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07 14:44:18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例1

我们通常将报纸、杂志和书籍等纸制媒体,及广播、电视和电影等电子传播媒体划归为传统媒体范畴,将依托互联网为技术平台的媒体划归网络媒体范畴。

1 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利弊分析

1.1 传统媒体的特点分析

现代社会人们每天接触到的媒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国内外的信息传播与交流主要通过这些媒体来实现的。这些媒体各有其特点:报纸的优势在于传播具有理性信息和较抽象的信息,如讲话类、论述类和数字资料类信息,同时报纸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适合于传播时空跨度大的信息;二是读者接受信息具有较大自由度,即可依兴趣选择阅读信息,偏爱的文章可重复阅读;三是便于携带和保存;四是报刊和杂志的阅读者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专业性越强的信息对知识水平也有更高的的要求。

广播和电视媒体的优势体现在下列方面:一、快速传播。可在全球范围之内实现信息的同步发射与接收。二、广覆盖。与发行量有限的报纸相比,广播和电视具有无限“发行”的特点。三、传播方式生动逼真,使受众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

1.2 网络传播的特点分析

网络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具有综合性优势。通过网络能够进行文字、即时声像的传播,网络在面融合了报纸、广播和电视和报纸的优点。二是具有互动性的优势。网站与网民之间、网民和网民之间能够进行方便、及时的信息交流,网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三是具有资源共享的优势。在目前的世界上,很多政府部门、公司、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每天都在产生大量信息。而资源共享使网络具有了内容极其丰富、使用十分方便的特点。这些优点是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所以,互联网有“传媒的传媒”这种说法。

1.3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不足

从传播效果与作用的角度来看,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都非尽善尽美。这些媒体中的其中一种具有的传播优势,恰好构成了其它媒体的传播劣势。如报纸和杂志的缺点是缺乏视听和动感,阅读报纸和杂志要受文化知识所限。广播的缺点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通过广播进行资料的收集有一定的困难。电视的缺点是不可携带,而且收看的时间和内容都受到限制。网络的缺点是对设备具有较高要求,而且网络的信息量庞杂,缺乏精准性和专业深度。

2 传统媒体与网络传播的有效融合

2.1 网络媒体之于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

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构成了传统媒体模式,这些媒体呈相互分离状态,各种媒体内部及媒体之间又存在着自由竞争。这些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又受制作程序、出版周期及播出时段的局限,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受到一定影响,新闻价值受到削弱。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信息传播方式更快捷,更及时,加上计算机具有的庞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使网络媒体具有海量的内容可供选择。在信息传播的路径方面,网络媒体既可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进行同步直播式报道,也可采用将新闻信息在网页上进行公布的异步传播,将新闻生产的周期压缩至最低,直至为零。网民可在网页上任意进行浏览和下载。尤其突出的的是,通过非线性双向互动方式,网络媒体可以使网民主动掌握与控制信息传播,并可以积极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与制造中去,使现代传媒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得以充分展示,“人”的价值的得到充分重视。网络媒体这种与网民“亲密接触”的模式,使其赢得了媒体受众的支持和喜爱,并因此而异军突起。

2.2 传统媒体对网络优势的有效利用

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媒体的生态环境,传统媒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面临的竞争形势更为严峻。在挑战面前,传统媒体应扬长避短,在新闻的制造和传播及市场运作上,应更加注重针对性和专业化,对市场做进一步的细分,找准自己的目标顾客群。同时,还应采取主动方式,将互联网具有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将传统媒体自身的功能延伸至网络中,以新“增长点”来拓展自己“相对优势领域”。

伴随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的加快,竞争也呈现全球化和激烈化的特点,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有效整合以实现集团化经营模式是大势所驱。传统媒体与网络的整合过程,也是现有媒体产业的结构调整过程和媒体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通过整合使媒体运营的成本得以降低,资源浪费现象得以抵制,媒体的品牌价值得体现。跨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进行媒体整合,可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去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并获得规模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通过与网络媒体整合,可以实现新闻资源的共享及市场竞争的互助,实现媒体的最佳组合,进而打造出媒体自身的广阔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例2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出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在传播社会信息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只有将微博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充分的比较分析,了解各自的特点和优劣势,我们才能针对微博与传统媒体的特性,探讨两者结合的有效路径。

微博与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

(一)微博具有自媒性。

在微博等新型媒体的推动下,传统的单一链条式的信息传播路径被打破,社会大众在信息传播中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突出,社会大众从信息的接受者变为了信息的传播者,每个人都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制造者。这就是自媒性的信息传播时代,是微博以及其他新兴媒体带给传统媒体的巨大冲击。微博等新型媒体一改传统媒体的不平等化,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平民化和大众化,新闻的传播不再是有很高门槛的专业行为,而成了低门槛的大众活动,信息的传播成为了人人皆可参与的生动实践。

(二)微博具有便捷性。

传统新闻媒体的谨慎性和微博的随意性是形成鲜明对比的。传统媒体作为专业化、规模化的信息传播机构,往往有一个系统的体系作为新闻传播的前置程序。这些前置程序一方面保障了新闻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是对繁杂信息的过滤,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信息的时效性滞后,一些最新的新闻往往难以在传统媒体上出现,而需要从微博等新兴媒体上发掘。微博作为大众媒体,具有很强的自媒性,且微博的渠道较为广泛,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将视频、图像、文字等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上传至微博,由此极大地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三)微博具有互动性。

相比传统媒体,微博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微博在某种程度上是大众讨论的平台,每个人都是微博这一信息传播链条上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微博的技术设置决定了每当一个信息传播至微博上时,每一个微博的阅读者都可以通过发表评论或者通过分享链接的方式,扩大该链接的影响力,并参与该焦点新闻或者事件的讨论,因此,微博相比传统媒体具有十分强的互动性,信息的传播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每一个信息的阅读者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通过裂变式的反应,信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由此形成的舆论力量也越来越强。

微博与广播、电视节目结合的必要性

自微博成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化的传播渠道以来,微博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关系成了许多新闻从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样一个开放和自由的时代,微博以其开放的姿态和自由的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无疑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典型事件,我们都是通过微博了解到或是通过微博掌握事实的全局。笔者认为,微博等新兴媒体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虽然在具体的职能行使上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并不妨碍其共同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基于微博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各自的优劣势,我们应当充分结合二者的优缺点,将微博与广播、电视充分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并开创新型的最优化的信息传播环境。

(一)微博的优劣势决定了结合的必要性。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缺点。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微博的大众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大众化,社会信息和资源更加充分地实现了共享;微博的便捷性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信息在第一时间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极大地节省了社会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微博的共享性有助于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形成;微博的低门槛有助于公众获得新闻事件的真相,避免由于传统媒体政治敏感性而导致一些重要的事实和真相被忽略。但是,微博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其缺点主要体现在:微博的门槛低因此信息的来源过于庞杂,信息的真实性往往难以保证;众多的信息支离破碎,难以形成完整的信息群,并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大众搜索信息的成本;微博的便捷性使得一些未经审查和过滤的信息充斥网络,由此极易导致微博被一些恶意分子所利用,成为主宰舆论的工具。另外,微博的受众面相对传统媒体而言还是较狭小的,其主要影响于受过一定教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的人群,与传统媒体相比其影响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广播电视节目的优劣势决定了结合的必要性。

传统媒体一直以来是主流的甚至是唯一的信息媒体。作为主流媒体,传统媒体的劣势主要体现在:第一,基于政治敏感性以及其他对事件的考量,传统媒体的报道不一定接近事实的真相而具备主观价值色彩;第二,基于繁琐的审批程序,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往往不如微博等新兴媒体。但是,传统媒体的优点也是显著的:第一,具有明显的专业性,通过对事实的审查能够过滤一些虚假的信息,并通过对新闻的收集和整理形成系统的报道,以方便社会大众吸收信息;第二,传统媒体的受众面也是新兴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广播和电视几乎成为了每一个家庭的必备品,传统媒体对于中国民众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微博与广播、电视的结合途径

