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2 01:54:14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例1

中图分类号:P7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本着“结构转型、创新城市”的战略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在发展和壮大本地煤炭产业的同事,积极引进绿色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将大路新区打造成部级煤基清洁能源转化工业园区。

大路新区“一区两基地”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准旗政府借中海油煤制气项目进入的契机,提出在现有的两基地的基础上,新打造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区。三个产业基地合并为“五个一体化”的国内一流煤化工基地。

1、该项目为煤制气产业园区,其规模及产量居全国首位、世界前列

目前我国最大煤制气项目,也是全世界煤制气项目中年产量最大的项目为年产40亿方的大唐国际克什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而新规划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区的年产量达到了200亿方,其中中海油集团一个煤制气项目年产量就达到40亿方,其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用地规模上看,为国内最大的煤制气产业园区,其研究范围涉及2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市政基础设施,包括竖向、道路、桥梁、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绿化景观、管线综合。园区建成后将成为部级能源示范基地,在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规划成果具有代表性。

2、规划理念超前,提出“五个一体化”的创新理念

现状两个产业基地相互独立,关联性差。新产业基地的建设利用“五个一体化”的理念,将三个基地变为整体,代表了我国园区建设与世界接轨的先进性。这五个一体化分别为:

1)产品项目一体化,利用化工产品上下游关联特点,形成化工项目链

2)公用工程一体化,对园区能源供应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公用工程网络

3)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输送管廊、管网、仓库、铁路、道路等,形成整体物流运输系统

4)环境保护一体化,园区内设立环保中心,统一处理废水、废渣、废气。并对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提出相应指标。

5)园区管理服务一体化,为园区提供一站式办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3、建立了全新的控制指标体系。

控规根据不同用地的特点与控制目标,提出分别按照工业、仓储、其他用地进行指标分类,采用不同的指标控制标准,突破了目前控规采用的单一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国家对工业项目与非工业项目的控制目标已有分化,规划根据工业项目应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而非对容量的控制,对现有指标体系加以调整。同时工业项目、仓储物流的特点突出,在多个指标上差异巨大,本规划指标控制上采用区间值、控制下限、上线多种形式来分别加以引导。新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整个产业区的合理建设。

4、涉及内容繁多、复杂,成果综合性强,对未来我国同类园区建设有指导意义

由于本规划为煤制气产业区的规划,产业工艺流程、物流运输(公路、铁路及皮带运输的相互关系)、能源供给的特殊要求、渣料运输与处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保护都是这个规划急需要解决的难题。各专业在设计的过程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充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的前提下,统一布局,综合考虑,集约用地,尽可能的节省工程投资。本规划有很强的综合性,处理并解决了煤制气整个流程的各个问题,其规划的编制与园区建设对将来我国同类园区建设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5、现状分析全面、论证合理。与现状条件衔接紧密

规划范围内现状地形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公路穿越、地块支离破碎难以利用、原有两工业基地已经实施难以衔接、上位规划在修编中、和物流关系密切的铁路在设计中,项目外部不确定因素给设计带来很大困难。

项目综合分析周边条件、地形地貌、已实施产业基地的工业项目规模、产品、能源供给等条件,提出产业区项目、规模、循环经济模式、物流组织、成品输送、能源供给、废物处理等具体方案。

6、设计成果可操作性强,对下一步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例2

二、本规定所指的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及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在工业领域一定区域层次的具体体现。

三、园区一般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种是具有行业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另一种是具有区域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即对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改造的生态工业园区,以及新规划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何种园区取决于地方优势、行业优势、产业特点及资源条件。

四、园区建设遵循自愿性、高起点、因地制宜、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四项原则,遵守国家或地方关于园区建设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是在已经国家批准的各类园区或大企业集团自有土地基础上进行。

五、本规定适用于园区的申报、规划编制和论证、审批和命名、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等。

申报

六、园区建设须由园区建设单位向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创建申请,经其审查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七、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条件为:

1.建设单位设置了相关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并得到地方人民政府的支持;

2.建设单位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建设园区的基础条件;

3.园区建设能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4.园区建设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区域或行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5.具有一定的生态工业雏形,具备形成产业生态链的条件,园区建设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

6.园区内生态环境质量较好,所有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八、园区申报应提交建设单位申请报告,包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创建意义、基本思路、基础条件、预期目标、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等。

规划编制和论证

九、园区创建申请经过国家环保总局同意后,园区建设单位可组织编制园区建设规划(必要时应包括重要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编制工作应委托具有园区建设规划编制经验的单位进行。

十、规划应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编写,对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内容、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做出重点分析,以使规划能指导园区建设实践。

十一、园区规划编制完成后,园区建设单位向省级环保部门提交方案送审稿,由其审查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规划进行论证。

十二、专家委员会应由工业生态、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所涉及行业的国内知名专家组成。

十三、专家论证包括实地考核、听取规划汇报、提问、讨论及评议、形成专家论证意见等步骤,专家委员会重点对园区建设的意义、建设条件是否成熟、建设目标是否明确和合理、建设内容是否符合生态工业要求、是否有可行的项目、是否提出有效的保障措施以及是否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等方面进行论证。

十四、园区规划经专家论证通过后,园区建设单位应按规划开展建设。经过一段时间建设试点后,园区建设单位可向省级环保部门提出示范园区命名申请,并由其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审查和命名

十五、园区建设单位提出命名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按专家论证意见修改的规划报批稿(必要时应包括重要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专家论证意见;

3.园区创建工作背景情况说明;

4.园区建设的组织机构名单;

5.地方政府给予园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6.建设试点的情况。

十六、国家环保总局对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园区命名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授予统一规格的标牌。

十七、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命名方式为:园区所在地名+“国家生态工业”+行业名称+“示范园区”。

十八、园区建设在地方政府设立的管理机构领导下,按规划确立的建设内容和时间实施。若需对建设项目作重大调整,应组织专家论证,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方向,并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园区建设项目或企业应建立相应环境管理体系。

监督管理

十九、园区建设单位应每年年终上报年度总结,向国家环保总局报告园区建设和发展情况、效益与存在问题等。国家环保总局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简讯》形式,全国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最新信息。《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简讯》由国家清洁生产中心负责承办。

二十、国家环保总局会同省级环保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对园区进行定期考核、检查,对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十一、对出现以下情况的园区,国家环保总局责成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后仍然不符合标准的撤消其命名:

1.园区建设机构管理不善,不能及时报告园区发展动态;

2.园区中的企业严重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规,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3.园区中的主要企业经济效益差,并直接影响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未按园区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推进园区的建设,园区建设项目作重大调整未及时报告,使园区建设滞后或成效不明显。

组织实施

二十二、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协调推动生态工业在全国的示范工作,组织制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和生态工业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各地园区建设进行指导。

二十三、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作为全国生态工业推广、示范的技术支持单位,负责国内外生态工业发展的跟踪及研究,协助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园区规划指南、技术指标体系和对各地园区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定期全国生态工业发展信息。

二十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要求,协调、指导本辖区内的园区建设和加强环境管理、监督工作,积极配合地方人民政府,争取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二十五、园区所在地方人民政府应对园区建设提供以下支持:

1.把园区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促进建设目标的实现;

2.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结合地区实际,制订促进园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

3.建立有利于园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动员和组织有关部门,支持园区建设;

4.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利于园区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

5.依靠企业自愿行为,按照市场规律,组织建设园区;

6.开展生态工业的宣传和培训,建立激励政策和措施。

二十六、园区建设单位应在地方政府领导下,按照园区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园区建设项目,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指导和推动的原则,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运作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协助企业建立企业间的共生组织和产业链,高标准完成园区建设。

附件二: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试行)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一、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特征和类型

1.园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紧密围绕当地的自然条件、行业优势和区位优势,进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设计和运行;

(2)通过园区内各单元间的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的梯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的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

(3)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政策手段以及新技术(如信息共享、节水、能源利用、再循环和再使用、环境监测和可持续交通技术)的采用,保证园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4)通过园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企业、园区和整个社区的环境状况得到持续改进。

2.园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具有行业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例如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糖业)示范园区;

(2)具有区域特点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例如对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改造的生态工业园区。

此外,按照当前的建设状态和园区单元间联系程度的不同,生态工业园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已具有较好生态工业雏形的工业区域或园区。建设重点是在完善已有的生态工业链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生态工业网。

(2)尚未建成或尚不具有规模的园区。建设重点是以生态工业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建设一个新的工业园区。

(3)门类较多、企业数量大的工业区域或园区(如我国的大批国家和地方级的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重点是在这些园区中引进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生命周期观点和生态设计方法,使产品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最少、废物产生最小、易于拆卸回收,由此优化产品结构,并合理构建和完善产品链,从而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排放,为园区寻找新的增长点,促进园区的持续发展。

(4)虚拟园区。其园区企业在地理上分散,但仍然组成一个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重点是从废物循环利用、资源梯级利用入手,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规划建设生态工业网络,建立企业间稳定、持久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关系。

二、园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基本原则

园区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2)生态效率原则: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生命周期原则: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4)区域发展原则: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6)软硬件并重原则: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三、园区规划的步骤

园区规划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规划队伍建设:建立规划队伍,包括领导机构和技术机构。

