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石油化工的概念

石油化工的概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2-27 15:49:11

石油化工的概念

石油化工的概念例1

引言

目前的信息服务主要是依靠检索词匹配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查询与利用,因而检索词匹配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服务的效果。依靠检索词匹配方式的检索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忽略了知识资源的语义层面,因而造成了大量语义知识资源的确缺失,无法准确地反映知识资源与用户检索需求之间的相似度[1]。特别是面对海量、异构的地质资料数据,传统的信息服务系统很难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具有语义匹配功能和本体知识技术的知识服务系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和难点。

1地质服务的知识框架

随着信息服务系统的不断发展,地质资料已从传统的借阅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即按照知识结构和语义特征进行资料的组织、共享与服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体能够构建出清晰的领域知识框架及脉络,继承已有的知识资源,避免重复工作,使得知识资源的高效快捷的重用及共享成为可能。在本体的基础上将行业内的标准规范、统计数据、学科知识脉络、研究进展和资源索引库等资源进行多元融合,就可以形成较为丰富完善的领域产品,以产品层作为数据支撑,就可以构建出个性化的领域知识服务系统。结合石油领域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本体的石油地质领域知识服务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资源层:石油地质领域的原始资源来自于书籍、研究报告、各类原始数据和统计数据、地质图库、油藏模型以及网页上的资源等各种形式的已有工作成果。知识层:要实现地质领域的知识服务,首先要建立领域知识架构。地质本体能够提供包括石油地质领域、构造地质领域、古生物领域等各类地质领域知识的结构化描述、定义及属性[2]。产品层:知识服务需要有丰富多样的产品作为支撑,包括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脉络、数据产品、统计数据产品、研究进展报告及资源索引库等。这些知识产品一方面提高用户检索资源的命中率,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资源;,另一方面还能够为用户提供可能与检索需求相关的参考概念,以及相应的资源。服务层:学科知识服务的主要途径是用户主动检索。这种检索可以在机构内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知识检索的对象可以是结构化的领域本体,可以是基于知识网络索引的一般资源,服务层的目标就是为各种类型用户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最终提供个性化服务。知识服务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够直截了当的为用户提供真正需要的知识和资源,省去用户自己归纳总结筛选排除的过程。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本体的地质领域知识服务框架,能够把松散地存放于各处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将构建成的领域本体进一步开发形成知识产品,最后实现知识服务。结合石油地质领域的特点,本文构建了石油地质领域本体,并基于开源的全文搜索工具包Lucene等技术实现了石油地质领域知识检索系统试验[3]。

2构建石油地质领域本体

手工构建本体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自动化构建本体技术尚不成熟[1,4],鉴于已有完善的《地质叙词表》和《石油主题词表》,因而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叙词表的半自动化本体构建方法,具体方法如图2所示。地质叙词表又称为地质主题词表,包含了地质学科的词汇和词汇之间的各种关系。叙词表的语义关系分为“用、代、分、属、参”,分别用来表示词汇之间的等同、等级、相关等语义关系。叙词表包含较全面和权威的领域概念和重要的语义关系,为本体提供了较好的概念基础。很多研究尝试基于叙词表进行构建本体,研究重点在于叙词表向本体转换的方法。由叙词表构建本体的方法将叙词表的叙词作为本体中概念的来源,在叙词表概念关系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概念的属性、关系,并添加公理和函数。叙词表的相关关系没有更细的划分,包含了本体一般定义中除了层次关系和等同关系外的所有关系。所以要想建立更精确的领域本体,除了叙词的注释,还需要参考其他知识来源,如《石油地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等,为本体的类添加需要的关系[4]。最终通过概念和概念层级的确定、定义概念的属性、对汉语拼音、叙词编号、英文译名、范畴号、注释项的处理及为概念添加实例等工作[5],构建了轻量级的石油地质领域本体,完成的面向知识服务的石油地质领域本体包含18278个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达到16487个,概念的实例4137个。关系分为等同关系、等级关系和相关关系,其中相关关系除包含叙词表中固有的相关关系,还增加了相关领域学科,如信息技术及数学地质。实例涵盖了石油人物、书籍、机构以及重点区域等,具体如图3所示。

3石油地质语义检索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

如图4所示,石油地质语义检索原型系统主要由解析模块、索引模块、检索模块、语义标引和本体模块五部分组成[6],其中索引模块中的语义标引、本体模块以及检索模块中本体搜索为本文在Lucene开源包基础上新增的部分,并且对原有的排序模块进行完善优化,形成新的基于权重的排序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介绍如下。(1)解析模块:主要对各种类型的电子文档进行,目前能够解析的文档类型包括Doc、PDF、Xml和Html,在未来工作中将进一步扩展可解析的文档类型。(2)索引模块:基于Lucene已有的分词器进行文档预处理,去除停顿词,保留主题词。一方面将高频主题导入形成石油地质领域概念词库,另一方面将高频主题词作为每个文档的标引词汇,形成语义标引文档集。(3)本体模块:利用Jena实现了本体的解析与推理[7],将本体中的等级、等同和相关关系解析处理,并利用概念扩展算法实现了对检索词的语义扩展[8-9],形成新的检索词列表。(4)检索模块:将经过本体扩展后的全新检索词列表重新作为输入条件,在本体库和资源库中进行查询,匹配相应数据资源并返回至排序模块。(5)排序模块:根据本体中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距离,对匹配到数据资源进行重新排序,并将最终权重计算后的结果作为最终的系统检索结果返回给用户[10]。当用户输入检索词后,整个原型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Lucene基础层完成对文档的索引和标注,应用层通过Jena本体解析工具和语义扩展算法完成对用户输入查询词的扩展[1,11-13],并返回新的检索列表对应的结果,使用应用排序规则实现资源的综合排序,最终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14,15]。

3.2检索试验

地质知识检索系统实现了基于石油地质领域本体的语义查询,图6显示了输入“油气田”关键词并检索石油地质本体的查询结果页面[1]。(1)“油气田”相关概念:油气区、油气藏、油气田勘探、油气田开发等,其属性有“定义”,其实例有中原油田、长庆油田等。(2)通过扩展“油气田”的相关概念,可检索出标引为“油气藏”、“油气田勘探”、“油气田开发”、“油气田管理”等文档。(3)还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深一步的概念查找,如“油气生成”。

石油化工的概念例2

1 教学现状

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主要以概论的形式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油层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等,旨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石油开采各工艺过程与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整个油田的开发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环节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点的认识枯燥,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多而散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学生缺乏联系实际、理解上有困难,不能将知识点做好衔接和归纳,学习效果不佳。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概念抽象与原理复杂的矛盾。

