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会调查四要素

社会调查四要素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8 11:07:27

社会调查四要素

社会调查四要素例1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

1.医学生的媒体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休闲娱乐需要申正付等人对安徽四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医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和聊天,医学生在满足自身休闲娱乐需要的同时,媒介对他们的“精神麻醉”所带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2.媒体负面形象对医学生的消极影响较重作为今后治病救人的“天使”,医生需要在大学时代不断形成时代担当的责任感、乐于奉献的历史感、建构和谐医患关系的使命感。然而当下媒体对医患矛盾的不实报道以及报道之后缺乏事后正能量的宣传和教育,导致医学生对今后的医生职业产生恐惧感。“由于相关教育的缺失,其网络媒介素养储备已经滞后于网络媒介的普及和发展速度,不仅会造成网络媒介的负面作用凸显,也会使作为‘社会公器’的网络媒介的社会形象持续走低。”这呼唤高等医学教育重视医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让学生拥有明辨是非、增强社会理性的能力。3.频繁接触新媒体,但缺乏伦理道德诉求调查显示,每天上网1个小时以上的医学生占90%左右,网络论坛、网络通讯、网络游戏、收发邮件等都体现出医学生对网络媒体的强烈认同。但有些情况使人担忧,曾有通宵上网玩游戏的经历的医学生占52%,承认自己有网瘾的占16%;另外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也非常大,甚至将网上的不良行为带到网下,触碰社会道德底线,违公德,人生目标模糊,丧志。

二、确立实践支点,构建教师科研、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的立体教育模式

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素质教研室从事媒体研究的教师多名,都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一位老师拥有在国内著名大学从事传播学博士后的研究经历,可以说,教研室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力量满足了需求。不过,凝聚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又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打造好师资队伍之后,是从事科研还是从事教学改革的问题困扰着很多教师。事实上,从事科研与从事教学改革两者之间并非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处理得恰到好处,会实现教学相长的意外效果。仅就当下教学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教学相长一词其实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传统的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二是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相互补充与互动。我们在积极推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将科研转换于教学、将教学改革服务于科研,中间环节就是实践。实践是纽带,是连接不同方面的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以学生为基点,带动科研和教学,从而将成果反哺于学生。具体做法如下:1.将教师科研作为服务医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托和支撑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教师成立多个指导小组,协助学生进行独立问卷调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成果。例如,调查报告《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影响:基于四川南充市的调查》主要调查了新媒体下当代大学的人际交往行为,通过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来测量、了解大学的人际交往行为的发展现状和一般影响因素;客观地用4个维度因子来评价大学生的交往困惑,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健康的交往行为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一成果不仅是学生了解自身媒介素养的过程,而且作为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篇论文的调查数据被樊九思的硕士论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研究》所引用。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媒体状况,尤其是运用新媒体的行为和心理,才能够准确把握传统教学内容与新媒体传播新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较为精准地开辟出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来。2.以学生为主体,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媒介素养的调查实践活动这些调查是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分解为学生科研题目,由学生完成,目的在于在科研过程中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媒介素养状况,从而训练学生的媒介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次系列调查是以川北医学院2016年度开放性实验项目“四川基层健康传播现状的调查实训”为依托,搭建实践平台,大胆放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调查队伍。学生在实践调查过程中,思考媒介素养问题,形成了系列调查报告以及科研论文。诸如《中国甘肃网的健康传播状况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22期)、《西昌市药品广告对购药行为影响的调查》(《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第12期)、《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官方微博的宣传管理的调查分析》(《中外企业家》2015年第23期)、《医药广告健康知识传播研究:基于华西都市报的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23期)、《医院官方微博宣传现状调查:以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为例》(《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第8期)。这些具体成果均是将科研与教改相结合,教师设计题目和调查思路,学生全程参与,全面主导和参与数据调查、社会实践以及书本知识向社会服务方面的转化。实践证明,学生立足教师科研,对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是行之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上文提及了当下医学生媒介素养主要以传统教育方式进行,依赖于课堂的知识灌输和间接感受,缺少亲身体验和感悟。但学生的实践弥补了这一不足,将课堂延伸到了课下,学生带着疑惑,以实践方式调查基层老百姓的媒介素养状况。医学生不仅亲身感受了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而且通过基层老百姓的接触反观自身的媒介素养状况,从而实现了学生动态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媒介不仅仅具有满足自身需要的特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媒介改变周围的人乃至社会。可以说,学生实践活动的这一支点解决了医学生如何提升媒介素养的教育问题,也解决了医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学习媒介素养知识的问题,以及教师教改与科研的矛盾。3.改革和完善医学课程体系,加强健康传播的课堂教学以上成果均是学生全程参与完成的,在调查中学生充分考察了媒体与老百姓健康素养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弥补了医学教育对健康传播的某种程度的忽视。健康传播对课堂教学而言,它是能够有效地将医学知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实现最佳结合的一门学科,同时这门学科也适应了医学教育模式由生物医学转向社会医学的内在需要。然而,纵观医学课程教育体系,健康传播在某种程度上“缺席”了。护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都没有将健康传播学科纳入体系之中,侧重点依然强调媒介对健康知识的传递作用,没有看到媒介对健康传播的作用。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人文素质教研室积极申报川北医学院开放性实验项目“四川省基层健康传播现状的调查实训”,进一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开辟第二课堂,吸纳各个专业学生参与进来。目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麻醉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计86人参与进来,培训人数达174人次,开设《健康传播的今生与来世》学术讲座2场次。另外,以人文素质教研室为主体,联合预防医学系和护理系,面向全校各专业拟开设健康传播学课程的公选课,让学生获得健康传播的理论学习和思考。

三、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展望

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寻找实践基点,将教师科研、学生实践与教学改革三者融合起来,以学生的媒介实践为支点,带动科研与教改,本文称之为“一体两翼”:“一体”就是学生的媒介实践,科研与教改分别是“两翼”,这是川北医学院实践活动提炼出来的有益尝试。这种尝试弥补了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的单一模式。一方面,将教学改革与学生实践双向结合、深度融合。教改不是教师一人行为,而是与学生双向互动,最终提升教学效果的活动;教师科研同样可以从学生实践中获得新材料;学生素养在教学与科研的反哺中获得提升,并且转化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以点带面,拓展教学成果的收益面。本文提出的科研、教改与教学实现的互融互动效果是学生和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了依托,教改活动有了实质基础,科研也获得了实践养分。尤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再消极被动接受教育,而是以主人翁姿态思考和实践媒体素养。例如,口腔医学系学生聂娟、樊琴、郭晏汝等将其实践成果《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官方微博的宣传管理的调查分析》《医院官方微博宣传现状调查》两篇调查报告上报参与第十四届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实践活动得到了新的延续。临床医学系学生高兵、罗阳、李淑婷等以《成都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与健康传播的关联性分析:以慢性病为例》为题,积极参加“青年中国行”2016年度的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比赛。学生获得更大实践平台的愿望自发而生。尽管我们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医学生的媒介素养在互动过程中也实现了理想的教育目标,然而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除了健康传播之外,还应该多挖掘能够担负起医学知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重任的课程或知识载体,从而建立多元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形式。又如,如何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改变媒介实践活动中大一、大二学生偏多,大三、大四学生偏少的状况,使媒介素养教育长期化。再如,需要开拓多种方式将学生的调查实践成果进行转化。一是向科研成果转化;二是为社区乃至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三是积极协助参与社会成果的转化,服务百姓;四是将学生的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在校园进行宣传,提升学生的自豪感、价值存在感。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永远在路上而没有终点的工程,我们的努力和探索也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社会调查四要素例2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138-02

