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6 16:03:51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例1

我国职业卫生形势非常严峻,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 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职业病造成的严重危害可见一斑,职业病危害一直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随着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生产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数量逐年增加,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性日趋突出。鉴于职业病的流行特征,职业健康体检是职业健康监护中的主要内容[2],为全面了解珠海市职业人群健康监护情况及职业危害因素,收集整理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2010~2012年珠海市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数据,对收集的131955人职业健康检查数据进行统计为分析。

1.2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与职业危害评价标准

1.2.1职业健康检查项目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3]确定检查项目,根据检查对象作业岗位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将职业危害因素分为化学因素(如铅及其无机化合物、苯、正己烷等)、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粉尘(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煤尘、石棉粉尘、棉尘等)、其他因素(接触有害生物因素、特殊作业)等四大类。

1.2.2 职业危害评价标准 疑似职业病是指体检机构发现检查情况异常,并达到相关职业病诊断标准,有可能是职业病,但是没有经过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的情况。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评价以及职业禁忌症、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的判定均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及国家颁布的有关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

1.3 统计分析 主要统计指标有职业危害因素构成比、职业禁忌症和疑似职业病的检出率等,不同检出率之间的比较应用χ2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共计131955人(见表1),各年度分别为35083人(26.6%)、45499人(34.5%)、51373人(38.9%),显示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呈年度增加趋势,2012年职业健康监护人数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46.4%。3年期间,在检出的不同职业危害因素中以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粉尘3类职业危害因素最多,分别占总人数的42.6%(56238/131955)、38.3%(50521/131955)和18.3%(24179/131955),这3类危害因素共占总数的99.2%,不同年度职业危害因素构成比不同,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28,P

2.2 职业禁忌症检出率 2010~2012年共检出职业禁忌证3892人,检出率2.9%(3892/131955),不同年度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不同,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34,P

各年度中噪声等物理危害因素职业禁忌证的检出率最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6.41,P0.05)。

2.3 疑似职业病检出率 2010~2012年疑似职业病检出人数37人,检出率0.28‰(见表3),其中疑似化学中毒、疑似尘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检出率分别为0.57‰(29/50521)、0.25‰(6/24179)、0.04‰(2/56238),其他有害因素未检出疑似职业病。不同年度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不同,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6,P

3个年代中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逐年增高,其中化学因素所致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呈明显递增趋势,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P0.05)、(物理因素组χ2=1.19,P>0.05)。

3 讨论

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共计131955人,接触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粉尘和其它职业危害因素人群构成比分别为42.6%、38.3%、18.3%、0.8%,显示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粉尘3者最多(P

3年共检出职业禁忌证人员3892人,检出率2.9%(3892/131955),高于个广州市报道的0.27%[5],低于成都市报道的4.02%[4]。不同年度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不同,2011年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2010年突增1倍多,2012年有所下降但较2010年仍明显增多,与珠海市2010年底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及各职业病诊断标准培训后,职业健康检查医师能力水平提升,敢于下负面结论有很大关系。各年度中,噪声等物理危害因素职业禁忌证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化学因素和粉尘。

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共计检出37例疑似职业患者,检出率0.28‰,低于其他地区[5,6]报告的结果。疑似职业患者以疑似化学中毒最多,与佛山顺德的情况相似[7],主要原因为化学因素所致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呈明显递增趋势,其中17例为疑似职业性中毒性肝病(三氯甲烷)经调查均为打印耗材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因此在加强全市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工作的同时,应针对打印耗材生产企业三氯甲烷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将有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损害降到最低[8]。

综上所述,2010~2012年珠海市职业健康监护人群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仍有部分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噪声、肝毒物、粉尘等危害因素接触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监督指导和场所环境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素香. 我国职业卫生形势严峻原因浅析及对策[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1):17-19.

[2] 胡建屏. 当前有关职业健康监护深化的若干问题浅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0,28(4):169-17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 蒋娣,高源. 2009年成都市职业人群健康监护评价[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1,26(1): 17-19.

[5] 段传伟,刘移民,肖吕武. 2006-2010年广州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职业健康状况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077-2079.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例2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省局有关文件、会议精神,规范我市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增强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改善生产经营单位作业环境,有效遏制职业病易发势头,从而保障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健康权益,促使全市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范化。

二、治理范围

专项行动治理的范围是工矿商贸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产生粉尘和使用高毒物品的作业场所。重点是矿山开采、石料加工、冶炼、造纸、陶瓷生产、水泥制造、化肥农药生产、医药生产、玻璃制造、皮革加工、涂料及颜料生产、印刷业、家具制造、五金电镀、纺织业、装饰材料加工等生产经营单位。

治理的主要内容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具体包括:

(一)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二)建立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

(三)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各岗位操作规程;

(四)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五)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与教育;

(六)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七)及时、如实申报存在的职业危害;

(八)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和评价以及结果公布情况;

(九)告知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危害后果,并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十)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情况;

(十一)淘汰落后,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情况;

(十二)职业健康防护用品配备及督促从业人员的正确佩戴情况;

(十三)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及报告情况;

(十四)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的其他法定义务。

三、明确职责

市安全监管局、市卫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市总工会联合成立市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4)。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全监管局监管科,具体负责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生产经营单位(除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检查,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卫生部门负责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和签订劳动合同的监督检查;工会组织负责群众性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9月-10月)

各县区按照省和市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统一要求,制定本辖区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专门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和重点任务、措施和具体要求,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二)自查自改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3月)

生产经营单位按照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开展全面的排查和整改。对查出的问题能及时整改的要立即整改,暂时不能整改的一律停业整改,要做到“五落实”,即落实责任人、整改内容、整改要求、整改资金、整改时限。同时,各县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改情况进行督查,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开展联合执法,依法取缔和关闭非法生产企业。

(三)检查复查阶段(2010年4月-8月)

各县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对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情况的检查、验收,采取各相关部门联合检查的方式进行,建立治理台帐和档案,继续加大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力度。对自查整改仍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的企业要督促继续整改,直至整改到位,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各县区要在这次专项治理行动中,摸清治理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按照附2填报),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情况(按照附件3填报)。并由各县区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汇总,报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检查总结阶段(2010年9月-11月)

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认真组织督查,并对督查中发现的组织领导不力、专项行动走过场的通报批评;对工作不认真,因治理不到位而发生群发性职业危害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专项行动结束后,要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县区要继续学习宣传《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认真领会《*市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亳安监〔2009〕68号)精神和要求,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列入重点工作计划,切实抓好治理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确保治理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取得成效。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各县区要成立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治理范围、部门职责、工作措施和要求。并于9月30日前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抓住工作重点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例3

职业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她们的身心状况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在面对迅速变化的社会发展和更加紧张的生活节奏时,职业女性所承受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如果这种压力超过人们所能承受的限度,身体就会感到紧张不适、自我免疫力下降、挫败感增强、疲惫不堪等,影响到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以及工作效率。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能有效释放和缓解压力,提升正面情绪,对身心健康有积极促进效应〔1〕,且是众多行为活动中对情绪进行调节的最有效手段〔2〕,不仅能改善个体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也有利于喜悦、乐趣、幸福感等积极情绪提升〔3〕。针对职业女性群体的相关研究也显示:体育锻炼在对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中,锻炼时间、运动强度以及锻炼频率的交互效应对主观幸福感部分因子有深远影响〔4〕。以往研究多从总体上探讨体育锻炼对职业女性的影响,涉及具体项目对比分析的实证研究较少,体育锻炼项目总体分为东方健身术和西方的有氧锻炼项目,其中东方健身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东方医学宝库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瑜伽”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它主要指人们通过身体锻炼、心理意念的引导,从而达到身心整合、自我约束的完美状态的一种运动。当今社会,人们在生活质量得到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瑜伽便成为现代女性最推崇的健身方式之一,而针对瑜伽运动心理效应的相关实证研究更多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5〕〔6〕〔7〕,专门探讨职业女性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

