队。全科医师毫无疑问是这个工作团队的主体,同时也必定需要包括专科医师在内的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参与和指导。因此,综合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有利于专科医师加入这一团队,促进团队的建立和工作人员的相互合作,也有助于医学中心介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

另外,综合性医院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在这些医院设立全科医学专科可以吸引具有良好医学教育背景的医学生和年轻医师,他们接受过规范化的全科医师培训(包括医院内和社区内的培训),有与综合性医院的专科医师相互学习的机会,可以成为有较强的全科医学理念和临床医疗能力,同时又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经验的高质量的全科医师。综合性医院还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一些研究所,如中山医院的肝癌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等设立于综合医院内,使综合性医院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4]。综合性医院的全科医师总体素质较高,部分全科医师拥有医学硕士学位,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可以为全科医学的各项科学研究,包括临床医疗和全科医学教育等提供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支持。

5 专科助全科,加快培养全科医师

全科医师与其他临床专科医师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服务的连续性,全科医师要处理人的生命历程中不同时间段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而其他专科医师可能只要处理其中某一类健康问题),其专业范围比任何专科都要广泛,但其工作环境比许多专科的要简单得多,没有众多高精尖的辅助检查设备,依靠的是更广泛的知识和特有的临床思维及服务模式。从这一角度来看,培养全科医师比培养其他专科医师更富有挑战性;既需要在大型综合医院形成处理健康问题的技能,又需要在基层训练特有的临床思维并建立特有的服务模式。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使一大批基层医院(街道医院、中小型厂矿企业医院等)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订了全科医学职称系列,确立了以主治医师为起点的全科专科资格考试制度,但能够与其他专科对等、能与国际接轨、能够为群众认同的全科医师寥寥无几。在全科医师专业队伍真正建立之前,采取“专科助全科”的借船出海的方式是较好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已经取得成效,问题就是在“借船出海打到鱼”之后,应该不失时机地培养自身的“造船能力”,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5]。

参考文献

[1] 郭爱民,解江林,迟必必,等.全国全科医学培训工作调查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4-16.

[2] 禹学海,朱东喜,王兵.关于建立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5):21-23.

[3] 周宗藩.浅谈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J].全科医生,1999,8(3):111-112.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例7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是一所承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市级综合性医院,同时以老年病研究为特色,担负着部级科研课题。针对本院的特点,医院高度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认识到举办学习班,既是医院专业人员自身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好机会,又可将医院的医疗优势加以总结和推广,服务于社会,同时提升师资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医学人才。医院充分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和医疗教学资源,整合相关内容设计出有一定特色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积极申报部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鼓励科室开展具有特色的继续教育项目,结合课堂理论授课,开展床边实践带教、案例分析教学和学员与授课教师的互动式教学,并利用模拟教具开展有创操作的临床技能培训,在教学形式、手段或方法上探索继续医学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从形式到内容丰富多彩,在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理论水平的同时,强化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从2007~2013年举办继续教育项目逐年增加,学科覆盖临床内科、临床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影像医学学科、急诊学科、药学科、病理学科、医学检验科、护理学科、医学教育与卫生管理、全科医学学科及康复医学学科。

1.2建立三级管理体系,确保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落实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医院领导、管理职能部门、科室继续医学教育领导小组三级管理模式。教育处专人负责,建立部级、市级、院级项目申报备案、学分管理、项目评估、档案管理体系,使项目落实程序化。院级管理机构由医院领导和知名专家组成,院长和教学副院长作为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负责全院的教育教学工作、年终的教育教学评估检查;处级管理机构由教育处处长、副处长和1名继续医学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组成;教育处长和副处长亲自主持此项工作,指导、协调、落实医院继续教育项目,督查继续教育项目执行情况;科级管理机构由科室主任和项目管理负责人组成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完成科室继续教育项目的落实工作。

1.3逐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制度

医院根据原卫生部有关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先后制定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规定、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工作流程、培训项目收费管理规定。管理制度涉及项目申报流程及要求,项目执行流程及要求、项目备案流程要求、项目落实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每年教育处根据考核评估,查找问题,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制定新的要求,每年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考核指标,通过管理人员培训、加深项目承办科室及项目负责人对职责的认识,达成共识,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办学质量。

1.4注重“过程”管理模式,严把教学质量关

项目执行的质量将直接体现继续医学教育质量,从组织申报到项目落实,根据项目申报程序,将项目管理分为项目申报、项目认可、项目执行、项目备案4个环节进行“过程管理”。在每个环节的管理过程中,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其管理、协调作用,指导、督察项目的落实与进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确保教学质量。

1.4.1项目申报

职能部门(教育处)对每一申报项目进行单位初审,包括形式审核及内容审核,对于不符合继续教育项目申报要求者,取消其向上级主管部门(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申报资格。

1.4.2项目认可

根据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下发北京市部级继续医学教育认可项目通知,单位行政主管部门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同时由主管部门对项目承办科室进行有关项目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加深项目负责人对本职责的认识,提高承办科室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以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1.4.3项目执行

项目执行中加大管理力度执行三查制度,即:对项目承办科室在承办前按规定时间进行通知与教案的审核,减少项目承办的变化率,执行内容与申报认可内容变化率<20%;项目承办中进行现场督查,包括教学环境、授课人员、管理老师、授课内容变化率、学分授予等,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教学质量;项目承办结束时进行学分授予的检查,对于所授虚假学分一律取消授分资格。

