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6 16:16:04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例1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研究员指出,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农村落后都是因为农业的资金、资源都被城市拿走了,城市利用农村的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和廉价产品发展起来了,而农村却落后了,因此现在需要放慢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发展;二是认为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城镇化,农村凋敝和衰落是难以避免的,现在应主要发展城镇化,而不应把精力放在发展农村上。“这两种观点都具有片面性。”曾业松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要全面理解。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是推进现代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城镇化是大趋势。城镇化可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中国的城镇化正在以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但必须认识到我们推进的城镇化,是能够带动农村发展的城镇化,最终是要形成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方面。”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施虹博士说,“提出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说不重视城镇化和工业化,而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发展新农村,统筹兼顾。经济发展需要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当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远远快于农村发展时,农村就会成为发展的瓶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指出,农村的发展对城镇化也有利,这既体现在劳动力的支持上,更体现在消费需求上,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农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了,将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

从我国的国情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来看,发展城镇化的同时也必须大力发展新农村。曾业松告诉记者:不论我们城镇化发展速度有多快,仍然会有大量的人口进不了城市;即使我们的城镇化程度达到60%,仍然有五六亿的人口留在农村。一个国家有几亿人口在农村,怎么能够不管不问,任凭着农村凋敝吗?如果几亿人口在农村始终过不上富裕生活,不仅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而且很容易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的关系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来是我国农民的优良传统。但是,我们决不能把强调农民的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对立起来。曾业松指出,过去由于国情国力的原因,只能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理应比以前更多地承担起建设责任,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曾业松说,新农村建设中的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属性,如义务教育、乡村道路等,具有公益性,应当主要由国家来投入;如农业生产、农民建房等,主要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应当主要由农民自己来投入;有些介于两者之间,国家应积极引导和参与,由国家和农民一起办。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补充的关系,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侧重。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国家的作用只能是引导,真正的主体是农民。施虹说:“只有让8亿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才大有希望。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就是,保障农民的民利,让农民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利益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国家不断增加对农民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调动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创新体制机制与增加资金投入的关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努力抓政策、增投入、上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发展,打好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农村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施虹说,只有工业反哺农业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才能长久保持下去,而不仅仅是一时的热情。

曾业松分析认为:一方面有很好的制度保证资金的投入,要通过财政结构的调整、财政体制的改革,使更多的钱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上来。国家已经决定,今年,要做到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高于上年。今后,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另一方面又要有很好的机制保证把资金使用好,提高使用效率,要有监督、管理的机制,防止资金被截留,被挪用,防止用于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体制机制的创新,最终要落实到农村体制改革上来。施虹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同时加快农业科技与推广体制、农民组织体制等改革。”

搞好试点示范与做好面上推广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例2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研究员指出,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农村落后都是因为农业的资金、资源都被城市拿走了,城市利用农村的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和廉价产品发展起来了,而农村却落后了,因此现在需要放慢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发展;二是认为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城镇化,农村凋敝和衰落是难以避免的,现在应主要发展城镇化,而不应把精力放在发展农村上。“这两种观点都具有片面性。”曾业松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要全面理解。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是推进现代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城镇化是大趋势。城镇化可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发展。中国的城镇化正在以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但必须认识到我们推进的城镇化,是能够带动农村发展的城镇化,最终是要形成城镇和农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方面。”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施虹博士说,“提出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说不重视城镇化和工业化,而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发展新农村,统筹兼顾。经济发展需要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当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远远快于农村发展时,农村就会成为发展的瓶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指出,农村的发展对城镇化也有利,这既体现在劳动力的支持上,更体现在消费需求上,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农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了,将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

从我国的国情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来看,发展城镇化的同时也必须大力发展新农村。曾业松告诉记者:不论我们城镇化发展速度有多快,仍然会有大量的人口进不了城市;即使我们的城镇化程度达到60%,仍然有五六亿的人口留在农村。一个国家有几亿人口在农村,怎么能够不管不问,任凭着农村凋敝吗?如果几亿人口在农村始终过不上富裕生活,不仅影响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而且很容易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

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的关系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来是我国农民的优良传统。但是,我们决不能把强调农民的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对立起来。曾业松指出,过去由于国情国力的原因,只能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理应比以前更多地承担起建设责任,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曾业松说,新农村建设中的建设项目具有不同的属性,如义务教育、乡村道路等,具有公益性,应当主要由国家来投入;如农业生产、农民建房等,主要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应当主要由农民自己来投入;有些介于两者之间,国家应积极引导和参与,由国家和农民一起办。农民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补充的关系,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侧重。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国家的作用只能是引导,真正的主体是农民。施虹说:“只有让8亿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才大有希望。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就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利益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在国家不断增加对农民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调动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积极性。”转贴于

创新体制机制与增加资金投入的关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努力抓政策、增投入、上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发展,打好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农村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施虹说,只有工业反哺农业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来了,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才能长久保持下去,而不仅仅是一时的热情。

曾业松分析认为:一方面要有很好的制度保证资金的投入,要通过财政结构的调整、财政体制的改革,使更多的钱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上来。国家已经决定,今年,要做到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高于上年。今后,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另一方面又要有很好的机制保证把资金使用好,提高使用效率,要有监督、管理的机制,防止资金被截留,被挪用,防止用于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体制机制的创新,最终要落实到农村体制改革上来。施虹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同时加快农业科技与推广体制、农民组织体制等改革。”

搞好试点示范与做好面上推广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例3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应当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成为现代化战略布局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一、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所谓的城镇化就是指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具体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它既包括城乡人口的变动,人口观念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也包括由此带来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过程;既包括乡村的城镇化,也包括城镇自身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即“城镇的城市化”。

新农村建设,它的内涵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途径,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作用下,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村物质和精神文明、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终实现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者内涵的目标同向,任务一致,目的相同,要求一样。因此,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伴随于我国现代化全过程,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支点,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二、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密不可分

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农村落后是因为农村的资金、资源都被城市拿走了,城市利用农村的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了,而农村却落后了,因此,现在需要放慢甚至停止城镇化步伐,全力加快农村发展。对这一问题,专家们的普遍意见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并不冲突,相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新农村建设可以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经济学家茅于轼表示,要建设新农村,非得减少农民不可。所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减少农民,使富余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让大量农民进入城镇是一种必然。随着农村的进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富裕农民必然涌向城镇,推动城镇化进程。

(二)城镇化有助于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表示:“没有新城市,就没有新农村。”城镇化程度越高,城镇的第二、三产业越发达,城镇的功能越键全,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就越强。而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发展生产,主要解决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而城镇化必然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现代化,吸纳和转移更多农村人口,减少农民,富裕农村,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新世纪头20年的重大发展战略,它们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互动互促,相伴而行,谁也离不开谁。城镇化发展需要从农村大量吸纳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去。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推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之源,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反过来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三)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现代化建设必须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

