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商业文化素养

商业文化素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2-29 16:25:59

商业文化素养

商业文化素养例1

一、商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每所商科院校的主要任务,但任何教育都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力求培养出完整的人的教育。许多商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大多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围绕市场转动的实用性技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对商科院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商科院校教育中较为突出的弊端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严重缺失。我国商科院校自创办以来,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非常突出,由于过分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学生还仅仅是专业技能的载体,而商科院校所存在的这种现象使得大学生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具有独立人格和优良综合素质的人。因此,导致了商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较低的现象。部分商科院校虽然都开设了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但课时严重不足,很多教学内容只是轻描淡写,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更像是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中的一种点缀,人文素质教育一直以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发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大浪潮和商科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商科院校已经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其软肋,纷纷采取措施使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人文素质教育所处地位较低。商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较为单调,没有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不具备把大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的先进理念,即过分强调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人文素质教育处于辅助性位置,课程设置不平衡,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范围较窄,大多被列为公共选修课,作为必修课课程的较少,为数不多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也只是注重传授人文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甚至某些学校的专业已经放弃开设《大学语文》这样的基础课程和文学艺术类课程,学生几乎受不到任何人文素质的教育和熏陶,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学生人文活动及相关设施的匮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文知识固然重要,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相关的特色人文素质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知识和实践的巧妙结合更直观地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及素质的培养。但目前多数商科院校很少为学生创造相关的实践机会,缺乏特色人文活动的场所及设施,甚至在人文课程中的多媒体教学都不能完全满足。此外,图书馆作为一所学校的文化中心应充实各类书籍和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但多数商科院校的人文类书籍和资料微乎其微,难以满足学生人文知识和实践的需要。

3.师资力量參差不齐。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学能力不够专业,大多数商科院校没有配备相关的资质优厚的教师团队。因此,由于商科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主观忽视,学校对于此类课程相关教师的招聘要求比较松散,教师不够专业,教育能力有限,师资力量薄弱,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也不够负责,使人文素质类课程效果不佳。

4.学生个人素质水平不一。当代商科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商科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身人文素养方面的提高,能力较强,具备所属职业领域的职业人文素质需求。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只注重专业学习,很少涉猎传统文化和人文知识,不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个人素质水平较低。

二、加强商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这就要求商科院校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源泉,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如今的商科院校教育仍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问题。例如现代大学生的杀人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四名学生,手段残忍;丽江大学女大学生杀人碎尸案等等。可以说现代大学的严重缺陷之一就是人文教育的缺失。就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而言,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改善我国商科院校教育的发展现状有促进作用。我国商科院校教育自创办以来,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非常突出,过分强调教育的实用性,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尤为严重。对商科院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其中心任务,但任何教育都应当是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许多商科院校在就业压力愈来愈重的情况下,商科院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人文教育,很多商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是围绕市场转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对高等商科院校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改善我国商科院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弘扬人文精神,完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商科院校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顺应了现代教育改革潮流。《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改革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重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加强商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商业与人文携手共进是一个完美社会形态的显著标志,所以,上课仅是教授某门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时展要求的。在我国,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商科院校大学生大多会自觉地重视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对学习人文课程、参加人文讲座、欣赏艺术活动等却不太感兴趣,存在着人文素质较低的现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人文知识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趣味、气质、性格等,帮助商科院校大学生丰富人文知识体系,完善人文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综合素质,成为综合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涵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4.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促进商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学生不仅要以高智慧、高技能,而且要以高情感進入社会经济生活,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商科院校教育必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人格发展做双重准备,应积极引导学生整体精神的发展。商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技术型人才重任。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身心素质,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开拓创造力的基础保障。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商科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境界,可以使他们拥有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生活,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能够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将所学的知识科学地组合形成合理的结构。不仅如此,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还能够帮助商科院校大学生提升道德修养,让商科院校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中摒弃功利目的,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能充分真诚、友好地对待团队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合社会需求,顺利实现就业。

三、加强商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1.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文素养课程设置。首先,高校领导应树立正确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出发点,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切实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为目的。

其次,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文素质课程的比例,避免部分人文课程内容设置重复或无意义,改变目前部分商科院校中人文课程设置不平衡或空白状态,使这些人文素质课程不再是专业课程的点缀。利用科学的规划和全面的调控,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可执行性,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人文活动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一,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举办各种大学生科技节、艺术节、大型文艺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第二,学校要发挥其统领职能,建设校园文化网站,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场所,为各种文化活动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讲座,邀请校内外优秀学者、文化名人进行讲座,增长学生见识,提升文化素养。

商业文化素养例2

商科类大学的专业结构设置主要是以经济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金融等专业为主,辅之以相关学科构成。这样的学科设置很容易使学生受经济学的影响,形成功利重于一切的思想观念,从而影响自身品格的提升。因此,商科院校应从人文学科教育及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上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教育水平,为社会培养专业过关、素质高、有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商业人才。

