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6 14:51:51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例1

The Characteristic and Enlightenment of Cultural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Qi CountyLI Weidong1,LI Shangang2,ZHANG Ying3(1. Dept. of Publicity, Qi County Committee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Jinzhong 030900, China;2. Management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Jinzhong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00, China3.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Jinzhong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00, China)Abstract: The vivid and dramat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made Qixian County become famous and madeits culture prosperous. There is such a great diversity of cultural types and broad participation in theproces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Qi County that cultural construction met thespiritual entertainment of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and different consuming needs of the broad masses ofpeople. Being self-suffien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practical results represent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andcultur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Positive and progressive contents andcloseness to reality promote the them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By successfulexperience in building new rural culture in Qixian County, we get three enlightenments: First, the Party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cientiously strengthen leadership over the work of rural culture; Second,the governmen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nurturing rural cultural market; Third, we shouldvigorously train and develop amateur mass culture team of people.

   Key words: Qi coun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the spiritual entertainment of thebroad masses of people; the consuming need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化先进县,是晋剧、祁太秧歌、北方民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写作论文更是蜚声海内外的晋商圣地,所辖城赵镇是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祁地文化。名城文化、名人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等六大文化尽显祁县魅力。近年来,祁县县委、政府立足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建设经济强县和打造文化祁县协调并进,积极引导和激活和谐文化建设要素,着力构建多元化文化投资格局,催生发展文化产业经济,促进了和谐祁县建设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

1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1.1 类型多样,参与广泛,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娱乐和文化消费的不同需求全县民办文化活动从活动内容上可分为晋剧秧歌票友、传统社火、民间剪纸、图书借阅、电影放映、威风锣鼓、武术健身、文化市场综合经营等十多个种类;从开办形式上可分为个人独资、多人合资、村委参资、企业出资等四种;从活动区域上可分为室内、院落、街道、广场等四种形式;从活动时间上可分为定期、不定期和常年三种形式。在文化活动组织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极具地域和行业特征的文化活动区域,如东观镇民俗表演、贾令镇晋剧票友、古县镇秧歌票友、城赵镇民间剪纸、西六支乡八音吹奏、昭馀镇社区文化、城区集镇区经营文化、旅游区晋商文化等。

据统计,全县常年参加民办文化活动的群众已达5万多人,每年举办活动近3 000多场,成为了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和载体[1]。贾令镇东阳羽村维镜文化大院、北左村民村合办的晋剧票友文化大院活动时聚满了十里八村的观赏群众,高峰时有300多人;权勇文化大院吸引了丰泽村20多家企业的青工观看电影和数千名青少年学生阅览书籍,常常是“人满为患”;原东村王德林剪纸文化大院常年有50多位老中青妇女剪纸竞艺;女企业家权芝芬创办的“燕子”社区文化活动点更是聚集了上百名爱好健身、表演、舞蹈的城镇妇女;古县镇温曲村的武术文化大院里展示的却是农村青年舞刀弄枪、健身比力的竞技场面;东观村庆福文化大院参与晋剧秧歌票友活动的骨干分子就有30人之多,有干部、教师、工人、农民,夏天在东观村中心广场上进行活动时,每场都吸引着近千名群众驻足观看。县城乒乓球俱乐部吸收有爱好者200多名,活动会员150多名,30张球台每日里都是占无虚席。由13位中青年书画艺术爱好者成立的麓台书社,仅两年的时间就举办各种全县性和跨市县书画联谊展10多次,并拓展到了篆刻、绳编等多种艺术门类。书社整日里宾朋满座,舞文弄墨,成了全县书画爱好者的活动乐园。这些不同类型的民办文化形式,五彩缤纷的大院文化活动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在文体娱乐和文化消费上的需求,成为了公办文化的有益补充,在全县城乡营造了浓厚的和谐文化氛围。

1.2 简约自办,注重实效,代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民办文化组织的创立者有农民、工人、退休干部、企业家等。他们怀着对民间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服务群众的奉献激情,自我筹划、自我筹资、自我组建、自我活动、自我创新、自我完善,在人员、资金、场地、器材都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开辟自家院舍,主动联系四方,克服生产生活矛盾,渐次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今天有活动场地、活动器材、活动制度、活动队伍、融资渠道,甚至有经营市场的较为健全的民办文化组织。晓义村刘继拴创建文化大院之初仅筹得资金1 600余元,购置了晋剧文、武场乐器设备,在活动过程中把乐器保管和使用分配到人,自我保养和维护,历经十余年器材完好如初。丰泽村夕阳红文化活动中心把每年节庆期间为企业和单位进行助兴演出所得的赞助款集中保管,全部用于器材维护和活动开支。西六支乡祁城村范青山,20世纪90年代初与家人一道创办起了八音吹奏教习班,网罗吹奏好手进行技艺交流,挖掘整理传统曲目30余个。在此基础上,他组建起了一支经营性的民间吹奏队,并多次代表祁县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型文化活动展演,现已发展成为有固定人员30多人,年经营额30多万元的知名民间文化经营团体。

民办文化在各个层面凸现出的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顺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物自主发展的规律,克服了以往村、镇集体等公办文化中“有人参与、管理松弛”的弊端。另一方面,民办文化组织简约发展,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小投资、重实效,资源整合利用。据统计,全县非经营性民办文化组织(民村、民校合办除外)中投资基本在15万元以下,场地以闲置的自家院舍和村委、社区提供的场所为主,器材大多采用独资、合资或企业赞助和社会募捐等形式购置或自制。参与人员自觉自愿甚至还奉献自己的积蓄。晓义村晋剧票友文化大院主要骨干30多人,联系有清徐、太谷等数十个村的近百名爱好者,但是其器材价值不超过3千元,却排练出了《算粮》《走山》《金水桥》《渭水河》等近10个折子戏。东观村、民村合办的文化中心有电子琴、架子鼓和晋剧文武场乐器、音10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响、戏装等,总价值仅3万多元,却能演出30多个曲剧目,而且多次组队参加省、市、县的节目调演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这在专业团体中是绝无仅有的。权勇文化大院藏书17 000多册,收集电影拷贝1 600多部,累计投入11万元,但其市场价值却超过了30万元。在从事民办文化的过程中,一些“文化能人”还把有消费市场的文化项目推向市场,走经营文化之路。县里组建的昭馀晋剧团,其组成人员大部分来自于村镇民办文化活动点。兴艺民间器乐培训中心等都是由自办文化发展起来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这种花小钱、办大事、重实效的民办文化之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如何建设、如何完善做出了积极探索,也昭示了今后民间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1.3 内容向上,贴近实际,弘扬了新时期构建和谐文化的主旋律祁县农村文化活动从活动内容、服务形式、文化产品等方面展示的是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扬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赞美讴歌新农村建设风貌和新人新事的和谐画卷,呈现出了向上性、时代性的健康内涵。里村麻万全文化大院把文化大院办成学习科技的园地,先后聘请太谷、清徐、平遥等地的农业技术员举办温室大棚、酥梨套袋、肉牛育肥、辣椒加工等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讲座,并把讲座录音每周用高音喇叭复播一次。城赵镇剪纸文化大院里的剪纸艺人们创作的《水浒传人物谱》《计划生育大国策》《百业图》《奥运中国》生动地再现了水浒人物的迥异个性,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展示了祖国建设新貌。东风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舞蹈队排练的秧歌舞《夸夸咱宿舍新变化》,充分展示了社区建设的喜人景象和她们喜悦的心情。丰泽村夕阳红文化活动中心自编自导自演,推出了反映婆媳不和的秧歌剧《一日三餐》和《满月风波》,教育人们赡养老人是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公演后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建军80周年”,权勇文化大院精选出爱国主义影片200多部,在县城广场、建筑工地、机关社区、村庄企业等处轮放750多个场次。还主动参与夏季7月份的昭馀文化广场“电影放映月”活动,使成千上万名青少年学生和消夏群众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东观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活动中心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举办了“美丽东观,歌颂家乡”秧歌票友电视大赛,爱好者踊跃参与,乐此不疲。十七大学习宣传期间,丰泽村夕阳红活动中心自编自演了《十颂十七大》《十七大报告十八个新亮点》《县委书记讲党课》等剧目,受到了党员群众的热烈欢迎。乔家堡文化中心的50多位中老年妇女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主动担负起宣讲十七大精神的光荣任务,挨家挨户赠送十七大报告和宣讲十七大精神。由此看出,民办文化组织弘扬的是时代的、向上的健康文化、科学文化,弹奏出的是凝聚民力、共谋发展的和谐乐谱[1]。

2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全县经济社会的影响

如火如荼的民办文化,着实成了祁县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了广大群众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那么,民办文化带来了什么呢?一是民办文化“红”了祁县,“火”了文化。全县八大乡镇六大社区都有民办文化,类型各异,特色明显,参与群众呈上升趋势。有些村还出现了多个文化大院齐头并进、较劲比势的势头。如丰泽村已发展有五个公益性民办文化活动点。继晋商大院之后,文化大院已成为祁县的又一品牌。2007年权勇文化大院就接待全国各地来访者近5 000多人,还上了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民办文化的确是“红”了祁县。民办文化大院的“火”使一些传统的文化项目进一步发扬光大,使濒于失传的民间艺术再度予以传承。祁县秧歌的上百个曲目、温曲武秧歌、火流星、祁城民间泥塑、木雕、石刻等传统项目在民办文化的襁褓中再度孕育成长,文化资源得以发掘利用,还产生出文化经济效益。乔家旅游文化开发公司等就是以策划、生产、销售传统特色文化产品(五谷画、葫芦烫雕),开展传统特色文化服务(驼队、民俗表演)等为主的文化企业。大院文化使得“文化”这块大蛋糕更加充盈和丰实,着实是“火”了文化。

