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研究3篇

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研究3篇

时间:2023-02-16 15:47:20 关键词:水产养殖 机械化发展 研究

摘要:水产养殖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是助推广大渔民增产增收的“钱袋子”,在扶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从1989年起水产养殖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研究3篇

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篇1

为加强了解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状况,2020年期间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试验鉴定总站(下称“总站”)党委委员、总工程师仪坤秀带队赴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苏州市吴江区、常州市金坛区现场调研,了解淡水养殖主要模式、机械化技术应用情况。

一、江苏省水产养殖及其机械化发展现状

江苏是水产养殖大省,水产养殖面积达1000多万亩,位列全国第三。2018年渔业经济总产值3386亿元,位列全国第三;渔业产值1786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23.7%,位列全国第四;淡水渔业产量325.2万吨,海水渔业产量91.8万吨,淡水渔业产量全国排名第二,淡水渔业产值近30年连续位居全国首位。江苏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占比超77%,主要是河蟹、青虾、小龙虾和紫菜、贝类等多个产值超百亿的“江苏红”优势产业,其中虾蟹产量居全国之首,仅河蟹养殖面积400万亩左右,年产量超过35万吨,年产值近35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条斑紫菜养殖规模和产量占全国的95%;河豚、刀鱼、黄颡鱼、沙塘鳢等一批地方特色品种也已初具产业规模。江苏水产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稻田养殖以及海水滩涂养殖、浅海养殖等多种养殖方式。江苏省也是渔业机械装备制造大省,渔机工业产值位列全国之首。渔业机械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淮安、扬州、无锡、南通、常州、盐城、泰州等市,其中淮安金湖县渔机生产企业最为集中,被称为“渔机之乡”。渔业机械产品主要有:玻璃钢渔船、渔用颗粒饲料机、织网机、清淤机(挖泥船、泥浆泵)、增氧机、投饲机、水质监控设备、活鱼运输设备、紫菜加工设备、挖藕机等,产品销售全国。江苏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57%,其中,投饲76.7%、水质调控59.5%、起捕10.3%、清淤79.3%。目前常用水产养殖机械包括固定式投饲机、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嚗气式增氧装备、清淤机和活鱼运输车等传统机具,水质监测处理设备、水草收割(疏草)机械、尾水处理设施装备、捕捞加工装备以及新型智能渔业机械设备应用面不广。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农机部门“一项行动、两大工程”实施,通过项目带动渔业机械技术创新,企业研发生产了智能投饵机(增氧机、打药机)、水草收割机(疏草机)、虾蟹分级机、吸鱼机、文蛤收获机、紫菜采收机以及水产养殖物联网管理平台等渔业机械新产品。农业农村部门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和养殖规模,示范推广智能控制的点式、条式曝气增氧设备和水车式、涌浪式增氧机等以优化组合增氧方式,提高增氧气效率和效益;积极推广智能投饵机、虾蟹塘水草收割机(疏草机)、水质监测系统和水产养殖物联网管理平台等装备,提高水产养殖智能化和科学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大塘口淡水鱼养殖装备配置、高密度推水养殖装备配置、集装箱养殖装备配置等机械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初步形成了淡水鱼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虾蟹池塘绿色健康养殖等的机械化技术规范,水产养殖机械化、绿色生态化、管理精准化初见成效。

