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08 17:42:00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例1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5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13-01

从古至今,骨伤始终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毕竟,生活中难免存在磕磕碰碰导致受伤。在西医上,骨伤常分入骨科,骨科主要是研究骨骼肌肉的解剖、病理和生理,主要是采用手术、药物和物理方法来保持和发展骨骼肌系统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而这与中医的骨伤学并不一致,中医骨伤科学是要研究防治筋骨、脏腑、皮肉、气血、经络等各种损伤性疾患的学科,又称“伤科”或“正骨科”。中医治疗骨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它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门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城市生活越来越繁荣,骨折类疾病的发生率也是日趋严重,骨伤的治疗也是越来越急迫。中医护理是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不断完善技术操作和理论体系的规范,形成的中医特色浓郁的护理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它充满活力,不可替代,并已逐渐被西方医学所理解重视并采纳研究,中医护理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得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 中医骨科的核心思想

整体观是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系的有机整体,功能完整、互相作用,结构不可分割。人与自然、社会不可分割,紧密相连,人体的生理顺应地势和天理而发生的相应的变化,人的疾病与气候、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改变都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主要是依据整体观从患者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护理研究,从而进行综合测评,并通过辩症施护、辨病施护和辩症施护,从而对患者提供系统的护理。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中的基本原则。“辩证”是指采用中医学的基本治疗理论,通过对所采集的病史体征症状加以分析推断和研究,从而确定疾病的证候属性和特点,辩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在辩证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是减轻或解决患者痛苦的手段和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辩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征,而三因制宜的施护原则是中医护理个性的体现。三因制宜是指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指四季气候变化导致人体生理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异样,异常;气候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护理主要依据不同的气候特点而施以不同的护理和处理措施。因人制宜指每个患者的生理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性别、年龄以及文化修养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依据这些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在用药上,大人的用量是大于小孩的,对于阴虚之体,则应该给予通风向阳,并给予清补养津滋阴的药物和补品,帮助患者康复。因地制宜是指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均可影响到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护理上应该给予关注,并施与相关的处理措施。如西北地高气寒,病多为风寒,避风寒、慎用寒凉之剂为护理重点,东南地区气候潮湿,病多温热、湿热,护理上以清凉与化湿、慎用温热助湿之剂为重点,北方气候干燥,多给予生津、温热剂,南方暑热夹湿,可食祛湿、利尿清淡之品等等。

2 中医临床护理在骨科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中医临床的护理技术简单方便、便于管理、适用范围广、疗效快、易接受、经济适用等特点,能够很好的创造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中医临床的护理技术包括按摩术、艾条艾柱、刮疹术、推拿法、屈曲伸舒法、拔堆术、熏洗、、耳穴压豆、贴药术、太极拳等方法。中医治疗骨伤有着丰富的内容、完善的理论体系、整套独特的诊疗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道理。中医在治疗骨伤上有着深刻的认知。现在主要是根据医生的手法已经X闲篇的检测结果来了解骨伤的具体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譬如旋转回旋、端挤提按、夹挤分骨、摇摆触碰、对扣捏合、按摩推拿等手法复位,以此取得良较好的疗效。放置分骨垫,小夹板固定,捆扎也是中医治疗骨折的重要手段。小夹板固定时,骨折部的上下关节都能活动,骨折远侧端关节面以下的肢体重力能被活动的关节所吸收,骨折部所受的移位倾向力就大大减少。而一般整复成功后,常用分骨垫来维持骨折的对位。采用小夹板固定,使用棉花作为分骨片,其具有骨折愈合快、治疗时间短、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小、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同时考虑到了疗效与经济两方面的优点。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中医认为患者骨折后,由于骨断筋伤,脉络受损,恶血留内,气血凝滞,阻塞经络,常出现不同程度疼痛,脉络受伤筋骨折断,骨髓和周围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离经之血外泛肌肤,损伤后瘀血凝滞,络道阻塞不通而出现疼痛肿胀。因此,在骨折的治疗中,应当采用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

3 讨论中医护理的不足之处

中医护理骨伤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各种弊端也是不断暴露,所以我们应该去尝试去探索,去争取中西医结合,去解决和完善在治疗骨伤的方法。救命之法本不应该存在对错、不应该存在区别,不应该存在隔阂,只要是救命之发,就是可以接受和学习。

参考文献

[1] 夏铂.中医骨伤科技术发展史论[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94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例2

国内外专家学者纵论脊髓损伤

谈及本次大会的举办情况,冯世庆教授首先介绍说:“自2014年举办了第一届之后,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全国脊柱脊髓基础研究及临床创新技术大会。以往都是以专题报告、研究生论文比赛等的形式促进行业交流,以图学习共进;而今年的第三届大会,适逢第九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中国脊柱脊髓基础研究学组年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同期举行,本着勤俭办会、深入广泛交流的宗旨,我们将几个会议合在一起举办,所以会议规模要更胜往年;特别是众多国际专家的到来,也使本次大会成了世界级的学术盛会。在会议组织形式上,除了专题报告,本次大会还开展了脊柱脊髓基础研究培训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脊柱微创培训班、学术专题研讨会以及神经修复青年论坛等活动。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新技术以及转化医学的研究进展,都在本次大会上得到了广泛展示和汇报。”

冯世庆教授进一步介绍说,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固本创新”,与会专家围绕脊柱脊髓损伤研究、细胞移植技术及临床应用、神经修复机制,特别是临床创新技术及转化医学等专题,由来自国内外多位脊柱脊髓损伤及神经修复领域顶级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及专题讲座,以期促进国内外学者交流并推动国内相关研究发展。

神经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神经修复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结构再生、重塑、修复和神经功能重建的新兴学科,目的是促使神经损伤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能够得到神经功能的恢复。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为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从事神经修复工作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利于加大相应基础理论的研究力度,改进和完善干预策略,提高神经功能修复有效程度,促进基础理论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冯世庆教授说:“为了更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本次会议我们邀请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芬兰、澳大利亚、约旦、波兰、意大利、印度尼西亚、瑞典、印度、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伊朗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家学者,莅津进行学术报告及专题讲座;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位顶级专家及1000余位代表围绕神经修复学领域新进展进行深层次探讨,内容涉及小儿、老年、创伤、疼痛、精神等神经修复学分支,神经修复干预手段探索包括细胞治疗、纳米技术与脑机接口、神经调控、组织工程和生物工程、细胞活性因子等,集中体现了本学科在当今世界的最前沿水平。此外,我们还有幸请到12位截瘫患者与脊柱脊髓损伤及神经修复学专家面对面交流,以加深认识,促进相关研究及治疗策略的发展。这12位‘特殊嘉宾’的出席,既彰显了本届会议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患者对学科发展和突破的热切期盼,这无疑也对与会专家学者尽早在相关领域取得研究成果释放出一种无形的压力。总而言之,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国内外骨科学界呈现了一场充实新颖、精彩纷呈的世界级学术盛宴!”

