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法理分析案例

法理分析案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3 08:19:15

法理分析案例

法理分析案例例1

霍尔姆斯曾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种经验产生于各种典型案例的司法实践。案例就是活生生的法律,也是行动中的法律。

 

虽然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律规范主要表现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本,且尚未建立也不承认判例制度,但是,案例分析在我国法学理论研究中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深入细致地进行案例分析的同时就是在进行着法学理论的探讨与运用。案例分析可以明确现实中对法学理论的需求,发现实践中的真问题,从而有助于法学研究工作。

 

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学者能够发现社会实践对法学理论的新需要,激发理论的创新,有助于学者真正把握时展的脉搏,实现理论和实务的良性互动。下面笔者以几年前的一个案子为例说明案例分析方法在法学理论研究中的上述作用。

 

2005年4月14日,江苏南通儿童福利院有两个重度智障的女孤儿,生活不能自理,经常发生痛经,院方觉得护理难度太大,也为避免意外的性侵害带来恶果,经过福利院领导的集体讨论,决定请城东医院给两位女童做子宫切除手术。

 

随后福利院找到相关医院,并和有关医生签订了协议,福利院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后,两个少女被送到城东医院以“阑尾切除手术”为名实施了子宫切除手术。后来医院的一名知情者在网上揭露了此事,在全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

 

后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案发后被告人分别向主管单位汇报了子宫切除事件,能及时交代犯罪事实,有自首情节且主观恶性较小,可酌情减轻处罚,对于其中一人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其余3名被告人管制6个月。

 

案子虽已尘埃落定,但是法学理论界对于此案的分析思考却并未止步。不同的学者对于这一案例从不同的侧面切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障少女有无生育权。第一类观点不主张智障儿童具有生育权。论点主要围绕社会利益的维护和智障儿童行为能力的缺失。一些学者认为确认智障儿童具有生育权将可能破坏社会利益,也可能给下一代造成损害;另有个别学者认为,即使赋予智障儿童生育权利,她们也没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而另一类观点对剥夺智障儿童生育权的做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第一,宪法没有说智障儿童不能生育,禁止智障儿童生育也没有医学上的依据;第二,不排除有人愿意娶智障女为妻,结婚生子,也没有证据证明其后代就是不健康的。

 

因此,剥夺智障儿童生育权没有任何事实和法律依据。其中曾争志在《智障者生育权的保护与限制——从一起智障少女子宫被切案出发》一文中也写到“无论是从生育权对人类本身的意义出发,还是从生育权对个人存在价值和尊严的重要性出发,它作为一项独立的个人基本权利的地位毋庸置疑,应该受到一国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既然生育权在性质上属于个人基本人权,那么意味着包括智障者在内的每个人都应平等而自由地享有这项权利。”不过基于智障者的特殊情况,学者们普遍同意对其生育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同时还必须严格遵守“智障者最大利益”原则。

 

第二、智障者的医疗同意权和监护权问题。医疗同意权是近年来一个较为热点的话题,随着医患关系的紧张,医疗同意制度得到不断发展,但是我国法律对此涉及的较为片面,其中对于未成年和智障者的医疗同意权应该如何行使未作明确规定,立法的缺失会导致他们的权益受到损害。

    胡雪梅教授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立法规定,觉得我国既往法律关于未成年医疗同意制度存在很大缺陷,具体表现为:一是不合理的认定所有未成年人均不具备任何医疗同意能力,损害了未成年人应有的医疗自决权;二是对未成年人医疗同意权的代为行使没有做出任何限制和约束,使未成年人的生命权与身体健康权的保护缺乏最起码的法律保障。结合西方的立法实践,胡教授提出应该从未成年人医疗同意能力的确定、未成年人医疗同意权的代为行使和对未成年人医疗同意权代为行使的限制三方面进行制度的合理构建。

 

另外,对于福利院能否作为智障者的监护人,学者们也各执一词,监护制度设立的初衷是维护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利益,因此,确定监护人时也必须坚守他们的利益最大会原则,不能机械的适用法律。

 

第三、法律有漏洞时如何弥补。正如主刀医生的辩护律师所言,很多国家对智障女性做类似手术都规定了司法审查程序,而目前我国还缺少这样的程序,因此不能让他们因国家法律的漏洞而承担刑事责任。

 

有学者曾说,把一个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争议案件推给成文法国家的法院审判是不幸的,而推给一个成文法且尚不完善国家的法院审判则更不幸。

 

即当成文法国家的法院判决不能同时满足两个对立的伦理诉求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缺失的是规则。因此,不论是立法的缺失还是程序的不到位,本案很多难题的根源在于法律存在漏洞。

 

由一及万进行思考,当面临法律漏洞是该如何解决,能否机械的套用国外的先进立法,在目前情况下能否放开我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这些都是法学理论研究中亟待理清的问题。

 

从上述案例分析结果可知,案例分析可以激发学者的研究热情,促进理论创新。因为对于学者而言,如果随波逐流,自然是被舆论淹没,“泯然众人”;如果言而无据,自然会被人嘲笑有“哗众取宠”之嫌,所以,学者们势必殚精竭虑的进行研究和创新,这样我国法学理论研究大有裨益。

 

另外,案例分析的结果能被更多的读者所接受,而不局限于学术研究圈,且因案件具体,对其分析也较为形象,会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现实感,能更好地传播法律精神,实现法的终极价值追求。

 

再者,案例分析为其它类似案例提供了易于理解的解释并有可能发现被传统的统计方法忽视的特殊现象。

 