江苏省水产养殖机械化工作组织有效、成绩明显,在系统内走在了前列。江苏省是最早开展水产养殖机械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的省份,按照职能分工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研发推广,“十二五”以来牵头承担实施了省“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项目,总结提炼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模式,编制了《水产养殖机械化装备技术汇编》《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应用手册》等系列技术指导文件,推动了省水产养殖机械化快速发展,为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加快发展提供了经验。调研中,苏州市2019年水产养殖综合机械化水平59.60%,机械装备应用在投饲(3809台)、增氧(24116套)、水质调控、清淤(302台)、排灌、起捕(95台)等淡水池塘养殖的环节,形成了以池塘养殖为主(占总养殖面积62.36%)、湖泊网围养殖、工厂化养殖和湖泊养殖为辅的模式;通过高标准改造、创建高标准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河蟹、青虾、加州鲈鱼为主导品种的优势特色产业。常州市金坛区河蟹是主导优势产业,水产养殖面积的85.69%养殖河蟹,常年产优质河蟹1.5万吨,产值15亿元,占全区渔业总产值的70%,占全区大农业总产值1/4。金坛河蟹养殖以科技领先著称,全区实现河蟹微空管道增氧设施装备、蟹池多功能双层护坡、叶轮增氧100%全覆盖,70%养殖户用了风送式投饲设备,40%养殖户安装了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另外水草梳割机、自动化投饲设备、变频增氧设备、微生态制剂喷洒设备等先进设备的投入,有效提升了河蟹养殖效率和机械化水平。另外苏州和金坛在池塘标准化改造、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场)建设上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江苏省水产养殖的主要模式和机械化技术应用情况

1.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流水槽)。通过对池塘2%的面积进行标准化循环流水池改造,其余98%作为水质净化区域,采用气提技术、集排污技术等,进行的一种低碳、生态、高效、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可配套自动风送投喂系统、物联网系统等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工业化生产。单条槽体可养殖3万—5万斤。浦口区通威大塘口淡水鱼养殖基地和江苏省渔业推广中心水产养殖基地、通威水产养殖基地现场所看到的流水槽按通威公司的建设标准。养殖区域尺寸:(5m×22m);材质:玻璃钢(也有水泥固定式)总面积2.5%—3%。其中关键技术参数,气提推水系统:推水导流板45°,曝气深度1.5m,使推水效率和氧气溶解效率实现最佳。末端流速3-5cm/s,平均功率1.1kw/槽。集排污系统:将池塘底排污技术与流水槽集排污系统结合,形成二级集排污联合,提升集排污效率(≥65%)。

2.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圆形池)。将池塘、水库、湖泊等大水域中不超过5%的面积搭建漂浮式圆池作为集约化养殖区域,配置增氧设备并通过进排水管路的合理设计有效促进养殖水体与外界的交换,粪便残渣集中收集并移除;养殖水体采用湿地生态净化处理方式并循环利用的一种高效、环保的集约化养殖模式。系统优势在于:合理优化进排水方式,采用泵提抽排水方式进行水体交换,大大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平均50m³/0.5kw可满足最大交换次数1h/次;底部锥形设计,方式,彻底将养殖池内沉积的粪便颗粒物和表层油膜排出;配置粪便收集器,过滤精度达到120目,实现粪便颗粒物的收集率大于80%。

3.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箱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以陆地为基础,用养殖箱为载体,运用高新技术全面有效地人为控制养殖环境和养殖过程,其养殖水体采用封闭再循环的模式,能摆脱自然水域环境对水产养殖的影响,能同时开展淡水与海水水产养殖的全新模式。可实现序批式订单养殖。系统推荐建设标准尺寸:6m×2.4m×1.8m(26m³)建设比例:5吨饲料搭配1000m2生态湿地。技术优势在于:养殖箱占地小、区域集中;模块化,安装简单,移动性强;便于捕捞;排污方便,不用干塘,降低劳动成本;便于养殖管理控制;抗自然灾害能力强。

4.工业化全循环水养殖模式。运用工业化生产的理念,集成养殖、水处理、环控等技术,通常由厂房设施、源水预处理、养殖单元、水处理系统(物理过滤技术、生物过滤技术、增氧技术、消毒杀菌技术)、外排水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含控温技术、ph控制技术、自动投饵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报警装置)等单元构成的工厂化集约化的水产养殖模式。在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扬中基地和苏州市吴江区苏州聚福水产有限公司现场调研工厂化育苗养殖。设施装备投入较大,系统较复杂,通常由项目支撑或集团养殖,以特种鱼育苗养殖为主。