冯世庆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脊髓损伤是本次大会的学术交流重点。为了规范临床工作,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广泛研讨的基础上,本次大会还制定出了《神经修复临床细胞治疗指南》和《脊髓损伤神经修复临床治疗指南》;这是在中国制定的相关标准基础上,由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和中国神经修复学会联合修改制定的国际标准,是中国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健康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规范的典型代表,标志着中国骨科已经真正与国际骨科学界融合、接轨。”

冯世庆教授接着说:“在骨科临床工作中,决定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规范治疗,不规范的治疗容易加重、继发损伤,所以这次我们制定的指南非常有必要。细胞移植技术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不远的将来,即可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自身干细胞移植、晚期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治疗没有排异反应,很可能能帮助脊髓损伤的患者重新站立行走。脑运动功能控制探索、胶原蛋白支架应用、神经性疼痛细胞治疗等临床研究反映了本领域的最新成就。”

在本次大会的患者教育单元,冯世庆教授指出,社会公众对骨科疾病的认识误区普遍较多。以腰背痛为例,腰背痛是一种症状,大多数急性和慢性腰背痛不管是否治疗都会自然缓解,所以,腰背痛应在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因此,在本次大会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展现了雄厚的实力,如脊柱外科微创精准治疗3天出院;关节外科3D打印和手术导航系统使手术更精准、高效。在不久的将来,3D打印及手术导航系统将为骨科手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谈及这个学术盛会未来的规划,冯世庆教授透露:“今年是第三届全国脊柱脊髓基础研究及临床创新技术大会,将来的第四届、第五届以及之后的每一届,我们都将一如既往地用心举办,希望为全市乃至全国脊柱脊髓损伤、神经修复以及骨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后的会议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邀请全国以及国际专家学者交流学习,并更加注重年轻医生学者的培养与展示,毕竟他们才是我们未来的希望。针对一些临床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我们还将与各位同道结合已有的研究和技术,商议探讨并尝试达成一定的共识或指南,为广大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诊治方案。”

丰厚底蕴,

是天津骨科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提及大会对于天津地区骨科学科发展的影响,做为全国脊柱脊髓基础研究主委、天津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兼腰椎膝关节专业组组长,冯世庆教授坦言:“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天津召开,必将有效带动天津地区骨科学术的飞速发展。”

接下来冯世庆教授介绍说:“天津的骨科学开展较早,众多前辈学者为我们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与底蕴,但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科学及医疗环境下,推广交流、加深认识、与时俱进已然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阶梯与动力。大会组委会希望本次世界级的学术会议能够真正为天津地区的骨科同道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并与国际专家切磋交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值得改善的方面,把握未来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工作,都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引进新设备,以期推动全市乃至全国骨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冯世庆教授曾先后在山西医科大学、西安医科大学完成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学习,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分别在日本Nobuhara医院骨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Flinders 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习1年,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澳大利亚伊丽莎白女皇医院、美国Rutgers大学神经研究中心学习。

在个人学术领域,冯世庆教授擅长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尤其擅长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脊髓损伤、脊柱侧弯和人工膝关节置换、关节镜下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等的微创手术治疗。因此,谈及专业领域的话题,冯世庆教授剖析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可供我们选择。科学合理地掌握并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患者的风险。不懈努力地不断学习新技术,既是我们骨科人的精神,也是整个骨科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包括我们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在内的全市骨科同道都相继开展了微创手术等先进诊疗技术。以我所在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为例,近年来我们相继引进并开展椎间孔镜技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PLIF、TLIF以及目前较为先进的OLIF等腰椎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脊髓损伤、脊柱侧弯等病症,这些微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也缩短了患者的恢复周期,往往术后3天患者即可下地,1周即可出院。关节方面微创膝关节置换,以及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进行半月板修补成形术、交叉韧带重建术等治疗运动损伤也收到了满意的疗效。这些可以说都是我们继续学习、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成果与动力。”

并驾齐驱,

学科建设医教研共同发展

据记者了解,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作为当地最早的三甲医院,也肩负着当地乃至全国医学的科研、教学、医疗的重任。作为该医院骨科的带头人,冯世庆教授从事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多年,具有深厚的造诣和临床经验。在随后的采访中,冯世庆教授从学科建设的角度介绍了该院骨外科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以及科室的发展规划和设想。他首先介绍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创建于19世纪50年代,历经刘润田、郭世绂、刘松年、张义修、王沛、马信龙等几代骨科人的不懈努力,目前已逐步发展至开放床位147张,拥有脊柱、关节、创伤与骨肿瘤三个病区,10个亚专业组的完备的骨科建制,并逐渐形成以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为重点,以创伤外科为基础,医疗、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的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学科。科室现有教授、主任医师11名,副主任医师13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6名,技术人员4名,护理人员45名,组建成为一支人员配置均衡而又朝气蓬勃的医疗团队。近年来科室相继开展了一系列脊柱、关节、创伤和肿瘤等高难度手术,特别是脊柱疾患、脊髓损伤、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承担部级等课题6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300多篇,获得包括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研技术成果。

冯世庆教授感慨地说:“我们医院的骨科历经60余载的传承,几代人的努力奋斗,不断发展,不仅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在医疗、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等各方面也确实都有所收获。作为天津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天津医科大学临床重点培育专科的同时,近年来还被评为‘天津市脊柱脊髓研究创新团队’以及‘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除了医疗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展,科研方面无论是科研立项还是学术文章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这也与我们注重团队建设、特别是人才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冯世庆教授详细介绍说:在临床医疗方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高、难、新的国内外领先水平手术,其中脊柱外科方向开展了脊柱脊髓损伤的规范化治疗,直视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手术等;关节外科方向开展了微创膝关节置换和髋膝关节翻修手术,膝关节镜下修复交叉韧带损伤等;创伤骨科开展了骨盆髋臼骨折、肢体延长等一系列手术项目。

在科研方面,该院骨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不同级别科研课题60余项,年科研经费平均达100万元左右,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的学科论文300多篇,获得包括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科研技术成果。出版专著11部和参编多部著作。目前科室的主要科研方向,一是脊柱疾患的病理解剖及其临床特征;二是急慢性脊髓损伤的基础和临床;三是生物力学研究;四是组织工程修复骨科疾患。

在教学方面,该院骨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读博士生12名,在读硕士生60名。目前承担着大学本科、七年制、留学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由冯世庆教授本人发起的“创新杯”七年制骨科讲课比赛,突出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在教学改革中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总医院骨科自开设进修学习班至今,已为全国骨科专业培养了近2000名优秀的骨科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院骨科通过对一批年轻医生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总医院骨科及其学术带头人在本市及全国的科研学术地位。目前骨科有国务院特贴专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各1名,校级和院级新世纪人才各3名。目前已输送多名学术骨干先后到美国、芬兰、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医院和研究所学习,并每年选派优秀人才到具备专业特色国内一流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例3

