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动物防疫现状

动物防疫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07 16:27:32

动物防疫现状

动物防疫现状例1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02-02

针对动物疫病传播和流行现状,全面提高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技术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有效遏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畜牧业发展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疫屏障和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1 会昌县畜牧业概况

会昌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东南邻福建武平,南接寻乌,西南毗安远,西北连于都,东北交瑞金,地跨北纬25°29′~25°55′,东经115°29′~116°2′,辖19个乡镇,26个居委会,242个行政村。总面积2 722.18 km2。全县总人口5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4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有畲、壮、回、苗、满、侗、傣和高山族等16个少数民族,通行客家方言。生猪饲养量47.703 6万头,牛存栏2.979 2万头,羊饲养量1.584 5万头,家禽饲养量69.502万羽,畜牧业总产值84 924万元,占农业产值43.68%,畜牧业是会昌县的一项主导产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任务相当艰巨。

2 动物疫病防控现状

2.1 防疫意识不强,某些传染病有所抬头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从事养殖业生产,但是大部分的养殖户的文化程度不高,养殖技术落后,防疫意识不强,造成动物疫病的经常发生,致使疫情严重扩散。

2.2 畜禽交易频繁,流通监管难度大

目前,畜禽贩运户及车辆流通十分频繁,畜禽及其产品交易量不断增加,远距离跨区域调动日益频繁,市场流通渠道日益增加。因此,人员、车辆带毒的几率大大增加,使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途径更为广泛。

2.3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乡(镇)村级防疫员的收入处于较低的位置,使得现代年轻的防疫员和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留在农村的防疫员大多都是跟随老防疫员学习再进行动物防疫工作,这种学习方式使得现在农村的动物防疫技术落后,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防疫经费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举步维艰。

3 存在的问题

3.1 环境污染

动物疫病造成很多的畜禽染病死亡,由于染病的畜禽未能得到有效的处置,极易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甚至导致更多的畜禽染病。特别是一些小型的饲养场及农户,没有良好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再加上饲养人员的防疫意识不够,无害化处理不规范,严重污染环境。

3.2 养殖户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大部分的养殖户仍然认为疫苗的注射可以完全避免畜禽染病,这种错误认识导致养殖户在给畜禽注射完疫苗后就不再对其进行免疫,最终造成很多畜禽染病死亡。

3.3 滥用药剂

很多动物防疫人员未能真正掌握防疫原理和技术,很容易造成其在诊断过程中误诊或者是免疫失败。同时,由于其不能科学对动物进行治疗,滥用药剂导致病菌的抗药性增强,最终使药剂的防治效果降低。

4 对策

4.1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综合防控配套措施

会昌县畜牧业要想实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动物免疫是关键。因此,针对动物疫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减少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所有从事畜牧养殖的人员要提高其对动物免疫的意识,配合做好动物免疫工作。

4.2 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管理体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应急防疫和长效防控的关系。新时期的动物疫病防控要由应急防控为主,转向长效防控为主、应急防控为辅。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管理、运作机制,同时在免疫评估、检疫规范、流通风险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三是加强责任体系建设。特别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动物防疫责任,强化部门、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和畜牧业主体的防疫责任体系,实现群防群控。四是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规范现有的基层兽医队伍,同时吸纳更多的有技术、有知识的人员到基层从事畜牧防疫工作,提高其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

4.3 加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了部分地区的动物防疫水平,但是还有很多地区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较低,制约了动物防疫新技术的发展。因此,应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其防疫水平,适应养殖业的快速、稳定发展[1-5]。

4.4 制定重大动物疫病扑灭方案,建立预警机制

一是强化动物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在目前对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监督的基础上,实施外引动物风险评估制度;二是采取果断措施,对重大动物疫病的畜群实施扑杀、消毒和无害化处理;三是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与追踪,只有通过检测,发现疫病,才能消灭疫源,真正发挥监测评估的预警作用。

4.5 加快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的职责不仅仅是开展春、秋两季防疫,同时还要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的措施的落实;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指导、培训;监管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以及与之相关的公共卫生行为;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监测、普查、净化、疫情报告、防疫检疫;组织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各项工作。因此,没有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熟悉、专业化、职业化的专业技术队伍,很难高标准完成当前动物防疫工作。

4.6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兽医执法体系

树立以法制为中心的动物防控观念,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宣传知识,增强全社会依法防疫的意识,实现由政府行为向以法制行为为中心的转变。兽医卫生执法机构要严格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依法处置,限制流通,坚决切断疫病传播途径。增添检疫检验设施设备,提高检疫水平,严格执行定点屠宰、严禁私屠乱宰,对畜禽肉品严格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动物肉品,绝不留情,一律按有关法律法规作无害化处理。

4.7 努力转变饲养方式

当前最重要的是科学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重视集约化饲养和龙头企业带动。按照会昌县畜牧业“上果园、进基地”的发展目标,在适宜畜禽养殖的山地丘陵重点建设一批畜牧业养殖产业基地,以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载体,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使产业发展与市场相对接、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畜禽养殖现代化。

4.8 加大动物防疫投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赋予给动物防疫工作的社会功能,动物防疫行政主管部门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工作要求。为了确保这些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更大、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政府应随着工作要求的提高、工作量的增加、社会物价指数的上涨,增加对动物防疫的经费投入,以保证动物防疫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1,6-11]。

5 参考文献

[1] 鲍伟华,鲍训典,孙泽祥,等.动物疫病的危害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宁波农业科技,2011(2):19-20.

[2] 苏银柱.浅谈乡级动物疫病防控现状与对策[J].畜禽业,2012(6):54-55.

[3] 张仁美.浅谈动物防疫的社会功能以及当前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索[J].畜牧市场,2004(8):48-50.

[4] 刘世英.宁南县生猪防疫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四川畜牧兽医,2010(2):17-18.

[5] 莫棣华.养殖业遇到的问题与对策(之一)[J].广东饲料,2008(3):15-17.

[6] 张守明.如何发挥动物防疫的社会功能[J].河南畜牧兽医,2008,28(S1):33-34.

[7] 周绪刚.动物防疫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7(6):22-23.

[8] 莫棣华.养殖业需要应对的四大难题——疫病 污染 安全 品质[J].中国禽业导刊,2008(2):3,19-21.

动物防疫现状例2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42-02

前言

动物疫病频发不仅对动物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也与之息息相关,还会大大降低畜牧养殖户的收入,从更大地层面来讲,对农村的就业和经济的发展也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1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

1.1 政策不完善

虽然国家已将防疫技术的推广提上了日程,但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推广工作还是没有下放到位,因此,这些地区缺乏较强的防疫意识,致使整个的推广工作都受到阻碍,多数地方的技术推广都是政府机关负责,但是身处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多数年龄较大,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普遍较低,对于推广工作也不上心,对于这种不关乎自身生活的动物防疫更是不重视,防疫工作也就成为空头支票。

1.2 群众意识淡薄

处于偏远地区的群众多数文化水平^低,防疫意识和观念都未形成,而且多数年轻人也都是外出务工,留下的老年人从心底上都认为,这种防疫工作没有实际意义,多数都保持一种淡漠的态度,不会积极配合,动物疫情防疫工作更添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经费不到位

不管开展什么工作都需要得到经济支持,防疫推广也在其中。当前,许多乡镇或者村庄的财政部门并没有将防疫技术的推广经费列入其中,缺乏资金的支撑,防疫工作寸步难行。

1.4 防控机制不完善

基层地区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冷链体系不具备,缺少专用的冷库,一些需要冷藏的疫苗缺乏妥善的保存。还有的是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地更换冷藏包,也没有相应的高温保存条件,使很多疫苗都失去效用,造成很大的损失。成为疫病发生的潜存危险。

1.5 免疫技术不科学

注射疫苗都会产生一定的反应,但是由于补偿的标准较低、补偿慢、很难满足人们的要求。基层防疫工作人员担心反应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擅自将疫苗剂量减少,这样就达不到防疫效果。防疫人员在工作时多缺乏责任心,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6 疫情隐患难以控制

对于一些疫病的疫情只是小范围或者零散地出现,并没有做过集中处理,因此,疫情隐患难以消除。

1.7 外来风险

当前,养殖业遍布全国,禽畜的运输频繁,不同地区的牲畜的适应力不同,可能带来疫病的传播,疫情风险增大。

1.8 监管不力

禽畜养殖在基层地区还是以散养为主,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而且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禽畜的接种密度并未达到相关规定,大大降低了防疫效果。对于一些运输流通环节的并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因此,增加了疫病发生的几率。

