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06 09:45:15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例1

结果: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存在如下问题:医院护理资源不足,医护人员的综合水平欠佳,未能达到老年危重患者对护理的需求,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类型呈现多样化,并且极易出现并发症。

结论: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类型多样,但是护理人员资源及水平不足,为提高护理水平质量,需要适当的改变护理模式,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加强对老年疾病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来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抢救室 老年危重患者 护理风险 相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24-02

我国老年人比例日益增加,老年人机体机能下降,身体疾病发生率较高,老年人健康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我院急诊室留观的患者来看,老年人占绝大多数,故老年人的急症发病率较高。一般来说,老年危重患者的病情较严重,并且并发症较多,故及时抢救、护理适宜得当,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的60例老年危重患者,分析探讨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就诊的60例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为68.4岁;留观时间为6―20天;疾病类型:心血管系统疾病15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神经系统疾病15例,其他类型15例。人力资源方面:1天中平均每班护理人员4名,累计抢救的危重患者为19例,每位护理人员负责5位危急患者的抢救及观察护理工作。

1.2 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60例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回顾性的分析患者的情况,对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

2 结果

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存在如下问题:医院护理资源不足;医护人员的综合水平欠佳,未能达到老年危重患者对护理的需求;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类型呈现多样化,并且极易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3.1 护理存在问题探讨分析。

(1)医院护理资源不足。医院抢救室护理人员接诊急症患者,平均每位护理人员负责5位危急患者的抢救及观察护理工作,人员的严重不足,很难保证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

(2)医疗护理模式,未能达到老年危重患者对护理的需求。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的要求也逐日提高。老龄化人口的加重,急救护理服务需求提高,由于抢救室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忽视了老年患者的整体及个体需求[2],基础护理工作有所忽视。抢救室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护理工作,使危重老年患者的基础护理不到位,不利于治疗恢复。

(3)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类型呈现多样化,并且极易出现并发症。老年患者病因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多病夹杂;老年患者抢救监护时间长,并极易合并并发症,因此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基础护理要求高。

3.2 护理存在问题的应对对策。

(1)增加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急诊室的人力资源。引进合同制护理人员,减少护理人员的负担压力。实施责任制的工作护理模式,每位护理人员有各自负责的老年患者,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分配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基础护理工作、治疗护理工作、新入抢救室患者的急救工作等。

(2)老年护理知识加强培训,经常组织课程学习。老年危重患者的疾病类型呈现多样化,并且极易出现并发症,故对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基础护理要求高。医护人员应自学加强对老年疾病专业知识及疾病相关的病理知识等的学习,提高个人的护理操作水平。日常需要准确的了解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高质量的急救护理,在改善老年患者的疾病本身即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日常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老年危重患者,疾病的相关的各方面知识的培训,危急重症的急救处理措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细化强化基础护理技能等方面[3]。

(3)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意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强求一步到位。多组织课程学习,使护理人员有一定思想意识,加强对老年危重患者基础护理的重视。老年患者疾病易发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提前有效的预防,做好各项具体的预防工作[4];提倡护理人员主动询问、主动服务,耐心主动观察患者的症状,而不是患者或者家属提出要求或者不满。认真完成护理工作的交接班,急诊患者全面考虑各种可能性,不要漏掉任何的潜在危险。

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回顾性的分析患者的情况,发现护理工作存在各种的问题:医院护理资源不足,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知识急待提高,服务意识等也需要进步。针对各方面的不足,院方需要增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加强对老年疾病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来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更好的完成护理的工作,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邱巧静.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7):62-63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例2

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我院护理质控组检查的危重患者490例,均符合危重患者标准。其中重症医学科84例,心血管内科77例,神经内科69例,呼吸内科65例,神经外科39例,骨科30例,消化科28例,肿瘤科23例,妇产科18例,肾内科18例,普外科8例,儿科8例,泌尿外科5例,内分泌科5例,心胸外科4例,职业病科4例,五官科2例,结核科2例,中医科1例。同期我院在编护理人员483名,其中重症医学科22名,心血管内科29名,神经内科21名,呼吸内科22名,神经外科12名,骨科24名,消化科11名,肿瘤科13名,妇产科28名,。肾内科21名,普外科18名,儿科13名,泌尿外科10名,内分泌科17名,心胸外科11名,职业病科8名,五官科9名,结核科7名,中医科11名。

1.2方法①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标准为90分。质量标准要点包括:规章制度20分、基础护理2O分、病情观察2O分、护理记录10分、仪器有效使用10分、危重患者护士“八知道”10分、护士长管理1O分。②护理部设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护理质控检查组,其中一组具体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质控检查,每月对检查考核结果进行评分,汇总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以护理质量简报形式对存在的护理安全、质量问题及上月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并召开护理安全质量分析会,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措施,积极整改。

2护理质量问题分析

2.1基本护理部加护病房,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系内科,肿瘤科,内科,职业,“三短六根清净”(短头发,指甲,短的心血管,呼吸内科,短胡须,口腔清洁,干净整洁的头发,皮肤和清洁,干净清洁会阴,)不符合要求。内科呼吸内科,骨科的,神经外科,职业病房环境不干净,堆放的东西多了,床单位不干净,有污渍。内科呼吸内科,系内科,普外科,肾脏病人安全措施缺乏,如高风险的患者没有使用空气床垫,导管固定。内科妇产科,内科,系部,心血管神经基础护理是不完整的,基本的护理措施不到位,陪伴人员管理不到位。

