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法医工作环境

法医工作环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07 14:44:19

法医工作环境

法医工作环境例1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理规范化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以及医疗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转不正常和不合理排放等意外事故发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及废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二、组织领导

为强化卫生计生系统环境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卫计委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

三、网格划分及职责

将全市33家医疗卫生机构,按地域分为33个网格,建立并完善三级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督管理网格。一级网格:市卫计委医疗废物及废水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二级网格:市卫计委有关科室;三级网格:全市33家医疗卫生机构。

(一)一级环境监管网格

市卫计委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管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督管理网格化工作的指导、培训和稽查;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理规范化管理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当医疗废物及医疗污水意外事件发生,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减轻危害;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及废水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二)二级环境监管网格

卫计委基妇科、疾控科、监督科、医政科按照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制定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管网格管理工作方案,负责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管网格的建立和运行,负责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及医疗废水处置的监督检查,认真调查处理上级网格交办的医疗废物及废水环境污染案件,全面履行本级网格监管职责,及时填报网格化环保监管相关信息。

(三)三级环境监管网格

33家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环境保护分级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管网络工作方案。12个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个体诊所医疗废物及医疗废水的处置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其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及医疗废水,排查环境事故隐患,制止环境保护违法行为。

四、有关要求

(一)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后勤部门负责制,临床科室、后勤科等相关部门具体管理、分工协作。医疗卫生机构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为科室的第一责任人。单位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检查。

(二)明确医疗废物处置专职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医疗废物处置专职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医疗废物的检查、评估、监管及规范管理工作。

(三)完善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管理制度。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四)明确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流程。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流程,按有关规定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运送和处置,采取集中回收制度,统一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集中处置。对没有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焚烧、深埋等措施处置。

(五)建立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台账。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台账,将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暂存情况纳入单位日常管理。

法医工作环境例2

一、引言

众所周知,“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二者的关系并非二律背反式的矛盾冲突,只不过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以往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资源往往采取掠夺式的发掘利用,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到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最终又反向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北京日益加重的沙尘暴和2017年新年前华北地区持续半月之久的雾霾,再一次为我们敲响警钟:环境保护与治理已迫在眉睫,“重发展轻环境”、“先发展后治理”的认识谬误和有害实践,必须尽早予以摒弃和修正,否则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既然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们生存与发展中不得不面对和重视的课题,那么就必须善于在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寻求平衡点,变“环境换取增长”为“环境优化增长”,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本文结合环境会计理论研究,选取淄博东大化工为案例分析对象,发现化工医药产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力求从方法论上帮助化工医药类企业全面完整地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二、化工医药产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一)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概述

环境会计又被称作“绿色会计”和“环境保护会计”,最早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会计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的综合产物。环境会计作为应用性学科,可以反映和控制企业与环境相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督促污染企业主动进行有效治理,并自觉对外进行披露。我国于1989年颁布施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全国人大修订通过最新的环保法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保法的颁布和实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兼顾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为我国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政策规范和法律约束,也对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而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无疑是形形的高污染企业,其中化工医药类企业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也是本文选取化工医药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医药作为化工的下游产业在区域GDP贡献方面的作用也举足轻重。以淄博市为例,该市2015年化工医药类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965.2亿元,是该地级市税收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化工医药产业可以细分为很多类别,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污染、强腐蚀和强毒性,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到储存运输甚至是污染物处理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可能性。各级政府对于这些高污染企业的环保治理必须立足于从源头抓起,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对其与环境相关的财会信息进行严格督查监管,督促这些企业如实完整地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加大环保专项投入。

环境会计对外信息披露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众多化工医药类企业所选择的披露方法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我国A股市场262家化工企业和188家医药企业中选取40家,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进行抽样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泰山石油、神马股份、上海莱士、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通过抽样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化工医药产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规模以上化工医药企业均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迫于政府监管和社会舆论压力,加之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近十余年来,包括化工医药产业在内的所有重工业污染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至2009年,规模以上化工医药类企业已全部做到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二是披露方式上存在瑕疵。从表2可见,在披露方式方面,“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是绝大多数化工医药类企业在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的首选,直接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则很少。表明大多数企业并未单独设立环境会计信息科目,更谈不上单独核算,只是将其融汇贯穿于其他相应会计科目的明细之中,科学性和直观性不够,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三是披露内容尚不够完整全面。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多涉及已发生的环保投入(比如排污费和绿化费等),以及变废为宝、节能降耗的额外收益,以体现自身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对于能够反映当下和未来潜在的可能危害自然环境的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往往被多数企业所忽略或绕过。

(二)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分析

(1)法律法规的客观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企业的环保责任,从立法高度督促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在共享环境保护红利的同时,对自身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企业环境会计体系应运而生,监管部门要求企业环境会计要如实反映企业在环保方面所产生的成本费用,真实记录企业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所衍生的经济效益,并及时、完整地对外进行披露。

(2)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和声誉。无论所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是正面抑或负面,只要企业致力于完善环境会计体系机制,坚持真实对外披露环境污染所产生的相应成本,以及环境保护所衍生的相应收益,自然会在信息使用者和广大民众心目中树立起有良知、负责任企业的形象,进而影响社会舆论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有利于企业的永续发展。在新经济和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的当下,只追求自身眼前利益最大化而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企业,是难以负重行远、做大做强的。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已经唤醒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已超过以往任何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下,企业只有重视环境会计披露,勇于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获取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永续科学发展的不竭原动力。

三、淄博东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淄博东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大化工)长期致力于离子交换树脂的研发和生产,年产量3万吨规模,为行业内国内重点骨干企业。目前已开发生产强酸、弱酸、强碱、弱碱和螯合、吸附树脂等九大系列百余个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电力、冶金、化工、医药、制糖等行业领域,产品获得中石化、国家电力等系统的入网许可证,畅销全国并出口欧美日和东南亚地区。从东大化工的产品结构不难看出,该企业为典型的化工企业,且在离子交换树脂生产的两个主要工序(聚苯乙烯磺化和转型)中会产生大量含酸废水废气,另外1台75t/h、2台35t/h和1台15t/h生产锅炉会产生烟气污染物排放。因此,按照环保法规定和政府环保部门要求,东大化工必须定期对外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科学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生产经营的关系,立足防范杜绝乱排乱放,为缓解淄博乃至鲁中地区的环境压力贡献力量。

(二)公司环保机构运作情况

东大化工专门设有环保处,由一名分管副总兼任处长,现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7名,其中环保专业本科毕业生4名。主要职责是起草制订公司环保管理条例,组织、指导、协调公司涉及环境治理的各项事务,对口联络省及市区政府环保部门,监督公司各部门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配合其他部门组织员工进行环保培训,负责公司环保设备的日常巡查维护,定期向公司财务部门提供环境会计一手资料和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多年来还无偿为淄博市张店区环保局“东部化工区环保监测站”提供半层楼的办公场地,环保处与之相邻办公,变被动接受监管为主动参与环保治理,成为该市首家勇于在监管部门眼皮底下治理环境问题的化工污染企业。

(三)污染物处理情况

(1)废水处理。自建了含有两套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站,1号设施设计处理含酸以外工艺废水和办公生活废水,处理规模260立方/d;2号设施专门处理含酸废水,处理规模260立方/d。