1.4.4项目备案

项目结束后指导检查承办科室准备备案材料,保证下一期项目申报与执行的教学质量。

1.5创造学习条件,引进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办学效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积极引进新的培训方法用于继续医学教育,2004年初医院先后引进美国最高端医学模拟培训系统-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腹腔镜电脑模拟腹腔镜、泌尿外科腔镜模拟培训箱等一系列高仿真模拟训练系统,以“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技术为主导,开展技能型继续医学教育,创建了设备完备、环境逼真、规范的临床技能训练模拟患者和模拟临床训练场景,摸索出小班临床技能培训的模式[1,2],先后举办《心肺复苏新进展规范化培训班》、《危重病人麻醉管理实践技能培训班》等技能型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1项,学科覆盖临床内科(呼吸内科)、临床外科(血管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科,受到学员的认可。1.6严格考核、评估,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管理制度为了保证项目培训效果,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评估制度。考核分两方面,一方面根据原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满意度调查表”,要求学员对参加的培训项目进行问卷式评估,评估内容为:认为讲授主要内容是本学科最新发展、最新成果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讲授基本内容以前的了解情况;对本项目学习的收获;对授课教师讲授内容满意度;对教学计划安排的满意度;对编写教材满意度;通过学习获得的收获,共八项指标。另一方面教育处对项目承办科室进行管理方面考核与评估,考核内容包括项目管理、培训质量[3]、执行情况3个方面共12个指标。对继续教育项目考核结果实行全奖、半奖、无奖3个奖励标准,年底给予一次性奖励,同时规定此奖励专款专用,只能用于科室职工继续教育,并将其作为年终评选优秀教研室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不达标者,取消其年度评优、奖金分配等资格。2007~2013年本院每年职工教育考核达标科室情况为:2007年9个教研室获得优秀教研室称号,2008年和2009年12个教研室获得优秀教研室称号,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因评选有名额限制均有14个教研室获得优秀教研室称号。

2体会

2.1医院重视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前提

医院的竞争就是高新技术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领导重视,方向明确,管理才有力度,责任才能到位;领导牵头,才能协调各职能部门、科室之间的合作,保证各层次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开展,使继续医学教育成为有丰富内在活力的卫生事业建设内容,通过各种继续教育活动形式,培养医学人才,更新专业人员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医院竞争力。2007年至2013年继续教育项目逐年增加,共举办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55项(其中继续教育基地项目49项,技能型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4项),培训学员共15084人;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7项,培训学员5116人,培养师资队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收到很好的效果。

2.2制度完善是规范管理的根本保证

建立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落实与确保质量的基石。建立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强化环节管理、过程管理[4]、细节管理,注重“过程管理”,从而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建立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规章制度,使笔者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有针对地在薄弱环节上,加强管理力度,促进工作开展,同时也起到正性激励作用。

2.3考核奖惩制度促进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实施与落实

继续教育奖罚分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科室申报、承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积极性,使目标完成变被动为主动。奖励资金专款专用,用于改善科室临床教学条件,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提高办学质量,继续教育项目由2007年29项增加至2013年的46项,为医院专业人员完成继续教育提供有效平台。

2.4师资培养是继续教育项目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医院以临床技能培训项目为契机,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教学意识强、教学经验丰富、基本技能规范、并接受过临床技能培训和教学基本功培训的教师作为师资,要求脱产教学干事必须参加首都医科大学师资培训班,考核合格颁发上岗培训合格证书。建立了一支培训专家队伍,他们是培训项目的决策者和评估者,在临床技能训练中负责培训考核内容的确定、实施和带教教师的培训;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中编写教材,参与授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科梯队的建设与稳定,提高了医疗和科研、教学水平。

2.5临床技能模拟培训培养医生的非技术性综合能力

传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模式通常以学术讲座、研讨班、讲习班、学习班面授理论知识为主,大型手术演示,受训者得不到亲自实践的感知。临床技能模拟培训,在多种情景的诊疗实践中,根据临床真实病例,学员通过真实仪器设备进行判断、采取抢救治疗措施等综合演练;合理的分工与配合,使培训具有真实感和趣味性,从而达到培训目标,完成由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的知识转化过程,训练医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指挥能力、配合交流能力、协同能力[5]。医学模拟教学为急救技能培训和锻炼培养医生的非技术性综合能力提供平台,弥补传统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方式中的不足,受到学员的认可。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例8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1],护理人员仅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临床上是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2],因此在职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在职教育来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医院分别从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等不同层面,为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现就医院对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设置的需求调查及成功经验作综述,以了解护理人员对在职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也为护理管理者作好此项工作提供依据。

1 在职教育的概念

在职教育包括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三个层面[3]。

1.1 岗前培训概念

指为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的护士分配到医院,准备进入临床第一线工作前而安排的一系列的培训活动[4]。

1.2 护士规范化培训概念

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的护士是指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中护士这一级的护理人员[3]。

1.3 继续教育的概念

我国卫生部在"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中指出: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5],培训对象:毕业后通过规范化或非规范化的专业培训,有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正在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护理技术人员[6]。

2 护理人员培训课程的设置

2.1 岗前培训的课程设置

2.1.1 岗前培训的目的及培训对象的特点 岗前培训目的是使新招聘录用的护理人员能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缩短由护生到护士的距离。关小玲的调查显示,所有的新护士都认为需要[4]。

新护士的特点是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信念还未完全形成;临床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提高;沟通交流技巧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的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不断培养;不熟悉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临床思维还未形成[7]。

2.1.2 岗前培训时间设置

一周为宜。关小玲的调查显示47.92%和39.58%的新护士认为培训时间为5 天和7 天[4],褚晓静调查[8]也同意这种观点。但张岩平的研究显示培训需要3 周[9],他在培训时把基础操作示教后的分组训练也纳入岗前培训范围,认为这一内容放在进入临床后的规范化培训更合适。岗前培训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易使新护士产生厌烦情绪[4]。

2.1.3 岗前培训课程内容设置

为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安全防范知识、职业防护知识、礼仪素质、奖罚制度、基础操作示教等[10-11]。岗前培训往往采取集体授课形式,培训结束统一考试。

通过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可使新护士有爱院如家、院荣我荣的思想,用医院规章制度约束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12],同时也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信息。

医疗安全防范知识培训,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医院质量年活动的开展,护士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护理,让护士了解病人压疮、跌倒、坠床、管道脱落等的防范措施及处理程序,使新护士能自觉参与到护理安全的管理中来。

职业防护知识,这方面的知识新护士是缺乏的,因为护士学校或学院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课程,也没有系统的教材[13] 。必须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如六步洗手法、锐器盒的使用、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等。

基础操作示教,可使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因为新聘人员来自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层次,操作手法上各不相同。肖菊青的调研中发现新护士将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看得更重要[14]。夏玲的调研显示操作示范训练的需求,大专达74.53%、本科达82.14%。说明这样的培训是有效的[15]。

2.2 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

2.2.1 护士规范化培训目的

使进入临床的新护士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护士素质,熟悉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巩固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一般护理技术,具有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师任职基本条件[16]。

