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30 01:19:24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例1

首先,财务分析主要是指对一些与财务相关的数据和财务资料,运用财务和会计管理的方式进行分析,还要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产生经济关系进行分析,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了给企业的决策者财务决策的时候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使得企业更好的调整未来投融资和财务管理的方式,使得它们更加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状况。因此,财务分析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状况的主要途径。所以,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明白财务分析的好坏对于公司未来发展中的意义,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积极推行财务分析方式。虽然上市公司已在财务分析中取得一些进步性的成果,但是在财务分析的具体实施上也存在的问题,因此,上市公司要想进一步改善这种现状,就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

其次,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进行正确的财务决策的基准,所以财务报告的信息必须是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有利的,可以给企业管理者进行财务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上市公司应该通过研究和探索找出财务报告分析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促使上市公司重新建构自己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进而探寻更科学和有效的财务报告分析方式,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更加健全。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报告分析资料不全面。首先,由于目前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资料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地区差异,这就导致他们的利润和收入以及未来发展的状况都不确定,这就使得财务报告的制定只考虑总体的情况。没有办法反映每个公司财务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得财务报告的概括性较强,这就使得下属公司的一些财务问题被隐瞒,进而容易导致决策者的财务决策失误;其次,上市公司缺少对社会责任财务信息的披露,而且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在财务报告中体现与社会责任财务信息相关的问题,只是体现一些上市公司增值的会计信息,这就使得企业只顾自身经济利益的提高,却忽视了对于社会和环境的考虑。因此,上市公司要想得以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兼顾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所以上市公司只有注重社会价值的提升,才能促进经济利益的提高。

2.上市公司虚构利润收入。由于目前的上市公司虚构自己的利润收入,这是财务报告分析中最主要的问题,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对原始交易的票据和发票以及印章等进行造假。如果根据会计的基本条例的要求,只有确定存在销售行为才能有收入的记载,但是有些上市公司只是为了达到营业收入的目的,从而指使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票据和账簿,从而使得进一步虚构公司的利润收入,从而使得自己利益获得最大化的提高。这种模式很容易被审计部门检查出来,但是,由于审计部门很难确保这些数据的独立性,从而使得上市企业频繁利用这种手段进行经营和利润收入的虚构。

3.国家和政府缺乏相应监管,使企业隐瞒重要信息。由于国家缺乏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方面的监管,而且上市公司一旦暴露一些重要的信息就使得公司在经济上受到一些损失,这主要是由于现在的股市发展不稳定造成的,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如果要披露一些对自己不利消息,就会使得企业的形象造成损害的同时也必然会受到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要是企业本来就存在财务报告的问题,就会使得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风险进一步扩大,这就导致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财务报告中的问题公布出来。

4.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制定财务报告。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来制定自己的财务报告,进而使企业在制定的时候尽量考虑有利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财务报告条款,由于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和相应标准还不完善,而且相关会计发展的准则也不建全,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没有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加以规范和界定;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企业的在财务管理和分析的监管力度不足,这也使得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违规制定财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的问题频频出现。

三、优化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分析资料和体制。上市公司要充分分析财务报告的资料所要达到的目的,从而避免现行财务报告反映的情况不实的现象的出现,因此,充分分析财务报告所达到的目标,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层更好的评估现金流量和财务运行模式,进而使得财务运行的风险逐步降低,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可以将目前企业现在真实的财务运行状况和经营状况全面的反映出来,这有助于企业的决策者通过财务报告制定未来的发展模式。

2.重视企业财务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企业应该积极培养高素质和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会计人才成为企业的财务人员,从而应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并且对会计相关的凭证和票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进而保证会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按照法律履行相应的职责;企业负责人应明白自身的职责,积极学习与财务和会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有关经济会计法规和法律,进而对自己和单位、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方负责,才不会指使命令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制定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虚构相应的数据。

3.政府和会计行业应该加大监管力度。首先,应该提高管理层的财务会计相关法律和法规方面的意识,明确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加大对上市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惩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以基本的会计规范为根本,要严格把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资质,让专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和有关的人员从事财务的管理工作。其次,还应该加强国家对于会计行业的监管,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验和检查以及适时的监督,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上市公司加强财务会计信息的检查以及审计进行严格的监管。再次,规范行业内部监督,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和专业会计师队伍的风险意识防控,形成行业内部管控机制与外部监管控制的体制,可以高效的发挥监管的职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监管上的力度。这种的监督和管理的体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使得企业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行业内部的监督三者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例2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综合分析的必要性

(一)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特点

1.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提供的内容与方式有专门制度和法规规定

会计制度体系是制约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法规体系,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其专门的法规体系。目前我国涉及上市公司的法律规定主要有:《公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方法》、《第13号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等,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提供的内容与方式做出了专门的规定,并且形成以制度化。企业在上市后必须首先要履行信息披露制度,对股东负责。

2.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详细、公开、公平同时强调时效性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主要是为与企业相联系的各种股东提供参考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内与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以此改进加强管理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由于上市公司的股东比较分散而且他们所涉及的信息渠道比较的单一,这就要求上市公司提供的有关公司经营的财务信息更加的详细,甚至要求提供很多的非财务信息。对于信息披露的时间也有明显的规定: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半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报告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编制完成。

3.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财务报告信息涉及公司及多个子公司的利益,它涉及许多的部门以及个人,因此为增强公司外部会计报告使用者对其真实性、公允的信赖,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利用外部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对其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综合分析的目的

财务报告分析就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对其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可以说不同的报告使用者对财务报告分析有不同的目的。投资者在对企业进行投资时都会对企业的各种财务进行分析,进而了解企业的投资风险。

1.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与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上市公司资产的流动性、负债水平及偿债的能力,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风险。

2.评价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

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就是利用资产取得收益的过程,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资源,资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素质水平。进行上市财务报告分析可以直接的了解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使用效率情况及资金周转状况,以此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3.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

获取盈利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企业的盈利直接反应了企业的综合素质,企业要想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必须要获得较高的盈利,这样才能在市场机制中占有一席之地。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投资者的投资他们的财务报告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投资者对于盈利水平不能只是停留在利润的多少简单的层次上,还要分析它的内在含义,并且要结合企业的内外因素、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考虑,分析未来企业盈利发展变化。

4.评价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与发展趋势

企业的发展趋势关系到投资者的自身利益。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可以判断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与发展趋势,预测公司的经营前景,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损失。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

(一)经营业绩分析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于企业的业绩是非常关心的,因为企业的业绩能力强企业就会盈利,企业的业绩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上市公司收入的构成情况

上市公司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业务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指标,对该指标的分析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一般使用最近3到5年的数据。在分析主营业务收入时要注意分析各收入项目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便了解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在同行中的地位。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主营业务收入要占到总收入绝对值,否则企业的发展前景就不容乐观。

2.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各项利润和利润指标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之一,通过对该类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通过观察企业的经营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支净额在企业总额中的比重,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可靠性。

3.分析成本费用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发展重要的一项,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越低,企业的盈利就会越高,相反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因此通过企业财务报告分析获取企业的成本费用的分析,了解各种成本费用在项目中所占有的比重,以此达到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的目的。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各项资产运营的能力强弱直接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越高,周转速度越快,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公司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是:应收账款周转率、货存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三)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公司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

1、流动比率

一般的情况下公司的流动比率为2时较为理想,但是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非生产性公司由于存货少,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账款。

2.速动比率

一般而言公司的速动率为1较为合适,但由于流动资产中可能存在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公司的实际偿债能力会收到影响,为了弥补该情况的不足,以较客观的评价公司的偿债能力,还可以用超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

3.利息保障倍数

该指标说明用公司利润偿还利息以后还有大量盈余,该指标越大,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小,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

(四)现金流量分析

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经营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比

此比率说明企业每实现一定的销售所获得相应的经营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公司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多,支付能力越强。

2.经营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

该比率也说明企业每实现一定的营业利润所获得经营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账面利润实现流入的经营现金流量越多,企业的营业利润质量越高。

3.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比率

企业在有利润的时候不一定具有足够的资金还债,所以利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负债比率指标,能充分的体现企业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在多大的程度上保证偿还当期流动负债。