通过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完整而相适应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学校现有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参观和简易操作实验平台的三方面进行阐述,只有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水平,首先要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加强和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将成为构建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所述,如何将零散、陌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生动讲授是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石油工程课程的关键,所以采用教学模式改革,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利用该校现有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改变授课环境是一次探索研究。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2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完善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实体化,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课件多媒体内容的设计,加强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制定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石油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2)制定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等内容,落实不同环节教学重点和衔接点。(3)完善多媒体制作,进一步加强多媒体展示效果。(4)加强和实验中心合作,制定实验室参观安排、讲解内容设置和实验展示等。(5)制定校内实体模型讲解内容。

3 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3.1 根据授课学生特点,编制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学生前期课程内容,架构学生对石油工程相关知识的衔接,以保证学生了解石油开采中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学为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

3.2 实验室调研,考察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考察实验室研究类别、实验室教学计划,通过和实验中心老师沟通,确立可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展示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计划。

3.3 完善多媒体制作

在现有多媒体的基础上,细化教学内容,采取专人负责完善多媒体制作,增加多媒体动画展示。

3.4 组织学生校内实体模型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特种实验室和石油工程馆钻井实验室现场,由专人教师进行讲解,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针对性解决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教学脱节的问题。

石油化工的概念例3

http://

关键词 :石油企业;会计精细化管理;竞争

一、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石油企业的工作性质为石油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由于石油产业的工作特点,在石油企业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难题,首先石油企业在投资成本上较高且投资风险系数非常大,另外工期比较长,无论对于人力还是经济,综合投入都非常之大,这为石油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石油行业中有很多重要的环节,如石油的勘探与开采、后期的加工与销售,这些重要环节都对管理力度有着高要求,使石油企业特有的因素成为石油企业管理的最大难题。

2.石油企业管理技术水平落后

随着经济市场的改革与深化,我国石油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已经与国际石油企业管理接轨,石油企业在我国处于垄断地位,传统的计划经济对我国石油企业管理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即便与国际接轨,我国石油企业在管理模式及理念上却依然存在传统陈旧的影子。受计划经济影响使我国石油企业不能将管理理念迅速转变,格局无法得到扭转,导致我国石油企业将没能在国企市场上取得发展。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通过对跨国公司管理理念的学习与借鉴对我国石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改良,使受计划经济影响的企业群体能够在无形中接受并应用到实践过程中,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环境,提升管理水平与经济收益。

3.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在中国加入WTO之初,中国与国际接轨,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大量国外企业的涌入,还有国外的管理模式与经营理念,这是与国内完全不同的管理制度,在目睹国外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为企业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与增益效果后,使得我国很多企业家为之效仿,有些企业是将自己曾经的管理方式及理念全部丢弃,完全接受新的管理理念,有些国企则是在自己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借鉴其优点,然后相互结合形成综合性较强又不同于人的管理模式,但也有很多企业,在借鉴与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对其管理模式的根源核心无法渗透了解,只是学习了管理的表象,没有领悟其内在与精髓,不但没能将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革新成功,反之弄成了四不像。

二、重视并明确精细化管理概念

1.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概念

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概念是企业预计建立一段时间的企业管理目标和成本要求。管理目标必须详细,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以什么为目标去奋斗、以多大的经济弹性作为成本止损,这些都要在管理目标中明确指出。为了使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概念能发挥出作用表现其价值,需要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都参与进来,不能区域化进行,要将精细化管理概念覆盖企业全部,共同完成石油管理任务。

2.突破传统石油企业管理观念

在传统的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中,降低成本节省开支是传统石油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以现代的角度去衡量这个目标就会发现这种过于局限的管理方式不仅无法带动石油企业的经济发展,甚至连市场的最低需求都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必须结合时代发展与市场的走势,制定出有战略性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能达到与时俱进的发展。不能忽视单位生产效率,要引进高科设备与先进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生产力的提升来营造最高的利益,在质量与效率双赢的基础上将精细化管理凝聚在价值的创造上,这样才能使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的更稳健。

3.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会计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企业管理都不可或缺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费用的支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无时不刻不在消耗着,所以必须将成本节约任务落实到企业的每一处细节并动员企业所有人员配合该项任务,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所在的同时还能对其进行范围分化,落实之后,要对项目的成本支出与工作时间等环节进行控制。为了调动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可以制定奖励制度,将工作量以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快最好的员工给予资金的奖励,相对的,为了树立企业管理体系的威严性与有效性,对不遵守制度不配合工作的员工或部门要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对应的惩罚措施,以此来完善管理体系。

三、推动石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发挥出企业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激发员工对岗位的热爱与敬业,要将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建立在以企业为家的基础上。企业员工是企业的战斗力,要想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度就需要管理者将企业员工自身潜能最大化开发并运用到石油企业中,当然,这需要一定手段,如果企业管理者什么也不去做,仅靠口头的宣传与动员是无法让企业员工为此效力的,必须结合企业员工的真实需求,通过管理的协商统计出最有效的带动方式,以此来调动企业员工潜能的开发,使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获得支持与推进。

第一,通过每一位员工的配合,在工作过程中寻找可以进行成本控制的环节,进一步完善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同时对现有的节能损耗措施可能存在着不完善,若企业员工有好的建议,石油企业精细化管理者应积极采纳并且立即落实,同时给予提供帮助的员工进行奖励。企业的成本节约要从企业内部全体工作人员做起,所以企业在开展成本控制之初,要动员企业成员成本控制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精打细算。

第二,企业不论其规模还是企业所涉及的领域是呈多样性的,然而在这些多样性的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经济效益,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经营各种项目,尽管经营项目不同,但目的却一致,那就是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利益,市场能否接受企业,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其结果就能得知市场对企业开展项目是否认可。基于这一点可以看出,决定企业盛衰的不仅仅是精细化管理控制策略,经营项目的产品才是关键所在,所以企业在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一定不能影响石油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

石油化工的概念例4

[中图分类号] F40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0-0081-03

[作者简介] 张立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

李 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江苏 南京 210016)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石油作为当今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源。解决好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也是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能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着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能源安全观。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观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确保石油经济合理的持续供应和高效使用;减少与石油生产、使用相关的环境污染。

石油企业承担着国内石油的供给、生产、销售及引导消费的职能,因此,必然肩负着保证国家石油安全的历史使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势必影响石油的供给与使用效率,也必然影响石油安全的保证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石油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给出了新的石油安全概念;借助价值链理论提出了石油安全链分析方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能力安全观”。

二、石油安全概念的拓展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石油安全概念的内涵也不断拓展。从以能够在数量和价格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石油供应为主要内容的石油安全概念,逐渐演化为考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概念。例如,崔新健把石油安全的概念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定义为: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李树芳、潘懋探讨了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认为现阶段的石油安全概念已经发展到了关注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有限性,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保障阶段。

石油作为支持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物资,石油安全供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同时,石油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能源约束,它的使用效率和消费安全与环境问题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实现石油安全供给、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和谐是石油安全概念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石油安全是指能够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该概念强调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其终极目标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石油安全的相关理论