2.园区规划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园区范围,原则上不得占用新的土地作为工业用地。需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区域、污染的废弃地区(此时,园区可作为生态恢复或经济再开发的举措,例如美国马里兰州Baltimore、维吉尼亚州CapeCharles等生态工业园区)或当前运行的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3.现状调研阶段:主要调查和分析园区以及周围区域内当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现有行业和企业状况,物流、水流和能流,废物产生和处置,现有生态工业雏形,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可能的废物利用渠道,可能形成的产业链等。

4.规划目标确定:针对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见后文)中各类指标,提出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和易于考核。

5.方案设计阶段,包括:

(1)总体框架设计:根据现状分析结果,结合规划目标,进行物流、水流、能流、信息流的集成分析,从而给出园区的总体框架设计,包括主要的工业链、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设计。

(2)产业发展规划:主要行业的发展定位、产品规模、支持项目等。

(3)入园项目筛选和入园项目指南:筛选和提出最初的入园项目(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由于园区一般是一种开放式结构,因而需对今后的入园项目制订入园项目指南。

(4)政策设计:制订相应的园区管理措施、鼓励政策。

(5)支持系统设计:如企业孵化器、信息共享设施、废物交换系统、教育培训、研究和开发、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

6.投资和效益分析:包括园区的投资预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四、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技术

1.对于各类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1)园区规划应建立在传统的城市和区域规划、园区规划和环境规划方法的基础上。传统的规划方法,如系统规划法、数学规划法、空间规划技术(如GIS工具)等均能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中发挥作用。

(2)由于生态工业本身的特点,规划中应纳入清洁生产、生态效率、工业代谢、副产品交换、生态设计、生命周期分析、联合培训计划、公众参与等思想和相应的方法。

2.物质集成

物质集成主要是根据园区产业规划,确定成员间上下游关系,并根据物质供需方的要求,运用过程集成技术,调整物质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质量,完成工业生态网的构建。尽可能考虑资源(包括水、油和溶剂等)回收利用或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物质资源的消耗。

物质集成可从三个层次来体现生态工业的思想:在企业内部,要实施清洁生产;在企业之间,将废物作为潜在的原料或副产品相互利用,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优化园区内所有物质的使用和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在园区之外,充分利用物质需求信息,形成辐射区域,使园区在整个经济循环中发挥链接作用,拓展物质和能量循环空间。

可以建立物资和废物交换中心,负责各企业物资的交换和副产品与废物的处置。

3.水系统集成

水系统集成是物质集成的特例。水系统的目标是节水,应考虑水的多用途使用策略。传统上,将水的质量水平分成饮用水和废水。近年来,在一些企业、宾馆、学校、小区出现了所谓的“中水”(相当于工业上的循环水)回用概念。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可以将水细分成更多的等级,例如超纯水(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去离子水(用于生物或制药工艺)、饮用水(用于厨房、餐厅、喷水池)、清洗水(用于清洗车辆、建筑物)和灌溉水(用于草坪、灌木、树木等景观园艺)等。由于下一级使用的水质要求较低,因而可以采用上一级使用后的出水。例如目前许多企业采用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即“清水—第一次清循环水—第二次浊循环水”的循环过程以及蒸汽冷凝回用、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封闭水循环等技术,都可以在生态工业园区中跨企业采用。

在水的多用途使用时,有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水处理,以除去进水中的有害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尽量提高水的纯净度。

处理后的水再回用于同一工段,或用于质量要求低一级的用水。水处理方法可根据不同的情形采用冷却、分离、过滤、超滤、反渗透、消毒、沉淀、生物处理、湿地处理等工艺。水处理设施可作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一部分,并且在经济上自负盈亏。

4.能源集成

能源集成不仅要求园区内各企业寻求各自的能源使用实现效率最大化,而且园区要实现总能源的优化利用,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在某些情况下,园区总能源消耗量甚至可能减少50%。一种途径是能源的梯级利用。根据能量品位逐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园区内根据不同行业、产品、工艺的用能质量需求,规划和设计能源梯级利用流程,可使能源在产业链中得到充分利用。

另一种途径是热电联产。我国的热电联产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在园区中,应因地制宜地利用工业锅炉或改造中低压凝汽机组为热电联产,向园区和社区供热、供电,从而达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的作用,同时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技术集成

关键技术种类的长期发展创新,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园区内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绿色管理是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为此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从产品设计开始,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原则,依据生态设计的理念,引进和改进现有企业的生产工艺,应用高新技术、抗风险技术、园区内废物使用和交换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以满足生态工业的要求,建立最小化消耗资源、极少产生废物和污染物的高新技术系统。

6.信息共享

配备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或建立信息交换中心,是保持园区活力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园区内各企业之间有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集成,必须以了解彼此供求信息为前提,同时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这些信息包括园区有害及无害废物的组成、废物的流向和废物的去向信息,相关生态链上产业(包括其辐射产业)的生产信息、市场发展信息、技术信息、法律法规信息、人才信息、相关工业生态其他领域的信息等。

信息交换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园区信息管理系统,便于物质和能量在园区、周围社区和区域内进行流动和交换;通过示范、宣贯等手段,扮演教育和营销角色,以宣传生态工业原理,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理解环境问题和环境法规,克服生态工业运行的障碍;提供有关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资源、废物最小化、清洁生产技术和应急反应等的指南和建议。

7.设施共享

设施共享是生态工业园区的特点之一。实现设施共享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投资。

对于一些资金尚不十分充足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尤其重要。园区内的共享设施包括:

(1)基础设施,如污水集中处理厂、固体废物回收和再生中心、消防设施、绿地等;

(2)交通工具,如班车、其它运输和交通设备;

(3)仓储设施,如入园成员间闲置的仓库等;

(4)闲置的其它维护设备、施工设备等;

(5)培训设施等。

五、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园区应按照下述四类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建设:

1.经济发展指标: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新鲜水消耗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

2.生态工业特征指标:如有无成熟的生态工业链;重复利用指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原材料重复利用率、能源重复利用率等);柔性特征指标(产品种类、原材料的可替代性等);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如信息网络系统、废物处理共享设施等)。

3.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如环境保护指标(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污染物处理处置等);环境绩效指标(万元GDP工业废水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废气产生量、万元GDP有毒有害废物产生总量);生态建设指标(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等)。

4.绿色管理指标:如政策法规制度指标(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园区内部管理制度的实施、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等);管理与意识指标(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园区企业ISO14001认证率、生态工业培训等)。

六、生态工业园区中的企业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通讯、网络、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咨询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生态工业园区中的企业孵化器主要功能如下:

1.为生态工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不断优化的孵化环境和条件;

2.允许各企业间共享设施和相互合作;

3.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

4.通过当地的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员培训;

5.支持风险融资、市场营销、会计、组织设计和其他商业活动;

6.提供公共的法律、文秘和簿记服务以及办公和电讯设备。

企业孵化器可以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实体,也可以是非赢利机构。对于各类生态工业园区而言,比较适用的是后一种,即非赢利机构形式。

七、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文本的编制

以下给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划工作中各园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

摘要

1.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

(1)社区、城市、区域的情况

(2)园区现状、产业类别、结构、主要资源等状况

(3)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必要性

(2)有利条件

3.规划目标和原则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3)规划原则

4.园区总体设计

(1)现有建设条件分析

(2)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包括主要工业链)

(3)生态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4)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

5.园区工业代谢分析

(1)主要物质代谢分析

(2)能量流动分析

6.园区建设项目

(1)园区建设项目清单及说明(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

(2)园区建设项目指南

7.园区投资和效益分析

(1)总投资

(2)融资渠道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8.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领导小组、管理委员会(协调办公室)、投资开发公司

(2)园区管理制度(如果是改造现有园区,须注意与现有园区的管理制度相结合)

(3)鼓励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等)

(4)支持体系(如信息系统、新技术开发、企业孵化器、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

附件三:

循环经济示范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

总则

一、为了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建设,规范示范区申报、审批和管理程序,更好地发挥示范区建设对改善城市和地区环境、减少废物排放、大幅度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指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示范区域。示范区一般在省、市开展试点和示范。

三、示范区建设要遵循“减量、再用、循环”原则(“3R”原则)。减量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再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尽可能多次以初始形式被使用,避免一次性用品的泛滥。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产品和废物的循环利用,必须适当进行,不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四、本规定适用于示范区的申报、规划编制和论证、审批和命名、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等。

申报

五、示范区建设须由建设单位向省级环保部门提出创建申请,经其审查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六、示范区申报条件为:

1.设立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构;

2.地区经济建设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和示范性;

3.在企业、区域和社会层面存在循环经济的典型或雏形;

4.具有在整个经济活动和全社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或建设循环型社会的条件;

5.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建设示范区的基础条件。

七、示范区申报应提交建设单位申请报告,包括本地区基本情况、循环经济区创建意义、基本思路、基础条件、预期目标、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等。

规划编制和论证

八、示范区创建申请经过国家环保总局同意后,示范区建设单位可组织编制示范区规划(必要时应包括重要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编制工作应委托具有示范区规划编制经验的单位进行。

九、规划应按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编写,对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内容、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做出重点分析,以使规划能指导示范区建设实践。

十、示范区规划编制完成后,应由园区建设单位向省级环保部门提交规划送审稿,由其审查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委员会对规划进行论证。

十一、专家委员会应由工业生态、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城市和区域规划以及所涉及行业的国内知名专家组成。