5.水产养殖新装备的应用情况。在苏州鼎兴斯沃公司了解到所代理的美国抗菌增氧管可避免水生细菌覆盖其上影响增氧效果,并正在加大投入研发力度,努力突破工艺技术争取国产化。公司研发的专利产品抗菌增氧格、气体式增氧机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其中气体式增氧机专利设计可以将池塘底部的水提升到表面并形成定向流动,作为流水槽养殖的推水装置,增氧能力是水车式或叶轮式增氧机的2—3倍。鼎兴移动式增氧机可形成水平流和垂直流促进上下层水体交换,同时可做不同半径圆周运动,克服了固定式增氧机局部溶氧过高后迅速降低曾瑶效率的问题,还能降沉淀鱼塘底部的有机质胶东带到中上层水体,从而加速池塘粪便残饵等有机物的分解,改善水质。在吴江基地流水槽养殖系统中看到鼎兴的吸污系统,主要由水下不锈钢吸尘器、牵引系统、吸污管、导污管、智能电控系统组成,从运行效果看较单管吸污的好。水产养殖超大容量智能投饲系统,主要由料仓、下料机、风机、泄压器、输料管道、分料阀、出料器、作业控制器以及上料机等设备组成。系统采用低压风送原理,使用罗茨风机产生高速气流,有下料机将料仓中的饲料与高速气流混合,通过输料管道、分料阀及出料器将饲料传送至投饲区。适用于池塘工业化、大水面连排网箱及室内工厂化等养殖生产的投饲作业。在南京浦口通威大塘口淡水鱼养殖基地池塘养殖和吴江区苏州聚福水产有限公司流水槽养殖中均应用了这种大容量智能投饲系统。

三、江苏省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和有关建议

通过现场参观和同渔业推广、农机化管理部门、机械制造企业、养殖场(户)有关人员交流,在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养殖方式落后、效益低。整体上,传统池塘养殖,水资源利用率低,养殖密度低,常见鱼种养殖效益低,用户购买机械意愿不强,机械化养殖推广难。投入的多余饲料、鱼类粪便沉入水底,造成池塘水质污染。二是养殖设备单一、种类少,机械化普及率低。针对河蟹养殖的投饵设备、起捕设施、清淤设施的研发、推广、应用水平较低。水产养殖户均养殖面积20亩左右,家庭劳作为主,不利于机械设施推广应用。三是设施宜机化水平不高,设备操作不够简便。如河蟹池塘因养殖需要,塘梗和防逃设施使水草梳割机、自动化投饵船等大型机械不能应用于塘口之间,增加了投入。无人投饵飞机、无人投饵船操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门槛高,使高性能机械推广受限。四是智能化程度不高。多数机械处于简单替代人力阶段,叶轮式增氧机需要人工定时开启,延误容易造成浮头现象,导致损失,监测因传感器不过关,只能做到池塘温度和溶氧量监测,仅作为辅助管理。五是社会化服务缺少。如苏州市反应,同传统大田粮食作物农机社会化服务相比,渔业机械社会化服务基本为空白。六是生产空间进一步压缩。受环境保护压力和长江十年禁渔的计划要求,水产养殖面积进一步压缩。如苏州较三年前97.75万亩压缩了一半水产养殖面积,目前仅48.4万亩。

虽然存在发展中的问题,但江苏省水产养殖机械化基础较好,“十四五”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建议江苏省在水产养殖机械化领域发挥江苏制造业先进的优势,立足有利的机械化发展政策环境,满足水产健康养殖绿色发展对机械化需求,为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和经验。一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现有水产系统试验示范基地,加大机械化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促进水产养殖向节水、高效发展。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加大对水产养殖机械装备研发、应用的政策扶持力度,扩大补贴产品品目,增加大型先进装备补贴金额,简化手续。三是注意解决重要养殖环节的机械化。对淡水养殖的投饲、起捕、水面清理、水质监测、集排污和尾水处理环节,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四是加快总结提炼高效适用的水产养殖模式。将现有流水槽式养殖、池塘内循环养殖、工厂化循环水模式、路基循环养殖模式进一步提炼总结,明确适用品种和场景,形成标准技术规范,为机械化推广示范提供依据。