(2)废气处理。1台75t/h锅炉采用两电场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外加半干法炉外脱硫和低氮燃烧法(SDA)进行除尘脱硫处理;2台35t/h锅炉采用三电场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外加半干法炉外脱硫和低氮燃烧法(SDA)进行除尘脱硫处理;1台15t/h锅炉采用多管旋风除尘器除尘后送75t/h锅炉合并脱硫。

(3)固体废物储存。东大化工共建有5个钢筋水泥防渗漏全封闭固体危险废物储存场,总面积800㎡;另建有燃料棚、灰仓、脱硫渣仓、炉渣棚等一般固体废物暂存场地若干;此外,内部还预设了总容量3000立方的3座三级防控应急事故水池。

(四)环保投入情况

如表3所示,东大化工近三年的排污费、水资源费、绿化费、环保罚款和环保设备购置费,这些明显属于环保投入的费用均未单独列入环境会计科目,其他间接涉及环保的人工费、电费、维修费和资产减值更是合并列入了制造费用科目。反映出东大化工在逐步加大环保力度的同时,环境会计体系建设尚有待加强,对外披露方式也有待改进。

(五)年报摘要分析

东大化工的年度报告一般于次年3月初披露。本文只能摘录分析其2015年年报涉及环境会计信息的部分(包括重要事项、财务报表等),综合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1)列入议程,摆上位置,企业高层高度重视环保问题。随着环境污染公众事件的增多,政府环保部门对于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东大化工作为典型的化工污染企业,面临的社会舆论压力可想而知。在此背景下,东大化工高层在年报中披露风险与价值时,特别将环境保护摆上关键位置,表现出应有的环保意识和决心。

(2)改善工艺,创新技术,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污染。从东大化工2014年经营情况回顾中可以看出,公司着力于工艺改善和技术创新,力求通过研发绿色环保的新产品,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污染危害的美好愿景。

(3)调整战略,把握机遇,以转型升级提升环保成效。从东大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未来趋势描述中可以看出,公司已将战略性化工新材料作为未来转型升级的目标重点,在光学级聚合物材料用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等方面都将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决心以企业产品升级转型推动解决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问题。

(4)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确立绿色发展长远目标。从东大化工年报中还可以看出,公司对于已经发生和潜在的环境风险都采取了勇于面对担当的态度,不回避、不遮掩,让信息使用者和潜在投资者都能一目了然,全面掌握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环保压力,有利于他们行使舆论监督权力和做出相关投资决策。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东大化工立足“绿色化工”发展愿景,表现出较强的敬畏自然、尊重环境的环保意识。综合上述,东大化工在环保治理方面还是有所成效,基本做到了机构组织有保障,环保投入有保证,污染物处理有措施,未来规划有目标。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也作了积极探索,能够将自身的环境问题和风险在年报中如实反映,并在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中给予环境问题较多笔墨,制订出了可行性较强的环保规划和蓝图。应当引起公司决策层注意的是,年报“三大件”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和利润中并未专门单列环境会计科目,相关环保费用开支都融合归类到了其他子科目,有的甚至界限不清,使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显得还不够专业具体。

四、案例揭示问题及改进对策建议

(一)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问题分析

(1)环境会计信息对外披露意愿低、主动性差。从对东大化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案例分析不难看出,信息披露的主体是化工医药类企业公司,而该类企业的特点往往是规模体量较大、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很大,相较其他类别企业而言环保投入挤占压缩利润空间的几率也更大。然而当下环境污染源来自各个方面,既有工业污染,也有生活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既来自化工医药企业,也来自其他类别企业。因此,化工医药类企业普遍认为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改变环境恶化的现状和趋势,出于保护未来经济利益和规避环境风险的考虑,往往主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愿都不高,多为迫于法规和监管压力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根本原因之一。另外,部分化工医药类企业面对环境问题存在侥幸心理,自以为应付好环保部门的例行检查即可、不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污染事故就好,对待环保事务能应付就应付,能规避就规避,喜欢避繁就简、能省则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显然没有得到高层应有的重视,自然缺乏应有的专业规范性。

(2)披露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环保法是国家层面的立法,虽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进行了规范,但不可能具体到为某类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出详细要求;证监会虽然要求上市公司中的化工医药企业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又很难提出类似会计准则般的规范细则;而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的相对滞后,也让绝大多数化工医药类企业的财会人员缺乏必要的环境会计业务知识和技能,更遑论对外披露方法和技巧。以上原因综合作用下,造成了企业在选择采集环境会计信息时主观随意性很强,报喜不报忧,乐于体现自身的成就和对环境的正面建设作用,不愿真实反映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有的甚至玩弄数字游戏虚增环保投入费用,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此外,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关联性不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和效果,常常将非报告期内的环保投入挪移添加,而对于报告期内发生的环保罚没则作隐形处理,笼统地归入营业外支出等其他科目,甚至干脆不对外披露。总之,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具体、不充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3)披露信息定量性不强、科目划分凌乱、可用性差。调研中还发现,化工医药类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选择文字描述型的不定量性信息多于数字直观型的定量性信息。例如,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活动,放在“重要事项”中连同领导批示一起作文字描述披露;在“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这两处被最多化工医药类企业选择用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地方(见表2),对涉及环境事宜的解释说明也多采用文字描述,鲜见具体数字比对。信息定量性不强、笼统模糊必然造成可用性差的后果,让信息使用者难以作出纵向和横向比较,影响判断和决策效率。此外,即使有的企业作出了环境会计定量性信息披露,但在科目划分上不够规范科学,都没有单独形成报告和单列种类,而是将环境会计信息视作普通财会信息,归于二级子科目下记录了事。比如,废水处理设备、绿化设备等都笼统归类于固定资产,专门从事污染物处理工作员工的薪酬都归于整个工资支出等,都未单列科目或者清晰界定,势必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果。

(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不科学、不标准。目前国外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固定模式,理论研究也处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起步更晚的国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和方法就更不成型,理论界和实务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企业作为披露主体选择披露模式的自由度和随意性很大,加之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和化工医药行业自律组织在这方面都没有作硬性规定和要求,企业出于逐利避害的本能对环境问题多采取逃避态度,使得各个企业在年报中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选取的模式更加不统一、不标准,横向比较无坐标,纵向比较无关联,致使信息披露效果不佳。在披露形式方面,企业选择的披露载体也是千差万别,让信息使用者一头雾水,降低了信息使用的便捷度。此外,在披露内容、格式、科目设置、在年报中位置等也没有一定之规,常常出现内容重叠、格式杂乱、表达模糊等问题,使整个化工医药产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显得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二)改进对策和建议