1.传统的石油安全观。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是建立在仅关注石油供给安全概念下的安全观,主要有2种:一是“储量安全观”,认为有了储备和储量就能保证石油安全;另一种是“资本安全观”,认为依靠资本运营,通过在石油市场上购买石油,可以获得石油安全保证。但是,通常本国内的石油储量是自然天赋,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在短期内单纯依靠增加储量获得石油安全是不现实的。而储备是应急措施,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对于“资本安全观”,石油市场一向风云变换,晴雨无常,所以,单纯依靠石油市场,也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因此,从供给角度来看,二者对保证石油安全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从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角度来看,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2.石油企业与石油安全。国内的石油生产,由国家控股的几大石油企业集团主导。由于勘探权的登记制度,我国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被授予原油勘探开发权。这种开采业的垄断经营,决定了石油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使命。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集团多为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掌握着国内绝大多数的炼油厂,它们控制着国内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拥有近80%的市场零售份额。所以,几大石油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好坏,其整合资源、开拓市场能力的大小,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与国家的石油安全息息相关。

3.相关的竞争力理论。主要就价值链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介绍。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他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价值链由价值活动构成,而价值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增值活动和辅助增值活动。价值链管理就是找出企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合理的控制这些驱动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成本和收益,最终使整条价值链得到最大增值,同时总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Hamel)提出的,是指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核心竞争力已日益成为企业追求的战略目标,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四、从“价值链”到“安全链”:新的“能力安全观”

1.基于价值链的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企业是集油气开采、炼化、销售以及辅助等为一体、具有完整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条的企业。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我们给出石油企业的价值链,见图1:

价值链中价值活动的核心是创造企业利润,这也正是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整合的目的所在。整合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能力即为核心竞争力,由上图我们发现,石油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贯穿整个产业链条,在每个价值活动中都可进行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整合,创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可以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资源因素、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石油企业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后,再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媒介,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工作效率,最终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石油安全保障。

2.基于安全链的石油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安全问题是个系统问题,要综合考虑,不能片面,其解决途径贯穿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给出石油安全链(见图2)。石油安全链是将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而石油安全保障活动贯穿于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安全链由安全保障活动构成,安全保障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安全保障活动和辅助安全保障活动。

从石油安全链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油安全贯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链管理就是在企业安全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生产和消费,最终在整条安全链上保证石油最大限度的供给和最有效率的使用。我们按照石油安全链的各个环节,逐一分析如下:

(1)上游开采部分。上游油气开采是石油企业生产的基础。由于油气资源是在千万年乃至上亿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富集起来的,它深埋于地下,而且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目前石油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依赖进口。因而,石油企业在上游开采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就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获得资源的能力,包括国内现有储藏的勘探开发能力及开拓国外石油市场、整合国际石油资源的能力。其次是创造效益能力。在现有科技水平下,油气勘探、开采的不确定性很高,进而造成油气生产成本也很高。如果石油企业在油气开采方面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有利的外部环境下,其油气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这样不但能为中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的保证,更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利润空间。最后是海外经营能力,包括适应当地文化,获取国际人才,熟悉海外市场。上述三种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整合资源能力的提高和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即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中游炼化部分。石油企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企业,影响炼化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为:首先是企业规模。炼厂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规模优势,易于与上游的原油供应和化工企业一体化。其装置结构易匹配合理,生产方案易于优化。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择各种不同品质的原油,无形中扩大了原料的来源,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又相当于增加了原油的供给,有利于保证石油安全。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相当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原油的供给,同时,也降低了废气、废料和废水的生产环节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总之,石油企业中游炼化部分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原油使用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强,这些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3)下游销售部分。下游(销售)部分是企业与外部经济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石油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是保证石油企业正常生产的有效需求的关键。下游(销售)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首先是保证石油有效供给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库存,加快产品周转,相当于增加了石油供给。其次是市场占有能力。如果企业销售网络完善,产品品种齐全,无疑会保证供给效率。企业的效益直接与市场占有率相关,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通常意味着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也是企业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表现。企业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才能完成产品的销售,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

(4)辅助服务部分。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是指研究与开发以及与油气开发和炼化、销售相关的服务性部门。影响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因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开发资源还是节约资源,都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程度不高,探明储量中只有20%-30%可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储量,并且其中70%都是复杂性的非常规油田。因此,提高勘探储量要依靠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创新;提高采收率要运用先进的开采手段。此外,科技创新还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主要表现,是增强企业效益和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手段。

总之,石油安全链上各个环节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决定了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

五、结论

由上述分析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密切相关。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资源的能力。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中国石油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中国石油企业与跨国石油公司竞争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贯穿于企业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能力,正是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能力,决定了安全链各环节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而决定了整条石油安全链的石油安全保障能力。由此我们得出新的“能力安全观”:通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石油安全保证程度是长久的、全面的和现实可控的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真正的石油安全在于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新健.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J].财经研究,2004,(5).

[2]李树芳,潘懋.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经济学诠释[J].经济师,2004,(5).

[3]葛家理,胡机豪,张宏民.我国石油经济安全与监测预警复杂战略系统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1).

[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

石油化工的概念例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石油作为当今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但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源。解决好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也是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能源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着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发展方式从简单满足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目标,转向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重视环境效益的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能源安全观。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观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确保石油经济合理的持续供应和高效使用;减少与石油生产、使用相关的环境污染。

石油企业承担着国内石油的供给、生产、销售及引导消费的职能,因此,必然肩负着保证国家石油安全的历史使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势必影响石油的供给与使用效率,也必然影响石油安全的保证能力和环境保护能力。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石油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给出了新的石油安全概念;借助价值链理论提出了石油安全链分析方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能力安全观”。

二、石油安全概念的拓展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出现,石油安全概念的内涵也不断拓展。从以能够在数量和价格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石油供应为主要内容的石油安全概念,逐渐演化为考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概念。例如,崔新健把石油安全的概念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定义为:石油安全主要是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或实际可获得的石油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当前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李树芳、潘懋探讨了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认为现阶段的石油安全概念已经发展到了关注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和资源有限性,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保障阶段。

石油作为支持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物资,石油安全供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同时,石油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能源约束,它的使用效率和消费安全与环境问题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实现石油安全供给、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和谐是石油安全概念的主要内容。笔者认为:石油安全是指能够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该概念强调在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石油供给和使用能力,其终极目标是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三、石油安全的相关理论

