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消费水平概述

消费水平概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1-16 16:16:06

消费水平概述

消费水平概述例1

一、奢侈品概述

奢侈品广义上指带给消费者一种高雅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注重品味和质量并且主要面向高端和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当今国际上通用的奢侈品的概念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可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中国在全球奢侈品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高盛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销售量第一。

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繁多,包括心理和社会因素,例如炫耀性消费、追求社会认同、从众性消费、情绪性消费、社会舆论、收入水平等等。其中,货币幻觉这一心理因素对奢侈品消费也有着重要影响。

二、货币幻觉概述

货币幻觉(money illusion)是指在经济交易活动中,人们因倾向于以货币的名义价值而非实际价值思考而对其消费和投资行为造成影响的一种认知偏差。名义价值是指货币票面上的数字,实际价值是指货币实际购买力,而人们更直接感知的是货币的名义价值,这样就产生了货币幻觉。Fisher在1928年第一次提出货币幻觉的概念,即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一美元就是一美元”,并未能察觉美元或者其他货币已升值或者贬值。

货币幻觉主要受个体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影响。包括:(1)情绪。有研究表明,人们在积极情绪中对货币名义价值估计产生的偏差比在消极情绪中更大,通俗而言,心情好时货币幻觉更加强烈。(2)消费经验。实验表明,对某一外国货币不熟悉的被试很容易受到货币名义价值的影响,相反,对使用外国货币有一定经验的被试将外国货币转换为本国货币时并不一定依靠货币的名义价值。所以,先前经验可以减弱货币幻觉的影响。(3)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由于货币发行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也随之增长。名义工资上涨,人们在短期内会认为收入增长而产生货币幻觉。

三、货币幻觉与奢侈品消费的关系研究

目前的众多的研究表明,货币幻觉对个人和经济总体都产生重大的影响,会导致人们非理性投资和消费,例如奢侈品消费。Raghubir和Srivastava的研究表明,当商品属于奢侈品或者高价格商品,人们产生的货币幻觉比较强烈,当商品是日常消费品、低价格并且是经常性购买的商品,货币幻觉的程度相对较弱。

影响货币幻觉的因素,同样影响着奢侈品消费行为。例如,人们常常在积极情绪时购买奢侈品,作为对自己的奖赏或者纪念;目前全球奢侈品品牌大都为欧美品牌,消费时可能要使用外国货币,因此货币幻觉的影响会更加明显;当前,中国国内通货膨胀加速,物价上涨,货币货币幻觉更为强烈,而购买奢侈品会给人以保值的感觉,因此奢侈品消费再次增加。

综上所述,货币幻觉和奢侈品消费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减弱货币幻觉,在奢侈品消费上能够更加理性。

参考文献:

[1]马明龙.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动机和策略研究.今日南国,2010(9)

消费水平概述例2

(一)消费

所谓消费(consumption),指的就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与需要,对终极产品(包括物品、设施和劳务)的选择、购买、维护、修理及使用过程,这种过程被赋予一定的意义、并最终导致一定的满足、快乐、挫折或者失望等体验。

(二)消费者行为

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将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林白鹏、臧旭恒(2000)主编的《消费经济学大辞典》将消费者行为定义为:“消费者从购买到消耗消费品的全过程中的内心活动和举止行为,包括需求动机的形成、购前准备、购买决策、购买行为、对消费对象(商品和劳务)的占有和使用的消费效果等一系列行为过程。”

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角度看,消费者行为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是微观经济学视野中的消费者行为,指的是在消费者偏好给定的前提下,消费者在一定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其标准的描述工具为效用函数理论。假如我们将消费者的商品束简化为两种商品的组合,那么,消费者均衡将在消费者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处达到。二是宏观经济学视野中的消费者行为,主要指消费者如何将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割。一般用消费函数来刻画。

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正如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定义所强调的。这意味着作为个体的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依据恩格尔的定义,消费者行为研究不仅需要关注消费者是如何获取产品和服务的,而且需要了解消费者是如何消费或使用产品的。

二、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

(一)理性

“理性(rational):形容词,证明的或基于某种原因的、有逻辑的”。“The Concis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词典的上述解释,概括了日常关于“理性”的含义。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理性就有着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哲学家认为理性是人类的认识能力;心理学家认为理性是指认知、推理或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区别于非理性);社会学家用理性来表示组织目标的自觉适应性;经济学家用理性一词表示靠抉择过程挑选出来的行动方案的属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论述了经济学“理性”的含义有两种:其一是指个体追求某种工具价值的“最大化”,其二是指个体决策过程在逻辑上的无矛盾。

(二)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的消费计划建立于自身长远考虑,消费、储蓄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当前一时之快,而是充分考虑实现一生跨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这样,他们的消费行为就不会因为当前的一些偶然性经济波动或者临时性心理冲动而改变。

这个定义是基于狭义消费者的角度,运用了效用理论对理性消费进行了解释。但是理性消费也是一种消费行为,所以,理性消费也应该有动态性。

我们可以拿经济学家所提到的合理的消费支出来理解理性消费。经济学家把合理的消费支出概括为三层含义:第一,等于或接近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第二,与个人收入、财力相适应;第三,在资源的社会供给量为既定的条件下不过多地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节俭是“略低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消费支出,是“略低于”个人收入水平或财力状况的消费支出,是“较少地”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的消费支出。而“略高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消费支出,“略高于”个人收入水平或财力状况的消费支出,“不过多地”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的消费支出都可以称为合理的消费支出。

(三)非理性消费

提起“非理性(irrational)”,人们往往不经意地把它与“否定理性”和“丧失理性”等同起来,进而把经济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当作失去理智的狂妄意念,把非理理解为不道德的交易活动或经济犯罪。

与理性消费相对应,从非理性的角度看,消费者在MUC≠MUS的情况下,即单位收入用于消费商品与单位收入用于储蓄获得效应不相等时进行的消费决策都属于非理性消费。在MUC>MUS条件下,消费者将大部分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愿增加消费,其被称为谨慎型消费行为。在MUC

与此相对,非理性消费的居民就不会有明确的考虑,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随时变更自己对一生效用函数的看法,随时调整消费水平,使得消费增长率的变化规律不符合跨期效用最大的要求。“高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的消费支出,“高于”个人收入水平或财力状况的消费支出,“过多地”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的消费支出都可以称为不合理的消费支出,这也是非理性消费。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不利于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消费,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在环境承受的临界点之外的消费都是非理性的消费。

消费水平概述例3

美国会计学会(AAA)所属的“成本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的定义是:“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未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这个定义:

a)没有特指生产成本;

b)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还包括期间费用;

c)不仅包括已经发生的实际成本,而且还包括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预计成本。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定义主要是为达到特定目的从整个价值牺牲去研究成本,不是单纯地从会计角度去看成本。所以说这个定义是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是为核算服务,主要是为管理服务。

那么究竟什么是成本呢?北京一诺智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成本管理体系(CMS)术语》定义是:“为过程增值或结果有效已发生或应发生的资源消耗。”这个定义的关键词是“资源消耗”。也就是说资源消耗就是成本。它把上述“各种耗费和支出”和“价值牺牲”都归结为“资源消耗”。

人们对资源的消耗都是出于一定的目的,这就是“为过程增值或结果有效”。任何组织或个人的活动其过程都是为了增值,都在追求结果的有效性,为此所发生或应发生(还未发生)的所有资源消耗,我们都认为是成本。所以,这里给出的“成本”定义,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北京一诺智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提出的12个“成本法则”有助于理解“成本”概念。

注1:“应发生的资源消耗”是指应该发生、但还未发生、而且迟早要发生的资源消耗。

注2:“资源消耗”是一个总合的概念。

注3:“资源”一般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

注4:术语“成本”可使用形容词,如高、低或多、少来修饰。

2、什么是成本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是指在成本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

a)组织结构(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b)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c)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d)资源(包括:人员、设施、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法、信息等)。

北京一诺智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制定的《成本管理体系(CMS)模式》就是为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成本管理体系提供指导的。

3、CMS模式产生的思想

北京一诺智业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在进一步研究成本概念和认识成本规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十二大成本法则:

成本法则一:成本一定消耗资源;不消耗资源的成本不存在。

成本法则二:成本一定在过程中发生。

成本法则三:成本的增加,意味着利润的减少;反之,成本的减少,意味着利润的增加。

成本法则四:成本是为利润“服务”的。

成本法则五:应该发生的成本是必需的;已经发生的成本不一定是必需的。成本法则六:降低成本,只能降低不是必需的那部分。

成本法则七:已经发生的成本,是不可挽回的。

成本法则八:降低成本的控制,必须在成本发生之前。

成本法则九:加强成本管理是降低成本的唯一途径。

成本法则十:建立和运行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唯一途径。

成本法则十一:价格越低与成本越相关;反之,价格越高与成本越不相关。

成本法则十二:降低成本是有限的;提高成本是无限的。

上述这十二大成本法则,是成本管理体系(CMS)模式产生的思想。

4、CMS模式的基本原理

a)控制成本发生的过程(过程控制方法PDCA循环);

b)续地降低和保持,最终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5、CMS模式解决的四个基本问题

CMS模式总要求中概括提出了四个基本问题:

a)浪费源和提高成本因素是否得到识别和确定?

b)如何消除或减少这些浪费源和提高成本因素?

c)是否已经消除了这些浪费源和提高成本因素?

d)已降低的成本水平是否得到持续控制和保持?

上述这四个基本问题就是成本管理体系CMS要解决的,通过解决这四个基本问题,我们就可以概括出成本管理体系CMS的中心任务:一是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二是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

6、CMS模式关注的焦点

成本管理体系CMS关注的焦点就是: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应该发生多少?