作者:仪坤秀 刘晶 金红伟 单位: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

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篇2

水产养殖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是助推广大渔民增产增收的“钱袋子”,在扶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从1989年起水产养殖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中国是水产大国,但不是水产强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水产养殖业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可以说,机械化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20年,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中规划到2025年,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育种育苗、防疫处置、起捕采收、尾水处理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长足进步,主要养殖模式、重点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意见吹响了水产养殖机械化前进的号角。同时,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人们对水产品的健康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水产业绿色发展势不可挡。湖北省是水产大省,水产机械保有量超过47万台(套),拥有宜养水面1300万亩左右,2019年水产品总产量469.08万t,同比增长2.4%,水产品产量连续24年居全国第一。湖北省水产品售遍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远销欧美。为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湖北省出台了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既要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又要严格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水产品的安全健康。为此,湖北省大力推进了水产养殖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水生态,保证水产品的安全健康,从而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课题组以湖北省为例探讨了水产养殖机械化与发展绿色水产业的有关问题。

1水产养殖机械化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1“一重一轻”

当前,全国各地普遍重视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畜牧业的工厂化,注重对种植、畜牧机械的研究和推广,却一贯轻视水产养殖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致使水产养殖机械化明显低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到2025年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虽然可以达到50%,但明显低于当今8大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已达到的70%的水平。

1.2水产养殖机械大多处于小型化和简单化的初级阶段

水产养殖机械由于研发投入不足和推广力量不够,水产养殖机械多是小型化的机械,如增氧机、投饵机等,适合于独家独户的养殖生产,不适应大规模的渔场全程机械化生产。水产养殖大功率、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较少,致使养殖生产效率低下,能耗居高不下,难以保证增效和水产品质量。

1.3区域发展不平衡

水产养殖机械化区域不平衡现象明显,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不可同日而语。江苏常州市金坛区率先建设智能化渔场,实现无人机投料,渔场管理信息化。而在中西部落后地区则全靠“人海战术”,各地之间的发展参差不齐。

1.4渔农观念落后

由于信息闭塞、接受渔业培训机会少,渔民对渔业机械化认识不足。一些渔农对推广应用水产养殖机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愿意花钱投入,使得水产养殖业不但产量不高,效益也不好。

2水产养殖机械化对发展绿色水产业具有重要作用

水产养殖机械化不仅减轻了体力劳动,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在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走访水产与农机部门、养殖大户和几家渔场,并检索相关文献获知,推广应用水产机械可以减少鱼饵投放量和鱼药的使用,降低对水体的污染,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推动水产养殖机械化不仅可以较大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缺失的严重问题,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是实现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

2.1推广使用投饵机能够降耗增产

投饵机的合理配备,进行精确投喂,与人工投喂相比一般可节约饲料15%左右,每亩可增产15%~20%。投饵量减少降低了养殖成本,也节约了人力。

2.2正确使用增氧机可以改善水环境

根据养殖经验,当水中的溶解氧低于3mg/L时会造成鱼浮头,甚至严重泛塘。增氧机的使用可增加鱼池水体溶氧,预防鱼浮头,鱼类在溶解氧3.0mg/L时饵料系数要比4.0mg/L时增加一倍。增加水体含氧量,可减少投饵量,加快水体物质循环,减少水体有害物质,使浮游生物快速生长,改善水质。合理使用增氧机给水生物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能使池塘鱼产量提高14%左右。武汉市汉南区与生产企业合作研发的微孔纳米增氧技术,成功推广应用后,河蟹亩产由60kg提高到75kg以上,每只平均也由原来的160g提高到170g。同时,由于先进增氧机械的推广,使养殖河蟹用药量减少,水质明显改善,河蟹成活率由原来的42%提高到48%。由此,渔民的经济效益总体提高了50%。武汉市通过举办水产养殖机械化现场会的形式,引进上海一家公司生产的涌浪机、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深水增氧机等新型水产养殖机械化设备,对新的水产养殖机械进行现场示范,受到养殖户的青睐。