2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对策

2.1 完善政策,加强管理

防疫技术的推广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将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要有相关的防疫技术和技术操作人,同时还需要得到完善的政策来确保推广工作的有效落实。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配合好监督部门和管理部门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失职员工则要相应地惩罚。调动起各路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技术的顺利推广。

2.2 加强宣传力度

有了相关的制度作保障,同时还需要执行力强的工作人员,群众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尤其是这种基层的推广。因此,基层防疫的工作人员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宣传,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疫病的危害和严重性,充分认识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扭转他们“与己无关”思想。工作人员通过电视、报纸、杂志集会等方式,经常性地对人民群众灌输防疫知识,更好地为技术推广创造条件。

2.3 做好预算

做好行政方面的管理后,还要考虑资金的问题。基层的推广工作需要在各乡镇或者村庄设立合适的防疫站,配备相关的防疫人员和防疫技术,这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保障。因此,各地的财政部门必须将涉及到动物防疫推广的资金列入各项预算项目中,为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2.4 加强监管力度

严格按照“五强制”来实行工作,对于一些不能积极配合的要采取强制措施,使其接受免疫;对于已经有疑似病情的要强制其被隔离;对于规模较大的感染区域要强制其封锁;对于调运的禽畜要强制其接受检疫。对于类似于禽流感等致病率高的疫情,要真正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为了疫情技术推广的便利,还可以建立疫情监测报告网络,更科学、及时地传播疫情信息以及防控措施。

2.5 依法防疫

防疫部门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依照国家颁布的防疫法规,切实做好动物的免疫接种、防控、检疫等相关工作,真正做到依法防疫。

2.6 检疫监督

禽畜的调离运输应该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接受严格的检疫,确保无疫情,一旦有私自调运的,要严肃处理。将产地检疫、运输环节的检疫以及屠宰检疫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确保患有疫情的禽畜可以追本溯源。

3 结束语

由上看来,动物防疫技术的推广之路任重而道远。相关部门必须确保制度的完善,为规范防疫提供制度保障,还要确保资金到位,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支撑;更要有监督部门,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最终才能让推广工作得以展开。做好基层防疫技术的推广,保障禽畜的健康,进而保证人类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爱军.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 畜禽业,2015,(10):59-60.

[2]赵国庆.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11):57-58.

动物防疫现状例3

关键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对策;广西昭平

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事关畜牧业持续健康 发展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1]。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动物疫情形势和艰巨而责任重大的防控任务,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巨大压力。如何建立一支组织健全、队伍精干、技术精良、运转有序的基层动物防疫组织,构建动物防疫屏障,维护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是当前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加强昭平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作一探讨。

1昭平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1.1昭平县基本概况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属山区农业县,全县辖12个乡镇158个村(社区)委会,其中8个乡(镇)与外县(区)有公路(水路)相连。全县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农户居住分散, 交通 不便。2009年全县生猪饲养量41.03万头,年末存栏17.59万头;牛饲养量1.11万头,年末存栏0.74万头;山羊饲养量 6 300只,年末存栏2 500只;家禽饲养量 599.90万羽,年末存栏141.66万羽。长期以来,县(区)间接邻乡镇(村)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频繁,防堵县外动物疫情点多面广。

1.2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至2008年底,县、乡两级动物防疫机构全部落实了“三定”工作,全部定性为财政全额事业单位。昭平县现有国家在编在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75人,其中高级兽医(畜牧)师2人,中级兽医(畜牧)师21人,每个行政村均有1名以上动物防治员,协助县乡科技人员开展预防消毒、预防注射、预防用药、牲畜户口建卡消号等工作,兼做疫情测报观察员工作。12个乡镇渔牧兽医站的管理以县级渔牧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人、财、物和业务工作由县级渔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同时接受乡镇党委、政府协助管理。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到位,县乡的动物防疫硬件设施得到了新建或改(扩)建,办公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县、乡动物防疫机构基本上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基本的办公设施和专业设备。配置了办公桌、档案柜、电话等设备;行政村的动物防治员,其防疫工作报酬也得到财政补贴。

1.3动物防疫运行情况

主要靠政府推动,业务主管部门牵头,以专门工作会议、文件、检查、督查等行政手段,确保动物防疫工作季节性落实。

2存在的问题

2.1动物防疫体系不健全

没有一支稳定的防疫队伍作为动物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村级防疫人员工资待遇过低。就2009年来说,昭平县内村级防疫人员每月补贴仅有80元,相对他们的工作量来说明显偏低,致使村级防疫员参与防疫工作积极性不高。目前现状是,只有一些兼职从事兽医诊疗和年龄偏高、体力较差、 经济 收入不高、文化程度低、常年在家务农人员,作为一项副业而乐意从事动物防疫工作;而一些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则不愿从事这项又苦又脏的工作。另外,存在防疫员工资报酬不易合理确定和工作随意性很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兽医队伍的稳定,制约了昭平县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2.2动物防疫管理层次过多

从乡镇一把手负总责到分管乡镇领导及渔牧站长还有行政村主任,存在管理层次多,具体工作还是要落实到防疫员身上,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大多数乡镇领导对动物防疫工作不熟悉,工作重视不够,仅停留在会议布置上,没有深入村、寨检查指导,没有协助兽医部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部分村委干部则完全没有参与动物防疫工作[2]。因此,动物防疫仍是渔牧兽医部门孤军奋战,没有达到国务院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对动物防疫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动物防疫工作要求。

2.3动物防疫管理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现在所运行的管理机制难以确保动物防疫的质量,防疫人员很难形成责任追究制度,业务部门无保证防疫质量的有效手段,缺乏约束机制,从防疫人员素质的认证、防疫操作规程的规范到无效失职的追究都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2.4动物防疫预警预报体系不健全

表现为部门仪器设备不完善,防疫人员诊断技术落后,县局兽医实验室连常规项目的检(化)验工作都无法开展,乡镇、村的兽医至今仍靠肉眼、体温表、临床经验诊断病症。在昭平县 农村 ,动物多数为散养,数量少,每户最多十来头(只),如果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动物不明原因死亡,损失不大,农民们都不报告,只看也不请兽医诊治。

2.5动物防疫工作经费明显不足

目前,政府投入资金仅解决了疫苗配套经费、物资储备(下转第316页)

(上接第314页)

等开支。村兽医的补助只有80元,开展村兽医的培训及防疫宣传、监督等工作费用还没有很好地落实,达不到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要求。

3对策

3.1认清形势,明确动物防疫是社会公益性事业

目前,正值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按照“强化动物防疫公益性职能,放开搞活经营服务职能”的原则,在稳定县、乡、村渔牧兽医站(室),保证人员工资(补贴)由财政拨付的同时,要不断充实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等专业技术力量,全面提高一线防控能力,确保县乡防疫工作有机构、有能力、有队伍实施各项防疫措施,从而有力保护动物健康和畜牧业 发展 ,有力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

3.2完善防疫基础设施、设备,增强预报、诊断、控制动物疫情能力

县渔牧兽医主管局要坚持 科学 规划、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编制项目积极向国家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争取资金,以县级兽医实验室为重点,加强动物疫情监控体系的实验室建设,建成集动物疫病诊断、疫情信息处理、预警预报、动物及其产品安全追溯,重大动物疫情扑灭协调为一体的县级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增强预报、诊断控制动物疫情的能力。同时,加强实验室高精尖仪器的使用技术培训,落实标准化的诊断试剂与诊断方法,为及时有效地做好动物的防疫灭病和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设备和技术保障,确保对国家规定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种中在县内主要流行的病种基本能进行感染症状的监测、免疫抗体检测和实验室诊断,并可对常用的药物、重金属等添加剂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及国家禁用的“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保证动物疫情的及时预防控制和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3]。

3.3加强动物疫情监控,实现县、乡、村动物疫情及时报送

作为县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在村一级设立动物防疫协检员(主要由村级动物防治员兼任),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培训、考核和管理。协检员要按照巡视、检疫规程实施工作,要对所负责村里的所有农户散养的动物进行登记备案;对重大动物疫病,要采取突击防疫与常年补针相结合的办法,按计划做到全面免疫,应免尽免,建立相应的免疫档案,实现100%的监测;对新购入、新生、宰杀、销售的动物要及时入册;对异常死亡的动物要追查去向,防止染疫动物被擅自处理,扩大疫情。当协检员发现有农户散养的动物出现异常死亡、批量死亡、失踪等现象时,应给予高度关注,谨慎调查、诊断。当初步怀疑为传染性动物疫病时,应立即向当地乡镇渔牧兽医站报告,再由乡镇渔牧兽医站上报县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并及时做好相关的隔离、防护措施,保证疫情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及时处置。

