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轻工业的发展

轻工业的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19 14:49:27

轻工业的发展

轻工业的发展例1

轻工业所承担的任务是服务“三农”、增加就业量、提升进出口贸易等。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轻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大小企业的规模与实力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然而,与此同时,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地浮出水面。

一、轻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轻工业的研发环节较为薄弱,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我国目前的轻工业现状来看,中小型企业偏多且多为民营企业,进入的门槛相对偏低,布局凌乱分散,没有较大的创新能力,重复建设的现象日益突出;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大多数生产以原料型或加工型为主,其产品、技术结构水平不高,附加值低。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产业在竞争当中的优势正在快速减弱。然而,新型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足,导致了新兴产业成长相对缓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学研究设备陈旧和研究资金的缺乏,都使轻工业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科学技术的滞后成为制约轻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增长方式依然显得过于粗放,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从目前轻工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初加工的产品较多,缺乏进一步精加工的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有严重的同质化的现象,各个品种的结构布局也不合理;单从企业的结构方面来看,其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过小且相对分散,而大型企业缺乏必要的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能力。

第三,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对于我国轻工业来说,相当一部分的工业产品质量偏低、消耗过大、污染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依然采用粗放的增长方式。轻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集约化、循环能力、清洁、再利用资源等方面都还存在巨大潜力。

二、轻工业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全面的、相互协调的发展观。研究轻工业的发展战略,不仅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地优化产业,做好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轻工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第一,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中,始终将粮食生产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当国家发展粮食核心区建设时,要抓住机遇,打造出具有核心示范作用的粮食生产区域,再通过对粮食品种结构的优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从而不断增强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因此,需要走一条在不牺牲农业与粮食为代价的前提下的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还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

第二,科技创新需要大力推进,进一步深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作为我国的第一生产力,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技创新能力的加快、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轻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当前我国轻工业体系发展所迫切所需的,也是科学发展的实现以及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要推动轻工业技术的升级,加快对已成絷的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二要进一步搞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产业的全面发展。三要强化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四要扩大科技对外开放的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

第三,建立、完善轻工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仂会是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也是现代化轻工业的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威部分。行业协会成员的合作,能确保行业的共同利益和所参与会员的自身利益。所以,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协会人员结构,提高其专业水平、明确其指导性,二要出台且完善有利于轻工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用于开发轻工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在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比例还有待提高;允许企业从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开发准备金,并在税前列支: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于企业建设技术中心购买国外先进研发设备等的费用,由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给予资助。三要加快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对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需要在稳定传统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更加高端的产品,满足各种各样的消费群体的需要,从而扩大居民的消费:在市场方面,需要加大外贸出口的力度,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还要开拓出国际化的高端市场;在企业方面,需要加大兼并与重组,将企业当前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色,提高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在区域内,需要培育出更新的特色区域,加快产业集群的建设,确保轻工业又快又好发展。

总之,目前我国轻工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加快产业发展、调整行业结构,为未来的轻工业发展铺平道路。

轻工业的发展例2

“十二五”时期是吉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是加速总量扩张、深化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了解我省轻工业发展现状,深刻认识差距和不足,把握发展前景和机遇,对于发展壮大吉林经济,全面实现全省“十二五”经济发展各项既定任务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一)轻工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全省现有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2048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39.0%,2011年1~11月份,轻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35.4亿元,同比增长15.9%,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4.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4%。轻工业企业仅用占全省规上工业总量19.6%的资产额实现了规上工业总量当中28.8%的工业总产值、40.5%的出货值、27.4%的主营业务收入和24.4%的利润总额,带动就业人数占全省规上工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28.7%。

(二)轻工业发展速度持续高于重工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十一五”以来吉林省轻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到2011年的6年间,轻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维持在20%以上,领先重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2008年和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发展下行压力最大的两年,这两年全省轻工业企业克服困难,保持了高速增长,两年的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了27.0%和22.9%,比当年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1.0和8.2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11月底,轻工业在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经由2006年的23%提高至29%,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

