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12 16:24:57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例1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与学习有关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或趋向。初中阶段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于学生刚刚进入中学时代,它不像小学阶段那样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两门主课,而要全方面学习所有的科目。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在这个阶段的习惯养成就非常重要,它甚至牵涉到以后的高中学习和以后的生活模式。

随着科目的增加,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学生两极分化开始严重,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导致“双差生”的增加。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很有必要。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教学中常可以看到,自觉进行了预习的同学,上课就积极主动,认真听讲,对新知识接受快,学习效率就高;没有预习或预习效果较差,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在听课过中不免有生吞活剝的感觉,学习效率当然很低。因此,教学中应要求学生预习,并布置少量的复习作业,比如教师在讲完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后,除了布置相应的练习,还应布置些简单的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练习,让学生预习后做,这样明显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上课专心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就初中学生来说,要靠教师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教师要力争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生动活泼,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结合起来,不断地转移学生的兴奋中心,努力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注意方都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从而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注意听讲的好习惯。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习惯

数学学习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公式、定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了解的知识才能内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比如完全平方公式,很多学生就容易记成(a±b)2=a2±b2 ,因此,课堂上应该通过拼图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牢、记得准。只有把课堂知识理解透了,才能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水平。

四、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的复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当天教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有效克服遗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后在短时间内及时地进行复习,知识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学习后相隔时间越长在进行复习,保持的效果就越差。因此,每一天的学习内容都应要求学生及时地复习,教师在课堂上应检查复习的效果,对复习效果明显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与表扬,以调动其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后及时复习的同时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以便于及时提出解决。

五、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能反映出教学的效果,而且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果学生从小做作业就养成了马虎、敷衍了事的坏习惯,学习效果绝对不会好,做作业的主要要求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上交。在做作业的时候,对不理解,不懂的题,学生就可以自己通过翻阅资料做好笔记以求正确答案,以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且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统一格式,提出具体要求,以后逐步消减限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安排,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例2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朗读的前提是听、说、读、写,只有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够实现流利、自然的朗读,反之,流利、自然的朗读也会提高听、说、读、写的水平。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就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传统的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等朗读方式的使用频率,引入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可以更快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朗读习惯。其次,可以“以背带读”。以背带读就是指通过让学生背诵文章中的好句、好段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推动良好的朗读习惯的形成。

二、必须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

作为一种沟通与交流的工具,英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用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因此,在培养初中初始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时,我们就必须先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目前,很多学生不愿意张口说英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发音不标准。学生不能够掌握正确的单词发音,当其说错某一个单词后,往往会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使自己陷入窘境,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而不说英语。第二,没有合适的使用环境。众所周知,如果能够进入到英语的语言环境中,那么一个人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并学会如何使用英语。而对于初中学校来说,还不能够实现这一点,这就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使用英语的环境。

在了解学生形成开口说英语的学习习惯的阻碍因素之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全面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学习习惯:首现,要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鼓励,积极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表达想要表达的思想,在学生展现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时,我们必须抛弃个人情感的影响,增加表扬、合理批评。其次,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构建英语使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帮助学生形成张口说英语的学习习惯。

三、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根据现行的教学大纲以及素质教育相关要求,对于初中初始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要开展严格的书写教学,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具备能够正确、熟练且端庄地书写英语字母、单词以及句子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首先,强化基础。对于初中初始年级的学生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培养学生书写习惯时,我们就必须注重基础、强化基础,即,要让学生写好26个字母的大小写。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以板书的形式,将字母的正确笔画书写顺序传递给学生,以此来规范学生的笔画书写顺序。其次,合理的使用英语字帖。英语字帖能够帮助学生美化自己的字体,使其更好地掌握英语书写的形式,在开展英语书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购买英语字帖亦可以自己制作字帖(教师在学生的练习本上书写正确且美观的单词或字母,让学生照此练习)。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能够使其正确、熟练且端庄的书写英语字母、单词以及句子,有助于其更好地学习英语。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例3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归纳了培养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使教师对于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早抓,从七年级学生进校就开始扎实抓起。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的几个学校的不同班,由于各个小学的差异,学习的方法、习惯等都可能存在不同之处,可以说,七年级上期新编的班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方法、习惯等激烈冲突、协调、认可的“激战”期,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绝好时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随着数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我们也需要抛弃学生在小学的一些不科学的学习习惯,培养更适应于初中学习的习惯。