法理分析案例例2

目前,我国的医学护理教育尚没有医疗风险教育课程,而护士属于高风险职业,培养我国医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的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护人员避免医疗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1]。我校于2013年开设了《护理风险管理》选修课,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加强学生理论与临床实际工作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于2015年第2学期引入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在课堂中将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灵活运用,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教程中[2]。案例分析法在《护理风险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2015年第2学期选修《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学生,共计140人。学生均为护理本科生,均为全国高考统招生,学制4年,其中男生5人,女生135人,年龄21岁~24岁(22.4岁±0.5岁)。

1.2方法

1.2.1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参考田玉凤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第1版《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教学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感染科5个科室临床护理风险防范,教学课时数共为30学时。1.2.2案例分析法教学的实施1.2.2.1分组将140人分为14小组,每组8人~12人。由组内成员选出1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学习。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便于组内讨论。1.2.2.2案例准备案例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它的选择至关重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个科室常见的护理风险问题,选取临床真实案例并做适当修改,使案例标准化,既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又能使理论联系临床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2.2.3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分析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将整个讨论环节分为3部分。首先,给予案例并提出问题;其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借助教材、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等工具查阅资料;最后,每组派一位代表陈述答案和理由,持有异议的小组以辩论的形式试图说服对方,通过组间辩论获得最佳答案。讨论期间每个同学都是参与者,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起调控和鼓励的作用,以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1.2.2.4教师总结教师针对案例讨论情况,对遗留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理顺本次课的内容,加深同学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1.2.3期末考试形式采取案例分析的考核形式,学生可以借助教材、以往的学习笔记、查阅网络资料等进行答题,综合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4案例分析法教学效果评价在查阅大量案例分析教学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案例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案例分析考核形式评价,包括9个条目,每个条目设赞成、中立、反对3个选项。于考试结束后,以无记名方式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结果

2.1案例分析法教学效果评价(见表1)绝大部分学生对案例分析法的应用表示认可,其中121人认为案例分析法的应用效果很好,占86.4%;14人采取中立态度,占10.0%。2.2案例分析考核形式评价认为本课程适合使用案例分析考核形式的134人,占95.7%,中立的3人,占2.1%,反对的3人,占2.1%。

3讨论

3.1案例分析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86.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课程总体效果很好,对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总体持肯定态度。《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应用性学科,通过课程培养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是规避医疗风险的一个有效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分析法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组间辩论使学生置身于多种观点中,有利于学生在讨论中学习他人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创造了良好的互教互学的氛围,且最终以团队的方式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另外,教师也反馈应用案例分析法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2突破传统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由于《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更适宜采用重视过程和思辨能力的半开放型考核形式。从专业特点和课程目标出发,侧重考核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考核形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肯定,95.7%的学生对这种考核形式表示认可。表明突破传统考核模式,应用灵活多样,贴近临床的新型考核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而且有助于改变“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消极学习态度[4]。

4小结

案例分析法是近几年教育学家较为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经过我校在《护理风险管理》课程的应用已发现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锡芝.护理风险管理课程设置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17):1661-1662.

[2]解丹.案例分析法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30):163-164.

法理分析案例例3

撰写合格的案例分析报告是物流案例分析的关键。案例分析报告如何撰写?可以采用“五步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1前言

前言部分主要作用是综合分析介绍案例发生的宏观环境、案例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案例企业的基本情况。这一部分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1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的方法工具是PEST分析,即从政治环境(P)、经济环境(E)、社会环境(S)和技术发展水平(T)四个方面简单分析案例企业的案例情景发生时的大环境。1.2行业环境行业环境侧重分析案例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动态、行业企业的竞争态势。以上这些可以用来分析行业环境的模型工具有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模型、五力模型等。1.3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性质、规模、业务范围、产业地位、注册时间、营业场所地点、经营成果、发展目标、经营预期、组织机构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内容。该项分析可为下一步分析企业物流活动特点及物流运营决策提供支持。

2物流现状分析

物流现状分析是案例分析的核心,主要梳理清楚案例企业物流运营现状,物流现状分析可以从供应链结构和供应链绩效两个方面进行。2.1供应链结构分析供应链结构分析应包括物流流程分析和管理协调机制分析两部分。物流流程分析的目的是理清企业物流活动的具体过程,可以使用泰勒的物资流动分析模型或美国供应链委员会开发的SCOR模型进行分析。通过供应链结构分析,将企业供应链上物流活动的物资流动节点、路线、各环节的重要性、组织协调关系、管理层次等情况分析清楚。2.2物流绩效分析供应链绩效分析要求将企业物流活动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借以判断企业现有物流模式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大小。绩效分析可以从供应链总体绩效和物流单项功能绩效两个方面考察,有的案例可以分析总体绩效、有的案例只能分析单项功能绩效、还有些案例根据需要既要分析总体绩效又要分析单项绩效。2.2.1供应链总体绩效考核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和SCOR分析模型的绩效测量体系都是供应链总体绩效考核的工具。平衡记分卡考核体系是从供应链总体的客户服务、服务流程、服务成本和收益以及企业内部员工活力等四个方面来综合考核供应链运营的总体效果。SCOR分析模型的绩效测量体系主要从服务的质量、服务的灵活性、服务的成本和企业管理效率等四个方面考察企业总体物流运营效果。2.2.2单项物流职能绩效考核单项物流职能绩效考核包括对采购、运输、仓储、库存等供应链物流的具体职能单独进行的绩效考核,目的是评价各项物流职能的运营绩效。考核指标设置好以后,在具体的物流运营过程中需要对指标进行评价考核。各指标评价基准的选择可以来源于内部,也可以来源于外部。

