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1 17:12:43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例1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前景,它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特点却是热情高,积极向上,但不稳定,不持久。班主任向集体提出奋斗目标。就可以激发学生有所追求,有所向往,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和行动。在我担任差班班主任时,针对班上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将学习标准定为“作业书写工整、独立完成”、“按时交作业”、“老师批改后要改错”、“作业争取达到优良水平”等几项分目标。由于这一管理目标符合学生进步的规律,易于启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随着分目标的逐个实现,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很有关系。因此,班主任接新班后,就应重视班干部的选择和培养,在选择班干部时应通过设计“学习园地”布置教室、开展文体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从中发现那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为同学服务、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同学担任班干部,选定班干部后,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工作,还要在工作方法上具体指导,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和竞争意识。

三、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和同学交往关系能使每个同学心情舒畅、愉快。建立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主要靠班主任在集体中的导向作用。

1.班主任要热情关心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班主任要努力倡导同学之间建立团结友爱的关系。

四、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内学生正确的集体舆论,使学生分辨是非,支持和倡导正确的言行,批评和制止不正确的言行,集体才能更加团结,不断进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地成长。首先班主任可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道德谈话,宣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学生阅读反映革命领袖、先进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故事或文学作品等等,使他们提高认识。再次,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好思想、好品德,及时给予表扬,又要注意观察学生中错误的看法和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给予批评教育。

五、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 班级教育活动包括的方式很多,如组织学生开展“送春风”活动;开展帮助他人,为集体做好事活动;帮助村镇、街道收集废品活动;还可开展植树、积肥和秋收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为这些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亲自探索、亲自实践以发挥自己才能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活动中使其得到欢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六、班主任要及时做到“后进生”转化工作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纪律差、不求上进、品德差的学生,学生一旦戴上这项“桂冠”,便很快与责备、训斥、冷遇、自卑、失败等字眼结缘,再也得不到尊重,受不到激励,找不到出路,便自暴自弃,死心踏地地忠于“后进生”职守了。

了解了这些特点,我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引导:

1.开展多种活动,及时加以点拨,增加学生互相交往的机会,从而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2.培养自尊自爱,我并不比别人差,引导学生相信自我,不甘落后,使其勇敢接受自己。同时应教育其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不要过分注意别人的反应。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8-0085-01

众所周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在广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初中学校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初中班主任不仅要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更要负责班级德育工作。再加上日常的其他教育教学任务,我们发现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是极重的。虽然如此,初中班主任仍应对德育工作高度重视,积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与机会对班级学生进行德育。在具体德育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初中班主任面临同样的困境,应积极突破。

一、突破学生差异困境

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部分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仅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未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由此造成德育成效并不明显。为突破该困境,建议初中班主任在具体德育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对全体学生统一实施德育,更要注重对学生个体的专门性德育。初中班主任可以给班级内所有学生建立一个品德档案,记录班里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如此一来,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便可翻看品德档案记录,发现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品德薄弱点,进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有区别地进行德育。在此过程中,品德档案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初中班主任在建立品德档案时,不仅要认真、细致,经常观察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更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深入了解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伟大领袖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中班主任通过认真观察及了解,便可建立起更为科学的品德档案。

二、突破理论不足困境

目前,很多初中班主任并不是政治专业出身。因此,在德育方面往往会出现理论素养不足的问题。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仅凭经验是很难有效完成的,更难取得理想的德育工作成效。为突破部分初中班主任存在的理论不足困境,建议他们应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德育方面的理论素养。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途径:(1)通过学校阅览室,阅读与初中班主任德育方面的期刊资料。大部分初中学校的阅览室均搜集有大量与初中班主任德育相关的期刊资料,这些期刊资料是初中班主任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重要载体。(2)通过网络阅览与初中班主任德育相关的文献资料。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互联网上与初中班主任德育相P的免费资料也越来越多。班主任完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页浏览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3)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组织初中班主任进行理论培训。在具体培训过程当中,不应仅仅注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理论方面的培训。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例3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和思想价值观念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暴露出来的问题非常多,各种校园暴力事件、违法事件层出不穷,让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提起了更大的关注。初中生本身心智尚未成熟,考虑判断问题不够全面,很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和刺激而做出错误的事情,走向歧途。要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从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入手,更新德育教育工作方式,实现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