一、商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每所商科院校的主要任务,但任何教育都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力求培养出完整的人的教育。许多商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大多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围绕市场转动的实用性技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对商科院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商科院校教育中较为突出的弊端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严重缺失。我国商科院校自创办以来,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非常突出,由于过分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学生还仅仅是专业技能的载体,而商科院校所存在的这种现象使得大学生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具有独立人格和优良综合素质的人。因此,导致了商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较低的现象。部分商科院校虽然都开设了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但课时严重不足,很多教学内容只是轻描淡写,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更像是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中的一种点缀,人文素质教育一直以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发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大浪潮和商科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商科院校已经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其“软肋”,纷纷采取措施使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人文素质教育所处地位较低。商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较为单调,没有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不具备把大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的先进理念,即过分强调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人文素质教育处于辅助性位置,课程设置不平衡,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范围较窄,大多被列为公共选修课,作为必修课课程的较少,为数不多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也只是注重传授人文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甚至某些学校的专业已经放弃开设《大学语文》这样的基础课程和文学艺术类课程,学生几乎受不到任何人文素质的教育和熏陶,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2.学生人文活动及相关设施的匮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文知识固然重要,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层面,相关的特色人文素质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知识和实践的巧妙结合更直观地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及素质的培养。但目前多数商科院校很少为学生创造相关的实践机会,缺乏特色人文活动的场所及设施,甚至在人文课程中的多媒体教学都不能完全满足。此外,图书馆作为一所学校的文化中心应充实各类书籍和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但多数商科院校的人文类书籍和资料微乎其微,难以满足学生人文知识和实践的需要。

3.师资力量?⒉畈黄搿H宋乃刂式逃?类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且教学能力不够专业,大多数商科院校没有配备相关的资质优厚的教师团队。因此,由于商科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主观忽视,学校对于此类课程相关教师的招聘要求比较松散,教师不够专业,教育能力有限,师资力量薄弱,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也不够负责,使人文素质类课程效果不佳。

4.学生个人素质水平不一。当代商科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商科院校的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身人文素养方面的提高,能力较强,具备所属职业领域的职业人文素质需求。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只注重专业学习,很少涉猎传统文化和人文知识,不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导致个人素质水平较低。

二、加强商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这就要求商科院校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源泉,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如今的商科院校教育仍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问题。例如现代大学生的杀人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害四名学生,手段残忍;丽江大学女大学生杀人碎尸案等等。可以说现代大学的严重缺陷之一就是人文教育的缺失。就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而言,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对改善我国商科院校教育的发展现状有促进作用。我国商科院校教育自创办以来,功利主义的办学思想非常突出,过分强调教育的实用性,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尤为严重。对商科院校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其中心任务,但任何教育都应当是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许多商科院校在就业压力愈来愈重的情况下,商科院校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人文教育,很多商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是围绕市场转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对高等商科院校大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改善我国商科院校教育的发展现状,弘扬人文精神,完善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商科院校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顺应了现代教育改革潮流。《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改革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重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加强商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商业与人文携手共进是一个完美社会形态的显著标志,所以,上课仅是教授某门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在我国,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商科院校大学生大多会自觉地重视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对学习人文课程、参加人文讲座、欣赏艺术活动等却不太感兴趣,存在着人文素质较低的现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人文知识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趣味、气质、性格等,帮助商科院校大学生丰富人文知识体系,完善人文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综合素质,成为综合型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涵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4.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促进商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学生不仅要以高智慧、高技能,而且要以高情感?M入社会经济生活,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商科院校教育必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人格发展做双重准备,应积极引导学生整体精神的发展。商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技术型人才重任。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身心素质,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开拓创造力的基础保障。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商科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境界,可以使他们拥有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生活,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能够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将所学的知识科学地组合形成合理的结构。不仅如此,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还能够帮助商科院校大学生提升道德修养,让商科院校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中摒弃功利目的,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能充分真诚、友好地对待团队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合社会需求,顺利实现就业。

三、加强商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1.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文素养课程设置。首先,高校领导应树立正确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出发点,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切实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为目的。

其次,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文素质课程的比例,避免部分人文课程内容设置重复或无意义,改变目前部分商科院校中人文课程设置不平衡或空白状态,使这些人文素质课程不再是专业课程的点缀。利用科学的规划和全面的调控,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可执行性,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人文活动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一,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举办各种大学生科技节、艺术节、大型文艺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第二,学校要发挥其统领职能,建设校园文化网站,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场所,为各种文化活动提供有力支持。第三,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讲座,邀请校内外优秀学者、文化名人进行讲座,增长学生见识,提升文化素养。

商业文化素养例3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保障,他们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当代大学生急需传统文化教育来丰富其精神世界,使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民办高校在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中,应该充分全面把握人才培养的特征,同时也应该结合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岗位方向等,行之有效地推动职业素养教育的科学全面开展,积极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之中,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德育素养。

二、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领域日益飞跃的今天,社会岗位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民办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主要摇篮,理应顺应时展的潮流,切实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成效。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民办高校尤其需要注重开展科学的职业素养教育,依托于丰富且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依托于完善且科学化的教育形态,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巧妙且深入地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

(一)优化大学生的个人素质

在跨境电商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跨境电商岗位对于未来人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是非常苛刻的。尤其是一些外国独资或者中外合资的企业,对于该专业学生的素养要求更加的苛刻和多元化。民办高校在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若仍停留在传统的教育阶段,若仅仅采用传统的育人模式,很难整体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难以激发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此,在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以丰富且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来作为主要的教学框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也能够强化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民办高校在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全面挖掘以及利用传统文化,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才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鼓励以及引导他们夯实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认知,更好的投身于自身的学习实践中,力争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繁荣发展增砖添瓦。