7、CMS模式的核心

成本管理的核心就是把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

消费水平概述例4

3.5.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

1)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

2)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其主要内容,包括: 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建筑场地类别、地基液化判别;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简况、地基土冻胀性和融陷情况,着重场地的特殊地质条件分别予以说明: 当无勘察报告或已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明确提出勘察或补充勘察要求;

3)采用的设计荷载,包含工程所在地的风荷载和雪荷载、楼(屋)面使用荷载、其他特殊的荷载;

4)建设方对设计提出的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与结构有关的书面要求;

5)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

2 设计说明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防类别;

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地基处理方案及基础形式、基础埋置深度及持力层名称;若采用桩基时,应说明桩的类型、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3) 上部结构选型;

4) 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

5)地下室的结构做法和防水等级,当有人防地下室时说明人防的抗力等级;

6)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所作的结构处理:

7)主要结构构件材料的选用;

8) 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主要结构特征参数和采用的计算程序及计算模型。

9)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

10) 采用的标准图集;

11) 施工特殊要求;

12)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3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5.3 设计图纸(较复杂的工程提供)

1 标准层、特殊楼层及结构转换层平面结构布置图,注明定位尺寸、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条件许可时提供基础平面图。

2 特殊结构部位的构造简图。

3.5.4 内部作业

1 与建筑及其他专业配合,确定结构型式及布置。

2 提出能为编制概算所需的结构简图及附加的文字说明。

3 对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复杂的建(构)筑物应作必要的计算工作,计算书经校审后保存。

3.6 建筑电气

3.6.1 初步设计阶段,建筑电气专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电气设备表、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及存档)。

3.6.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

1)建筑概况:应说明建筑类别、性质、面积、层数、高度等;

2)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3)建设方提供的有关职能部门(如:供电部门、消防部门、通信部门、公安部门等)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建设方设计要求;

4)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及法规。

2 设计范围

1)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的设计工作内容和分工;

2)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

3 变、配电系统

1)确定负荷等级和各类负荷容量;

2)确定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电源由何处引来,电源数量及回路数、专用线或非专用线 、电缆埋地或架空、近远期发展情况;

3)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容量确定原则及性能要求,有自备发电机时,说明启动方式及与市电网关系;

4)高、低压供电系统结线型式及运行方式:正常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关系;母线联络开关运行和切换方式;变压器之间低压侧联络方式;重要负荷的供电方式;

5)变,配电站的位置、数量、容量(包括设备安装容量、计算有功、无功、视在容量、变压器台数、容量)及型式(户内、户外或混合);设备技术条件和选型要求;

6)继电保护装置的设置;

7) 电能计量装置:采用高压或低压;专用柜或非专用柜(满足供电部门要求和建设方内部核算要求);监测仪表的配置情况;

8) 功率因数补偿方式: 说明功率因数是否达到供用电规则的要求,应补偿量和采取的补偿方式和补偿前后的结果;

9) 操作电源和信号:说明高压设备操作电源和运行信号装置配置情况;

10)工程供电:高、低压进出线路的型号及敷设方式。

4 配电系统

1)电源由何处引来、电压等级、配电方式;对重要负荷和特别重要负荷及其它负荷的供电措施;

2) 选用导线、电缆。母干线的材质和型号,敷设方式;

3) 开关,插座,配电箱、控制箱等配电设备选型及安装方式;

4) 电动机启动及控制方式的选择。

5 照明系统

1)照明种类及照度标准;

2)光源及灯具的选择、照明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

3)室外照明的种类(如路灯、庭园灯,草坪灯、地灯、泛光照明、水下照明等)、电压等级、光源选择及其控制方法等;

4)照明线路的选择及敷设方式。(包括室外照明线路的选择和接地方式)。

6 热工检测及自动调节系统

1)按工艺要求说明热工检测及自动调节系统的组成;

2)自动化仪表的选择;

3)仪表控制盘,台选型及安装;

4)线路选择及敷设;

5) 仪表控制盘、台的接地。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按建筑性质确定保护等级及系统组成;

2)消防控制室位置的确定和要求;

3)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器,手动报警按钮,控制台(柜)等设备的选择;

4)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要求,控制逻辑关系及控制显示要求;

5) 火灾应急广播及消防通信概述;

6)消防主电源、备用电源供给方式,接地及接地电阻要求;

7) 线路选型及敷设方式;

8) 当有智能化系统集成要求时,应说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接口方式及联动关系。

9) 应急照明的电源型式,灯具配置,线路选择及敷设方式,控制方式等。

8 通信系统

1)对工程中不同性质的电话用户和专线,分别统计其数量;

2) 电话站总配线设备及其容量的选择和确定;

3)电话站交、直流供电方案;

4) 电话站站址的确定及对土建的要求;

5) 通信线路容量的确定及线路网络组成和敷设;

6)对市话中继线路的设计分工,线路敷设和引人位置的确定;

7) 室内配线及敷设要求;

8)防电磁脉冲接地、工作接地方式及接地电阻要求。

9 有线电视系统

1)系统规模、网络组成,用户输出口电平值的确定;

2)节目源选择;

3)机房位置、前端设备配置;

4)用户分配网络、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用户终端数量的确定。

10 闭路电视系统

1)系统组成;

2) 控制室的位置及设备的选择;

3) 传输方式、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

4)电视制作系统组成及主要设备选择。

11 有线广播系统

1)系统组成;

2)输出功率。馈送方式和用户线路敷设的确定;

3)广播设备的选择,并确定广播室位置;

4) 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

12 扩声和同声传译系统

1)系统组成;

2)设备选择及声源布置的要求;

3)确定机房位置;

4) 同声传译方式;

5)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

13 呼叫信号系统

1)系统组成及功能要求(包括有线或无线);

2) 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

3)设备选型。

14 公共显示系统

1)系统组成及功能要求;

2)显示装置安装部位、种类、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

3)显示装置规格。

15 时钟系统

1)系统组成、安装位置、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

2)设备选型。

16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1)系统防范等级、组成和功能要求;

2)保安监控及探测区域的划分、控制、显示及报警要求;

3) 摄像机、探测器安装位置的确定;

4) 访客对讲、巡更、门禁等子系统配置及安装;

5)机房位置的确定;

6)设备选型、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

17 综合布线系统

1)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要求确定综合布线的类型及配置标准;

2)系统组成及设备选型;

3)总配线架、楼层配线架及信息终端的配置;

4)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

1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系统集成

1)系统组成、监控点数、及其功能要求;

2)设备选型;

3) 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

19 信息网络交换系统

1) 系统组成、功能及用户终端接口的要求;

2)导体选择及敷设要求。

20 车库管理系统

1)系统组成及功能要求;

2) 监控室设置;

3) 导体选择及敷设要求。

21 智能化系统集成

1)集成形式及要求;

2) 设备选择。

22 建筑物防雷

1)确定防雷类别;

2)防直接雷击、防侧击雷、防雷击电磁脉冲、防高电位侵入的措施;

3)当利用建(构)筑物混凝土内钢筋做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和要求。

23 接地及安全

1)本工程各系统要求接地的种类及接地电阻要求;

2)总等电位、局部等电位的设置要求;

3) 接地装置要求,当接地装置需作特殊处理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方法等;

4) 安全接地及特殊接地的措施。

24 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6.3 设计图纸

1 电气总平面图(仅有单体设计时,可无此项内容)

1)标示建(构)筑物名称、容量,高、低压线路及其它系统线路走向,回路编号,导线及电缆型号规格,架空线杆位,路灯、庭园灯的杆位(路灯、庭园灯可不绘线路),重复接地点等;

2)变、配电站位置、编号和变压器容量;

3)比例、指北针。

2 变、配电系统

1)高,低压供电系统图:注明开关柜编号,型号及回路编号、一次回路设备型号、设备容量、计算电流、补偿容量、导体型号规格、用户名称、二次回路方案编号;

2)平面布置图:应包括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母干线、发电机、控制屏、直流电源及信号屏等设备平面布置和主要尺寸,图纸应有比例;

3)标示房间层高、地沟位置,标高(相对标高)。

3 配电系统(一般只绘制内部作业草图,不对外出图)主要干线平面布置图,竖向干线系统图(包括西:电及照明干线、变配电站的配出回路及回路编号)。

4 照明系统 对于特殊建筑,如大型体育场馆、大型影剧院等,有条件时应绘制照明平面图。该平面图应包括灯位(含应急”硼灯)、灯具规格,配电箱(或控制箱)位,不需连线。

5 热工检测及自动调节系统

1)需专项设计的自控系统需绘制热工检测及自动自动调节原理系统图;

2)控制室设备平面布置图。

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图;

2)消防控制室设备布置平面图。

7 通信系统

1)电话系统图;

2) 站房设备布置图。

8 防雷系统、接地系统 一般不出图纸,特殊工程只出顶视平面图,接地平面图。

9 其他系统

1)各系统所属系统图;

2)各控制室设备平面布置图(若在相应系统图中说明清楚时,可不出此图)。

3.6.4 主要设备表 注明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

3.6.5 设计计算书(供内部使用及存档)

1 用电设备负荷计算。

2 变压器选型计算。

3 电缆选型计算。

4 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5 防雷类别计算及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

6 各系统计算结果尚应标示在设计 说明了或相应图纸中。

7 因条件不具备不能进行计算的内容,应在初步 设计中说明,并应在施工图设计时补算。

3.7 给水排水

3.7.1 初步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 设计图纸、主要设备表、计算书(内部使用并存档)。

3.7.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

1)摘录设计总说明所列批准文件和依据性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内容;

2)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3)其他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工程可利用的市政条件。

2 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当有其他单位共同设计时)。

3 室外给水设计

1) 水源:由市政或小区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的方位、接管管径、能提供的水量与水压。当建自备水源时,应说明水源的水质、水温、水文及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及净化处理工艺和设备选型等。

2)用水量: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量,生产用水水量,其他项 目用水定额及用水量(含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游泳池和中水系统补水量、洗衣房、锅炉房、水景用水、道路、绿化洒水和不可预计水量等);消防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

3)给水系统:说明生活、生产、消防系统的划分及组合情况,分质分压分区供水的情况。当水量、水压不足时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调节设施的容量、材质、位置及加压设备选型。如系扩建工程,还应对现有给水系统加以简介。

4)消防系统:说明各类形式消防设施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供水方式,设备选型及控制方法等。

5)中水系统:说明中水系统设计依据,水质要求,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井绘制水量平衡图。

6)循环冷却水系统:说明根据用水设备对水量、水质、水温、水压的要求,以及当地的有关气象参数(如室外空气干、湿球温度和大气压力等)来选择采取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组成,冷却构筑物、循环水泵的型号及稳定水质措施。

7)当采用重复用水的系统较大时,应概述系统流程,净化工艺并绘制水量平图。

8)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4 室外排水设计

1)现有排水条件简介:当排入城市管道或其他外部明沟时应说明管道,明沟的大小、坡度,排入点的标高、位置或检查井编号。当排入水体(江、河、湖、海等)时,还应说明对排放的要求。

2)说明设计采用的排水制度、排水出路。如需要提升,则说明提升位置、规模,提升设备选型及设计数据,构筑物形式,占地面积,紧急排放的措施等。

3)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生产、生活排水系统的排水量。当污水需要处理时,应分别说明排放量、水质、处理方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构筑物概况以及处理效果等。

4)说明雨水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或采用的暴雨强度)、重现期、雨水排水量等。

5)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1)说明或用表格列出各种用水量标准,用水单位数,工作时间,小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

注:此项内容在第3.7.232)中表示清楚时,则此款可不表示。

2)给水系统:说明给水系统的划分和给水方式,分区供水要求和采取的措施,计量方式,水箱和水池的容量、设置位置、材质,设备选型,保温、防结露和防腐蚀等措施。

3)消防系统:遵照各类防火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要求,分别对各类消防系统(如消火栓、自动喷水、水幕、雨淋喷水、水喷雾、泡沫、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依据,计算标准,系统组成,控制方式,消防水池和水箱的容量、设置位置以及主要设备选择等予以叙述。

4)热水系统:说明采取的热水供应方式,系统选择,水温、水质、热源、加热方式及最大小时用水量和耗热量等。说明设备选型、保温、防腐的技术措施等。当利用余热或太阳能时,尚应说明采用的依据,供应能力,系统形式,运行条件及技术措施等。

5)对水质、水温、水压有特殊要求或设置饮用净水、开水系统者,应说明采用 的特殊技术措施,并列出设计数据及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

6)中水系统:说明中水系统设计依据,水质要求,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并绘制水量平衡图。