3.4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素质,加强畜牧兽医人员专业培训

乡村畜牧兽医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动物防疫工作质量的标志。针对目前昭平村级动物防治员队伍年龄老化、知识陈旧、青黄不接的状况,县渔牧兽医局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确保事业稳步发展重要保证的思想,通过“竞争上岗制”,让有能力、有技术的年轻人员尽快纳入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中来,淘汰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部分村医。此外,还要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有条不紊、分门别类地进行培训,鼓励村级兽医员参加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的资格学历学习,逐步提高素质,从而建立一支人员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运转畅通、保障有力、适应当前新时期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充满活力、有战斗力、有朝气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4]。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各有侧重地加强对县乡两级动物防疫、检疫、产品安全检测和监督执法等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为动物疫病诊断、预警预报、产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高效开展培养高素质的人员,在重大动物疫病一旦发生时,能够及时、快速、高效、有效地到位进行应急处理。

3.5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动物疫病控制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追究制和防疫工作经费,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对动物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以防疫、检疫和产品安全监管措施为重点,扎实抓好国家扶农、惠农、强农政策的全面落实,扎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检测、预报、控制措施的全面落实,确保各项动物防疫工作高效有序开展,解决好农户养殖生产中疫病风险和产品安全问题,为动物疫病防治的长效机制的完善,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建立保障措施。

4 参考 文献

动物防疫现状例4

近几年来,利辛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下,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努力,紧紧围绕动物防疫中心任务,成功有效地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蔓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由于受环境及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仍任重道远。

1畜牧业生产与动物疫病防控现状

利辛县畜牧业以肉牛、生猪和禽类饲养为主,2009年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为46.6%。但畜牧业生产规模层次差距大,如:既有年出栏万头的养猪企业3个、年出栏家禽10万只以上的养禽企业3个,但是小规模养殖户、散养的情况也相继存在。2010年上半年黄牛饲养量达14.4万头,生猪饲养量达108.3万头,山羊饲养量达92.3万只,家禽饲养量达780万羽,其中生猪和家禽饲养量均有大幅度上升。草食动物的饲养量、消费量呈上升趋势。一批较具规模的奶牛场、特禽养殖场、奶山羊饲养场和肉鸽、鹌鹑饲养场等,给利辛的畜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畜牧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程度初具规模。但从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上看,小型养殖户数量较大,养殖分散,防疫技术、防疫意识不高,疫病防控风险较大。近年来,利辛县的动物防疫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有关动物疫病防控的文件、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加强领导,周密部署,采取落实强有力的动物疫病防控与卫生监督措施,扎实工作,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动物疫病防疫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持了连续几年来都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保障了畜牧业生产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和动物性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态势。

2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利辛县动物疫病防控与动物卫生监督特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对此应保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畜禽饲养方式落后,给动物疫病传播创造了机会。其主要表现为2种形式,一种是小规模分散的生产模式占到一定比例。虽然利辛县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出栏畜禽总数量所占的比重较高(2009年已达到51%),但是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散养户,主要是分布在边远落后地区。尽管这些散养户对丰富城乡畜禽产品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散养户仍然采取传统的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良种覆盖率较低,缺乏严格的疫病控制措施,这不利于利辛县畜牧业向优质、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另一种是畜禽不同品种混养情况严重。当前利辛县的部分畜禽饲养场存在猪—禽混养或鸡—鸭—鹅混养的饲养方式,极不利于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二是环境治理措施没有完全到位。近年来,利辛县加大对养殖场粪污排放的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小型养殖场所的沼气池仍然不能很好利用,有的使用一段时间停用,或者是沼气池坏了,无人修理,不能继续使用,养殖场周边的居民意见很大。三是防控技术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防疫效果。其表现为:一线基层防疫技术人员老化,素质普遍不高,经验不足,知识老化,个别乡镇防疫技术人员老化。四是防疫基础设施简陋,防疫手段落后,操作不规范。五是一些小型养殖场免疫程序不科学,对周边疫情的信息不了解。个别养殖户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和对免疫的认识,只对国家强制免疫的疫苗进行了免疫,其他应该免疫的疫苗却没有免疫,致使疫病发生[2]。六是无害化处理没有到位,主要是个别散养户不能落实消毒措施,随意乱扔病死畜禽尸体,成为动物疫病的主要传染源。七是产地检疫开展率偏低。规模化饲养场的产地检疫率已达到100%,而散养户的检疫率不足40%[3]。八是个别村级防疫员走村串户治病、防疫没有做好防范措施,也给疫病发生带来风险。

3建议

一是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动物防疫意识[4]。加强对镇(街道)、村(居委)基层干部的宣传,通过宣传强化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意识,认识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把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加强对养殖户、经营户的宣传,让生产单位明白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国家对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的优惠政策以及不按规定防疫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加强对动物性肉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人民了解动物疫病的科普知识,自觉抵制“私宰肉”、“白板肉”或有病有毒有药物残留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二是进一步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各级政府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动物防疫责任,按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要求,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切实落实和解决防控工作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基层防疫员划定责任区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追究制。三是全面落实强制免疫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按照规定,做好免疫档案资料的建档,佩戴免疫耳标,填发免疫证明。坚决保证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四是广泛开展产地检疫工作和定点屠宰检疫工作。根据《动物防疫法》及《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大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的力度,使畜禽产地检疫率、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五是加强业务人员的管理。有计划地从大专院校招收一定数量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补充到县、镇畜牧兽医机构;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定期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爱岗敬业。六是完善疫情预测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的动物防疫监测网络,健全预报预警体系,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疫情预测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快速向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提供本地区的动物疫情动态信息。七是全面推进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市、县、乡镇三级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基本建立,工作能够正常高效运转,动物免疫标识佩带率达到100%,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八是大力推广规范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标准。利辛县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积极推广动物疫病防控(检疫、监测)的新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创造条件开展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动物疫病防控新技术试验,不断提高利辛县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科技含量。

4参考文献

[1] 岳永明,王振林,王斌,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重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6):115.

动物防疫现状例5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动物疫情又有上升的趋势。按照上级的要求每年都要集中“春、秋”两季进行畜禽免疫,在注射一些疫苗时,难免都要出现畜禽因疫苗注射而引起反应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是易感动物没有获得坚强的免疫力,抗体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能力大大降低。

免疫接种的成功或失败,不但取决于疫苗的质量、运输、接种途径等外部因素,也取决于畜禽本身这一内部因素。接种疫苗后的机体免疫应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许多内外环境因素都影响动物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维持和终止。

一 分析

1 外部因素

1.1 疫苗自身方面的因素

目前疫苗生产厂家众多,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品种繁多。从产品上看,有的是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生产的,有的是省市主管部门批准生产的,有的则是中试产品。销售人员满天飞,以低廉的价格将产品推销到县畜牧主管部门,县畜牧主管部门将疫苗发放到乡畜牧兽医站、畜牧兽医站又将疫苗发放到村到养殖场。但这些疫苗质量如何,能否达到预防的效果等等,如果疫苗质量不达标,预防效果差,甚至引起畜禽死亡。仅2011年秋防,我乡因疫苗注射反应死亡牛2头,猪23头。比如:三万底村汤孟户1头牛活着市场价格要管9000余元,注射疫苗反应死亡后补助1200元,茅草坪村周梅户1头猪活着市场价格要管6000余元,注射疫苗反应死亡后补助600元。这种类似每季动物防疫都有发生。虽然我县给予牲畜免疫反应死亡补助,具体补偿标准为:牛:大牛1200元/头,中等牛800元/头,小牛300元/头;猪:大猪600元/头,中等猪400元/头,小猪100元/头;羊:大山羊300元/只、大绵羊250元/只,中等羊200元/只,小羊60元/只。但是最终老百姓损失更大一些。

1.2 疫苗运输方面的因素

疫苗是特殊的产品,必须按照它的类别和性质,在低温或超低温的环境下运输和保存。运输过程中从省到市、从市到县,都有冷链设施,运输和保存没有问题。从县到乡镇,虽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都有冷链设施,但从县到乡镇运输的途中,畜牧兽医站人员有的用保温箱运输,有的则干脆放在长途汽车上进行运输,由于存储条件不合格,势必影响疫苗的效果。从乡镇畜牧兽医站到各行政村过程中,少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对疫苗保管意识相当淡薄,将疫苗随意堆放,疫苗使用之前放入冰箱中冻一下;有的则为省电,往往是白天将冰箱通电,夜晚将冰箱断电,使疫苗反复冻融。由于疫苗效力的不可逆性,必然会影响疫苗的质量,从而影响免疫的质量。

