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调研情况报告

调研情况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1 00:14:05

调研情况报告

调研情况报告例1

花萼乡党委书记  赵凤平

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各级党组织必须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每个班子成员必须结合本职工作开展一次专题调研,并提交一份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了写出这份报告,我花了一周的时间,深入花萼乡境内的四个行政村,通过分别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会、支部会进行座谈,走访辖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和部分群众等方式深入了解各村实际情况,全面查找当前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花萼乡的基本情况

花萼乡地处万源市东北部,最高海拔2380.4m、最低海拔690m。我乡东接曹家乡,南连白沙镇,西依茶垭乡,北靠官渡镇,距万源市区35公里,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有卫生院一所,中心校一所。全乡共计602户,2073人,人均纯收入2917元,耕地面积2640亩,其中水田640多亩,人均占有耕地约1.3亩。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88户642人。苟坝子村为贫困村,枞树梁村为深度贫困村,苟坝子村2018年整村出列,枞树梁村计划2019年整村出列。

花萼山部级自然保护区覆盖全乡,森林覆盖率达90%,生态植被好,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建于明代的花萼老祖徐公庙、有徐母像、有羊跳岩盐茶古道等人文景观;有川东游击军领袖李家俊创办的革命刊物《萼山钟》、有万源保卫战笋子梁十二壮士殉难遗址,有原共和国主席李先念的部分骨灰撒在了花萼山,有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为花萼山题字赞誉“花萼天下无”等的红色故事。

二、花萼乡振兴面临的具体问题

党的确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认为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必须在解决温饱、消除绝对贫困上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推进乡村振兴。目前花萼乡主要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具体困难。

1、基础设施落后。白花公路窄、限高弯急、路面低洼不平;各社道路狭窄、坡陡弯急,安保设施不齐。通讯设施落后,还有几个社不通手机,很多社无网络。

2、市场培育落后。无场镇、集市、餐馆、银行,人气不旺,流通不畅。

3、产业发展滞后。人口少,人才匮乏;缺乏支柱产业,百姓收入低下;

4、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资金缺乏,工程实施举步维艰。

三、发展思路

花萼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提出的“12246”总体思路,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设“五个花萼”(秀丽花萼、红色花萼、神奇花萼、富庶花萼、和谐花萼)为目标,努力把把花萼建设成充满生机的生态示范乡、高山花卉乡、萼贝种植乡和休闲度假乡。

四、具体措施

1、提高政治站位。我们都是党员干部,花萼经济发展好与坏是考量我们一班人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按质按量完成市委交给我们的脱贫攻坚各项任务。我们各位干部职工要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把做到问题要及时反馈、矛盾及时消化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2、发展基础设施。一是积极争取百花公路拓宽项目尽快落地落实;二是大力推进社道路建设进度,积极争取现有村社道路提档升级;三是抓好村社道路安保设施建设和警示标志标牌的设置;四是抓好2020年项目库建设,确保应建未建项目及时入库。

调研情况报告例2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在凌海市内分布着众多的居民小区,多数分布于商业街、娱乐场所附近以及城郊,从居住环境来看,这些地方一般位于交通要冲地带,来往车辆较多,环境较为嘈杂,或者位于城郊距离市中心较远。另有一部分依学校而建,这些小区或建于小学、中学附近,或建于高中附近,是大多数家庭优先选择的住房地点,其中以依高中而建的更为抢手,而xx小区正是环绕在凌海二高附近的小区之一,拥有文化区的所有特点,周围环境清幽雅致,噪声低,书店、文具店齐全,且没有网吧、游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学习氛围浓厚。

处在这样环境中的xx小区,其居民结构大部分被在校教师家庭和有学生的家庭占领,因为高中时间紧张,而xx小区距离学校的路程时间,不超过5分钟,因此极为便利。还有一部分居民是老年人,看中安静的居住环境和压力不大的交通环境,此部分居民通常住在二三楼层。

此外,小区内有相当一部分面积用来绿化建设,楼层间间距较大保证采光,还建有众多花坛给了社区小朋友充足的游戏空间,夏日的傍晚,花坛边飘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整个小区顿时热闹起来!

(二)住房数量调查

xx小区现正扩建,暂不计算扩建后的住房量,现在小区内共有八栋楼房,每栋楼房分布四个单元,六层楼高,每个单元每层两户人家,在我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有售楼现象,以此计算,xx小区住房数量已达384户。

二、xx小区居民买、租房用途

调研情况报告例3

共有在职女职工5人,其中管理岗2人,专业岗3人。在全体女职工中,关于政治面貌情况,4人为中共党员,占女职工总人数的80%,1人为共青团员,占女职工总人数的20%;关于年龄分布情况,4人为40岁以下,占女职工总人数的80%,1人为40岁至50岁,占女职工总人数的20%;关于学历情况,5人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占女职工总人数的100%;关于婚姻情况,已婚女职工4人,占女职工总人数的80%,未婚女职工1人,占女职工总人数的20%。

二、主要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调查采访、面对面交流谈心等形式,围绕履职、赋能、悦心这三个方面,对支行女职工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1.职场发展方面

支行的女职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半边天”作用,巾帼不让须眉,在各种岗位层级与业务条线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爱岗敬业。在新核心业务系统上线的关键时期,在打赢新冠疫情防控的攻坚时期,在防汛救灾形式严峻的考验时期,处处可见她们的身影。在面对面交流谈心中,南陵县支行的全体女职工均表示,行内工作氛围融洽,工作节奏适中,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充满信心。

在支行的全体在职女职工中,管理岗2人,专业岗3人,其中1人在财会条线,占女职工总人数的20%,3人在信贷条线,占女职工总人数的60%,1人在行政条线,占女职工总人数的2-%。女职工分布在信贷条线的比例明显多于其他条线,条线分布均匀性有待提高。女职工工龄在20年以上的有1人,占女职工总人数的20%,工龄在5-10年的有4人,占女职工总人数的80%,从工作年限的角度上来看,支行出现一定的断层现象,目前暂无女性新员工。

