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对外加工

对外加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01 22:55:45
对外加工例1

一、加工贸易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链条

从一般意义上讲,对外加工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进口主要原材料、零部件,在国内加工、装配后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通常是外国企业以合资、合作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者利用东道国的已有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行销到全世界各有关地区的一种贸易做法。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参与亚太区域乃至世界产业分工的重要链条,符合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例如发展“两头在外”的轻纺、机电产业,通过对外加工贸易扩大了出口,适应了国际市场,有力地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同时也加快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进程。

我国航天系统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显得不太平衡,地处内陆的企业发展比较缓慢,而地处沿海的企业,有的已通过对外加工贸易形成产值数亿元的规模。例如八院的上海仪表厂,就是抓住了日元升值、日本企业急于寻找海外生产厂家谋求发展的机遇,同美能达公司签订了多批合作生产复印机组件的合同,第一年产值就达1亿多元,第二年接近3亿元,出口创汇达2500万美元,产品直接销往欧美等国家。这在当今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奇迹。上仪厂通过对外加工贸易,不仅使企业生产经营快速增长,而且还通过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建立了一家新的专门发展对外加工贸易的企业--航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这就是抓住了国际产业分工的机遇,通过对外加工贸易有力地激活了企业,同时增强了军工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加工贸易的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

从加工贸易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一环,符合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潮流。加工贸易的发展实际是我国通过对外开放承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充分发挥了我国的优势,包括廉价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低廉、以及有一定工业和技术基础等,加快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进程,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9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贸易的结构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外商投资的合资企业逐步取代了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二是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为主导,逐步向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三是加工贸易的技术档次在逐步提高,出现了一批批技术先进、规模领先的大型项目;四是加工贸易企业相互之间的配套程度在提高,不少企业使用国产原材料和国产零部件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的协作联系正在加强。从这些情况看,加工贸易升级的步伐在明显加快,今天的加工贸易同改革开放初期的加工贸易已产生了质的差别。事实上对外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现代工业生产和流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后,其经营格局对海关监管和整个经济管理形成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二是加工贸易的外向循环与国内产业的循环,未能形成有机的联系,因此制约了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带动作用的发挥;三是走私漏洞现象增多,这对国内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都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因此,置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加工贸易,并在此基础上理顺加工贸易的政策,加强和改进加工贸易的管理,仍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三、加工贸易将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

从当前世界贸易的发展趋势看,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加快,必将推动全球加工贸易以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并在更大范围得到发展,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方式。当前,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已大大超过其他非高技术制品。高新技术产品的部分加工组装业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的突出优势,不仅将加剧其产业向国外转移的过程,并且也将以具有较大接纳能力的市场,作为其转移的目标。在这个发展趋势中,中国将成为未来高技术产业结构转移的主要目标。其次,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具有成熟技术的产业,也将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加工贸易将会获得进一步发展,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建筑等支柱产业,以及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核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均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像日本与韩国等国家一样,我国的加工贸易今后必将经历一个从初级形式向高级形式发展的过程,在加工贸易内涵、市场营销和科研开发等环节,不断优化和升级。实现这个转变,需要一系列政策保障,特别是外贸制度与政策环境面临重大抉择。其中国有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经营机制难以适应

对外加工例2

甲方:_________省________市________公司

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及账号: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国(或地区)________公司

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及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双方责任

甲方责任:

(一)提供加工(或装配)生产厂房_________平方米;

(二)招聘工人_________名;

(三)提供厂内加工生产所需要的水、电及设备,费用由甲方支付;

(四)按照本协议规定按质、按量、按时向乙方交付成品;

(五)协助乙方办理驻厂人员暂住户口、入出境申报手续;

(六)协助乙方办理加工所需原材料的进口和加工成品的出口手续;

(七)乙方要求甲方协助办理的其他事宜。

乙方责任:

(一)为甲方进口_________套加工生产所需要的先进的机器设备(详见附表一),其价格应经双方协商认可,所需费用由乙方垫支,甲方则从乙方支付的工缴费内逐月偿还乙方垫支的本息,偿还期为_______年。

(二)为使加工生产正常化,由乙方无偿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其他专用设备、测试仪器、检验工具等。这部分器材,所有权仍属乙方所有,只在协议期限内由甲方保管使用,损坏和丢失由甲方负责修理或赔偿,但正常维修由乙方负责。协议期满后,由乙方自行处理。

(三)按照本协议规定的数量、 规格、质量及时间要求,提供加工生产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和元器件)和包装物料、辅料(或辅件)。

(四)甲方要求乙方协助办理的其他事宜。

第三条 加工(或装配)的项目、成品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数量(注:根据实际情况逐项逐个列出)_________。

在协议期内,乙方如需改变加工项目,增加或减少加工(或装配)的数量,必须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向甲方提出要求,经双方协商同意后,另立补充协议,才能进行生产。

第四条 原材料(零配件和元器件)和包装物料的名称、规格、质量和数量(注: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写明)_________。

第五条 来料(或来件)时间和交接手续

乙方每月必须分______次(即每月的______日、_____日以前)把加工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等运到生产场地,并办理交接手续。

甲方对乙方送来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等必须派专人负责验收和保管。经验收不符合规格、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元器件)或包装物料,或数量不足时,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更换或补足。

第六条 原材料损耗率

乙方提供的料、件损耗率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注:根据各种料、件的不同情况,逐类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条 交付产品的时间和交接手续

甲方每月分______次(即每月的_____日、______日和_____日)在甲方厂区或仓库向乙方移交加工成品。并按下列方法办理交接手续:

(一)双方必须派专人参加;

(二)交接的产品必须是在包装前经过双方检验合格的成品或半成品;

(三)双方代表必须在交接清单上签字盖章。

第八条 产品质量

(一)产品质量,以乙方提供的并经双方商议确定的样品为标准;

(二)加工生产应在双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以工艺比较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乙方必须派出常驻技术人员,对生产进行具体的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产品质量;

(三)产品质量检查应有双方的技术人员参加;

(四)技术要求较高,人工无法检查的产品,应以机械测试检查为准;

(五)不合格的产品,若纯属甲方加工质量问题,甲方负责免责返修;若是原材料本身质量问题

或是技术设计等原因造成,则乙方应负担返修费用。

第九条 工缴费

来料加工的工缴费应包括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厂区的水电费、国家税收、固定资金折旧费、各项管理费和合理利润等。收费办法为:

(一)试产期(包括对职工培训)为_________天,采取计时工缴费,工人每人每天(八小时)工缴费为_________港元;

(二)试产期满,采取按件计算方式收取工缴费。甲乙双方根据加工的品种、规格、款式或工艺繁简不同进行定价,并在每批加工协议中订明,以港元支付。

第十条 结汇方式

结汇应以乙方已签收的合格产品数额为依据,采取d/p即期结汇或_________方式结汇。产品交付一次结汇一次,每月总结一次。

乙方逾期支付工缴费,应按银行贷款利率向甲方加付延期利息,如连续_________天不支付,甲方有权停止交付产品。

第十一条 运输

乙方提供的加工机械设备、原材料、包装物料等,以及甲方加工的成品提供的运输工具和付出的费用,由乙方负担。

第十二条 保险

甲方的厂房、设备等,乙方的加工物料、设备和加工成品等,由甲、乙双方分别向_________市保险公司投保,所需费用各自承担。

第十三条 税收

双方均应遵守中国的有关税法规定,按时缴纳各自应该缴纳的税款。

第十四条 违约罚款和损失赔偿

(一)乙方应按本协议规定的规格、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进料,并及时结汇,如因乙方的原因造成停产或其他经济损失,乙方应负责赔偿;

(二)甲方应按本协议规定的成品数量、规格、质量和时间要求向乙方交货,如违背协议的规定造成乙方的经济损失,甲方应负赔偿责任。

第十五条 不可抗力

因地震、台风、水灾、火灾或战争以及其他不能预见并且对其发生和后果不能防止和避免的不可抗力的事故,致使协议一方不能履行时,事故方应尽快将事故情况通知对方,并协商解决办法,由此造成的损失,双方均不负违约责任。

第十六条 设备安装与技术培训

由乙方代购或借用的设备,乙方应派出技术人员协助安装,并对甲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乙方技术人员的工资及一切费用,由乙方负责。甲方为乙方派出的技术人员提供生活的方便条件。