根据中医骨伤的基本理论,人体遭受创伤必然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1],所以现代医家对骨折提出了筋骨并重、内外结合等治疗原则[2],这充分体现了中医骨科的手法治疗和辨证用药相结合的特色。现代骨科临床实践证明,这些理论是中医骨科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辨证用药至今仍然是中医骨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中医骨科医生必须坚持的重要法宝。然而,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中药在中医骨伤科的应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应用有逐步减少的趋势,为此我们对常见骨折治疗情况进行调查,以下是调查的部分结果和我们的简单分析。

1 骨折住院病人的中药应用近状

我们统计了本地区某中医院2003-2006年的桡骨远端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的全部住院病人药物费用情况,结果见表1。

从上表可见,桡骨远端骨折、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的住院病人的中药费用仅是西药的四分之一,扣除近年的物价上涨因素,2006年的西药费用与三年前基本不变,而中药费用则有所下降;我们对其它骨折的治疗情况做了不完全统计,其结果也较接近,本地区其他中医院因等级不同、市区与郊区不同等原因,导致病人的住院费用高低有所不同,但西药费用仍在中药费用的3-5倍。

对上述病例调查还发现,72.6%的住院病人服用中药汤剂,94.7%病人使用中成药,中药汤药和成药均以活血的植物和动物类药为主,辅以行气、补益药物,其作用重点在调血,这与中医传统骨伤用药基本一致[3],但是现在部分医生把使用中药作为常规的机械性任务,只关注是否使用了中药而不管效果如何,因此所用的中药没有严格的辨证,没有注意病人的个体差异,相同医生对不同病人开的方药基本一样,对骨折不同时期或不同的兼证的病人没有经过辨证而调整用药;医院对中药煎煮的质量缺乏有效监控,多数煎药室在煎煮中药时并不严格执行传统的煎煮方法,对先煎、后下、补益药与祛邪药的煎煮不同时间等执行不力,诸多因素影响中药作用的发挥。

2 对中药在骨折应用的思考

要提高中药治疗骨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为中药在骨折治疗中的经济效益远远不如西药,直接影响了医生使用中药的积极性,失去了中医骨科效果好而价格低廉的特色,不能为降低病人医药费用、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造成中药在骨折治疗中费用明显低于西药的原因很多,包括医院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病人容易接受、疗效确切的西药等原因。因为防治细菌感染是骨折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抗菌药在骨折病人费用中占了较大比例,而中药在骨折病人主要用于活血祛瘀,极少用在防治骨折感染方面,故中医骨科要通过挖掘自身的潜力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因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很多中药有较好的抗菌作用,所以要通过临床实践和药理实验开展中药在骨折的抗感染研究,以抗生素发明前的中医进行开放性骨折治疗的药物为基础,开展广泛研究并开发一系列有效抗感染的处方和中成药。另外,营养的促进骨折康复的西药费用也占了较大比例,而通过辨证论治来调节人体的整体和骨折局部功能是传统中医药的优势,故通过加强对几千年来中医骨伤古方的研究,利用现代科技开发出骨折早、中、晚不同时期的一系列骨和关节的康复产品,可提高中医治疗骨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提高中药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才能发扬光大中药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特色。从调查的结果可见,虽然大部分住院病人都有使用中药,但中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中药资源的极大浪费和中药治疗骨折的特色的流失。所以,首先要提高中医骨科临床医生对中药作用的认识,通过对骨科发展史中中药应用情况的整理和研究、交流现代中医骨伤名家的用药经验和体会等不同途径加强医生对中药作用的认识。其次,对中药在骨折治疗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临床应用中药的观察,明确中药在治疗中的作用、优势及不足,形成骨科医生使用中药的规范。还要提高骨科临床医生的中药理论知识,通过临床医生的师带徒、进修培训、专题讲座等,提高医生辨证应用中药的能力。还要加强中药煎煮和服用的管理,制定各环节的规范,以促进中药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继华,彭太平.中医骨伤科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2]史淑贤,林侃,苏友新.小议中医骨伤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J].福建中医药,2003,34(1):50.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例4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创伤骨科的内固定术,颈椎、腰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椎弓根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儿麻后遗症矫治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等。在颈椎病、腰腿痛等手法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手法风格,是广西率先引进和开展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技术主要专家。其主持的自治区科技厅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各1项,主要参与的课题研究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4项,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曾荣获医院“先进科主任”、“优秀医师”、“广西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优秀专家” ,多次荣获医院科技拔尖人才奖等称号,2009年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贡献奖、201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他,几十年如一日战斗在临床一线,让成千上万的患者获得了新生;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同行的尊敬和社会的赞誉;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仁者爱人,善待生命”的承诺,诠释了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他,就是刚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骨科专家李荣祝。

勤学苦练,造就独门绝活

提起李荣祝,同事和病患都会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李医生是顶呱呱的骨科专家,中西医结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及脱位和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腰腿痛、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堪称一绝!”面对赞誉,李荣祝谦虚地告诉记者,自己练就的这门绝活离不开老一辈专家的传帮带。

李荣祝曾师从我国著名骨科专家、从天津到广西支边的顾云伍主任。顾主任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元老级”著名专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是广西骨科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奠基者,为广西骨科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机缘巧合,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李荣祝就被主任钦点,成了顾云伍的入门弟子,主攻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折和关节脱位。工作的第二年,他就跟随顾主任先后到广西南宁、玉林、河池、桂林等地参加举办的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学习班。每次顾主任在做手法复位时,细心好学的李荣祝都仔细地捉摸观察每一个操作技巧。凭借着颇高的天资和悟性,李荣祝很快就学到了“手摸心会,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灵感,获得真传,修得正果。

1980年,他被派往北京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进修学习,主修著名骨科专家冯天友的手法治疗颈椎病、腰腿痛、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等。期间,为了偷师一个日本专家团的手法,他曾故意假扮成患者,亲身感受体验日本专家的手法治疗的具体解剖部位及手法的韵力。由于骨折的复位及手法按摩都需要指力及臂力,为了提高骨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他更是不惜使用“打沙袋、手指插米袋、手握压力胶圈”等方法进行锻炼,最后锻铸出强有力的指功与臂力。他的好学和执着为其在今后骨折复位以及手法治疗上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掌握更加全面的骨科技术,他又于1983年和1989年,分别到天津医院(骨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进修学习。并先后多次参加了国内及国际上的专科学习班及研讨会,获得了骨科领域的全方位知识与技术。经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磨炼,他在骨科领域疾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一名骨科专家,他在骨科手术方面如创伤骨科的内固定技术、脊柱手术、人工关节置换、微创技术、儿麻后遗症的矫治手术等均有建树,在矫治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的治疗上具有独特风格的手法。

孜孜不倦,勇攀科研高峰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李荣祝始终对自己的事业怀抱一颗赤诚之心。从当年初出茅庐的普通医生,到如今声名远播的骨科专家,他从未停止求索创新的脚步。对于在骨科领域辛勤耕耘了三十余载的李荣祝来说,勤于思考已成了他的习惯,勇于创新是他执着不变的追求。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和热忱,他在科研工作中成绩斐然,由他主持和主要参与的科研课题多项获奖。