基于微博与广播、电视各具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互相结合是二者最佳的路径。二者相互提供养分,互补不足,缺少哪一方另一方将受到损失。[2]只有取长补短,充分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创建最优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具体而言,微博与广播、电视的结合路径主要有:

(一)通过微博改变广播电视节目的思维方式。

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改变思维方式,树立正确意识,才能确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微博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的传播模式,更是一种全新的运作思维。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平民化的思维,是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维。传统的媒体基本是处于权威和垄断的地位,让受众生活在他们“共谋”之下的“拟态世界”里。[3]在这种居高临下的传播模式里,缺乏参与和互动,缺乏生机和活力,完全是一种单向的模式。而微博等新型媒体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传统的模式。传统媒体应该吸收微博的思维方式,将大众化和平民化融入传统媒体的思维中,改变过去的单向传播模式,并建立在这一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对传播的方式和渠道予以变革,使得传统媒体的社会支持度更加提升。

(二)通过微博丰富广播电视节目的营销路径。

现代新闻传播已经进入市场化运作的时代,各个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个媒体都试图通过形式多样的营销渠道来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微博自然是一种重要的营销平台。许多传统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微博,通过微博自身的品牌栏目,并充分实现和观众(听众)的互动。微博成为这些传统媒体另一个传播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传统媒体与普通大众的距离被拉近了。另外,很多媒体从业者还通过微博进行采访或者开会,将微博变成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使用工具,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微博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营销策略被广泛地运用并为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通过微博补充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素材。

微博的自媒性决定了微博的信息来源是十分广泛的,任何个人都是潜在的信息传播者,因此,相比于传统媒体,微博上的信息往往内容更多且速度较快。广阔的信息源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素材,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可以从微博的信息中筛选并查找出值得报道的素材进行专业化的制作和报道。另外,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微博中的具体素材。例如,2010年7月28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期间,忽然插播一条资讯:“本台刚刚收到的最新消息,在今天上午10点多,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一加油站发生了油罐爆炸……”[4]实际上,这条新闻中的图片就是来自于微博。需要注意的是,传统媒体对于微博中的信息要经过一定的筛选和排查,切忌不经过任何选择就加以报道,传统媒体必须保证其专业性。

微博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结合路径是一个开放性的课题,需要广大新闻从业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我们相信,微博与传统媒体都将在社会大众的生活中扮演独特的作用,并共同构建优质的信息传播桥梁。

注释:

[1]陈立敏:《微博与传统媒体关系探微》,《新闻爱好者》2011年3月

[2]吴薇:《微博:传统媒体的威胁?――以五家媒体的调查和微博网站的内容分析为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第22卷)》2006年第7期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例3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浦尔(Ithiel de Sola Pool)教授最早提出“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他认为“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传播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功能上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为更加完善的传播介质。

当今是媒体融合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优势整合,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广播也呈现出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发展趋向。如何突破传统的经营瓶颈,努力探索一条利用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的创新发展路径,是广播媒体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难题。本文认为,广播具有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融合优势,与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融合可能是发掘自身优势、激发自身活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广播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优势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新媒体与移动通信业的渗透和融合不断加强。微信、手机客户端已经初步具备传播介质的功能,具有沟通便捷、信息及时、传播迅速等特点。从传媒发展态势上看,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广播媒体要在发掘自身优势、加强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上集中发力,利用新媒体平台激发自身活力、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从传播特性上看,广播媒体和微信、手机客户端应用具有天然的融合优势。

首先,伴随性。手机集便携性、智能性、社交性于一体。广播是伴随性媒体,在传播上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听信息,在这一点上具有报纸和电视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次,即时互动性。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社交媒体软件正是满足了人们即时互动、沟通便捷、传播迅速的需求才广受欢迎的。微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传递信息,并以视频、文字、图片的形式到朋友圈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广播所具有的连线功能也具有即时互动性,较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广播的即时互动功能更强。若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其原来的传播模式将升级为更具灵活性的、多元化的传播。

第三,共享声音传播。广播是声音媒介,这是广播媒体的核心资源,也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微信是以语音和文字为主要传输手段的社交软件,其语音功能和广播的电台互动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传统广播节目里,主持人和听众通过电话互动受线性传播的限制。如果借助微信语音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听众无需拨号,只需要持续按触摸键就可以发送语音信息,方法更简单、更快捷。

二、中国之声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探析

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不仅仅是做内容的搬运工,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从理念、技术、运营手段上充分借鉴新媒体。目前,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这是传统广播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直接方式;二是广播手机客户端,如蜻蜓.fm、考拉FM、荔枝FM、豆瓣电台等。

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一套节目,2011年率先在全国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后又在蜻蜓.fm上开辟专栏,借助微信、手机客户端的特色和功能,探索广播在新媒体语境里的创新之路。笔者以中国之声为考察对象,探索分析广播媒体如何借助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模式,提升广播传播力。

(一)借助微信平台增强用户黏性

开通微信公众账号,是传统广播与微信融合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这里所说的融合,并不是将广播节目内容完全不加改造照搬到微信公众号,而是传统广播与广播微信平台相互借鉴、沟通合作,利用彼此的优势,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广播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借助传统广播的节目资源和自身的新媒体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优势: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对广播节目进行预告、推荐或解读,既能弥补传统广播节目线性传播的缺陷,又能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节目传播范围;利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增强受众收听节目的自主选择性;利用微信的互动功能开发一些以听众语音为主导的广播节目,突破传统广播节目以全知视角叙事的模式,探索广播节目播出方式的创新;利用微信的快速传播实现突发新闻的即时传播,增强时效性。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微信公众号共分为收听节目、微社区、专题报道三个部分,其中收听节目根据节目内容划分为资讯头条、深度评论、精选特辑、王牌精品、历史人文等专区,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收听节目;微社区是一个互动社区,用户可以在帖子下评论留言,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可以连接到蜻蜓.fm,用户只要点击“收听节目”就可以进入“中国之声―蜻蜓.fm”,在蜻蜓.fm和微信公众号上同时收听“中国之声”。此外,“中国之声”每天在午间、晚间时段各推送三到四条热点新闻,用户即便没有时间“听”,也可以阅读到图文并茂的新闻资讯。

笔者选取了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11月5日全天推送的消息内容,考察中国之声是如何借助微信平台创新新闻报道模式的。经统计,2016年11月5日,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共推送9条消息,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分析出,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在消息报道和推送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数量上看,全天共推送9条,数量比较适当。微信公众平台不同于传统广播,在消息推送上是讲究时间和数量的,量少无法引起受众注意,量多容易引起受众反感。据统计,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平均推送的消息一般在5~9条之间,既满足了受众接收信息的需求,又没有进行信息轰炸;从时间上看,消息推送时间一般选择在午间休息和晚上下班之后的时间段,既避免了工作时间受众无法阅读的缺陷,又满足了受众工作之暇放松精神的需要,更加人性化;从内容和来源上看,中国之声微信平台推送的基本都是容易吸引受众点击阅读的热点民生新闻,消息来源不再局限于中国之声在线播出节目,而是综合了知乎、互动百科和其他媒体微信公众号,符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从形式上看,消息形式比较多样,运用了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受可以在消息下面留言评论。

微信公众号在实时传播和互动沟通方面具有传统广播没有的优势。广播媒体通过充分利用微信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进一步增强广播用户的黏性。

(二)借助手机客户端扩展传播渠道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手机客户端这一新生事物,并迅猛发展。据统计,2015年中国手机客户端应用数量已达百万量级规模,功能丰富、方便快捷、界面亮丽的手机客户端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

