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19:59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例1

2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

民国时期,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中,学校的专业教育居于主体地位。具体来看,体现在畜牧兽医的专业理论教育和专业实践教育方面。

2.1专业理论教育关于民国时期学校中畜牧兽医的专业理论教育方面,当时由江西省畜牧兽医教育管理部门所颁布的《兽医学校教育细则》中规定,有畜牧兽医的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专业主修学科理论教育和专业辅修学科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内容。兽医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有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药物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其专业主修学科理论教育有家禽学、畜产学、相马学、马政学、铁蹄学、蹄病学等;而专业辅修学科理论教育,则包括马匹外貌学、牲畜卫生学、寄生动物学、外科手术学、内科诊断学、外科诊断学等。北平兽医学校在其所开展的畜牧兽医专业理论教育中,在加强对兽医学员的各种兽医学科理论教育的同时,还特别增设了国文、英文、德文、日文等兽医学科语言类的专业理论教育以培养兽医学员能够阅读各种兽医文献的能力和熟练运用各种语言进行兽医学科专业表述的能力。该校还面向其兽医学员进行物理、化学、农学,甚至包括总理遗教等思想政治类学科的专业理论教育。而其目的则在于促进兽医学员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达到当时国民政府对畜牧兽医人才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当时,国民政府为发展西北地区的畜牧事业,在甘肃兰州创办国立兽医学院。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为该兽医学院所制定的教育章程中,要求畜牧兽医的专业理论教育除基本的兽医专业学科理论教育外,还应包括昆虫学、胎生学、调剂学、病理学、细菌学、眼科学、免疫学等兽医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教育,以及兽疫论、家畜论、牧马论、畜产总论等较深的专业理论。由此也可以看出,该国立兽医学院所开展的畜牧兽医专业理论教育是较为系统、科学的。此外,当时的高等畜牧兽医学校专业教育中,还在向其兽医学员所进行的专业理论教育方面开展了许多具有前沿性的畜牧兽医学科专业理论的教育。比如,20世纪30年代初,由上海商品检验局和上海市卫生局联合创办的上海兽医专科学校,就在其兽医专业理论教育中增加了豚学、生理化学、药物调剂学、病理解剖学、兽医警察学等新兴的畜牧兽医学科专业理论教育。而当时的中等畜牧兽医学校专业教育中,则依据当时社会的需求,适当地扩大了应用性兽医学科专业理论的教育。以浙江金华实验农校为例,该校就在对学员的兽医专业理论教育中,增加了不少诸如羊学、牛学、马术、兽医勤务、病马看护法等应用性较强的畜牧兽医学科的专业理论教育内容。

2.2专业实践教育关于当时学校畜牧兽医的专业实践教育方面,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科对此开展了多种颇具兽医专业特色的实践教育。该科系结合兽医学员所学专业的特点,将其学员划分为不同的兽医专业实践组别,分别进行蹄铁实践、病理诊断实践、药物调剂实践、细菌识别实践、内科诊断实践、外科诊断实践、牲畜生理卫生实践、牲畜粪尿血液检查实践等较为简单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还有生理化学实践、外科手术实践、牲畜解剖实践、牲畜内脏组织实践、牲畜肉乳检查实践、农牧场实地考察实践等较为复杂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内容。该科系通过划分兽医专业实践组别,有针对性地开展畜牧兽医的专业实践教育,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兽医学员的专业实践水平,还进一步善了当时学校中的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当时由国民政府在西安所筹设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则通过组织该校的兽医学员参加兽医院的实际诊疗活动,来加强畜牧兽医的专业实践教育。该校规定,在进行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期间,学员必须在每月初向学校具体汇报上一月自己在兽医院所开展诊疗实践的状况,将诊疗牲畜所患疾病的名称、诊疗牲畜的种类和头数、具体的治疗情况,以及实际的诊疗效果,一并详细报告。该校还会根据兽医学员所上报的兽医院专业实践情况,明确兽医学员在实际的诊疗中,对于那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尚存不足,又在那些诊治环节中存在疏忽,进而就这些方面加以强化,以使对学员所开展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更为全面。当时国内的兽医学校还往往同国外的兽医学校联合开展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比如当时的一些兽医学校每年多向德国柏林兽医学校选派若干名优秀兽医学员,让他们同该校的兽医学员一起进行各种兽医专业实践。应当说这既拓宽了国内兽医学员的专业视野,也是对当时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所存缺漏的补充。此外,民国时期位于福建永安的福建省立农学院畜牧兽医系,饲养有各种专供兽医学员实验所用的家禽牲畜,以便于通过兽医专业实验来对其学员进行专业实践教育。还有山西铭贤学校的农工专科,专门为进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筹建了专用的实习室。其中不仅有各种仪器设施和器官标本,还有丰富的兽医专业实践指导书籍,极大便利了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育的开展。由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在当时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中发挥了突出的主导作用。作为当时我国畜牧兽医教育的主体,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无论是在其专业理论教育还是专业实践教育方面,均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对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

3社会畜牧兽医业余教育

民国时期我国畜牧兽医教育中,社会畜牧兽医业余教育起着较大的辅助作用。总体而言,该方面的畜牧兽医教育集中在技能培训教育和牧医科普教育方面。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例2

畜牧兽医专业是中职学校中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为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应当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在畜牧兽医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好的满足网络技术条件下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需求,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相关概念界定

就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动物解剖生理以及饲料营养的基础知识等,以培养多元化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生产服务一线操作人员为主要培养内容,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