从体育锻炼对职业女性心理状态的影响上看,以往研究更多关注个体心理层面,多探讨其对负向情绪的宣泄和正向情绪的提升,而忽略了职业女性的职业特性,本研究在探究瑜伽锻炼对职业女性个体心理的影响基础上,关注其对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也可为职业女性提升幸福感提供数据支持,为瑜伽锻炼的“健心”功能提供科学支持,为消除职业女性的职业倦怠、培养其良好的自我意识、构建和谐心理环境,为职业女性的幸福生活、事业成功打下坚实的心理学基础。

1研究方法

1.1实验对象

从郑州市一家中高级健身俱乐部的健身者中选择年龄在20~40岁的15名职业女性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瑜伽运动干预;同时从其他行业中选择15名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职业女性作为对照组。

1.2实验法

1.2.1实验工具

(1)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该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4〕。本量表共有33项,1996年国内段建华对该量表进行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者进行施测,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9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与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信度为0.85,效度指标较好。

(2)简式POMS心境状态量表,由美国学者麦克奈尔等人编制。它包括紧张、忧郁、精力、疲劳和慌乱等6个分量表〔5〕。该量表经过国内学者多次信度效度检验,信效度较高。

(3)工作投入量表(中文版UWES)是由Kahn提出来的,Schaufeli等对其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编制了工作投入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UWES-17),包括活力、奉献和专注3个维度。该量表为国内众多相关研究所采用,效度较高。

(4)工作倦怠量表MBI-G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2002年,李超平获得该问卷开发者Michael Leiter教授的授权,在国内修订MBI-GS。结果表明:该量表在国内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实验步骤

在开始实验之前,使用4种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填写、当场回收。之后对实验组进行12周瑜伽锻炼干预,要求被试每周参加瑜伽运动3次,每次半个小时以上,12周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

2研究结果

2.1总体幸福感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

2.1.1实验组总体幸福感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1)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实验前后在总体幸福感总得分上P=0.000

2.1.2对照组总体幸福感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2)

由表2所示:对照组C组实验前后总体幸福感得分上,统计学检验P=0.121>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他6个维度P值,经过统计学检验也均大于0.05,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在经历了12周之后,总体幸福感并无太大变化。

2.2心境量表实验前后得分比较

2.2.1实验组心境量表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3)

由表3可知,实验组在实验后总得分上均小于实验前,量表中7个维度经过统计学检验,P值均等于0.000,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实验组经过12周的锻炼,心境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2.2对照组心境量表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4)

结果显示,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前得分上并无太大变化。经过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在12周内无任何运动锻炼,心境状况也无明显变化。

2.3工作投入量表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

2.3.1实验组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5)

由表5可知,实验组实验后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实验前,经统计学检验,P值均等于0.000,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经过12周的锻炼,实验组的工作投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工作中更加充满活力,更加专注。

2.3.2对照组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6)

结果显示,实验后对照组各维度得分均无太大变化,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组,不参加锻炼,经过12周,在工作投入方面,并无明显变化。

2.4工作倦怠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

2.4.1实验组实验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7)

由表7可知,实验组实验后各维度得分均小于实验前得分,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经过12周的锻炼,实验组工作倦怠情况有明显改善。

2.4.2对照组工作倦怠量表前后得分组内比较(如表8)

结果显示,实验后对照组的得分与实验前得分无明显变化,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3结论

通过12周的干预研究,与对照组相比,瑜伽锻炼对职业女性的幸福感、心境状态等个体心理指标和工作倦怠、工作投入等职业心理指标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效应。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61.

〔2〕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4.

〔3〕Beryl Bender Birch.Bey ond Power Yoga,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2004,19.

〔4〕史青.体育锻炼对职业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运动,2010,10(16):121-124.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例4

(二)课程体系的建构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黄金来根据在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证调查,认为以《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以相关心理学分枝为拓展和以系列专题讲座为补充的课程体系,是一种较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邢静南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应该显现出“三大模块”的特点,即主干课程模块———以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课程为主导;支撑课程模块———以应用心理学课程为支撑;活动课程模块———以专题活动类课程为补充。可以看出,当前大多学者认为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以专题讲座、心理训练实践等为必要补充,多维度构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研究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呼唤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学习者的需要为主导,整合学科课程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标准、环境适应、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心理、生涯辅导、挫折教育、网络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的多是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通用教材或是任课教师自编的讲义,理论知识过多,缺乏趣味性、可读性,大多都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情绪。因此,在选择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因素,构建多层次的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邱开金、周晓玲通过对浙江、江苏、云南、河南、广东、湖北等六省42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信函调查,认为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以学制为纽带,不同年级教授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知识,整个课程内容可以划分为通识类课程、职技类课程、心理健康类课程三大类课程。吴娴兰、高霞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很多,但侧重点不同、针对性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时应当以多种教材作为基础,同时针对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时应考虑以下三点:一是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知识,二是针对学校、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三是结合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

(四)课程实施的过程研究课程与教学实施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体性要素,二是条件性要素,三是过程性要素。教学活动的主体性要素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在教授活动中是主体,他们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并发挥着自觉能动性。但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总量匮乏,二是教学参与态度不积极,三是专业化水平不高。黎凤环基于教师胜任力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为参照标准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选择有利于提高胜任力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加强培训的组织实施,开展促进教育教学行为转化的培训效果的评估,可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力水平,提高工作绩效。应金萍等人借鉴欧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资格准入。课程实施的条件性要素主要是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的教学环境。教学的物质条件作为一种有形环境,主要指教室及其配套设施等课堂教学环境。教学的精神条件是一种无形环境,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校风、班风、课堂教学的状态与气氛等。王慧秋认为高职心理健康教学环境应该生活化,和谐的互动式心理环境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特色,它通常能引发学生的认同感、缺失感,激感共鸣,诱发行动愿望。同时,她强调了对话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课堂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陈丽华通过实践教学总结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三大要求:不应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课,而应是联系实际的应用课;不应是教师的理论“说教”课,而应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同时,师生之间要具有心理相容性。研究者们在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要素中集中探讨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学生自我教育的特点,因此,该课程的教法就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采用讲授式、自学式等教学方式,而只能另辟蹊径。教师通常运用自我述评法、角色扮演法、讨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行为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开放平台来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也有研究者探讨了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如心理社团、团体咨询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五)课程效果的评价研究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与教学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学者们围绕两种方式,探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一是传统意义上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考察,二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试。针对学生成绩考核,应该扩大考核范围,降低期末考查成绩的比重,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把期末考查成绩与上课出勤守纪情况、课堂讨论、作业质量、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与调查研究等平时成绩和表现结合起来综合评定。温娟娟采用自然教学实验法将随机抽取的4个教学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半年的心理课程“整体教学”干预实验,探讨心理课堂教学对提高高职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实际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职生总体自我和谐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实验班学生的总体自我和谐发展(t=-2.101,P<0.05)较对照班有了显著提高。这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干预措施,心理健康知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六)课程管理的机制研究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需要有完善的课程建设保障体系。首先,管理层面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健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学校工作诸多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其次,教师层面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哗众取宠的游戏课,同时也要加强师资水平培训。再次,学生层面也要更新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看法,不是应付性的学习,而是为自我发展的学习。另外,发挥由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部心理工作站、学生心理自助组织与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监、管、办的职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文来自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的反思

