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0 15:49:48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例1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4.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改善保险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

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加,保险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在不断下降,甚至有的险种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如何合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和安排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运用的作用,改善公司的经营结果,提高公司竞争实力和企业价值。

三、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及原则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

资产负债管理包括以负债为主导和以资产为主导两种模式。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从负债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根据负债的特点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比例等,针对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要求,包括期限、风险、出险频率、流动性等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产投资组合。以资产为主导的资产负债模式,强调的是从资产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资金运用的情况调整负债结构,也就是针对不同的资产组合,调整产品销售的品种、规模等。

由于目前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家保险公司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保险的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成本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成本的滞后意味着资金的滞留,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保险公司主要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保险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我国,保险公司应更加关注主营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原则上要求资金运用满足保险发展和保险负债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负债为主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保险产品或保险业务的整体风险状况来决定资产配置情况。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根据保险公司资产的特点,充分考虑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要遵循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充分考虑财产保险行业的特点。

1.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产保险公司与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总量平衡的原则。就是要求资金的来源与资金运用在规模上的相对平衡和对称,保持资产与负债总量上的相对平衡,这里要求的平衡是资产负债总量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则。结构对称是一种动态的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即根据资产负债的期限差异进行布局,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短期负债用于短期资产的投资,而短期负债中的长期稳定部分也可以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并根据外部经济条件和内部经营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资产结构调整。

(3)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又称资产分配原则或速度对称原则,其主要内容为:资金运用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最好是能保证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完全一致。

(4)目标替代,总体效用平衡的原则。资产负债管理要求资产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但这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安全性越高往往伴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流动性较高往往盈利能力较弱,但安全性较高。目标替代原则是指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经营目标或方针上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相互替代,尽可能实现三者的均衡,而使总效用最优。这里的总效用是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方面效用综合构成的。

2.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及意外健康险业务,保险期限较短,保险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使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如下特殊因素:

(1)财产保险公司负债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以短期负债为主,为保证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必须具备较高的流动性。

(2)险种结构及不同业务的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在具体险种上包括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责任险、建工险等,不同险种由于保险标的和责任范围不同,其风险状况、出险频率及损失可能产生的金额大小也不一样,对赔付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如车辆险业务对赔付资金的要求相对其他财产险业务高,因为车辆属于移动的标的,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出险的频率较高,导致赔付的频率也高,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高。而普通的财产保险业务的出险频率低,但由于保险金额大,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要求的赔偿金额大。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公司的业务结构、险种类别,以保证偿付责任的及时兑现。

(3)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中国保监会通过认可净资产与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的比较结果,来判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否充足。由于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偿付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对资产的认可率的要求也不同,公司对资产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偿付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能够满足监管的需要。四、财产保险公司资产的组成及投资的重要性

从产业性质来看,财产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企业,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属于金融企业。第三产业从资产结构上看,具有固定资产占比相对小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也一样,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金融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保费收入,对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银行存款 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人保60.49%,太平洋 77.32%,大地74.34%,太平65.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所占的比重高,资金运用的需求旺盛。资金运用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中与保险业务经营同样重要的经营活动,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五、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与资产负债管理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长快,但由于保险主体的增加,竞争特别激烈,承保利润率在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同时,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本身对公司实力的要求高。财产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和资金运用两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也是符合国际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规律的。在国外,财产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赔付率均接近100%,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提高经济实力。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一)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同时根据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将盈利积累的资金也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将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以保证公司履行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二)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出险频率配置投资

如前所述,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险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等特点,因此,同一收入规模的公司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金额的要求可能较大,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对资金总量要求较大,要求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并根据偿还期对称的原则的要求,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分段越多,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三)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例2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4.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改善保险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

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加,保险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在不断下降,甚至有的险种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如何合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和安排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运用的作用,改善公司的经营结果,提高公司竞争实力和企业价值。

三、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及原则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

资产负债管理包括以负债为主导和以资产为主导两种模式。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从负债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根据负债的特点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比例等,针对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要求,包括期限、风险、出险频率、流动性等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产投资组合。以资产为主导的资产负债模式,强调的是从资产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资金运用的情况调整负债结构,也就是针对不同的资产组合,调整产品销售的品种、规模等。

由于目前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家保险公司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保险的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成本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成本的滞后意味着资金的滞留,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保险公司主要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保险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我国,保险公司应更加关注主营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原则上要求资金运用满足保险发展和保险负债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负债为主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保险产品或保险业务的整体风险状况来决定资产配置情况。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根据保险公司资产的特点,充分考虑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要遵循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充分考虑财产保险行业的特点。

1.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产保险公司与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总量平衡的原则。就是要求资金的来源与资金运用在规模上的相对平衡和对称,保持资产与负债总量上的相对平衡,这里要求的平衡是资产负债总量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则。结构对称是一种动态的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即根据资产负债的期限差异进行布局,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短期负债用于短期资产的投资,而短期负债中的长期稳定部分也可以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并根据外部经济条件和内部经营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资产结构调整。

(3)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又称资产分配原则或速度对称原则,其主要内容为:资金运用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最好是能保证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完全一致。

(4)目标替代,总体效用平衡的原则。资产负债管理要求资产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但这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安全性越高往往伴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流动性较高往往盈利能力较弱,但安全性较高。目标替代原则是指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经营目标或方针上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相互替代,尽可能实现三者的均衡,而使总效用最优。这里的总效用是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方面效用综合构成的。

2.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及意外健康险业务,保险期限较短,保险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使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如下特殊因素:

(1)财产保险公司负债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以短期负债为主,为保证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必须具备较高的流动性。

(2)险种结构及不同业务的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在具体险种上包括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责任险、建工险等,不同险种由于保险标的和责任范围不同,其风险状况、出险频率及损失可能产生的金额大小也不一样,对赔付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如车辆险业务对赔付资金的要求相对其他财产险业务高,因为车辆属于移动的标的,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出险的频率较高,导致赔付的频率也高,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高。而普通的财产保险业务的出险频率低,但由于保险金额大,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要求的赔偿金额大。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公司的业务结构、险种类别,以保证偿付责任的及时兑现。

(3)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中国保监会通过认可净资产与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的比较结果,来判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否充足。由于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偿付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对资产的认可率的要求也不同,公司对资产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偿付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能够满足监管的需要。四、财产保险公司资产的组成及投资的重要性