十二、专家论证包括实地考核、听取规划汇报、提问、讨论及评议、形成专家论证意见等步骤,专家委员会重点对示范区建设的意义、建设条件是否成熟、建设目标是否明确和合理、建设内容是否符合循环经济要求、是否有可行的项目、是否提出有效的保障措施以及是否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等方面进行论证。

十三、示范区规划经过专家论证通过后,建设单位应按规划开展建设。经过一段时间建设试点后,建设单位可向省级环保部门提出示范区命名申请,并由其上报国家环保总局。

审批和命名

十四、示范区建设单位提出命名申请后,应提交以下材料:

1.按专家论证意见修改的规划报批稿(必要时应包括重要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专家论证意见;

3.示范区创建工作背景情况说明;

4.示范区建设的组织机构名单;

5.地方政府已有或拟给予示范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十五、国家环保总局对报送的材料进行审查,并报总局局务会批准。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单位批准为循环经济示范区,并授予统一规格的标牌。

十六、示范区命名格式为:示范区所在地名+“循环经济示范省(市)”。

十七、示范区建设在其地方政府设立的领导机构领导下,按批准的规划内容和时间实施。若需对建设项目作重大调整,应报告国家环保总局并征得其同意。

监督管理

十八、示范区建设单位应每季度向国家环保总局报告示范区建设和发展情况与存在问题等,年终上报年度总结。国家环保总局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简讯》形式,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的最新信息。《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简讯》由国家清洁生产中心负责承办。

十九、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组对示范区进行定期考核、检查,对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十、出现以下情况的示范区,国家环保总局责成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后仍然不符合标准的撤消其命名:

1.示范区建设机构管理不善,不能及时报告示范区发展动态;

2.示范区中的重点企业严重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规,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3.未按示范区规划的要求和目标推进示范区的建设,示范区建设项目作重大调整未及时报告,使示范区建设滞后或成效不明显。

组织实施

二十一、国家环保总局负责协调推动循环经济在全国的试点工作,组织制定示范区规划指南,组织制订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对各地示范区建设进行指导。

二十二、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作为示范区建设的技术支持单位,协助国家环保总局对示范区建设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研究循环经济国内外进展情况,定期全国循环经济发展信息。

二十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要求,协调、指导本辖区内的示范区建设和环境监督、管理,会同当地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积极配合地方人民政府落实规划和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二十四、示范区所在地方人民政府对示范区建设可提供以下支持:

1.示范区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2.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结合地区实际,制订促进示范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

3.有利于示范区发展的管理体制,动员和组织有关部门,支持示范区建设;

4.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利于示范区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

5.依靠企业自愿行为,按照市场规律,组织建设示范区;

6.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和培训,建立激励政策和措施。

二十五、示范区企业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在从事业务活动中,根据“3R”原则,有责任采取措施控制原材料的使用量,对可利用的产品和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对最终不能利用的产品进行合理处理处置。

二十六、示范区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资源的循环利用。按照示范区规划分期分批实施示范区建设项目,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指导和推动的原则,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运作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协助企业建立企业间的共生组织和产业链,高标准完成示范区建设。

附件四:

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

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示范区域。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把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组织成若干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努力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对可利用的产品和废物循环利用,对最终不能利用的产品进行合理处理处置,实现物质生产、消费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示范区的基本特征

示范区比生态工业园区的内容更丰富,影响更广泛。其主要特征如下:

1.示范区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区,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2.示范区需要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法律制度的重建作为保障。

3.示范区具体活动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区域层面建立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以及社会层面建立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4.示范区强调在区域和社会层面上的一、二、三产间的物质循环和流动。

二、示范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循环经济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

2.基本原则

示范区的规划和建立遵循“减量、再用、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即3R原则)。

(1)减量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即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常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在生活中,减少人们对物品的过度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

(2)再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在生产中,常要求制造商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以便于更换部件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同时鼓励发展再制造产业;在生活中,鼓励人们购买能够重复使用的物品、饮料瓶和包装物。

(3)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物质循环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循环原则要求消费者和生产者购买循环物质比例大的产品,以使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

以上原则中,减量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3R原则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再利用和再循环都应建立在对经济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源削减的基础之上。

三、示范区的规划步骤

示范区规划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组建规划队伍:建立规划队伍,包括领导机构和技术机构。

2.现状调研:主要调查和分析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主要的环境问题;分析现有经济运行模式的特点、主要存在问题。

3.建设目标确定:针对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见后文)中各类指标,提出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和易于考核。

4.方案设计:包括总体框架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再生产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景观建设规划、重点实施项目筛选、项目详细规划、法律法规制订、支持系统设计。

5.投资和效益分析:包括示范区建设的投资预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四、示范区的硬件建设

示范区硬件建设体现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上,主要集中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之间建立工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企业间废物相互交换;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废物得到再利用和再循环,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进行物质循环。不同地区的示范区建设内容不一定相同,以下仅针对三个层面给出一般性介绍:

1.建设循环型企业

在所选择的企业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生态效率,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落后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一些用水量较大的企业中,开展中水回用,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实现废水“零排放”;在大型联合企业中,引入关键联接技术,开展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生态链。

2.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运用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对现有工业园区分类指导,建设生态工业园,提升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档次和竞争力,引导老工业区的改造。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生态工业型经济开发区

用生态工业思想改造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在现有园区内引进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生命周期观点和生态设计方法,使产品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最少、废物产生最小、易于拆卸回收,由此优化产品结构,并合理构建和完善产品链,从而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排放,为园区寻找新的增长点,促进园区的持续发展。对新建的开发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整体规划和选择入园企业,构建合理的产业和产品链网,实现园区工业结构最优组合。

(2)用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改造

在老工业区改造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建立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以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的改造,结构调整和产品调整。

(3)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

在资源枯竭地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调整资源开采型企业产品结构,建立生态工业网络,开发二次资源,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

3.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城市及区域中水回用系统,生态型产业系统,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起循环型社会。

循环经济的建设范围不仅涉及第二产业,而且也涉及到第一、三产业。对于第一产业,要求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建立工农业之间的产业共生联系,形成新型生态产业。对于第三产业,要求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废物进行分类回收,为再循环创造条件。建筑工程应当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和装修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建筑废物实现产生量最小化和再利用。消费者应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自觉参与循环资源的回收活动,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建立。

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中,要将第一、二、三产业作为整体进行考虑,统一规划三产内部和三产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区域内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协调、优化的关系。

五、示范区的软件建设

1.法律法规支撑体系设计

(1)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地方(城市、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条例和相关的实施细则。

(2)制定推动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

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投资、土地、排污费返还政策和其他经济激励政策;基建和技改项目审批中鼓励循环经济示范区内的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垃圾处理费,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运行达到保本微利水平。制定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激励性经济政策。制定政策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

(3)制定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采购的政策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再生利用产品和经过清洁生产审核、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的产品以及通过认证的环境标志产品;在使用中,注意节约及多次重复利用,回收废弃办公用品。通过政府的表率作用,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活动。

2.技术支撑体系设计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要重点开发或运用生态工业的关键联接技术,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水回用技术、工业废物资源化技术、生物化工联接技术;能源的梯级利用技术;开发和运用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深加工等二次资源开发技术,建立生态工业技术研发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六、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示范区应按照下述四类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建设:

1.经济发展指标: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新鲜水消耗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

2.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建设有若干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型社区。主要有三类指标:

一是资源生产率,用来综合表示产业和人民生活中有效利用资源情况(资源生产率=GDP/天然资源投入量(也称直接物质投入量))。二是循环利用率,表示投入到经济社会的物质总量中循环利用量所占的比率,包括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原材料重复利用率、能源重复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废电器回收利用率、废纸回收利用率、废塑料回收利用率、废金属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率等。三是最终处理量,表示城市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最终处置量。三类指标中,前两类应尽量高,后两类应尽量低。

3.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如环境保护指标(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污染物处理处置等);环境绩效指标(万元GDP工业废水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废气产生量、万元GDP有毒有害废物产生总量);生态建设指标(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等)。

4.绿色管理指标:如政策法规制度指标(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实施等);管理与意识指标(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园区企业ISO14001认证率、循环经济知识培训、循环经济的社会认知率、信息系统建设等)。

七、示范区规划文本的编制

以下给出示范区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划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

摘要

1.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存在的主要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及分析

2.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必要性

(2)有利条件

3.建设目标和原则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3)建设原则

4.总体设计

(1)循环经济建设总体框架

(2)主要物流、能流和元素代谢

(3)一、二、三产业循环方案

5.产业发展规划

(1)生态工业发展规划

(2)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3)循环型社会发展规划

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7.生态景观建设规划

8.重点建设项目及分析,项目清单表

9.建设投资和效益分析

(1)总投资

(2)融资渠道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10.法律法规、政策

(1)法律法规

(2)鼓励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等)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例3

二、工作目标

依照《生态市建设责任任务》的工作要求,区的创建目标是:到年,争取“绿色学校”的比例≥80%,“绿色社区”的比例≥50%。

区共有16所小学,幼儿园8所,目前已有2所小学建成“绿色学校”:实验学校和善耕中心小学。计划在年底前再创市级或区级“绿色学校”(小学)4所,(幼儿园)3所,到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区现有社区48个,已建成“绿色社区”三个:路街道拙政园社区(省级)、街道社区(市级)、街道通和社区(市级)。计划到年底前再创市级或区级“绿色社区”9个,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对照该项目标,区各学校、各社区围绕创建生态市的中心工作,要加强宣传,强化管理,完善创建的各项硬件和软件建设,全面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三、主要任务及考核要求