2.2观察评价内容重症医学系内科,神经外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系内科,心血管,神经系统,肾系内科,五官科患者入院是不完美的,如皮肤评估,观察生命体征,特别观察,病情变化未及时向医生报告。

2.3内分泌学,妇产科护理记录,呼吸道,内科温度单个项目不完整的内科心血管系系,不能修改规格,生命体征测量后记录不及时。缺乏记录,泌尿外科,心血管疾病,重症监护,对病情观察不完整的描述,缺乏连续性,临时处置没有相应的记录骨科内科医学系内科的单一内涵肾系。内科,内科,内科秩序门楣柱,柱底心血管系呼吸科填写不完整,处理订单后签名不及时。

2.4仪器和有效利用内科呼吸科,ICU显示器表面不干净,用观察不到位,没有血压,血氧记录显示。

2.5危重病人的护士被称为“八ICU,内科呼吸科,内科,内科,内科心血管神经消化系,泌尿外科,内科,普外科儿科系,肾结核科护士在危重病人:”八知道“(基本信息,诊断,疾病,患者的阳性体征和积极的指标,关键点,护理专科用药和预防并发症的主要目的,常见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掌握较差的情况。

2.6法规,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床边内容的内科心血管部门是不全面的。神经外科,妇产科,普外科,心胸外科床头卡的内容和建议处不匹配,分级护理标识不准确的。部普外科肿瘤学系,健康教育不到位。在ICU,内科输液瓶神经内科是没有标记的开盘时间,签名不及时输液吊钩。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无需校准膜导尿管留置时间。内科妇产科行政命令的心血管科,签名后,不及时,不输血单护士签名。肿瘤导尿管,尿袋标签不清晰。

3对策

3.1加强护理管理部每周至少2次,所有的危重病人护理和护士长的管理在护理工作情况,评论对危重病人,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全面提高护理危重病人的质量。护士长应是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明确责任,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护士每天不少于2次的患者重症监护质量检测,订单的准确执行,在护理观察,护理措施,护理记录,急救物资,设备管理,安全防护,交接和加强监管等方面,评估,纳入考核范围。护理危重病人是一个非常重要和严肃的工作,护理人员护士在长安排名高资历,经验,负责危重病人的护理。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情况,患者的诊断,疾病,阳性体征,阳性发现,分,护理专业用药,客观,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全面,全过程,连续的护理。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院两级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护理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护理人员监控(新转让,刚毕业的,实践中,有护士监测病人(患者)的情绪和想法,新的医院,危重,大手术);实时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夜班);护理操作监控(准备输液,输血,过敏试验,术前),提高护理技能,规范护理操作,强化责任,规避风险。

3.2实施核心系统的关键核心系统的实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值班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医疗记录系统编写标准和管理制度,护士患沟通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危重病人床边交接手续,提高了换挡品质,强化责任意识,从病人的生命体征床头交接,意识,瞳孔,全身皮肤的完整性,各种导管关闭扭曲堵塞,患者的评价,交接记录中的心理状态。双方移位到内容审批,在床头交接记录双签名将这两个。关键的是,操作,实施特殊的病人陪同考察护送到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高度重视病人的安全保护,患者冷敷,用特殊的护理措施约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宣传,告知,密切观察到位。昏迷,烦躁不安,老年患者,一个专门机构,以防止坠床,拔管,不良事件。加强身份识别,昏迷,手术的 实施,新生儿特殊的患者应使用手腕。

3.3培训部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的性能,操作方法,设备,并填写检查记录。观察仪器的性能的护士状况良好,没有报警,数据是可靠的工作,一旦报警,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的参数,与医生及时沟通,耐心赢得了最佳抢救时间。护理文件作为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由护士在住院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活动和文本数据的其他内容,各种记录,以达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规范。认真学习“记录书写标准”的组织护理人员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理人员熟悉规范的要求,加强临床专业知识,观察能力,指导下写作能力的训练,在“记录书写标准”,不断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3.4提供优质的服务单元,干净,安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医务人员不谈论病人在床上,以避免噪音。在家访时,要注意换位的宣传,可以让家庭成员都能理解并配合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早上好,晚上护理病房,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清新,温度,湿度,物品放入有序,没有多余的物品。护士护理服务,根据病人的自我保健护理的能力和水平,以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查房更加活跃,与患者沟通,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护理人员,适时观察危重病人,提高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例3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145-02

PDCA(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是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其特点注重的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1]。PDCA循环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2]。美国安全医疗协会(ISMP)将高危药品定义为当药物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几率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危险[3]。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医院为了保证患者及时用药,病区常备一些高位药品,由于护理人员对高位药品重视不够,病区管理中常存在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护理用药安全,探讨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效果,该院于2012年10月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病区高危药品进行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为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共24个病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护理部每月对各个科室高危药品进行质量管理检查。回顾实施前3个月护理部检查高危药品存在的问题有高危药品标识不清或不全、未按要求放置、药品基数不符、贮存不当、药品过期。分析其原因有临床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重视不够、缺乏药学知识、高危药品目录及管理制度不完善。