1.3 在免疫注射方面的因素

1.3.1 有的防疫员没能认真负责,没有对疫苗的外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失效期、是否破损等进行查看,没有仔细阅读疫苗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等。

1.3.2 有的防疫员在疫苗注射之前不按要求,对需注射疫苗的动物进行健康检查,不了解动物的病史和不询问畜主等,被注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临产,致使发生不良反应死亡。

1.3.3 注射器械及注射局部消毒不严。在动物疫苗注射过程中,有少部分防疫员不按规范操作,对器械、注射部位极少进行消毒,有的不是一畜一针头,而是一个针头注多头动物,更有甚者是玩“飞针”注射。从而因不规范操作,引起动物相互病毒感染而发生疫苗免疫反应死亡。

1.3.4 免疫注射的剂量不准,注射后不认真观察。改变剂量,有的防疫员想着剂量越大,免疫效价就越高,所以在免疫注射过程中随意加大注射剂量,又有的怕反应而减少剂量。如注射口蹄疫疫苗时,许多防疫员就不根据动物的大小和说明书注射相应剂量。疫苗对动物是一种应激性刺激,根据个体状况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有的防疫员注射完口蹄疫疫苗时,就到下一家,导致有的动物出现应激反应死亡。如果加强观察,及时发现治疗,基本可以减少反应死亡。

2 内部因素

2.1 早期感染和患有传染病

接种时,畜禽已感染现场病原微生物,或接种后尚未产生坚强的免疫保护力之前感染了现场的病原微生物,机体对现场病原微生物不产生反应,往往引起畜禽发病死亡,而且这时的发病情况有可能比不接种疫苗时还要严重。

2.2 患病畜禽和病愈不久的畜禽自身免疫能力差,接种疫苗后往往引起发热、停食、病程长,最后消瘦死亡。

二 对策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疫苗生产厂家规范认证,从源头上确保疫苗的安全合格。

动物防疫现状例6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3-0346-02

勐大镇位于镇沅县境西部,地处无量山南麓,座落在海拔为1 088m以上的勐统河中游两岸。镇政府驻地勐统村,距县城78km,全镇辖区有24个村民委员会,353个村民小组,11 284户,41 278人。2007年末,全镇牲畜存栏91 354头,其中猪存栏59 500头,牛存栏16 300头,山羊存栏15 554只。全年注射猪瘟疫苗66 516头,注射猪口蹄疫疫苗36 935头,注射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2 130头,注射牛蹄疫疫苗9 521头,注射山羊口蹄疫疫苗3 818只。

畜牧业是勐大镇的传统产业,被列在全镇“五大支柱产业”之首。发展畜牧业,搞好动物防疫是第一保障。近年来,勐大镇动物防疫体系得到了强化,综合防治工作得到了加强,县、乡、村3级防疫体系逐步得以巩固和完善。镇畜牧兽医站把动物疫病防控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认真组织实施“免、检、驱、治、改、监、灭”的综合防制措施,严格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及流行[1]。但由于勐大镇属于典型的农业大镇,农民文化、科技意识差别较大,加上邻县、邻乡对动物防疫所采取的方法方式不尽相同等原因,给勐大镇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动物防疫效果和质量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现将其防控现状与对策介绍如下。

1勐大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

1.1畜禽疫病预防注射工作存在的问题

1.1.1农民对畜禽疫病预防注射工作意识淡薄。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养殖方式方面。勐大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养殖方式主要是一家一户家庭式散养为主,养殖数量少,管理粗放,养殖水平低,防疫意识差,规模化程度、饲养技术力量、疫病防范能力等参差不齐。因此,全面实施免疫等最基本的防控技术措施在勐大镇面临以下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面广量大,且操作不便,特别是大牲畜的防疫注射,如果防疫时间正赶上春耕和秋季,则免疫密度降低,因为畜主担心注射疫苗后的耕牛不能使役;养殖者接受程度差,技术措施实施阻力较大;从实际生产情况来看,改变家庭粗放式养殖模式,全面走规模化养殖,短时间内还很难实现。二是认识程度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动物疫病防控都处在封闭、保密状态,致使社会整体防疫意识淡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公共卫生意义未得到充分认识,出现了畜禽生产、经营者尤其是散养户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主动性不够,畜牧产业内各自为政,共同防范动物疫病风险责任意识匮乏等现象。三是养殖观念方面。长期受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思维的影响,在家庭散农户的观念中,畜禽养殖仅仅是副业,而有些注重短期追赶市场行情养殖的农户注重的也只是当前的经济效益,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养殖者“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严重,有的随意抛弃病死畜禽,甚至对无法医治的畜禽宰杀食用,影响了动物疫病整体防控,农村动物防疫非常被动。

1.1.2基层兽医队伍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全站的职工各项工作虽已定人定岗、责任到人,但由于工作和家庭的特殊性,没有把精力和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上,有的注重经营创收或做其他的工作而忽略了防疫工作。对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完不成单位分给的任务。另外,2006年,全镇先后有34名村兽医员参加了全国“百万农民培训班”的学习,镇沅县畜牧局、县兽医站的授课教师结合行业实际对他们进行了《畜牧基础》《兽医基础》等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经培训考试,成绩合格,取得了由“镇沅县绿色证书办公室”颁发的《农民技术资格书》。但由于时间短、任务重、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加之家庭负担过重、补助费低,注射费难收等原因,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全镇的防疫注射工作质量和进度。每次开展动物防疫注射前都组织全站职工和各村动物防疫员进行培训,对疫苗的保存、使用方法进行了强调,对开展时间和完成时间作了具体规定,但部分村兽医将疫苗领回家后放置一边,等忙完家中的农活才开展防疫,工作不够耐心细致,宣传和动员群众不到位,注射密度低,个别村兽医出现一人兼多职现象,不能及时有效开展防疫工作,拖长了全镇防疫的结束时间,影响了各类防疫报表的统计上报。同时,由于体制、编制等原因,正规专业学校的毕业生进入不了防疫队伍,导致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出现老龄化、文化层次低等断层现象,很难适应日趋严峻的动物防疫形势。

1.2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检验存在的问题

1.2.1活畜市场检疫。2003年起,全县范围内开始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全镇共设有6个畜禽产地检疫点。由于县与县之间的做法不统一,相关执法部门配合不到位,致使有无产地检疫证明的畜禽都能正常贩运和上市交易,免疫标识制度也无法推行,畜禽产地检疫报检点无人来报检,形同虚设。随着《绿色通行证》的办理,使得贩运户所贩运的畜禽检疫证明都不用办理,增大了监管的难度,加大了疫病传入传出的危险性。现在能做到的仅仅是活畜交易市场上的市场检疫。因活畜贩运活动范围广,市场流通性大,上市的活畜无相关的检疫证明,检疫工作人员能做的只是询问产地,有没有接种过疫苗,对转过几次手的动物连贩运户也不清楚。在实施检疫过程中只能做一些常规的临床检查,处于疫病潜伏期的动物无法检出,从而加大了检疫的风险性。2007年5月,勐大镇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因贩运户直接到外县收购无检疫合格证明的生猪,运到活畜市场交易,而镇活畜市场检疫人员被抽调到村上去参加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当天市场检疫出现空白,而上市的猪(外县贩入)已经感染或正处在潜伏期,致使当天农户买回家的生猪呈零星散发的发病趋势。由于市场检疫出现空白,对疫情发现较晚;加上普通疫苗不起免疫作用,新的疫苗当时尚未研制出来,无法开展紧急防疫注射工作,发病猪只能做一些常规治疗。农户对病死猪只没有全部做深埋处理等无害化处理,由于点多、面广,兽医部门无法全程监管,最后导致全镇有12个村委会,65个村民小组,1 316户农户的6 758头猪发病,被贩运户降价收购外拉3 255头,死亡1 273头,治疗和自愈2 230头。