从上述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发现,尽管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时间较为短暂,但还是涉及了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构建了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对此应予以肯定。但是,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一)研究内容方面首先,已有研究大都从研究者所在学校从事的教学实践出发,对课程实施进行探索或者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些侧面展开研究,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较少。其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尽管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研究也多为自下而上的经验总结,但深层次、系统性的理论提升尚显薄弱。

(二)研究视角方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应该是健康心理学和课程与教学论的交叉研究。但是,目前研究者多从健康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普遍缺乏从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视角,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科学而深入的开发与设计。其次,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共性为基础,但是也要看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与普通大学生的差异性。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准职业人”特殊心理的健康教育课程研究较少。

(三)研究方法方面目前,学者们的研究方法还局限于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调查法。总体上讲,定性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特殊性,应该采用相对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缺乏对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比较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例5

一、积极谋划,努力实践,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国家安监总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和全体职业健康监管人员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总体部署,积极谋划,努力实践,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高位推动,职业健康责任意识不断提高

职业健康工作旨在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是省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人员对全省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或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转请省政府研究处理。全省上下抓住机遇,借势发力,利用人大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的机会,积极推动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二是省政府为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先后印发了《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省委、省政府提出对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的项目、环境污染的项目和黄、赌、毒、高危行业的项目“三个坚决不搞”政策,同时,把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列入《省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步部署、同时推进。三是省卫生厅、省安监局等五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督查,省人大、省政协派出代表和委员参加,并对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东乡县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群发性血铅超标事件和余江县阳光照明有限公司接汞作业人员汞尿超标事件,省安监局会同省卫生厅开展联合执法,组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两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责令两公司限期整改。通过严格执法,企业职业健康责任意识有了较大提高,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对原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进行了改造,阳光照明有限公司采取十项措施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市政府高度重视以1号文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职业健康工作。

(二)领导重视,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不断健全

健全机构组建队伍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组织保障。吴新雄省长2009年8月24日在省安委会全体会议上特别强调:“在市、县机构改革中,安全监管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针对职业安全健康职能划转安监部门的实际,设立机构、增加编制,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近两年,省局一直把推进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利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会,积极主动向省政府请示汇报,及时与省编办沟通协商,争取在机构和人员编制上的支持。在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总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省政府批准印发省安监局新的“三定方案”,明确省安监局承担工矿商贸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七项职责,增设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处。二是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下发后,省局迅速组织召开了全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座谈会,学习传达中编办《通知》精神,探讨研究新形势下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对策措施,并以省安委会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文件精神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尽快调整理顺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健全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队伍。同时,将是否建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纳入对各级政府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年度考核内容。三是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积极推进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新“三定方案”。、萍乡、上饶、、7个设区市安监局单独设置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赣州、景德镇、新余3个设区市安监局增挂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牌子。目前,、4个设区市安监局已正式组建职业健康监管科(处),配备3名工作人员,配备了2名工作人员。全省有24个县(市、区)安监局单独设置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75个县(市、区)安监局增挂职业健康监管内设机构牌子。上饶县政府批准从卫生部门划转3人到县安监局组建职业健康监管股。近期,省局多次与省编办、省卫生厅进行沟通协商,重点解决有关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以及机构、人员编制、技术支撑等问题,并深入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和省卫生监督所调研,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

(三)注重长效,职业健康保障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职业健康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就事论事,穷于应付,要探索规律,建立长效机制。近几年来,全省安监系统十分注重建立职业健康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职业健康保障能力建设。一是建章立制,提供制度保障。针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以后,有关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进行修改,安监部门监管执法缺乏依据的状况,我们在《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中增加职业卫生行政处罚部分,并经省政府审定编入《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由省政府法制办印发施行。为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统一检查标准,我们印发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评分表》,将《职业病防治法》主要条款以表格形式细化成八类检查项目42项检查内容。二是组织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为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省局在井冈山举办了《暂行规定》宣贯培训班,国家总局职业健康司领导亲临指导并授课,全省市、县两级安监局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共计140余人参加了宣贯培训班。同时,组织安监干部参加国家总局举办的职业健康业务培训班。各设市、县级安监局也积极组织开展职业健康培训工作。近两年来,萍乡市针对企业负责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人员和特殊岗位从业人员,举办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培训班十多期,累计培训人员达1万余人次。市安监系统组织开展国家总局23号令宣贯培训班29期,共计2710人参加培训。景德镇市各级安监部门15次组织本地区企业管理人员参加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宣贯班,培训人员922人。三是建立实验室,提供技术保障。省局积极推进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在国家总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省局依托安科中心建立了省级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去年底通过了计量资质认证,并多次到企业进行现场检测练兵,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该实验室可开展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粉尘及工作场所噪声等52个项目的检测工作,正在申办职业卫生检测资质证书。

(四)摸清底数,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取得进展

为摸清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状况,掌握全省职业危害企业底数,使监管执法工作能够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一是组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调研。去年以来,省安监局先后组织检测机构对10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2家箱包制造企业、1家钢铁企业和1家胶合板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测调研,掌握了第一手数据。在进行检测调研的同时,现场向企业免费发放有关法规文件资料,并向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等人员宣传国家有关职业健康的政策法规,告知其应担的职业危害防治责任,指出企业在职业危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督促、指导企业进行整改。二是抓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全省各级安监部门以全国开展的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为契机,着力推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截止2011年3月28日,全省累计有4130家企业进行了网上申报,与2009年同期相比,网上申报增加了130%。其中:赣州市832家、萍乡市779家、市520家、市518家、上饶市374家、市354家、新余市198家、市184家、景德镇市175家、市173家、鹰潭市23家。

(五)突出重点,尘毒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国家四部门《关于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下发后,全省上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目标任务到位,三是工作措施到位,四是宣传发动到位。为确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调查摸底。重点开展了石英砂加工、石棉制品制造和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危害状况调查摸底。二是交叉检查。以省安委办名义组织11个设区市开展了专项行动交叉检查,彼此交流了经验,相互促进了工作。三是组织督查。以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名义,组织省政府五部门联合督查组,对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进一步推动了专项行动。四是开展“回头看”。针对前阶段各设区市交叉检查和省政府五部门联合督查出来的问题,认真开展专项行动回头看,巩固了专项行动成果。去年11月,国家四部门联合督查组对我省开展专项行动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充分肯定了我省在专项行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用“四有”概括为“认识有高度、工作有深度、推进有力度、落实有强度”。据统计,这次专项行动全省共检查企业3371家,有3218家填了《企业职业危害检查表》进行自查自改,发现问题或隐患4677项,责令当场改正2657项,责令限期改正1928项,警告企业135家,责令停产整顿企业10家。赣州市安监局为将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不断引向深入,组织人员对10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重点辅导,认真帮助企业诊断职业危害因素、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制度和档案、建立台账,督促企业建立职业危害预防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作业场所定期检测制度和职业危害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建立重点企业的职业危害基本情况信息档案。

二、认清形势,应对挑战,增强做好职业健康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尽管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的职业健康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