2.素质提升方面

支行女职工对行内提供的包括专题讲座、专题学习会议等各类提升专业技能、拓展综合素质的平台和渠道表示总体满意。但是仍有部分女职工指出,基层工会女职工组织不够健全,目前已有的平台渠道大多为针对行内全体员工的,专门面向女性职工的很少,并且各类学习渠道大多集中于提升业务能力,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综合素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女职工全面提升途径有限。

3.情感诉求方面

支行充分尊重女职工权益,每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都会为全行女职工组织包括图书分享交流会、赠鲜花赠祝福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表达组织的关怀和集体的祝福,丰富女职工的精神生活,增强女职工的团队意识和工作热情。并且,支行严格按照《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开展工作,切实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尤其是对于处于怀孕期、产假、哺乳期的女职工,支行根据她们的实际需求给予合理的特殊照顾。

通过调查采访得知,女职工除去与稳定客户的业务交流之外,面向外系统的沟通交流机会较少,社会交往途径较为不足;女职工在工作或生活压力较大时情绪表达的渠道较少,支行对于女职工的心理建设和情绪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意见建议

根据上述调研内容,支行总体上做到了切实保障女职工权益、积极满足女职工诉求,但是也存在女职工业务条线分布不均匀、女性新员工断层现象、女职工综合素质提升途径有限、女职工社会交往途径不足、针对女职工的心理建设工作不到位等方面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的原因分析和优化建议如下:

1.女职工业务条线分布不均匀

支行在前期员工岗位分配时,未充分考虑将女职工在各个岗位之间均匀分配,当女职工占比较多的部门出现多人因怀孕期、产假、哺乳期等原因需要休假时,部门内部可能会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建议支行在接下来的人员调整工作中,通过轮岗、调岗等多种方式实现女性在各个岗位上的较均匀分布。

2.女性新员工断层现象

支行目前没有工龄在5年以下的女性新员工,女职工年龄出现断层现象。由于女性在生育和家庭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近些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在招聘时更加偏向于男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在接下来的招聘工作中,加大对女性的关注,保障女性在招聘中的公平性。

3.女职工综合素质提升途径有限

支行对搭建平台助力女职工提升综合素质的工作不够重视。针对这个问题,建议支行建立健全基层的工会女职工组织,定期开展面向女职工的各项学习教育活动,从而增强女职工的工作热情,并为女职工提升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平台。

4.女职工社会交往途径不足

支行未充分考虑到女职工的社会交往需求。针对这个问题,建议支行通过举办交友联谊等活动,为女职工提供与系统外的交流沟通平台。

调研情况报告例4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组织教师集中精力进行调研,精心设置继续教育课程,顺利完成了继续教育任务,取得了较大成绩,得到了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认可,基层学校教师也普遍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在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能力提高等方面有长足进步,在访谈中,许多校长也对以往研训工作给予肯定,认为取得很大成绩。

二、“研训合一”模式有比较一致的认识

1、“研训合一”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新形式,正在全国各地的教师教育机构中广泛地推行

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刚走出师范学校、教学经验尚浅的新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他们的培养模式也应该有所区别,即便是在“研训合一”的大模式下也应该有所同也有所不同。针对新教师与老教师在经验与观念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与弱势进行区别教育,可以提高新教师“研训一体”培养模式时效性。

2、“研训合一”首先是一种教师继续学习发展方式

其目的通过教学实践、培训提高、教学研究三方面的结合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把教师的发展融合于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使教师的培训提高和教学研究在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过程中,把教师培训提高和教学研究工作转到以校为本的轨道上来,建立和完善校本研训制度,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带动广大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进而弥补不足、培育优势、发挥特长,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的目的。

3、“研训一体”其次是一种管理方式

“研训一体”管理方式包括教师教育机构和学校两个层面。以往的管理方式是进修学校、教研室等机构独立存在,与学校教师缺乏紧密联系。采取研训一体的培养模式后两者可以按照各自分工,强化进修与教研的紧密结合,密切配合,实现了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整合。

三、“研训合一”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1、专业教师实训基地急需建设

学校教师实训基地缺乏,虽然建立了部分专业实训基地,但其中的设备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实训的需要,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训练无法落到实处。

2、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有待提高

基层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与工作需要不太相适应,课堂教学理论化倾向较突出。目前专任专业教师中,大多数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一些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授课内容、方式方法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需要。

3、教师的反思习惯没有形成,科研意识需加强

一些教师没有把自己放在研训主体的位置,没有形成自我反思习惯。由于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再加上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以及繁重的工作压力,教师之间缺少真正的研讨交流,也无暇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另外,许多教师在长期的自我学习和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认为教学就是“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周而复始,最终对教学工作产生厌倦感,不愿进行自我批判,有的教师有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也不愿及时总结提炼,导致教师反思习惯难以形成,也不理解“反思”的深刻内涵。

4、师德与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培训应引起重视

“师德与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明文规定的必修内容,在《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师德教育作为首要内容”,但从调查中了解,教师对此培训内容的需求不大,只有极少部分的教师有此需求。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教师教育机构牵头,学校狠抓落实

现在由教师进修学校牵头将培训处、教研两个部门合二而一,这样每个专业人员变得一身二任、一岗双责了。既要承担师训任务,又要承担教研任务,将两项工作集于一身了。在县教师进修的带领下,各个学校积极开展了与之相对应的校本研训。因为以校为本的教师研修活动,是整个研训工作体系中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单元。学校是教师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是教师生长的沃土,成才的基地,实践的故乡,理论的源泉。教师遇到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要解决日常教学问题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从根本上主要依靠学校自身力量;而在学校内部,真正要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教师自身的探究想法。因此,将研训一体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基层学校建立起“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研修制度和有效运行机制,并根据教师实际和需求,帮助他们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并为其达成起到一定引领作用。