第十七条 仲裁

协议履行期间双方如发生与本协议有关的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时,将争议事项提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十八条 协议期限

本协议有效期限为_______年,自中国主管部门批准之日起生效。任何一方如要求提前终止协议或延长协议期限,均应提前________天通知对方,经双方协商一致,并报请原批准机关批准方能生效。提前终止的还应按协议规定做好财产、债权和债务的处理。

第十九条 其他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方各执一份,呈报审批机关一份,均具有同等效力。

本协议在执行中,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一致,并报请原批准机关认可,可进行修改或补充。

甲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

乙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__

对外加工例3

法定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电传: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国_________公司

法定地址: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电传:_________

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贸易内容

(一)乙方同意按甲方在合同中提出的严格标准和规格,用甲方提供的原料生产甲方指定的产品。

(二)加工成品名称和数量

1.成品名称:_________。

2.成品数量:_________。

第二条 加工成品规格

根据乙方提供的设计原型,图纸与产品样品,甲乙双方共同制定规范,以满足生产的需要,这种规范要符合加工成品的质量和性能标准。此规范一经双方确定,任何变动只有依双方书面协议修改。

第三条 原材料供应

(一)本协议期间,最迟在每个公历季度前_________月,甲方应向乙方提供该季度甲方定货所需的生产原材料和消耗材料。

(二)乙方收到甲方提供的原材料后,应按甲方指定的检查方法立即对原材料进行检查,并将其结果在检查完毕后_________天内向甲方报告。不符合甲方规格要求的原材料不能用来生产指定产品。

第四条 加工费

(一)加工单价

1._________型_________美元/个

2._________

(二)生产指定产品的加工费应该按上述价格执行并在第一个_________年期内不变。在此_________年期后,乙方可在不少于_________是给甲方以书面通知,以求改变加工费。如果甲方接到改变加工费的通知后_________月内不作改变,此协议可以终止。

第五条 支付条款

关于加工费的支付、甲方至少应在每次完工的货物装船_________天以前,由经乙方认可的银行开立以乙方为受益人,金额足以支付装船货物的保兑的不可撤销的信用证。该信用证凭乙方的商业发票、全套提单、装箱单和商检证明议付。

第六条 技术资料和技术服务

(一)乙方同意向甲方提供组装加工成品所需的图纸,说明书及成品测试、检查标准等。

(二)甲方同意对乙方在加工装配技术方面的质疑予以适当解答。

(三)在合同有效期内,根据乙方请求,乙方同意派遣其工程技术人员到乙方工厂进行与加工装配有关的技术指导。甲方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的所有旅行费用和生活费用将由乙方承担。

(四)在合同有效期内,根据乙方请求,甲方同意乙方人员到甲方工厂接受有关加工装配的技术培训。但乙方每次派遣人数不得超过_________人,停留时间不得超过_________天。乙方派遣人员的所有旅行费用和生活费用将由乙方承担。

第七条 质量控制和检测

(一)生产的成品应由甲方指定的人或检验人进行检验,证明产品与甲方指定的质量标准和规范一致。

(二)如果出现产品不符合甲方标准的情况,甲方可拒绝收货。但,甲方可根据甲乙双方视每次具体情况的折扣议价予以接受。

(三)乙方为甲方生产的产品至少应与目前第三者销售的类似产品质量相同。合同期间所有影响产品质量、规格的改变应在这种改变运用于产品之前_________天通知甲方。甲方为充分服务市场的目的,可随时建议改变或改进产品,乙方应真诚地考虑采纳这些改变或改进的意见。

第八条 包装与标记

产品要严格按照甲方的指示和出口货物商品常规进行合适包装。包装要严格按甲方指示注明标记。甲方应至少在货物完工交运前_________天给乙方标记指示。在cfr和cif条件下,乙方应在装船期前_________天内将船只、船籍、船龄用电传/传真方式通知甲方。在未得甲方确认时,装运不得进行。甲方应在_________工作日内予以确认,否则即认为船只得到认可。

第九条 装运及交货

在cfr和cif条件下,乙方应在装船期前_________天内将船名、船籍、船龄用电传/传真方式通知甲方。在未得到甲方通知时,装运不得进行。甲方应在_________工作日内予以确认,否则即认为船只得到认可。在fob条件下,由甲方负责按照合同规定的交货日期洽定舱位。乙方应在合同规定的装船期前_________日将合同号、货物名称、数量、金额、箱数、总重量、总体积及货物在装运港备妥待运的日期以电传/传真方式通知甲方。甲方应在装船期前_________日通知乙方船号、预计装船日期、合同号,以便乙方安排装运。如果有必要改变装运船只达日期,甲方或其运输应及时通知乙方。如船只不能在甲方通知的船期后_________日内到达装运港,甲方应承担从第_________之日起发生的货物仓储保管费用。船只到达预定装运港时,乙方如未按时将要装载的货物如约备足,则应承担空舱费或滞期费。在fob、cfr和cif条件下,乙方在货物装船完毕后立即以电传/传真方式向甲方发出装船通知。装船通知应包括合同号、货物名称、数量、毛重量、包装尺码、发票金额、提单号码、启航日期。

第十条 料件耗用

在加工装配过程中的料件耗用率为_________%。料件耗用率低于_________%,甲方将免费补充提供已耗用的料件。如料件耗用率超过_________%,乙方将承担补充耗用料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第十一条 所有权和风险转移

甲方交给乙方的原材料和用此生产的产品所有权、原材料或产品丢失的或损坏的风险,全部归甲方。不过,从乙方收到运来的材料起至交付产品给甲方时止,乙方经甲方同意,用甲方的费用,在保险公司就货物的各种损坏、毁灭和丢失购买的全值保险,甲方应为此保险的收益人。

第十二条 不可抗力

任何一方对由于下列原因而导致不能或暂时不能履行全部或部分合同义务的,不负责任:水灾、火灾、地震、干旱、战争或其他任何双方在签约时不能预料、无法控制且不能避免和克服的事件。但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尽快地将所发生的事件通知对方,并应在事件发生后15天内将有关机构出具的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寄交对方。如果不可抗力事件之影响超过122天,双方应协商合同继续履行或终止履行的事宜。

第十三条 仲裁

对于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的一切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无法解决争议,则应将争议提交中国国际经济仲裁委员会(北京),依据其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都有约束力。仲裁费用应由败诉一方承担,但仲裁委员会另有裁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 合同有效期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_________年。

第十五条 合同修改对本合同的修改,必须对甲、乙双方签署书面协议才能成立。

第十六条 文字

本合同用中文和_________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上述两种文本如有不符,以中文本为准。

对外加工例4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加工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七年时间里总额从01年的528亿美元增长到3560亿美元,同比增幅21%,这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加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外贸加工业在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方面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加工贸易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方面也具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但金融风暴的影响让加工贸易业的发展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许多外向型的企业都面临着倒闭或者濒临倒闭的压力,如何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走出困境,认清形势并寻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对外贸易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对外贸易企业发展困境与原因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外贸加工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1.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外贸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出口贸易额已经占据世界前沿位置。而这些进步和外贸加工业是分不开的,外贸加工业的不断壮大日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力量。加工业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比较重要的贸易方式,我国具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我国加工贸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贸易加工业主要是以进料加工为主,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贸易涉及到我国大部分产业,在拉动我国国内经济和国内配套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外贸业发展的同时,加工贸易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形如我国的贸易依存度过高,一方面冲击了国内原料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国际贸易之间的贸易摩擦,这些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不仅如此,加工贸易本身具有的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度高等问题都是其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汇率不断浮动、贸易壁垒的增加等都成为加工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2.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08年我国外贸加工业对外贸经济的贡献率为65%,在短短的三年内上升到75%,这说明我国外贸加工业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但贸易加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加工贸易附加值过低问题。由于我国国内采购率低且加工链短的原因,我国加工贸易往往只能承担产品增值链中附加值比较低的部分,这也是我国加工业在国际贸易分工中处于比较低的位置的主要原因。根据微笑曲线模型,我国存量禀赋低是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资源稀缺性、内需不足、技术含量低等多方面。其次是加工贸易溢出效应递减问题,我国加工贸易相当一部分还处于典型的组装与初加工层次,且对国内许多配套的上游产业带动力还不强。同时我国加工贸易业具有的技术水平也不够高,对贸易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作用并不大。再次关于发展加工贸易所造成的外部依赖问题,目前国际上的形势是许多工业国家都是从国外进口原材料的,我国当前的贸易加工也是走引进外资来发展国内经济,这与国际上正确的发展之路相契合。最后是加工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我国加工业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于缺乏相应的管制,有些加工业引进了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项目,这不仅有政府政策的原因,例如监管不力、环保标准过低等问题,同时还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企业在进行生产加工时往往因为利润的原因而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

