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17:32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例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tyard to improve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ase modification schem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summed up the low carbon building, low carbon environmental and low carbon transport, low carbon life and renewable energy, low carbon construction four aspects of courtyard of low carbon improvement strategy, provide practical engineering experi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ourtyard improvement works.

Key words: Hangzhou; improving the courtyard; low carbon;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B84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市容市貌、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为了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落实管理措施,着力营造功能相对齐全、长效措施落实、环境整洁舒适的宜居环境,从07年开始,杭州市历经 3年时间,累计完成972个庭院4532幢房屋的改善任务,受益户数21.9万户,受益群众65.7万人,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此项工程实施以来,老百姓对于庭院改善的效果越来越满意,参与度和关注度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已经实施的改善工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 庭院改善介绍

2.1 庭院改善对象

在主城区范围内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造的、没有物业管理、近期又没大规模改造计划的旧小区。这个“庭院”,不是指一个墙门里的院子,而是广义地指由几幢房子围合而成,中间有个公共场所的空间结构。

2.2庭院改善内容

改善内容总体包括道路平整、积水治理、立面整治、截污纳管、景观照明、园林绿化、城市家具、违建拆除、缓解交通两难、架空线“上改下“、平改坡、危房修缮、标志牌多杆合一、缆线序化、车棚改造、楼道洁化、公用管线一户一表配套、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增设休闲健身设施、晾衣架设置、太阳能装置和公共厕所改造、设置物业管理用房、完善监控设施配套、完善消防设施、拆违建绿等27项。

2.3 庭院改善目标

注重居住环境的提升和市民生活的需求:实施照明增设,绿化调整,截污纳管,保笼凸改平,立面修整,线路整理等,解决夜间通行、拓展空间、污水出路及景观脏乱差问题。

2.4 庭院改善分类标准

庭院改善标准分为达标类和特色类,达标类:改善后的庭院达到路平、水畅、灯明、功能相对齐全;特色类:在达标类的基础上,做好传承历史文脉、丰富文化内涵、增加交流空间、提升绿化品位,改善后的庭院在历史人文、景观方面具有鲜明特点,达到“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效果。

3案例分析—环城西路96号、98号

3.1 工程概况

环城西路96号、98号庭院建于20世纪70、80年代,位于环城西路与体育场路交叉口,分别各有3幢多层住宅建筑,共214户居民,坐落于市中心黄金地段,但是庭院整体环境并不理想。根据居民群众的要求,该庭院作为杭州市2010年低碳庭院建设试点,进行庭院改善工程,主要包括屋顶平改坡和平改绿、立面整治、楼道整治、景观及公共休闲服务设施的重新规划设计、市政道路及设施的改造、电力设施上改下等几个方面。

3.2 现状分析

环城西路96号、98号庭院内部比较拥挤,路面破损严重,无停车位,自行车库破旧,基本无绿化以及景观可言,如图1,图2所示。外立面较为陈旧,面砖和涂料剥落面积大,雨篷、晾衣架等生活设施使用年限较长,损坏程度严重,沿街店面店招不够美观,阳台窗户安装混乱,急需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整体翻新设计。

改造前,庭院内建筑护结构主要为240mm厚的粘土砖和钢框单层玻璃窗,空调采用家用型分体式空调机,主要通过开启窗户取新风。其围护结构构造如表5所示。

表5 改造前护结构构造方式

项目 构造方式

外墙 10mm瓷砖+20mm水泥砂浆+240mm粘土砖+20mm水泥砂浆

屋面 30mm砾石+30mm细石混凝土+5mm油毡+20mm水泥砂浆+12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外窗 5mm厚单层钢窗(卷帘内遮阳)

3.3 方案设计与比较分析

经过专家和老百姓的多次座谈和讨论,共提出两套节能改造方案,如表6和表7所示。针对本工程特点,在现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有关各方的多次探讨提出以下两种改造方案,如表6和表7所示。并通过建筑节能能耗模拟分析软件PKPM比较分析每种节能改造方案的能耗情况如图3和图4所示。

表6 改造方案一

表7 改造方案二

图3年能耗水平模拟对比分析

图4年单位面积能耗模拟对比分析

通过能耗模拟分析软件对原建筑、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模拟分析,每年单位面积能耗分别为65.6 kwh/㎡、61.8 kwh/㎡、54.3 kwh/㎡;方案一和方案二相对原建筑,每年分别可以节省54895kwh和163375kwh。

3.4 施工方案

综合节能效果大小、施工难易度、经济投资等各种因素,最终选择了方案一,如表6所示。通过对立面保笼、杆线、饰面的整治,立面效果得到了明显改观,如图5和图6所示。

3.5 改善效果分析及反馈

通过经济、可行、有效的改善,环城西路96号、98号庭院不但外观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美化,也取得了实际的节能效果。相比改造前,单位建筑面积电耗降至61.8kwh/㎡,节电达5.8%,节省能源费用30192元(电费按0.55元/kwh)。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环境效益。以2009年全国发电标煤消耗342g/kwh、标煤碳元素含量85%计算,仅节电这一项,环城西路96号、98号庭院每年节能量相当于标准煤18.8吨,减排二氧化碳58.6吨。

4总结

通过对环城西路96号、98号庭院改善的工程实践,为如何进一步开展庭院改善工程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实际工程经验。庭院改善工程从小区庭院环境、配套设施、房屋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思路,根据庭院实际情况的差异,区别对待,查漏补缺,综合老百姓不同需求进行实施改善。

对于庭院改善工程,前期调研至关重要,根据现状分析和能耗模拟分析提出经济、可行、有效的改善方案,针对每一个工程的特点,对症下药,以最适宜的技术手段达到最佳的改善效果。