一、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合理规划是先导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德育教育规划,德育教育工作缺乏规划性, 难免出现一些漏洞和不足,难免会影响学生群体的德育水平的有效发展。眼下教育部门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初中学校要善于把握相关的文件精神制定合理有效的德育教育规划,把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资质、水平,学生群体的道德水平和思想观念概况、预期达到的德育教育目标、德育教育的课时安排和重点培养的德育思想观念等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确保学校整体的道德教育工作有所遵循,有所依据,从整体上把握德育教育的脉搏和节奏,避免德育教育落差太大。

二、教师队伍的德育素养需要强化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队伍的德育教育素养和水平对德育教育结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要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最关键的是要德育教育队伍自身的素养有所提高。老师们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水平,积极以最先进的德育教育方式、德育教育理论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1.强化理论修养,培训和学习很重要

学校要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需要注意对教师们进行理论培训。要将教育部门或相关部门提供的德育教育文件、指导等内容及时传递给教师群体,注意及时更新教师们的道德素养,用强大的思想道德素质武装每一位教师。此外可以考虑让德育教师队伍参加相关部门开展的培训,吸收新的经验和成果,丰富教师们的德育思想素质。此外考虑到德育教育工作需要贯穿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之中,也可以将其他课程老师集中起来进行德育教育培训,让语文、数学等任课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可以发挥出一定的德育教育成效,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提升。

2.强化道德实践能力,践行道德风尚

教师们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要只停在嘴上,还要落实到手脚言行上。老师们要从自身做起,注意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道德观念,体现出师德师风,以身作则的为学生们做出示范,让学生们从教师的实际工作、生活之中的表现获得熏陶感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和传统美德,从细节之处做好道德实践,以优秀的道德素养发挥带头作用,让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群体的熏陶和感染效果,还有利于加深道德教育的说服力,让学生心甘情愿地跟随老师做好德育工作。

三、教师队伍要注意分析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做好教学方式改良

1.分析学生的道德心理特点,了解其特点

针对学生群体的道德观念和心理开展工作,才能确保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我国初中学生群体的道德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为公德心缺失、以自我为中心,存在较为严重的叛逆心理。初中学生群体的道德心理优点主要表现为乐观、向上、进取心强。除了要了解学生们的道德心理特点,教师们还要深入了解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日常生活活动中有哪些违背道德教育的现象或举动,将这些情况进行汇总,在教学活动中以这些行为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和探讨,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举止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让学生们明确自己的需要改进的部分,从而提升道德教育的实践指导性和实效性。

2.树立典型作为榜样,以点带面提升德育水平

从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来分析,如果能够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道德学习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教师们可以考虑在班级中选择一个表现良好的学生作为德育教育典型,进行公开表扬,要求学生们向他学习,邀请模范榜样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道德观点和经验、思想价值观念,从而掀起一股道德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向特定的榜样学习。

初中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在看到其他同学因为道德表现良好而受到表扬的时候,就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羡慕之情。教师们通过潜移默化的塑造道德模范来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让学生们体验到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深受广大老师认可和支持的,这对于启发学生群体整体的道德水准提高有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

四、建立道德教育观察与评价机制

合理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要重视教育效果的评价与审核机制建设。特别是关注道德教育实效性而做出的探索和改革措施,其实际效果和学生的课堂反映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难以确定。初中道德教育负责部门和人员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道德教育效果观察与评价机制,对德育教育新思路、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对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汇总,为德育教育方法的改良改进提供客观可靠的指导。健全完善的德育教育效果观察与评价机制对于保障实效性教育尝试和探索的效果有重要意义,一定要引起教师队伍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五、总结

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合理的教学规划、优秀的教师队伍道德素质、改进型的道德教育方法和合理有效的德育教育效果评估机制,来共同来促成。初中学校要紧密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进行科学严谨的分配、整合,积极落实各项教学规划,确保德育教育成果发展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纪文晓,高中建.借助社会工作理念创新高校德育方法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5).