(二)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不可否认,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多元文化的渗透以及影响等,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有所弱化。这可能是时展的烙印,也可能是时展的局限。当代大学生生活同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革命岁月之间毕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同时,在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也极容易受到西方多元思想的影响和渗透。尤其是对于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未来的工作性质等,决定了他们需要同不同国家的人群来进行商贸往来以及人际交互,若他们自身不具备浓厚的爱国热情,甚至不具备较强的爱国情结,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思维观念,也会直接作用于他们的行为实践,甚至促使他们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为此,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注重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感。在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立足于夯实且系统化的传统文化,能够引领学生认真回归历史,尤其是认真梳理历史与文化“来时的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他们真正走好“未来的路”。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教育的熏陶下,能够充分感悟到爱国人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行为和情怀,这就会增强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爱国热情,继而推动他们积极将爱国思想转变为爱国实践。

(三)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认识

在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依托于科学且高效化的职业素养教育,充分挖掘以及高效利用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认识。跨境电商专业是一门较为热门的专业,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非常高。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方式方法的影响和制约,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认识观念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这不利于提升他们的整体发展竞争力。为此,在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依托于夯实且全面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掌握认识社会的方式以及路径,更好地启发以及激励他们。正所谓“以史为鉴”,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而言,只有深刻全面的了解过去,才能够更好地走向未来。

三、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路径

在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科学且高效化的职业素养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以及优化他们的职业素质,能够全方位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能够全方位强化他们的道德观念。为此,民办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职业素养教育的关键契机,精准且高效地利用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最大程度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整体成效。可以说,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且多元化的思想内容,在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深入且有效的挖掘其中的内在积极因素,并巧妙同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内容整合起来,才能够最大程度优化职业素养的教育力度。

(一)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在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的教育过程中,为深入全面地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整体成效,民办高校应该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变革,同时积极把握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全面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最大程度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质量。一方面,在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民办高校要注重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改变传统的灌输性的教学方式,积极实现教学方式的全面变革以及科学创新。比如在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中,民办高校应该从区域内学生熟悉或者认知的事迹或者人物着手,充分拉近大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从他们熟悉的人或者事着手,更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渗透的过程中,民办高校还应该积极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不可否认,传统文化同当代大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脱节性。若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或者渗透,很难真正保障教学成效。基于此,民办高校以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来进行集中化的呈现,借助于丰富且形象化的视频内容等,科学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更好优化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观念以及认知水平。

(二)整合课程资源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渗透

在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优质的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立足点。为此,民办高校应该注重结合跨境电商专业课程内容的实际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特点等,精准全面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渗透。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跨境电商同传统文化之间似乎没有表面的联系。但若从深层次来进行剖析以及认知,同样可以把握其中的内在关联性。作为跨境电商专业教师,可以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有效把握其中关键性的传统文化,更好地提升以及优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做好关键的拓展以及延伸等工作,以便全方位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职业素养。此外,在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精准全面依托于课程资源的优势,民办高校应该注重在思政课程中,巧妙多元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全面整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比如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课堂活动教学法等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采用多元宣传平台

在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民办高校可以进行必要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渗透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以及感染启发学生。当然,在整体校园文化环境创设的基础之上,也可以营造良好的院系环境。院系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跨境电商专业的院系负责人,应该同步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比如可以张贴相关的革命历史故事,或者进行黑板报内容的制作等等。同时,考虑到当代学生的信息素养较强,他们在生活中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频率非常高。尤其是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可能更强。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民办高校可以注重依托于多元化的宣传推广平台,如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来进行广泛全面的宣传。

(四)创设多元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

商业文化素养例4

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目标

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为指南,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英语专业技能、英语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的输入和深化为中心,以学生“语言+商务+文化+综合技能”为着力点。这就必然要求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英语+商务+素养+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修与辅修的相辅相成,满足我国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现状

现阶段,大部分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中,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松散、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不明显,缺乏商务英语系统知识理论课程,商务实践课程严重比例失调的问题。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满足学生对听、说、读、写的需求,强调培养学生扎实语言基础的同时,注重商务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才可学好商务英语。其次,由于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时间短,教材编写相对凌乱,以致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选取教材时,面临选择面窄、教材不够贴切等难题。另外,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也阻碍了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这也使得培养的商务英语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商务英语素养的应用能力不强。

三、商务英语课程改革

参照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应设计为英语应用能力、文化素养、基本国际商务素养和实践训练四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是统一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整合,使学生商务英语能力能在知识与技能的不断融合中得到强化。

可开设综合英语、精读、高级英语、英语语法、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等基础语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能力。通过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课的学习,纠正学生错误的语音、语调问题,使之熟练掌握拼读规则,能看音标读生词;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法等课程则从基础方面强化学生英语学习,充分了解英语语言结构和使用规律。在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上,需增开相应的辅修课,包括西方文化入门、英美国家概况、亚洲国家历史发展等,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国外文化、经济和社会风俗的了解,掌握一定跨文化交际知识。

关于基本国际商务素养的培养,可从专业平台课和专业方向课着手开展。专业平台课可开设关于商务翻译、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等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奠定基础。专业方向课程旨在使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谈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具体理、深入的了解。在基本国际商务素养教材的选取上,应优先考虑全英文版本,采取全英语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强化英语语言基础能力。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现阶段培养的商务英语学生大部分缺乏实践经验,欠缺商务英语实践能力。所以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实践训练必不可少。学校可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相应的实践课程或活动。实践训练课程可采用校内外相结合的模式,如口语、翻译等多项语言基础的校内实践训练,校企合作、自主实习开展岗位实践的校外实践训练。同时,可定期举办各种与商务专业相关的技能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模拟商务谈判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略商务英语的魅力。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一年级应侧重基础语言知识的积累,二三年级侧重商务英语知识的掌握,四年级侧重综合实践的提升,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另外,课程设置也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以文员、市场营销、市场贸易、电子商务等职业模块为辅。

