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2 14:45:37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例1

对温室花卉的生产来说,病害构成经常性威胁。栽培花卉极易感染许多病害,而花卉消费者要求生产者提供近乎完美的花卉产品。温室环境非常适合花卉生长,同样,也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花卉品种繁多的同一温室里,由于不同花卉品种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必然有部分花卉品种处于非适宜生长条件,因而更有利于病害滋生。由于温室花卉价值高、病害的严重性以及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可以控制,因此在温室花卉生产中,采用多种对策控制病害,较之其他农作物生产系统更为有利和可行。

为阻止病菌侵染,花农往往多数使用农药,这有悖于病害防重于治的原则。一个有效的预防病害的计划必须立足于清洁温室和优化栽培措施,而不是化学防治。温室清洁和优化栽培措施对一般病害的防治是行之有效的,而化学防治更多的是以特定病害作为目标而实施的措施,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化学防治措施,只是化学防治应作为田园清洁和栽培措施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1环境控制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活的病原体引起的,病原的生长和繁殖在很大程度上受土温和气温或两者共同的影响,正如寄主植物的生长受温度影响一样,在经济和使用限度内,温室温度也同样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病害就容易发生。如果植物和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相差甚远,温室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病害的发生。相对湿度和温度是不可分割的,当气温上升时,相对湿度下降。气温下降时,相对湿度增加。温室中植株表面上的冷凝水,为病原体的活动提供了理想环境。因此,温室环境的控制尤为重要。

1.1灌溉

大多数病原体需借助植株表面上的自由水侵入寄主。对多数病原体,飞溅的水是在植株间传播的重要途径。不适当地向植株顶头浇水,由于植株表面浇湿以及植株间病原体的反溅,可增加发病率和严重度。重浇、频繁地当头浇水还使温室的湿度增加,更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水分过多,特别是排水不良的介质,可促使腐霉和疫霉发生,引起猝倒病、根腐病和冠腐病。适宜的灌溉方式应该是将水灌到土面,这样可以使大部分植株的地上部保持干燥,有助于控制叶和花的病害;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数应根据温室土壤的持水性和植物的需水状况以及环境条件来调节。

1.2光照

光的质和量对病害发展很少有直接作用,但对花卉的生长却有很重要的作用。光照强度强到引起叶和花的损伤后,将有利于灰霉病这类病原物的发展。低光照强度导致植株组织液,更易染病。夏季温室常需遮荫以防止强光照引起花卉受损伤,这一措施还有利防止高温出现。但遮荫过度会产生植株液现象。光照强度应控制在适合植株生长发育的程度。

1.3通风

相对湿度高有利于灰霉病菌等真菌产生孢子及侵入寄主。相对湿度高也妨碍植株过湿部位干燥。而潮湿部位有利于病原物侵染。通风良好的温室,植株表面干燥,不利于病原物侵入植株体内。适当利用风扇,控制植株间距以及搭建网状种植台等措施都有助于温室空气流通,从而预防病害流行。

2栽培措施

2.1调整播种期或移栽期

许多病害的发生往往局限于花卉植株的某一生长时期。提早或推迟播种或移植,则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2注意轮作,防止重茬

对于一些忌连作的花卉,如、唐菖蒲、翠菊等,应每年进行花盆消毒,换上新的培养土,以减少发病机会[1]。

2.3植株的搬动

搬动植株时,即使是小心作业也可能造成伤口并使其成为病原体的侵入点。任何搬动植株的措施如移栽、间苗、套袋、换盆等都能造成伤口。要尽可能小心地搬弄植株以便伤口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植株潮湿时搬动也可能增加病害发生,因此应避开这种情况。

2.4整枝与整修

花卉的生产常需整枝和修剪。结合整枝和修剪,剪除发病枝条、叶和根等器官。植株整枝或修剪时常会造成病原体侵染的伤口。不要经常去整枝或修剪。对整枝和修剪丢弃的植株残体(特别是病根、枝和叶)应尽快移出温室并烧毁[2]。

2.5间苗

种植地间苗对生产高质量的花卉是必需的。种植过密往往使植株周围的空气流通受阻、植株表面不易干燥,极易造成病害的流行,而间苗则可使植株的小环境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同时,植株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和营养,生长得更健壮,从而可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作用。

2.6清除杂草

杂草往往是一些病原物繁殖的场所,如一些病毒病常以杂草作为寄主,及时清除杂草,清洁园圃,是防治花卉病害的必要技术措施。

2.7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和所有的农药一样,生长调节剂必须使用适当,以免使植株中毒。如使用生长调节剂不当,可能使植物组织对病原体的侵染更加敏感。

2.8合理施肥

适当地使用化肥是生产优良花卉所必须的。适度的、均衡完善的施肥方案可生产出优质的花卉。施肥水平低导致植株矮化和各种缺素症状。氮肥水平低导致早衰现象,也变得对弱寄生性和继发性病原体更易感染。高氮肥使植株过于也同样会增加叶部病害。有机肥料要腐熟,以防止造成烂根。

3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有利于保护天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些花卉已育成了抗病害的品种,如蔷薇、香石竹等有抗锈病的品种,翠菊有抗立枯病的品种,兰花有抗炭疽病的品种,月季花有抗黑斑病的品种等。对于像病毒病、类菌原体病害和系统染的真菌病害往往缺乏有效的药剂,抗病品种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3]。

4选用无病植物材料

病害的发展需要3个因素,即敏感的寄主、适宜病害发展的环境和一种致病力强的病原体。因此,如果没有病原体的存在,病害也就不能或不会发生。这一措施对寄主谱广的气体传真菌病原体如灰霉病是无效的,但对那些在温室中或其周围不普遍发生的病菌、病毒或系统侵染性真菌病原体是很有效的。

用作繁殖用的母株,如天竺葵和一品红,必须是无病的。当种植者通过无性繁殖来增加植株数量时,即使原始母株带菌率低,也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造成病害流行,病原物常常通过繁殖材料或新的植株引进温室。如果感病的植物材料直接被带进温室,新的病原物可能被引入并迅速传至健株上。病原被引入温室后,不仅能使被引入的花卉遭受损失,而且对未来若干茬花卉都可能造成威胁[4]。

5温室卫生

做好温室环境卫生是预防温室花卉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是防治计划的基础。温室必须是向植物而不是向病原体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处所。洁净的泥炭、土壤、蛭石、珍珠岩、砂、树皮等是种植花卉的理想介质。而污泥(污染的土壤)、死的和正在死亡中的花朵以及枯萎的叶子很可能带有大量的病原物。温室卫生计划能减少栽培介质中病原物数量。在一个清洁卫生的温室中要保持植物无病比在一个看上去像垃圾堆似的温室中保持植物无病容易得多。

许多侵袭温室花卉最常见的病原物,能在修剪时丢下的植株残体和用过的介质上存活或产生接种体。这些接种体或侵染源必须从栽培区迅速定期地收集和消除。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地去收集死去的叶片和花朵。残损植株应连同介质和盆钵从栽培区搬出至垃圾堆,垃圾堆与温室保持500~1000m的距离为宜。通常提供给温室的新盆钵和浅盆是不带病原的。它们在使用前必须存放在安全地点使它们不会被病原体污染。如果盆钵或浅盘需要再利用,则应该在使用前消毒。在每茬收获之间,种植台必须清洗或加以处理。在收获完毕后,应立即将垃圾、植株残体、盆钵、浅盘和用过的土壤或介质从种植区移出并送到垃圾堆去。

6植物检疫

凡新引进的种子、花苗用繁殖材料,必须根据国家所确定的检疫对象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检疫对象时,绝对禁止输入,防止蔓延成灾。

7物理防治

利用热力处理是防治多种病害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苗木、接穗、插条等繁殖材料的消毒。例如:用50℃的温水浸苗10min,可以消灭黄化病毒病。对于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的种子可用温汤浸种法,杀死种子内部带有的病原菌;一般花卉种子可利用比重法进行精选(带病种子比健康种子轻),可用盐水、泥水、清水法漂除病粒[5]。

8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化学防治,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要求做到用药少,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残毒性小,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对作物无药害,能预防或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并切实贯彻经济、有效的“保益灭害”原则。

(1)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农药。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决定施药时,要弄清防治对象,选准优质对口农药,辨证施治。