信息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以计算机为主的一种技术形式,实现了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源以及信息方式等进行合理利用,推进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将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内容深化到学科实践活动中,促进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理论的不断深化,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信息技术可以称得上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对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活动中,将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在优化教学结构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参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参与到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将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教学结构,为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在认知主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信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分工协作和有效思考,促进了建构主义的顺利实现,深化了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内在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并将理论知识合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促进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 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建构

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运用到畜牧兽医的专业课堂教学中,这是由于畜牧兽医专业相关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是对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整合进行了新的探索。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其生动性、直观性,互动性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将仿真演示模式运用于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情况来展示视频内容,要求为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手术方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进行视频点播与内容回放等可以反复观看以达到明确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灵活性。随着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不断提高与完善,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其中的一些简单步骤,可以不同角度的展示,对比,类比。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某中专学校养殖科畜牧兽医专业授课情况为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反复练习,学生在课后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在充满趣味性的同时,能将知识点反复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作为期末考试的重点复习资料。并且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重点的练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管理,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头脑灵活、贪玩、好战等心理特点,更加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顺利进行。在智能训练环节还应强调学生知识的巩固,在脚本设计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动心思。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培养在动物生产、饲料生产与加工和畜禽疾病防治第一线工作的动物疾病防治和防疫检疫人员。为缩短学生就业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部分。应正确看待它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显微镜结构的实践技能考核。

3 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具体建议

为全面提高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在讲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的过程中,应当合理优化教师资源,将教师工作重点从学生管理方面转向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方面,以进一步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当前畜牧兽医仿真实训系统正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在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明显增强,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减少,并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职学校学生参与专业课程实践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与此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日益提高。

在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作用,要重新认识中职学校畜牧兽医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实现中职畜牧兽医教学新模式,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库建,明确硬件软件是保障、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关键、教学设计是灵魂。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课程整合教学的灵魂是课堂教学设计,教育者也要变成被教育的人,时时刻刻参加继续教育,优势互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结束语

总的来看,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形势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的难度也日益加大。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中职学校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构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整合的模式,并将其有效融入到现代化教学环境中,对教学资源仅限于优化利用,充分调动中职学校学生参与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技能型人才。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例3

全县17个乡镇场,除麻源垦殖场外,设立了16个乡镇畜牧兽医站,每乡(镇)1个。自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到1994年以前为集体所有制,人员工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1992年国务院下发文件,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为基层事业单位。1990~1998年陆续将一部分集体人员招聘为国家干部,工资为差额拨款。2006年,该县为了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调动乡镇畜牧兽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将差额拨款转为全额拨款。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了“三权”归县管理,由县农业局委托县畜牧兽医局管理。

1.2人员结构

全县乡镇畜牧兽医站现有编制44个,在编人员38人,聘用临时人员3人(均担任站长职务)。这些人员中,有6人因身体原因无法工作。学历方面,大专14人、中专16人、高中7人、初中4人,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总人数65.9%。职称方面,中级职称5人、助理职称30人、技术员6人,初级职称占总人数的73.17%;年龄方面,50岁以上20人(其中55岁以上13人)、40~49岁18人、30~39岁1人、30岁以下2人,50岁以上占总人数48.8%。

1.3主要职责

一是承担公益性职能,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畜牧业政策,实施种畜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畜牧业生产统计、新技术推广,指导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品种改良、结构调整、区域布局、畜产品加工、生态养殖等工作。二是依法防疫、检疫,乡镇畜牧兽医人员除了做好春防、秋防集中免疫外,还要做好畜禽平时免疫补防工作。检疫方面重点抓好畜禽产地检疫、市场检疫、调运检疫以及官方兽医日常巡查、动物卫生证章标志使用管理等。三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点抓好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和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疫情监测预警。四是抓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必须现场监督处理,拍照存档并填写相关无害化处理资料。五是做好母牛扩群增量工程、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等工作,母牛扩群增量工程、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实行一兽一档案,涉及千家万户,并要求制作上传有关电子资料,工作量相当繁重。六是兼顾搞好畜牧疫病诊治、等非公益工作。

1.4发挥的作用

2014年,万安县生猪饲养量达58.14万头,其中存栏24.7万头,出栏33.44万头;肉牛饲养量达9.62万头,其中存栏7.24万头,出栏2.38万头;家禽饲养量达252.52万羽,其中存笼90.46万羽,出笼162.06万羽;肉类总产量达到3.37万吨,禽蛋产量3437t,同比均有大幅增长。该县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凭借简陋的设施、人均服务面达50.02km2以上,人均防疫畜禽7.81万余头(只)以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员编制少,难以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

2005年,县编委根据全县畜牧业发展需要核定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42个(2012年增加到44个)。2014年,全县畜牧业生产完成数同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防疫检疫任务倍增,但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人员由2005年的55人下降到38人。除2014年录用了2名农业“三定向”毕业生外,2005年以来,乡镇畜牧兽医站未新进人员。目前,五丰、高陂、潞田、顺峰4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各只有1名在编在岗工作人员,涧田畜牧兽医站仅有1名病休人员,武术畜牧兽医站仅聘用了1名临时工,这些乡镇畜牧兽医站基本上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崩溃边缘,连最起码的日常工作都难以应付。