四、结语

全球经济文化的相互渗透,促使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踏入商务英语的领域,也使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断得到探索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一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基本功扎实、人文素养高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专门人才为目标。只有找准方向,才能真正打培养务英语专门人才。

商业文化素养例5

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文化素养教学的现状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高专的教学时间较短,同时为了顺应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原则,众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在设置商务英语课程时主要偏重于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结合,教学上教师讲授也是以知识性介绍或者语言文字解说为重点,对文化内容涉及不多,对中国本土文化涉及得更是少之又少。学生方面。现代随着英语的广泛使用,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对于国外文化的了解也随之增多,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本国家民族文化的了解却越来越少。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教育方面的失衡。

三、文化素养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1《.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建设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应制定《教学大纲》,指定必须主修的文化课程,用《大纲》来规范教学内容,充实大学英语教材。目前,教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普通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而设,仅重视语言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对于文化和语言技能的教学并没有太多偏重,这与现行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因此教材中应当增加文化知识的含量。

2.定位传统文化素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目标在进行外语教学中不能仅局限于教学语言对象的文化,还应该包含本民族文化,而后者的学习是对文化素养的基本要求,LarryA.Samovar等学者曾指出:“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跨文化交际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2004年版的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提出了高校进行文化教学的要求。文化教育内容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这种“跨文化交流”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本民族文化与其他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而将传统文化素养教学内容加入商务英语教学课程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在此前提下加强各语言之间的交流。

3.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文化素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素养教学既让学生学习到国外的文化传统、习惯、流行趋势,又可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知识,特别是我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又掌握了运用英语来表达我国传统文化的技能。对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举办讲座来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各国包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使其意识到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4.充分利用商务英语专业课文中的文化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两种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去探寻课文中所提到或是牵涉到的文化差异点,学生通过主动的探寻来加深对该语言知识点以及相关文化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同时还能够引发学生继续探索与该知识点相关的文化内容。当完成一阶段的学习后,为了避免学生知识点的零碎和不连贯性,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所学习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文化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综合归纳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5.教师应加强文化素养教学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文化素养教学导入商务英语教学的精读、泛读、口语、听力、写作和翻译等课程当中,并且结合教学材料将相关的文化知识和交际规则适当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利用多媒体将所教授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声音和图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但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来加强商务英语传统文化素养教学。第二课堂即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进行的口语比赛、演讲比赛、专题辩论赛、写作比赛等竞赛活动。

商业文化素养例6

从1999 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经过六年的扩容, 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 年的643 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700 万人,就业压力被空前放大。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引起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各种能力要求来看,要求最多的是毕业生的环境适应能力(65.9%),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56.8%),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因此, 高校除培养学生专深的职业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吃苦耐劳和发奋拼搏等素质。推行素质教育是提升毕业生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当然也不例外。 由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在外企里工作。虽然工作性质,工作场地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面临着如何从事涉外的经济贸易活动,如何在外商经营的企业里占有一席之地的问题。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排除语言上的障碍,了解一定的商务知识, 还要具有商务意识, 具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抓好商务英语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还事关学科的成败,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 商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要求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从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的角度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商务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中,既包含了英语语言素质教育的特点,也融入商务文化理念的教育特点。英语素质教育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英语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培养在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交际能力与思维能力和谐发展。

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除具有上述特点外, 它还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商务英语的专业化是其区别于基础英语的根本特征。商务英语以英语为载体, 涉及到大量的商业、贸易、管理、财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和商业信函撰写、商务谈判等具体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拓宽学生的商务知识面,使学生对商务常识有所了解,熟悉西方企管模式,培养学生操作业务, 进行商务交流的能力。商务英语教学中所蕴涵的西方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等, 能帮助学员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这些商务意识和商务理念都属于商务英语的专业素质的范畴。

3 商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首先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商务英语素质教育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习和运用英语及商务知识的内在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商务素质。斯宾塞曾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 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 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 学校可以根据各门专业课的不同特点利用诸如多媒体教室,模拟谈判室之类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以各种案例为载体,定期穿插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能边学边用,边用边学,这样可以通过高强度的演练来提高他们实际操作业务的能力和商务社交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开拓学生的眼界,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更到做因材施教。 其次,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仍是推行英语素质教育方法的关键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素质左右了学生素质的发展,要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 充分了解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摄取外界的新信息,并判断其价值,迅速将有用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知识能力体系的一部分, 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掌握相关的商业知识及商业技能。但教师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只是讲解知识。因此教师除讲授知识外,在组织教学时要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利用案例模拟、情景模拟操作、学生练习等形式,对学生应 掌握的应用技能进行重点强化提高,为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岗位工作提供基础。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起着组织者、管理者、解难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因此对老师进行经常的培训,是英语素质教育体系中重要而基础的一环。我们应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对商务英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形成针对不同对象灵活发挥的能力, 使其尽快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最后,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包括各种社会实践、课外学术活动与赛事等。在第二课堂上, 学生能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 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商务知识竞赛、商务英语论文比赛、模拟市场活动, 假期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的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还能够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共同探讨中提高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因此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创新等其他非业务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力地配合并推动第一课堂的实践教育工作。