(三)农产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在轻工业中比重最大

吉林省轻工业内部结构中由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和饮料制造、烟草制品业四个标准行业组成的农产品加工业占据最为突出地位。截至11月末,全省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204户,实现增加值888.5亿元,利润总额150.5亿元,从业人数19.1万人,占轻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58.8%、61.9%、60.7%和44.5%。农产品加工业是满足居民必需生活保障的供给行业,直接惠及农民、农村、农业,服务“三农”,对发展经济,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大重要轻工行业就是医药制造业,其企业个数、增加值、利润和从业人数在轻工业总量中的比重都仅次于农产品加工业,分别达到14.5%、17.9%、22.6%和25.7%。医药制造业具有准入制度严格、附加值较高、能耗较低等特点,是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基础雄厚,增长迅速,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的企业。

(四)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大

截至2011年11月末,全省2048户轻工业企业中,有小型企业1807户,占全部轻工业企业总数的88.2%,比重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所占比重高3.1个百分点。轻工业企业中有私营企业1749户,占全部轻工业企业总数的85.4%,比重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数量所占比重高7.6个百分点。轻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资产、负债、收入和利润占全部轻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4.9%、49.6%、64.0%和61.2%,轻工业企业中的私营企业具有相对较低的负债率,能够利用较少的资产创造出较高比例的收入和利润。

(五)吉林省轻工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东北其他省区

从2011全年经济指标来看,吉林省轻重工业比例结构已经很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比东北其他省区和天津市都要高一些。吉林省轻工业完成总产值在全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比辽宁省高出8个百分点,但与沿海发达省份差距还较大,比广东低9.5个百分点。轻工业利润在全部工业当中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比黑龙江、内蒙和天津分别高出10.1、11.7和10.0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吉林省虽地处老工业基地中心,但是工业经济的重化程度要大大低于相邻省份,轻工业的发展基础和比例结构要优于其他东北省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行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偏低

2011年,吉林省轻工业在全国市场有较高占有率的只有三个行业,分别是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市场占有率为6.8%;医药制造业为5.4%;农副食品加工业为4.9%。家具、造纸、印刷三个行业刚刚达到1%,纺织、服装、皮革制造和文教用品制造四个行业占有率不足0.5%。占有率较高的三个行业都有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名牌产品的带动,如森工集团、修正药业、敖东集团和大成集团等,而缺少大企业集团带动的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普遍很低。这些行业在我省虽然也发展较早,但是缺少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

(二)部分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费水平较高

2011年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99吨标准煤/万元,其中重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1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降低率为14.0%;轻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52吨标准煤/万元,同比降低率为8.3%,低于重工业降低率5.7个百分点。在轻工业各行业中,单位增加值能耗超过1吨标准煤/万元及以上的行业有两个,分别是造纸及纸制品业(1.21吨标准煤/万元)和饮料制造业(1.02吨标准煤/万元)。食品制造、烟草制造、纺织、皮革制品、家具和医药制造六个行业能耗同比呈上升趋势,同比分别是7.1%、9.6%、6.4%、14.2%、18.6%和5.2%。

(三)获利能力较弱

从2012年前11个月各项经济运行质量参考指标来看,吉林省轻工企业的整体的获利能力要弱于重工企业。1~11月份,全省轻工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比重工企业低1.04和0.86个百分点。轻工企业97.55%的产销率比重工业低1.04个百分点,轻工企业劳动生产率为352563元/人,比重工企业低10160元/人。轻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比重工业企业低12.17个百分点,表明轻工业企业的债务负担较小,经营风险较低。

三、前景和机遇

(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将拉动轻工产品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着力拉动内需,摆脱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一时期,国家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将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预期,特别是党的十明确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居民对收入的提高和未来生活的改善将更具信心,消费潜力势必会极大地得以释放。