3问题分析

不同物流案例,阅读分析后要实现的目标是不同的,大部分案例要求学生阅读后能够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训练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些案例,要求学生阅读后能够归纳理解企业的一些有效的做法或好的经验。分析物流问题的案例,需要厘清问题的层次、识别出关键问题并清楚问题产生的原因。3.1问题的层次学生阅读完物流案例后可能发现企业物流运营存在的问题很多,少的几个,多的十几个,问题提出得多并不代表案例理解得好,可能是没有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而更深入地分析会发现其实几个问题或许属于同一个问题。因此,分析指出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有些问题属于功能性,是存在于企业物流活动表面性的具体的问题。而对于企业资源利用不充分、物流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如果仅从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角度考虑解决办法,可能效果并不理想,但是从企业对物流的认识或物流流程优化的层面分析问题,可能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3.2识别关键问题若案例企业存在的问题有多个,鉴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不足,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时要找出主要的关键点,有针对性的去解决会取得理想的结果。辨别企业关键问题的依据是问题解决的成本收益比和问题对企业运营成效的影响程度。对企业运营成效的影响程度大或解决的成本收益比大的问题都属于要优先考虑解决的问题,且是关键问题。对企业运营成效影响程度大的关键问题的辨析可以采用绩效评估矩阵或相对绩效矩阵作为评价测量工具。找出了案例企业存在的物流运营中的主要问题,还应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物流问题产生原因可以采用的分析工具有:因果图分析法、ABC分析法等,涉及企业采购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以采用采购供应象限图分析法。另外,对于分析总结企业有效的做法或好的经验的案例,问题分析这一环节需要进行经验归纳,也就是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案例,总结归纳案例企业采取的一些具体的好的做法,并分析这些良好措施有效实施的原因。

4对策分析

对策分析部分的目标是针对上一环节指出的企业存在的问题,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而体现出不同的层次性。针对物流功能性问题的方案属于功能性的解决方案,功能性的问题存在于具体的物流功能中,这类问题比较清楚,解决方案易于设计,属于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第二个层次的问题解决方案属于企业内部一体化解决方案,此类问题通常不是表现为某一物流功能内部的问题,需要通过企业内部各物流功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来解决,也就是采取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内部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协调各物流功能部门的关系和不同利益诉求,方案设计比较复杂,实施起来难度也比较大,但如果能够实施,通常实施的效果会比较好;第三个层次的问题解决方案需要跨企业供应链整合、协调解决,需要案例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协调配合才能实现,这一层次的问题解决方案因为跨企业,设计难度最大,实施难度也最大,但如果该类问题解决方案能够有效设计并实施,效果最好,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物流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物流问题的解决对策还要满足两个要求,即对策的针对性和具体性。针对性要求提出的问题解决对策一定要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也就是上一环节所分析指出的关键问题,而不能脱离该类关键问题。具体性要求是指设计的问题解决对策一定要详细具体,不能概括笼统只提口号,需要从企业的能力条件和行业实际出发设计问题解决方法,要考虑方案的可实施性,不能超出企业自身能力条件和社会条件。

5结论

结论部分是案例分析的归纳总结,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本案例所分析内容的概括总结,二是本案例分析后所受到的启发,体现案例分析的价值。总结部分主要就前面四个环节的分析内容进行简要总结,进一步明确案例企业的物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设计的问题解决对策。启发部分是指通过该案例的分析所受到的启发,如通过该案例企业物流现状部分的分析所了解到的该行业企业普遍的物流运营状况,通过该企业存在的物流问题的分析延伸了解到的企业所处的整个行业物流活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针对该企业物流问题所设计的解决方案能否推广应用到其他企业中去,看对其他企业的类似物流问题有没有应用价值等。学生掌握了案例的“五步分析法”,会极大地提升案例分析的能力,还会训练其认识分析物流现象、物流问题以及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德科.物流案例与实践(一)(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法理分析案例例4

2定义

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领域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以病例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任课老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应用中以临床典型病例为主线,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每个病例之中,使病例与整体课程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3]。

3实施过程

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前进行案例阅读及相关理论知识的预习,课中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将课前准备的理论知识联系案例实际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主要进行启发、提问,相关重要知识点的解释;课程结束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4,5]。

4特点

4.1明确目的性

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让学生在病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4.2客观真实性

病例真实,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深刻的启发性病例教学,目的在于启发,而非灌输。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主体性病例的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过程动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病人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沟通。结果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结果可能非唯一[4,8]。

5案例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的优势

临床护理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授课中对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案选择的讲解中包含大量信息,平铺直叙的讲授往往显得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对教学内容中一些比较枯燥的概念、理论、原则和规范等,用一些直观、简单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临床疾病的讲解,从开始就使学生处于情景之中,带着好奇与疑问,以病例为主线进入教学。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并可应用于临床护理的见习、实习小讲课及理论大课等多种场合。

6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案例教学法自提出开始,就在医学教育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护理教学方面,案例教学法已应用于护理学导论、护理营养学等基础护理学科以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耳鼻喉科护理等诸多临床护理领域[4,6-8]。在护理本科生教学中,应用了案例教学法的学生获得了更好的临床决策能力,并具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国内的研究也提示,案例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7]。另外,案例教学法不但应用于护理本科生的课堂学习、见习实习带教,也在毕业护士的护理能力训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的诸多对比研究表明[9,10],与传统课堂讲授方法相比,毕业护士应用案例教学法(案例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后,无论是客观问题解决能力还是主观问题解决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法理分析案例例5