4 结语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教育自身发展到今天提出的必然课题。商务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树立学校老师的素质教育观念。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应坚持以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核心,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培养学生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和以商务运作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商业文化素养例7

    从1999 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经过六年的扩容, 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 年的643 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700 万人,就业压力被空前放大。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引起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各种能力要求来看,要求最多的是毕业生的环境适应能力(65.9%),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56.8%),然后依次是自我表达能力、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因此, 高校除培养学生专深的职业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吃苦耐劳和发奋拼搏等素质。推行素质教育是提升毕业生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当然也不例外。 由于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在外企里工作。虽然工作性质,工作场地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面临着如何从事涉外的经济贸易活动,如何在外商经营的企业里占有一席之地的问题。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排除语言上的障碍,了解一定的商务知识, 还要具有商务意识, 具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抓好商务英语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还事关学科的成败,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 商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要求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从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的角度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商务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中,既包含了英语语言素质教育的特点,也融入商务文化理念的教育特点。英语素质教育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英语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 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培养在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交际能力与思维能力和谐发展。

    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除具有上述特点外, 它还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商务英语的专业化是其区别于基础英语的根本特征。商务英语以英语为载体, 涉及到大量的商业、贸易、管理、财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和商业信函撰写、商务谈判等具体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拓宽学生的商务知识面,使学生对商务常识有所了解,熟悉西方企管模式,培养学生操作业务, 进行商务交流的能力。商务英语教学中所蕴涵的西方企业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等, 能帮助学员更好地了解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这些商务意识和商务理念都属于商务英语的专业素质的范畴。

    3 商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首先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商务英语素质教育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习和运用英语及商务知识的内在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商务素质。斯宾塞曾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 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 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 学校可以根据各门专业课的不同特点利用诸如多媒体教室,模拟谈判室之类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以各种案例为载体,定期穿插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能边学边用,边用边学,这样可以通过高强度的演练来提高他们实际操作业务的能力和商务社交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开拓学生的眼界,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更到做因材施教。

    其次,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仍是推行英语素质教育方法的关键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素质左右了学生素质的发展,要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 充分了解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摄取外界的新信息,并判断其价值,迅速将有用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知识能力体系的一部分, 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语言水平、掌握相关的商业知识及商业技能。但教师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不只是讲解知识。因此教师除讲授知识外,在组织教学时要能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利用案例模拟、情景模拟操作、学生练习等形式,对学生应掌握的应用技能进行重点强化提高,为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岗位工作提供基础。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起着组织者、管理者、解难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因此对老师进行经常的培训,是英语素质教育体系中重要而基础的一环。我们应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对商务英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熟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形成针对不同对象灵活发挥的能力, 使其尽快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最后,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包括各种社会实践、课外学术活动与赛事等。在第二课堂上, 学生能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 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商务知识竞赛、商务英语论文比赛、模拟市场活动, 假期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的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还能够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共同探讨中提高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因此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创新等其他非业务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力地配合并推动第一课堂的实践教育工作。

    4 结语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教育自身发展到今天提出的必然课题。商务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树立学校老师的素质教育观念。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应坚持以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核心,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培养学生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和以商务运作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商业文化素养例8

[作者简介]朱颖(1978-),女,浙江桐乡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商务礼仪。(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45-02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受注重。“高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职业性”,主要是指高质量的职业素养,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人格修养和行为道德。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国际贸易专业设置商务礼仪课程作为素质拓展课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了解行业中必备的礼仪礼节,催化学生高素质的养成,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和进行教学设计时,将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运用当前社会上较新的企业资讯及商务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与企业之间“无鸿沟”;并邀请企业负责人、本科学院老师、外教共同组成教学团队或是承担教学上某个技术模块某一章节,将兼职教师的教学落到实处,这种全新的尝试深受学生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职院校开设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要性

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礼仪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知识的学习、智力的提高,而是方法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中“渔”的学习,是培养人的情商,让学生学会尊重人、提高与人相处的能力。

1.礼仪是贯彻“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学生学习商务礼仪后,能提高情商,能以感恩的心态和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适当的方式来化解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因此,礼仪又是人际交往间的“黏合剂”,它让校园中多了一份宽容和理解,少了一些指责和推诿,它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从而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精神与道德上的支撑,使社会沿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是用人单位迫切的需求。据调查,有86.4%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开设商务礼仪课程”,有79.6%的企业认为“职业道德可以弥补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但道德的缺陷却无法用知识来弥补”。

3.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手段。要在激烈的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竞争中处于前列,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十分关键。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积极探索“能力本位、多方联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业务精、外语强、素质好”的应用型外语、外贸人才为培养目标。而要培养出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谈吐能力、卓越的管理能力、职业化的办公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

二、商务礼仪中融入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就是劳动者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它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因此,职业技能只是职业素养的一个方面。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个方面。显性职业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取得的外在表象,如形象、谈吐、知识等,它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体现。而隐性职业素养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它是显性职业素养的内在驱动。