(五)对财务报表附注的分析

由于财务报表中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性和规定性,它只能提供定量的财务信息,而财务报表附注作为财务报表的重要的补充,因此对财务报表附注的分析就会显得格外的重要,他可以帮助投资者进一步的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以及动态发展。

1.对或有事项的分析

公司的或有事项是指导致企业发生损益的不确定状态或情形,因为或有事项的后果需要时间的检验,所以一般的公司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必须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对于公司来说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判断这些事项将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率还是会使公司遭受损失。

3关联易

关联易是企业之间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交易,对于此种交易我们应该了解其交易的实质,了解上市公司被交易出去的资产是否是企业的非重要性资产,而被交易进来的资产是否能在未来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一)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而且,比率分析是针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综合程度较低,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

(二)趋势分析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是指与本企业不同时期指标相比,给分析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趋势方面的信息,为财务预测、决策提供依据。但是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三)对比分析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确定指标间差异与趋势的方法,但由于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存在差异,各企业业务关系在区域上又不尽相同,其必然导致不同企业指标水平的差异,从而使之缺乏可比性。

四、财务报表分析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时,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上市公司执行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这样才有利于掌握报表中各个项目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和变化的原因;其次在运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时,不能用很少的指标进行分析以避免作出简单、片面的判断,使投资者陷入误区,并影响政府、债权人及股东作出相关对策。

(二)因为对上市公司各项财务指标分析的数据都是上市公司过去或历史的经营业绩,所以,用这些数据去精确分析和预测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是不确实的,它仅仅是投资分析的一个方面,还必须根据行业背景、公司自身的特点、经营条件和地区乃至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采用连续的动态分析才可能做出全面的判断降低投资的潜在风险[3]。如2003年以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曾使被人们认为“夕阳产业”的钢铁、煤炭、建材等产业就出现了强劲增长,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盈利水平。

(三)以上内容是互相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同时也各有自身的局限性,在运用时不能孤立的运用一两方面数据就据此作出投资判断。一般的投资者往往只根据每股收益的净资产收益率等“单位化”后的指标,或是仅仅依靠静态的对比来决定投资策略,这样做就很容易走入误区。

(四)采用以上分析方法时应该从正反两方面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时,我们不仅要寻找挖掘出其投资价值,同时也可以发现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财务风险,并判断它是属于系统风险还是非系统风险以及企业的克服能力,从相反的方向来说明企业是否具备持续经营的能力和是否具有投资的价值。

总之,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不能单一地对某些科目关注而应将公司财务报表与宏观经济一起进行综合判断,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宽度比较,并把其中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舍弃掉,发掘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以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琳.财务综合分析的运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李晶晶.论财务报表综合分析——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1,5.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例3

一、引言

二十世纪以来,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已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由于利润操纵、会计造假屡见不鲜,使得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社会各界对于改革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仅依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已难以概括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要求,客观上需要一个涵盖面更广的概念来描述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前主席Levitt在1994年深刻分析美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会计信息披露应具有透明度,得到了各国学者的积极响应,从而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提高到新的高度。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增强银行信息透明度》的研究报告,将透明度定义为:透明度是公开披露可靠及时的信息,透明度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银行的财务状况和业绩、风险活动和风险管理活动。自从SEC前主席Levin提出会计信息透明度以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也针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披露应当透明。时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表示。我国上市公司要推行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扩大上市公司披露范围,充分披露上市公司一切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增强市场透明度。我国理论界的会计学者对会计信息透明度也做了初步探索,魏明海、刘峰等认为:会计透明度是传统的会计质量标准和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发展,是以相关性和可靠性为主的会计信息标准的延伸,是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概念,如果说相关性和可靠性侧重于会计信息自身的质量标准,信息披露侧重的是实现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一种方式,那么会计透明度则是一个全面、综合性的概念,不仅顾及而且还丰富了会计信息自身的质量标准以及实现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方式。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有很多表征,如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等,其最主要的表征是企业的价值,而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主要通过确认、计量、报告等一系列处理程序提供企业财务方面的信息,用户通过会计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的上述表征进行估计和判断。因此,如果用户通过会计信息能够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上述表征,也就是能够透过会计信息看到企业本质的话,那么该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就是透明的。根据以上关于透明度的定义和国内外学者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研究,本文对会计信息透明度尝试给出一个大概的定义。即会计信息透明度指透过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明确地了解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这些经营活动的后果,从而得到清晰、完整、可比、真实的影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公司信息披露活动的实证研究揭示了法律、文化、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和对外交易活动等对一国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在法律因素方面,LaPprta等(1997,1998,2000)揭示了法源对投资者保护力度及公司治理影响的差异,其中包括对财务披露的影响差异。Ball等(2000)证明了在普通法系的国家内,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是通过公开的披露信息而得以解决的;而成文法系国家的会计信息不对称则是通过各大股东之间以及大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内部渠道得以解决,因此对信息的公开披露要求不高,导致普通法系国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更及时更稳健。Gray和Vint(1995),Zarzeski(1996)分别证明了风险厌恶、个人主义、权利等级观念等文化因素对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Jaggi和Low(2000)及Hope(2003)以CIFAR(国际财务分析和研究中心)年报披露指数代表公司的披露水平,揭示了一国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受法律制度和文化的影响。利用更广阔的样本,Hope(2003)发现在对公司披露水平的影响上法律并不能替代文化,这与Jaggi和Low(2000)的结论相反,而且随着信息环境的丰富(以分析师的跟随数量代表),法律制度因素对公司披露水平的影响存在减弱趋势。Ball等(2003)研究了亚洲四国的信息透明度问题,将透明度定义为企业的经济收益(Economic income)反映到会计收益中的及时性,并发现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不能保证信息的高透度明,信息生产者(企业高管人员)与监督者(审计师)所面对的激励起着重要作用,而这些激励因素受到一国法律、文化等因素的影响。Bushman(2004)在从公司报告、私人信息收集与交流、信息传播能力(如媒体的覆盖度)三方面构建了衡量各国公司信息透明度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将众多的具体指标归结为两综合指标:财务透明度(Financial transparency)和治理透明度(Governance transparency),前者包括公司财务报告,以及分析师和媒体对公司财务信息的解读及传播密度(或强度和深度);后者即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密度,并发现各国的财务透明度与其政治经济环境相关,而治理透明度更多地决定于该国的法律制度。Khanna,Palepu和Srinivasan(2004)分析了13个亚洲太平洋国家的466家公司披露活动和其与美国市场交互作用的关系,并以标准普尔的透明度和披露指数(T&D Scores)衡量这些公司的披露水平,发现这些公司的披露指数与其在美国经营业务、上市交易、国际资本持股占比、美国资本持股占比等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认为公司的披露水平是其一系列与美国市场交互作用活动的函数,这表明公司的透明度与其对外交易有关。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学者对透明度(包含会计透明度)的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如魏明海等,2001;左志明,2002;赖惠明,2003;蒋顺才,2004等),对公司信息透明度及有关的信息披露水平的实证研究较少。近年开始的相关实证研究除刘立国和杜莹(2003)等的研究外,其余都是针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都主要集中于公司治理的影响方面。张宗新和郭来生(2003)对1998年至2002年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从时间动态序列上,中国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VDI)逐年提高;规模大、效益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实施自愿性信息披露;流通股比重、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以及两职合一等治理结构指标对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数(VDI)的解释效果并不显著,意味着目前阶段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公司治理效应并没有现显;具有外资股的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动机较强。张翼和林晓驰(2004)对公司最终控制人分类为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一般国有企业、非国有境内法人、自然人、职工持股会和境外法人,并对2001年报告的盈利信息自愿披露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一般国有企业和非国有法人控制的公司管理层不倾向于提供盈利预测或预告,而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控制的公司管理