(一)职业危害事件频繁发生

近年来,全国一些地区陆续发生了社会影响较大的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给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成为全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如: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人群发性血铅超标事件。2009年11月20日,《日报》披露,东乡县日久电源科技有限公司572名职工进行血铅检测,有438人血铅浓度超标,其中189人达到铅中毒诊断值。该公司极板分厂、装配分厂分别于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投入生产和使用,均未通过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和竣工验收,致使作业场所铅尘危害未从源头得到有效控制,加上工人个体防护不到位,没有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口罩,导致大批工人遭受到铅尘危害。贵州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重大矽肺病事件。2010年6月28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报道,贵州施秉县恒盛有限公司自1999年底投产以来,从业人员长期受工业硅冶炼产生的粉尘危害,截至2010年7月2日,这家公司先后共有1343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确诊矽肺患者200例,另外,半年后需复查胸片的职工还有262人。江苏“毒苹果”事件。今年2月,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苹果公司首度承认其在华供应商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后经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正己烷中毒的共101人,其中91人进行了工伤等级认定。据调查,2008年10月至2009年7月,联建公司模组五课在作业场所开始使用价钱更便宜的“正己烷”替代酒精等清洗剂进行擦拭显示屏作业。模组五课车间是密闭洁净车间,车间内直接接触使用正己烷的职工有800余人。由于该公司没有对使用正己烷的职业危害影响进行申报评估、检测,也没有做出职业危害警示告知,更没有改造完善通风防尘设施,导致作业现场空气中的正己烷含量严重超标,部分员工出现头晕、手脚麻木等正己烷中毒症状。这些事件的接连发生,充分暴露出全国仍至我省职业危害防治形势的严峻性。

(二)职业危害范围广,接触人群多

职业危害分布广、涉及面大、接触人群多,是我国各行各业现状的一大特点。从传统工业,到新兴产业仍至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2010年11月9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长沙举行的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座谈会上说:中国有30多个行业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估计有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中国已进入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防治工作十分严峻和紧迫。

(三)职业病患者总量大,发病率高

2010年4月28日,卫生部向社会公布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比2008年增加了4384例,同比增长31.9%。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其中尘肺病65万多例。我省2010年职业病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累计尘肺病人达16078人,占全省人口的万分之四。有专家指出,由于现在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是从覆盖率仅达10%左右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有关报告数字,专家估计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

(四)职业病危害底数不清

一是全省职业危害企业底数不清。我省有多少家企业存在职业危害,哪些作业场所和岗位存在职业危害,职业危害因素种类有哪些,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和强度如何,有多少人接触职业危害,这些基本情况目前大家都还不清楚;二是职业病人底数不清。全省有多少职业病人,是什么类型的职业病,严重程度如何,我们目前更是不清楚。尤其是,职业病有个潜伏期,到我们安监部门全部承接作业场所监管职能后,很可能就是职业病高发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监督执法力度不断加大,职业健康工作也可能更加成为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情况不明、底数不清,我们的监管执法工作就不能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也将是我们承受的最大压力。

(五)思想认识有偏差不到位

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对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象重视生产安全、重视环境保护那样重视职业健康工作,还存在重发展、轻健康,重效益、轻投入,重治疗、轻预防,重“红伤”、轻“白伤”的错误思想。一些地方,可能因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争相降低门槛招商引资,致使大量高污染、高危险、高危害企业从发达地区向我省落后地区转移,大量未经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和竣工验收的建设项目开工投产,带“病”运行。一些企业,尤其是某些民营企业,可能因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置工人健康权益于不顾,不认真落实职业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一些从业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差、保护能力不足。由此看来,我们要履行好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必须应对新的挑战,要做好这项工作,也是任重道远。

在面临诸多困难、巨大压力和应对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职业健康事关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职业健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劳动关系问题,而是上升为社会管理问题。近年来,职业健康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应该说,我们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非常关心职业健康工作,总书记、总理以及、张德江副总理先后就职业病事件查处,加强职业健康监管等方面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列为十大工作重点之一,并把职业病列为加强预防控制和规范管理的重点之一。今年3月23日,省委书记苏荣在修水县上衫乡看望因矽肺病致贫的困难群众时强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天下第一件大事;在经济发展中,务必加强环境保护和就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对于破坏生态环境、损害公民生命健康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企业及业主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对于党政领导干部错误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决不姑息。

(二)监管体制逐步理顺

2010年10月,中央编办印发了《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调整完善了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科学合理界定了职业卫生监管“防、治、保”(即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诊断治疗、职业病人社会保障)三个环节职能,明确了分别由安监、卫生、人保部门为主负责的指导原则,赋予了安全监管部门在职业病事前预防、过程监管、事故查处等方面的职责,确立了安全监管部门在职业卫生预防环节依法实施监管的主体地位,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必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三)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下,国家有关部门重新起草修正了《职业病防治法》,该法《修正案》已报送全国人大,预计上半年能够颁布实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部门职责分工的调整将在法中充分体现,安监部门在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中存在的执法资格不明确、依据不充分的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同时,国家总局也将陆续出台《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四)国家已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2009〕43号),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职业危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强调地方各级政府要把职业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将职业病防治主要指标、主要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各级安监部门和有关中央、省属企业一定要把握职业健康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职业健康工作的各种有利条件,全面推进职业健康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此,我与大家一起学习领会总局杨元元副局长语重心长多次强调的“三个多想一想”,以此共勉,即:“多想一想广大一线职工还在恶劣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多想一想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正在不断地侵害职工们的身体健康,多想一想我们有多少职工因患上职业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或失去了生命”。全省安全健康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职业健康工作面临的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切实增强做好职业健康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突出预防,夯实基础,努力开创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新局面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职业卫生监管职责重新调整后的开局之年,更是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出台颁布实施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实践,积极谋划和推动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今年,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中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精神,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主题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提出的目标任务,强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确立以大力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为主线(即“一条主线”),大力推进监管机构队伍和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即“两项建设”),加快构建规章制度、教育培训、监察执法“三大支柱”,突出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即“三个重点”),扎实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颁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职业健康培训、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五项基础工作”,全面推动我省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切实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关于2011年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省安局已经印发《2011年职业健康监管重点工作安排》。请大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以下几点: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强化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落实

一是深刻领会安全生产的内涵,正确处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安全生产是指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包含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两个部分,按照国际惯例统称职业安全健康,因此,我们都要树立“大安全”理念。职业健康(又称职业卫生、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其首要职责和任务,是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识别、评价和控制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职业健康工作应该遵循“三级预防”原则,第一级预防就是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劳动者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接触,主要采取生产工艺措施,使生产过程达到职业卫生安全标准,在管理上实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制度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等。因此,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我们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能只抓职业安全,不抓职业健康,必须把职业健康纳入安全生产,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部署、同步推进、统筹考核。