1999年,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在西南地区率先引进美国枢法莫公司研制的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MED)技术。李荣祝在吸收开展这项技术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创新,在国内首先提出了MED系统椎板间隙旁开正中线1.0cm定位是国人的最佳定位点。定位点的优点是避免损伤静脉丛造成出血及损伤小关节,缩短了手术时间。另外,将MED系统的治疗范围扩大到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局限性腰椎管狭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等,并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他主持的“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广西领先水平,获2005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主要参与的“短节段钉钩结合脊柱内固定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获2000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及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后正中椎板间隙途经腰椎间盘镜的应用研究”获2002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骨水泥阻塞髓腔后骨内压升高对远侧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获2008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和应用”获2011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及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臀大肌止点上移松解术治疗重型臀肌挛缩症的应用研究”获2011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其本人也先后荣获“2000年、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医院科技拔尖人才奖”等荣誉称号。

心怀仁爱,树杏林之高风

医生这个救死扶伤的行业历来都是彰显人性光辉最肥沃的土壤,也许人们会说,这是天职使然,但当我们走近这位心怀仁爱的医者时,还是被他那高尚的医德、仁正的医风所深深感动和折服。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例5

[中图分类号] R6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a)-0024-02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科创伤,由不同方向的暴力所致,胸腰椎骨折所致脊髓损伤占全部脊髓的60%以上。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胸腰椎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治疗都有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其骨折的复杂性,临床并无统一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均较高的分类方法。目前胸腰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TLISS)与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LICS)是目前临床最可靠的分类评分系统,本文就传统经典胸腰椎骨折分类及TLISS/TLICS分类进展进行总结阐述。

1 传统胸腰椎骨折分类

胸腰椎位于胸椎与腰椎的移行区。胸椎稳定性强,活动度小,腰椎稳定性低,活动度高,两者不同的应力特点导致胸腰椎区域更容易发生损伤。20世纪以来,临床研究人员对胸腰椎骨折分类不断进展,1938年Watson Jones将胸腰椎骨折分为骨折脱位、单纯楔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并指出了后方韧带对脊柱稳定的重要作用。1949年Nicoll EA[1]提出了骨折脱位、椎弓骨折、前方楔形骨折、侧方楔形骨折4种胸腰椎骨折分类方法,该分类方法首次得到广泛认可。此后Holds worth F[2]将爆裂骨折列为胸腰椎骨折的特殊类型,认为爆裂型骨折患者后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保持良好,应该属于稳定性骨折,并提出两柱理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胸腰椎骨折分为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两大类。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Denis F[3]将胸腰椎骨折分为A、B、C、D四大类,其中,A类为压缩型骨折,B类为爆裂型骨折,C类为安全带型骨折,D类为骨折脱位,其中B、C、D型又分为多个亚型。上述胸腰椎骨折分型的进展中,Denis分型是相对最全面的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为后续骨折分型发展提供的基本框架,但临床实践显示Denis骨折分类的可信性尚可,而内容简单,临床指导意义较差[4]。随后Magerl F等[5]在双柱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腰椎骨折AO分类,包括A型压缩型损伤、B型牵张性双柱损伤和C型旋转型双柱损伤,其中又根据具体情况分为A1-3、B1-3、C1-3亚型。虽然AO分型涵盖的种类最全面,但是可信度一般,对神经功能障碍的分级及骨折稳定性判定没有具体的标准。

2 TLISS/TLICS胸腰椎骨折分类及评价系统

2.1 TLISS/TLICS系统概述

美国脊柱创伤研究所总结先前胸腰椎骨折分类的不足,结合临床对分类系统指导治疗的需要,提出了胸腰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TLISS)系统[6]。该系统对患者影像资料、后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分别量化评分,各量化评分相加得TLISS总分,系统对于总分5分及以上者推荐手术治疗,3分及以下者可行非手术治疗,4分者手术及非手术均可,使损伤评分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效结合。此外,TLISS进一步改进,将骨折损伤的主管评价改为客观形态描述,形成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评分(TLICS)。

2.2 TLISS/TLICS系统有效性及可信度评价

TLISS/TLICS系统在损伤程度判定、指导治疗方面的有效性得到临床高度认可。Vaccaro AR等[7]的研究中,让5位脊柱外科医师均对相同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TLISS评分,4周后进行再次重复评分,结果统计发现,医师之间对患者神经状态损伤描述的可信度均在90%以上。且脊柱外科医师选择的治疗方法与TLISS评分系统推荐的治疗方法一致性也在95%以上。由此可以认为TLISS评分系统是胸腰椎骨折评价、指导治疗的可靠标准。Raja-Rampersaud Y等[8]研究中分别让脊柱矫形医师及脊柱神经外科医师对同一批患者进行TLISS评分,结果显示矫形医师及神经外科医师对TLISS评分系统推荐的治疗方法的认可率分别达91.4%、94.4%,说明TLISS就胸腰椎骨折疾病来说,对不同科别医师治疗的指导意义是相同的。此外,Lenarz CJ等[9]考察不同年资脊柱医师使用TLISS、AO、DENIS评价胸腰椎骨折的可靠性显示,高年资医师及脊柱专业医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最高,而TLISS评价结果中高、低年资医师差异不明显,说明TLISS使用更方便,也更容易为年轻医师掌握。

2.3 TLISS/TLICS系统在国内的应用

TLISS评分系统由美国学者提出,其研究前提及基础是国外胸腰椎骨折患者,因此其是否适用于其他地域或族群,尤其是是否适用于亚洲人群有待研究。对此,Ratliff J等[10]在研究中分别让美国国内医师及外籍医师用TLISS评分系统对相同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组医师在指导治疗方面的可信度均较高,提示TLISS评分系统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无明显地域性。SUN Tiansheng等[11]研究显示,国内医师使用TLISS对患者进行评分及治疗时,诊断准确率达95.3%,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7.3%,按TLISS指导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率接近80%,这说明TLISS用于胸腰椎骨折诊治在国内人群中同样适用,并且效果优于传统AO、Denis分型,这与多数学者文献报道相符[12]。

3 小结

TLISS/TLICS评分系统作为脊柱科医师诊断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辅助方法,可信性及有效性已经得到临床证实,并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其仍不能完全取代医师的主管判断,因为TLISS/TLICS虽然客观量化了各常见影像表现、神经损伤症状体征等,但并不全面,如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他器官损伤、骨质疏松、免疫性疾病等均为纳入评价,这些都需要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时进行综合评价。此外,TLISS/TLICS对于单一椎体骨折的评价及指导作用值得肯定,但对于多节段骨折,可靠性还需研究验证。

TLISS/TLICS评分系统是目前胸腰椎骨折评分及指导治疗的最可靠标准,其有效地将骨折与神经损伤评价结合,比传统分类方法,更全面,更客观,更容易掌握和应用,但是其各评分指标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扩展,总分对机体状态的评估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Nicoll EA. Fracture of the dorso-lumbar spine[J]. Bone Joint Surg,1949, 31:376-394.