层更倾向于提供盈利预测或预告。由一般国有企业和非国有法人控制的公司第一大股东比例越高,管理层越不倾向于自愿披露前瞻性盈利信息。没有发现机构投资者、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对盈利预测或预告有显著影响,公司财务比例、市帐比、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倾向于提供盈利预测;资产收益率较高的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前瞻性的盈利信息,而盈利较高的公司则倾向于提供定量披露。王建峰(2004)利用2002年沪市1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自愿披露的动因分析人手检验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发现有不利消息的企业更热衷于信息披露,要进行融资的公司披露水而更低,这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结论相反。此外,发行H股的公司的自愿披露水平较高,而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比例以及第一大股东直接间接持股比例与自愿披露水平不相关,资产规模和负债水平以及行业性质等公司变量与自愿披露水平显著相关,而独立董事比例可能和发行H股存在内生关系,因而尚待进一步检验其对自愿披露的影响。范德玲、刘春林和殷枫(2004)利用2002年随机抽样170家制造业公司实证研究发现,影响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主要因素为公司规模、盈余业绩和公司所在地,财务杠杆和第一大股东所有权性质影响并不显著,但方程AajR2为0.161表明模型中遗漏了其他的关键变量,实证结果的解释力有限。尽管只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范围内,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仍然很不一致(如有关独立董事对自愿披露的影响),原因在于研究中披露水平指数的构建和数据分析需要大量的工作。研究者的研究样本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研究者各自的小样本研究使得即使是针对同一年公司的横截面分析,由于各自所选研究样本的差异造成分析的结果不同。而其他如方法的问题、关键变量的遗漏、自建披露评价体系的主观性等也会造成各研究结果的矛盾,从而统计检验的能力也会减弱。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现状分析

(一)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充分披露原则要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对全体投资者不得忽略或隐瞒任何重要的财务信息,它是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一条重要原则。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具体反映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内容是否详尽、完整。本文随机抽取了沪深两市的207家上市公司(沪市131家,深市66家),对其2008年的年报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项目统计,以年报信息的部分重要事项为对象,分析上市公司在会计数据、业务数据和重要关联交易事项披露方面的情况。为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披露情况,在会计数据披露方面,从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列示来看,97.35%的上市公司均严格按照年度报告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披露,只有极少部分上市公司未能遵守规定;所有样本公司都提供了报告期末前三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股东权益变动情况的披露比例为93.77%;从利润表附表的披露来看,88.14%的上市公司按照《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列示,但有11.86%的上市公司未予披露。在业务数据披露方面,因为年度报告准则对这项披露未作强制性要求。只有6.31%的上市公司列示了公司业务数据。因此,从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披露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对于这类信息的法定披露倾向明显。自愿披露动机不足。为重要关联交易事项披露情况统计,从对购销产品、提供劳务发生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情况来看,在发生该类交易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未严格遵循年度报告准则,主要表现在未对交易价格、结算方式、关联交易事项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以及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持续性等重要信息进行披露;从对资产、股权转让发生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情况来看,在发生该类交易的公司中一半未按照准则要求进行披露,主要问题在于未对定价原则、资产的帐面价值机遇以及评估价格等信息进行披露;从对公司与关联方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债权、债务往来、担保事项等的披露情况来看,在发生该类交易的公司中绝大多数多数企业未披露关联事项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公司的影响等。从总体上来说,上市公司对于重要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明显不足。

(二)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违规行为 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是维护资本市场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但从(表3)我们可以看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违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表3)中可知,中国证监会处罚中三类性质的违规比例都在总额的50%以上,表明这是上市公司经常违反的形式。但信息披露不及时和重大遗漏比虚假陈述比例较高,假如去掉2002年的数据,则未及时披露为68.8%,重大遗漏为60%,虚假陈述为54.29%。在现有的证券监管体系下,监管部门的职权设置存在不足。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部门,其监管职权主要体现在持续披露阶段,即对上市公司提供的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进行审查。由于目前交易所的人力、物力有限,认真审核众多上市公司上报的信息披露材料难以实现,造成了事实上的审查不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后,交易所可以要求上市公司不断解释以澄清疑问,但不能对可疑问题做出实质性判断。由于交易所没有对上市公司的调查权,所以对信息披露真实性的监管能力有限。证监会有调查权和处罚权,但在持续披露阶段,证监会不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材料直接接触,同时证监会又缺乏充分有效的接触上市公司的途径,多从报刊和杂志等新闻媒体了解上市公司的各种公告以进一步发现问题。与证监会不同,中注协没有对上市公司的调查权,只能调查和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应的注册会计师。由于无法接触到上市公司的原始资料,中注协的监管重点放在对规程的检查上,因此很难通过对事务所的检查发现信息披露的真实问题。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例4

在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十的发展,但目前还不尽成熟、不尽规范。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就是我国证券市场所存在问题的突出反映。财务报告舞弊,是相关当事人在对利弊得失权衡后作出的选择,是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不可脱离证券市场特殊的融资制度背景。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融资制度,就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具有如下特殊的动机。

一、为获得上市资格条件

根据我国《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上市的公司在财务上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发行股票前必须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因此,一些业绩并不是十分好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资格条件,实现上市融资的目的,必然通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以确保公司连续三年盈利,使之符合上市所需的财务上的要求。还有许多公司在上市前进行了大规模的上市改组,将一些劣质资产剥离出去,上市前三年的业绩就有可能并不是公司盈利能力的真实表现,而只是人为操纵的业绩。

二、为提高股票发行价格

新股发行公司除了千方百计获得上市资格达到“圈钱”的目的外.还存在着多“圈钱”的强烈动机。一家公司能够募集资金的多少是由股票发额度和股票发行价格决定的。在中国,新股发行是稀缺资源.股票发行额度受公司的影响较少.新股发行价格就自然成为公司操纵的对象。在利润指标为基础的定价模式下.公司必然会以种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期达到抬高发行价,使司筹集到更多资金的目的。

在1996年之前,股票发行价格是根据发行年预测的每股净收益和发行市盈率计算的。市率是由证券主管部门确定的,许多公司就高估利预测,以达到提高发行价格的目的.造成一些司上市当年的实际利润远远低于当初的预测数1996年.中国证监会调整了股票发行价格的计公式: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前三年每股净收益平值×发行市盈率。许多公司又开始对发行前三年会计报表进行操纵。1997年,中国证监会针对多公司操纵发行前会计报表的情况,又将新股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调整为:发行价格=每股税利润×市盈率。其中每股税后利润=发行前一年股税后利润~70%+发行当年摊薄后的预测每股后利润x30%。这种政策的改变,并没有消除新发行公司操纵利润的动机,一些公司又开始在年会计报表与当年盈利预测报表上同时操纵1999年中国证监会再次调整股票发行价格的价方法,即按照股票市场上行业相同或相近、规相近、盈利水平相近的10家左右已上市公司股的平均价格来定价,与前面的几种定价方法相比这次的定价方法比较客观,但是同样有公司为取得较高的发行价格,虚报发行前一年的盈利能力。2001年至2005年又重新采用控制市盈率的办法对发行价格进行控制。由此可见.只要盈利能力还是决定股票发行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就存在虚报盈利能力的动机。2006年结束了新股固定价格的方式,提出新股询价制度.是我国股票发行市场化的一大进步。

三、为获得再融资资格条件

配股或增发新股对于上市公司是十分重要的再融资工具。然而,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或增发有严格的要求。对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认定主要是以净资产收益率(roe)为限制条件,并在近年来进行了多次调整:1994年中国证监会了《上市公司配股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配股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公司roe三年平均在10%以上”。1996年中国证监会将原来申请配股的条件修改为“最近三年内roe每年都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不低于9%”。1999年中国证监会又对roe进行新的规定:三年平均roe不低于10%,每年roe不得低于6%。2001年,证监会要求拟配股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

为了满足中国证监会有关配股条件的要求.以达到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大都需要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测算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配股资格线。一些达不到净资产收益率要求、但有着强烈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就通过操纵利润来达到目的。在证监会1993年至2007年处罚公告中披露的因财务报告舞弊而被处罚的78家上市公司中,有22家上市公司的46份舞弊年报所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符合当年证监会关于配股的要求(见表1)。

其中有18家上市公司在下一年度完成了配股,实现了再融资。其中,重庆实业在2000年公开披露的配股说明书中披露:1997年、1998年、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l1.48%、6.82%、16.44%,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l0%以上,任何一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重庆实业在1999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净利润为2107.68万元。经查,1999年重庆实业虚增净利润1432.21万元,占当年年报披露净利润的67.94%。其实际情况根本不符合配股的条件。