2.3清淤机能够大幅降低劳动量

池塘定期清淤、晒塘、消毒是养殖业的一大法则。但是清淤工作量大、十分艰巨,推广应用清淤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池底移动式清淤泵可不定期地吸出养殖池底的残饵和鱼虾粪便,减缓池塘老化,加大水的深度,改善池塘的水质,使池塘的养殖承载量明显增加,减少水产品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池塘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收益。

2.4水质控温系统可以提高现代化程度

高密度养殖势必对水体环境造成危害。对水质进行监控能保证水产品养殖的安全,同时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水温的要求也不同,将水温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养殖水产品能加速生长,可以使水产养殖增产增收。因此水质监测、控温机械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是必备的设备,能帮助养殖业工作者掌握水质和温度的变化,适时介入,为养殖水产品提供合格的水质和合适的水温。综上所述,水产养殖机械对水产养殖节能降耗、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水产养殖机械的重大作用,为大力实施机械化提供了动力。

3积极实施水产养殖机械化推进绿色水产业发展的对策

作为“千湖之省”,湖北省生产健康安全的绿色水产品对保证全国人民的食品安全举足轻重。为此,湖北省着力推进水产养殖方式的转变,早在2019年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于是,水产养殖机械化被作为科技兴渔、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水产事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拓宽了道路。

3.1明确目标任务,补齐短板,高起点谋划水产养殖机械化

水产养殖业是湖北省农民重要的增产增收产业,但是机械化水平明显低于种植业,严重拖了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后腿。湖北省要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的指示精神,调整农业机械化的方向,补齐水产养殖机械化的短板,向农业全面机械化进军,多措并举改变水产养殖机械化落后的局面。

3.1.1根据渔业实际,实施水产养殖装备提升工程。湖北省在实施绿色水产健康工程之际,应大力开展水产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力争在2021年创建1~2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35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对投饵机、增氧机、清淤等养殖机械设备等配备和基础设施及管理制度等多项指标进行考核评分,以机械化引领水产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水产品质量提升,并且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场、示范县的经验,推动水产机养殖械化的热潮,提升全省水产业养殖机械的装备水平。

3.1.2实施新型水产经营主体农机化建设项目。对渔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水产养殖场、养殖大户购置水产养殖机械,由农机和水产部门在开展农机化服务时进行优先安排,重点服务,帮助推进全程机械化建设,从而培养一批水产养殖机械示范户,以点带面,带动整个行业机械化。

3.1.3开展水产养殖机械化技能比赛。农机和水产部门应定期举行水产养殖机械化职业技能比赛,不断优化竞赛科目设置,吸引广大水产养殖户参与,拓展水产养殖技能人才选拔的渠道,促进水产机械应用水平的提高。应鼓励和支持各地水产技术推广和农机推广机构、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等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开展农机化技术志愿者服务,以此培养更多的水产机械人才,提升全行业应用机械的热情。

3.2用活用足政策,多措并举,推广应用水产养殖机械

继续用好国家农业机械购置的补贴政策,水产养殖重点要推广饲喂、增氧、清淤、捕捞、防疫消毒及水质智能监测等机械化技术,降低人力成本,同时达到减少饲喂、用药等目的,保护水体环境。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惠农政策,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鼓励养殖大户示范应用新型水产养殖机械,建立高效机械化养殖试验示范点。同时,农机部门与水产部门要联合攻关,扶持相关企业突破渔业机械技术难点,促进产品技术升级,建立高效渔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较大地提高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