从产业性质来看,财产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企业,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属于金融企业。第三产业从资产结构上看,具有固定资产占比相对小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也一样,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金融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保费收入,对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银行存款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人保60.49%,太平洋77.32%,大地74.34%,太平65.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所占的比重高,资金运用的需求旺盛。资金运用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中与保险业务经营同样重要的经营活动,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五、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与资产负债管理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长快,但由于保险主体的增加,竞争特别激烈,承保利润率在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同时,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本身对公司实力的要求高。财产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和资金运用两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也是符合国际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规律的。在国外,财产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赔付率均接近100%,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提高经济实力。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一)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同时根据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将盈利积累的资金也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将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以保证公司履行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二)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出险频率配置投资

如前所述,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险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等特点,因此,同一收入规模的公司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金额的要求可能较大,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对资金总量要求较大,要求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并根据偿还期对称的原则的要求,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分段越多,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三)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例3

中图分类号:F8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2

中小财险公司受自身实力和外部因素的影响,经营稳定性差,公司间财务预算指标不统一,可比性差,机构财务预算难以执行,必需改进财务预算控制方法,促进中小财险公司发展。

一、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一)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实施财务预算控制的必要性

相比于大财产保险公司,中小财产保险公司具有进入保险行业时间晚,自身资本实力弱等特点,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有良好的计划和预算机制。而如何实施财务预算控制,将有限的资源充分运用到业务发展中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的特殊性

财产保险公司实行的会计核算与普通企业存在差异,不能完全遵守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成本中有一部分取决于精算师的估算,为此,财险公司的财务预算具有独特性。

1.成本控制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财产保险公司的主要成本“赔款支出”与其对应的“保费收入”不同步,“赔款支出”发生具有滞后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成本控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2.财产保险公司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未完全遵循配比原则,其费用具有期间化的特性。由于财产保险是先收保费、后承担责任,耗费与保单责任期间并不一致,而我国的保险财务核算制度又未完全遵循配比原则,即将当期发生的手续费、业务管理费、税费及保险保障基金等均按保单生效时间全部计入当期成本,而剔除首日费用后的收入则需按照权责发生制在整个收益期进行分摊,这就造成了当期确认的收入与费用之间并不配比,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将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按保单会计期间分摊”有很大区别,也与国内其他行业所遵循的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有很大区别,对于预算的影响很大,对于财产保险公司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既复杂又难以预料。保单责任与会计期间的不一致导致了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必须依靠精算的估计,精算师自身经验与运用方法不同也将直接影响到预算的准确性,加之财务预算还面临竞争环境、费用政策、公司发展不同阶段的差异,使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又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这使得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变得复杂和难以预料。

二、当前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经营不确定性强,预算控制复杂且特殊的特点,致使实务中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控制存在众多问题。

(一)财产保险行业内预算考核指标不统一,相互之间不可比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及各主体发展的阶段性和特殊性,不同财产保险公司在预算管理体系与考核指标上都不尽相同。对于效益与规模各有侧重点;对于效益本身如何考核,不同的公司也不尽相同,有些直接以会计利润考核,有些综合考虑剔除准备金影响后考核。这些考核指标的不统一,既不利于主管部门统一评价与监管,也不利于对自身业绩做出客观的评估。

(二)不同公司对下级机构预算执行的控制存在差异

有的财产保险公司对预算的控制很严:一方面按管理级次逐级控制两核指标及操作权限,另一方面手续费费用还分险种分明细项目进行比例预算并控制,同时对资金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并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有的财产保险公司对预算控制相对较松:预算核心仅盯着保费规模和利润指标,两核及操作权限全部下放,费用虽然也实行分险种预算,但在实际执行中有很大弹性,资金实行差额管理而非全额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不同公司间预算的执行力度存在差异

有些财险公司不仅对预算的每一项目制定严格的指标,还制定了控制流程和实施标准;有些财险公司各类费用是否真实合理主要依赖“自觉”,资金直接按收支差额进行预算控制,没有严格的控制流程和标准,资金被挪用、串用在所难免,预算目标能否实现很难得到有效地保证。

三、中小财产保险公司改进财务预算控制的措施

针对实务中中小财产保险公司预算控制的主要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一)建立按承保利润中心为主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例4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发展非常迅速,不仅保费总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而且各类保险公司数量也从当初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家增加至100多家。随着公司数量的增加,保险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各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状况也开始出现分化,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等已跻身世界五百强前列,但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与普通工商企业一样,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对于促进保险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财务分析在普通工商企业管理实践中已经逐渐走向成熟。然而,保险公司是一类非常特殊的企业,在财务分析方面不能简单照搬一般性的工商企业经验,必须根据保险经营本身的特点,对某些具体的财务指标进行重点关注、重点剖析。

二、保险公司经营的特殊性

首先,保险公司经营的对象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类有形商品,而是无形的人身和财产风险,这就使得保险公司不仅经营风险更加突出,而且形式多样,其成本和费用管理等诸多方面也都与普通工商企业有着显著的不同;其次,保险经营的周期通常较长。保险公司是先收取保费,待约定的保险事故或其它给付条件成立时,保险公司再承担保险责任,收、付资金之间可能会存在很长的间隔。保险公司经营周期长的特点,很容易导致保险财务风险的累积;再次,保险公司经营具有显著的负债性。保险公司所收取的大量保费,实际上是针对投保人的负债。保险公司负债经营的特性,要求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必须比一般性的工商企业更加稳健。事实上,尤其对于寿险企业,国家通常不允许其破产倒闭。为防止倒闭风险,国家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及偿付能力等财务指标的要求极为严格。此外,保险公司通常资金规模大,投资需求高。根据保监会的相关统计,截至2016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高达13.39万亿。而且,资金应用通常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保险公司都尤其重视资金应用。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保险业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保险行业可运用资金余额还会进一步增加。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一旦有多家保险公司出现财务问题,势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保险公司财务分析实践中需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保险行业经营对象特殊、负债经营、经营周期长以及资金规模大、投资需求高等特点,决定了保险公司财务分析与一般企业的财务分析存在差别,关注的重点也应有所侧重。笔者认为,在对保险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应重点关注几个方面。