对我国来说,非常重要的就是人口问题,这始终是我们今后改革和发展不可回避的大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若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峰值16亿人口,按有关学者提出的“合意城镇化率”为65%,则农村人口仍有5.6亿。按照现在能够利用的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都转移到城镇就业,还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一面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而且要给农民创造更好的进城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新农村建设,发展新农业,使农民可以获得不断增长的物质收入和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安居乐业。

(四)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实践证明,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重要性

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表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国家由工业化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由之路。事实上,新农村建设只有保持农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新农村建设战略是在我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提出的,是城镇化发展趋势在农村的具体政策体现。所以,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应当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相互推动的合力作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从我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来看,越是城镇化程度高的地方,新农村建设步伐越快;越是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得好的地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就越大。新农村建设只有与推进城镇化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取得互动互促、相得益彰的效果。

因此,城镇化应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否则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不可能达到,城镇化也不可能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三、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路径

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实践告诉我们,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凸显城镇化的重要地位,加快城镇化步伐必须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使之相互促进、统筹协调、有机结合。要使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紧密结合,必须高度关注以下方面。

(一)加快产业拓展是二者紧密结合的重要基础

产业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拓展产业是调整农村结构,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也是城镇化的基本条件。

城镇化的发展是以产业为支撑的,如果一个城镇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工作机会,大量的人集聚起来,这样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同样,农民收入的提高,单靠种地也是不可能得到显著改善的,必须依靠发展第二、三产业。例如,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的小城镇之所以繁荣起来,都是专业镇的发展所带动的。因此,发展产业,从而以产业的支撑来带动城镇的发展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是最关键的问题。

(二)加强统筹规划是二者紧密结合的重要前提

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二者要紧密结合,防止两张皮,务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发展,突出超前性,体现人文、产业特色,整体推进,使城乡统筹规划成为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

(三)提高农民素质是二者紧密结合的必要条件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城镇化的主力,高素质的农民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尤为重要。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进程。农民素质的提高,除了强化培训外,务必实现两个转变,即由农村向城镇转变,由农民向居民转变,调整思维方式,改变生活习惯,增强谋生致富手段,从而达到在转变中改变,在改变中提高。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例4

一、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实施“三农提升工程”的信心

2011年,是我县实施“三农提升工程”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以提升农业、提升农民和提升农村为核心,以村庄整治、沿线提升和示范村建设等为重点,在全县深入实施“三农提升工程”,累计完成待整治村整治建设40个村,已整治村治理提升10个村,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村52个村,整线推进沿景沿线村庄综合整治提升17个行政村,建设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4个、农村新社区3个、环境优美村和文明和睦村各2个,培育特色经济专业村20个,全县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受益面进一步拓宽,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内容更广。全年实施的“三农提升工程”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和我县实际情况,除原来开展的实施内容外,还新增了三项实施内容:一是沿线整治。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思路,在抓好单个村庄整治的基础上,以沿线村庄美化、洁化、绿化和秩序整治等“三化一整治”为重点,整线推进镇富足山村镇村、镇村乡路里坑村“两线”17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沿线“赤膊墙”粉刷687幢26.6万平方米,拆除路边简易房、小工棚等有碍观瞻物87间4878平方米,清淤整治路边沟渠6620米,整治废品收购点5个、木材加工点2个,统一配置垃圾桶360只、垃圾车30余辆、保洁员29人,建设村庄绿化景观面积2.3万平方米,围护绿化带木栅栏5000多米,沿线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农村新社区建设。对照社区建设“八化”标准和社区服务“八个配套”要求,以及示范村建设的四个文明十六项创建指标,引导、小、坞石坑等行政村,因地因村制宜地抓好了旧村改造、新区扩建、农房“穿衣”和村庄绿化等工程项目,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大力推进村务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体育建设场所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亮点进一步呈现。三是污水处理项目。各实施村共铺设纳污管道63484米,建设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处理池45个3834立方米,建设人工湿地处理池3984个,污水治理受益农户共达8697户,待整治村和已整治村的污水治理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82%。

2、力度更大。坚持把加大投入、强化服务作为深入推进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着力提高扶持力度。一是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省和县级财政实际投入1700万元,比2007年增加700万元,同比增长70%;累计投入整治资金2421.9万元,其中农民自筹233万元,其中待整治村、已整治村和创建小康示范村等实施村,按照村庄人口规模和村庄整治建设类型进行分类补助,村均比去年增加财政补助资金10万元;增加沿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173万元;农村垃圾处理、生态优美乡镇和经济专业村建设等也相应增加了财政补助力度。二是技术指导进一步加强。围绕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和污水治理四大整治项目,组建由县农办、环保局、农业局能源办、卫生局等业务部门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服务组,建立完善技术指导服务制度,组织人员赴省、去市、到县、下乡、进村开展村庄整治专项业务培训,广泛宣传普及“三农提升工程”政策和技术,因地因村制宜地指导实施村编制实施计划、细化实施方案,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实施“三农提升工程”的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三是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按照“有设施、有人员、有制度”的工作要求,多次开展实施村环境卫生督查,督促实施村进一步配全垃圾桶、垃圾堆放点和垃圾车等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农户“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包干等长效管理制度,提升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保洁和规范管理水平。

3、方法更新。针对卫生改厕和污水治理等高标准、大难度项目,主动创新,破解难题。一是针对改厕和治污实施难题,创新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分户式和联户式人工湿地分散处理相结合技术模式:在村庄人居密集、经济基础较好的实施村,重点实施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在人居分散、经济薄弱的实施村,实施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同时将农户已经建设的一格、两格化粪池进行改造利用,有效降低建设成本。二是围绕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指导长风农家乐经营户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污水治理活动,在经营点统一配置垃圾桶50只,专门配备保洁员1名、垃圾清运车1辆,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20多个,并按照大户100元/月,中小户10—60元/月不等的标准,发动24户经营户每月自筹保洁资金900元,加强经营点周边环境日常保洁工作,切实解决经营点无管理主体、无相关设施、无专项资金等问题,为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是更加注重项目资源的整合。分别将农村公路连网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生活沼气工程和国家改厕等项目,与“三农提升工程”进行衔接配套,形成了农村建设项目的“大合唱”和建设资金的“大集成”。

从总体上讲,“三农提升工程”是在“工程”基础上的提升。经过5年的实施建设,农村环境和面貌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从工作的开展反馈情况来看,不同层面还存在一些不同的问题。县、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四个层面的思想没有完全统一:从县里来看,积极性和热情很高,按照省里和市里的有关要求积极实施、确保到位。从乡镇层面来看,责任主体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组织管理比较松散,分管领导、联村领导和驻村干部等乡镇干部合力抓整治建设的力度不大;从行政村层面来看,作为实施主体,一些实施村局限于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的思想认识,没有真正把该项工程作为改善环境、惠及农民的一项实事工程来抓,“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工作消极被动,工程进度缓慢。从村民层面来看,自身素质提高、习惯改善没有与环境改善同步提高,主动参与投工投劳、资金自筹和卫生保洁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二、明确重点,切实实施好新一年“三农提升工程”