相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的容量更大、形式更多样、互动方式更灵活。中国之声并不是将广播节目照搬到手机客户端,而是利用手机客户端的特点对节目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划分出每日最热新闻榜、楼市新变局、环球时讯、养生大讲堂、致富早班车、今日文体、各国观察员、深度调查、第一连线等39个专辑;除此之外,用户在收听节目时,可以拉动进度条快进或回听,还可以返回主页浏览其他新闻,具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用户还可以下载、分享、收藏节目;蜻蜓.fm具有保存历史新闻的功能,用户也可以收听旧闻。

与传统收音机相比,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板块设置摆脱了线性传播的限制,用户收听节目更加直观、灵活,选择余地更广泛;与网络电台相比,其基于手机移动互联网,具有电脑所不具备的伴随性优势,具有更强的便捷性。然而,略有不足的是,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开发。比如:互动不足,缺乏必要的互动社区。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信息容量很大,却只局限于点对点的单线传播,受众只能在每条语音消息后进行评论,无法对主持人、编辑提出建议,更无法与其他用户开展交流。中国之声的音频雷同度高,且以硬新闻为主,缺乏创新意识,更新速度慢。如《朝花夕拾》是2016全国“两会”特别节目,3月17日就已停止更新,却仍出现在重要位置。整体节目内容风格偏于严肃,缺乏广播剧等轻松活泼的娱乐节目。

三、对广播媒体运用新媒体提升传播力的几点思考

与其他广播媒体相比,中国之声在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的排名和好评度都名列前茅,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笔者认为,可从创新报道形式、增强与听众互动两方面入手培养广播工作者利用新媒体的意识和技能,从而拓展广播新闻传播的路径。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提供者。2016年微信用户数量统计显示,微信注册用户数量已达9.27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新闻消费群体,为广播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广播媒体要多鼓励微信用户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提供新闻线索,选取真实准确的消息推送给广大用户,选取可以深入挖掘的线索采访调查,拓宽新闻来源。

微信是移动社交媒体,其消费者更青睐轻松愉快的报道,广播媒体要创新报道形式,尝试拍摄一些轻松幽默、契合时代主题的微型广播剧或视频节目,或以说唱的形式播报新闻,这比文本+图片的传统报道更能吸引受众关注。

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与受众的互动是最便捷的,但在新媒体面前仍相形见绌。媒体融合时代,广播媒体要利用微信平台发挥声音优势,进行语音互动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在手机应用上开设互动社区,让用户之间可以随时沟通交流、分享建议。

四、结语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一方面稳健发展,一方面已呈现出明显转折迹象:从高速发展转向稳健发展、从粗放扩张转向深耕细作、从业务改造转向模式创新、从要素整合转向平台融合。这预示着媒体融合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广播要走媒体融合之路,仅仅做内容的“搬运工”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新一轮挑战,广播媒体必须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充分了解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拓宽新闻来源,创新报道形式,增强与受众互动,拓宽广播传播渠道,制作出符合新媒体用户收听需求的优质节目,打造融媒体时代广播传播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周宇博《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实证研究》,《中国广播》,2015年第1期。

2.田园 《广播与类微信App的融合探析――基于中国广播媒体与微信互动实践的思考》,《当代传播》,2015年第5期。

3.薛琦《化“微”为“机” 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模式――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设微信平台的实践为例》,《中国广播》,2014年第4期。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例4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1-0101-02

世界知名收听率调查公司Arbitron在其的《新媒体世界中的广播》中声称,目前广播业正处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转折点,转折不仅源于新媒体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更起因于受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其他形式的收听选择[1]。

由3G带来的网络宽带的改善及终端功能的丰富,手机已逐步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业目前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据国内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最新数字,截止2012年1月份,中国的手机用户数已逼近10亿大关,其中3G用户群体2012年或将超过3亿。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会再次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传统广播,因为本身占据份额不大,如今又要面临来自“第五媒体”、互联网等多方面冲击,它能否在夹缝中生存,能否利用自身优势凤凰涅槃,获得突破和重生呢?本文作者将从广播发展的现状、转变传播方式、强化和网络的融合等方面说说拓展和延伸广播新闻生存空间的问题。

一、夹缝中生存的广播媒体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之一的广播,在中国拥有半个世纪历史和基础之后,随着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广播的“黄金时代”渐渐消失。但是并没有为此一蹶不振,广播本身具有的快速、及时、现场感强的特点,致使广播在新闻传播中拥有克敌致胜的重要砝码,成为广播记者提高自信心,赢得听众、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

传统广播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具备了权威的信息和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广播的作为喉舌作用决定了它在完成必要的宣传任务的前提下,拥有获得新闻、解读政策的政治优先权利。相对于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而言,这是传统媒体拥有的宝贵财富,也是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所以说广播媒体还有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

可惜现实并不如理论宣传的那么完美,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很多地市级广播的新闻存在电视新闻广播用的现状,缺少快速性、不生动性、被动性等特点。

以衢州广播为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广播记者的观念缺乏更新。许多广播新闻稿,还是报章体的翻版,充其量加两段缺乏现场感的音响或采访录音,听起来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2.好题材没有策划,造成新闻的热点亮点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往往等报纸记者发现亮点后,再做空洞乏味的后续报道,缺少新意和创意。2011年7月31日衢州出现一幕65岁老人占祖亿勇救溺水孩童,而自己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同年11月10日衢江四小三位老师和一位服装店的店主联手救助两个孩子和一位母亲的动人故事。如果我们的广播记者平时能建立起“爆料”队伍的话,也许这么精彩的信息最早播报的应该是广播,很遗憾的是最美爷爷和最美老师的最早报道广播都滞后于报纸和电视。3.广播随着电视的出现,失去了“黄金时代”辉煌,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就像一个被遗忘的老人,很少被人关注。久而久之,广播记者仅有的敏锐度和激情也被消磨了。4.广播队伍缺乏内行的管理者,对新闻敏感的把握迟钝。

尽管这样,传统广播还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在所有媒体中唯一能伴随其他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一心二用”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在农村、学生、工人、司机中有较大占有率,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为人们所抵触。

(二)新媒体对传统广播的冲击和促进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是个彻底的“技术决定论者”,它早在40年前发出的判断,“媒介即讯息”,至今光茫依旧。在麦克卢汉的眼中,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与运用,都将极大地改变现有媒介的传播格局和人们的传播方式[2]。

传统广播是一对多的传播,而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能够实现多对多的互动传播。这样传统的广播节目不仅可以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播出,拓展广播节目的传播渠道;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点播、下载等功能,真正实现三网融合。

现在很多省级以上广播媒体为了提升传播速度,扩展传播范围,纷纷和网络合作,建立专门的网站,实现互动传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从2010年建立网络电台以来,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性就大大增强。

二、创新节目模式和转变传播方式,实现广播新突破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为传统广播拓展空间创造了机遇,因为“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线性的传播模式,充分借助碎片化、偶发性的非线性排列组织形式,建构起内容信息随机触发式的‘网状——链式传播新系统’”[3],它彻底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也没有地域的约束,只要有网络,有信号,随时随地可以分享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信息量之大难以统计和想象。

传统的广播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相比,传统广播新闻的信息量最多也只有在约定的节目时间范围内;而互联网等新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却是呈几何级倍数增长,比尔·盖茨在上世纪90年代说过“信息在你指尖”[4],只要轻轻敲击键盘,大量的信息就会传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传统广播媒体要实现突破,在节目模式上以及传播方式上一定要有大手笔。

(一)从新奇特等方面创新节目模式,吸引听众参与互动

对于渐渐弱势的传统广播要重现展现往日风采,不能再停留在原有传播层面上,而是要不断创新,发挥音响和速度的优势,追求个性,吸引听众参与新闻互动,以淡化广播新闻“声过无痕”的特点,走品牌发展的路子。