(一)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

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指标考察的是指保险公司积累的保险基金是否足以履行保险责任。如果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能够抵付赔款支出,则认为其财务稳定性较高;反之,则认为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较低。财务稳定性指标最直接的反映了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状况。对于一般性工商企业来说,即使出现财务不稳定状况,其可能造成的社会后果通常远不及保险公司。因此,在保险财务分析中,必须重点关注财务稳定性指标。保险公司在业务实践中,通常会通过扩大承保量或者增加保险标的数量等方法提高其财务稳定性,但标的数量的扩大通常会受到可保标的数量有限性的限制,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在实际考察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指标时,需要应用先进的数理统计模型和方法,对公司财务稳定性系数进行科学的测算,不仅要关注稳定性系数本身的大小,还需要关注保险公司的精算管理水平、再保险安排及风险控制水平等相关因素,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在未来影响到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的变化。

(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影响

保险公司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是偿付能力。该项指标与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指标密切相关,提高财务稳定性有助于提升偿付能力水平,但偿付能力过低也会制约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防止保险公司经营失败的角度看,偿付能力比财务稳定性指标更为重要,可以说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世界各国的保险监管机构都特别重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我国的偿付能力监管虽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成为最主要的监管方式,但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已由我国率先,由此可见国家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高度重视。根据保险公司的财务结构,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对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的考察需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短期流动性。短期流动性是指保险企业的资产能够随时应对理赔要求的能力,不仅要求保险公司拥有数量较多的资产,还需要这些资产在保险公司遭遇突发的理赔事件时能够及时变现;二是长期偿债能力。因为保险产品尤其是寿险产品的保险期限通常较长,有的长达数十年,保险公司当前所收取的保费,可能需在数十年后才被要求承担给付义务,在此之前,保险公司到底是“赔”还是“赚”尚无法确定。因此,对于寿险企业应更加注重长期偿债能力的考察。对于长期偿债能力的考察,首先需关注企业的资本结构,它不仅反映了保险公司的融资渠道,还可以衡量公司对于那些提供长期资金者的保障程度;其次,需重点关注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保险公司长期负债所需资金的最可靠、最理想的保障,稳定的收益是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考察,不仅要深入了解企业的营业收入及当前和过去的利润水平,还要关注保险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将被考察企业的盈利状况与同期其他保险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比较也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若被考察企业盈利良好,但其他的同行企业同期盈利更为丰厚,则不能说明该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反之,若企业盈利水平暂时不佳,但比同期其他保险企业的盈利状况都更为理想,则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三)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估价的保守程度

基于保险经营的负债性特点及损失后果的广泛性、严重性等特点,国家通常要求保险公司在资产和负债的计价时遵循保守性原则,即对于资产的估价,应尽可能选择使资产价格最低的计价方法,而对于各负债项目,则应选择使得负债数量最大的财务计价方法,尽可能的降低公司未来的财务风险,保证持续、健康发展。而且,根据目前保监会关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保险公司的所有负债均为认可负债,而保险公司的资产中却只有一部分可以确认为“认可资产”,主要依据是资产的风险状况、变现能力。

从实践来看,尽管国家有相关的财务规定,但保险公司在资产和负债的计价方法选择上仍然拥有较多的自,比如对保险准备金的提取等,企业具有一定主观性,而准备金又对报表利润影响极大。因此,在分析保险公司财务状况时,必须重点关注其资产和负债的估价是否遵循了最为保守的会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江生忠,邵全权.论保险公司若干问题的特殊性[J].保险研究,2005(05).

[2]魏巧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1).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例5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例6

中图分类号:F84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5-0049-05

一、财产保险业实施分类监管的基本含义和必要性

(一)财产保险业分类监管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保险业分类监管,是指监管部门对经营水平不同、规模不同、效益不同的保险公司区别对待,给予不同的政策;狭义的分类监管,是指保险监管部门在综合分析保险机构非现场报表、现场检查、投诉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分类监管指标的监测,综合分析判断保险机构的风险状况,并对不同风险的公司划分类属,实施差异化监管的方法。

(二)实行分类监管是我国保险业监管的发展方向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眼2006?演23号)提出按照高标准、规范化的要求,严格保险市场准入,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实施分类监管,扶优限劣。量化风险和分类监管已成为各国保险监管部门的共识。美国保险监管信息系统(IRIS)根据指标分析,将保险公司按照不同风险程度分为三类进行监管;美国的财务分析和偿付能力追踪系统(FAST)根据保险机构的业务规模进行分类监管;风险资本 (RBC)监管方法是在量化风险之后,对不同风险的保险机构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我国保险业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保险监管工作呈现出国际化特征,客观上要求我国保险监管部门采取分类监管的方式。

(三)天津市财产保险业实施分类监管的必要性

天津市实施分类监管的客观原因是天津财产保险业快速增长,监管力量已显不足。截至2007年8月底,天津市共有财产保险分公司18家,支公司及营业部74家,营销服务部63家,财产保险监管员仅有10人,平均每人要监管15.5家机构。这要求监管机关避免平均分配监管力量,将“重点监管”和“一般监管”相结合。

分类监管有利于改进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通过运用风险评估模型量化保险机构风险程度,将保险机构按风险情况分类,可以减少监管人员的主观判断误差,使监管趋于科学化。

分类监管针对区域性保险市场的风险点,科学评测保险公司风险,对不同风险的公司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能够督促保险公司加强风险管控,从而提高行业整体健康度,实现市场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分类监管有利于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保险公司违反保险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侵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行为,都将影响其监管类别。这将促使保险公司加强客户服务,尊重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二、天津市财产保险业分类监管制度基本模式的选择

我国目前的分类监管模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按照省(市)辖区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发展层次进行地域分类,实行有区别的监管措施,二是建立一个评估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体系,对公司进行量化打分,将不同得分的保险机构分类进行监管。

(一)天津市财产保险机构评价指标的选择――基于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破产原因的分析

设定分类监管指标体系的核心是围绕保险公司的风险构成。一般的研究思路是追根溯源,考察历史上一系列导致保险公司破产的主要原因,分析这些原因涉及的保险分公司具体经营行为,设定相应的指标。鉴于我国缺乏相关数据,本文参考美国评级机构A.M.BEST于1999年公布的研究报告。该报告研究了1969年至1998年期间破产的640家财产保险公司及其破产的主要原因,其中426家保险公司破产的原因可归纳为准备金不足、增长过快、恶意违规、高估资产等8类。“恶意违规”、“业务重大转变”、“不良关联交易”等三类原因难以设置量化指标,需进一步研究其与公司具体经营行为的相关性。对于其它5类可以量化的破产原因,可根据其涉及的公司经营行为设定不同监管指标(详见表1)。