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目前我国学术界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观点,这些观点大多是国外的学者基于他们国家国情而提出的,如何借鉴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这些观点进行吸收创新,是值得我国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在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而且操作性较强的措施或建议。在笔者《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一文中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分析结果阐述比较详细,本文只是希望在原来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1]。因此,本文对原来的调查结果不做过多重复,只借助于主要调查结论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的研究综述

刘佳调查了上海大学生对媒介的基本认知情况、媒介消费行为、对媒介的理解领会、参与媒介传播能力等方面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2]。覃川等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媒体接触的基本情态、媒介行为和媒介素养特点、对媒介素养的认识等问题[3]。赵虹调查了南京和徐州两市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包括大学生在媒介常识、媒体建构特征、客观性、媒体类型及语言、大众传播过程及大众文化、媒介效果等几个方面的媒介认知能力的调查[4]。韩燕等对杭州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研究,主要调查了大学生接触媒介基本状态(大学生课余时间接触媒介情况、大学生媒介拥有情况、大学生媒介消费情况等);大学生接触媒介的目的及对媒介的认识;大学生媒介创作能力及接受媒介教育的态度等几个方面[5]。李天姣对几所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媒介接触行为、媒介消费动机、对媒介的解读能力、媒介道德规范认知和自律意识、参与媒介传播能力;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情况等[6]。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包括大学生对媒介的消费水平、消费时间、消费动机和媒介的拥有以及利用情况等几个方面);2.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能力(包括媒介知识水平、媒介意识水平等方面);3.大学生的媒介分析和批判能力(包括媒介解读能力、媒介分析能力、媒介判断和反馈能力等几个方面);4.大学生的媒介道德水平;5.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包括对媒介素养的理解、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等方面)。

本文认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大学生本身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仅大学生自身去加强提高和完善,也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个主体共同参与。因此,本文不仅就上述6个方面对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调查了大学生对社会、家庭和学校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看法与认知情况。通过这样一系列完善的调查,我们才能够了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成因,才能针对性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途径和整体方案。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以江西省高校为主要调查对象,以定量调查为主。定量调查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次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法,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08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0.67%。本文数据处理全部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三、调查主要结论

(一)被调查者对“媒介素养”概念了解较少

被调查者中听说过“媒介素养”这个词语的仅占7.88%,认为媒介素养教育“一般重要”和“不太重要”的合计占68.98%。由此看来,“媒介素养”概念并没有深入大学生心中,从而导致大学生未能正确认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二)被调查者媒体选择和媒介信息判断能力较为缺乏

对于“选择媒体和收集信息能力的判断”,“一般”占61.77%,“较好”和“很好”合计仅占28.44%。对于“能够对媒介提供信息进行判断或批判”,“基本没有”占77.03%。这既反映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和利用媒介能力较为欠缺,又反映许多被调查者对媒介提供的信息缺乏一定的判断和反馈能力。

(三)被调查者未能很好地使用网络媒介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是被调查者接触最多的媒介,占90.07%。尽管大学生经常接触网络媒介,但是,许多大学生并不能够正确地对待和利用网络媒介。“休闲娱乐”和“消磨时间”占据被调查者接触媒介的大部分时间,分别占68.53%和47.92%,“获取学习资料”仅占44.39%;如果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不能给予大学生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将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和耽误大学生的正常学业。

(四)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在被访者回答“您是否参与过社区、社会团体等部门组织的媒介宣传或制作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时,“没有参与过”占91.14%。问及“您是否经常看到过电视或者网络等媒体关于媒介素养信息的宣传报道”时,回答“从没看到”占94.35%。以上两个超过90%的比率说明政府和社会团体都没有积极介入媒介素养教育,未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家庭对子女的媒介素养教育十分缺乏

家长对子女“完全没有给予媒介素养知识的灌输或者引导”占84.41%。父母也很少意识到在家庭内应该营造一个讨论和分析媒体信息的氛围。这不仅反映父母责任的缺失,也部分反映父母对媒介素养教育不够重视,不能给予子女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提供及时有效地指导。

(六)媒体在自律方面需要加强和提高

对于“您对我国媒体自律的看法”,被调查者认为“媒体自律不够好”占62.43%,“媒体基本能自律”占21.98%。被调查者对于“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和“媒体提供的广告信息”,“完全相信”所占比例都不高,分别占32.15%和25.11%,多数被调查选择“大部分相信”。这反映大学生对媒体提供新闻和广告等信息的真实性程度表示一定质疑。这可能与现实社会中经常出现的关于媒体提供一些真实性不够或者误导受众信息的负面报道有关。因此,媒体首先应该自律,为大学生和公众媒介素养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模型构建及建议

我们可以将社会、家庭和学校视为一个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网络系统,社会、家庭和学校是网络系统中的结点,视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服务的行动主体。因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社会、家庭和学校三元互动的以大学生为中心的网络系统模型(见图1)。下面具体阐述图1所示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模型。在社会这一层次中,要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可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政府应当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社会团体也要积极参与。在没有社会团体参与的地方,政府可以加强引导,从政策等方面支持筹办媒介素养教育有关的社会团体。有社会团体的地方,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比如传播协会、互联网协会、影视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另一方面,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也需要父母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两者相互支持;最后,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社会和公众联系最紧密,社区开展媒介素养的知识宣传,可以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能力,父母媒介素养能力相应也得到提高,父母媒介素养能力提高反过来影响子女的媒介素养,这样社区和家庭也形成了互动机制。

对于学校这一层次,可以从四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首先,高校要加强对媒介素养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课题研究。在借鉴已有的比较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其次,在课程建设方面,既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要考虑各个学校在媒介素养方面现有条件,针对性地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再次,高校可以开展媒介素养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大学生参与媒介信息和媒体制作等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可以和政府、社团团体以及媒体形成互动,让政府、社会团体和媒体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最后,高校需要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培训。

对于家庭这一层次,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首先,家长要对子女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当然,家长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知识。这需要社会层次中的政府、社区、社会团体、媒体和家庭互动,先为家长媒介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其次,在家长媒介素养提高的基础上,家长要率先垂范,在正确合理地选择和利用媒介等方面做出表率,因为家长媒介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子女媒介素养的整体水平。再次,家长要加强对子女媒介素养方面的引导,在子女的成长及大学期间,要结合子女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指导。最后,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子女媒介素养的提高。比如,可以在家庭内经常讨论媒体提供的信息,及时指出子女在媒介素养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刘建荣,李兴蓉.基于构建和谐校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J].南方论刊,2010(3).

[2] 刘佳.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006(3).

[3] 覃川,王磊静,张篙印,刘浩宇.当代大学生媒介行为和媒介素养实证研究[J].当代传播,2007(4).