(1)政府层面。改进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首先需要政府强力推动。政府部门负责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法监督,因而也是改善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最有力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范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方式和方法,让化工医药类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强化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实施督导,对于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不守规矩的企业,要依法整治查处,加大它们的违法违规成本,维护增加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威慑力。第二,定期出台指导文件和规范指南。对于法律难以穷尽的地方,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出台政府文件和规范指南进行引导约束。在文件和指南的起草酝酿阶段,要充分发挥化工医药行业协会的作用,利用他们了解行业现状、熟悉工艺技术、摸透企业心理的优势,更多地征求他们对文件、指南的意见建议,邀请他们参与到起草和讨论工作中来,确保指导文件和规范指南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三,完善细化会计准则。环境会计毕竟是会计的一个细分门类和专项分支,必须遵循会计准则的统一规则。因此,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首先要完善会计准则,尽快为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制定统一规范的准则。具体到化工医药产业会计信息披露,则需要政府部门紧紧围绕化工医药企业的行业特点,制定合理实用的专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第四,营造良好的环保社会氛围。环境保护与治理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政府有责任督促新闻机构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反过来督促企业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注重网络舆情动向的把控和引导,借助热点公众事件处理和突发事件应对,巧妙地将环保宣传工作寓于其中,使社会各界都成为环保工作的志愿者、践行者和监督人。

(2)企业层面。化工医药类企业既是大量污染物的制造源头,也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在调整环境会计信息、控制应计项目和完善改进信息披露模式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根源性作用,必须顺应潮流在政府的监管之下作出如下改变:第一,将环保理念寓于企业文化之中。环保理念是先进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环境污染较重的化工医药类企业而言,更应该在自身企业文化构建中积极植入环保元素,以此凝聚包括自己员工在内的社会人心。要善于利用例会和各类教育培训等平台和机会,把环保理念作为永恒主题进行宣讲灌输。要把环保作为各类奖励和职位晋级的硬性条件,让环保与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确保企业文化和环保体系的正向融合、同步发展。第二,建立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在财务预决算审计、公司领导离任审计等各类审计中,设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专项,真正给危害环境的经济行为戴上紧箍咒;成立环境会计部门,可以内设于财务部门,也可以单列于董事会下,从组织机构方面保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实施;借助第三方审计,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时,必须要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评价内容。第三,强化专业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决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要强化现有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确保他们知晓掌握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法规。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真正把精通环境会计理论和富有实务经验的专门人才吸引到企业中来,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新形势的要求和需要。

参考文献:

法医工作环境例3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公布。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第四条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鼓励有关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国家对边远贫困地区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废物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防止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发生。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第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第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第十三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采取减少危害的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第十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第十五条禁止邮寄医疗废物。

禁止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

有陆路通道的,禁止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没有陆路通道必需经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应当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方可通过水路运输。

禁止将医疗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医疗废物。

第三章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第十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

第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卫生机构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

第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就近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时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

第二十条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第二十一条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二)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三)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第四章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

第二十二条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的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贮存、处置设施或者设备;

(二)具有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工人;

(三)具有负责医疗废物处置效果检测、评价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四)具有保证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规章制度。

第二十四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贮存、处置设施,应当远离居(村)民居住区、水源保护区和交通干道,与工厂、企业等工作场所有适当的安全防护距离,并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并负责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

第二十六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运送医疗废物,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使用有明显医疗废物标识的专用车辆。医疗废物专用车辆应当达到防渗漏、防遗撒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

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使用后,应当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内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运送医疗废物的专用车辆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第二十七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在运送医疗废物过程中应当确保安全,不得丢弃、遗撒医疗废物。

第二十八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并确保监控装置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第二十九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规范。

第三十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档案,每半年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一次。

第三十一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疗废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医疗卫生机构收取医疗废物处置费用。

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支付的医疗废物处置费用,可以纳入医疗成本。

第三十二条各地区应当利用和改造现有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和其他设施,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并达到基本的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

第三十三条尚无集中处置设施或者处置能力不足的城市,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应当在1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县级市应当在2年内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县(旗)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在尚未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期间,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要求的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案,确定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方式和处置单位。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职责分工,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疾病防治工作,以及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等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第三十七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交换监督检查和抽查结果。在监督检查或者抽查中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存在隐患时,应当责令立即消除隐患。

第三十八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举报、投诉、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核实,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公布。

第三十九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有关单位进行实地检查,了解情况,现场监测,调查取证;

(二)查阅或者复制医疗废物管理的有关资料,采集样品;

(三)责令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四)查封或者暂扣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场所、设备、运输工具和物品;

(五)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四十条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疏散人员,控制现场,并根据需要责令暂停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作业。

第四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对有关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或者组织制定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案的,由上级人民政府通报批评,责令限期建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或者组织制定医疗废物过渡性处置方案;并可以对政府主要领导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处理,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时未及时采取减少危害措施,以及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发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经营许可证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责令收回违法发给的证书;并可以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的;

(三)未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

(四)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五)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或者运送车辆未在指定地点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的;

(六)未及时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

(七)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环境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四十六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车辆运送医疗废物或者使用运送医疗废物的车辆运送其他物品的;

(四)未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或者监控装置未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

第四十七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未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的;

(三)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

(四)对医疗废物的处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规范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

(六)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的。

第四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将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无正当理由,阻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或者经营许可证件;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本条例的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法医工作环境例4

2.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政治环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社会开明、政治民主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使全社会的创新思想不断迸发、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相反,独断专行、论资排辈会扼杀人的创造性。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基本得到落实,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得到释放,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空前调动与激发。但是,我们也看到,整个社会有利于医院文化创新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有利于医院文化创新的有效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规范化的民主管理制度在一些医院内部也没有得到有效实践。因此,以人为本,完善机制体制,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宽容、自由的政治环境,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就显得异常重要。

3.完善法律制度。在创新活动中,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推动创新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目前的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并不理想,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屡受侵犯,医院文化创新主体的激情与活力受到严重制约。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卫生法,现行的卫生法律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统一性,法与法之间缺乏协调,甚至相互矛盾冲突。卫生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亟待制定和完善。国家应通过立法,维护国家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协调社会、政府、医院、医生、患者等之间的法律关系,当出现医患纠纷时,由政府、社会和医疗机构认可的专门机构来依法妥善处理,使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免受侵犯,在此基础之上,使医院文化创新主体的利益得以充分保障,医院文化创新主体的职能、权利和义务得以明确,各类创新活动得以规定。

4.促进人文社会医学教育发展。由于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是为了认识人类生命活动规律、保护和加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由此也决定了医学必然走向科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应当既具有科学精神的素质,又具有人文精神的素养。他们既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勇于质疑、甘愿奉献,又能敬畏、关爱、尊重生命,维护生命健康的基本权利。很难想象,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医务人员能够肩负起生命终极关怀的使命,能够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提供精神支持,赋予病人以生命价值。然而,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仍然欠缺,一些医学院校除了开设医学伦理学之外,医学语言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教育学、医学管理学、医学美学等人文课程基本并未开设,影响了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因此,要推动医院文化创新,完成现代医学的完整建构,社会在培养未来医务人员的时候,必须增加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使他们内在地具有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从而把自身的人生价值融入到人道主义的救死扶伤活动中来,把自身的发展与医院的发展和谐地统一起来,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生活工作环境的营造

1.舒适的生活环境。医院文化创新能否实现,取决于创新主体能否在医院文化创新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但任何医院文化创新的主体都是作为现实的人而存在着,人的行为是由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在内的各种不同的利益所驱动的,不存在没有动机的创新行为,也不存在没有利益追求的创新主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生理、安全、情感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只有当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会出现,才会显示出其激励作用。可以说,舒适的生活环境是人的最基本需要,只有这种需要得到有效满足,才能对创新主体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当然,这种生活环境既包括创新主体的物质生活环境,又包括精神生活环境,是物质生活环境与精神生活环境的有机统一。如果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如医院布局凌乱、医院建筑破落、收入水平低下等,也就必然要影响到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同样,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创新主体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其自我发展机会丧失,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医院文化的创新活动也必然要受制约。