[2]张燕.润物无声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J].新课程,2011,(06).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例4

在人生十年至二十年的集中教育阶段中,初中教育阶段承接小学,开启高中,在教育阶段整体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在这个年龄段的教育工作中,初中德育工作居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是保持学校正确办学方向,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班主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下面本文将进行详细论述。

一、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策

1.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展开德育工作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文化古国,也是世界上的文化大国,我国具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传统节日、纪念日,在这些传统节日、纪念日通过举行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能收到良好效果。在重大节日开展文艺会演、各种兴趣小组、故事演讲等都是行之有效、喜闻乐见的德育工作方式,能够为德育内容注入时代特色,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师益友的正能量环境。

2.创新并开展文化德育活动和生活德育活动

一次活动的德育效果胜过无数次说教。逼迫灌输式的德育模式早已不适应今天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我们要创新德育载体,寻找德育途径,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初中生在活动中去感悟、体验,提升自身的德育修养。

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根据初中校园的实际情况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德育管理能力,才能提高初中生的德育水平,为他们高中乃至大学进一步接受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635.1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课程思想内容和课程范围之广,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能力和智力开发,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而言,能够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就简单分析了初中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工作。

一、初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专业素养外,更注重人文修养,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在初中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对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改革。如何通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能够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学习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是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老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人就获得了人生的方向和动力,也就必然有充实的精神生活。青年初中生是社会中最具有开放意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对现实不满足,无尽追求理想主义的一群人。”理想信念包含丰富的内容:一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人生理想。但是不可否认富有理想的青年学生存在着理想模糊、错位,信念不坚定等情况。这里的理想信念是指初中生一般性的理想信念。

二、当前初中生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种更多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但教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也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学、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尤其重要的是,中国教学是知识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同时,也有道德教育的功能。

笔者通过研读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所查找的教育研究资料,初步提出了指导―自主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模式。只有如此,才能为有效地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努力的方向。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这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预先准备的一些这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然后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总结出的问题进行一讲解。

从身体的道德教育因素描述情节、表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客观事实特定的艺术品质,生动的文学的内容。事实上,这也是在哲学相互之间的关系。鉴于德育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关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启蒙教育,使学生发展健康人格,培养良好的德意志品格。

三、新时期初中学生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新模式

(一)课型特点要突出

从心理学角度和理论依据分析了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和自主学习实践的理论基础,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我们把预习的载体――导学案设计成了阶梯式作业:①预习课文填空题。②研读课文探讨题。③课外班主任德育工作拓展题。以学校为基础的,也被称为“校本”,但它不是完全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基础的不完全统治学校本身的一切,实施。情感教学法是样本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材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关系,如果教师对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就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学科,他对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感情就是积极的,否则就是消极的。而教师的情感教学法活动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

目前大部分现代汉语阅读教学采用的模式是,首先教师讲解生词并朗读课文,然后讲解课文内容,接着学生跟读课文或者学生之间朗读课文,最后围绕课文中的话题组织讨论或谈感想。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材作为学生了解母语的主要渠道,对于他们今后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学习意义更加重大,所以选择合适的教材有利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来说,什么样的教材蕴含丰富的文化因素,什么样的文化因素适合在教材中出现,在教材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的效果,也会对学生正确的运用班主任德育工作进行日常交际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作为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是一个集学习,教学和学校为基础的组织,交流的学校为本的理念。在现代教育中,以学校为本的理念,教学模式的建设已成为学校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四、结束语