二是准确把握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定位,处理好“三个关系”。职业健康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各行业和领域,是综合性工作;职业健康监管既有行业监管职能,也有综合监管职能。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准确把握职业健康综合监管的法定职责定位,充分发挥安委会办公室作用,按照凌成兴常务副省长经常强调的突出“八个字”,即:牵头、协调、监督、查办;履行好“三定方案”确定的“二个加强”职责,即:一要加强对全省安全生产工作综合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职责,二要加强对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职责。同时,要做好职业健康监管工作,还必须完善工作机制,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我们安监部门与其它负有职业卫生监管职责的部门的关系。要建立部门之间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重点要加强与卫生部门及职业病诊断等机构的联系,及时掌握新增职业病人情况,增加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要处理好省、市、县三级安监部门的关系。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监管”的原则,认真理顺省、市、县三级安监部门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建立“分工协作、保障有力、运转有序、科学监管、廉洁高效”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机制。三要处理好本部门内设职业健康监管机构与各专业安全监管机构的关系。要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的通知》(安监总厅〔2011〕33号)精神,按照“加强综合、集中管理、突出重点、稳妥推进”的原则,理顺本单位内设机构职业卫生监管职责分工,注重发挥各专业安全监管机构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强化企业职业健康主体责任落实。各地、各单位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化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的目标任务,加大监督执法工作力度,督促企业全面落实职业健康主体责任。一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要具备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接受职业健康培训,同时要加强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健康法规标准和操作规程;二是企业要依法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三是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后果等情况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作业现场依法设置警示标识;四是企业要安排专人,也可以是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员,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正常工作,并向劳动者公布监测结果;五是企业要根据企业职业危害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工程防护措施,尤其要控制住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六是企业要依法对可能存在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并报监管部门审查(备案);七是企业要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接受监管部门的验收;八是企业要加强劳动者健康监护,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及时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九是企业要对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编办《通知》精神,切实履行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职责

一是理顺监管职责,促进监管能力保障到位。去年10月,中央编办下发《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调整完善了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和监管部门职责分工。这是继2003年中编办将原由卫生部承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划转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之后,完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加强职业卫生工作所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是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充分论证、慎重作出的一项决定。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编办《通知》精神,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尽快调整明确本地区职业健康监管部门职责分工,形成“责权匹配、上下一致、运转有效”的职业卫生监管体制。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与机构编制、财政、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各方最大的支持,积极推进职业健康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构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技术支撑体系,确保新增职能后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执法装备到位,确保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技术支撑机构到位,促进职能调整后职业健康监管能力保障到位。

二是加强沟通协调,促进监管职能平稳交接。各级安监部门要加强与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主动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与监督检查、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与监督管理及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检查等职责的交接工作,确保职能调整过程中各项工作不推诿、不扯皮、不断线,实现新增职能平稳过渡,工作中务必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三是借安全促健康,努力做到“三个结合”。职业健康监管是按照“防、治、保”原则,全面赋予安监部门的一项新增职能,万事开头难。但应该看到,我们安全生产监管有着近十年成功经验,我们必须借力发挥,借鉴现有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和成熟有效的监管方式方法,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三大高危行业”为切入点,借安全生产监管推动职业健康监管,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要把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与促进企业改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条件相结合,将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要求纳入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审查范围;二要把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与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将职业卫生检查内容纳入安全生产检查范围;三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年度考核与职业健康工作年度考核相结合,将职业健康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考核范围。

(三)广泛宣传,强化培训,着力提高职业健康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职业健康“三下乡活动”。针对目前一些企业负责人职业健康法律意识淡薄、管理人员和工人职业危害防治技术、防护知识匮乏的现状,省局计划今年6月“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在全省组织开展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活动主题为“突出预防,关爱健康”。要求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现场,力求取得实效,为职业健康监管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深入企业发放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读本、《职业健康知识手册》和“职业危害警示告知挂图”等宣传资料;二是举办现场咨询活动或专题知识讲座,广泛宣传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和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三是省职业病医院安排“流动体检车”到企业上门服务,为从业人员进行现场职业健康检查;四是省局安科中心安排“安全生产检测车”到企业上门服务,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现场检测。

二是全面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培训。首先,要依托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完善我省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按照培训大纲、培训教材、考核标准、培训证书“四统一”的原则,组织专家编写职业健康培训教材、加强职业健康师资培训,逐步规范全省职业健康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其次,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责任意识和监管执法水平;加强企业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和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守法观念、管理水平和保障从业人员健康权益的意识。同时,要督促企业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普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使其掌握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四)注重“双基”,强化监管,努力开创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新局面

一是抓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3令),加强职业危害申报情况的监督检查,摸清职业危害企业底数。督促指导企业在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的基础上,认真填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浓度(强度)情况、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等信息。以粉尘和毒物危害申报为重点,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三大高危行业”为着力点,力争今年“三大高危行业”申报率达到70%,明年达到100%;其他行业要以中央驻赣、省属等重点企业为切入点,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申报率争取达到80%以上,中央驻赣、省属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做好本单位职业危害申报工作,争取今年申报率达到90%以上。

二是抓好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工作。充分利用全国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情况的专项检查,摸清职业病底数。督促企业做好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从业人员,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督促指导企业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职业病诊断或者医学观察;为从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如实、无偿向从业人员提供。

三是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工作。近日,国家安监总局下发了《关

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1〕41号),要求地方安监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分级管理原则,认真做好除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且总投资在500亿人民币以上的建设项目;核电站建设项目;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海洋石油建设项目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同时规定,在国家总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前,为确保职责划转交接期间工作的平稳延续,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时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规定》(卫监督发〔2006〕375号)确定的原则执行。各级安监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为贯彻落实总局《通知》精神,省局根据我省实际,结合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起草了《关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作为会议材料印发给大家,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四是做好职业健康监督检查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3号令),通过专项检查、交叉检查、重点督查等方式,切实加大对职业危害严重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依规,严格执法,突出“六查”重点。一查管理机构制度。重点检查企业是否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是否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危害检测监控制度、职业危害警示告知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等基本制度。二查监护档案资料。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组织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是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三查职业危害申报。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是否及时、如实申报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四查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防护设施是否经过设计审查,是否正常投入使用、有效运转。五查职业危害警示告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情况;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是否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告知卡);存在或者产生有毒物质的作业场所,是否按规定设置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六查个人防护用品。检查企业是否为从业人员发放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检查从业人员是否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五是抓好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职业健康监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一要按照国家总局“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较为完善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与支撑体系”的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在全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障服务”的原则下,积极创建职业卫生检测检验等技术服务机构,引进职业卫生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健全职业健康技术服务与支撑体系。二要加强对我省现有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归口管理,在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前,先要对现有技术服务机构实行备案登记,以后再根据总局的《办法》,进一步规范资质认定工作。三要建立全省职业健康工作专家库。既要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领先作用,又要发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实践经验作用,组建全省职业健康专家人才库。要努力为各位专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氛围,使其真正为全省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职业卫生安全许可等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四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全省安监系统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装备和监管执法装备建设。

六是抓好职业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要在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同时,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摸底工作,及时汇总和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信息,建立省、市、县三级职业健康管理数据库,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提供信息支撑和依据。二要以总局近期开展的工矿商贸重点行业职业健康统计基础情况书面调查工作为契机,研究出台有关职业健康管理信息报送办法,强化监管业务基础工作。各地一定要按照政令畅通的要求,切实加强信息调度统计工作。

(五)加强学习,服务发展,努力提升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履职能力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例6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的是那些受过心理学与教育专业训练,在学校、家庭以及其他场合中,为儿童青少年及教师、家长提供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员。与其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较,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根据职校生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以职业心理的培养目标为核心,围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形成职业兴趣与理想并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对湖南省86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调查,其中70%为兼职教师,且多为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事等,当中35%的兼职教师未参加任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大都在工作实践中边教、边做边自学,这已经成为了制约职业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的瓶颈。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他们要有什么样的素养才能胜任所担当的工作?对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的探讨,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构成

素养是指人类个体经由平时修养而形成的知识、能力、品德等。教师素养是指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所有素养,体现的是对教师理想形象的追求,突出“全面性”、“理想性”。 理想的教师素养包括教师首先作为一个公民的所有优良品质,还包括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需的高超的“专业技能”。据此,我们立足于教师角色理论,把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养结构确定为两个层次:基本素养、专业发展素养。这样,既兼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社会人(基本素养)的角色,又兼顾向专业化(职业的不可替代性)努力的专业人的角色。