[2] Holds worth F. Fractures,dislocations,and fracture-dislocations of the spine[J]. J Bone Joint Surg Am,1970,52:1534-1551.

[3] Denis F. Spinal instability as defined by the three-column spine concept in acute spinal trauma[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84,189:65-76.

[4] Agus H,Kayali C,Aralantas M.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burst-type thoracolurnher vertebra fractures: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results of 29 patients[J]. Eur Spine J,2004,14(6):536-540.

[5] Magerl F,Aebi M,Gertzbein SD,et al. A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thoracic and lumbar injuries[J]. Eur Spine J,1994,3(4):184-201.

[6] Vaccaro AR,Lehman RA,Hurlbert RJ,et al.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oracolumbar injuries:the importance of injury morphology,the integrity of the 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and neurologic status[J]. Spine,2005,30(21):2325-2333.

[7] Vaccaro AR,Baron EM,Sanfdippo J,et al. Rdiability of a novel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thoracolumbar injuries:the thoracolumbar Injury Severity Score[J]. Spine,2006,31(11):62-69.

[8] Raja-Rampersaud Y,Fisher C,Wilsey J,et al. Agreement between Orthopedic surgeons and neurosurgeons regarding a new algorithm for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Injuries:a multicenter reliability study[J]. J Spine Disord Teeh,2006,19(7):477-482.

[9] Lenara CJ,Place HM,Lenke LG,et al. Comparative reliability of 3 thoracolumbar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J]. J Spinal,Disord tech,2009,22(6):422-427.

[10] Ratliff J,Amnd N,Vaccaro AR,et al. Regional variability in use of a novel assess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s:Urited States versus international Surgeons[J]. Word J Emerg Surg,2007,33(2):24.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例6

【关键词】 护理;地震伤员;资源管理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有大批的伤员转运到后方医院进行救治。我院共救治了灾区伤员150人,其中骨科救治伤员69人。面对如此大批量伤员的救治,只有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利用和科学管理,才能及时有效地救治伤员,保证护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的69例伤员中,男28例,女41例;年龄11~89岁,平均51.4岁;受伤至救出时间为伤后即刻至伤后70 h不等。其中多发伤33例,四肢骨折23例,脊柱骨折及截瘫5例,髋部损伤及骨盆骨折3例,肋骨骨折2例,皮肤挫裂伤2例,挤压伤1例。大部分伤员于1个月后伤愈出院,最后一位伤员于5个月后出院。

2 护理人员的配备

我科新病区腾出40张专用床位接收地震灾区伤员,主要是收治康复期的伤员。我科原有护士14人,护理部从其他科室抽调了护理骨干5人参与我科新病区伤员的临床救护11 d。临时组建的骨科病区也都从医院其它临床科室抽调了护士13人,护士长1人,配备好了一个护理团队。我科原有实习护生3人,护理部抽调了在其他科实习的护生2人固定在我科2周,协助完成伤员的基础护理。另外,还有3位志愿者实习护生在我科协助伤员的生活护理,共10 d。伤员入院后的前几天,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惊恐、不安等。针对伤员的这些心理状况,护理部及时组织心理疏导护理小组共10人,及时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

3 护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地震创伤主要以骨折、骨盆及胸部伤、脊柱骨折及截瘫、四肢神经伤、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多发伤等为主[2?3],伤后感染、截肢以及心理改变等情况,护理部和科室都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多次相关专业的强化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集中授课、各病区护士小讲课及针对具体病人进行个案查房三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救护程序、创伤常见的救护技术、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护理方法、特发性伤口感染的护理及心理干预等。

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根据病人入院时的数量、病区工作情况和病人病情的轻重等进行弹性排班。批量伤员入院时安排护士加班,除当天值班的2位护士外,临时按1∶1的护患比例安排护士加班,进行伤情检查、卫生处置、接收治疗或卧床休息,处置完毕后加班的护士才下班。根据病区工作情况调整上班护士,上午和下午的治疗、处置及手术等工作量较大,每天安排10位左右的护士上行政班,另有3位护士值中班,4位护士分别值上夜班和下夜班。根据病情轻重增减值班的护士,伤员病情危重时,增加值班的护士,必要时专人守护伤员。

5 护理人员的合理使用

临时设立护士长助理,协助护士长管理病区及对伤员治疗、护理质量把关,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次锻炼、施展抱负和个人才华的平台。护士长助理需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同时技术娴熟,能指导下级护士工作,且有较强的病情观察和判断能力。护理组长由经验比较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当,组长应有能力指导下级护士或护生工作,作为病房管理核心成员、护理骨干,参与病房管理工作和伤员的管理。执行护士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力量,需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精神,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常见护理操作及抢救技术。助理护士在护理组长或执行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伤员的各项基础护理,完成伤员入院、出院的健康教育,负责伤员的卫生处置。负责病区的环境整洁和探视陪护的管理,负责监督指导护理员的工作。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这次汶川地震伤员的专区收治中,我们注意科学设置护士岗位,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有效地控制了陪护比率,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了伤员的及时救护和康复。

【参考文献】

[1] 闫怡静. 医院护理人员配备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5-296.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例7

从古至今,骨伤始终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毕竟,生活中难免存在磕磕碰碰导致受伤。在西医上,骨伤常分入骨科,骨科主要是研究骨骼肌肉的解剖、病理和生理,主要是采用手术、药物和物理方法来保持和发展骨骼肌系统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而这与中医的骨伤学并不一致,中医骨伤科学是要研究防治筋骨、脏腑、皮肉、气血、经络等各种损伤性疾患的学科,又称“伤科”或“正骨科”。中医治疗骨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它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门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城市生活越来越繁荣,骨折类疾病的发生率也是日趋严重,骨伤的治疗也是越来越急迫。中医护理是伴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不断完善技术操作和理论体系的规范,形成的中医特色浓郁的护理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它充满活力,不可替代,并已逐渐被西方医学所理解重视并采纳研究,中医护理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得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1 中医骨科的核心思想

整体观是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系的有机整体,功能完整、互相作用,结构不可分割。人与自然、社会不可分割,紧密相连,人体的生理顺应地势和天理而发生的相应的变化,人的疾病与气候、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改变都有密切关系。中医护理主要是依据整体观从患者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相关的护理研究,从而进行综合测评,并通过辩症施护、辨病施护和辩症施护,从而对患者提供系统的护理。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中的基本原则。“辩证”是指采用中医学的基本治疗理论,通过对所采集的病史体征症状加以分析推断和研究,从而确定疾病的证候属性和特点,辩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在辩证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是减轻或解决患者痛苦的手段和方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辩证施护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征,而三因制宜的施护原则是中医护理个性的体现。三因制宜是指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指四季气候变化导致人体生理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人体异样,异常;气候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护理主要依据不同的气候特点而施以不同的护理和处理措施。因人制宜指每个患者的生理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性别、年龄以及文化修养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依据这些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在用药上,大人的用量是大于小孩的,对于阴虚之体,则应该给予通风向阳,并给予清补养津滋阴的药物和补品,帮助患者康复。因地制宜是指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地理环境均可影响到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护理上应该给予关注,并施与相关的处理措施。如西北地高气寒,病多为风寒,避风寒、慎用寒凉之剂为护理重点,东南地区气候潮湿,病多温热、湿热,护理上以清凉与化湿、慎用温热助湿之剂为重点,北方气候干燥,多给予生津、温热剂,南方暑热夹湿,可食祛湿、利尿清淡之品等等。