2.2.2 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

关于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医院按护士学历分层次确定规范化培训内容及时间。培训的时间存在差异,有的是本科毕业生1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5 年[3][16],与我国护师职称申报条件上的时间相一致;有的本科毕业生3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6 年[17]。医院在实践中发现本科毕业生要在一年内完成基础培训阶段、专业培训阶段有一定的难度。陈冰认为适当延长本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期更有利于其在业务上的进步[16]。由于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7],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本科1 年后具备护师资格,故护理本科生的培训周期有待进一步探讨。

2.2.3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设置

包括:职业素质、医德医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综合能力、外语水平培训[18],着重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初步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操作、一般医疗知识及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和抢救配合程序,熟悉各种护理工作及各项规章制度[19]。培训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以讲座和自学为主[3][18],培训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专科阶段。夏玲的调研显示:护士对规范化培训内容的需求度排序前5位依次为临床监护技能、护理专业服务流程、护理操作规程、人际沟通技巧和职业防护知识[15]。

肖菊青的调研显示:基础阶段培训新护士和护士长均认为最需要的内容有护士的专业思想和素质教育、各项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防范与应对、沟通技巧、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护理文件书写和医嘱管理、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身体评估方法及异常体征、标本采集及参考意义、临床药理与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急救技术、专科技术操作[14]。以上的课程也符合蔡虻所提到的新护士特点[7]。

专科阶段培训:着重于专科护理常规、各项急救护理技术的培训和掌握,重点培养观察病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15]。关于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培训,王燕的经验是建立科室专科疾病抢救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作为新护士入科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时结合科室模拟演练,从而强化应急意识,提高应急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她们参与临床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过程并及时给予指点与讲解,提出最佳方案[12]。

护理技术培训:由科室加大对护士专科护理技能、技巧、操作熟练程度的培训力度,采取高年资护士与新护士“一对一”方式[12],并且考核与培训相结合效果更好。

交流技巧培训:组织以人际交往、护患沟通为主题的聊天活动;组织护理服务规范演示,提高护士的感性认识;为护士安排一些健康宣教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12]。

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思想、服务态度、爱伤观念和职业责任心等进行言传身教。发现科室往往较重视理论、技能的培训,而容易忽略职业素质教育,但年轻护士的思想正处于最后的可塑期,因此这一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培训对象今后的成长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规范化培训的效果[16]。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使患者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医护人员在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同时,又面临着举证责任倒置的挑战,培养护士构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护理安全教育读本》《护理差错判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案例[20] 学习、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明确护理实习生的法律身份[21]。

2.3 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设置

2.3.1 继续教育的目的

从继续教育定义中已知,它的培训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教育。美国护士学会则将继续护理教育定义为:“为了提高护理业务、教育、行政、科研而设计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以增进在职护士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达到改进对公众的健康护理的目的”[22],可见,继续护理教育应该具有规范的组织体系,其内容应该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23]。继续护理教育内容应贴近国内外护理及医学发展的动态,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注意适合不同专科的护理需要,教育内容应定位于高起点、深层次、新进展上[24]。

2.3.2 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的设置

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护理人员的一种终身教育。

2.3.3 继续护理教育培训内容设置

护理管理知识、护理新技术新理论、临床教学管理、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护理安全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护理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院内感染控制等[25]。

护理管理知识培训的需求,王爱平对我国7 个省、4 个直辖市、77家医院862位护理管理人员的问卷中发现94.5%的被调查者认为护士长需要进行培训[26]。邹碧荣关于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是管理专家讲授护士长管理、如何进行护理科研、沟通与协调技巧、如何提高服务意识、护士长素质培训等,被调查者反映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先进性,因而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本院护士长讲授护士长管理需求最低[27]。这说明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已达到了继续教育的目的,相反缺乏先进性的经验之谈不受欢迎。护理科研如此受欢迎是因为护士长们已意识到护理科研目前仍是护理人员缺乏的技能。护士长有提高沟通技巧与协调技巧的需求,发挥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护理单元全体人员的素质与士气,这样培训的课程具有实用性。

在新知识方面,应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如“循证护理研究”“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多媒体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在专科护理方面,如“永久性肠造口的护理”“焦虑障碍病人的护理”[23]。

颜君等[28]通过354 名护师及以上护理人员调查继续教育最需要的课程是“护理技术新进展”,说明护理人员中大多数人重视临床新技术、新知识水平的提高,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近年来,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精尖医疗设备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护理技术、理论不断更新,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新的护理技术、知识,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其次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配合”危重症监护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在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进的危重护理知识及各种先进监护仪器的应用,使护理人员在校的知识显得落后与匮乏。

同时“护理论文撰写”“护理英语”“护患沟通技巧”和“护理论文选题”也受到欢迎,这与邹碧荣的调查相一致,说明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已认识到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护理科研的发展。一个学科的发展要靠科学研究来导航,要靠科研论文在本领域内的传播来推行,护理科研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能反映医院的学术氛围和护理人员的素质。从颜君调查中还发现超过50%护理人员选择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学”,说明护理人员已意识到处于护理这门高风险的行业中,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持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这种需求具有创新性。

白洪敏等[29]对19 所二级甲等及其以上医院护理人员309人,关于继续教育25项课程需求问卷调查,由于调查对象101人是护士,吴玉霞[30]对547名护理人员,(其中103人是护士)所以导致调查结果更适合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课程。这可能与调查研究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对象概念不清的原故。在有些教育项目中,忽视了继续教育的目标人群是护师以上专业人员,培训内容停留在低层次、普及教育的水平,这就使得大量的教育项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3]。

3 小结

在职培训因培训对象的层次不同,故培训课程的设置也因有不同的侧重点,岗前培训重点让新护士在短期内对医院的概况、制度有一初步了解,完成从护生到见习护士的转变;规范化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侧重于“三基”培训及“专科”培训;完成从见习护士向护士及护师的转变;继续教育侧重于“四新”培训,肩负着学科发展的重任。需提高在职人员培训的效果一方面需经常调研培训对象的需求,因为现代成人教育理论非常强调成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认为他们的需要、动机、目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是成人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决定因素[31];另一方面培训应与相应的考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宁宁,赖莉,陈海霞等."品质改善”管理活动对提高护理人员培训质量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25~28.

[2] 白蕊,陈爱杰,魏霞.门诊护理人员实施科内继续教育的效果与评价[J].现代护理,2007,13(12):1129~1130.

[3] 顾建芳,黄治华,唐晓娣.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6):47~49.