2.2人员素质低,年龄结构老化

从年龄结构看,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年龄50岁以上有20人、占乡镇人员总人数48.78%,其中55岁以上13人,人员结构老化现象非常严重。从文化结构看,乡镇畜牧兽医队伍中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有27人,占总人数65.89%。从专业技术结构看,初级技术职称占评职人员的73.17%,无职称的人员有6人。究其原因,一是人员素质偏低,乡镇畜牧兽医站除2人为2014年录用的农业“三定向”生外,其余人员为90年代招聘的聘用干部,这些人员均为师徒帮带出身,非正规专业学校毕业,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二是乡镇畜牧兽医人员自觉学习钻研业务技术意识不强,大多满足于应付日常工作。

2.3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差

一是冷链设备陈旧。由于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原来配备的冰柜或冰箱等冷链设备已经陈旧不堪,有的甚至不能使用。五丰畜牧兽医站因无办公用房尚未配备冰箱;芙蓉、罗塘、弹前等乡站因无固定办公场所,冰柜或冰箱等冷链设备无处存放,疫苗品质得不到有效保证,影响了免疫质量和效果。二是快速检疫设备落后。目前的市场检疫虽然配备了快速检疫箱,但没有配备必备的监测设备,只能靠肉眼检疫,条件十分落后。三是办公用房不足。办公用房方面,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房屋多数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年久失修,有的还属于危房。另外芙蓉、罗塘、五丰、弹前4个乡站没有办公用房,芙蓉、罗塘及县畜牧兽医协会因筹措乡镇畜牧兽医落聘人员身份安置所需社保金而不得不将办公用房出售,这几个乡站只能借住当地乡镇政府简陋的房舍或租用他人房屋办公。由于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差,工作负荷重,严重影响了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工作积极性。

2.4村级防疫任务重,村级防疫队伍不稳定

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防重原则,每个行政村要配备1名村级防疫员。村级防疫员的聘任、配套经费补助由当地政府负责,技术指导由畜牧部门负责。万安县每年要开展春、秋两防,劳动强度大,而村级防疫员每年人均只有中央资金补助1200元,地方配套补助难以到位,影响村级防疫员工作积极性。2014年,该县135个行政村只聘请到120名村级防疫员,有相当部分村级防疫员因待遇过低而选择外出打工,村级防疫队伍极不稳定,村级防疫形势相当严峻。

3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建议

3.1增加人员编制,保障畜牧业发展安全

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畜牧业生产,开展动物防疫检疫、疫情测报、疫情控制与扑灭,保障畜牧业安全和人民餐桌上的安全,目前有部分乡镇因人员编制过少而难以完成繁重工作任务。建议增加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按地域分布和畜禽养殖规模需求,达到大乡镇配备4名以上、小乡镇达到3名以上的基本配制。

3.2采取措施,提高人员素质

通过采取农业“三定向”培养、公开招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择优返聘具有大专学历的原乡镇畜牧兽医站落聘人员等方式招录专业人才,为乡镇畜牧兽医站注入新鲜血液,及时补满空编人员,扭转乡镇畜牧兽医站线断网破人散的不利局面。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法律、法规及业务技术知识的再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

3.3落实政策,加大经费投入

将防疫经费和人员工作经费足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大对防疫检疫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步改变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办公,冷链设备、生活用房、疫病监测等设施条件,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从而改善和健全动物防疫体系。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 S85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81-01

畜牧兽医队伍肩负着畜牧技术推广和动物防检疫工作,在拓宽农民致富渠道、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口蹄疫”、“禽流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防控工作中,畜牧兽医队伍技术人员更是发挥了积极的职能作用。因此,推进基层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优化基层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基层人才队伍素质,对化隆县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1]。

1 基本情况

县动监所编制11人,实有15人;县畜牧兽医站编制10人,实有12人;乡镇17个畜牧兽医站编制38人,实有59人,均为财政供养。此外,每个行政村有动物防疫员1名,共369名,工资由财政预算解决。

1.1 专业技术职称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38人,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技术力量强。而受岗位设置等条件的限制,中级职称中17人未被聘用。

1.2 学历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有专业学历人数占有学历人员总数的87.5%,其中大学本科20人,大专学历28人,中专学历22人,没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非专业人数占有学历人数的12.5%。说明化隆县畜牧兽医队伍高学历人才缺乏。

1.3 年龄结构

从表3可以看出,35岁以下36人,36~49岁有47人,50岁以上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41.86%、54.65%和3.49%,说明化隆县畜牧兽医队伍人员绝大多数为中青年。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全县乡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不足6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0.026%。现有乡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基本上是参加工作前在学校获得的,少部分是通过自学函授获得。由于长期处于基层,培训机会少、时间短,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能力差,授课技能不高,很多是照本宣科。由于缺乏培训及实际操作训练,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操作技能不强,很大一部分用老传统、老经验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2.2 经费投入不足

地、县财政用于人才培训的经费投入虽逐年增加,但与产业规模相比仍然有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人才培训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2]。

2.3 管理服务缺乏具体措施

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对滞后,缺乏相应的培养、使用机制。畜牧兽医人才的培训与实际生产脱钩,导致人才利用率不高,出现人才短缺和浪费现象并存的局面,影响现有畜牧兽医人才的积极性。

2.4 人才断档现象严重

由于行业形象一直不高,工作辛苦,且待遇低,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同时,从2003年以来没有分配充实的人员,导致畜牧兽医人才队伍后续力量严重不足,出现新老断层,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目前,乡镇兽医站中还存在缺员现象,畜牧兽医队伍已是青黄不接,专业技术人员亟待充实[3]。