(2)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适时施药。准确掌握病害发生规律及消长动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用药,或合理混用及轮换施用,是提高药效、事半功倍的一个关键问题,把病害消灭在花圃之外、为害之前是上策。

(3)控制药剂浓度、用量及使用次数。应以追求最低有效浓度和最少有效次数为目的,这样符合、安全、有效的要求,又避免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减少残留及环境污染,保护天敌。

参考文献

[1]徐明慧,林绍光,丁梦然.花卉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2]张涛.园林树木栽培与修剪[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例2

对温室花卉的生产来说,病害构成经常性威胁。栽培花卉极易感染许多病害,而花卉消费者要求生产者提供近乎完美的花卉产品。温室环境非常适合花卉生长,同样,也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花卉品种繁多的同一温室里,由于不同花卉品种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必然有部分花卉品种处于非适宜生长条件,因而更有利于病害滋生。由于温室花卉价值高、病害的严重性以及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可以控制,因此在温室花卉生产中,采用多种对策控制病害,较之其他农作物生产系统更为有利和可行。

为阻止病菌侵染,花农往往多数使用农药,这有悖于病害防重于治的原则。一个有效的预防病害的计划必须立足于清洁温室和优化栽培措施,而不是化学防治。温室清洁和优化栽培措施对一般病害的防治是行之有效的,而化学防治更多的是以特定病害作为目标而实施的措施,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化学防治措施,只是化学防治应作为田园清洁和栽培措施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1环境控制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活的病原体引起的,病原的生长和繁殖在很大程度上受土温和气温或两者共同的影响,正如寄主植物的生长受温度影响一样,在经济和使用限度内,温室温度也同样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病害就容易发生。如果植物和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相差甚远,温室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病害的发生。相对湿度和温度是不可分割的,当气温上升时,相对湿度下降。气温下降时,相对湿度增加。温室中植株表面上的冷凝水,为病原体的活动提供了理想环境。因此,温室环境的控制尤为重要。

1.1灌溉

大多数病原体需借助植株表面上的自由水侵入寄主。对多数病原体,飞溅的水是在植株间传播的重要途径。不适当地向植株顶头浇水,由于植株表面浇湿以及植株间病原体的反溅,可增加发病率和严重度。重浇、频繁地当头浇水还使温室的湿度增加,更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水分过多,特别是排水不良的介质,可促使腐霉和疫霉发生,引起猝倒病、根腐病和冠腐病。适宜的灌溉方式应该是将水灌到土面,这样可以使大部分植株的地上部保持干燥,有助于控制叶和花的病害;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数应根据温室土壤的持水性和植物的需水状况以及环境条件来调节。

1.2光照

光的质和量对病害发展很少有直接作用,但对花卉的生长却有很重要的作用。光照强度强到引起叶和花的损伤后,将有利于灰霉病这类病原物的发展。低光照强度导致植株组织液,更易染病。夏季温室常需遮荫以防止强光照引起花卉受损伤,这一措施还有利防止高温出现。但遮荫过度会产生植株液现象。光照强度应控制在适合植株生长发育的程度。

1.3通风

相对湿度高有利于灰霉病菌等真菌产生孢子及侵入寄主。相对湿度高也妨碍植株过湿部位干燥。而潮湿部位有利于病原物侵染。通风良好的温室,植株表面干燥,不利于病原物侵入植株体内。适当利用风扇,控制植株间距以及搭建网状种植台等措施都有助于温室空气流通,从而预防病害流行。

2栽培措施

2.1调整播种期或移栽期

许多病害的发生往往局限于花卉植株的某一生长时期。提早或推迟播种或移植,则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2.2注意轮作,防止重茬

对于一些忌连作的花卉,如、唐菖蒲、翠菊等,应每年进行花盆消毒,换上新的培养土,以减少发病机会[1]。

2.3植株的搬动

搬动植株时,即使是小心作业也可能造成伤口并使其成为病原体的侵入点。任何搬动植株的措施如移栽、间苗、套袋、换盆等都能造成伤口。要尽可能小心地搬弄植株以便伤口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植株潮湿时搬动也可能增加病害发生,因此应避开这种情况。

2.4整枝与整修

花卉的生产常需整枝和修剪。结合整枝和修剪,剪除发病枝条、叶和根等器官。植株整枝或修剪时常会造成病原体侵染的伤口。不要经常去整枝或修剪。对整枝和修剪丢弃的植株残体(特别是病根、枝和叶)应尽快移出温室并烧毁[2]。

2.5间苗

种植地间苗对生产高质量的花卉是必需的。种植过密往往使植株周围的空气流通受阻、植株表面不易干燥,极易造成病害的流行,而间苗则可使植株的小环境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同时,植株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和营养,生长得更健壮,从而可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作用。

2.6清除杂草

杂草往往是一些病原物繁殖的场所,如一些病毒病常以杂草作为寄主,及时清除杂草,清洁园圃,是防治花卉病害的必要技术措施。

2.7生长调节剂的使用

和所有的农药一样,生长调节剂必须使用适当,以免使植株中毒。如使用生长调节剂不当,可能使植物组织对病原体的侵染更加敏感。

2.8合理施肥

适当地使用化肥是生产优良花卉所必须的。适度的、均衡完善的施肥方案可生产出优质的花卉。施肥水平低导致植株矮化和各种缺素症状。氮肥水平低导致早衰现象,也变得对弱寄生性和继发性病原体更易感染。高氮肥使植株过于也同样会增加叶部病害。有机肥料要腐熟,以防止造成烂根。

3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有利于保护天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些花卉已育成了抗病害的品种,如蔷薇、香石竹等有抗锈病的品种,翠菊有抗立枯病的品种,兰花有抗炭疽病的品种,月季花有抗黑斑病的品种等。对于像病毒病、类菌原体病害和系统染的真菌病害往往缺乏有效的药剂,抗病品种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3]。

4选用无病植物材料

病害的发展需要3个因素,即敏感的寄主、适宜病害发展的环境和一种致病力强的病原体。因此,如果没有病原体的存在,病害也就不能或不会发生。这一措施对寄主谱广的气体传真菌病原体如灰霉病是无效的,但对那些在温室中或其周围不普遍发生的病菌、病毒或系统侵染性真菌病原体是很有效的。

用作繁殖用的母株,如天竺葵和一品红,必须是无病的。当种植者通过无性繁殖来增加植株数量时,即使原始母株带菌率低,也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造成病害流行,病原物常常通过繁殖材料或新的植株引进温室。如果感病的植物材料直接被带进温室,新的病原物可能被引入并迅速传至健株上。病原被引入温室后,不仅能使被引入的花卉遭受损失,而且对未来若干茬花卉都可能造成威胁[4]。5温室卫生

做好温室环境卫生是预防温室花卉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是防治计划的基础。温室必须是向植物而不是向病原体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处所。洁净的泥炭、土壤、蛭石、珍珠岩、砂、树皮等是种植花卉的理想介质。而污泥(污染的土壤)、死的和正在死亡中的花朵以及枯萎的叶子很可能带有大量的病原物。温室卫生计划能减少栽培介质中病原物数量。在一个清洁卫生的温室中要保持植物无病比在一个看上去像垃圾堆似的温室中保持植物无病容易得多。

许多侵袭温室花卉最常见的病原物,能在修剪时丢下的植株残体和用过的介质上存活或产生接种体。这些接种体或侵染源必须从栽培区迅速定期地收集和消除。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地去收集死去的叶片和花朵。残损植株应连同介质和盆钵从栽培区搬出至垃圾堆,垃圾堆与温室保持500~1000m的距离为宜。通常提供给温室的新盆钵和浅盆是不带病原的。它们在使用前必须存放在安全地点使它们不会被病原体污染。如果盆钵或浅盘需要再利用,则应该在使用前消毒。在每茬收获之间,种植台必须清洗或加以处理。在收获完毕后,应立即将垃圾、植株残体、盆钵、浅盘和用过的土壤或介质从种植区移出并送到垃圾堆去。

6植物检疫

凡新引进的种子、花苗用繁殖材料,必须根据国家所确定的检疫对象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检疫对象时,绝对禁止输入,防止蔓延成灾。