2 中医临床护理在骨科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例8

首席专家――徐林教授

徐林,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美国康涅狄克大学客座教授。曾先后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骨神经科主任、教授。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培训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国际脊髓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肢体伤残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10个杂志常务编委和编委,国际创伤骨科学会会员,美国科学进步协会国际会员等。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例9

[关键词]中医骨伤;人才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70-02

随着交通事故增多、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出现,骨伤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骨伤科是中医的特色专科,具有西医骨科学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中医骨伤的传统诊疗特色,如小夹板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有不断减少的趋势,部分骨折疾病可以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却逐步为手术治疗所代替,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局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中医骨伤人才存在诸多与设置中医骨伤方向的初衷不符之处,其中问题之一是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的中医特色并不明显,这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为了办出中医骨伤专业特色,我们在总结以前中医骨伤专业和近年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医人才需求形势的变化,对中医骨伤特色人才培养进行以下探讨:

1 中医骨伤特色教育要尽早开展,并贯彻到整个育人过程中

自从教育部1998年实行高校专业调整,合并了中医骨伤学专业后,因为骨伤人才的需求量大,全国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专业分化出骨伤方向,不同的院校分化方向的时间不同,多数在四年级开始分化,在后期实行骨伤方向教育。我校总结了以前办学经验,从招生开始就设置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实践证明这对培养学生的中医骨伤特色有很大帮助。

首先,便于早期开展中医骨伤思想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就聘请德高望重的中医骨伤专家举行中医骨伤讲座,使学生从一入学就了解中医骨伤的起源、特色、现状和发展前景,尽早认识中医骨伤科,培养学生对中医骨科的感情,以后我们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有关中医骨伤科的讲座,介绍中医骨伤名家的高尚医德和高超技术、中医骨伤有关知识,这对树立和巩固学生的中医骨伤思想有很大作用,能显著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明确了自己是中医学专业,必须学好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而学生又明白自己是骨伤方向,未来的职业与骨科有密切关系,所以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会特别留意与“骨”有关的知识,对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中与骨有关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达到了全面发展和重点突出相结合的要求。以前我校在四年级下学期才分化的骨伤方向,因为骨伤方向课的教学时间少等原因,较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效果。

第二,可以充分发挥中医骨伤专家的育人作用。我校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模式,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主要依托大学的附属骨伤科医院办学,日常管理和专业课程教学由附属骨伤科医院负责。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除政治辅导员外,还从一年级开始配备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由从医院遴选出的业务水平高、专业思想牢固、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骨伤专业博士担任,班主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的学习,解答学生的困惑,通过班主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中医骨伤的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巩固。因为骨伤医院有相对充足的师资力量,为骨伤课程的教师遴选提供便利,在遴选时,我校把教师的中医骨伤专业思想和专业水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有中医特色的骨伤课程教学队伍。

2 在教学中重点贯彻中医骨伤特色的教育

中医骨伤科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个特色专科,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结合等的治疗原则,形成正骨理筋手法、夹板等外固定、内外辨证用药、练功方法等独特治疗方法[1],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特色教育是中医特色培养的关键所在。

2.1 加强培养学生的手法治疗能力

中医传统的正骨理筋手法,是中医骨科的精华,学生必须经过多途径的学习,从理论到反复实践训练才能掌握。所以,首先要遴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医生作为课堂教师,要根据中医骨伤科的直观性强、手法操作多等特点,将文本、图形、图像、录像和声音集成在一起,产生逼真的效果, 把中医正骨理筋手法、练功方法,把复杂的疾病整个诊治过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再配合模拟实物教具的触觉作用,使抽象的教学变得生动、具体, 加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启发学生的思维与联想, 提高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接着加强学生的骨科实践技能训练,调整课内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践训练时间,通过建立骨伤科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实验室,以解决扩大招生后临床见习基地不足的问题。每门骨伤课程学完一定内容后马上让学生进入训练室,把课堂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练习,通过实验训练考核后再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和实习,这样既减少教学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减少学生对病人的打扰,又保证学生能掌握骨伤的手法治疗,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为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很多院校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改革,重视动手能力的评价[2],把以考核能力为主的考试贯穿在各种测试中,课程考试、实习出科考试、毕业考试均要制定临床技能考核规范,考核内容包括夹板制作、手法运用、手术操作基本功、伤口换药等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学生理论和技能协同提高。

2.2 重视培养学生辨证用药的能力

辨证内服和外用中药是中医骨科区别于西医骨科的特色之一,它能使气血调和,达到同时调整全身和患处局部的功能,显著促进筋伤和骨折的恢复、减少后遗症、节省治疗时间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从学习方药开始到骨伤、骨病等有关课程的学习,都在不断强化方药使用有关知识。

辨证用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入学就开始学习,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对此理解不够,觉得骨科是术科为主,骨科的诊断治疗都比较简单,X光、B超等现代检查手段一上去,诊断结果就出来了,一进手术室很多病就解决了,所以骨伤科对疾病的辨证、诊断、处方用药要求比较低,对方药掌握活血行气、补肾的药物和方剂就行了,对骨伤诊治特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动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还通过座谈、骨伤名家的用药体验,使学生明白辨证用药在骨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在早期打下扎实的中药理论基础,再通过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实际用药,使学生掌握中医骨科辨证用药的精华。

2.3 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医患合作能力

现代医学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目前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医生的人文知识和能力越来越重要,传统中医骨伤疾病的动静结合、练功等更加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密切配合,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患者的关爱、沟通、指导等能力,才能贯彻骨伤治疗的医患结合的治疗原则,共同完成治疗的任务。所以要把人文教育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医古文的大医精诚开始,到当代的骨伤名家郭春园等,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要贯穿人文教育,使学生掌握骨伤科病人心理学、沟通技巧等,在诊疗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合理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调整

多数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中医骨伤方向,多年来把方向的必选课程分为《骨伤科影像诊断学》《骨伤科手术学》《中医筋伤学》《创伤急救学》《中医正骨学》《骨伤科古医籍选》等,这几门课程实际上是中医学专业中的《中医伤科学》的内容的分化后扩充而成,课程设置太多,部分内容交叉重复,而多门课程设置又把疾病诊断和治疗割裂开来,不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应该把它们重新整合,省去重复部分,使它们更便于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学习,如把某骨或关节常见的筋骨疾病的诊断(包括影像检查)方法、正骨和理筋手法、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等内容整合到一起来系统地讲授,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有关的教学改革。