1、绿色社区

创“绿色社区”共有八项任务:

(1)烟尘:

社区内无燃煤锅炉且使用清洁燃料,烟气黑度、烟尘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率大于90%,烟尘年投诉不超过3次。

(2)噪声:

社区内企事业的噪声排放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社区内无小五金加工场;

小区内机动车禁鸣;

年投诉少于5次。

(3)环境卫生

社区内机动车及人行道清洁,路面平整;

建筑外墙、院落围墙清洁美观,无乱写乱画乱贴现象;

生活垃圾袋装化,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无饲养家禽和无证宠物;

饮食流动摊点清洁、规范,无占道排档。

(4)环境面貌

社区内各种车辆有序停放;

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或处理后达标排放;

区域河道保洁,无漂浮物,水体无黑臭现象。

(5)绿化美化

新建社区(年以后建成的)绿化覆盖率大于35%,改、扩建社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0%;

区域内四季有绿,新建工程经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验收合格;

地面绿化、硬化,无土地。

(6)“三产”管理

“三产”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炉灶使用清洁能源,油烟治理达标,污水经隔油处理后排放;

无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批发、销售经营和使用点;

年投诉少于5次。

(7)施工管理

建筑工地围拦施工;施工车辆及时清洗;易污染的材料封闭运输、堆放;工地炊事使用清洁燃料。

(8)环境宣传教育

宣传:社区内环境宣传氛围浓厚,有专门的宣传橱窗,有环保公约,组织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

教育: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不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有环保书报阅览;

建立一支环保绿色志愿者队伍;

倡导绿色消费,培育一批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的示范家庭和单位。

2、绿色学校

创“绿色学校”共有五项任务:

(1)组织管理

成立“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绿色学校”的创建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中;创建有计划、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总结;

中层以上领导、环境教育骨干教师参加环保培训,校内开展环保讲座和教研活动;

创建活动中做的各种档案资料齐全,分类整理。

(2)学科渗透

各学科的环保渗透教育:学科有计划、教学有教案、活动有记录、检测有成效。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

每学期学校和班级有专项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教学、班队活动结合,师生广泛参与。

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教育的资源,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开展有本校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4)校园环境管理

营造绿色校园,能绿则绿,护绿保绿,花木有植物标牌;水塘水不低于四类水,无焚烧树叶和垃圾现象;

办公、学习、生活场所整洁、卫生;

垃圾分类投放及处置,对有毒有害废物妥善处理;

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有计划、有目标、有运行措施;

学校自身的污染能有效控制,校办企业、学校设施及施工现场不产生污染。

(5)教育绩效

通过师生问卷测试、校园观察和走访社区,了解学校师生对创建的认识,环境意识的提高及环保活动的参与度;

通过巡视校园、师生生活区、座谈会等了解学生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参与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所做的工作;

学校教师、学生在参加省、市及区级各类环保活动中的获奖论文、教案、作品、书画等,学校或教师获得省或市、区级的表彰等。

(6)附加分

学校在评定年限内获得市级以上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教师获得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论文、教案在部级或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学生在全国、省、市级环境活动中获奖。

3、绿色幼儿园

创“绿色幼儿园”共有四项任务:

(1)环境建设

园内环境优美,绿化率高,有环境教育园地;

园内教室整洁,厕所干净,饭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垃圾分类处置,无师生人身伤害事故隐患;

通过观察下水道、烟囱、垃圾池,检查是否有园内自身产生的污染;

有园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的管理目标、计划和措施。

(2)组织管理

建立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创建有计划、措施和总结;

大、中班的环境教育有教学计划、措施和总结;

环境教育活动的各类资料齐全。

(3)教育过程

领导、教师参加环境教育培训及幼儿园培训的计划、材料等;

通过查阅教师教案,了解幼儿园在一日生活和其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情况;

充分利用园内、社区、大自然的环境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培养儿童对优美环境的体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学期大、中班中至少有一期环境教育专题活动。

(4)教育效果

通过对教师问卷测试、幼儿提问,了解师生对环保理念的认知程度;

通过查阅幼儿行为记录、座谈等了解幼儿的环境行为;

幼儿园、教师有环境教育的经验、论文获奖。

(5)加分

幼儿园在评定年限内获得区级以上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教师获得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教师的论文、教案在市环境教育评比中获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四、实施步骤

1、绿色社区:

(1)编制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计划;

(2)成立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

(3)建立创绿色社区组织网络;

(4)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调动党员、干部带头,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参加,营造创建的氛围;

(5)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环保监督岗,对社区街巷、河道、绿地等社区公共环境进行监督;

(6)制定环保绿色社区公约,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倡导绿色消费。

(7)社区有固定的环境宣传橱窗,定期开展社区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重大节日如“六五”组织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活动有记录、照片;

(8)培育一批倡导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的示范家庭和单位;

(9)小区环境整洁,绿化覆盖率高,垃圾分类收集,电池有回收箱,污水管网到户;

(10)小区清洁能源利用率高,无烟尘污染;

(11)小区河道清洁,无漂浮物和黑臭,有专人负责保洁;

(12)三产项目符合环保要求,油烟、噪声达到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13)社区创建的目标、计划、活动记录、照片、台帐、汇报总结等资料齐全;

2、绿色学校

(1)成立“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把创“绿色学校”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

(3)编制专项的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4)各年级各学科把环境教育的内容编入教学年度计划中,订出不同年级阶段的环境渗透教育要求,环境教育有方案、教学有教案、学生有收获;

(5)利用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等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6)结合“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特别是“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7)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有本校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8)校园环境优美、整洁,绿化率高,有环境教育的专栏,学生有良好的环保行为规范;

(9)环境教育的资料齐全,计划、方案、教案、论文、总结及获奖作品等,充分体现学校环境教育的成效。

五、实施计划

年11月前,申报一批“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是创建生态市的细胞工程,更是为群众办实事,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环保接班人的大事,各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将此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把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创建各项措施,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区环保局全面负责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区教育文体局负责辖区小学及所属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各街道负责辖区内社区和街道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区妇联负责所属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例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各地的生态工业园区,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和重要途径,对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美丽中国意义重大。本文选取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陕西安康市旬阳县生态工业园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1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理论基础

 

工业园区是实现企业聚集、产业集群和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园后的第三代工业园,是工业园未来发展的趋势。陕西安康市旬阳县在生态工业园的实践中非常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涉及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工业生态学

 

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Ecology,简称IE)又称产业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工业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仿照自然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人类工业生态系统。它借鉴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作用,建立由不同产业和企业组成的,能实现主副产品和废弃物上下衔接、横向耦合、纵向闭合,使各种物质、能量在循环转化中得到充分利用,达到无或尽量少的废物排出,形成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的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建立起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产业生态链。这样,既能节约资源、能源,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2循环经济学

 

循环经济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R.K.Turner和D.Pearcezai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理念。它强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具体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追求“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的目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对人类社会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根本性变革。循环经济要求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或管理上的改进,尽量减少各种资源和能量的使用,这是从源头上,即输入端方面实施的方法。再利用原则是指要尽可能多次或尽可能以多种方式使用产品,这属于过程性方法。再循环原则是指尽量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种“废弃物”的加工处理(再生),使其成为制造其它产品的原始资源,进入再生产或消费环节,从而减少垃圾产生。

 

1.3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获得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要顾及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它追求世代伦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进化和效率与公平目标兼容等方面的思想。它改变了人类社会传统理念中资源和环境无限的观念,是人类“自然环境哲学”的重大变革。其战略目标是:持续保持人类社会经济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要以资源、环境为前提,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五要素组成的有机联系、相互依存、客观存在的统一整体。

 

2陕西安康市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2.1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概况

 

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成立于2009年,位于县城以北,规划总面积17.8平方公里,可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是陕西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首批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工业园成立以来,在旬阳县“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实施中,始终坚持生态工业、循环发展理念,以创建县域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园为目标,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多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实现了园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双赢局面。2014年,旬阳工业园累计入园企业645户,其中规模企业21户,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入园企业1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0.6亿元,增长42.6%;其中规模工业产值69.1亿元,增长16.9%;实现税收12.7亿元,就业10503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园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园区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O.69吨标煤/万元,年均下降21.96%,工业用水重复率在88%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732kg/万元,年均下降21.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O.19kg/万元,年均下降18.54%。短短5年多时间,园区已形成8个各具特色的小工业园区,“三废”循环利用实现年节约标煤34.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5万吨,循环经济效益达7亿多元。

 

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2013、2014年连续两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陕西省发改委授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园区”、省科技厅授予“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产业园区”、省工信厅授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陕西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座谈会在旬阳县召开,园区经验在全省宣传推广。

 

2.2陕西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理念建设园区,按照清洁生产方式组织企业生产,着力实现园区企业上下游匹配、产品互为转换、资源和能源相互利用、工艺上下对接、设施企业共享,并实施严格监控。

 