新一年实施“三农提升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和绿化建设等五大整治项目,完成待整治建设40个村、已整治村污水治理10个村,进一步实现扩面提升;对照建设农村新社区的目标,整线推进沿线村庄综合整治1条线,新增垃圾集中处理村50个,培育特色经济专业村20个、环境优美村5个和文明和睦村2个。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确保新一年工程实施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取得实效。

1、围绕五大整治项目,在村庄整治上见实效。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等五大整治项目,是省里规定的新一年村庄整治必须全面实施的“规定动作”,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垃圾处理我后面还要专门讲一讲,这里我把其他四个重点整治项目的要求说明一下)。一是村道硬化要保质保量。要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和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开展村内道路硬化建设,并采取村内干道村办民助和通户道路民办村补等形式,进一步明确村道硬化的事权划分,广泛发动农民开展投工投劳、资金自筹和质量监督,保质保量完成每村平均宽3米、长1.5公里以上的村道硬化任务。二是卫生改厕要全面达标。全面消除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因村制宜建设生态公厕,引导农户改造卫生户厕,受益农户覆盖面达到80%以上。三是污水治理要节约高效。以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和分户式、联户式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为基础,结合卫生改厕、农业生产和清洁能源利用,进一步探索成本低、效果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模式,把污水治理与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四是绿化建设要因地制宜。要大力推进村庄绿化建设,着力抓好路边、塘堰、河岸的绿化工作。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胡柚、杨梅、香樟等树种,把经济林果引入村庄绿化,鼓励农民多种树、种好树,努力培育农户庭院经济。

2、围绕村容整洁美观,在垃圾处理上下功夫。村容整洁是新农村的形象,保持村容整洁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好农村的垃圾污染问题。从去年省市考核验收上看,检验一个村庄整治建设工作是否达标,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这个村庄的垃圾处理是否真正抓到位。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作为提升我县村庄整治水平和建设成效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要全面抓好农村腐烂胡柚柑橘的无害化处理。要严格按照“乡镇包干、村自为战、部门协作、农民参与”的要求,采取烂果转换有机肥、烂果应用生产沼气和就地集中填埋等多种处理技术,上下联动,干群互动,扎实做好农村腐烂胡柚柑橘的无害化处理,有效防止腐烂胡柚柑橘污染农村环境。二是要进一步扩展垃圾处理覆盖面。主要是抓好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要新增50个垃圾处理村,确保垃圾处理行政村覆盖面达到100%;另一个层面,是要把垃圾处理工作扩展延伸到每个自然村,力求垃圾处理自然村覆盖面也达到100%,做到不留死角。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设施。要按照每10—15户配1只垃圾桶,每500人配1名保洁员,每个自然村建1个垃圾集中房(堆放点),每个行政村配2—3辆保洁清运车等标准,重点抓好40个待整治村和50个垃圾处理村的垃圾处理硬件设施配置,做到设施完善。四是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对新增的垃圾处理村配置硬件设施,继续实行财政补助政策。加大垃圾处理村保洁经费补助力度,其中1000人口以下村,每村每年补助3600元,1000人口以上村,每村每年补助4800元。增加对乡镇中转站和焚烧炉的运行费用补助,每个中转站、焚烧炉每年补助3—4万元。五是要进一步规范垃圾处理制度。要严格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运(焚烧)、县处理”几个环节处理农村垃圾。“户集”,重点要制定和落实好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引导村民管好门前屋后“自留地”,自觉将生活垃圾放入垃圾桶;“村收”,就是要按要求配备保洁员,落实保洁员工资,明确保洁员保洁范围和保洁周期,经常性地打扫村庄公共场所卫生,并将垃圾桶内的垃圾清运到垃圾集中房(堆放点)堆放,同时,要求每个行政村都要建立一支卫生督导队,加强村庄保洁的督促管理。六是要进一步加强垃圾处理的督促和考核。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要切实加强对各实施村垃圾处理的督促检查,按照“有人员、有设施、有制度、有保障”的要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明察与暗访、检查与补助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督查通报制度、卫生保洁资金补助制度。要将平时督查情况与新农村建设年终考核密切结合,将“三农提升工程”的考核重点放到实施好农村垃圾处理上来,增加考核分数,加大考核力度。

3、围绕整治发展双赢,在建设内容上拓领域。要紧密围绕提升农业、提升农民和提升农村的核心,一方面努力抓好农村脏乱差环境整治,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农民创业创新,实现整治促发展、发展助整治的良性互动。一要把单个村庄整治与整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要以公路沿线村庄的美化、洁化、绿化和秩序整治等“三化一整治”和“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为重点,整线推进沿线村庄综合整治提升1条线,全面加强沿线村庄的“赤膊墙”整治、秩序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和绿化景观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新农村建设水平和新农村总体形象。二要把面上村庄整治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村庄整治与产业发展“两手抓”,立足我县别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大力培育食用菌生产、来料加工、轴承加工等各类特色经济专业村,要围绕吃、住、行、乐、游等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努力培育一批农家乐特色村,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三要把面上村庄整治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村庄整治建设,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以宅基地复垦换取集体土地非农收入;要充分利用村办公场所建设的有关政策,发展农家乐服务中心、来料加工服务点等村部服务经济;要通过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人口转移,积极推进农业土地流转,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培植集体经济来源,进一步夯实农村道路、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长效管护的经济基础。

4、围绕全面改善民生,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上求突破。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新社区是十七大提出的新任务,是实施“三农提升工程”的最终目标。建设农村新社区,从概念上讲,就是要以中心村和较大规模的行政村为基础,借鉴城市社区的建设和管理理念,通过引导农村人居适度集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从我县农村的实际来看,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建设:一要提高村庄规划质量。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控制作用,切实加强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进一步规划明确近期需要撤并或迁移的行政村、自然村,进一步规划制定村庄建设的功能定位、发展导向,进一步规划确定需要整治建设的中心村、基层村的重点区域,实现村庄规划与村庄建设相互统一,村庄建设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无缝对接,避免无效整治和重复投资。二要不断丰富农村新社区文化。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采取“送文化”和“种文化”双管齐下的方法,把村庄整治建设与乡土文化培植有机结合,在整治中发掘传统文化,在建设中完善文化设施,努力形成一批组织有力、设施完善、制度健全、活动经常、特色鲜明的农村特色文化村。三要逐步发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要围绕农村新社区建设“八个配套”的要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争达到有村务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文化室、农民信箱和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站、体育建设场所和放心店等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5、围绕推动合力共建,在各方参与上聚合力。实施“三农提升工程”,面广量大,涉及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仅仅依靠一两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要认真总结前几年我县各部门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牢固树立“城乡发展一盘棋”和“新农村建设一盘棋”的思想,加强部门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一要加大部门联系乡镇联系村力度。要以继续深化“六个一”联系制度为载体,深入开展领导驻村调研、部门结对帮扶、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等活动,促进部门重心下移,扩大部门参与,加快部门的人力、技术、项目、资金等向农村倾斜。要围绕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建设任务,加强综合协调,落实部门责任,进一步做好对相关实施村的结对帮扶、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努力形成资源整合、上下联动的新农村建设格局。二要加强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力量。要按照工程建设内容的不断拓展和延伸,把相应部门的技术骨干充实到县技术指导组,配套建设好技术指导服务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实施村开展村庄规划、道路建设、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河道清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为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提供技术支持。三要加强涉农项目资源的整合使用。要按照“统一规划、联合整治,部门联动、资源整合”的要求,认真疏理并优化整合各部门线上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涉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和绿化示范村建设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的一体化规划建设,真正做到“三农提升工程”的点定到哪里,部门相关服务和项目资金就跟进到哪里,进一步拓展村庄整治建设内涵,提高村庄整治建设实效,实现新农村建设资源共享、设施共享、成果共享。四要进一步提高乡村主体积极性。要切实提高乡镇的责任主体意识,按照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联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合力抓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乡镇的组织机构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和考核体制建设,做到工作责任明确、人员管理有力和奖惩机制完善;要进一步提高村两委干部的实施主体意识,特别是乡镇要加大对实施村的指导、督促和考核力度,促使实施村干部增强工作主动性、提高工作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作用,通过“一事一议”和“民情沟通日”等有效载体,广泛宣传发动,积极推行村办民助、民办村补等有效机制,广泛动员农民主动参与投工投劳、资金自筹和卫生保洁,提高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