根据表1分析可知,造成财产保险总公司破产的部分风险来自分公司经营活动。其中定价过低、增长过快等问题,在我市财产保险市场比较突出。

(二)天津市财产保险机构评价指标的选择――天津市场运行特点的影响

天津市财产保险市场在发展速度、业务开拓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特点,对于设计分类监管指标体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经营主体不断增加。自2004年开始,天津市财产保险市场规模出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06年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达到27.45亿元,同比增长22.84%。财产保险分公司数目由2004年的8家增加到2007年的18家。

二是各公司发展不均衡。人保、太保、平安三家公司占财产保险市场主导地位。截至2007年9月底,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合计达70%。部分综合实力不强、内部管理薄弱的财产保险公司显现出边缘化趋势。特别是少数新建公司,由于开业前期急于扩展业务,不重视内控建设,业务质量不高、管理基础薄弱,“三年怪圈”现象初现端倪。

三是机动车保险业务占据我市财产保险市场主导地位,也是财产保险市场各方拼抢的焦点,违规恶性竞争时有抬头并且手段更加隐蔽。

此外,各财产保险分公司的准备金提取均由总公司精算部门负责,准备金不足的问题对分公司不是主要矛盾。

结合天津市财产保险业运行特点,本文认为分类监管应当采用确定分类指标体系,通过全面评分,划分财产保险机构风险水平,进而采取不同监管措施的方式。

(三)建立财产保险业公司治理结构评价指标的探索

完善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被广泛认同为保险业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而且被认为是提升保险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提出将公司治理与财务监管、市场行为并列为保险监管的三大支柱。目前学术界和监管部门所探讨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包括了治理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还涉及外部的资本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和利益相关者利益兼顾等。中国保监会于2006年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试行)》,对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做出了规范,但是其指导意义主要停留在总公司层面。本文探索将保险分公司公司治理结构情况纳入分类监管评价指标体系。

财产保险业分公司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设计思路,是从包括被保险人在内的投资方角度出发,提出对所投资的公司治理和风险防范评估内容或评价指标。财产保险业分公司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包括内部治理结构、管理机制、内部风险防范、经营管理成效、外部治理机制等五部分(见图1)。

三、天津市财产保险业分类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天津市财产保险机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天津市财产保险业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由发展能力、财务状况、服务质量、合规经营指标、总公司偿付能力、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结构等七部分组成。可要求各公司按照指标体系进行自我评价,其结果作为监管部门评价的基础。也可由监管部门对财产保险公司进行评价,并根据监管重点、公司风险点确定重点评价内容。

发展能力指标用于揭示财产保险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业务经营的稳定性。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部分。

财务状况指标包括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项指标。其中盈利性指标揭示财产保险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情况,包括承保利润率、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3个指标。

安全性指标揭示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资产的变化情况和偿付能力充足情况,包括未决准备金变化率、保费自留率2个指标。

流动性指标揭示财产保险公司资产的可变现能力和流动状况,包括应收保费指标。

内部管理指标评价反映保险公司内部管理、销售渠道控制、流程控制等方面的风险,重点在于揭示指标数据背后的深层次风险。包括25个方面的定性指标。

服务质量指标用于揭示保险公司承保理赔服务缺陷和产品缺陷引发的内生风险,分为定性和定量指标。其中定量指标为车险投拆率,定性指标为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表6 服务质量指标评价细则1

合规经营评价指标用于揭示保险公司经营操作中存在的重大舞弊、违法违规行为的风险,并通过违规动机分析预警保险公司经营策略方面深层次的风险。该类指标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种。

表7 合规经营指标评价细则

总公司偿付能力指标用于分析各保险分公司根源性风险。辅助分析分公司的经营策略、行为和风险状况,及时预警公司风险变化情况。

表8 总公司偿付能力指标评价细则

分公司公司治理结构指标评分参考以下标准?押

表9 分公司公司治理结构评价细则

(二)财产保险机构的综合评级及相应监管措施公司分类评价综合得分=发展能力得分*15%+财务状况得分*25%+服务质量得分*15%+合规经营指标得分*15%+总公司偿付能力指标得分*5%+内部管理得分*15%+公司治理结构得分*10%

监管机构在分析机构的管理架构变化、市场经营情况、违规情况等信息之后调整确定保险机构的监管类属。

得分处于全市前30%的公司,划定为一类公司,实施常规报告性监管。为其开拓业务提供政策支持,行政审批事项优先办理。

得分处于全市后30%的公司,划定为三类公司,实施重点监管。根据其风险状况和违规情况确定检查的频率和范围,实施定期经营情况陈述制度。要求其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由主要负责人向天津保监局汇报整政情况,直至问题解决。对得分处于全市最低水平的公司,在一定期限内经营管理状况无明显改善的,建议总公司撤换相关高级管理人员;责令其停止接受该项新业务;延缓或拒绝受理增设分支机构。

其他占全市40%的公司划定为二类公司,实施关注性监管。对其主要负责人不定期进行监管谈话,就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进行提示。

进入天津市场不足12个月的公司视为非常规公司。其开业第一年作为督导期,暂不参加分类监管综合评价。监管机关工作重点侧重于法规教育和风险提示,内部制度建立情况。从开业第二年起,监管机关侧重公司的业务发展及风险情况,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

被中国保监会明确列为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财产保险公司,或者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拟上市的财产保险公司,经天津保监局研究同意也可确定为非常规公司,暂不参加一个年度的保险机构综合评议。监管机关对此类公司侧重于掌握全面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调研和检查。

四、建设分类监管的政策环境

(一)营造有利于分类监管制度落实的政策环境实施分类监管的目的是促进财产保险公司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的监测和预警,科学评价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提高财产保险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实现此目标,一方面需要各财产保险分公司坚持审慎经营的原则,采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风险有效管理下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需要监管机关提高引领保险业发展和防范风险的能力,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财产保险机构的分类指导。

为确保天津财产保险机构分类监管制度的落实,应当从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积极争取外部政策环境支持。2007年11月2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保监会在天津联合了《关于加快天津滨海新区保险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保险企业、保险业务、保险市场、保险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创新措施安排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监管机关对分类监管中筛选出的经营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保险机构给与政策扶持,支持此类机构在管理模式、人才培养、产品、研发、营销渠道、理赔服务、资金运用等方面开展创新,实现新的突破。