(二)沿海发达省份传统比较优势减弱

随着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各省份的快速崛起和国家政策的倾斜,沿海地区一直以来发展轻工业的有利条件如资本市场开放、融资渠道灵活、人力成本低廉这些比较优势正在快速减弱。现今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节能减排措施日趋严厉,以往粗放式的发展已难以适应轻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发展制约因素促使沿海地区工业生产基地正在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并且为环保节能,具有高附加值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先进装备轻工行业企业提供了空前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培育生产业

近十年来,工业生产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生产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发展良好的生产业不仅能够保持地区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够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应从适应新时期生产业发展的特点出发,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生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支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节能减排、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要继续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一步加大造纸、皮革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落实好“十二五”各项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约束作用,从工艺、技术、设备、生产能力等方面着手,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对不合乎条件的企业坚决采取经济、法律、政策手段予以淘汰。

(三)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要引导和支持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和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先进装备,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安全、智能化的多功能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大力推进轻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应加大应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促进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轻工业的发展例3

2011年,轻工全行业出口4431.1亿美元,出货值2.29万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16.78%。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塑料加工机械、日用陶瓷、灯具、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鞋、钢琴、农地膜、盐等一百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家具、家用电器、日用陶瓷、文教体育用品、自行车、钟表、缝纫机、皮革、电光源与灯具、制笔、乐器、玩具、眼镜、羽绒等行业出口额名列世界前茅。轻工产品在世界贸易量中的比重,小家电占到80%,空调器、微波炉、羽绒服、玩具占70%,自行车占65%,日用陶瓷占60%,电冰箱、鞋占50%,洗衣机占45%。轻工产品出口到世界2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很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

2011年轻工业全行业贸易顺差超过3000亿美元,成为国内主要的创汇型产业,为实现贸易收支平衡和外汇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出口市场到2010年已遍布世界255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出口市场中新兴市场所占份额逐年提高,2011年轻工业全行业首次超过关、欧、口等传统市场,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十年来,轻工行业各类产品出口均有大幅增长,总体上表现出传统优势产业保持强势,新兴现代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情况显示,家用电器、文体用品、皮革、家具、金属制品、照明电器、工艺美术等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轻工企业开始迈出“走出去”的步伐,海尔鲁巴工业园、俄岁斯乌办哩斯克经贸合作区、中法夏斗湖经贸合作区开始启动,家电、皮革等行业存海外设厂、销售处取得进展。

2011年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91万个,占全国企业数的27.36%,就业人数2205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4.05%,年半均增长5.76%,加上规模以下企业,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3500万人。在饮料产品中有60%的产品是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浓缩苹果汁可为数百万果农带来约100亿元收入,茶饮料为茶农带来33亿元的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轻工业的发展例4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2008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09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2000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2008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影响我市轻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产业“挤出”效应影响,能源化工大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带动不了轻纺工业的发展。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投资回报,影响了投资者的创业心态,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者的政绩观,影响了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对轻纺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政策措施不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业管理缺失,政策引导困难,协调服务滞后。过去轻工业由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管理,现在,轻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其职能分解,造成行政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五是扶持资金分散、总量少,企业自筹资金困难,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无法实现。目前,市上还没有扶持轻工业专项资金,对轻工业的发展不能从整体上宏观调控、形成合力。六是观念落后,政策滞后,错失了国有向民营和股份整体转制,利用原国有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趁势做大做强的时机,在改革上往往是关门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七是民营企业的一些经营者眼界不宽,存有抱残守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想联合重组、影响做大做强,致使目前产业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产业龙头,发挥不了规模优势。

三、振兴和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振兴*轻纺工业指导思想。各级领导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轻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竟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加快农业产业进

程、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认识到重工业是强国工业,轻工业是富民工业。要吸取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要学习毗邻地区如鄂尔多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认识到我们有充裕的土地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优势。