(二)教师的数学修养和数学习惯是基础。如果数学教师本人不守时,怎样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如果数学教师本人粗心大意、,怎样要求学生细致检查?如果数学教师本人在黑板上乱写乱画,怎样要求学生作业清洁?如果数学教师本人的数学都不“怎么样”,怎样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亲其师,学其道。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学生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当教师的情感倾注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时,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也就更容易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反之,师生关系僵硬,学生不买老师的账,怎样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为喜欢或不喜欢数学,而七年级上期是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的新学期,对各学科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对数学没有明显的不喜欢,只有在七年级下学期才可能有明显的分化,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这个关键时期起,利用各学习方法、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动力,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五)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引发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更是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保证。如果一个教师专业知识欠缺,课堂如一潭死水,学生怎能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学习习惯的养成取决于教师教学艺术的优劣,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而平庸的教师却举步为艰,这就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在起关键性的作用。

(六)把不良习惯当反面教材。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立的,习惯也不例外,我们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要学会控制和克服投机取巧、懒惰拖沓、粗心大意等不良学习行为。如果我们不控制、克服数学学习中的不良行为,就不可能有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数学反思习惯

学生反思习惯是建立在教师反思教学的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反思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结果和评价进行再次的认识和验证,进行反复的思考,得到新的反馈,让学习中的怀疑和困惑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思学习是多方面的,反思学习态度,反思学习过程,反思学习作业,反思评价,等等.对于教师来说,教会学生反思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

(一)疑难处反思

新课程要求数学学科教学应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比如: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ax2+bx+c=0(a,b,c为常数且a≠0).对于这个题目,教师先要让学生思考用哪个公式,其次让学生了解式子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些量,通过学生的反复探究、思考,学生明白了其实也可以通过配方法把公式重新找出来.

(二)差异处反思

教学中,有些学生受思维模式不同的影响,会经常出现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观点,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不受固有思维的束缚.比如:已知线段AB=12,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使BC=8,则AC的长度为多少?学生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让学生通过画图来验证结果,原来至少有三种可能性,其中一种可能性可以排除,结果是有两种可能性.让学生知道“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性.

(三)错误处反思

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是相同类型的题目,学生依然有做错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来让他们进行反思学习.比如:有些学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他们去分母往往漏乘没有分母的项.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错了?无分母的项不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行吗?引导学生反思.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例4

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很广泛,它也因人而异,从形式上有看书习惯、读书习惯,作业习惯、思维习惯、听课习惯、发言习惯、笔记习惯等,我们认为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至少包括精于预习,勤于课堂,细于检测,善于总结,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等方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是非常重要的,对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展的要求。“预习”这一环节的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在认识到数学预习的重要性之后就要知道如何培养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方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授予学生良好的预习方法

1.“阅”: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阅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在重点字词、语句、疑难问题上用自己可以理解的记号(如:直线、波浪线、三角号等)做出标记,在课上的时候可以有目的地听讲。2.“想”:预习的时候要思考本节课的内容是否跟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古人有云“温故而知新”,如果与前面所学内容有联系,就可以通过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为新知识学习扫清障碍,还要想一想旧知识与新知识有何联系,从而延伸到新知识的内容,促进学习。并且思考自己碰到的疑难问题,与同学交流,思考同学的理解是否正确。3.“试”:尝试着做一些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尝试着做练习可以使学生明白一个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做试题的时候还要注意的是不仅仅要看看这道题怎么做,还要尝试着看下这道题怎么写,尝试着将解题步骤写下来,在课上学生可以对比解题步骤,使学生解题更规范。

(二)布置预习内容

布置预习内容可以使学生的预习习惯持之以恒,使学生不至于蒙混过关。布置的预习内容不能仅限于看等一些看不见的、检查不到的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动起来,布置一些课前预习练习题或者动手操作的题目。1。3课堂检查预习效果将课堂与课前预习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但是由于初中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受限,其在新知识上存在肤浅、浅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因此可以根据提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