新闻本身就是易碎品,特别是时政新闻,老百姓关注程度不是很高,对此要做好新闻,特别是目前的广播新闻,形式上一定要有创新。个人认为大致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在舆论引导强化时期,广播新闻要做好报道,题材选取很关键,以轻松为主。时政新闻因为套话,空话较多,主题又严肃,在这种情形下,既要做好宣传又要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在采编中,体裁一定要短而精、表现手法应该多元化,同时合理利用片头、片花、音乐和广告等元素,让听众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丰富的政策信息。

2.广播新闻要发挥声音优势,主持人播报时要以极具亲和力的方式向听众“说”新闻和新闻话题,其中可以加以简洁的评论,同时用点题的歌曲巧妙地穿插其中,作为呼应,让新闻节目听起来既有新闻性,又使音乐节目更具实用性。南京音乐台在这方面的创新就颇有心得,而且此类节目的收听率始终高居该台众多节目之首。可见广播新闻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乏应有的创新。

3.新闻的本土化也是吸引受众的一大亮点。方言播报曾一度在电视节目中红极一时,在观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但是广播新闻很少有尝试的。假如将方言引用到广播节目中来,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老少听众参与,扩大受众群。因为方言的风趣幽默、由方言情景剧方式演绎的新闻事件、讲述的新闻故事的独特性,可以固定很大一部分听众群,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新闻,获取信息,同时提高广播的美誉度和收听率。

(二)扬传统广播声音优势,融合网络传播新技术

传统的广播因为时效强,传播快,受众目标明确,所以在新闻节目播出中,能较好感染听众情绪,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传统的广播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它在众多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原有的优势渐渐失去了魅力,特别是如今的手机报、网络广播等新媒体对传统广播带来极大挑战,所以传统广播媒体要突出重围,必须要充分应用网络以及新技术,走优势互补的发展路子,拓宽发展思维,开辟新空间和新的听众群体。

1.重视网络传播,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络传播的优势互补。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网上听广播已经不是神秘的问题,为此有人称网上广播为“在线广播”。网上广播其实就是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5]。网络广播也是一种流媒体技术,在众多的受众当中它之所以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广播新闻的宣教色彩浓厚,官话、大话、空话、套话较多,而网络广播虽然良莠不齐,因为它是来自众多网友传播的“大众信息”,大部分来自年轻的听友群和高端听众的信息,所以阐述的观点明确犀利,敢于直面问题的症结、难点,大胆地阐明事实说真话,由此给予传统广播新闻宣传以有力的冲击。所以传统的广播媒体一定要将自身拥有的音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

2.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技术优势 开辟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利用当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丰富服务内容,开发更多的增值点。在新媒体平台中开办各类专业性广播频道,如财经、科技、购物等,以小众化播出的模式,直接针对目标受众,开设风格迥异,有个性、有创新的栏目,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让更多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这样可以避免同类广播频道在传统平台中收听率低的尴尬境地。同时还可以依靠各类专业性广播频道,吸引不同广告客户投放广告,赢得范围更广的客户群,从而缓解广告压力,有效地到达目标群体,以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取代单一的盈利方式。

3.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 量身定做广播节目。新媒体的传播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内容安排上应根据新媒体的自身特点进行安排,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量身定做节目。传统广播可以借助新媒体一些独有性垄断性资源,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平台平移,延伸和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继而从中获益。

总而言之,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是电子传播时代的重要标志。对于传统广播新闻媒体来说,仅仅局限在原有的传统媒介发展空间上,或者是简单纯地将广播中播过的内容打包搬上新媒体平台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注意产业间的关联,从中找到突破,实现自身发展的优势拓展。

参考文献: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例5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电脑得到了普及,人们推崇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的方便与快捷,互联网逐步成为大众推崇的主流媒体,而电视媒体逐步脱离大众视野,不受大众欢迎。虽然计算机与互联网这种新兴媒体有自身不可超越的优势,但是电视媒体技术对新闻的传播与扩散的作用仍是不能忽略的,怎样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提升传播的能力,是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改革的方向。

一、目前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

从上个世纪开始,计算机技术兴起并快速发展,对世界信息传播与经济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整个人类社会也由此迈入了信息时代。进入新时期以来,由于网络媒体、新媒体的诞生,电视媒体的地位受到很大冲击,作用远没有之前那么大,失去了很大一部分优势。电视媒体的这种发展状况,要求我们进行电视媒体技术的改革,以保证其健康的生存与发展。而由传统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转变为数字信号接收和发射,这一变革也为电视媒体技术革新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①。当前,电视媒体传播速度更快,应用更广泛。

二、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的努力成果

迈入信息传播的新时期以来,各种信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电视媒体技术也不例外。在大潮流中,抓住机遇,积极反思,进行不断的技术革新与改造,在万千电视媒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创新中,电视媒体技术又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一方面,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不再是片段式播报,而是将新闻的发生背景以及后续事迹进行跟踪调查报道,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充分展现了电视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将信息更加完整高效地传达给大众,具有了连贯性,呈现的不再是片段式的新闻播报;另一方面,电视媒体的传播将更加灵活,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随时进行录播、快进或者快退,大众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对自己有效的信息,节省时间,提升大众的满意程度。而且在移动端方面,很多电视台都开发了属于自己的APP,并在不同版面进行了新闻分类,使用户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电视媒体也借着互联网这一“东风”,开发了许多新客户②。

三、目前电视媒体新闻技术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也面临很多急需解决的挑战,只有战胜这些困难,电视媒体才能得到又一次大发展,顺应新时期信息传播的潮流,立于不败之地。

(一)互动性较差、传播方向单一

电视媒体大部分是单向线性传播,由中心向四周扩散,媒体单方面传播信息,不了解群众喜好与对新闻的反应程度,因而不能对群众呼声做出及时反馈。这与网络新闻传播有很大差别,特别是现代网络网页版新闻、微博等,网友都可以在新闻下评论,新闻者可以很快得到反馈,这使得电视媒体落后于网络新媒体。同时,电视媒体传播也有较强的地域性,有时看来,这也是一个缺点。这会导致电视媒体与大众之间相互独立,不能有效快捷沟通,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是个障碍。

(二)内容与形式单一

无论从传统的还是现代的电视媒体传播状况来看,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传播内容单一,主要借助新闻热点博得收视率,电视媒体没有自身特色来吸引观众,因此收视率不稳定③。而且这种单一的内容,难以满足大众多元化差异化的需求,它们往往都是采取模仿的方式,使大众有种听不听看不看都无所谓的心理,逐渐失去一部分客户,对于这种状况一定要引起电视媒体人的高度重视,否则后果难以承担。

四、增强电视媒体新闻传播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传播透明程度与互动性

新时期,新媒体运营得到很大的发展,它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新闻传播的印象,对新闻的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革新,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可以增加例如弹幕的方式获取大众的评论,得知受众群体的反馈情况,一定程度增加电视媒体的互动性。另外,增强透明度也是电视媒体革新的重要一步,只有通过增强互动性与透明度,才能从大众那里获取更多信息,为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优势。

(二)提高存量资源

新时期,在电视节目创作和方式提供方面,电视媒体会展现更多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各类节目在网站上的存储空间,电视媒体应该顺应潮流像新媒体一样建立自己的网站,使自身的新闻能够在其他不同种类媒体身上进行重复消费,用更少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还要求电视媒体提高行业竞争力,通过各种新技术的运用以及手段的创新提升资源存量,尽可能做到信息的全面完整,注重实效性与真实性。