3 发展对策

3.1 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畜牧兽医人才管理,建议选拔对口人才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就业,减少非专业人员进入专业技术部门的现象。二是建立畜牧兽医人才使用机制。制定科学的专业技术人才业绩评价标准,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完善现有的人才奖励办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畜牧兽医人才。三是适当增加人员,提升畜牧兽医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创新人才高地是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强牧战略作为第一根本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突出抓好人才引进,敞开人员入口,有计划地接收畜牧兽医专业大(中)专毕业生,优化队伍知识、年龄、专业结构,提升现代畜牧业的服务能力。四是做好职称评定工作。按照有关政策的要求,加大职称评定力度,适当增加乡镇畜牧兽医业技术人员的数额,进一步完善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鼓励基层人才爱岗敬业,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3.2 增加畜牧兽医投入,保障技术服务工作正常进行

要保障畜牧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争取将畜牧兽医站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设立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以合作社、行业协会为依托的人才培训多元化格局。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对现有在岗人员采取选送脱产培训、参加和举办各类培训学习班等形式,不断提高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4]。

3.3 创新培养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科学拟定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方式,健全培养机制,多层次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使畜牧兽医人才知识不断更新、充实和深化,提高整体素质。通过多种形式搞好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为养殖户开展实用技术讲座,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提高养殖场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现有人才素质。

3.4 加强技术交流和更新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定期组织技术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进行推广。加强与业务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互通信息,相互协作,使畜牧技术干部的眼界更开阔、信息更灵通、观念更创新、服务更全面。以适应动物防疫、食品安全新形势的需要和生产发展及科技进步的工作需求。

4 参考文献

[1] 冯文峰,颜亨铭.文山州村级兽医队伍建设对策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1):6-8.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例5

中图分类号 S8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19-02

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是畜牧兽医从业者实际能力水平的证明,是国家对证书持有人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认可。开展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依据法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是从业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全面推行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的关键环节[1-3]。实行持证上岗,实施岗位管理,是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商洛市积极探索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运行模式,集成了“机构延伸到乡镇,依托基地搞实训,全面考评重技能,行业准入靠制度,政策激励建机制,人才战略兴产业”的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商洛模式”,对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5]。2011年12月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在商洛市召开了“全省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商洛模式”,并要求各地市借鉴和推广。2012年5月“全国畜牧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工作现场会议”在商洛市隆重召开。来自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和兄弟省、市共计80余位畜牧专家及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盛会,就商洛市的经验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与会领导对畜牧兽医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商洛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回顾几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商洛市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践,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期与同行交流,增强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共同推进畜牧兽医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执行落实,实现畜牧兽医行业准入。

1 “商洛模式”概况及现状

近5年来,商洛市按照“法规约束、行政推动、载体搭建、组合提升”的工作思路,围绕加快推进山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以培育新型畜牧兽医技能人才,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和陕南畜牧强区的奋斗目标,以抓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为手段,以开展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为核心,在全面提升畜牧兽医从业者理论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畜牧兽医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行业准入制度,组建了组织管理、技能培训、考核评价、质量督导、资格认证五大体系和人才交流平台,探索集成了畜牧兽医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商洛模式”。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共培训畜牧兽医从业人员逾8万人次,考核鉴定获证人员2 438人,其中获得“金蓝领”高技能人才证书17人,为全市畜牧兽医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整体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快了畜牧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各项指标的提升。据调查,全市规模养殖占到全市畜禽总量的62%以上,传统养殖快速退出,规模养殖迅猛发展,全市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快速转型。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县区工作开展极不平衡,个别县工作开展时动时停。二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三是培训体系尚不健全,技能培训不够扎实,影响鉴定质量。四是利用现成教材、试题和模拟操作方法开展鉴定,难以适应商洛畜牧业发展需求。五是政策激励机制不完善,与相关部门衔接不够,从业人员参加鉴定的积极性不高。六是工作经费紧张,工作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七是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实践操作技能差,养殖效益不高制约了畜牧业转型。

3 对策

3.1 围绕畜牧产业项目,构建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工作新机制

围绕产业项目进行技术人才培训,实现畜牧兽医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是推进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核心和有效途径。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必须与全市畜牧产业开发的重点项目结合起来,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开发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在发展产业的实践中成长。一是制定全市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划,提出总体目标,分年度下达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做到奋斗有目标,工作有措施,形成上下协调,市、县、乡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畜牧兽医技能鉴定的评价机制,从规划、师资、培训效果、资金投入、人才利用、激励政策、技术资源配备等各方面制定评价办法,组建评价小组,对技能开发进行综合评价;三是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的跟踪管理机制,建立培训登记制度、检查督导制度,对培训对象实施跟踪服务,了解培训效果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从而不断改进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四是建立畜牧兽医从业者参加培训的激励机制和人才推荐平台,对通过培训,经过技能考核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在市农业信息网和人社局人才网上进行推荐,为获证人员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和就业环境。

3.2 整合技术资源,创建新型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一是整合市、县企事业单位畜牧科技资源,组建市级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专家团,组成技木培训联盟,形成以技术支撑单位为主,企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参加的“一主多元”的新型畜牧技术培训体系,围绕畜牧产业开发重点项目,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畜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畜牧产业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配套技术。二是建立市、县、镇三级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实习培训基地,使参加培训者把学到的理性知识放到实习培训基地去实践,提高培训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三是整合市、县人力资源开发,商洛学院、农广校、市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等单位的技术资源,建立商洛市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重点研究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的路径、模式、方法。四是结合当前商洛市生产实际,针对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编写培训教材,彻底解决教材知识陈旧问题。对于新开发的特有工种,要建立市级题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新型技能培训体系做到“六有”,即有技能培训的师资、有培训学校、有实习培训基地、有教学设施、有技能考核的场地,有评价和跟踪管理办法,通过资源整合,从而全面提升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