由此可见,由于政府对配股行为的行政干预,倘若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配股资格线,在配股压力的驱使下,自然会设法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i2]。另外。由于许多上市公司是经过“包装”获得的上市资格.在上市时就先天不足,上市后面临着盈利能力下降、亏损或公司正常经营资金短缺的困境。这些上市公司都迫切希望通过实现配股和增发新股等再融资方式筹集到更多的资金,以期能够使公司摆脱困境。

四、避免被特别处理或退市

公司上市后可能受到各种原因引起的处罚其中最严厉的处罚是因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恶化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这意味着公司将丧失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公司及其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这显然是上市公司及相关利益者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出于逃避惩罚,不愿意因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一些处于盈亏临界点附近的公司。具有巨大的利益驱动粉饰财务报告,隐瞒亏损,避免被st或pt处理。

《公司法》第157条规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将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交易。第158条又进一步规定,上市公司若有上述情形,且“在限期内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除此之外,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定的《股票上市规则》对“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特别处理”作了规定.“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难以判断,可能损害投资者权益的情形”,交易所将对其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这里的“财务状况异常”指的是以下两种情况:①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的净利润均为负值;②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也就是说,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者是由于出现巨额亏损导致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都被视为财务异常,将受到特别处理。如果一家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被特别处理后,第三年仍然亏损,交易所将暂停其股票交易,并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建议。从《公司法》和《股票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一旦出现亏损。有可能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三种处理,即特别处理、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而这些处理将对上市公司及有关的利益关系人产生严重的影响。当初,政府有关部门、母公司千辛万苦争取到公司发行股票和上市资格这个壳资源,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希望利用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以扩大公司的规模、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发展地方经济而公司一旦因亏损原因而被暂停上市、甚至终止上市。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例5

经营收入划分为主营收入和非主营收入。前者一般是企业的当家产品,说明某个企业是否有拳头产品。倘若主营收入占整个营业收入的比重为绝大部分,那么就说明该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能凭借拳头产品站稳脚跟,反之,则说明整个企业的根基不牢靠,遇上风吹草动,就有可能会导致收入滑坡。当然,看经营收入指标,不能仅分析其每年的增长水平,单纯从本企业的纵向比较中把握其动态走势,还应从整个行业的视角出发,观察其商品的市场占有率(经营收入÷行业经营收入)。即从行业的横向座标中觅得其占有的市场份额。

(2)看资产运行指标,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如果把经营收入比作一个人的肌肉,那么资产运行就好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存的血液。资产作为"血液"其运行质量的优劣,自然对企业的经营好坏至关重要。

看企业的资产运行指标要重点分析资产与权益的关系。一家公司的全部经营资金来源与全部资产总额肯定相等,经营资金来源又包括股东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负债)。一个公司的资产总额很大,并不能说明这家公司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就好,而要看其股东权益对应的那部分资产(净资产)的数额有多少。企业的净资产=总资产-负债。一般而言,如果企业的净资产大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土地、设备、建筑物),就表明企业财务结构良好,安全性较大。现在有许多公司是靠高额负债形成的大量资产。这种资产越多,就意味着其固定利息支出也随之上升,普通股东所负担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倘若再加上这部分资产市场价值不大的话(例如滞销货物、积压商品),则表明企业经营业绩的劣化。这方面的分析集中通过资产负债率和指标反映。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企业全部负债÷企业全部资产)×100%。评判某个企业的债务是否具有较大的风险,除上述负债率指标外,股民还可注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企业偿债能力既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高低,又反映利用负债从事经营活动能力的强弱。因为优质企业负债结构合理,偿债能力较强,"像鸡生蛋、借船出海"正是其形象的比喻。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有两项指标。一是流动比率,其计算公式是: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二是速动比率,其计算公式是: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生产经营型企业合理的流动比率应为不低于2,而正常的速动比率应低于1。

除此之外,分析企业的资产运行状况,还应关注的指标是: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库存及库存周转率。一般而言,企业的库存视不同行业而定,而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则是越高越好,周转率越高,周转效数越多,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越好。

(3)看回报水平指标,掌握企业的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例6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上市公司的高官违规、违法事件屡屡曝光,证券市场可谓风波不断。这虽然和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司法手段相对滞后有关,但更多地应该归咎于上市公司内控机制的严重缺位。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失控和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失控两方面。据监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管理层对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疑点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甚至很多事件曝光后,上市公司仍不积极主动调查核实潜在的深层次问题。所以说,是内控制度存在的漏洞导致了证券市场一起又一起恶性事件。因此,引导并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通过收集统计数据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集中于财务报告缺陷的比例很大,因此通过实证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缺陷驱动因素分析不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实务界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研究意义

企业内不同的内控实施主体可能对内部控制的目标界定不同,如监管部门的目标是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保证市场份额稳定,其目标可能更多地关注企业实施内控制度所达到的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而企业对自身实施内控制度,其目标不应局限于此。

经过上述相关的探讨,我们应该意识到企业自身内控实施与评价的最高目标是要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使内部控制成为公司长期经营发展的核心,而不应仅是为了防止衰退。目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到底受到哪些驱动因素的影响成为各学者研究的重点,国外对于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已经很多,然而国内对于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国内企业的运营,尤其是沿海的外向型企业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经营管理落后,最主要的是由于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实施不力,而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经营困境,不少中小企业已经破产或者面临着倒闭的重大风险。鉴于此,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具有无可争辩的现实意义。

三、实证模型的构建与数据采集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上市公司年报、国泰安数据库以及财经类网站,除此以外还利用新浪财经等各大财经类网站,采集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主要查看的是诉讼仲裁和违规记录两个方面。

通过上述数据收集过程,主要采集到2009年我国全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方面的缺陷数据。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截距项+■β■×驱动因素i+ε

在上述模型中,因变量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解释变量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最终将根据回归分析后所得的β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程度,来判断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

从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四大所审计的企业发生财务报告缺陷的风险小;被立案调查的企业说明其存在违规情况风险大;企业发生并购重组等特殊业务表明风险也很大;企业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越多,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复杂,具有发生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客观环境。规模越大,公司治理方面越困难容易产生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通过表4发现,在所有的样本中,财务报告缺陷有62个样本,在解释变量中,92%的上市公司是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仅有4%的企业被立案调查,内控重组及并购的企业非常少,可见企业非正常事项发生的还是比较少的。子公司的数量平均近3家,近三年发生亏损的企业比例较高,近22%,可见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环境还是很大的。

本文采用了2009年全部上市公司的数据,但是剔除了hy2及公共事业行业的数据,因为其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行业,考虑进来可能会影响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故剔除掉。

以下将以组织结构缺陷作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见表5)

1.audit_opinion与财务报告缺陷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以往的审计意见越是标准的那么自身的财务报告风险越大,因为企业及企业工作人员均会因为前期的成就而懈怠,容易产生财务报告缺陷。

2.Investigated_prosecuted与财务报告缺陷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存在违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财务报告风险而企业内控未发现。

3.chairman_profe与财务报告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高管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话更容易导致财务报告的缺陷。

4.Lnage与财务报告缺陷显著正相关,因为上市时间越长的公司经营年限肯定越长,这样它的各项监管及盈利也长时间没有变动,那么更容易发生财务报告的内控缺陷。

5.Lnsub_com与财务报告缺陷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越多,企业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越小。这是因为企业的分支机构越多,说明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上市监管力度越大,本身的各项管理制度更加精细,所以不容易产生财务报告缺陷。

结 语

通过实证分析及对各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可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都有了积极的发展,相对应的,适当地采取合理的内部控制方法与评价手段都为平稳地渡过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经过本文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并发现了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

相对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拥有更多的子公司,上市时间更长,近期更可能经历了兼并或重组。另外,近期频繁经历亏损和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更可能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因为这些公司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此外,董事长的专业背景对财务报告内控缺陷的存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证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例如四大)的公司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相对更小,因为此处回归的结果并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DeAngelo,L.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1(3):183-199.

[2] Kinney,W.,McDaniel.Characteristics of firm correcting previously reported quarterly earnings[J].Journal of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9,(11):71-93.