4.1前期调研分析

根据庭院改善对象现状情况,确定庭院改善的低碳节能潜力级别,预估可能的造价投入、技术难度与工期、节能效果和减碳量,做好调研与可行性分析,为技术方案制定提供充分依据。

4.2低碳建筑

建筑低碳改造主要包括屋顶改造、外墙改造、门窗改造、遮阳改造、楼梯间及楼道空间改造以及建筑附属设施改造。根据改善目标选择切实可行、符合实际工程需要的技术方案。

4.3低碳环境与交通

低碳环境与交通主要主要包括采光与照明、通风控制、噪声控制、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绿化、管线综合、道路与停车、城市家具以及其他设施。

4.4低碳生活与可再生能源

通过向居民倡导健康低碳生活理念,引导鼓励低能耗的建筑使用方式与生活消费习惯,避免过度追求室内环境舒适度而大量使用能耗,是低碳庭院改善工程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打造低碳庭院的关键之一。

4.5低碳施工

低碳施工对于庭院改善的综合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节材、节能、节水、节地的要求,注重环境保护,加强施工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例2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治理涉及民生的环境卫生、容貌秩序为切入点,以增添设施、塑造风貌、健全机制为突破口,通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创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明显提升的环境卫生示范乡镇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

集中治理“脏乱差”,坚持标本兼治、专项治理与长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软硬件建设,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人员、经费、职责、制度”四落实,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深化和巩固治理成果,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突出人民群众在城乡环境建设和容貌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七进”活动,注重培养城乡居民的文明、卫生意识,整体提升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让城乡居民成为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三、工作目标

到9月底,全面完成县上下达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目标任务,以达到《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要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全面建立,基本建立适应治理工作需要的清扫保洁队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居民文明卫生素质全面提升。

四、工作内容

1.完善方案。按照《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化”标准》制定镇规划方案,并严格按规划方案推进环境优美示范工程。2.加快设施建设。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按标准和规范新建和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池,添置并更新垃圾桶、垃圾手推车辆。3.改善环境面貌。切实抓好“五乱”的治理,突出抓好场镇及“中-马路”“中-禾路”“中-北路”沿线,以及城乡结合部的治理工作。4.提升城镇形象。坚持“四注重、四提升”原则,注重风貌塑造,提升城镇整体形象。5.提高居民素质。联系治理工作实际,努力提高全镇居民文明卫生素质,通过系列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爱护和科学利用公共设施,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方式。6.示范要求达标。达到《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四化”标准》所确定的指标。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6年4月上旬)。召开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动员大会,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宣传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工作,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制订工作实施方案。

(二)全面推进阶段(4月11日至7月31日)。按照县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总体工作方案的要求,重点抓好工作机制健全、规划体系完善、设施建设加快、环境面貌改善、居民素质提高、示范要求达标等方面的任务全面推进我镇创建工作。

(三)巩固提升阶段(8月1日至8月31日)。及时总结、宣传,全面总结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创建工作,做好创建工作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四)检查验收阶段(9月1日至9月底)。接受省级专家组的检查验收,总结工作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镇长为组长,镇相关部门负责人、村(居)支书主任等为成员的创建优美示范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把实施该项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目标管理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大力培养和宣传先进典型,切实抓出实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综治中心内,具体负责创工作,保障工作有序深入开展。

(二)实行网格化创建管理。以村(居)为单位将全镇划分为10个创建片区,每个片区确定相应的责任镇领导和镇干部,督促各自片区内环境卫生、广告规范、环境秩序等,以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标准。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例3

xx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活的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等10余个民族,各民族相互“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环境基本形成,各民族之间互学、互助,交流、交融,维护了良好、和谐的生活环境。为深化地区嵌入式居住环境,根据我局工作实际,制定以下方案。

一、主要目标

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促进各族人民相互嵌合,通过政府引导、群众主动、设施完善等途径,着力改善各民族居住环境,共建团结、和谐、包容、美丽的新时代居住生活环境。

二、具体方法和措施

结合住建行业特点,发挥在规划、设计、房地产业监管、城镇障性住房、农村安居富民等优势,促进各民族互助、互融、团结、互助。

(一)深入挖掘当地民族特色元素。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民族俗文化、特色饮食、生活方式等,通过规划、设计赋予生活社区、村庄鲜明的特色民族融合文化元素,满足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牵头科室:规划局

配合科室:房产科、安居富民办

(二)配套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乡居住小区、村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和各民族生产生活特需(婚丧嫁娶、割礼、乃孜)服务设施场所。

牵头科室:城建科

配合科室:规划局、房产科、安居富民办

(三)加快推进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结合年度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分配安置房采取民汉搭配的方式,通过引导,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生活环境。

牵头科室:棚改办

配合科室:房产科、规划局

(四)积极推进老旧住宅区综合整治。改善老旧小区供排水、供热、供暖、供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满足各民族生产生活的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牵头科室:城建科

配合科室:房产科、规划局

(五)引导和鼓励开发建设特色住宅小区。引导和鼓励开发商开发建设居住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善的居住小区,按嵌入式居住要求进行销售,有效引导小区内各民族居民形成嵌入式居住形态。

牵头科室:房产科

配合科室:规划局、城建科、建管科、审图办、质监站

(六)适当控制保障性住房分配比例。按照嵌入式居住要求,分配已建成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各民族基本住房条件,做到应保尽保。

牵头科室:保障办

配合科室:规划局、房产科

三、保障措施

(一)规划引领。指导各县市在编制生活区各项规划时应合理配置和布局嵌入式居住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确定居住区规划条件时,要明确满足各民族婚丧嫁娶、牛羊宰杀、公共厕所等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内容,并明确配建规模和控制要求。

(二)重视设计。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各民族居住习惯和实际需求,在色彩造型、户型结构等方面考虑满足各族群众不同特性需求。特别时在普通住宅小区开发设计阶段,要严格把关,调动开发企业的积极性,开发建设符合各族群众生活习惯的高标准住宅小区。