1.传统的石油安全观。传统的石油安全理论是建立在仅关注石油供给安全概念下的安全观,主要有2种:一是“储量安全观”,认为有了储备和储量就能保证石油安全;另一种是“资本安全观”,认为依靠资本运营,通过在石油市场上购买石油,可以获得石油安全保证。但是,通常本国内的石油储量是自然天赋,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在短期内单纯依靠增加储量获得石油安全是不现实的。而储备是应急措施,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对于“资本安全观”,石油市场一向风云变换,晴雨无常,所以,单纯依靠石油市场,也不能保证长期的石油安全。因此,从供给角度来看,二者对保证石油安全具有一定作用。但是,从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石油安全角度来看,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2.石油企业与石油安全。国内的石油生产,由国家控股的几大石油企业集团主导。由于勘探权的登记制度,我国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被授予原油勘探开发权。这种开采业的垄断经营,决定了石油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使命。同时,我国的石油企业集团多为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掌握着国内绝大多数的炼油厂,它们控制着国内成品油供应的主渠道,拥有近80%的市场零售份额。所以,几大石油企业集团经营业绩的好坏,其整合资源、开拓市场能力的大小,核心竞争能力的强弱,与国家的石油安全息息相关。

3.相关的竞争力理论。主要就价值链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介绍。

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他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价值链由价值活动构成,而价值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增值活动和辅助增值活动。价值链管理就是找出企业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合理的控制这些驱动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成本和收益,最终使整条价值链得到最大增值,同时总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

核心竞争力理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1990年由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Hamel)提出的,是指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核心竞争力已日益成为企业追求的战略目标,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四、从“价值链”到“安全链”:新的“能力安全观”

1.基于价值链的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企业是集油气开采、炼化、销售以及辅助性服务等为一体、具有完整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条的企业。结合石油企业的特点,我们给出石油企业的价值链,见图1:

价值链中价值活动的核心是创造企业利润,这也正是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整合的目的所在。整合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能力即为核心竞争力,由上图我们发现,石油企业的价值增值活动贯穿整个产业链条,在每个价值活动中都可进行业务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整合,创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可以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为资源因素、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反过来,石油企业具备了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后,再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媒介,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工作效率,最终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石油安全保障。

转贴于

2.基于安全链的石油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石油安全问题是个系统问题,要综合考虑,不能片面,其解决途径贯穿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借助石油企业价值链,我们给出石油安全链(见图2)。石油安全链是将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定义为一条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价值增值活动组成的链条,而石油安全保障活动贯穿于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安全链由安全保障活动构成,安全保障活动又可以分为主要安全保障活动和辅助安全保障活动。

从石油安全链中我们可以看出,石油安全贯穿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链管理就是在企业安全链上的关键环节,分析其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影响该环节的生产和消费,最终在整条安全链上保证石油最大限度的供给和最有效率的使用。我们按照石油安全链的各个环节,逐一分析如下:

(1)上游开采部分。上游油气开采是石油企业生产的基础。由于油气资源是在千万年乃至上亿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富集起来的,它深埋于地下,而且区域分布不均衡。我国目前石油资源有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依赖进口。因而,石油企业在上游开采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就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获得资源的能力,包括国内现有储藏的勘探开发能力及开拓国外石油市场、整合国际石油资源的能力。其次是创造效益能力。在现有科技水平下,油气勘探、开采的不确定性很高,进而造成油气生产成本也很高。如果石油企业在油气开采方面拥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在有利的外部环境下,其油气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从而为企业创造超额利润。这样不但能为中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的保证,更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利润空间。最后是海外经营能力,包括适应当地文化,获取国际人才,熟悉海外市场。上述三种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整合资源能力的提高和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即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中游炼化部分。石油企业是典型的规模效益型企业,影响炼化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为:首先是企业规模。炼厂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规模优势,易于与上游的原油供应和化工企业一体化。其装置结构易匹配合理,生产方案易于优化。这样一方面,企业可以选择各种不同品质的原油,无形中扩大了原料的来源,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又相当于增加了原油的供给,有利于保证石油安全。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相当于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原油的供给,同时,也降低了废气、废料和废水的生产环节的排放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总之,石油企业中游炼化部分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原油使用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过程更加环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强,这些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3)下游销售部分。下游(销售)部分是企业与外部经济系统联系的重要环节。石油产品的销售一方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也是保证石油企业正常生产的有效需求的关键。下游(销售)部分的安全保障能力:首先是保证石油有效供给的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有效降低库存,加快产品周转,相当于增加了石油供给。其次是市场占有能力。如果企业销售网络完善,产品品种齐全,无疑会保证供给效率。企业的效益直接与市场占有率相关,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通常意味着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也是企业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表现。企业只有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才能完成产品的销售,进入下一个生产循环,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

(4)辅助服务部分。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是指研究与开发以及与油气开发和炼化、销售相关的服务性部门。影响石油企业的辅助部门安全保障能力的因素主要是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因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开发资源还是节约资源,都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程度不高,探明储量中只有20%-30%可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商业储量,并且其中70%都是复杂性的非常规油田。因此,提高勘探储量要依靠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创新;提高采收率要运用先进的开采手段。此外,科技创新还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等。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主要表现,是增强企业效益和保障石油安全的主要手段。

总之,石油安全链上各个环节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决定了石油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

五、结论

由上述分析发现,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石油安全密切相关。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生产能力与效率,因此不仅对于提高国内石油产量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其跨国投资控制境外石油资源的能力。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中国石油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中国石油企业与跨国石油公司竞争的前提,是石油安全供给和安全使用的保障。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贯穿于企业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表现为企业的各种能力,正是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能力,决定了安全链各环节的安全保障能力,进而决定了整条石油安全链的石油安全保障能力。由此我们得出新的“能力安全观”:通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石油安全保证程度是长久的、全面的和现实可控的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真正的石油安全在于不断增强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新健.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抉择分析[J].财经研究,2004,(5).

[2]李树芳,潘懋.石油安全保障概念的经济学诠释[J].经济师,2004,(5).

[3]葛家理,胡机豪,张宏民.我国石油经济安全与监测预警复杂战略系统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2,(1).