二是民办文化弹响了全县共建和谐的强音,焕发出广大群众健康向上的人生心态。无论是晋剧秧歌演唱,还是图书电影服务,反映出的都是守礼法、讲团结、谋发展的向上价值理念,吹起的是党和政府科学发展共奔小康的奋进号角。参与文化活动的人能远离麻将桌、是非圈,追求的是经济富裕后的文化新生活,崇尚的是文明和谐的人生新理念。常年参与文化活动的人员性格开朗、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共事和睦、邻里团结,没有、懒作等恶习。文化活动组织着实为城乡群众营造了一个和谐的“人文圈”。

三是文化活动营造出了“尊文重教”的浓厚氛围,影响和培养了新的一代。大院文化的繁荣使一些11(总第101期)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李卫东等)地方一改以往在文化建设上的“穷文化”、“软文化”的做法,认识到了扶持发展民办文化是得民心、见效益的大好事。如丰泽村权勇文化大院就接待本村和县城学生参观展览、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等。在权勇、夕阳红大院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丰泽村尊文重教成风。2000年以来新培养大学生80人之多,相当于该村前20年考上大学人数的总和,中考成绩连夺全县农村中学之冠,丰泽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红红火火的大院文化,在祁县大地上营造出了民生和谐、社会文明的发展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2007年,非旅游类文化经济产业实现产值近7 000万元,安置就业3 000余人,晋商文化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成绩斐然,被晋中市命名为平安县创建先进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

3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更主要得益于党政各级组织对民办文化的培育催生、精心呵护和正确引导。县委、政府、宣传文化职能部门和村镇社区因势利导,在民办文化的催生发展中勤于担当好各自的角色,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方针,始终坚持“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搞”的文化共建方针,积极扶持民办文化,放大大院文化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事业的综合进步。

3.1 县委、政府当好“中军主帅”县委、政府充分发挥民办文化组织知晓社情民意、联系群众紧密、随时随地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活动成本简约、宣传效果显着的优势,一是坚持推进“文化祁县”发展战略,对民办文化发展予以重点支持;二是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工作纳入县四大班子领导工作责任制,把发展壮大民办文化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重点。县委书记、县长多次深入民办文化大院了解情况、现场办公,放大大院文化示范辐射效应;三是在执行和制定“十一五”规划中把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比占到当年财政支出的1%,并逐步加大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支出中扶持民办文化发展的投资比例;四是启动文化阵地设施综合利用工程,把机关单位、学校企业、村镇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室、活动场地摸清底数,由乡镇和系统党委与产权单位协调,优先民办文化组织开发使用。如晓义村、东观村、里村、北左村,都是由村委出面提供场地,出让给民办文化大院使用的;五是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民办文化参与企业和公益性文化活动,推广“经济带文化、文化促经济”的企业文化和民办文化相结合的运作办法。每年元宵节文艺活动的社火队伍中的绝大部分表演者来自于各村镇、社区的文化大院,单位、企业举办庆典和县里举办的消夏文化活动中,都能见到民办文化大院活动队的活跃影子;六是积极支持文化部门工作,把乡镇、社区的文化服务干事全部列为财政供养人员,解决其后顾之忧,把辖区内民办文化的发展状况列为其岗位工作目标的考核内容。通过以上措施给予了文化大院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和宽裕的政策环境支持,使得祁县民办文化近三年来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3.2 宣传、文化部门勤做“护花使者”一些文化组织初建伊始,大部分传唱的是传统剧曲目,没有新意。宣传、文化部门就及时选派专业创编人员深入到村镇大院实地采风,并紧密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利用文化大院活动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科技知识。如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期间,把100多册报告和辅导读本赠送到权勇文化大院和丰泽村的党员农民手中,县委书记、宣传部长等领导亲自到场为大家做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畅谈学习体会;文化部门组织编创人员深入到古县镇、城赵镇等村办文化组织帮助活动群众编排脍炙人口的小节目。文化部门实行了文化系统单位、乡镇文化中心专业人员包乡镇、蹲村户的办法,经常性地深入到各文化组织和活动点实地辅导,与活动群众一道载歌载舞,锤炼品赏。节庆和农闲时间文化大院里到处能见到文化服务人员忙碌的身影。文化馆多次深入大院进行图书、图片展览指导,图书馆服务人员为文化大院的图书分类编目,文化中心对电影拷贝名单进行整理打印,宣传部的领导经常去文化大院摸排调研,为其排忧解难、鼓劲打气,还整理编写事迹材料,发挥其在民办文化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文化部、省文化厅等单位奖励权勇文化大院电影机、发电机,把其列为财政部、文化部“送书下乡工程”配送点。宣传、文化部门对权勇等文化大院的培养和宣传更加坚定了创办者办好大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3.3 村镇、社区甘做“娘家人”村镇、社区党支部、村委从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给予了文化组织最大限度的支持,担当了“娘家人”的角色。北左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委办公设施破12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旧,但对于开办的晋剧票友文化大院以场地、水暖电和购置电视机、VCD机等设备的支持;丰泽村支部、村委在近年来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投资400余万元兴建了中小学校和完成了村内街道硬化,又专门拨付5万元兴建了100多平米的室内小剧场,购置了乐器、音响等设施,专门提供给“夕阳红”文化活动中心常年使用;权勇之所以能成为全县文化大院示范户和省、市民办文化业的优秀典型,离不开丰泽村支部、村委二十余年的关怀支持。在1995年集体经济极度贫乏的情况下,是老支书自己借钱支付他全年的电影放映费,在他面临困难,产生停办大院的念头时,是村委领导及时给予谆谆教诲和物资支持,扶持他的文化大院走到了今天;东风路社区安康小区是全县最大的居住区,该区物业中心面临收费困难、更换锅炉资金紧张的困扰,仍出资5万多元新建了文体操场,购置了2万多元的活动器材,并出资主办了该社区文体表演大赛和庆典晚会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正如里村文化大院的创办者麻万全所言,“没有支部、村委的关怀支持,没有老百姓的热情相助,我们是办不到今天的。有了娘家人的支持,我们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大了。”

4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4.1 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的需要,也是满足农民求知、求乐、求富的需要,更是提高竞争力、发展地方经济、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努力弘扬优秀文化,改进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充分保证对农村文化经费的投入,落实国家扶持公益文化事业的各项政策,切实承担起政府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责任,推动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4.2 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政府“角色”不可或缺政府要按照“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思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的新体制。要围绕满足农民文化消费多样化的需求,着力构建以戏剧、电影为“主打产品”、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文化产品供求体系,探索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机制。拿出适当的政策补助,作为激活农村文化市场的推动力,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把戏剧、电影下乡纳入市场机制轨道。要鼓励、引导、帮助、扶持农民从自身需要出发,开办文化大院、农村图书室、农民演出团体及经营文化产业。要把文化大院等作为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掀起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潮。4.3 要大力培养和发展业余兼职的群众文化队伍专职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活跃基层文化活动必须依靠大批群众文化骨干。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基层文化建设,不断扩大基层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保护和发挥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要充分重视蕴藏在农民群众中间的创造力,积极发掘和推广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活动形式,提高宣传文化机构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鼓励创作和演出农村小戏等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积极推广优秀农村文艺作品。在农村培育和发掘一批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愿意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骨干,建立一支不走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晋中市委宣传部. 2007文化晋中建设报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晋中市委宣传部.腾飞的晋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例2

The Characteristic and Enlightenment of Cultural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Qi CountyLI Weidong1,LI Shangang2,ZHANG Ying3(1. Dept. of Publicity, Qi County Committee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Jinzhong 030900, China;2. Management Offi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Jinzhong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00, China3.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Jinzhong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00, China)Abstract: The vivid and dramatic cultural construction made Qixian County become famous and madeits culture prosperous. There is such a great persity of cultural types and broad participation in theproces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Qi County that cultural construction met thespiritual entertainment of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and different consuming needs of the broad masses ofpeople. Being self-suffien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practical results represent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andcultur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Positive and progressive contents andcloseness to reality promote the them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ulture in the new era. By successfulexperience in building new rural culture in Qixian County, we get three enlightenments: First, the Party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cientiously strengthen leadership over the work of rural culture; Second,the governmen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nurturing rural cultural market; Third, we shouldvigorously train and develop amateur mass culture team of people.

Key words: Qi coun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the spiritual entertainment of thebroad masses of people; the consuming need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people

祁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化先进县,是晋剧、祁太秧歌、北方民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更是蜚声海内外的晋商圣地,所辖城赵镇是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祁地文化。名城文化、名人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等六大文化尽显祁县魅力。近年来,祁县县委、政府立足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建设经济强县和打造文化祁县协调并进,积极引导和激活和谐文化建设要素,着力构建多元化文化投资格局,催生发展文化产业经济,促进了和谐祁县建设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

1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1.1 类型多样,参与广泛,满足了广大群众精神娱乐和文化消费的不同需求全县民办文化活动从活动内容上可分为晋剧秧歌票友、传统社火、民间剪纸、图书借阅、电影放映、威风锣鼓、武术健身、文化市场综合经营等十多个种类;从开办形式上可分为个人独资、多人合资、村委参资、企业出资等四种;从活动区域上可分为室内、院落、街道、广场等四种形式;从活动时间上可分为定期、不定期和常年三种形式。在文化活动组织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极具地域和行业特征的文化活动区域,如东观镇民俗表演、贾令镇晋剧票友、古县镇秧歌票友、城赵镇民间剪纸、西六支乡八音吹奏、昭馀镇社区文化、城区集镇区经营文化、旅游区晋商文化等。