(三)强制条款。未达到嵌入式居住要求的施工图审查不予通过;未按规划完成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不予规划竣工认可,不予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备案,不予办理房屋登记,对擅自变更嵌入是居住规划条件和设计方案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查处。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例4

社区整改方案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城关镇党委、政府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会议精神,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经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研究决定,在全社区上下迅速掀起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高潮,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健康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扎实推进“五创提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卫生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环境,全面建设幸福归义,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解决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为重点,严格按照全市及城关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方案与要求,在全社区上下形成人人动手、个个参入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局面,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卫生状况大为改观、交通秩序规范有序、村容村貌明显变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文明素养全面提升。确保“五个看不见”,即公共区域可视范围看不见垃圾、主干道看不见车辆乱停乱放、街面看不见乱搭建厂棚、市场和门店看不见商品出店经营、社区看不见妨碍城管等环境卫生整治执法的行为发生。确保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形成长效机制,持之以恒的抓下去,使我们的环境卫生干干净净,社区面貌漂漂亮亮,公共秩序规规规矩矩,社会关系和和美美,综合整治长长久久,社区环境综合考核进入城关镇及全市先进行列。

二、工作重点

重点突出组织建设、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禁燃鞭炮、控建拆违、殡葬改革等六项重点。

1、深入宣传,广泛动员。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大力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观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动员、教化、组织广大居民群众积极投入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形成共同维护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

2、加大力度,全面整治。以“村容整洁”为目标,开展集中整治,彻底整治辖区内背街小巷、居民小区、改制企业小区的环境卫生,清除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及公共场所的积存垃圾、卫生死角,治理堆物废料、白色污染和乱倒生活垃圾等现象,集中整治集贸市场、交通要道、建筑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实现辖区可视范围内看不见垃圾。

3、狠抓建设,夯实基础。在辖区内各个单位、居民小组、居民小区内安放垃圾桶,建设垃圾池,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回收,集中贮运。全面整治社区范围内所有背街小巷。

三、工作措施

1、实行责任到人制。社区环境卫生整洁领导小组对全社区环境卫生整洁工作负总责,负责组织、指导、督促、检查整环境卫生整洁工作的实施。按照属地原则,辖区内各单位、各居民小组、生活小区负责辖区内的日常卫生保洁工作,各单位负责人、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各个单位、各个居民小组和生活小区要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住户、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责任。

2、实行责任区制。社区应将辖区的卫生区划分为社区公共区和居民责任区。对背街小巷和社区集中活动场所等社区公共区,定期组织卫生大清扫,并由专人进行日常保洁维护。对房前屋后地坪、水沟等居民责任区,落实居民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的“三包”责任,由各相关负责人规劝、督促居民落实。

四、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镇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领导小组,由曹自林同志任组长,郑立平同志任副组长,曹新华、甘凤祥、杨定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郑立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加大经费投入。安排专门的经费,用于环卫设施添置,用于社区环境整洁行动的开展,兑现奖优罚劣,以奖。

3、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实行分块考核、分季考核、分档考核。社区党总支、居委会成立专门的考核领导小组,按照镇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考核评估办法的要求,对社区内背街小巷、居民小区、集贸市场、居民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进行暗访和明查,实行日巡逻、星期抽查、月考核、季评比,通报工作进展和工作效果情况,严格考核到各个单位、居民小组、居民小区,并延伸到户,以考核促进环境卫生整洁工作的有效开展,把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引向深入。

社区整改方案

新华社区20--年度村庄环境整治阶段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居住环境,从根本上治理村庄的“脏、乱、差”问,促使我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素质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村庄环境整治要求与我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做好宣传发动,提高村民卫生意识

我居围绕治理村庄“五乱一少”和彻底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为工作重点,将整治村内环境卫生作为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掀起全村环境卫生宣传月活动。具体做法有:1、在居委会宣传栏张贴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条幅;2、向群众发放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资料; 3、以公告形式张贴《致广大居民的一封公开信》,宣传环境卫生和健康方面的知识。

二、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分工职责明确

1、为更好的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结合村庄实际,成立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志勇

副组长:秦建 刘萍

成 员:冒国祥、吴建华、施素琴、陆帮红、肖宇、程竹山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华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秦建负责生态环境整治的日常工作,冒国祥负责台账资料的整理工作。

三、扎实开展工作,力促环境大有改观

1、我居环境卫生整治重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彻底清除村内卫生死角;

(2)修补村内破损路面,特别是坑洼处;

(3)加强道路两侧植被管理,做好杂物、垃圾的清理工作;

(4)落实环境卫生、绿化管护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长治久治;

(5)配合做好环境整治其他方面的工作。

四、工作安排

结合居情实际,新华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分成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月12日——2月24日)。召开居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议,全面动员,全居参与,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上下联动,协力同心,形成决战决胜的浓厚氛围;

第二阶段,排查推进阶段(2月24日——2月28日)。对本居所辖范围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问题进行彻底调查摸底,立即组织整改,及时整改到位,使全居环境得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3月1日——3月28日)。按照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力量开展环境卫生、主要出入口等专项治理活动,确保完成治理任务;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阶段(3月28日至年底)。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整治效果,研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社区整改方案

狗街社区 村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精神,全面改善村社环境,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做好试点工作,现结合村社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

整治旧村和整治环境卫生要紧紧围绕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这个关键点和出发点,抓住重点,稳步推进。通过整治,使村容村貌整洁优美,达到“安全卫生、环境优美、舒适文明”的基本要求。