3.3 加强队伍管理,推行畜牧兽医行业从业准入和资格准入

一是要完善市、县畜牧兽医职业技能鉴定站、点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确保鉴定质量。市、县鉴定站力争3年内通过省级验收。要严格资格证书管理,建立资格证书追溯制度和证书查询信息系统,严格鉴定程序和考评人员管理,做到督考严阅;二是要建立畜牧兽医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市、县建立评价小组,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位上的从业人员的工作实绩、理论水平、职业道德、业务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对取得资格证书未从业人员进行跟踪调查,通过评价和调查结果,验证技能鉴定和技能培训的质量,弥补技能鉴定工作上的不足,使培养出的技能人才能用得上,用得好,切实能满足用人单位生产管理的需求;三是要严格从业准入,市、县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畜禽养殖场备案制度,严格畜牧兽医行业从业审查管理,把畜牧兽医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由技能鉴定层面延伸到从业准入和资格准入管理的深度,把从业准入、畜牧技能鉴定、畜牧兽医资格证书制度和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开发相衔接,最终达到提高畜牧兽医从业者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四是要加强对涉牧企业从业人员畜牧兽医资格证书的管理,把企业职工是否有行业资格证书作为录用、考核、升职、付酬的依据;五是要强化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资格认证,真正使其做到有资质、有能力当好畜产品安全卫士。通过严格管理和行业资格准入,达到有能力者上、无能力者下的人才使用机制,使全市的畜牧产业开发工作在全面推进中实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3.4 实施岗位管理,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安全的畜产品是合格的畜牧技术工人按照生产标准生产出来的,合格的技术工人是通过畜牧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来的。全面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必须把重点放到养殖企业从业人员的岗位管理上。一是推行畜禽养殖场技术岗位持资格证书上岗制度,没有资格证书的不准上岗,已上岗的必须进行在职培训,限期取得从业资格证;二是各养殖企业要制定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岗位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将这些标准、规程、制度悬挂到工作岗位醒目的地方严格执行;三是全面实施“六有”,即有岗位管理制度、有持证的专业人员、有岗位职责、有各个岗位的生产记录、有质量监督员、有产品标识;“九有”,即有畜禽标识代码、有防疫合格证、有配种产仔档案、有消毒档案、有疫病防治档案、有死亡畜禽处理档案、有销售档案、有引种档案、有兽药饲料使用档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养殖企业的技术标准、技术管理、岗位管理“三个体系”。实现“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岗位管理、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畜产品开发”6个结合,整体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加强对养殖企业岗位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岗位管理不到位的,责令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停产整顿,直至掉销“动物防疫合格证”。

3.5 做好政策宣传,建立和完善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开发保障机制

党的“十”提出了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行畜牧兽医资格证书的政策及其重要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认知和参与。一是要在积极主动地争取阳光工程项目、职业农民培养、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的同时,积极争取市、县财政对畜牧兽医行业职业培训资金的投入,争取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市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资格证书、行业准入和从业准入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各职能单位,作为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三要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对在职业技能开发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四要完善人才评选的长效制度,每年开展技术比武、技术能手竞赛等活动,全力推进全市畜牧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无公害化“四化”同步方向发展,以为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4 参考文献

[1] 童建军.陕西“五大举措”力推畜牧兽医职业资格证书制度[J].中国畜牧业,2012(7):39-40.

[2] 冯葆昌.畜牧兽医行业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J].中国牧业通讯,1999(11):22.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例6

1当前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投入力度小,不利于畜牧兽医技术推广

当前农村畜牧兽医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主要表现出经费不足,经费是乡镇兽医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一环,经费不足不利于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因为经费不足不利于畜牧兽医方面的技术研究,不能够购买充足的药品,另外基础设施的建立也需要相应的经费投入。现在乡镇的畜牧兽医站多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方面在畜牧兽医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从事畜牧兽医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导致工作人员不能主动完成相应的工作,同时也制约着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另外,经费不足导致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简陋,更有甚者多年来,乡村畜牧兽医站的设备得不到更新,使其技术推广面临极大的局限性。

1.2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当前队伍素质偏低

当前乡镇畜牧经营方式多为家庭养殖式,其规模小,标准低,其本身的实力不足以吸引大学生就业,多数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一些大又强的企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往往不考虑去往乡镇。首先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少大学生到来后还要分出精力在这个上面,加上其设施简陋不能开展技术研究,收入少也是一个导致专业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很少愿意去乡镇站工作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调查显示,乡镇畜牧兽医站,高级技术人员仅占0.32%,中级技术人员占了12.9%,其余的都是初级以下技术人员。其中,大部分技术人员没有通过畜牧兽医正规教育。

1.3保障乏力,防疫工作很难落实

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但部分地区防疫工作尚未全面落实,更难以防范疫情。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政府在这方面的关注度低,由于多年来一直没有爆发大规模恶性疾病导致思想上松懈;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农民对疫情的认识薄弱,他们认为采取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就足够了。

2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措施

2.1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发展

畜牧经济,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畜牧兽医队伍。各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鼓励当地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且邀请专家对其培训。