地理案例学习法就是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一些隐含的地理概念和原理要素的典型事例,学生通过这种典型事例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并用于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案例学习法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典型案例很具体,对这个具体案例的求解必须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对策,而这个具体对策是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也就是说同一典型案例要解决的问题,100个人可能有100个解决方案,得出100个答案。

案例学习法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与研究性学习相似的是,重视过程。也就是说它可以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非常重视得出这个答案的分析过程。因此地理案例学习法的主要特征是:

1.内容非定型化

学习所选的案例可以是自然地理案例,也可以是人文地理案例,可以是中国地理案例,也可以是世界地理案例;既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案例,也可以是地理图象案例等等。只要符合地理学习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就行。

2.思维非定势化

学生在进行案例学习时,不受某一种思维方式的束缚,可以是正向思维,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可以是聚合思维,也可以是发散思维,只要能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就可以。

3.结论非唯一化

学生利用典型案例的学习,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对自己的答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就可以,也就是说满足“自圆其说”都是可以的。

根据案例学习法的主要特征,可以确定案例学习法的主要步骤:

首先是找到学习的案例。地理案例是案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地理案例在我们的周围是很多的,在寻找时要选择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能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这些案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经过精选的地理案例才符合案例学习的要求。如学习生态农业的内容时就可以选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第一村”──浙江奉化滕头村的生态农业发展为案例,供学生学习时使用。

法理分析案例例6

1. 以学员为主体

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学员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课堂组织及案例讨论的引导。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向学员布置题目,要求学员阅读案例,使学员在教学案例分析研究和教师指导中学到知识、锤炼技能。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点名提问来发现问题,并在最后对案例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点进行总结提炼。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充分发展学员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 生动形象

案例分析可以把抽象的概念、生涩的法律条文具体化,使学员更清楚、更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法律条文。如《烟草专卖管理》中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的介绍,可以先给学员一个实例:“张某想要经营卷烟业务,他该怎么办?”由此引入烟草专卖许可证办理流程。首先由学员自己对照《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提出办理的流程和张某需要提交的材料。然后针对烟草专卖许可证办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提问,将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员的求知欲,使学员在理解知识、掌握理论、增强能力的同时,掌握了相应的技能。

3. 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案例准备中,教师选择的案例往往是从生活、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能使学员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注重技能素质提升

案例分析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更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与技能素质的提升。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能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能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中,学员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师生的相互交流,使他们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

5. 重在讨论过程,寓原理于讨论之中

在案例分析教学的课堂上,要注重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每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必须由培训学员们自己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只要是说得有道理,能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表达明白,就是有能力的表现。这种教学法的成功取决于学员参与的程度。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撰写

撰写一个适合教学的案例,首先要配合课程与教学目标来决定问题的设计,然后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案例,并将写好的案例应用于教学中,经过不断的适用和修改,最后使案例更加完整。总体来讲,案例分析教学的主要内容涉及案例选择、案例讨论两个方面。

1. 案例选择

(1)在内容上,应突出针对性、新颖性,既要与《烟草专卖管理》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又要带有前瞻性。如讲烟草专卖许可证一章时,编写案例应突出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2)在资料选择方面,应从实际工作层面出发,把在实际工作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提炼,突出实践性。

(3)在案例资料的表现形式上,要做到简洁醒目,尽可能地调动学员运用所掌握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深入、细致地分析案例资料。

2. 案例讨论

(1)教学时间把握。教学时间包括事先案例素材准备的时间、案例讨论的时间以及各个环节上的时间分配,是否安排限时发言及人均发言时间等都应充分考虑,使问题讨论能够深入、充分地进行,并尽可能使每名学员都能参与。

(2)教学程序设计。案例分析教学法的教学程序一般可分为提供素材、提出问题、进行分组、展开分析讨论、知识点归纳概括、问题焦点及分歧讨论、总结点评等环节。

(3)课堂教学组织。案例分析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可划分为个人发言、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各组之间辩论等。

三、案例分析教学的实施

案例分析教学法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可以非常灵活地针对不同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培训对象来选择具体实施方法。下面是我的一次教学实践活动,以此来介绍案例分析教学法在《烟草专卖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为此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关于涉烟违法行为的案例素材,在此案例中涉及到涉烟违法行为的定性、调查程序、适用法律等知识点。在课堂组织形式上,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 准备

在正式分组之前,首先把案例材料发放给学员,让学员对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并查阅相关的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形成初步意见。

2. 分组讨论

分组时将学员划分成5人小组,小组的成员要多样化,在划分时可以考虑年龄、所在省份等情况来进行分配。这样,能使学员在讨论时可以增加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加深对案例的理解。

分组讨论后,由各个小组分别派出本组代表进行发言。每组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发言之后要接受其他小组的讯问并且作出解释。分组讨论的过程为学员发挥的过程,此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在小组发言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法进行重点讨论。

3. 总结阶段

法理分析案例例7

0.引言

“案例教学”法主要就是指老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按照教学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教材案例,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平等交流和积极参与等分析研讨活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内容。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的实践应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待M一步解决。因此,为了培养专业性强、高素质的财经人才,老师应该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优势,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物教学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老师应用其进行教学时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重视,依然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没有设置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讨论,使其效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从而限制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很多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只是单一的强调课程开设和教学,没有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而且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数量分析,使得学生的财务管理只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财经人才。