(一)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素养

1.基础文化知识素养。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具有复杂思想、丰富情感和无限发展可能的鲜活的学生生命,因此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文性”特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养成人文素养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关注和了解青少年学生所喜欢的文化,如文学、诗歌、影视、歌曲等,学会用青少年的思维去看待青少年自身,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

2.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教师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当代职校生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长的,网上活动已成为这些“网络时代”的重要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但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的契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将网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环境与资源,利用电脑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统整学业成绩和心理测验等资料,利用网络得到专业培训和职业继续教育方面的机会,并能开通专门针对职校生心理辅导的心理咨询平台,通过网络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平时当面不敢说、不好说的心理障碍,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

3.仪表素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虽然仪表、风度有时也不完全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但就一般而论,在大多数场合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教师的穿着、仪表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是最直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穿着整洁,大方,能带给学生奋发向上的气势,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素养

“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意味着经过系统学习、培训而拥有一整套专门的“知识”,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的“实践能力”,并形成体现职业特点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有职业要求的人格特征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技能,将对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及学生将产生深远影响。

1.具有职业要求的人格特质。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气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的教育活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格特质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吻合,将情感、责任感、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等融入其人格特质中,应以开放接纳的心态面对学生,通过共情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关系,真正实现心灵上的沟通。我们认为,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人格特质:真诚、有责任心、乐观、给人积极的正向关怀、自身情绪稳定、敏锐的洞察力、尊重学生、有同理心、值得信任、公正和客观等。

2.专业知识素养。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首先必须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的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基础知识、心理诊断与干预知识、心理学统计与研究方法知识等,特别强调的是,针对职校生这一群体,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心理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己,更为理智地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在职业与自己的个性特长方面取得良好的匹配;另外,性困惑是职校生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比较普遍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性心理知识,加强对职校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有效处理异性交往中的情感与行为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具有实践性的知识储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验、一定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熟悉情况各异的职校生的心理生活,理解他们,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们产生共鸣。

3.专业能力素养。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具有“多专业性”特点,首先要从事教学实践,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而且还要有从事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实践能力,对于存在个体差异的部分学生,深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通过个案辅导,消除职校生的错位心理;同时,面对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应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工作的“多专业性”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具有多重的专业能力素养。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教学能力,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具有运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能力,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职校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运用心理学或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系列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与感悟中提高心理素养、促进心理品质优化,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模式,自我管理的能力、成熟的处理情绪的能力。

(2)心理辅导与咨询能力,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人际、自我意识等心理辅导,能够灵活的运用心理辅导相关的技巧与策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准确的诊断,并能实施具体的指导与帮助的能力。

(3)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指向那些正在经历心理危机、处于困境和遭受挫折,将要发生危险的职校生提供支持,并能准确评估心理危机事件,快速决策及时救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的能力。

(4)指导他人能力,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与家长、同事等发展有效的工作关系,指导他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5)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能力,是指准确掌握职校毕业生在择业中常见的心理偏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了解相关职业的性质与自身的特点,提高职业价值感,同时挖掘学生潜能,对智力特征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别指导,帮助学生设计职业生涯的能力。

(6)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善于有效的总结教学和咨询实践经验,并把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最终把课堂的教学、课外的咨询和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教研相长”的能力。

4.专业情意素养。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情意素养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专业的职业道德。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观念,“理念决定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教师脑中的“内隐认知结构”,其潜在的观念会影响教师的态度,影响教师某些判断、思考与行为决策。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理念包括:对职校生心理健康及其标准的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关系的认识;具有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意义、目标、原则、内容、实施途径、方法等;“助人成长,自我成长”的职业价值观;“启发和促进学生成长”的职业角色观等。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教师职业,首先应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还应遵循学校咨询工作者的道德准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职业道德包括能明确专业职责,即对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职责;尊重来访者的人格、权利和隐私;严格遵守为来访者保密的心理辅导原则;能认识到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并积极参加继续职业发展活动。了解自己专业职能的局限性,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进行转介,寻求其他专业人员的帮助;在法律限定范围内使用心理测验,严格禁止对测验资料的错误解释和使用。

二、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发展策略

教师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基于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现状,一方面,要求学校和社会各方面保持宽容的心态,看到老师的努力和进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条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激励、主动探索和勇于开拓,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也就是说,外在助力与内在发展需要相结合是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下面主要从教师自我成长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走“双师型”发展道路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充当的两个最重要的角色是教室里的教学者和心理咨询室里的咨询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同时,也需要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实现二者的统一,成为一名既能从事专业教学与科研,又能参与各种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加强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中有丰富心理咨询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从他们那里了解心理咨询第一线的工作理念、专业技术、专业发展趋势及社会对心理学从业人员素养的新要求,进一步促进自己向“双师型”发展。

(二)学会反思

所谓的反思,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把自我和职业活动作为思考对象,不断对自我及对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因此,反思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自我反思。包括能否意识到自己对职业生涯未来发展的期望;能否通过自我观察而产生自我认同感;能否对职业的发展作出自我设计;能否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负责等。二是职业活动反思。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角色的反思、心理课堂教学反思、团体辅导反思等一切与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活动有关的反思。特别是对关键行为事件的反思,可以通过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就自己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认为成功的或失败的事件进行回忆,对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剖析,发掘或揭示这些事件、经验或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理念,从而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规律与价值等,这也能为事后回顾、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历程提供基本的原始素材。

(三)参与课题研究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例7

今年以来,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监管工作在市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及全市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从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入手,狠抓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宣贯、职业危害申报、重点行业职业危害专项整治、职业卫生执法年、职业卫生基础台账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监管,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配备人员,强化领导。配备了专职职业卫生工作人员1名,落实了分管领导。同时,督促有职业危害的企业设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2014年初,局领导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年职业卫生工作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

(二)深化宣传,提高意识。利用职业卫生宣传周、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活动,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普遍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到位、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的实际情况,在深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督查和宣传的同时,督促各工矿商贸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配合市局举办的工贸行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职业危害较重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的职业卫生培训班。

(三)突出重点,强化职业危害治理。今年以来,安监局确定了商贸生产企业、非煤矿山、等为职业卫生工作重点行业,组织开展了专项督查。上半年共计检查企业20余家,发现各类职业卫生问题30余条,督查2家企业开展了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1家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现状评价。

(四)积极督促企业职业危害申报。今年上半年中,督促5余家企业正在填写职业危害申报表,预计在9月将完成网上申报。

(五)扎实开展职业卫生执法年活动。按照市局文件要求,安监局制定了执法年工作方案,并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检查。

(六)强化基础台账建设工作。2014年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非煤矿山企业、商贸行业所有企业纳入了职业卫生基础台账建设范围,要求企业在10月前必须完成基础台账建设工作,并加强了对企业基础台账建设工作督促检查。

(七)督促开展职业卫生体检。要求各企业在9月30日前完成员工职业卫生体检工作。目前,部分企业自发到有资质的单位对员工开展了职业卫生体检,其他企业正在积极联系开展中。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份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职业危害意识淡薄,觉得只要不死人就行了,对职业健康工作不够重视。二是由于地方经济落后,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存在降低条件招商引资的现象,部份未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三同时”审查竣工验收的企业开工建设,带“病”运行。三是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职业健康工作不重视,对职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有害因素置之不理,防护措施和防护用品不符合国家明文规定的要求,甚至没有必要的防护措施。