五、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一)电视媒体技术在新媒体中传播的应用可以增强透明度

新时期电视媒体传播需要考虑很多问题,包括电视媒体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方式。传统的电视媒体传播有很多缺点,传播速度慢、有地域性限制等导致信息传播时效性差,有效性差,传播内容不是大众关注的内容,逐渐的就会失去这一部分客户④。在新时期,不但要提升电视媒体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也要从新的角度出发调整策略,通过新闻解决大众的一些切实的问题,使大众能够更加信任新闻媒体,依赖电视媒体。

(二)电视媒体技术在新媒体中传播的应用可以增强沟通效应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例6

1.1 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优势

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主体是专业的传媒组织机构,其具有广泛的信息采集渠道、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和专业的机器设备,在多年的新闻传播实践中逐步形成既定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相较于个体或者非专业组织具有较高的受众认可度。特别是在深受争议的公共事件上,主流传统媒体的态度更具权威性,类似马航失联等跟踪报道、国际报道方面往往也只能由传统媒体才能实现,充分体现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资源优势地位。传统媒体借助自身专业优势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剖析和专业解读不断提升着自身的影响力,在信息生产传播上的严格把关,也使传统媒体在信息引导功能方面更为有效。

1.2 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劣势

单向性是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最主要特点,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无法形成信息反馈机制。在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中,传受双方缺乏信息沟通,社会公众只能被动接受传播主体生产加工的新闻信息,对这些信息的意见和看法无法反馈给传播主体。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息更新速度慢、不及时的问题,例如报刊,从新闻采集、编辑到印刷出版要经过一套严格的流程,信息更新速度方面严重受阻,特别对于一些时效性要求较高的突发性事件的新闻,信息报道必然滞后,电视、广播的信息传播速度相较而言要快一些,但是也会受到播出时间、播放载体的限制,无法及时向公众送达信息。

2 新媒体新闻传播优劣势分析

2.1 新媒体新闻传播优势

新媒体大众化的信息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变得更为主动和平凡。平民化、自主化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主体,借助网络开放性平台,社会公众可以自主的编辑新闻信息,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新媒体环境下,50%的新闻内容是由社会公众所提供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源和话语权的垄断,社会受众可以借助网络与新闻传播主体进行双向互动交流,此外还进一步增进受众间的横向互动,社会大众可以通过对信息的转发、分享、评论加强交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的传播主体和受体可能成为同一群体,他们经常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和兴趣偏好,生产出的新闻信息也更能满足社会公众的喜好和需求。新媒体还具有及时高效的特点,4G网络技术、通讯设备的发展让社会公众随时随地采集新闻信息,特别是在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上,新媒体避免了人员设备调度带来的延时问题,牢牢把握最佳新闻报道时机。

2.2 新媒体新闻传播劣势

新媒体使得人人都成为新闻报道的信息源,但同时也造成信息平台上海量数据的存在,互联网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的特点也使得信息传播主体身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新闻信息生产的随意性导致了信息的碎片化问题。新媒体因传播主体的个体化导致传播信息的情绪化,缺乏权威性,社会公众易受片面化信息的影响,例如抢盐风波事件中,铺天盖地、真假难辨的信息引发了社会民众的恐慌,导致了超市抢购食盐事件。同时,社会公众缺乏必要的新闻专业知识和素养,在新闻传播内容把关上存在一定难度,虚假不实的新闻报道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危害了社会和谐。

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互补性探究

3.1 传播主体互补

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主体是由编辑、记者等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组成的新闻媒介组织。新媒体的新闻传播主体更多的是社会普通民众,他们往往没有新闻专业知识背景,但其个体数量众多且分部广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主体上形成了互补,普通民众的加入壮大了新闻传播者的队伍,弥补了以往单一结构传播主体带来的信息源不足、视角局限的问题,更多隐匿的新闻信息被社会公众挖掘出来,他们以事件的亲历者或者旁观者的身份还原重塑新闻事件,新闻内容更具真实性,广泛的关注度进一步激发社会民众参与新闻传播的热情,使新闻传播主体更加多元,有利于新闻业的发展。

3.2 内容涵盖面互补

传统媒体传播的新闻内容是由新闻专业从业者采集、编辑、报道出的代表官方意见的信息,更侧重于从宏观角度把握新闻事件的背景、内涵。新媒体传播的新闻内容大多是由非专业人士制作的,更多的夹杂个人情感,代表着个人的意见和观点,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事件过程。二者在新闻内容上形成互补,使得新闻事件的展示视角更为全面,同时也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3.3 受众群体互补

新闻受众群体对新闻媒介载体的偏好经常会受到其年龄、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年龄较大的人对新兴电子产品的使用方法不熟悉,在了解新闻信息时更愿意通过阅读报纸、收听收看电视广播,而年轻人热衷于新鲜事物、赶潮流,不愿意阅读形式呆板的报纸、杂志,他们更愿意通过互动性较强的微博、微信等来获取新闻信息。媒介载体的多元化让新闻受众群体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增强影响力。

3.4 传播效果互补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例7

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新媒体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介质,是电子媒体、网络、移动媒体等技术的统称。新媒体技术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并且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克服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缺点,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要将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传统媒体中充分发挥出来,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1 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的优缺点

1.1 新媒体技术的特点

新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对于新闻信息能够进行及时传播,让受众随时随地了解社会大事件,大大改善了信息滞后的问题,使信息传播效率得到提高,信息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也提高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然而,在新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有些非专业的社会人士随意虚假信息,误导受众,甚至有些媒体工作者为了提高点击率,策划虚假新闻,这些现象使人们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信任度大大下降。

1.2 传统媒体的特点

总体来说,传统媒体所的信息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可信度较高,但是时效性较差。传统媒体是专业性较强的信息传播机构,在信息收集的质量方面有着很大优势,在进行信息的收集时,要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进行层层把关、严格筛选,在确定信息符合标准后,才对受众公开。传统媒体承担着较大的社会责任,需要发挥自己的导向作用。一般来说,传统媒体主要的是国家决策、方针、政策、民生方面的新闻,有固定的受众群体。然而,如今大多数的群众更加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闻和娱乐报道,在这些方面,传统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不如新媒体及时,而且无法与受众进行即时互动。因此,要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进行合理结合,将新媒体的优势在传统媒体中发挥出来,提高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2 新媒体技术在传统媒体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2.1 建立传统媒体网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互联网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网民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传媒媒体网站、推出电子杂志等方式,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吸引更多受众。新媒体具有时效性强、受众范围广等优势,媒体网站能够将新媒体及时和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行良好结合,为受众及时提供有效信息,还能够加强网络、传统媒体、市场三者的联系,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2.2 提高报业网站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报业工作者要将传统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进一步提升报业网站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扩大影响力,并且利用专业频道、电子杂志、读者平台等途径,实现传统媒体的进一步延伸。如今,报业集团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报业网站也获得了迅速发展,有的报业网站对西方国家的先进传播方法进行了合理调整与运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新媒体技术的延伸和拓展下,能够让传统媒体发挥出自己的内在潜力和优势,从而提高受众对媒体的关注度和信任度,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比如,有些报业集团推出了数字报纸,不仅能够让读者及时接收到新闻信息,还能够让读者根据实际需要自己检索需要的信息。另外,报业还可以将声音元素融入新闻信息传播之中,让读者接收到更加生动的信息,增加受众量。

近几年来,智能手机得到了广泛应用,手机新媒体也逐步发展起来,有的报业与手机媒体进行合作,推出了手机报业务,对于信息传播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许多手机通讯企业也推出了手机报包月业务,使手机报这一新型信息传播形式得到进一步推广。手机报产品根据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要,推出了有短信、彩信、语音、WAP等多种版本,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地区、职业的客户对信息的需求,并且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完整新,能够让客户更加方便的体会到读报的乐趣。