总所周知,我国初中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要从引导以及发现的角度去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多样化,从时代的特点出发,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素质,改善现有的教育机制,使初中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随着初中规模迅速扩大,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需要探讨。公寓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沿用条块管理,即:后勤部门承担物业服务,学工部门负责班主任德育工作,保卫部门做好安全保卫。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缺少事前预防、过程控制和事后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在公寓构建全新的、和谐的学生班主任德育工作氛围已经提到管理者的面前。以学工部门专职人员为主体、后勤服务部门和学生自主参与管理为两翼、网络教育为途径的初中学生公寓班主任德育工作新模式值得探索。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例6

德育教育作为一种思维意识层面的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行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积极的在初中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渗透势在必行。本文将针对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意义

在学科中积极的融入德育教育因素,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的教育改革重点内容之一。可以说,开展德育教育渗透,是实现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1]。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高效的德育教育,能够帮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思想道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自信、坚强、努力、进取的良好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德育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品质的强大推动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习惯、转变不健康的思想,切实的树立了学生健康、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在初中教学工作中积极的渗透德育因素的意义重大。

二、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

(一)积极的在体育理论课程中渗透德育因素

初中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及我国体育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此同时,很多初中体育理论课程中还涉及到了很多中外优秀体育运动员的辉煌事迹,可以说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的效率相对较高,祛除了外界环境的嘈杂,学生们能够更加集中的将精力转移到教师的授课中。例如,教师在介绍我国“国球——乒乓球”时,教师便可以将我国著名的乒乓球女运动员“邓亚萍”向学生介绍。让学生在邓亚萍的事迹中感受到与命运抗争的伟大勇气[2]。通过对“邓亚萍身高太矮被河南省队拒绝”的实例介绍,让学生明确“先天的外在并不重要,重要的还需要后天的加倍努力”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自强不息、顽强努力的良好思想品质。

(二)在体育教学单人项目中渗透德育因素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往往会涉及到多种多样的个人体育项目。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渗透区别化的德育因素,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体育项目锻炼中的理论内容。例如,在100米、200米短跑中,教师便可以从短跑训练中渗透“敢于突破自我”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在每一次短跑中都比上一次表现更好;在长跑比赛与单杠练锻炼中,便可融入“坚韧、努力实现人生目标”等内容的德育因素,使学生将长跑当做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努力的克服困难,最终战胜困难取得胜利。针对投掷实心球、羽毛球锻炼时,教师便可以将“学会总结规律、懂得掌握方法”的德育因素相贯通,切实的使学生感受到想要取得成功不能用蛮力、学会掌握方式方法、学会变通的正确思想观念。

(三)在体育教学团体项目中渗透德育因素

团体项目是初中体育教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团队活动中往往会涉及到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处理、矛盾冲突等问题。教师可以积极的利用团队合作项目,针对学生的德育思想进行引导。例如,在班级开展小组接力活动中,由于接力活动涉及到输赢,使得同学之间会出现埋怨的现象。当出现此种情况时,教师便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良好思想品德。此外,当开展竞技类团体比赛中,教师可以可以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3]。例如,在开展“班级篮球赛”时,由于参与球赛的同学普遍都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出色的表现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导致同学之间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此时,教师便可以积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引导。在得知发生矛盾基本情况后,教师便可以将“舍小家、为大家”、“从团体利益出发”等思想道德内容,向学生进行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手段,使学生们摒弃自私的心态,促进学生团结一致赢得比赛。高效的在团队项目教学中,引申德育教育因素,切实的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取舍,切实的通过德育内容的渗透,深化初中体育教学内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渗透是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高效的开展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渗透,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滿足了素质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新课改内容的深化。充分的分析体育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德育因素进行有机的调整,切实的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彰显初中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大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2):87~89.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例7