社会调查四要素例3

1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之风险识别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关注的重点和核心。其过程如下:

风险识别即在风险发生之前,认识各种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因素的潜在原因,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工作程序中关键的一步。根据调查结果,运用相关知识和风险分析方法,发现、列举和描述风险因素。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群众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的事项,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全程查找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在风险调查和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查找并列出风险点,确定可能引发的主要风险因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缩小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在识别出各种风险因素和各种风险因素的主要来源之后,全面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这一阶段的识别和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

2 风险识别的环节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有潜在的,也有实际存在的;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风险识别阶段应予以解决的问题。社会稳定风险识别包括两个环节即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

2.1 感知风险

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鉴别的过程。

2.2 分析风险

按一定的程序将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分类选择的风险识别过程,称为分析风险。感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分析风险是风险识别的关键。

3 风险识别的方法

社会稳定风险的范围、种类和严重程度容易被主观夸大或缩小,使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处置发生差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严重的后果。因此正确运用风险识别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任何有助于发现风险信息的方法都可以作为风险识别的工具。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3.1 从主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3.1.1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从对问题的准确阐明开始。在会前确定一个目标,使与会者明确通过这次会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不要限制可能的解决方案的范围,具体的议题能使与会者较快产生设想,主持人也较容易掌握;抽象和宏观的议题引发设想的时间较长,但设想的创造性也可能较强。一般以8~12人为宜。推定一名主持人,1~2名记录员(秘书)。主持人的作用是在头脑风暴畅谈会开始时重申讨论的议题和纪律,在会议进程中启发引导,掌握进程。

头脑风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就特定主题集中注意力与思想进行创造性沟通的方式,对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不失为一种可资借鉴的途径.使用者切不可拘泥于特定的形式,应该根据与会者情况以及时间、地点、条件和主题的变化而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3.1.2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

项目风险管理专家以匿名方式参与此项活动。由组织者发给专家的第一轮调查表是开放式的,不带任何框框,只提出预测问题,请专家围绕预测问题提出预测事件。组织者汇总整理专家调查表,归并同类事件,排除次要事件,用准确术语提出一个预测事件一览表,并作为第二步的调查表发给专家。专家对第二步调查表所列的每个事件作出评价,整理出第三张调查表。发放第三张调查表,请专家重审争论;对上下四分点外的对立意见作一个评价;给出自己新的评价(尤其是在上下四分点外的专家,应重述自己的理由)。形成第四张调查表。其重点在争论双方的意见。发放第四张调查表,专家再次评价和权衡,作出新的预测;是否要求作出新的论证与评价,取决于组织者的要求;回收第四张调查表,计算每个事件的中位数和上下四分点,归纳总结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

3.1.3 情景分析法(Scenarios analysis)

根据发展趋势的多样性,通过对系统内外相关问题的系统分析,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未来前景,对系统发展态势作出各个阶段的情景描述。当一个项目持续的时间较长时,往往要考虑各种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可用情景分析法来预测和识别其关键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目前此法在我国的具体应用还不多见,但应用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风险识别却有其独到之处,只是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3.2 从客观信息源出发的方法

3.2.1 核对表法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风险识别所用的核对表可以根据历史资料,以往类似项目所积累的知识,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其他信息来源着手制订,把风险事件及来源列成一张核对表。在项目社会风险稳定分析过程中,对风险核对表进行逐一评审改进,以供将来项目使用。

3.2.2 图形技术法

图形技术法即用一总流程图与各分部流程图展示项目实施的全部活动的一种方法。总流程图统一描述项目工作步骤;分部流程图显示出项目的重点环节;能将实际的流程与想象中的状况进行比较;便于检查工作进展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完成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之风险识别结果,可以为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3.2.3 财务报表法

通过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估算及财务预测分析报表,识别项目未来的所有财产、责任和损失风险,发现未来的风险,这些都是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要考虑的对象。

4 结论

风险识别是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六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任何一种风险识别的方法或途径都不是没有弱点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中风险识别的策略必须是利用最适合项目具体情况的那种方法或者是几种方法的组合。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参与人员的风险分析技术等因素。例如,项目负责人可应用德尔菲法列出各种意见的理由以及争论点,然后应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出流程图及核对表,从而拟出项目的风险列表。

【参考文献】

社会调查四要素例4

一、引言

政府会计,从学科分类角度应该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本文仅研究财政总预算会计。政府会计是一门用于确认、计量、记录政府受人民委托管理国家公共事务和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的情况,报告政府公共财务资源管理的业绩及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专门会计。基层政府会计,我国政府分为五级,最低一级为乡镇即基层政府,但我国人口众多在管理上村委会代行乡镇政府履行相关职能,同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街道办事处的职能相当于乡镇一级政府,因此,本文将城市中的街道办事处及其所属的居委会和村委会的财政资金运动都归为基层政府会计范畴内,其资金运动都属于基层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政府部门中的应用强调公共服务的产出,政府接受人民委托,就需向人民表明其公共服务效率,增进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会计公共关系日益被重视,基层政府为了解除受托责任,加强会计监督势在必行,为了满足需要,基层政府应建立起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

政府内部会计监督一直在不断完善,通过建立健全制度建设进行,外部会计监督一方面要调动监督主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为监督主体所需的会计信息提供条件,本文拟通过调查来分析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意愿以及进行外部监督的条件,为建立起外部会计监督体系提供依据。

二、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调查研究设计

调查目的: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着重了解外部监督主体的意愿、监督条件是否满足监督的需要。

调查对象:根据笔者对基层政府会计核算范围的界定,本次调查对象分为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城市中的居委会两个层次。

样本特征:本次调查发放问卷714份,回收问卷714份,其中有效问卷668份。问卷内容设计分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城市居委会)二个层次,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包括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实施外部会计监督所需信息的满足度及外部会计监督的现状。基于人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受其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和职务的影响会较大的考虑,本调查分析此四个因素对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以及监督所需信息满足度的影响,以便为后续完善内、外部会计监督体系提供依据。

三、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信息满足度调查分析

1、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分析

通过利用EXCEL汇总分析,对基层政府二个层次会计外部监督主体监督意愿调查结果统计的对比分析,掌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意愿情况。

体现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层次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是:

(1)您希望了解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吗?

(2)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

(3)您获得了解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4)您会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监督?

体现对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层次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是:

(5)您希望了解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吗?

(6)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村民委员会(居委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

(7)您获得了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8)您会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监督?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基层政府二个层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监督的参与意识都很强,希望获得基层政府会计信息的比例,乡镇层次的是96.41%,村级层次的是97.02%;进行监督的意愿都很强烈,会主动进行监督的比例,乡镇层次的是81.88%,村级层次的是83.38%;确信其进行外部会计监督会有效果,认为了解会计信息会提高基层政府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乡镇层次的比例是90.9%,村级层次的是92.06%。二个层次社会公众监督意愿以及相信外部会计监督效果的情况,从比例上看基本一致,意愿都很强烈且相信监督会有效果,这为基层政府建立起外部会计监督体系提供了主体条件。

此项调查的统计结果,两个层次的比例基本一致,可以看到,没有一个权威的监督部门被二个层次的社会公众绝对相信,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各项比例来看,人们更相信公共媒体,以向媒体披露方式进行监督,乡镇层次的比例是29.44%,村级层次的比例是29.41%,相关的管理部门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赖而使其更依赖新闻媒体,这是值得政府深思和改进的。

2、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获取信息满足度的调查分析

(9)您是否得到过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

(10)您得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方便吗?

(11)您得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层次:

(12)您是否得到过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

(13)您得到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方便吗?