7物理防治

利用热力处理是防治多种病害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苗木、接穗、插条等繁殖材料的消毒。例如:用50℃的温水浸苗10min,可以消灭黄化病毒病。对于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的种子可用温汤浸种法,杀死种子内部带有的病原菌;一般花卉种子可利用比重法进行精选(带病种子比健康种子轻),可用盐水、泥水、清水法漂除病粒[5]。

8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化学防治,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要求做到用药少,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残毒性小,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对作物无药害,能预防或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并切实贯彻经济、有效的“保益灭害”原则。

(1)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农药。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决定施药时,要弄清防治对象,选准优质对口农药,辨证施治。

(2)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适时施药。准确掌握病害发生规律及消长动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用药,或合理混用及轮换施用,是提高药效、事半功倍的一个关键问题,把病害消灭在花圃之外、为害之前是上策。

(3)控制药剂浓度、用量及使用次数。应以追求最低有效浓度和最少有效次数为目的,这样符合、安全、有效的要求,又避免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减少残留及环境污染,保护天敌。

参考文献

[1]徐明慧,林绍光,丁梦然.花卉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2]张涛.园林树木栽培与修剪[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例3

1 日光温室黄瓜类蔬菜主要病虫害分析

日光温室黄瓜发生的主要虫害是白粉虱,其病害是霜霉病和灰霉病。其中比较严重的是白粉虱,温室与露地蔬菜的相互重合是白粉虱在一年内世代重叠的主要因素。往往这些虫类一般都会在叶子的背面,吸允植物的汁液,长时间得不到良好的控制,植物的叶子就会逐渐变黄,最后导致黄瓜光合作用失效。成虫一般会在植物的顶部,然后逐渐的产虫卵,直至蔓延到整片叶子和瓜果上。日光温室的温度如果达到了19℃时白粉虱的存活率就达到86%左右,而且一头雌成虫能够产出324粒蛹,并且一代在一代的基础上虫害就会增加到近150倍,严重影响到黄瓜类蔬菜的正常生长,降低了产量和效益。同时也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可见虫害的影响极其严重,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建立势在必行。

黄瓜霜霉病主要受到损害是叶子,严重的情况下叶子全部发黄,干枯。这种病害的主要传播因素是孢子囊,一般日光温室的温度达到了15~20℃,湿度在80%以上病害的传播很快。黄瓜灰霉病主要损害的是黄瓜,严重的情况下叶子全部枯黄,黄瓜也逐渐腐烂。同样也是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下这种病害最容易产生,一般温度在18~23℃,湿度持续90%就会发生的灰霉病,而且日光温度在4℃时也会促使灰霉病的繁衍和蔓延。

2 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2.1 农业生态防治措施

在上述病虫害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发现,引起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室内温度和湿度。因此病虫害的主要控制措施需要和天气预报相结合,根据天气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在技术栽培和管理方面不断加强和提高,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2.1.1 选择抗病品种,严格对室内进行消毒等措施。在栽培黄瓜时首先要选好抗病品种,增强二氧化碳气肥,采用滴灌或是暗灌的技术,调控好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做好室内消毒和烟雾剂防治工作,完全隔离病菌传染源。同时在定植之前要对棚架进行消毒处理,每667m2用硫磺粉2~3kg,然后再加50%敌敌畏25ml拌上锯末,分堆点燃,晚上要进行封棚。

2.1.2 加强防病的关键时期,做好温度控制管理。防治的关键时期需要分为4个时期:苗期、定植、开花以及采收。苗期抗性比较弱,病菌感染比较容易,因此要加强苗期的病菌传播防治。定植苗之后,苗的生长期也比较容易感染病菌,要进行合理的药物防治。植物开花时,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键。黄瓜在采收时会多次浇水,因此湿度的控制很重要,在管理时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温度控制。

2.1.3 大沟内铺草,高温时要闷棚。通常温室内的土壤大部分都会在外,从而使水分蒸发,增强了室内的空气湿度,为病害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大沟内要铺上10cm厚的干麦草,起到湿度的控制的作用,防止霜霉病的产生。黄瓜在生长期间要时刻听天气预报,为天气温度变化做好预防准备。如果要持续2~3天的晴天,需要在闷棚前1天浇水,保证室内黄瓜营养需要。同时也能起到杀菌的作用,便于管理。

2.2 建立化学防治措施

2.2.1 正确使用各种药剂,保护性和内吸性杀菌剂要交替使用。为了保证黄瓜生长环境不受破坏,因此可以将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相互交替使用。为了防止霜霉病的侵害,可以选择代森锰锌与多菌灵,甲托混合,百菌清与甲托混合,在药量的配置方面的比例要调整好。同时也还可以将代森锰锌与乙磷铝和甲霜灵与王铜进行混合等,起到治疗的作用。

2.2.2 控制好药量的使用,提高喷药技术。在化学防治方面最重要的是药量的配置和比例混合,因此施药的浓度要合理控制,主要药的种类,使用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一般喷药的适宜时间是晴天的上午,温度和湿度控制相对较好,利于虫害和病害的处理。在喷药时要注意叶子的正反面,植物上部以及中心病株部位要重点喷药。

3 结语

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存在不足。因此在防治之前要在了解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农业生态防治,化学防治或是物理防治等,提高黄瓜的产量和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例4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138-02

大棚蔬菜单产高、品质优、效益好,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旬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大棚蔬菜作为继苹果、畜牧之后又一富民强县支柱产业进行引导和扶持。通过采取行政推动、宣传鼓动、培训促动、扶持带动等措施,促进了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目前,全县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达到400多座,面积25.3hm2,菜农棚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

随着我县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病虫害的发生种类越来越多,危害程度愈来愈重。为此,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作以简要介绍。

一、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1.病虫害种类多。设施保护地内高湿弱光、温差大,利于病虫繁殖。病虫害生活周期缩短,世代增多,发生数量加大,易发,多发,重发。棚室中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CO2 浓度低、连作加重土壤盐渍化趋势明显,中毒、沤根、营养失衡等生理性病害常发,影响单株及群体长势,抗逆、抗病虫性下降。另外,栽培品种单一,不注意轮作倒茬,土传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容易造成流行。

2.发生规律复杂。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在棚室中发生规律均比露地条件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①越冬期缩短或无越冬期。冬、春季棚室内温度远高于棚室外面,加之蔬菜育苗和生产处于连续状态,寄主连年存在,使许多本应在冬季休眠越冬的病虫,其越冬期大为缩短,有的甚至无越冬期,终年发生。②初侵染源数量大。正是由于棚室内蔬菜病虫越冬期缩短或无越冬期,其初次侵染基数相对较露地大得多。③病菌再侵染次数和害虫发生代数增多。

3.传播蔓延快,危害严重。病原菌的孢子形成、萌发、侵染均需要相对充足的温、湿度条件。大棚内由于空气流通性小,湿度高,光照差,温度适宜,容易使病原菌侵入作物体内,并进行快速繁殖和传播危害,传播速度快、数量多,危害期长,危害重。

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以品种优化选育为核心,加强引种管理和检疫,做好种子选择、土壤(基质)处理和棚室周边环境治理,综合利用栽培管理措施、物理措施、化学农药以及生物制剂进行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有机化学农药施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最终达到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1.植物检疫。严禁盲目调、引种,防止瓜类黑星病、番茄溃疡病、黄瓜线虫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同时,严格植物检疫,保护非疫区农业生产安全,避免品种适应性的差异。

2.农业防治

2.1选育、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适合当地栽培,具有较强抗病虫、抗逆性的蔬菜品种。

2.2培育无病虫的壮苗 苗圃内应避免混栽,防止病虫互相传染。可采用营养方、营养钵、营养液等育苗。育苗床土(基质)要消毒。选用无病虫、发芽率高的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加强苗期肥水及环境管理,有条件的覆盖防虫网,达到苗齐、苗全、苗匀、苗壮。