1.2 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1 计划(Plan) ①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邀请药剂科、医务科参加,根据检查中的问题共同分析原因,针对问题制定计划及实施方案。②制定对临床护理人员药物知识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以及安全用药管理理念。③制定对高危药品的检查标准,使护士的工作有据可依。④制定该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规范高危药品目录、药品种类。

1.2.2 实施(DO) ①护理部、药剂科、医务科及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参考ISMP对高危药品的定义,结合该院实际用药共同制度本院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规范高危药品的目录及药品种类。确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丙泊芬、高渗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浓氯化钠注射液等10大类46种药品为该院高危药品。②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培训PDCA循环,在全院护理人员中普及PDCA循环及安全用药管理理念,使护理人员能够自觉的将PDCA循环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③加强高危药品知识培训,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录、种类,收集高危药品药物说明书,制定成册,重点组织学习高危药品常用计量、极量、用法、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潜在风险,提高护理人员药物知识,不再盲目的执行医嘱,真正把好临床用药的最后一关。④药品管理环节:科室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本科室高危药品的基数,并上报护理部备案;科室有专人负责高危药品管理;设置专区或专柜放置,保证高危药品与其他药品分区放置,并在放置区或药盒上以白底红色惊叹号做为警示标识,时刻提醒医务人员此为高危药品;建立高危药品交接本,每天清点,做到帐目相符,避免药品过期,使用后及时记录;高危药品领取后及时做好标识后放置;按照要求贮存,需20 ℃以下保存的高危药品放置冷藏柜中,如抢救车中的肾上腺素注射液需20 ℃以下保存,放置到冷藏柜中,在抢救车中清楚标识药品存放地点,便于抢救时及时取到;⑤高危药品使用环节:药品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双人核对;对正在使用过程中的高危药品做好床头交接班;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定期汇总,及时反馈。⑥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高危药品不良事件案例,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1.2.3 检查(check)护理部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组成的三级监控网络体系,采取科室质控员每天检查,护士长每周督查,护理部每月抽查的原则,重点检查高危药品的数量、标识、贮存、有效期以及药品使用过程中的情况,检查的问题及时反馈,科室持续跟踪问题改进情况,护理部不定期的督查。同时将高危药品管理纳入护理质量考核中。

1.2.4 处理(action)护理部汇总各级监控体系检查的情况,在护士长大会上反馈,对于管理中的亮点给予充分表扬,增加护理工作的信心,调动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做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管理重点。

2 结果

PDCA循环管理后病区高危药品管理检查中存在问题频次较管理前明显减少,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3个月高危药品管理检查中存在问题频次比较(n=72)

3 讨论

PDCA循环不是一种简单的周而复始,也不是同一水平上的循环,每次循环都有新的目标,会使质量提高,这种螺旋式的逐步提高,使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4]。高危药品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高危药品管理成为医疗风险的重要内容。护士是临床科室药品保管与使用的直接责任者,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强弱、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质量,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发生给药错误,从而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后果[5-6]。该院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到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完善了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规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及工作积极性,强化了环节管理与监控,有效规避了风险,使高危药品管理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有效减少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问题。表1显示 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问题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参考文献]

[1] 杨英华. 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1-132.

[2] 潘韶山. 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12.

[3] 夏同霞,罗晓兰,王玉和,等.风险管理在该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房,2010,20(17):1552.

[4]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例4

【关键词】

门急诊;护理;问题;医患关系;发展

1 急诊概要

急诊就是要保证患者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和护理,确保患者在黄金6分钟内获得有效的救治,有效缓解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医院专门设有急诊科,主要救治突发疾病的危重病人,为他们争取最佳治疗时间。急诊患者情况很多都不一样,具体病情也十分复杂,急诊科病患多,人员流动性大,这也潜在为急诊诊治与护理工作带来了问题。急诊科室面对的病情复杂,而且人员流动性大,需要很多专科医生的配合。急诊医学因此事许多专科门诊的基础,要促进医院门诊治疗和护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对急诊医生和急诊护理的护士及医院的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希望针对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急诊护理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急诊护理措施。那么就急诊护理而言,它是可应用数据较少,能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和护理,确保患者在黄金6分钟内获得有效的救治。急诊医学它虽然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医学专业,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也在迅速发展。急诊医学着重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人,和灾难医学一样,社会和人民都需要它。作为急诊护理人员更需要在专业素质过硬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团队协作,并有较好的紧急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2 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着重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人,和灾难医学一样,社会和人民都需要它。所以在很多城市的综合性医院都设有专门急诊科,并配备有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但是,从宏观的设置来说,医院只是在一味的强调行政体系的建立健全,并没有从实质上提高急诊科的医疗水平和建立起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急诊患者情况很多都不一样,具体病情也十分复杂,急诊科病患多,人员流动性大,这也潜在为急诊诊治与护理工作带来了问题。急诊科的病人都是急性或危重病人,病人病情危急,医患关系较短,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医疗纠纷。再有就是我国现有急诊护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专业素质不硬,急救意识淡薄,医护人员长期负荷工作导致性情急躁,缺乏较好的紧急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3 有效解决急诊护理问题的措施