[4] 关小玲.护士对岗前培训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5(4):918~921.

[5] 沈宁.澄清基本概念 规范继续护理学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51~652.

[6] 姜莉鸣.浅谈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0):2816~2817

[7] 蔡虻,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92.

[8] 褚晓静,黄立琴.强化新护士岗前培训促进角色转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6):646~647.

[9] 张岩平,戴玲.岗前培训有助于新护士角色转换[J].临床护理杂志,2004,3(1):43~44.

[10]郑玲,胥爱群.爱聘护士的培训与管理.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3):186~187.

[11]刘立捷,李亚洁,汪道萱.聘用护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1,38(8):609~611.

[12]王燕,王丽军,雷蕾等.对新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5):369.

[13]毛秀美,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14]肖菊青,魏艳,张慰伦.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10~15.

[15]夏玲,陈家琴.临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25~26.

[16]陈冰.毕业后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方法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1):61~62.

[17]张萍萍,郭瑛,赵立民等.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管理体会[J].华夏医学,2007,20(2):387~388.

[18]汪生梅.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做法与休会[J].当代护士,2007,学术版(2):83~84.

[19]范敏娟.我国护理人员在职教育现状[J].家庭护士,2006,4(10):52~53.

[20]唐勇,钟小勤,张专贤.护士长在培养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5,26(3):247~248.

[21]刘义兰,王桂兰.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防范护患纠纷[J].现代护理,005.11(1):57~58.

[22]陈淑琴,刁惠民.新加坡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启迪[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53~554.

[23]郭秀静,王玉琼.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和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9):2335~2336.

[24]陆爱平,方玉桂,杨茜.对继续护理学教育运作中存在问题的发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03~605.

[25]汪淼.我国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现代医院,2006,6(11):148~149.

[26]王爱平,李晓波,苏兰若等.2005~2010 年护理管理者培训必要性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4~566.

[27]邹碧荣,王练,孙静.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护理学杂志,2004,19(5):52~53.

[28]颜君,陈志群.综合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5,20(2):57~59.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例9

2.长期性。继续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工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是一个长期认识、学习的过程,而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同样如此。新的疾病预防诊治、新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新的医疗方法的运用……无一不使得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长期持续。

3.普及性。急诊室里要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况,患者的一次就医需要解决多个问题,一种疾病有着复杂多变的综合症……这些都促使着医院在进行继续教育时,要对全体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普及性的培训内容。

4.自主性。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式的继续教育网络,使得大量的继续教育工作足不出户就可在网络课堂中完成,这使得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时的自主性更强,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需求来灵活选择。

5.针对性。从非典到H5N7、埃博拉等一系列突发疾病疫情,都会促使政府、医院等开发一系列针对性强、极具实效性的继续教育课程,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内科、外科、骨科、影像科等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继续教育课程需求,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由此而生。

二、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针对医务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有相关的政策支撑,医院内部也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人事部门也会把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职称晋升、职务聘任、年度考核等挂钩,同时也有不少专门的社会机构开发承担相应工作,但不可否认,在继续教育的态度、师资、内容、目的、方法上还有不少问题。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未充分重视。有些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有着虚假糊弄过关的心理,学习时走过场,听讲座就为签个名嘀个卡,网络学习时开着机就干其他事情或者找人代学的现象时而有之,更有甚之,通过花钱买学分来达到继续教育合格的目的。单位的考核评估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为这类不合理现象大开绿灯。

2.专业性培训师资力量不强,师资资源共享力度小。特别在一些基础力量薄弱的医疗机构里,由于一些固步自封的意识或者经费限制的原因等,认为自己也有高年资、高职称的专业人员,就觉得外请师资浪费资源。

3.继续教育对象分类不清,培训工作落后。有些单位在实际操作时,把新进人员和岗前培训归到一起,反而降低了培训效果;继续教育的内容不新,培训内容几年不变,不能及时更新;继续教育的方法不多,没有充分根据培训对象选择诸如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特殊培养、对口培训等方式。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新进人员培训不及时,培训对象、内容不到位、不及时,岗前培训走过场,流于形式,专业培训不扎实的现象。

4.片面重视专业科目学习,忽视了公需科目的学习。公需科目的设立,一般由政府人事部门指定专业机构承担,根据国情以及社会热点而设立,而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继续教育时,一般很注重专业科目的学习,公需科目则只在继续教育学分验证周期到来前或者要评聘职称了,才临时抱佛脚地去选择学习。

5.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的个性化培训方式缺乏。个性化培养在医院的骨干科室、骨干人员、学科带头人的培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少单位特别需要这些人员,但对这些人员的培育就放任自流,任其自力更生,有时甚至认为派这些人员外出进行专科性进修耽误了目前的工作,有的就急功近利认为真正需要了就引进一个现成的更省心省力。长此以往,结果就是增大了单位人力资源使用成本,自身内部培养力度薄弱,极易造成新的人才流失。

三、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

1.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有计划、分专业、分层次开展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是已经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人才培养工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必将以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从业素质和从业道德。在实施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统一规划,按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层次有序展开。

2.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拓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工作惠国惠民惠已,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务必要从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需求、从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医务专业人员的个人成长提升需求出发,将政府主导与单位自主相结合,个人履行义务与自觉自愿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专业继续教育机构、医院、医院从业专业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继续教育的全面普及性与利益最大化。

3.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为目的,创新培训形式,开发专业科目和公需科目培训课程。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系统是庞大的,无论是公需科目的设立还是专业科目的设立,都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促使专业技术人员更新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动态,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从业道德。培训科目的设立要分门别类、立足科技前沿,体现创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可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三甲医院和有关培训机构的优势,制订、完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汇聚优势培训资源,向广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继续教育服务。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例10

卫惹事业是国度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构成局部,与人民群众安康息息相通。人才是卫惹事业的第一资本,医学教育是卫生人才步队建立的主要保证。探究具有中国特征医学教育开展路途,具体提拔医药卫生人才培育质量是我们神圣的前史任务,是教育和卫惹事业变革与开展的中间义务之一。

第一,深化医药卫生体系体例变革客观要求推进医学教育变革、加速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培育