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是在他们平常的数学学习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思维方式,它反映出个体独特的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自觉地驱动人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初中生的数学思维习惯体现在数学学习的各个层面和时期,主要是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猜想、分析、归纳等方式来使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注重基础知识

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坚持去思考问题,缺少持久的毅力,这主要是他们对基础知识没掌握好。比如:求二次函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如果连公式如何代入都搞不清楚,就无法求区间函数的极值。因此,基础知识很重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前提。

(二)学会准确审题

审题不认真,或者漏题等都会直接造成计算过程和结果的错误。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无论是在平时的练习或是在考试中,都要养成良好的审题的思维习惯,做到逐字逐句精确到位,而且努力寻找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化繁为简。

(三)培养提问和质疑的思维习惯

在提问问题上,教师不能光自己去提问,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来提问,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深入,主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思维就能发展。即使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新的视角去提,让旧的问题富有创造性。质疑要讲究深度和广度,深度是指对质疑的问题答案要寻找最优的结果;广度是指质疑的内容要包含课本、教师的看法和学生的看法。

三、认真完成作业

认真完成作业,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学生的作业不但反映学生知识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上交等。教师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

四、整理错题集

每个人都有思维定势,所以第一次没有做对的题目,虽然经过老师的讲解,明白了这道题的解法,但是如果不及时整理这道题的思路及需注意的问题,那么第二次再遇到这样的题型时,很可能还会犯与上次一样的错误。所以,平时要把有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记下,经常看看,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

五、教师要做好榜样

初中生模仿能力特强,因此教师在解题时的良好习惯的榜样作用很重要。比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自己也要经常画图、列示来建立数学模型。另外,教师的作业批改也要规范。

数学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下工夫,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这是对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不过,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他们长期不懈的努力,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而且好的数学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学生具有极大的信心、勇气和决心,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例5

初中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微末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据科学家研究,一个动作重复 27 天便成为一种习惯,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可谓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关注。

1 学习习惯的内涵及其作用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学生会自动地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对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影响,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有效地形成结构化的智力活动和知识结构,从而拥有高质量的学习。从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来看,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在学习早期阶段,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导致学生在社会结构中位置分化的重要条件。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老师这样对学生说:“你非常聪明,就是太懒了。”“我讲过的题,你为什么还要做错?”等等。对于上述这些现象,在大多数老师的教学生涯中都或多或少出现过。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比较重要的,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学习有重要的影响;超过80%的学生认为课前、课后、课中都对学习的影响非常深远,值得重视,其中85.32%左右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85%左右的学生认为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和做好课前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有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而我们的学生又做得怎样呢?调查分析显示:认为自己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占到了约55%,其中认为自己经常进行课前预习的只占24.77%,约60%的学生是偶尔在家进行课前预习;超过半数的学生预习功课的时间控制在10到30分钟之间,属于比较正常的时间范围,其他学生多数为10分钟内;对课后复习的态度存在较大问题,有55%的学生是做完家庭作业后就不再看书学习。

可见,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不少学生还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急需我们去引导和解决。

3 初中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

3.1注重培养课前认真准备和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的良好习惯。如教科书、笔、课堂作业本、作图工具、草稿本、笔记本等要有序的摆放在课桌上。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开学的第一节课给学生交代数学课上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然后在以后的每节上课预备铃响后不急于进入教室,而是站在教室门口环视一下,观察学生是否做好课前准备,待学生准备妥当后再进入教室。

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3.2 培养学生上课听说看想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上课听说看想的良好习惯,具体就是教会学生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是指课堂上,一是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拔、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具体做法是:当我讲完一个知识或一个例题后,专门抽上课开小差的学生起来复述我所讲的内容或解题思路,如果不能复述,就抽一名上课专心的学生来复述,然后再让他复述一遍。另外也可就一些较为简单的例题进行口述解答,然后叫学生自己独立写出解答的详细过程。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具体做法是:当我讲完一个重点内容或重点例题或典型几何图形后,将板书在黑板上的内容擦掉,然后叫学生快速地在课堂作业本上写出来或画出来。