2.3 促进点击广播和在线广播的发展

传统的广播形式缺乏互动性,听众往往只能通过收音机被动的接收信息,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主选择。而且,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的受众数量逐渐减少,收音机几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因此,广播要加强与新媒体的合作,发展网络点击广播和在线广播,让受众能够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想听的内容,扩大广播的服务范围,提高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3 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两者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因此,媒体工作者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将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在传统媒体中发挥出来,对两者进行创新和融合,促进新媒体技术和传统媒体的共同发展,提高信息传播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桂乾.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冲击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3(11).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例8

关键词 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广告整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普及,网络媒体发展蓬勃,作为一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关注的新兴媒体,网络经济也快速渗透到百姓生活中,网络广告随之而来。网络广告是一种以网络作为传播平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个性化的广告形式,这种独特的形式使它拥有传统媒体无法与之相比的如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费用低、自由度高等优势,无疑给传统媒体广告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一、传统媒体广告

1.传统媒体广告优势

传统媒体广告指的是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作为传播平台传播的广告,传统媒体中报纸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媒体,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担负着政府“喉舌”的工作,在受众群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们对其信赖程度是网络等新兴媒体无法企及的;电视媒体是一种视听兼具的现代化广告媒体,艺术表现手法丰富,能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广播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伴随性,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收听广播,且受众在收听广播时遇到广告一般不会换台,因而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比电视和报纸要小一些。

2.传统媒体广告受到的挑战

传统媒体的广告营销核心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可以说是“刺激性劝诱”,它主要是以语言、色彩等对受众进行感官的刺激,并通过不断的重复循环“推”出信息,从而使受众产生一定的印象,因此,在传播中为了不错过目标群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受众的印象,这就耗费了大量的成本和媒体资源,且传统媒体广告传播的媒介多为报纸、杂志和电视,传播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若想要扩大传播范围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工作。

另外,“刺激性劝诱”的营销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大众传播效果的下降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其发挥的作用也远不比以前,单纯的“狂轰乱炸”式的广告投放不但达不到营销的最初目标,还浪费了大量的媒体资源,有时甚至会造成受众心理上的反感。而网络媒体的发展,又不断地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广告,使媒体市场渐趋饱和,传统媒体广告营销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二、网络媒体广告

网络广告就是指利用网络媒体作为传播媒介对受众进行劝说的一种企业营销活动,网络广告的形式多样,随着网络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密切,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

1.网络广告优势

网络广告基于传播媒介的优势,其宣传形式十分多样,表现手段丰富多彩,能综合使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表现手法进行信息的传播,由于具有网络搜索的功能,它不仅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实现信息传播的交互性,较强的针对性,无形中提高广告的实际效果,节约企业广告投入的成本。另外,受众还能通过网上预订、交易和结算便捷地购买到商品,大大增强了广告的实效性。

2.网络广告的发展

从1997年3月我国出现第一个商业性网络广告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网络广告在市场经济中已经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发展速度比传统媒体要快得多,主要门户网站优势明显,网络搜索引擎的付费搜索领域有着巨大的收益。目前,国内网络广告发展虽然快,且仍处于发展的快速通道中,但与国外网络广告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网络广告市场前景无限。

三、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博弈和融合

1.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之争

由于广告资源有限,受众群体一致,因而自网络新兴媒体诞生起,其他传统媒体之间就存在隐性的竞争。

从技术上来看,网络媒体的传输速度更快,服务项目丰富,服务效率高,在这方面比起传统媒体有着十分显著的竞争优势。

从资本和管理来看,传统媒体拥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成熟的运作团队和经营规则;而网络媒体信息复杂,缺乏统一的管理,但其也有着成本低廉的优势。

从受众方面看,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赖程度更高,网络媒体的搜索功能则更具针对性。

2.市场经济下的媒体广告传播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广告营销中各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广泛性和即时性,来扩大传统媒体的广告覆盖率;利用其存储海量信息和超链接的功能为传统媒体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利用其数据库功能,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进行估量;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的实时性、成本低和传播形式多样的功能,丰富传统媒体广告的表现效果,使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方式更加灵活。

网络媒体还可以利用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规范自身的管理,将二者整合起来,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广告营销的效率,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

结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广告形式各有千秋,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利用网络媒体的传播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的优点促进传统媒体广告的发展,由传统媒体弥补网络媒体信息混杂、缺乏行业自律的缺点,将二者联合起来,发挥新旧媒体广告营销的综合优势,整合媒体资源,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广告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新旧媒体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志纯.浅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新闻传播.2012(10).

[2]李波.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新闻界.2012(2).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例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报告》中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及网页,具有改变世界及人类的潜力,计算机空间(Cyberspace),即这些新关系发生的空间,使我们的时空概念、表现方式和语言发生了变化。”①媒介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结为:“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②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及发展

人类传播史上已有了四次革命: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闻、电子传播,每一次传播媒介的革命即带来传播方式的更新。没有人预想到网络技术竟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在传播历史上,广播用了接近40年的时间达到5000万受众,电视用了大约15年的时间达到相同数目的受众,而万维网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达到了这个数目。到2000年,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拥有3.2亿用户的全球媒介。

由于网络改革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换,同时信息处理变得更快和更廉价,于是带来了如商业周刊所称的“网络时代”的来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的新形态,是历史进步的新阶段。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东西无疑发生改变。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对人类传播发展的趋势作过预测,他写道:“我们现在了解的和我们所谈到的过去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新时代的序曲。我们可以确信,在这个新时代里,人类传播的基本性质不会改变,但传播本身的社会体系,很可能同我们已知的各个传播时期大不相同,因此,我们正面对着世界上的某种新事物,我们猜想可能会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不同的时代”。

二、网络的发展对传播活动的影响

1、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面对如此受人欢迎的新型电子传播媒介,很多人不禁担心,网络媒介会取代传统媒介吗?面对新媒介如此强烈的冲击,三大传统媒介该如何应对?

由于受到新媒介的冲击,三大传统媒介在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思路以及应对媒介竞争的策略。事实上,每种媒体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例如:报纸价格便宜和携带方便的优点,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听广播、看电视和上网都需要一定的设备,唯有报纸可随取随看。广播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伴随性。在被誉为“装在车轮上的国家”的美国,汽车广播已成为广播业的主流。这是一个其他任何媒体都无法取代的领域等等。可见,受众在选择媒体时不存在排他性,各种媒体可以共同繁荣。因此,传统媒介并不会因新媒介的出现而消亡,媒介间的融合成为传统媒介发展的趋势。媒介融合首先肇始于报刊与网络的融合——创办电子报刊。

印刷媒介以电子书籍、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的形态率先进入网络。这是印刷媒介的发展也是媒介之间融合,产生了新的媒介。世界上第一家电子报纸是美国的《圣何赛信使报》,从此开创了电子报刊新纪元。随后,各大报纸积极发行网络电子版,力求在网络上占得先机。受现有的物质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人们对报纸等印刷品的阅读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的。据一些专家估计,熟悉并习惯互联网的阅读方式,至少需要10年乃至一代人(25-30年)甚至更长。因此,改善自身,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和加强传统媒体现有的优势才是其生存之道。加大信息量,提高信息质量,发掘独家新闻,加强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提高报道质量,提高报纸的可读性,特别要增强读者的参与意识。

广播同样要加强原有的自身优势,广播电台应在网络上开通交流平台,加强受众参与的实时性,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等等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上网直播后,世界各地的听众都可以利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收听其播音节目,而且效果比用收音机收听还好,不但如此,听众还可以通过电脑与主持人进行双向交流。此外,专业化频道栏目的开播也为广播媒介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一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音频编辑设备得以应用也使得广播媒介有了较大发展。由于网络媒介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受众接受信息时也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这就大大减少了人们在获取新闻中对电视的依赖。数字电视出现无疑是电视在网络媒介冲击下使出的一件强有力的法宝。它既是新兴媒介又是电视在网络时代下的发展的形态。电视也同广播媒介一样要不断加强自身优势,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开通网络交流平台、手机短信平台等等。