2、制定政策措施,确保轻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市委召开常委会、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市轻纺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指导意见,制定10年规划,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恢复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从发展目标、领导机构、扶持措施、考核督办等方面全面指导我市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从而使我市轻纺工业逐步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改变目前我们“跛脚”发展方式,即重工业“一条腿粗而长”,轻工业“一条腿短而细”的不合理状况。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项目的引进上有所侧重。要坚持三个“两手抓”既要抓能源化工产业,又要抓传统轻纺工业;既要抓大型企业的引领,又要抓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要抓国有企业的改制,又要抓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三个反哺机制,即工业反哺农业;重工业反哺轻工业;城市反哺农村。大力发展毛绒、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

4、理顺行业管理,加大协调服务的作用。一是要扭转轻工业管理方面的混乱和缺失,明确经委行使轻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引导轻工业健康发展。二是政府成立类似于“扶持南部发展办公室”的临时机构,或成立轻纺工业发展振兴指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经委,发改委、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委,这样可以整合行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的相关政策,集中各类扶持资金,力争到2020年左右,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轻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三是鼓励支持轻纺企业成立联合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自由发展。

5、加快园区建设,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加快《*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在*经济开发区建设轻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吸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政策优惠等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轻纺企业入园,引进国内外大型轻纺企业集团落户*。把园区建设成具有经济规模最佳,专业化程序最高,拥有生产、科研、信息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到2010年,总投资9600万元,建成毛纺、制衣等传统产业集中园区。

轻工业的发展例5

一、我市轻纺工业基本状况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20xx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xx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20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20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影响我市轻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产业“挤出”效应影响,能源化工大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带动不了轻纺工业的发展。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投资回报,影响了投资者的创业心态,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者的政绩观,影响了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对轻纺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政策措施不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业管理缺失,政策引导困难,协调服务滞后。过去轻工业由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管理,现在,轻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其职能分解,造成行政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五是扶持资金分散、总量少,企业自筹资金困难,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无法实现。目前,市上还没有扶持轻工业专项资金,对轻工业的发展不能从整体上宏观调控、形成合力。六是观念落后,政策滞后,错失了国有向民营和股份整体转制,利用原国有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趁势做大做强的时机,在改革上往往是关门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七是民营企业的一些经营者眼界不宽,存有抱残守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想联合重组、影响做大做强,致使目前产业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产业龙头,发挥不了规模优势。

三、振兴和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振兴榆林轻纺工业指导思想。各级领导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轻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竟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 程、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认识到重工业是强国工业,轻工业是富民工业。要吸取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要学习毗邻地区如鄂尔多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认识到我们有充裕的土地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优势。

2、制定政策措施,确保轻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市委召开常委会、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市轻纺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指导意见,制定10年规划,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恢复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从发展目标、领导机构、扶持措施、考核督办等方面全面指导我市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从而使我市轻纺工业逐步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改变目前我们“跛脚”发展方式,即重工业“一条腿粗而长”,轻工业“一条腿短而细”的不合理状况。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项目的引进上有所侧重。要坚持三个“两手抓”既要抓能源化工产业,又要抓传统轻纺工业;既要抓大型企业的引领,又要抓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要抓国有企业的改制,又要抓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三个反哺机制,即工业反哺农业;重工业反哺轻工业;城市反哺农村。大力发展毛绒、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

4、理顺行业管理,加大协调服务的作用。一是要扭转轻工业管理方面的混乱和缺失,明确经委行使轻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引导轻工业健康发展。二是政府成立类似于“扶持南部发展办公室”的临时机构,或成立轻纺工业发展振兴指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经委,发改委、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委,这样可以整合行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的相关政策,集中各类扶持资金,力争到2020年左右,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轻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三是鼓励支持轻纺企业成立联合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自由发展。

5、加快园区建设,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加快《榆林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在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轻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吸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政策优惠等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轻纺企业入园,引进国内外大型轻纺企业集团落户榆林。把园区建设成具有经济规模最佳,专业化程序最高,拥有生产、科研、信息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到20xx年,总投资9600万元,建成毛纺、制衣等传统产业集中园区。