[4]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

石油化工的概念例6

 

如何立足石油企业院校特点,不断吸纳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优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石油企业院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当前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教育部《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1]中第七项专门论述“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主张“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辨析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有广义的理解,有狭义的理解,这里我们把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2]按照这个概念,我们也可把校园文化理解为学校文化。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也有很多种,像校园文化的概念一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我们倾向于把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为“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3]。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因此两种文化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1.相同点:一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以人为着眼点,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组织文化;二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大致相同的结构.都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论文网站,学校精神和企业精神分别是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学校和企业内部分别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都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集作用等。

2.不同点:一是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学校的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二是校园文化包含着既有明显差异又有机统一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教风是教师文化的内核,学风则是学生文化的核心,教风和学风的有机统一构成校风。企业文化则没有这样明显的区分。三是校园文化对社会有很强的辐射作用,但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要弱得多。

二、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石油企业文化之把握

我国石油企业文化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根脉。这个文化根脉,既包含它所体现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所固有和传承下来的、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又包含它所体现的近现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波澜壮阔实践中所缔造、所形成、所发展了的优秀革命传统文化根脉。“大庆精神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具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和爱国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而上述这两个“包含”,也可叫两个文化根脉,又是不可分割地紧密地融为一体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正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所产生、所发展起来的。这同中国人民世代传承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一脉相传的。

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企业精神,它成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追求、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文化。大庆精神代表了中国石油工业的优良传统作风,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她是石油的,又是民族的。2008年,李长春同志指出,“铁人精神”充分体现了创业、创新、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是大庆石油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要大力弘扬“铁人精神”,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4]“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是其精神内核,“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优良传统作风的是其内涵实质。

三、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石油企业院校校园文化之实践

(一)川庆公司培训中心(学校)的定位及奋斗历程

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川庆公司培训中心 (学校)正是这样一所直接服务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论文网站,隶属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的石油企业培训及石油企业院校。学校占地193亩,建筑面积52720平方米,建有设施现代、环境优越、同期能容纳400名学员吃、住、教的职工培训区和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同期能容纳2000名在校学生的学历教育区。

近年来,中心(学校)重点抓了下列几项工作:

一是准确定位,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确定了“两足鼎立,有所侧重;依托石油,服务川渝”的工作思路。二是紧贴企业,大力发展培训事业。大力树立培训品牌,积极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三是保证质量,平稳发展职业教育。按照“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要求,狠抓学生职业技能的增强,平稳推进招生和就业推荐工作。三是落实责任,全力保证安全环保。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持续深入开展“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

五是固本强基,持续强化基础管理。深入推进“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六是提升实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基础建设走在了集团公司教培基地的前列。七是以人为本,发展成果惠及员工。深入推进师生关爱工程,环境更加和谐。

当前,中心(学校)清醒地认识到,若想贴近企业发展,乘势而为,就必须对公司发展战略深刻解读。制定出学校紧贴公司战略的学校发展之策。

(二)川庆公司及公司“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

川庆公司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2008年2月25日由原四川石油管理局与长庆石油勘探局的钻探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整合组建而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地质研究、地震勘探、钻井工程、井下作业、测井射孔、录井、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土建工程、油气田开发等,具有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完整的业务链,可为国内外油气田提供一体化工程技术服务。在国内主要服务于西南油气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施工队伍分布于川、渝、陕、甘、宁、蒙、新等7个省市区。国际市场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

川庆公司“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保障油气为使命,以提升竞争力为根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论文网站,大力实施持续、安全、国际化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文化优势,不断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一流的综合性油气工程公司。

(三)中心(学校)因应而生的“十二五”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川庆公司发展战略,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紧贴企业发展需要,打造教育培训品牌,大力实施“3521”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更加注重教育培训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教育培训实效,着力推进管理创新,质量提升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文化优势,不断增强培训中心 石油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行业一流的教培基地,实现川庆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四)中心(学校)以大庆精神为内核的“知行合一”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文化为精神之物,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需要积累,需要积淀。文化的发展有继承、有创新,构建石油企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必须继承学校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展现校园文化底蕴。

1.旗帜鲜明地树立石油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石油企业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心(学校)按照《川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及时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2.将人才培养目标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石油精神蕴含端正的人生态度,在思想上拼搏进取,在生活上艰苦奋斗,不贪图享乐,在心理态度上永远保持乐观。奉献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追求、高洁的人生操守、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些恰恰都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必选项。

3.建立有利于石油企业文化特色的学校管理领导体制。规划、指导全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网站,由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精神文明办公室统一实施创建工作,协调各部门,力争做到齐抓共管。

4.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凸显石油行业标识。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载体,我们将“传承石油文化,发扬大庆精神、培养当代铁人”体现在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树立“三老四严”等企业文化宣贯内容展示牌。在学历教学区建设石油企业文化长廊,通过图片,数字以及讲解员培训上岗解说,物质上支撑精神文明的推进。

5.有效利用多种载体,组织好石油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创建活动。利用四川石油学校网站,持续有效地宣传石油企业文化。

6.积极主动融入石油企业文化生活中。2007年组织师生积极参与西南油气田的川西片区“青春川油、激情川油”歌咏比赛,荣获团体一等奖。举办“气田之花飘油香”大型文艺晚会。

7.积极进行石油HSE管理体系宣贯。将中国石油安全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坚持校园文化的石油特色,弘扬和传承大庆精神,是石油企业院校校园文化恪守不渝的光荣传统。石油企业院校校贴近现实,贴近生产一线,数十年如一日地唱响大庆精神和石油工业优良传统的主旋律,通过对石油人才的培养,通过对科学技术难题的攻关,不断为中国石油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 http://law.51labour.com/lawshow-92616.html.

[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魏杰.企业与文化塑造[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4]李长春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EB/OL]. 新华网

石油化工的概念例7

1 引言

今天我们看到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国家石油企业要在全球市场化和全球经济统一化的市场竞争中赢取生存和达到更好更大发展,一个非常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管理和创新企业层面。本文章主要说明了我们国家石油的企业管理以及在石油管理方面的创新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由于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止一条,说明了管理的新生力量的根本是源源不绝的创新,论述了管理与创新是企业的生存和企业更好发展的主题,这些都对于增加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与石油企业的创新的能力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的管理与理论指出,管理与创新在现代管理理论中被认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资源整合模式,是企业根据技术以及市场的变化所做出的相应改进以及调整。

2 国内的石油企业管理与创新的现状分析

2.1 目前创新手段是极其有限的

石油企业现在主要在管理的方式上,管理的方法上,管理的模式上,三方面鼓励与创新,并且在大部分的领域内尽力开展和积极开拓创新性的活动,以达到在管理制度上大幅度提高,在创新程度上大大加强,而且全局的创新达到新的水平。

2.2 创新的方法非常简单和单一

在创新的方法方面,我们现在的方法是通过借鉴其它相邻领域的知识以及技能,导致我们目前实用性差、我们的独立创新非常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大的阻碍了中国的石油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

2.3 创新的动力不足和意识不明显

目前来看,石油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创新与素质,相应的技术经验以及技术知识的不足,这些对于很多复杂的变化是很难主动的去适应,因此很难达到创新的要求。这其中的一方面因素是我们对创新缺乏形成概念的正确认识,企业的领导者中相当部分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仍然保持在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刻不要的层次上,没有注意到经济本质之内涵。

3 石油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提高原油的产量,并且在长期以来国内的原油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下,石油企业特别重视技术创新,投入很多,正因此,石油企业对管理创新却没有很强的认知,这个重要原因造成了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石油企业对市场反应相对迟钝,没有市场的压力,不能形成企业创新环境主要是因为其长期处在计划与经济之中,石油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观念的问题,现在的状况是等、靠、要的行为和思维方法,迫切需要提高市场意识和改革意识以及忧患的意识。这些具体的表现为:一些职工持一直期待高的工资收入;而且一直保持浓厚的计划经济的思维习惯,那便是企业全部安排包办;这些观念没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去面对改革,面对等政策,只能靠领导,安于现状。