因为骨科方向毕竟只是中医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在突出基础的现代中医教育中,骨伤方向的主要课程要与中医学保持一致,才能符合中医学专业建设需要,这就产生了基本教育和特色教育的矛盾,如我校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以皮肤病、肛肠病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外科学》有81学时,而包括无菌操作、切开缝合、创伤急救等与骨伤手术关系密切的《西医外科学》只有54学时,这并不符合骨伤科的实际教学需要,我们进行局部调整,减少前者课时来适当增加后者的课时,并举行专题讲座来增加后者的学习内容,以争取骨伤特色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170-02

随着交通事故增多、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出现,骨伤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医骨伤科是中医的特色专科,具有西医骨科学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中医骨伤的传统诊疗特色,如小夹板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有不断减少的趋势,部分骨折疾病可以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却逐步为手术治疗所代替,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局面,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培养出来的中医骨伤人才存在诸多与设置中医骨伤方向的初衷不符之处,其中问题之一是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的中医特色并不明显,这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为了办出中医骨伤专业特色,我们在总结以前中医骨伤专业和近年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医人才需求形势的变化,对中医骨伤特色人才培养进行以下探讨:

1 中医骨伤特色教育要尽早开展,并贯彻到整个育人过程中

自从教育部1998年实行高校专业调整,合并了中医骨伤学专业后,因为骨伤人才的需求量大,全国多数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医学专业分化出骨伤方向,不同的院校分化方向的时间不同,多数在四年级开始分化,在后期实行骨伤方向教育。我校总结了以前办学经验,从招生开始就设置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实践证明这对培养学生的中医骨伤特色有很大帮助。

首先,便于早期开展中医骨伤思想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就聘请德高望重的中医骨伤专家举行中医骨伤讲座,使学生从一入学就了解中医骨伤的起源、特色、现状和发展前景,尽早认识中医骨伤科,培养学生对中医骨科的感情,以后我们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有关中医骨伤科的讲座,介绍中医骨伤名家的高尚医德和高超技术、中医骨伤有关知识,这对树立和巩固学生的中医骨伤思想有很大作用,能显著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明确了自己是中医学专业,必须学好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而学生又明白自己是骨伤方向,未来的职业与骨科有密切关系,所以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会特别留意与“骨”有关的知识,对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中与骨有关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达到了全面发展和重点突出相结合的要求。以前我校在四年级下学期才分化的骨伤方向,因为骨伤方向课的教学时间少等原因,较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这样的效果。

第二,可以充分发挥中医骨伤专家的育人作用。我校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模式,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主要依托大学的附属骨伤科医院办学,日常管理和专业课程教学由附属骨伤科医院负责。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除政治辅导员外,还从一年级开始配备兼职班主任,兼职班主任由从医院遴选出的业务水平高、专业思想牢固、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医骨伤专业博士担任,班主任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学生的学习,解答学生的困惑,通过班主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传身教,中医骨伤的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巩固。因为骨伤医院有相对充足的师资力量,为骨伤课程的教师遴选提供便利,在遴选时,我校把教师的中医骨伤专业思想和专业水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有中医特色的骨伤课程教学队伍。

2 在教学中重点贯彻中医骨伤特色的教育

中医骨伤科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个特色专科,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坚持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结合等的治疗原则,形成正骨理筋手法、夹板等外固定、内外辨证用药、练功方法等独特治疗方法[1],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特色教育是中医特色培养的关键所在。

2.1 加强培养学生的手法治疗能力

中医传统的正骨理筋手法,是中医骨科的精华,学生必须经过多途径的学习,从理论到反复实践训练才能掌握。所以,首先要遴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医生作为课堂教师,要根据中医骨伤科的直观性强、手法操作多等特点,将文本、图形、图像、录像和声音集成在一起,产生逼真的效果, 把中医正骨理筋手法、练功方法,把复杂的疾病整个诊治过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再配合模拟实物教具的触觉作用,使抽象的教学变得生动、具体, 加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启发学生的思维与联想, 提高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接着加强学生的骨科实践技能训练,调整课内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实践训练时间,通过建立骨伤科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实验室,以解决扩大招生后临床见习基地不足的问题。每门骨伤课程学完一定内容后马上让学生进入训练室,把课堂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练习,通过实验训练考核后再进入临床科室见习和实习,这样既减少教学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减少学生对病人的打扰,又保证学生能掌握骨伤的手法治疗,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为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很多院校进行临床技能考核改革,重视动手能力的评价[2],把以考核能力为主的考试贯穿在各种测试中,课程考试、实习出科考试、毕业考试均要制定临床技能考核规范,考核内容包括夹板制作、手法运用、手术操作基本功、伤口换药等实际操作能力,保证学生理论和技能协同提高。

2.2 重视培养学生辨证用药的能力

辨证内服和外用中药是中医骨科区别于西医骨科的特色之一,它能使气血调和,达到同时调整全身和患处局部的功能,显著促进筋伤和骨折的恢复、减少后遗症、节省治疗时间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从学习方药开始到骨伤、骨病等有关课程的学习,都在不断强化方药使用有关知识。

辨证用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入学就开始学习,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对此理解不够,觉得骨科是术科为主,骨科的诊断治疗都比较简单,X光、B超等现代检查手段一上去,诊断结果就出来了,一进手术室很多病就解决了,所以骨伤科对疾病的辨证、诊断、处方用药要求比较低,对方药掌握活血行气、补肾的药物和方剂就行了,对骨伤诊治特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所以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动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还通过座谈、骨伤名家的用药体验,使学生明白辨证用药在骨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促进学生在早期打下扎实的中药理论基础,再通过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的实际用药,使学生掌握中医骨科辨证用药的精华。

2.3 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医患合作能力

现代医学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目前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医生的人文知识和能力越来越重要,传统中医骨伤疾病的动静结合、练功等更加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密切配合,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患者的关爱、沟通、指导等能力,才能贯彻骨伤治疗的医患结合的治疗原则,共同完成治疗的任务。所以要把人文教育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医古文的大医精诚开始,到当代的骨伤名家郭春园等,从理论到临床实践都要贯穿人文教育,使学生掌握骨伤科病人心理学、沟通技巧等,在诊疗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合理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调整

多数全国中医药院校的中医骨伤方向,多年来把方向的必选课程分为《骨伤科影像诊断学》《骨伤科手术学》《中医筋伤学》《创伤急救学》《中医正骨学》《骨伤科古医籍选》等,这几门课程实际上是中医学专业中的《中医伤科学》的内容的分化后扩充而成,课程设置太多,部分内容交叉重复,而多门课程设置又把疾病诊断和治疗割裂开来,不符合中医的整体观念,应该把它们重新整合,省去重复部分,使它们更便于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学习,如把某骨或关节常见的筋骨疾病的诊断(包括影像检查)方法、正骨和理筋手法、手术和其他治疗方法等内容整合到一起来系统地讲授,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有关的教学改革。