轻工业的发展例6

一、襄樊轻工业发展历史回顾

    80年代记载了襄樊轻工业发展的辉煌历史,人们对轻工业有着“大轻工”的赞誉。此间襄樊轻工业拥有18个行业,其行业数目仅次于武汉市而位居全省第二,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相互配套的工业生产体系,主导产品五钠、铜版纸、骨胶、日用玻璃等产品产量均居全省第一。

    90年代,轻工业开发培植出一大批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时期轻工业遭遇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严重挑战和冲击,襄樊企业在机制转换中不适应,出现了一些困难:部分企业产品销售政策不活,管理不善,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技改投入不够,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产业优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市场为基础,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配置,为我国经济加速提供机遇;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与之前相比明显降低,轻工产品出口面临的形势严峻。从国际轻工产品结构走向看,仍然进一步向高档化、方便化、实用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虽保持不断增长,贸易不断扩大,但轻工产品总体呈现供大于求和消费增长比较缓慢的趋势。

二、襄樊轻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襄樊轻工业拥有工业企业2200多家,吸纳就业人员262万多人,产品150多种,涉及造纸、日用化工、印刷包装、家用电器、工艺美术、酿酒、食品饮料、盐业、烟草、油脂、调味品等30多个行业门类。

(一) 取得了一定成绩

  2010年,襄樊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420亿元,比2005年64亿元增长556.25%;工业增加值达到96亿元左右,比2005年13.4亿元增长616.4%;技改投入持续增加。其成绩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改制成绩显著。

目前,襄樊市90%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退出公有制经济走向市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活力不断增强。襄樊大枫纸业、宜城燕京啤酒、枣阳金兰首饰等一些成功改制的民营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亮点。

2、招商引资再上台阶。

近几年,随着襄樊市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轻工业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燕京啤酒、飞环印务、大枫纸业、丰年食品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襄樊,从而带来了千万元以上投资,给襄樊轻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成为轻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3、结构调整卓有成效。

襄樊市通过重点支持有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淘汰了部分落后生产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优化了产业结构。特别是酒业、食品造纸等占襄樊轻工业比重达65%,襄樊三九酿酒厂、谷城石花酒业的白酒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35%,枣阳金华集团、襄樊万宝集团的面粉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35%。

  (二)存在问题

襄樊轻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水平不够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投入不足。襄樊轻工业投入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近年来更加明显。“十一五”期间,虽然投入了3.8亿元,但仍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技术改造步伐缓慢,设备水平落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行业新增长点不多。

2、结构不优。一方面由于生产能过剩,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缺少精品和名牌,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

3、发展不够。襄樊轻工业目前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湖北省的同行排名中名次后移,2004年仅为全省第8位,在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由96年的24%下降到目前的15%左右,整个行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比较薄弱,经济综合实力不强,质量及效益不太稳定。

4、资源环境问题。部分轻工业重点企业属资源消耗型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仍较严重,主要集中在造纸、制革、发酵等行业,治理污染问题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展望及对策

(一)发展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具有乐观的经济增长前景,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将进一步扩展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这些都很适合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和竞争性强的特点,有利于轻工业调整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国家实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改善了中西部投资环境并激发了潜在市场需求,襄樊地处中部,可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积极开拓轻工产品市场。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对消费品多样性、功能性、安全性等多方面的新需求,也给轻工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

(二)发展对策

随着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环境的改变,襄樊轻工业发展将面临着机会和挑战。今后襄樊轻工业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以下问题:

1、调整产品结构,培育精品品牌。

调整产品结构要加大开发产品的人、财、物资源的投入,积极研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同时继续实施名牌战略,突出抓好现有地方名牌产品的质量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努力培养一批襄樊产国内外知名品牌。鼓励、支持一批企业扩大规模,促进襄樊轻工产品结构优化,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2、推进技术创新,加快科技进步。

首先是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引进与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主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快新产品开发的步伐;其次是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建立重点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健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以此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3、优化投资,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开拓市场。