2.2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乡镇畜

牧兽医推广体系发展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为畜牧兽医站购买一些先进的设备或者仪器;第二,加强科技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专业水平;第三,加强网络技术推广;第四,加大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要完善投融资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以社会信用、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和畜牧兽医技术系统的推广。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例7

一、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构不健全

县级畜牧局和农业局是基层畜牧工作的主要负责单位,但是,在畜牧兽医工作的各地很少、甚至没有设立单独的管理机构,这直接导致了对畜牧兽医的管理效率不高,并且由于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不统一,导致资源浪费问题不断发生,例如:商业部、卫生部及农业部各自管理一部分屠宰企业的检疫,内检、外检分设,职权交叉和分离现象给防疫检疫带来了很多矛盾和困难,防疫工作的协调难以统一,工作效率降低。

(二)缺乏专业的兽医人员

我国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很多畜牧兽医人员在上岗之前并没有接受专业的兽医知识培训,很多兽医技术和知识都是通过以往的经验积累而总结出来的。就目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的整体水平来看,在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中,接受过专业的畜牧兽医知识的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很少,很多接受过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都选择在县级以上的畜牧兽医单位工作,这直接导致基层的畜牧兽医工作水平难以有效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才的严重匮乏直接导致基层畜牧行业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基层的畜牧兽医人员的整体水平也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国家法律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未得到有效落实

《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动物防疫法》明确赋予乡镇畜牧兽医机构的技术推广和动物疫病预防职能,普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工作职能没有及时从动物疾病治疗转移到行政执法上来。行政执法职能没有与经营性活动分开,违反了《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有关“执法机关(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的规定,影响执法公正,损害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形象。

二、基层畜枚兽医队伍体系建设的法律要求

(一)《动物防疫法 》规定

第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实施动物防疫和动物防疫监督;第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实施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设动物检疫员,具体实施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第三,乡镇动物防疫组织应当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下,组织做好动物疫病A防工作;第四,从事动物诊疗活动,应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第五,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二)其他法律法规

《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首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业务上受农业主管部门指导,行政上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领导;其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事业经费足额由各级财政承担。

三、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体系法制化建设措施

(一)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机构

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对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各类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行政执法机构,依法负责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行政执法工作,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对其进行归口管理,并加强其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出入境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执行。

(二)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机构的建设

在基层畜牧兽医站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将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区别对待。县级行政兽医主管部门要在乡镇区域设立不同的畜牧兽医站点,对兽医人员、经费和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动物免疫工作的监督、对动物疫情的调查和动物医药的监督和管理等工作。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要对各畜牧兽医站点的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将经营性业务和公益性职能进行科学的区分,逐渐使畜牧兽医站点的管理向市场化方向靠拢。

(三)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稽查机制

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建立专职稽查队伍,统一监督、管理辖区内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推广工作。我们认为,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明确基层机构的工作职能,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建立一支高素质、规范化的基层动物检疫和技术推广队伍,从根本上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纳人法制化管理轨道。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兽医的综合素养

在畜牧兽医队伍的法制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兽医的教育培训工作,并注重对兽医人员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首先,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上,要注重抓思想理论的学习灌输、思想道德的劝导养成、和政治品行的操守执着,使畜牧兽医人员达到政治上的进步和成熟;在经常性的专业培训上,要针对队伍专业素养普遍较低的状况,适时开展各种培训,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究、函授等方式,使队伍在工作理念、法定职能、制度规章等方面,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例8

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切入点,其中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对于预防动物疫病和保证肉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过程中需要采用的对策,目的是使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工作更加适应新环境,以更好地处理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当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我国在主要农副产品及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等农业技术规范方面制定了国家标准1000多项,行业标准1600项,这些标准的制定对规范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降成本方面,畜牧企业应该做的是降低自身的成本,主要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增加技术投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等方式来提高效率。所以管理体制是影响畜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因素,作为畜牧业质量把关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更是如此,但在畜牧兽医技术管理领域中关于饲料、兽药制成品相关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导致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系分散,管理力度不均匀甚至出现管理缺失的现象。整体上表现为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农业管理体制改革。个体上的表现有:畜牧兽医相关管理机构的权责制管理不明显,兽医管理标准的层次不合理,采用国际标准程度低。国家和行业畜牧兽医管理标准在地方的配套标准不健全,不利于新时期农业改革的进行,尤其是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推广应用方面。由于过去缺乏对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各基层现有标准难以与国家标准接轨,各基层标准指标体系很难适应畜牧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1]。

1.2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受重视程度不同

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地质条件不同,使得畜牧业在各基层生产力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不同,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水平在实际中的运用程度不等,造成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过低,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加上各地区对畜牧兽医行业重视程度不同而相应的执法力度不同,有的地方畜牧兽医技术管理力量薄弱,在紧急情况发生(突发疫情)时,相关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疫情扩散,造成疫情事故发生。此外,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年龄普遍都偏大,对新技术的接纳能力比较弱,年轻的兽医从业者所占比例小且经验不足,在新老交替阶段需要通过良好的协调来度过。

1.3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已知我国颁布的畜牧兽医相关法律法规有:《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畜牧兽医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畜牧兽医工作法律体系,在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的法规还不够完善,相互间还有一些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中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畜牧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其实用性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脱节,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对动物疫情的控制等[2]。

2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2.1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

优化畜牧兽医整体结构,完善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是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措施。要规范兽医管理机构,减少相关附属机构的设立,协调管理畜牧业的相关机构,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共同协作。建立明确的权责制度,科学配置管理部门,确保责任到具体部门。在总体改革进程上,努力使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畜牧业的改革同步,畜牧兽医技术管理水平跟上农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