(14)您得到的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通过以上三项调查结果表明,基层政府二个层次外部会计监督主体获取信息满足度情况基本一致,乡镇层次的社会公众获得会计信息、获得会计信息方便程度以及会计信息需求的满足度都在60%左右,这与其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比例差距很大,说明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条件亟待改善。为解决此问题,需要找出原因,本文进行了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四、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通过乡镇层次及村级层次社会公众监督意愿与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差异情况表明,社会公众真正能起到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作用还需解决获取外部会计监督信息的问题,为此,要找出影响社会公众获取外部会计监督信息的因素。我们针对乡镇及以下生活的社会公众,其文化水平相对不高,故选取了影响人们关心社会事物较重要的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职务四个因素来分析其对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的影响。

为分析相关因素对社会公众进行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的意愿及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的影响,本文建立起逻辑回归模型。在此模型中通过变量转换,将表达对基层政府进行会计监督的意愿、获取监督信息满足度的选项分成二类,令Y服从二项分布,取值为0,1。Y=1的概率为P(Y=1),则k个自变量分别为X1,X1,X3,...Xk所对应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

logistic[p(y=1)]=ln

=β0+β1X1+β2X2+β3X3+β4X4

Y――表示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的意愿、获取监督信息情况;X1――表示监督者的年龄;X2――表示监督者的受教育程度;X3――表示监督者的知识背景;X4――表示监督者的职务。

1、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层次监督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1)您希望了解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吗?(2)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3)您获得了解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第一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显著度)为2.5%<5%,模型通过检验,而其他二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显著度)分别为19%和5.9%均大于5%,模型没有通过检验。模型通过检验说明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而模型没通过检验,说明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从表8可看出,第一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通过了检验,但四个自变量中只有知识背景这一自变量的significant(显著度)为6%<10%,说明其对因变量影响显著,其他自变量对因变量都没有显著影响。第二和第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没有通过检验,且四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significant(显著度)均大于10%,说明四个自变量各自对因变量也都没有显著影响。

村委会(城市居委会)层次监督意愿影响因素分析:(1)您希望了解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吗?(2)您认为您了解这些信息对村民委员会(居委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会有作用吗?(3)您获得了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会主动进行监督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显著度)分别为5.3%、18.3%和18.9%,均大于5%,三个模型都没有通过检验。说明三个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

从表9可以看出,虽然三个模型都没有通过检验,但第一个因变量模型中X3和第二个因变量模型中X3的significant(显著度)都小于10%,说明知识背景这一自变量对社会公众获取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对了解会计信息对村民委员会(居委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认识有一定的影响。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的四个自变量各自对因变量都没有显著影响。

从二个层次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进行外部会计监督意愿的逻辑回归结果表明:社会公众的监督意愿基本不受所设定的四个因素的影响,只有社会公众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影响,这说明社会公众对基层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及政府资金利用效率都很关心,这关系到其切身利益,不受自身的任何约束因素的影响,当然,社会公众的知识背景对其监督意愿更有促进作用。

2、基层政府会计外部会计监督获取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乡镇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1)您是否得到过乡镇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2)您得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方便吗?(3)您得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显著度)分别为12.8%、1.6%、小于0.0%,只有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在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第二和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从表10可以看出,虽然第一个模型没有通过检验,但第一个因变量模型中X4的significant(显著度)小于10%,说明职务这一自变量对乡镇层次的社会公众获取会计信息的满足度有一定的影响。第二个因变量模型中X2和X3的significant(显著度)都小于10%,说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获得会计信息的方便程度有显著影响。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的X1、X2和X3的significant(显著度)都小于10%,说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所获得的会计信息满足程度都有显著影响。

村级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满足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1)您是否得到过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2)您得到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方便吗?(3)您得到的村民委员会(居委会)的会计信息能满足您的信息需求吗?

通过对以上三个因变量与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significant(显著度)分别为35.8%、0.4%、小于0.0%,只有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没有通过检验。说明在第一个因变量的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个和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在总体上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

从表11可看出,没有通过检验的第一个因变量模型中,四个自变量各自对因变量都没有显著影响。第二个因变量模型中X1、X2和X3的significant(显著度)都小于10%,说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得到会计信息的方便程度都有显著影响,第三个因变量模型中X2和X3的significant(显著度)都小于10%,说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对获取会计信息的满足程度有显著影响。

乡镇层次与村级层次社会公众是否获得过会计信息受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影响总体上不明显,乡镇层次会计信息获得受职务影响显著,说明社会公众人所从事的工作与乡镇政府接触会有便利条件获得信息。乡镇层次与村级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会计信息方便程度受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的影响较大,其中乡镇层次受知识背景、受教育程度影响显著;村级层次受年龄、受教育程度、知识背景影响显著,说明村级层次的社会公众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由此,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基层政府外部会计监督,基层政府在会计信息的方式要进行改进,以便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知识背景的社会公众都能方便获得所需的会计信息。乡镇层次与村级层次社会公众获取会计信息满足需求的程度受所设定的四个自变量影响较大,获取信息的满足度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背景的影响显著,说明社会公众自身的条件影响其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这又要求基层政府会计进行对外报告信息时,要将信息进行一定的分类,让社会公众更容易理解信息,也可以通过增加文字信息披露的方式来报告信息。

五、结论

社会调查四要素例5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209

1调查目的

游客满意度充分反映旅游业发展状况,利于结合游客真实心声对发展中所存不足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旅游市场,更好地服务游客[1]。松江区作为上海唯一一个部级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所在地,应对其游客满意度高度重视,通过对其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分析,既可以了解游客对松江区旅游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还能挖掘游客对在松江旅游的更多需求,从而为其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提供强有力依据。

2调查工作

21调查方式及调查样本

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法和电话调查法,对松江区主要旅游饭店、景区及旅行社服务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2012年起,每年重点调查三个时间段(工作日、周末、黄金周)内游客对松江区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每个阶段每家企业回收有效问卷10份,三个阶段每家企业共回收有效问卷30份,每家旅行社回收有效电话访谈20份,12家旅行社共回收有效电话访谈问卷240份。

22调查数据来源

调查数据来源:参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顾客满意度调查方法》[2],结合松江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特色,根据旅游业特点设计和检验了松江区游客满意度调查方法和流程,制定调查问卷。重点调查对象是松江区主要旅游饭店与景区的游客,对其进行采访,对问卷各相关问题直接打分并提出相关意见。

2012年共获有效问卷960份(景区240份,酒店480份,旅行社240份为电话问卷);2013年共获有效问卷1526份(景区和酒店1226份,旅行社300份为电话问卷);2014年共获有效问卷1625份(景区和酒店1300份,旅行社325份为电话问卷调查和门店实地问卷);2015年共获有效问卷2465份(景区和酒店1299份,旅行社1166份为微信问卷)。

3调查结果

据2012年以来调查结果,松江区游客满意度处于“基本满意”水平,总的来说,各方面得分与发达地区尚有一定差距。整体看来,松江旅游服务主要存在于散客市场,而关键问题是其服务散客的公共服务严重缺位。

31松江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该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松江区主要饭店、景区及旅行社,不同类型企业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不同,对其调查问卷的设计也不同,因此将分别以饭店、景区及旅行社三类调查对象来分析松江区游客满意度。

311被调研饭店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饭店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员工素养、预订服务、前厅服务等九个方面。

由表1知,2015年酒店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9181,2012年以来最高;九个一级指标中除了预订服务,其他八个指标的服务质量满意度均高于2012、2013、2014年;而预订服务质量满意度也仅是低于2013年的水平,高于2014、2012年的水平。调查结果说明:松江区主要酒店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水平较高,同时,自2012年满意度调查工作展开以来,政府的支持、企业的积极配合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使得松江区酒店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取得相当大的进步。