会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具体做法: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提问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对回答得较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具体做法:一是给学生说的机会,如比较简单的口算练习、一些重点的定义等问题让后进生说,难点的让中等生说,当他们不能说的时候,就让优生说,然后再让他们说;二是鼓励学生要说,哪怕是说得不对,都要就其某一优点给予表扬;三是要多叫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来说。

3.3 认真复习的习惯

在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竞赛制度,每天每人都有记载,然后进行阶段性的奖励和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学生进行复习,又增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趣,而且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效果比批评和职责效果好得多。

3.4 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例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46-02

数学是学习、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基本内容

1.仔细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现行数学教材的内涵十分丰富,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方法等等,都反映在数学教材里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数学教材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喜爱课本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2.独特的数学思维习惯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度发展的数学思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培养独特的数学思维习惯的具体内容包括:

(1)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是数学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观察法等;数学思想有: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等。

(2)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发展数学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上升为一种数学意识,自觉地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型做出思考和判断。

(4)克服思维定势,注重多角度思维。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墨守陈规,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最优化的解题方法。

3.灵活有效优化的训练习惯

教学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课堂学习也好,课外练习也罢,都要养成扎实灵活优化的训练习惯。

一是作业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严防与纠正投机取巧,抄袭别人作业与马虎了事的坏习惯。二是养成检验的习惯,学生检验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广、思维也就越灵活。三是养成有错自必纠的习惯,强化学习的责任感,以保证学生解答问题的正确率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四是养成练后反思的习惯: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五是养成优化训练的习惯,防止盲目多“练”滥“练”的无效行动。

4.密切联系日常生活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增强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5.个性化学习习惯

学生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尊重这种差异资源实施有效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总结自己个性化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此外,落实学习基本环节包括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等习惯和其它生理型、心理型、策略型习惯,也是数学学习需要注意培养的习惯。教师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指点迷津要义,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把每个细节都做得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使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二、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基本策略

1.加强师生心理交往

初中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有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就会形成一个认识上的飞跃,产生预想不到的效果。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这种情感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上。情感是一种力量,它不仅具有激发学生求知和愉悦的功能,而且还有心理催化作用。

(1)充分利用课堂心理交往,大面积调节学生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讲,愉悦的心情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而烦恼抑郁则会阻碍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这样的情感不仅影响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速度和质量,而且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课堂是心理交往的主要场所,充分利用课堂心理交往可以达到大面积调节学生心理的目的。

(2)理情结合,情动先于理教

对一些学习上后进的学生,采用理情结合,情动先于理教的原则。教师对学生真诚地帮助、信任,会化作学生的内心体验,产生一种共同的责任感,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认真解决好两个过渡

(1)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许多不适应、不熟悉的地方,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初一学生年龄只有十二岁左右,他们有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具体形象的思维。记忆方面,机械记忆大大强于理解记忆,他们习惯于照老师讲的,书上写的去模仿套用解题,而不善于分析思考。针对初一学生特点,教学中注意逐步过渡: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通过具体事例、实物演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培养兴趣。开始阶段,适当讲解,扶放结合,逐步放手。注意教给学生一些适合于初中学习的方法。

(2)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初中代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小学的数学。初中数学课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较强的学科,抽象性也逐渐增大。新学科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除要做好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衔接工作,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初中学习的轨道外,还应特别注意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即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3.优化课堂教学变革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与习惯,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加以训练培养。决战课堂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1)抓教材处理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数学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是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而获得的。只有把握住教材,灵活处理教材,跳出教材教教材,才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抓知识形成

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要让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重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培养过程。

(3)抓学习节奏

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让学生形成较快节奏的学习习惯。

(4)抓问题暴露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例7

学习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其不仅影响着学生阶段的学习,还对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学习习惯的培养绝大多数是在学生阶段完成的,小学至中学的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以及各种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如何在关键时期获得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学习习惯对个人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在整个学习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对于学生思维模式和思考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数学学习习惯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能够帮助学生发展逻辑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西方教育发展历程中从来没有丢掉的一个学科就是逻辑学,而西方科学技术在近300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伟大的成果完全依赖于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大,但是我国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在中小学课堂上开设逻辑学的课程,甚至到大学课堂上所设的逻辑学课程也仅仅是形式,这对于我国年轻人逻辑思维能力的构建是非常危险的,针对我国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训不足的唯一弥补途径就是中小学教育中重视数学知识的系统学习。