3.1 坚持护理以病人为中心

急诊护理工作不同于一般护理工作,要保证患者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和护理,确保患者在黄金6分钟内获得有效的救治。所以在急诊护理中要坚持基本的护理程序,以现代护理理论作为指导,系统管理急诊护理的各个环节,还要依据病患的文化、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制度最佳的护理方案。急诊护理不同于急诊救治,关键是在救治前后,重视病人有关健康问题的各方面反映。急诊护理护士要迅速识别现场的急救情况,在急诊救治中还需从单一的护理到多方面协调护理,有效救治病危病人。因为急诊科的病人都是急性或危重病人,病人病情危急,医护人员还要能切身站到病人的角度想问题,尽自己所能为急症病人创造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了确保有效提升急诊护理工作质量,需要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护理念;更要通过制度建设来确保理念的落实和实施。

3.2 不断提搞急诊危重病人的护理

卫生部日前公布《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拟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即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针对不同等级的病人需要区别对待,不断提搞急诊危重病人的护理。门急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必须要根据急救工作的特点和急诊的流程,不但提升急诊护理水平,更要建立健全医疗监督体系,加强医院的严格管理,使得医护人员建立起主动护理病人、关爱病人的理念。护理质量的高低,不是靠一个护士或者很多护士的单独行为,需要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下、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下才能不断提升的。护理人员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护理技能,更要不断参与培训,提升自己,并与现代化的护理方式相配合,能够完成紧急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门急诊的急救护理质量。

3.3 在急诊救治、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还要注意自我保护

急诊科的病人都是急性或危重病人,病人病情危急,医患关系较短,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医疗纠纷。为了减少这种恶性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在积极救治、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自我保护。首先,是从急诊管理上来说,医护人员必须保障医疗救治的安全,严格加强医疗急救物品的管理,保障整个急救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还要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还要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请家属在医疗救治单上签字,如果家长拒绝签字,还要耐心劝解,详细解释,不能急躁,确保急诊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真有医患纠纷发生,更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3.4 加强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国现有急诊护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专业素质不硬,急救意识淡薄,医护人员长期负荷工作导致性情急躁,缺乏较好的紧急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作为急诊医护人员,更需要在加强专业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各项综合素质,在突发病情面前,有冷静、准确的思维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例5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86-02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危、病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真实记录[1],其书写质量是衡量护理文书质量的重要资料,也是最有可能涉及医患纠纷隐患的部分[2]。现将2012年11月―2013年8月病案中150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2年11月―2013年8月病案中150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依据河南省《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2011年《医疗机构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我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2 结果

病案中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书写有问题共计146份,主要问题大致有6大类。

3讨论

3.1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字迹潦草、任意涂改、涂刮,诊断简写或诊断前后书写错误,修正诊断后未记录改正。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写为“冠心病”;“一氧化碳中毒”简写为“CO中毒”;诊断为“急性脑栓塞”而护理单中错记为“急性脑梗塞”。

3.1.2入院时病情评估不全面,如脑血管患者“口角向右歪斜、伸舌不配合、浅感觉减退、左侧肢体活动受限”无记录。

3.1.3医护记录不一致,如医生记录“口唇轻度紫绀”,护理记录“口唇紫绀”;医生记录“患者为嗜睡状”,护理记录“患者为浅昏迷状”;医嘱“卧床休息”,护理记录“绝对卧床休息”。

3.1.4医护抢救记录不符,病情发生变化时护士未及时记录,入院时医师有抢救记录而护理单无记录,如:“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给予抢救,立即采取脱水降颅压、留置导尿、重症监护”等措施护理单无记录;医师记录“患者头晕,调整硝酸甘油滴数,症状缓解”,护理单无记录。

3.1.5护理单前后记录自相矛盾,如前面记录为 “神志清、口角向右歪斜”,后面记录为“神志不清、口角向左歪斜”。

3.1.6病情发生变化时未采取护理措施或采取护理措施后无效果评价,如“血压208113mmHg、215107mmHg”未采取护理措施,“咳嗽后气喘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后”,无“用药效果”记录。

3.2原因分析

3.2.1 150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危重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3.2.2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粗心大意,马虎应付,个别护士对工作缺乏责任感,书写护理记录单时不专心、不认真,导致错写、漏写或少写。

3.2.3医护沟通、协调不到位,医生和护士对事物的判断不一致,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不及时沟通很容易造成记录不一致。

3.2.4管理者对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重视不到位,尤其是如今以表格护理文书书写为主,不重视病危护理文书书写各个环节的监控,临床工作中重操作轻书写,对于错记、漏记或记录不全的现象未及时纠正。

3.2.5缺乏经验及专科知识,部分年轻护士工作经验少,专科护理知识不足,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差,不能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及护理等。

3.3对策

3.3.1护士应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诊疗护理常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的学习,并落实在工作中。让每一位护士认识到护理记录在医疗纠纷举证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患者情况,确保护理记录的法律效力[3]。

3.3.2加强医、护、患沟通,避免医护记录不符,护士发现医护记录不一致时,要主动与医生核实,避免因医护双方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而产生医护记录不符,同时护士要深入病房,多与患者沟通,客观真实的收集资料,才能做到记录准确、真实[4]。