一、村道内道路日常维护

1、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确保村内道路平坦、整洁、通畅。

2、完善村内排水设施建设,进一步查漏补缺,实现“三化”即雨水排放明渠化,污水排放暗渠化,排水系统的各种管渠硬底化,保证排水畅顺。

二、加强村内道路日常环境卫生管理。

1、加强道路保洁管理。主干道路要保持洁净,要有人清扫,垃圾随产随清,定时清洗路面。路面要做到无垃圾、无杂物、无污水、无渣土、无卫生死角。

2、加强村内道路门前管理。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做到定人、定岗、定责。确保门前无乱丢垃圾、乱张贴、乱堆物品、乱停车辆、乱挂衣物。

3、加强禽畜圈养的管理。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制订出相关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例5

二、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统筹安排 为推进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 进新农村建设,我县专门组织召开了乡(镇)党政一把手 XX 县直有关 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县改 善人居环境工作,明确主体,明确目标。各乡(镇)党委、政府是改 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 排,统筹指挥,加强领导。从今年 6 月底开始在全县集中开展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到年底,实现全县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 流、 无杂物挡道, 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 道路两侧环境干净的“三 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在 10 月底前建立保洁长效机制,彻底改善、 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全县农民群众建设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 家园,实现我县农村面貌历史性的新变化,全面提升广大农村群众的 生活质量。

(二)营造氛围,迅速行动 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求,我县迅速行动,加强以 “三保三化”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主要内容的宣传,营造浓郁社会氛围,动员 全县上下, 集中人力财力物力, 开展以清理积存垃圾、 治理污水横流、 杂草丛生、 杂物乱堆、 马路市场为主要内容的改善人居环境的“突击战” 和“歼灭战”。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1、整治任务。一是对农村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解决好垃圾围村、 围田、围路、围河问题。二是清除村内道路堆放的砖、砂石以及废弃 的建筑材料和杂物。三是清除村内私搭乱建。四是清除乱贴乱画。五 是清马路市场和店外占道经营。六是清除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 乱堆,拆除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

2、重点工作。一是沿公路线、铁路线和镇区、社区周边,要做到无垃 圾、无树上悬挂物。二是镇区、社区和农贸集市,保证垃圾及时清运、 环境卫生整洁。三是村文化广场、学校、企业等公共场所,要做到美 化亮化清洁化,整齐规范有序。四是畜禽养殖小区、棚膜蔬菜园区、 工业聚集区,要解决好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废弃蔬菜处理、工业垃 圾无污染处理。五是镇、村相邻地带、地段等卫生管理死角,厘清管 理责任,确保环境整洁。

截至目前,全县共拆除违章建筑 10.7 万平方米;粉刷墙体 12.6 万平方 米;铺设便道砖 1 万余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 15.86 万平方米;更换安 装路灯 2700 余盏;清除杂草垃圾 25.13 万立方米;清理路边蔬菜、秸 秆 3.6 万平方米; 埋设路沿石 7.6 万余块; 种植景观绿化树 2.3 万余棵; 设置村容村貌常态管理公示牌 126 块。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全县涌现出了一批以翟坡镇南西村、 七里营镇西阳兴村为代表的村容村貌示范村,已经形成先进带后进、 后进赶先进、共建和谐文明村的良好局面。

三、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管理机制建设情况 在推进全县改善人居环境工作中,我们一方面以集中整治活动为抓手 抓硬件建设, 一方面以探索管理体制机制为抓手抓软件建设。

全县 179 个行政村,按照标准(每村 300 人配备 1 个村容村貌管理员) ,全县应 配备管理员 983 人。目前,已有 163 个村实现了常态管理,配备管理 员 876 人,达标率 91%,其中,46 个重点村已达到生态文明村建设标 准。预计,年底前可实现所有行政村常态管理全覆盖,达标率 100%。

另外,为加强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我县专门配备了 100 人的村容 村貌管理员队伍,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我县还制定和完善了 《XX 县村容村貌常态管理月评考核实施细则》 , 实 施“三分制”督查考核办法(月初验收、中旬督导、月末考评) ,建立竞 争激励机制,坚持月排名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在日常督查考核过程 中,重点考核各乡(镇)村容村貌管理办公室运作情况,制度落实情 况,督促乡(镇)村容村貌管理办公室的组织制度、管理办法、考核 办法、管理员职责及考评办法落实到实处,健全村容村貌管理员选聘 机制,通过低保对象与村容村貌管理员对接的办法,积极为困难群体 创造就业机会,并建立电子档案,稳步打造村容村貌管理网络,同时 利用数字城管平台系统对各乡(镇)重点村实施监督,确保全县村容 村貌常态管理工作健康、有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抓好落实。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开展 “三保三化”活动,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目标,加强投入,强化措 施, 有效开展工作, 逐步提高我县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

2、统筹有序推进。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的总体要求,循序渐进,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有序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农民意愿,广泛动员农 民参与项目组织实施, 保障农民决策权、 参与权和监督权, 扎实推进。

3、加强监督考核。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行政效能监察和绩效 考核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推动 各项工作落实。重点对达标村和示范村进行检查,建立季观摩评比、 年全面考核的督查考核机制,依据目标完成情况和整治效果,建立奖 惩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报_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的汇报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的汇报 一、工作进展情况 2018 年,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中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 行动方案》和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批示,进一 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 重大举措。半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区以 垃圾污水治理、改厕、绿化美化为重点,强化工作措施,集中力 量,加大投入,整治工作取得了新进展。2017 年度我市在全省 综合考核排名位列第一,2018 年 7 月 3 日省政府在我市召开了 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现场会,受到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一)全面打响污水防治攻坚战。各县区按照中省环保督查 整改要求,以延河、洛河、XX 河、仕望河、云岩河、葫芦河、 沮河等主要河流为重点,全面清理河道垃圾和直排厕所,集中整 治沿河排污口,关闭畜禽养殖场,新建扩建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 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 26 个,在建 24 个,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 施 34 个,在建 17 个,水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效果。