4 石油企业目前的重点和途径是企业的创新与管理

4.1 适当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创新

石油企业需要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创新来实现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组织,企业操作的依赖结构和组织的支持。传统的石油企业因其庞大的组织,非生产性冗余成员,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情况,近年来,石油企业内部,自发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变化和资产重组,通过主题、剥离辅助,能压缩管理层次和精益管理措施,如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但也带来了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

4.2 管理思维和创新

行为受思想指导,理念决定出路。管理和创新试点是创新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创新不仅可以带来创新的管理活动,也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所以无论是在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大大提倡思想转变和更新,但也学习、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去介绍新的管理理念,使企业领导和其他技术人员、基本操作人员的视野和想法得到开放,有必要建立一个市场的想法、概念、想法和利益竞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概念的信息,战略概念和营销的概念,这个概念的人才等各种新概念,并且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部环境,勇气去改变和创新。4.3 管理制度创新

石油企业重组,大部分业务为证券分支,另一部分是存续的公司,至今仍保留原来的名称。原来的一个企业是一分为二,各有自己的法人,独立的经济,行政,只有在党和群众组织作为一个系统。限制发展的石油企业制度的主要障碍是企业内部关系。所以企业必须进行创新。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一个新的管理系统。

4.4 管理方法和创新

国内石油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先进的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和定置管理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在这个国家,但因为没有制度保障,许多只有成为形式。管理者需要使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形式,提高反应速度的思维和管理效率和质量,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创造更多的管理方法。

4.5 管理技术和创新

石油化工的概念例8

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熟悉单元教材的内容,掌握其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2.笔记式自学

自学不做记录将收效甚微,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时作摘录的习惯。这种自学方法适用于阅读教材的部分章节和参考书,需要去粗取精。适合高年级采用。特别在阅读参考书时,读书笔记成为自学的一个得力助手,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琐碎,如高中有机部分关于石油及石油产品概述,煤和煤的综合利用,硅酸盐工业、炼铁和炼钢等,都适合采用这种自学方法。

现以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为例,简列提纲如下:

(1)石油和天然气——烃的主要来源。

①天然气;②石油。

(2)石油的成因。

(3)石油的成分。

(4)石油的炼制。

炼前处理:为什么?怎样处理?

①石油的分馏(物理加工)

常压分馏

石油的工业分馏

减压分馏

什么叫石油分馏?分馏的实验装置。

②裂化(化学加工)

催化重整目的;重整方法。

(5)石油加工后的产品及用途。

(6)石油加工。

①什么叫石油加工;

②裂解(与裂化的区别);

③裂解的目的;

④石油化工与环保。

通过笔记式自学,可使学生获得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式自学

现行教材不大适合学生自学,这就适合于采用问题自学。例如,盐类的水解,它破除了过去盐的分类,为什么?为何NaAc、NH4Cl、NH4Ac、NaCl的水溶液性质有差异?NH4Ac与NaCl性质无差异而本质又有差异等等。

4.总结式自学

又称收获式自学。化学知识多而杂,系统不甚明显,学生容易一学就会,一多就乱,时间一长就忘,为此就应注意训练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以达到知识系统化。如讲完金属键,中学阶段化学键类型便告一段落,这时指导学生在阅读复习的基础上总结几种键型的本质,四种晶体的异同,并列表归纳。

5.对比式自学

化学概念有很多易混淆,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对比,通过自学找出其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似点。如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型体、同种物质;再如裂化和裂解;结晶、结晶水合物,结晶水、湿存水等,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不反复对比,便易混易错,以至张冠李戴。再者,有些概念还必须通过咬文嚼字才能彻底搞清,凡此种种,只有通过对比式自学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6.讨论式自学

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编拟讨论题目,由学生精读后进行讨论,形成“三角往返式”的信息反馈(即老师为一方,同学之间互为双方),如在讨论溶解度概念时,经充分讨论,,总结归纳为四点:(1)要在一定温度下;(2)在100g溶剂(水或非水溶剂);(3)达到饱和状态;(4)溶解度单位是克。同样,关于电解质的定义,也先阅读后讨论,结论出三点:(1)在溶解于水或熔化状态下;(2)能导电;(3)必须是化合物。对醇、酚之别,硝基化合物与硝酸酯之别等均采用此种自学方法。

7.探索式自学

这是发展学生高水平自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尤其适用课外学习,其程序是:提出问题——阅读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再提出问题,……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课内探索主要适用于简单问题,如此较复杂问题可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逐一解决。如“络合物”一节,可分为(1)无水硫酸铜为何遇水变蓝?(2)CuSO4溶液遇NaOH溶液为何出现蓝色沉淀?(3)加入氨水后为什么沉淀溶解?(4)再滴入NaOH为什么不出现(WOH)2蓝色沉淀?看来似乎问题很多,但都围绕一个Cu2+的去向这个中心问题,并以此为探求知识的途径。继而以Ag+AgC1[Ag(NH3)2+]为线索设计另一条途径,使知识步步深化,随后讨论络离子的破坏,内界与外界的互相转化,这样,便形成一条清晰的知识脉络。

还可以写成论文的方式进行。

此外,还有圈点式、眉批式和混合式等自学方法。采用一种还是同时采取几种自学方法,要视教材内容具体情况而定,并需教师精心选择与适当安排,使读、议、讲、写、练结合进行。

总的来说,中学化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化学教材,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认真读书和思考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为使用化学工具书,及模型等学习工具打下基础。通过初中到高中的化学教学,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达到如下要求:

(1)能独立阅读化学教材,分清主次,掌握中心,并能归纳、概括写出要点或眉批,旁注。

(2)比较熟练地查阅和使用物质溶解性表,溶解度曲线、比重与百分比浓度对照表,以及各种图、表,为使用化学工具书打下基础。

(3)学会使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模型及各种标本,有条件的还要会使用幻灯投影仪等现代化学习工具。

(4)能改进自学方法和养成认真读书,读思结合,先复习后做书面作业等良好习惯。

以上四条要求是相互联系,不能孤立割裂开来,从初三到高三如何逐步达到这些要求,还要根据各学年的化学教材和学生实际,来研究和拟定各学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具体要求。如初三学生开始学习化学,应在他们原有自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学习达到:

(1)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阅读化学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等教材,初步能归纳概括写出要点和根据教师要求,在阅读时做各种批注。

石油化工的概念例9

关键词:

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

石油工程的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在很大程度程度上给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着影响。基于这样的原因,石油企业必须要以石油工程的具体状况当作主要根据,来开展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严格控制石油工程的活动成本,最终使工程经济效益得到切实提高[1]。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限制着石油工程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1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中的问题