2012年,党中心、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系体例变革的定见》,卫惹事业进入了一个主要的变革开展期间。深化医改是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严重理论举动,是保证全民安康的严重民生工程,也是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建立、扩展内需的严重开展工程。2012年以来,医药卫生体系体例变革已初见成效:一是根本医疗保证面大幅扩展,全民根本医保掩盖了全国95%左右的生齿;二是底层医疗卫生效劳才能分明加强,2000多个县级病院和3万多个底层医疗卫生效劳机构获得革新建立,以全科大夫为重点的底层医疗卫生步队建立规划正在启动施行;三是根本公共卫生效劳均等化获得新发展,国度根本公共卫生效劳项目、严重公共卫生效劳举动在全国局限内展开;四是根本药物准则和公立病院变革试点有序推进,根本药物准则已在一切当局举行的底层医疗卫活力构中得以施行;五是卫惹事业财务投入力度不时加大,小我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延续下降,群众就医担负有所减轻。

跟着医药卫生体系体例变革的深化,一些构造性问题日益凸显,个中,医药卫生人才步队建立滞后的问题尤为凸起,已成为深化医改的主要制约要素。当前,我国卫生人才步队建立存在四个凸起问题:一是总量缺乏。与欧美等兴旺国度比拟,我国每千生齿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还有较大差距,仅与中等收入国度接近。二是本质和才能有待进步。2010年,乡村卫生技能人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14.3%,具有高级专业技能职称的人员仅占3.9%,在很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效劳任务的人员严峻缺乏,一些正常营业任务不克不及得以展开,所装备的一些医疗设备也不克不及充沛发扬效益,乡村卫生步队尤其单薄。三是构造和散布尚不合理,人员散布的城乡、区域差异分明。四是与医学教育和人才培育相关的政策情况有待进一步完美,尤其是吸引和不变底层卫生人才的保证办法亟待增强。

第二,推进医学教育变革、加速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培育,是落实国度中长时间教育、人才规划大纲的主要义务

改过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树立了较为齐备的医学教育系统,培育了多量高本质医药卫生人才。变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开展与提高。跟着经济社会的开展,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效劳的等待与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本质医药卫生人才是知足人民等待与要求的主要保证。若何从国情动身,紧扣需求,尊敬规则,以用为本,借鉴国际有益经历,建立由院校教育、卒业后教育和持续教育所构成的中国特征医学教育系统,立异人才培育形式,进步医药卫生人才培育质量,是贯彻落实国度中长时间教育和人才规划大纲的主要义务。

国度中长时间教育、人才规划大纲对教育和人才优先开展、深化变革作出了计谋摆设。国度中长时间教育规划大纲确立了终身教育系统的开展目的。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就成立了医学教育微观治理部际协调机制,针对医学教育变革开展,支撑卫惹事业变革开展等严重问题按期进行沟通与商量,互相支撑与共同,获得了分明成效。一些省市也接踵树立了教育和卫生厅局间协调机制,收到了很好的结果。医改启动施行以来,两部协作愈加亲密,上一年10月,教育部、卫生部结合下发了《关于共建下属高校医学院(部、中间)的定见》,决议第一批共建10所下属高校医学院,出台了5个方面10项内容的详细办法,当前已初见成效。两部还将展开与省级当地当局共建当地医学院校试点,强化医学教育的国度全体规划。目前,教育部会同我部决议一起施行临床医学教育综合变革方案和杰出大夫教育培育方案,标准医学类专业办学,推进院校医学教育变革开展,培育优异医学卒业生,树立全科大夫准则和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准则,为及格医师的培育明白了标准的途径。教育部、卫生部两部的协同起劲既表现了医学教育变革开展与卫惹事业变革开展的严密连系,也表现了院校教育、卒业后教育、持续教育一体化系统建立的全体思索。国度中长时间人才开展规划大纲将全民安康保证工程列为12项严重人才工程之一,把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师等专业人才列为社会开展重点范畴急需紧缺人才范围,提出了详细的开展目的。上述计谋布置凸显了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培育的主要性和紧迫性,也为医学教育变革与开展明白了斗争偏向,教育部、卫生部相关任务布置表现了教改与医改的有机联接。

第三,树立全科大夫准则是推进医学教育变革、加速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培育的主要行动

上一年,国际有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宣布了国际上20位有名医学教育家结合撰写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育:在互相依存的世界,为增强卫生系统而变革医学教育》,文章总结曩昔百年的医学教育经历,瞻望将来百年的医学教育革新。100年前美国普莱斯顿法案推进科学融入医学系统,促进近代医学的开展。当时,医学正酝酿着新的革命,其引领革新首要基于社区的安康促进任务。全科大夫培育准则的树立和施行,曾经成为这场新革新的中心。全科大夫是一类主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首要在底层承当预防保健、经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病及安康治理等一体化效劳,被称为居民安康的“守门人”。其培育目的要求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学科综合、理论才能等多方面本质才能要素有机交融。全科大夫国表里医疗卫生理论标明,可否培育多量及格的全科大夫,树立以全科大夫为中心的底层卫生效劳团队,供应预防为主、防治连系为特征的底层卫生效劳,构成底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协作的医疗卫生效劳系统,将直接关系到严重疾病的有用防控、人民群众安康程度的进步和医疗费用的合理节制,真正表现中国特征社会主义卫惹事业的公益性。当前,在我国,及格的全科大夫非常匮乏,注册全科医疗科的执业医师仅有8万余名,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3%。在注重底层卫生的国度和地域,全科大夫普通可占到医师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

本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树立全科大夫准则的指点定见》(以下简称:《指点定见》),对树立中国特征全科大夫准则作出了全方位的顶层设计,要求“到2020年根本完成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及格的全科大夫,根本顺应群众根本医疗卫生效劳需求”。我们要充沛看法树立全科大夫准则的主要意义,把鼎力培育及格全科大夫,作为当时和往后相当长的期间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步队建立的严重义务,各地、各有关部分要高度注重这一义务的有用落实,为其供应足够的财力、物力、政策等资本保证。

二、凸起重点,积极推进以全科大夫为重点的底层卫生人才培育任务

变革医学教育,加速培育高质量医药卫生人才,要把贯彻落实《指点定见》、加速培育高质量全科大夫作为任务重点。为此,要留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第一,具体掌握全科大夫培育准则的设计思绪