2、专家下校,指导合作

调研情况报告例5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旗户政管理工作,根据旗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安排,组成由我任组长,旗人大常委会委员参加的调查组,在旗公安局有关领导和人员的陪同下,于年月日至日先后深入到镇做重点调查。按照调查提纲的要求,调查组每到一处,首先召开由当地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派出所所长、计生办主任、新农合办负责人、学校校长、民政助理、2-3名旗乡两级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当地派出所年以来户政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与参会人员进行座谈,征求了各方意见和建议。在旗公安局召开了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全面听取了旗公安局年以来户政管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并交换了意见。通过以上调查活动和公安局有关领导的情况介绍,调查组初步掌握了全旗户政管理工作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户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旗公安部门在旗委、旗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开展“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内容的“三基建设”活动为契机,以人口管理、数据维护为基础,以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户政管理综合职能,提高业务水平,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的指导思想,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全旗户政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一﹚抓住重点,户政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旗公安部门高度重视户政管理工作。每年年初在召开全旗公安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专门召开户政管理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户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使我旗户政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

1、“户口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年以来,旗公安部门结合“全区户口整顿专项工作”,开展了户口调查核对工作,使部分涉及户口重复、一人多户、应销未销、人户分离、户口遗漏、登记项目差错等突出问题得以解决。据调查了解,年1月至年3月,全旗共发现一人多户71人,补入遗漏人口1837人,办理户口主项变更2640人次,办理户口辅项变更832748人次,补报往年出生1268人,变更更正身份证号重、错号码127人。

2、积极推进二代居民身份证换发工作。自年全面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以来,旗公安部门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将此项工作列入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制定申领发放制度。严格规定申办、领取、发放程序,杜绝假证、错证问题的发生。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报纸、“草原110”等多渠道组织宣传,增强群众的办证意识。三是分配换证任务。将二代身份证换发任务分配到各基层派出所,与派出所所长签订责任书,并实行派出所换发二代证数量月末通报制度。四是开展便民服务。主要有上门集中办证、为盲人免费换证、开展异地办证工作。截止目前,全旗已换发二代身份证213074人,占应换证人口总数的69%。

3、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两口一屋”﹚管理工作得到加强。为做好“两口一屋”管理工作,我旗公安部门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建立警务服务室。认真落实《公安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和《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关于社区和农村﹙牧区﹚警务战略的实施意见》,实现警务前移,警力下沉,密切警民关系。目前全旗共建农村﹙牧区﹚警务室60个。二是对各辖区内16至45周岁的公民,特别是暂住人口、人户分离人员和重点人群进行重点摸排。三是对治安复杂场所、案件多发区、租赁房屋集中区进行清理整顿。四是严格落实流动人口暂住登记制度。填写《出租房屋登记表》和《流动人口登记表》,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对外来人口实行网上比对,基本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人来登记、人走注销,按照“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的要求,初步实现了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的全纳管和全覆盖。五是依靠基层组织力量加强对“两口一屋”管理工作。调动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性,发挥他们掌握各家各户情况的特点,为公安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截止目前,全旗已登记暂住人口4085人,寄住人口85710,房屋出租695间,重点人口395人。

(二)转变作风,服务更加规范。

近年来,旗公安部门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改进服务态度,查摆和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漠视群众疾苦、对群众诉求无动于衷、对群众合理要求“冷、硬、横、推”等服务态度问题,教育和引导广大户政民警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端正执法态度,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群众对公安户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1、严格规范执政行为和执政程序。严格规范的执政行为和执政程序是公证执法,文明执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旗公安部门的具体做法有:一是实行警务公开制度。

要求户政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程序执行。本次调查中,所到的基层派出所都将户政民警工作职责,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工作规范及收费标准张贴上墙,严格规范工作流程。要求户政民警看重事实、注重证据,严禁把人情、关系当成办事的准则,杜绝违规办事和“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主动将户政管理工作置于社会和群众监督之下。二是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并规范“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台帐网上建”的工作模式,将户政管理工作的过程公布于网上,增加户政管理工作透明度。三是建立和完善户政管理监督体系。旗公安部门制定了户政管理责任倒查制度,纳入工作长效机制。

2、完善便民利民措施。为体现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公安部门完善了相关便民措施。一是印制服务便民卡。公安部门将户政相关业务的办理流程、时限、收费标准统一印制在服务便民卡上,方便群众办理相关业务的同时,强化了社会监督。二是实行延伸服务。对需上门服务的群众发给警民联系卡,实行预约服务;为老孕幼残开通“绿色通道”,只需拔通警民联系卡上的电话号码,民警即上门服务,回所办好后,由责任区民警下辖区直接送到群众手中。

﹙三﹚夯实基础,队伍建设逐步加强。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低保、新农合、粮种补贴、计生奖励扶助制度等惠民政策的增多,居民户口簿和身份证作为证明居民身份的主要证件,其用途越来越广泛,户政管理工作量增加,工作难度加大,对户政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建设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户政管理队伍。年以来,旗公安部门先后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一是加强思想教育。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联系户政管理工作实际,教育和引导户政民警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二是开展业务培训。每年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户政民警素质,适应日益增多的工作任务。三是加强保障机制建设。旗公安部门高度重视户政管理队伍建设,在现有警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年初从局机关下派15名民警充实基层户政管理队伍,年末归队。为牧区配备蒙汉兼通的户政民警,保证户政管理工作警务用车、办公经费等基本的工作条件,最大限度保障基层的工作运转。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全旗户政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任务仍然繁重。主要表现在:

1、户政管理工作保障水平有待继续提高。近两年来,户政管理工作队伍得到加强,装备有所改善,经费逐步提高,但与我旗地广面大的实际相比,户政管理工作保障水平与所承担任务还不相适应。基层派出所人员少、工作量大,办证采集设备陈旧老化、维修困难,移动装备短缺等原因导致工作效率同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科尔沁派出所新成立不久,户政工作尚未开展,其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急待解决和落实。

2、农牧民户籍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在旗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乌日图、格日乐等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规范牧民户籍管理的建议”,对此,旗公安部门引起了高度重视,调整充实了基层户籍民警队伍,制定了统一的户籍“变更、更正审批表”和“补入遗漏审批表”,利用集中换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的有利契机,对人口信息进行核对,对发现的问题按照审批程序及时纠正。但由于我旗户政管理工作历史遗留问题多,工作量大,目前仍有部分群众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的基本信息有差错,给一些居民群众在办理相关手续,特别是在落实惠民政策时造成了许多麻烦。