对于一个班级来讲,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班主任扮演着班级管理工作舵手的角色,也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班主任不但起着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沟通并共同教育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日常卫生等进行全方位管理,可以说工作是繁杂而至关重要的。但不管班主任的工作多么繁杂,都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真正做到五育并重、德育为首。

1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在生活和学习上逐渐减少对父母看护和管理的依赖,但是尚未达到高中乃至大学阶段能够完全自立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起班主任队伍的德育工作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青少年学生为主体进行参与的德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转变,完成德育工作改革。

2理解学生能避免疏远、对立,理解能化解矛盾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上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中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班主任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正确的态度应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还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班主任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唯有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沟通。人们常说“理解万岁”,理解是宽容的体现,是情感贴近,是心与心的碰撞。理解能避免疏远、对立,理解能化解矛盾。理解是粘合剂,能将师生之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2.1寓德育教育于班级活动:

要打破德育工作只能即时进行的限制,解决德育工作计划性不强、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建议班主任将班级活动设计成德育教育主题的,以一次深刻的集体性德育教育代替对每个学生的谈心,并且通过德育教育预防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德育工作过程中也重视班级活动的重要性,但在学校里进行的班级活动缺乏实用性,因此班主任可以向学校申请,将班级活动推行到校外。例如,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保日,班主任可以将这一天的班级活动课移到校外,组织学生进入到街道和社区,观察不文明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制止这些行为,阻止不文明行为最多的学生评为“环保公益先锋”。学生在实践中会体会到不文明行为给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劝人环保的难处,这种深刻的体验会让他们在日常的行为中更注意环保,公共道德也同时得到提升。另外,深入社会的班级活动能够开阔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程度,也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

2.2与学生家庭联合营造德育环境:

青少年有自身的心理发展需求,但是由于社会活动的原则不同,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在家的行为受到家长的管制和限制,在校的行为受到教师的监督。加之初中学生要应对“中考”,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的关注点都在学业水平上,很少重视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即使班主任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倾听学生的心事,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支持他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并加以引导,但是学生一旦回家,将在校获得的德育教育运用在家里,可能会适得其反。例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而家长非要监督、学生希望帮家长处理一些家务而受到家长的斥责:“有心情帮忙做家务,还不如去学习”。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受到打击,主体性地位被剥夺,德育教育效果难以保持。因此,建议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同时,将这种德育教育思想传输给学生的家长,力求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所处的德育教育环境都是一致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表现能够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才能展现,德育发展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

3加快推广渗透教育理念

有效的德育是需要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与其他教学课程交流配合完成的。新一轮课程改革,顾及到了各门学科的特点,注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诚信、善良、踏实和稳扎稳打等新时代青年应具备的素质。初中班主任应该认识到青少年正处于性格不稳定、浮躁的青春期,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在玩的同时让他们学到各种知识。例如,组织各种网络竞赛、讨论活动,让学生认识网络的利与弊,讨论怎样合理有效利用网络而又不沉迷于网络,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信息寻找材料,开展有奖知识竞答等活动。这样在有效利用网络的同时,又能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

4德育工作是系统性工程

班主任针对学生有效地执行德育工作,就是他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它和各位班主任本身的性格、理论知识水平、德育工作理念以及教育工作模式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和社会、学生家庭、学校教育、班级活动、学生自身品德有着直接关联。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系统性的大工程,它就要求在整个系统环节里各个方面都要有科学性,要有针对性,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不断提升其效力。综上所述,目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存在教育时效的“应急”性和教育方法的刻板性,而德育教育要求突出情理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因此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应该进行创新。笔者认为创新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将班级活动带到校园外,使德育教育贯穿在具体活动之中,增强德育教育的长效性;第二,与学生家长加强德育教育合作,营造学校家庭相一致的德育教育环境,使德育教育的“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白铭欣.班主任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59-60.