3.3.3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护理管理者要以网络、讲课、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对护士进行培训,加强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对护理文书书写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讨论分析、积极采取整改措施。

3.3.4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要经常对护理文书书写进行检查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护理记录不能自相矛盾,要遵循客观事实的原则,不能主观臆断,做到前后呼应,确保记录连续性、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医疗机构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豫卫医〔2011〕106号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例6

法律规范:护士护理危重病人时,要严格遵守护士的职责,不越轨,一切按护理操作规范、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团队合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要具有团队精神,医护之间紧密配合,护患之间良好沟通,使危重病人得到高水平的护理。

管理:合理安排人员,仪器到位,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抢救物品、药品完善,专人定期检查,管理规范,同时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自我发展:危重病人的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技术。

危重症护理对护士职业要求

首先,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应有慎独意识,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其次,在没有人看护的情况下,能严格按操作规范工作,按要求巡视,要有精湛的监护技能,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危重症病人病情危急、变化快,需要随时进行抢救和治疗,这就需要护士常加班或因抢救病人延迟下班时间,因此护理危重症病人的护士要充满爱心和热情,具有奉献精神。

广博的医学知识:在对危重症病人的护理时,需要护士知识全面、技术精湛,及时发现问题,对观察到的症状能迅速反应出其原因和可能发生的结果。

严谨的工作作风:巡视、观察、思考、记录、询问均一丝不苟,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能预见病情变化,为病人抢救赢得时间。

危重病人护理要点及质量标准

基本监护:是对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监护,护士应熟练掌握监护仪器的使用,但同时不要忽视手工操作,尤其是仪器反映指标有异议的。

病情观察:应用良好的专科知识和护理技术,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处理,并预见病情变化。

基础护理:基础护理应制度化,但对不同的危重病人要灵活运用,护理要有针对性、个体性、连续性,要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要有危重效果评价,及时纠正不足。

多导管护理:对各种导管要有固定的标识、标记,要注意各导管勿扭曲、打折,保持导管通畅,并定时、定期更换导管或引流袋。

规范操作;在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护理操作常规,要严格做到一人一次一管,严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例7

王俊杰

当护士,就要值夜班,从参加工作起,频繁的三班倒打断了护士的正常生活规律,护士遭遇许多困惑和挫折。

夜班护士面对的难题有哪些?我们一起来思考吧。

一般来说,二级医院以下(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及社区医院、民营医院等)的临床科室,病床在50张左右,大多数医疗单位夜班护士只有一名,值班时间为今日23:00(也有从21:00、22:00开始的)至明日8:00。

一名护士要完成的事情很多:

1、与晚班护士床头交接危重、手术、特殊检查及新病人,还有药品、仪器、办公用品等;

2、为危重病人提供全程无缝隙的安全护理,如遵医嘱15-60分钟监测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一次、协助病人翻身、保证输液、输氧、导尿及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并记录病人全身及局部病情变化、安慰病人及其陪护、给予及时解释及健康宣教、将病人病情变化随时告知值班医生;

3、随时接受新病人,抢救心跳骤停、休克、高烧昏迷等急危病人,既要铺床、体查、评估、登记、核对及处理医嘱,又要抢救治疗病人(建立几条静脉通道、安置心电监护仪、备好电动吸痰器、给予氧气吸入、留置导尿等);

4、完成本班医嘱输入、核对、三测单绘制及护理记录;

5、填写各种登记本(如住院病人登记本、医嘱核对本、用物消毒登记本、危急值登记本等);

6、做好晨间护理、四测、抽血、书写病房交班报告;

7、整理治疗室、处置室、护士站办公室,保持室内卫生并空气消毒;

8、晨会交班及危重病人床头交接;

9、其它需要护士处理的问题,如防病人坠床、跌倒、自杀、被盗……

一名护士要完成上述非常复杂而繁重的工作,其难度之大,问题之多:

1、病人多,工作量大,一名护士超负荷工作,对护士的身心健康是一种摧残;

2、生活没规律,睡眠无法保证,饥饿、孤独、无助、疲惫、烦恼等负性情绪困扰着护士;

3、抢救危重病人、接受新病人、面对住院病人及其家属的疑问等各种具体事项时,无法让每一个病人满意;

4、一名护士势单力薄,遇到意外情形,措手不及,如吸毒、盗劫、打杀等犯罪行为危及医院场所,护士深受其害;

5、现实中的利益冲突导致医患、医护、护患关系日益紧张,夜班护士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6、医院条件有限,抢救仪器、药品及技术不够,满足不了疑难病人的要求……

面对夜班护士的难题,我们在思考,也在呼吁:

1、有两名护士一起上夜班该多好啊;

2、如果不存在利益冲突,就没有医患、医护、护患之间的矛盾了;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例8