[3] DeFond,M.,Jiambalvo,J.,Incidence and circumstances of accounting errors[J].The Accounting Research,1991,(66):643-655.

[4] Dye,R.Auditing standards,legal liabilities,and auditor weal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3,(101):887-914.

[5] Shu,S.Auditor resignations:clientele effects and legalliabi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173-205.

[6] DeFond,M.,Raghunandan,K.,Do non-audit service fees impair auditor independence?Evidence from goingconcern audit opin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2(40):1247-1274.

[7] W.Ge and S.McVy.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2005,(19):137-158.

[8] 杨有红.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9(6):58-64.

[9] 干胜道.企业资金安全性控制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0] 侯成琪.非正态分布条件下的投资组合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5.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例7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灾难无法避免。中国政府在积极采取措施,温家宝做重要讲话。在这一背景下,对审计的重视程度一览无疑。投资者在听取投行方面意见的同时,也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认真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对财务报告中易出现违法舞弊的事项多加注意。

    二、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比较研究

    本文对2007-2009年间,证监会对103家上市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处罚通知的案例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通观中美上市公司舞弊现象,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的异同处:

    (一)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似点

    1.拓宽业务范围,寻求最高地位

    公司得以上市,需要满足一系列苛刻条件。当公司历尽千辛万苦成功上市后,大股东们往往会希望得到更多报酬。这就促使管理者们制定更高的公司战略。大全。当年德隆提出:3-5年内快速进入世界五百强,谋求成为中国制造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当时已是美国第一大能源公司的安然,不甘心只限制在美国,妄图成为世界第一。从美国到印度,从能源管道到宽带网络,处处是安然的身影。过于冒进的公司战略和过高的战略目标,促使他们在无法按时完成预定目标的的情况下只好粉饰报表,以维持其光鲜的形象。

    2.利益驱动

    利益,永远是商人不变的话题。为保住有红可分,为一己私利,安然管理层“偷窃”公司员工和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当漏洞越来越大无法弥补时,安然虚构了12亿美元的利润。最终无法摆脱破产的命运,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破产企业。一个公司的上市,涉及关系复杂,涵盖了众多利益。对股东而言,股东价值最大化,持有的股票有保值升值的能力最重要;管理者倾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者收入来源以公司的经营成果为依据,直接取决于公司的经营发展;而员工的生存发展更离不开公司。外部环境,则有广大分散小股民、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单位和社会团体组成。股民们希望跟着上市公司赚取收益;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主要来源靠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政府需要若干知名企业带动地区发展,为地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这些利益者向公司施加压力或抱有太多期望时,对公司而言就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当各项财务指标没有达到要求时,公司就只能通过一系列舞弊手法粉饰报表,稳定人心。

    (二)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不同处

    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美国的相比,在“普遍性”里又存在“特殊性”:

    1.背景方面——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

    美国的资本主义市场发展较为完善,市场经济引领美国发展。直到2008年经济危机,美国有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全部葬负于危机中,接受美联储的监管。在此之前,美国市场一直由市场自由调节。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持续时间较长,国有企业改革不完全,遗留下不少“后遗症”。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其不惜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以争取上市资格的动机之一。

    2.内部管理方面——我国公司管理体制带有浓厚行政色彩人事制度

    能被形象得分成几个“圈子”不仅是在社会大环境里的社会关系,中国的公司内部管理上也可以划分为一个个“圈子”。公司内部的升迁制度,薪酬管理制度,上司和下属之间、同事之间的交际关系等,都是影响公司经营的因素。虽然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亲属这种亲人关系对报表舞弊也产生一定影响。

    3.与中国特有的政策紧密联系——上市保“壳”

    “壳”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我国目前实行特有的“标准控制”和特别处理制度。它在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同时,又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国交易所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亏损1年且净资产跌破面值、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违法行为等情况之一,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如果再出现问题,则进行PT处理。上市已属不易,在证券市场上“保市难度更大,为了能够在证券市场上长远发展,公司上市后往往也会采取些舞弊手段,以确保公司平稳发展。 4.监管制度上起步晚,条例不完善,操作、执行有一定困难 1985年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成立,致力于有关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研究。2002年通过了独立于政府的SOX法案,成立独立的公众公

    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对行业监管、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等做出具体规定。而我国1988年成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2年9月8日建立了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2002年11月,财政部下发相关文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会计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尽管有了明确的条款,但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证券市场起步晚等原因,我国证监会的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

    三、财务报告舞弊防范预警、治理方法的探讨

    财务报告舞弊是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探讨其防范、治理方法需要国家、上市公司主体、社会公众的齐心协力,共同防治。

    (一)加强上市公司外部监管

    1.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公司管理当局往往会利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漏洞进行舞弊,所以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自身建设,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

    2.完善政府监管,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对违法行为最一般的处罚就是罚款,在数额上,明显偏低。证监会处理时间滞后,工作效率有待加强。当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报表使用者们只能看到上市公司舞弊的最终结果。但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并不熟悉中间检查的流程。如果证监会能够让工作流程更“公开化”、“透明化”,相信投资者们能够更及时的发现问题,避免盲目投资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3.投资者适时改变角度,不仅要对钱财投资,更要对知识投资

    上市公司报表公布时,要仔细注意容易舞弊的报表事项。关注利润也不能忽视资产和负债的比例结构,尤其是报表附注内容。很多投资者往往不注意报表附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报表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附注往往可以体现舞弊倾向,投资者关注这些细小环节,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防范意识,防止被骗。

    (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监督

    1.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通过审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加强对大股东的控制。公司是股东的公司,财务报表总体上受大股东的主观影响。要维护员工和小股东们的利益,就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机构。而当前我国大量的中小股东由于势单力薄,加上受业务素质和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很难做出有影响的决策,因此往往只有名义上的发言权,使得股东大会被大股东所操纵,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也无从实现。因此,要限制大股东的权利就要实现“权力制衡”,通过提高小股东们的权利来制约大股东的行为。其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由大股东先提出候选名单,股东大会表决时采取回避制度,尽量减少大股东对选举的影响。最后,加强和改善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全。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可以进行监事会人员构成改造,改变监事会成员的产生办法,控股股东代表在监事会上的席位,增加相关利益者代表在监事会中的席位,同时提高候选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监督能力,使监事会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3.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当前危害最大的是会计人员协同舞弊,即企业内部高层、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伙舞弊,预防这种类型的舞弊,仅从企业内部采取预防措施效果已经不大。必须加强政府和注册会计师合作,共同实施监督以对其进行控制。大全。对外需要政府要出台严格规范的审计准则,加大处罚力度;对内则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用道德的约束力时刻提醒注册会计师的任务责任,警惕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报告舞弊三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探讨对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和治理,不仅是政府、金融界思考的问题,更是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时刻关注的问题。总体而言,中国的财务报告舞弊技术并不高端,在政府、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公众的共同协作下,把舞弊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最大限度的将损失降低。

    参考文献

    [1]家宜宾,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例分析,财会学习,2009,8(302),27:29

    [2]刘一天,张大为,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5(344) 48:50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例8

 

一、研究背景

2008年,是警醒的一年。美国五大独立投行无一幸免遇难,华尔街神话破灭,经济危机根源之一在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泛滥和滥用,把难以准确估价的金融产品包装的精美堂皇,花言巧语的欺骗投资者;另一方面,人们热衷于投资,在没有实际考察和缜密思索后盲目听取投行的一面之词,结果损失惨重。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灾难无法避免。中国政府在积极采取措施,温家宝做重要讲话。在这一背景下,对审计的重视程度一览无疑。投资者在听取投行方面意见的同时,也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认真阅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对财务报告中易出现违法舞弊的事项多加注意。

二、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比较研究

本文对2007-2009年间,证监会对103家上市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处罚通知的案例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通观中美上市公司舞弊现象,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的异同处:

(一)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相似点

1.拓宽业务范围,寻求最高地位

公司得以上市,需要满足一系列苛刻条件。当公司历尽千辛万苦成功上市后,大股东们往往会希望得到更多报酬。这就促使管理者们制定更高的公司战略。论文大全。当年德隆提出:3-5年内快速进入世界五百强,谋求成为中国制造业新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当时已是美国第一大能源公司的安然,不甘心只限制在美国,妄图成为世界第一。从美国到印度,从能源管道到宽带网络,处处是安然的身影。过于冒进的公司战略和过高的战略目标,促使他们在无法按时完成预定目标的的情况下只好粉饰报表,以维持其光鲜的形象。

2.利益驱动

利益,永远是商人不变的话题。为保住有红可分,为一己私利,安然管理层“偷窃”公司员工和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当漏洞越来越大无法弥补时,安然虚构了12亿美元的利润。最终无法摆脱破产的命运,成为当时美国最大的破产企业。一个公司的上市,涉及关系复杂,涵盖了众多利益。对股东而言,股东价值最大化,持有的股票有保值升值的能力最重要;管理者倾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者收入来源以公司的经营成果为依据,直接取决于公司的经营发展;而员工的生存发展更离不开公司。外部环境,则有广大分散小股民、会计师事务所和政府、单位和社会团体组成。股民们希望跟着上市公司赚取收益;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主要来源靠审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政府需要若干知名企业带动地区发展,为地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这些利益者向公司施加压力或抱有太多期望时,对公司而言就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当各项财务指标没有达到要求时,公司就只能通过一系列舞弊手法粉饰报表,稳定人心。

(二)中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不同处

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与美国的相比,在“普遍性”里又存在“特殊性”:

1.背景方面――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

美国的资本主义市场发展较为完善,市场经济引领美国发展。直到2008年经济危机,美国有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全部葬负于危机中,接受美联储的监管。在此之前,美国市场一直由市场自由调节。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持续时间较长,国有企业改革不完全,遗留下不少“后遗症”。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其不惜编造虚假财务报告以争取上市资格的动机之一。

2.内部管理方面――我国公司管理体制带有浓厚行政色彩人事制度

能被形象得分成几个“圈子”不仅是在社会大环境里的社会关系,中国的公司内部管理上也可以划分为一个个“圈子”。公司内部的升迁制度,薪酬管理制度,上司和下属之间、同事之间的交际关系等,都是影响公司经营的因素。虽然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亲属这种亲人关系对报表舞弊也产生一定影响。

3.与中国特有的政策紧密联系――上市保“壳”

“壳”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我国目前实行特有的“标准控制”和特别处理制度。它在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同时,又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压力。国交易所上市公司如果连续2年亏损、亏损1年且净资产跌破面值、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违法行为等情况之一,交易所对公司股票进行特别处理,如果再出现问题,则进行PT处理。上市已属不易,在证券市场上“保市”难度更大,为了能够在证券市场上长远发展,公司上市后往往也会采取些舞弊手段,以确保公司平稳发展。

4.监管制度上――起步晚,条例不完善,操作、执行有一定困难

1985年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成立,致力于有关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研究。2002年通过了独立于政府的SOX法案,成立独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对行业监管、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等做出具体规定。而我国1988年成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2年9月8日建立了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2002年11月,财政部下发相关文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职责和会计管理机构的工作要求。尽管有了明确的条款,但由于市场经济不发达,证券市场起步晚等原因,我国证监会的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

三、财务报告舞弊防范预警、治理方法的探讨

财务报告舞弊是各方面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探讨其防范、治理方法需要国家、上市公司主体、社会公众的齐心协力,共同防治。

(一)加强上市公司外部监管

1.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公司管理当局往往会利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漏洞进行舞弊,所以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自身建设,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

2.完善政府监管,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对违法行为最一般的处罚就是罚款,在数额上,明显偏低。证监会处理时间滞后,工作效率有待加强。当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检查,报表使用者们只能看到上市公司舞弊的最终结果。但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并不熟悉中间检查的流程。如果证监会能够让工作流程更“公开化”、“透明化”,相信投资者们能够更及时的发现问题,避免盲目投资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3.投资者适时改变角度,不仅要对钱财投资,更要对知识投资

上市公司报表公布时,要仔细注意容易舞弊的报表事项。关注利润也不能忽视资产和负债的比例结构,尤其是报表附注内容。很多投资者往往不注意报表附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报表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附注往往可以体现舞弊倾向,投资者关注这些细小环节,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防范意识,防止被骗。

(二)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监督

1.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各部门、各单位内部设置的专门机构或人员所实施的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内部审计通过审查、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2.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

加强对大股东的控制。公司是股东的公司,财务报表总体上受大股东的主观影响。要维护员工和小股东们的利益,就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组织机构。而当前我国大量的中小股东由于势单力薄,加上受业务素质和技术条件等的限制很难做出有影响的决策,因此往往只有名义上的发言权,使得股东大会被大股东所操纵,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也无从实现。因此,要限制大股东的权利就要实现“权力制衡”,通过提高小股东们的权利来制约大股东的行为。其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可以由大股东先提出候选名单,股东大会表决时采取回避制度,尽量减少大股东对选举的影响。最后,加强和改善监事会在公司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大全。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可以进行监事会人员构成改造,改变监事会成员的产生办法,控股股东代表在监事会上的席位,增加相关利益者代表在监事会中的席位,同时提高候选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监督能力,使监事会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

3.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

当前危害最大的是会计人员协同舞弊,即企业内部高层、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合伙舞弊,预防这种类型的舞弊,仅从企业内部采取预防措施效果已经不大。必须加强政府和注册会计师合作,共同实施监督以对其进行控制。论文大全。对外需要政府要出台严格规范的审计准则,加大处罚力度;对内则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用道德的约束力时刻提醒注册会计师的任务责任,警惕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结束语

财务报告舞弊三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探讨对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和治理,不仅是政府、金融界思考的问题,更是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时刻关注的问题。总体而言,中国的财务报告舞弊技术并不高端,在政府、会计师事务所、社会公众的共同协作下,把舞弊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最大限度的将损失降低。

参考文献

[1]家宜宾,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例分析,财会学习,2009,8(302),27:29

[2]刘一天,张大为,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5(344) 48:50

[3]秦文娇,王清峰,逯统明,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财务与会计综合版, 2009,3(29),56:60

[4]万里霜,阎至刚,高莹,审计学原理及实物,2005,11,105:138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例9

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随着体制建设的稳步推进,也创下了一个个牛市新纪录。可以说,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的新亮点,但挑战与发展并存。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频频出现,证监会开出的罚单也是数见不鲜,单单2014年,就有海联讯、南纺股份、宝硕股份、新中基、莲花味精、紫鑫药业等公司收到罚单,而此前万福生科、绿大地、新大地等公司因财务欺诈问题就闹得沸沸扬扬。在规范资本市场的这条路上,首先要解决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问题。

一、财务报告欺诈的成因

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年因财务欺诈问题被证监委公开处罚的公司大约有十家,考虑到很多公司的财务欺诈问题可能不严重或者可能遮掩得比较严实而并未被发现,总而言之,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同样,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发源地的美国也逃脱不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愚弄,曾经显赫一时的安然、世界通信、朗讯、施乐等公司相继因财务欺诈而轰然倒地。

(一)产权分离的缺陷。公司产权分离主要是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而这一特征也是我们公司制企业的最为本质的特点。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我们能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稳定公司的发展。但是,由于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所站的立场不同、拥有的利益不用,导致两者之间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矛盾,最典型的就是利润分配问题。所有者当然希望享受的利润越多越好,而经营者可能则希望保留一定自有资金为扩大再生产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自有资金比起外部筹资风险更小、资金成本更小,另外还要考虑自身的回报问题,奖金绩效之类。在很大程度上,经营者为了自己利益,不惜通过财务报告欺诈来提升自身业绩以获取更大的回报。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于财务欺诈行为的防范主要还是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关的法规并不完善,同样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也相对薄弱。就2014年海联讯财务欺诈事件而言,堪称是证监会史上“最严”罚单,海联讯因财务欺诈存在骗取发行核准违法和信息披露违法两项不良行为,而在此情况下,证监会开出的罚单也只是罚款,并没有责令退市。由此可见,我们相关法律法规本身并不完善,同时对于违反行为的处罚力度并不大,甚至是疏于对财务违法行为的检查,客观上形成对违法行为的纵容,这些都是导致财务欺诈行为的日益泛滥的重要原因。