据统计,全县常年参加民办文化活动的群众已达5万多人,每年举办活动近3 000多场,成为了广大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和载体[1]。贾令镇东阳羽村维镜文化大院、北左村民村合办的晋剧票友文化大院活动时聚满了十里八村的观赏群众,高峰时有300多人;权勇文化大院吸引了丰泽村20多家企业的青工观看电影和数千名青少年学生阅览书籍,常常是“人满为患”;原东村王德林剪纸文化大院常年有50多位老中青妇女剪纸竞艺;女企业家权芝芬创办的“燕子”社区文化活动点更是聚集了上百名爱好健身、表演、舞蹈的城镇妇女;古县镇温曲村的武术文化大院里展示的却是农村青年舞刀弄枪、健身比力的竞技场面;东观村庆福文化大院参与晋剧秧歌票友活动的骨干分子就有30人之多,有干部、教师、工人、农民,夏天在东观村中心广场上进行活动时,每场都吸引着近千名群众驻足观看。县城乒乓球俱乐部吸收有爱好者200多名,活动会员150多名,30张球台每日里都是占无虚席。由13位中青年书画艺术爱好者成立的麓台书社,仅两年的时间就举办各种全县性和跨市县书画联谊展10多次,并拓展到了篆刻、绳编等多种艺术门类。书社整日里宾朋满座,舞文弄墨,成了全县书画爱好者的活动乐园。这些不同类型的民办文化形式,五彩缤纷的大院文化活动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在文体娱乐和文化消费上的需求,成为了公办文化的有益补充,在全县城乡营造了浓厚的和谐文化氛围。

1.2 简约自办,注重实效,代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民办文化组织的创立者有农民、工人、退休干部、企业家等。他们怀着对民间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服务群众的奉献激情,自我筹划、自我筹资、自我组建、自我活动、自我创新、自我完善,在人员、资金、场地、器材都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开辟自家院舍,主动联系四方,克服生产生活矛盾,渐次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今天有活动场地、活动器材、活动制度、活动队伍、融资渠道,甚至有经营市场的较为健全的民办文化组织。晓义村刘继拴创建文化大院之初仅筹得资金1 600余元,购置了晋剧文、武场乐器设备,在活动过程中把乐器保管和使用分配到人,自我保养和维护,历经十余年器材完好如初。丰泽村夕阳红文化活动中心把每年节庆期间为企业和单位进行助兴演出所得的赞助款集中保管,全部用于器材维护和活动开支。西六支乡祁城村范青山,20世纪90年代初与家人一道创办起了八音吹奏教习班,网罗吹奏好手进行技艺交流,挖掘整理传统曲目30余个。在此基础上,他组建起了一支经营性的民间吹奏队,并多次代表祁县参加国家、省、市级大型文化活动展演,现已发展成为有固定人员30多人,年经营额30多万元的知名民间文化经营团体。

民办文化在各个层面凸现出的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顺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物自主发展的规律,克服了以往村、镇集体等公办文化中“有人参与、管理松弛”的弊端。另一方面,民办文化组织简约发展,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小投资、重实效,资源整合利用。据统计,全县非经营性民办文化组织(民村、民校合办除外)中投资基本在15万元以下,场地以闲置的自家院舍和村委、社区提供的场所为主,器材大多采用独资、合资或企业赞助和社会募捐等形式购置或自制。参与人员自觉自愿甚至还奉献自己的积蓄。晓义村晋剧票友文化大院主要骨干30多人,联系有清徐、太谷等数十个村的近百名爱好者,但是其器材价值不超过3千元,却排练出了《算粮》《走山》《金水桥》《渭水河》等近10个折子戏。东观村、民村合办的文化中心有电子琴、架子鼓和晋剧文武场乐器、音10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响、戏装等,总价值仅3万多元,却能演出30多个曲剧目,而且多次组队参加省、市、县的节目调演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这在专业团体中是绝无仅有的。权勇文化大院藏书17 000多册,收集电影拷贝1 600多部,累计投入11万元,但其市场价值却超过了30万元。在从事民办文化的过程中,一些“文化能人”还把有消费市场的文化项目推向市场,走经营文化之路。县里组建的昭馀晋剧团,其组成人员大部分来自于村镇民办文化活动点。兴艺民间器乐培训中心等都是由自办文化发展起来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这种花小钱、办大事、重实效的民办文化之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如何建设、如何完善做出了积极探索,也昭示了今后民间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1.3 内容向上,贴近实际,弘扬了新时期构建和谐文化的主旋律祁县农村文化活动从活动内容、服务形式、文化产品等方面展示的是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扬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赞美讴歌新农村建设风貌和新人新事的和谐画卷,呈现出了向上性、时代性的健康内涵。里村麻万全文化大院把文化大院办成学习科技的园地,先后聘请太谷、清徐、平遥等地的农业技术员举办温室大棚、酥梨套袋、肉牛育肥、辣椒加工等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讲座,并把讲座录音每周用高音喇叭复播一次。城赵镇剪纸文化大院里的剪纸艺人们创作的《水浒传人物谱》《计划生育大国策》《百业图》《奥运中国》生动地再现了水浒人物的迥异个性,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展示了祖国建设新貌。东风路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舞蹈队排练的秧歌舞《夸夸咱宿舍新变化》,充分展示了社区建设的喜人景象和她们喜悦的心情。丰泽村夕阳红文化活动中心自编自导自演,推出了反映婆媳不和的秧歌剧《一日三餐》和《满月风波》,教育人们赡养老人是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公演后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建军80周年”,权勇文化大院精选出爱国主义影片200多部,在县城广场、建筑工地、机关社区、村庄企业等处轮放750多个场次。还主动参与夏季7月份的昭馀文化广场“电影放映月”活动,使成千上万名青少年学生和消夏群众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东观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活动中心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举办了“美丽东观,歌颂家乡”秧歌票友电视大赛,爱好者踊跃参与,乐此不疲。十七大学习宣传期间,丰泽村夕阳红活动中心自编自演了《十颂十七大》《十七大报告十八个新亮点》《县委书记讲党课》等剧目,受到了党员群众的热烈欢迎。乔家堡文化中心的50多位中老年妇女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主动担负起宣讲十七大精神的光荣任务,挨家挨户赠送十七大报告和宣讲十七大精神。由此看出,民办文化组织弘扬的是时代的、向上的健康文化、科学文化,弹奏出的是凝聚民力、共谋发展的和谐乐谱[1]。

2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全县经济社会的影响

如火如荼的民办文化,着实成了祁县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了广大群众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那么,民办文化带来了什么呢?一是民办文化“红”了祁县,“火”了文化。全县八大乡镇六大社区都有民办文化,类型各异,特色明显,参与群众呈上升趋势。有些村还出现了多个文化大院齐头并进、较劲比势的势头。如丰泽村已发展有五个公益性民办文化活动点。继晋商大院之后,文化大院已成为祁县的又一品牌。2007年权勇文化大院就接待全国各地来访者近5 000多人,还上了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民办文化的确是“红”了祁县。民办文化大院的“火”使一些传统的文化项目进一步发扬光大,使濒于失传的民间艺术再度予以传承。祁县秧歌的上百个曲目、温曲武秧歌、火流星、祁城民间泥塑、木雕、石刻等传统项目在民办文化的襁褓中再度孕育成长,文化资源得以发掘利用,还产生出文化经济效益。乔家旅游文化开发公司等就是以策划、生产、销售传统特色文化产品(五谷画、葫芦烫雕),开展传统特色文化服务(驼队、民俗表演)等为主的文化企业。大院文化使得“文化”这块大蛋糕更加充盈和丰实,着实是“火”了文化。

二是民办文化弹响了全县共建和谐的强音,焕发出广大群众健康向上的人生心态。无论是晋剧秧歌演唱,还是图书电影服务,反映出的都是守礼法、讲团结、谋发展的向上价值理念,吹起的是党和政府科学发展共奔小康的奋进号角。参与文化活动的人能远离麻将桌、是非圈,追求的是经济富裕后的文化新生活,崇尚的是文明和谐的人生新理念。常年参与文化活动的人员性格开朗、精神矍铄、身体健康、共事和睦、邻里团结,没有、懒作等恶习。文化活动组织着实为城乡群众营造了一个和谐的“人文圈”。

转贴于 三是文化活动营造出了“尊文重教”的浓厚氛围,影响和培养了新的一代。大院文化的繁荣使一些11(总第101期)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李卫东等)地方一改以往在文化建设上的“穷文化”、“软文化”的做法,认识到了扶持发展民办文化是得民心、见效益的大好事。如丰泽村权勇文化大院就接待本村和县城学生参观展览、观看电影、阅读图书等。在权勇、夕阳红大院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丰泽村尊文重教成风。2000年以来新培养大学生80人之多,相当于该村前20年考上大学人数的总和,中考成绩连夺全县农村中学之冠,丰泽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村”。红红火火的大院文化,在祁县大地上营造出了民生和谐、社会文明的发展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2007年,非旅游类文化经济产业实现产值近7 000万元,安置就业3 000余人,晋商文化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成绩斐然,被晋中市命名为平安县创建先进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繁荣[2]。

3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另一方面更主要得益于党政各级组织对民办文化的培育催生、精心呵护和正确引导。县委、政府、宣传文化职能部门和村镇社区因势利导,在民办文化的催生发展中勤于担当好各自的角色,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方针,始终坚持“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搞”的文化共建方针,积极扶持民办文化,放大大院文化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事业的综合进步。