因为骨科方向毕竟只是中医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在突出基础的现代中医教育中,骨伤方向的主要课程要与中医学保持一致,才能符合中医学专业建设需要,这就产生了基本教育和特色教育的矛盾,如我校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以皮肤病、肛肠病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外科学》有81学时,而包括无菌操作、切开缝合、创伤急救等与骨伤手术关系密切的《西医外科学》只有54学时,这并不符合骨伤科的实际教学需要,我们进行局部调整,减少前者课时来适当增加后者的课时,并举行专题讲座来增加后者的学习内容,以争取骨伤特色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骨科与中医骨伤科区别例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2—0059—02

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上颌骨额突骨折的

法医学鉴定日益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就我市l998—

20__年22例上颌骨额突骨折进行了法医学统计、分

析。

、资料

(一)一般情况

本组22例中,男20例,女2例,年龄2l一65岁。

致伤方式有:拳击(15例)、棍棒伤(2例)、砖块伤(2

例)、脚踢(1例)、铁锹拍击(1例)、啤酒瓶伤(1例)。临

床表现为:颜面、鼻部肿胀,鼻根内陷,呼吸不畅,部分

鼻部检验未见明显外伤。

(二)扫描方法

本组均行鼻部侧位x线检查和鼻部ct水平位扫

描(以cm线为基线,层厚2 mm细描),其中l0例行

副鼻部冠状扫描。

(三)影像结果

本组鼻骨侧位片均未检见额突骨折;ct水平位扫

描均可检见额突骨折(见图2、图3),其影像诊断结果

见表1.本组中单纯性额突骨折5例,复合性额突骨折

l7例。占本组77.3% ,其合并,}i折情况见表2。鼻骨冠

状扫描见鼻骨骨折1例,但鼻区冠状扫描未见上颌骨

额突骨折。

表1 上颌骨额突骨折的部位、形态及骨折方式分布

表2 上颌骨额突骨折并发其他骨折情况

合并骨折 例数(%)

鼻骨骨折

鼻中隔骨折

眶壁骨折

鼻颌缝分离

上颌窦壁骨折

二、讨论

(一)解剖位置

上颌骨额突位于上颌骨上端。额骨、鼻骨及上颌骨为

直接支持外鼻的骨骼。鼻骨外侧缘略呈锯齿形,全长

与上颌骨额突相接。【 j鼻骨保持鼻梁的高度,上颌骨额

突决定鼻背的宽度。

(二)骨折成因

上颌骨额突与鼻骨、额骨系骨缝连接区,此为着

力薄弱区。[21另外,作为外鼻组成骨,其外鼻位置暴露,

在较大外力作用下易发生骨折。本组资料显示上颌骨

额突骨折均为钝性外力作用所致。值得注意的是,额

突骨折中以复合性骨折较多,单纯性骨折较少,经统

【作者简介1靳海涛(1976一),男,河南省濮阳市人,港医师,主要从事法医临床学及法医病理学鉴定工作。

tel:+86—393-8926046:e-mail:hnpylinwei@l26.com。

一 ~一

· 142 ·

计本组中复合性骨折占77.3% ,此现象与上颌骨额突

的解剖位置及毗邻关系相关。根据力的传递与应力原

理,笔者认为上颌骨额突骨折与其外力的角度、部位

及强度有关,当外力发生在鼻部正前方易造成鼻骨骨

折:外力发生在鼻部侧上方常出现上颌骨额突的复合

骨折。据统计,外伤性上颌骨额突骨折受力部位多位

于鼻部侧面上方处,复合骨折中以合并鼻骨骨折最为

多见,占45.5%;其次为合并眼眶壁骨折,占18.2% ,合

并眼眶部骨折主要是由于眼部骨性眶内侧壁、眶下壁

的中1/3极为薄弱,当眶周(鼻部侧上方)软组织受钝

性外力打击时,作用于软组织的压力可转化为液压,

致眶内压增加,使眶壁破裂,产生爆裂性骨折。[31此外,

上颌骨额突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占9.0% ,合并上颌窦

壁骨折占4.5% ,合并鼻颌缝分离占18.2%。当外力作

用在鼻部侧下方(即上颌骨额突的根部)易出现单纯

的上颌骨额突骨折,本组中单纯性上颌骨额突骨折占

22.7% 。

(三)法医f 床学鉴定

1.临床特征:上颌骨额突骨折临床表现以局部软

组织肿胀、疼痛、鼻出血为主要症状。[41单侧上颌骨额

突表现为鼻梁偏斜,呈歪鼻畸形,向内侧移位者,局部

塌陷,压痛明显;合并鼻中隔骨折者,鼻部肿胀,鼻腔

内积血、鼻塞。上颌骨额突骨折与鼻骨骨折区别为:鼻

骨骨折主要表现为鼻梁的下塌和偏斜;上颔骨额突骨

折则呈现出鼻背的下陷,肿胀明显,且往往患侧通气

不畅。当鼻部损伤且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鉴定中应

注意上颌骨额突的影像学检查,以防漏诊而出现鉴定

差错。

2.影像特征:x线检查是鼻区外伤的常用检查手

段,使用轴位投照法可以观察双侧鼻骨及上颌骨额突

骨结构,【5】但因面部其他骨性结构和软组织影的干扰,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2期)

且操作繁杂,适用人群局限,所以无法普及应用,而鼻

部侧位x线检查因双侧上颌骨额突骨质的影像重叠

无法分辨,故x线检验对上颌骨额突骨折的发现率极

低,常易漏诊,本组x线检查均未见额突骨折。而鼻区

ct水平位扫描可以清楚显示上颌骨额突骨折和错位

程度以及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情况,为临床正确诊

断、及时治疗和法医学鉴定提供依据。鼻部冠状扫描

因部位及角度问题阳性率不高。基于此,笔者认为鼻

部ct水平扫描为诊断及鉴定上颌骨额突骨折的首选

检验方法。另外,因上颌骨额突与鼻颌缝的位置及细

微结构不易分辨,极易误诊,应注意鉴别,鼻颌缝为双

侧对称(见图1),而上颌骨额突骨折常为单侧,仔细分

析不难做出诊断。

3.损伤程度判定:现行《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

行)》对上颌骨额突骨折未作明确规定,但随着ct扫

描的普遍应用,对鼻区外伤后出现鼻背下陷、鼻腔通气

不畅者,经鼻区ct水平位扫描,上颌骨额突骨折发现

率明显增加。笔者基于上颌骨额突系上颌骨尖部,参照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13条规定定为轻伤,鉴

于条款制定的时限性,考虑到伤情鉴定的平衡原则,笔

者建议将上颌骨额突骨折作为一单列条款,对上颌骨

额突骨折且伴有明显移位、成角,且明显影响鼻部外形

或通气功能的,或需经手术复位的定为轻伤。

参考文献

[1】李宝实.鼻的解剖.鼻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7

[2】周树夏.颌面颈部创伤.创伤医学丛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71

[3】范先群.眼眶爆裂性骨折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临床眼科杂志,

1998,(1):66

[4】吴博亚主编.五官科学.第3版.北京:卫生出版社,199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