2、网络媒介的优势与不足

网络媒介作为一种极具优势与亲和力的信息传播通道,它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介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不足。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的出现,可以认为是现代科学技术在传播技术领域中综合运用的一个结果,也是现代科技推动人类传播跃升到新的发展高度的一个最新成果。不少传播学家认为,第四媒体跨越媒介间的界限,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优势于一身,使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其影响力将在未来超过任何传统媒介。概括起来,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多媒体性。传统媒介使用传播符号大多具有相对的单一性,互联网却集所有传统媒介之大成,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图表、动态图像等媒体符号综合在一个传播单元中,构成多媒体信息,使传播更具综合性、直观性、形象性,最大程度地还原信息的本来面目,也更加符合人们的接受习惯和思维规律,提高传播的综合效果。

第二,即时远程化。任何媒介都讲究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也都具有跨越时空的特点。但传统媒介由于受信息采集、筛选、播发制度和程序上的影响,很难实现即时性与远程化的统一。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由于借助全球化数字通讯通道这样一个特有优势,打破了这种在时间、空间上的屏障,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的作用,可以使即时性、远程化同时实现。

第三,大容量。任何传统媒体都有其固有的容量限制,但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在容量上似乎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它没有版面和时段限制,允许信息的大容量传播。

第四,双向交互性。交互性可以说是网络传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性。传统媒介的传播是一点辐射式的单向传播,互联网的传播则可以是多点对多点式的交互传播。首先,互联网的信息来源具有广泛性和多元性,每个受众都可能成为网络信息的提供者和者。其次,每个受众都可以从不同的网站或者同一网站的不同版块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信息选择上的充分自由权,这与信息的多元性一起,形成了多点交叉式的传播格局。再次,受众可以加入互联网的传播过程,参加讨论、发表看法,及时主动地进行传播参与,传播过程可以像面对面交流那样成为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也使多点交叉成为一个动态的和即时的过程。

可以看出,互联网继承了传统媒介的优点,可以承担传统媒介的基本功能,又可以开发一系列新功能,具有一些传统媒介所不具有的优势。因此,互联网可以成为一个信息承载、服务、传播平台,成为一个区别于传统媒介的新媒介。

然而,网络是一个新兴事物,还很不完善,面对着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的网络媒体,目前存在着一些限制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和缺陷。分析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严谨性。快捷报道、海量信息,自然不可能要求网络传播像传统媒体比如报纸那样字斟句酌,严谨有加。但目前国内网站编辑新闻,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失之草率,重数量不重质量,以至于在导向的把握、事实的把握和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谬误连连。久而久之,极易令人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公信力产生怀疑。都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对网络媒体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有鉴于此,作为网络媒体的操作者,还得崇尚严谨之风,力戒浮躁之弊。

第二,缺乏深刻性。在人们的印象中,网上的新闻以及观点和评论,通常具有广泛性但缺乏深刻性,缺乏令人身心为之折服的力度。多数网络媒体,满足于扮演信息平台的角色。类似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那样的有深度、有力度的报道,在目前的网络媒体中还是很少见。部分的原因恐怕是由于尚未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网络新闻采编队伍。

第三,缺乏权威性和可信度。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源的多元化,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打破了我国原来只有新闻机构才能新闻的局面,使渠道不同,观察报道立场不同,客观真实程度不同甚至完全虚假的新闻信息泛滥。另外,一些色情、暴力及带有各种不良动机和倾向的信息、无聊新闻也到处泛滥,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

科技发展推动媒介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传播活动的发展,传播活动的发展又推动科技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当交往只限于毗邻地区的时候,每一种发明在每一个地区都必须重新开始。”在技术传播还限于言传身教的情况下,技术失传的可能性是较大的,更谈不上广泛的传播了。但在发明文字尤其是造纸印刷术以后,各种技术才能够以技术认识的方式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如今,技术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使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及时地了解国内国际企业开发的新技术产品,从而及时地作出和调整技术决策。技术知识和技术信息的传播已成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发展推动媒介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传播活动的发展,传播活动的发展又推动科技进步和媒介技术的发展,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注释

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报告(1998)》,关世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2页

②魏津珠:《科技进步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载《21世纪两岸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研究》,华夏出版社,2000年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小约翰.传播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例10

一、新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1.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和多媒体化,使其成为舆论热点的发源地。新媒体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互动的、复合的,社会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者,这使舆论的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相对于以往报纸、广播、电视等有限的传统传播渠道,依托互联网强大的技术支撑,新媒体提供给民众发表意见的渠道越来越多,论坛、贴吧、博客、网络杂志、微博等,其传播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立体化的新型格局。新媒体又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传播渠道多样化与表现形式的“多媒体”特征,决定了新媒体上的“声音”已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媒体意见汇集高效便捷,使其容易把握舆论主导权。新媒体实时信息的动态提供,无疑成为公众实现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最快捷的高效渠道,使社情民意能够直接充分地表达,从而为政府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和坚实的基础。尤其在重大突发事件和与民众休戚相关的决策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配合,形成强大舆论,影响政府的决策,这是新媒体建设性价值的最大体现。

3.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使其更好地行使舆论监督权。新媒体凭借其广泛的用户和信息共享、迅速传播等优势,对公共权力和权威形成了全面的监督和制衡。新媒体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完全冲破了媒介和受众的间隔,打破了媒介的专业垄断,打破了等级的桎梏,使普通民众都可以在新媒体上对公共事务自由地信息、表达意见,有效拓展了舆论空间。

二、新媒体给舆论引导带来的负面作用

1.新媒体传播者媒介素养的缺失,导致流言四起、意见表达失范。网络的容量决定了信息的海量,但是传播的多渠道和“把关人”的弱化使得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较低。因此,就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流言。具体看,网络流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媒体自身,为了吸引受众,将道听途说的消息编发上网,转发或引用虚假新闻等。二是来自网民。媒体使用者是个庞大的群体,其素质参差不齐,媒介素养总体上较为欠缺,极易导致意见表达的失范,不负责任的言论、未经核实的信息常常大行其道。

2.新媒体把关人缺失,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有“把关人”。而在新媒体中,信息采集、制作、大多集于个人一身。加上目前对新媒体的相应法规不完善,导致了新媒体舆论引导的难度加大。舆论的源头难控制;新媒体舆论主体的多元和传播内容价值观的多元化,增加了引导难度。近年来,一些网络谣言、负面信息的快速传播,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3.新媒体缺乏“意见领袖”,极易以“刻板成见”的眼光看问题。传统媒体担负着“舆论导向”责任,正面报道、成就报道是主要的,而新媒体更倾向于对问题的揭露和现实的批判。由于一些网民对一些社会问题养成了思维定势或固定成见,缺乏理性思维和全面判断能力,常常是话题一出,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口诛笔伐,人们认识中累积的有关为富不仁、权钱交易、道德滑坡等“固定成见”便会集体爆发,舆论之声势必转向批判和讨伐。

三、提升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

1.坚持真实性原则,打造新媒体公信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媒体的核心基石。新媒体要提升其舆论引导的能力,首先就必须用事实说话,代表社会公众说话。针对新媒体中“把关人”的缺失,应加强新媒体使用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正确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同时,完善新媒体信息的相关法规,加强对网站和论坛版主、发言人的管理等。

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和缺点例11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28-02

信息时代是一个媒介形态发展迅速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种新媒体作为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渐渐承担起信息传播的重任,这种转变正是由科技体系所支撑的。媒介形态的演变令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对科技体系的依赖也越来越重,因此想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就要解析新媒体传播的发展现状,预知新媒体传播的发展方向,以此对其科技支撑体系进行调整与建设。