3.1 县委、政府当好“中军主帅”县委、政府充分发挥民办文化组织知晓社情民意、联系群众紧密、随时随地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活动成本简约、宣传效果显著的优势,一是坚持推进“文化祁县”发展战略,对民办文化发展予以重点支持;二是进一步加强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工作纳入县四大班子领导工作责任制,把发展壮大民办文化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重点。县委书记、县长多次深入民办文化大院了解情况、现场办公,放大大院文化示范辐射效应;三是在执行和制定“十一五”规划中把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比占到当年财政支出的1%,并逐步加大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支出中扶持民办文化发展的投资比例;四是启动文化阵地设施综合利用工程,把机关单位、学校企业、村镇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室、活动场地摸清底数,由乡镇和系统党委与产权单位协调,优先民办文化组织开发使用。如晓义村、东观村、里村、北左村,都是由村委出面提供场地,出让给民办文化大院使用的;五是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民办文化参与企业和公益性文化活动,推广“经济带文化、文化促经济”的企业文化和民办文化相结合的运作办法。每年元宵节文艺活动的社火队伍中的绝大部分表演者来自于各村镇、社区的文化大院,单位、企业举办庆典和县里举办的消夏文化活动中,都能见到民办文化大院活动队的活跃影子;六是积极支持文化部门工作,把乡镇、社区的文化服务干事全部列为财政供养人员,解决其后顾之忧,把辖区内民办文化的发展状况列为其岗位工作目标的考核内容。通过以上措施给予了文化大院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和宽裕的政策环境支持,使得祁县民办文化近三年来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3.2 宣传、文化部门勤做“护花使者”一些文化组织初建伊始,大部分传唱的是传统剧曲目,没有新意。宣传、文化部门就及时选派专业创编人员深入到村镇大院实地采风,并紧密结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利用文化大院活动阵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科技知识。如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期间,把100多册报告和辅导读本赠送到权勇文化大院和丰泽村的党员农民手中,县委书记、宣传部长等领导亲自到场为大家做十七大精神学习辅导,畅谈学习体会;文化部门组织编创人员深入到古县镇、城赵镇等村办文化组织帮助活动群众编排脍炙人口的小节目。文化部门实行了文化系统单位、乡镇文化中心专业人员包乡镇、蹲村户的办法,经常性地深入到各文化组织和活动点实地辅导,与活动群众一道载歌载舞,锤炼品赏。节庆和农闲时间文化大院里到处能见到文化服务人员忙碌的身影。文化馆多次深入大院进行图书、图片展览指导,图书馆服务人员为文化大院的图书分类编目,文化中心对电影拷贝名单进行整理打印,宣传部的领导经常去文化大院摸排调研,为其排忧解难、鼓劲打气,还整理编写事迹材料,发挥其在民办文化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文化部、省文化厅等单位奖励权勇文化大院电影机、发电机,把其列为财政部、文化部“送书下乡工程”配送点。宣传、文化部门对权勇等文化大院的培养和宣传更加坚定了创办者办好大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3.3 村镇、社区甘做“娘家人”村镇、社区党支部、村委从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给予了文化组织最大限度的支持,担当了“娘家人”的角色。北左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委办公设施破12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旧,但对于开办的晋剧票友文化大院以场地、水暖电和购置电视机、VCD机等设备的支持;丰泽村支部、村委在近年来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投资400余万元兴建了中小学校和完成了村内街道硬化,又专门拨付5万元兴建了100多平米的室内小剧场,购置了乐器、音响等设施,专门提供给“夕阳红”文化活动中心常年使用;权勇之所以能成为全县文化大院示范户和省、市民办文化业的优秀典型,离不开丰泽村支部、村委二十余年的关怀支持。在1995年集体经济极度贫乏的情况下,是老支书自己借钱支付他全年的电影放映费,在他面临困难,产生停办大院的念头时,是村委领导及时给予谆谆教诲和物资支持,扶持他的文化大院走到了今天;东风路社区安康小区是全县最大的居住区,该区物业中心面临收费困难、更换锅炉资金紧张的困扰,仍出资5万多元新建了文体操场,购置了2万多元的活动器材,并出资主办了该社区文体表演大赛和庆典晚会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正如里村文化大院的创办者麻万全所言,“没有支部、村委的关怀支持,没有老百姓的热情相助,我们是办不到今天的。有了娘家人的支持,我们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大了。”

4 祁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启示4.1 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是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的需要,也是满足农民求知、求乐、求富的需要,更是提高竞争力、发展地方经济、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3]。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努力弘扬优秀文化,改进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充分保证对农村文化经费的投入,落实国家扶持公益文化事业的各项政策,切实承担起政府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的责任,推动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4.2 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政府“角色”不可或缺政府要按照“群众文化群众办、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思路,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的新体制。要围绕满足农民文化消费多样化的需求,着力构建以戏剧、电影为“主打产品”、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文化产品供求体系,探索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机制[4]。拿出适当的政策补助,作为激活农村文化市场的推动力,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把戏剧、电影下乡纳入市场机制轨道。要鼓励、引导、帮助、扶持农民从自身需要出发,开办文化大院、农村图书室、农民演出团体及经营文化产业。要把文化大院等作为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掀起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潮。4.3 要大力培养和发展业余兼职的群众文化队伍专职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活跃基层文化活动必须依靠大批群众文化骨干。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基层文化建设,不断扩大基层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保护和发挥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要充分重视蕴藏在农民群众中间的创造力,积极发掘和推广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活动形式,提高宣传文化机构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5]。鼓励创作和演出农村小戏等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积极推广优秀农村文艺作品。在农村培育和发掘一批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愿意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骨干,建立一支不走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晋中市委宣传部. 2007文化晋中建设报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2]晋中市委宣传部.腾飞的晋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例3

1.新农村林业建设的统筹规划

林业是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乡村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应纳入城乡统筹规划建设中。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当什么角色因地区而有差异,有些地方适宜速生林生长,满足市场需求;有些地方是为了恢复或建设生态系统;有些是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些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等。要整合资源并理顺林业在各具不同特色依存关系中所处地位,也要视当地具体自然等情况和可能具备的发展前景而定并科学地统筹规划。规划关系到当地林业的兴衰、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应让农民广泛参与。通过规划达到:保护和优化适地适树的各种立地生产潜能;结构多样性,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建立或恢复;物种保护与生产相结合;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经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当前在一些地区发展林业的突出矛盾或阻力主要来自于思想观念。如对林业生态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林业包括经济林收益所承担风险心里没底。发展林业没有规划,或虽有规划没有按照规划推进。东部地区、平原地区还有与农业争地问题,干旱地区植树成活率问题等是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应通过培训学习宣传教育,通过对具体林业收益、生态效益和优美宜人环境案例的介绍或体验,才能使农民从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同时要在制度保障上,在林业发展规划上进行强力介入。对资源、信息等进行统一整合,严格按照规划目标推进建设进程,避免管理上条块分割各管一摊、各搞一套。在产业林发展中,树木幼林期应规划合理高效利用林间土地,进行立体种植。如养禽、生产蘑菇、栽种中草药或套种其他经济作物。从属产业林,如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小流径、湿地水源保护生态林,乡村及住宅前后的环境景观林,为城里人服务的休闲、观光和旅游林等均应确立基本适宜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在建设以生态林为主的林业发展规划中,有些地方还要考虑本地的规划尺度,景观格局是否能符合当地自然条件要求,是否需要和邻近的乡镇统筹规划连片建设等。只有科学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坚持数年抚育发展,才可能产生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普及林业知识与技能

发展林业过程中,应该使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林业知识技能等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否则难以实现规划、推广栽培抚育新技术、并使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目标。我国农业实质上已转入现代农业前期的二元结构的发展阶段,有种植、有经营、有乡镇企业,有外出务工。先进的农机具、良种、化肥农药和先进农技知识都在推广使用。要发展现代林业,要使农民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或某些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就要帮助农民转变观念,认识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确立尊重多样性和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整体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学习有关农林专业技术知识,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服务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科教兴农兴林,要向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向生态化转型,就需要农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通过培训,请相关职能部门专家讲课指导,农林院校大学生和农业推广硕士生下乡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农村科技骨干力量。同时要解决地方少数基层干部和农民较为严重的等、靠、要等依附性思想,让他们理解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林业对自我发展、对生活的好处,变被动成为发展林业的动力。

要运用媒体力量,通过各种传媒信息或通过观摩、体验、示范和接受培训,使农民提高各项技能。让广大农民了解林业的普通栽培抚育知识、生态系统功能科普知识和专业化扩展的相关知识,让部分农民专业户了解林业的生物技术,生态系统功能知识,才能使农民肩负起责任,担当起发展现代林业应担当的重任,使知识从书本走向新农村建设实践。对农民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向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和成果的推广,应该成为媒体、农林院校和各级政府所设种子站、林业站、果树站等技术推广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新农村林业建设有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也就涉及不同层次的科技支撑问题。微观视角对于农民或乡村组织来说,在抚林和发展林业事业中,需要有培育、保护、经营和开发等科技知识的支撑,林业专业户还需要有接受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能力。宏观层面对于一个县或一个市的更大区域,所面对的不仅是产权分散的个体林块,而是要视其为连片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营建。使其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全面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要实现本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共荣,就需要宏观层面的相关人员掌握运用林业高科技知识,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引领林业的建设发展。对本区域林业系统有宏观调控和把握,不断弥补本区域已有森林系统的不足。用林业科技知识和相关政策分地区、分特色、分环境等指导林业发展。既要创新也要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和科学技术,做到作为产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公益事业有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有了不同类型的林业建设定位和发展模式,具体实施中充分运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和生态知识指导农民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

3.结束语

新农村林业建设一定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发展林业要让农民看到收益,在长远规划中也要兼顾中短期利益,才能提高其积极性,使林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周天勇.现代农业: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N].光明日报,2007.03.16(2).