2.发挥保监局、行业协会的作用,优化监管环境。一是按照分类监管的思路对财产保险机构区别对待进行监管,不断完善“偿付能力综合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风险,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效率型和创新型的保险监管部门。二是市政府金融办和保监局在加强对保险行业管理和指导的同时,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重点研究建设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诚信信息共享平台,以及与公安交管局共同建立保险业的车辆信息共享平台。

(二)分类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一是分类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当中的定量指标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各指标在体系中所占的权重需要探讨,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有待实践证明。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例7

1 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实践

一般保险公司的财务活动可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这些财务活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公司在日常经营中的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及运营状况。基于财务分析视角,本文从筹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运营风险管理三个方面分析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情况。

1.1 筹资风险管理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资本金以及保险费收入。在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中,负债所占的比重较大,其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保险费收入带来的债务。基于财务分析视角,保险公司的筹资风险可以从公司的偿债能力方面来衡量。具体的评估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及偿付能力充足率。

A公司近三年资产负债率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所示,2015年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前几年有所降低,说明其债务负担有所减轻,长期偿债风险减小。高负债率通常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A公司适当削减了债务资本比率,优化了公司的财务结构。

偿付能力方面主要是分析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具体指标的分析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2015年A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5.1%,相比前几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原因在于2015年A公司进行了权益融资,进一步补充了资本金及营运资金,使集团的偿债风险有所减小。

1.2 投资风险管理

投资风险是投资效果偏离收益目标的可能性。结合财务分析,公司的投资风险可以用盈利能力来衡量,衡量指标主要有:总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A公司投资收益指标的分析如表3所示。

2015年,A公司的总投资收益率为5%,与上年持平,但净投资收益率有所增加。2014年和2015年的收益水平较2013年有大幅度的提升,但收益的提升往往伴随着风险的加大。A公司近两年在投资方面获得了较大收益,说明它在投资方面承受的风险也较大。

1.3 运营风险管理

保险公司作为一个经营“风险”的公司,现金流量在其日常营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A公司这个企业来说,更要有足够的现金流作为保证,因此,基于公司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对公司的运营风险作出较好的识别。主要衡量指标为: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A公司营运风险指标分析如表4所示。

由表4分析可知,2015年A公司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较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说明A公司集团资金的经营收现水平有所下降,其资产综合管理水平降低。同时,2015年A公司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较2014年也有所降低,说明公司盈利质量降低,利润的实现程度低。另外,A公司2015年经营现金流量对负债比率也有所降低,说明公司短期偿债风险有所增加。总的来说,2015年A公司集团受业务发展的影响,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减少,短期运营风险有所增加。

2 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评价

据上述分析可知,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好,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步加强了财务风险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

2.1 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A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一直将风险管理视为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逐步建立起与业务特点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A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较高,超出理论的合理水平,但是最近几年A公司的发展势头强劲,说明A公司注重风险管理与发展并举。而先进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为公司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保障,为公司战略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的关注和认知始终保持明确清晰,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将其渗透到公司的各个层面,有效做到上传下达,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激励和领导作用。

2.2 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有效

A公司注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并以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现代化的风险监控系统为辅助,将财务内部控制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从而基本建立了合理有效的财务内控体系,使得A公司内控管理中心各部门形成目标统一、高效配合的合作模式,同时,也有效促进了风险管控三道防线之间的联动与运作,减少或规避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损失。另外,在A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推动下,A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于地方子公司,更是加强了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提高了员工的应对风险的素质。

2.3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健全

在逐步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指导下,A公司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即以公司财务信息化为基础,利用财务指标度量其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并发出财务警戒信号。在健全的财务预警机制的指导下,A公司以公司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选择重点检测财务指标并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并采用比例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预测,监测财务状况的变化及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及时警示有关负责人员,分析和报告本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对公司财务运行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2]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帮助A公司有效规避了潜在的财务风险,保障了其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

2.4 资本结构合理,偿付能力稳定

A公司在业务迅速发展的现阶段,在不断调整业务结构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资本结构,从而做到了有效合理配置资源并保持偿付能力稳定。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保险公司生存的空间更为狭窄,此时充足的偿付能力首当其冲地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3]因此,充足的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自身所要追求的目标与方向之一。另外,A公司在再融资的同时注重了资本结构的优化,保持了偿付能力的稳定性,从而促使其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2.5 注重投资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

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主要存在于保险资金的运用过程中,正确的投资决策是投资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而合适的投资决策准则是重中之重。基于此,A公司首先确定了保险资金投资决策准则。然后结合资金的来源、运用特点,按照负债类型要和相应类型的资产相匹配的原则来制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工具、确定投资比例,以此减少业务开展的盲目性,增加了投资的安全性。[4]另外,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分散了非系统风险,并且保证了投资的多元化,同时提高了随时满足短期债务以及应对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了对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3 A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对我国保险企业的启示

A公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我国其他保险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借鉴。

3.1 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保险公司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通过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能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3.1.1 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

制定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是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第一步。风险管理战略包括风险管理的风险偏好设置与目标定位。风险偏好设置决定了公司在风险决策中的行为特征。而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定位并不在于完全规避风险,而在于与风险共存,特别是作为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风险是其存在的前提。

3.1.2 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公司文化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人文力量,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离不开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对于风险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滞后的风险管理文化则会呈倍数缩小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营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才能不断提高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重视公司文化的评估结果,巩固和发扬公司文化的建设成果,并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影响公司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其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及时?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3.1.3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流程

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首先,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正确判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人们才能够更加主动地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其次,风险防范则是采取预先防范措施,得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损失程度。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离不开风险控制,即采取各种措施减小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带来的损失。

3.2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保持合理充足的现金流不仅需要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需要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

3.2.1 财务内部控制是保险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财务内部控制是强化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的筹资、投资、营运活动都离不开财务内部控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下,保险公司处于风险旋涡中,更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和控制好资金的流动与安全,因此需要一套系统的财务控制体系。财务内部控制作为强化管理的一种手段,必然在经营管理中得到体现和发展,从而使得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生存求发展,以效益为本,更好地防范风险。