2.2全方位培养专业型畜牧兽医人才,提高其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强调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这是我们党立足当前、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基层执业兽医管理,使执业兽医除了专业技能外还有应对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保证兽医人力资源的储备,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

2.3健全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同时,还需要制定畜牧兽医专门的法律法规,这是解决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矛盾的根本措施。建立总的法律体系也是规范兽医行为,提高兽医工作效率的保障,以推进畜牧业更深层次的改革。同时还需要落实相关法律的实施,确保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要杜绝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对监督检查环节中发现的假劣兽药要依据法律严肃处理。

3小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和动物产品的主要来源。兽医的技术水平是保障畜牧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要件,是把控动物疫情的关卡和提高兽产品质量的必要技术支持。在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不完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从原因找到解决对策,做到管理体系的完善优化,提高人才储备和技术发展,加快相关法律体系的建设,以实现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系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例9

一、我国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畜牧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畜牧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

(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畜牧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畜牧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畜牧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畜牧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畜牧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畜牧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畜牧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执业畜牧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畜牧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二、我国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1)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畜牧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畜牧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畜牧兽医制度。

(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畜牧兽医服务实体。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例10

1.1双重管理存在监管漏洞

目前1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属区尧乡镇共同管理,属于双重管理,即业务上受区畜牧兽医站管理,人员尧经费由镇政府管理。区畜牧兽医站制订业务上的规章制度,但无法对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尧业务成绩进行考核,而镇政府对业务上了解较少,对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存在困难。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存在监管漏洞,工作上形不成合力,不利于对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管理与考核,不能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久而久之,易造成队伍混乱,各行其是,对区畜牧兽医站分配交办的业务工作敷衍应付。

1.2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覆盖面不足

辖19个镇,辖区总面积1525.74km2,仅设置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无动物卫生监督所,不利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加之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人员不足,监管力不从心,很多职能依赖镇畜牧兽医站协助履行。而镇畜牧兽医站本身人员不足,难以对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易导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搪塞了事,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1.3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目前,各畜牧兽医管理机构及镇畜牧兽医站都面临专业人员缺乏的困境。核定区畜牧兽医管理机构编制共30人,现实有在岗人员17人,缺编13人,占43%曰核定镇畜牧兽医站编制66人,现实有在岗人员50人,缺编16人,占24%。与此同时,的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区生猪尧羊尧家禽饲养量分别为83.80万头尧51.91万只和1909.20万羽曰肉类总产量6.99万t,增长7.7%曰禽蛋产量2.76万t,增长3.0%曰畜牧业总产值达13.37亿元,增长11.38%。现有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远不能满足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对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养殖小区尧标准化饲养尧疫病监测尧养殖治污尧生猪保险尧良种补贴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工作量增多,人员的严重缺编为畜牧兽医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新的难度。

1.4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现有的畜牧兽医专业服务人员中,基本是50岁以上的一代人在支撑。镇兽医站的50名在编人员中,34名为50岁以上人员,而村级防疫员则基本为50岁以上人员。从专业技术职称上看,镇畜牧兽医站中级职称人员偏少,高级职称处于空白,其中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26人。村级防疫员中没有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多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近几年,的畜牧养殖业向着多元化发展,养殖品种不再是单一的猪尧禽尧羊,特种养殖蓬勃发展。蜜蜂尧兔子尧野鸡尧野鸭尧孔雀尧鸽子尧麝香鼠尧甲鱼尧扣蟹等特种养殖对畜牧兽医服务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畜牧兽医服务人员由于缺乏技术知识更新,知识老化,观念陈旧,在服务中只会按部就班,以几十年来沿用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不断变化的畜牧生产问题,无法承担起现代畜牧业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无法解决畜牧业发展的新情况尧新问题[1-3]。

1.5村级防疫员素质低尧待遇差

村级防疫员主要是由镇人民政府以技术服务方式聘用,实行购买服务,按劳取酬,省尧市每年对村级防疫员也有一定补助,但由于上级部门对拨款说法不明确导致村级防疫员补助难落实。2012年,江苏省里拨款108.54万元作为村级防疫员的免疫注射劳务费,但后续文件又将该款作为防疫经费。由于前后对所拨钱款用途的说法不一致,导致基层部门在钱款的使用上瞻前顾后,不能及时地把补助款发放到村级防疫员手中。村级防疫员报酬低,工作量大,工作条件差,又没有落实职工养老保障待遇,造成畜牧兽医大尧中专毕业生宁愿待业或从事其他工作也不愿从事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现有的防疫员文化程度较低尧业务技术水平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免疫质量得不到保证,存在疫情发生的风险。

2对策

2.1调整管理体制

按照国务院和江苏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调整兽医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人员尧经费尧业务统一归口于畜牧兽医站,由区畜牧兽医站统一管理和领导。区畜牧兽医站负责乡镇兽医站和基层兽医人员的管理与考核,将年终考核与工作能力尧业务成绩结合起来,引入绩效工资制度,全面提高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工作积极性[4-5]。

2.2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所建设

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或派出机构,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统一管理。所辖的19个镇不必每个镇都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可以根据各镇饲养动物的数量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量的大小将相邻的几个镇划分为一个区域,设立一个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由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来执行所辖区域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接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领导。