(二)良好数学习学习习惯的形成为其他好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一种好的习惯会延伸到其他习惯的形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这对其习惯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需要。从小时候就具有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正确的态度,不仅能够自觉地进行学习,也会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

(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够减少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教育的负担。从老师和家长的角度来看,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更容易教,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就能够锻炼学生的自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课堂听课的习惯。每位同学都在课堂上听课,但是会不会听课却是个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影响听课的一大因素。以《垂径定理》为例。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安排不同的活动,让课堂动静结合。教师可以课前准备几个剪纸圆,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叠的过程,发现相等的量,最后合作得出结论:垂径定理。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应该想在老师的前面。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主动思考老师下一句会讲什么?会提出什么?以敢想敢质疑为荣。

2.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是学习之母”,在学习中,人对于知识的记忆大多数停留在短时记忆,只用通过复习才能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在小学就并没有形成好的复习习惯,那么教师可采取以下办法: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讲故事,展开复习重要性的教育工作;同时老师还可以在新知识学习前复习相关的旧知识。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时,可先复习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教师还可以采用“三五三”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行为进行干预,分别是课前“三”分钟的常规训练,课后“五”分钟的小测验,课后布置作业“三”步要求(复习课本和笔记本,完成作业,预习)。其次,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简化复习过程。最后,可以通过反复强化,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课后复习习惯。

3.及时改错的习惯。研究表明,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良好的作业矫正习惯,且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初中的数学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矫正学习习惯,教师应该做到:引导学生认真、有效地矫正作业。首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心理,减轻他们心理负担,让其正视错题,及时进行更改,且在矫正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矫正的结果,更要关注做错的原因,然后努力弄懂,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教师还可以请数学成绩优异的同学或通过长时间的作业矫正成绩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说说作业矫正的心得体会,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替代性强化作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且在反思中梳理自己的思路,提高学习的效率。

4.反思质疑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学反思质疑的习惯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可这样去做:首先,通过提示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表扬。其次,需要营造轻松氛围,为学生提供质疑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的习惯。最后,需要留足思考时空,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下,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让善于质疑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能力。

5.联想、转换的习惯。解题,实质上就是一系列的联想活动。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联想到关于此问题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且需要发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通过转化变换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创造灵感、契机和得出解题的思路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手段。

如:《锐角三角函数》中的这道题:

已知:如图,RtTNM中,∠TMN=90°,MRTN于R点,TN=4,MN=3.

求:sin∠TMR、cos∠TMR、tan∠TMR.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例8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现代化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曾以“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明确指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

受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严重影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之间普遍存着学习目的不明,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情况。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跟着学什么,严重缺乏自主学习和反思的精神,不能够挖掘出自身的学习潜力,致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尤其是我们所谓的“差生”,学习成绩之所以落后,多因未能适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逐渐落后于人,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疲乏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逃避学习、反感学习。综观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抄袭作业的现象,尤其是抄袭数学作业的现象,便不难推断出许多学生在数学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稍有疏忽便易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脱节,对学习新的更深层次的知识感到吃力,继而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重大意义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理论繁复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想要真正学好数学无异于痴人说梦。初中数学是从算术到代数的分水岭,这也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大好时机。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巩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利于学生今后广泛学习与吸收其他学科知识,全方位提升自我。可以说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

三、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策略

1.营造民主学习氛围,唤醒自主学习意识。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共促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皆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造教学上的民主氛围,使学生勇于、乐于思考与讨论问题,敢于发出质疑,不盲从老师。教师应关注与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不只是知识方面的,还可以是态度、情感、兴趣、需要、价值观、生活经验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增进师生双方各方面的熟悉与了解程度,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双向沟通、优势互补。