1.高职课程设计必须适应企业文化的需求。示范高职院校与普通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普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对社会、企业的需求考虑较少。很多高职学生学术上比不过本科生,职业素养上与中职学生无异,对企业来说他们就像是“半成品”。问题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训力度不够,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没有体现出人才培养的特色。因此,我们的高职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我们的课程设计不仅要培养学生怀有一技之长,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专业课应该有机融入职业素养教育。从高职院校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途径来看,几乎都是利用课外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教育”,欠缺针对性和专业性。很多专业课老师认为职业素养的学习跟系统理论学习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在教专业课时没有好的切入点灌输职业素养教育,致使职业素养教育失去了专业课程这一“肥沃的土壤”,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有余而个人素质不足,从而偏离了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挥专业课对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作用,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可以与课外教育建立起全方位的职业素质教育长效发展机制,也可以缓解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培养之间的冲突。

三、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商务礼仪”课程突出“国际贸易”的行业特性,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用技能培养为宗旨,课程设计体现三个注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工学结合,注重课程设计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采用工作岗位逐层递进、工作任务逐个对应的学习方式(具体分解如下图):

1.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活动,能了解企业常见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的一般程序,熟悉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等各项技能,熟练掌握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礼仪规范,养成在职业场合正确运用体态及表情传达对他人礼貌和尊敬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胜任岗位任职要求。此外,还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出色的时间管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2.教学时间安排。由于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商务礼仪课程与就业辅导相连接,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能直接走上社会,与职业环境“零距离”,因此,将商务礼仪课程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按照目前高职“2+1”的教学计划,上完该学期后,学生即将踏上社会,开始顶岗实践,故在教学安排中增设“应聘礼仪”和“职场交际礼仪”等环节,每周4学时,一学期共60学时。

四、商务礼仪课程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的新模式

1.项目承载实体。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商务礼仪课程以真实存在的“杭州鼎翔通讯器材进出口公司”为项目化平台,全课程按照职业成长线路分为六大模块(职业形象设计、语言与交际、接待与拜访、商务活动、职场礼仪、涉外商务礼仪)及12个子项目(鼎翔公司新职工见面会、鼎翔公司客户洽谈会、鼎翔公司2009年尾牙、电话通知鼎翔公司面试人员、鼎翔公司上门拜访客户、鼎翔公司参加2010年秋季广交会、鼎翔公司新项目签约会、签约仪式晚宴、鼎翔公司2010年度招聘会、分角色模拟鼎翔公司一天工作、鼎翔公司与法国老客户巴黎世家新品谈判会、应邀至美国总公司商务交流)。从“新职工见面会”为第一个项目,整合了“仪容仪表设计、站姿、坐姿”等课程第一章节内容,到“工作出色应邀到美国总公司进行商务交流”的最后一个项目,融合了“国际商务交流”这一商务礼仪课本中最后一章节的内容,以公司业务发展的递进为主线,贯穿13个项目内容,将情境模拟法、案例导入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轻松运用其中,使学生上课便如置身于真实商业活动之中,学生的角色也转换为商务工作人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商务礼仪实际运用能力。

2.团队优化师资。由企业负责人、本科学院老师、外教共同组成教学团队或是承担教学上某个技术模块某一章节的教学任务。高职院校教师、企业负责人、外教等实行“红绿灯”多元化教学方式。“红灯”指企业兼职教师,代表着严肃、职业。企业兼职教师在课程内容中主要教授应聘礼仪、办公室礼仪等章节为主,现身说法,告诫学生哪些是职场“雷区”。“黄灯”指本科院校教师、外教,代表着智慧、温暖。本科学院教师主要教授商务谈判礼仪的章节,他们深厚的理论功底、严谨的课堂教学给高职学生吹来了一股不同的风,众多同学反映本科老师的上课风格让他们久久难忘;外教是我院针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商务礼仪课特别邀请的,由于专业背景的原因,该门课为双语教学。“绿灯”指本专业任课教师,代表着宽容、自由。商务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气氛融洽,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欢乐中成长。

3.实战训练技能。我们采取了“内外联合”的实战技能培养方法。对外,借助校企合作企业的力量对学生进行商务礼仪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向企业无偿提供新闻会、新产品推广会等商务活动的工作人员,既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机会,又为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对内,把握学校举行校园活动的机会,如校庆三十周年大型典礼、校园文化节、与美国XX大学联合办学签约仪式等活动,提供现场接待、摄影、翻译等工作人员。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实战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正因为有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职业素养,毕业生供不应求,招生分数线连年稳居全省前三名。

4.立体评价体系。要使职业素养教育能够始终沿着正确积极的方向运行,必须建立商务礼仪专业的职业素养体系。该体系的目的是在商务礼仪课程中对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进行动态的管理,要结合企业的认可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不断调整、完善,该评价体系应具有预测、诊断、反馈等功能。该评价体系以职业素养的融合与实施过程为主线,贯穿于商务礼仪课程的全过程。此外,还结合其他三种考核手段:认知评价、行为考察、项目测试。

综上所述,职业素养的教育是贯穿课程始终的,结合我们体会的教育创新,今后的商务礼仪课教学工作,需要更多的授课教师进一步开阔思路、解放思想,弘扬“教育创新”精神,提升真正惠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及理念,使商务礼仪课的课堂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使职业素养的理念有机融入课程中,着力构建一个商务礼仪课程学导式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罗利华.市场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研究[J].教学探索,2010(10).