2.3科学有效管理 从播种开始直至蔬菜成熟收获,要根据季节和蔬菜生育期的不同,严格控温、控湿等栽培管理措施,掌握好通风口大小及放风时间。保持棚膜清洁,特别是冬季光照不足时要经常清扫温棚膜上的灰尘,草帘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使作物健壮生长,以减轻病害发生。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在水分管理上要干、湿结合。土壤和棚室内空气湿度均不宜过大,有条件的可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技术,地面浇水也要开沟灌溉,避免大水漫灌。肥料施用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不偏施氮肥,并注意补施中微量元素肥。中、后期管理上注意根据植株长势进行根外追肥,及时整枝,控制徒长,科学合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禁止滥用、乱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2.4 高垄地膜覆盖栽培 大棚温室蔬菜宜采用高垄覆膜栽培,可以减少灌溉时根茎泡在水里,有效改善作物根际土壤通透性,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对茄子黄萎病、辣椒疫病、瓜类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同时,对冬季种植越冬反季节蔬菜而言,覆膜后可提高地温,有效促进植株生长。

2.5嫁接 嫁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而且对枯萎病、黄萎病等病害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时还可有效提高蔬菜单产。黄瓜、西葫芦等采用嫁接技术对提高抗病能力和单产水平效果非常显著。

3.物理防治

3.1 高温闷棚 夏季高温季节,利用闲茬时期,扣严焖棚1~2周。利用太阳能使室内温度达到60℃以上,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和虫卵、线虫,对土壤起到消毒、除虫作用,减少土传病害发生,可有效预防枯萎病、青枯病、软腐病等土传病害。

3.2温汤浸种 以种子重量2~3倍的冷水预浸1h,再放入50~55℃的恒温水中浸种20~30min,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室温水冷却催芽或播种,可杀死多种病菌。

3.3设置防虫网 在蔬菜育苗或生长过程中设置防虫网,阻止害虫迁入温室,防虫、防病效果非常明显,设施大棚一般选择40目即可。

3.4 黄板、灯光诱杀害虫 用6×4长方形纸板,涂上黄漆再涂上1层机油,挂在棚室内,一般有效种植面积在667的大棚,悬挂30~40块,诱杀蚜虫、白粉虱效果好;设黑光灯诱杀小菜蛾成虫和地老虎成虫;室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对多种害虫有较强的杀虫作用。

4.生物防治

4.1保护利用天敌 设施蔬菜生长环境相对封闭,为以虫治虫提供了有利条件。释放天敌昆虫,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如利用瓢虫、草蛉、丽蚜小蜂、赤眼蜂等捕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用丽蚜小蜂防治室内白粉虱;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用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棉蚜等。

4.2推广应用生物农药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杀螟杆菌、昆虫病毒制剂及农用抗生素、座壳孢菌剂等可防治温室白粉虱等多种害虫;常用的农用抗生素有农用链霉素,农抗120、多抗霉素、井岗霉素、华光霉素、10%混合脂肪酸EW等。

5.化学防治

5.1合理用药 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5.2科学用药 对症下药,适时、适量用药,交替用药,不可随意加减药剂使用配比,同一成份药剂不可叠加、连续用药,避免发生药害,延缓病虫抗、耐药性形成周期,提高防治效果。

5.3注意施药方法 设施蔬菜生产中防治病虫害常用喷雾的方法,要注意用药部位和喷药时间,比如,白粉虱在清晨有露水时活动迟缓,清晨喷药效果好;真菌性病害多数病菌聚集在叶背面。避免造成药液成流,特别是严冬阴雨(雪)天,会陡增棚室内的湿度,降低棚温,防治效果差,甚至加重病害。此时,可采用粉尘法、烟雾法、涂茎或沾花果等方法在封闭的设施内代替喷雾法,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控制农药残留。

5.4选用高效器械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建议选择高效器械,可以大幅减少用药量,省工节本,增强药剂防治效果,减少果蔬农药残留,减轻土壤农药污染,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例5

日光温室等保护地番茄病害种类多,危害重,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及多年种植,病害发生呈现出新的规律性,老病害逐步加重,新病害相继出现,且常常多种病害同时发生,交替出现,危害更加猖獗,防治愈来愈困难,防治番茄病害已成为制约番茄栽培丰产性的关键因素。

1日光温室番茄病害发生特点

1.1土传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

温室一旦建成,重茬连作不可避免,每年换土又不现实,易造成土壤中病菌的积累。如枯萎病、菌核病及根结线虫病等在许多温室、大棚内均成为主要病害,并有蔓延之势。

1.2低温高湿病害发生重

日光温室内的小气候可调节范围有限,良好的肥水管理加重棚内湿度,客观上会促进许多喜低温、高湿病害如灰霉病、晚疫病等猖獗发生,成为秋冬茬日光温室番茄高产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1]。自1994年以来,每年使日光温室番茄减产30%~50%,有的年份高达80%~90%。

1.3细菌性病害及病毒病日趋严重

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对真菌类病害的防治,而使细菌病害、病毒病乘虚而入,逐步加重。如细菌性疮痂病、溃疡病、青枯病和软腐病等均呈加重趋势;病毒病也由主要危害叶片,转向危害果实。

1.4新病害不断出现

特殊的栽培环境、良好的生态条件促成一些新病害相继出现,并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中新的制约因素,如红粉病、圆纹病等均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1.5生理性病害复杂且危害严重

日光温室内的温湿度等可调节范围有限,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条件,会造成棚内湿度大、地温偏低、通风不良等,从而影响番茄的正常生长,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造成植株生长失调而表现出多种生理性病害,并加重生物性病害发生。例如低温障碍、生理性早衰、肥害、气害等。

2无公害防治措施

保护地番茄病害发生具有复发性和不确定性,任何一种病害一旦发生,则难于控制,应很好地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2]。

2.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各病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尤其对于一些难于防治的病害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选用抗病毒病的双抗2号、中蔬4号、强丰、早魁等;从荷兰引进的抗根结线虫病的GC779、W733等新品种。

(2)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依据番茄生理需求施肥。要施足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叶面施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强抗病能力。

(3)改善栽培设施。日光温室应尽可能提高标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张挂反光膜;采用无滴膜,减少结露现象;全膜覆盖,膜下灌水,最好在棚内建蓄水池并实行滴灌,以有效降低空气湿度,避免地温过度降低,减少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

(4)合理间套作与轮作倒茬。连作重茬会造成养分失衡与匮乏,造成菌源积累,加重许多病害发生,可通过科学栽培加以调节,减轻病害发生,如番茄地混种韭菜,可防治番茄根腐病、萎蔫病;番茄与茼蒿同穴栽培可抑制番茄枯萎病;与葱蒜类和十字花科类轮作,可有效控制枯萎病和早疫病等。

(5)清洁田园。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和杂草,深翻土壤,减少室内初侵染源;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或拔除病株,带到室外销毁,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6)换土改造。连作几年后,土壤盐化及土传病害加重,可采取去老土换新土的方法来解决。方法是铲除耕层表土,换上无毒肥沃的大田土。

(7)温室蔬菜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栽培管理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病虫害与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和发育而不利病虫害繁衍的环境条件,以达到预防和减轻病虫害危害的目的[2]。

2.2生物与生态防治

(1)使用生物农药。如立枯病可用木霉菌0.5 kg掺细土50 kg混匀,然后撒在病株茎基部,用药22.5 kg/hm2,能有效控制病情;青枯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喷雾或灌根[3]。

(2)生态防治。不同病害适宜的温湿度不同,应依据不同温室内的具体情况,科学管理,控制温湿度。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0~25 ℃基础上,夜间13~15 ℃,适温范围内,采取偏低温管理;合理通风,适时浇水,改善光照条件等。

2.3物理防治

(1)抓住春秋茬之间的夏闲高温期翻地晒棚,进行土壤消毒,方法为铺4~6 cm麦草1 kg/m3,加石灰氮0.1 kg,深翻20 cm,然后田埂间灌满水,用旧塑料薄膜盖上,密闭10~15 d后,地表温度可升到50~60 ℃,灭菌及杀线虫效果显著[4]。

(2)温室建成后,选择晴天盖上棚膜,密闭闷棚7~10 d,使室内温度提高至60 ℃以上,以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孢子及虫卵,减轻蔬菜生长期的侵染及危害。如在高温闷棚时,按1 m3温室空间,用硫磺粉2.4 g、锯末4.5 g、敌敌畏烟剂1 g的均匀混合物,暗火点燃,密闭烟熏,效果更好。但熏后注意放风2~3 d,再整地定植。