3.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

3.1外来加工贸易商是否要取消优惠税收

优惠税收作为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一种国际惯例,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在对国外投资公司的选择上没有一定的标准而采取优惠政策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在选择的标准上以国际大公司对一些项目投资所具有的税收敏感度为基本标准,以税收敏感度正确判断的程度深浅为基础进行区别对待的方式是最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于一些内需不足和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加工贸易产业不宜取消税收优惠政策,这些产业大部分都属于对劳动力依赖比较高的部门,企业自身也属于外向外销型。由于产品的外销对劳动力成本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劳动密集部门的竞争也比较充分所以投资这些产业的外贸商对于税收是比较敏感的。政府在税收政策上如果采取消极的态度就可能导致外商撤资现象的发生,这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会带来的损失。所以说政府应根据外商税收敏感度来制定外商投资优惠税收政策。

3.2大力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培育本土的跨国公司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技建立属于本国的独立科研机构,在科研设备进口上应实施适当的免税政策、降低研发科技所得税的税收。在国家产业政策上对潜力巨大的企业在技术上也化给予支持,同时各级政府应增加财政资金的投资力度,加大对具有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良好的公司的培养,开展跨国公司的试点工程。在试点工程上对培养的公司在外汇管理、境内外融资、人员进出、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品牌研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是扶植本国跨国公司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公司逐渐向加工贸易龙头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

3.3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努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大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全球许多产业出现转移,同时产业生产要素也出现优化重组。跨国公司在技术和增值上都将有更新一层的进步。加工贸易业应加强国际分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对产业产品附加值比较高、产业利润增幅比较打的加工环节的产业结构转移十分有利。同时对于承接新一轮的产业,进一步提高加工发展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分工模式转变思路上应从引入外资为主的形式向对外投资双管齐下的模式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在法律政策上进行完善,加强在技术研发机构上的资金投入力度与扶植力度。加工外贸结构上不仅要承接境外高端产业海英将我国自身成熟的产业向国外转移,争取走双向结构模式的路线。

4.正确处理好多方关系,积极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加工贸易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各方面关系的要求都比较严格,协调好区域之间的关系是从战略角度上实现加工贸易顺利转型的关键。目前加工贸易业在我国东部地区呈现的特点是利润空间比较小,市场趋于饱和状态,且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在协调上应以东部地区为基点,以辐射结构延生到西部地区,并最终实现对中部地区发展的带动。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体现区域之间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其次是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建立健全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机制,加强产品加工的程度,构架深加工、精加工的运作模式。与此同时,在国内配套产业的聚集能力与辐射能力上下功夫,实现带动性比较强的龙头企业的规模化。最后是要处理好引资量质与转型升级之间相互融和的关系。在吸引外资的同时要注意外资的投放项目和投放力度,对符合国家要求和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力度比较大的投入,在加工贸易产业分类的评估上要加强,并细化和明确禁止类和限制类产品目录,将目录引入企业的机制。

利用政策上的落差来引进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政府应根据企业自身不同的特点进行配套的政策优惠,为企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5.提高加工增值含量,共同助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度更加激烈,许多企业在面临利润严重消减的情况下往往都处于亏损倒闭的边缘。为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应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通过控制增量来制定加工的准入规则,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这是应对企业应对企业增值含量降低情况的重要手段。对市场进行客观的评估和分析,对进出口金额倒挂手册保税制定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法律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监管体系,对海关、外汇管理、国税等部门进行联合监管,这是避免违规企业逃税漏税的重要方式,同时也能促进守法企业的顺利转型。

6.发挥政府引导加工贸易能力,突破传统监管理念,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伴随着国际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传统的监管体制与政策应有一个新的认识与思考。政府应完善贸易管理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的新的政策与体制,这些对于就业率的提升、外资的引进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等都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加工贸易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涉及到社会机构、国家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科学合理的发挥各个部门之间的只能作用是加工贸易与国内配套工业体系相互融合的重要前提。只有形成监管与执行的整体合力才能正真意义上的完成加工贸易的转型并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制造业基地。传统监管理念中认为加工贸易的经营应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对无形知识产权的生产加工不能作为监管对象,这大大限制了加工产业的范围,而且基于此理论而制定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也有碍于当前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产业垂直分工引起的产业链环节的外包是当前比较主流的一种模式,不调整理论模式对加工业的转型将有严重的影响。加工产业链的研发、服务和营销等都蕴含着比较巨大的附加值。为在国际分工中摆脱以制造业为基地的不利境地应创造出产业链上伸下延续的结构,这是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同时政府也应从平面监管向立体监管模式转变,这是有效延长企业产业链并推动层级的跃进的关键。

小结: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内我国对外贸易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它俨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支有生力量。它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自由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在面临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在技术上要实现创新能力的全面升级,并推进本土跨国公司培养的进程,同时对传统管理观念进行思考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同时在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上下功夫,为加工贸易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我国政府方面,应积极引导加工贸易的顺利转型,通过对职能部门的严格把控实现政策上扶植,资金上支持的效果。就企业自身而言还应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本质的认识。只有认清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挑战,积极调整好心态,才能加快推进加工贸易业的升级换代,并正在意义上实现加工贸易业的腾飞。

指导老师:王周博

参考文献

[1]吴军海.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2]王磊,王桂兰. 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11)[3]李晨.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 产业经济研究. 2010(04)

对外加工例5

一、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现状

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有外商提供,既不需付汇进口,也不需用加工费偿还,制成品由外商销售,经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加工贸易。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的主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跨国公司通过产业转移,将一个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放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地区,已成全球产业与贸易发展的趋势。产业链条越长的产品,越可能成为加工贸易产品;传统上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在一国完成的“一般贸易”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低。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通常加工环节也越多,相应地,全球化采购、全球化加工、全球化销售成为这种产品的基本特征,也就可能采取加工贸易的方式。

中国的外贸事业长足发展,成绩显著,外贸增长迅速,外贸增长率领先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按出口贸易额,2011年已排到世界第1位,这和加工贸易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是分不开的。日益壮大的加工贸易已经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20多年来中国出口以比GDP增长率平均高出一倍的速度发展,中国出口商品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01年的0.75%上升2002年的5.1%,中国在世界出口大国中的排名相应地从2001年的第32位上升2002年的第5位;出口占中国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20.3%上升到2010年的26.6%。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显著改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比例已经从2001年的25.2∶74.8变为2010年的9∶91,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比例从20.18%上升到34%。这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地贸易大国。

近年来,随着科技兴贸计划的实施,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商品进出口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增长乏力、高技术产业发展普遍不景气的环境下,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全球关注的亮点。在连续10多年高速增长、且出口基数接近500亿美元的情况下继续增长了近5成,显示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进入鼎盛的发展时期。“十五”计划实施的头两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累计突破已1000亿美元,达到1143.17亿美元,超过了整个“九五”期间的1109.60亿美元,是“八五”期间的4倍。与2006年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0年翻了4番,年均递增32.7%,是同期GDP增长率的3倍多。2010年,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一直是拉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商品。前三季度,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564.4亿美元和733.3亿美元,增长41.4%和58.2%,增量分别占全国总出口增量的61.0%和35.9%。

二、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在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201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13052亿美元,增长12.7%。加工贸易出口8354亿美元,增长12.9%。加工贸易进口4698亿美元,增长12.5%。过去20多年中,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对我国出口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这些都表明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但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加工贸易附加值过低

由于加工贸易国内采购率低,加工链条短,往往只承担产品增值链条中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从而使得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低位。