法医工作环境例5

关键词: 医疗绿卡;服务;投资;软环境

Key words: medical green card;service;investment;sof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193-02

0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困难的宏观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完善体系,提升能力,优化服务?作为非经济一线的医疗卫生部门,坚持以“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企业运行、服务百姓健康、服务社会和谐”为宗旨,努力营造温暖、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通过完善医疗绿卡服务制度,提升医疗绿卡服务水平,来进一步优化城市投资软环境。

1 理论综述

1.1 关于投资软环境内涵的研究 世界银行的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Nicholas Stem在2001年6月的文章《发展的策略》中,全面地阐述了“投资环境”的概念。他认为:流向中国或任何特定地区资金的数量与质量,总是依赖于投资者对回报的预期以及在取得相应回报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即“投资环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宏观政策、国家监管的有效性、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我国国内学者的研究代表人有庄俊鸿,谢暖,他们认为所谓投资环境,指的是某一特定经济地域(即:人类经济活动部门与空间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地理空间)为投资这一经济活动所提供的诸条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其要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区位和交通信息条件、人口与劳动力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条件等。另外一位学者李国军也提出投资环境,一般指的是围绕投资主体和投资地点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中影响投资的一切因素的

总和[1]。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投资环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把投资环境分为: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投资软环境即投资环境中除物质技术环境和自然地理资源环境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我国学者也持有相同观点,软环境一般指社会经济环境,如政治、法律、文化、观念、管理、体制、机制及办事效率等等。此外,姜丽萍还提出投资环境分为投资硬环境、投资软环境和投资优惠政策。投资硬环境、投资优惠政策无疑是重要的,但就长远而言,投资软环境对一个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2]。当前,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的力度都在不断加强,投资硬环境、投资优惠政策也正日益趋同。

1.2 投资软环境的评价方法的研究 荆敏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连市投资软环境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层次分析法(即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最早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3]。贾金思在对北京市外商投资软环境研究中对投资软环境采用5分制进行评价,其主要方法为: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2分表示“不太满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比较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因此,指标的得分越高表示对该指标的评价越高[4]。

对一个地区、城市投资软环境的评价,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方法,更多的是在不同时期强调某一方面。投资软环境是一个可塑的、发展的、动态的系统,应从整体角度建立科学的软环境评价体系[5]。从国内对投资软环境研究来看,多数偏重和局限于定性分析研究,缺乏定量分析和

评估。

1.3 医疗绿卡 医疗绿卡服务工作在昆山市已开展了十多年,最初主要是针对外企高层管理者推出的一项医疗保健服务,为医疗绿卡持卡者提供便捷的就诊服务、细致的健康咨询等。为进一步改善昆山的投资软环境,完善“医疗绿卡”服务制度,扩大服务对象,为在昆工作的各类高级人才及生产一线的劳模等提供快速、便捷、优质的全程医疗服务,为昆山的经济建设作贡献。同时,通过资源整合,调整服务对象,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方式,探索开展医疗绿卡服务对提高卫生美誉度、优化本地投资软环境的运用,通过研究,为本市卫生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主要做法

2.1 依托上海优质医疗,整合优质资源 上海医疗系统拥有肿瘤学、神经医学、心血管病学、影像医学等一批优势的学科和学科群,作为医学科研基地,承担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卫生部和上海市项目基金的研究工作,获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相关技术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医疗绿卡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本着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优化服务的精神,依托上海优质医疗,真正为在昆工作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各类高级人才等提供高端的医疗和健康保健服务。

2.2 创新绿卡服务内容,注重企业需求 各医疗机构非常注重在服务上创特色,针对企业特点,推出形式多样的医疗保健活动,组织相关专家进企业开展各类入职健康卫生宣教、妇女保健知识讲座等活动,宣教内容丰富并配有讲稿、图片等。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保健信息资料,编印了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保健手册,内容包含了服务医疗保健机构、本地专家专科门诊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参考值、常用健康小贴士、常见慢性病的提示及防治等,发到每位绿卡对象手中。

2.3 加强绿卡信息交流,确保有效沟通 为确保医疗绿卡服务的有序推进,我们注重于保持信息的畅通,信息的畅通有助于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绿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好的做法。一方面建立了各医疗机构的信息交流通道,及时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另一方面建立了与台协会和各分会的经常流机制,在交流中掌握企业高层及高端人才的健康信息,接受绿卡服务对象的意见反馈。积极听取台商代表等对医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更好地改善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2.4 开展诚信服务活动,促进医企和谐 为了更好地加强医疗卫生单位与企业的联系,构建和谐的医企关系,定期开展“健康关爱进企业”诚信服务走访活动。走访中,医疗单位领导与企业相关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走访组为企业送去各类健康宣教资料,对企业反映的意见作了详细的记录,发放“征询意见表”。通过走访企业,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经常流与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了医企和谐关系的构建。

2.5 完善硬件软件设施,改进服务配置 医疗绿卡服务不仅需要在医疗保健技术水平上提供较为满意的服务,硬件环境条件和软件设施的提供也是关键的环节。各医疗服务机构都尽可能的改善就医环境,完善就诊流程,医院设立了专门的“绿卡接待办公室”,配备了责任性强、医疗护理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并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系统培训,定期进行信息汇总、分析,进一步规范了医疗绿卡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为持卡者的日常保健或临时诊治提供很好的信息帮助,从而真正为绿卡对象提供优质、便捷、快速的服务。

3 几点体会

3.1 健全了完整的服务网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更好地保障各类精英人才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细致的延伸服务,逐步完善医疗绿卡服务网络及服务体系。医院结合实际设立专门的“绿卡接待办公室”,明确分管领导,配备沟通协调能力和责任性强、医疗护理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专门负责具体工作。

3.2 组建了过硬的专家梯队 建立市内及市外两个保健专家团,市内专家主要包括市级首席医师、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高级专家;市外专家主要为上海、苏州等地特色专病专科的专家。编印了绿卡服务指南发到每一位绿卡对象手中,“服务指南”详细介绍了各医疗单位及特色专科专病,知名专家的专长、专家门诊情况及咨询电话,便于绿卡持有者及时、快捷地联系专家,咨询疑问。

3.3 建立了快捷的绿色通道 本着“快速、便捷、优质、全程”的服务理念,我们建立了从接待、登记、安排诊疗、转外就医等一条龙医疗服务绿色通道。绿色通道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电话预约就诊、健康咨询、医务接待、联系医师上门服务、联系专家会诊(转诊)、出入院手续办理等。设立了VIP专家特诊区和特需病房,配置了先进的医疗设备,绿色通道保持24小时畅通,为绿卡对象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细心呵护,创造了优良舒心的医疗保健环境。

3.4 营造了优良的投资环境 坚持以“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企业运行、服务百姓健康、服务社会和谐”为宗旨,放眼全局、用心服务、创新服务,努力以优质的服务提升卫生的美誉度与社会的和谐度。通过为在昆工作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及各类高级人才等提供快速的、便捷的、高端的医疗和健康保健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昆山的建设与发展中去,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全市多项指标皆列国内县市之首。所以说,通过我们的医疗绿卡服务,优化了昆山的投资软环境,推进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医疗绿卡服务工作开展以来,为广大医疗绿卡持卡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昆山的经济建设,切实提升医疗绿卡的服务水平,为在昆工作的外企高层管理者及各类高级人才提供快速、便捷、优质的全程医疗服务,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优化了昆山的投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孟耀,张弥.外部经济失衡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8(09).