1.2.2动物产品检验方面存在的问题。勐大镇目前开展的是猪和牛的宰前、宰后兽医检疫,即屠宰检疫,宰前的猪和牛,一般只能做测量体温和肉眼观察的方法。猪的传染病监诊检查的病种主要有口蹄疫、传染性水泡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牛的传染病监诊检查病种有口蹄疫、炭疽。宰后检疫猪主要的病种有人畜共患病,如旋毛虫病、猪囊虫病、炭疽病和其他猪群间传染的口蹄疫、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传染性水泡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现在镇上定点屠宰场检疫人员只有2人,检疫室的设备只有显微镜和投影仪,能开展的只是旋毛虫的检验,其他的疫病只能是实践加经验的方式检疫,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加盖“高温”或“销毁”处理的印章后,由于缺少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的配合,处理起来比较困难,甚至有的屠户有强行拉出场外串户销售的现象,加大了肉食品的危险性,也会造成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里崴上片现在还没有定点屠宰的场所,私屠滥宰的现象比较严重,潜在的危险性更大。据统计,勐大镇范围内从事动物屠宰行业的屠宰户共有82人,现在已参加过培训并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只有2人,严格地讲,有80人还没有接受过动物防疫知识及其他行业法律法规的培训,还在进行着动物产品的非法经营。另外,不到屠宰场屠宰的羊、驴、禽类及从外地调入的禽类分割产品就无法实施检疫,潜在的危险性也是很大的。

2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是确保养殖业持续发展和保障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公益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应按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确定每年动物防疫所需经费并纳入到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加以落实;同时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储务制度和动物防疫奖励机制,提高各级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责任制,将行政领导与技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乡与村、村与组之间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成立领导小组,组成动物防疫工作队,深入村组开展工作,提高防疫密度,确保防疫质量[2]。

2.2认真开展畜禽免疫注射工作

畜禽疫病的免疫工作是动物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镇兽医站要根据县级业务部门制订的畜禽防疫计划,拿出切实可行的免疫注射工作方案,争取党委、政府行政力量的支持,严格按照国家“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体要求,以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为免疫注射的重点,同时加强鸡新城疫及禽出败和山羊痘的防疫注射和监测监控工作,认真落实县级下达的免疫任务,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注射要做到应免则免,千方百计使免疫密度达到上级的要求。对规模养禽户的监督管理应责任到人,挂钩到户,做好鸡苗的来源登记、证明查验,结合合理的免疫程序监督或直接帮助注射禽流感疫苗,建立好免疫档案,登记造册。畜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应从疫苗的保管储存、使用方法、注射剂量等方面入手,要狠抓免疫注射质量,确保免疫工作取得真正的效果[3]。

2.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动物防疫队伍的综合素质

村兽医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只打预防针,同时也要负责辖区内的牧医科技推广和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兽医站要管好用好村兽医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必要时开展现场实际操作培训,提高防疫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县级下拨的各项防疫物资和经费,要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不折不扣地发放到防疫员的手中,争取财政等部门落实有关的文件精神,提高防疫员的补助标准,千方百计稳住村级防疫队伍;做好行政方面的帮助协调工作,能放手做的工作让他们大胆去做,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从而打开工作局面,使他们能在自己的辖区内更好地开展工作。

2.4落实动物防疫合格证制度

对规模养殖户及从事动物和动物产品贩运、屠宰、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认真进行有关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依法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服从行业管理,依法经营,在最大范围内规范防疫的基础条件和生产、经营者承担的防疫义务。

2.5加强检疫,以检促防

一是严格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继续把全镇内的6个畜禽产地检疫检点的工作开展起来。农户所饲养的动物,特别是猪和牛在免疫注射时必须佩戴耳标和填发相对应的免疫证明,其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售或调运离开产地前,畜主要依法向动物防疫部门所在村的产地检疫报检点提前申报检疫。接到报检后检疫员要对其畜主的动物和动物产品严格实施产地检疫。产地检疫工作要到场到户,严肃认真,逐头检查,严格查证验物,严禁出现“隔山开证”的现象。凭有效的动物免疫证明方可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对外县、外乡镇贩入的动物必须4证齐全才能上市交易,杜绝患病畜禽进入流通环节,以检促防,以防保检,防检结合,达到无病健康的全程监管目的。二是强化屠宰检疫。进入屠宰场的动物,在宰前检疫中,应严格进行查证验物和临床健康检查,检查畜禽来源,佩戴免疫耳标情况和证物是否相符等,检疫合格无病的才准予入场屠宰。对疑似患病动物要结合检疫结果进行急宰、隔离观察或禁止屠宰等处理。对病死动物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要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宰后检疫时,认真按照检疫规程来进行,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并在动物胴体上加盖检疫合格验印章,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要结合检疫结果,联合工商、公安等执法部门,按规定监督屠宰户作无害化处理,对无法作无害化处理的给予销毁,严禁出现由于监管不到位或措施不力而使不合格动物产品流入市场影响肉食品安全或引起动物疫病传播、流行事件的发生[4]。

2.6加强动物疫情监测报告,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动物疫病基本上都是从市场流通环节中发生传播和流行的,严格来讲是属于“流通病”。对此,在搞好各类动物疫病免疫注射工作的前提下,要加强流通环节的监管,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提高预警预报能力。镇畜牧兽医站要充分利用村级动物防疫队伍,认真做好动物疫情观测和监测工作。要以畜禽养殖大户、活畜交易市场、定点屠宰场、与外县、外乡镇接壤的村组及集镇和公路沿线为重点,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在每次防疫注射工作结束后,有代表性地采一些受免动物的血清送检,检测其抗体滴度,从而来判断疫苗对该疫病的实际保护率;平时有计划地抽样采集一些不同畜别的全血或血清送检,用来监测国家和地方重点监测的对人畜危害较大的一些人畜共患疫病。要逐步健全和完善疫情监测网络,严格疫情报告制度,落实畜牧兽医防疫人员岗位责任制。站内职工分片挂钩到村,责任到人,负责动物防疫的督促、指导和协调工作,一旦发生疫情,不得瞒报、迟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严防发生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2.7完善疫病预防控制体系

基层畜牧兽医站要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和防控体系,健全疫病控制应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将疫情处置在萌芽状态的能力,真正做到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反应,坚决把疫情消灭在疫点上,把疫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要加快改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和畜禽饲养方式,鼓励兴办家庭式养殖场和规模饲养场,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同时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和兽医技术支撑机构,加强县、乡、村3级防疫队伍建设。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人员,今后有可能就是职业兽医,必须取得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放的《动物诊疗许可证》,并掌握动物防疫的相关知识,履行有关防疫义务,严格掌握无菌操作,不要由于工作马虎而造成动物疫病的人为传播和流行。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速测报体系,提高动物重大疫病的监测监控能力[5]。

2.8加强宣传培训,走群防群控路线

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提高免疫注射密度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壮大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力量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基层兽医防疫队伍是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主力军,要充分利用门诊售药、出诊串户和发放宣传手册、宣传画、宣传单、标语、黑板报以及举办科普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新《动物防疫法》和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培训,使全社会更广泛、深入了解畜牧兽医部门承担的动物疫病监测、防控的职责和重要性,使其认识到这一工作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能自觉接受防疫注射,更好地参与到疫病监测和防控中来,形成重大动物疫病群防群控,提高整个社会防病意识,减轻动物防疫工作的压力和阻力,为全镇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3参考文献

[1] 胡兴盛.动物防疫应落实好10项制度[j].中国牧业通讯,2001(11):33-34.

[2] 范正华,沈林松,王生良.如何搞好动物检疫工作[j].中国牧业通讯,2002(7):42.

动物防疫现状例7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260-2

镇(乡)、村动物防疫体系是最基层的动物防疫、检疫体系,也是国家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基础,担负着动物防疫检疫最基础和最直接的工作,也是实施科教兴牧和依法治疫战略的重要载体。建立健全县、镇(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动物防疫这个薄弱环节,是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基本情况

者东镇成为镇沅县第三大(乡)镇,2007年全镇畜禽存栏量 8.0万头、只,村级防疫人员15人均承担 0.5万头、只的防疫工作量;财政供给防疫人员工资每年600.00元。由于边远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大多山高坡陡,居住十分分散,加之对免疫接受的能力参差不齐,给防疫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特别在秋季防疫过程中,基层基础设施和冷链建设滞后,只有镇畜牧兽医站有冷链设施,地处高温高湿低海拔河谷地区,由于各村防疫员距离镇畜牧兽医站太远,仅靠冷藏包的村防疫员,极难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按质按量的防疫注射工作。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疫苗保存在冷水甚或是温水中,防疫质量得不到保证,经过防疫的动物还会发病,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对防疫产生了怀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较低的防疫密度严重影响了者东镇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进度。

2 者东镇动物防疫现状

2.1 基层动物防疫体制不健全

镇畜牧兽医站人、财、物三权由镇政府管理,县畜牧局和县畜牧兽医站只是业务指导。镇畜牧兽医站随时得听从政府的安排,站上人员绝大多数时间都由政府抽调去做政府的中心工作,没有时间来做日益繁多的动物防疫工作,出现了动物防疫工作被动的局面;同时镇政府只注重管人,站上的房屋情况,办公条件,防疫物资,防疫经费和下乡差旅费方面全然不管,工作条件实在太差。村防疫员补贴很少,又没有固定的兽医室,工作条件差,防疫任务重,工作松懈,造成了队伍人员不稳定,防疫质量差,甚至出现免疫空白和免疫数字虚报的情况。上级业务部门的作用难于发挥,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难于完成。