[2]何兴元.应用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86-201.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例4

通过我们*县新农村建设,通过听大家汇报,通过刚才的走、看、听,总体觉得我们*县新农村建设有许多地方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1、保障措施到位。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县、乡、村三级新农村建组织机构都健全。二是超前谋划。都有相应的建设规划、建设思路、经济发展规划,经济发展的思路,属于舆论先行,规划先行,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蓝图建设保障。三是人的素质普遍提高。通过思想发动,组织动员,围绕新农村建设客观需求,具体工作的逐步实施和展开,县、乡、村三级人员的因素,都有较大提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的因素保障。四是新农村建设得到内外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内在有自身选项目,拿资金,拿投入。外在有包乡、包村,帮乡、帮村这些做法,县内搞了200多个项目,落实资金达15万元,地区包扶单位最多的拿出8万元的帮扶,这是帮扶上的保障。

2、*县新农村建设组织发动到位。这是*县新农村建设超前谋划,先行一步的根本。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省地委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一个党的重心工作提出,我们*县及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2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一个中心工作,新农村办公室紧紧把组织发动落实到位,在*大地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

3、建设主体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在*新农村建设中非常值得探索、肯定、进一步研究和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最终的主体是农民,各级党政组织是起组织、发动、推动、推进作用,甚至在抓项目、抓资金方面给予支持,直接建设者还是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牢不可破的重心主体,不能忽视这个群体,忽视这个群体,建设新农村的大厦就是建在沙漠之上,不会牢固。

4、从规划角度、指导角度、项目资金落实角度都是超前谋划的。超前谋划了我们的规划,超前谋划了我们的建设项目、资金,使*县新农村建设有章可循,有实质内容可做,最终*县新农村建设必将成为“三农”工作的有效载体。各乡、各村都围绕这些在多方谋划,多方行动。新农村办公室也做了明确分工,有产业分工,综合指导,计划项目分工,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骨架、中心、重点环节,可以说着力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矛盾,对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非常有利。

5、*新农村建设得到全县各方面积极参与,确实在*县体现到了城市支持农村,好多重点工作向农村延伸,这样的热情、局面都有一个新的铺展,打开了崭新的局面。工业反哺农业在*很薄弱,但从城市支持农村,从职能部门强化向乡镇农村延伸,积极帮助农村,特别围绕新农村建设解决实际问题,办好事、办实事,在*县已蔚然成风。

6、各包乡包村干部,后备干部值得肯定。*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包村干部,按照县委号召、按着新农村办公室要求,辛辛苦苦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一线,蹲在村里,克服了很多困难。还有一大批后备干部代表单位在那直接包村的,不仅为当地新农村建设起到帮、促作用,同时也树立了*县机关干部良好作风,良好形象,让农民看到了党的各级干部在新一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淳朴务实的风采,帮助县委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赋予了新时期党建工作新内容。

7、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同志们的工作值得肯定。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3月13日我县正式成立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办公室是按临时组织,临时机构角度搭建的,抽调的各位同志能够以大局为主,正确理解和支持全县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正确处理好各自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自觉把全部精力重心放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上。这些同志担负很重的担子,在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不断摸索、创新,逐步发展、完善,不断研究新农村建设新的问题,拿出新办法、新措施,强力加强指导,全面加以推进,起到统领、指挥,组织协调的作用,体现了这些同志的高素质。这些同志也吃了很多辛苦,有维护*县整体大局发展趋势的奉献精神。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展示了*干部的良好形象。

做好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还有许多需要加强和完善的东西,还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起点规划必需要和农村实际相结合,即要做实,还要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真实、可信,目标宏大,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符合*农民、农村的实际。

2、进一步调动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现在新农村建设普遍存在等的思想。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艰苦过程,国家会围绕重点项目,特别对试点村要有大投入,解决偏远落后地区人居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国家下的决心,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魄力。敢于免去五千年的皇粮国税,在接近8亿农民的国家要建设新农村,把农民按照国际对轨的方式,人居环境、生产环境达到一流,确实需要魄力,重点投入是正常的,但决不能把国家投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心,忽视农民这个群体,否则将来会打败仗。回顾历史、党史,任何时期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重心,这个队伍肯定要失败。所以我们一定把各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每一家、每一户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全部调动起来,这样,各乡、各村建设新农村的热潮才能真正形成。

3、不能忽视围绕资金项目,围绕着各村建设新农村重点,突出的工作规划、实施、落实,要加大工作力度。

4、围绕新农村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事,逐步做起,加强工作推进力度,还要进一步采取措施。

5、把新农村建设和全县“三农”工作和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达到互相促进,形成有机整体,进一步凝聚全县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潮。

6、不能忽视宣传、信息传递、经验交流、典型引路、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针对这些,包括已取得的好的基础,做好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不该沾沾自喜,也不能松劲,是正在鼓劲往前干的时候。做好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考虑。

1、还要进一步从提高全县,特别是54个行政村干部的热情,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特别围绕如何建新农村,谁来建新农村,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这三个课题考虑,这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2、新农村谁来建,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是每一步新农村建设突出体现出来的,值得去思考的,要紧紧去组织。谁来建,各级党政组织建,农民亲手建,乡镇、村两委带头建。把农民生产、生活面貌的改善都通过新农村建设这个载体逐步加以解决,这就是建。动员一些资金、项目的支撑也是在建,是大家共同建。怎么建,就要通过规划先行,通过项目落地,通过人居环境,生产环境的改善,特别是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从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的实际热点出发,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一个计划落实一个计划推着去干。建到什么程度,建设到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具体在*落实到各地。也要求各村,标准不能是一个,目标要具体,目标要现实,实施起来就具体,就现实,值得我们思考。

3、要考虑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政策的争取力度。全县各级组织都有责任,新农村建设办公室首先负有重要责任,要向上级各部门,小组,包括一些单位去协调、汇报、争取,从一定意义上对新农村建设起到重点促进作用。

4、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在把产业做大做强上考虑。新农村建设靠什么做先导,做基础,要靠发展,靠农民集体经济的壮大,靠农民手里有钱,壮大集体积累,单靠奉献,靠党员干部的带头、捐赠,只是一时的影响,不是长期的基础,还要壮大集体积累。要求各乡、村必须通过招商引资,通过对自己特色资源的开发搞一村一产业,搞产业的前提是搞项目,搞项目的前提是搞好自己的资源调查,选型定位,拿出认证,计划规划,一年跟一年,长期不断地延续实施。把项目分近期、中长期、远期。要求各村都有近期经济发展项目和规划,一代跟一代,一班人跟一班人,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去抓,这个非常关键,将来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民要致富,没这个做基础,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要反弹,要走回头路。

5、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以及全县有责任,一定落实和实施好省地关于我们*县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落地的项目,落地投资,尽快组织实施。今年年未算总帐时,不管省地投、县投、乡投、村投,新农村建设要有雏形,对比有个起色,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事,这是对我县新农村建设阶段成果的最好检验。

6、进一步在信息宣传上做文章,一是对内信息,起到指导作用。二是对外信息,要上报、传递,交流,突出信息化社会,发挥信息的特殊作用,不能忽视信息的作用,一个信息可能在瞬间引来一个项目的落地。宣传分对内宣传,对外宣传,对内宣传是凝聚,对外宣传是索取,争取被理解、被认可,被认可的同时获得一些想不到的效益,要把信息做出效率。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例5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活动中,发达地区扮演了重要角色,对欠发达地区和特殊类型地区具有示范影响效应。现以典型村庄新农村建设为例,分析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及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问题。具体而言,我国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表现出如下多种模式。第一,华西村模式。江苏省无锡市华西村有着“天下第一村”的美誉,该村在村党委领导下,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规民约》管理规范,不断努力与进取,已经成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该村由原来的“小华西村”兼并了周边16个村庄,形成大华西村[5],使得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布局优化在更大空间范围之内得以实现。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由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对周边村庄进行兼并,由“强村”和“大村”带动“小村”和“弱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突破单一村庄的限制,在更大的空间范围之内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地方公共产品。第二,蔡坨村模式。北京市峪口镇蔡坨村是一个平原村,2008年全村共有345户、1178人,村庄建设面积达到600亩。该村以发展生产力为前提动议搬迁并建设新村庄,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编制新村规划,自力更生,逐步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6]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根据大多数村民意愿,搬迁旧村庄,建设新村庄,稳步推行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第三,吴中区模式。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为我国东部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该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让农民更多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发展物业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把完善村镇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提高村庄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分类实施新村庄建设,节约使用土地。[7]376-400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提高基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强化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把新农村建设、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与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全面结合,统筹城乡可持续发展。第四,希森模式。山东希森集团为民营企业家创办的企业集团,该企业集团通过捐资修路方式采用企业所在地新农村建设。该企业1999年通过拍卖获得某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权后,把房地产开发获得的利润投资于农业,同时投资建设两个新村,对两个村庄进行了彻底改造,村民则搬入新村入住,该企业还在这两个村为外地员工建造住宅。[7]439-447该企业在新农村中通过置换出来的土地资源发展企业项目,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有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在为村民创造良好的公共设施条件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事实上,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与城市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配套与对接,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体系。现把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总结如表1所示:除了上述4种模式外,随着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不断优化,还会出现更多的典型案例与模式。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典型模式分析

欠发达地区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的重点地区,不仅关系到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也关系到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现以典型村庄新农村建设为例,分析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及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问题。具体而言,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表现出如下几种典型模式。第一,安义模式。江西省安义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率先引入社区建设概念,推动农村城市化建设,在借鉴城市社区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有利于村民社会的共同体,在自然村落的基础上从新的层次重新配置农村的各种经济资源,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2003年江西省选择了100个自然村落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5]175-185。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以自然村落为单位,对农村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进行再整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激发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地方公共投资的积极性。第二,五山模式。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全镇面积250平方公里,管辖20个村子和2个社区居委会,2006年人口3.5万人,该镇原来经济较为落后,经过新农村建设已经变成湖北省西北部重要的茶叶之乡和特色名镇。[8]该镇把发挥资源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村镇建设与茶叶产业联动发展。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把综合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引入新村镇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之中,建设具有资源特色优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临泽模式。甘肃省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腹地,是一个传统的灌溉农业县,总面积2727平方公里,71个行政村,2007年总人口为14.6万。该县西街村积极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发展劳务经济,通过能人组织带动、吸纳富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其参与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力[5]278-289。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劳务输出和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的能力。第四,毕节模式。贵州毕节地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还没有完全摆脱欠发达状态的贫困地区,2009年全地区大约727万人口中,贫困人口大约60万人,低收入人口大约102万人。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地区以生态移民解决资源型贫困,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7]420-425。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把扶贫开发、生态移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扶贫开发与生态移民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优化。可见,欠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尽快摆脱不发达状态。现把上述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总结如表2所示:除了上述4种模式外,随着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地方公共投资空间布局的不断优化,同样还会出现更多的新典型案例与模式。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例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下简称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模式探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多年来,作为多民族聚居和欠发达地区的大理州因地制宜地实践新农村建设,逐渐形成了“抓两头促中间”模式,推动了全州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但随着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抓两头促中间”模式仍需改革和完善。