根据“微笑曲线”模型(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究竟做什么,参与高端分工还是低端分工,主要取决于本国的要素禀赋。只要按照本国的要素禀赋,利用本国具有竞争力的要素去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那么不管是做低端还是做高端,都可以获得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福利。而且,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不管做低还是做高,资本的所得最终都会走向均等化。所以,我国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较低,是由于受到中国存量禀赋的制约,即稀缺的资源、技术含量低、严重不足的内需和大量过剩的劳动力等诸多因素决定。

(二)发展加工贸易所造成的外部依赖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工业国家都是从国外进口能源与原材料的,而所有出卖资源的国家最终都没有能够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除了少数几个石油生产国家,大部分都走上了贫困化的发展道路。那些历来强调资源自给自足的国家,大都没有能够走上经济高速增长的道路。由此可见,中国目前这种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引进外部资源来发展经济的做法是正确的和可行的。应该看到,能源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上涨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提高企业成本、削弱其竞争力的同时,也在激励人们进行技术与产业创新。所以政府要做的事不是人为地压抑加工贸易的发展,而是应当为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条件。

(三)加工贸易造成中国出口贸易对外商企业严重依赖

中国今天的许多加工贸易是掌控在外商手中的,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政府给予外商较多的政策优惠所造成的,其结果将使内资企业发展长期受到压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只有生产单位,而无企业,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企业,但是数量还是太少,中国有太多的干部的企业(国有企业)和资本家的企业(民营企业),就是缺乏企业家的企业(真正的企业)。因此,对于中国的开放来说,我们需要引进的不仅是外资和外国的先进技术,还需要引进外企和企业家资源。随着外国企业的进入,中国对外开放度有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包括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被外资企业所垄断的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

三、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大力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培育本土的跨国公司

继续吸引跨国公司建立独立的科研机构,实行科研设备进口免税、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应增加财政资金投资力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市场潜力巨大的关键技术商业化给予支持。同时,选择治理结构良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开展培育本土跨国公司试点。按照便利跨国经营的要求,在试点企业对外投资、外汇管理、人员进出境、境内外融资、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品牌等方面实行便利的管理与政策。这样可以使本土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引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龙头。

(二)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努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跨国公司开始将更高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向外转移,国内企业可以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不仅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更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要从引用外资为主转化为引用外资与对外投资齐头并进的新思路。政府要出台支持研发机构开展加工贸易的监管模式和更加积极的出料加工产业引导政策,在承接境外高端产业转进的同时,将我国的饱和产业向境外转出,使加工贸易由单向转移向双向转移升级。

(三)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积极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一,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增强国内配套能力,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

第二,是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鼓励东部地区发展空间较小、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至西部地区,带动中西部的发展。政府在“梯次转移”中要体现区域间的政策落差,给予不同地区以不同的加工贸易管理模式。

第三,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引资量质并举的关系。吸引外资加快向有条件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加强加工贸易的产业分类评估,明确细化限制类、禁止类的商品目录,引入企业准入机制,通过政策上的落差,有效地将资金和资源引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政府在给予政策优惠之外,还可给予高新技术行业、高附加值加工贸易企业管理上的优惠,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式。

(四)主动突破传统监管理念,创新引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传统监管理念认为,经营加工贸易的企业应当具备生产能力,否则不得开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应以有形物质为监管对象,无形知识产权的生产不能成为加工贸易监管对象。在这看似合理的理论基础上制定的加工贸易产业政策,已严重不适应当前产业垂直分工引起的产业链环节外包化的加工贸易发展趋势,如不加以调整必将严重制约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无论是高端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产业链上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蕴涵的附加值最大,因此在国际分工中也是各国争夺的焦点。我国在国际分工中要摆脱单纯制造业基地的不利境地,就必须调整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创造一切条件使产业链“上伸下延”,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当企业的产业链有效延长,产业层级向高端推进的时候,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必须及时从平面监管向立体监管跃升。

(五)提高加工增值含量,共同助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相应削薄,有的企业甚至已处在亏损边缘,加工贸易制造环节中的增值含量有不断降低的趋势。为此,政府要通过完善监管机制,抵御监管风险。如制定加工贸易准入规则,通过“控制增量”来“提高水平”,将不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逐步淘汰出局;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出现加工增值含量降低的情况及时作出反应,进行客观分析;完善进出口金额“倒挂”手册保税料件的内销补税审价机制,防止国家税收流失。在对加工增值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出备的法律监管体系,指导海关、国税、外汇管理等部门加强对加工贸易的联合监管,促进守法企业转型升级,对心存侥幸的违规企业加大打击力度。

(六)重视社会责任标准,协调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目前,欧美国家正在积极强制推行SA8000标准认证。这个被称为“社会责任认证”的标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许多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如果企业没有取得认证或者存在违反标准要求的行为,就会被停单、撤单,它们的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美市场,这对我国广大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要求企业在加工贸易备案环节贯彻社会责任标准采取不同措施,也为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七)发挥政府部门管理效能,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近年来,加工贸易活动发生了很多新变化,对现行政策与监管体制提出了不少新要求。加工贸易管理,涉及到贸易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的综合平衡,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利用外资、增加就业等。要做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及其监管工作,有赖于国务院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有赖于商会、行业协会、报关行、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与企业建立起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必须积极、有效、充分、合理地发挥综合协调的整体效能,实现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形成促进与监管的整体合力,使加工贸易与国内工业体系融为一体,着力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真正把我国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制造业基地。

参考文献:

[1]高建.对加工贸易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务报,2009(6) :10-32.

[2]洪滢.试论21世纪前期我国的加工贸易[M].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12-32.

对外加工例6

一、外贸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从计划体制下的“进替代”战略,转变为“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加工贸易对于我国成为利用外资大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0000亿美元。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来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活动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世界上跨境投资中,三分之二在服务领域,而我国吸纳的外资中,70%在制造业领域。 因此,加工贸易政策对于吸引外商投资在华开展出动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加工贸易政策,中国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利用外资的局面。

加工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有显著作用。但由于实行加工贸易政策,我国成功地承接了出口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将外资企业在技术、管理、设备、销售渠道、品牌等优势与我国劳动力、土地成本、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使我国迅速成为面向全球的低成本加工制造基地。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占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由此不难发现,加工贸易是过去30年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对外开放战略的成功实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外贸加工转型的制约因素

1. 产业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30%的企业技术水平在国内属于一般水平。与国外同行业企业相比,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优势依次排列为:满足客户需求、劳动力成本、质量、技术。由此可以看出,劳动力成本优势位于第二位,说明劳动力价格低廉仍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优势。技术要素在四项选择中居末位,并且比重远远低于其他三项选择。这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体来看并不具备技术优势,劳动力优势仍是竞争取胜的决定因素。

通过分析可见,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技术水平仍然很落后。在加工贸易中,通常情况下跨国公司技术水平等同于或略高于东道国国内先进技术水平,从而使我国加工贸易的中间产品供应能力增长缓慢。且跨国公司将我国的加工贸易置于技术含量较低的链条,从技术上阻碍了加工贸易配套产业的发展,妨碍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2. 劳动力素质低且数目庞大

劳动力优势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最大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在我国仍然将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但是,那些人力资本比较丰裕的国家可以在产业链中做增值率的高端部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并不高,人力资本供给不足,能够大量供给的主要是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简单熟练劳动力。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只能做产业链中增长率较低的低端部分,缺乏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高端和中端领域里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

3. 相关政策不健全

首先,我国的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我国的产业政策鼓励“进口替代”,促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发展;而贸易政策则提倡“出口导向”,刺激技术密集型加工出口的增长。而我国加工贸易中,资本、技术密集度较高的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一方面,享受着贸易保护和产业倾斜政策,另一方面,却由于我国处于加工贸易低技术环节,技术的外溢效应不明显,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导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能力不高,“进口替代”在低水平上不断重复。其次,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不健全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方面存在着缺陷对加工贸易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制约。此外,对境外投资较为严格的外汇管理既造成了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缺乏充足的外汇资金,又降低了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上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加工贸易的顺利转型升级,必须清除这些障碍,找到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三、加快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1.向先进制造业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由加工出口向加工、生产并举转变。我国的加工贸易有相当一部分是订单生产,长此以往,加工企业的技术设备和生产技术不能通过产品的销售转化为技术溢出效应。加工出来的产品在满足国外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要引导和开发国内市场。通过国内市场的培养和开发,既可以培育新的发展产业,而且也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充分利用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而且,通过国内的销售替代了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促使加工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干中学”,以现有技术设备生产要素为依托,通过技术的攻关,进一步培养加工企业关联生产的能力,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新形式的加工贸易来提升我国的加工制造能力,为世界大跨国公司提供全球范围内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以及管理的配套体系,是加快我国企业“干中学”过程,积累全球化大生产经验的最有效捷径。