(二)农村垃圾治理趋于常态化。各县区按照“户分类、村 收集、镇转运、镇或县处理”模式,积极推广“垃圾兑换银行” 治理模式,不断加大收运设施配置和保洁人员配备,把集中清理 -1- 和常态化保洁相结合,新增在建垃圾填埋场 7 个、垃圾中转站 11 处,新增垃圾转运车 30 辆、垃圾收集容器 4818 个,设立垃 圾兑换点 373 个。开展了垃圾治理百日行动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治理活动,农村垃圾治理和卫生保洁趋于常态化。主要公路、铁 路沿线村容村貌进一步整治,破损废弃农房、大棚得到清理,整 体环境明显提升。

(三)农村卫生改厕全面展开。针对寒冷地区无害化卫生厕 所建设尚无成熟模式的实际,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局组织业务技 术人员对近年来我市农村卫生厕所进行了调研,充分考虑农村居 住分散、缺水、寒冷等因素,积极开展卫生改厕试点工作,编制 印发了《延安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技术指南》,主要推广 完整上下水道水冲式、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粪尿分集式、 三联通沼气池式等 5 种无害化卫生厕所,并进行技术宣讲。各县 区农村厕所改造力度逐步加大,明确户厕建设支持政策,结合区 域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改厕水平,主要以双瓮漏斗式、三格化 粪池式与脚踏式高压冲水器、泵提式冲水器相互结合,采取保温 棉缠绕脚踏高压冲水器罐体、加长泵提式出水管埋深储水罐、加 长进出粪管埋深瓮体等措施,确保粪尿收集设施埋于冻土层之 下,防止储水桶、过粪管结冰堵塞,有效保障农村户厕冬季正常 使用。目前完成卫生改厕 9117 户,通过卫生改厕,农村粪污得 -2- 到有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整体改厕水平较高的有安塞区和洛川 县。

二、存在问题 一是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欠账大。农村垃圾治理要从根本上 解决,无害化处理设施必须先行。目前垃圾治理机制逐步形成, 但是垃圾卫生填埋场数量不足而且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全市共有 垃圾填埋场 47 个,主要分布在县城和重点镇周边,仅能满足距 离较近乡镇和村庄的生活垃圾处理,距离较远的地方由于转运成 本高而大多就地填埋。二是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进展缓慢。

由于多年来我市在农村卫生改厕中出现户厕无法越冬的问题,目 前各县区处于探索阶段,加之今年省上下达任务达 8.24 万户厕, 年底完成任务十分困难。而且建设基本靠政府包揽建设,农民主 体作用发挥不够。三是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从实际来看,污 水治理应先乡镇、后农村。目前,仅有 26 个镇建成污水处理设 施,24 个镇在建,其余乡镇所在地均未规划建设。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按照《延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 确总体工作目标,制定推进机制、考核办法和奖补办法。指导督 促县区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县域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规划》及单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方案,发挥规 -3- 划引领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和协作机制。目前,改善农村人 居环境工作由住建部门牵头,环保、卫计、财政、规划、水务、 林业、交通、电力等部门分工协作。但实际运行中,分散用力, 资金“撒胡椒面”仍然存在。要强化县级政府统筹作用,集中人、 财、物要素,每年重点抓几个区域和一批示范村庄,先易后难, 积小胜为大胜。

(三)突出典型引领,点面结合。以建制镇、集镇、公路、 铁路、河流沿线为重点区域,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集中连片示 范区。以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为重点,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 范点,着力解决影响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短板。打造一批美 丽宜居示范村,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进一步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继续执行“双月报送、季 度讲评、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计划 6 月份召开现 场观摩推进会。持续开展不定期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加快推进、 取得实效,全面推动我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例6

今年以来,我街道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精神,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街道“多部门共建”模式的重要措施,统筹安排,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强化领导,建立长效机制。今年组织召开了XX街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题工作会议2次,制定并印发了《XX街道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宜居乡村建设推进方案》,安排部署改善人居环境工作,明确了目标。街道与17个村主任签订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书,各村确定了1名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责人。

(二)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以及开展“城市卫生齐参与,干干净净迎新春”“三清三改”等主题内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活动,营造了浓郁的社会氛围。目前,出动宣传车100余次,发放宣传册1000余份、播放广告11余条、悬挂标语27条。

(三)强化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对农村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同时清除了各村内私搭乱建等临时建筑物。二是实行了农村环卫保洁村民自治化运作,每个社均配备一名专职道路保洁员负责对各社村道保洁,对村的垃圾进行了分类收集清运。今年以来,全街道清除村内公共空间和庭院的私搭乱建,村内主干街道两侧、周边建筑外立面的乱贴乱涂 1.2万余平方米,提升农户庭院美化改造90户。

(四)强化创建,建设美丽乡村。以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为契机,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安全饮水、道路畅通、产业培育等工程。目前,清理渠道约3.1万米,清理塘堰4口,清理蓄水池3口,清理污水沟200米,清理水坑2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约95吨。在村道路两旁及撂荒的地种植花卉苗木,整治面积1万平米投入资金000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今天上午的考察学习,xx县的乡村环境治理改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集中治理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1+1模式”,人畜粪污综合利用模式确实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成效显著。下一步,我街道将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街道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水平。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例7

一 . 实施方案

1.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貌、改善村庄居住环境。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本着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突出村庄道路、河道、房前屋后的环境好等方面。搞好主要道路的硬化、绿化、美化建设,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村庄垃圾要定点存放,及时清运,建设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改村庄整治的着力点要放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优化居住环境,引导农民住宅按规划进行改造和建设,农民建房按程序进行,杜绝乱建滥占现象,切实保护耕地。

2 、 搞好村庄环境卫生专项治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村庄整治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村庄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以治脏、治乱、治污为重点,清除卫生死角,着力解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摆乱占问题,对乱堆垃圾柴草、乱占道路、乱摆摊点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整治。家禽家畜实行圈养,人畜粪便得到有效管理,彻底消灭露天粪坑。实施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提高村庄环境卫生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争取达到以下标准:村容整洁优美;主要道路硬化率达到 90 %;自来水供水普及率达到 100 %,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卫生厕所符合要求;排水沟渠和垃圾收集设施完善;农村住宅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设施基本配套。

二、保障措施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例8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02

近日,危旧房改善工程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国家住建部为表彰在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方面作出突出成绩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城市、村镇和单位,积极推广各地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创造的有效经验和做法而设立的一个政府奖项。国家住建部为何将橄榄枝伸向杭州的危旧房改善工程?做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在历经多年的旧城改造后,如何将“民生改善”、“名城保护”与“城市环境更新”有机的结合?