精神病区护理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①护士做好病人的安全管理对改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开展医疗护理工作,保证病区秩序,促进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在精神科病区中,由于病人在疾病的影响下,往往失去自我防护能力,不会正确辨认各种因素,也不会正确反映躯体的不适,在各种精神症状支配下,容易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意外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做好科室病区护理安全,保证病人安全,身心健康,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促进病人恢复社会功能,有重要意义。病人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②针对护士平时自己工作中发生或发现的问题以及发生的差错、缺陷及其他方面获得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精神病区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的因素。(1)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簿。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缺乏整体护理理念,工作中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给病人带来不安全的隐患。(2)沟通能力差,缺乏良好的交流技巧。无暇顾及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和心理,导致病人家属不满意或投诉。(3)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年轻护士多,护理经验比较缺乏,专科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对有些复杂,重型精神病缺少认知与护理经验。(4)有些重型精神障碍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护理难度大。(5)护理记录问题。工作中常出现记录不及时、漏记、错记、刮痕、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由于医护记录不一致,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容易导致举证失利甚至败诉。(6)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缺乏责任心,未能按时主动巡视病房,护理工作不能安全检查及时到位。(7)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专科护理不到位。

1.2患者因素。由于大部分患者是精神病患者,在认知、情感、行为都明显异常,容易发生以下意外。外出走失、自杀、自伤、他伤、毁物、药物过量等。(2)现今社会多数病人家属维权意识特别强,对护理要求比较挑剔,容易产生护患矛盾。

1.3其他方面因素。(1)支持系统不到位,地面潮湿,地面滑,设备差,突然停电、停水、标本丢失、标本送检不及时。(2)病房管理不到位,用电火存在安全隐患,护士管理力度不够。(3)家属不配合等。

2、对策

2.1护士管理

2.1.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认真学习《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病例书写规范》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精神科护理规章制度和精神科护理常规。开展普法教育,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

2.1.2加强理论学习,对护理人员要进行反复培训,经常组织学习各项护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组织相应考试,对新入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及时修订和健全各项护理制度,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及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护士的规范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及护理“三基”训练,加强在职培训,拓展知识结构。

2.1.3加强重点护士的管理。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护士,对他们进行入科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人员做带教老师,③提高他们的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2.1.4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流消毒隔离制度,无茵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因查对不当而引起的差错,按照级别护理及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按时完成各治疗与护理措施,加强安全防护,保证患者安全。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按PIO记录,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病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2.2病人管理

2.2.1对新入院的病人要进行严格的评估,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冲动伤人、暴力、自伤、自杀、他伤等情况,及时建立各种相应评估单,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做好记录,做好三班床旁交接班、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

2.2.2加强重点病人的管理,注意病区内情绪不稳定的病人,有情况及时和医师、保卫科、总值班联系,防止发生意外,对特殊有自伤、自杀、呆滞、重型精神病人,老年合并躯体疾病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为重点交接班,对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作出评估,达到共识,引起各班重视,做好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精神患者的卫生护理、生活护理、皮肤护理,是否有自杀、暴力行为等,对风险评估高的病人,要严格执行登记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对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均应要求家属陪护,加强巡视,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告知家属并引起重视。特别注意病区内情绪不稳定的病员,有情况及时和医师联系,防止发生意外。

2.3危险物品的管理。病区内危险物品必须妥善放置,严格管理,严防病人窃取自伤、伤他人,科内公用危险品如体温计、刀、剪、绳及保护带等必须定量、定点放置,班班清点交接。对新入病人,接诊护士 应仔细检查危险物品,如发现刀、剪、火柴等,应交送家属带回或登记保管。医疗器械带入病区使用,应注意看护,防止损坏和丢失。住院期间病人外出检查活动或会客结束回病区时,应注意检查危险物品,防止注入。

2. 4病人家属的管理。(1)宣教教育,病人入院时,特别是初诊病人的亲属,应向其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探望病人时间、探望注意事项、探望病人时不带危险品入病区,接触病人时尽可能避免.剌激性言语等。(2)加强督查,由于来探望的亲属人员杂多,单凭入院时宣教是不够的,有些家属仍然会将危险物品带入病区,故护理人员应反复宣教、检查。

2. 5精神病区护士自身安全管理。(1)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规范操作。(2)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攻击行为的前兆特征。如病人出现不满、气愤、要求过多以及幻觉、妄想症状加重躁狂等,就要提高警惕,避免激惹性言语,与病人操持一定距离,易于脱离危险,防患于未然。(3)病区内,护士工作要密切配合,相互帮助,对于有攻击行为的病人,要做好口头及书面交班。一旦出现病人攻击,护士要临危不乱,及时有效采取防护措施,使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在控制病人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2. 6总之,由于精神病区病人的特殊性,病人的沟通、生活、自知、情感、行为等都出现异常,护理人员应有多方面的道德修养素质,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过更的专业技能,敏捷的思维能力,不断扩充新知识,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提高自身护理质量,对于特殊患者加强护理管理、书面告知高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减少护患纠纷,才能确保医疗、护理、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例9

结果:CCU的问题表现在病房环境及仪器等环境的影响、护理人员对患者重视不足、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要改善病室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结论:医护人员加强自身责任感,可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CCU危重患者原因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4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逐渐延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急、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心血管内科建立CCU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心血管内科CCU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多参数监测监护仪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护效率,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2011年10月~2012年1月在心血管内科CCU住院的598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危重患者拒绝进入CCU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