[2]全,易连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

[3]刘来喜.例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6-17.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例8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更加关注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在初中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现阶段我国的初中德育教育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未来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应该以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为主线。

二、初中德育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层次性不足

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学生素质与道德培养的标准,甚至将其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案,国内各大学校都按照此标准对学生进行塑造,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要求。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与性格的形成,更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近年来,国家也了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意见,指出针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教育应该以其成长特点为基础,进行分类、分层次、分层级的培育,而不是军队式培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不能拿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也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如果用单一的大纲来要求学生,就会丧失教育的本质。这是不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内容成人化

很多初中德育教育教材中的语言与内容过于成人化,某些语句晦涩难懂,甚至需要一定的逻辑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教师讲授难度高,学生排斥情绪高,呈现“双高”局面。此外,大量的概念与理论充斥教材中而缺少实例,让学生感觉这些知识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实用性,甚至有学生表示德育教育与自己无关。教材中罗列、堆砌一大堆理论概念,缺乏生动的实例讲解,尤其是没有将理论内容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力与接受程度,导致课堂上呈现一种“教师激情澎湃,学生冷眼相待”的情况。德育教育内容过于高深,就会让学生难以理解;过于简单,教师照本宣科,就不会引起学生重视。初中德育内容成人化严重,不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必然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毕竟初中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不够,实践能力较低。这也是初中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最终会流于形式。

(三)德育工作不统一

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常常呈现出孤军奋战的局面。很多初中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德育教师,德育课程通常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代劳。然而其他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平时也很少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不重视学生价值观、道德素质等的培养。这些非专业教师通常不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品行,他们认为这并不是自己的职责所在[1]。德育n程由于是非应试课程,常常不得不给那些应试课程让路,课程时间常常被占用。除非学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行为,如早恋、打架斗殴、犯罪等,校领导和教师才会想到进行德育教育。此外,学校将学生的一切偏差行为都归咎于德育教育的缺失,使得德育教师的工作量异常巨大;然而又因为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这些问题常常不了了之。即学校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德育教育体系,工作开展是盲目的。

三、初中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方法

(一)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有区别的德育教育。对未成年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应该过多地表现出政治性,应该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比如,针对初一学生,应该以爱国教育为基础,多带领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开展社区帮扶活动,定期召开德育班会,使学生沉浸在一种良好的德育环境中。针对初二学生,学校应该开设生理卫生课程,在其中融入道德教育,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引导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针对初三学生,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科学意识,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与探究观察世界与自身的方法[2]。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德育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完善德育教育体系

建立校长负责制的多级德育教育管理模式。各年级组长充分发挥主动性,制定本年级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要求,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各班班主任深入到学生当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德育教育方法进行相应的教育。各科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发挥带头作用,每位教师辅导7名左右的学生,随时跟踪学生的心理成长轨迹,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困惑。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在学生中建立德育学习小组,方便学生彼此交流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共同学习道德模范,学习先进道德事迹。要建立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领导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深化全体师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还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阅读经典文献的方式增强学生内心深处对道德规范的认可和支持。

(三)创新教育方法

不可否认德育课是进行德育的主渠道,但是教师要改变过去生硬的说教方式。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校德育生活化。如开展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讲演活动、运动会、主题班会、文艺会演、有奖征文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其积极进取的精神。要努力办好校园广播、校刊、板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学生产生“近朱者赤”的良好效果[3]。尤其要注重发掘学生内心的向善力量,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范,营造良好的崇德向善氛围,使人人因努力践行道德规范而自豪,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投入到道德实践当中。同时,要积极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校园里面常见的陈规陋习和发生在学生身上突出的道德问题,应予以重视,重点解决现实中最迫切的问题,将调查结果张贴出来,使全体师生都能受到教益。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关键在于有层次、有目标、有方法。借助多种方法与手段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最坚实的文化基石,是培养“四有”青年的动力所在。唯有如此,才能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有所突破,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例9

引言: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基础,是保证青少年能够健康成长的必要措施,是初中文化课教育能够正常开展的支柱,也是初中教师们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德育教育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能够取得怎样的效果,始终是初中德育教育研究的热点。