2.4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病虫害常潜伏或混杂在蔬菜的种子或种子苗上,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杜绝部分病虫害的传播。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汤浸种和药剂处理种。温汤浸种,蔬菜种子一般用50~60 ℃温水浸种5~15 min,浸种时应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药剂处理,可采用0.1%硫酸铜、0.1%高锰酸钾或300倍的福尔马林浸种,也可按用种量的0.3%~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土壤消毒。播种或定植前,对温室土壤进行药剂消毒,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或虫卵,可预防或减轻蔬菜生长期病虫危害。土壤消毒时,可根据常年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下列任一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 kg/hm2,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2.5 kg/hm2,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5 kg/hm2,5%辛硫磷颗粒剂22.5 kg/hm2, 3%米乐尔颗粒剂45~60 kg/hm2,5%涕灭威或铁灭克颗粒剂45~60 kg/hm2。将所选药剂加适量细干土拌匀,均匀撒于地表,然后耕翻入土中。

(3)苗床消毒。可采用50%多灵菌可湿性粉剂、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8~10 g/m2与适量细干土混合均匀,取1/3撒于床面或播种沟内,剩余2/3撒于播后的种子上(即下铺上盖),对蔬菜苗期病虫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要注意保持床面表土湿润,以免发生药害。

3参考文献

[1] 王大伟,李毅,张明法,等.东海县日光温室番茄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60,163.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例6

急性呼吸道感染作为小儿常发疾病、多见病是引发5岁以内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包括鼻窦炎、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病原体侵犯鼻、咽部、鼻咽等而产生,病急,且冬春季节尤甚,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发热、流鼻涕、鼻塞等,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危及儿童生命,因此,必须进行及时治疗,并进行科学护理。我院对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进行周全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64例,且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2例,女性32例,年龄在0.5-10岁,平均年龄为4岁。病毒感染引发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56例,占87.5%,少数由混合感染或细菌引起,此外营养不良、贫血、外界环境、护理不当也可引发本病。治疗时间5-35d,平均12d。

1.2治疗方法采用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因治疗:用中药治疗因病毒感染而形成的本病的患儿,如饮用板蓝根,给予抗生素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形成本病的患儿。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症状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对发热患儿进行物理降温、注射退热剂等。经以上治疗后,配合科学、周全的护理措施,观察、记录患儿症状变化、临床疗效。

1.3护理方法

1.3.1基础护理①环境护理:经常给病房通风、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为患儿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将温度控制在20-24℃,保证病室内整洁。②饮食护理:指导患儿经常饮水,防止因发烧造成脱水现象,进而加重病情;关注患儿营养,根据患儿情况,指导饮食。宜食用容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水果;少食或禁食刺激性、辛辣食物;经常更换食物类型,以引发患儿食欲;必要时,进行静脉注射营养液,以补充患儿营养和水分。③督促患儿按时休息,多休息,并集中完成各种治疗护理,以保证患儿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体力。

1.3.2病情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避免并发症发生。检查患儿口腔黏膜与皮肤:清洁口腔,临床可用3%苏打水擦洗,每天两次;儿童皮肤较嫩,容易受到感染,受病毒感染后会出现红肿、溃烂等症状,因此必须进行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患儿衣服、床单,提示患儿用温水清洗身体等。加强患儿发热症状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注意患儿咳嗽、鼻塞及神经系统症状,若发现精神萎靡、呼吸异常等症状,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1.3.3健康教育护理①护士要向家长展开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呼吸道感染并发烧表现症状、治疗措施、护理措施等相关知识,促使家长全面了解护理以及医疗事项,并指导家长学习简单的护理方法,如保持室内环境、进行消毒、让患儿进行适量运动、根据天气变化对患儿更换衣服,多晒太阳等。②与患儿或患儿家长展开交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恐惧心理,并辅助家长做好患儿情绪稳定工作,促使患儿与其家长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1.3.4体温护理患儿呼吸道感染促使体温急剧上升,若不进行及时护理,则导致高热患儿出现惊厥、脑部损害等,因此必须对高热患儿进行及时护理,并以有效的护理方式降低患儿体温。当患儿体温在38.5℃以上时,可采用以下护理方法:①调节室内温度,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较低温度有助于患儿散热,并可促使产热与散热达到平衡。夏季可采用空调调节室温,冬季可减少覆盖被褥。②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用冰袋冷敷,采用物理方法降低患儿体温。③采用药物降温,注射退烧剂,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高热不退者,按照医嘱,使用冬眠合剂进行降温。

1.4判定标准显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症状消失。有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症状明显好转。无效:呼吸道感染并发烧症状无好转,或病情加重。

2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与我院治疗的64例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显效42例(65.6%),有效19例(29.7%),无效3例(4.7%),总有效率为95.3%,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3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冬春季节更甚,其发病急,在呼吸道感染后会出现发热、鼻塞、呼吸困难、咽痛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并给予护理,则会引发神经系统、脑部疾病,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在治疗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

我院对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在进行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周全的护理措施。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向患儿家属讲解该病状相关知识和简单的护理措施;进行病室内环境护理,保证病室环境整洁、温暖舒适;进行全过程密切病情护理;根据患儿病状、发热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与体温护理等。通过周全护理,我院选取的64例患儿中,61例患儿获得有效治疗,治疗有效率为95.3%。这说明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痛苦,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应推广应用此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庾小明.物理降温结合耳背刺络放血治疗外感高热患儿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7):49-50.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例7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58-01

伴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蔬菜面积也不断地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实现年度周期老虫害的发生频率增加。经过调查,各类蔬菜有几百种害虫疾病,发生较重的有几十种,如瓜类霜霉病、番茄早疫病、蔬菜蚜虫、红蜘蛛、斑潜蝇等病虫害。并且发病频率明显增高,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一、大棚蔬菜几种新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增加主要发生在害虫和害虫时量,温室蔬菜。因为蔬菜大棚早春栽培和秋季栽培,病虫害的早期和延迟的同时由于目前的温室蔬菜种类繁多,许多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也增加了。病虫害延迟时间,延长蔬菜病害发生期,更可能导致减产,病虫害发生更容易控制,危害程度减轻,但种类增多;病害主次发生变化。

在环境温室蔬菜栽培和露地栽培的环境条件是不同的,温室栽培有利于蔬菜周年生产与供应,而且对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温室栽培的快速发展,害虫和疾病的明显增加,损伤的程度加重,并提供了细菌和昆虫源于露地蔬菜。

二、土壤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温室栽培蔬菜种类单一,有限的地区种植,作物轮作、连作是不可避免的。从分泌物质和根菜类蔬菜根产生的残渣,微生物逐渐失去平衡,增加病原体的数量导致疾病的发生。温室土壤比在田间土壤吸收较少的光,高温和高湿度,病原体快速增殖,生产和抗病品种缺乏,例如新的甜瓜枯萎病害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零到星植物常见病害只需要4~5a时间。在大型大棚连作,蔬菜根结线虫病是只有3~4A,这对于许多种类的蔬菜生产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番茄青枯病,草莓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分布在各种蔬菜地区,伤害不断地增加。

各种植物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主要的传染源,是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死亡率的户外环境的细菌,在植物生长季节的感染,发病的程度较轻,仅在局部地区季节性疾病传染。但在温室栽培,病原菌可安全越冬,而且它的发生已成为温室蔬菜生产的发展的大敌。如瓜类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蔓枯病,黄瓜,辣椒,韭菜疫病,番茄叶霉病,早疫病,豇豆及菜豆锈病,芹菜叶斑病,各种蔬菜灰霉病腐烂,草莓,草莓白粉病。此外,幼苗猝倒病由立枯丝核菌能在土壤中越冬,所以经常在老苗圃苗床严重产生,甚至毁苗,耽误收成。

三、大棚蔬菜病虫害科学防治的对策

1.重视对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研究

准确把握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专家的技术指导,一定程度的提高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在温室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疾病和蔬菜害虫对当地的天气预报,可以指导温室蔬菜种植户有一个时间控制,减少盲目性和农药浪费,增加收入,还可以防止温室蔬菜病虫害暴发和流行。

2.加强农业防治和土壤综合治理

仔细选择抗病品种,适时移栽、育苗、作物轮作,施足底肥和其他农业防治措施。这是疾病控制的基础,对疾病的控制和植物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品种的选择应注意其产量高,适应性强,有选择性地种植,更需特别注意抗病虫和抗害虫。应该注意对嫁接技术和换土的综合管理,合理轮作以及土壤消毒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确定播种期,如黄瓜病虫害较多,一般不超过三年连作。为了避免蔬菜连作单种和避免类似的蔬菜连作,适当的安排,采取多种形式的交叉种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蔬菜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3.注重生态调控