1.1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不够

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新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执行的相关规定,但是,部分偏远地区仍旧采用原来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这样的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下正在迅速发展中的石油工程发展规律。目前,新的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尚未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1.2缺乏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一些石油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也没有建立健全的、完善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即使部分石油企业构建了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建立了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然而,由于领导、员工缺乏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而导致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未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造成理论概预算与实际概预算、理论费用与实际费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石油工程难以得到顺利开展。

1.3造价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够

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相对来说难度不大、较为简单,基于这样的原因,石油企业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专业技能要求普遍较低。然而,实际上,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概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成效以及费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2]。所以说,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也是影响石油企业经济发展情况的一大重要因素,必须要提高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

2加强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格执行

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加大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根据相关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开展实际工作,加强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对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的正确认识,转变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陈旧的观念与思想,加强企业领导人、造价管理人员的正确认识与思想水平,从而有利于在根本上解决当前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造价管理的信息数据更加明确。

2.2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

石油工程概预算人员、石油工程费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概预算编制的质量与成效以及费用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基于这样的原因,必须加强对造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与此同时,建立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实现各个部门间的交流、造价管理、资金协调,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造价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3]。总而言之,石油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以及专业水平,并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合理调整。

2.3强化监督管理系统

针对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石油工程费用管理,建立健全的、完善的监督管理系统,有利于确保工程财务管理的顺利开展。强化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系统,也是石油企业实现对各部门资金活动、造价管理工作有效监督的一大重要举措。与此同时,强化费用管理与概预算编制的监督管理系统,当造价管理数据存在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监督管理系统进行查询、分析,以便于及时找出原因、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可以避免严重问题的出现。

2.4加强日常管理

石油企业应当以员工的实际情况为根据,合理地为员工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以实现岗位、员工之间的高度匹配,为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石油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概预算编制、费用管理逐渐规范化。

3结语

综上所述,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的石油工程费用管理、概预算编制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建立健全石油工程概预算编制与费用管理制度、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强化监督管理系统以及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及时予以解决。

作者:谈娜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分公司炼油化工总厂工程项目管理部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的概念例10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32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61- 04

0 引 言

对于中国石油而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是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必然选择,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业务流程标准化和跨部门的业务优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必须以集团公司统一集成、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平台作为支撑。

总公司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大力投入,不但成立了总公司信息化技术工作领导小组,且每年年初召开一次中石油全系统的信息化技术工作座谈会。从集团公司内部环境来看,集团公司党组始终把信息化工作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管理部,理顺了管理体制,编制了统一的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使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不断朝着数字化油田建设方向迈进。

数字化油田建设已成为热点,中石油“十一五”信息技术规划如图1所示,今后若干年将投入100多亿元加强数字化油气田建设。数字油田已经成为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全世界石油企业的广泛关注。

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3个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据仓库(DW,Data Warehouse)和商业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技术应运而生。商业智能(BI)和数据仓库(DW)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机构不同层次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业务处理系统积累的大量数据和信息加以整合,为管理者和决策人员提供综合的、全面的信息和灵活方便的分析手段,以实现对企业的整体和特定方面的监控,甚至进一步挖掘出蕴藏在数据和信息深处的规律和联系,使之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知识,为业务发展服务。

企业与政府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大致都会经历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部门级与基础信息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机构内往往是一些需求最迫切的部门首先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

第二阶段,是企业级信息化阶段。这一阶段政府机构与企业往往已经拥有了几个分别建设的业务处理系统。机构期望从总体角度建设高度集中的或互相连接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如MIS,MES,ERP,OA等。

第三阶段,是企业或政府机构的战略与决策信息化阶段。其目标是建立完整的综合电子商务或电子政务体系。此时企业或政府机构往往有比较完整的业务处理系统,但这些系统一般主要处理当前和近期的业务流程,使用者只是具体业务处理和执行人员。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如何理顺信息流程,并进一步有效地利用数据,从浩瀚的数据海洋中迅速找出对企业经营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企业决策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2 中国石油“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成就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ERP系统建设高歌猛进。短短5年间,ERP系统从无到有,从试点运行到覆盖所有业务领域,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以及从分散向集中建设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是集团公司的战略性基础工程。

2008年,集团公司提出“三年基本建成ERP系统”的目标后,各单位将ERP系统建设作为信息化工作的有力抓手,将ERP建设一步步推进。截至2010年12月底,集团公司所有业务领域全部搭建大集中的ERP系统平台,炼油与化工、化工品销售、油品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科研及其他单位8个领域ERP系统全面建成应用(具体规划项目投资进度内容可参见图2),勘探与生产、海外勘探开发领域ERP基本建成,实施单位达到132个,上线单位121个,上线单位系统用户占计划用户总数的95%。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于2008年全面建成应用,为集团公司专业化管理和“三控制一规范”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三年基本建成ERP系统”的目标如期实现。

5年里,中国石油没有走分散建设独立系统的弯路,直接建设全局性信息系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中国石油已搭建起大集中的ERP系统平台,整体提升信息系统建设质量。

根据“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的工作安排,为全面完成信息技术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任务,集团公司信息管理部组织领导实施了信息工作“三大工程”,坚持信息化“十字”工作方针、“六统一”原则。就是抓好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专业应用系统和综合管理应用系统“三大工程”建设,贯彻执行好信息化“十字”工作方针,即“统一、成熟、兼容、实用、高效”。建设和应用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

5年里,中石油集团公司紧紧围绕“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目标,加快中石油“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实施步伐。集团公司以ERP为核心的整个信息化建设成果斐然,已有51个信息系统形成集团公司统一平台。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正打造着生产经营强大的“神经系统”。在国资委进行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中国石油连续两年被评为A级,信息化水平处于央企前列。

3 数字化油田的定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字油田的概念也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因此,到目前为止,数字油田尚无一个确切的概念,就目前的应用而言,数字油田一般可以描述为:

数字油田是以油田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和高速网络为载体,以空间坐标信息为参考,将油田生产和管理的多种数据进行高度融合,在建立油田生产和管理流程各种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仿真和虚拟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多维可视化表达,实现横向上涵盖整个油田地域,纵向上油田从地面到地下的多层次信息定位,提高油田总体信息分析能力,以支持油田的勘探和开发等关键业务深入需要,从总体上辅助油田经营管理的决策分析,进一步挖掘各个环节潜在的价值,为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信息支撑环境。

或者定义为:“数字化油田”就是通过各种数据的集成,把实体的油田放到计算机里和网络上,整个油田可以通过计算机呈现出来。

数字油田的概念源于数字地球。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油田实际上并不是“舶来”品,这一概念诞生在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1999年末,大庆油田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了数字油田的概念。全球第一个数字化大油田2008年12月已经在新疆克拉玛依诞生。