1.初中德育教育问题

1.1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生德育状况较为困难

目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尽管对德育教育的改革已经开展起来,但是班会和谈话性教育始终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前者只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后者则主要针对后进生,但实际教育效果甚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的作用仅是维持学校校风校纪,使学生遵守纪律,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关注还存在不足,因此,从根本上改变初中生的德育状况较为困难。

1.2初中德育教育面临“两难”

初中德育教育面对着“两难”的处境,第一种是教师德育教育和家长家庭教育的方向不一致造成的,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仅在于“成绩”,忽略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得初中生存在集体心理发展不健全的状况,而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与家长给予的家庭教育是不一致的,给学生造成困惑;另外,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的责任分配不均,使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管不到我”,也使任课教师形成“德育教育非我的责任”的想法,这使得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缺乏支持,显得更加困难。

初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学校的德育教育力量大大削弱了,德育教育的效果本应该是在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适应校园生活之外或者人格成长的动力,逐渐掌握自身发展的方向,而实际上初中德育教育并没有做到这点,这意味着,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已经成目前初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增强初中德育实效性的方法

2.1用“爱的行动”代替“谈话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中的班会和其他活动固然能够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的德育教育,但在针对后进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仅使用“谈话教育”的方式是不够的,初中后进生们本身就对教师的言语说服存在反感情绪,因此,应将谈话教育转变成为以实际行动为主的“爱的教育”,使后进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来自班级的温暖,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后进”状态。小军是我们班里存在感低、自信心不足的后进生,我在校运动会上对他进行了特殊的观察和照顾,帮助他找到一个发挥自己长处的支点――个子高、弹跳能力强。小军在校运动会上为我们班赢得了年级组跳高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受同伴瞩目的“英雄”。我当着全班的面称赞他:“小军同学为班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大家齐喊三声――小军小军你真棒,我们大家都爱你!”在全班同学的鼓励当中,小军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2.2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

初中学生要应对“中考”,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的关注点都在学业水平上,很少重视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要使德育教育有实质效果,就必须尊重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即学校和家长必须为学生营造一致的德育教育环境。因此,班主任应该从内心相信学生有自我改善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将“信任”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并将这种德育教育思想传输给学生的家长,力求学生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所处的德育教育环境都是一致的;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道德表现能够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一致认同和支持,只有这样,学生的德育教育主体地位才能展现,德育发展的主体性作用才能够得到发挥。

2.3加强任课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辅助作用

要增强学校德育教育的力量,就要使全体教师都担负起德育教育的责任,很多班主任甚至学校领导认为任课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缺乏经验,可是任课教师却能更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有一次班级扫除,班主任病了请任课教师代替看班,在扫除过程中学生并不积极,任课教师只说“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不喜欢做这些事情,但是我现在很乐意做,因为,成年了之后任何事情都得自己处理,没有谁会跟你身前身后替你打理所有事情,到时候你和别人一比,什么都不会,直接被鄙视”,这样简短的一段话,使学生都默默投入到扫除中,大概是怕以后“被鄙视”吧。任课教师没有班主任“管束”学生的角色束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不被班级事务缠身,有更多的精力进行德育教育,因此,任课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是值得发挥的。

3.增强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意义所在

中学学校教育的目标包括学生的知识文化和其他综合素质等几个方面,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高,在校学习过程中少给教师找麻烦,回家能主动完成作业,对自己全面发展有所要求,那么学校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德育教育的另一个意义就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当前中学生存在种种心理问题,对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来将极为不利,而通过德育教育,使青少年从自负、自卑、自私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使青少年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达到知识和思想的统一发展,这是学校德育教育为青少年成长送上的最宝贵财富。

4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实际效果并不能展现德育教育的优越性。为了加强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在德育教育投入爱心,以实际行动进行后进生教育,重视德育教育环境的营造,并加强任课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辅助作用,只有这样,初中德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才能展现出来,初中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才能得以展现。

参考文献:

[1]杨娇珍.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德育课时效性[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01):38-39.