3.2.2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作为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财务内部控制为财务管理提供组织保证、体系保证、方法保证以及质量保证,从而有效降低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同时,保险公司应当根据其保险业务流程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的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组织架构,科学设置公司内设机构、分支机构以及岗位职责,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分工,建立安全实用、能够覆盖所有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尽可能使各项业务活动自动化、流程化、信息化,减少或消除人为干预和操作的失误,为财务内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和有效的系统支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提高公司财务管理能力,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进而促进保险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公司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3.3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合理的现金流是一个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健全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更有利于公司及早识别保险公司的资金流风险,从而降低公司的营运风险。作为保险公司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3.3.1 正确选择财务预警指标

在财务预警体系选择的关键问题上,保险公司对于财务预警指标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定性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公司生产经营的变化,主要受经济环境、本行业特征、国内外市场状况、公司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是影响公司稳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另一方面,定量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发展状况,其中包括公司的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5]因此,保险公司在指标选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特别应注意的是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的相互补充,以便使其更好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

3.3.2 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

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主要在于它的及时性,因此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为财务预警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所以公司应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体系,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此确保公司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智能化,提高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科学性,并为公司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持。

3.4 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

在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基于实现金融综合化经营的战略需要,在满足保险资金投资股权、上市公司再融资规范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应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提前规划公司的再融资行为。[6]

3.4.1 确定最优资本结构

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存在其特殊性质。一方面,保险公司是负债经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股权资本有自身的获利要求。此类特殊性使得保险公司的资本结构受到了监管机构和股东利益最大化要求的双重限制。[7]因此保险公司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使其既能够维持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满足监管要求的偿付能力,同时又能够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3.4.2 合理选择再融资方式

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所考虑的主要是融资额大小、门槛高低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因此股权融资成为我国上市保险公司再融资的首选。虽然股权融资对改善股权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单一的股权融资并没有考虑到公司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不符合财务管理理论关于最优资本结构的融资原则。再融资对公司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力,因此,我国保险公司应合理选择再融资方式,从优化资本结构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再融资行为,有效提高公司偿付能力、优化资本结构,从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3.5 积极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

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控制工作中,比较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对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拓宽资金运用渠道这两个方面。

3.5.1 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

在现阶段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应引入合理的投资比例,以一定的风险水平为前提条件,从而实现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8]保险公司自身属于经营风险的公司,组合模式下的投资对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抵消、对冲处理能够有助于整个收益水平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收益要素与财务风险要素的均衡。因此,建立合理的投资比例有利于保险公司降低自身投资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例8

1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现有保险公司中,以国企为主,它们规模庞大、业务覆盖面广,但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在国企工作的员工多年以来形成了诸如、人浮于事、不思进取等不良作风,不利于我国保险公司竞争能力的提升。随着我国保险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要求保险公司不能够仅仅满足产品和客户数量上的扩增,还应当注重朝着经营业务集约化、高绩效的方向发展。因此,国内保险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对于保险公司自身经营和财务绩效的管理越来越迫切。近年来,保险公司已经开始重视对自身经营绩效的管理,以此作为分析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的重要依据。因此,财务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有必要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绩效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财务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据此构建出合适的、科学的、有效的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为保险公司发展提供依据。

2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财务绩效管理方面,保险公司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采用传统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关键业绩指标(KPI)为主要财务绩效管理体系,与先进的绩效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财务绩效管理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弊端,而保险公司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性财务绩效管理体系。2.2评价指标内容选取方面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人员往往会依据领导的意愿,过于关注于那些领导关心的指标,并以此作为评价和分析公司财务绩效的依据。这些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公司进行比较,只是为了满足公司内部特殊的目的。因此,最终的评价结论不具备较强的可比性,不能很好地帮助公司同其他公司进行竞争力对比,同样不利于监管部门和保险业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绩效真实现状做出准确的、客观的、公正的分析。2.3财务绩效评价和分析上流于形式。保险公司不能做到持续改进公司的财务绩效手段,只是针对评价而评价,同时,内部对于财务绩效管理的支持和关注程度不够,进而无法将最终的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结果与公司绩效管理和改进工作相结合,最终致使财务绩效评价不具备应有的实用性。

3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财务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发展问题,因此,有必要努力去实现保险公司现有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实际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做出准确的、合理的评价和分析,应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完善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相关建议如下:3.1与公司的经营目标相一致。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是,在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投资者对于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的关心主要是想了解该公司财务状况的质量、生存与发展的前景与潜力,而这些要从多个角度来考察。所以,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依据相关性,凭借专业知识与经验找出能够反映财务管理目标的指标。3.2能够全面地、科学地、系统地评价其财务绩效现状。一方面,所建立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应包括影响公司财务战略目标和竞争优势形成的各个主要因素方面,便于从不同的主要侧面对公司财务绩效做出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所建立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不同层面之间还应具有因果关系,能系统地、相互关联地对信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绩效做出综合的评价。3.3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应当强调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因为它有助于从不同侧面反映公司的财务绩效,然而过于全面的财务绩效管理会使对于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变得模糊不清,无法做到紧密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价与分析。所以,在构建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过程中应选择那些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主要方面,突出侧重点,而非所有方面。3.4考虑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等公司内外部实际情况。按照权变理论,构建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必须随机制宜,应当考虑不同的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不同的发展阶段与环境、不同的公司战略目标等,针对保险公司实际状况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3.5具有可测性和可获得性。所谓可操作性指的是在构建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时,应当对其可测性、可获得性等进行重点考虑。可测性是指财务指标必须在量上能测度,可获得性就是指变量的数据资料要容易取得,获取该项指标数据所花费的成本不应大于其所能带来的利益。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也是枉然。

4结语

保险公司受国家的政策保护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同等竞争条件下,保险公司要想与其他公司展开竞争并抢夺市场地位,就必须注重自身财务绩效水平的提升,不断适应性调整自身经营和发展战略,改变传统经营理念,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例9

1-1 定价风险

对于以投保理赔为主要业务的保险公司而言,保险业务费用额度主要是基于企业的预算基础,如果保险公司在预算编制上缺乏科学准确性,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费用成本上升、投保率不高、退保率提高或者是预期投资收益不高等问题,这些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企业出现定价风险,进而出现财务损失。

1-2 利率风险保险公司的很多保险产品与金融行业的市场行情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如果利率上升,一些潜在的客户便不会将资金投入到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上,而更加倾向于银行或者是基金产品,这就会造成保险公司业务量的下降,甚至是影响到保险公司的资金流,增加保险公司风险隐患程度。