3、二代居民身份证换证任务仍然艰巨。截止调查时,我旗有户籍人口341787人,周岁以上人口308169人,已更换二代身份证213074人,仍有部分群众应换证而未及时换证。

4、户政管理工作群众基础薄弱。部分居民群众对户政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意识到户口簿和身份证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主要表现在:出生申报不及时、死亡人员注销不及时、基本信息随意填写、人户分离现象较为严重、二代身份证不及时更换,为户政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三、几点建议

调查组通过认真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长抓不懈,继续加强户政管理队伍建设。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增多,户政管理工作对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群众的应得利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户政管理工作队伍,是做好户政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旗公安部门要高度重视户政管理队伍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进一步提高户政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充分调动户政管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充实加强基层户政管理力量,认真研究和妥善解决户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2、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户政管理工作保障水平。旗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基层派出所装备建设,解决必要的设施设备,改善现有条件,确保户政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调研情况报告例6

【正文】

原标题:破解基础设施落后顽疾  满足百姓水足质优需求——供水情况调研报告

自来水是居民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自来水的生产供应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政府的民心工程。为进一步加强临潼区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切实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国家统计局临潼调查队对临潼区水务局、临潼区第一和第二自来水有限公司的供水情况以及辖区居民的使用感受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了临潼区目前的供水现状,梳理出制约供水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反映供需双方的诉求、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临潼区供水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一、从供给端看供水问题

目前,第一自来水有限公司和第二自来水有限公司共同负责临潼区域供水,现有水源井计31眼,供水管网长度为162公里,日供水能力为53000立方米,服务用户共9322户,服务居民约19万人(见表1)。

表1 临潼区自来水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成立时间(年)

在职职工(人)

水源井(眼)

供水管网(公里)

加压站(个)

总库容 (立方米)

日供水能力(立方米)

服务用户(户)

服务人口(万人)

事业编制

企业人员

地下水源地

加压泵站

单位用户

居民用户

第一自来水有限公司

1976

205

115

18

98

1

4

10700

30000

975

5525

13

第二自来水有限公司

2001

84

96

13

64

1

5

15000

23000

258

2564

6

(一)供水管道年久老化

两个自来水有限公司均于2000年前设计建设,由于大多数管道铺设时间较长,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供水管网老化陈旧,老城区的供水管道已超过材质的使用期限,腐蚀老化严重,爆管事故时有发生,明跑暗漏现象存在,供水漏损率极高。

(二)供水管网设计落后

目前临潼区的供水管道口径都比较小,供水管道呈树枝状布置,从配水干管到配水支管和到接户管逐渐变细的一种配水管网。如有某段枝状管网管道损坏,就会影响其后的管线断水,附近区域都要连带受影响停水,造成停水面积大、影响广的现象。老城区的供水管道虽有扩容和更新改造,但是仍然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要求。

(三)供水保障不足明显

由于受当年技术、设备及财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输水管输水能力有限,夏季高峰时段,居民用水量猛增,管网水压降低,城区供水量达不到用水量需求,时常发生停水事故。部分设施老化的水管导致龙头出水有浊,色、嗅等问题突出,居民反映最为强烈。

(四)外力作用影响停水

一是供电配套方面。目前供水配套设施中没有备用电源,受制于电力部门停电检修频繁的影响,停水也连带频繁发生。2020年第一自来水公司由于电力部门故障造成的停水次数占比13.9%。二是项目施工方面,近年来,在临潼区地铁建设、人民路改造等城市建设过程中,部分施工项目未考虑地下管网分布直接在地下水管的上方施工,对地下管网造成挤压,或者有时会直接挖断水管。三是城市绿化方面,路两边的大树庞大的根系生长延伸也会对管网造成一定破坏。据统计,2020年第一自来水有限公司共停水72次,其中管网抢修、水源跳闸、电力故障、其他施工分别导致停水48次、10次、10次和4次。导致2020年共停水61天,月均停水5.1天,用水高峰期的夏天如5月、7月停水天数均为7天。

(五)水质含氟量超标

第一、二自来水公司取水自渭河沿岸一级阶地,大部分取水井的水质因地质原因存在含氟量超标问题。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水中含氟量标准为0.5-1mg/L,但临潼区部分水质的实际水质检测含氟量为1.45mg/L,超标45%,如长期饮用会出现不良症状。水质达标是供水的基础保障,调查中有居民反映因水质原因导致额外购买饮用水或者自行安装净水器。

(六)应急机制不够完善

供水安全事故具有较大的不可预见性。各类掘路施工方式粗放、管线信息不对称等,常对地下供水管网带来破坏性损害,爆管事件常有发生,这些突发事件都严重影响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但目前缺乏统一、科学、有序的应急响应机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常常无序反应,同时由于管道老旧,甚至没有或紧缺可配套的维修零件,造成停水时间增长,增加了应急救援难度,影响了临潼区的营商环境,也降低了居民对供水的满意度。

(七)企业管理体制落后

一是属权不清,造成供水企业引进人员机制不畅。目前两个自来水公司共有289名事业编制,占企业在职职工人数的57.8%,人员结构老化;二是技术人员短缺,从业人员技术及提升供水服务效率的能力不足;三是技术改造投入不足,面对制水成本的日益增高,企业无力引进新技术,原有技术水平跟不上制水技术的发展。

二、从需求端看百姓评价

为了解临潼区居民在自来水使用中的问题和诉求,国家统计局临潼调查队对228户城乡居民(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分别为46.9%、13.2%和39.9%)开展调研。

(一)供水满意度不高

1.停水次数频繁。调查显示,超九成居民在2020年遇到过停水情况,多数居民反映停水次数太多,多到难以计数,绝大部分时候都是突发和临时性停水,居民无法应对突变,严重影响到了居家正常生活。大多数停水时间不知、停水原因不明、何时恢复不知,60.5%的居民反映在停水前有时能接到通知,有时没有任何信息。