2.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不易理解的学科,繁多的定义、定理和公式常常令学生感到十分头疼,教授这些知识的过程也令人感到十分枯燥。因此,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一些自主探究活动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与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内隐的学习潜能,由亲身体验收获知识,感受到独特的成功的心理体验,并在探究实践当中慢慢对这门学科产生积极与持久的学习兴趣,支持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这门学科。

3.突出课前预习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准备教授新的内容时,应引导与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通过预习不仅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初步了解,查漏补缺,这样做足准备在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除了鼓励学生预习,教师还应下功夫在对学生预习情况的考查上,可向学生征求相关意见或者通过讨论提前为学生指定预习内容及目标,和学生约定检查规则,定期检查,以督促学生真正落实预习事项,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如是说过。自主学习习惯是开启数学这座巨大矿藏的密匙,锻造这把密匙需要每一位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共同努力,更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我们将探索不止,期待早日将这把密匙交送到每一位求知若渴的学子手中。

参考文献:

[1]魏言静.培养自主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教学实效[J].考试(中考教师).2010(7).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例9

刚升入初一的孩子还没有完全从小学那种在玩耍中学习的状态里脱离出来,玩心比较强,而且,处在这个阶段,孩子生理变化快、心理不成熟,他们的行为习惯还没完全养成,他们的学习目标还未明确,他们的学习还只是凭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学习凭兴趣,没有耐习,特别是对数学学科,知识更复杂,更难,遇到难一点的,一时半会儿想不出来的,容易放弃,学习差一点儿并不是能力问题,只是某一阶段没上心,没听而已,稍加努力,学习又马上上来了,学习成绩还未定性,学习的可塑性大。那么如何把他们在学习上的这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呢?

一、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了解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了解孩子与同学的相处模式

首先家庭环境对学生影响巨大,如今的初中生,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孩子很小就是由爷爷奶奶在家带,老人对孩子只有溺爱,而且只能从生活上满足孩子,无从辅导督促孩子作业,这类孩子也就是如今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管教,个性强,自私,对于学习,怕吃苦,基础差,但一个个都特别聪明,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特别有耐心,而且工作要细致,要将孩子从爸妈那儿得不到的爱补给他,要从生活小细节上教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从约束他乱吃零食上来做起,教他如何与学生相处。这样从关心的角度出发,从细节做起,老师很容易获的孩子的尊重与信任,孩子自然就愿意上这个老师的课,也想去把它学好。这就完成了教育孩子的第一补,为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和感情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什么叫习惯?习惯是人的行为活动特征,活动方式的一种模式化,固定倾向。心理学认为,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某种行为的需要。习惯一经养成,简直如“条件反射”一样,是一种不需要强制而超越强制的自然而然的力量。学习习惯就是学生为了完成好学习任务和要求而采取的那种习而常之的行为。学习习惯概括地可包括自学习惯,观察和实验的习惯,以及分析和解决总是的习惯。具体一点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它包含认真新闻记者自然科学教材及课外书籍;认真听课,大胆质疑,准确表达;良好的书写及解题习惯;自然科学实验的精细观察,良好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习惯;整体综合、归纳、分析习惯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学习方法的专家认为,每个人的时间里有80%是由习惯来支配的。由于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青少年时期的整个人生道路上是个突变时期,是关键时刻。比较短暂,这不仅增加了学生自我认识的困难,也加大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难度,但也从中说明了在初中阶段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地位。由于初中时期是一生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时期,引导得当,也最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常常可得益终身。那么学习数学什么样的习惯比较好呢? 应该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对于这一点,要给学生灌输他很聪明,他能解决问题;要告诉他,老师相信他能行,即使现在解决不出来,听老师讲完后也也一定能行,这样他就会很积极的去思考,去听讲;这种心态一经形成习惯,那么他就会在整个数学学习中,不畏难,不畏繁,自信,自强。这是学好数学的基本素养。要培养好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愿意去学想去学好数学还要“会”学才能提高数学成绩。这就需要好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当然也是从我的学习经历和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感受到的:讨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1)老师上课多以讨论的形式来传授讲解问题,课堂中展开讨论,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中展开讨论,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讨论必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对于每个讨论的问题,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整理,才能表达出来。时间不足会使课堂讨论成为“形式主义”“走过场”,影响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线段时,可以给出这样一道题目:如图RtABC中,∠C=90o,CDAB于D,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让学生通过讨论逐个回答出下列结论(个别结论需启发):