实现襄樊轻工业新型工业化离不开一批重点投资项目的支撑。应切实抓好轻工业招商引资工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参与襄樊轻工业改造,使襄樊轻工业成为一方投资的热土。同时,发挥自身产品比较优势,找准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在西部市场的占有率。

4、加强行业管理,协调好各方关系。

发展襄樊轻工业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因此,要遵循国家产业政策法规,避免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优胜劣汰,在加强行业自身组织建设的同时,要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适时关注行业发展中技术、工艺、产品开发、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动态,研究轻工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轻工业的发展例7

据介绍,“十五”期间,本市轻工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牢固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狠抓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三件大事不放松,轻工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研制开发出高档机械手表、高速卷烟成套机械、白色家电、复合实木地板、智能卡机具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了11件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名牌产品。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50亿元,实现利润41.4亿元。

轻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中担负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职工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个“两头在外”的加工工业城市,未来经济发展决不能单纯依靠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实现增长,必须要走一条集约型、节约型和生态型发展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轻工行业具有耗材少、耗能低、污染小、就业容纳能力强的特点。推进轻工行业科学发展,是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是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再就业的重大措施。全市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轻工行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轻工行业的规模和水平,推动轻工行业又快又好发展。

认真落实《轻工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着力推进现代食品生物、白色家电、日化(塑料)、手表精密机械、磁卡精密传感制造、自行车等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形成轻工专业化生产和研发转化基地。积极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等多种资本要素参与轻工中小企业改制,发展一批体制优、机制活的小巨人企业。要大力推进轻工行业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利益机制。继续建设一批市级、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搭建企业自身科技研发转化平台。加大轻工行业科技投入,加快研制开发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把实施品牌战略与推进科技创新有机结合,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一批传统轻工产业,培育更多的自主品牌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名牌拳头产品,要认真做好品牌、专利、商标工作,加大对轻工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让现有知名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要加快建设与轻工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十一五”末,全市轻重行业技术工人的比例达到70%,高级工以上人员占技术工人队伍的比例提高到20%。要发挥轻工行业联合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努力为企业搞好服务,推动轻工行业科学发展。

轻工业的发展例8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2012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12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2012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轻工业的发展例9

建设轻工业园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目前,我市工业是以钢铁、焦化、发电、原煤、永泥等能源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能源消耗十分惊人,每万元GDP能耗高达5.176吨标煤,是的2倍,比全省的4倍还多。同时高能源消耗致使环境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的现状,也反映出我市工业结构极不平衡,严重影响我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轻工业园,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轻工业是我市改变高载能、高排放工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设轻工业园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市城市化发展迅速,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轻工园的建设将促进一批劳动力密集型项目建设,必然会引导大量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实现就业,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轻工业园是我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加快吸纳民间投资的新要求。一是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资源型重工业的门槛越来越高,部分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关、停、并、转寻找出路,有近30亿元的闲散资金正在寻找投资渠道。轻工业园的设立必将为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吸纳闲散资金提供发展平台。二是尽快搭建高质量、大容量、特色化的招商平台,对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吸引大型项目落户,加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建布局科学、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新型经济体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投入,快速发展”的原则,按照“产业集群、项目集聚、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构筑轻工、机械加工等产业集群,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我市经济新的增长极。扩大农民工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进步。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龙门生态工业示范区轻工业园工业产值达到20亿元;到2020年,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亿元,地方财政贡献超2亿元,新增就业人数5000人以上。

四、区位确定和产业布局规划

布局规划的总体思路: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原则,通过这一区域的快速发育,有效地接纳重点产业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新的资金流、物资流以及人流信息流的聚集区域。结合各行业的生产特点,规划建设东区、北区两个产业集群地。两块区域占地4778亩,实际可用地4046亩。

一是轻工业园东区。在城市环北路以北、小曲沟以南、高速路以西(退高速路120米)、鸭坡村以东,规划一区总面积1235亩,实际用地1100亩。此区域规划重点建设企业总部、研发中心、信息服务、工程咨询、职工培训中心等生产业以及纺织工业、农产品加工、医疗器械等产业。