具体来说,数字化油田包括两层含义。

从广义角度看,数字油田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即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实现油田实体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从狭义角度看,数字油田是一个以数字地球为技术导向,以油田实体为对象,以地理空间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种数据融合,可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多维表达,具有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技术系统,即一个以数字地球技术为主干,实现油田实体全面信息化的技术系统。

数字化油田在以下6个方面发挥了作用:

(1) 掌握了油田所有实时生产信息,还能找到油田已经勘探开发的全部资源。

(2) 实现了部门业务网上办公、打造成功“电子机关”。

(3) 实现了井场基地数据共享、自动采集,以便实时决策。

(4) 减少了科研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时间。

(5) 提供了全方位的生产经营信息。

(6) 实现了油田的可视化管理。

所谓的数字化油田就是建设一套超大型的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4 中国石油石化数字化油田技术实际运用

石油石化行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较早的行业之一,现阶段的重点就是加速推动“数字化油田”的建设,油田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设备的数字化,更是管理的数字化。“数字化油田”充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油藏管理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结合油田地理环境和地质特点,集成、整合现有资源,创新技术和更新管理理念,提升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与生产管理过程智能化水平,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综合研究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借以实现“同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让行业数字化的作用充分发挥。

4.1 大庆油田

2003年初,大庆油田公司调整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信息中心于2002 年制订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003-2005年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2003年初该规划在公司决策层获得通过,数字油田建设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主要包括:

(1) 大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2) 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

(3) 大庆油田勘探数据库。

(4) 大庆油田开发数据。

(5) 油藏模拟。

4.2 胜利油田

2000年原胜利油田将油气勘探开发主体部分重组改制成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存续部分为胜利石油管理局。目前,胜利油田已建成包括勘探、开发等在内的管理信息系统,具体如下:

(1) 胜利油田勘探信息系统。

(2) 胜利油田油气开发信息系统。

(3) 胜利油田油气钻井信息系统。

(4) 胜利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该系统由胜利油田与北京辉彪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

(5) 其他。采油信息系统、物资供应信息系统、技术检测及标准化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4.3 中原油田

(1) 中原油田勘探开发图形管理系统。

(2) 勘探开发可视化系统。

4.4 大港油田

目前,大港油田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并由大港油田集团公司负责整个大港油田企业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1) 大港油田生产日报系统。

(2) 大港油田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3) 钻井工程数据库应用系统。

(4)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数据库。

(5) 大港油田QHSE体系管理网络系统。

(6) 其他系统。① 物资管理系统。② 财务管理系统。③ 公文收发系统。

4.5 克拉玛依油田

(1) 新疆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数字化油田概况。

(2) ERP难在统一部署。也在做ERP,但主要是做下游炼厂这一部分。

(3) 安全大于天。为此,油田建立了一套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形成了一个综合的安全管理系统。

此外,数字油田建设涉及经营管理、油田生产、科研等众多领域,应用需求较为复杂。

到目前为止,油田的系统平台上已经提供了70多套应用系统,服务于油田的生产、科研和管理各个领域。

4.6 华北油田

在大量现场生产数据数字化基础上,运用分析诊断功能,进行智能调控,实现从单井到场站全过程关键生产参数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辅助决策。2008年采油工艺研究院研发的“华北油田数据采集与远程测控数字化技术”顺利通过鉴定。

4.7 长庆油田

开发建设了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主要以油、水两大系统为主线,结合生产岗位日常管理内容划分为12个系统,可以实时对油区道路进行管理,自动进行设备的自检。

4.8 塔里木油田

在中石油信息管理部“六统一”原则下,原本已自行启动、实施的“数字化油田”建设项目经理部,随之取消,信息化建设融合到“中石油十一五信息规划”中。

随着我国“数字油田”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技术已经在推动油田持续稳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提升油田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5 结束语

目前油气行业已经在宣传数字技术,并改变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方式。与其他行业相比,石油行业传输数据的距离要远得多,虽然推行数字技术的表现比其他行业好许多,但在适应技术变化和商业需求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预计未来数字油田会朝着经营模式(商业智能)变革的方向发展。

石油化工的概念例11

企业党委在党的十精神要求响应下,运用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学习型党组建设,将学习型组织与党建理论相结合,落实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依据企业实际工作,促进与时俱进理念学习,营造终身学习与团队学习环境,创建有效学习机制,提升党员学习能力与知识素养,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让企业在凝聚力、创造力与战斗力当中不断增强,有效带动企业学习型活动开展。

(二)共同价值观的确立,是两者融合切入点

石油企业包含多种行业,像加工炼制、原油生产与地质科研等行业综合体,要建设企业的精神文明,需要将其各行业联合为紧密一体,需要具有共同认可的企业价值观,而企业文化恰是企业价值的综合体现,在新时期,石油企业应对传统企业文化进行新内涵赋予,如:清河采油厂的企业价值观为:人为本,油为根,干为先,和为贵(来自清河采油厂文化手册)。此价值观对企业整体精神理念进行了概括,并且紧跟时代气息,人为本符合人性化管理理念,油为根代表石油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应以实事求是的干劲与社会和谐发展为优先己任,可以看出企业的价值观是服务于生产经营目标的,确立正确价值观,可激发员工积极奋斗的信心,也是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有效融合的根本,如:石油企业精神—担当奉献,融合创新(来自清河采油厂文化手册)。此企业精神体现了其企业价值观,并对共同价值观进行了高度概括,表达了石油人乐于奉献积极创新的精神,因此,恰当价值目标的树立,可有效展现石油员工共同认识与追求,并保持自信与战斗的精神状态。

(三)完善企业制度与良好环境的建立

在石油企业中,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对企业完善制度与严明纪律具有很大依赖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石油企业的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工作开展关系着每位员工切身利益,只有依靠完善的制度和严明纪律,企业才能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如清河石油企业的从业理念就提及到了律己做人与规范做到,队伍建设中的严格管理,企业方针中的精细管理,均强调了纪律与制度管理的重要性,也是石油企业实现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环境可让员工由被管被动状态,向主动状态转变,激发员工奋进向上精神,按照文明友好,亲和家园,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理念(来自清河采油厂文化手册),给员工营造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在友好合作与愉快关怀下,增强工作效率,促进文明程度提高。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并落到实处

精神文明建设涉及员工的道德规范约束与宣传教育工作,其行为规范总和是企业文化重要构成,要有效融合两者,需要具有共同立足点,将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融合到各种文化活动当中,通过企业宣传栏、文艺活动与比赛等活动形式,让员工在活动参与中,感受到教育,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强化思想创新,培养员工艰苦奋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与仁爱友善的工作作风(来自清河采油厂文化手册),并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精细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让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与创造力,实现企业持续稳产发展,为民族石油辉煌作出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