1 危旧房改善实施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老城区经过了前所未有的大拆大迁,城市的历史面貌已所存无几。以改造老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为基本内容的旧城改造方式留下了许多问题,也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据2006年统计,杭州六城区尚有非成套危旧房面积约181万m2、涉及3.6万住户。这些危旧房星星点点分布于杭州老城区,大部分为前期旧城改造遗留的边角地块,普遍存在“三多一小两缺乏”问题,即砖木结构房屋多,房屋安全隐患多,违章搭建多;房屋面积小;缺乏厨卫设施、缺乏市政等基本配套

设施。

与此同时,危旧房居民大多属廉租房够不上、商品房买不起、拆迁房盼不到的夹心层,多年来投诉不断。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团结的不稳定因素,成为“生活品质之城”的短板之一。

为改善居住在危旧房里的居民的居住条件,完善杭州住房保障体系,2007年,杭州市开展以非成套住宅为实施对象的危旧房改善工程,通过维修、拼接、重建改善等多种形式,消除“破、危”隐患、增配厨卫设施、保护历史风貌、改善消防条件,成功走出一条推进“民生改善”、“名城保护”与“城市环境更新”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对低收入群体共享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保护历史文脉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 危旧房改善实施的难度

“住房难”是杭州“七难”之首。作为破解“住房难”的攻坚工程,危旧房改善的实施面临三大难题。

(1)保护改善兼顾难。现存的老房子因风貌原真性保护要求,不能按现代住宅设计标准推倒改建,但受原建筑格局和功能设施的局限,常规维修整治又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品质需求。如何有效实现文脉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共赢,成为首要课题。

(2)民意不一实施难。“家门里的工程”是危旧房改善的最大特点,住户间因产权性质、居住面积、经济条件等的差异,利益诉求五花八门、错综复杂、极难统一,同时,住房结构、管线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一个住户的不同意见都能使工程搁浅。如何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统一住户意见就成为改善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3)空间制约改善难。危旧房大多坐落于城市建筑的夹缝之中,据统计,仅维修、拼接项目就有357处,而每处平均面积仅约1000 m2,点多面广、空间狭小、建筑密集,严重制约改善方案的确定和工程施工,实施危旧房改善堪比“螺蛳壳里做道场”。如何因地制宜地实现改善目标,成为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

同时,危旧房改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组织协调工作涉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相关部门,如仅项目审批一个环节就涉及发改委、建委、规划等10余个部门。如何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是改善工程面临的基础课题。

3 危旧房改善的实施

3.1 实施部门

危旧房改善采取“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由市职能部门和各区政府组成的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和危旧房改善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危旧房改善办公室,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房管局局长任办公室正、副主任,负责全市危旧房改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并通过组织联席会议的方式,研究和协调解决危旧房改善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各区政府成立区危旧房改善专门机构,负责危旧房改善的具体组织实施。各市直部门作为危旧房改善工程涉及的工作职能部门,发挥积极配合、主动指导作用。

3.2 改善工程分类

危旧房改善工程分成“两大类+三

小类”。

首先针对危旧房改善项目不同的资金来源,将工程分为“非项目带动类”和“项目带动类”两大类,“非项目带动类”指以危旧房改善立项,以市、区财政资金为改善资金来源,由各区危改办牵头组织实施的项目。“项目带动类”指以公建或房地产开发等其他城市建设项目立项,建设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筹集,通过项目实施一并改善危旧房居住条件的项目。

其次,在区分“非项目带动类”和“项目带动类”的基础上,再根据危旧房的建筑结构特征、规划条件及改善需求,将改善形式分为“维修改善”、“拼接改善”、“重建改善”三小类。其中,“维修改善”是指通过对木、砖木结构危旧房的维修改善,每户基本能实现拥有独用的厨、卫设施,住房的整体居住条件与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拼接改善”就是通过对砖混简易结构危旧房拼接改善,为居民拼厨、拼卫,并结合住房环境的整治,综合改善居住质量。“重建改善”就是对用地性质、规划指标(采光、通风、日照、消防等)均符合条件的危旧住房,实施拆除并在原地新建住房、住户原地回迁的改善形式。

通过“两大类、三小类”的科学合理分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幢一策、有针对性地实施改善,使危旧房在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上有明显提升,不仅使老百姓住得安心、住得舒心,还较好地保护了老房子的历史风貌,实现了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和谐统一。

4 危旧房改善的创新点

4.1 住房保障手段创新

综合采用“配备厨卫、改善结构、整治环境、保护风貌、跨带结合”五种方式,并与立面整修、上改下、平改坡、环境整治等有机结合,使住房的空间利用更为合理,有效提升了危旧房居民的居住品质,彻底改变居民“有房似无房”的现状,且与经济适用房申购、房改政策等相衔接,实现住房保障体系由“租”、“售”形式向租、售、改“三位一体”的转变,在国内率先建立住房保障新途径。