温室大棚的温度高,湿度大,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但我们也可以充根据温室保温温度迅速通风性能,和其他手段以达到生态控制的目的。例如,可以选择中午关闭温室,当大棚的温度上升到50℃达到2小时后,消灭细菌。同时,还可以根据温度和湿度指数的生态控制的要求,控制好的早上、中午上和晚上的温度和湿度,当然,还需要注意水管理,水不能雨天浇水,必须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注意防潮,以达到对控制该病的产生和发展良好的效果。

4.采用高科技蔬菜种植技术

运行各种新型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种植蔬菜病虫害防治水平。使用新的药物,如提高抗害虫克露明星效应,尤其是在连续的降雨中的应用,这种药物可以提高预防效率,降低成本。大中棚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在施肥应注意对氮肥要适当的控制,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等,根据施肥品种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再就是温室的消毒,在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枯枝残叶,蔬菜残留消除或移栽,并将所有棚消毒。消除病害在土壤中的存活。

5.空气湿度的影响

在寒冷的季节,空气相对湿度比较高,在屋顶,墙体结露可以分散在植物上。导致在高湿度的环境中,降低阻力,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但适合多种病原真菌,细菌侵染和繁殖。如黄瓜霜霉病。如果发生的危害传播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作物减少。上述疾病损伤加重,都与高湿度环境有紧密的联系。

四、小结

温室大棚蔬菜栽培由其特定的环境,害虫疾病比普通的土地更严重。因此,做好温室蔬菜害虫的防治工作,必须确定温室蔬菜病虫害的病因,采取科学的措施,获得高产量和高质量的收成。总之,疾病和温室蔬菜病虫害的科学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农民能够根据植物病虫害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我们将能够实现科学的效果,保证大棚蔬菜有一个良好的收益。

参考文献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例8

吉木萨尔县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以东150km,北靠准噶尔盆地,南依天山北麓。地貌总轮廓由南向北分为南部山区、中部绿洲平原、北部沙漠三大部分。吉木萨尔县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寒暑变化悬殊,属于典型温带中纬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季常处于高压控制下,气候稳定,低温严寒。根据近年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显示,县域南部山区有明显的逆温带存在,对发展设施农业极为有利。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吉木萨尔县开始向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转变的目标进发。2009年,县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温室蔬菜大棚由年初的300座迅猛发展到入冬前的近2 000座,为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设施农业已进入全面运行时期,为使每座大棚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笔者根据当地冬季气象条件,针对温室大棚的管理提出建议,以便于在设施农业生产管理中作为参考依据。

1科学建设温室大棚

设施农业是通过人工建造温室大棚利用冬季有限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经济。设施农业可以达到“冬增温、春提早、秋延晚”的效果,进行反季节农业生产的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设施农业在建设中,尤其在地域选择、走向、坡度等方面都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搭配合理、科学修建。如果建造不合理,进入冬季光照弱、温度低、湿度大、通气不良,易影响温室效益,造成温室蔬菜多种生理性病害和落花落果现象[1]。

一般在气候学上修建温棚应考虑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水平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少的决定因素,太阳高度角越大,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多,反则就越少[2]。太阳高度角(h)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ψ)、太阳赤纬(δ)以及时刻(ω)有关,太阳高度角的求算公式为:

sinh=sinψ·sinδ·cosψ+cosδ·cosω

吉木萨尔县存在逆温效应的地区海拔高度在1 100~1 500m的前山区,一般纬度约为43°55′的区域。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该地区修建温棚的坡度应设计在55~60°比较合适,走向应该为正南偏东5~10°为佳,这样既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又利于通风透气。

2合理调节温度

温度调节是冬季蔬菜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进入11月以后,吉木萨尔县基本进入冬季,蔬菜生产管理也进入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温度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一般晚上温度将下降到-5℃以下,日照时间缩短,且温度变化较大,生产管理上要格外注意天气变化。如有降温天气过程,温室内温度偏低应及时加火升温,并及时加盖草帘等覆盖物,棚膜最好选用新膜;白天棚内温度较高时,可打开上部通风口,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晚则应在棚膜上加盖草帘进行保温,使温度保持在15~18℃。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温室多层覆盖,可在温室薄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反搭1层薄膜,这样2层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室内温度[3]。此外,入冬前秋延晚果菜已进入生长后期,在做好保温措施的前提下,要尽量延长结果时间,以增加温室生产的效益[4]。

3强化光照管理

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一方面要注意选择透光性好、寿命长的无滴膜,并注意经常清扫膜面,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另一方面在保持室内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使室内蔬菜早见光、多见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如遇连阴天,只要不下雪,就应拉起草帘增加光照;若遇下雪天,应及时清扫积雪,以免压损大棚,并维持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

4合理浇水

冬季由于蒸发量小,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因此蔬菜定植后可将包括走道在内的所有温室地面一律用地膜覆盖起来,以尽量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浇水时要根据天气预报、土壤墒情、蔬菜长势来确定浇水时间,做到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晴天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浇温水,不浇冷水;于地膜下沟内浇暗水,不在沟里浇明水;不大水漫灌。根据不同的蔬菜长势特点结合浇水进行氮肥、磷钾肥配合追肥。

5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管理

遇到寒冷、连阴、下雪天气时,要在保持室内温度满足蔬菜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帘,决不能因天气寒冷、连阴天,怕蔬菜受冻而整天不揭草帘。白天下雪时不必盖草帘,雪停后立即扫去棚上积雪,下午提前盖帘,再在草帘上盖1层薄膜以加强保温。遇连阴天后突然转晴,切不可猛然全部揭开草帘,应陆续间隔揭开,遇强光时再将帘子放下,光照弱时再揭开,使蔬菜慢慢适应阳光的照射,否则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甚至死亡。在遇到连续低温、连阴天、下雪天气,室温持续下降的情况,为避免蔬菜冻害发生,可进行人工加温。管理中要时刻注意室温的变化,当室温已降至10℃时,如果还继续下降,且根据天气预报第2天也不转晴时,可采取人工辅助加温的方法,提高室内温度。

6病虫害防治

由于温室温度大、通气性差,蔬菜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它们不仅能直接危害蔬菜的生长,而且能够传播各种病毒,管理中要注意及时做好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即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m)来诱杀害虫;也可采用蚜虱一熏净进行熏烟防治。防治中要以烟熏剂和粉尘剂为主,尽量少喷雾,减轻棚室内湿度,以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病害防治主要采取通风降湿并及时摘除病、残、老叶及增加通风透光性,可通过叶面喷肥,补充植株生长需求。叶面喷醋可防病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不仅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叶肉含糖量,提高抗寒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7推广应用嫁接栽培技术

嫁接栽培技术是当前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防止根病发生、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黄瓜、西葫芦、茄子等蔬菜砧木品种抗病能力强,可同时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等4种土传病害,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嫁接苗对土壤传播的病害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具有耐低温、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等特点,长势强、结果早、产量高。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产量可比自根苗提高20%以上。

8参考文献

[1] 马宏武,玉素甫·阿布都拉.影响和田冬季设施农业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4):46-48.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例9

1.1 合理调节室内温度

温度调节是冬季蔬菜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初冬要注意适当控温,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切忌室内温度过高,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深冬要搞好室内提温、保温。

1)要尽量增加室温覆盖物,夜间可在温室四周加围草苫或玉m秸,也可在原来的草苫上面覆盖一层薄膜,既能防风保温,又可防雨雪淋湿草苫。

2)要积极推行温室多层覆盖,可在温室薄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反搭一层薄膜,这样两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室内温度。早春要注意加强通风降温,以协调蔬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1.2 强化光照管理

在棚室蔬菜生产中,要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1)要注意选择透光性好、寿命长的无滴膜,并注意经常清扫膜面,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

2)在保持室内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使室内蔬菜早见光、多见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如遇连阴天,只要无雨雪时,就要拉起草苫或间隔拉苫,增加散射光照,维持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此外,还可采取在室内悬挂反光幕以及白炽灯、补光增温太阳灯等方法,尽可能多地实现人工补光。