2.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目前,加工贸易提供了数千万个低附加价值的就业岗位,解决了一大批低素质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为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需要更高的人力资源相配合。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一是要加强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新的劳动力队伍。二是要加强在职培训与转岗培训,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合理分配培训资源,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持续提供合格的劳动者。

3. 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在国内外新的经济环境下,政府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必须跳出仅防走私和骗退税这一直接经济利益和部门既得利益的狭窄框框,把宝贵的政策资源用于对国民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最大、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和方向上,将着眼点和重点放在促进产品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和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长远利益上,放在加工贸易的增长质量和结构转换升级上,放在促进资本要素积累、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转型等动态发展目标上。

参考文献:

对外加工例7

主张加工贸易自动升级论的学者认为,内资企业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国际分工,能够获得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从而产生强烈的“干中学”效应(Gereffi&Humphrey,2005)。跨国公司处于竞争和自身利益的考虑,会鼓励下游各个层次的供应商和分包商加快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张庆霖、苏启林,2010)。因此,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各类正式和非正式途径从较高层级的委托方获得知识转移,提高自身能力并改善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从而实现加工贸易的整体升级(Desaietal,2005;Ghodeswar&Vaidyanathan,2008)。认为加工贸易被低端锁定的学者则认为,即使存在明确的正水平溢出的证据,但对多数来自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在使用企业层次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时,都发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有负面影响的证据(Holger&Greenaway,2004)。一个原因是,中间品的大规模进口有可能使得关键技术的研发活动变得无利可图,内资企业从而很可能会被“锁定”在那些低端环节,形成新的中心-格局(Cramer,1999;刘志彪,2007),出现所谓“贫困化增长”(刘志彪,2007)。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外资的进入引发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减少了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使其成本曲线向更高的位置移动,甚至被逐出市场(罗建兵,2010)。因此,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代工环节中付出了的高昂成本代价(Grossman&Helpman,2002)。所以,加工贸易的升级主要是依靠外资的溢出效应还是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就无法进行定论。

以分工思想为基础,新贸易理论系统研究了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尤其是对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工现象进行了充分的说明。除此之外,新贸易理论还将技术进步内生化,与同样强调技术进步的新增长理论相契合,成为研究和构建国际贸易模型时常用的思路,用以解释国际贸易模式以及贸易利益的动态变化。具体到加工贸易增值率,也已经有不少国内外的学者从技术溢出的角度进行考察(Barney,1996;Lioyd,2004;张明、胡兵,2010),但这些文献或只考虑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或笼统地探讨研发投资的技术带动,从源头上仍然无法判别两者孰重孰轻。基于以上对加工贸易升级机制的争论和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本文运用2000~2008年国内1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②,沿着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思路,从技术内生化的角度探讨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问题。通过同时控制外资进入和内资研发来比较分析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挤出效应和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

二、数据、变量和模型

(一)数据来源

加工贸易数据来源于商务部网站和各省(市、区)历年的统计年鉴,研发投入、工业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外贸进出口额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含有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三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本文采取在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中扣除三资大中型工业企业部分的办法,以便得到内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所需数据(沈坤荣、孙文杰,2009;詹宇波等,2010)。

(二)变量

1.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用加工贸易增值率(PTVR)反映加工贸易的升级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加工贸易增值率③的高低,不仅反映加工贸易在我国境内加工链条的长短,而且反映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和层次,影响到我国贸易利益的获得(张明、胡兵,2010)。所采用的计量方法为加工贸易顺差额与加工贸易进口额的比例。

2.解释变量。

(1)加工贸易粘性效应(PTVR_1)。加工贸易是一种典型的订单经济,只从事产业链中加工制造活动,短期内基本不具备向其他环节转移的可能性,因此存在着很强的粘性。为了考察加工贸易的粘性效应,即上一年加工贸易增值率对当年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影响,本文采用被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的形式来反映这种时间上的滞后性。

(2)内资研发投入(RD):内资的研发投入可以从R&D投入的经费和人员数量来衡量。对于R&D活动来说,人员投入的质量差异对科技活动来说十分明显,但却无法量化,因此,本文实证模型中被解释变量采用的是中国内资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来衡量,反映各省份自身具备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由于统计数据中并没有包含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额,本文采取的是《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减去大中型三资工业企业的R&D经费。

(3)外资规模(FDI):以大中型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反映各省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并由此产生的相应的溢出效应或挤出效应。

(4)对外贸易规模(FTS):以外贸进出口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反映规模经济对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根据新贸易理论的观点,规模报酬是贸易利益的根源(Krugman,1980),外贸规模应该对加工贸易增值率有积极影响。

(三)模型设定

本文考察的是外资技术溢出与内资研发投入对加工贸易升级的效应,结合Kim(2000)、林毅夫和刘志强(2000)等人的研究思路,考虑如下动态面板模型:其中表示省份i第t年的加工贸易增值率;为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表示省份i第t年的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表示省份i第t年的外资规模;表示省份i第t年的对外贸易规模。此外,表示省份固定效应,是一个不随省份变化而变化的变量;解释了所有未被包括在回归模型中而与时间有关的效应,用以控制各省份共同面临的宏观环境,这一点对分析非常重要,因为我国的加工贸易受到宏观政策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考虑随时间变化的宏观时序因素,实证的结果就可能出现偏差。是随机误差项。已有众多研究的结果表明,外资既存在溢出效益,同时也存在挤出效应。因此,在方程(1)的基础上引入中心化后的RD和FDI交叉乘积项来反映外资的不同效应及其对内资RD的影响。由此得到:在方程(2)构建RD和FDI的交叉乘积项后,新的β2表示的是内资研发投入对加工贸易升级的效应,β3则不再是外资的溢出效应,而是被分解成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两个部分,β3变成纯粹的挤出效应,γ则是溢出效应。同时,γ还同时表示内资企业R&D对外资溢出的吸收能力。如果γ不显著,表明内资企业R&D吸收能力弱,没有通过R&D途径吸收内含在外资中的先进技术,外资技术溢出不明显;如果为正,表示内资企业R&D吸收能力强,外资技术溢出明显;如果为负,则表明内资企业R&D吸收能力弱,不仅没有吸收外资的先进技术,反而产生了逆向的技术扩散,抑制了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詹宇波等,2010)。

在面板数据分析中,可以采用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其中,固定效应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不但可以扩大样本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控制省份固定效应和年份固定效应(陈春良、易君健,2009)。不同省份之间存在着诸如区位优势、政策条件等不可观测的异质性特征,而这些特征恰恰都是影响加工贸易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近年来一直处于摇摆状态,可能会造成不同年度之间数据的波动。因此,如果没有控制省份和年份固定效应将可能受到遗漏变量问题和测定性误差问题的影响,从而造成“伪回归”。但是,对于动态面板数据的估计更一般是采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FirstDifferenceGMM,Dif-GMM)或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temGMM,Sys-GMM),这是因为无论Dif-GMM还是Sys-GMM都能在含有滞后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内生性的情况下得到一致估计,但是Sys-GMM需要更多的工具变量,更适合于大样本数据。为了估计结果的稳健,本文采用了截面加权(Cross-sectionWeights)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的Dif-GMM估计。在Dif-GMM估计中选择了所有解释变量滞后1~2期的值作为工具变量,其中工具变量的选择的有效性通过Sargan检验来确定。

三、估计结果与分析

对方程(1)和(2)依次加入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详见表2,Hausman检验与Sargan检验的结果分别证实了两种估计方法中固定效应的存在性和工具变量选择的有效性,接受差分方程中误差项一阶序列相关、二阶序列不相关的假设,模型的估计结果是可以被接受的。其中模型(1)~(2)列为固定效应估计结果,(3)~(4)列为Dif-GMM估计结果。两种回归方法在系数大小与符号上均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因此可以认为估计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但由于固定效应进行动态面板估计可能无法很好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到的估计结果是有偏误的,我们接受Dif-GMM估计结果并进行分析。