[2]严世祥.分析中学德育管理中的“以人为本”[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16-17.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例1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更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初中是重要的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处在成长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很强,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

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处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意识形态互相渗透的情况。我国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避免受到腐朽的外来思想的冲击,必须让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促进学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国民的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3.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课业上要承担一定的压力,他们刚刚从小学阶段过渡,而初中和小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任务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很难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无惧生活中的磨练,敢于直面困难。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在课堂上对学生展开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在讲《皇帝的新装》之前,可以给学生讲“金斧头和银斧头”的故事。一个农民把木斧头掉进了河里,河神拿着金斧头和银斧头来问农民,农民都说那不是自己的斧头。河神因为农民的诚信,最终把金银斧头都送给了农民。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做人讲求诚信的重要性。在学生对诚信有所感悟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普通百姓要讲求诚信,国家的君主则更要讲求诚信。通过课程导入,学生可以逐步体会到课程的主旨,认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比如在讲《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用饱满的情感朗读文本,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在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音频和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比如在讲《背影》时,教师可以把文本中的画面栩栩如生地描述出来,同时教师可以介绍自己对亲情的体验,让学生感受骨肉亲情的力量。比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应该抨击以金钱衡量亲情的行为,让学生对亲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情感教育,比如在讲《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着力渲染植物的顽强生命力,从植物推及到人,鼓励学生也要像紫藤萝一样,拥抱生活,热爱生活。在讲《落难的王子》时,教师要突出人面对困境时的顽强不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阳光和雨露。

2.在课后对学生展开教育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阅读的书目。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更能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让学生在知识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教师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书店阅读《唐诗三百首》、《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唐诗三百首》是我国古诗的集大成者,意境醇美,可以让学生感染美和善。《爱的教育》是一首爱的颂歌,可以让学生体悟师生之爱、母子之爱、挚友之爱、大我之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则是生命不息的宣告,作者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态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后开展专题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以“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为专题,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与初中生学习生活有关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遇到挫折是十分常见的,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师生讨论和生生讨论,让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减少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寻找合适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体育德育论文例11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对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在这个时期心理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一个有力的基础。然而,初中阶段很多德育教育往往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过分脱离,这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并且很多教师过分的重视课堂教育,整个德育教育处于一种封闭性和灌输性的不良状态之下,学生对于道德准则以及法律常识等等德育课内容死记硬背,付诸实践却无从做起,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会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低下,德育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甚至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极为恶劣的行为意识,即严于待人、宽于律己的假道德行为准则。这不仅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对社会发展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

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中,笔者认为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坚持以实践为主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从思想根本上意识到德育教育贵在实践,也要注重在教育过程中合理的安排德育活动,加强课内与课外德育教育的结合,形成教育的有机整体,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自我的感悟和体味,促进学生内在德育水准的全面提高。

一、注重课内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单单依靠课内的理论知识完全不能达到教育的最初目标,而单单依靠课外的实践教育又很容易让学生形成懵懂的道德意识,不利于学生道德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因此,在初中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时,为了有效地提高德育教育的实践性,应该加强课内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课内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中心点,而课外教育则是以这个中心点进行的有效辐射,这样学生通过这种整体性极强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巩固课外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德育实践。

二、德育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强调了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与课内外的整体性之后,我们要着重突出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因为德育教育的受教育主体是学生,同时由于这门学科独有的特点,需要学生进行亲身的体验来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这样不仅对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明显的帮助作用,同时在不断的实践参与过程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将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健康的形成,并且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这不仅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同时还能够非常良好的作用于学生在眼下其他学科的学习,由此可见,在德育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仅对于我们德育教育有着莫大的帮助,同时对于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而不是理论性,要在教育中以理论教育为基本中心点,通过实践活动等课外教育来进行有效的辐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