1.2选择的案例不合理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财务管理案例,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的时代特征和使用优势,而且教学内容要符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案例内容和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采用的案例往往带有较强的随意性,没有经过千挑万选,并且认为只要是有关财务管理的案例都可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忽视了案例内容的实践性以及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使得案例教学过于牵强。同时,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案例分析中去,更无法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这样不仅降低了案例教学法的魅力和优势,还无法调动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1.3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

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通常都会采用闭卷考试和案例分析等两种考核方法。其中,闭卷考试经常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误思想,认为理论知识掌握更加重要,经常为了应付考试而苦背书本内容,没有养成一种开放性思维能力和习惯,限制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而案例分析这种考核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很多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往往都是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案例资料,有的甚至是直接抄袭网络分析内容,逐渐养成一种懒隋心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提升。

2.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1加强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相互融合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要想培养高质量的财经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二者的各自优势,加强传统理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融合,取长补短,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善于运用案例展开教学,增加课堂的案例讨论活动,调动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教学优势,例如,培养创新思维、个性化学习、开阔视野、深化学习等。但同时,也不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完全摒弃,老师要通过对学生们的概念灌输,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此外,还应该增强财务管理教学的连贯性,增强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和贯通性。

2.2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合理的选择案例,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首先,多选择一些国内企业的发展案例。一方面,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虽然运用的发展理论相同,但是它们二者在发展思路方面却各不相同。而且国外企业发展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环境也与我国不同,就算是再经典的案例也不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因此应该从国内企业中选择教学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财务管理行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国内企业案例还能让学生感到一种亲近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证券市场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老师从上市公司中提炼财务管理案例,加强对国内企业财务的研究,对提升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推动学生未来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案例。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包含的知识点丰富多样,再加上课时的限制,老师要尽可能的设计和选择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内容,不需要针对某一知识点设计单一案例内容。通过综合案例教学,老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正在讲授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可以对以往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并且更好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整体把握。

2.3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

法理分析案例例8

    案例教学是系统讲述教材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具体分析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它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适用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多门现代会计学科之中,在管理会计中也同样适用。

一、案例教学引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理论脱离实际,违背高职高专的精神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管理会计课程基本上是西方教材的复制,较少结合我国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也不能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造以及发展前沿的成果。在实践应用上,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往往建立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之上,并大量使用过于抽象的数学模型,违背了高职高专“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精神。所以在专业教育上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应该是教学的首要目标。案例教学中的“客观真实性”和“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很好的符合了高职高专的要求。

(2)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中仍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会计计算题居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简单的计算题为主,使学生有一种在做数学题的感觉,而案例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案例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二、案例的设计

    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核心,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管理会计教学中不同的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不同类型的案例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

(1)案例的分类

    按照案例所涉及内容的多少和分析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①微型案例②中小型案例③大型案例。

按不同的案例设计目的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①为教师组织课堂讲授而设计的案例(简称引导案例)②为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而设计的案例(简称课堂讨论案例)③为学生课后分析而设计的案例(简称课后分析案例)。

(2)案例在管理会计中的分配设计(图1)

图1:

对象

案例类型

预测

1.中小型案例 2.课后分析案例

短期经营决策

1.微型、引导案例

2.中小型、课后案例

长期经营决策

1.中小型案例 2.课后案例

预算

1.大型案例 2.课后案例

成本控制

1.中小型案例 2.课堂讨论案例

责任会计

1.中小型案例 2.课后案例

(3)案例在管理会计中的设计举例

    小型案例多用于课前引案,例如成本性态分析中用“出租车公司如何确定收费标准,以达到不仅营业收入最大而且出租车愿意开车的局面”,来引出上课的内容。大型案例例如预算管理中“以惠港贸易公司一个小型商业企业的全面预算”来练习学生对预算管理的理解运用程度。中型案例例如在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时的“新华乐器有限公司的生产决策”,来贯穿一节课的内容,使之形象生动。

三、案例有效性的分析

    在管理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案例,使案例的效果发挥最大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案例教学要有理论指导

     案例教学法并不排斥讲授法,相反没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一味的讲案例都是空谈,所以在管理会计教学中,两者应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案例中的信息只有理解了基本知识以后才能发现,不然只是雾里看花。

(2)合理安排案例

    案例教学有很多优点,但是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使用案例。正如前面所说案例有不同的种类,要按课时的安排和需要选择案例。案例一般较长,如果都在课堂讲授会花费大量时间,所以有些案例要放在课后进行。面对小型的作为课前引导的案例,应该尽量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案例,使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也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对与课堂分析的案例,应该在理论难以解说的情况下使用,使难变易。

(3)课后案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课堂上的案例多在为能更好的传授知识作准备,课后的案例基本要靠学生自己完成。这就需要考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许多高职学生缺少的,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用宝贵的课后时间来学习,这就需要有一种激励的成绩表现形式。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讲述分析、以PPT的形式展示分析的结果等等,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激起学习的兴趣为主。培养能力不光是培养学习能力,还培养表达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珍文.管理会许案例教学方法.会计之友,2002,(2),

【2】孙国强.管理研究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7

法理分析案例例9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是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共管理人才的质量,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案例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国外近几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专业实践的教育与培训的诸多领域,如法律、医学、商学、公共管理、教育,等等。这种教学方法在国内的应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尤其是对公共管理这样的新兴学科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就成为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案例教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910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如今,在哈佛商学院,所有课程都用到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要学习400-600个案例;肯尼迪政府学院60%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学习100-140个案例。哈佛的案例教学极为注重启发、讨论与互动,强调把现实问题带到课堂、把理论变成解决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讲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1]哈佛大学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使其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学方法走向的成功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培养应用型、实战型的管理人才方面,它具有独到的功能和效果,受到管理界、教学界的重视、支持和欢迎。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九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在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态度转变、人际技巧提高、接受度和知识保留力等六个方面对各国专家做了广泛调查,结果发现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那么,什么是案例教学方法呢?