7)排水系统:说明排水系统选择,生活和生产污(废)水排水量,室外排放条件。有毒有害污水的局部处理工艺流程及设计数据。屋面雨水的排水系统选择及室外排放条件,采用的降雨强度和重现期。 8) 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6 节水、节能措施:说明高效节水,节能设备及系统设计中采用的技术措施等。

7 对有隔振及防噪要求的建(构)筑物,说明给排水设施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8 对特殊地区(地震、湿陷性或胀缩性土,冻土地区,软弱地基)的给排水设施,

说明所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 9 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7.3 设计图纸

1 给水排水总平面图

1)全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道路等,并标出主要定位尺寸或坐标、标高,指北针(或风玫瑰图)等;

2)给水、排水管道平面位置,标注出干管的管径,流水方向、闸门井,消火栓井、水表井、检查井、化粪池等和其他给排水构筑物位置;

3) 场地内给水、排水管道与城市管道系统连接点的控制标高和位置;

4)消防系统、中水系统、冷却循环水系统、重复用水系统的管道的平面位置,标注出干管的管径。 2 给水排水局部总平面图

1)取水构筑物平面布置图,如自建水源的取水构筑物距离较远时,应单独绘出取水构筑物平面,包括取水头部(取水口)、取水泵房、转换闸门井、道路平面位置、坐标,标高、方位等,必要时还应绘出流程示意图,各构筑物之间的高程关系。

2)水处理厂(站)总平面布置及工艺流程图。如工程设计项目有净化处理厂(站)时(包括给水,污水、中水),应单独绘出水处理构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及流程标高示意图。各构筑物是否要绘制单线条的平、剖面图,可视工程的复杂程度而定。在上述图中,还应列出建(构)筑物一览表,表中内容包括建(构)筑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形式等。

3 建筑给排水平面图

1)绘制给排水底层、标准层、管道和设备复杂层的平面布置图,标出室内外接管位置、管径等。

2)绘制机房(水池、水泵房、热交换间 、水箱间,水处理间、游泳池、水景、冷却塔等)平面布置图(在上款中已表示清楚者,可不另出图)。

3) 绘制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各类消防系统、循环水系统、热水系统、中水系统等系统原理图,标注干管管径,设备设置标高,建筑楼层编号及层面标高。

4)绘制水处理流程图(或方框图)。

注:对于简单工程项目初步设计阶段一般可不出图。

3.7.4 主要设备表 按子项分别列出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参数)、数量。

3.7.5 计算书(内部使用)

1 各类用水量和排水量计算;

2 有关的水力计算及热力计算;

3 设备选型和构筑物尺寸计算。

3.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3.8.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初步设计应有设计说明书,除小型、简单工程外,初步设计还应包括设计图纸、设备表及计算书。

3.8.2 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1)与本专业有关的批准文件和建设方要求;

2)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3) 其他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等。

2 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

3 设计计算参数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2)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参见表3.8.1)。

表3.8.1 室内设计参数

夏季 冬季 房间名称 温度℃ 相对湿度% 温度℃ 相对湿度% 新风量标准 m3/h·人 噪声 db(a)

注:温度、相对湿度采用基准值,如有设计精度要求时,按士℃、%表示幅度。

4 采暖

1)采暖热负荷;

2)叙述热源状况、热媒参数、室外管线及系统补水与定压;

3)采暖系统形式及管道敷设方式;

4)采暖分户热计量及控制;

5)采暖设备、散热器类型、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5 空调

1)空调冷、热负荷;

2)空调系统冷源及冷媒选择,冷水、冷却水参数;

3)空调系统热源供给方式及参数;

4)空调风、水系统简述,必要的气流组织说明;

5)监测与控制简述;

6)空调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

7)管道的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8)主要设备的选择。

6 通风

1)需要通风的房间或部位;

2)通风系统的形式和换气次数;

3)通风系统设备的选择和风量平衡;

4)通风系统的防火技术措施。

7 防烟、排烟

1)防烟及排烟简述;

2)防烟楼梯问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以及封闭式避难层(间)的防烟设施和设备选择;

3)中庭、内走道、地下室等,需要排烟房间的排烟设施和设备选择;

4)防烟、排烟系统风量叙述,需要说明的控制程序。

8 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9.3 设备表:列出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参见表3.8.3)。

表3.8.3 设 备 表 设备编号 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注:型号、规格栏应注明主要技术数据。

3.9.4 设计图纸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初步设计图纸一般包括图例、系统流程图、主要平面图。除较复杂的空调机房外,各种管道可绘单线图。

2 系统流程图应表示热力系统、制冷系统、空调水路系统、必要的空调风路系统、防排烟系统,排风,补风等系统的流程和上述系统的控制方式。

注:必要的空调风路系统是指有较严格的净化和温湿度要求的系统。当空调风路系统、防排烟系统、排风、补风等系统跨越楼层不多,且在平面图中可较完整地表示系统时,可只绘制平面图,不绘制系统流程图。

3 采暖平面图 绘出散热器位置,采暖干管的入口、走向及系统编号。

4 通风、空调和冷热源机房平面图 绘出设备位置、管道走向、风口位置、设备编号及连接设备机房的主要管道等,大 型复杂工程还应注出大风管的主要标高和管径,管道交叉复杂处需绘局部剖面。

3.8.5 计算书(供内部使用) 对于采暖通风与空调工程的热负荷、冷负荷、风量、空调冷热水量、冷却水量、管径、主要风道尺寸及主要设备的选择,应做初步计算。

3.9 概 算

3.9.1 设计概算是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份。设计概算文件必须完整的反映工程 项目初步设计的内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制度,实事求是地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建设条件(包括自然条件、施工条件等影响造价的各种因素),按有关的依据性资料进行编制。

3.9.2 概算的编制依据

1 国家有关建设和造价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 批准的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书(或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文件)和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3 初步设计项目一览表。

4 能满足编制设计概算的各专业经过校审并签字的设计图纸(或内部作业草图)、文字说明和主要设备表,其中:

1)土建工程中建筑专业提交建筑平、立、剖面图和初步设计文字说明(应说明或注明装修标准、门窗尺寸);结构专业提交结构平面布置图、构件截面尺寸、特殊构件配筋率;

2)给水排水、电气、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动力等专业的平面布置图或文字说明和主要设备表;

3)室外工程有关各专业提交平面布置图;总图专业提交建设场地的地形图和场地设计标高及道路、排水沟、挡土墙、围墙等构筑物的断面尺寸。

5 当地和主管部门的现行建筑工程和专业安装工程的概算定额(或预算定额、综合预算定额,本节下同)、单位估价表、材料及构配件预算价格、工程费用定额和有关费用规定的文件等资料。

6 现行的有关设备原价及运杂费率。 7 现行的有关其他费用定额、指标和价格。

8 建设场地的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

9 类似工程的概、预算及技术经济指标。

10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工程造价的其他资料。

3.9.3 设计概算文件分为三种:单位工程概算书;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书;建设项目总概算书。

总概算书由承担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单位负责编制。只承担单项工程设计而不承担总体设计的单位,只编制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书。

建设项目若为一个独立单项工程,则建设项目总概算书与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书可合并编制。

3.9.4 单位工程概算书 单位工程概算书是计算一个独立建筑物或构筑物(即单项工程)中每个专业工程所需工程费用的文件,分为以下两类: 1 建筑工程概算书;

2 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书。 单位工程概算文件应包括:建筑(安装)工程直接费计算表(见表3.10—2、3.10—3)、建筑(安装)工程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差表(见表3.10—4)、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表(见表3.10—5)。

3.9.5 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书 综合概算书是计算一个单项工程(独立建筑物或构筑物)所需建设费用的综合性文件。 综合概算书由单项工程内各个专业的单位工程概算书汇总编制而成。

综合概算文件应包括:编制说明(见3.9.7条)、综合概算表(见表3.9—1)、有关专业的单位工程概算书(见3.9.3条)。

3.9.6 建设项目总概算书

1 总概算书由建设项目内各个单项工程的综合概算书和其他费用概算表汇总编制而成。

2 总概算文件应包括:编制说明(见3.9.7条)、总概算表(见表3.9—1)、各 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书(见3.9.4条)、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算表(参照表3.9—5)、主要建筑安装材料汇总表(见表3.9—6)。独立装钉成册的总概算文件宜加封面、签署页(扉页)和目录。

3 总概算表的项目应按费用划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1)工程费用(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购置费用)

a) 主要工程项目:

b) 辅助和服务性的工程项目;

c) 室外工程项目(红线以内),包括土石方、道路,围墙、挡土墙、排水沟等各种构筑物、给排水管道、动力管网、供电线路、庭园绿化等工程;

d) 场外工程项目(红线以外),包括道路、铁路专用线、桥涵、给排水、供热,供电、通讯等工程(与主要工程项目一并立项报建的才列入)。

2)其他费用 不属于建筑安装工程费和设备购置费的其他必要的费用支出,如土地使用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研究试验费、勘察设计费、人员培训费、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联合试运转费等等(具体内容按工程所在地区和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3)预备费用 a)基本预备费,指在初步设计及概算内不可预见的工程和费用;

b)价差预备费,是在建设期内由于人工、设备、材料、施工机械的价格及费率、利率,汇率等浮动因素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预测预留费用。此费用属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应在总预备费中单独列出。

4)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5) 建设期贷款利息。

6)铺底流动资金(生产或经营性建设项目才列入)。

3.9.7 主要建筑安装材料耗用量,一般应提供钢材、水泥(或商品混凝土)、木材和其它材料。

3.9.8 概算编制说明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3 编制方法。

4 其他必要的说明。

3.9.9 概算编制办法

1 建筑工程概算

1)主要工程项目的建筑工程概算应根据初步设计图纸计算主要工程量,按照工程所在地或主管部门规定的定额和取费标准编制;给排水、电气、暖通与空调、热能动力等专业的单位工程概算也可按类似工程预/概算、概算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等汁价依据编制;

2)辅助、附属或小型单项工程的建筑工程概算可按各类指标编制。

2 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 1)主要设备的购置费(含工器具购置费)根据主要设备表的设备项目,按设备原价、运杂费率编制。其安装工程费根据初步设计图纸计算主要工程量,按主管部门规定的定额和取费标准编制;

2)其他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工程费可按类似工程预/概算、概算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等计价依据及主要材料表进行编制。

3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概算 按当地和主管部门规定的指标,以及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编制。

4 预备费 1)基本预备费:以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之和为基数,乘以各地区或主管部门规定的费率计算;

2)价差预备费:价差预备费根据建设项目分年度投资额,按国家或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测定和的年投资价格指数计算。

5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按国家各时期的有关规定计算。

消费水平概述例5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当代重要的消费群体,消费观念新颖独特,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大。大学生对电影及相关方面的消费,不仅反映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与偏好,也对带动周边电影及相关行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这使我们特别关注大学生电影消费的现状。

通过对大学生电影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研,收集相关数据,能够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电影消费状况,并根据SPSS分析结果,为大学生电影消费、周边院线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建议。

二、大学生电影消费描述性分析

采用随机抽取安徽财经大学男女大学生31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电影消费相关数据,总体了解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电影消费情况。通过SPSS描述性分析及频数分析,可知被调查者中:

从观影频率看,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有影院观影经历,34.2%经常去影院观影,53.9%偶尔去影院观影,而很少去者仅占11.9%;从观影方式看,由于方式便捷且成本低,经常用手机端、电脑端观影者居多数,占比分别为41.3%、29.0%,而影院观影者占比为28.1%;从每学期观影次数看,不观影3次以上占比45.8%,1-2次占比46.5%,从不观影占比7.7%,不去影院观影者为较少数;从每学期电影消费金额看,消费0-200元的人数占比86.5%,200-500元占比10.6%,500元以上占比2.9%,被调查者消费状况较合理。

对数据进行交叉分组,通过交叉分析卡方检验,在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的情况下,概率P值小于0.05。因此应拒绝零假设,认为每个月生活费不同的人每学期电影消费不同,每个月生活费越多,每学期电影消费也越多。由此可见,一方面大学生在电影消费时充分考虑到了自身实际消费能力,一方面大学生电影市场还有很大空间。

三、大学生电影消费影响因素方差分析

通过方差分析来探究各变量的相关关系、解释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潜在维度以及电影消费的影响因素等。

1.单因素方差分析。原假设为不同性别对大学生每学期花在电影上的消费的方差没有显著影响。以大学生每个学期花在电影上的消费为观测变量,性别为控制变量,得到结果: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情况下,概率P值0.001小于0.05,则拒绝原假设。原假设为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每学期的电影消费的方差没有显著影响。以大学生每学期的电影消费为观测变量,年级为控制变量,得到结果: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的情况下,概率p值0.808大于0.05,则接受原假设。

综上分析可知: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每学期电影消费有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每学期电影消费则没有显著差异。

进一步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得到结果:性别为男、女的样本数分别为124、172,其中女生每学期电影消费均值为180.2326,低于男生242.74219,因此性别对大学生电影消费有影响且对男生影响更大。不同性别下大学生每学期电影消费的方差齐次性检验值为13.795,概率P值为0.00小于0.05,拒绝原假设。故认为性别下大学生每学期电影消费总体方差有显著性差异,满足方差分析前提要求。

2.多因素方差分析与检验。以每学期生活费和电影消费为控制变量,以大学生每学期电影衍生品消费为观测变量,建立固定效应饱和模型。其中零假设为“不同生活费水平没有对大学生每学期电影衍生品消费产生显著影响;不同电影消费水平没有对大学生每学期电影衍生品消费产生显著影响;每学期生活费水平和电影消费对大学生每学期电影衍生品消费没有产生产生显著的交互影响”,在主体效应的检验中,因变量为每学期电影衍生品话费。

、、的概率p值分别为0.000、0.053、0.231。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的概率p值小于0.05,则应拒绝原假设,因此生活费水平差异显著影响电影衍生品消费;同时,由于的概率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不同电影消费水平对衍生品消费不存在显著影响;的概率p值大于0.05,不拒绝零假设,不同生活费水平下每学期电影消费不显著影响衍生品消费。

另外,(0.147)和调整的(0.123)反映的是多因素方差模型对观测变量数据的总体拟合程度,它们越接近1,说明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越高。在该问题中有两个控制变量,所以应参考调整的,可以看到该模型对数据拟合程度并不理想,从侧面反应大学生每学期电影衍生产品消费还受其他因素影响。

四、对大学周边影院及相关产业的建议

1.针对观影偏好,吸引目标受众。大学周边电影院线以在校大学生及青年教师为主要目标客户,这一点不同于普通院线。制定适宜价格,对电影票的价格推出优惠政策及梯度价格,有利于吸引大学生到院线观影,同时引导大学生健康适度消费。各院线应针对大学周边所分布影院专门制定排片计划,既要考虑到大学生观影偏好及季节差异,也要契合大学生日常生活及时间安排。上游影片制作方应侧重针对大学生感兴趣的校园、科幻、悬疑、喜剧等题材进行影视创作,既符合大学生观影口味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价值观,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2.提升服务水准,改善观影体验。从反馈数据来看,大学生对环境设施、观影体验、服务质量等方面要求较高。周边院线应根据大学生主流偏好,进行重新包装设计并引进先进观影设备,从而改善观影体验。对于工作人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观念的转变,对周边院线运营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院线应该打造富有特色与时代感的观影氛围,提高院线辨识度与影响力,给予观影者全新体验,赢得消费者认同。

3.优化营销策略,创新电影产品。隨着移动终端高度普及,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在移动终端上付费观影,既便捷又实惠,这使得大学周边院线上座率受到一定冲击。大学周边院线既要依托全新移动平台进行营销创新,同时要发挥传统院线优势,寻找传统影院的新增长点与盈利点。周边电影院线应加强与高校学生团体协作沟通,加大新片在校园推广力度、推出如以“破壳日”、“毕业季”为主题的趣味观影活动、适量派发观影优惠票及免费票,吸引在校大学生参与,增强大学周边院线的影响力与认可度。调研显示65%受调研者在去电影院之前确定观看影片,其余受调研者则是在电影院做出选择,对于前者与后者要采取不同的营销措施,前者应侧重于媒体宣传,后者侧重于阵地宣传。针对电影相关产业,则应树立品牌意识,确保影片总体质量,整合全产业链,针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及需求,开发创新衍生品及服务,促进全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典. 当前我国大学生电影消费研究[J]. 电影文学,2017,(02):26-28. 

消费水平概述例6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算贯穿了项目建设、设计、实施和验收全投资过程,发挥了投资尺度的作用,是投资控制的基本目标[1-3]。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的主要依据,经批准设计概算投资总额,是工程建设投资的最高限额,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管理及编制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依据,所以合理编制地铁工程设计至关重要[4]。本文结合西安地铁三号线雁塔北站论述了地铁工程概算编制设计[5]。

一.工程概况

大雁塔北站位于雁塔路、小寨东路和西影路丁字交叉路口,是三号线与四号线的换乘站,其中三号线站台与小寨东路平行布置,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YCK23+038.25,四号线站台与雁塔路平行布置。三号线车站为明挖地下两层岛式车站,车站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主体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车站总长211.822m,标准段宽度25.5m,站台为118m长岛式站台,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8037m2,共设两个人行通道及出入口,两组共八个风亭,车站两端区间均采用盾构法施工。

二.编制范围

本概算编制范围为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鱼化寨-国际港务区的大雁塔北站。本概算包括大雁塔北站的前期工程费用,土建工程费用,车站及相应区间的给排水及消防、低压配电及照明、通风空调工程,以及征地、借地、房屋拆迁工程费用。其中前期工程费用包括车站施工所必需的临时用水电引入工程费,进入施工场地临时道路工程费,施工期间占道引起的占道及交通疏解费用,结构回填后的市政道路恢复费用,施工对周围建筑或管线危害引起的建筑物及管线加固费。土建工程费用包括土石方、车站围护、主体工程、出入口通道及地面建筑、风亭、风道、防水工程及附属设施的结构施工费用、建筑装修费用等,不包括车站机电系统设备及安装工程,但包括根据设备系统的要求预留的孔洞、沟、槽、安装预埋件。给排水及消防包括车站及相应区间部分的给水、排水、水消防设备及安装工程费。低压配电及照明包括车站及相应区间部分低压配电及照明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通风空调工程包括车站部分及相应接口区间的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征地、借地、房屋拆迁工程包括:需永久征用集体土地所需的补偿和有关税费;施工临时用地的租用费用;需拆迁房屋的费用。车站涉及到的电信、电力、给排水、煤气等管线拆除及迁改,迁移树木及绿化本概算仅提供数量,费用由总体单位计列。

三.编制依据

编制依据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2003]81号)、《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6~2016年》及其评估会专家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2.《西安地铁三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预审意见和专家审查意见及其批复。3.《西安地铁三号线工程总体设计》及其咨询意见和专家审查意见。4.建设部建标【2006】279号文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5.陕西省陕建建发【2009】199号《2009陕西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依据的通知》。6.《陕西省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消耗量定额》、《陕西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陕西省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2004)补充定额》。7.《陕西省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价目表》、《陕西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费率》8.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财综[2008]78号文《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9.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政策。10. 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工程初步设计相关技术文件。11. 设计图纸。

四.费用取定

本站车站按地铁工程地下车站取费程序表进行取费;供电、通风、空调与采暖、给排水与消防按市政(安装)、安装工程及市政工程(建筑)取费。(一)人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价格确定:1.人工单价:执行42元/工日综合工费标准,地下工程增列2.0元/工日津贴(含车站逆做法施工,明挖法施工不计列津贴)。2.主材编制价格:主材价格执行《陕西工程造价管理信息2010年第4期材料信息价》。3.施工机械台班费:按《陕西省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价目表》规定分析计算。4.设备价格:设备价格编制期同主材编制期。设备预算价格为工地价。(二)征地、拆迁费用:1. 征地费用、租地费用、地面房屋拆迁费及相关补偿、安置费用按陕西省及西安市相关部门有关规定执行,参考“西安市地铁三号线初步设计前期费用统一指标表”计列;地下管线改移、绿化拆迁本次只列明数量不报价。2. 其他费用由总体单位统一计列。(三)其他说明:1.前期准备工程费见“前期准备工程费用计算表”。2. 运距:商品混凝土单价执行信息价,不计列运距;建筑垃圾按20元/吨的处置费计列(土木结构0.7吨/m2,砖混结构0.83吨/m2),列入拆迁工程;盾构管片等预制构件暂按 20公里计列;土方综合运距暂按18公里计列。3. 钢支撑租用费320元/吨·月计列。

五.概算总额及技术经济指标

表1 总概算表

本概算细则详见表1。概算总额 24310.15 万元,技术经济指标114670.54 万元/正线公里。本项目工程费用为 23294.52 万元,占工程总造价的95.8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 1015.63 万元,占工程总造价的4.18%。其中车站概算土建工程费用为 19367.43 万元,综合指标为 10738元/平方米。车站及相应区间低压配电及照明为1737.31 万元;车站及相应区间通风空调费用为 1470.60万元;车站及相应区间给排水及消防费用为 719.1805 万元。

六.结束语

通过对西安地铁三号线大雁塔北站概算的编制,要合理确定与控制城市地铁工程造价,首先要遵循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统一工程量规则;同时,规范城市地铁概算编制办法、城市地铁工程费用定额和城市地铁工程概算定额。而如何编制城市地铁概算以便合理确定投资控制工程造价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赵京.天津地铁轨道系统概算编制及技术经济指标分析[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01)

[2]张建芳.地铁工程概算编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04)

消费水平概述例7

摘 要: 调查分析了B2C信用交互传导体系对消费者、商家、第三方信用平台交易行为影响,并运用博弈理论试图从多方视角出发探究第三方平台信用传导和信用传递的作用下的均衡解——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诚信交易均衡解、消费者和第三方信用保障平台的保障均衡解、商家和第三方监管平台的监管均衡解。并针对三种均衡解,进行动态分析,得出长、短期监管结论,长、短期保障结论,诚信交易结论。基于对信用平台初步探究所得出的结论,试图寻找方法对信用交易进行更好的划分,为此文章将金融领域汽车保险的引无赔款优待模型(NCD)进入B2C平台,创新性地提供了一种三方“共赢”的商家投保的信用累退收费模式。