①∠A+∠B=∠A+∠DCA=∠B+∠BCD=90o

②∠A=∠DCB,∠B=∠ACD

③AC2=AD2+CD2,BC2=CD2+BD2

④ABC∽ACD∽CDB

⑤CD·AB=AC·CD等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例10

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③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⑦学习懒散,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这些问题既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势必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

1、学生不良习惯的原因分析。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学生自身因素。现在的初中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一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懒惰,怕吃苦、不爱动手动脑,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良好的学习习惯肯定难以形成.

(2)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WWw.133229.Com青少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由于青少年身心都处于快速变化的阶段,自制能力不够,做事常不能持之以恒,需要教师经常旁敲侧击地进行跟进、督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有相当一部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是知识教育重于方法与能力教育,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的指导跟进督促不足是造成良好学习习惯难以形成的一个重好原因.

(3)家庭因素。现在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外出务工了,留在家里的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居住在亲戚朋友监管。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等也由于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低,对孩子教育缺乏应有的知识,通常把重点放在“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上,对于孩子的学习通常是不过问,顺其自然,长此以往,随着问题的日积月累,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逐步丧失,因此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较城里学生差。

二、培养良好学习惯的重要性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有观察思考方面的良好习惯、时间安排方面的良好习惯、课前预习方面的良好习惯、课堂听讲方面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方面的良好习惯、总结归纳系统复习方面的良好习惯。。。。。。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逐一进行介绍。

1、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1)观察周围事物,以发现它们共通性与差异性

(2)观察老师在课堂讲课中一言一行、轻重缓急的观察以便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重点。

(3)在平常的练习中观察、发现知识间的规律与联系以便更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与体系等等。

(4)在观察中认真思考,边观察边思考。

2、养成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惜时如金,讲究效率的习惯.

(1)学会制订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天、周、月、学期计划).

(2)做事按事情的轻重缓急有先后次序之分.

(3)学习时应专心致志、力争一次性做好、讲求质量与效率.

3、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1)通过看注释等、读课文,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熟悉生词和词组。

(2)细读课文,初步掌握大意。

(3)了解新知识和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4)理出内容和知识等方面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5)利用课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养成正确又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1)听的习惯。---“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脑都要动起来,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耳、眼、脑、手、口齐用,做到侧耳静听,以目助听,以思导听,以写促听。做到边看边听,边思边听,边记边听,专一聆听。①一边听,一边看,以听为主,以看促听。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②边听边思考、边理解、边记忆。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③要抓住教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抓住教师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注意老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④听课必须记笔记,借助符号帮助自己记录,以利长期记忆。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波浪线或加三角号,疑难问题可打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⑤积极参与,积极举手发言。

(2)说的习惯。①准确把握“说“的状态、注意说话的仪表仪态。②确定话题。③清晰的思路:说谁?说什么?怎么说?都是说话之前应该想好的,有条理、有重点。④注意语速、语调。生动,有感情。⑤注意说话的词语规范,一是说话时应该尽力避免使用方言词汇;二是尽力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词语。⑥紧扣话题,言简意赅。

(3)大声朗读、背诵的习惯。①读书坐姿端正,书本与眼睛的距离适度为30~35厘米。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正确,就是读文章时,要读准字音,要用普通话语音朗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拉腔唱读,按照标点符号掌握停顿的位置和停顿时间的长短。

流利就是读得自然、流畅、有适当的速度,区别各部分间的轻重缓急。

最重要的还是要读得有感情。首先在朗读时,对每一句话里的关键字、词或短语,都要读重音影响我们情绪的字、词或短语,要读重音。特别要注意具有鲜明形象的形容词、比喻词以及重叠词等更要读重音。其次,注意停顿。

朗读时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应根据标点符号而定。逗号停一拍,分号和冒号停两拍,句号停三拍,删节号或段落结束停四拍。但有时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显示某一语气,停顿的时间可以变化,

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语调就是通常所说的腔调,也就是说话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

③应背诵一些精彩的段落与词语。

(4)写的习惯。①书写姿势正确,格式、词距、标点规范。②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作业整洁,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5、养成上课认真听讲和认真思考的习惯。---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做好笔记,努力做到当堂理解、记忆。

(1)做好课前准备:预备铃一响,马上进教室,书本放好,安静端正坐好.