[2]杜远阳,林震.区域经济与投资软环境建设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32.

法医工作环境例6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医疗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解决目前存在的医患矛盾,医疗系统提出了新医改方案。新医改方案中对于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预算和收支制度,特别是对于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对于公立医院减少浪费现象,提高财务核算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新思路,希望为我国医疗行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一、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现状

在传统医疗环境下,我国公立医院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科室成本核算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将医院的总成本进行分配,使各个科室进行逐级对应的成本承担。这种成本核算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目前各个科室的医疗合作越来越多,导致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不能保证。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医疗服务项目核算法,病种成本核算方法以及床日诊次成本法等。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公立医院的核算水平总体偏低,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公立医院的间接成本在整体成本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多,许多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对于间接费用的测量不够准确;目前多数医院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从医院总体和各个科室的层面进行核算,对医院的经营活动不能做出准确反应,不适合进行精细化管理。

二、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新医改环境下的成本核算工作对于保证公立医院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成本核算可以为医改补偿、资源分配、费用控制以及服务定价等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新医改环境下的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医改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可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传统环境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提供决策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都有待提高,这为政府的政策补偿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政府通常制定的补偿数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对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利。同时,在政府监管方面,不合理的成本管理体系也给监管工作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对于公立医院财务的监管工作成为了政府监管的难点。在新医改方案中,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医疗系统的投入,这部分投入的用途主要分别为三个方面,一是用来加大对基础医疗设施的投入,二是加大对医疗科研的扶持力度,三是对离退休人员的政策补贴,另外对于公共卫生会提供专项补助,从而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新医改环境下的成本核算工作对于药品的管理更加严格,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改变支付手段以及调整服务价格等方法来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偿。同时对于非营利性医疗部门的医疗服务要由政府部门进行主导定价,对营利性的医疗机构进行自主定价。在成本核算时要对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进行规范,并对医疗装备的价格进行监测,并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新医改环境下的成本核算工作可以为政府职能部门、医院管理层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依据。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核算数据可以制定更加科学的扶持政策,合理的分配医疗资源,核算公立医院的收支情况等。

(二)新医改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可以提供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

新医改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工作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但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特别是虚开药物,吃回扣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人民群众对于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越来越低。公立医院在建院初期,其成本、设备等都是由政府投入建设,但在成本核算方面,相应的土地、建筑等很少进行折旧核算,同时公立医院的建设成本、预算支出以及人员薪酬等方面的核算也并不透明。长久以来,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都是带有简单的收付实现制色彩,更多的是对收支的简单计算,因此造成政府监管工作的进展困难。而成本核算的不透明还会造成其他的不利影响,例如加大公立医院的商业化程度,和患者争利;导致医疗腐败情况的加剧;加大人们对于医疗前景的担忧,看病难等现象得不到改变。可见,新医改环境下开展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对于提高公立医院成本的透明度,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廉价优质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三、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主要包含成本计划、考核、分析和决策四个方面的内容,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对于医院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成本管理。

(一)完善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

新医改环境下,完善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对于提高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说,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要由院领导牵头,各个科室以及后勤保障等部门积极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指定各个科室成本核算的兼职人员,同时财会部门最好配备成本核算专项人员。对于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建设成本核算办公室,办公室的领导要由医院领导兼职,确保核算办公室的权威性。同时在确保成本管理相对集中的条件下,还要进行相对分散管理,相对分散的成本管理的执行者主要是各级管理的执行层负责。通过这两种机制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成本管理的高效性和统一性。

(二)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管理工作

加强核算的基础管理工作对于成本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规模较大,涉及到的数据较多,这些给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医院需要做好数据录入以及标准化分类工作。同时在基础工作中,要做好对重大项目的财产分析工作,特别是在对存量资产盘活和确定投资增量方面要严格注意。

(三)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成本控制工作和预算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联系,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对于成本管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成本管理中,要通过刚性的预算管理工作,具体来说,预算成本主要包括:人力成本、医疗设备成本、卫生材料成本、水电费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等。为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医院需要对成本定额进行确定,确保责任的清楚划分;对医院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减小管理成本支出;合理配置病床资源,做好行政成本管理;对医疗结构进行分析,减小医疗药品比例等。

(四)提高奖金分配的合理性

当前,以科室作为成本核算基本单位的公立医院仍然较多,这种核算方法主要是对科室的收支情况进行核算,从而确定科室奖金。这种核算方法虽然将科室成本核算纳入了整体核算体系,但却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医院对科室的考核也更多的以科室的收入作为总考核目标,而将医德水平、医疗质量等作为附属考核目标,这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科室为了创收而追求收益大的项目,忽略患者的实际医疗需要。而对科室的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作为核算奖金的基础则可以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四、结束语

新医改环境下,有效的成本管理对于促进公立医院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管理人员要对新医改环境下的成本核算工作引起重视,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清晰把握,从完善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管理工作,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奖金分配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成本管理工作,从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陶金枝.新医改环境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J].中国市场,2014

法医工作环境例7

1 强化医院医疗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对医疗工作管理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规章和规范,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以及一系列的考核考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管理,目的是使医务人员牢固地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构建和谐的就医环境。

2 建立团结协作的医疗团队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医院是一个整体,有分科、分工、分专业,既分工,又合作, 同科室同专业间,不同科室不同专业间,要建立良好的团结协作关系,同心协力、相互支持,团结协作,共同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医务人员要一切为了病人,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和服务理念,共同完成为病人服务的目标。

3 遵守行业规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现代社会的医生,学好医疗专业技术还不够,还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法律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临床医疗中,医生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在医疗活动中各项医疗文书,如病历、处方、医嘱等要认真书写。医疗文书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资料和依据,也是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重要的法律依据,所以医生必须严格认真地书写,保证医疗文书完整、清楚、及时、准确无误地完成,并妥善保存管理。

4 尊重病人规范行医

现代社会病人的法律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也明显提高。医生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时刻牢记“以病人为中心”,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同时也要尊重病人的合法权益(隐私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特殊检查和治疗,特殊部位的检查和治疗,必须征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严格按规程规范操作。在医疗过程中还应该关心、体贴、理解病人,做到全面、认真、仔细,手法轻柔,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引起病人及其家属的不满。

5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生要有爱心、耐心,关心爱护病人,和病人及其家属要加强沟通,沟通中增进对对方的了解,沟通也增强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并支持医生的医疗工作,配合医生做好和完成各项医疗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共同努力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医疗环境。