(二)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基础建设薄弱。一是企业职业危害申报不彻底,企业职工健康体检工作也不落实,职业健康档案不健全。二是职业健康宣传培训覆盖面不够,虽然安监局、各乡镇、部门加强了安全宣传,但是依然存在宣传面不够广的问题,很多小型作坊、群众都未宣传到位。三是缺乏职业健康专用检测设备,无法对企业有无职业危害进行检测,更无法有效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四是受机构编制影响,级安监部门监管人员严重不足。

(三)职业危害防治形势严峻。历史欠账、从业人员流动性增大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投入不足,防护设施设备不到位等问题大量存在。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监管监察合力。积极与卫生、总工会等职能部门搞好协调配合,畅通部门间信息渠道,完善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共同推动职业健康安全监管工作。

(二)加大职业健康宣教培训力度。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为重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职业健康“政府大力倡导、全民广泛支持、职工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办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监管人员教育培训班,增强企业职业健康监管防范意识,全面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技能和意识。同时,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三)认真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省安全监管局《关于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工作,全面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与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各项要求。加强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执法检查,对建设单位未按规定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或未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擅自开工的;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未按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对职业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而组织施工的;对未按照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等行为的,要严厉打击,依法查处。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例8

完善了职业健康检查流程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一般认为流程管理就是从公司或部门的战略出发、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从业务出发,进行流程规划与建设,建立流程组织机构,明确流程管理责任,监控与评审流程运行绩效,适时进行流程变革[5]。职业健康检查流程就是指在对客户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程序执行,达到最大的工作效率和最满意结果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工作人员引导客户按照预设的线路、程序及方法进行预约及检查的全过程,它包括检前、检中及检后服务。本系统规范了体检流程,团体客户信息可用EXCEL形式导入,导入后批量对检查项目设置进行预约至职业健康检查中心领取职业健康检查卡(根据职业病有害因素设置检查项目,提示检查地点和检查注意事项)完成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各部门通过扫描枪扫描后就可以读出该客户的基本信息及检查项目,基本信息中的照片用来进行辨别有无冒名顶替,从而有效地预防纠纷发生。当客户某项检查结束,经该科室医生出具报告并审核确认后,该报告就不能更改,并自动传到该客户的体检档案中。内、外科、肺功能、心电图等相应科室的体检平台根据各专业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信息录入窗口,通过模板选择和修改来完成,从而提高质量和速度),客户签字后交回职业健康检查卡实验室数据上传主检医师审核打印单位存档报告和客户个人报告数据统计分析和表格用人单位总结报告客户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网上查询与咨询。比较系统使用前后的工作效率,结果显示一个20人的体检组每日可以顺利完成200人的体检任务。每位主检医师每年可以完成1万余人的体检报告审核和单位体检报告汇总。

针对粉尘、噪声苯系物等常见复合性因素指导内科医生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重点了解与职业禁忌证密切相关的既往史、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主要症状和查体,即使未经过培训的医生也会轻松面对,科室结果的填报采用各科医生直接选择将体检结果录入计算机,避免了医生之间用语的差异,通过默认值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录入速度[6];各化验检查结果直接上传至数据库,改变了以往手工排序、装订、整理检查单的工作模式,大大减少了重复劳动及错误的几率;通过一系列的模板和明细默认值的设置,体检异常综述和建议以及体检结论自动生成,减轻了主检医师的工作量并保证了体检结果的规范化,同时系统提供了各种条件下的数据汇总分析功能,待个体体检结论完成后即可产生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总结报告书。本系统从职业健康检查协议的制定,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实施直至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书都进行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便于明确用人单位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便于监督机构对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督及评估[7]。方便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自动查询和动态比较由于职业健康监护为一动态过程,使用该系统后,档案可以完整保存,通过输入一个人的身份证号,就可以迅速调出该人员历年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这样就可以对怀疑有职业健康损害的人群进行动态观察,避免工作中错误判断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同时为职业病诊断提供依据。

该系统同时带有自身统计分析功能,可以通过多条件检索实现不同单位、不同年度、不同职业病有害因素、不同工种、不同体检类别的各种检查项目的异常率和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的检出率的比较,汇出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的分布图,找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更好的为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预防和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客观依据。避免冒名顶替,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劳动者对职业健康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出于其他需要,采用冒名顶替的方式,而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具有法律依据,要求准确、真实、可靠。本系统采用身份证识别和照片采集技术,每个体检点都可以看到受检者的照片,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作者:苏冬梅 王晶 马良庆 时松和 关方霞 单位: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例9

1.1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基本内容与目的

当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的立法和监察、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与宣传、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等。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目的是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工作条件,消除和预防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伤亡、职业病和急性职业中毒,保障劳动者以健康的劳动力参加社会生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3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标志

2008年,在“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同志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2]。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实现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基本前提。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其基本标志就是职业安全健康。2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安全生产严峻形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3]。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时刻不能放松。

2.1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可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职业安全健康事关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和根本利益,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的威胁得不到解决,会使广大劳动者感到不满,严重时可能使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改革的目标产生疑虑和动摇。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发生震动性事件的时候,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之一。人民群众的基本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如得不到改善,甚至出现尖锐的矛盾,也会直接影响稳定发展的大局。

2.2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劳动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由于我国的劳动保障方面的建设滞后,致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从而出现了张海超“开胸验肺”、“‘苹果’有毒”[4]等事件,“要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的劳动”就要求我们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进程,要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帮扶制度,着重解决困难劳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广大劳动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2.3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近十年累计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20多万人[5]。截至2009年底,全国单是累计认定工伤就420万人[6]。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每年由于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概在8000亿元左右[7]。我国职业病劳动者人数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截至2010年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2010年相比2009年增幅达到50.3%[8]。可见,我国当前的职业病预防体系无法遏制逐年严峻的职业病爆发趋势。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目标严重相悖。只有从中央层面高度重视,革新体制,加大投入,全面推进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才能真正地造福劳动者,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3职业安全健康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的保护

按照现代的观点,全面的发展应包括三个层次:社会机构转化、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和财富量增加,其核心是提高人民整体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职业安全健康,保障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1人力资本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本

人力资本(HCM–HumanCapitalManagement)理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研究[9]。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关于人类生产能力的崭新思路。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经济学家们通过系统地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使“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水平。上世纪70年代,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并将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写进了标准之中,其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力资源。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生产四要素的理论,认为经济长期增长取决于资本、非技术劳力、人力资本(可按接受教育时间的长短衡量)和新思想(可按专利数量衡量)。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等人运用罗默的方法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结论说:妨碍穷国赶上富国的,是人力资本的缺乏,而不是缺少有形资本。

3.2我国急需加强人力资源保护工作

一方面,我国当前劳动力大量过剩。在今后几年里,我国城市每年待业的人数在2400万左右,而城市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100万个,缺口约为1300万[10]。由于劳动力大量过剩,从而形成人力资源买方市场格局。大量用人单位用较低的工资收入和不良的作业条件使用劳动者,造成了劳动力的不安全状态,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据统计,未来10年我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4000万人,而在20-40岁之间,中国人口更是减少1亿-3亿。据专家预测,未来我国劳力缺口达到1亿以上[11]。无论从重视当下人力资源质量的角度,还是着眼于未来人力资源数量的角度,我们都急需加强人力资源保护工作。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人力资源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发展高度。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着职业安全健康保护不足和远景堪忧等重要问题,加强人力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3.3职业安全健康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的保护