三、加强领导,确保实施“三农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三农提升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各乡镇和部门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抓好“三农提升工程”做为重要抓手,切实加强对这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集中人力、精力推动这项工程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例5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党的*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我处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村镇规划建设零乱无序,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村镇脏乱现象严重。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2、必须把新农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处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的惠民、富民工程,是加强我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处村两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高度重视并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

3、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为目标,以“六改四普及”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践、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4、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发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我处有42个自然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得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强硬推。

5、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处开展“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经过5年的努力,全处80%的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村镇标准(标准附后)。同时达到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较大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具体目标要求是:

——建设新村镇。在全面开展“三清”的同时,全面开展村镇规划设计工作。全处5个示范点(湖陂:太屋、周家、店前、港背、兰家),*年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并开工建设。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应按规划搞好建设,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以旧换新、改造民房;规划区内新建的民房,要求设计美观,格调鲜明,按照庭院型型、居民型、人畜分居型进行,力求“一村一品”,不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千房一面。要建立和完善村庄社区服务体系,调整教育、商贸网点,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供电、电视、电信等配套设施。

——发展新产业。要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要实施优势发展战略,建设好港背500亩花卉基地,孝头800亩辣椒等蔬菜基地,以及湖陂现代农业科技园,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要大力推进农业新技术革命,提高农业的科技竞争力,提高农业的科技竞争力,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新农民。按照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培养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积极配合市政府实施好“农民培训工程”,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同时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信息经济,促进我乡新农村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组建新经济组织。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发育、壮大农村新经济组织,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推广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联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建立起覆盖农业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做到乡村主导产业有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达到60%以上,大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

——塑造新风貌。以“六改四普及”为突破口,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从现在开始,“六改”工作在全乡所有村全面深入铺开,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各村要按照“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六改”工作。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农民救助体系。村镇公共设施配套,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正常开展,农民就医、上学方便,病残孤寡农民生产活动有保障。

——创建好班子。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继续创新和深化“三民”活动和“三培两带”活动。把以“六改四普及”、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要以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为政能力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建设,着力提高乡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把开展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1、广泛宣传,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新农村建设活动,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各村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2、严格管理,把规划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轨道。处、村两级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严格规划管理。要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才宅基地上的旧房,其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还原拆除旧房的不得批准其在新宅地建房。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各乡规划所要负责好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鼓励制定村规民约,把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起来,建立科学、高效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模式力求集中连片式。要提高房屋设计水平,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要提供各种房型供农民选用,避免过多的下店上宅火柴盒式的、车厢式的低水平建筑。

3、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六改四普及”、文明村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农村“三老”的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4、抓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村要重点建设好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处党政班子成员每人挂钩联系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分别抓好示范建工作;各村党支部书记也要分别抓好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例6

(2006年4月1日)

同志们:

这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读书班,是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举办的,其目的在于深化认识,齐心协力,稳步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办这次读书班是增进我们各级干部对新农村知识的了解,提高干部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增强干部新农村建设的责任的极好机会。办好这次读书班,使其达到预期效果,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

第一,举办这次读书班,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的重大举措。今年,中央、省委1号文件相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通过举办这次读书班,就是要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的精神上来,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5句话20个字的标准要求,开好局,起好步。切实把新农村建设当作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利民工程来抓,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市的顺利实施。

第二,举办这次读书班,是提高干部建设新农村本领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市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没有统一的模式,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领会、去探索。只有从理论上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步骤,把握工作重点,才能开拓创新,有效推进。希望大家端正学习态度,虚心学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做到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活学活用。

第三,举办这次读书班,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现状不容乐观。从我市情况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服务不够到位。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少数干部感到一片盲然,无从下手。有的干部不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不管不问,漠然处之。二是干部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具体表现为“三不”: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能及时化解新形势下的新矛盾,不能解决好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因此,要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必须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对待这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

通过学习,要达到五个明确:一是要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二是要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即中央5句话20个字的目标。三是要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即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四是要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即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原则,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原则,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坚持科学规划原则,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原则,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五是要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即通过新农村建设,使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

二、把握重点,突出特色,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任重而道远。各地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不同地方、不同村情、不同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要切实把握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1、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劳务经济“三篇文章”。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要根据各地农业资源情况和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要始终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通过整合资源,调整板块布局,提高基地规模效益,在全市着力培植壮大主导产业(优质稻米、棉花、油料、蔬菜、生猪、家禽、水产品、林果),努力实现村村有支撑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重点围绕粮、棉、油、菜、畜、禽、水产、林业培植壮大主导产业,选准有市场、有效益、有潜力的重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要着力培育精品名牌,推进农业标准化,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要支持和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国家增税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确保今年完成2万人的培训任务。要广辟就业途径,坚持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两条腿走路,建立和完善市、乡、村劳务输出组织体系,提高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优化劳务环境,切实解决好务工农民的工资拖欠、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和子女上学等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2、切实搞好规划,突出村庄整治。建设新农村,规划必须先行。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通盘考虑城镇建设和农村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市、乡(镇)、村要根据全省、××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市直有关部门要同步制定新农村建设行业规划,并确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分阶段实施方案。要结合《××市十一五规划》制定好农民增收、社会发展、文明建设、民主管理、城镇和村庄建设等方面的规划。要着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的制定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制定规划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条件,提出不同要求,不能搞一刀切,不能强求一律,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不切实际地下指标、赶进度,搞层层验收、赶进度。总之,要把制定规划与产业布局相结合,制定规划与村庄建设相结合,制定规划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结合。突出村庄整治。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的,认真抓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四改”工作,切实抓好村内道路建设和村庄绿化。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农民自愿参与、社会各方支持的村庄治理机制,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要抓好试点示范。市里重点抓好25个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各地也要结合实际选准试点,探索积累经验,指导面上工作。