6 立足本质钻研医术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法医工作环境例8

一、 环境基础设施及建设

(一)这几年我院环境治理,加大了投资力度,对医疗废物、生活垃圾,根据区环境保护局关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各科室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推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点定时”的原则,有条有序的处置程序。对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分类收集。定时将浸泡消毒后的医疗废物分类用专用医疗废物包装物进行密封或打包,并用标签在包上注明医疗废物类别和重量。每天派专人将分类打包后的医疗废物运送至医院指定区域位置,不得随意放置。生活垃圾统一交运送到城市垃圾指定场所,并有完善的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排放。

(二)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处置领导小组,设立了一整套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及危险废物防治操作规程。建立了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做到定岗定位、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工作人员定岗培训,持证上岗。完善了消毒制度,并对每次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做出详细的记录。每周对全院的环境卫生做出两次以上的全面检查,检查前有要求,检查后有奖评,使医疗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并实现无害化处理。

(三)要求各病区,门急诊护理站,为防止对所有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二次污染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一律实行医疗废物包装前消毒毁形,坚决做到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并对危险废物进行专门容器包装后做上“危险” 废物标志。

(四)我院在环境治理方面,设立了专门的宣传机构,在主要的绿化地带,环保区域,设有宣传栏、警示牌。各病区值班室,公共场所设有“禁止吸烟”,“禁止随地吐痰”等标示牌,院内人车流,设置停车棚,划明停车线,出租车停放线,人车合理布局合理。医院原病员食堂很小,年耗煤量小,但由于没有除尘设施,影响周围环境,根据环保部门的建议,医院做出拆除食堂的决定,不再影响周围环境。原开水锅炉房对环境有影响,我院拆除原锅炉房,在各病区楼层安装环保节能的电开水器。院内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的医院绿色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定期在我院自办的报刊上发表有关环保方面的专刊文章,树立了全院干部职工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风尚,为我院医疗科研事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我院的车辆尾气排放量,基本符合国家规定≥80%的标准,车辆均安装三元摧化器,尾气排放量符合国家标准。

二、绿化建设方面

这几年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院的绿化建设有了大的变化,2年新住院部大楼启用后,在院池内修建了两个花池,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同时在前院开辟地方载种花草,大门口摆放花坛,各办公室种植盆花,美化了医疗环境,也得到环境监管部门的好评,

三、节能降耗设施建设方面

法医工作环境例9

医院的稳定运转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健康保障的场所,所以在医改的背景下,要做好医院的管理工作,保证医院正常稳定的运转。内部环境控制工作是医院其他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基础,而内部环境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所以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然后制定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提高医院内部环境的控制水平。

1 医院内部环境的内容

医院的内部环境是一种软性管理,也是一个范围比较广的概念。内部环境对于医院职工的工作情绪,医院的规章制度以及医院经营管理的目标都有重要的影响。内部环境的有效控制是其他一切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转有重要的意义。

内部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发挥,从而影响到医院内其他工作的开展。相对于外部环境来讲,对于内部环境的可控性更大,所以要加强内控的措施,提升医院内部环境的质量,为医院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详细分析如下。

1.1 硬环境分析

1.1.1 治理结构。参照现代企业理论,医院治理结构定义为有关医院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安排。通常是指联结并规范医院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员工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权、责、利的制度安排。与普通企业不同,我国国有医院还承担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因此还需处理好政府和医院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于民营医院,一开始就是独立的法人实体,都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设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所有者、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

1.1.2 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按照卫生技术和医院管理的要求以及开展业务的特点设置内部机构。机构设置是指医务工作者和行政人员为实现医疗目标,在医院的日常运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和权利等方面形成的长期有效的结构体系。医疗机构设置相当于一个医院的骨骼脉络,它为医院的正常运转提供了物理保障。内部机构要设计科学,权责分配要合理,应建立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要有完整的规则和岗位职责。

1.2 软环境分析

1.2.1 内部审计。在医院经营运转的过程中,需要对经济运转状况进行监督,运用客观中立的态度,对一切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经济运转和财务状况的合法合规性,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审计部门的任务非常重要,不仅对于医院的经济运转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对于领导的活动也进行监督,保证医院的合法运转。所以说为了更好的发挥审计工作,应该在医院内部建立单独的部门,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鉴证和管理,对于审计人员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并且还要对医学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够对医院的运转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为医院的正常运转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1.2.2 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医院的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医院内部人员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工作对人才的招聘、任用和管理进行合理的配置,将优秀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并且在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留住人才,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人员的优化配置能够保证医院内部环境处于良好的氛围中,所以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经营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以及非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的管理工作,保证各类人员能够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医院的正常运行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从人员的录用、培训、薪酬、考核和激励等一系列环节优化管理,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

1.2.3 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每个医院所特有的,是不能够复制的,是对医院核心价值的一种体现,为医院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种行为规范的标准,具有导向作用。这种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医院在长期的运行中,每个员工去共同的努力,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对于医院内部环境的创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内部环境控制

2.1 组织架构控制

相对于其他经济主体来讲,医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组织结构的设置方面要有别于其他企业,应该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以便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发挥组织结构的作用。但无论采取何种组织结构,都需要确定各部门权力和责任的关键领域,以及适当的报告途径。健全医院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包括单位负责人、总会计师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能;会计部门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职能权限;会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会计核算的形式,任用会计人员的利害关系回避;重视内审部门的设置,保证内部审计人员有足够的权利来开展适当的审计覆盖面,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追查并提出建议等。

2.2 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对医院运转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以及人员管理进行的监督管理,保证一切程序都能够合法合规的运行。为了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应该将审计部门独立设置,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知识以及医院业务的学习,在医院内部宣传审计工作,为医院的正常运转提供基础保障。

2.3 人力资源控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企业的运行状况有详细的了解,根据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制定医院的用人计划,然后科学的招聘人员,在医院中对其进行培训管理。合理的配置人员,做到人尽其才。只有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够保证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为医院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4 医院文化控制

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运行机构,其所承担的任务非常的重要,对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医院文化,对于医院内部环境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引导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树立使命感。良好的医院文化能够使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所在,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向心力,提高工作效率,为医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医院的内部环境是医院在日常运转中所形成的一种环境氛围,对于医院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内部环境的内容包含众多因素,是医院能够有效运转的基础条件。医院的管理层人员应该对形成的内部环境重视起来,通过内控部门对内部环境进行评价和控制,保证内部环境的持续运转,为医院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的保障。对于内控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纠正,保证医院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中,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法医工作环境例10

前言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档管理、档案利用以及资料储存等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地借助于网络信息化环境来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是医院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借助于网络信息化技术能够进一步促进管理模式动态化转变,促使这一项工作变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动态化,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

一、网络信息环境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

1.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医院涉及人员数量较多,所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涉及内容较为繁琐的工作,而且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大多是重复性的劳动。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能有效地减轻工作量,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替代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以最快速度解决耗时耗力档案查找以及保存,进而有效地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2.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传统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是依赖于管理人员进行手动处理,亦或者是借助于计算机计算来进行简单的初级管理,例如,借助于EXCEL进行信息资料记录等;部分条件较好的医院虽然构建了少数面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可是因为不同科室以及部门之间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资源共享较为困难等现象。而借助于网络信息化环境则能构建较为系统化的管理系统,这样就能在管理过程中对所有人事信息进行准确且高效的记录,并且还能在上面准确地显示出每一项细节流程,包括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岗位变动等信息,这样就能保障人事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实效性,让医院不同科室以及部门之间能够很好地共享这些档案信息资料。