2.2 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政府领导、村委会领导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致使在防疫过程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影响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农民对动物防疫法和防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但不主动要求免疫,而防疫员主动到户免疫也不愿接受,有的拒绝免疫。中小养殖场也出于眼前经济利益,对重大动物疫病不主动免疫或拒绝免疫,怀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在高风险中寻求微薄利润。

2.3 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不健全

在秋季防疫过程中,基层基础设施和冷链建设滞后,只有镇畜牧兽医站有冷链设施,地处高温高湿低海拔地区,由于各村防疫员距离镇畜牧兽医站太远,仅靠冷藏包的村防疫员,极难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按质按量的防疫注射工作。较低的防疫密度严重影响了者东镇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进度。

2.4 防疫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镇财政困难,领导重视不够,根本保证不了防疫经费的投入。现有村级兽医人员是靠诊疗、收取微薄防疫费为生。防疫经费投入不足,报酬低,影响广大村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多村防疫员几乎是本着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执着,默默奉献。但在如今的经济社会里,对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防疫队伍不稳定。

2.5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力量薄弱,不能有效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由于防疫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待遇低下,村级防疫人员普遍出现“厌战”情绪。老百姓生活十分困难,拿不出防疫费,镇财政拿不出防疫资金,现有村级兽医人员是靠诊疗、收取微薄防疫费为生。但在如今的经济社会里,对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2.6 兽用生物制品市场混乱、运输保存管理不科学

生物制品生产厂家众多,设备水平不一,产品品种繁多。产品的质量很难保障;大多运输生物制品不符合要求,托运、代运等各种现象都有。冬季低温冻结,夏季高温发热,势必影响到生物制品的效力;市场上除了动物防疫部门依法供应的少数生物制品外,兽药经销户、饲料经营户也经营生物制品,造成生物制品供应市场的混乱。

2.7 免疫程序不规范

猪瘟每年进行春秋两防,第二次是补针,即查缺补漏,已经注射过猪瘟疫苗的不再注射。有的防疫员为了增加收入,不管注射已否,统一注射。牛羊w病,免疫期为6个月,有的养殖户又不愿一年两次注射,认为注射一次即可。

3 提高者东镇动物防疫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镇党委、政府成立动物防疫领导小组,与村委会签订责任书,形成层层抓防疫,个个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3.2 理顺管理体制,健全防疫队伍

调整村级防疫员队伍,并建立相应评聘和管理激励制度。使他们能够平时从事动物诊疗,防疫时又能得到适当的补助,以增强村级动物诊疗员的稳定性;继续推行防疫技术承包合同和防疫有偿服务,按国家规定标准或降低标准收取防疫费用。这样农户既可按合同监督动物防疫员的防疫质量和防疫密度,又能增强动物防疫员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并将防疫收入重点用于健全和完善村防疫队伍,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有计划地增用有知识、懂专业、热爱畜牧兽医工作的青年动物防疫员,使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不断壮大、力量不断增强。

3.3 增加防疫经费投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县乡财政一定要把动物防疫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并根据防疫需要,确保经费到位,保证防疫基础设施,防疫物资和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3.4 严格把好疫苗运输中的储藏、保管关

在运输途中及时补充冰块,确保所需温度。坚持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稀释的疫苗,冷藏箱并放在阴暗处,避免阳光照射;认真贯彻学习《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督查、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监管行政执法力度,保障者东镇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肉食品安全。

3.5 明确防疫责任,确保防疫质量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实行责任制管理,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强化督查,严格行政执法;创新工作方式,实行合同制管理。为规范牲畜贩运户的经营行为,防止疫病扩散和肉食品安全,县兽医卫生监督所对全县牲畜贩运户实行合同制管理,若违反合同,将依法追究责任;健全机构,保障行政执法有力。加强监管机构建设,明确工作人员,改善执法工作条件,落实监督管理专项经费和监督检验经费。

3.6 强化动物检疫,抓好以检促防

在开展检疫工作时,要加大动物防疫证、免疫标识的收缴管理力度,对无动物防疫证、无动物标识的动物不得出场、运输,并进行补防。对无动物防疫证、无动物标识的动物不得屠宰,以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对出售、使用、私藏染疫病畜、病肉的,要依法没收,并作无害化处理。对其单位和个人没收非法所得,并严加惩处,从而达到以检促防,防检结合的目的,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动物防疫现状例8

畜牧业是云南省元江县的传统产业,又是支柱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村级动物防疫员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承担着宣传国家畜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协助官方兽医动物产地检疫、动物疫情报告、无害化处理等重要工作职责。如何管理使用村级动物防疫员,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扎实肯干、尽职担责的高效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现阶段当地党委、政府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现状

元江县现有村级动物防疫员128名,涵盖全县10个乡镇(街道)即3个街道、2个镇、5个乡、81个行政村(社区)。

1.1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结构

全县128名动物防疫员中,50岁以上48人占37.5%、40~50岁64人占50%、30~39岁15人占11.7%、30岁以下1人占0.8%。

1.2村级动物防疫员学历情况

全县128名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中,学历高中及以上27人占21.1%、初中96人占75%、小学5人占3.91%。

1.3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收入

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劳动报酬每月每人300元,其中市级承担200元,县级承担100元;每年市县财政各承担50%对在岗村级动物防疫员办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人均保费100元,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收入和政策待遇。

1.4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要工作

协助县乡做好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防疫知识宣传工作;负责辖区内的动物免疫工作,并建立动物养殖和免疫档案;负责辖区内的动物饲养及发病情况巡查,做好疫情观察和报告工作,协助开展疫情巡查、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样品采集和消毒等防疫活动;掌握本村动物出栏、补栏情况,熟知本村饲养环境,了解本地动物多发病、常见病,协助做好本区域的动物产地检疫及其他监管工作;参与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和扑灭等应急工作;做好当地政府和动物防疫机构安排的其他动物防疫工作任务。

1.5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业务上由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管理,行政上由村(社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由县、乡两级负责培训与指导。

2村级动物防疫员存在的问题

2.1劳动报酬低,人难留,队伍不稳定

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报酬除每月300元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100元外,其他无相关补助和待遇。按现行劳动报酬,不能弥补家庭养家糊口的缺口需求。由于普遍存在劳动报酬低,待遇政策保障不全面等情况,村级动物防疫员这个职业对社会劳动力没有吸引力,特别是对青壮年更是没有吸引力,他们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从事既费力又脏臭且不被人理解的职业。因此进人难,留人难,导致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极不稳定。

2.2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发展后劲不足

元江县12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从年龄结构上看,50岁以上48人占37.5%、40~50岁64人占50%,年龄普遍偏大;从学历层面看,高中及以上27人占21.1%、初中及以下101人占78.9%,学历层次低。由于村级动物防疫员年龄普遍偏大,学历层次低,对新鲜事物如新防疫理念和防疫技术接受起来比较吃力,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起到履行职责,没有去认真钻研本职业务,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对安排的工作任务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总之,发展后劲不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难以得到保障,严重制约着元江县畜禽养殖业提质增效。

2.3设施设备装备不齐,工作高质量推进难

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设施设备装备决定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成败。目前,元江县大部分村(社区)没有建立兽医室,即设施设备装备不齐、配套不足。国家免费提供强制免疫疫苗,但兽医室、冷链设备(冰箱、冷藏箱)等设施装备配套跟不上,对安全保管生物制品如疫苗等提出了严峻挑战。本县为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实施动物免疫时,由于山高箐深,村落分散,交通极其不便,同时免疫过程的复杂性(如村级干部组织协调、村民思想接受等人为因素),不可避免地导致免疫密度达不到国家要求,保护效率不高。总之,设施设备装备不齐、配套不足,导致免疫工作难以高质量推进和完成。

2.4工作任务重,劳动强度大,思想不稳定

随着畜禽养殖量的增大,繁杂的工作让村级动物防疫员难以承受,加之本县地处山区,山高箐深,人员居住散落。特别是在春秋两季免疫中,要走村窜户开展免疫注射、档案填写等工作,时常会遇到养殖户不在家,进而还需要二次登门开展工作,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近年来,动物疫病呈高发态势,动物的病种增多,除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口蹄疫、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病种以外,还要承担猪蓝耳、猪瘟、羊痘、牛结节性皮肤病、鸡新城疫、狂犬病等的免疫。由于全县常年存栏家禽60余万只,家禽免疫工作难度较大。并且要在春、秋两防各2个月的时间内,集中完成大面积的免疫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当出现突发动物疫情时,开展流调、消毒、处置等工作强度更大。长年下来,劳动报酬与实际劳动强度偏差较大,实际收入满足不了农村生活的基本要求,村级动物防疫员有时存在消极怠工和怨愤情绪。