1-3 资产负债风险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业务经营最大的特点就是属于典型的负债经营管理模式,如果保险公司对于资金负债的匹配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保险公司的现金流无法满足到期本金索赔额,很有可能造成保险公司出现负债风险。

1-4 责任准备金风险保险公司赔偿能力的重要保障就是责任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在投保客户发生风险前收取保费,出现风险后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赔偿额,一旦责任准备金不足,无法正常进行保险的偿付,不仅会影响保险公司的信誉,同时也会造成保险公司出现财务危机。

1-5 偿付能力不足对于到期债务以及保险公司的未来责任,都要求保险公司具有一定的偿付能力,如果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设计不合理、资金运用结构失调、精算定价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都有可能造成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甚至是造成企业无法正常的履行保险合同,进而导致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1-6 其他财务风险问题容易造成保险公司出现财务风险的除了上述几类以外,各种外部的不确定因素,诸如市场经济环境、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动或者是自然灾害等,都有可能造成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2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措施

2-1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基于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识别,这也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工作。在预警系统体系的构建上,首先,要有着较为畅通的信息数据收集渠道,尤其是具有信息化的财务信息收集渠道,能够全方位的整合财务风险管理的所有业务信息;其次,强化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能力,能够在大量的信息数据中准确的识别找出财务风险点,并进行规范分类;最后,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预测判断和分析。

2-2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评价系统评价系统是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系统的第二个环节,主要是按照财务风险预警的结果,选用合适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以及计算模型,对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以及损失情况进行预测分析,进而确定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值。并将财务风险评价结果及时传递至保险公司的财务以及管理决策部门,以便于决策管理部门根据风险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2-3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系统财务风险控制系统是整个财务系统的关键执行阶段,主要内容就是制订各种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并执行各种风险管理策略。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通过各种措施的执行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另一方面则是风险处理,重点是在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发生以后,及时地采取措施将财务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

3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具体应用策略

3-1 筹资风险的防控筹资是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筹资阶段的风险控制上,保险公司的管理部门应该

正确的认识筹资风险,完善筹资风险机制的建设,特别是结合保险公司的实际,合理的调配保险公司的筹资结构,并充分地利用好筹资的杠杆原理来控制筹资风险,做到适度举债、资金结构优化,真正的控制筹资风险。此外,针对保险公司的筹资风险,应该采取阶段性的控制措施,尤其是做好财务预算计划,合理安排保险公司的权益资金与财务资本,并确保筹资环节中公司合理的现金储备。

3-2 投资风险的防控

现阶段保险公司早已经进入了多元化经营的阶段,保险公司的投资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在投资风险的具体控制上,首先保险公司应该准确的确定好投资资金的数额以及比例,既要确保保险公司正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其次,保险公司的投资主要是用于证券投资,因此投资风险的防范控制上应该注重降低证券投资的各类风险,确保资产在金融市场上运行的安全可靠。

3-3 承保风险的控制在承保风险的控制方面,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保险产品的定价,在产品的定价上应该重点加强对保险公司的预期利润、固定成本分摊以及差异化费用率的分析,兼顾客户资源市场的竞争力需求,提高保险公司的定价能力,并通过调整承保政策以及产品费率的刚性控制,避免承保风险问题的发生。

3-4 理赔风险的控制在理赔风险的管控上,应该重点加强对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尤其是对查勘、定损、报价与核赔等环节的控制管理,提高保险公司理赔专业团队的建设水平,从严审批各类案件,并借助理赔自查与互查等方式,减少各种不合理的赔付。同时,应该提高保险公司的准备金管理水平,确保准备金账务处理以及利润核算的准确性,避免由于准备金管理不当导致负债风险问题。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例10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11-01

一、 财务管理风险的含义

在公司中,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公司降低成本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价,组织公司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旨在增加公司价值。

财务管理风险是指公司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政治因素、法律因素、利率因素、市场竞争因素等,使公司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造成公司利润降低或减少取得更大收益的可能性。公司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财产保险公司主营负债业务,管理风险因素,要从其自身特点出发进行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在资金的组成上,负债占大多数,现金流不足。负债和成本制约公司的利润并影响风险的大小。因此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高效率的资金运营模式和充分发挥财务的杠杆作用可以更好的预防公司的财务风险。

从财产保险公司的特殊性出发,在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各个方面管理控制风险,具体到财务保险公司主要是开发新保险产品、拓展业务、受理赔付、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吸引优质客户群资源等环节进行风险控制。

三、构成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探析

现阶段我国财务保险公司的竞争还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承保费率低而运营成本高,这种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在很多方面存在风险,亟需在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和经营中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中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化解风险。

(一)筹资结构不合理必然造成财务管理风险

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融通的结构多元化,可以出售股票、债券,还可以吸收外资。如果公司从自身的营业状况出发,选择了正确的融资方式,就会减少公司的融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反之,如果公司在融资策略上偏好风险高的方式,一旦不确定因素干扰融资效果,就会影响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甚至造成经济损失。

(二)投资失误也是造成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

财产保险公司要在尽可能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使用资金,以此来保障相关方的利益。在资金的增值保值方面, 财产保险公司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在投资中也要实行差异化策略,不仔细评估投资产品的收益率和风险而盲目投资,极易造成投资失误。为了获得最高的收益,在投资中一般会进行调研评估等,如果出现盲目扩张、追求高速度等非理性投资,就会减少投资收益,引发公司的财务风险。

(三)承保和理赔漏洞会导致严重的财务管理风险

财产保险公司主要进行承保和理赔活动,其中保费的计算及收取,理赔金额的界定和发放是否合理也是引发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着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需要根据不同层级风险的客户,制定最优的定价策略来减少成本,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效的控制公司的主要风险可以降低财务保险公司的风险概率。

(四)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也是产生财务管理风险的重要原因

公司的内部制度设计不完善,存在很大的漏洞,比如现金流没有高效利用,不同职能部门权力交叉,没有建立科学清晰的财务制度等,都会增加公司的财务管理风险。公司财务信息不透明容易诱发高风险的资金运转,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需要严格的执行才能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降低公司成本。执行要想达到好的效果需要监督管理机制的配合,一旦有违规行为的发生要执行严格的惩处。

四、 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管控对策研究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面对国际化竞争财产保险公司生存发展环境日益严峻,其财务管理对公司的长远经营发展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好的管理风险因素,财产保险公司要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应对财务管理风险。