(一)外资进入、内资研发与加工贸易升级的总体考察为了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决定因素的总体印象,我们首先分析模型(3)的估计结果。

1.外资进入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从总体上来看,外资的进入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升级。据此可以判断,外资的进入存在技术溢出效应,这与绝大多数文献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是因为,跨国公司将生产工序环节和零配组件生产外包,产生技术溢出的横向和纵向联动效应,如国内加工贸易企业为了满足跨国公司对委托生产产品的质量要要求,主动学习和追赶引进技术;或通过跨国公司直接的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等(齐兰,2009)。我国多年的实践结果也证明,被全球大买家“抓住”的中国本土代工企业,在产业链的低端经历了快速的学习过程,表现为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的周期不断降低(刘志彪,2007)。

2.内资研发投入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加工贸易的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内资企业在通过加工贸易参与全球分工的过程中依靠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实现产业升级也已经被昔日的“亚洲四小龙”国家或地区证实。

3.滞后一期的加工贸易增值率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加工贸易存在事实上的粘性效应。作为一种订单经济,上一年加工贸易增值率对当年加工贸易增值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外贸规模在10%的水平下并不显著,但结果也表明外贸规模对加工贸易的升级具有可能的正向作用。说明具有一定规模的外贸进出口有助于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这与一般理论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或产业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动力是相符的。

(二)外资进入与内资研发在加工贸易升级中的机制

模型(3)只是从总体上考察了外资进入、内资研发对加工贸易升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考察二者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引入了外资进入与内资研发的交叉项,实证结果见模型(4),估计结果表明:

1.外资的进入对加工贸易的升级存在挤出效应。在引入外资进入与内资研发交叉项的模型(4)中,外资进入的系数由之前的正值变为负值,并且在1%水平下显著。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在控制了外资进入和研发内资的作用后,单纯的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市场竞争效应,从而抑制了国内加工贸易的升级。这也正是学术界普遍诟病国内长期以来实行加工贸易方式的原因所在,本文的实证结果确实证明了控制着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委托商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阻止技术的外溢,防止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2.外资进入与内资研发的交叉项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并且系数高达0.359,远远大于外资的挤出效应,表明内资企业的研发对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间接促进加工贸易的升级。据此,可以判断外资的进入从总体上来说是利大于弊。

3.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对加工贸易升级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研发投入有助于加强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吸收,二是研发投入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在模型(4)中,在控制了单纯外资及外资与内资研发交叉项后,单纯的内资研发系数依然为正,并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内资研发不仅通过吸收外资的技术溢出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其本身也会对加工贸易的升级产生正向作用。但是比较内资研发的两条途径后可以发现,内资研发投入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吸收效应明显大于自身创新能力提高的效应,说明我国内资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在技术创新方面对外资存在严重的依赖和模仿。这与世界银行(2007)研究结论具有相似之处:东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依靠进口资本设备作为技术创新来源的企业,比通过其他方法进行创新的企业多3~4倍。这个实证结果充分表明我国加工贸易形成过程及其升级本质上是外资导向性,这与郑京海等(2008)、张庆霖等(2010)研究的观点是一致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和政策涵义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存在挤出效应和溢出效应两方面的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外资对加工贸易的升级是利大于弊;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提高有助于加工贸易的升级,但是与研发投入带来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相比,来自于对外资先进技术的吸收效应明显更大,反映出内资加工贸易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被动和模仿。除此之外,外贸规模的壮大也有利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因此,其重要的政策涵义是,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关键因素在于提高研发强度和进行技术创新,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提高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吸收。

(二)政策建议

1.建立基于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加工贸易升级模式。基于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加工贸易升级主要模式可以归纳为:(1)技术跨越型,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学习和技术累积,实现OEMODMOBM的发展路径或是OEM-ODM-OBM共存的混合发展模式,从而带来自主研发技术与产品的跨越式发展;(2)技术嫁接型,从事多类技术相关产品贴牌生产的企业,借由自己的技术力量,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实现技术的成功嫁接,形成自有产品和品牌;(3)设备改造型,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升级,加强节能环保,生产自有品牌产品;(4)传统升级型,在本地特有的原材料、独特的产品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做精做强,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层次,打造知名品牌;(5)品牌带动型,借助节能环保、体育健身、传统文化等概念,推出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带动相应产品和配套产业的转型升级;(6)产品置换型,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置换生产节约型、环保型同类产品。

对外加工例8

中图分类号:F1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82-02

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决定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实施限制关税,为期三年。目前来自中国的进口轮胎在美国的消费市场中占有17%的份额,其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市场。美国企业生产的轮胎主要是为品牌汽车配备的高档轮胎[1]。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的大量消费者开始节省开支购买相对低档的轮胎或者是干脆减少轮胎的更换频率。这使得美国轮胎生产厂商的利益受到巨大的威胁,也是此次美国轮胎“特保”案的导火索。我国有着天然的物质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优势,大量的廉价工业制成品(如纺织品、人工制品)涌进欧美市场,对当地产业工人的福利带来严重冲击,导致频繁的贸易纷争;欧盟森严的技术贸易壁垒大大限制了我国对当地的产品输出。再加上此次的美国轮胎“特保”案,对我国无论是轮胎的出口还是其他产品的出口都是致命的一击。出口的减少必然会带来产品回流到本国市场,产品的的供给增多,价格下降,厂商的利润减少,同时伴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种种的社会问题。可见,一旦我国产品的出口不能够正常发展,其后果的涉及面是很广的。

面对越来越多的出口贸易摩擦,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不仅越来越重要,而且也相当的迫切。努力发展我国的境外加工贸易,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能够突破我国目前出口所面临的瓶颈,也能够改变我国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占有世界市场的这种战略。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形势

金融危机后,各国为应对发展的窘境,降低失业率,保持经济增长,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增加,2009年6月17日,美国商务部就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了双反调查。6月18日,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两种类型轮胎征收特别关税。这是美国对中国发起的涉案金额最大的轮胎“特保”案。随之而来的是欧盟为首的国家及地区开始对我国出口贸易发难。单从2010年1到5月份,中国受到“双反双保”调查近46起,涉案出口总额达77亿美元,同比增长130%。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业出口遭受了最为密集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我国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受到层层障碍。

二、利用境外加工贸易规避贸易壁垒

1.境外加工贸易引导我国从原产地规则方面规避贸易壁垒

原产地规则也称“货物原产因规则”指,经一个以上国家加工制造的产品的原产地,是对该产品市价最后一个实质新改变的国家。(这种改变包括名称特征、用途)。货物的原产地被形象地称为商品的“经济国籍”,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原产地规则对贸易壁垒的规避作用主要体现在关税和反倾销等一些传统的贸易壁垒。

首先,我国对廉价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造就了我国常年的贸易顺差的现象,这给进口我国产品的国家带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贸易逆差的现象,他们对印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征收较高的税收,甚至有些国家会出现征收报复性税收的情况,这使得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出口大幅度减少。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我国提供原料,产品的生产在别国,产品最重的原产地也自然就不是我国了,那么可以避免我国出口的产品遭遇这种不公平的关税税率。

其次,发展境外加工贸易还可以使我国借助第三国相对优势的出口环境,来扩大我国出口。比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以“增值标准”为基础。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定》规定,如一产品的本地加工增值不低于该产品总价值的40%,则该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产品,在进出口贸易中享受自贸区的优惠关税待遇[2]。

2.境外加工贸易赋予了我国出口产品低成本可持续性

首先,零配件的出口税收要远远低于成品的出口税收,产品的成本就会下降。我国的产品即使在现在国内日益上涨的工资水平下,也能够用低成本来获取国际贸易中的利润。

其次,那些更加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与世界接轨,会不断的吸引外资给予我们更多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包括税收优惠即保税、免税等,费用优惠即对土地、厂房租金、水电的使用给予优惠价格,还有金融优惠。这些优惠也间接地降低了我们产品的成本。

境外加工贸易对我国出口产品成本的降低是可持续的,而我国大量利用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以达到产品成本的降低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目前我国不少行业劳工成本不断上升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我国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可行性

所谓境外加工贸易是指我国境内企业在境外进行直接投资的同时,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开展加工装配业务,以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料、零配件的出口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可是说是刚刚起步,还缺乏经验,但是它应当被看作是培育新出口形式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1.许多政策和措施鼓励鼓励境外加工贸易