以上城区城隍牌楼127号项目为例,该项目建筑面积约500 m2,住户18户。改善前房屋结构差、密度高、布局乱,以往的修缮整治都未能彻底解决“脏、乱、差、缺”问题。通过本次改善,实现“三进一优一加固”,即厨卫设施进户、排污设施进院落、消防设施进墙门,区域环境优化,房屋结构全面加固,建筑的历史风貌得以恢复,住房的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明显提升,取得了1+1>2的良好成效。

4.2 旧城改造模式创新

变传统“拆、建”为主的“旧城改造”模式,为“以保为主,改、建结合”的有机更新模式,实现老房子、老街巷的“应保尽保”,有效保留并延续传统社会居住文化,同时实现住房设施的“升级换代”,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积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城区五柳巷危旧房改善工程为例,该工程占地面积约135亩,危旧房面积6.5万m2,涉及住户1170户。通过对街区内房屋和街巷实施因地制宜的梳理、整修、改善,街区原有的“一纵、二横、五地块”的空间肌理和格局及整体和谐、特色各异的“建筑历史博物馆”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原有居住为主的使用功能得到保留,住房的厨卫等生活设施全面配套,街区道路、管线、绿化全面配套改善,房屋质量和居住功能显著提升,实现了地方传统特色居住文化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4.3 项目实施政策创新

针对危旧房改善的难点、重点,从政策创新着手,着力破解困扰多年的“老大难”问题,为圆满实现危旧房改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创新搬迁安置政策,实行“鼓励外迁、允许自保”。允许住户自行选择不同安置方式,对选择货币安置和外迁安置的给予一定奖励,对选择原地回迁的可实行同一搬迁范围内等面积安置,允许产权人按规划自行保护修缮等。从而保障了产权人合理的选择权,变传统的政府包揽为多方参与,极大地推动了成片危旧房屋的改善进程。以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为例,该项政策的实施直接促成285户原住民在短短2个多月完成自主安置选择。类似经验还体现在五柳巷、十五奎巷、桥西等众多历史街

区中。

二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实行“因地制宜、因房而异”。制定区别于一般建设项目的规划控制、土地利用、方案设计等管理办法,实行“因地制宜、一幢一方案”,保障改善工程的可行性和改善成效的最优化。如沈塘新村1、4、5幢改善项目,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户均面积仅30 m2,房屋年久失修,却因地处住宅区夹缝地带,场地狭窄,迟迟无法改造,住户改善呼声强烈。2006年,该处住房根据危旧房改善政策,对建筑间距、停车位、绿地率等规划控制指标进行了优化。经改善,每家每户都用上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每户建筑面积均达到了48平米以上,改善成效十分显著。

三是优化项目审批机制,实行“联合会审和委托审核”相结合。结合危旧房改善项目“规模小、内容杂、变动多”的特点,创新项目审批管理机制,出台《危旧房改善项目相关事项审批的意见》,实行“联合会审和委托管理”相结合制度,即重点项目由市组织联合会审,一般项目(六层以下)由市属职能部门委托各区政府实施审核管理,极大优化了危改项目审批流程,实现“时间周期缩短、服务质量提升”的目标。如上城区政府在《意见》下发后半年内就组织危旧房改善立项、规划审批共计125项,大大加快了项目审批进程。

4.4 公众参与机制创新

实行以“三部曲”确定方案、“三位一体”社会参与为主要特点的“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是危旧房改善对“四问四权”民主机制的丰富和完善。

创立入户沟通、方案公示、住户听证的改善方案确定制度,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科学确定实施方案。

对于改善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率先尝试“网络、媒体构建平台、社会市民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实践“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模式,实现了政府引导、社会监督、居民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有效推进工程进度。

5 危旧房改善的实施成效

5.1 有效改善3.5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截至2012年,六城区累计按规划实施危旧房改善面积177万m2,受益住户约3.5万户。以最短的时间,实现了老建筑、新功能,彻底终结了“拎马桶”、“拼厨房”等滞后生活现象;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了老房子、新生活,解决了困扰多年未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危旧房住户居住水平的大步提升,进一步紧密了党、政府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谐。

5.2 修复挖掘50万m2老街巷,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梳理整修了五柳巷、十五奎巷等40余处、约50余万平方米老街(巷),恢复了一批“老字号”建筑,修复发掘了崇仁庙旧址、中心茶材会旧址等老房子(老街)的文化价值,提升了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位和文化软实力,为西湖成功申遗添上宝贵的一笔,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繁荣。

5.3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花小钱办

大事”

181万m2危旧房,除通过项目带动改善90万m2外,由财政资金投入23.5亿、以三种形式改善的91万平米项目,若全部按拆除重建测算,预计总投入约68亿元以上。以较少的投入实现了住房改善目标。

同时,改善前相当部分危旧房一遇台风、暴雨、暴雪等灾害性天气便险象环生,各级政府每年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搬迁、过渡和排危抢险,严重影响了住户的日常生活。改善后的房屋,结构安全,排水通畅,抵抗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能力显著增强,有效降低了政府和社会的抗险投入,保障了住户生活的安宁与稳定。

6 危旧房改善的影响广度

6.1 各级领导充分肯定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会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对我市的危旧房改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致函我局肯定危旧房改善工作的示范意义,并向全国专题推广改善工作的做法及经验。

危旧房改善工程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典型项目,获得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6.2 专家、媒体高度评价

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中新社、新华社、文化中国、浙江电视台等中央级及地方影响力媒体都对危旧房改善进行宣传报道,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6.3 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据2011年危旧房改善“回头看”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危旧房改善综合评价满意率为94.2%,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同。沈塘新村1、4、5幢、董家西路49号等一大批改善住户,通过写信、致电等形式,表达了对改善工作的赞同和肯定,认为党和政府为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将改善工程誉为“老百姓家门里的民心