(2)上课要集中注意力。

(3)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踊跃发言。①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演示、板书和表情、动作,仔细想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讲解的内容,认真做好笔记。②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③注意听同学们的发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④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⑤要力求当堂理解。⑥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

6、养成独立完成作业和自我检查、自我改错的习惯.

(1)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

(2)先复习后做作业、先审题后作答。

(3)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追根问底,不懂的一定多方求证弄懂。

(4)在解题、讨论或研究问题时,能突破条条框框的约束,不墨守陈规,能从不同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出创造性的解题方法。

(5)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作业整洁,卷面整洁,格式正确。

(6)作业做完后还应仔细检查.对自己没有100%把握的题重点检查.7)、注意教师的批改,及时找出错误原因订正错误。

7、养成练后反思、课后复习、单元总结的习惯.

(1)练后反思: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2)课后复习,把握每课知识要点、重点。①重温课本,理清脉络。②归纳整理,把握重点。③比较异同,抓住关键.④遇到问题,主动请教。⑤认真实践,力求熟练。

(3)单元总结:每一单元学完后,要利用列提纲、绘图表等手段,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整理,拉知识线索,提纲契领,将知识浓缩,比较记忆.每次考完后,都要对试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整理错题集找出缺漏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二)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坚持的原则

(1)教师主引导、督促,学生主反复强化训练。由于农村学生特殊的环境导致了他们获得有关学习方法的知识、信息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又得不到他(她)们家长的及时指导,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知之较少,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借鉴、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些较好的学习方法、技巧,然后向学生介绍,传授给学生,再由学生进行反复强化训练,消化运用。

(2)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原则。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学生长期坚持不懈,教师也要经常督促,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练。

(3)坚持共性与个体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学习方法、习惯有共通性的东西,但也因人而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还应结合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2、培养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1)由教师将学习方法习惯的知识内容融合于每堂课的内容中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试范,课堂上引导。

(2)对于已经传授的方法习惯教师要在日常中随时指导、督促、检查。

初中学习习惯培养例11

叶老有句名言:“无论什么都应该把数学工具书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数学中的疑难。”数学工具书在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但在实际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比较懒,怕费事,要么盲目轻信,要么轻易放过,要么只做自己能做的题,时间一长,债台高筑,影响学习。因此,应在平时要求学生看书、多做题、记忆数学公式等,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此外,建议学生随时随地及时的、有意识地记一记数学公式和定理,并告诉他们:这样做可以事半功倍,一举三得,不仅帮助你理解了不懂的内容,又能增加新的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首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上课伊始,我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把上面的预习方法经常交代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三、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见,自古以来,教育家们都非常重视知识的巩固。因此,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别处获得新知识后,一定要复习。通过复习,旧东西能有新理解,理解不深的东西可以加深理解,零散的东西会变得系统。教师可以抓住作业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两个主要环节,对已学知识复习巩固。教学中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与讲评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让学生在思考和练习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技巧。

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有思考能力的人才是真正力量无穷的人。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很重要,世界上许多成果就是思考的结晶。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先认真想一想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善于通过教材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此外,对于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退缩,或向教师、父母寻求答案的学生,不要代他们解答难题,而要用坚定的眼神鼓励他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他敢攻克困难。

五、培养学生养成勇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学问学问,有学必问。在学习中,疑问多是学习深入的表现,疑问少甚至无疑问则是学习肤浅的表现。设疑是提高数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勇于设疑、提问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学生应大力表扬,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此外,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幼稚的问题,不应埋怨他们什么都不懂,更不能斥责,要鼓励他们提出什么地方不懂,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弄清楚疑问。

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我从一年级起,就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同时还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七、培养学生多读课外书的良好习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