2.2.1科学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先后聘请多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并联合6个科研院所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在编制规划时首先体现循环发展新理念、新要求,并结合旬阳县的资源特色优势、区位优势、发展基础条件等方面,完成了《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布局规划》、《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7项规划。通过规划,明确了园区循环产业布局、设计构建了园区循环产业模型,科学确定了园区环境目标与控制指标及环境承载能力。依托各项系统规划,科学指导循环发展。

 

2.2.2创建园区循环产业链,建设循环发展示范企业

 

在工业园区发展布局上,首先细分为8个小区,每个小区分配一个产业,由一个龙头企业引领、相关企业配套,从而形成完整循环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并在园区中分别选择鲁家坝、柳村、草坪作为三个发展重点,分别建设锌材料、新型材料、烟草加工三个循环产业示范小区。在创建循环产业链中,通过企业整合、相互参股、资产重组、土地置换等有效形式,先后对16家企业进行整合归位,实现了上下游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循环的发展模式。依托陕西有色旬阳大地复肥公司、西部尧柏水泥公司、陕汽集团公司、陕西中烟公司旬阳烟厂和中电投西北公司五大龙头企业,建设园区新型材料、水泥建材、装备制造、烟草食品、清洁能源和生物制品等六大循环产业,形成一批新建、技改、扩建项目,引领产业链条延伸、扩展与配套。通过龙头企业带来投资,提供技术,开拓市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项目、技术、市场支撑,完善配套园区产业链条,实现由办企业向建产业链提升。例如,2009年工业园成立时,积极引进陕汽集团公司,和当地企业合资建立宝通公司,形成年产3000辆汽车生产线,并组成一条由宝利汽车配件、亨通铸件、宝利汽车销售与修理和长江汽车培训构成的完整产业链,推动县域工业由矿产开发向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依托旬阳县丰富的铅锌矿产资源,利用资产重组等方式,促进陕西中科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上游陕西旬阳大地复肥公司生产的硫酸、锌焙砂作为原料,并利用大地复肥公司生产中余热发电后的低压热气(300—500℃)作为能源,生产纳米氧化锌,形成循环经济锌产业链。围绕龙头企业西部尧柏水泥公司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形成矿石资源开采、原料供应、水泥生产与水泥制品、运输与销售等10多个企业组成的水泥建材产业链。目前,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和西部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已被确定为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成为全省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的典范。

 

2.2.3积极运用与创新企业清洁生产技术

 

园区大力鼓励企业引进清洁生产技术,积极组织企业主动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先后与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8个院校签订“县校合作框架协议”,解决企业清洁生产技术难题。在黄姜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上,园区与旬阳县恒源生化有限公司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陕西中科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联合攻关,成为国家最大的新材料纳米氧化锌生产基地,获得专利7项;西部尧柏水泥有限公司与南京大学合作,成功研发利用铅锌尾矿生产水泥综合利用技术,年可利用铅锌矿尾渣约40万吨,利用固体废渣率达32%;针对旬阳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中药材研究基地。截止2014年末,园区内共有4家企业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26项部级或省级科技奖项。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促进了园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推动了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2.2.4建立生态园区“三废”利用平台

 

为降低废弃污染物排放,实现循环发展,园区管委会结合旬阳县长远规划,建立了县城区域与园区企业共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废气余热发电站等设施,实现综合利用、配套建设。投资6915万元在草坪工业小区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15吨;投资1.4亿元在老龙沟工业小区建设1.5万m3/d的污水处理厂。投资6000多万元在园区西部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和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建成2座废气余热发电站,年发电量达5300万kW,年可节约标煤6500余吨。通过对“三废”的综合处理、循环利用,使“三废”的处理率达90%以上,达到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环境排放标准。

 

2.2.5园区实施严格监管

 

(1)坚持总量控制。园区始终围绕环评确定的排放总量,坚持首先从入园项目准入入手,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控精管用能减排,确保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不下降。在陕西省环保厅审批的《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核定的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粉尘2689.2吨、COD1347.8吨、SO21406.4吨、NH3—N286.1吨、NOx2385.2吨。到2013年末,园区规模企业年排放粉尘113.9吨、COD50.3吨、SO2459.06吨、NH3—N10.8吨、NOx1707.4吨,分别占总量的4.4%、3.7%、32.6%、3.8%和71.6%。

 

(2)加强对企业精准化监管。一是建立由发改委、统计、环保、园区构成的“四位一体”监测监管平台,加强对数据的科学系统分析,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运营中不断完善园区企业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的月报、季报表统计。二是在检测地点上,实施企业监测和部门监测相结合,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建设。通过在线监测、数据共享,形成日常管理制度化、科学化。目前,园区列人中省重点用能监测企业3家,其中:尧柏水泥公司为全国万户重点用能企业,旬阳卷烟厂和中科纳米公司为省级用能监测企业。三是实施全过程监控。首先从企业项目源头人手,把循环经济落实到项目设计之中,将各项能耗、排放落实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将节能减排落实到企业技改之上。定期评估、经常督查。坚决杜绝企业生产过程中乱排、偷排等行为。积极支持企业争取国家和省上专项扶持资金,进行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技改扩建,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

 

(3)以企业清洁生产标准实施对标监管。积极按照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对企业生产工艺中的关键控制点、原料、能耗、副产品或废弃物进行对标监管,帮助和促进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现达标生产、达标排放。例如,目前尧柏水泥公司达到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标准中一级标准16项,二级标准13项,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已超过国内先进水平。旬阳卷烟厂在能源、原料选择、生产设备方面达到行业清洁生产二级标准。通过对企业清洁生产环节对照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对策,不断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例5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各地的生态工业园区,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和重要途径,对于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美丽中国意义重大。本文选取了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陕西安康市旬阳县生态工业园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1生态工业园发展的理论基础

工业园区是实现企业聚集、产业集群和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园后的第三代工业园,是工业园未来发展的趋势。陕西安康市旬阳县在生态工业园的实践中非常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涉及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工业生态学

工业生态学(IndustrialEcology,简称IE)又称产业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工业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仿照自然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人类工业生态系统。它借鉴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作用,建立由不同产业和企业组成的,能实现主副产品和废弃物上下衔接、横向耦合、纵向闭合,使各种物质、能量在循环转化中得到充分利用,达到无或尽量少的废物排出,形成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的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建立起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产业生态链。这样,既能节约资源、能源,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2循环经济学

循环经济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R.K.Turner和D.Pearcezai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理念。它强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具体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追求“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的目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对人类社会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根本性变革。循环经济要求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技术或管理上的改进,尽量减少各种资源和能量的使用,这是从源头上,即输入端方面实施的方法。再利用原则是指要尽可能多次或尽可能以多种方式使用产品,这属于过程性方法。再循环原则是指尽量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种“废弃物”的加工处理(再生),使其成为制造其它产品的原始资源,进入再生产或消费环节,从而减少垃圾产生。

1.3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获得普遍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要顾及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它追求世代伦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进化和效率与公平目标兼容等方面的思想。它改变了人类社会传统理念中资源和环境无限的观念,是人类“自然环境哲学”的重大变革。其战略目标是:持续保持人类社会经济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要以资源、环境为前提,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五要素组成的有机联系、相互依存、客观存在的统一整体。

2陕西安康市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2.1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概况

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成立于2009年,位于县城以北,规划总面积17.8平方公里,可建设面积10平方公里,是陕西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首批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工业园成立以来,在旬阳县“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战略实施中,始终坚持生态工业、循环发展理念,以创建县域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示范园为目标,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多年来的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实现了园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双赢局面。2014年,旬阳工业园累计入园企业645户,其中规模企业21户,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入园企业1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0.6亿元,增长42.6%;其中规模工业产值69.1亿元,增长16.9%;实现税收12.7亿元,就业10503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园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园区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O.69吨标煤/万元,年均下降21.96%,工业用水重复率在88%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732kg/万元,年均下降21.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O.19kg/万元,年均下降18.54%。短短5年多时间,园区已形成8个各具特色的小工业园区,“三废”循环利用实现年节约标煤34.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5万吨,循环经济效益达7亿多元。

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2013、2014年连续两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陕西省发改委授予“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园区”、省科技厅授予“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科技产业园区”、省工信厅授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陕西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座谈会在旬阳县召开,园区经验在全省宣传推广。

2.2陕西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理念建设园区,按照清洁生产方式组织企业生产,着力实现园区企业上下游匹配、产品互为转换、资源和能源相互利用、工艺上下对接、设施企业共享,并实施严格监控。

2.2.1科学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先后聘请多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并联合6个科研院所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在编制规划时首先体现循环发展新理念、新要求,并结合旬阳县的资源特色优势、区位优势、发展基础条件等方面,完成了《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布局规划》、《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7项规划。通过规划,明确了园区循环产业布局、设计构建了园区循环产业模型,科学确定了园区环境目标与控制指标及环境承载能力。依托各项系统规划,科学指导循环发展。