二是轻工业园北区。位于小渠沟以北,寺庄沟以南,新108国道以西,沟北村以东,规划区总面积3543亩,实际用地2946亩。主要布局仓储、城市物流,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节水设备制造,医疗器械等产业。并承接东部转移的服装、玩具、电子元件等产业。

五、入区项目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经济发展产业政策要求;

2、符合园区发展规划要求;

3、严格执行N家节能环保政策要求。要符合城市内工业废水、废气、废弃物排放标准的无污染工业。单位产品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技术装备要高。项目生产技术及主要设备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

5、适当控制投资规模。投资规模根据我市实际可分为两档:根据轻工业园东区主要摆布生产业,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2000万元,投资强度不低于每亩100万元;北区主要摆布轻工加工区,单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投资强度不低于每亩100万元。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轻工业园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龙门生态工业示范区轻工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市委常委、副书记

市委常委、副市长

副市长

副市长

成员:市政府办主任

市工信局局长

市经发局局长

市国土局局长

市住建局局长

市财政局局长

市环保局局长

市交通局局长

市招商局局长

市商务局局长

市煤炭局局长

市电力局局长

市中小企业局局长

市广电局局长

市监察局局长

市国税局局长

市地税局局长

新城街道办事处主任

西庄镇镇长

市工商联书记

市工信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龙门生态工业示范区轻工业园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具体负责园区建设的日常工作。同时为了加快园区建设,成立园区建设开发公司。

(二)做好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由市工信局牵头,按照轻工业园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组织有关专家,尽快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龙门生态工业示范区轻工业园”发展规划,使轻工业园的建设有序进行。

(三)创新工作,加快建设。实行土地统征统管。为改变以往项目等土地的现状,做到让土地等项目,通过土地统征统管来加快项目建设,由园区管理开发机构对园区土地进行统征。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快速发展。一是设立轻工业园建设专项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列支轻工业园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发展规划编制、信息收集、项目储备以及支持重点技术研发等工作。二是实行优惠的财税政策。财税部门按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区内新办企业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市推进轻工业园建设优惠政策的意见》见附件1)

(五)严格入区项目管理。一是所有入区项目必须符合入区条件,坚决杜绝节能与排放指标不达标项目入驻:二是尽快制定入区项目的审核程序、用地以及投产后的管理办法,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促进项目建设。《市轻工业园入区项目管理办法》见附件2)

(六)实行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一是重点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对于适合较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产品,建立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实行专业化协作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二是积极引导我市中省、民营骨干企业以大项目为切入点,以资金投入为纽带,联合中小企业组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

轻工业的发展例10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

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xx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xx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

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

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

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

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

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

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

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影响我市轻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受能源化工产业“挤出”效应影响,能源化工大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带动不了轻纺工业的发展。

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投资回报,影响了投资者的创业心态,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者的政绩观,影响了持续发展理念。

三是对轻纺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政策措施不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是行业管理缺失,政策引导困难,协调服务滞后。过去轻工业由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管理,现在,轻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其职能分解,造成行政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

轻工业的发展例11

1.轻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现状

轻钢结构具有强度高的特点,在住宅施工设计只能怪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创造出不同的住宅形式,在区间合理布置上具有较强的能力;且在空间的利用率上,由于轻钢结构的断面小,可以增减住宅有效的建筑面积,在建筑风格上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同时,轻钢结构在抗震性与稳定性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由于其自重轻,具有延伸性,稳定系数更高,也能较好的消耗地震带来的能量,结构安全系数高;另外,轻钢结构在住宅建设中施工较方便,现场作业量小,对周边环境污染少,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也减少了工期,还具有综合造价低等特点,符合了我国住宅产业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对于我国轻钢结构住宅而言,相比于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以后,首先从国外学习和借鉴了一批低层和多层的钢结构住宅,之前所生产的大量钢材在建筑中的应用只有生产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并没有达到充分的利用率。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中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轻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已经逐渐的发展起来,并出现了良好的势头,我国轻钢结构住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我国轻钢住宅的发展状况可以从原材料供给、工业化发展水平、建筑工程发展业绩以及产业化推进等几个方面来了解,进一步的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展望其发展前景。