《指点定见》对创立中国特征全科大夫培育形式作出了全方位的顶层设计,确立了“一种形式、两条途径、三个一致、四条渠道”的全科大夫培育准则。“一种形式”即全科大夫培育逐渐标准为“5+3”形式,前5年为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3年为全科大夫标准化培育。“两条途径”即当前全科大夫标准化培育接纳“卒业后标准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讨生教育”两条途径,逐渐过渡到卒业后标准化培训的一致路子。“三个一致”即一致全科大夫标准化培育办法和内容,一致全科大夫执业准入前提,一致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规范。“四条渠道”是指过渡期培育全科大夫的四个首要路子,一是鼎力展开底层在岗大夫转岗培训;二是强化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全科医学技艺培训;三是提拔底层大夫学历条理,契合前提后注册为全科医师或助理全科医师;四是鼓舞大病院大夫到底层效劳。

第二,深入了解全科大夫“5+3”培育形式的主要意义

理论标明,卒业后标准化培训是及格全科大夫的必经路子,可使全科大夫成为全民安康的真正“守门人”,居民80%以上的安康问题在社区可获得有用处置。

我国医学教育条理多,多种学制并存,卒业后医学教育和持续医学教育系统建立尚不完美。在校医学生缺乏系统标准的临床才能练习进程,卒业后直接从事临床诊治任务,致使临床医师尤其是底层医疗卫活力构的医师效劳才能和程度不高,难以获得群众的遍及信赖。不少应在底层处理的安康问题却“小病大看”,由此招致医疗费用疾速上涨和大病院规划过度扩张。

树立“5+3”全科大夫标准化培育形式,是我国医师培育准则的一项严重变革,可为底层医疗卫活力构源源不时地保送高质量的临床医学人才,为群众供应全方位、便利可及的根本医疗卫生效劳,促进底层医疗卫活力构与城市病院的合理分工与协作,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三,着眼久远,树立健全全科大夫标准化培育准则

为加速树立标准的全科大夫培育准则,当前,国务院相关部分在《指点定见》的总体框架指点下,正在抓紧研讨制订配套政策办法,包罗全科大夫标准化培育规范、基地规范、基地认定和治理方法以及与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方法等。各地在推进这项任务中应留意以下方面:

一要注重统筹规划。在仔细查询研讨的根底上,仔细剖析当地区全科大夫的培育需乞降培育才能,制订实在可行的分阶段培育规划。2012年将是全科大夫标准化培育准则在全国局限内正式施行的第一年,但愿各地集中力气,抓紧谋划,精心摆设,确保优越残局。

二要注重政策保证。全科大夫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教育培训、人事治理、财务投入等多个范畴。各级卫生、教育行政部分应积极自动协调有关方面,落实相关培训经费和在培医师的待遇保证,并着手树立充溢活力的全科大夫运用治理准则和从业鼓励机制,为全科大夫安心效劳底层发明前提。一些地域的理论提醒,把培训任务和从业鼓励、培训待遇问题统筹处理好,是确保标准化培训得以顺畅施行的主要保证和要害地点。

三要注重才能建立。培育及格的全科大夫,树立全科效劳理念是根底,把握标准扎实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才能是中心。增强全科大夫培育才能建立,尤其要留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尽快启动全科大夫培育基地遴选和建立任务,把那些契合前提要求、教育经历丰厚、热心全科大夫培育任务的医疗机构优先归入培育基地建立范围,要充沛吸纳和应用教育系统内的优异师资资本,尤其是医学院校的教育病院,并连系国度下达的全科大夫培育基地建立项目予以支撑,不时加大投入,完美培训所必需的根底设备和技艺练习中间,加速构成顺应需乞降要求的基地收集,扩展培训才能。二是要增强全科医学师资步队建立,对培训基地带教临床医师展开全科医学理念和带教办法培训,支撑并鼓舞其承当全科大夫临床带教义务。增强临床培训基地对底层理论基地师资的教育培训,使其胜任带教任务。国度也将合时启动施行全科师资培训项目,支撑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任务。

四要注重培育质量节制。培育质量是全科大夫培育任务的中心。医学院校特殊是重点医学院校要愈加注重全科医学学科开展,增强临床社区基地和公共卫生基地建立,并树立合作无懈机制,建立医学教育根底平台;培育基地要实在抓好培育质量节制任务,树立治理准则,落实治理责任,还强化培训进程治理,仔细做好培训施行和审核任务,确保可以培育及格的全科大夫。详细任务中,可多借鉴国外的成功经历和有益做法。例如,作为开展中国度的古巴,其人均希冀寿命已达78岁,与美国处于统一程度,这个中全科大夫发扬了主要效果。古巴的全科大夫培育形式是根底教育和临床理论严密连系。社区卫生效劳中间既承当着底层医疗卫生效劳功用,还也是医学教育的根底平台。医学生在入校第一年就进入底层卫生效劳中间,表现了根底医学教育与底层卫生理论的严密连系,可增进医学生与群众的沟通才能,并促进其树立扎根底层的幻想信心。

第四,容身当时,现阶段多渠道培育全科大夫

全科大夫数目缺乏、质量不高是当时健全底层医疗卫生效劳系统的瓶颈。为缓解当时底层急需全科大夫与全科大夫标准化培育周期较长的矛盾,《指点定见》提出了近期多渠道培育及格全科大夫的四条首要路子,个中包罗在中西部地域延续3年施行全科大夫转岗培训和乡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育两个项目,由中心财务予以支撑。

全科大夫转岗培训是现阶段处理全科大夫紧缺的过渡性办法,也是近期培育全科大夫的首要渠道。转岗培训施行一年多来,经过按需、分程、导师制的培训方法,底层学员的根底理论和实践技艺获得较大进步,不少学员还与带教教师树立了固定的关系,即便培训完毕回到底层后,也可以在碰到问题时实时获得基地病院导师的营业技能指点,促进了底层效劳程度的提拔。乡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育项目表现了国度对中西部乡村地域卫生人才培育任务的关怀支撑,让有志于安心扎根底层、为长者同乡供应医疗卫生效劳的学生免费承受高级医学教育。项目施行以来,各级卫生、教育、发改、人社、财务等部分亲密共同,顺畅完成了2010-2011年的招录和培育义务。下一步要稳固效果,实时研讨处理所碰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畅施行。参加此项任务的医学院校要注重进步培育质量。