2.居民满意度低。一是从供水角度看,仅8.3%的居民对供水情况非常满意,46.1%的居民表示满意,供水满意度仅为54.4%。另外分别有19.7%和25.9%的城乡居民评价一般和不满意,合计比对供电评价高出18个百分点。二是从停水抢修效率上看,满意度更低,仅为51.7%;另外分别有38.2%和10.1%的城乡居民表示一般和不满意。

(二)用水感受盼提升

1.盼水质安全性提升。2021年每立方米水费价格上涨36.1%,居民反映水费提升后并没有感受到水质的提升,总体仍感受到水质太差,并且提出第一自来水司的水质要差于第二自来水公司。一是每次停水后,水龙头流出的水管里沉淀的黑水、黄水太多,净流出的水无法使用却要居民承担这部分水费;二是水中漂白粉味较大,提升水费后,仍要另想办法购买矿泉水或者安装净水器解决,额外花费太多。

2.盼水压稳定性提升。临潼区域地势起伏,目前临潼两个供水公司均采用五级加压方式,但是仍有部分居民反映入户水流小、流速太慢,水压不够同样影响生活质量,降低了居民的用水感受。

3.盼信息对称性提升。希望每一次停水前能及时告知,不仅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群发短信,也能通过其他手段告知那些不使用智能手机的居民。在告知内容上希望得到停水地段、停水时间、停水原因、具体时长、可能恢复时间等细节说明,居民可提前准备,不影响日常生活。

三、供水问题成因分析

(一)水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不匹配

1.水资源量与质的隐患。临潼城市水源主要依托渭河沿岸地下水,无其他地表水源补充,水源非常单一。地下水被开采后,深层地下水水层下降较快,打井空间不足,18眼取水井东西三排横向排列,北至渭河岸边50米、南至陇海铁路不足200米,井群密集;同时现水源地范围内村庄密度大,产生的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对饮用水造成污染隐患,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2.人口数与需求的提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区的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和企业不断增加,用水量日益增大,现有的供水设施高负荷运行,供水能力与城镇发展用水供需矛盾凸显,是制约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2019年临潼区常住人口70.04万人,较2018年增长0.5%;据国家统计局临潼调查队居民收支抽样调查,2019年城区户均年用水量为76.9吨/年,较上年增长26.1%。随着人口及生活品质的提升,用水量在逐年增长,供水缺口增大,第一自来水有限公司也反映,日供水缺口在8000-10000m3。

(二)基础设施落后与供水能力不匹配

1.始建年代久远的影响。两个自来水公司设计建设于2000年前,受当时技术、设施、设备及财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供水发展水平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厂工艺落后、供水设施老旧的问题。很多80、90年代生产的机电设备产品,技术设计落后,功能效率低下,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需要。供水电力设备、线路陈旧,管线漏损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对安全供水造成隐患,增大供水成本。

2.后期改造跟进不够。在后期的设备改造中,同样因资金所限,只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对迫切需要处理的必需设备进行一定程度地改造和更换,而影响整体提升的硬件短板仍然大面积存在,设施老化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地解决。

(三)供水企业体制与区域发展不匹配

1.区域供水管理分散。临潼区供水比较分散,第一和第二自来水公司供给临潼城区,市水务集团直接供给渭北工业园,物流园是自打井。管理分散造成了各供水企业管网自成一体,相互独立,形成区域分割,难以统一调配、统一利用。例如第一水司有供水缺口的同时,第二水司可能略有盈余,但目前由于管网不相通,第二水司的盈余水无法补充供给第一水司供水地区,两个自来水公司无法联合发展,各自缺乏竞争力,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2.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一是供水公司未脱离水务局的管理,目前只能发挥供水的公益属性,而作为企业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动力不足,城市供水的生产、水价的制定、企业经营再投资都被政府指导,没有完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缺乏市场导向的激励和竞争,形式化管理严重;二是供水公司又严重依赖政府对供水补贴资金的投入,包括政府对企业供水工程、供水设备更新换代、技术改造和日常维修的经济补贴。

(四)供水信息化管理与居民知情意愿不匹配

城市供水信息公开是社会参与的一般要求。临潼区城市供水的信息公开不全问题在于供水企业建立信息化公开平台相对滞后,从而导致公众严重缺乏相关的知识与资讯,信息系统机制比较薄弱,城市供水管理缺少专门的、规范化的信息统一管理平台,缺少用水信息门户,例如部分居民获知突发停水信息不畅或了解水价调整的文件不充分等问题。

四、改善供水状况的建议

(一)加强资源规划,加速项目推进

一是努力开拓供水水源。根据省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黑河水源在保证西安市区的供水前提下,在新区建立加压站,将剩余的水量可考虑给临潼进行补给,中和水中含氟量,提升临潼水质。二是扩宽建设资金渠道。为从根本上解决供水设施落后问题,提升临潼区供水效能、供水安全和供水水质,第一自来水公司申报了总投资3.08亿元临潼区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中央新增投资1.85亿元,地方预算内投资1.23亿元。项目已批复,资金尚待落实,待资金落实后将立即启动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彻底解决城区氟超标、供水管网老化等问题,让群众早日受益。

(二)转变政府职能,引入竞争机制

供水是城市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政府对生产者既要进行管理和监督,又要促进高效发展。一是适当向供水企业放权让利,企业自我加压提升管理机制和效率。二是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调动减成本增效益,推动企业的合作治理。

(三)整合供水企业,加强企业管理

目前临潼区两家供水有限公司职能相近,人员繁冗,推进临潼区内供水企业统一管理成为当务之急。一是通过整合两家供水资源,理顺企业外部各种经济关系,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之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二是通过改制建立完善的经营机制、监督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通过改制正确处理好产权、经营权、人事权、分配权等关系;四是通过改制确立明确的经营方向和发展目标,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借力信息技术,推动智能管理