关于案例教学方法,美国芝加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小劳伦斯·E.列恩下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教师们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帮助学习者特定教学目的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和技巧。”[2]P45与传统教学的单一讲授方式、教师独自选择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控制等方面不同,案例教学方法具备如下特点[3]P47:1.教学以讨论为基础;2.学生知道得多,教师的知识并不是权威性的,学生们对自己的学识负责;3.知识和思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并在学生中间互相交流;4.通常学生是关注的中心,在论题选择和讨论方式上教师与学生共享控制权,而且教师经常作为辅助人员或资源提供者处于次要地位;5.总的目标是提高和增强学生的评论性的、分析性的思维和概括能力、辩论能力及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

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对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共管理队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能够适应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改革实效化的需要。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基本理论并不晦涩难懂,难就难在如何权变的应用理论上,只有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明白。所以引入案例教学对我国高校管理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起到重要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其次,案例教学能够适应公务员考试与公共管理教育职业化的需要。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与实施,公务员考试与录用进一步规范化,具有了更强的筛选与鉴别作用。此外,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有较强的进入公共生活的择业诉求。为了适应这两方面的需求,以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为契机的教学模式转变必须关注公务员考试及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潜能的培养。[4]再次,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加强学界与政界的联系。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会随着公共管理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更新。透过案例,可以大致了解管理环境的变化趋势,发现现有理论的薄弱和不足之处,从而推进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同时,通过学界与政界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以提高公共管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政府部门人员的理论水平。

二、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误区

首先,教师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观念和方式上的一次深刻变革,他们认为,“案例”就是“例子”,举例说明某个知识要点就是案例教学,而没有真正转换教学思维,也就不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不会使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有的教师则认为“案例分析”是一个专门的课程,可以通过开设一门“行政案例学”课程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案例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不一定有效。他们认为案例教学无法替代社会实践,学生们通过交流不成熟的意见不会学到任何东西。

其次,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而形成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的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适应能力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不愿主动学习、不愿参与讨论的惰性。另外,我们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尤其是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无形影响,很多学生即便对讨论的问题有想法也羞于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再次,案例收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共管理研究还不深入,我国多数高校的公共管理教学仍然采用老套的“灌输式”教学,以“两教(教师、教材)为主体,“耳提面命”式地向学生讲授单纯的概念和课程逻辑体系,而对案例教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滞后,尤其缺乏适用、规范、本土化、针对性强的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案例,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具体而言,在公共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所谓“三多三少”,即: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西方案例多,本土案例少。

三、完善案例教学方法的对策

1.建立和不断优化案例资源。开展案例教学首先要有足够的、高质量的案例资源,建立一个各教学单位可以共享的案例库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们有必要成立案例搜集制作组,建立具有相应社会性的案例专门研究机构以形成稳定的案例工作队伍,明确任务,专门负责对外的实际调查,搞好和政府及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关系,以期比较容易地获得高质量的第一手资料,构建全面而准确的专业案例库,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提供案例源。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一些公共组织的工作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帮助制作案例。这样,既可以保证公共管理案例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指导性,又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加贴近实际的素材。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公共管理的研究人员,形成稳定的力量,组成业务网络,建立起各研究单位可以共享的公共管理案例库。比如,美国早在1948年就由纽约卡内友公司资助,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撒拉克斯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组成了公共行政案例编写委员会,研究成果由各大学分享。

2.根据课程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案例。要有效地开展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其前提是要根据课程内容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在案例选择过程中,为确保案例的典型价值,应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案例的选用要符合教学目的。要充分考虑到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选取的案例要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针对这些知识的重点、难点。比如在“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教学中,我国“大部制改革”就十分引人瞩目;其次,选取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时效性、针对性。所选案例必须是反映公共管理实践某些或某类情形的代表性事例,最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内涵具有普遍意义,内容真实可靠,可信度高,通过对其分析可以获得一般性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在“公共危机处理”这一主题下,“911事件”、“抗击非典”、“汶川地震”、“三鹿奶粉事件”、“出租车司机罢运”、“农民工上访”等问题导向明确且较具代表性的个案就很易备受关注,具有典型意义。再次,教学案例应该具有开放性与挑战性,能够引发不同的观点、思考和争论,能够对分析者的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形成一定的挑战,使得这些能力经由不断磨炼而得以加强。