312被调研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员工素养、交通服务、票务服务等九个方面。

由表2知,2015年景区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8159,高于2014、2012年水平;九个一级指标中票务服务质量满意度最高,为8407,但低于2014、2013、2012年的水平;2013年景区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8214,是四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票务服务质量达8758,成为四年来九个一级指标中服务质量满意度最高水平。此结果说明:松江区主要景区服务质量满意度水平较高,虽略低于2013年水平,但相比2014、2012年有所提升。

313被调研旅行社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旅行社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线路安排、合同履约、意见处理等六个方面。

由表3知,2015年旅行社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为9633,高于2014、2013、2012年水平;六个一级指标中交通服质量务满意度最高,达9719,线路安排服务质量满意度最低,为9526;线路安排、合同履约和意见处理交通服务质量满意度相比往年均为最低水平,导游服务、咨询服务和交通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达四年来最高水平。此结果表明:松江区主要旅行社服务质量满意度水平较高,且四年来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32松江区总体游客满意度

松江区总体游客满意度可从对其主要饭店、景区和旅行社的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饭店总体满意度为9181,景区总体满意度为8159,旅行社总体满意度为9633,其中酒店和旅行社服务质量满意度处于“非常满意”级别,属“优异区域”,景区服务质量满意度处于“满意”级别,为“良好区域”。该结果说明,松江区总体游客满意度水平较高,相关指标服务质量得到了多数游客认可,但个别指标的服务质量满意度仍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4提升建议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结果及以上综合分析,为进一步提升松江区游客满意度,建议深入巩固这四年来的调查结果,不仅重点把握游客反映相对突出的旅游公共服务、餐饮、交通等质量提升问题,还要进一步完善旅游投诉和质监制度建设及服务质量。与此同时,旅游相关行业应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挖掘游客的旅游需求,创新旅游产品,以进一步提升游客满意度,促进松江区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和谐稳健发展。

41把工作重心放到如何提升游客满意度的长效机制上

满意度的提升不仅是旅游行业或某一部门的工作,还应是相关行业及部门共同的责任与义务。政府应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深入研究游客满意度,从根本上树立松江区良好的旅游形象,对其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制定出提升游客满意度的长效机制。

42进一步发挥四年来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松江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并深入分析具体问题

通过游客满意度的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营造最优的旅游环境。对于游客满意度较低的企业,应给予更多重视:认真分析满意度低的原因,加大整顿力度,提出相关措施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明确责任主体,抓工作重点,形成责任链条,把具体工作与责任人进行对接,使工作有效落实;完善工作机制,针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经常举办一些经营交流会、宣讲会或外出考察等实质性的活动,有助于真正感知、分析、解决重点问题。此外还可以借助公众或者媒体的力量来监督,以促进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43积极贯彻智慧旅游的方针,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来提高游客满意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系统,实现真正的智慧旅游。及时并更新相关信息,以便游客及时了解旅游相关动态,使游客的时间更加柔性化;组建旅游质量监督网站,方便及时处理游客投诉事件。二是对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以便更好地服务游客,使游客更满意。

社会调查四要素例6

一、选题意义

幸福感指标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社会心理的综合指标,是反映社会心理状况的“晴雨表”。它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正面评价,对心理健康研究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面对这一阶段特有的多重矛盾,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疏通,就会引发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因此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培养途径,对指导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冲突和矛盾,塑造健康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提升幸福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大力开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深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大学生的自我保健,从而改善大学生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以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为切入点,调查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从主观幸福感的七个维度:自我满足、家庭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生活满意、社会、人际关系对不同的组分别进行调查,使用SPSS16.0分析调查结果,得出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以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以江苏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4份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5%。根据大学生性别不同分男性、女性进行调查,其中男性有150人,女性有244人;根据大学生年级不同分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进行调查,其中大一学生126人,大二学生90人,大三学生120人,大四学生58人;同时根据大学生学科性质不同分文科、理科、工科和其他学科进行调查,在最终的样本中文科有117人,理科有69人,工科有182人,其他学科有26人。

2.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有两个,一是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5分量表制,其中“1”代表从来没有体验到幸福,“2”代表偶尔能够感受到幸福,“3”代表有时能够感受到幸福,“4”代表经常能够感受到幸福,“5”代表总能感受到幸福;二是对大学生幸福感的总体调查。以一道题目“总的来说,您觉得您幸福吗?”来代表采用5级评分。1―5的数字意义与问卷相同。

3.调查方法

对调查主体中互不相同的各类分别采用等比例抽样方法,但由于当时在校的大四学生较少,因而最终样本中所调查到的大四学生也较少。通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江苏大学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

4.调查内容

以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为切入点,调查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从主观幸福感的七个维度:人际关系、社会(恋爱)、家庭满意、生活满意、自我满足、消极情绪、积极情绪,通过发放、填写问卷方式对不同的组分别进行调查。

5.问卷的编制

本次调查问卷按调查内容针对主观幸福感的七个维度分别设计有关问题,最后的主观幸福感是这八个方面的综合。在参考了国内外的有关问卷的基础上,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相关问题及江苏大学在校本科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一份含有25道题目的问卷。问卷由一系列陈述语句组成,要求被试读懂题目后,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地做出最符合自己切身状况的选择。

6.数据处理

得到可靠的样本数据后,根据研究目的,使用方差分析方法,从主观幸福感的七个维度对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使用了SPSS 16.0软件。

三、研究结果

表.不同类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1.性别与主观幸福感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不明显。但从不同影响维度上看,在人际关系方面的不同性别的学生表现有显著的差异,其他方面没有显著的区别。

在人际关系方面,男生得分低于女生。因为在与异往方面,女生具有先天的优势。女生会给人以更为平易近人的感觉,所以女生在与异往方面的满意度会高于男生。在与同往方面,一般认为男生比较豁达,女生更爱斤斤计较,这样说来,男生之间比女生之间更容易相处。但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综合得分低于女生,这表明在人际交往方面,女生的满意度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男女生在抱负水平、评价标准和情感体验上有较大差异有关,相对而言,男生对自己的要求和抱负较女生要高一些,体验的幸福感与满意感相对要少一些。

2.年级与主观幸福感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有一定的差异,但不显著。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对不同影响维度的看法上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人际关系、社会、自我满足三个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不同。

(1)在人际关系方面,一年级学生与四年级学生得分相差不大,他们的得分高于二、三年级学生得分,二年级学生与三年级学生得分相差不大。一年级学生进入了大学的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集体,每个人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对集体的融合充满兴趣,这也是人际关系拓展最快的阶段;四年级学生开始与社会接触,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刻,所以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分较高;相比而言,二年级学生和三年级学生的人际圈子相对固定,通过人际交往所获得的满意度也就不会很高。

(2)在社会方面,在此,我们专指的是恋爱,二年级学生与四年级学生得分相对较高,三年级学生得分次之,一年级学生得分最低。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新鲜感仍很强,而且大多学生都是刚认识,对彼此之间了解不深,所以在恋爱方面得分就较低;与一年级学生相比,二年级学生的交际圈子相对固定,对周围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之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相对较低,他们更拥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感情,因此得分也就较高;三年级学生站在了人生的又一十字路口,他们面临着就业、考研和出国的多重选择,再加上学习压力的增大,要考虑事情的增多,而且有很多情侣由于志向各异而分手,因此三年级学生在恋爱方面得分也相对较低;四年级学生尤其是下学期所要做的事情相对较少,而且大家的方向都基本确定,他们有相对三年级学生更多的时间,因此在社会方面得分就会较高。