首先,从钢结构原材料的供给来看,建筑用钢的的产能以及种类充分满足了港机构住宅产业化的要求。我国为钢材生产大国,自1996年开始总产量超一亿吨,居于世界前列,同时不仅仅满足于产量的增加,在质量与种类上也快速进步和发展,不断的满足看国内外建筑市场的需求变化。随着质量与产量的持续增长,钢结构的造价也出现的降低的现象,并且与之配套使用的防腐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各种焊接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提高,进一步带动了建材市场的向前发展。

其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建筑钢结构无论从专业的技术人员还是技术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并日益完善,新的钢结构设计和研发,适应了现阶段建筑市场的需要,因此,从建筑钢结构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来看,我国轻钢结构住宅已经处于不断完善的上升期。随着不断研发出各类钢结构设计软件和新技术,我国钢结构的生产以及专业化施工应用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钢结构的安装新工法也层出不穷,包括节能、防水、隔热、等先进成品集合与一体成套应用,钢结构住宅的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必将提高整体建筑产业化水平。

另外,轻钢住宅在我国现在的建筑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利用轻钢结构建筑物层出不穷,在世界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例如鸟巢国家体育中心等都是采用钢结构建筑体系的重要工程,这些也都标志着我国建筑钢结构正向高层重型以及空间大跨度形式发展。现阶段的轻钢结构住宅的需求量最大,住宅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起点,轻钢结构的使用从产业化推进的角度来看是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轻型钢结构住宅产业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化住宅产业工业体系,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之一是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开发。

2.轻钢结构住宅发展前景

随着钢材生产与创新技术的不断提高,全国钢结构建筑用钢总量也会逐渐快速增加,加之我国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促进了十分广阔的轻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前景。

目前,为了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我国钢铁企业的冶金技术不断提高,适应住宅建筑的特种钢材也将不断的涌现出来。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科学的技术将钢材融入其他综合技术进行生产,从而使钢材本身具有适应建筑需要的性能,这种新型建筑用钢的出现将大力推动轻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其中“轻钢结构是环保住宅,钢结构符合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念也进一步阐述了轻钢住宅即将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世纪我国钢结构将占领广阔的建筑市场,并在目前大力推广住宅产业化的时代背景下,轻钢结构体系必将成为我国住宅结构体系的主流。

其次,虽然轻钢结构住宅的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是由于我国已经具备钢材大量生产与专业转型技术的能力,发展轻钢结构住宅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对此国家将重点支持轻钢结构住宅的建设。20世纪90年代,国家建设部和国家经贸委一致通过,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通用体系的开发和应用”作为中国建筑业用钢的突破点,并正式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这一举措为中国的钢结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房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在这个时机推出钢结构住宅,利用钢结构住宅的优势来吸引市民目光,刺激消费,增加市场的购买力,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时,钢结构住宅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轻钢结构不断的满足住宅建设的需要,增强本身的优势出现大量的适合轻钢结构住宅的新材料。反之,轻钢结构技术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住宅建设时有匹配的建筑规范、建筑技术以及建筑标准来满足,因此这就从一定程度上给住宅产业和建筑行业带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促进建筑技术等多个方面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轻钢结构住宅将成为建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另外,发展轻钢住宅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是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钢结构体系在现实中很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在标准化制作的过程中还会带动与之配套的墙体环保材料等建材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高超新技术、新材料、新体系的轻钢结构住宅是实现产业化的必要条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大的促进了住宅产业化的大力发展,加快了推广轻型钢结构住宅的步伐。因此轻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的研究成果必将大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前途。 [科]

【参考文献】

[1]胡晓威.浅谈我国轻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及前景[J].华章,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