3.3结合省情,因地制宜,加大水产养殖新型机械的研发

水产养殖机械化必须紧跟渔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推出新的机械装备,填补生产空白,淘汰落后的生产机械,节能降耗,保证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各级水产和农机部门应加大水产养殖机械研发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支持相关企业投入水产机械的研发。湖北省武汉市研发的“启富牌”太阳能投饵机适应于供电不便的地区使用,能根据不同鱼的不同习性和生长期定时、定量自动投喂饵料,既节约了人力和电力,又提高了工效,受到渔民的欢迎,建议在适合区域内推广使用。湖北省应注重水产养殖机械集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大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复合型农机具。应充分发挥全省推广体系的作用,加快推广应用新机械和新技术,促进农机工业企业的发展。武汉市汉南区与生产企业合作研发的微孔纳米增氧技术,成功推广应用后,河蟹亩产由60kg提高到75kg以上,每只平均也由原来的160g提高到170g。同时,由于先进增氧机械的推广,使养殖河蟹用药量减少,水质明显改善,河蟹成活率由原来的42%提高到48%。由此,渔民的经济效益总体提高了50%。武汉市通过举办水产养殖机械化现场会的形式,引进上海一家公司生产的涌浪机、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深水增氧机等新型水产养殖机械化设备,对新的水产养殖机械进行现场示范,受到养殖户的青睐。

3.4拓展思路,提质增效,促进水产机械技术与信息化融合

湖北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水产养殖机械化也应搭上信息化技术的快车,推动水产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充分借助网课、微信诊断平台等方式,做好线上技术与管理服务,重点在水产品质量可追溯、鱼病远程诊断、水质在线监测等信息化方面取得突破。大力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和水产品物流市场,建强水产运输队伍,水产品运输车辆应大力推广安装北斗终端,对运输进行全程监控,提高水产业安全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把“小鱼池”与大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水产品优质优价,快速销售。

3.5机械与信息联姻,催生标准化,以标准化保证

水产养殖产品绿色化机械生产代替人工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生产流程的规范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标准的统一。湖北以机械化融合信息化推动水产养殖走上标准化道路,同时又以生产标准化为绿色水产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水产品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湖北省潜江市以小龙虾养殖而闻名于世,是虾稻连作生态模式的发源地,在生产中摸索创建一整套国家小龙虾养殖加工标准。具体做法是:一是标准化养殖。先对虾稻田进行标准化改造,机械化耕作,形成了《虾稻共作绿色种植技术规程》。二是标准化精深加工。拟订生产过程的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工的小龙虾食品获得了对美日韩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并通过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欧盟卫生注册,畅销欧美市场。三是冷链物流服务标准化。小龙虾产品的分拣、包装、运输、配送等实施标准化服务。四是生产环境的标准化保护。进行原产地稻田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形成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安全性评价等多项标准。为此,潜江市建成虾稻生产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潜江虾稻生产标准化是湖北省大力实施水产养殖标准化的一个典范。湖北省正搭上全国水产养殖机械化的快车,融合信息化,改进水产品的养殖模式,不断总结经验,助推水产养殖过程的标准化,使水产绿色健康食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由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进军。

作者:张晓超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篇3

2021年2月7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满足水产养殖业绿色高效发展对机械化的需要为目标,主要任务是推进水产养殖机械装备科技创新、构建主要水产绿色养殖机械化体系、推进水产养殖机械化信息化融合、提高绿色养殖重点环节社会化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宜机化建设五个方面,推进机械装备与水产养殖工艺融合、机械化养殖与信息化管理融合、设施装备运用与绿色养殖方式发展相适应,推动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

1黔东南州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现状

黔东南州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9.4万亩(稻田养鱼面积不计在内),主要以养殖传统四大家鱼、蛙类、鲟鱼、虹鳟、加州鲈鱼、江团等为主。养殖模式有传统池塘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池塘内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流水养殖及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现黔东南州的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亟需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1.1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机械化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包括机械工程学、生物学、水处理化学、机电工程学、现代电子信息学、现代建筑学等)对水产品进行高密度、高集约化生产。工厂化水产养殖具有以下特点:

(1)低碳环保。同样的生物负载下,工厂化水产养殖所消耗的能量远远低于水产养殖,同时没有养殖废水排出,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高密度、高效益,工厂化水产养殖所占的土地面积比传统水产养殖所占土地面积大大缩小,而养殖密度可大幅提高。

(3)不受气候、水质变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且一年之中可以多轮下苗,做到不间断销售、反季节上市、节假日集中销售等,最终达到利润最大化。

(4)相对封闭的养殖空间能有效隔离病害和控制病源的侵入,大大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爆发风险。

(5)由于集约化及自动化设备的普遍应用,可以大大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人工成本。2021年,黔东南州开展工厂化循环养殖水面面积1.2万平方米,基本为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分布在黄平县、三穗县、丹寨县等地,以养殖虾、鲈鱼、罗非鱼、鲤鱼等商品鱼为主,同时开展工厂化育苗。贵州省鸿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平县)采用钢架大棚式圆形帆布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达5000平方米,为黔东南州工厂化养殖面积最大的养殖公司;贵州省三穗县兴绿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室内圆形水泥池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州鲈鱼,涉及养殖水面3000多平方米,2021年被评为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贵州山鲜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丹寨县)有室内圆形水泥池循环水养殖和室外圆形帆布桶循环水养殖,涉及水面2100多平方米,主要养殖“粤闽1号”罗非鱼。2022年,拟在黄平县、三穗县、丹寨县和雷山县发展工厂化养鱼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大力推动黔东南州设施渔业的发展。其中在丹寨县拟新建圆形帆布桶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43个,涉及面积3300多平方米,以养殖鲈鱼和鲤鱼为主。在三穗县新建一个黄鳝工厂化育苗循环水养殖基地,发展可控式稻鳝融合共作养殖模式。

1.2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机械化

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按照一定比例建设“养水区、养鱼区、集污区”将养鱼和养水(净水)相对分离,集成配套标准化设施养殖、养殖水体循环净化、鱼病综合防控、立体综合增氧、物联网智能监控、水质调控、底排污等养殖技术,实现生产、经济及生态效益最大化,注重节能减排、低碳高效、绿色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此种养殖模式提高了饲料利用率,用药少、污染轻、易捕捞、好管理,成品鱼肉质紧实,品相好。其机械化主要包括投料机、微孔或纳米管增氧、粪便残饵收集装置、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增氧机、浪涌机、水质检测及物联网技术配套硬件设施等机械。2021年,黔东南州池塘面积约1.5万亩(包括山塘及小型灌溉型水库),池塘养殖使用增氧机、投饲机的比例约占1/3。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水槽27条,面积约3375平方米,配备池塘面积250亩,主要分布在三穗县、丹寨县和台江县,以养殖鲤鱼为主。贵州省三穗县兴绿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槽20条,循环水槽面积2500平方米。2022年,计划加快对全州传统池塘改造及养殖装备提升,改造进排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及提升增氧、孵化、智能化信息等设施装备水平,充分利用山塘、小水库发展内循环水养殖。镇远县将发展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新建10条养殖水槽,提升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在部分养殖条件好的县市开展在山塘、小水库内发展内循环水养殖示范试验,待技术成熟后进行大范围推广。

1.3池塘冷流水养殖机械化

池塘冷流水养殖,通过水渠的引导将冷水资源把并联或串联的池塘连在一起,池塘内的水体持续进行水体交换,依靠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作为养殖场所。养殖户为提高养殖效益,增加鱼种投放密度,从而增加增氧设备、水质检测设备及配备物联网技术,随时监控养殖环境,从而达到高密度高产养殖。池塘冷流水养殖,机械化主要包括投料机、增氧机、水泵,水质监测及物联网技术所需的硬件设施等机械。2021年,池塘冷流水养殖面积5.3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岑巩县、天柱县、黄平县、台江县等,以养殖鲟鱼、虹鳟等(亚)冷水性鱼类为主。贵州省凯翔特种鱼发展有限公司(岑巩县)发展冷流水养鱼1.7万平方米,主要养殖“西杂”鲟鱼;天柱县许多渔养殖有限公司发展冷流水养鱼0.8万平方米,主要养殖“西杂”鲟鱼。黔东南碧水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利用台江县的冷水资源养殖“西杂”鲟鱼、西伯利亚鲟鱼、丹麦虹鳟,面积0.5万平方米。