(3)在自我满足方面,四年级学生得分最高,一年级学生与二年级学生得分相差不大,三年级学生得分最低。经过四年的学习与成长,四年级的学生变得成熟起来,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虽然面对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但仍然对自己充满信心;一年级的学生刚由高中进入大学校园成为天之骄子,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大学里较为宽松的管理让他们可以尽情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且学习压力较小,因此他们的自我满意度也较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没有了对大学的新鲜感,而且学习的压力开始增大,加之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开始关注各种现实的问题,此时他们的自我满意度就不会很高;三年级学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高年级学生,他们正处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是否准备考研的选择,有部分的同学仍然处在迷茫的阶段,因此对自己的评价较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专业与主观幸福感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有一定的差异,但不显著。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对不同影响维度的看法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对自我满足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不同。

在自我满足方面,文科学生得分最高,工科学生得分次之,理科学生得分最低。文科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轻,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也相对较多,再加上多数文科学生较理科学生更为感性,感情更丰富,更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所以他们在自我满足方面得分较高;虽然工科学生较文科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但由于他们的专业就业方向相对稳定,因此对未来担忧较少,在自我满足方面得分也较高。理工科的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加上理科所固有的性质,大多数学生思考问题都很理性,所以他们在自我满足方面得分就很低。

四、总结

大学生智力水平较高,情感丰富,情绪易波动,价值观日趋成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年的主流和方向。幸福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它能使大家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各种社会问题。幸福感强弱直接影响着每一位在校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培养强的主观幸福感。

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大学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因此大学生应从自身方面培养主观幸福感,如在完善自我意识、善于调节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应对挫折四方面着重努力。另外,学校还要注意对相应年级自我满足方面的正确引导,特别关注主观幸福感水平比较低的大学生,在思想上多给予帮助,改变其错误认知,防止心理失衡、幸福感滑坡,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几年后将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的幸福感将会影响几年后社会主流工作者的幸福感,虽然幸福感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还是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正确培养应引起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王军,张兴权,钱进.安徽省在校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4):106-110.

[2]王芳,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5752576.

社会调查四要素例7

一、领导重视,措施到位。

五十年州庆是我州少数民族的盛大庆典和重要会议比较集中的时期,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时期和敏感时期,抓好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集中排查调处,防止发生集体上访时间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少数民族各项庆典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十分必要。因此,充分认识开展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周密部署,统一行动,确保了这次集中排查调处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市质监局成了立“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局长担任;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在开展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集中排查调处活动中,坚持以“三个减少”为目标(即:群众集体上访减少,群众不满意的热点难点问题减少,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减少),做到四个到位(即:排查到位、调处到位、防控到位、宣传教育到位),全面排查掌握本单位存在的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结合质监局自身实际,重点把握以下排点:一是机关、家属楼及重点部位存在的安全隐患,突出抓好防火防盗;二是干部职工因利益相互攀比可能引发的不稳定苗头,突出抓好群众来信来访和思想疏导工作;三是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严查违法乱纪行为;四是加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本着喜庆、热烈、安全、节俭的原则办理喜庆日子,杜绝了、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现象的发生。

四、齐抓共管,系统汇报。

社会调查四要素例8

一、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对武汉地区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了详细的分析。

二、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的结果均由调查员核实数据并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各种因素的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出调查结果,并针对结果制定一系列的宣传措施,从而提高大家的节能减排的意识。

(一)研究假设

出于对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及成长环境影响的考虑,本次研究在调查初期就提出以下研究假设:1.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在节约方面比城市等富裕家庭学生做的更好。2.非独生子女的节约意识更强,在节约方面做的更好。3.家庭月收入低的大学生节约意识更强,在节约行为方面做的更好。4.高年级的学生节能意识强,所以节能行为做的好。5.电子、生物系等与能源有关的系院学生节能意识强,所以节能行为做的好。

(二)变量分析

1.因变量:本次调查主要基于当代大学生的节约意识的调查,从根本上分析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针对各种现象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其中主要分为节约行为和节约认识两个主要的方面。节能意识主要从对当前的能源形势的认识,对节能行为的态度,节能必要性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节能行为则从对待个人和公共能源,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方面进行调查的。2.自变量:自变量包括年级(大一、大二、大三),专业类别(理工类、文科类、经管类、农业地质等艰苦专业),是否为独生女子,来自的地方(城市、农村),家庭月收入等各个因素。3.本次调查的结果均由调查员核实数据并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各种因素的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出调查结果,并针对结果制定一系列的宣传措施,从而提高大家的节能减排的意识。

三、调查篇

此次调查数据来自对武汉地区的四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统计,随机抽取了四所学校里十个不同系别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600名在校大学生以及周边社区居民,其中依据高校规模每所高校的问卷为100份,本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200份,本次调查是由本校学生前往各高校进行实地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7%。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对“节能减排”活动进行宣传,以此号召更多的大学生加入节能减排的阵容中来,全力共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样本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我们涉及了20个在校大学生常见的问题,并广泛收集大学生对共建节约型社会的一些建议,并进行整理总结。此次调查包含用电、用水等方面还涉及大学生在节能意识,节能行动方面,通过调查我们作出分析,发现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主要分为“行为”和“意识”。

(二)突出问题

在对现在用电的认识调查中,人们的认识较好,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却是欠缺的,这就是现在从认识到行动的瓶颈。下图为调查我国现在认识资源的调查1.照明用电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活中,每个教室,实验室,寝室,即使白天光线很好但是还是许多日光灯开着,这就给我们用电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解决方案:①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泡。节能灯最好不要在短时间内频繁的开关,这样可以有效的延长灯管的使用寿命,也能达到节能的效果。学校采用声敏、光控开关,节约用电。②使用新型的LED灯,提高电能的利用率。2.电脑待机拥有电脑的学生在使用电能时浪费电的现象较为严重,有不少数学生经常长时间不用电脑却让电脑开着挂QQ,或者下载电影。增加了用电量,使原本已经紧张电力增加负担。解决方案:在用完后及时关电脑,提高自我主人翁的意识。3.“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进行教室开关灯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对空教室但灯仍然开着这个问题不是很敏感,似乎关灯不是自己的事情。事实上电能就在这慢慢的消耗中流失了。解决方案:①在设计电路的过程中,使用智能化产品,更节能、寿命更长,例如现在发展起来的光纤灯或者大功率LED灯。②采用感应装置,将开关的通断改变成全自动控制。

四、总结

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势在必行,需将节能减排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本调查系学生利用星期天等课余时间到武汉各高校及周边社区开展社会实践,调查高职院校学生节能减排行动及意识。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查能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

参考文献

[1]钱伯章编.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2006.