一、新农村建设“大理模式”概述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有完整的内涵和系统的目标,但具体到一个阶段、一个地方,应根据现有条件而有所侧重。在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阶段,大理州根据区域位置、资源禀赋、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社会文化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实践新农村建设,在尽力帮扶“差村”、精心指导“好村”的同时,不断试点“中间村”,逐渐形成了以贫困村整村推进、小康村典型示范和“中间村”提升转化的“抓两头促中间”模式。即一头抓贫困地区,开展“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实施到村到户的“866”工程,一头抓基础好、潜力大、干部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的行政村,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地建设小康示范村,同时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通过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带动中间类型农村的新农村建设。

目前,“固强补弱”、“抓先帮后”、“抓两头促中间”已经成为大理州各级党委政府抓新农村建设的一贯做法,不仅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而且为群众长期稳定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2006-2009年,大理州筹措各类资金31.40亿元实施了400个行政村“866”建设项目,19.52万户79.9万人整体上基本摆脱贫困;安排了4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安排了4000万元财政资金引导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涉及祥云和宾川两县的11个乡镇、2个华侨农场、52个村委会、21.5万人;投资43744万元,实施了25个小康示范村建设、1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惠及群众36736户、144740人;投资1710万元,实施了2009-2010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114个。同时,大理州不断加大“中间村”的建设力度,并通过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及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实施,全州农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大理模式”评析

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抓两头促中间”的“大理模式”经过多年实践,抓出了典型,打出了一批小康村旗帜,树立了一批贫困村发展的典型,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该模式在新农村建设的初期和试点探索阶段,借助行政手段的强大力量,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该模式是欠发达新农村建设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必须进行的一种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在大理州的最佳结合和生动实践,也是工业和社会借政府之手反哺农业的最好体现。

从短期来说,“抓两头促中间”的“大理模式”属于基本依靠政府的财力、物力投入和人才支持,主要由政府来组织推动实施的政府主导型或外部牵引型的建设模式。在该模式下,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设计方案由当地党委和政府或对口支援部门负责制定,建设规划和项目的具体实施及监督由政府或有关承担部门来全程负责,资金投入主要来自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和对口支援部门筹集的资金,整体呈现出“输血”为主、农民参与程度有限却持欢迎态度、实施范围重点选择、建设成效短期显著的特点。

从长期来看,由于欠发达地区自身的制约和障碍因素及公共财政制度的缺陷,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大理模式”在新农村建设由试点示范逐步转向区域整体推进的过程中,必将成为急需改革和尽快完善的模式。因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只有把内源性发展与外源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解决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问题。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大理模式”的重“点上示范”轻“面上推广”、重“政府驱动”轻“市场带动”、重“外部输血”轻“内生造血”等偏差将更为集中,其应用性、持续性将受到严峻挑战。如何优化和改造“大理模式”,有效地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区域整体推进必然成为一个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新农村建设“大理模式”的优化和改造

综上,在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阶段,大理州通过政府的直接扶持和资助,强力推进“输血”工作,州域广大贫困地区和农民也纷纷脱贫,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但离农村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在新农村建设由试点示范逐步转向区域整体推进阶段,大理州应继续立足自身实际,综合考虑经济、人口、区位、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国家政策等因素,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优化和改造“抓两头促中间”模式。

1、以“抓两头”为指向,积极实施“四大工程”

(1)实施洱海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程

以洱海流域为中心,加快大理市“百村整治”工程的实施,加大洱源县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力度,推动洱海流域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建设。在大理市、洱源县的主要乡镇、中心村(示范村)建成若干个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产业快速发展、生态设施相对完善的生态文明重点示范区,切实保护治理好洱海流域地区,夯实全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实施新农村示范区建设工程

以大理州的祥云、宾川、弥渡、巍山、剑川、鹤庆、漾濞7个县为重点,依托当地重点城镇、中心集镇、旅游小镇及中心村(示范村)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突出特色,打造以优势产业聚集区、特色旅游发展区、加工流通集合区、重点项目辐射区、民族和谐聚居区等为主要类型的共7个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实施重点片区扶贫开发建设工程

以大理州的永平、云龙、南涧县为重点选择地理位置相邻近、产业发展趋同的山区,以处于区域中心的乡镇的整乡推进为依托,突破乡域行政界线,推行重点片区扶贫开发建设,实现对千村推进模式的提升。同时,对全州特别困难的地区,以解决温饱、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自然村为重点,继续给予扶持。

(4)推进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工程

认真总结大理州的祥云和宾川两县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试点经验,突出重点,扩大试点面,加快建设进程,以公路建设带动示范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坝区的产业发展带动山区、半山区的产业发展,以加工业带动种养殖业的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以生态建设带动生

态旅游产业发展,以基层组织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以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乡镇中心集镇建设,为重点片区扶贫开发建设提供样板。

2、以“促中间”为指向,积极打造“中坚村”

从大理州的情况看,除列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小康示范村建设外,还有大量的村是既没有突出矛盾问题,也没有明显亮点的“中间村”。“中间村”人口数量大、分布广、影响大,其发展状况对全州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在下一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大理州必须深化“中间村”建设试点工作,强化组织发动、增加资金投入、加大资源整合、创新工作机制、发挥主体作用、深化农村改革、夯实基层组织,大力提升基础条件好的“中间村”,积极发展基础条件一般的“中间村”,稳定基础条件差的“中间村”,力争把“后进村”发展成“中间村”,把“中间村”发展成为“中坚村”。

3、以“造血”能力建设为指向,整合多种个体模式

在优化和改造“抓两头促中间”模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重下列个体模式的指向及其多层次的整合,始终突出产业支撑及“造血”能力建设,才能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1)生态工业引导

生态工业化和绿色农业紧密结合,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以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生态工业型转变,增强生态工业对农业的拉动力是大理州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之一。大理州应结合“工业强州”战略,以既有的12个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为载体,整合土地、资源、信息、技术、资金和能力强威望高的村庄领导人等发展生态工业企业的基本要素,利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引导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2)特色农业带动

目前,大理州主要通过特色种植业带动发展和畜牧养殖带动发展模式,不断掀起发展特色产业的新高潮,带动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在下一阶段的新农村建设中,大理州应着重在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托多样而独特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实行乡或村的专业化生产经营,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及市场对接,积极发展加工业,带动乡村综合发展和农民增收。

(3)旅游业推动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例7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思路(即:以宣传为先导,以规划为龙头,以“三清”为突破口,以“三民”活动为总抓手),围绕县新农村建设“113”工程(即:每个乡镇抓好一个综合性示范村,每个村抓好一个高标准示范点,全县共抓好300个自然村示范点)要求。在我乡着力实施好“2542”工程(即创建2个精品园,新增5个示范点,改造4个空心村,做强2大富民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健全机制,按照把示范点做成精品,精品变成旅游点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努力实现乡党委、政府提出的“116”工作目标。

二、目标任务

(一)建设新村镇。(1)规划先行,对各村逐步做好村镇建设规划,5个村中重点抓好黄金村、黄沙村、长潭村3个村的村镇规划,并在公路沿线树起规划图。(2)建设好办公场所,已做好村部的中洞村、长潭村、黄沙村3个村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搬迁,黄金村和石皮村在今年12月20日以前新做村部并完成搬迁,努力改善各村办公环境。(3)规划好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重点对黄沙村和长潭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结合空心村改造,4个小康楼建设示范点为黄金村麻坑村落空心村的改造,黄金村大坪组空心村改造并规划到村部周围建设,黄沙村村部左边规划一排10栋小康楼示范点,长潭村移民新村建设示范点。(4)“三清三改”工作,黄金村和黄沙村这两个重点示范村“三改”全面启动,继续完善好麻坑村落、仓下组2个示范点的改水、改厕工作,全乡还要新增5个示范点,(即:黄金村大坪组示范点,黄沙村早子坑示范点,石皮村旱坑示范点,长潭村东坑示范点,中洞村李坑示范点),对新增示范点要求至少完成“一改”,2个重点村的示范点要完成“二改”。全乡要修通户水泥路10.5公里,通组水泥路4公里,改造平整路面12.5公里,改水500户,改厕300户,具体任务另见各村分配表。每个村的村部所在地300米以内,入户道路主干道水泥路建设宽至少1.5米,入户分叉道宽至少1.2米。(5)2个精品园建设按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仓下组已经完成了“三清三改”,结合产业发展,要把示范点建设成为旅游精品点,按照“八个一”标准努力抓好各农户设施配置。麻坑村落继续完善好刘屋通户水泥路建设,在3月底以前完成“改路”工作,下一步重点抓好各农户的墙面粉刷工作和“改水”工作。(6)绿化工作,对村部周围和示范点进行植树种花进行绿化美化,特别是两个精品园的建设。对乡政府周边进行绿化,街道人行路铺设彩砖并安装路灯美化圩镇。