转贴于   3.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配合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案例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在高度的拟真性和鲜明的教学目的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案例教学不仅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与传统教学不同,而且要求与一定的物质安排相适应。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配合案例教学必然是未来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选用声像结合的案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富于动漫色彩的课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短片,能够创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公共行政管理学科知识和公共行政管理教学信息。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可大大提升课堂的直观性,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受启发。现在国外甚至于已有学校尝试租用卫星通道,进行远距离乃至跨洲的案例讨论与学习。这预示着,未来的案例教学将是“无缝式”的,案例教学传统上被划分为学习者先独自对案例作分析,继而以小组和全班的讨论这样一种学习环节的界线将逐渐消失,学习将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4.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案例三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它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教师教学方法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高校应加大投入对教师进行系统的案例教学培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所谓教师、学生和案例三者积极互动,就是强调教师以案例为主要素材,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博大的情怀影响学生,以情带学,以平等的姿态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案例的分析和研讨。教师要做导演、主持人、组织者,而不要做演说员、评论员、仲裁员。其次,完善案例研究,加强案例写作。案例教学法须以高质量的案例研究为基础,唯此才能真正高效地展现“问题”中所涵的冲突,发掘更多的洞见,更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奔巴萨特等方法论学者指出,案例研究要注意的程序是:(1)研究主题与目的的确立;(2)分析单位的设计;(3)单一个案或多个案的研究设计;(4)选择对象的研究设计;(5)资料研究方法的研究设计。[5]P396再次,借鉴国外做法,积极开展高校与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合作,聘请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中具有丰富的政府工作实践经验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老师,传授公共管理中的实践经验。比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品牌教授、“大腕级”骨干教师多数有从政的经历,有些人担任过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有一些人担任过美国总统的经济、公共政策和国际事务等方面的高级顾问或助理,大多是毕业于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院校。他们从政经验丰富,社会声望高,学术功底扎实,影响力大,特别是在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国防与外交等方面见多识广,研究成果丰富。

5.注重评估,建立案例教学效果测评系统。

课堂案例研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的完成。因为与传统课题教学相比,案例教学中开放式的讨论虽然更能激发学生的智能和各种技能,但缺乏客观的评价依据,增加了教师评估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难度。因此,跟踪研究教学实践,注重教学评估意见的收集和反馈,建立与案例教学方法配套的教学效果测评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每次课后,教师应及时召集学生针对本次课堂案例教学进行讨论,征求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反映,以便为案例教学的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譬如:对学生的负责和鼓励程度、课堂上的主要观点和看法的清晰程度、课堂讲授与自由讨论之间的平衡程度、教师的优缺点、案例及阅读材料的质量等情况向每个学生分发征求意见表并及时收集整理反馈,督促有关教师做好改进工作,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法理分析案例例10

2015年4月13日,左某接到电话,一个自称警察的人称左某账户与贩毒团伙有牵连,要求左某提供个人账户内的存款情况、理财情况及用途等,左某惊慌之下均一一告知,并按电话要求登录网银,插入U盾进行操作。随后,左某意识到可能被骗便拨打110报警,并前往某支行查询账户内存款、理财产品余额等情况。经办柜员告知左某理财产品、定投基金等未到期无法支取。2015年5月14日,左某收到某支行的催收电话,称左某有一笔13.5万元的质押贷款逾期未归还。经查询,2015年4月13日,左某账户用U盾在网上银行申请了个人质押借款并签订了电子版的《个人质押借款合同》,约定左某向某支行申请个人质押贷款,贷款用途为消费,贷款金额为12万元,贷款期限为一个月,以左某15万元理财产品作为质押担保。某支行向左某账户发放贷款后,贷款通过网上银行加U盾转账支付到案外人龚某账户。

左某认为,某支行办理网上银行质押贷款时未进行短信通知,在左某查询账户理财产品等情况时也未及时告知其理财产品已被质押,导致左某遭受经济损失,遂某支行要求确认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无效,解除对理财产品的冻结,消除人民银行不良征信记录。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左某财产损失系因其疏忽大意造成,某支行不存在违约行为或者过错,相关不利后果应当由左某自行承担。据此,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左某全部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左某未提起上诉。

法律分析

本案是不法分子冒充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办理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引发的典型银行被诉案件,涉及的问题和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财产品质押的交易模式和法律性质;二是左某与某支行之间的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合同是否有效;三是某支行对左某财产损失是否存在过错。

理财产品质押的交易模式和法律性质

当前,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一个重要投资渠道,为满足理财产品持有人盘活和充分利用其理财资产并用以融资的实际需要,商业银行向市场推出了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所谓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其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质押品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在对借款人理财产品所对应资金账户采取冻结支付手续后,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在借款人到期不能清偿贷款本息或发生其他约定的情形时,银行有权以该理财产品的市场价值优先受偿。在实现质权时,银行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待理财产品到期且对应的理财本金和收益到达客户理财资金账户时,直接将该账户中的资金扣划并用于清偿贷款本息;二是在银行贷款到期且未获清偿时,根据银行与出质人之间的约定,提前终止个人理财产品协议,然后将提前赎回理财产品应交付客户的理财本金和收益扣划用于清偿贷款本息。

从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交易模式可以看出,银行理财产品质押属于权利质押。权利质押,是指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财产权利设定的质押担保,在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依法处置该项权利中的财产利益并优先受偿。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作为质押担保的一般权利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具有财产性,可用金钱评估其经济价值;具有可转让性,质权人可通过转让处置该权利来实现其债权;易于设质,在设立质权和实现质权时容易操作。在银行理财产品质押中,客户基于理财产品对银行享有的是一种债权,具有经济价值,包含理财本金和收益。这种债权不属于法定或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权利,而且在设定质权和实现质权时非常便利。因此,银行理财产品质押在法律性质上可以纳入权利质押的范畴。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质押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权利质押的范畴,但是这种权利质押目前仍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我国实行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规定的质押包括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物权法》在第223条列举的可质押的财产性权利,仅包括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以及应收账款等,并未明确规定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如果采取严格的物权法定主义,银行理财产品质押存在被认定为无效的法律风险。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新的物权形态不断涌现,如果采取过严的物权法定标准,不利于保障新经济形态的秩序稳定和金融债权安全。因此,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担保物权也呈现了一种柔性适用物权法定原则的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法院生效判决都认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有效,判决银行对理财产品本金及收益具有优先受偿权。