1媒介形态的演变

信息传播的媒介一向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演变的,而科技的加速也会相应地令媒介形态以更高的速度进行演变。新式的媒介形态与新式的传播手段二者彼此催生,人类目前的信息传播方式经过了口头、文字、印刷、电子、网络五个阶段,媒介形态也从原本的实物、纸质、电子发展到了现在的虚拟网络。媒介形态的新演变促生了新的媒体传播形式,因此这种新媒体传播也需要强有力的科技体系来促成媒介形态的进化。

新媒体自身就是一种媒介形态,其科技支撑来源于数字和网络两大技术,目前常见的新媒体包括微信、微博、短信、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子杂志、电子广播等。新媒体因自身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环境的良好适性而迅速、全面、多角度地进入了媒体传播市场,并以惊人速度扩散开来,得到了众多用户的广泛青睐,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2科技支撑体系下的新媒体传播

2.1新媒体传播的优点

作为一种年轻的媒介形态,新媒体传播的发展与应用非常之快,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大幅侵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这种情况与新媒体传播的诸多特性与优点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新媒体传播对这个时代的社会与人群有极好的适性。

2.1.1更强的开放性

相比基本为政府掌控的传统媒体,开放性和主动性更强的新媒体是掌握在公众手中的,这令公众可以更方便地发表言论、表达心声,打破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新媒体上的信息发表者包括政府、媒体工作者、信息参与者、社会大众,所有人都可以新闻、言论、观点、见解等各类信息,体现出了原本信息受众们那强大的主动性。在新媒体传播中,每个人都是传播角色,权威言论与社会舆论并存的传播形式令传播效果得到几何级数的提升。

2.1.2更广的传播性

新媒体传播基本摒弃了传统媒体单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采用多点与多点之间的网状传播,这令新媒体获得了极广的跨地域性,也更利于彼此的互动。由于新媒体传播利用了数字化传播媒介,所以其传播者可以是每个人,受众也可以是任何人,而且能在任何时间地点实现对信息的接收,这样一来就可以令传播的双向乃至多向成为现实,一方面增强了互动性,另一方面由于受众的细化,也增强了传播的针对性。众多不同人对信息的接收与构成了庞大的信息传播网络。另外,由于新媒体传播主要是依靠网络实现的,而网络的全球性令传统媒体的空间限制被打破,新媒体的传播不再局限于某一地,而是以全世界为传播范围的超广域传播。

2.1.3更快的即时性

信息网络的存在令新媒体传播在无形中增加了无数获得信息的感知点,相比把信息发现和收集工作交给专职媒体人员的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有更优秀的即时性和现场性,因为只要事件现场有人存在,他就可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者,令第一现场的事态面貌于第一时间得到呈现。这个优点依赖于越来越方便的信息采集科技与信息传播技术,比如可以拍照、摄像、上传图像与视频资料的手机,愈发小型化的相机与摄像机等。

2.1.4更多的表现性

与传统媒体那单一的表现形式不同,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极其多样化,而新科技的创生与发展性令这种多样性愈演愈烈。新媒体那众多的表现形式不只表现在传播工具上,更表现在表现媒介上,从传统的单一文字、单一声音、单一图像转化为如今的图、文、声、像多种表现媒介共同运用,令表现力和张力都得到了显著增强。丰富的表现形式带来了更强的表现能力、对受众更强的吸引力、更强的信息趣味性,甚至赋予了新媒体独特的艺术特征。

2.2新媒体传播的缺点

万物有利必有弊,新媒体传播也不例外,科技为其带来了众多的优势与进步,但同时也为新媒体传播埋下了弊端与隐患。

2.2.1危险放大的缺点

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者可以是任何人,正因为如此,其淡化了信息的责任性。由于人们对评论信息的是自由不受约束的,所以一些小危机会被无端臆测和加大,引起社会的恐慌。举例来说,近期社会上几起网络谣言造成的混乱与损失就源自这种缺点,一些微小的事件与迹象被一些人有意或无意地猜测放大,导致了事件被迅速传播并扩散,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耐心调节与引导。

2.2.2可信度低的缺点

新媒体传播的传播者们不具备传统媒体那种经由时间沉积下来的权威性与可信性,而且其信息的也不会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验证,虽然获得了更高的自由度,但相对地也牺牲了可信度。这种情况下新媒体的传播虽然信息量大、信息面广,但也因为自由度过高而难以辨别和筛选差异性信息的真实程度。

2.2.3易受操纵的缺点

新媒体的信息网络非常繁杂,其过强的信息时效性令信息受观众非常容易被最新的信息吸引,一旦这种特点遭到别有用心人士的利用,就很可能制造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信息潮流。更严重的是,这种潮流很难被扼杀,众口铄金下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带来极大的破坏与负面影响。

2.3新媒体传播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2.3.1加大科技投入

新媒体传播所需要的技术支撑是高新的、多样的,因此不能满足于目前的科技现状。在这个网络遍布全球的时代里,网络媒体正是新媒体传播的代表性媒介。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并发送各种信息,消弭国界与区域上的限制,这种高速、高效、广域的传播形式正是网络媒体的特点。为了发扬这种优势,需要对网络传播的途径和载体进行更进一步的开发与深度拓展,人们透过网络接收信息的途径从最初的网站、电子邮件、MSN,到后来的社区、博客、论坛、QQ,再到如今的智能手机媒体、微信、微博、电子杂志,这个过程正是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的进化与发展过程。这种进化一方面令人们可以更方便更全面地获得信息与知识,另一方面也令大众向网络传播信息的途径简化了。因此,加大科技投入,让更多的高新技术能够应用于新媒体传播是未来的必然建设趋势。

2.3.2培养科技人才

如前文所述,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网络会令微小信息被迅速放大,这种蝴蝶效应所引起的缺陷对新媒体传播的可靠性、可信性、安全性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此时就需要相关人士进行调节与引导。但这种对信息潮流的警戒与引导是较为困难的,需要了解新媒体传播的知识,又要具有足够的技术与科技认知,因此对相关科技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只有保障了科技人才,才能正确调解与引导信息,降低新媒体传播的负面效应,并促进相关控制的技术的发展,令新媒体传播呈现一种健康、良性的发展势头。

2.3.3促进科技合作

媒体原本就与自身报道的东西和传播媒介的形式有密切的联系,无法孤立为单一体系。新媒体同样继承了这一特征,其与各个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在科技方面,已经并将长期处于重要地位。需要借助网络与数字方面的技术设备才能做到将信息编码、压缩与解码;需要借助信息库才能令新媒体实现批量式的多元传播;需要运营平台与运营商相互合作才能令新媒体适应现代社会的共赢模式。此外,还要构建新模式,令新媒体能够实现技术、艺术、文化、商业、媒体等多方面的完美融合,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2.3.3营造科技环境

为了确保科技体系支撑地位与基础地位,一个必要的科技环境是必须的。优良的科技环境一方面保障了新媒体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有助于新媒体传播责任的明确。近些年来,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从计算机网络传播向手机网络传播发展,这种新的环境拓展源自手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全新的科技环境大幅增强了新媒体传播的渗透力,所以新媒体的传播体系不能忽视科技环境的营造。

3结论

新媒体令这个信息时代的资讯爆炸有了得以实现的载体,其将起到的作用将会是长期的,因此作为其支撑的科技体系的研究、建设与发展也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关的媒体工作者与科技人员不能懈于努力,只有提高科技体系建设意识,与实际的媒体传播情况相结合,持之以恒的进行研究,才能促成新技术的诞生,令新媒体传播的发展与进步获得强有力的硬件基础,最终令媒体的传播效果得以迈上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陈立辉.科技支撑体系及其作用与功能[J].改革与战略,2002(1).

[2]贾文凤.新媒体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

[3]薛颖.新媒体传播手段与传播形态的特征分析[J].商业文化,2011(8).

[4]胡晓梅.科学传播与网络[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