(二)发展新产业。(1)各村因地制宜,重点做好各自然村的产业规划,搞好调查摸底工作,每个自然村年内要培植一项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黄金村着重围绕鳜鱼养殖业、沿湖旅游业、竹业等;黄沙村着重围绕油茶种植业、旅游业和生猪养殖;石皮村围绕油茶种植和生猪养殖,长潭村围绕脐橙种植、鳜鱼养殖业和麻羊圈养;中洞村围绕特色药材种植和李坑组树木园旅游业。(2)全乡今年要达到人均1亩果,年新增生猪养殖1500头,新发展鳜鱼500箱,对沿湖农户按照“八个一”标准建设20户,并对完成“八个一”标准要求的农户,乡里将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布,提高知名度,为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打下基础。(3)加大对新产业发展的协调扶持力度,帮助果农和油茶种植户解决山场租赁问题,帮助发展鳜鱼养殖户协调水面纠纷、养殖技术问题,协助“渔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农户联系游客,结合“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4)典型示范,重点抓好旱坑油茶示范基地建设,仓下庙坳脐橙种植、生猪养殖和鳜鱼养殖等立体开发示范基地建设,把这两个示范点做精做强,并以此为示范带动全乡产业的发展。

(三)培育新农民。(1)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培训工程,各村培训站年至少培训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2期,乡培训学校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8期,聘请县种养和法律等方面专业人员重点对我乡鳜鱼养殖,脐橙种植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项目的培训,至少组织100人参加县级以上知识技能的培训(包括农函大的培训)。(2)建设好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即旱坑油茶种植技术培训基地和仓下生态立体开发培训基地。结合各村产业发展规划,各村至少建设1个以上与产业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要有基地简介和牌子。(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期间,特别是中秋节和春节期间,各村要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认真积极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组建新经济组织。(1)围绕我乡三大支柱产业,组建好三个流通协会,一是组建好油茶流通协会,重点在黄沙村,二是组建好鳜鱼等特种鱼流通协会,重点在黄金村和长潭村,三是组建好旅游开发协会,重点在黄沙村等沿湖村组。(2)加强对协会的组织引导,各村要对产业发展有一定规模且经济效益较好的农户进行动员,让他们自觉组织并积极参加协会活动,因地制宜地制定协会章程、活动安排等。

(五)塑造新风貌。(1)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按照各村村镇规划,搞好村镇环境整治,重点是对公路沿线我已进行改路的示范点的保洁机制的建立,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形成村规民约。各村要有一个“文明村庄”典型自然村,树立一大批“文明信用农户”,重点对黄金村麻坑和长潭村两条河流的环境整治,通过村规民约的形式约束村民和外来人在河里电鱼、捕鱼和药鱼,通过1-2年的努力,做到河里能看到大群的鱼。(2)认真开展创评“文明村庄”和“文明信用农户”活动,通过创评活动,努力建设和谐平安美丽的杰坝,打造诚信杰坝。各村在3月底,依据乡活动方案制定好本村创评两项活动的具体方案。(3)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乡村干部至少联系2户以上困难户,各村在3月底以前上报村干部联系户名单,在全乡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风尚。

(六)创建好班子。按照县里提出的“五个好”(班子建设好、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围绕乡里提出的“基础强乡,旅游活乡,产业富民”目标,深入开展“三民”活动,认真开展争做“一对好搭挡”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推进“三培两带”工程。各村至少要培植3户以上党员“十带头”示范户,各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党员,大力推行村级事务“六步决策法”,加快民主法律建设进程。

三、步骤与措施

(一)深入群众,搞好调查摸底。围绕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好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特别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空心村改造及小康楼建设示范点的规划,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下,对新增示范点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2个重点村的规划工作要做精做细做实,3月底各村要上交2005年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二)加大宣传,提高参与积极性。(1)3月底以前,各个示范点的年画和乡《新农村建设早知道》做到100%户户张贴上墙,其它自然村做到年画户户张贴上墙。(2)宣传标语和宣传栏,各示范点和村部所在组及公路沿线自然村3月底以前各要求3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各村村部和示范点上要有宣传栏,“三清三改”歌、村规民约、组规民约上墙。2个精品园和5个示范点要求有至少10平方米以上的规划宣传效果图。(3)年内争取建设好杰坝旅游网站,请专业人员设计制作,围绕我乡特色开通网上招商、网上产业推介和农民工就业指南等内容。

(三)加强督导,畅通交流。(1)成立乡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改”验收领导小组,对“三改”扶持政策的兑现,由验收小组验收后开出验收单后方可提供水泥和补助资金。以“三改”带“三清”,“三清”促“三改”。(2)乡村村庄建设规划所站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领导,对“三改”和村庄建设先由规划所站提出意见后方可执行,做到科学规划,和谐发展。(3)密切与县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组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大的扶持,加大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联络,把县乡驻村工作组纳入村工作考评。统一参与全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使组乡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部署下有机结合,融合力量和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突出重点,创新特色。根据各村产业规划和村庄规划,创新各村新农村建设特色,在完成县乡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各村至少创新一个以上自己的特色工作。黄金村着重放在空心村的改造和精品园的建设,黄沙村结合油茶产业的发展着重加大流通协会的建设,使之与增加农民收入密切结合起来,石皮村着重在加强农民知识化中培训基地的建设,使之走出一条示范带动的好路子,长潭村结合老建库区移民,着重抓好移民新村的建设,同时培植脐橙和生猪养殖等新产业的发展,中洞村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加大改水和环境整治工作,各村根据自身优势,着力打造1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特色示范点。全乡应在产业规划上走在全县的前列,同时结合旅游发展,着力打造2个精品示范点。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例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文秘站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__!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建设新农村没有现成的模式,必须先行试点,培植典型,打造亮点,指导大面。威信建设新农村,也必须从县情出发,扎实搞好试点示范,力争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培植一批在全县叫得响、有影响的过硬典型,稳步地加以推进。

一、挖掘潜力促进农民收入

威信是一个典型的部级山区农业贫困县,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大瓶颈。威信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挖掘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一是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做大做强烤烟、畜牧、蚕桑、山嵛菜、中药材、大棚蔬菜、苦丁茶、玉米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尽可能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产业格局,以提升产业促致富。二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建设各类农业示范基地。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壮大天长绿色有限公司、威茧丝绸智溢有限公司等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进一步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引导组建一批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扶持壮大一批种养大户和经销大户,全县做到每个乡镇都有几个专业协会和组织,每个产业都有几个典型大户。

二、规划先行,试点引导

规划是龙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规划的水平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水平,编制一个科学合理、操作性强、能管长远的规划,对于有序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在新农村试点建设中,要科学制定操作性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改造村庄,发展好新产业,培育新型农民。立足实际,坚持“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原则,从改善试点村最基础的条件入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要突出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根据发展可能制定文秘站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__!阶段性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针对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在试点中,要依据各村区位和生产生活环境的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凸显特色。一是村庄布局有特色,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人文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集山水风光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新农村示范点。二是房屋建筑有特色,结合农村实际,体现农村特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搞一个模式。在房屋设计上体现个性,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产业发展有特色,将本土创业与聚合外来发展要素相结合,提速发展传统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村一品”建设。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坚持把党支部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选为示范点,结合扶贫工程的实施,在项目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让群众住上舒适、明亮的新住房。要沿主要道路干线,把通村道路、水利配套设施、村级阵地、能源通讯等设施和庭院改造、农业生产示范带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做好道路、住房、庭院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出示范,实现农村通水、通电、通路、通信、通广播电视的目标,使示范村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兴办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搞好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动员和引导农民定时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彻底清理垃圾、杂物,规划设计合理的垃圾堆放和杂物存放处,改变“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露天厕所和大小粪便随处见”的脏乱差现象,力争使村内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乱停乱放、无乱丢乱扔、无乱贴乱画、无水面漂浮物,促进农村环境的优美整洁。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家庭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的乡风民俗,用文明意识来抵制偷盗、酗酒、斗殴等歪风邪气。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服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的潜能,弘扬农村特色文化。以巩固提升“平安创建”成果为契机,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畅通[:请记住我站域名/]诉求渠道,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农 村长治久安。

五、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培育新农民是一项重要内容。要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切实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和普法教育,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能力。借鉴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建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制度。各乡镇、各试点村组要分别设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从县直各部门、乡镇抽人组成,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工作。要加强对指导员和乡村干部的培训,让他们掌握新农村建设有关知识,建设标准和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例9

新型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的背景

村庄规模过小,人口少,公共设施投入效率低。

我县地域面积小,近年来财政不断加大农村基础、公共设施投入、但村庄规模过小,投入效率低,其固有的问题和矛盾仍不断显现,村庄道路不畅,村民出行不便,供气、供水等因成本过高无法通达,无序状态下建成村庄,满足不了居民点设计要求,有的甚至满足不了日照,通风等基本要求;幼儿教育几乎空白,小学规模小,教学资源分散,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村庄内文化、体育等设施几乎是空白。

部分村庄选址不合理,资源利用不集约

在缺乏规划引导的情况下,盲目自发建成的村庄在选址和建设上不完全具有科学合理性,有的村庄还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同时无序地占有空间资源,需要空间的优化整合,过大的人均宅基地面积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也不利于节约、集约化用地,村庄环境存在脏、乱、散、差现象,尤其是农民生产、生活以及禽畜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污水随便倾倒更是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因此,科学合理整合、减少农村数量、集中布局,规划建设新型农村居民点,才能便于基础、公共设施配套,提高基础、公共设施投入使用效率,提升空间、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

新型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布局已经确定,规划建设开始启动,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全县54个居民点建设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有的已经启动建设,有的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建设规划因方案设计粗糙,未通过专家评审,需要重新修改完善。

新型农村居民点规划选址、建设方案不科学

对目前居民点选址和方案,有的农民接受,有的农民不接受,其原因一是在居民点选址上,没有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很好衔接,很多居民点选址在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导致居民点无法开工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点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以及交通状况,使居民点难以建成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态田园农庄,没有充分考虑农民当前生产的便捷,有的居民点距农田太远,农耕不便,二是在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上,不注意吸纳地域文化,建筑形式、风格没有特色,过分强调土地的节约,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居住习惯。