当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开展程度与兴旺国度差距明显,还国内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开展也不服衡。为此,《指点定见》提出了一些过渡性的办法。如在当时的过渡期内,在严厉节制比例的前提下,对到欠兴旺的乡村地域任务的三年制医学专科卒业生,可接纳“3+2”的形式,即卒业后承受2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艺培训,可注册为助理全科医师。卫生部现正抓紧研讨制订相关卒业后培训形式和指点性培训内容。各地要依据实践状况,量体裁衣地施行培训任务。

第五,探究树立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准则

以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为主的卒业后医学教育不只是培育及格全科大夫的牢靠路子,也是培育其他专科临床大夫的必经阶段。自1993年卫生部颁布《临床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试行方法》以来,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百家病院展开了住院医师培训任务,当前每年招录规划达2万余人。北京、四川、天津、江苏、福建等地已在完美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治理、扩展培训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理论。上海市从全体上推进了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准则建立,在培训治理体系体例、保证机制建立,以及与学位准则的联接等方面有了打破性的发展。

树立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准则,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严重变革。严厉标准的培训可使医学生改变为本质才能有包管的及格大夫,让人民群众称心,使医疗卫生人才步队取得坚实的开展根底,个中德才兼备的大夫有潜力生长为将来的学科领武士才。在深化县级公立病院变革进程中,展开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可为确保“大病不出县”打下坚实的人才根底。这项准则的树立还可促进中西部遥远地市(州)病院的临床诊疗才能建立,削减患者区域外转诊。

卫生部、教育部高度注重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准则建立任务,当前正协同多个部分,抓紧研讨制订《关于树立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准则的指点定见》。完美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准则,加速及格临床大夫培育,应留意对峙以下准则:一是当局主导,统筹规划。各级当局应在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施行中发扬主导效果,相关部分依照本能机能分工严密共同,充沛发扬行业社会组织的效果。依照属地化治理的准则,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根底,统筹协调规划区域内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规划、学科构造以及城乡和区域散布等结构。二是微观指点,一致规范。国度卫生行政部分担任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项目施行任务的微观指点,一致确立培训形式,一致制订培训规范、培训基地规范、基地认定治理方法和培训审核方法等规范和规则。三是凸起重点,统筹统筹。要以全科大夫培训为重点,出力面向底层培育及格临床医师。还探究、完美各类专科医师培训形式(3+X),在3年集中培训的根底上,持续延长相关专业培训,完美我国卒业后医学教育形式。四是完美准则,供应保证。逐渐完美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的准则形式、体系体例机制和配套政策,特殊是要完美公共财务的投入保证政策,拓宽培训资金筹措渠道,充沛表现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准则的公共产物属性。五是进步才能,包管质量。连系公立病院变革,增强培训基地和师资步队建立,逐渐进步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才能。注重培训进程治理,确保培训质量。

三、统筹统筹,仔细施行各类卫生人才教育培训

我国卫生人才步队可否知足医改的需求,可否顺应生齿老龄化、疾病谱转变带来的应战,要害在于卫生人才数目和质量可否与医药卫惹事业的开展需求相顺应。本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医药卫生中长时间人才开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增总量,提质量,调构造”的根本思绪。各地要依照这一要求,增强统筹规划,做好分类施行,全体推进各类卫生人才的教育培训任务,培育一支数目规划适合、本质才能优秀、构造散布合理的医药卫生人才步队。

第一,增强卫生人员持续医学教育,培育及格岗亭人才

医药卫生人才的生长和培育是一个终身进修的进程。持续医学教育是我国医学终身教育系统的主要构成局部。持续医学教育任务要以具体提拔卫生人员岗亭效劳才能为目的,依照“统筹协调、分类指点、按需施教、考究实效”的准则,进一步完美持续医学教育准则建立和机制立异,完美持续医学教育培训系统,扩展持续医学教育掩盖面,将底层等各类相关卫生技能人员培训归入持续医学教育治理。一要在持续教育内容变革上下功夫,以岗亭胜任力为中心,增强供需对接,按需施教,加强持续教育运动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二要在持续教育伎俩变革上下功夫,增强长途教育资本建立,鼓舞开展多种方式的长途医学教育,缓解医务人员尤其是底层学员的工学矛盾。三要在持续教育资本建立上下功夫,整合培训基地和师资资本,构成结构和分工合理的培训收集。四要在持续教育治理上下功夫,增强统筹协谐和分类指点,削减反复培训,考究培训结果。

为进步在职医务人员教育培训成效,在国度财务部分鼎力支撑下,卫生部曾经着手对中心财务支撑的医改严重专项卫生人员培训项目进行整合,并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自本年起,调整了医改严重专项下达方法,各地卫生部分要注重培训统筹任务,积极探究树立“统分连系”的任务形式,在培训对象、内容、工夫、方法等方面逐渐完成“四统筹”,确保培训质量和结果。

增强村庄大夫教育培训任务。村庄大夫最切近广阔乡村居民,承当着乡村医疗卫生效劳系统“网底”的效劳功用。在实际的前提下,村庄大夫能在广阔乡村底层发扬有用效果。各地卫生行政部分要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增强村庄大夫步队建立的指点定见》的要求,增强村庄大夫的教育培训任务。要严厉执行村庄大夫按期在岗培训准则,以根本公共卫生效劳和根本医疗为重点,强化临床理论技艺以及全科医学常识和信息化培训,把握适合技能,标准诊疗行为。要为参与执业(助理)医师资历测验的村庄大夫供应针对性培训,使更多的村庄大夫到达执业(助理)医师资历要求。探究增强村庄大夫后备力气建立的有用路子,推进村庄大夫步队逐渐完成助理执业医师化。此次提交会议寻求定见的文件中有《全国村庄大夫教育规划(2011-2020年)》和《持续医学教育“十二五”规划》,请同志们仔细研讨,提出定见。