2.2.2创建园区循环产业链,建设循环发展示范企业

在工业园区发展布局上,首先细分为8个小区,每个小区分配一个产业,由一个龙头企业引领、相关企业配套,从而形成完整循环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并在园区中分别选择鲁家坝、柳村、草坪作为三个发展重点,分别建设锌材料、新型材料、烟草加工三个循环产业示范小区。在创建循环产业链中,通过企业整合、相互参股、资产重组、土地置换等有效形式,先后对16家企业进行整合归位,实现了上下游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循环的发展模式。依托陕西有色旬阳大地复肥公司、西部尧柏水泥公司、陕汽集团公司、陕西中烟公司旬阳烟厂和中电投西北公司五大龙头企业,建设园区新型材料、水泥建材、装备制造、烟草食品、清洁能源和生物制品等六大循环产业,形成一批新建、技改、扩建项目,引领产业链条延伸、扩展与配套。通过龙头企业带来投资,提供技术,开拓市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项目、技术、市场支撑,完善配套园区产业链条,实现由办企业向建产业链提升。例如,2009年工业园成立时,积极引进陕汽集团公司,和当地企业合资建立宝通公司,形成年产3000辆汽车生产线,并组成一条由宝利汽车配件、亨通铸件、宝利汽车销售与修理和长江汽车培训构成的完整产业链,推动县域工业由矿产开发向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依托旬阳县丰富的铅锌矿产资源,利用资产重组等方式,促进陕西中科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上游陕西旬阳大地复肥公司生产的硫酸、锌焙砂作为原料,并利用大地复肥公司生产中余热发电后的低压热气(300―500℃)作为能源,生产纳米氧化锌,形成循环经济锌产业链。围绕龙头企业西部尧柏水泥公司年产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形成矿石资源开采、原料供应、水泥生产与水泥制品、运输与销售等10多个企业组成的水泥建材产业链。目前,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和西部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已被确定为陕西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成为全省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的典范。

2.2.3积极运用与创新企业清洁生产技术

园区大力鼓励企业引进清洁生产技术,积极组织企业主动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先后与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8个院校签订“县校合作框架协议”,解决企业清洁生产技术难题。在黄姜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研发上,园区与旬阳县恒源生化有限公司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陕西中科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联合攻关,成为国家最大的新材料纳米氧化锌生产基地,获得专利7项;西部尧柏水泥有限公司与南京大学合作,成功研发利用铅锌尾矿生产水泥综合利用技术,年可利用铅锌矿尾渣约40万吨,利用固体废渣率达32%;针对旬阳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中药材研究基地。截止2014年末,园区内共有4家企业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26项部级或省级科技奖项。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与创新,促进了园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推动了园区循环经济发展。

2.2.4建立生态园区“三废”利用平台

为降低废弃污染物排放,实现循环发展,园区管委会结合旬阳县长远规划,建立了县城区域与园区企业共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废气余热发电站等设施,实现综合利用、配套建设。投资6915万元在草坪工业小区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日均处理生活垃圾115吨;投资1.4亿元在老龙沟工业小区建设1.5万m3/d的污水处理厂。投资6000多万元在园区西部尧柏水泥有限公司和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建成2座废气余热发电站,年发电量达5300万kW,年可节约标煤6500余吨。通过对“三废”的综合处理、循环利用,使“三废”的处理率达90%以上,达到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环境排放标准。

2.2.5园区实施严格监管

(1)坚持总量控制。园区始终围绕环评确定的排放总量,坚持首先从入园项目准入入手,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控精管用能减排,确保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不下降。在陕西省环保厅审批的《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核定的旬阳县生态工业园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粉尘2689.2吨、COD1347.8吨、SO21406.4吨、NH3―N286.1吨、NOx2385.2吨。到2013年末,园区规模企业年排放粉尘113.9吨、COD50.3吨、SO2459.06吨、NH3―N10.8吨、NOx1707.4吨,分别占总量的4.4%、3.7%、32.6%、3.8%和71.6%。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例6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and new industr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stry many industry, based on the working practice,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park planning methods to make some explora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park; layou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保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一、环保产业园区的特征和类型

1.园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紧密围绕当地的自然条件、行业优势和区位优势,进行环保产业园区的设计和运行;

(2) 通过园区内各单元间的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的梯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的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

(3) 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政策手段以及新技术(如信息共享、节水、能源利用、再循环和再使用、环境监测和可持续交通技术)的采用,保证园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4) 通过园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行,企业、园区和整个社区的环境状况得到持续改进。

2. 园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 具有行业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例如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糖业)示范园区;

(2) 具有区域特点的国家环保产业园区,例如对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改造的生态工业园区。

此外,按照当前的建设状态和园区单元间联系程度的不同,生态工业园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已具有较好生态工业雏形的工业区域或园区。建设重点是在完善已有的生态工业链的基础上,形成稳定的生态工业网。

2) 尚未建成或尚不具有规模的园区。建设重点是以生态工业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建设一个新的工业园区。

3) 门类较多、企业数量大的工业区域或园区(如我国的大批国家和地方级的科技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重点是在这些园区中引进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生命周期观点和生态设计方法,使产品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最少、废物产生最小、易于拆卸回收,由此优化产品结构,并合理构建和完善产品链,从而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排放,为园区寻找新的增长点,促进园区的持续发展。

4) 虚拟园区。其园区企业在地理上分散,但仍然组成一个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重点是从废物循环利用、资源梯级利用入手,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规划建设生态工业网络,建立企业间稳定、持久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关系。

二、园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指导思想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 基本原则

园区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2) 生态效率原则(3) 生命周期原则(4) 区域发展原则(5) 高科技、高效益原则(6) 软硬件并重原则

三、园区规划的步骤

园区规划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规划队伍建设:建立规划队伍,包括领导机构和技术机构。

2. 园区规划范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园区范围,原则上不得占用新的土地作为工业用地。需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区域、污染的废弃地区。

3. 现状调研阶段:主要调查和分析园区以及周围区域内当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现有行业和企业状况,物流、水流和能流,废物产生和处置,现有生态工业雏形,环境容量和环境标准,可能的废物利用渠道,可能形成的产业链等。

4. 规划目标确定:针对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中各类指标,提出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和易于考核。

5. 方案设计阶段,包括:

(1) 总体框架设计:根据现状分析结果,结合规划目标,进行物流、水流、能流、信息流的集成分析,从而给出园区的总体框架设计,包括主要的工业链、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设计。

(2) 产业发展规划:主要行业的发展定位、产品规模、支持项目等。

(3) 入园项目筛选和入园项目指南:筛选和提出最初的入园项目(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由于园区一般是一种开放式结构,因而需对今后的入园项目制定入园项目指南。

(4) 政策设计:制定相应的园区管理措施、鼓励政策。

(5) 支持系统设计:如企业孵化器、信息共享设施、废物交换系统、教育培训、研究和开发、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

6. 投资和效益分析:包括园区的投资预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四、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技术

1. 对于各类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方法的共同特点是:

(1) 园区规划应建立在传统的城市和区域规划、园区规划和环境规划方法的基础上。传统的规划方法,如系统规划法、数学规划法、空间规划技术(如GIS工具)等均能在环保产业园区规划中发挥作用。

(2) 由于生态工业本身的特点,规划中应纳入清洁生产、生态效率、工业代谢、副产品交换、生态设计、生命周期分析、联合培训计划、公众参与等思想和相应的方法。

2. 主要技术手段

(1)物质集成 (2)水系统集成 (3) 能源集成 (4)技术集成 (5)信息共享 (6)设施共享

五、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园区应按照下述四类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建设: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例7

“节能减排既是国家的号召和要求,也是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做好这件事,既是为国家,也是为大家,更是为自家。”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沈顺年说。基于这种认识,海宁经编产业园一直在节能减排、绿色生产事业中马不停蹄,从不懈怠,一路领先。

从2005年开始,园区统一着手园区生态化工业规划,目的在于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园区发展;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园区经济效益;改善园区环境,重塑园区形象。这为整个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基础并指导了思想,其采用国际公认的“过程管理”为根本的管理方法,加强入园项目的把关,使园区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对入园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竣工验收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鼓励园区企业进行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和绿色供应链等生态管理方法措施。

2005年,园区与嘉兴大都市实业集团、海宁电力资产经营中心、加拿大威尔逊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500万美金,建立了海宁马桥大都市热电有限公司。该项目是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区域性公用热电联产项目,并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目前已建成各类主管线20公里、支线10公里。实行集中供热后已接入热用户51家,关停和拆除小锅炉62台,园区内的燃煤小锅炉已全面淘汰,有效控制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集中供热率达到95%。这一举措当初在业界属于“大大超前”,如今看来十分必要。

海宁经编园区于2006年12月制定了《循环经济建设规划(2006~2010)》,号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形成以产业共生、物质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为特征的经编产业体系。2008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嘉兴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于2008年10月编制了《经编产业园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

2009年,海宁经编产业园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签订节能减排协议,这标志着园区成为行业内首个节能减排示范园区。之所以敢为产业之先,园区一直以来的节能减排工作积累了十足的底气。几年前,节能减排就成为企业入园的准入门槛。园区要求所有入园企业,工业污水全部要回网统一处理、排放。园区在创建节能减排示范园区工作中,推进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锦达股份、东雁印染、万方经编、海利得股份、彩燕印染、大都市热电、圣大染整、中龙印染等第一批重点耗能、耗水、污染企业纷纷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东雁印染、彩燕印染、诚信染整、众恒经编、圣大染整、中龙印染、八方布业、顺龙染整、吉恩仕等多家重点企业已建立在线监控系统,并通过环保部门验收,鸿翔染整、百丽丝等企业的在线监控系统也在安装中,并建立了“一企一档”工作台账,实现了实时联网和24小时监控。