1临床资料

对2011年10月~2012年1月心血管内科CCU住院的598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353例,女245例,年龄9~98岁,主要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22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53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76例,重症高血压患者2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2例,以及介入术后需严密监测的患者216例。

2存在的问题

2.1病房及仪器。CCU配备各种先进抢救设备,包括中心供氧、中心吸引、除颤仪、呼吸机抢救车及中心监护系统,能同时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监护系统为中央监护系统,包括中心台和14个床边台[1]。这些仪器使病房空间显得拥挤,且患者对这些仪器陌生,这些因素均可在思想上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及部分仪器的报警功能,均会干扰患者的正常休息,给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2.2护理人员。在CCU应用多参数监护仪及集中监护技术,这些仪器设备在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仪器的使用使护理人员放松了对患者实际临床症状的观察,过分依赖这些高科技医疗设备仪器所提供的信息。但有些信息与患者的临床情况不相符合,或者仪器的使用不当,也会得出错误的结果,会误导医生,导致得出错误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救治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另一方面,CCU的患者病情较危重,病房医护人员多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关注监护仪的结果,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无暇顾及,对患者关心不足,患者感到医护人员更关注的是仪器,给患者的带来不利影响。

2.3患者自身因素。CCU患者病情都为危重症,在发病之初,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对疾病的恐惧和对预后的焦虑,感到生命受到威胁,有不安全感;对缺乏疾病相关的知识,担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会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同一病室的危重患者病情发生急剧恶化时,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CCU工作繁忙,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不足,使患者感觉受不到重视,产生自卑感,及对医护人员的不满情绪。[2]

3改善方法

3.1病室的环境的改善。改善CCU的布局,使病室内光线充足,并保证一定的空气流通。根据病室大小设置适当的床位数,并尽量减少病室内放置的仪器、设备,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暂时不用的仪器移出病室,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患者的生活空间,改善生活环境。使用可调整患者姿势和且带有保护栅栏的多功能床,使患者有安全感和舒适感[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调整病室光线,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视听触等感觉器官产生的刺激。护理人员要走路轻、讲话轻、关门轻,仪器设备的报警声要尽量调低。对病情平稳的患者及早停止监护,抢救病情危重的患者时要注意保护周围患者。对患者家属提前做好宣教工作,探视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并且要保持室内安静,以免对其他患者产生影响。加强病室的夜间护理,夜间护理活动要集中进行,尽量避免破坏患者正常的休息习惯。

3.2医护人员加强责任感。

3.2.1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要学习心血管危重症医疗护理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由科室领导拟定培训计划,利用休息时间对医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CCU成立对患者的重要意义;监护系统和其他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能及时、正确地识别仪器发出的各种信息、警示,及时向医生报告;心血管危急重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表现;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抢救和处理流程;心肺复苏、电复律、电除颤的应用指征;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及紧急处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护理管理等[4]。

3.2.2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关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①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CCU的患者多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担心,从而产生如恐惧、焦虑、抑郁等一系列不利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对疾病的疑虑,耐心给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②向患者介绍CCU的仪器设备:由于CCU的仪器设备较多,部分仪器体积较大,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且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对仪器的配合使用及认识有差异。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正确地认识所用的仪器设备,讲解其功能及应如何配合使用。如监护仪通过线路和管道与患者身体相连,因此要向患者讲清如何活动不影响监护效果,的变换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因监护仪使用不当带来的影响;③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减少由于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影响。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不能只关注监护仪中图形、数字的改变,忽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要与患者交流,增进医护患者之间的感情,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更积极地配合治疗[5]。

综上所述,CCU的成功建立,给心血管危重、急症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责任感,在可能的范围内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9):641

[2]赖小玲.心血管内科监护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吉林医学,2010,7(31):21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例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渐上升趋势。急症及危重心血管疾病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往往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心血管内科建立重症监护室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多参数监测监护仪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监护效率,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186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122例,女64例,年龄41~76岁,主要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2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28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26例、重症高血压患者3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以及介入术后需严密监测的患者35例。

2 存在的问题

2.1  病房及仪器:使用原有内科病房,但重症监护室配备各种先进抢救设备,包括中心供氧、心脏除颤仪、吸引器、抢救车及中心监护系统,能同时进行心电、血压、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护系统为中央监护系统, 包括中心台和10个床边台[1]。这些仪器使病房空间显得拥挤,且患者对这些仪器陌生,这些因素均可在思想上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及部分仪器的报警功能,均会干扰患者的正常休息,给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2.2  护理人员: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应用多参数监护仪及集中监护技术,这些仪器设备在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仪器的使用使护理人员放松了对患者实际临床症状的检测,过分依赖这些高科技医疗设备仪器所提供的信息。但有时候,有些信息与患者的临床情况不相符合,或者仪器的使用不当,也会得出错误的结果,会误导医生,导致得出错误的诊断及治疗措施,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救治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另一方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较危重,病房医护人员多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关注监护仪的结果,而对患者的状态无暇顾及,对患者关心不足,患者感到医护人员更关注的是仪器,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

2.3  患者自身因素: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都为危重症,在发病之初,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对疾病的恐惧和对预后的焦虑,感到生命受到威胁,有不安全感;对缺乏疾病相关的知识,担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会加重患者的抑郁情绪;同一病室的危重患者病情发生急剧恶化时,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监护室工作繁忙,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不足,使患者感觉受不到重视,产生自卑感,及对医护人员的不满情绪。