1.4大水面生态养殖机械化

大水面生态养殖,主要养殖方式是在宜渔的大型水库内进行无投饵、无施肥式养殖,主要养殖滤食性鱼类为主。2021年,大水面生态养殖涉及养殖水面积18.9万亩,主要分布在锦屏县、剑河县的三板溪库区和天柱县白市电站库区,其机械化主要为赶捕机械,包括各种拦网船、电赶船、电脉冲装置、绞钢机、起网机等。由于水库网箱养鱼被取缔后,大水面生态养殖刚刚起步,其捕捞技术不成熟,年捕捞产量明显不足。贵州省生态渔业锦屏县有限责任公司在三板溪库区、挂治库区、白市库区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8万亩,2021年水产品捕获量1000吨,2021年获得了“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称号。天柱县百市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天柱县白市库区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3万亩,2021年水产品捕获量796吨。

2问题及建议

2.1对新技术和新装备的认识和投入不足,导致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低

现阶段,用于渔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率低,重视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养殖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利益[1]。因此,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以先进的发展理念,良好的投资环境,灵活的管理办法,持续的扶持力度,在资金信融、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设施渔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各科研院所应该进行技术联合,针对当地渔业资源的特点,开展适合当地的设施渔业试验示范,进行技术攻关,推动水产养殖机械化的发展[2]。

2.2水产养殖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应用水平低

黔东南州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从事水产养殖业的人员相对较少,同时整个贵州省开设水产养殖学的教育机构屈指可数,从事水产养殖业的人员素质并不高,综合水平较低。因此,需要加强对养殖户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指导,并进行实地水产养殖机械化应用技术和工厂化设施养殖技术的培训。建议利用广东佛山东西部协作贵州黔东南的契机,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代表到广东参观学习,了解现代渔业养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现代渔业专业人才[3]。

2.3水产养殖机械产品供给不足,适用性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到位

加强农机与水产养殖的部门合作,改变农机化技术与水产技术相分离的科研和推广方式,建立农机与水产相结合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规范水产养殖各方面的机械化使用标准。在农机购置补贴方面,纳入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的水产机械太少。目前,从贵州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申请办理服务系统(2021—2023)查询得知,只有增氧机这一品目机具进入贵州购机补贴系统补贴目录,中央农机购置补贴300元。建议扩大对水产养殖机械补贴种类的范围,提高机具补贴额度,引导养殖户使用水体净化、增氧机、投饵机、清淤、起捕等机械设备,提高水产养殖各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补齐水产机械化发展短板[4]。

3结语

黔东南州在水产养殖机械化应用方面虽有一些成果,但是在育种育苗、防疫处理、起捕采收、尾水处理等各环节机械化水平不高,现有水产养殖机械化只能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主要养殖模式、重点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水平急需提高,加快高效养殖机械化生产体系建设,工厂化和池塘工程化等循环水养殖机械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所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纳入农机化、渔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机械化与水产养殖业发展目标任务衔接。加强与财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水产养殖机械化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兴,周路,田晓琴.贵州设施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6):151-152.

[2]周路,杨兴.对贵州省发展设施渔业的几点看法[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131-132.

[3]顾永强,王丰颖,陆群康.“双强行动”背景下湖州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探讨[J].现代农机,2022(1):1-3.

[4]赵昌秀,陈泫月.贵州省渔业生产机械化情况调查[J].贵州农机化,2020(2):10-11,14.

作者:李兵 文国营 单位:黔东南州水产站 黔东南州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