3.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是以纸质材料为主进行信息记录和保存,这种实物资源存储的方式十分不易携带,在传递过程中更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容易出现损坏、丢失等。可是,借助于网络信息化环境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一系列的问题,因为通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我们可以构建出电子化的人事档案信息,人事档案资料不再是实物载体,而是以数字信号或者磁信号的方式储存,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档案资料传输的便捷性,这样只要需要使用到这一档案信息资料时,都可以很方便地使用,通过备份也不会出现丢失等现象,进而就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利用率。

二、网络信息环境下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对策

1.提高人员网络信息化管理意识

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一定要意识到网络信息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在管理过程中提高自身网络信息化管理意识,将传统封闭管理意识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意识,通过思想认识上的转变来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形式的关注,对传统观念进行不断的更新,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在认识档案管理之中,这样就能真正促使之前传统封闭的人事档案管理,转变成为开放型、信息化管理。总之,要想发挥网络信息环境带给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机遇,管理人员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其一定要转变档案管理思想和意识,然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积极应用新兴网络技术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

2.构建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之下,要想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构建良好的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这是整项工作实施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实现医院行政管理一体化的根本。人力资源信息本身就是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其是否完整、原始,会直接对人事档案信息管理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作为中心,积极构建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如人事财务工资系统、医疗保健系统等等,因为只有完善了这些分系统才能更好地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完善,直接从认识档案管理系统上读取到其它信息情况。而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在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具体而言,可以对现有的人事档案进行数字化,也可以通过电子文件录入的方式进行人事档案资料信息数字化,以此来构建较为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

3.重视对人事档案安全问题的管理

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之下,要想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网络信息化安全管理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也面临着网络开放性所带来的弊端,所以在进行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信息安全问题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信息丢失或者泄密等情况,从而才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损失。针对这一点,医院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在进行信息资料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意识到网络信息化环境的价值,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其中所存在的弊端,在管理过程中对信息化技术应用方式进行适当关注,结合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仔细的验证分析,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类人事档案信息资料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密级界定,通过恰当的计算机网络加密手段来对一些通用数据库之中所存在的档案信息资料进行加密处理,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院人事档案信息资料出现失踪等现象。除此之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本身也需要养成良好的意识,在保存过程中不管是对于保存环境还是方法都应该进行合理的设计,做好防潮、防辐射、防病毒、防高温等各方面工作,以此来进一步增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安全性,同时还需要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对于那些重要资料做好备份工作,这样也能进一步提高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4.加强网络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之下,要想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只有具备健全的制度以及法制环境,才能真正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安全工作的环境。为此,在开展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调整,在管理过程中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人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与保存,同时提高对相关法律体系的认识,借助于法律体系来对人事档案管理资料进行保护,真正做到依法管理,从而提高管理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在进行管理制度建设的时候,医院各个部门主管人员以及领导人员都需要提高认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积极学习《档案法》,更好地掌握相关法律文件,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外,他们还可以结合自身意愿发展情况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制定符合医院人事档案管理需求的规章制度,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提高网络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与素质

法医工作环境例11

近年来,我局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各项制度举措,主动对标省内先进地市经验和做法,结合行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优化营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特点

(一)抬高站位,把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为党组年度重要工作。一是局党组把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升到讲政治的高度。党组成员统一思想,集中学习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分析研判我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短板弱项,切实解决阻滞营商工作开展的瓶颈。二是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局长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主战场从市医保中心转移局整体工作的层面上来。三是成立以局党组成员为组长的4个工作专班,压实责任,形成“人人都抓营商,事事都关营商”的工作氛围,齐抓共管合力提升。

(二)建章立制,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由零敲碎打补漏洞转变为系统建设抓长效。一是局党组指定一名四级调研员专职负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走访调研、摸清工作底数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建章立制,连续出台了《党组成员周巡查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日常考核办法》等4项日常工作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了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让全局干部职工看到了局党组下大力抓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决心和举措。二是在局内分层级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培训工作,重点解决“优化营商是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在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实地走访医药机构和调研部分企业的基础上,由负责营商工作的同志在党组会上给党组成员解读我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局长办公会上向各科长明确各科室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任务区分,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宣讲优化营商工作在日常业务工作中的具体做法,让全体干部职工真正认识到了“人人事事都是营商环境”。三是分阶段扎实推进,真正的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相融合。局每季度要求各单位自主上报《阶段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目标》,季度末结合日常考核检查完成情况并通报全局;每月统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闻报道、每季度讲评通报并纳入年度考核,多措并举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融入到全体干部职工的日常业务工作中。

(三)聚焦主业,把涉企政策落实做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1.医保业务便民推出新举措。一是完善机制,加强领导。成立由市医保中心、各区医保局、业务科长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形成了每周定期会商的工作机制。二是紧盯窗口建设抓工作。主动下发了《区医疗保障局工作职能》,明确了各区医保经办窗口业务经办范围;制定了《基本医疗保险各区设置窗口经办业务流程》,明确了各区医保经办窗口工作要求;按照经办业务范围、流程、时限要求为各区医保经办人员开通了经办权限;组织各区医保经办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升各区医保经办窗口人员的服务水平。印制了相关医保业务单证、刻制了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业务经办印章。从xx年x月xx日开始对外经办医保业务,各区医保服务窗口共办理各类医保业务xxxxx件,业务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医保业务就近办、多点办,百姓办事难、排长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医保政策惠民推出新举措。一是完善门诊慢性病申报制度。为方便参保职工享受医保待遇,我中心印发了《关于优化xxx市本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重症慢性并申报鉴定工作的通知》和《关于xxxx年度xx市市本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重症慢性病复审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在xxx年将门诊重症慢性病xx个病种鉴定工作下放至三级定点医院的基础上,将其余xx个病种鉴定工作也全部下放至医院,同时明确取消xxx年门诊重症诊慢性病待遇复审工作,患者顺延享受待遇一年。从x月x日起,对市本级基本医疗保险肝硬化等xx个门诊(重症)慢性病病种鉴定程序进行简化,将门诊(重症)慢性病申报每年一次集中申报改为随时申报、当月鉴定、当月享受待遇。目前共有xx余慢性病患者、每月xxx人.次重特大疾病患者享受医保新措施带来便捷。二是升级结算系统优化异地就医结算。研究开展了医保结算系统升级工作,自3月中旬起为系统增加自行异地就医结算模块,实现了自行异地就医在医院实时结算,患者即时享受医保待遇,既降低了经济负担,也免去了报销的麻烦。另外,根据省医保局《关于做好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中心正在推进与省医保公共平台业务联通测试工作,有望于近期依托该平台开通异地就医快速备案业务,让参保人员就医更加方便,服务渠道更加便民高效。三是放宽定点医药机构准入条件,加大全市范围内定点医药机构布局。由过去x人社〔2017〕(151)号文件规定的药品零售服务满一年以上,改为正常运营三个月以上即可申报定点医药机构,放宽了定点医药机构各项准入条件,共有136余家医疗机构进入了定点医疗保障名单。同时印发了《xx市社会医疗保险中心关于印发2021年xx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考核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提升全市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