3、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要把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作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土地整治和开发力度,提高农业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抓好大型排灌站更新改造、大型灌区建设、病险水库整险加固、汉江提防建设等工程。二是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围绕“四通”(通路、通电、通信、通有线电视)目标,在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充分调到农民积极性,认真做好农村公路、通讯和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尽早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的目标。三是搞好“四建”(建文体活动场所、就医疗卫生室、建村务公开栏、建沼气池)。积极抓好农村公共事业硬件建设,抓好中小学校危房改造。

4、推进和谐村庄建设,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就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新农村建设增加活力。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把科技、文化、法律、新风尚进村入户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要加强农村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广泛开展乡风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信用农户等系列评选和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二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健全矛盾处理的工作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疏导群众情绪,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犯罪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建设农村中心卫生服务站,实行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好农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加快农村文体事业发展,抓好乡镇文体活动中心、村级文体活动室和农村文化中心户三个层次的文化阵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富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四是扎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切实做好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等工作,解决好偏远山区和受灾地区农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扎实抓好整村推进、柴湖移民搬迁,老区和贫困镇村的扶贫工作,增加扶持资金,健全投入机制,确保取得新的成效。

5、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巩固和扩大农村先进性教育成果,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抓好“设岗定责”、“双建双带”等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注重发挥村委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作用。二是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要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领导,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健康发展。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三是开展普法教育。要在农村广泛开展基本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要加强同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农民群众增强法治观念。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农民群众自主维权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市上下要齐抓共管,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整体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

1、加强领导,成立专班。市委市政府已经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各乡镇场(街办、管理区)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安排专班具体抓落实。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例7

一、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规划

就我县而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主要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利工程治理、农田灌溉、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作,以尽快发挥农村水利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确保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根据全县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我们先后完成了××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县小型病险水利工程治理规划、××县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规划、××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县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水利规划的编制。

二、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工作

(一)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5年计划解决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根据2005年初我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显示,全县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6.9万人。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今年全县计划投入资金193.5万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资金162万元、市县打井资金31.5万元,计划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扩建3处、分散式供水工程新建4处、打井工程105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630人。到目前止,已基本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扩建3处、分散式供水工程新建4处、打井工程56处,完成投资163万元,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052人。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例8

一、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规划

就我县而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主要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利工程治,理、农田灌溉、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作,以尽快发挥农村水利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确保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开局。根据全县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我们先后完成了××县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县小型病险水利工程治理规划、××县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规划、××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县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水利规划的编制。

二、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工作

(一)认真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5年计划解决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根据2005年初我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显示,全县现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6.9万人。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今年全县计划投入资金193.5万元,其中农村饮水安全专项资金162万元、市县打井资金31.5万元,计划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扩建3处、分散式供水工程新建4处、打井工程105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630人。到目前止,已基本完成集中式供水工程扩建3处、分散式供水工程新建4处、打井工程56处,完成投资163万元,解决了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052人。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例9

*镇*片位于该镇东部,是2000年撤乡并镇前原*乡的辖区,属于山区丘陵地带;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28917亩,30个行政村,13120口人;境内养蚕业历史悠久,是我县著名的“蚕桑之乡”;同时又是全县玉米制种和“泽州黄”小米生产基地;毗邻陵沁一级公路,交通便利。调研中,我先后走访了横岭、*、北上矿、小丰头、大丰头、岭上、湖里、大泉河等8个重点推进村。这8个村2007年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北上矿村,为4565元;最低的是大丰头村,为3640元。这些村都是典型的纯农山区,山大坡广,土地资源丰富。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它们围绕“山”字下功夫,立足“农”字做文章,突出农民增收、美化环境、丰富内涵、基层组织建设等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连片建设。

(一)以壮大五大特色产业为抓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新农村建设中,他们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牛鼻子”紧抓不放,重点发展壮大小米种植、玉米制种、山楂种植、栽桑养蚕、外出务工等五大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一是发展栽桑养蚕促增收。栽桑养蚕是*片的传统产业。所调研的8个行政村,目前共发展密植桑园400多亩,年产茧量达到3万公斤以上,总收入近40万元,并正在进行传统养蚕向省力化养蚕的技术革新。大泉河村是发展养蚕业的典型。该村目前共发展密植桑园100亩,年蚕茧量达到2.5万斤,总收入达到30多万元,人均增收530元。二是发展特色小米促增收。*片所生产的“泽州黄”小米以其“纯天然、无污染、甜粘香、色金黄”等特点被奉为“谷物之冠、米中之王”。明朝兵部尚书张丙曾将其作为贡品带入宫中。目前8个村种植面积达50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年产小米150万公斤,总收入可达1000万元。为了做大做强这一无公害品牌,近年来*村投资300万元新上米康尔食品公司,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路子,年产值达15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300多元。三是发展玉米制种促增收。玉米制种是*片农村家家户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该片30个村,2000多农户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种植面积达5000亩,年产玉米种子150万公斤,是全县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在近年种子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各村与县种子公司协商,开展了春季定价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积极性。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达到2000余元。四是发展山楂种植促增收。基于*片交通便利,空气质优等优越条件,王坡煤业在*村投资新建了彤康食品开发公司。现已投资400万元建成了“泽州红山楂基地”700亩,桃、杏、苹果等优质果园100亩。后期项目全部完成后,将建成绿色农业基地近2万亩,可带动30多个村、4000多农户就业增收。五是劳务输出促增收。近年来,*片农村积极主动进行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如横岭村委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在有针对性地对外输出劳动力的同时,并协调保障务工人员权益。据不完全统计,8个行政村每年累计向外输送劳动力800余人,年创收达1000万元以上。

(二)以实现“五化”为目标,全力美化山区农村环境。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片农村深入开展以“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道路亮化、饮水安全化”为目标的村庄环境整治活动,使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

一是加快街巷硬化。8个村采取上级补一点、村里贷一点、群众和在外工作人员捐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解决资金难题,积极开展街巷硬化。在所调研8个村中,目前户通率达到了80%以上,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二是加速村庄绿化。8个村把村庄绿化、街道绿化作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累计种植各类树木万余株,极大地美化山区农村环境。三是狠抓环境净化。8个村全力实施了沼气建设、厕所改造、垃圾处理、村庄整洁等四大工程,大大净化了农村环境。沼气建设方面,目前8个村共建设户用沼气池60余个,中型沼气站7个,联户数达到320余户。厕所改造方面,8个村新建公侧25个,填埋农村厕所150个,改造100个。垃圾处理方面,8个村修建垃圾池62个,建立了户自打扫,村集中拉运处理机制,净化了村内环境。定时清理村内垃圾,不仅净化了环境,而且培肥了地力,使泽州黄小米等农产品真正成为无公害绿色产品。村庄整洁方面,8个村集中粉刷墙壁15000平米,整修残墙断壁2000米,煤池200个,面貌焕然一新。四是实现道路亮化。在实施道路亮化中,各村针对原有路灯残旧不堪、照明效果差的状况,积极整改安装。各村都把道路亮化作为重要工作正在积极组织实施。五是确保饮水安全化。*片大胆尝试企业化经营管理,积极推进连片供水工程,建成了岭上村供水站,缓解了方圆十几个行政村上万余群众的吃水难问题,结束了“吃水贵如油”的历史。