第二,统筹做好其他卫生人才培育任务,知足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一是增强急需紧缺人才的培育。当时,卫惹事业的开展对公共卫生、护理、药师等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急迫,人才缺口大。要有方案、有重点地增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经过培训强化他们的专业常识与技艺,处理相关岗亭人才紧缺的问题。还,也要依据详细状况,指导有关医学院校调整学科专业构造,扩展紧缺人才招生和培育规划,添加人才供量。卫生部本年起曾经开端施行紧缺专门人才开拓工程,到2015年培训各类急需紧缺人才37万人。二是增强高条理医药卫生人才培育。培育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出色人才,事关严重疾病与安康问题的科技打破,事关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制高点的抢占,事关计谋性新兴财产的培养开展。要经过国度生齿安康范畴科技严重专项、其他相关科技方案等科研项目施行,以及国度和部分重点实行室、重点学科等基地建立,吸引、培育一批高条理、立异型、复合型医药卫生人才与立异团队,真正表现项目施行、基地建立、人才培育有机连系。要进一步扩展开放,积极构开国际交流与协作平台,仔细落实国度海外高条理人才引进方案(千人方案),建立好海外高条理人才立异创业基地,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创业领武士才及立异团队。进一步完美“卫生部有凸起奉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医巨匠”等选拔准则,鼓励高条理人才锋芒毕露和不时开展。到2015年,培育和引进高条理专业人才6万人。

第三,增强中医药人才培育,发扬中医药特征优势

我国中医药长时间开展的理论证实,中医药疗效切实、医治方法灵敏、费用比拟低价,尤其是“治未病”有其共同的优势,深受老庶民欢送,在我国医疗卫生效劳系统中有着不成替代的效果。各地要探究中医人才在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底层医疗卫活力构发扬效果的有用方法,并减少中医药人才培育与经济社会及行业开展要求间存在的差距。理论标明,中医名医名师发生于临床经历的不时积聚。要遵照中医药学科本身规则和中医药人才生长规则,“重经典、通人文、早理论、多临床”,加大中医药人才院校培育形式和人才培育机制变革,增强学生中医药传承才能和临床思想培育。要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师承教育准则,增强底层中医药人才和中西医连系人才培育。要积极施行“三名”(名医、名科、名院)计谋,展开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历和底层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历承继任务。“十二五”规划时期,我们将施行中医药传承与立异人才工程,培训底层中医药人才、中医临床技能主干和老中医学术承继人8.5万人。

中医专长教育培训例11

(一)**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我市从**年起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已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市市情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自**年起,我市逐年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到**年底全市已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到97个,大大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为我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社区实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在社区卫生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在职卫生人力资源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尤其是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占63.80%)。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缺乏、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缺陷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对这些转岗到社区从事全科医疗和社区护理工作的医生和护士进行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知识的培训,以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是摆在我市卫生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做法和体会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及培训起步较晚,无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面对大量的培训需求,如何在较短时期内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能为社区居民提供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面临的首要新课题。为此,我市在对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基础上,根据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现状,实事求是地确立了我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基本工作思路。

(一)加强领导,积极探索

我市及各区(县级市)卫生局对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卫生局科教处;并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社区全科医学培训及科技交流”工作组;各区(县级市)也相应成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1、开展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观念培训(1996-1999年)

2、举办全科医师骨干培训班和社区护士骨干培训班(2000-2001年)

此外,为积极推进中医中药进社区,我市在国内率先开办了2期中医师全科医学培训班。

(二)合理规划,稳步推进

**年,我市被正式作为全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分别组织制定和实施了《**市**-**年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规划》(穗卫基[**]2号)和《**市**-2010年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我市各区(县级市)在**-**年期间重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力争到**年底前对已经转岗并已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完成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从**年起对即将转岗或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培训合格取得《**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证书》后才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对县以下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师进行全科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到**年底完成农村相关卫生技术人员的全科医学轮训工作。从2008年起逐步转入以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核心的全科医学教育,高等医学院校非全科医学专业毕业生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均需参加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到2010年建立起符合我市市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和培训制度。这些规划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全科医学培训工作的开展,截至**年12月31日,已有5940人完成和正在参加培训,超额完成了《**市**-**年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规划》规定的岗位培训任务。

(三)充分利用**地区医学教育资源优势,抓好全科医学教学师资队伍及教学基地建设

为推进我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了《**市全科医学理论培训教学基地基本要求》、《**市全科医学临床实习基地基本要求》、《**市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基本要求》,在各单位申报及组织专家审定的基础上确定了首批三种类型的**市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基地:一是以具备医学或护理类专业本科或专科教学条件的医药院校为主体,以培训全科医学理论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理论培训教学基地”5个,二是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为主体,以培训临床实践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临床实践基地”23个,三是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培训社区卫生实践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基地”13个。

同时利用暨南大学、中山大学、**药学院、**医学院、**省疾病控制中心、**卫生学校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市和各区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工作、具有实践经验、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医师建立了由215位专家组成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并对所有入选的师资进行了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由于组建了一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协调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师资队伍,逐步规范了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及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从而保证了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质量。

(四)统一管理,分类指导,逐步形成和完善市、区(县)二级培训网络

全科医学教育与培训工作涉及面广,而且我市13个区(县级市)的经济水平、医学教育与卫生资源差异很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按照“五个统一”(统一培训大纲、统一培训计划、材、统一考试、统一发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完善”以及长远发展与当前需求相结合的原则,确立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分片实施”的工作思路,对全市的全科医学培训工作进行分类指导,积极依靠政府支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市、区(县)二级培训网络,并形成了两种教学与管理培训模式即一是全程委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进行教学与管理培训模式;二是在区(县级市)卫生学校或医院设立教学点共同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采取在培训学员集中的区(县级市)设立教学点,由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和教学点共同管理。教学点所在的区卫生局协调安排培训名额,教学点所在卫生学校或医院负责安排教学场地和学员管理,我市批准设立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理论教学基地安排教学计划、组织教学、选派师资和考核验收。这种模式学员就学方便,区(县级市)卫生局主管人员可及时了解培训进展情况。

(五)加大投入,建立试题库与教案库

我们率先在全国建立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试题库与教案库,强化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的内涵建设和教学管理规范,确实提高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质量。

(六)积极探索开展全科医学学历教育

**医学院通过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全日制本科和成人业余本科学历教育,在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促进了我市全科医学培训教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并为我市下一阶段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师资问题。由于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开始较晚,无法快速组建一支合格的全科医师师资队伍,目前只能依靠专科医师进行全科医师培养。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仍然是当前全科医师培训的当务之急。

2、目前工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师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还比较低。为了保证全科医师的高质量和高素质,可考虑采取“分流培训”,将学历层次低的人员转岗培训为社区所需要的医疗卫生辅助人员。

3、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的管理与评估,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将培训效果和效益的评价同培训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需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政策

1、制定并完善全科医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和全科医师资格注册制度,并将全科医师的培训、管理与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更多的高素质的医师选择全科医师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