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园

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提高资源生产力和生态效益,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为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瓶颈而提出的重大决策。

作为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9]61号)后,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围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开展了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工作。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国际经编产业基地,建设中国经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为方向,着力于园区内部产业链的延伸,优化园区内部产业结构;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集中供水、供热与供汽,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我国先行建立起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布局合理、资源利用高效、环境清洁优美、支撑体系健全的中国经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重点建设工程包括园区产业提升工程和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工程。园区产业提升工程的目的是根据园区循环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记者了解到,园区计划2011~2020年这十年时间,继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经济效益突出、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清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中国经编产业集群:建设相应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完善的应急系统: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三废”达标排放率在100%:人居环境达到人性化、自然化,生态型和循环型社会基本形成。

循环系统发力

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纱、丝等原材料-经编服饰用布制造-经编后整理加工-服饰用布深加工产品”、“纱、丝等原材料-经编装饰用布制造-经编后整理加工-装饰用布深加工产品”和“纱、丝等原材料-经编产业用布制造-产业用布深加工产品”等三条生态产业链。其中整染企业有近20家,目前染整废水产生量近1.8万吨/天。

园区现已建成部分水收集管和污水输送管道。压力输送管约20公里,提升泵站2座,配备专人负责污水输送、调峰等工作,涉及重点排污企业12家,其它企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纳管工作也在规范操作中。目前,园区内废水收集总量已达到640万吨/年。

对此,园区加强了工业冷却水循环改造,通过投加药剂,提高循环水的浓度倍数,继而提高冷却水的循环率;通过技术改造,将蒸汽冷凝水系统改为密闭式循环系统,回收了大量的蒸汽冷凝水,不仅节约了水,也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并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建立中水梯度利用系统,对于冷却等对水质要求较低的企业可分别供水。同时针对中水水质特征

布置园区绿化,部分园区内绿化用水改用中水灌溉。

组织动员各个企业致力于节能、降耗、抑制和减少末端治理的负担,注重污染预防,节约用水、降低废水COD值,减少印染废水的排放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到目前为止,园区已建成污水管网25.5公里、生活工业垃圾收集站5座、处理中心一个,已基本形成了涉及园区开发区域范围内的垃圾收集、分类、压块、外运比较完善的垃圾管理收集体系。目前,整个园区每天的污水排放输送量达到1.2万吨,园区各排污企业基本都能做到及时安全地达标排放。

绿化工作养护并重,目前园区公共绿化面积27万平方米,所有绿化委托有资质的绿化公司进行专门养护,从业人员20余人。根据季节变化需要,组织绿化人员经常对园区绿化的造型进行修剪、施肥,死树的补植、病虫害防治等常规工作,确保园区绿地美观洁净、环境优美。

清洁节能积极推进

一方面,依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严格把好企业或项目的准入关,不引进任何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对入驻园区的企业设置“绿色门槛”,由环保部门对入园企业进行论证,要求入园企业必须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设施建设,不得污染和影响周边环境。

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选用、工艺控制、厂房建设等不同层面开展清洁生产,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清洁生产的良好机制。其中锦达股份、东雁印染、万方经编、海利得股份、彩燕印染、大都市热电、圣大染整、中龙印染、杰码高科、顺龙染整、新天佑染整、众恒经编染整等重点污染、重点能耗、重点耗水企业已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此外,建立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系统,产生工业废气的企业已全部安装了废气回收装置,还配备了在线监测仪器。对一些不能达到环保要求与节能减排硬指标的企业则责令关停或转产,(如百丽丝完成整体搬迁、马桥制丝已关闭)。经编生产企业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以各种化纤原料为主,可回收率非常高,园区专门设立了占地70余亩的废品回收中心,从事废品回收工作的人员达到200余人,年回收各类固体废弃4万吨,使各企业的废丝、废纸、废铁、废油得到及时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对一些无法重复利用的废弃物则要求企业选择安全的地方集中存放后,委托有资质处理的专业机构处置。

园区企业还积极引入清洁、优质能源,推进天然气、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使用。实施热电联产、余热发电、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工程。推进企业节能和余热、余压的利用。大力推广电机变频技术、电质能量系统调控技术、余热余压发电技术,提高单位能效。使用效率较高的电能转换形式等,减少电能的传输损耗。推广使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主动避峰、错峰用电。

2009年12月,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窑炉改造项目完成竣工,项目总投资额800万元,新增加两台800万大卡的水煤浆锅炉,年节能量1万吨标煤,年节水量560万吨。

中水回用加快落实

针对园区内印染企业排污量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等情况,园区积极开展工业领域节能减排项目,加快了中水回用项目的实施,鼓励重点耗水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企业内部的节约水资源活动。

2007年入驻园区的海宁八方布业有限公司在基础建设开始时就进行认真规划,在地下排了许多管道,通过这些管道,将原来直接排掉的水回收以后直接用在生产上,一天在七、八百吨左右。2009年,该公司投入655万元建造中水回用项目,日处理污水2000吨。2001年,公司还投入2700多万元,进行更新设备技术改造项目,引进1套液氨丝光整理机组,其先进性在于彻底打破了原先丝光整理的传统做法,以液氨替代了大量用水,达到了完全不用水,而液氨在设备内又可循环重复使用,没有污水排出,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正视问题 迎难而进

虽然园区在建设循环经济中成绩斐然,但依然面临传统理念束缚、机制政策欠缺、企业结构不合理、创新因素不足等问题。

一些企业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性与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的紧迫性的认识不足,为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效应而削弱了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环境保护力度,对如何科学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缺乏认识。多数企业单纯以经济效益衡量业绩,员工“绿色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份企业的节能减排负责人员多是兼职,而且专业化程度偏底,无法保证现有的节能减排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到位,效率偏底,造成企业中存在重应付、轻落实的现象。对此,园区将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力度,加大对循环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改进循环经济建设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例8

我镇河道保洁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建立了河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管理网络健全。镇党委、镇政府切实把贯彻落实“区河道行业落实万人就业项目”及“河道整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列入了议事日程。配套经费及时落实到位,职工工资按时发放;河道保洁社的管理工作做到了年初有计划、有打算,年度有总结、有评比;每月定期研究长效管理工作,做到有序有效地进行。年内,在我镇创建国家卫生城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大^秘^书^网]镇工作中,河道保洁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岗位目标

我镇河道保洁社设市河、工业园和村级三个河道保洁队伍,分设组长三名,河道保洁组xxx同志负责,工业园xxx同志负责,市河闸管组金阿腊同志负责。同时,制订了河道养护保洁岗位责任制,建立了河道保洁员作息制度、管理考核制度和督查制度,日常工作做到了各个人员分工明确、各项任务责任到人,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通过加强管理措施,使我镇镇属河道养护保洁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三、河道保洁

我们河道保洁社范围,除市河、工业园外,村级河道分三个片管理,每个片设一名督查员(兼职),各村指定河道、分散打捞、每天计量、纳入考核指标。每星期由督查员分时段分片下去到现场查验统计并上报办公室,对打捞好后的河道及时采取拦截措施,以防反复。

今年,是我镇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一个年头,河道保洁工作做到积极配合,每一条河道,疏浚河道一结束,河道养护管理措施马上跟上去,确保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上的及时到位。

我镇市河工业园河道结合三年行动计划及河闸体系管理安排河道保洁岗位。为了确保镇市河及工业园河道保持清洁无污染、河道坡岸环境优美整洁、及时打捞、及时处理,让广大居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满意,各河道保洁人员利用水闸阻挡,河面打捞,沿途除掉岸坡杂草等办法进行。市河河道控制共七只闸,分三个管理控制点,每个点(主闸)排灌泵站日夜值班看守,兼带防汛和一定河段面的保洁,本文来自文秘网站的领头羊[大^秘^书^网]水面保洁船5只,分5个班。常年做到白天打捞漂浮废弃物不断人,中午调吃饭,保证旅游区域水面清洁无误。工业园分二班,设二只船,按市河河道保洁标准措施实施。

我镇河道保洁过程中打捞的垃圾,统一按照镇市容环卫所规定地点及时卸货处理,没有堆积现象。

四、其他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例9

二、创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委系统全力以赴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中心工作,创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召开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再动员大会,部署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冲刺、迎检等阶段各项工作任务,全面督查落实,编制“创园”工作手册、专题汇报片、申报资料、基础台账等,做好迎检的各项工作。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专业规划,制定了绿线、蓝线图册,并在多种媒体上向社会公布。大规模开展绿化建设,特别是全民义务植树,推广城市立体绿化和节约型绿地建设,公园广场道路景观得到提升。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7.8%,绿化覆盖率达4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2平方米。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通过了住房城乡建设部专家组的评审;荣获了淠河国家湿地公园、淠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等。