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合同的有效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三条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第九条规定,数据电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发件人发送:第一,经发件人授权发送的;第二,发件人的信息系统自动发送的;第三,收件人按照发件人认可的方法对数据电文进行验证后结果相符的。本案中,左某与某支行之间签订的《电子银行个人客户服务协议》约定,客户证书指用于存放客户身份标识,并对客户发送的电子银行交易信息进行数字签名的电子文件,银行为客户提供证书存放于U盾中;银行根据客户的电子银行业务指令办理业务,对所有使用客户在银行设定的身份标识信息,并按照客户在银行设定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密码、客户证书、动态口令等)通过身份验证的操作均视为客户所为,操作产生的电子信息记录均为银行处理电子业务的有效凭证。

从上述法律规定和约定可以看出,左某与某支行签订的相关协议明确约定电子银行业务可以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只要银行按照左某在银行设定的认证方式通过身份验证,则双方之间进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效力就应当得到认可。本案中,虽然左某系受不法分子欺骗登陆网银并通过U盾进行操作,但是对某支行而言,左某网上银行账户办理的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业务和转款业务指令均发自左某自己的电脑,并通过了左某设定的认证方式U盾的身份验证,应当认定为左某本人所为,对左某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左某与某支行之间的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合同应当合法有效。

某支行对财产损失是否存在过错

首先,某支行为左某办理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以及转账业务系依据左某通过网上银行发出的指令,并通过了左某所持有的U盾验证,完全符合双方《电子银行个人客户服务协议》约定,不存在违约行为。其次,某支行在为左某办理网银开户时,在开户申请单上特别提示左某妥善保管身份确认工具U盾,并牢记U盾密码,切勿泄漏,也勿将U盾交给他人。左某对此签字确认,表明知悉该提示。由此可见,某支行已经尽到了风险提示义务。但左某仍旧轻信不法分子谎言,按照不法分子要求卸载杀毒软件,下载安装了不法分子指定的远程操控系统,允许不法分子操作其电脑,同时还按照犯罪分子要求登陆网上银行,插入U盾两次进行确认操作,使得不法分子可以顺利通过左某网上银行办理理财产品质押贷款并盗转款项,左某本身存在过错。第三,左某提出某支行在为其办理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业务以及转账业务时未向其发送认证和余额变动短信。由于左某在填写个人客户业务申请书时,未选择开通账户余额变动短信提醒和短信认证,某支行可以不发送相关短信,并不存在过错。左某不能据此要求某支行承担责任。

相关启示

明确银行理财产品质押合法有效性。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质押的根本问题在于现行法律、法规尚未对理财产品可否质押、如何设定质押做出规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业务面临无效风险。商业银行可促请监管机构或行业协会提出立法建议,修改《物权法》第223条,增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份额”可以作为财产性权利出质的明确规定。与此相配套,修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或制订专门关于理财产品质押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对理财产品质押的登记或公示方式进行规定,使理财产品质押业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法理分析案例例11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高校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尤为明显,在高等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对教会学生运用经济管理知识解决经济问题,提高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一、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选取不规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选用与之对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剖,并且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方法使学生过度依赖课堂教学知识点,导致学生的思维产生局限性,对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上涉及的理论基础知识过多,单个的教学事例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知识点,导致教师要引进较多的教学事例来解剖课堂中的基础知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案例解剖方面不能面面俱到,导致学生只能记住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2.对学生能动性不够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但还是教师在单方面地叙述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在座位上静听,学生与教师并没有进行互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总体来说,教师还是课堂的中心,这同以往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故而,当今的案例教学中,学生还是被动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只有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解决学生上课时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1.选取合理的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必须保证让学生听得懂,并且记住所有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事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挑选,选出蕴含基础理论知识,并富有启发性和经典性的事例,然后通过该事例进行教学。例如,在培养基层管理者的日常管理能力时,教师采用了“主管是个多面手”这一个例子。在这个事例里,虽然李东是某个项目的基层主管,但是在大多数时间里他扮演的角色还是基层员工,绝大多数的事情还得亲自动手去做,承担的责任很大。按照责任大小可将工作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每天完成工作之后,他都要留下来与老板交谈当天的工作。二是每天忙着给基层员工分配任务,做到人尽其用。三是一旦同事之间出现矛盾,他就要进行调解。四是大多数事情他都自己动手做,给基层员工做出榜样。这个事例就很详细地介绍了基层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很好地将事例与基础理论关联起来。

2.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加以明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抓偏了教学的重点,例如,针对“主管是个多面手”这个案例,大部分学生将“李东应不应该事事亲力亲为”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但是事实上教师想要引导学生思考的是基层主管应该做哪些事情。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时,既要选择与经济管理教学有关联的先进的教学事例,又要防止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发生偏移。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时地提醒学生这些事例的重点。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师生互动

为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局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过程应该把学生放在主置,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且积极参与到群体讨论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上述教学策略,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济管理学在培养基层管理者日常管理能力的教学中,教师课前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做总结性的陈述,二者相互配合,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密切的课堂互动。

三、小结

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极为复杂,强调实践运用和操作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经济管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要恰当地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