1.3 科学运筹肥水

在冬季,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大,管理的关键是协调好浇水与提高地温、降低室内湿度的关系。蔬菜定植后,可将包括走道在内的所有温室地面一律用地膜覆盖起来,以尽量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浇水时要做到“三看、五浇、五不浇”,即通过看天气预报、看土壤墒情、看蔬菜长相来确定浇水时间。做到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晴天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浇温水,不浇冷水;于地膜下沟内浇暗水,不在地膜上沟里浇明水;缓流水洇浇,不急流水漫灌。要积极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整地前要施足以腐熟有机肥、生物肥为主的基肥,管理中再根据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长势特点结合浇水进行配方追肥,改变以往重氮肥、轻磷钾肥的倾向。

1.4 及时进行植株调整

冬季温室茄果类、瓜类等蔬菜要适时进行吊蔓、整枝、摘心、疏花、疏果等植株调整,改进通风透光条件,改善蔬菜营养状况。疏花要把不需要保留的花和晚花及时疏掉;疏果一般要在植株坐果后把不需要保留的幼果、畸形果以及病果等摘掉,选留果形周正、向阳和发育良好的幼果,以尽量节省养分。当蔬菜产品达到商品成熟时要及时收获,以确保产品质量,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瓜类蔬菜应及早摘除根瓜,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此外,还要注意紧密结合市场价格,合理确定采收期,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 积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2.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将作物秸秆发酵,产生CO2和有机肥料等,使大棚内CO2浓度增加2~3倍,平均20cm地温提高3~4℃,光合效率、抗病性显著增强,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大棚栽培中存在的CO2亏缺、地温过低、病害严重等问题。该技术在番茄、甜椒、黄瓜、西葫芦、菜豆等大棚蔬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40%左右,瓜类蔬菜增产30%以上,茄果类、豆类蔬菜增产15%以上,显著改善品质。

秸秆生物反应堆分内置式反应堆和外置式反应堆。内置式反应堆投资少,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改善植株根际环境,但在生长的中、后期CO2的供给量逐渐减少。外置式反应堆可随时揭膜添加秸秆和菌种,保证CO2的供给量,但建造储气池、购买交换机等一次性投资较大。有条件的菜农可将两者结合使用。

1)内置式反应堆。在作物种植畦下挖一条宽60~80cm、深40cm、与棚内种植行长度相等的沟,在沟内分2次添加作物秸秆和经处理的菌种,第1次菌种用量为1/3,第2次为2/3,覆土3~4cm厚,浇水湿透后打孔,孔径3~4cm,孔距40cm,每沟2行。发酵5天后,结合施用底肥进行第2次覆土,2次覆土总厚度为25cm,覆土后大水浇灌。耙平畦面,在其上打孔、定植作物。

2)外置式反应堆。在大棚山墙内侧,挖一个宽1.2~1.5m、深0.8~1m、长度略短于山墙的南北向储气池;在池的上部放横杆、拉固定铁丝,在横杆之上分3次添加作物秸秆和经处理的菌种,秸秆第1层厚度40cm,第2层500m,第3层50cm,3层菌种用量2∶1∶2。用水淋透后打孔,孔径100m,孔距40cm,盖膜保湿发酵。在O2―CO2交换机的驱动下,通过输送带将反应堆产生的大量CO2、热量等输送到大棚的各个部位。

2.2 嫁接栽培技术

嫁接栽培技术是当前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防止根病发生、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选择。黄瓜、西葫芦、茄子等蔬菜砧木品种抗病能力强,个别砧木品种可同时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等4种土传病害,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如采用刺茄为砧木的番茄嫁接苗对土壤传播的病害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具有耐低温、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等特点,长势强、结果早、产量高。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产量可比自根苗提高20%以上。

2.3 熊蜂授粉技术

熊蜂是一种野生传粉昆虫,个体大,全身长有绒毛,飞行速度快,采集能力强,对低温、高湿、弱光环境的适应性强,授粉作物广、效率高,特别适合为温室番茄、西葫芦、茄子、甜瓜等作物授粉。在温室茄果类、瓜类蔬菜上应用熊蜂授粉技术,能有效提高座果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减少蔬菜生产中的化学污染,减轻人工授粉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4 立体种植技术

充分利用温室空间进行立体栽培,可显著提高设施效益。管理中要注意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发育特性,利用前后茬蔬菜生育期长短的时间差、植株高矮的空间差、根系分布深浅的层次差以及蔬菜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的生态差,进行交错种植和分层栽培,使其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栽培多种蔬菜,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温室蔬菜栽培间作套种的模式很多,如日光温室以茄子或青椒为主,沿后墙、东西山墙以及立柱周围种植黑粒架菜豆,温室前部低矮处种植小白菜、薹菜、菠菜、莴苣、结球生菜等矮生蔬菜等。

2.5 喷施光呼吸抑制剂技术

应用亚硫酸氢钠能降低光呼吸消耗,提高光合效率,增产10%以上。一般可分3次喷施,每667m2用量分别为5g,10g,15g,对相应水量配成200mg/L药液。番茄在第1、2、3花穗坐果时喷施;菜豆、豇豆在始花期喷第1次,以后每隔7~10天再喷;茄子则要在“门茄”、“对茄”、“四门斗”时喷洒,效果较好。

2.6 微滴灌技术

微滴灌与常规灌溉相比,具有“两低”、“三增”、“四省”的优越性。“两低”是温室空气相对湿度低、病情指数低;“三增”即增温、增产、增效;“四省”是省水、省药、省费、省工。应用微滴灌技术能够有效调控室内温湿度,促进温室蔬菜的增产增收。

3 积极防治病虫害

在病虫害药物防治中,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贯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以生物农药为主,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为辅,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确保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品。

3.1 病害防治

1)强化田间管理,增强蔬菜自身抗病能力。要注意培养健壮植株,施肥应以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并注意锌、硼等微肥的调节使用,增强机体抗病、耐病能力。同时积极推广微滴灌技术,推行全地膜覆盖,尽可能降低温室空气湿度,阻断病原的传播、侵染途径。此外,冬季气温低,光照弱,根系吸收能力差,可通过叶面喷肥,补充植株生长需求。叶面喷米醋可抑菌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不仅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叶肉含糖量,提高抗寒性。

2)药剂防治。常见温室蔬菜病害主要有:瓜类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和茄果类的晚疫病、灰霉病、疫病等。霜霉病可用2%武夷菌素1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用杜邦克露500倍液等进行防治。灰霉病可用50%农利灵500倍液、扑海因20g对水15kg喷雾,或用20%特克多烟雾剂667m2用250g、10%万霉灵粉剂667m2用1kg进行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防治。晚疫病可用60%晚疫净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0%霜疫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乙膦铝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还可每667m2用1kg百菌清粉尘剂喷粉。疫病可用47%加瑞农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进行防治。

3.2 虫害防治

温室蔬菜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它们不仅能直接危害蔬菜的生长,而且能够传播各种病毒,管理中要注意及时搞好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即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m),其上涂一层机油(每667m2悬挂30~40块)来诱杀害虫;也可采用“蚜虱一熏净”进行熏烟防治。此外,白粉虱可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杀螨王、灭杀毙等高效农药防治。蚜虫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潜叶蝇可用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斑潜净1500倍液、敌杀死2000倍液、中保4号乳油1500~2000倍液、菜蝇净(即30%辛灭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绿菜宝乳油防治。防治中要以烟熏剂和粉尘剂为主,尽量少喷雾,减轻棚室内湿度,以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4 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管理

4.1 草苫管理

遇到寒冷、连阴、雨雪天气时,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温室增温保温,并尽可能地让蔬菜多见光。管理上要在保持室内温度满足蔬菜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苫,决不能因天气寒冷、连阴天,怕蔬菜受冻而整天不揭草苫。白天下雪时不必盖草苫,雪停后立即扫去棚上积雪,下午提前盖苫,再在草苫上盖一层薄膜以加强保温。遇连阴天后突然转晴,切不可猛然全部揭开草苫,应陆续间隔揭开,遇强光时再将苫子放下,光照弱时再揭开,使蔬菜慢慢适应阳光的照射,否则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甚至死亡。