与相关规划工作未进行有效衔接

近年来,我县相继启动了“农村危改造”、“村庄整治”等项目建设,实施中没有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危房改造大都在原宅基地上翻新、重建、易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村庄整治后村民因条件改善,更不愿意搬迁至新农村,其次,土地利用规划与新型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存在矛盾,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没有充分考虑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目前,新型农村居民点大都处于农田范围,导致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因土地问题难以启动建设。

新型农村居民点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改善生活条件与生产发展的关系,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任务,生产发展好,群众生活才能富裕,再通过新型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因此,要结合农村建设,谋划产业布局,规划产业发展,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实现“一区一品”。

二是处理好当前建设与长远规划的关系。当前农村各项建设要与新型农村建设长远规划有效对接,充分发挥农村建设资金的整体利用,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问题。

三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县、镇政府是新型农村建设的倡导者和引导者,农民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体,要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体,要教育引导农民更新观念,自觉克服消极畏难等思想倾向;规划建设方案和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要充分征求农民的意愿,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建设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一家一户难以办到的事,政府要积极协调,落实解决,尤其是重点抓好新型农村的基础和公共设施建设。

四是处理好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各镇要选择一个基础条件较好的点进行试点,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同时为整体推进提供经验和教训。

加快新型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例10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新农村建设的实质

培训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所采取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一条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认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广大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是我们党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总任务、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特定的内涵和目标要求,就是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二十字,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体现了“三个文明”建设在农村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工程,大家一定要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这既是我们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把握新农村建设正确方向的基本前提。

2、改进方法,进一步明确怎么抓好新农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支持,省里提出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干部服务、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方式就是要凝聚共同的合力,走群策群力之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力量是广大农民群众,骨干力量是基层干部,核心领导是各级党委政府、村两委。举办这次全县新农村建设分管领导、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相关行政村书记、信息员培训,是因为你们既是建设新农村最直接的组织者、发动者,也是具体的实施者、示范者,你们直接面对群众,你们最有说服力。因此,要进一步增进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通过大家把各级党政的意图、思路、政策等信息传递给广大的农民群众,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才能更好地把各项规划措施落实下去。

3、确定目标,进一步理清要建设怎么样的新农村。2012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坚持完成要“早”、标准要“高”、“特”色要明、“实”惠百姓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坚决做到不包办、不攀比、不折腾,不搞形式主义,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在下面的培训中,你们将会具体学习,我看,在实际操作中,突出“五个工作重点”:要以产业为先导,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点“一村一品”建设,力争80%的建设点形成和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使新农村建设点农民收入高于全县整体水平。要以“三清八改五普及”和“三绿两处理”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点整治建设,重点要抓好试点村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及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作;要以“三星十村”创评为载体,大力推进文明村庄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要以村两委与理事会交叉任职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农村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现建得好、管得住、管长远的目标;要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契机,鼓励他们成为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

二、明确职责任务,切实发挥好组织引导推动作用

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08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创造了业绩,赢得了民心,获得了赞誉,工作成绩斐然,名列全市第二,并荣获“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的科学决策,离不开全县各乡(镇、场)、各部门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更离不开我们全体干部脚踏实地,辛勤劳动。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家表示感谢。

2012年我县新农村建设,从上次两办督查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良好,但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在全市保二争一,赶超全省先进”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各乡(镇、场)要集中6月份这一个月时间,打好新农村建设整治工作扫尾战。6月底到7月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将组织各乡镇书记进行“巡回看变化”,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效。今天来的都是各乡(镇、场)分管领导、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相关行政村书记和信息员,你们要进一步提高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能力,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全面提升试点村建设水平。一是再宣传、再发动,再一次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解释,及时、全面、准确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不折不扣地交给农民群众,把党的温暖原原本本地送到千家万户,使党的强农惠民政策宣讲到村、传达到户、落实到人,使农民群众的一些片面认识得到纠正,再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二是再督促、再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阶段目标稳步实现。督查是促进、落实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前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2012年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及工作措施,建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季度一专题督查、半年一评比一小结、年终综合考核评比、督促检查制。在座的各位要充分发挥督查员、指导员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切实加强对各试点村工作的督促指导。三是再总结、再提高,交出全县满意的答卷。要认真总结几年来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切实提升指导操作水平,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地实践探索,精心组织实施。要注意发掘、总结、提炼好的典型经验,加以推广,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搞好村庄的建设规划;要会同农民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和村庄产业基础,规划村庄发展的主导产业;要因势利导,在符合条件的地方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起来;要按照“五新一好”的整体要求,培训新农民,乡风文明有新面貌,丰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扎实稳步的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顺利完成年度工作目标,赢得试点村农民的认可。

三、切实转变作风,真正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

我们干部队伍中有一部分干部不大熟悉农村、不太了解农民,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舞台十分广阔,只要大家端正思想认识,把亲身参与新农村建设作为人生历程一次难得的机遇,作为人生阅历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一定能够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大显身手、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在这里向大家提几点要求:

1、加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要深刻领会十七大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准确理解攸关“三农”发展、事关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全面把握新时期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政策、及基础知识;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所需的知识,提高从事农村工作的业务能力,从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2、认真钻研,提高操作水平。根据省市的文件精神,我县今年安排47个新农村建设点任务,还将争取全市新农村建设达标申报试点县,年初县委提出了我县新农村建设在全市“保二争一”的目标要求。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新农村建设又没有固定的模式,应该说,几年来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的,大家一定要化压力为动力、坚定信心,要按照自然村选点定点“九步法”,广泛宣传发动、制定试点规划、确定建设项目、分项挖潜算帐、分户签订协议、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县新农村建设“八步走”村庄整治工作指南,即坚持先规划后整治、先筹资后动工、先拆迁后建设、先农户后集体的工作程序稳步推进。

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当前干部队伍中出现的一些工作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偏差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举办这个培训班,就是希望大家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水平都能有新的提高,特别是要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不断研究和解决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例11

(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坚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浙江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农业的观念创新、结构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农业现代化路子。一是把培育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生产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任务,大力推动规模化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的成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制定促进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能人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培育一批能够带领农民勇闯国内外市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强县强镇强村。深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做大做强十大农业主导产业,着力培育一批以特色农业强镇强村为基础的各具特色的农业强县。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合作联合服务组织。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社为切入点,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强化信用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的功能,推进“三位一体”的联合服务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建设,拓展“农民信箱”功能,加强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支持农产品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培育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和物流基地。四是大力加强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的科技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配合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业强县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首席专家、推广教授、责任农技员制度。五是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风险保障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抵御“两个风险”能力。按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要求,提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大力加强生态公益林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渔塘和标准渔港建设,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健全农业防病防疫体系,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

(二)搭建农民二三产业创业就业新平台,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努力营造农民群众在非农产业领域创新创业的新平台,以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新门路。一是做大做强以农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为特征的特色块状经济。鼓励产业龙头型骨干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牌和产业提升,引导更多的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家庭工业参与块状经济的专业化分工协作,进一步提升具有产业集群优势的特色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的竞争力。二是加快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营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按照中心镇的产业特点、功能定位以及与村镇体系布局相衔接的要求,搞好中心镇布局和建设规划,引导农民进中心镇创业就业,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向中心镇集聚。清理和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进城安居的限制性政策,加强对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的指导服务,使中心镇成为农民创业就业的大平台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把发展特色村域经济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在积极鼓励农民到城镇创业就业的同时,引导农民就地创新业。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和农村服务业,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发展路子,打响特色村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的品牌。积极营造多形式、多途径创业富民的良好氛围,形成农户家庭经济、私营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新格局,多方面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三)加快村庄整治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龙头的系列工程,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新社区。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实施,扎实推进农民饮用水、农村道路交通、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河道清理、卫生改厕、人畜分离、绿化造林、社区服务和农村信息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十项建设。一是全面完成3000个村庄的环境整治和300个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建设任务。重点整治村庄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全面开展村内改路、改水、改厕、改塘、垃圾污水处理,达到路平灯明、水清塘净、村洁景美。整乡整镇连片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提高整治村建设水平。加快编制完善县市域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村镇建设规划的衔接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整合农村社区服务资源,加快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社区配套服务,努力把一批中心村率先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二是根据农村基础设施调查情况,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新农村公路建设、千万农民饮用水、万里清水河道、新农村新电力、兴林富民、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有线电视网络联网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系列工程,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分类养护机制建设。

(四)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覆盖,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难题。把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社会建设放到新农村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逐步提高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加快建设覆盖广泛、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管理规范、与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准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业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快职工社会保险向农民工的覆盖,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户、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制度,加强农村社会救助救济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二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教育“四项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探索建立优秀教师留农村的机制,推广城乡学校对口扶持和城镇优秀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标准化建设,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对低收入农民家庭子女实行免费高中段教育。三是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进一步提高新型合作医疗筹资和管理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标准化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的制度。四是加快繁荣农村文化。深入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和农民小康健身工程。以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充分挖掘和培育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农民“种文化”活动,加快农村文化体育队伍建设,掀起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五)创新农民培训机制,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按照培育新型农民和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要求,把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文明素质教育摆到新农村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围绕提高农民创新创业能力,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努力创新培训形式,把职业教育的机制引入到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上来,分专业分层次地进行技能培训,努力使培训农民拿到专业技能证书,把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为有专业技术证书的技术工人,把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培养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结合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把一批有技术和经营特长的农村能人培育成为农村新的创业者。要探索把就业技能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结合起来的办法,让参加培训农民在拿到专业技能证书的同时取得新学历文凭。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让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普遍接受6个月至1年的职业教育,让更多农民子女通过职业教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充分发挥电大、农函大、农广校等教育平台的作用,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科技文化水平。三是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活动,加强农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弘扬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加快把农民群众培育成为文明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