(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空隙。与其他法规相比,会计准则有其自身行业的特殊性――按照规定,我国企业可在会计准则所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本企业经济业务特点的会计政策,且各期保持一致。例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就有多种选择方法,存货的发出就有先进先出、加权平均、个别计价法等。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是由会计本身具有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的双重特性决定的,因而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四)制度不健全,监管不不到位。我们的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制度上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如IPO上市制度、保荐人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均有不合理的地方。至于外部监管主要是两方面,行政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我国目前的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行政监督采取的是分部门监督,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而这些监督部门又按一定的权限分别划定监管范围。各部门各自为政,导致有些地方处于“真空”的状态,影响了综合监督的效果。从外部审计监督来看,有些审计单位为了争取“回头客”,就对“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有的还承诺保证委托人不出问题,以致出现了虚假的审计报告。

二、财务报告欺诈的手段

厦门大学的黄世忠教授认为财务报告欺诈的传统手段主要有:收入确认、虚拟资产、期间费用资本化、股权投资、存货及应收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等;现代手段主要有资产重组、关联交易、资产评估、补贴收入、八项准备、会计调整等,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予以简要说明。

(一)随意调节收入或成本粉饰业绩。如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从而在不同年度间调节利润,随意增减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调节折旧费用,对同一交易事项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确定公允价值,非法转回以前年度确立的价值损失等。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完成业绩承诺提前确认收入,最典型的是宜华地产(000150;会计师:四川君和会计师事务所;保荐人:广发证券),宜华地产涉嫌将2009年5月才竣工交付的宜嘉名都通过倒签竣工验收报告及交房书方式,确认了该楼盘巨额的收入,从而实现了股改的业绩承诺,避免了追送两亿多元市值的股份对价。

(二)利用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其交易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体现在产品购销、费用分担、资金占用、资产重组、资产转让等方面。近年在IPO上市案例中,就有阮仕珍珠、胜景山河、万福生科、康芝药业等,无不利用关联方交易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从而达到粉饰报表以获得上市资格的目的。这些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一致特点就是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未披露关联方及客户信息,构成信息披露的重大遗漏,而未披露的关联方通过豁免大额债务或者进行大额捐赠等手段,直接向上市公司输送利润,帮助上市公司扭亏为盈,从而达到满足IPO上市的条件。

(三)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造假。虚构经济业务,虚构合同,从而达到收入、利润的双重增长的目的,骗取上市资格,是部分IPO公司惯用的手段,这样的手段并不高明,但上市公司却屡试不爽。据证监会披露,海联讯于2010年虚构4份合同,虚增营业收入1426万元并于2011年虚构6份合同,虚增营业收入1,335万元,从其招股说明书上营业收入数据以及后期披露出的造假数据可以推断出海联讯并不符合创业板上市的营业收入增长条件,存在骗取发行核准的违法行为。同样,万福生科也在2011年虚构5份合同,虚增销售收入28,681万元。通过虚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造假这种手法相对比较简单,这种现象也比较普遍。

三、结论

资本市场本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取向,维护各方投资者的权益,充分发挥其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创新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事件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广大投资者根据造假的财务数据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政府监管部门受到错误财务信息的误导,未能及时防范、发现和化解由此引发的市场风险;第三方中介机构也因此遭受空前的信任危机。只有了解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欺诈成因及手段,才能帮助投资者、各大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相关利益方采取相关侦测方法、识别财务欺诈风险,进而有限防范风险、避免风险侵害。(作者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朝晖.名家读财报:上市公司48大财务迷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例10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主要有:(1)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尽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舞弊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2)舞弊的客体是会计数据。舞弊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上市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3)舞弊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财务报告舞弊是虚构或者篡改真实财务数据,不会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相反,舞弊带来的虚假信息反而会干扰破坏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的盈利情况。(4)疏忽行为同属舞弊行为。勤勉尽责是人法律上应该承担的信托责任,因此,导致重大误导性财务报告的管理当局的疏忽行为同样应视为舞弊,在法律上属于虚假陈述的范畴。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1)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造假的会计报表必然会误导市场,导致资源的逆向配置。(2)误导投资者。投资者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遭受投资损失。(3)相关机构受害。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常常要面临重大罚款,甚至破产,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同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机构必然深受以其害。(4)相关中介机构受损失。相关中介机构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往往会成为民事诉讼案件中的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5)相关人员受重大打击。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对于公司高管人员来说,不仅会被监管机构裁定为证券市场禁人者,而且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对公司普通员工来说,凡参加养老基金、员工福利计划的员工或者其他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员工在经济上将受重大打击。而且,诚实的雇员和诚实的高级管理人员也会受牵连而影响其职业生涯。(6)造成诚信缺失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上市公司在大家的监督之下都造假,更不要说那些非上市公司了,投资者逐渐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信任,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长此以往,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将日渐萧条,真正想做企业的公司将难以融资,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段 

(一)虚增收入,虚增利润 

第一,上市公司通过伪造顾客订单、发运凭证和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手段来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或虽以真实客户为基础,但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公司在该客户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或在报告目前(如年末)做假销售。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再在报告日后(如次年)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作退货处理,从而虚增当期利润。第二,寅吃卯粮,提前确认收入。上市公司出于自身目的需要,不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成本费用。 

(二)变更会计政策,调节利润 

有些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从而在报告年度多提折旧减少利润或少提折旧增加利润。还有些上市公司通过改变发出货的计价方法来调节利润。 

(三)掩盖交易或事实 

由于财务报表只能提供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决策者如果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仅仅依靠财务报表信息是不够的,往往需要比报表资料更详细、更具体的信息,这些一般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体现。但目前公司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在报表附注中通常掩饰交易或事实,常见作假手段主要包括对未决诉讼、未决仲裁、担保事项、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购置资产行为等的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四)利用资产重组“扭亏为盈”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已被一些上市公司用于粉饰会计报表。那些陷入pt、st的上市公司企图通过重组走出亏损状态,精心策划资产重组,精心设计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资产置换,利用劣质或闲置资产换回优质或盈利强的资产来增加利润。资产重组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工具和免遭摘牌的保护伞。 

(五)假借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和关联人扭曲交易条件转移利润,从而滋生非法或不当关联交易来调整其账面利润,粉饰报表。其中,关联方重组更是亏损公司“扭亏”的捷径,其手段多种多样:通过交易安排,设计有法律依据、无经济实质的关联交易,虚构经营业务;上市公司以高价或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与其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通过价格差实现利润转移;收取关联企业资金占用费,或利用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分摊共同费用或将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等转嫁给母公司;关联交易外部化——控股方通过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再让控制的上市公司互相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编造业绩。 

(六)少计营业收入,偷逃税款 

一些利润充盈的绩优公司为达到少交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目的,少计收入,藏匿收益。有些在应确认收入的情况下不确认收入,如采用直接收款交货方式销售产品,已收到货款并将发票账单和提货单全部交给对方,已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却将货款记入“预收账款”账户,延期反映收入;有些以收入直接冲减成本,即以“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与“库存商品”账户对应,不反映销售业务;有些虚构销售退回,以偷梁换柱的假退货方式截留收入少交税金;有些对视同销售业务不反映增值税销项税额。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 

(一)利益驱使是根本原因 

财务报告舞弊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动力,上市公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如上市公司为满足配股增发条件的需要、避免被st或退市的需要、银行贷款的需要、管理目标的需要等。大股东在其利益与国家、其他小股东、债权人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也会对管理者施加影响,粉饰财务报告。单位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为局部利益作假账,出假报表。同时,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困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得不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合作”,出具虚假报告,甚至主动配合上市公司造假。 

(二)舞弊收益大于舞弊成本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目的主要是虚增利润,而虚增利润后的报表一旦对外公布,往往带来的就是流通股股价的上升,因此,流通市值的增加是舞弊回报的重要方面。当然,舞弊也有一定的成本。但是目前在我国,舞弊收益往往大于舞弊成本,这是很多上市公司铤而走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条件 

一方面会计准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另一方面会计政策提供了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的会计政策。再一方面,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 