(三)以建设“六个场所”为内容,不断丰富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按照全县新农村建设“六进村六入户”的要求,*片以建设文化、就医、购物、体育、议事、服务等六个场所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适应新时期农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

在建设文化场所方面,各村以建设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大力实施“一站一栏一员”工程,即设立一个科普宣传站、办好一个宣传栏、选好一个宣传员。目前有五个村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其余3个村正在建设之中。在建设就医场所方面,各村积极推进标准化卫生所建设。目前,8个行政村对卫生所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每所面积都不少于60m2,内部诊疗室、消毒室和药房相互隔离,有相关医疗诊断消毒设施和医疗废弃物处理设施;同时还配备了一批专业技术较强的医护人员,完善了农民基本卫生医疗服务条件。在建设购物场所方面,8个村,村村都根据实际消费情况,建立了一个便民购物商店。在建设购物商店的过程中,各村都能够按照相关补助政策,促使便民购物商店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使之成为百姓消费的“放心店”。在建设体育场所方面,横岭村投资20万元建成了健身广场,大丰头村投资18万元的健身广场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北上矿村投资60万元的文体广场现已完成投资20万元,湖里村建设的500m2休闲广场即将完工。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促进了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兴起。在建设议事场所方面,各村重点加强了建设党员活动室和村民议事室两个场所建设。目前,除小丰头正在施工建设外,其余各村都建立了两个场所,并做到了相关制度公开上墙,为广大党员和村民提供了行使民利的场所。在建设服务场所方面,岭上村、*村和北上矿村都建立了农民培训与就业指导服务场所。每年都对农民进行种养殖业等生产技术、务工实用技术及法律知识等培训。

(四)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手段,努力形成加快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8个重点村集体经济都为零收入。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他们结合全县“百矿带动”“百家帮扶”新农村建设帮扶要求,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与各单位、各企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了建设新农村的合力。

一是“百矿带动”加快新农村建设。去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11座煤矿与*片山区农村结对帮扶。王坡煤矿在*村新上了彤康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帮扶*村建设山楂园700亩;*煤矿为北上矿村提供资金6万元,加快了文体广场的建设;泊村煤矿积极组织青壮年劳力学习煤炭开采技能,吸收8个行政村累计30余位农民在该矿工作。今年,润华公司分别向大丰头、大泉河、岭上三个帮扶村先期提供资金各3万元。泊村联办煤矿为横岭村提供文体和亮化设施共3万元。大阳煤矿以工程帮扶的形式积极帮助北上矿村完善村文化广场建设。二是“百家帮扶”加快新农村建设。去年,10个市县单位与*片山区农村结对帮扶,其中市人行为*村提供资金8万元新修了高标准运动场;市公安局提供资金10万元为小丰头村完成大街小巷硬化2.5公里;市委办公厅为岭上村提供资金5万元支持沼气建设。今年,全县各对口帮扶单位分别帮助各村进行了街道硬化、公厕改造、文体广场等的建设,并结合本单位业务,给与了*片新农村建设大力支持。三是“内聚民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各村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横岭村在制定村庄建设规划时,村民共提出建议40多条,研究采纳8条;*村在建设办公楼时,村民义务投工2000多个,承揽了拆除旧房、垃圾清运等工作;大泉河村铺设出村公路3公里,群众和在外工作人员累计捐款达到6万元,保证了工程如期进展。

(五)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看是否有一支工作踏实、作风正派、廉洁自律的基层党组织队伍。8个行政村在实践中不断探求、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巩固和发展了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一是选好配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要建设新农村,就要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能力水平高、公道正派的优秀党员担当带头人。所调研的8个村中,除*村和大丰头村的支部书记上任时间在8年左右外,其余6个行政村的支部书记连续任职时间都在10年以上,其中岭上村党支部书记张保法和大泉河村党支部书记秦海生连续任职时间达32年。现年55岁的张民政当选“村官”之前,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他凭着对家乡新农村建设事业的热爱,捐资助教、捐资修路、扶贫济困,赢得了群众的赞同与认可,被推选为北上矿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二是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横岭村过去是一个有名的上访村、瘫痪村。五届村委换届中,横岭村组成了一个新旧干部结合的班子。新班子上任后,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一是建立了“两会制度”,全体党员组成党员议事会,同时选举产生非党村民15人组成村民代表议事会;二是每月10号,定期举行“民主日”活动;三是建立民主理财制度。通过完善一系列制度,村支部、村委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大大促进了该村的新农村建设。三是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北上矿村注重在优秀青年农民、优秀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把一些善于致富、乐于奉献、公道正派的优先发展成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生力军。近三年来,先后发展了党员4名,其中带民创业的2名,致富能手2名。

二、对全县纯农山区连片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泽州县共有李寨、南岭、山河、晋庙铺、犁川、柳树口等六个纯农山区乡镇,以及大箕镇东南部、金村镇东南部、*镇*片等三个纯农山区。据统计,这一区域共1221.31平方公里,人口近15万人。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快这一区域连片建设是全县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确保全县新农村建设保持在省市领跑的关键所在。为此,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两轴四区”的连片建设发展框架,把加快纯农山区型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重点来推进。*镇*片的实践,给全县纯农山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一)加快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纯农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困难是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因此,只有生产发展,农民富裕,才能更好地加快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只有富民之策、富民之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山区新农村建设。*镇*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就是立足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民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条件下,山区新农村建设就有了广泛可靠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对全县山区乡镇来讲,当前要重点抓好两项任务。一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立足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养殖业。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快当地原有传统产业发展,如南岭酥梨、柳口中药材、山河黄牛、晋庙铺南江黄羊等,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壮大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切实加强劳务经济发展。各个山区乡镇都要成立劳务输出组织,抓好农民培训和外出务工输出。

(二)加快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加大投入,不断美化农村环境。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泽州县纯农山区农村相对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建设难度很大。*镇*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多渠道增加投入,在统一抓好实现“五化”,做到“六有”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狠抓农村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广大农村的环境面貌、生产生活条件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正是以美化农村环境为纽带,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感受到了建设成果带来的实惠,大大增强了他们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可以说,“五化”“六有”是全县新农村建设“六进村六入户”在山区农村的具体化。全县山区乡镇都要以实现“五化”,做到“六有”为主要内容,不断美化农村环境。

(三)加快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农民群众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受益者、管理者。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山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镇*片在推进纯农山区新农村建设中,通过政策宣传、培训拉动,企业带动、能人推动等,充分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力军作用。在全县新农村建设中,我们都要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扎根百姓心中,显示出勃勃生机。