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都在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有市场潜力的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对于一些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的行业,国家给予许多政策上的支持:一是凡符合规定贷款条件的企业,有关银行对其到海外建厂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二是凡已获准开展境外加工贸易项目的国内生产企业,如尚未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只要提出申请,外经贸部即赋予其自营进出口权。三是举办境外加工贸易项目的企业申请批准的周转外汇贷款,银行按正常的贷款利率执行,由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对出口企业贴息二个百分点。四是境外加工贸易项目下出口设备、技术、零配件、原材料,如涉及出口许可证或配额,给予优先安排。五是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外派审批手续上予以适当简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汇管理、金融服务、政策性保险等方面的政策[3]。

2.我国加工贸易经验丰富且有充足的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展开加工贸易方面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批的管理人才,加工贸易本身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也使我们的经济快速的增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为我们走出国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某些原材料在国内有库存积压,通过带料加工,即有助于国产料件的出口,也解决了东道国资源不足的问题。

3.国内的现状决定了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的必要性

我国某些行业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要想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下维维持产品的国际竞争理,必须将产品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地区和国家,利用那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来支持本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利用东道国较低的生产和运输成本获得经济利益是完全有可能的。

4.我国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行业具备“走出去”的实力

目前轻工、纺织服装、机电等传统行业仍是我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重点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的设备、技术以及产品已形成了较强的优势,许多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在某些行业出现了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实力不断加强,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和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能力。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和鼓励企业到境外开展加工贸易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加快了我国企业向境外投资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筹划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

四、我国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正确的目标市场

到境外投资办厂,目标市场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选择某些产品相对集中的销售地区,实施“产地销”和“销地产”的转变,缩短从产品到销售地的距离、降低销售和运输成本。其次,选择那些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他们不仅会提供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还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供我们使用,比如印度、埃塞俄比亚,还有许多非洲国家等[4]。第三,选择政局稳定,投资环境较好,并且与我国关系友好,双方有经贸合作挤出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如东南亚、南美等广大发展中国家。

2.保证出口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的质量

虽然我们是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发展境外加工贸易,但是绝对不能把本国已经淘汰的设备和技术转移到境外,这样就是自毁前程。严把质量关,从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到产成品均需严格遵照对方的要求,尽量减少由此产生的摩擦,保证投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维护中国企业的信誉[5]。

3.我国出口的产品要有自己的品牌

美国的耐克体育用品大家都非常熟悉,在我国的直接投资也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我们在中国大陆使用的任何耐克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但是关键就在于我们宁愿去选择中国制造的外国产品也不愿意购买中国制造的国产货,即使的前者的价格远远高于后者[6]。其原因就在于美国的耐克公司已经是一个有很好口碑的品牌了。品牌的力量想对比与低廉的成本是无限的、更具有竞争力更无可替代的。

4.政府应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职能

我国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与政府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政府应该适当的放宽政策。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投资主题自己承担着盈利和亏损的责任。投资是企业的行为,企业应当拥有决策权。政府在放宽政策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服务,政府要积极的保护和推动走出去的企业经营的好。加强调查工作,深入研究从事境外加工贸易的企业,服务好企业,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易露霞.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应对纺织品“特保”壁垒[J].湘南学院学报,2006,(3).

[2]王亚星.中国出口贸易壁垒监测与分析报告(2010)[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41.

[3]顾建清.中国加工贸易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1-22.

对外加工例9

加工贸易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外贸组成方式,与此同时,其也是重要的外资利用渠道,也是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我国的对外加工贸易在利用投资生产获取利润的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之中获取了制造业的一部分经验与技术,这对于我国自主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的益处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从我国的宏观经济上来说,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对扩大就业、稳定社会、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转型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然而,我国的对外贸易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也会逐渐增多,因此,转变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解决我国现行贸易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

如图1所示,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经过多个时期,在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则面临着转型问题。加工贸易的转型则主要是由纯粹的出口主导型转向为核心技术主导型加工贸易出口,杜绝十亿件T恤衫换一架飞机的案例再次发生。随着现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增长、劳工成本的不断增加、技术专利费用的高高在上,我国现今的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异常艰难,同时面临着无订单时,企业产能闲置,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链紧张问题,而当有订单时,由于国际的材料专利费的高昂、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和国内的劳工成本增长,利润率极其微弱甚至于在零利润生产的窘境,有订单企业仍然要亡。因此对我国的出口加工贸易企业的深度改革则是势在必行的。要从我国的加工出口机制和生产方式以及政策方向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给予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走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率的道路。同时应该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1)世界贸易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

国际分工的定义是各国之间的劳动分配,是社会分工向国外的一定延伸,也是生产力的合理区域性配置。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国经济的内部分工就会超越国家界限,形成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之间是紧密联系着的,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实体支撑,而国际贸易则是国际分工的前提。一方面来说,国际分工是发展国际贸易发展的基础,没有国际分工进行生产加工产品的过程就不会有国际贸易的产生交流;反之国际贸易在日渐深入,并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国际分工也会随着贸易的进行而更加具体化与深入化。国际分工的不断发展,把世界各个角落的国家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使国际贸易成为一种经常的广泛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的工业增长速度。同时,国际贸易方式也日益多样化,由单纯的商品进出口发展到实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出现了国际间的合资企业、合作经营、补偿贸易、加工贸易、国际租赁、技术转让等,使有形商品与技术转让结合起来,愈加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劳动成本的增加迫使国外加工贸易向中国转移

如图2所示,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前的对外加工贸易总额逐年增长,这是由于对生产同类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的不同阶段,如备件和统一的装配阶段,不同的元素比值趋于。一般来说,生产的部分将需要更多的资本投资,技术要求高;和组装阶段,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在国际分工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同产品生产的不同阶段。再次,对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快,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主导产业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同时,国家劳动工资上涨更快,所以他们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2.我国发展对外加工贸易遇到的问题

(1)人才缺乏

处于劳动高度密集型加工贸易阶段的我国缺乏高技术、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加工贸易的最源头就不能够高效的运行企业,同时员工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技能岗位培训,这导致了企业长期在低下的软环境中运行,不能够发挥企业的全部实力。

(2)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

国内现今的加工企业实际上在大肆地污染与破坏环境,于此同时由于生产技术地咯后导致了国内的加工贸易并不能够有效高效的利用生产原材料,这也使企业的成本增加,同时使企业本来就不多的利润个国家雪上加霜。

(3)区域发展不均衡

现今阶段国内的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分布区域不均衡,长江珠三角为主的轻工业加工和以东北沈阳为主的重工业加工贸易基地的出口加工贸易尤其集中。虽然在国家强力的政策复制下,一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已经转移到西部北部,但是由于当地基础设施与物流成本的高昂使西部的发展并不能够在短时期内实现大范围的转移。(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庆东. 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王春和. 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对外加工例10

(一)人工传递账务信息和手工核对方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建立起的中央银行外部对账制度,基本上是采取人工传递账务信息和手工核对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会计核算安全管理,保障了财产与资金安全,一段时期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原有的对账方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其局限性日益突现出来,表现在:账务信息传递手段落后、操作环节较多,且对账时间较长,易引发资金风险等。近年来,出现了利用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对账环节的时间差,挪用、盗用资金的案件。

(二)采用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进行对账。为改变传统落后的手工对账方式,防范风险,保障资金安全,中国人民银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开发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实现了人民银行与开户单位之间逐日进行外部账务核对,方便了开户单位与人民银行之间的对账,有效地防范了银行资金风险,提高了内控管理手段,同时,也增强了对账管理水平,提升了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

(三)采取发放对账回单和面对面对账方式对账。为做到日清月结,除按日进行电子对账外,每月还要求进行月度对账,对本月的账务数据进行逐笔核对。每月月终,人民银行从会计核算(ABS)系统中打印出余额对账单及相关分户账交予各开户单位进行月度对账,开户单位对账员核对完毕后将盖有预留印鉴的对账回单及本单位系统生成的相应分户账返回给人行,供人行对账员进行账务核对。