三、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加大。突出抓好民生工程,以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突出抓好住房保障工作,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推进棚户区改造,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做好各项规范工作,引导全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对住房保障工作领导,把握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开、竣工时间节点,做好住房保障各项基础工作。出台《市廉租住房保障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的准入、申请、审核、分配、退出等有关制度,严格审核、公示等程序,做到信息公开、政策透明、操作规范。出台《市本级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实施意见》,建立了合同管理、物业管理、租金收缴、保障性住房承租对象资格年审等监督管理制度,使保障性住房后期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2012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28472套,全部于10月30日前开工建设,占目标任务116%,其中:全市廉租房竣工5378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0638套,占目标任务134%和159%。共完成廉租住房保障总户数为32671户和新增补贴发放户数为3318户,分别占目标任务149%和237%。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除争取国家和省级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外,通过各级财政预算安排1.79亿元、土地出让金安排2.7746亿元、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安排130万元、地方债券和银行贷款融资3.45亿元,多渠道筹措保障性住房配套资金,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今年,市政府在城市建设资金收支预算中安排1亿元用于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安排17.8亿元用于市区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7699万元,减免土地出让金22.2亿元。住房保障工作在全省考核中名列前茅。

四、物业管理实现全面规范。全面贯彻《省物业管理条例》,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建立街道(乡镇)物业管理与服务机构,确保经费到位。严格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审核与批准,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诚信考核制度,规范物业服务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着力做好物业维修资金归集管理工作,真正提升物业服务与管理水平。严把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准入关、选聘方式关、项目介入关,开展物业承接查验工作;着力推进街道办事处履行物业管理职责,通过三级考核,以奖代补的办法,使区、街、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全面展开;城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归集1亿元,实现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网上查询;物业管理服务覆盖率达78%。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例10

精选保洁主管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保洁工作不只是简单的打扫一下卫生而已,更多是让客人感到环境的舒适,这就不能用平常的保洁方法了,所以一定培训是要的,这不仅是让保洁员更加的把环境清理干净,而且还是让保洁员有更好、更专业的技能,如此才会让客人满意,也会更加喜欢。从工具使用、文明行为、任务分配和高效清扫是个方面进行培训,要让客人看到的保洁员是个认可的职业,而且还要受人尊重,更好的做好卫生打扫。

二、稳定保洁员队伍

从以往的工作看,我发现每一年就有很多的保洁员辞职,因此保洁员流失就很严重,每年培训新人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因此本年度,我作为主管,要努力分配好不同地方的保洁工作,尽量稳定人数。一旦有人辞职,就要及时吸进新的保洁员,以保证保洁工作正常的运转,避免发生人少导致无法平衡工作。如此就要适当的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把他们留下来继续工作,不会总是有人往外走,让整支队伍处于失衡状态。

三、加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我在管理方面的工作还不够成熟,所以对于手下的员工的管理不是严,这样于保洁的工作也是不利的,所以我想要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让员工对我有着敬畏,才能更好的去工作,不会产生偷懒的思想。管理严格一些,保洁员他们的工作才会尽力去做,不会放松和懈怠清扫工作。因此我就要去看这方面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同时也把握公司给的培训机会,努力把自己这主管的工作稳定,为公司的保洁事业做贡献,做一名好的管理人员。

精选保洁主管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继续巩固成果。

新的一年,我局将进一步完善检查考核体系,细化检查内容,量化检查标准,创新检查方法,提升检查效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严格奖惩制度。不断完善生产、费收、环管、机关等各项工作的考核体系,实现考核全覆盖。我们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巩固我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为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尽己之责,创优争先。

(二)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上解决清扫保洁的问题。借助新闻媒体力量,做到电台有声,报刊有字,以建设全国文明卫生城市为目标,以“环卫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为主题,开辟宣传栏,发放温馨提示,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让大家自觉养成良好文明的卫生习惯,共同维护我们美丽的家园,从源头上解决垃圾乱丢乱倒问题。

(三)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

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教育大家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做到文明行车、安全生产,增强所有驾驶员和各类操作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继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加大规费征收和争取政府、财政等部门扶持力度。

为拓宽环卫资金来源渠道,夯实我局经济基础。一方面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意识,强化宣传沟通,使市民深刻认识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大市区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征收力度,保障环卫有偿服务费应收尽收。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园区落户工业企业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努力争取政府支持,尽快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积极争取财政、城投、人社部门的支持,力争解决环卫正式职工编制和财政全额供给问题;逐步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努力改善“人难招、人难留”的现状。

(五)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确保环卫事业可持续发展。

20xx年拟计划:购置280万元环卫设备(勾臂车、勾臂斗)、争取700万元建设大型中转站(城东新区、禹王工业园各一座),建设环卫工人休息间(集体宿舍)。为环卫局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六)稳步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环卫市场化改革工作。有条不紊地将环卫作业与市场化机制接轨,促进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法制建设。

严格贯彻“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工作方针,依法公开办事程序,简化手续。转作风、除四风,坚决杜绝不文明、不廉政现象发生,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民主决策公平,公开选人用人。

(八)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和凝聚人心作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激发大家积极投身环卫事业的热情。

(九)做好环卫项目申报工作。一是亚行贷款基础项目申报立项;二是武汉城市圈环卫城乡一体化项目申报立项;三是国家“十三五”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四是其它项目申报工作。

精选保洁主管工作计划范文三

现在面对20xx年即将到来的工作,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尽管是保洁人员,但是我们的工作,代表着xxx物业的服务。我们不能不能让自己的错误损害公司的名誉,更要让自己的成绩,成为公司的荣耀。在此,我对自己在下一年的工作计划规划如下:

一、加强思想管理

在工作中,我们是保洁员,也是xxx的一份子,为了更好的为业主们带来服务和帮助,我也要不断的学习xxx物业的企业精神,向其方向不断的靠拢。对于业主,我们要以服务的心态去尽力的帮助,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要带着的责任感去完成。

除了去学习公司的思想理念,对于社会的时事政治我也要加强了解。通过学习和关注国家大事,提高个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

二、工作上更加仔细更加严格

保洁的工作并不负责,最重要的是,看自己能不能尽兴尽力的去完成,去做好。反思过去的工作,我在很多的地方依旧没能称得上是非常的负责。一方面与自己的自我管理有关,另一方面,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的问题。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仅要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更要加强自我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才能更好的跟上计划,为业主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我们xxx物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对自己做好管理和安排

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小区这么大,想要圆满的完成工作,还是非常的困难。所以在今后的工作里,我会通过在工作中累积的经验,对自己的工作做好计划,严格的加强自我的管理,让自己能更加科学有效的利用这段时间,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

产业园区保洁工作计划例11

我们正视差距、对标加压,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本着“边开发建设、边招商引资”的思路,克服人员少不专业、机构不完备、启动资金不足等困难,全力以赴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个攻坚战。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立足长远、科学规划。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争取,园区的扩区请示于今年2月得到省政府的批准,由原来的3.18平方公里扩大到6.18平方公里,新增3平方公里。随后,我们以新扩的3平方公里为新起步区,聘请石家庄嘉诚规划设计院对周边8.88平方公里进行了科学规划,并注重与左各庄镇、大柳河镇、滩里镇等周边乡镇、农场的发展规划相对接。该规划已于XX年8月12日通过专家评审,并已履行报批手续。此外,园区规划环评报告已经完成,待相关手续完备后可尽快评审。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正在运作。

二、完善配套、优化环境。

根据“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园区管委会XX年先期自筹资金启动了南北主干道“创业路”的拆迁补偿、规划设计工作。道路占地共涉及左各庄镇三个村街和李庄农场土地,共拆迁单板厂22家、迁坟3座。XX年2月份开工,按城市道路标准设计施工。全长4.3公里,路面宽20米,雨污分流下水设计。XX年6月底全线通车,路灯、通讯、燃气、绿化、便道等配套建设也已接近尾声。一条东西路也已破土动工,年前可完成管道和路基。另外,招商中心已经完成设计和招投标前的准备工作,污水处理厂已按规划完成选址,主干道南通(创业路南通至静文路)、东接(创业路至廊大路)正在规划设计之中,将在XX年适时启动。经过一年的努力,起步区可实现 “七通一平”,形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承载有力、开放快捷的硬件环境。

三、全力招商、全程服务。

由于没有专业招商队伍,园区实行全员招商,所有工作人员都放宽视角、延伸触角参与招商和服务。孟氏锅炉公司项目是北京外迁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2.67亿元。XX年7月26日签约落户园区, 8月开工建设,创造了“从洽谈到签约10天,从签约到开工10天”的文安招商引资、行政服务新速度。此项目年底可完成建设,正常投产年纳税可达1000万元。河北人之初绿色环保集成房屋建设项目投资2.366亿元,项目前景广阔,已经完成包装立项、规划选址及环评手续。投资1亿元的机械制造园项目已经达成意向,近期即可签约。此外,还有几个亿元项目正在洽谈中。截止目前,园区建成区(左各庄镇区)和新区(李庄农场)完成千万元以上项目共计35个,投资匡算15.68亿元,完成投资6.01亿元。

四、战略招商、谋求合作。

一年来,我们借鉴固安、永清等园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成功模式,结合文安实际,积极谋求战略合作。近期与凯跃集团达成合作意向,战略合作协议经过多次磋商并经县四大班子集体讨论已经形成。近期可望签约。现正在制定三年的投资计划。

五、整合资源、搞好转型。

园区管委会原来与左各庄镇“区镇合一”。XX年4月开始独立办公,并从县内其他部门选配了园区领导班子,并借调了精干的办事人员,投入了艰难的创业工作。XX年9月,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园区与李庄农场进行了有机整合,将李庄农场党委并入园区工委,重新调整了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成员,农场人员充实到园区,现正在进行资源整合和工作机制、工作思路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