(一)筹资风险控制

融资时要在最小花公司成本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处理公司的委托问题,加强对公司现金流的控制,加强资金的统筹规划,在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支付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利息,减少筹资的风险。

(二)投资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公司要预防公司规模扩张、现金流短缺、合理定价问题所带来的风险。要合理配置资金在不同理财产品中的构成比例,差异化投资来分散风险,理性对待不同投资品的风险和收益,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向。同时要保留部分现金来维持公司的运营周转所需。要坚持稳健投资经营的理念,在投资策略的选择上要慎重。

(三)承保和理赔环节的风险控制

在承保和理赔环节,财务保险公司要做好保险产品的定价策略,采用集约型的科学定价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在业务选择上要增强风险意识,推出有自身特色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产品,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吸引更优质的客户。同时要不断更新公司业务,及时停止盈利少的业务,把公司的主要资源放在高盈利的部门中。

(四)强化制度建设,增强风险管理手段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公司的奖励制度,制定更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政策来加强资金管理。只有在制度上对权利、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才能保证公司高效运行。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在应对财务风险时明确责任,更好的防范和化解风险。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例11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及其实施意义

(一)财险公司实施财务预算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只能,这就是本文提到的财务预算。财务预算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得决策具体化,还能够控制生产经营整个过程种的活动。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增长,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了,面对国内众多的财产保险公司,任何一家要想能够持续的稳定的发展下去,必须寻求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而在这里起着关键因素的财务预算就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了,财产保险公司只有充分有效的发挥该公司预算管理的职能,才能够让企业获得良好的竞争优势,让企业能够长久健康的发展下去。

(二)财险公司财务预算的特殊性

1.费用具有期间化的特性。保险公司性质的特殊性就决定先投入资金进行销售,然后再去承担一定的风险和责任,保单责任和耗费的会计年度是不一样的,同一班的商品比较,不会实行权责的发生制,这也是与国外不同。当期如果发生了手续费和业务费以及税金保险保障基金都是按照保费的收入然后进行时间的确认,最终全部被会计当期成本收入,保单获取成本的费用实行核算,当会计期提责任准备金小于保费收入的时候,就会实现责任的发生制核算,上述发生的费用不能够进行资本化推销,这种情况与国际保单获取的成本是成资本化的。如果按照保单进行会计分摊会有特别大的不同,这与我国任何行业执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一特殊的性质严重影响着预算。另外,由于政策,环境和公司的发展阶段不同,财务预算面临折差异性,使得财产保险公司具有动态的,不确定的和多样的预算特点,很难实现财务预算的结果,所以,财务预算的控制工作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有着很关键的地位。

2.财务预算具有规划、沟通、控制、协调和业绩评价的功能。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对象和工商企业比较的话,它的成本就相应的具有未来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三个特点就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在成本控制上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二、财险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方式和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财产保险公司中,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方面的特殊性质,对于财务预算控制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财产保险公司或者不同地区的保险公司在财务预算控制的方式上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又存在着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预算执行的级次控制力度不一

一些保险公司就开始执行管理级次逐级控制两核指标及操作权限,手续费费用分险种比例预算, 资金差额管理而不全额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这种只能控制部分分放权,控制分险种的比例,对上级极为信任,而怀疑下级,用什么手段和措施来对下级相关部门进行财务预算或者是做什么样的经营计划,每个公司都是不同的,最终的结果和产生的效益也是不相同的。

(二)预算指标与考核指标不统一

财产保险公司行业有自身的特殊性质,使得每个公司或者不同地方的公司在进行预算管理和考核指标两个过程都会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这种情况导致保险行业的相关监管工作不能够有效的完成。另外,对于保险公司本身对业绩的评估也产生不准确的结果,没有很好的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有的保险公司不仅要考核相应的监控管理指标,还要对保险种类的结构,管理的权限,员工的数量,承担的责任和薪资报酬等方面进行相关的考核,这样权利责任很不明确。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统一

一些保险公司对每一项预算都制定了严格的指标,良好的额控制流程和规范的实施标准,把一些控制、服务工作、执行和决策都相互分开,采取较为严格的预算控制。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对待各种费用全靠自觉,收入和支出的资金都要按照差额的方式进行相应的预算控制。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机构和网点相应增多,一个保险公司就会有很多方式的态势,最终只能用完成的指标进行工作的评价标准。这就是预算执行力度的不统一,最终导致每个地方的工作情况和员工的积极性都不是很好,发生了精细化的冲突,降低了工作的进展度。

三、财产保险公司改进财务预算的举措

(一)建立按责任中心进行财务预算控制的全面预算体系

由于目前我国的保险行业不是很发达,而且创造的效益很低,保险相关人员没有很强的自律性,市场也没有很好的规范,管理能力和手段也没有很好的提高,在这些条件下,某些保险公司就应该尝试着按照责任中心的方式进行预算控制,并且实行分类预算、分类考核、分类管理。

(二)建立全方位的考核体系与分析评价体系

首先,设立客观考核指标;其次,公司要成立常设性预算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如果能够很好的使用以上权力就能够不断的减少在预算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和矛盾,还能够在预算结果和编制的过程中使用权力操纵等对预算控制产生不理的行为后果。

(三)拆分管理流程,实行标准化作业,确保预算执行的效果在规定的范围内,本机构要向下级机构公开自己制定的标准,集中统一销售人员和非客户之间的工作权限,对于客户和销售人员来说服务的工作权限最好要开支下方,按照逐级进行一定的控制,考核所执行的标准必须进行上收,考核产生的结果和执行的过程必须下放

(四)财务部门在预算控制系统中的合理定位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由企业内部的有关责任成员构成的,每个部门必须提供与政策相一致的预算草案,在编制正是预算草案的过程中非常的复杂,而且也很专业,所以,必须成立一个特定的机构来负责编制汇总预算,日常的管理实务也相应的完成。一般又财务部门担任预算控制机构的工作。许多企业在预算控制实践中都是特定的财务部门来实施完成的,其实,这不利于更好的处理每个部门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与此同时也相应的降低了权威性,造成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没有切实遵循而造成预算约束软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财产保险公司要想能够尽快的实现多元化趋势和多样化模式,必须不断的促进财务预算控制工作的有效实现。只有财务预算控制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方面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因此,财产保险公司鄙俗在预算控制的方式上作一些有效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为了更利于促进财产保险公司今后在预算控制工作上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