[2]颜莉红.面向高职学生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商业文化素养例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91-01

一 “商科专业学生通用能力”内涵初探

商科通用能力在商业实践领域中,具有普遍适用、可广泛迁移的基本特点。究其原因,主要由如下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商业活动实践不断演变的客观现实,这决定了商科通用能力的普遍适用性和应对变化的相对稳定性;二是商业活动的本质指向是人,是会思考、有情感的主观的人,这使得商科通用能力具有了人文性和主观性特点。进行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着重强调思维意识、思维方式等智力技能的培养,需要在公关协调、沟通交流、组织管理、随机应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志力、领悟力、习惯、人格人品等情感素质的培养塑造方面有所侧重。

二 “商科专业学生通用能力培养计划”解析

1.通用能力体系的构建

基于商科专业特性、用人单位反馈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因素,立足“素能本位”,突出实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个人的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各种能力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并最终形成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能力。经济眼光与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案创作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活动策划能力、自我规划能力、耐劳耐挫能力等八项通用能力将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并通过实践检验,最终形成较为成熟的能力体系。

2.能力支撑体系的构建

主要考虑课程体系的重构、专业文化的熏陶、专业通用技能的强化等实施要素。商科类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以商业管理类综合性通用能力为本位培养目标,既传授商业理论知识以发展学生智力,又注重管理技能训练以增强学生技能,教学过程贴近商业管理实践,培养学生的商业管理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考虑:一是各专业普及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专业基础类课程,并将能锻炼学生耐劳耐挫能力的企业见习、劳动体验等纳入课程体系;二是通过“商道论坛”这一平台,创新性地开设“中外商界精英精选案例”“商界优秀影视作品欣赏”等文化讲座;三是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制订通用能力技能竞赛年度计划,形成长效机制。

3.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

主要以“传承经典,争创先锋”的文化育人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爱国、诚信、责任、感恩”主题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培养管理精英,塑造商界领袖”的育人宗旨。同时强化文化育人氛围,通过教室文化、寝室文化、楼道文化、办公室文化的建设,形成“时时处处皆育人”的良好局面,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三 “商科专业学生通用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

第一,在课程渗透环节,商学院突出打造精品,叶超飞教授讲授的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等课程,曾多次作为公开课,在商学院师生中备受关注。

第二,在专业文化活动环节,商学院制订《商学院学生通用能力技能竞赛方案》,包括大学生活规划大赛、服务礼仪大赛、经济应用文写作大赛、计算机应用大赛、方案策划大赛、经济知识竞赛、“商学才子”演讲大赛、“言商论道”辩论大赛等八项具体赛事。八项赛事根据各自特点,分布在不同月份,贯穿一个学年。通用能力技能竞赛将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悟,营造以赛促练的竞赛文化,有效促进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另外,本学期叶超飞教授作客“商道论坛”讲座,分享《生活中的经济学法则》,吸引了商学院师生800余人听讲。

第三,在文化育人环节,商学院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商道文化”为特色,以“专业文化”为载体,通过课程设置、平面文化建设、学生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主要措施:(1)抓实行为养成,加强常规规范;(2)坚持“活动育人”,实行“一月一主题”;(3)形成三个机制:党政齐抓领导机制、“全员、全程、全面”育人机制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4)建立三支队伍:素质全面的学生党团干部队伍,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队伍,既专业又敬业的辅导员队伍;(5)思想政治工作“三进”:进课堂(特别是第二课堂)、进班级、进公寓。

商学院在实施该项培养计划的同时,深入加强理论研究,以理论指导实践、检验实践、完善实践。同时注重实证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归纳总结实施经验与成果,目前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两篇,形成调研报告一份,并申报省级课题一项。

商业文化素养例10

2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实施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在纺织类专业的高职教育中,需依据纺织行业的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一线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和建设“工商融和”的课程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课程标准[7]。如对于纺织品跟单岗位,根据“必需、够用、适度”的原则设置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外,还应开设纺织品跟单、纺织商务实训、报关知识与商检等相关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职能的实施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建设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核心和关键。为了优化师资队伍,积极鼓励教师继续深造,鼓励教师跨专业学习,考取商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鼓励教师在访问工程挂职锻炼期间,注重学习纺织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管理以及企业文化,提升自身的“工商融和”素养;鼓励纺织类专业教师在师资培训时,考取商贸类专业的双师技能证书;积极引进具有“工”“商”科学历背景的教师,这些鼓励措施,将为实践基于“工商融和”的纺织类专业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8]。

4校企合作与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工商融和”的育人氛围,积极利用参加校内外实训项目实践活动以及企业生产一线的顶岗实习,在努力提高纺织专业知识外,积极学习“商”科类专业技能,并达到“工”“商”复合型技能的融会贯通。与企业合作共建工学结合的生产实训基地,形成“工学结合”、“工商融和”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职业资格认证,鼓励学生参加报关、报检、贸易跟单员等资格证书考试,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工商融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5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应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结合我院“二院”建设,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创建具有我院特色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质的人才训练基地;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注重工商文化融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借助校园文化氛围,注重学生品行、能力和知识三方面的培养,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工商融和”的综合素质[9]。

商业文化素养例11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发展。然而,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校企人才的供需错位,暴露出我们目前教育的症结:专业知识教育多于专业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强于专业观念教育;注重校园教育共性,忽视教育与职业的衔接;注重培养能力,轻视塑造精神。