关键词 :B2C信用平台;NCD;信用;博弈

中图分类号:F820.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38

收稿日期:2015-04-16

1 NCD模式的提出

我们旨在将本文经费估算的思想引荐入商家进行欺诈行为决策时对风险——所要缴纳的违约金和惩罚金的测算中,按照经验保费和先验保费的假定,我们将商家进行欺诈行为时所拥有的信息分为两类:

第一类:先验信息。即商家未经市场调查或未经实践经验总结而拥有的全部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主观因素占主要色彩;第二类:经验信息。即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经验、市场调查、模拟交易等方式所得到的所有信息,这种情况下,主观因素影响比例较小,客观因素占主要色彩。

我们将商家决策行为的信息量和理论损失量进行加权平均。对被惩罚次数和索赔次数总额运用经验数据来调整和校正所讨论的指标。在此,引入贝叶斯频率调整法。

1.1 贝叶斯频率调整——引入信度因子

假设索赔频率q服从参数为α和β的伽马分布,其密度函数为:

在给定θ>0的情况下,每次商家进行的索赔次X服从θ的泊松分布,即:

现观察n份索赔金额,在责任期内索赔次数分别为x1,x2……xn

因此,在平方损失函数下q的后验估计为,此后验估计与最小平方信度因子重合,而最小平方信度是使信用度估计误差平方的期望达到最小的信度因子。这里我们假定如下条件:

第一,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完善中,商家有条件雇佣精算师为其风险和惩罚金进行测算和估算,从而为自己是否选择诚信交易进行判断;

第二,有能力有条件的网购消费者同样有能力对商家行为进行期望预期,进而做出是否购买行为的期望预期;

第三,B2C电子商务可以出台相关机构,专门为商家设定无赔款优待模型,如同汽车保险行业中的NCD,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风险的不同性质。

基于上述三种假定,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和设定:

(1)此电商出台的模型亦成为NCD制度,其收取的保费可以作为偿还消费者所要求的违约金,从而减少商家和客户之间不必要的冲突;

(2)NCD制度同样是一个自动计费系统,由消费者在收货后回复情况而定,从而减少参加保险的商家的精算成本;

(3)NCD制度可以提高各个商家彼此竞争关系,促进优质优待;

(4)根据NCD制度判断相应索赔概率,即商家只有在这种概率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非诚信交易,那么电子商务相关机构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尽量缩小这种索赔概率的置信区间,就会设定一个更加合理可靠的保证金额;

(5)NCD制度的猜想属于上述的经验信息的范畴。

由于损失数据是来自经验期内发生的保险事故,因此仅仅采纳这些历史数据来估计将来的风险也是有波动的。而信度理论就是这样子的一种工具:利用信度因子来保证调整后的保险费接近于真实的风险水平。

基于上述三个假定和六个设定,我们将最小信度因子纳入投保费率的动态评估。当最小信度因子的衡量值即增加时,说明随机波动性增加,精算过程需要进一步修正和进一步的检验(是否存在自相关、异方差、多重共线性、随即波动性等)。

本文在以往建立在先验信息基础而估计、预测和进行保费鉴定的基础上,利用经验信息设法得出动态的评估方式。

1.2 马尔科夫链的NCD研究

(1)保费等级(表现为金额不同)。

(2)起始组别(表现为时间步长)。

(3)转移规划(表现为随着不同被指责或惩罚金次数的发生,而相应的升级器索赔组别的过程)。由此,如果相应机构给出保费等级,我们类似也给出其转移规则如表1:

由此我们可用马尔科夫链来研究NCD制度。

设P=(aji)n×n表示转移概率矩阵,其中aji表示时刻t组别i的保单持有商家于时刻,t+1在组别j的概率,用π(t) 表示时刻t各个组别的保单持有人的分布情况,则

当t∞时,有π=πP,则π就是稳定状态下保单持有人得到分布状况。

根据年度中有无索赔发生、有索赔发生的次数及其相应的升级和降低情况,我们确定保费等级,并计算稳定状态下的投保商家分布状况。下为转移概率矩阵:

注:Xi为相应的保费等级,X1<X2<X3。p表示在t时刻X1组别的保单持有商家于t+1时刻在组别X2的概率,或X2组别的保单持有商家于t+1时刻在组别X3的概率,或X3组别的保单持有商家于t+1时刻在组别X3的概率。即p表示因为商家非诚信交易而使得其在下一个基数年降等的概率。

设π=(π1,π2,π3)为稳定状态下保单持有人的分布状况,由π=πP有:

现在假设,p=0.9,则有(π1,π2,π3)=(1/91,9/91,81/91),即在若干保单后的稳定状态下停留在X1,X2,X3折扣组别的保单数所占总保单数的比例分别为1/91,9/91,81/91。

则当在此比例下,大部分的保单持有商家将会停留在高折扣组别。

(4)经济含义。由上述(π1,π2,π3)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分析出,π1在(0,1)上单调递减,π2在(0,1)上单调递增,π3在(0,1)上单调递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小组别(即保费折扣少)的分布比例随着p的提高而递减,中、大组别的概率随着p的提高而递增。在我们假定的NCD制度中,我们根据投保商家上一个基数年度的记录及保费水平来计算和确定下一个基数年度的保费。在经验信息的作用下,商家根据精算师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可以确定一个总体趋势,如停留在一个较高组别,则商家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折扣比例,或尝试得到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多的折扣组别时,便会采取措施提高其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并减少其非诚信交易的频率。

2 信度理论及回归信度模型的建立

诚然,在B2C信用平台引入商家投保的NCD模式,是在平台能够发挥其信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的,而此种模式的目的是减少商家欺诈消费者的概率,即减少消费者和平台的风险,又能为平台和商家提供盈利的渠道。我们小组成员,利用调查问卷和访谈得来的数据,用回归信度模型,来测定B2C平台引入NCD和原有保证金模式下的风险对比。

Buhlmann在1967年首次提出了使用线性函数逼近待估值,在满足一定假设条件下,大大简化计算量,得出简单的估计式,而这个估计式恰好可以写成信度理论关键方程的形式,对每种风险(在此我们定义“平台成本”)进行定价,如此一来,当同时拥有先验经验信息和后验样本信息的时候,即可充分利用所有的信息,作出最优估计。

在非寿险市场上,上述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许多非寿险产品保险标的往往在投保人手上保管,投保人对标的的风险水平的认知要超过保险人,投保人对标的所处的风险环境更加清楚,高风险的投保人会选择更多的投保。同时在投保后,投保人由于感觉投保后风险转移至投保人,那么对标的的风险管控就会不那么注意,更不会加大投入,甚至会减少在风险防范上的支出。在风险发生后,投保人也会减少防止风险扩大的行为,甚至可能虚报、请报损失,获取超额补偿。在我国车险占支配地位的非寿险市场上,上述问题普遍存在。NCD系统和奖惩系统(B-M)就是为解决车险中的上述问题而产生的。它们跟信度理论类似,都是通过后验的赔付样本进行差别定价的方法。具体实践中,有前瞻法和回顾法两种,前者是续保重新定价,后者是先收后退,NCD系统和奖惩系统(B-M)都属于前瞻法。

以上述的NCD系统为基础,假定投保人中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的人数比例为2∶4∶4。他们的风险系数I分别为0.04,0.03,0.02。分别代入稳定分布得到相应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的人数分布如下:

假定无折扣的费率为π,低折扣率折后为折,高折扣率折后为折,那么

总保费收入为:0.02π+0.04π+0.94π

总的赔付次数为0.04x0.2+0.03x0.4+0.02x0.4=0.028,

假定每次索赔额为 1,0.02π+0.04π+0.94π=0.028。

对高风险投保人收取保费为如果无折扣费率与总体赔付率保持一致,那么π=0.028。

于是有:0.02+0.04+0.94=1,0<<<1,该方程勉强有解。

因此,NCD系统并可以达到收取各个投保人与风险完全匹配的费率,但会导致保险公司几乎无利可图。然而,作为多方盈利的B2C平台,其保证金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入驻初始保证金一种形式。年费、技术管理费、第三方账户盈利均可为平台增加盈利收入,因此,B2C平台引入NCD模式,是可以有解的,也是可以达到收取各个商家保证金与风险完全匹配的费率的。

平台合理的定价方式是满足方程0.02π+0.04π+0.94π=0.028。保险公司应当要控制初始等级保费与0.028相差不远,以便于开展公司的新业务。

3 基于SPSS的商家、消费者信用回归分析——商盟与活跃度

商家积分相当于“信用货币”,以积分(反映商家活跃度)为因变量,引入淘宝相关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模型:

J=a+bR+cD+dP

其中,J表示当前积分。R、S、P分别表示卖家当前的保证金余额,卖家承诺7天退换(虚拟变量,承诺退换为1,否则为0),卖家承诺消费者保障。回归数据结果见表2:

(1)第1组卖家向消费者承诺7天退换的Sig.=0,显著性极高,说明没有加入商盟的商家的积分与退换这一虚拟变量呈正相关关系。此时,活跃度是信用级数的主要因素。

(2)同样是卖家向消费者承诺7天退换,有加入商盟的一组中Sig.=0.386<0.1,显著性不高,与积分则几乎没有相关性。加入商盟后,活跃度与信用级数相关度大大下降。

(3)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向消费者承诺7天退换数据类型是布尔值,只取1和2,因此做回归分析的自变量本身有一定缺陷。

为体现第三方信用加入的结果,本文引入博弈论和乘数效应数学模型继续进行验证。

4 结论及建议

4.1 NCD模式具有可发展空间,鼓励B2C平台进行新尝试

采用贝叶斯调整法,引入信度因子,在马尔科夫链NCD模型的假设研究下,我们用回归信度模型研究发现,因此,NCD系统并可以达到收取各个投保人与风险完全匹配的费率,但会导致保险公司几乎无利可图。然而,作为多方盈利的B2C平台,其保证金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入驻初始保证金一种形式。年费、技术管理费、第三方账户盈利均可为平台增加盈利收入,因此,B2C平台引入NCD模式,是可以有解的,也是可以达到收取各个商家保证金与风险完全匹配的费率的。

在利用SPSS进行商盟与活跃度信息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发现,没有加入商盟的商家的积分与退换这一虚拟变量呈正相关关系。此时,活跃度是信用级数的主要因素。

加入商盟后,活跃度与信用级数相关度大大下降。因此商家联合欺诈是不可取的,因为平台对其信用等级的评分会大大降低,对应的消费者活跃度也大不如从前。

4.2 在NCD条件下,用户和商家交易行为会发生变化

(1)增强第三方信用机制建设,可以放大信任群体,增加消费者网购时购买此商品的概率,从而降低商家欺诈概率,提高消费效率。

(2)增强第三方信用机制建设,可以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增加消费者效用和商家欺诈风险,从而迫使商家选择诚信交易模式。

(3)增强第三方信用监管力度,可以使注重长期受益的商家和消费者达成均衡,并对注重短期利益的商家造成违约金、罚金等压力,监管应该着重短期而非长期。

(4)增强第三方信用机制完善,带来自乘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促进整个网络消费市场信用体系的完善和改进。

4.3 消费平台与品牌商、工商、公安合作

(1)引入品牌商,通过品牌商提供货源,联合其一起打假。

(2)联合公安、工商共同打假。B2C平台相对自由,缺乏束缚力,容易滋生不良商贩,况且平台本身并无执法权,若加入工商和公安等强制性机关,打假效果一定不同凡响。

(3)加强信息披露。

(4)进一步规范卖家等级评分制度,并且要约束卖家收到买家差评后的骚扰行为。

4.4 消费者加强自身维权意识,填补法律空白

(1)提高自身辨别力。理性消费,对自己负责,获取最大的效用。

(2)加强维权意识。消费者的积极维权行动也能维护及提升消费平台的信用。

(3)立法机关填补法律空白,使网上交易各方的行为有法可依,在商家出售假货前对其行为产生威慑作用。

(4)明确执法权责,工商部门认为,在网络上发生的欺诈行为,要么是因为标的较小不屑执法,要么是因为交易是在平台上发生认为应由平台管辖,而尚无任何法律法规赋予平台执法权于是造成网络欺诈低成本、刺激再次欺诈发生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Yoon S J. The Ant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rust in Online-Purchase Decisions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002, 16 (2)

2 Jarvenpaa S L, Tractinsky J, Vitale M. Consumer Trust in an Internet Store[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0, 1 (1/2)

3 Sultan F, Urban G L, Shankar V,et al.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rust in E-Business [R] Working Paper, 2002, :02142 .