调研情况报告例7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全面落实“科教兴市”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深入开展法律宣传。市人民政府把科技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抓,层层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组织制定了《巴中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巴中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把科技发展纳入对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努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使科学技术进步法深入人心,全市通过开设科技专栏、开通科技网站、编印送发科技法律法规选编、组织相关法律知识竞赛、开展科技进步执法检查和发表贯彻法律情况电视讲话等多种措施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其法律精神的知晓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强化科普,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全市以抓好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法制宣传日为重点,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技术力量,以多种有效的措施,推进科技进社区、进庭院、进学校,大力推广实用新技术,科技普及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地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贯彻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重要内容,相继实施了科技兴巴“四百工程”,建设“全国星火计划、科技扶贫”巴中试验区,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园和示范企业,消化吸收推广转化了包括优质粮食、果蔬、双低油菜、食用菌集约种植、dly瘦肉型猪养殖和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在内的大批实用新技术,科技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明显增强。20*年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

(三)推进创新,研发能力有所提高。各地坚持以企业自主创新为动力,积极鼓励技术联姻,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体系和研究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大力实施科技项目攻关,着力解决生产发展中的一些技术瓶颈问题,并积极申报专利保护,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南江矿业集团研发的霞石矿干湿强磁选工艺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依靠此项技术企业有望新增销售收入1.2亿元,新增利税3000万元。南江黄羊的“两群、四系”研究、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巴州区的虎杖等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和新药开发、高压线路阻波器的生产;平昌县的酒业食品开发和专利技术保护;通江县的银耳系列新产品研发等一批新技术新产品陆续问世,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产业的发展。

(四)健全体系,人才作用得以发挥。各县区把人才工程作为实现地方振兴的首要工程,不断完善科技体系,积极引进实用技术人才,制定各类科技人才能发挥作用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较好地发挥了科技人员的作用。全市不同地方分别建立了特色产业研究所、乡镇科技推广办公室、科技信息服务站,成立了村级技术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探索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农村科技超市新作法,搭建技术单位与技术需求对象的对接平台。一大批科技人员通过采取科技服务新模式,积极从事技术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五)投入增加,保障力度不断增强。全市科技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企业科技投入从无到有,银行加强了对科技项目的支持,一些县区建立了技术创新基金。20*年,全市科技研发资金预算达453万元,比上年增长28.9%。投入的增加,强化了科技发展的保障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干部群众科技意识不强。表现在一些人对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喊得响,认识不完全到位。不少人把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可有可无的事,看作软任务,不懂得如何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事业的发展。

(二)现有科技体制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主要是现有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运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还不十分紧密,科技转化运用中的利益机制还不完备,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状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科技人才匮乏,科技人员作用的发挥有待提高。一是农业、交通、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等行业的科技队伍存在“断层”现象,目前在岗的以中、老年科技人员为主,青年科技工作者为数不多,青年科技骨干就更少。一些县区不少单位连续几年未进一个大学本科生。二是现有骨干知识分子流失严重。三是部分地方知识分子政策没有完全落实。由于受经费、设备、利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市一方面科技人才不足,另一方面一些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少数地方或个别行业的科技进步存在停滞现象。

(四)科技投入不足。一是民间资本向科技产业投入引导不够;二是企业发展向科技投入很低。不少企业没有科技研发机构,也很少投入科技开发资金,实行简单重复生产,产品生命力欠佳;三是银行信贷对科技产业的支持不够,部分贷款到位迟缓,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四是财政投入还有一定差距。我市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科技的投入做到了逐年增加,的确不易,但与全省和相邻地区比较,还有不小差距。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大力宣传科学技术进步法,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科技方面的方针、政策,宣传“科教兴市”战略,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增强依靠科技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调研情况报告例8

二、存在问题。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干群思想不解放,农民群众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特别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花木行情好能够致富,上级号召引进新品种,不少农民群众对种植花木抱着消极态度,对种植花木认不上,思想守旧,小农意识强,不接收新鲜事物,只知道种粮食,有饭吃不挨饿,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今后要进一步推进花木之乡经济发展、使农民及早致富过上小康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就业致富门路窄,收入增长困难,发展生产无资金,无工业项目,无技术人才,交通闭塞,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村郭无房屋,党员干部无活动场所。水利配套较差的丁圩电灌站,不能发挥抗旱排涝作用,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以上各方面原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生活难以提高。

调研情况报告例9

根据霍办明电【2011】04号文件精神,近日我镇对本镇辖区内土地抛荒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镇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镇常年计税土地面积为22912亩,目前农村土地抛荒面积约为72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14% ,其中常年抛荒和季节性抛荒为 450亩和 270亩,分别占抛荒面积的62.5%和37.5%。土地抛荒面积与前几年同期相比呈增长趋势。抛荒土地的分布特征为:

1、抛荒旱地多于水田。因我镇少丘陵多平原,地势相对平缓,且雨水较充沛和灌溉条件相对较好,所以抛荒田块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灌溉条件较差的旱地。

2、零星边角地块抛荒较多。因零星、分散、偏远、瘠薄以及野猪等野生动物危害等原因抛荒的较多。

3、外出务工人员相对多的村抛荒的多。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农的劳力短缺。随着城镇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弃田务工”、“弃田经商”的人数急剧增多。

二、造成土地抛荒的原因

1、农业比较效益低,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耕种效益低导致抛荒。近几年来,中央连续几年出台一号文件对“三农”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取消了农业税,并下拨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然而,随着物价上涨,农民种粮的成本急剧上升,化肥、种子、农药不同程度上涨,农民种粮除去成本每亩利润不足300元,因此,一些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赚取劳务收入,其收益是种田收益的数倍。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妇孺,无力耕种田地,只好任其抛荒。种田效益低,直接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是土地抛荒本质的原因。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农业受自然因素制约程度大。近年来,我镇受旱、涝、风、雹、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而由于长期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较少,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程度,影响了农民种田积极性。特别是土地零星、分散、偏远、瘠薄等地,耕作条件和基础设施普遍差,投入多产出少,农民不愿耕种。近几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渐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好转,然而,受自然影响造成的缺水干旱和洪涝灾害,也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导致抛荒。农村基础设施差、改善难度大、耕种劳动强度大,机械化耕作困难是农村土地抛荒的主要原因。

3.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农的劳力短缺。随着城镇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弃田务工”、“弃田经商”的人数急剧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农村土地抛荒的重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我镇2010年有约6000余劳动力在县内外务工,致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大量耕地无人耕种或无力耕种造成耕地抛荒。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引导,优化结构。要从基层抓起,要给农民宣传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农民走出“单一型产业结构”误区,“走多种产业综合经营”的路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提高科学技术成分,整合抛荒耕地资源,采用机械化、半机械化手段,增强科学技术含量和机械化水平。