3解决村级动物防疫员问题的对策

3.1提高劳动报酬以及政策待遇,解决留人难、队伍不稳定的问题

劳动报酬是稳定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留得住并稳定队伍的根本利器。元江县税源产业渠道少,收入低,公共服务费开支以上级财政反哺为主。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报酬偏低,按现行劳动报酬和补助标准,不能弥补家庭的养家糊口缺口,因此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物价,以及相关各要素,综合评价,给予适当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报酬。当前形势下,建议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动报酬提高到每月1200元左右并缴纳五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和待遇,稳定人心,稳定队伍。

3.2加强技术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1)加强技术培训。针对本县现有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接受外来新鲜事物和新技术吃力等问题,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每年定期按排3~5次对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技能培训,保障动物防疫的规范化、科学化。如通过科学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水平;通过动物防疫操作培训,提高科学防疫水平;通过重大动物应急处置培训,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能力与水平。总之,通过加强各类技能培训,提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政治觉悟、思想意识和科技素质,为基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注入新鲜活力。2)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培养现有文化层次高的年轻村级动物防疫员,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支持贴息贷款、无息贷款、养殖用地资源整合等并手续减半,鼓励创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型养殖场等,多渠道增加收入,使他们在基层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并愿意在基层长期为动物防疫服务贡献智慧与力量。同时为大中专毕业生敞开就业渠道,返乡创业,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施展才华。

3.3加强设施设备装备建设,解决工作高质量推进难的问题

设施设备装备是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动物防疫的物质保证。为加强动物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提升,建议在村(社区)建立兽医室并配套相应设备,已建立的兽医室,极积开展设施设备如冷链设备等查缺补漏工作,及时配套完善,保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高质量持续推进。

动物防疫现状例9

1 现状

1.1防疫队伍基本稳定

构建了一条组织领导体系,由州、县(市)、乡(镇)共成立了97个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层层制定了应急预案,组建了专家组和应急预备队。州及8县(市)组建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2人。全州88个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聘请了2 532名防疫员,部分县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观,防疫员年平均工资6 806元,大部分县市从业人员的养老、医保全面落实,部分县(市)还给防疫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

1.2冷链体系基本建成

在部援项目的支持下,州和8县(市)畜牧兽医局配备有冷库和冷柜,有的还配有疫苗运输冷藏车。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有冰柜、冰箱。村级防疫室有保温盒和冰袋,有的还配有冷柜或冰箱。巴东县投资150万元完善了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县畜牧兽医局建起了规范的化验室、冷库,添置了疫苗运输冷藏车;乡镇配齐了冷柜、冰箱;村级建起了防疫室,配备有冰柜、冷藏包、冰袋、药柜以及相应器械。

1.3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不断完善

州、县(市)建成了比较规范的疫病化验诊断室,形成了从疫病化验、诊断、疫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以及技术培训的技术支撑力量。与此同时,从组到州建起了五级疫情监测网络报告体系,确保了疫情的及时诊断上报。

1.4技术力量逐渐增强

通过近年来的培训和在职教育,全州兽医技术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乡镇防疫员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已达27%,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分别占0.1%、6.4%、38.6%。

2 问题

2.1饲养环境差

全州畜禽饲养90%以上为散养。部分地方仍沿袭老式垫料积肥养殖方式,管理粗放。禽类大多栖身于住宅周围的树林或竹林中,动物防疫条件差。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畜禽混养、人畜混居,圈舍高温、高湿、通风不好;粪便乱堆乱放,未经发酵就随意作农作物肥料;随意处置死因不明的畜禽;在动物饲料中滥用抗生素等,都是饲养环境中的隐患。

2.2动物跨区域交易增加了疫病风险

一是畜禽经长途贩运,因应激等方面原因致使动物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疫病;二是毗邻地区的动物联防机制不健全,互通情况不够。或者说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动物交易市场消毒不严、监管不到位,成为动物疾病的孳生地。

2.3免疫存在隐患

一是少数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拒绝免疫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少数地方为了应付检查,仅对公路沿线的村寨开展免疫工作,偏远地区出现免疫“空白”;三是因冷链断链和疫苗运输途中低温无保障导致疫苗效价降低,影响了免疫质量;四是由于注射反应及死亡补偿资金不足,有的甚至将注射反应死亡数量与防疫员工资挂钩,防疫员心存疑虑,迫使将疫苗减量注射,导致抗体不达标。

2.4队伍人员青黄不接

一是防疫员待遇低,留不住人。防疫员工资差距大,有的县市防疫员每月仅有120元生活费;二是现有人员素质低、知识老化。乡村防疫员多是通过子承父业或跟师学艺传承的,没有通过系统理论学习,技术落后。如来凤县287名防疫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5人,仅占8.5%;中专(含高中)文化程度83人,占28.1%;初中(含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87人,占63.4%;具有中级以上职称21人,占7.3%;初级职称98人,占34.1%;无职称168人,占58.6%;三是动物防疫人员后继乏人。除年龄老化将逐步退休外,由于待遇无保障,工作环境差,对正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吸引力,整个行业后继无人,基层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严重不足。

2.5动物防疫监管难到位

动物防疫监管难以到位,综合防控效果差。一方面村级防疫队伍对分散的饲养户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平时补针工作难度大,使免疫接种密度在非集中免疫期间难以达到规定指标,成为动物疫病发生的潜在隐患。另一方面家禽检疫还是空白,且市场监管不到位。

2.6疫情处置待规范

一是多头上报疫情的情况偶有发生。专业部门还在诊断过程中,信息部门就当作疫情上报直通党政一把手,从而导致部门工作被动;二是重扑杀轻消毒。疫情发生后,及时扑杀了病畜及同群畜,但消毒工作做得不彻底,导致病原微生物杀灭不彻底,留下新的祸根。

2.7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县级化验设施缺乏,化验工作难以开展。二是冷链断裂。目前有7个县(市)无疫苗运输专用冷藏车;村级防疫员的冷藏设备不全,冷源无保障。三是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办公条件差,使用房屋的平均面积仅128.9m2。可正常使用房屋的只有37个乡(镇)中心;有37个乡(镇)中心需改造房屋;还有14个乡(镇)中心没有办公场所。

3 对策

3.1强力推行科学养殖

一是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推广科学生态养殖。安全、优质、绿色的畜产品是人们21世纪肉食品消费的主流。为此,要着力改变传统的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殖小区,推广“猪+沼+X”模式(生猪+沼气+种植业的生态模式)、标准化养猪“150”模式(建1栋面积为220m2全封闭式标准猪舍,进行标准化饲养,每批出栏肉猪150头,该模式猪舍环境可控、猪只自由采食、全进全出,一年可出栏3批共450头肉猪)、肉羊“1235”模式(建1栋标准羊舍,饲养20只能繁母羊,种植3亩高产青饲料,年出栏肉羊50只)、肉牛“165”模式(建1栋标准牛舍,饲养6头母牛,生产5头小牛或商品牛)、肉牛“12352”模式(每家农户建设1间标准栏圈,饲喂2头以上能繁母牛,每喂养1头牛种3亩以上优质牧草,每户平均饲养商品牛5头以上,每年出栏2头商品牛)。规范畜禽养殖档案,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之路。二是加强繁育体系建设,坚持自繁自养。

3.2规范市场交易行为

建议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畜禽交易市场环境,加强场地基本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种消毒设施,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

3.3健全免疫问责制

一是将防疫密度、抗体合格率与防疫员工资挂钩;二是将重大动物疫病与县(市)、乡(镇)、村三级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挂钩,并实行责任追究制。三是推行鹤峰县“四个辞退”,即:管辖范围内发生输入性重大动物疫情,引起本地畜禽感染率达到30%以上的;本人不在岗而长期委托他人从事动物防检工作的;有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连续两年在全县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一的。

3.4加强防检监管

建议尽快出台《恩施自治州引进动物管理办法》,强化引进动物监管,防止外疫入侵。同时,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重点部位确立责任人,明确职责,悬挂责任牌,签定责任状,实行重点监管。规范检疫,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检疫、监督检查紧密结合起来,对运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过往车辆严格查证、验标、点物、登记;对运输的猪、牛、羊、禽等必须加强检疫;对运输工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对来路不明、“三证”(检疫证明、消毒证明和非疫区证明)不全的畜禽进行补检重检,坚决杜绝外疫传入及疫情扩散。