2.3充实兽医服务队伍

一是在科学设置岗位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招录畜牧兽医大专院校毕业生,补充人员,充实队伍。同时为了留住人才,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在基层工作,可以对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聘上适当给予优惠政策曰二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基层兽医人员编制管理,防止其他单位占用基层兽医站人员编制,切实保证兽医人员安心从事业务工作曰三是要吸收兽医专业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村级防疫员的队伍中来,提高村级防疫员的整体素质[6-7]。可以借鉴野大学生支援西部冶的模式,对从事村级防疫员达3年以上的大学生在招录在编兽医人员时给予照顾,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4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

冤畜牧兽医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工作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鉴于目前全区冤畜牧兽医队伍普遍存在的年龄老化尧知识陈旧的状况,必须提高冤畜牧兽医队伍业务素质。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大中专院校的资格学历考试和函授学习,同时聘请专家及大学老师不定期授课培训,每2年进行1次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成绩纳入职称职务晋升参考。对于村级防疫员队伍,要有计划尧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岗位培训。分批对村级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尧基本操作技能尧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拓展基层兽医人员知识面,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技能。通过培训和自学逐步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更好地为畜牧业生产服务。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例11

中图分类号:S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238-01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构建起的乡级以上的兽医技术推广机构近六万余个,在这其中省级或省级以上的机构约有近三百个,地市级的兽医推广机构约有近一千四百余个,县级的兽医推广机构约有近一万个。同时我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同时从业人员的素质也较初期有所提升。

1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

1.1 我国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的三定工作有较大的突破

就目前我国的畜牧兽医站的发展情况来讲,除了极个别的地区没有建设畜牧兽医站的必要,其余的乡镇基本都已经建有畜牧兽医站。并且全国有近七成的乡镇兽医站可以享受到国家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在上世纪中期我国刚开始建设乡镇兽医站的时期,仅有三千余个乡镇兽医站成为全额拨款或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我国加大了三定工作的工作力度,使得我国乡镇畜牧兽医站在长时间内没有被列入到财政预算中的局面得到了本质上的改变,并且乡镇畜牧站的管理体系建设也逐渐完善。

1.2 我国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被完善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农业部通过加大对乡镇畜牧站的建设力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但使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的办公条件有一定的改善、配置了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使得我国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同时也使得工作站的服务手段得到了一系列的改善,并且技术推广手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疾病监控以及防治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1.3 体系的建设推动的了畜牧行业的发展

通过不断的构建完善的推广机构、加强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畜牧兽医站科技推广以及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特别是在我国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大量的畜牧兽医科技成果得到了推广,并且工作站的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同时我国的良种畜禽饲养技术、秸秆过腹还田等技术均有突破性的发展。

2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稳定,体制存在问题

就现阶段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的发展情况来讲,一些地方的政府职能部门,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缺乏必要的认识,并且依旧认为兽医站治病的同时采用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对于畜牧兽医站所应该承担的科技推广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认识不够,这就造成了很多的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在文件上被定义成事业单位,但是其机构性质以及经费的来源却不属于事业单位,而是大集体性质的单位。就现阶段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站的工作现状来讲,有近三成工作站经费依旧没有落到实处,并且有近两成的工作站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由乡镇负责管理、推广队伍不稳定,同时工作站的固定资产流失较为严重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对畜牧行业技术的推广造成一定的影响。

2.2 服务手段落后

就目前的工作站的现阶段情况来讲,其机构服务设施以及推广方式比较落后,并且工作场所较为简陋,设备老旧情况比较严重。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站的办公场所都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设的,并且相关的仪器设备也是那同时期安装的,这就造成了现有设备不能满足畜牧生产工作需要。简陋的服务场所又严重影响先进仪器设备的引入。约30%的县级机构缺少疫病诊断、检验和监测手段,仅有的冷藏设备也只是一二台电冰箱,特别是乡级畜牧兽医站,多数不具备畜禽品种改良设施。约5%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影响了推广工作的开展。

2.3 事业经费不足

目前,全国大部分乡镇站人员工资不能兑现,业务经费严重不足,生活及工作条件差,中青年骨干流失严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步履维艰。

2.4 推广队伍素质不高

目前,省、地、县、乡级推广队伍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不足40%。其中乡级不足10%,特别是在乡级机构中,由于长期延续下来的大集体性质,客观上造成人员来源复杂、素质低下。目前乡级机构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60%以上。

2.5 工作站的内部管理需要强化

有相当一些基层站管理水平低下,服务项目单一,服务工作形不成系列,重产中,忽视产前、产后的弊端根本没有扭转。

2.6 机构分散、专业分割、形不成合力

目前,大多数地区在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置上,均按畜牧兽医、饲草饲料、疫病防治、畜禽改良等专业分开设置,有的地方兽医防检分成防疫站和检疫站,全国省、地、县三级同级同类机构平均三个以上。本来是一个机构能做的事却分出许多机构,影响技术推广工作效率。

3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设

逐步形成以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为中枢,省、地、县、乡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村级推广服务组织为基础,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通过服务网络,及时了解交流科技推广、良种繁育、畜禽疫病防检疫、草地建设、畜产品、药械监测,以及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运作情况,从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网络建设采取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办法,先把条件比较好的中央与地方联建服务中心和部分地方自建“中心”以及部分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实现微机联网,从而辐射周边,以点带面,逐步全面实施。

3.2 加强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实行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部门培训和地方培训相结合等多方式、多层次地对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到2013年,各级技术推广人员的文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其中乡级技术推广人员50%达到中专以上水平,同时逐步实行有关职业持证上岗制度,以提高其推广和执法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先聪.关键是提高组织化程度―关于加快农业转型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199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