4 Zucker L. Production of Trust: Institutional Sources of Economic Structure, 1840-1920[J]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6(8)

5 Ba, S.,Whinston, A. B.,Zhang, H. Building trust in the electronic market through an economic incentive mechanism .Proceedings of the Twentie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Charlotte, NC: Omnipress, 1999.

6 周涛. 面向交易过程的电子商务信任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7 魏明侠. 电子商务信用机理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8 吴洁倩. 平台类购物网站信任和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11.

9 赵宏霞.B2C环境下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 .

10 唐嘉庚. 互动性对B2C环境下信任及购买行为倾向影响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 2006 .

11 张维. B2C站点设计因素与消费者信任的实证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8 .

12 李砚. 网站因素对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信任的影响探讨[J]. 东方企业文化,2011(6) .

消费水平概述例8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宏观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引起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曾经在解放后消失了的“中产阶级”的概念又悄然兴起,近些年在社会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中产阶级发展历史证明:中产阶级求稳定、求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基础。而中国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社会转型的现实土壤的滋养下,中产阶级(通常以中等收入阶层或中间阶层等概念来替代)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增长的推动器,业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在当今党中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收入的大背景下,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探讨中产阶级对于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重要作用,对于中产阶级理论和未来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目前由于中产阶级多作为社会学界研究社会分层的概念被提及,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在新闻媒体及相关学术文章中虽有所阐述,但多零星见诸于社会学方面的文章中,鲜有经济学方面深入系统的分析、总结和归纳。鉴于中产阶级经济学方面研究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文献搜集,集中此方面学界相关经济学观点并进行归纳,以期对未来此方面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由于目前意识形态领域仍然存在的障碍以及长期以来的概念混淆,本文将各文献中中间阶层以及中等收入阶层等概念均视为中产阶级相关概念。 

 

一、中产阶级经济学定义方面的观点综述 

 

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内涵,从字面意思上便是一个从经济角度划分阶层的概念。此方面研究的社会学文献涉猎较多,内容庞杂,大致有以下几种: 

 

1.有以收入或财富作为衡量阶层的标准,将社会上具有中等收入水平的人定义为中产阶层: 

张宛丽认为,中产阶层的收入及财富水平就是社会中等水平者。如现阶段,以个人人均年收入及财富拥有量折合人民币应在2.5万元—3.5万元左右,家庭(以核心家庭的三口之家两位就业者为参照)年均收入在5万元—7万元为基准1(p270)。 

狄煌认为,中等收入者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中等收入水平的城乡居民。中等收入者收入的起点标准应比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略高一些,接近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能保证人均食品消费支出比例低于25%,而且要适当贴近国际平均的中等收入标准线,因此,把标准定在10000元以上比较适当。近期,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中等收入层的人均收入起点标准为3470美元,经购买力平价调整后大约相当于14500元人民币。把我国中等收入者家庭人均收入起点标准定在其2/3左右的水平上比较合适。我国中等收入者人均年收入标准的高限宜确定为40000元左右2。 

萧灼基认为,作为中等收入阶层中的一员,必须要有自己的住房,即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左右,有自备车,每年能够有全家在国内度假的费用。中等收入阶层不仅有劳动收入,还要有投资3。 

除了以上对中产阶层的收入和财富有着较为具体的绝对数字标准,还有学者认为这个标准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时期有着相对性。 

苏海南认为,中等收入者是指其收入水平处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全体居民某个时期里平均收入水平上下一定区间的人群。这个概念首先具有经济规定性,以收入水平为确定中等收入者的首要条件。其次,具有相对性,中等收入水平不是一个绝对数,而是一个收入水平区间,且这一区间还是以一定地区、一定时期为条件的。再次,还具有社会规定性。稳定的中等收入者群体由于其财产拥有数量、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一致或相似,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可的社会阶层4。 

唐新林、陈文认为,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总体收入状况不同,应当有不同的标准和范围5。 

赵振华认为,中等收入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标准,是一个动态标准而不是静态标准,是区间数量而不是固定数量,即是一个大体的区间,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6。 

 

2.有以职业、收入、生活方式、价值观、教育等综合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将社会层次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人定义为中产阶层的: 

张宛丽认为中间阶层的主体是指占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环境及条件的职业能力,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消费能力及相应的闲暇生活质量,以其具有的专业知识,对社会公共事物形成权威评价,并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7。 

李春玲认为,确定一个人是否是中产阶层。基本上有四个方面的标准:一是职业的标准;二是收入的标准;三是消费及生活方式的标准;四是主观认同的标准8(p51—52)。 

不论是以单一的收入财富标准还是综合标准,收入水平都是其中的必要基本元素。可见,中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他们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一定经济资源的占有决定了他们在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经济功能。 

就此,吉林大学的吉玉山就指出:就现阶段的中国而言,中等收入者的界定依据应主要从收入水平上考虑。 

其一,从我国目前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判断,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地区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各行业的居民收入水平差别明显,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若过于强调中等收入者在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质的方面必须具备一定程度上稳定的、统一的标准,不仅不现实,而且会阻碍中等收入者的成长。 

其二,从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经济背景来分析,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成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重点的最大客观环境就是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各地区、行业的居民收入水平悬殊。在这种格局下,分配改革的重心无可争议应当放在收入水平上。 

其三,强调收入水平并不是摒弃了中等收入者的质的特征,而是认为质的形成,即中等收入者的政治见解、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道德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自然的过程,收入水平提高 是其形成的根本前提条件。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形成并成为社会结构的主流群体,体现了社会阶层分化、社会转型的特征,而社会转型、社会变迁是“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社会是一个生产力发展及相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社会处于重要变革的历史阶段,只有集中力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才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9。 

 

二、中产阶级拉动消费需求经济功能的观点综述 

 

关于中产阶级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消费需求的作用,经济学界有着普遍一致看法,不过分析角度有所不同,下面从不同方面加以分类综述。 

李栓民、赵宗博从中等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空间角度认为:由于收入稳定且有一个刚性,中间阶层成为重要的经济主体和稳定的消费群体。同时由于中等收入者会保持消费水平稳步上升,因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增长的市场空间和前进动力。作为消费市场主体的中等收入者群体对保持我国国内需求的稳定增长与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等收入者所包含的社会成员及其拥有的收入水平、所实现的消费层次与结构各不相同10。 

廖忠双、谈娅从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和特征角度认为:从工作性质看,中产阶层人员的大多数主要是凭借自己的智力、脑力劳动来获得社会地位和比较高的收入。再加上个人综合素质比较高,具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性,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领头人。因此,扩大中产阶层会有利于生产力水平更大的提高。同时,他们是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群体。新中产阶层通过在公司或国家公务机构中工作获取薪水收入的人生模式就决定了他们的消费一般不会在生产资料领域,而只能在生活资料领域,所以,有房、有车常常是他们有“产”的重要标志。在外形打扮上不花哨,但重档次。由于他们多数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在消费方面还表现出明显地追求生活品味和格调的趋势。加之看重社会声望,同时又常常是时尚性传播媒介的主要受众,同其他阶层的群体相比,他们消费上的前卫性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当中产阶层占社会的多数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有利于稳定和扩大消费市场,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需拉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增长11。 

郑云则通过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研究了中产阶层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她认为:按照凯恩斯的消费函数c=co+mpcya,co为自主性消费,不受收入的影响,其一般稳定不变,mpc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可支配收入。消费需求受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不同的收入群体其边际消费倾向不同,且收入差距越大总体边际消费倾向越小。目前,由于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结构不合理,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为数不多的高收入阶层却拥有半数以上的居民储蓄。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越高其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收入越低其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因此,高收入阶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作用,使其中只有少数用于消费支出而大部分收入沉淀下来;对于低收入阶层,虽然其边际消费倾向大,但由于收入的分化,其实际消费能力又相对减弱,从而降低了对必需消费品的需求;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中等收入阶层则属于有中国特色的“中产阶级”,其边际消费倾向居中,正处于从小康型向富裕型、从讲求消费数量向讲求消费质量转变的阶段,加上多年储蓄积累,已构成最具当前消费能力的群体,是继高收入阶层之后最为活跃的、强有力的跟进力量。目前,这个阶层在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但其人数比例并不是很大,与全国劳动者总数比起来更显得弱小。另外,近来的数据也显示,这些数量不多的中等收入阶层也在产生分化,即中等收入的上层与中下层普通白领职员的分化。中等收入的上层在消费时往往具有高收入阶层的特征,而中下层普通白领职员却由于自身收入的限制而无法充分消费,所以,真正能够纳入中等收入阶层的人数很少。上述情况说明,中国现阶段还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中等收入阶层,而只存在一个分化的中等收入阶层。这种状况难以使中等收入阶层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团队,进而拉动我国的消费需求。 

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不仅从总量上影响着我国的消费需求,而且从结构上也影响着我国的消费需求。根据需求函数q=f(p,y,消费者偏好,预期)可知,在价格p,收入y以及预期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与消费者偏好呈正相关;且不同层次的收入其需求偏好也不同。因此,市场需求结构将呈现不同的层次性。近年来,我国的消费结构正是受到收入层次结构的严重影响,如把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为低、中等偏下、中等、中等偏上、高收入5个档次,则各层次人群比重分别为31.79、32.36、19.67、8.95、7.2。这是一种凸字型结构,表明中等偏下及低收入阶层比重很大,而中等收入阶层比重较小,因而也就必然使消费需求的扩张遇到障碍12。 

 

三、中产阶级拉动投资需求经济功能的观点综述 

 