(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多数股权高度集中,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会”,形成“一股独大”,客观上造成了财务造假的土壤。同时,董事会成员构成也不尽合理,“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往往互相兼任,董事会不但不能监督约束经理层的行为,反而还常常与经理层共同操纵上市公司,并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肆无忌惮地造假。另外,由于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等基本都由经营者决定,难以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 

(五)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环节,未能发挥应有的揭露舞弊作用 

上市公司报表使用者众,使用目的各不相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已由对资本所有者负责扩大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社会公众一方面要求注册会计师以社会公众利益为重,揭露管理当局的舞弊,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却要求注册会计师自负盈亏,承担揭露舞弊的成本。当管理当局实际操控委托大权,即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时,作为经济人的会计师事务所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从而无法保证审计质量,难以发挥应有的揭露舞弊作用。 

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建议 

(一)内外结合杜绝舞弊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因利益驱使导致的财务报告舞弊,必须多管齐下,内外结合。(1)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管理监控机制,对会计人员违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严格把好第一道关。(2)提高相关检查、审计、监管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3)保证信息及时、准确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4)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发行规则。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往往围绕股票发行上市、新发和增发股票进行,因而证监会在制定各种相关规则时,应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对公司多项会计指标同时考核,遏制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 

(二)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本,加大法律的惩处力度 

一是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民事赔偿既可以使因舞弊而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舞弊者形成确实的经济压力,抑制其违法冲动,从另一角度看,民事赔偿还具有调动有关利害关系人起诉的积极性,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者的威慑力。二是加大舞弊行为的刑事责任。虽然加大对舞弊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和民事处罚力度有利于对财务报告舞弊形成威慑,但尚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财务报告舞弊,因此,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惩罚应当成为重要选择。 

(三)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各方博弈的结果,留有较多的选择空间,为财务报告舞弊埋下了伏笔,所以加强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自身建设、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就成了当务之急。防范财务报告舞弊,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方面来说应该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使之更加严谨。 

(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例11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 财务报告舞弊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1)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造假的会计报表必然会误导市场,导致资源的逆向配置。(2)误导投资者。投资者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遭受投资损失。(3)相关机构受害。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常常要面临重大罚款,甚至破产,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同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机构必然深受以其害。(4)相关中介机构受损失。相关中介机构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往往会成为民事诉讼案件中的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5)相关人员受重大打击。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对于公司高管人员来说,不仅会被监管机构裁定为证券市场禁人者,而且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对公司普通员工来说,凡参加养老基金、员工福利计划的员工或者其他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员工在经济上将受重大打击。而且,诚实的雇员和诚实的高级管理人员也会受牵连而影响其职业生涯。(6)造成诚信缺失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上市公司在大家的监督之下都造假,更不要说那些非上市公司了,投资者逐渐对上市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失去信任,对上市公司失去信心,长此以往,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将日渐萧条,真正想做企业的公司将难以融资,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将是巨大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段

(一)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第一,上市公司通过伪造顾客订单、发运凭证和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手段来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或虽以真实客户为基础,但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公司在该客户下确认的收入远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或在报告目前(如年末)做假销售。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再在报告日后(如次年)以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作退货处理,从而虚增当期利润。第二,寅吃卯粮,提前确认收入。上市公司出于自身目的需要,不遵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成本费用。

(二)变更会计政策,调节利润 有些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从而在报告年度多提折旧减少利润或少提折旧增加利润。还有些上市公司通过改变发出货的计价方法来调节利润。

(三)掩盖交易或事实 由于财务报表只能提供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决策者如果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仅仅依靠财务报表信息是不够的,往往需要比报表资料更详细、更具体的信息,这些一般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体现。但目前公司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在报表附注中通常掩饰交易或事实,常见作假手段主要包括对未决诉讼、未决仲裁、担保事项、重大投资行为和重大购置资产行为等的隐瞒或不及时披露。

(四)利用资产重组“扭亏为盈”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然而,资产重组已被一些上市公司用于粉饰会计报表。那些陷入PT、ST的上市公司企图通过重组走出亏损状态,精心策划资产重组,精心设计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资产置换,利用劣质或闲置资产换回优质或盈利强的资产来增加利润。资产重组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扭亏为盈的工具和免遭摘牌的保护伞。

(五)假借关联交易转移利润 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和关联人扭曲交易条件转移利润,从而滋生非法或不当关联交易来调整其账面利润,粉饰报表。其中,关联方重组更是亏损公司“扭亏”的捷径,其手段多种多样:通过交易安排,设计有法律依据、无经济实质的关联交易,虚构经营业务;上市公司以高价或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与其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通过价格差实现利润转移;收取关联企业资金占用费,或利用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分摊共同费用或将管理费用、广告费用等转嫁给母公司;关联交易外部化――控股方通过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再让控制的上市公司互相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编造业绩。

(六)少计营业收入,偷逃税款 一些利润充盈的绩优公司为达到少交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目的,少计收入,藏匿收益。有些在应确认收入的情况下不确认收入,如采用直接收款交货方式销售产品,已收到货款并将发票账单和提货单全部交给对方,已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却将货款记入“预收账款”账户,延期反映收入;有些以收入直接冲减成本,即以“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账户与“库存商品”账户对应,不反映销售业务;有些虚构销售退回,以偷梁换柱的假退货方式截留收入少交税金;有些对视同销售业务不反映增值税销项税额。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

(一)利益驱使是根本原因 财务报告舞弊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作动力,上市公司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银行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如上市公司为满足配股增发条件的需要、避免被sT或退市的需要、银行贷款的需要、管理目标的需要等。大股东在其利益与国家、其他小股东、债权人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也会对管理者施加影响,粉饰财务报告。单位负责人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为局部利益作假账,出假报表。同时,我国目前处于买方市场困境下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得不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合作”,出具虚假报告,甚至主动配合上市公司造假。

(二)舞弊收益大于舞弊成本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目的主要是虚增利润,而虚增利润后的报表一旦对外公布,往往带来的就是流通股股价的上升,因此,流通市值的增加是舞弊回报的重要方面。当然,舞弊也有一定的成本。但是目前在我国,舞弊收益往往大于舞弊成本,这是很多上市公司铤而走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为财务报告舞弊提供了条件 一方面会计准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另一方面会计政策提供了越来越宽的选择范围,会计信息提供者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绩效或其他目的的会计政策。再一方面,会计准则的滞后性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

(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上市公司多数股权高度集中,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会”,形成“一股独大”,客观上造成了财务造假的土壤。同时,董事会成员构成也不尽合理,“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往往互相兼任,董事会不但不能监督约束经理层的行为,反而还常常与经理层共同操纵上市公司,并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肆无忌惮地造假。另外,由于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不能保持独立,其工薪、职位等基本都由经营者决定,难以担当起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

(五)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重要环节,未能发挥应有的揭露舞弊作用 上市公司报表使用者众,使用目的各不相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已由对资本所有者负责扩大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社会公众一方面要求注册会计师以社会公众利益为重,揭露管理当局的舞弊,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另一方面却要求注册会计师自负盈亏,承担揭露舞弊的成本。当管理当局实际操控委托大权,即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时,作为经济人的会计师事务所很难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从而无法保证审计质量,难以发挥应有的揭露舞弊作用。

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治理建议

(一)内外结合杜绝舞弊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因利益驱使导致的财务报告舞弊,必须多管齐下,内外结合。(1)建立相应的职业道德管理监控机制,对会计人员违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严格把好第一道关。(2)提高相关检查、审计、监管机构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3)保证信息及时、准确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4)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发行规则。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动机往往围绕股票发行上市、新发和增发股票进行,因而证监会在制定各种相关规则时,应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对公司多项会计指标同时考核,遏制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

(二)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成本。加大法律的惩处力度一是引入民事赔偿机制和相应的民事诉讼机制。民事赔偿既可以使因舞弊而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舞弊者形成确实的经济压力,抑制其违法冲动,从另一角度看,民事赔偿还具有调动有关利害关系人的积极性,提高对财务报告舞弊者的威慑力。二是加大舞弊行为的刑事责任。虽然加大对舞弊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和民事处罚力度有利于对财务报告舞弊形成威慑,但尚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财务报告舞弊,因此,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惩罚应当成为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