4.2 人工加温

在遇到连续低温、连阴天、雨雪天气,室温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为避免蔬菜冻害发生,可进行人工加温。管理中要时刻注意室温的变化,当室温已降至10℃时,如果还继续下降,且根据天气预报第二天也不转晴时,可采取人工辅助加温的方法。较为简易的办法是在温室外利用废旧铁筒、盆等器皿放入木炭或玉米芯点燃,待到不冒烟没有明火时再放入温室内,每10m放1盆,可有效提高室内温度。

4.3 温室蔬菜受冻后的补救措施

1)放风降温。温室蔬菜受冻后,不能立即密闭升温,只能放风降温,以使室内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因温度急剧上升而使蔬菜受冻组织坏死。

2)人工喷水。喷水能增加室内空气湿度,稳定室温。

3)剪除枯枝。及时剪去受冻的茎叶和果实,以免组织发霉病变,引发病害。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例10

蔬菜定植前选择晴天盖上棚膜,密闭闷棚7―10天,使室内温度提高至60℃以上,以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孢子及虫卵,减少蔬菜生长期的侵染源。如在高温闷棚时,按M?温室空间,用硫磺粉2.4g、锯末4.5g、敌敌畏烟剂1g的均匀混合物,暗火点燃,密闭熏,效果更好,但熏后注意放风2~3天,再整地定植。

二、种子处理

病虫害常潜伏或混杂在蔬菜的种子或种苗上,在播前进行种子处理,可杜绝部分病虫害的传播。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汤浸种和药剂处理2种。①温汤浸种一般用50℃~60℃温水浸种5―15min,浸种时应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②药剂处理可采用0.1%硫酸铜、0.1%高锰酸钾或300倍的福尔马林浸种,也可按用种量的0.3%~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三、土壤消毒

播种或定植前,对温室土壤进行药剂消毒,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或虫卵,预防或减轻蔬菜生长期病虫危害。土壤消毒时,可根据常年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任选下列一种药剂和用量: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kg/667m2;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5kg/667m2,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1kg/667m2,5%辛硫磷颗粒剂,1.5kg/667m2;3%米乐尔颗粒剂,3~4kg/667m2。将所选药剂加适量细干土拌匀,均匀撒于地表,然后耕翻入土中。

苗床消毒可采用505多灵菌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m28~10g与适量细干土混合均匀,取1/3撒于床面或播种沟内,剩余2/3撒于播后的种子上(即下铺上盖),对蔬菜苗期病虫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要注意保持床面表土湿润,以免发生药害。

四、加强栽培管理

温室蔬菜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栽培管理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病虫害与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和发育而不利病虫害繁衍的环境条件,以达到预防和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具体到生产实践中应协调运用好以下栽培管理措施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不同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不同,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是防治温室蔬菜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1、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 不同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不同,因地制宜地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使防治温室病虫害最紧急有效的方法。

2、实行深耕细作和轮作 种植前深翻土壤30cm以上,经过冻垡和晒垡,可直接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病原物。同时,制定合理的轮作制度,将病菌虫源减少到最低。

3、推广配方施肥 要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重氮磷钾肥配比应用,避免偏施氮肥。蔬菜生长的中后期要注意增施磷钾肥及其它微肥,增强蔬菜的抗病能力。

4、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棚室内空气湿度大是引发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具体降湿措施有:(1)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更可有效地降低空气湿度(2)采用滴灌和膜下暗灌技术,禁止大水漫灌。(3)注意及r通风排湿。

5、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根据不同的蔬菜作物,可采用高垄宽窄行定植,一般垄高15~20cm,垄宽30~40cm,宽垄距80~ 9cm,窄垄距40~50cm,同时注意合理密植,防止过密造成株间郁闭,影响通风透光。

6、注意温室内清洁生长期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及老叶,收获后及时清除温室内的枯枝烂叶、根茬及杂草等,可有效地减少生长期及对下茬蔬菜的侵染来源。

五、药物防治

温室效应的治理措施例11

雾霾天气是影响日光温室越冬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2012-2013年冬春季北京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雾霾天气,使得设施棚室内的光照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棚室蔬菜的正常生长,给菜农造成损失。针对这一严峻问题,大兴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支持下,在日光温室长季节番茄生产中通过采用多项技术措施,成功应对了2012年冬季和2013年春季的雾霾天气,番茄667 m2产量达到23 912 kg,产值103 373元,产量、产值均居全市首位。现将其管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多项措施提温保温

1.1 棚膜和覆盖物的选择

日光温室越冬蔬菜生产对棚膜和覆盖物要求很高,棚膜的选择要具备透光性好、增温性好这两个突出优点,近年来大兴区推广的日本PO膜透光性好,升温快,保证了低温季节棚内最低温度在8~10 ℃。在温室覆盖物方面,为保证温室冬季正常生产必须进行双层覆盖,其中要有一层具备防雪(或雨水)的功能,可在草帘或棉被最上层加盖一层旧棚膜,起到防水保温的作用。

1.2 应用增温增肥燃料临时加温

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必须采取增温措施,可采用日光温室增温增肥燃料,每次每667 m2使用8~10块,可提高室温2~3 ℃。

1.3 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提高地温

秸秆反应堆技术近年来在大兴区冬季温室生产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地温3~4 ℃,同时还增加了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保证了温室越冬蔬菜的正常生长。先将秸秆铺设于开好的定植沟内,然后再覆土进行行上种植,每667 m2需要玉米秸秆4 000 kg、秸秆生物发酵沟专用菌曲8~10 kg。

2 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冬季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较低,为加强光合作用,于11月至翌年4月使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增施二氧化碳肥后,植株的光合速率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增产效果明显。采用吊袋式方法增施二氧化碳肥,每次每667 m2使用20袋,将吊袋放在棚的中间位置,距离植株生长点50 cm高,每30 d更换1次。

3 在棚内加设晒水池

在棚内做1个5~10 m3的晒水池。棚内加设晒水池灌溉比较方便,灌溉能够定量,灌溉时水温比较高,有利于蔬菜生长,并且方便随水冲施肥料。晒水池可建在温室的中间或门口位置,若建在门口处,必须确保门口的保温要好。

4 棚外加设防寒沟

如果温室内的栽培地面与棚外的地面相平,不是半地下温室的,应在温室前底角建一道防寒沟。沟宽40 cm、深60 cm,沟内填实秸秆、稻草等材料。防寒沟的作用是阻隔冷空气向棚内传递,可将前底角的地温提高1 ℃。

5 应用LED补光灯

冬季设施生产中光照时间短,出现雾霾和连阴天时间较长,影响植物正常生长。采用LED补光灯补充光照,可以延长有效照明时间。蓝色LED补光灯有利于植物叶片生长,而红色则有利于植物开花与结果。2012-2013年冬季,在大兴区礼贤镇东段家务村日光温室番茄栽培上应用了此技术,调查结果显示,LED补光灯下的植株不仅长势要明显好于没有补光灯照射的区域,而且坐果率和单果质量均有所提高,增产率为9.15%。

6 应用电除雾防病促生设备

应用电除雾防病促生设备可净化温室空气并有效去除雾气,降低棚室湿度,该设备通过空间电场作用达到促生防病的作用,同时有效预防气体病害,抑制根系周围土传病害,并可提高蔬菜耐受连阴天的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

7 通风管理

冬季白天维持25~30 ℃的时间越长越好,清早根据外界情况适当放风20~30 min,随后将风口关闭,早晨放风风口不宜过大。当温室内温度达到32 ℃以上时再逐渐通风,温度下降到30 ℃时关闭风口,下午温室内温度下降到20 ℃时盖上草苫(或保温被),使夜间温度维持在15 ℃左右,并保证温室早晨最低温度在8 ℃以上。

8 水肥管理

以“小水勤浇、见干见湿”的原则进行水分管理,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进行灌溉,尽量减小棚内湿度。浇水应选晴天早上浇,阴天、雨雪天不能浇水,浇水后先闷棚,然后放风排湿。根据作物的需肥特点及时进行追肥,浇水追肥后要中耕松土。中后期进行叶面追肥,可选用0.3%的磷酸二氢钾追施叶面肥,注意要在上午进行喷施。1月初至2月中旬温度较低,这段时间尽可能少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和棚室温度。

9 植株调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