关于中产阶级对拉动投资需求和金融方面的作用,相应的文献较为欠缺,主要以刘惠好和陈志武的文章为主。 

刘惠好指出,中产阶级的崛起不仅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也将刺激社会购买力增长与金融市场繁荣,提高金融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促进金融创新,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扩大民间资本积累和活跃民间投、融资。 

首先,中产阶层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量较大,其信用等级也较高。因此,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与中产阶层相关的金融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附加值,且风险相对容易控制。成长中的新兴中产阶层已拥有了相当数量的金融资产,这一阶层人士在投、融资业务以及理财业务上的共同需求已达到相当规模。随着中产阶层在中国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信用卡『业务以及其他与中产阶层需求关联度较大的金融业务,不仅会出现快速的发展,而且还将给金融业带来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 

其次,中产阶层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种类繁多且变化较快,金融机构为了取悦于中产阶层,必然会不断改善服务质量,竞相推出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以保持或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中产阶层参与金融交易活动的频率较高,对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也比较挑剔,中产阶层的快速成长,将迫使金融机构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运行效率。 

再次,有利于形成“橄榄型”的金融结构。由于中产阶层持有大多数金融资源,且分布相对均匀,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不会因为局部的经济波动而使整个金融市场遭受剧烈的冲击。另外,中产阶层比较注重投资而不是投机,这一群体的投资占整个资本市场投资的比重增大,非常有利于改善投资文化和推动整个资本市场投资行为理性化,抑制因过度投机而造成的“泡沫经济”,对于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效应也越来越明朗。 

 

最后,伴随着所有制改革大潮而崛起的当代中国中产阶层,与民间资本的积累呈正相关的态势:中产阶层成长的速度越快,意味着民间资本的积累速度越快;中产阶层群体的规模越大,意味着民间资本的规模越大。与中产阶层逐渐演变为主流公民的社会结构变迁基本同步,一个适应于各种形式产权交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在未来5—10年基本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日益活跃的民间投、融资活动,将与中产阶层的迅速崛起形成“共振”效应13。 

陈志武则将侧重点转移到金融发展对中产阶级的形成上来。他指出,证券市场的发展,将会通过金融创新使更多家庭拥有股权,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中等收入者,避免贫富差距的扩大。对于任何社会,多数人有从事“小本生意”的致富机会,且这种机会人人平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培育并维持一个足够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或“中产阶级”的必要条件。一旦中产阶级占多数,社会稳定就是很自然的事。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现代技术的发展会创造出许多规模企业,而这些企业会挤占人们从事“小本生意”的机会,在经济快速增长时,剥夺人们通过经营性产权的增殖值来提高收入的机会,这至少是拉大贫富差距的部分原因,不利于中产阶级的形成。而股份的证券化则可以避免这样的局面.使工薪阶层也能以股东身份享受企业增长的好处,从而避免中等收入家庭朝低收入家庭靠拢,创造出更多的中产阶级,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经济民主14。 

 

四、评论 

 

通过以上的文献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关于中产阶层经济学分析方面的文章虽然已有所涉及,但仍有不少问题,普遍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实证分析的缺陷。 

 

1.角度更偏向于中产阶级的社会学研究,直接通过探讨中产阶级的群体特征而涉及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而从经济角度入手研究的较少。 

2.在研究方法上,以描述性语言泛泛而谈的偏多,严谨的理论和实证经济分析偏少。理论基础略显薄弱,同时,实证数据较少,当然这与中产阶层本身的概念模糊有关,也与缺乏此方面的经济权威调查数据有关。 

 

3.在研究中产阶级的群体特征时,忽视了我国中产阶级与西方中产阶级在形成路径和面临经济环境的特殊性,从而导致的经济行为上的异质性。比如根据西方的中产阶级的研究直接认定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强大,然而有调查表明,由于我国医疗、保险、教育、住房等各项改革尚未完善,加大了未来支出预期,同时汽车、住房等消费相对于中产阶层的收入而言门槛仍然偏高,因此,中产阶层的消费欲望反而保守,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总之,我国经济学界关于中产阶级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较为初浅的表面直观分析阶段,关于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仍然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有利的实证数据支持。在目前我国提出大力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背景下,针对我国特定历史阶段的中产阶级的经济学研究将是一门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宛丽,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a].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狄煌,合理界定中等收入者[n].经济参考报,2003—02—18. 

[3]王苓芳,中等收入阶层指什么,吴敬琏萧灼基各抒己见[n].北京青年报,2002—03—05. 

[4]苏海南,努力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者比重[j].宏观经济研究,2003,(4). 

[5]唐新林,陈文,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改革下一步的目标之一[j].经济研究参考,2003,(4). 

[6]赵振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途径[n].中国改革报,2002—12—30. 

[7]张宛丽,中国中间阶层研究报告[a].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8]李春玲,中产阶层:中国社会值得关注的人群,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纪玉山,代栓平,何翠翠,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扩大及“橄榄型”财富结构的达致[j].社会科学研究,2005,(2). 

[10]李栓民,赵宗博,对中等收入问题的国际比较及思考[j].学术交流,2003,(8). 

[11]廖忠双,谈娅,当前扩大中产阶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3). 

消费水平概述例9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时代,尤其是在经济得到长期快速发展的中国,行将作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而立名于世。奢侈品经济在中国已日渐显露头角,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虽然奢侈品的经济体量相对于其它重要的基础产业经济,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但奢侈品消费中存在的许多独特现象和特征,对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具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经济现象,早已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而奢侈品经济作为一种新起的产业部门,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目前,对于奢侈品概念、定义、范畴、类型、属性等基础性的学术理论研究,业界、学界尚缺少统一或系统的研究阐述,已成为研究现代奢侈品经济的理论壁垒。

奢侈品的概念与定义

“奢侈”的概念,中外各类表意不一。“奢侈”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Luxus”,原意指非凡超强的繁殖力或创造力,后移植于法文“luxe”,被蕴以充裕、富足、精细、精致之意。在西方表述中,“奢侈”大都具有优越、优雅、精致、精细的内涵;沃尔冈•拉茨勒在《奢侈带来富足》中认为“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中提出“奢侈是任何超出必要开支的花费”。而在中文中,“奢侈”的表述含义是“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其定义表达和哲学意境明显要高于西方的含义释解,从字面表意上看,它较为直观地揭示出了这一概念内涵中,蕴含着财富和消费、物质和精神的两种对立与统一关系,即通过对大量占有财富的物质化消耗,换取物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超越的精神享受。

通常在对“奢侈”概念的理解中,许多人都将其与“奢华”、“奢靡”等同或混同起来,实则不然。虽然三者均含有“通过大量的财富消耗换取某种过分的享受诉求”之意,但究其本质,它们三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内涵上的区别:“奢侈”主要是以追求物品或服务内在品质为重心的一种消费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行为或物品;“奢华”却主要是以追求装饰或环境外在华丽来装裱门面为重心的一种炫耀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外在的装饰或环境;而“奢靡”主要是以通过过分地铺张浪费来达到外界注目的享乐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生活状况或状态(沃尔冈•拉茨勒称之为生活方式)。三者相比,“奢侈”的境界和层次,明显要比“奢华”和“奢靡”要高,奢侈的享受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富消耗,往往还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或者说,只要财富充裕、富足,奢华、奢靡的生活享受,人人皆可为之;而“奢侈”未必然之,它除了应当具备相应富裕的财富外,消费者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精神品质。“奢侈”是人们自然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种富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也应是“奢侈”真正的经济学意义。

“奢侈品”(Luxury)的概念,是一个域外舶来名词,同样来源于拉丁文中的“Luxus”。关于“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作过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较为常见的定义如下:一是认为奢侈品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生产成本或使用费用的商品”。二是英文辞典中的词义解释,“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其涵义中具有精神上获取愉悦、使用中得到舒逸、价格上异常昂贵的特点。三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克里斯托弗•贝里在《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中认为,“奢侈品是那些可以轻易并毫无痛苦地替代的物品”,其实质指可廉价替代或轻易放弃的非生活必需品。四是德国经济学家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以“精制品”的概念将“奢侈品”从“量”与“质”的角度进行阐释,认为奢侈品就是在产品的基本用途之外,通过对产品原材料的添加或外观工艺的改良而进行再加工的产品。五是国际定义,认为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这也是目前人们通常采用的一种定义。

以上各种奢侈品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奢侈品概念的内涵,但其内涵都只是局限于奢侈品商品属性的某个方面,这无形中扩大了奢侈品概念的外延。无论是“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还是“非生活必需品”,其内涵均只是从生产和使用角度涉及了奢侈品的部分商品属性。同时,根据概念定义中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由于对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局限性,使得其外延得到了不必要的扩大。例如,“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的定义中,很难让人区分一般低、中、高档商品与奢侈品的界限,因为“生产成本”与“使用费用”原本就是商品价格的构成,这不仅仅是奢侈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商品的共性;再如,“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的定义中,其实质内涵也同样只是体现在商品价格的成本构成中;至于“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非生活必需品”等定义,其内涵概括明显过于笼统与抽象。

对此,本文在借鉴和吸纳有关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奢侈品多属性内涵的角度进行概括,以更为科学地明确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并从奢侈品的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价值构成的角度,对奢侈品概念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明确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内容,即:为特定社会富有消费阶层拥有和享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高于实用价值的珍贵稀缺商品或服务。

由此可知奢侈品固有的内涵:一是奢侈品的消费主体只能是社会中极少数的特定富有群体;二是奢侈品的消费客体只能是具有珍贵性、稀缺性的商品或服务;三是奢侈产品的价值构成主要由物品的实物价值(或可称原始价值)和精神附加价值(或可称引申价值)构成,并且消费主体在消费中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远高于奢侈物品本身的实物价值。

奢侈品的范畴与属性

(一)奢侈品的本质属性

哲学上的范畴是人的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正如商品、成本、利润等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一样,研究奢侈品范畴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在于客观地概括或反映奢侈品概念内涵的普遍本质与属性表现。从所有商品的实物生产和价值构成的对比研究中,清晰而明确地找到奢侈品区别于其它任何商品的普遍不同之处,那就是作为奢侈品的商品具有的本质属性。

一是奢侈品有形实物价值的稀有珍贵性。有形实物的消耗是所有商品得以客观存在的物质载体,这是所有商品在实物生产过程中的共性,但奢侈品在其实物生产中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加工流程、生产技术、人工成本等有形实物,必然具有明显的稀有珍贵性。这可以从维尔纳•桑巴特的“量”与“质”的概括中得以说明,即相对于其它商品,奢侈品在其实物产品形成中使用和消耗了更多或更好的有形实物,通常表现为奢侈品形成中所使用原材料的珍贵和制作工艺的精良。实物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可以通过有形实物的外在表现形态而存在的奢侈品,简而言之,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奢侈品,如豪宅、名车、游艇、珠宝、服装等,一般传统的奢侈品都属于实物性奢侈品。服务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通过无形服务的外在表现形态而存在的奢侈品,这类奢侈品没有特定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往往通过消费者接受服务消费时所获得的无形体验和感受而实现,例如健身、社交、休闲、美容、旅游、美食、体验等,相对于传统的实物性奢侈品,服务性奢侈品应当是现代生活中一类新兴的奢侈品。