社会调查四要素例9

四川省科协科普部部长张翔介绍,科学素养主要包括3个方面: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据了解,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一般在17%、18%左右,中国大约相当于他们20年前的水平。

此次调查历时7个月,调查对象是省内18至69岁公民,测试方法为国际通行的米勒体系,调查方式为入户面访,抽查样本分布于全省15个市(州)的19个县区和成都市区9个街道,总样本量为2170份。

调查显示,2010年,四川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8%。其中,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的公民比例为14.0%,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的公民比例为7.2%,崇尚科学精神的公民比例为63.9%。

与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平均情况相比,四川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低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但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

年龄越大,科学素养越低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科学素养水平提升速度比农村居民稍快。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进表示,四川正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农村居民提升科学素养水平,包括科技下乡、科普月、科技周,以及许多针对农村的科技项目等。

分年龄来看,不同年龄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表现为随年龄段增加而降低的趋势。18~39岁年龄段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为4.8%;40~54岁为2.5%;55~69岁最低,为0.6%。分学历来看,大专及以上为8.0%;高中(中专、技校)比例为5.0%;初中及以下的比例为1.4%。

渠道转换:互联网成新宠

调查结果显示,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四川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提高。与200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2010年公民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比2006年的10. 6%提高9.3个百分点。

养生成为四川人最感兴趣的领域

调查显示,四川公民在过去一年中参加过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的比例为35.4%,高出2006年20.5个百分点。“经常”或“偶尔”阅读报纸、期刊或因特网上的关于科学的文章的公众比例为62.4%。

2010年,四川公民最感兴趣的科技信息为医学与健康,感兴趣比例为88.4%,其次为环境科学与污染治理46.6%。与2006年相比,2010年四川省公民对与科技有关的新闻话题感兴趣的比例增长也较快。

科学技术职业排名靠前

对职业声望的调查显示,科学技术职业的声望较高。其中,教师排名第一,为60.1%。医生次之,为51.1%。科学家排名第三,为47.1%。其后依次为政府官员、法官、企业家、工程师、律师、运动员、艺术家、记者。

对期望子女从事的职业调查显示,选择医生的为56.7%,选择教师的为55.7%,选择科学家的为36.7%。医生、教师、科学家仍排在公民最希望子女从事职业的前三位。其后依次为:企业家、政府官员、法官、工程师、运动员、律师、记者、艺术家。

社会调查四要素例10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真正的动起来,一直是教师认真研究的对象和考虑的问题,也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是学生的活动,因此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教学水平再高也是无法替代学生的学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社会调查研究法就是符合这种教学理念的一种方法,下面我就把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法的一些心得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社会调查研究法的含义与作用

社会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它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社会调查研究法,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获得某研究专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了解明白某一社会现象,并发现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调查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在社会调查中采用是以访谈法和观察法等为主、文献法为辅的形式。

二、社会调查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社会调查研究涉及到四个要素:(1)调查什么?(2)谁去调查?(3)向谁调查?(4)怎样调查?根据这个思路,我整理了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提炼出一些容易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知识点,并分成若干个模块,作为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对象。然后根据社会调查研究的步骤开始设计安排学生进行调查。

1.确定社会调查研究专题

地理教材中内容很多,涉及到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人文知识。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椒江人,有一部分来自区外的路桥、黄岩、三门、仙居、临海、玉环、温岭等各县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农业地理中的特产作为社会调查研究的专题。

2.确定谁去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

(1)我把班级学生以他们所居住的地域划分为9个大组,其中椒江区这个大组因为人多,继续划分为三个小组,共计11组。要求每一组的学生利用周末采访当地的农民、地方上的特产专卖店和农贸市场,了解台州特产的种类、种植条件范围以及销售情况等。要求进行调查的时候,每个小组的学生要调整好心态,本着谦虚请教的态度进行调查。因为调查过程中可能会遇上来自客观的或人为的阻力,这就需要学生给自己打预防针,保持自信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2)为了让调查顺利进行,学校将给每组的学生开具一张由学校派出进行社会调查的证明,希望相关部门给予方便。

3.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解决怎样调查的问题

在实地调查前,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集中讨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形成初稿。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2)调查内容;(3)调查范围和方法、时间、地点、程序;(4)调查对象;(5)调查人员组成、组织结构以及安排等。方案的讨论和制定是为了让每组的学生了解调查的预设,从而解决怎么样调查的问题。具体如:周末几点在哪里集中、调查的具体路线、预计调查的几个人或地点、询问的问题、由谁做记录等等。

4.收集资料

各组在周末实地调查过程中,要求做记录,收集调查过程中的一些资料。

5.分析资料

调查结束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调查过程中记录的资料以及自己的调查心得进行交流,并由一人执笔,写出调查报告。

6.结论与建议

在周一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每组学生派一位代言人在班级里进行了现场汇报,汇报中学生感慨有加,既阐述了自己的调查经过、得出的结论,又谈了在调查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等,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各组同学一致认可用八个字来小结此次台州特产调查的主题:山珍海味,水果之乡。

7.理论思考与讨论

社会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所以对于学生们的调查结果,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结合地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迁移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调查出来的众多特产中,我们选择了玉环的文旦作为案例来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根据调查,学生已经得出玉环文旦的分布范围和种植条件,包括销售区域等知识。我们把相关的知识用投影仪展示:

玉环文旦属柑橘属,是浙江柚类优良品种之一。

主要分布于半岛上的楚门镇、清港镇和龙岩、密溪等乡的滨海涂地和山麓。土壤为黄(红)色酸性砂质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无霜期327天,年降水量1400~1500毫米,分布比较均匀。

种植面积1.67万亩,总产量在3万吨以上。价格大批发最低每公斤3.9元(采摘期仅是2.7元,小批发4.6元),有的要卖到每公斤5.2元。

主要销售区域:当地的企事业、单位、部门(他们习惯大量购买文旦作为礼品,曾经根村果农王志根3500公斤文旦,被县两个部门订购采摘一空)以及个人;浙江省内外的一些主要大中城市,如宁波、杭州、上海、北京等地;还出口到英国、法国、荷兰、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销售价格和利润非常高。

文旦具较高的加工价值,加工附加值高,如果肉可加工成不含任何腐剂的纯天然粒粒汁、原汁等系列饮品,果皮可提取柠檬苦素、果胶或制作果脯、果酱。

文旦的营养成分: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B、C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提问:(1)根据材料,以玉环、文旦为例,说一说影响农业生产有哪些因素?

(2)你认为,以后影响玉环文旦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经过学生的初步讨论,加上学生之前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一些认知,学生很轻松就得出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其中自然条件因素包括气候(热量、光照和降水)、地形、土壤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产品消费状况,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农产品品种、生产技术、装备以及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劳动力等。其中市场需求因素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影响越来越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后,它的价值会大大提升,从而促进该农产品的种植发展。

以文旦为例分析完之后,再让学生以涌泉的蜜橘来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生们经过之前的调查,再加上课内的案例分析,基本上对农业区位因素有了很深的理解,这也达到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

三、社会调查研究法运用的效果

社会调查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结如下:

1.社会调查研究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社会调查法从组建小组、讨论方案、调查行动,一直到汇报,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主动、相互协调与合作,并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辨析别人的观点,同时取舍、评价,进行知识重组。每位学生都可以从中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社会调查法的运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课外知识,又使学生学会了分享和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社会调查研究法符合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

社会调查的内容取之于地理教材,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相应专题的社会实践调查,再回归到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调查研究法是地理课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

地理教育要创新,必须坚持地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而社会调查研究法的价值取向,就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调查研究中的参与、体验、收获,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注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直至写出调查报告;以及地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调查结果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地理教育的创新。

四、社会调查法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调查不宜多

因为调查要实地去操作,还要提前做调查方案的策划,虽然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帮助,但是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行,所以调查也不宜多。考虑到学生周末的作业、休息和娱乐,所以可计划每月一次,或一学期两次。

2.调查内容不宜复杂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交通、调查时间等),所以调查的内容宜选择简单、可操作性强的主题,调查范围应在学生居住区域范围,所以调查内容不宜复杂。