3 改善方法

3.1  病室的环境的改善:改善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布局,使病室内光线充足,并保证一定的空气流通。根据病室大小设置适当的床位数,并尽量减少病室内放置的仪器、设备,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将暂时不用的仪器移出病室,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患者的生活空间,改善生活环境。使用可调整患者姿势和体位且带有保护栅栏的多功能床,使患者有安全感和舒适感[2]。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调整病室光线,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视听触等感觉器官产生的刺激。护理人员要走路轻、讲话轻、关门轻;仪器设备的报警声要尽量调低。对病情平稳的患者及早停止监护。抢救病情危重的患者时要注意保护周围患者。对患者家属提前做好宣教工作,探视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并且要保持室内安静,以免对其他患者产生影响。加强病室的夜间护理,夜间护理活动要集中进行,尽量避免破坏患者正常的休息习惯。

3.2  医护人员加强责任感

3.2.1 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要学习心血管危重症医疗护理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由科室领导拟定培训计划,利用休息时间对医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可包括: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成立对患者的重要意义;监护系统和其他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能及时、正确地识别仪器发出的各种信息、警示,及时向医生报告;心血管危急重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和表现;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抢救和处理流程;心肺复苏;电复律、电除颤的应用指征及正确处理方法;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及诊断处理;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护理管理等[3]。

3.2.2 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关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①对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缺乏对急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担心,从而产生如恐惧、焦虑、抑郁等一系列不利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对疾病的疑虑,耐心给予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②向患者介绍重症监护室的仪器设备。由于重症监护室的仪器设备较多,部分仪器体积较大,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且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不同,对仪器的配合使用及认识有差异。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正确地认识所用的仪器设备,讲解其功能及应如何配合使用。如监护仪通过线路和管道与患者身体相连,因此要向患者讲清如何活动不影响监护效果,体位的变换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因监护仪使用不当带来的影响;③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减少由于不良心理对患者的影响。现在的护理模式为“以患者为中心”。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而不能只关注监护仪中图形、数字的改变,忽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可能存 在的心理问题。要尽可能地利用时间与患者交流,增进医护患者之间的感情,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更积极地配合治疗[4]。

总之,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成功建立,给心血管危重、急症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责任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了解并在可能的范围内满足患者的需要,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9):641.

危重病人护理问题例11

对存有危险行为,企图或已发生并造成严重后果的58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统一集中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病程、危险行为发生与入院时间的关系、发生的时间与采用的方式、患者的精神症状9项。将危险行为发生的频度和构成比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患者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和文化程度度等项进行了χ2检验。

2结果

2.1性别和年龄

58例患者中,男36例,女22例。与同期住院610例患者男280例,女330例比较之结果,P<0.01,提示危险行为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58例患者中40岁(含40岁)以下的患者49例,40岁以上9例。总体610例患者中40岁(含40岁)以下者425例,40岁以上者185例。P<0.01,说明危险行为多发生在40岁以前,40岁以上者明显减少。

2.2婚姻

58例患者有配偶者23例,无配偶者(包括未婚、离婚、丧偶者)35例。610例患者有配偶者298例,无配偶者312例。P>0.05,提示两组在婚姻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

2.3职业和文化程度

58例患者中工人36例、干部8例、学生8例、无业3例、农民1例、军人1例。与610例患者职业方面相应情况进行比较,工人与干部P<0.01,干部与学生P<0.01。提示工人的发生率最高,其他依次为干部、学生、无业、军人、农民。58例患者中大学文化程度6例、高中18例(含中专)、初中30例、初中以下4例,与610患者中文化程度方面相应情况比较,初中文化程度者发生率高于其他,P<0.05。

2.4病程

病程在一年以内者39例,占发生人数的67.2%,1~5年者10例,占17.3%;5年以上者9例,占15.5%。显然病程在1年以内的急性患者比例较高。

2.5危险行为与入院时间的关系

在入院1周以内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30例,占发生人数的51.7%;入院1周至1个月发生者21例,占36.2%;住院1个月以后发生的7例,占12.1%。在入院1个月以内症状活跃期时危险行为的发生人数明显居多。

2.6危险行为发生的时间与采用方式的关系(见表1)

危险行为在8AM~5PM(早班)最易发生,以冲动行为较多;5PM~1MN(中班)以外走行为较多;1AM~8AM(夜班)时则以自伤、自杀行为较多,各有其特点。

2.7精神症状

58例患者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情感障碍及自知力缺失等,危险行为与精神症状的关系见表2~4。58例患者中有感知觉障碍方面症状的病人30例,占发生人数的51.7%,其中以幻听症状最多,为23例,占76.7%。在发生危险行为的患者中有妄想症状者51例,占87.9%,其中以被害妄想的发生率最高,为51.0%,其次是关系妄想占19.6%。58例中有情感障碍症状者21例,占发生人数的36.2%,其中表现为不协调性兴奋者占57.1%。58例病人中无自知力者51例,占87.9%。

3讨论

通过对58例发生危险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9项内容的观察分析,对防范措施提出以下几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