(四)奢侈品本身所依附的实物价值载体

根据奢侈品本身所依附的实物价值载体的不同,可将奢侈品分为资本性奢侈品与资源性奢侈品。

资本性奢侈品一般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拥有可以实现保值或带来增值的奢侈产品,消费者拥有这类奢侈品的目的并非直接消费,而在于占有和收藏,如珠宝首饰、金银玉器、古董字画等;资本性奢侈品可以通过占有、收藏方式拥有,并可进行估值抵押融资。资源性奢侈品一般是指在生产中过分地占有人力、材料、土地等自然或社会资源并最终用于消费的奢侈品,这类奢侈品的最终效用明确在于消费而非增值,如豪宅、游艇、名车、时装、腕表、箱包等。资源性奢侈品以使用、消费的方式拥有,一般很难实现保值性融资,同时它们相对于普通商品,在生产制作中会占用和消耗更多、更好的资源。

(五)使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实物消耗方式

根据奢侈品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实物消耗方式的不同,可将奢侈品分为一次性奢侈品与重复性奢侈品。

一次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实物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一次性消耗并完成全部消费过程的奢侈品,如雪茄、名酒、美食、化妆品等,这类奢侈品只能经历一次性消费,其产品实物形态随消费而消耗及消亡。重复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实物可以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多次循环使用的奢侈品,如服装、皮具、钟表、眼镜等,这类奢侈品虽然多次重复地使用直至其实物形态的毁损灭失,但它一般也有特定的使用周期或期限。应该明确的是,这种分类方式从逻辑划分角度而言,一次性奢侈品和重复性奢侈品只是属于消耗性奢侈品的一级子概念,而与消耗性奢侈品相对的保值性奢侈品,可以将其理解为可无限次循环使用的重复性奢侈品。

在上述有关奢侈品的分类中,新兴的服务性奢侈品是否已脱离了对奢侈品内在实物价值珍稀性的本质范畴或属性范围,应当值得关注。事实上,现代生活中出现和兴起的康体、美容、健身、休闲以及太空旅游、极地观光等服务性奢侈产品,消费者在体验和享受中同样会含有实物价值的体现,如专业器械、专业护理、精心服务、技术指导、优美环境等等,无不体现出服务性奢侈品中所含实物、资源价值的珍贵性与稀缺性。因此,服务性奢侈品同样具有奢侈品在实物价值上的稀有珍贵性和在无形价值上的外在彰显性两大本质属性。

奢侈品经济与现代商品经济

奢侈品是在一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商品类型,它是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客观必然而普遍存在的商品形态和社会现象。在现代市场商品经济体系中,奢侈品与其他类别的商品或产业一样,是现代商品经济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由于行业尖端资本的聚合、私人物质财富的集中,以及人们对身份、地位、形象等外在彰显的心理需求或对某种个性化生活品质的追求,这些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客观存在,为现代奢侈品经济的发展建立了稳固的市场供需关系,并且已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商品经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以参与各方互惠为条件、以劳动产品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而奢侈品经济之所以可以相对独立地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市场主导条件下的商品经济产业或行业内部的专业化精细分工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定商品营销市场定位的必然要求。首先,奢侈品经济是一种具有完全商品特征的特殊的消费商品或服务产业体系。由于市场需求的导向和产业分级的细化,以及客观存在的商品与服务的不同档次和消费层次的个性需要,使得奢侈品从普通商品序列中分化出来,以其“质优价高,满足尖端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的鲜明特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商品产业体系。其次,奢侈品经济的运行体系具有区别于普通商品的独特运行机制。奢侈品的生产制作、营销宣传、包装运输、售后服务、消费体验等商品运动过程与生产流通环节,均较之普通商品具有更多、更高的质量要求,产品质量标准往往明显优于行业或国家的相关质量标准,尤其在原料、工艺、技术和个等资源整合中,一般具有行业的珍稀性、独创性、领先性等特点。再者,奢侈品经济具有相对独立的产业经济系统属性。奢侈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的调整与运行,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部门体系,并具有不同于其它普通商品调整与运行的经济规律和产业要求。

奢侈品经济是集奢侈产品的生产制作、加工流转、营销宣传、消费文化等于一体的系统产业运行集成,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产业经济部门,其特有的生产与消费的周期性形成了独立的产业循环运行机制。同时它所带来的促进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商品制造工艺、创造社会财富和提供就业岗位、满足个需求、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效用,也是引导和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理论上而言,任何一个行业或品类的商品与服务,都有可能产生各自领域的奢侈商品。

在奢侈产品(含奢侈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从原料选择还是制作工艺上,以及在同类产品生产所需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上,往往都代表着相应行业内的最高水平,同时在产品研发与创新投入上也要远高于同行业水平,奢侈品生产中产品品质与工艺技术的更新更迭,使得一些适用的高新技术会梯度转移推广至其它同类产品的生产制造中,这必然有助于推动同类产品行业发展水平的改良升级。在奢侈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其在包装、存储、运输、营销等各流通环节上,较其它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品质和工艺要求,这些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品质要求,无疑有助于促进奢侈品产业在社会经济协作关系基础上的专业化、精细化的分工发展,并形成系统的经济运行机制。

在奢侈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奢侈产品的拥有和消费不同于其它普通的商品或服务,它能够更多地带动其它相关专业性强的社会服务和产品消费的需求,如奢侈服饰消费带来的服装保养、专业洗涤、品质维护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奢侈豪宅消费带来家政和生活服务方面的服务需求……,这些产生于奢侈品消费过程的衍生性社会服务需求,将会延伸奢侈品经济的产业链条和范围。

参考文献:

1.[德]维尔纳•桑巴特,王燕平,侯小河译.奢侈与资本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消费水平概述例10

二、贝尔曼方程假设条件与形式

假定一家庭为自己所拥有的房屋投保,其房屋价值为M,房屋受巨灾损失的概率为q。投保人遭受巨灾损失时,只面临全损的情况。为简化分析,市场不存在逆选择,那么保险设计产品时不存在免赔额。保费缴纳方式为事前缴纳,保费为公平保费,不含附加保费。保费为p,计算公式为p=qM/(1+r),r是无风险利率。假定投保人可以自主选择保额,保额与他财产的比例为k,0<k<1。巨灾保险的系统赔付使得保险人有破产导致拒赔的概率,假定这个概率为ξ。那么投保人在巨灾后得到赔款的概率即为1-ξ。投保人需要在其活的期限内最大化其效用,而非只在单一事件最大化其效用,则其选择的约束为:效用函数U(•)是增函数,为凹的,ct是t时期的消费,wt是t时期的财富,β是折扣系数。St是投保者的储蓄,当投保这需要借贷时St为负的。t+1是一个二元随机变量,1表示当保险人违约,其分布假定为Bernoulli分布,均值为ξ,方差为ξ(1-ξ)。类似的,yt+1为一个二元随机变量,1表示投保人遭受损失,分布为Bernoulli分布,均值为q,方差为q(1-q);S表示投保人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若S=0,表示投保人无法借贷;若S=-∞,表示投保人没有借贷限制,可以借任意数量。在上述假设下,投保人的行为是选择保额以满足自己的贝尔曼方程(BellmanEquation):解的充分条件为:(1)使用上述条件,可以发现巨灾保险投保人的需求特征,并进一步讨论流动性约束和保险人的违约概率对投保人需求的影响。

消费水平概述例11

目前上市的降糖保健产品,概念很多,相当一部分利用中医中药在老百姓心中影响,以中医治疗原则为概念,用传统中医理论加以解释阐述,如XB口服液的"益气养阴,健脾运津":认为脾主运化,脾的转输功能失常,导致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水谷精微转输与利用过程的紊乱和不平衡,所以要健脾。又如XA胶囊的"益气养阴、温阳活血":强调肾主水纳气,主持水液代谢,尿中有血糖,口渴喜饮,小便量多,肾自然少不了责任,因此要补肾温阳;气虚则血少无力,气滞则致血瘀,益气则气旺,气旺则血充,血充则精足,因此还可以作用于并发症的高血脂、高血压、血粘度等,从而在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上作文章。另一部分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补充微量元素如铬、锌,这种概念称之为"营养胰岛"如XC胶囊:认为糖尿病的本质是衰老,是糖代谢系统早衰,产品富含一种或多种营素如某些易缺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可提高细胞活力,营养胰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另一种概念为"口服植物胰岛素",如XD苦瓜片,认为胰岛素素相对不足,需要补充,当然天然无毒副作用而且是口服的胰岛素是最为理想的,患者容易理解并接受,当前很多保健食品采用这一概念。由于人类对糖尿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理论不断涌现,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比正常人还要高,原因就是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时产生了抵抗,胰岛素不灵敏是因为缺乏胰岛素促敏剂,于是产生了"胰岛素增敏剂"概念, "胰岛素增敏剂"概念被相当一部分产品采用,然而随着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曲格列酮(troglitazone) 致命的肝毒性,致使英国于1997年底上市刚数周后就将其从市场撤出。而美国和日本也最终于2000年3月取缔此产品。所以国内不少降糖的保健食品在论述时使用“植物胰岛素增敏剂”的概念,宣传上则强调天然无毒副作用使之与噻唑烷二酮类(TD)相区别。总之,产品概念能决定一个产品的生死,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概念更容易打动消费者,并取得其信任,所以未来降糖产品的领导品牌必须具备一个适合其产品的好概念,一个与其原料特点、功效诉求相适应,并且符合消费者心理的易推广易防守的好概念。

一个好价格

我们可以看看现在市场上(药店)的一些降糖产品的价格:糖利宁约10元/天,唐安一号胶囊约6元/天,苦瓜口含片约9元/天,辅仁糖尿乐约13元/天,糖适平片约2元/天,达美康片约定2元/天,拜唐平片约6元/天,格列齐特片约1元/天,美迪康、D860一天才几毛钱,可以看出,目前的降糖保健产品价格比西药高出5倍左右,且相当一部分(未列出)在10—20元/天,也就是每个月患者需支付300元左右,这个价格在生产厂家看来除了成本(包括研发成本和高额的市场成本)后一点都不高,只是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因为销量上不去价格自然下不来,但是对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价格。因为没有人在宣传保健食品时敢许诺可以代替药品只用保健品(政策不允许,疗效也达不到),哪么患者只有在吃西药的同时加服保健品,也就是说增加了患者的另一笔经济负担,并且是长期的增加(终身病),因此大部分患者很难坚持下来,特别是当保健品的疗效迟迟不能体现的时候,消费者就会想到价廉而且速效的西药,同时也会选择放弃保健品,当保健品的优点还没展现的时候,这场演出已经结束。另外市场上销售的保健食品大都来源于苦瓜、南瓜、天花粉、葛根、黄芪等等,尽管加上了许多美丽的理论,在中药房才几多少钱一斤,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本账目。高价格无疑是降糖类保健品的拦路虎之一,毕竟市场经济运作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只有充分的正视价格在销售过程中的显著影响,抛弃谋求过分高额利润的念头。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如何让消费者的付出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Price,让消费有更多机会见证保健食品与西药相比的不同优点。

一个好疗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