(四)加快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形成社会帮扶的强大合力。山区乡镇经济相对欠发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形成社会帮扶的强大合力。*镇*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成绩,与社会各界的帮扶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整合好各种涉农资金优先向山区新农村建设倾斜,进一步开展好“百矿带动”和“百家帮扶”活动,在资金、技术方面对口提供帮扶,全面推动了山区新农村建设。

(五)加快推进山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新农村建设最基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加快推进全县山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镇*片在推进纯农山区新农村建设中,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入手,通过选好配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大力发展农村党员、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加强了核心、凝聚了民心、鼓舞了人心,加快了山区新农村建设。全县山区乡镇在加强新农村建设中,都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山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对加快全县纯农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资金问题是困扰山区新农村建设最普遍、最棘手的难题。对于纯农山区村来说,村集体基本上没有多少收入,新农村建设的前期资金大多是“要”、“捐”、“贷”和帮扶单位支助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建设资金捉襟见肘,日显窘迫。为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要加大县乡财政倾斜力度,在现有帮扶的基础上,设立山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及统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项目,集中投放到山区新农村建设上,并力求逐年有一定比例的增长。同时,在开展“百矿带动”和“百家帮扶”活动中,要进一步加长单位和企业帮扶的时间,至少要在3年以上,确立帮扶工程,确保帮扶成效,不断推进纯农山区型新农村建设。

(二)要进一步加快山区农村产业化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中最艰巨、最需要长期持续抓好的基础工作。虽然*镇*片有传统小米种植、玉米制种、栽桑养蚕等优势产业,但现在大部分还停留在以户为战,小打小闹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优势和产业规模。可喜的是王坡煤业适时而动,组建成立了以红果种植深加工,品牌小米等农副产品开发,生态养殖为主的彤康公司,积极走“龙头带基地联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高效农产品,推行基地化生产,公司化经营,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在全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后,我们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更多像王坡煤业彤康公司这样的市场竞争力强、带动面大的涉农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把分散的农户生产经营与市场连接起来,形成带动千家万户增收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同时,还要积极积极发展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山区农村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和抵卸市场风险能力。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例1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局、着眼长远的重决策,是对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集中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

近几年,我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的实践和探索。市区财政每年都安排近千万元支农资金支持“三农”工作,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并通过各项专项治理,3年共减轻农民负担近3200万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了一批统筹城乡发展的工程项目。一些工作新思路、新载体在实践中也取得明显成效。现在中央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5月23号,区上召开了动员会,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在区委九次党代会上,又把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谈一点个人认识,供家参考。

一、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

虽然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促进了全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城乡差距仍然没有明显的缩小。200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元和3806元,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是%和%,两者相差约个百分点。一方面我们看到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和周边的县(区)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处理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最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农村落后都是因为农村的资金、资源短缺,都被城市拿走了,城市利用农村的廉价土地、廉价劳动力和廉价产品发展起来了,而农村却落后了,因此现在需要放慢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发展;二是认为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化,农村的衰落是难以避免的,现在应主要发展城市,而不应把精力放在发展农村上。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市化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翼齐飞的发展。城市化应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这种新型的城乡关系发展下去,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一方面,加快城市化,积极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有序转移,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建设新农村,对城市而言,构建的是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本篇文章*网址为站新农村建设搞好了,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村自身的落后面貌,也有利于扩内需,为城市化顺利推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相反的,当城市化的步伐远远快于农村发展时,农村就会成为发展的瓶颈。

因此,在处理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最终形成城市和农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为此,应注意好以下两点: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化,在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中发展新农村。这些年来,我区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有了显著变化,但总体而言,城市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发挥不够充分。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所走过的道路表明,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阶段。从各地情况看,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后,一部分人能够在城市稳定就业、长期生活,逐渐完成由农民向工人、村民向市民的转变。这正如有人曾讲到的那样,“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进城务工的农民中,一部分人留在了城里,有利于农村资源优化配置,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为农业逐步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部分人如果回到农村,他们进城务工所得的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可成为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强调建设新农村,同样是为了更好、更健康、更扎实地推进城市化,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展新农村。当前,发展城区必须坚持以科学规划引导,在拉开城区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城区功能做做强,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只有城区功能完善了、增强了,才能产生城区对农村更更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区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二是要跳出农村建设新农村,而不能就农村抓农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村经历了“运动”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次“农村建设”,包括后来的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推进小城镇建设,都没有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式。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农村、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在农村和农业自身,封闭起来就农村抓农村,建设不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关键就是要顺应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和发展阶段的变化,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真正把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作为“两位一体”的任务,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当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全力抓好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水、电、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和城市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个良性互动的平台,才能增强农村对城市辐射的接受和吸纳能力,最终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面貌。这两年,我区先后改建的赵家新村、小郭新村、木匠杨新村、南孙新村都是很好的例证。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农村四改四通五化”建设工程很好的抓住了这个关键。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内涵丰富。不仅涉及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住房等硬件条件的改善、整治和建设,而且涉及农村的教育、文化体育、医疗保健,以及良好村风与民风的形成等软件系统的建设,两者是缺一不可,互为促进。我们不仅要看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存在的差距,还要看到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所以建设新农村,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到统筹协调发展。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农村现代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就阎良而言,要依托107省道的建成吓优越此文若非在=网=站.出现,那,还是到,更多原创的地域,注重培育农产品加工的新型产业,积极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带动非农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积极拓展北塬“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形成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尽而形成一二三产业集群。

二是坚定不移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变农村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新农村的环境依托。尽管这几年们每年投入好几百万元到中低产田改造10万亩,修路103余千米,实施“新村整治”、“村村通油路”、“农业入户”、“农业综合开发”、“电子农务与农技110”等一系列工程,完善农村交通道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是还有很的发展空间。

三是坚定不移地提高现代农民素质。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要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作为政府一级部门,做好农民教育与专院校、科研院所的链接,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我们每年安排几十万元,依托农业专院校、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培训农民万余名,引导广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4月组织的杨凌管委会、西农、农科院果研所召开的甜瓜论坛,就是很好的例证。不仅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还适应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产生一些农业专业户、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

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我们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已描绘,要把这个美好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我们做长期艰辛的努力。为此,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后,目前还有少数人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前不久中央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专门发表谈话,他指出:“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拆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洁”。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不能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长。城市要协调发展、农村自身的方方面面也要协调发展。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要求,不能只取“村容整洁”这4个字。同时,也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不能搞得不城不乡,反而不利于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对我们的“村容整洁”问题,我想不搞赶快上和不搞拆建。要注意区分城乡结合部与远离城区的差别。城乡结合部的“村容村貌”的整顿上力度点可行,而远离城区有的规划建“农民式别墅”和“精品小区”则不可行。这其实是吃透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所在,不应从政绩建设的角度出发,将“新农村”速成为一种形象工程。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因此我们在建设农村中,一定要克服急躁冒进,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从农民这一方来看,改变习惯要有一个过程,要有一个实惠、可行的示范引导的过程,是急不得的。达到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一定要量力而行,滚动发展,持之以恒,年年不停步,年年有进步。