职业安全健康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质和量的保护。对劳动者的关心和培养,让劳动者全面、综合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片面追求物质产品的丰富,忽视对劳动者的保护,其发展前景不会理想。具体地说,职业安全健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造成劳动者伤亡、残废、疾病、丧失或减弱工作能力,导致生产滑坡。尤其是企业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因职业安全健康保护不足不得不提前退休,而培训新工人又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人力资源体系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命力。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力资源的保护。

4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保护战略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保护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4.1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应该立足于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力度[12],根据不同地区企业的类型与特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重监管企业与用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工人的保障情况:一是企业与员工间是否签订劳务合同并参保相关的工伤保险;二是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班加点审批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劳保用品发放制度及特殊保护制度;三是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的制度,如设备维修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四是企业否为员工提供了安全的生产工作环境。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相关职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经销企业的监管,促进职业安全健康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13],增强职业安全健康对人力资源的保护能力。

4.2借鉴经验完善体制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例10

【关键词】职业健康监护;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思考

职业健康监护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是以预防为目的,对接触危险因素的工作人员开展的医学健康检查或健康资料的收集,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连续监测等工作,以便及时发现致病因素和健康变化,并将结果分别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1]。而检验检查是职业健康监护的重要方法和内容,其方法和内容与临床检验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笔者总结多年职业健康监护的经验,对职业健康监护中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现阐述如下:

1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应对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给予充分重视,有研究显示分析前检验的错误发生率较高[2]。

1.1 职业健康监护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在制订计划之前要调研与准备工作,了解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学的资料,明确有害因素的强度、个体暴露时间的长短,确定本次职业健康检查的对象。根据各企业的行业类别、工作现场环境、危害因素的不同,依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中《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仔细核对并确定每一位受检者的危害因素及体检项目。根据相关的操作规程制定作业指导书,其中包括目的、职责、操作规程、支持性文件、量值溯源、记录表格等内容[3],检验人员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1.2 受检者体检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受检者的体检时间。由于毒物在体内的代谢方式及半衰期等因素,所以受检者生物样品及检验项目不同,其体检时间也不同。如检验血铅者应在接触铅3周后的任意时间进行采样,尿汞检查者应在接触汞6个月后采集样本。故检验人员应了解受检者解除危险因素的状态,合理安排每一位受检者的体检时间,并告知检查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保证标本能真实地反映当前的状态。

1.3 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标本的原则采集时间是早晨空腹采集,另外注意复查的样本也必须在早晨空腹进行,因为白细胞等检验项目受时间的影响较大,其数值在一天内波动较大,故应在相同时间采集,提高可比性和准确度;标本采集要足量,以满足检测、复查及备份所需;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采集样本,防止溶血准确性;标本运送过程中应密闭,防止泄漏和污染,并准确记录和编号;如检验标本不能及时送检,需先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并正确保存。如:抗凝全血标本应在室温条件下保存,白细胞形态在采集2 h后可出现变化,不能及时送检者须尽快推制血涂片[4]。

职业健康工作经验总结例11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为适应时代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体系建设,不断克服现阶段体系中存在的缺陷,有效弥补其存在的不足,使其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越来越多的组织企业忽视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内涵,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够清楚,同时也受许多习惯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行为的影响,这就导致了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自发展以来就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与现场实际生产不符合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有效发展。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危害辨识不够全面

我国许多企业组织在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时,往往只注重对历史经验进行分析辨识,而忽视了企业生产实际的动态发展状况,尤其是对于煤矿生产企业来说,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后果。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控制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但是许多企业在进行危害辨识时,不能够将历史经验与实际情况全面有效地结合起来,总是过多地关注历史死亡事故,注重对历史事故经验的分析与总结,而忽视了许多客观因素,如煤矿生产工作空间较小,不利于在事故发生时采取及时有效措施进行救援,并且煤矿生产运行设备设施较为落后,生产系统不够完善统一等一系列情况都是影响事故发生的因素。但是在进行危害辨识时,不能够对各方面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从而不能及时制定相对应的一系列措施来对风险进行有效预防控制,这就使得职业安全健康管理w系思想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现状无法作出准确评估,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高了事故发生率。

(二)对各数据的记录没有做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我国许多企业组织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中,仍然采取以记录为主的形式,对企业管理及职工管理进行一系列数据记录甚至凭空增加记录,而忽略了实际生产情况,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实际工作现场进行调查,对职工岗位的调整及各方面操作也没有从具体实际进行有效记录,从而给职工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及工作负担,甚至打击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虽然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革及调整,并且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但是各企业单位在具体实践中,没有从实际工作情况出发,注重形式,忽略实际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三)企业单位培训力度不够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组织也越来越重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意识的培训,但是在企业进行体系培训时,往往只注重对企业领导管理阶层进行培训,忽视了对全体员工进行有层次的阶段性的体系培训,从而使体系管理意识深入人心。企业单位过分看重企业骨干力量而忽视群众力量,虽然使企业具备了较高素质,较高水平的骨干人员,但是更多的是意识理念不充分,相关素质较低的广大员工集体,使企业发展极度不平衡。企业领导人员虽然具备了较高的一系列素质体系管理理念,但是由于领导干部及骨干力量事务繁忙,极易忽视对真正体系标准的学习,并且无法将管理体系与日常工作生产具体结合起来;而处于基层的广大员工未能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对待其具体工作也无法使之与管理体系相结合,这就导致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中,领导及干部一头热,而广大基层职工行动冷的矛盾得不到解决,影响了生产工作的开展进行。

二、 优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种种问题,加强优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势在必行,只有优化管理体系,才能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效减少一系列失误及事故的发生,为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有效优化体系。

(一)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结合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将危害辨识、风险评估与实际情况有效统一结合起来,在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同时,注重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全方面地分析各方面因素,并且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意外及变化,对客观条件进行有效防范,准确地全方位进行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估,同时针对出现的各种状况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二)落实各项工作,使之与实际运行控制相结合

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为了达到安全健康管理的目标,需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实际生产工作的需要,了解职工岗位调整及操作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将各岗位职责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使各岗位各单位部门有效开展工作,同时使职工的自我规范意识及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高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水平,提高企业经营生产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对企业全体职员的体系培训,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注重对全体职员的素质及技能培训,使其具备较系统的体系知识结构,这对企业安全健康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广大基层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只有对全体职员进行有层次,阶段性的体系培训,使体系管理意识深入贯彻到每个职员心中,从而指导着日常生产工作的开展,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及质量。对于领导人员则应注重加强其对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企业领导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预见性。对于单位骨干人员则应提高其专业性,技术性,在使其具备系统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其工作能力;对于岗位人员则应提高他们的执行力与工作能力,使其更好地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开展完成。

(四)健全完善审核体系制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个完善的健全有效的审核制度对于考核评定企业各方面工作的绩效,并提出相关理论指导,采取应对措施有着重要意义。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审核体系制度能够使企业生产经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要注重对记录数据的检查,更应该注重不定期地对实际工作情况的现场考核,提高职工及各单位管理人员对审核的重视,提高工作积极性,防止记录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进一步达到安全健康管理的目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质量与效率,提高企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我国的管理体系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及不足,只有从各个方面优化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估能力,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考核审定等各方面制度,才能提高企业绩效,从而推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及执行,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率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的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提高企业生产的国际竞争力,使企业更好更快的适应经济全球化及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影响及冲击。

参考文献:

[1]荣媛媛. 唐山市钢铁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分析与优化[D].河北工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