3.医保业务高质量建设。开通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和智慧医保APP,广大参保群众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医疗保障网上办事大厅和APP自主开展网上申报和经办服务办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解决群众办理手续难的问题,实现足不出户的业务经办和信息申报与查询。网上已办理新参保业务xxx件、续保业务xxxx件、停保业务xxx件以及基数申报xxxx余家企业。

4.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一网通办”全面推进,大力推行医保业务“网上办”、电话“预约办”和微信群等线上服务工作机制,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容缺办理”等特色服务。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精简审批环节,取消不必要的申报材料和证明材料。印发市医保中心事项办理一次性告知单,对事项设定依据、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结时限等内容进行一次性告知,出台了《xxx市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试行)》《xxx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试行)》,将办结有时限的,清单时限压缩即时办结,个别法定办结时限超过xx个工作日的,承诺时限压缩为xx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时限在法定办结时限的基础上全部压缩xx以上。

5.政务服务内容不断深入。一是为积极应对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减轻企业经济负担,我市减半征收企业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费。共减征xxx家企业基本医疗保险费xxx万元、生育保险费xxx万元,退费企业xxxx家xxxx万元,减征退费共计xxxx万元,回应了市场主体期盼,有效落实了中央“六稳六保”决策指示精神。二是全市xxx家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对困难群众就医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困难群众就医不用垫资,减轻了困难群众的经济负担。三是对符合申请慢性病条件的困难群众开辟绿色通道,及时为全市xxx名困难群众全部办理了慢性病卡,将他们纳入到门诊慢性病保障范围。四是配合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编织医保扶贫保障网,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落实扶贫“六重保障”,使贫困患者个人就医自付费用比例降到xxx%,达到了省里要求控制在xx%左右的工作目标。

6.政府服务满意度不断加力。一是根据《xx省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大厅“四项制度”实施细则》有关精神,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过程公开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医保政务服务大厅,建立工作日领导带班制,每个工作日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带班,发现问题及时现场协调解决。增设五台医保自助查询机,群众可自助查询医保法规政策、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图等。公布医保咨询台及科室14部电话,方便群众来电咨询,并由医保咨询台工作人员为大厅办事群众解答业务办理有关问题,引导办事群众到窗口办理业务。二是各医保窗口全面印发政务服务事项“一次性告知单”,设置窗口职责牌,让群众对业务办理流程看得清楚、政策规定看得明白,群众办事更加公开透明、舒心顺心。按照xxx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医疗保障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的通知》要求,xxx市医疗保障局印发《医疗保障政务服务评价表》10万份分发到各窗口,方便群众现场对经办服务进行评价,并积极开展“好差评”追评工作,截至目前,已收集现场评价意见近6000份。三是市医保中心采取走访调研、集中座谈、电话回访等方式,先后到xx集团、xx、xx集团等企业走访调研,征求对医保服务和基金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场帮助解决医保基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十家定点医药机构单位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建议和意见,现场为定点医药机构答疑解惑解决困难。同时对400余家单位进行了电话回访,与单位做了良好的沟通,认真记录了企业反映的问题。

(四)心系民生,积极推进集中带量采购、新冠疫苗经费保障等工作把群众利益落在实处。

1.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真正让价格降下来。在国家、省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同时,由我市牵头,邀请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xxx市、xx参加,开展xx联盟第二批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xxx年x月xx日,xx联盟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我市开标。这次投标的企业有xx家,最后中标xx家,降幅最大的达到了xx%,3个耗材平均降幅达到了xx%。x个品种加在一起,平均降幅达到了xx%。预计xx地区节约医药费用xxx万元以上,xxx市节约医药费用在xxx万元以上。

2.加快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使用,真正让群众得实惠。第一、二、三、四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xx个中选品种,x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xx个品种,已在我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面使用。其他批次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选品种和省局集中采购的耗材落地实施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当中。国家组织的四批次药品集采平均降幅xx%—xx%,最高降幅xx%—xx%,尤其是国家局采购的冠脉支架类耗材,从xx万元直降到xx元,为广大群众带来了福音。

3.按时上解全市新冠病毒疫苗费用预算资金,保证群众能打上疫苗。xx年第一批新冠病毒疫苗资金已上解xx万元;xx年第二批新冠病毒疫苗资金已上解xx万元;两批新冠病毒疫苗费用共上解xx万元。并及时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费用拨付至各医疗机构,省医保局发x月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员名单xx市共xxx人次,现已为各医疗机构拨付共xxx万元。保障群众能够及时接种新管病毒疫苗。

(五)重拳出击,把打击“欺诈骗保”做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有效手段。

1.开展打击欺诈骗保“清零”行动。落实依法行政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依法行政要求。我局对骗取医保基金、侵占群众利益的行为始终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实一起、处理一起。成立专项行动小组,联合市审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等单位开展xx市医保领域专项检查和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xxx家(不含村卫生室),覆盖率达xx%,处理定点医药机构xxx家,其中解除服务协议x家,暂停服务协议xx家,约谈警告xx家,协议处罚x家,通报批评xx家,责令整改xx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xx家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案件,移交司法机关xx人。全市共追回违规医保基金xxx元,有效的遏制医药机构的不良竞争行为。

2.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医疗保障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及《xx市医疗保障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开展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全面梳理市医保局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优化完善信用平台系统,每月进行信用信息汇集并及时上报“信用xx”平台。同时建立完善数据审核校验机制,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切实落实好“双公示”制度。截至目前,向市信用体系建设平台上报公共信息共计1189105条。组织各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医保医师签订信用承诺书,向“信用xx”网站上传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信用承诺550条。已完成对市本级定点医药机构的信用分级分类评价,评价结果已在xx市医疗保障局官方网站公布,成功的在医药行业确立了诚信经营的风向标。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几年来,我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但也深知为群众服务、为企业解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惟有对标先进、创新发展才能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实做好。通过对照《2019年度XX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xxx)》《2020年xxx市营商环境评价整改提升工作方案》查找问题如下:

一、局整体优化营商工作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由于编制人员少、业务工作量大,局机关人员通常身兼数职,一人同时负责多项工作,导致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研究不深、优化不够,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向更深层次发展的能力不足。

二、在政策法规研究、推进落地落实上还有短板。上级政策法规下达后,理解、消化、运用能力不足,结合我市实际细化、优化政策法规的能力欠缺,利用现行政策解决遗留问题的能力不足。

三、政务服务水平还有待于提高。一是医保经办机构信息化建设还需强力推进,由于国家医保主干网络还在建设中,所有医保业务“网上办、不见面”还未实现。二是医保信息化平台不够完善,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欠缺,打击欺诈骗保工作缺少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新的编制体制建立后磨合不够,业务整合能力还有欠缺,导致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不够。

四、专业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由于编制体制、抽调组建等原因,基金稽核、药品耗材采购等业务人才严重不足,专业能力、执法能力都亟待提高。

五、服务意识还需增强。日常处理业务时,虽然能够落实首问负责制,及时向当事人介绍和普及相关医保知识,但主动上门及时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信息等指导服务的能力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