总之,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要审时度势,切实谋划好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规划、阶段性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的思路和对策。要要立足当前,力争建设几个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典型引路,为全市面上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提供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处理好财政投入和农民自力更生的关系

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样庞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巨的资金来推动。首先要解决好一个资金问题。在目前财力紧张的形势下,我们就必须发挥好公共财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主导作用,政府在许多工作上要更多的引导而不是代替,是资助而不是包办。在具体财力的使用上,我个人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各部门的专项资金比较分散,有必要进行财力整合,如扶贫资金、农民饮用水工程、文明百村、“新村整治、百村示范”等专项资金应该考虑进行统一计划、统一安排、统筹使用,集中财力办实事、办难事、办急事。

二是明确资金的投向。要把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民自愿投入积极性高的农村,争取项目早日启动。同时要统筹兼顾、区别对待,我区的东部和西部,新农村建设基础相差较,在资金投向上,要调控好、安排好。

三是探索新的资金运作模式。要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在项目建设中,有些可以市场化运作的,就应该包装后推向市场,要加快形成“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财政资金运作模式。

四是做好资金的积聚。要采取“政府出一点、农民那一点、社会企业引进一点”的集资办法,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的筹措。同时,要发挥农民的农民主体作用,发扬农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创业精神,更是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例1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央“二十字”方针和省“五新一好”要求,坚持以“三清八该五普及”和“三绿两处理”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点整治建设,以发展“一村一品”产业为着力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文明村庄建设,提升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指导服务,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涵,推动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要求

1、村点规模。按照县新村办排,根据我镇实际,年,排1个省级新农村建设村点。

2、选点原则。年村点以30-50户的自然村为主体,也可以适当搞一些较大规模的村庄。申报工作要坚持四个优先原则:一是农民自愿原则,新农村建设申报须有90%以上村民签字同意。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工作基础原则,村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工作基础扎实。群众积极性高,“三绿两处理”和“三改”工作提前实施,成效明显的优先排。三是地域优先原则,向村水泥道沿线的村庄以及相对集中连片的村庄优先;四是项目衔接原则,选择已列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以及各类涉农项目实施点的村庄。

3、选点方法。按照省“九步法”的要求开展选点定点。一是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筛选候选村庄,按1:2的比例筛选候选村庄。三是深入调查摸底。分类排队,确定拟选试点自然村。四是选举理事机构。召开群众大会或户主会议,民主选举产生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要有威望、有公心、有能力、有牺牲精神、有苦干实干作风。五是制定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新社区建设规划。六是确定建设项目。建设点根据本村实际,确定村庄整治项目和产业发展项目。七是算好两笔帐,做好各个项目资金预算。一明确各个项目农民应自筹多少钱,投多少工;二政府补助多少钱和社会可能帮扶多少钱。八是分户签订协议。根据建设项目和分项算帐结果,与每户农民签订协议。九是组织逐级申报。拟选村点选点定点各项工作完成后,按照省里规定的申报程序,组织申报。

4、时间排。(1)、一季度,年元月30日以前完成村点申报工作。春节前后完成村庄整治规划和“一村一品”产业规划,积极搞好再宣传、再发动,春节前后迅速开展各项建设任务,拆除影响规划的猪栏、厕所、空心房和危旧房,做到早宣传、早规划、早部署、早动手。重点完成选点“九步法”工作;完成“四个规划”即:村庄长期规划、村庄近期规划、村庄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分户规划;完成村庄基本绿化,要求村均种植300棵果树、500棵杨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前期拆迁和建设工作。

(2)、二季度,09年5月1日前完成村庄的“三清”和“改水、改厕”任务,6月20日前完成“改路”、“改沟”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工作。“改水、改厕”由原来的物资补助改为资金补助,每户补助500元。全面启动县、乡、村产业发展和“三村十星”创建活动以及整体推进工作。

(3)、三季度,9月前完成村庄的整治扫尾工作和“五普及”任务,完成软件归档整理工作,抓好产业发展和“三村十星”创建活动,各项工作整体推进。迎接县新村办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整改。

(4)四季度,09年10月,全面整改到位;12月全面完成年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做好村庄各项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三、工作重点

年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面推进“五新一好”的同时;突出“五个工作重点”。

1、突出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始终以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坚持规划先行。大力发展蛋鸡、葡萄、荸荠等特色产业,以“一大四小”工程为契机,着力普及庭院经济。培育3-5名以上特色种养业大户和能人,积极稳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土地适度规模经力争新农村建设试村点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县整体水平。

2、突出“三清八改五普及”和“三绿两处理”,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着力解决“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这五个农民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村庄整治水平,不断丰富村庄建设内涵。按照县新村办的要求,认真做好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橱、改栏、改圈、改线和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大力推进村庄“三绿”工作,即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逐步实现“路边有绿树、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视野有绿廊”,村庄绿化率达35%以上。按照“三化、四结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与农村改水、改厕结合、与发展沼气结合、与普及使用农村有机肥结合、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结合)的要求,搞好村庄垃圾处理工作,建设村点要建一个简易垃圾填埋场,配备村庄保洁员,制定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提高改沟水平,实现村庄沟渠相通、排污流畅,切实达到村点“绿化美化净化”要求,使村庄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突出“三村十星”创评,大力推进文明村庄新风尚建设。积极开展“三村、十星”(文明村、致富村、和谐村,守法星、计生星、和睦星、团结星、养老爱幼星、恩爱星、环卫星、致富星、公益星、新风星)创建活动,经常性开展“星级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生动活泼的创评活动,加大宣传表彰力度,逐步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诚信友爱、崇礼尚”的良好风尚。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广泛开展科技文化、通俗文化和法制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创业文化,积极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新社区建设,推进文明和谐村庄建设

4、突出村两委与理事会交叉任职,大力推进新农村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在新农村建设点推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村两委班子、村民小组、党小组与新农村理事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管理模式,完善农民理事会功能,从制度机制上改变理事会临时性、松散性等不足,实行理事会两年一届的选任制度,确保其管理职能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机制创新,健全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帮扶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协调推进机制,村民自治和长效管理机制。

5、突出返乡农民工创业帮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积极鼓励农民工返乡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是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按照各级相关配套政策,给予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二是培养成为经纪人或农民合作经组织带头人;三是吸收参加村民理事会及村民理财小组,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结合新农村试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具体要求和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要配齐配强新农村建设的人员力量,落实工作经费,保障工作运转。三是要出台工作思路。制定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大张旗鼓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宣传发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镇里的一项中心工作抓好。

2、宣传发动,激发农民活力。一是广泛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积极地投身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把宣传建设新农村的惠农政策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全过程。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试点村建设要坚持自主申报的原则,整治工作怎么搞、搞到什么程度,都由群众说了算。三是积极引导和帮助乡村建立理事会,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活动。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窗、宣传车等各种载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五是要做好各级典型的宣传推广工作,推荐报道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要推出一批“五新一好”的各类典型,要整合资源和力量,全面深度报道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