    2.要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探索土地流转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明确土地权属,打消农民政策上的担忧,将荒芜土地集中向大户流转、向经济能人流转,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路子。将自然条件差、分散零星的稻田统一开发、规模经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土地生产率和产出率,变粗放经营为集约化生产。

    3.改善基础设施,夯实生产条件。要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好国土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要整合农业开发、以工代赈等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减少农民种粮成本。特别是要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兴修水渠、塘坝,增强抗灾能力,提高群众种田积极性。

调研情况报告例10

一、全县学校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公办学校325所(高中3所、职业学校1所、聋哑学校1所、初中26所、小学286所、幼儿园8所),在校学生125109人(普通高中学生11905人、职业类学生4461人、聋哑学校学生39人、初中学生40375人、小学生68329人、在园幼儿3035人),在职教职工6738人(高中538人、职业类295人、聋哑学校47人、初中2219人、小学3458人、幼教178人)。另有民办学校53所(高中2所、初中5所、小学4所、幼儿园42所),共有在校学生10805人,在职教职工828人。

二、近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县教体局带领全县广大教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充分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以提升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牢牢把握“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提升质量,稳步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落实,聚精会神谋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

一是“两基”迎检进展顺利。在历次的督导检查中,我县的软硬件建设情况,受到省、市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二是素质教育硕果累累。以新课程全面推广为契机,先后深入开展了中小学写字比赛、作文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数十项素质教育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达10万多人次,其中1866名学生获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快速提高。特别是今年,高中招成绩喜人,中招550分以上人数达1550人,500分以上人数达3276人,在全市兄弟县(市)中遥遥领先;高招本科上线人数达到2554人,比去年净增551人,本科上线人数居全市六个县(市)之首,我县考生徐鑫鑫以621分的优异成绩摘取市文科状元桂冠。

三是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年年,我县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资金700万元,改造危房39792平方米;年争取危改资金800万元,已到位497.6万元,计划维修改造项目60个。实现了发现一处,改造一处的目标,确保了师生的安全。

四是圆满完成课桌凳更新工程,彻底解决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课桌凳不足和残破的问题。五是“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年共落实“两免一补”资金3034.6万元,其中春季落实1876.4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827.8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13.7万元,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义务教育普及率稳步提升。

六是建章立制取得新成效。《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县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县教体局依据《意见》精神,先后印发了《县教育系统教职工考勤制度》、《县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县教育系统重大事项报告审批制度》等18项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各中心校、中小学校也依据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本单位的规章制度。目前,教育系统各项工作已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遵。

七是教师无序流动得到有效遏制。依据教育系统工作实际,县教体局印发了《教育系统教职工考勤制度》,理顺了教师工资和教育经费拨付渠道。建立了教师人事调配联席会议制度,使教师的流动按照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体现教师资源均衡合理配置的原则有序进行。

八是稳妥地完成了中小学校长、副校长的考核和重新聘任工作,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九是教育系统思想作风整顿成效显著,教育一盘棋思想已深入人心,并落实到了具体工作中。

十是完成了三高与职教中心的分离,高中阶段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职教强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

十一是教育资源整合速度进一步加快。以中心校为单位,全县中小学定点布局工作步伐加快,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

十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县教体局把年确定为“教师培训年”,印发了《教师培训年活动实施方案》,截止目前已开展了全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学历提高培训、高中一年级新课程培训、暑期班主任培训、小学三四年级数学、英语教师新教材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数十项培训,参与教师近400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水平。

十三是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县十一届运动会和十二届全民健身节,充分展示了昆阳儿女建设和谐盐都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十四是安全稳定工作成效显著,全县教育大局稳定。在稳定的敏感期未发生一起赴市以上集体上访事件。目前可以说是政通人和。去年以来,我县教育教学工作在省市评比中屡登榜首。教育体育工作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省职业教育强县、省教育宣传先进单位、市高中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市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市远程教育管理与应用工作先进单位、市电教教材建设先进单位、市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市第七届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节组织奖、市教育局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市基础教育先进集体、县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群众对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看,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基础设施底子薄,办学规模与教育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为广大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设施落后,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教学、教研的有效开展,制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经费依然紧张。虽然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但对基础异常薄弱的我县教育来说,仍然捉襟见肘。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仍需大量的经费支持。三是教师结构不合理。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学校英语、音、体、美、计算机学科教师短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90%以上都是六十七年代的民师转正来的。自年教师上划以来,6年间我县没有按正规渠道成批次招录过教师,致使教师队伍已出现结构性断层。

四、下步打算及措施

(一)继续解放思想,学习先进,找出差距,采取强有力措施,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积极应对经费紧张问题。县教体局将想尽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把学校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教育“绿色通道”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公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同时,也建议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对教育支持力度再大些。

调研情况报告例11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打造一流县城的同时,从统揽全局的高度,以村镇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和谐发展的格局。

1、科学编制规划,以规划引领农村小城镇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首先要科学规划。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工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按照“政府组织、专家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要求,注重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以超前规划引领农村小城镇发展。早在2007年,各乡镇就聘请了东华理工大学和华中科大联合编制了《总体规划》,确定了各乡镇的区域规划、城镇性质、总体布局以及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环保环卫、建设控制等目标。今年,浒湾镇和对桥镇分别围绕“文化旅游名镇”、“生态旅游边贸新镇”的目标,再次请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集镇建设规划进行了修编,浒湾镇还聘请了专业部门完成了污水管网和书铺街老城区建设规划,为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定位。县土管局自2008年开始,聘请相关部门对各乡镇集镇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编制,去年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并正式实施。