工程”。

参考文献

[1] 宁越敏.中国城市研究[J].(第4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12).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例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奋战400天、喜迎七城会”的号召,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参与、全民动员、属地管理、综合治理、规范长效”的原则,在全区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文明素质,提高幸福指数,全力实施好此项“家门口工程”。

二、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社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和协调,使居民自治管理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成立经开区社区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区创建办,主要负责整治方案的制订、职能部门的协调、整治工作的推进、整治过程的监督、整治成果的验收。

三、工作目标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结合全区社区的具体情况,大力推进小区(庭院)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居民小区(庭院)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建立准物业管理体制,达到长效管理的目标。

四、整治范围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暂定南齿社区为整治对象。按照属地管理,南齿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由管理处负责实施。

五、整治内容

社区环境整治以居民小区(庭院)为单位,以保洁、保安为重点,管理处在征求居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创建标准,集中整治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内容涉及七类:道路平坦、排水畅通、楼阁整治、庭院美化、照明完好、店面规范、车停有序。

六、工作程序和步骤

1、调查摸底。管理处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调查摸底工作,摸清社区所管辖的庭院数量,同时把小区(庭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登记清楚。调查摸底结果必须真实、准确、无遗漏,为下一步确定整治项目提供可靠依据。

2、集中民意。在确定小区(庭院)整治项目前,按照“整不整,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定”的原则,管理处要对整治社区内居民的意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须达到整治社区内住户的全覆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上大多数住户(60%以上)有整治要求并同意实行环境整治方可集中统筹,进行整治计划。

3、规划设计。在确定规划设计之前,按照“整什么,汇集居民群众意见”的原则,对前期听取民意掌握的百姓需求和改善内容进行汇总整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拿出规划和效果图;规划方案完成后,在小区(庭院)主要出入口公示设计方案,收集居民意见,归纳居民建议,完善方案内容,切实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4、改造提升。结合创建标准和社区实际,形成一套领导班子、一个整治方案、一支专业队伍、一笔专项资金、一项考核标准;根据专业分工,拿出具体实施意见。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全面实施,确保质量。在整治过程中,要根据社区的整治工程量合理安排资金,做到科学调配、统筹兼顾。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可提升整治水平。同时,要充分接受居民群众对整治阶段的全程监督逐步完善整治工作

5、达标验收。对居民小区(庭院)整治任务完成情况和工程质量进行达标验收,由区整治领导小组组织验收合格后,再向市里申报验收,要求整治工作个个达标,让政府满意,让市民放心。

6、长效管理。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只是一种手段,实行准物业管理才是最终目的。而准物业管理是转为物业管理过渡阶段的一种形式。南齿社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实行以“三保一维护”为基本内容的准物业管理:①卫生保洁服务;②安全保卫(安全防范)服务;③绿化保养服务;④设施维护服务。同时,明确服务标准,核定物管经费,设置门卫和物业管理办公用房。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管理处要将这次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与区里对应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和机构,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态势;统一思想、拟定方案、精心部署、明确责任、有效推进,务求在年9月底前完成这次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和准物业管理体系的建立。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例10

紧紧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目标,从提升城市品位和维护广大市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责任路段、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等区域为整治重点,广泛动员扎实推进,使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二、整治内容

(一)深入开展责任路段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创造整洁城市环境。积极参与对市民宣传教育工作,清理“牛皮癣”广告、每月“全民卫生日”及其它突击性整治工作、协助市区城管部门发现并纠正各类违章行为。

(二)深入开展单位庭院和居民小区整治,完善办公居住设施功能,改善办公居住环境。根据《区开展单位庭院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区三治办字〔2011〕5号)要求,继续开展单位机关庭院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完善办公设施功能,改善办公环境,落实管理责任。

三、实施步骤

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月10日-2月15日)

召开全局动员大会,部署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工作任务,组织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尽快投入到整治活动中来,使整治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制定《区就业局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月16日-3月15日)

按照区办字[2012]23号文确定的内容、标准和任务要求,集中力量全面开展整治工作。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3月16日-5月5日)

查漏补缺,确保责任路段、单位庭院、居住小区市容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围绕提高城市品位再整改再提高,巩固整治成效。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5月6日-5月20日)

组织自查自评,对缺项、漏项的继续组织整治,对标准不高、成效不明显的重新进行整治,并加强长效管理,巩固整治成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整治工作组织体系。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就业局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百日行动领导小组(附小组成员名单)及办公室,负责本局“百日行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调度,每周对“整治”工作进展、成效进行通报。

人居环境改善实施方案例11

一、基本概况

村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万亩,主要农作物是甜瓜、杏子、高粱、红枣、棉花等。下辖XX个村民小组,共XX户XX人,其中:维吾尔族XX户XX人、回族XX户XX人、汉族XX户XX人、苗族XX户XX人,XX至XX岁群体XX人。

二、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改善本村人居环境。

三、主要做法

1.抓组织,明确职责。为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任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为成员。负责制定本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综合协调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审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检查督促重大项目实施的进度。

2.抓宣传,营造氛围。村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会、联户长会议等形式,认真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治理内容和相关要求,使之家喻户晓。通过标语、微信等形式将文明行为、文明理念,文明方式宣传到千家万户,发动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并参与到本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3.抓重点,整体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本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方面通过组建保洁队、定期发动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等方式,确保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另一方面村委会购置XX个垃圾箱分别放置到XX个村民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每天清运,将生活垃圾运到本村指定地点进行掩埋处理,确保本村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本村通过推进改路、改水、改厕等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本村新铺设沥青路 公里,水泥硬化路 公里,组织实施自来水管道维修 公里,新建富民安居房 座,新建卫生厕所 个。三是加强村容村貌改变。以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巷道硬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砖混结构住房覆盖率达到100%,村村主干道两侧商铺整齐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村容村貌较以往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