高职教育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每一个专业都明确地指向一个或多个职业岗位,这就要求不同专业根据职业岗位情况,确定其具体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将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个性化,凸显市场性,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观念的转变、心理上的转变、行为的转变,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人生重大角色转变,培养职业能力,树立职业价值观,为相关行业培养出合格的准职业人。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建设与行业对应的专业文化,也就成了实现育人目标的必然。

二、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文化构成的因素

1.职业文化因素

专业文化是师生围绕某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它包含了师生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乃至对专业教育的认知,对专业中每个人的行为形成潜移默化的指导与规范。专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行为准则都应来自相应的职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建设专业文化重要的借鉴内容,对应用型高等教育来说,行业用人标准影响着专业育人标准,从这点上看,专业文化建设必须吸收行业文化的精髓。构建专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文化。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高素质” 职业人才意味着首先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精神和态度;再者为基于专业能力的职业能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板块由知识与能力两部分构成:英语语言知识及其运用能力;涉及商务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具体地说,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备熟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系统掌握国际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岗位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1)较强的英语听、说和一定英语商务文件的阅读、写作能力;

(2)与不同文化国家客户沟通、交流、合作能力;

(3)外贸实务操作能力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客户开发能力;外贸流程操作能力;

(4)信息检索能力、办公软件操作和网络、电脑维护能力;

(5)高度的责任感、踏实敬业、细心负责、诚实守信,奋进向上和终身学习等;

(6)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等。

2.专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因素

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根本,也是专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因素。分析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关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因素是教育的出发点,建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正确认知,调动学生在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潜力,为学生创造成为优秀职业人的条件和基础。

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有其自己独有的特点,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强、学习目标模糊等问题,在强调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主调下,让学生在语言和商务教、学过程中感受,感悟,培养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并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突出学生个性、克服惰性,扬其长补其短,培养学习和工作的恒心和毅力,养成踏实、细致的作风。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根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充分考虑专业特色、职业文化和主体因素的情况下,充分重视职业精神的锻造,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文化,并贯穿于各个环节中,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1.课堂教学环节

涉外商务活动实际上就是在特定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商务文化涉及英汉两种语言、中西两种文化,导入跨文化理念,使学生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 提升商务文化素养,同时要求学生掌握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消除文化隔阂,促进商务文化理解和交流。商务文化素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商务活动成败。同时,商务英语人才除了熟练掌握外语专业知识以外,还需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自如。

2.实践教学环节

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而项目教学法亦是职教领域备受推崇的教学法。项目是合作学习的最好载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最佳策略。实训是高职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实训环节中采用小组团队合作学习策略实施,小组成员的异质性,使每一个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努力都不可或缺,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团队合作学习策略在实训环节中的广泛实施,使学生在职业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 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技能也得到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并为学生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留下了实践空间。

例如,设计“商务英语交际”项目实习时,将班级依据行业划分为若干小组,模拟组建公司,模拟招聘、参加展会、公司和产品介绍、营销推广、接洽客户、商务信函往来、商务谈判、签订合同等一整套商务活动;设计“外贸流程和单证操作实习”项目时,利用商务实训软件和网络资源,将班级依据进口商、出口商、货代、检验检疫部门、海关、保险公司、船方、银行等角色,完成案例中商务英语信函和业务单证的拟定、擅自及组合操作,学生在合作时,对于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心中有数,在“项目”合作中学会合作,倾听、质疑、评价,欣赏,不仅拓宽了思路,也培养了学生互相学习、主动合作、相互欣赏、理解宽容的良好习惯和心态,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在项目实施中得到强化和提升。

3.专业教育中植入管理理念

专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最大特点与竞争力在于是否符合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是否能尽快上岗。因而学生快速理解并接受企业文化,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与效率,最终决定其社会竞争力。专业文化构建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为培养既具备英语交际能力又具备涉外业务办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抓好细致思想教育。注重加强责任意识,学会做人,认真做事, 培养学生“眼中有活,心中想事,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贯穿于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和作风。例如,树立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独立理性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能力。再如,运用企业管理法则加强商英专业优良学风班级建设,营造良好的团结、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谐的集体给人奋进向上的浓厚学习氛围,便于目标达成。

4.校园文化生活

如果说课堂和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实现了方法论的问题,那么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就是将课堂和实践中学会的方法和被灌输的管理理念进行实践的舞台。有方法、有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和多元智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社团是大学生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平台,结合专业特色,通过组织英语文化圈、翻译协会、戏剧社等社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团,参与管理,建立良好的组织运营理念,学会经营,学会管理,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寝室文化已逐渐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种缩影,反映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寝室卫生、氛围、文化等多方面的评比和星级文明寝室建设,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形成养成教育,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和谐中共处,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

5.师生专业文化团队共建

专业文化建设需要介绍、 影响、强化的学习途径,借助组织和人际影响力进行语言、行为、环境方面的传播,使专业文化不断得到强化。专业教师在专业文化形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群体,是专业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他们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专业气质, 良好人格魅力和团队氛围都能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理想、专业信念、专业追求。通过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商务英语专业中不断倡导和强化专业文化理念:

(1)“事无巨细,关注细节”――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踏实、敬业的学习和工作作风;

(2)“没有借口,不找借口”――培养学生的敢于担当的责任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学会在工作中探索大量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良好品德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升团队执行力。

专业文化的建设中,需要不断进行引导、纠偏,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文化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职业岗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