3.需要调查评价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调查给予一定的辅导和正确的引导,切忌“放羊式”,导致有的学生会为了调查而调查的走过场,所以要进行实时的督促和评价。调查评价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内容,“质”包括学生参加调查的态度、表现和取得的成果;“量”包括参加社会调查的时间、访问和调查的数量和完成的内容等。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每个小组和每位学生一定的等级考核评价。评价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调查中。

五、结束语

社会调查研究法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它,可以很好结合教材内容,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生动、典型的材料引入课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获得知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社会调查中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社会调查四要素例11

从已有的研究看,大学生在择业中产生心理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马忠祥从两个方面总结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中一些观念对大学生择业观的误导:(1)社会各行业间的工作性质不同,各部门工作人员存在经济报酬、福利待遇不同,形成社会对不同职业所形成的认识与评价。(2)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有偏见[2]。在国家政策方面罗小燕认为:(1)目前社会还缺乏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全国地区人才需求难以保证。(2)地区和行业保护政策不能保证毕业生择业的公平竞争。[3]在张道祥的调查中指出:经济待遇高不高,是否是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工作已成为不少大学生择业的唯一或最重要的标准[4]。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传统的“三强”依然没有改变,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过渡时期,黄发友认为就业制度的转变,高校进行大幅度扩招,就业岗位跟不上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无法完全满足毕业生的期望。[5]由于长期受传统的“统分统配”思想的影响,学校专门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少,专门指导学生就业的机制还不完善,学校的择业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最后,个人因素。这是大学生个体在择业过程中产生各种积极或消极作用的特有因素。刘圣陶和尹小萍认为影响大学生择业因素包括个人的综合因素、择业心理因素、求职方法等方面。[6]总之,大学生择业的心态是复杂的,既受当今社会现实观念的影响,又受就业政策所制约;既受现实教育指导缺失的影响,又受自身发展条件的制约。文献中对影响大学生择业因素的研究集中于毕业生,本文对影响大学生择业因素的调查并不局限于毕业生,对二三年级的大学生也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影响因素的学校维度上进行了差异性检验,分析其原因,并试图找到学校在开展择业指导工作方面的有效途径,从而帮助大学生顺利择业就业。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本研究是从S大学各院系中随机抽取两个系,然后从两个系的二、三、四年级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班,再在班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研究工具: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自编大学生择业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围绕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进行设计,包括六个维度: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知识能力方面、动机兴趣方面、职业信心方面。调查所得到的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因为每个维度中的各因素均为计数数据,故在数据分析时多采用描述统计对各因素进行描述,对于一些因被试特点不同可能存在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年级、性别的差异检验,以探讨不同特点被试的择业心理。

三结果分析

1影响大学生择业因素的年级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二、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在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方式和对学校择业指导的关心程度上都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值都为0.000,在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方式上,二年级的40名大学生中有21人选择了职业生涯规划、14人选择了职业发展咨询;三年级的40名大学生中有13人选择了素质拓展、16人选择了个性发展咨询;四年级的大学生中有19人选择了个性发展咨询,说明低年级的学生更关注学校对他们进行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希望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在对学校择业指导的关心程度上,二年级的40名大学生中有31人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比较重要;三年级的40名大学生中有23人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比较重要;而四年级的40名大学生中有29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的关心程度表示一般。在对理想职业的信心上,二年级的40名大学生中有21人选择了较高;三年级的40名大学生中有16人选择了较高;四年级的40名大学生中只有7人选择了较高;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对理想职业的信心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2影响大学生择业因素的内部差异性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生存问题,占了85.00%,只有2.5%的大学生选择了择业目的在于为他人服务,选择为祖国贡献的只有0.8%,有一半的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职业的稳定性,其中70名女生中有59名女生选择了稳定性,经济效益是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所要达到的重要目的,因为大学生面临着恋爱、结婚、建立家庭这三项需要大量经济支出的人生大事,以及成家后养育子女的大笔经济开销,所有这些都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目前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渠道是工资收入,因此,大学生择业时对经济收入考虑的较多,是可以理解的。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能力水平,人际交往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成为大学生择业时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表1影响大学生择业因素的年级差异性检验

表2影响大学生择业因素的内部差异性检验

四讨论

1学校在大学生择业就业教育上的改革

通过调查发现二、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方式和对学校择业指导的关心程度都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低年级学生更希望学校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以对学校的择业指导比较关心,但四年级的学生普遍表示对学校择业指导的关心程度一般,甚至有少数学生认为可有可无,这可能与大四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择业就业指导有关,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择业就业指导主要表现为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负责为毕业生收集需求信息、联系用人单位、组织校园招聘、进行就业管理等工作,工作对象主要为毕业班学生,但事实上,职业选择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选择”,它往往伴随人们身心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

研究发现,发展规划的明确程度对就业准备影响最大,在同等条件下就业准备越好找到的工作就越好,[7]在职业选择与定向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几个连续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如果前一阶段的任务没有很好的完成,就会影响后一阶段的职业发展任务。[8]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萨帕(DonaldE.Super)以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学对各种职业行为的分析为依据,从年龄阶段分析发展的过程,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他认为,一个人进行职业生涯选择的历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因为无论从人自身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还是从社会活动的变化加速对之产生的影响来看,人的职业心理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因而个性与职业的匹配不可能一次完成。在20多年的跨国研究和规模研究的基础上,萨帕将人的职业发展分成5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可细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各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

因此,学校要在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择业就业教育,增强择业就业教育的有效性。在一年级时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性、兴趣和专长,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以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在二年级要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职业市场,收集职业信息,以自我评估的结果为依据,从广泛的兴趣范畴中选出特定的职业领域。在三年级时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自己期望的职业领域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一些相关的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并据此评估自己的职业选择。四年级应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与职业实践中所获得的职业信息相比较,从而列出自己可能将要从事的职业,并在指导下依此做出2年、5年甚至10年规划。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就职前的培训,指导学生学习个性化简历的制作,进行如何写求职信、如何参加面试等专题训练以及举办各种规模的校园招聘会等。

2大学生择业的积极心理

大多数文献都分析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但对于他们在择业过程中体现出的积极心态的研究比较少,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也有积极的一面,如在对“如果你是今年的大学生,你就业优先考虑”这一题的调查中,接近一半的大四学生选择了只要有工作就行,体现了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的积极心理,这是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从理想趋于理智,从幻想、空想趋于现实的心理反映,在“您认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择业最重要的要求”这一题的调查中,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能力水平,可以看出随着人才市场运作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用人单位选人标准日趋指向“能否胜任工作”的客观现实,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都持一种“凭实力说话”,靠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去找到理想、中意的用人单位的良性心理,这种心理相对以往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相信亲戚朋友是一个有力的支持,社会关系与背景至关重要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对“选择职业时当被拒绝时你的反应”这一题中,有超过90%的大学生能在择业失败中迅速调整自己,恢复信心,说明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能正视现实,敢于竞争,善于捕捉机遇。在对择业最需要培养的能力的调查中,大学生都能意识到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应具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强.大学生择业与就业指导教程[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2]马忠祥.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择业心态的分析与思考[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72-74.

[3]罗小燕.竞争机制下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和引导[J].广东工业学院学报,1999:62-76.

[4]张道祥.澄清择业的六个误区[J].中国大学生择业与就业前景报告,2002:20.

[5]黄发友.影响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查与分析[J].调查报告,2002:84-86.

[6]刘圣陶,尹小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个人因素探[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1:59-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