在加强内控管理,进一步保障资金安全方面,还规定必要时可进行面对面对账,如:一般在年终决算前,为保证相关账务数据准确,确保年终决算顺利完成,会进行一次面对面对账。面对面对账可以采取由开户单位到人民银行或人民银行到开户单位对账的方式。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利用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按日与开户单位进行电子对账;按月向开户单位发放并收回该电子对账系统产生的开户单位余额对账回单;必要时与开户单位进行面对面对账的央行外部账务核对体系。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从中央银行外部对账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部分开户单位对账务核对工作重视不够,同时在对账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对账,随意性强,具体表现在:

(一)对账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开户单位认为账务核对工作加重了自身负担和工作量,认为是替人民银行做事,与本单位关系不大,能拖则拖,故而经常发生每日电子对账不及时,或出现电子对账系统操作密码遗忘需复位或解锁等现象;月度对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回对账回单,总是需要人行多加催促;信息反馈不及时,当对账主管或对账员更换时,又不及时向人民银行递交申请表进行报备等。

(二)风险意识不强。开户单位普遍认为人民银行是铁账本和电子化操作,不会出错,完全依赖人民银行对账员对账;部分开户单位月度对账只是在对账回单上加盖预留印鉴,并未逐笔核对账务,致使月度对账形同虚设;而且个别开户单位在余额对账回单上经常会出现借贷方向填错,或金额涂改现象,对账马虎;对人行要求重新替换不合规的相关对账资料,也只是应付了事,风险意识淡薄。

(三)电子对账系统欠完善。由于开户单位在电子对账系统中基本上采用手工录入生成对账数据的模式进行账务核对,故而对账数据存在被人为篡改的风险,易发生虚假对账。电子对账系统自2009年上线运行以来,已经发生个别开户单位没有根据本单位账户实际余额录入电子对账系统进行对账,在系统中输入的余额和实际余额不相符,致使当日开户单位余额和人民银行余额相符的假象,进行虚假对账,直到进行月度对账时,此虚假对账才会被发现。

三、完善外部对账工作的措施

为确保人民银行会计工作能提供优质的会计核算服务和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使外部对账工作落到实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定期召开对账工作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议及时收集和反馈对账工作存在的意见、问题,进行沟通、讨论、交流、研究,达到改进和落实对账工作的目的。

(二)加强思想教育和考核力度,切实落实对账工作制度。各对账部门要加强对本单位对账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考核力度,使对账人员深刻认识到对账工作在强化内控管理和防范资金风险中的重要性,以积极主动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对账工作,提高对账人员的责任心,并将对账工作纳入工作责任制中加以考核。抓好对账制度的落实,督促对账人员按规章制度处理对账业务,进一步提高对账制度的执行力。此外,各开户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尽量保证各对账员稳定。若有变更,应及时向人民银行报备或提出申请,并做好相关交接工作,重点抓好新换岗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对账工作顺利衔接。

(三)积极开展相关业务制度学习。人民银行要加强对自身对账人员及开户单位对账人员的业务培训,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相关业务制度的学习,特别是要组织各对账人员集中学习电子对账系统操作规程和《湖南省实施细则》,明确每日电子对账、月度对账、面对面对账的相关制度要求,以及相关会计资料中应记载的要素,统一标准。切实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操作水平,避免因不了解电子对账系统运行的基本流程和制度规定而违章操作。

对外加工例11

一、国产动画制作产业发展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外动画片加工业大举进入国内动画市场,给中国动画制作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风。随着国外动画片形式的多样化和制作的格式化、规范化,我们看到了国外动画业的繁荣和异彩纷呈;但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是,国外动画片的制作费用是中国动画片制作费用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使得中国动画行业受到了极大冲击。

“美影厂”的在职中老年创作人员和刚刚进入行业的青年人纷纷离开原单位去给国外动画片进行加工制作,当时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美术行业和各大专院校的高才生都“蜂拥而上”,瞬间,国外动画加工业在中国“遍地开花”,中国动画行业因此受到了很大打击;以及一些行政方面的干预等,这些都是影响中国动画原创力量的原因。

在“”这个特殊时期,国内专业内还形成一个规矩,离开了原单位就不准回来,很多人后悔了也不行。管理层也出现了问题,一些领导都是从党政机关上台的,对人才毫不关心,权力最大,但对动画却不太熟悉,使用各种行政方法阻止这些离开的创作人员再回到原单位,这真正地打击中国动画的原创力量。

二、国内外动画加工制作的区别

国外动画在中国的加工形式都是最低端的。因为在国外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加工模式。原创、剧本、造型、故事分镜、对白、摄影表(动作要求)、音乐音效等都是在国外创作完成好了的,甚至动作表演都在律表上,有严格的规定,一格都不能改动,这样把我们的创作发挥几乎降到了零。

在国内加工行业中被重用和被提升为执行导演的人员,只要美术基础好,能尽量猜透客户在动画片加工上的要求就可以,这和动画片的创作要求相差甚远。我国的原画(动作设计)只是“依样画葫芦”,多一格、少一格都不行。另外,语言不通,我们根本不知道在做什么,词不达意,对于为什么要规定得那么严全然不知。这样培养出的一代动画人,不懂得表演,只懂得按照动作概念做,没有文学修养,没有电影理论修养,对于动画片的表演理论一窍不通,再加上需要的能力就是绘画基础好,动作要求也是模仿真人,包括每步多少格等一些最基础的东西,这样就开始做动画了。

动画影片的制作(创作)需要多种艺术修养以及长期的创作,不仅要有很好的美术基础,还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电影知识、戏剧化的表演,尤其是动画的表演非常重要。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都有非常全面的艺术修养,对中国传统戏曲、戏剧都有很深的了解,把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得非常好,创作出了很多精品。我们对动画创作了解得越深入,就越能感受到动画前辈对中国的动画发展做出了多么伟大的贡献。动画不同于实拍电影,二者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动画更像是戏剧类电影,它的剧本和故事都不是写实的手法,注重很强的戏剧效果,甚至是反讽的、逆向思维的戏剧效果,是用电影拍摄的舞台剧,场景中有很强的舞台灯光效果。因此,动画与实拍电影无法相提并论。现今发明了“真人动作捕捉仪”,可将动作完全不加修改地放在动画人物中,笔者认为这已经不是动画了,而是3d电影,那些动作情节与动画片也没什么关系了。

三、国产动画加工制作的标准和要求

中国动画的发展路径是和中国的戏曲戏剧艺术结合得非常完美的艺术成果。“”之前,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是向社会上招收有良好美术基础的人,到“美影厂”后,接受一定的美术培养,就是主要向中国戏剧大师学习戏剧化的表演、京剧中的程式化表演及夸张的肢体语言。编导人员更多地是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如苏州评弹、京剧、地方戏曲、民间艺术等,这是他们经常在一起津津乐道的艺术门类。“”中对于传统的学习中断了,完全停止了艺术创作,而“”后,当时的青年已进入中年,而老艺术家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中国动画没有做好传帮带。上世纪80年代,动画处于恢复期,又迎来了改革开放,国外动画片加工业纷至沓来,加上我们对于人才不够

珍惜,彻底冲垮了国内动画片的创作。动画创作是现代技术和传统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尤其是创作经验,不大可能依靠自然生长的方法。世界动画发展得非常快,其实技术水平也不过如此,而艺术水平却突飞猛进,这是一场思想艺术的大飞跃,而中国动画业还没有摆脱困境,笔者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没有被很好地传承。随后,在日本动画的强大攻势下,青年一代受到了很大影响,中国动画开始向日本动画学习。最早,日本动画有很长一段时间被世界排斥在外,世界动画节上根本不接受日本动画参赛,但后来日本的“宫崎骏动画”使这些得到了改观,加上日本是世界上动画片的生产大国,价格也相对低廉,使得世界人民慢慢接受了日本动画片,承认了其动画形式。但仍有部分欧洲国家不接受日本动画。

四、国产动画产业发展契机

中国动画片是从苏联传承下来的,基本上是欧洲的动画模式。动画片本土化后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结合得非常好,在世界动画之林中独树一帜。但中国动画片以受教育为主,限制题材,而且主要针对的是青少年儿童,再加上国家对此也不够重视,投入得非常少,因此产生了极不正常的现象。而且这种低端制作也导致了动画业很难恢复,加上中国传统戏剧的退场,年轻人大多已不再了解传统戏剧表演。但中国动画的前辈就是在中国戏剧艺术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中国动画片在全世界的地位一直是被认同的,在艺术上也一直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