3.5科学处置疫情

一是要规范疑似病例的诊断、采样和送检。一旦出现疫情,至少要有两名以上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诊断,并按要求采样及时送检;二是要进一步规范疫情报告制度,严格按程序上报疫情,杜绝多头上报现象;三是要按照技术规范及时、科学处置疫情;四是要及时申报扑杀补偿,减少养殖户损失。

3.6稳定防疫队伍

动物防疫现状例10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202-01

一、前言

九台市拥有便利的地理位置。因为其资源的优质性,畜牧业在这里的发展也较其他区域更为先进,这就为动物防疫的执行带来了重大的考验。本市的动物防疫工作随着其畜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当高的层次,而动物防疫法制化的管理也随之畜牧业的发展有着更为广泛的要求和规格。就当下本市的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现状而言,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提高。下面结合本市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各个方面的现状,对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进行科学的探究。

二、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的现状

动物防疫工作在我国畜牧业已经有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而动物防疫法制化也已经实施了很长的时间。在实际的动物防疫工作中,法制化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待改进。其一是许多区域由于畜牧业发展过快,对于动物防疫的法制化管理并不是非常的看重,导致了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不能跟上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各个细节不能满足法制化管理的规格。动物防疫的法制化管理现在还做不到深入每个民众的心中,大多数的民众都没有法制化的意识,导致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难以开展。其二是各个区域有自己的特征,动物防疫法制化在每个地区也有不同的要求,但目前许多的执行者都只是按照其条条框框,不能很好的结合当下实际动物防疫的现状,无法做好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工作。其三是整个管理体系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能很好的建立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的规程,导致整个法制化管理体系有一定的漏洞,影响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进度。

三、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的完善

1.提高全民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意识

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要从源头做起,提高了全民的法制化意识,才能大大促进法制化管理的进程。目前实际的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工作在此方面还略有不足,应该实施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全民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意识。其一,应该在动物防疫的范围内宣传近年来动物防疫法制化在各个区域的管理成效及重大意义,提高全民对其的注意力,增大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其二,应该列举法制化管理的正规性和动物防疫工作之间的必要联系,引导人们自觉的接受和有意识的进行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相关的工作,促进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在实践中的管理力度和进度。

2.建立良好的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体系

畜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禽流感或者其他动物疾病的侵扰,在这之中动物的防疫也有了较大的进展和突破。动物防疫工作在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而部分地区因为其工作的快速进展,法制化的融入还不彻底,其管理体系也由于各方面的冲击和各种问题的困扰不能很好的健全其管理模式。在动物防疫方面,应该跟随动物防疫相关法律对其的要求和限制,制定科学有效的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体系,在动物防疫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细节都能实现动物防疫法制化的良好融入。根据相关的法律要求,严格的对当下动物防疫管理的各个流程进行限制和改良,使动物防疫工作更加符合当下法律对其的要求,加快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体系的建设。

3.培养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高素质人才

在整个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中,具体的执行人是其关键所在,只有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的直接管理者对其有较高的认知和较强的执行力度,才能做好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的工作,全面提升全区域的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水平。在此方面,其主要的重点为招收和培养高素质的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人才。对外,提高对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人才的招收素质和质量,用较其他区域更高额的薪酬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对内,实行竞争和奖励制度,提高内部人才的学习能力和对法制化管理模式的探究,全面提高自身法制化管理高素质人才的比重。先完成市区部分的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的建设,再进行下属地区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的构建。在满足市区地区的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高素质人才需要的前提下,对下属区域的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或者将本地区多余的高素质人才下派到各个下属区域进行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的推进和理念宣传,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建设。整个管理模式在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发展方向大致是以市区发展为主,带动下属区域的发展,从而增大全地区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高素质人才的聚集,达到提升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层次的目的。

四、结束语

动物防疫工作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还要继续下去,动物防疫法制化的管理也应该在以后得到更加的改进和完善。只有保证了动物管理的法制化,才能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符合权威的规格。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中国法律也将得到健全,动物防疫相关的法律也会得到相应的补充,拥有其新的内涵。作为一个动物防疫员或是其他与动物防疫有关的人员,在当下更应该努力的做好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的工作,从中抓住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发展趋势,以达到健全和完善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国炳.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J],福建畜牧兽,2008(1):16-18.

[2]宁夏回族自治区动物防疫条例[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2(2):42-47.

动物防疫现状例11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77-01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滇东高原和黔中高原的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区之一。全县国土面积2 448 km2,耕地面积10.13万hm2,宜牧地逾5.33万hm2,生态畜牧业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纳雍县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地资源优势,制定了2.00万hm2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逐步提升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进一步实现畜牧大县的发展目标。

1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解决畜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动物防疫工作不但关系到畜牧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还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目前动物防控工作已列入地方政府的主要工作议事日程,作为地方政府的政治任务之一[1-2]。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的相关规定,纳雍县在责任与职责分工上,应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和“五统一”、“五到位”、“六不漏”的要求,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到防控重点区域内重大疫病防疫密度达到95%以上。为确保防控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必须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检疫体系和预测预警体系。其中,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在整个体系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影响整个动物卫生和畜牧业发展。

2 纳雍县村级防疫体系建设现状

纳雍县下辖25个乡镇497个行政村(居委会),目前共聘任村级动物防疫员479人,按照行政分区各负责1个行政村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动物防疫过程中,坚持做到“五统一”和“六不漏”(即:统一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标识、统一评价免疫质量;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剂),有效提高防疫密度,确保防疫质量。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实施强制免疫,其他疫病因病设防;口蹄疫、禽流感、猪瘟、蓝耳病、注射密度要求达到100%;鸡新城疫注射密度要求达到95%以上,免疫动物全面佩戴免疫标识,建立健全免疫档案。加强春季和秋季集中防疫工作和常年免疫工作,大力推行动物防疫由集中防疫向常年防疫转变,认真开展牲畜进出常年登记,健全免疫档案,对新生畜禽建立“窝边档案”制度,防疫员在对新老畜禽实施去势手术的同时进行免疫注射,对新补栏牲畜及时补免。

3 纳雍县村级防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全县村级防疫体系建设情况来看,村级防疫员在管理上实行县、乡2级“双重”管理,防疫员大多是农民技术员,人多、总体素质偏低、人员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在管理上存在问题较多,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全县村级防疫员大多数是初、高中生,未接受专业教育,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而且由于文化程度低,部分人员年龄偏大,接受新技术、新知识能力低,速度慢。

3.2 工作艰苦,劳动量大

全县大多数村是深山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防疫员交通中耗时多,工作时间少,工作效率低。一般在山区1人负责300户的畜禽防疫工作就很困难,而纳雍县平均每人要负担约410户,大的行政村要负责700户左右。按每户养家畜4头、家禽10只计算,每人要负责2 800头家畜、7 000只禽的免疫注射,仅重大疫病免疫(含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每年就要注射约2.5万针次,按照正常的日工作量,每人每天注射家畜70头次,注射家禽500只次,每年约需要188个工作日才能完成防疫注射任务,劳动强度较大。

3.3 待遇低

目前纳雍县防疫员每月报酬实行150元/人,人均年享受防疫补助1 800元,从横、纵向比较,待遇都较低,导致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4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基础在于村级动物防疫员,要提高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作成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4.1 提高认识

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决定村级动物防疫工作能否落实。要明确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主力军位置,重视队伍建设,以奠定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3-4]。

4.2 明确职责

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其所在行政村的动物免疫注射、佩带耳标、填发免疫卡、填写免疫档案、协助动物产地检疫、消毒、疫情报告以及动物卫生管理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应接受畜牧兽医部门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聘用等制度。

4.3 提高待遇

将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落实相关补贴政策,提高补助标准,以改善其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5]。

4.4 定期考核

按照《村级防疫员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村级防疫员定期考核,实施奖惩。首先,选聘合格人员,实行多劳多得及绩效挂钩的原则,对于绩效显著者给予奖励。

4.5 探索机制

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村级防疫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选聘、考核和培训机制,大力推进村级防疫体系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就一支技术过硬、思想先进和村民信任的防疫员队伍[6]。

5 参考文献

[1] 汪兵杰,刘永田.对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4):370.

[2] 文达.论新形势下村级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13.

[3] 刘居萍,阿依古丽买合木提,宋刚华.库车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管理经验[J].中国畜牧业,2012(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