2、强化基础设施,以项目带动农村小城镇发展。项目是集镇建设的“引擎”,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好项目快发展,无项目没发展。近年来,我县按照省、市的要求,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以镇村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小城镇发展。从2008年开始,全县各乡镇每年实施100多个村镇建设项目,切实加强了农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委、县政府还印发了《关于推动乡镇集镇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大力实施“十个一”建设工程,即一套科学超前的总体规划、一套集镇管理的长效机制、一套安全清洁的供水系统、一条亮化美化的集镇街道、一个文明安全的和谐社区、一个功能齐全的农贸市场、一个优质便民的服务中心、一所群众满意的中心学校、一个设备齐全的卫生院、一座温馨祥和的敬老院。____2年,各乡镇安排了143个镇村项目,总投资达7.75亿元。随着每年实施的镇村项目成功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小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____1年,我县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全市年度综合考评中获第二名。

3、突出重点建设,以示范引导农村小城镇发展。按照全省实施“百镇示范工程”的安排和要求,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突出抓好浒湾镇、对桥镇等高速公路、国

道、景区沿线重点集镇的小城镇建设。浒湾镇充分发挥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和地处抚州“6+1”城市群较为中心地带的有利条件,通过多渠道筹资,积极加强项目建设。先后建设了金浒广场、浒湾抚河大桥、金溪三中综合大楼、老街道路改造、新街路灯亮化与下水道工程、自来水设施建设和浒湾中心医院大楼等基础设施项目。目前,正在开展“一渠两岸”及书铺街开发等项目建设,促进了小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至____1年底,浒湾镇人均道路硬化面积7.1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2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75%,城镇化率达40%。对桥镇以龙虎山风景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国道沿线交通优势和毗邻华东交通枢纽城市鹰潭市的地理优势,积极开展示范镇建设。先后建设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及集镇美化亮化硬化工程、便民服务中心及文体活动场所、对桥镇中学校园环境建设工程等项目。至____1年底,对桥镇人均道路硬化面积6.9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6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5%。为策应省委、省政府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要求,县新村办通过镇村联动等方式,对浒湾、陆坊、琉璃、对桥、石门等乡镇所在地或边缘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布点,有力地推动了上述乡镇集镇的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硬化等工作。4、健全管理机制,以管理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注重管理是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核心。近年来,各地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清扫、保洁、清运、管理、执法、监督“六位一体”的小城镇建设管理体系。例如:浒湾镇制定了《小城镇环境管理实施细则》和《浒湾镇镇区卫生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了临街单位、住房、商店“门前三包”责任制;在原有4名环卫人员的基础上,增配2人,并购置了垃圾处理专用车等清洁工具,及时清扫街道,及时运送垃圾,确保路面全天候整洁;成立了街道管理巡逻小组,有效遏制了违规现象的发生;成立了交通管制小组,进行全天候沿街巡逻,确保辖区交通畅通;对镇区广告乱贴乱挂、商户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丢乱倒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提升了镇区环境卫生水平。为切实加强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今年8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彭县长亲自召集乡镇主要领导开会,明确责任,进行部署。县新村办还在省、市、县安排的农村清洁工程经费中对集镇环境卫生工作给予经费奖补,推动了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秀谷镇大力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的“五化”工程,强力推行门前三包制,路段长、班子成员包片制,绿化认养制,举报奖励制等管理模式,成功营造了小城镇管理的良好氛围。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对县城小街小巷进行全面监管,消除卫生盲区,保障了城区环境卫生。大力协助有关部门抓好社区建设、市民教育,为我县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1、编制缺乏长远规划,集镇功能不够完善。2007年乡镇虽然聘请了东华理工大学和华中科大联合编制了《总体规划》,但当时规划编制粗糙,乡镇有应付差事的现象。且该规划已时过境迁,难以完全适用当前和今后小城镇建设的现实需要。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除浒湾、对桥完成外,其他乡镇均未开展。究其原因:一是经费紧张,编制一套规划需15万以上;二是规划很难做到科学、实用,在实施中规划与建设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随意性较强,很难长期严格遵照执行。 集镇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显,吸附承载能力不强,商贸不旺,功能也不完善,与“十个一”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也不够平衡。人口较多的集镇功能相对比较完善,人口少的集镇功能有萎缩的现象。

2、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近几年来,小城镇建设的投入主要是依托项目投入,县、乡财政直接安排资金投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少。乡镇财政主要是保工资、保运转、搞乡镇政府大院建设,对集镇的公共设施投入除了购置部分环卫设施、支付保洁人员工资和街道路灯电费,再加上零星修修补补之外,自有资金投入较少。县财政主要以项目配套为主,单项列支专款用于集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多,与国民经济发展,与县级财政增幅,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功能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小城镇的环卫、园林、公厕等公用设施比较缺乏,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也未能跟上。

3、土地经营文章做得不活,集镇发展缺乏后劲。据统计,2009年-____1年,全县乡镇公开出让乡镇国有建设用地共4宗,面积8.4亩,成交价117.45万元。其中浒湾镇2宗,何源镇、双塘镇各一宗。据了解,当前乡镇一是土地收储难。农村集体土地收贮价格较高,乡镇很难承受。原粮管所、供销社等乡属单位占用的土地纠纷较多,闲置土地很难盘活。二是为节约成本、图省事。乡镇为规避土地出让相关税费,同时也为了省去争取用地指标难的麻烦,干脆“单打碎敲”单宗出卖。三是农村建房滥占乱建现象比较普遍。一户一宅、拆旧建新制度未能建立,农民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有蔓延的趋势,集镇土地出让价格不高。四是缺乏长远打算。当前乡镇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维稳压力任务繁重,经营土地没有硬性任务和考核指标,乡镇主要领导没有也很难把经营土地放在应有的位置。由于土地经营做得不活,社会资本参与集镇建设与开发的力度不大,大多数集镇年年老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4、环境卫生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垃圾处理设施缺乏。除双塘、石门建有简易垃圾中转站外,其他乡镇没有垃圾中转站,也没有规范的垃圾填埋场,大部分乡镇租农用车作为垃圾清运车。二是保洁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数量不足。目前,保洁人数较多的有浒湾、对桥,保洁较好的有双塘,但普遍存在着保洁人手少,保洁效果差的问题。三是集镇居民保洁意识差。单位和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基本没有建立,少数集镇虽建立了,但落实差,垃圾乱丢乱倒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