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安装工程师论文

安装工程师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5:24

安装工程师论文

安装工程师论文例1

船舶建造与维修专业开设的《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得船体装配工种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树立一定的专业意识,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普遍问题。

1 《船体装配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本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目前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1 传统的教学方法落后,不适应当代职业教育。通常以老师为中心,在教室运用课本,粉笔,黑板照本宣科,讲授《船体装配工艺学》理论知识,内容单调,往往理论课很长时间后再安排到车间进行实训教学,甚至跨学期。安排实训内容单一,仅安排焊接、气割实操。缺乏综合技能实训,这就造成理论和实训脱节,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学形式基本上都是“填鸭式”。

1.2 中职学校学生多是中招落榜生,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力差年龄多在15-18岁之间,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逻辑思维,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由于生源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影响知识吸收。如学生数学三角函数、几何知识、空间思维能力等较差直接影响了船体装配测量、装配施工图识读等教学。

1.3 教材滞后于生产实际,甚至脱节。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造船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设备更新、工艺改进。《船体装配工艺学》教材中的一些工艺方法已在实践中落后,甚至淘汰,在教学中存在内容“过时”或不贴近生产实际,不能学以致用。更不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上述问题影响教学质量,造成学校培养的船体装配工种学生难以适应现代造船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教学实践,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通过技能训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由“双师型”素质教师运用理实一体化教材,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让学生边学专业理论边学习操作技能。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实现理论讲解和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围绕实习课题讲解,用理论知识指导职业技能的学习,所授理论知识结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为了掌握操作方法、完成实训操作任务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准备

3.1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整合课本知识,注重实用原则,采用模块化

根据大纲和培训目标要求,在深入了解造船企业的船体装配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着知识够用、会用原则,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现有理论和实践教材进行整合,对理论偏深,内容陈旧知识进行删减。如删除装配基础知识中的船体建造的外部条件、铆接知识、装配工序的生产组织和管理等。将教材整合成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安全要求等三个模块知识。每个模块设置相关课题,每个课题又有若干个项目组成,包含有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如:基本技能模块内容设置装配工具,气割,焊接,火工矫正,起重知识等五个课题。装配工具课题有划线工具,度量工具,手工工具等三个项目。知识目标:熟悉各装配工具的名称,性能,用途。技能目标:掌握各装配工具的使用技能,进行安全文明生产。内容浅显易懂,简洁明了。

3.2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职业氛围

将理论教室、实训室结合实际工作场景,营造船体装配生产一线真实职业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感性认识。在实训场地设置授课场所,构建既能集中听讲,又利于分组实训的教室,理论教学区配置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操作区配备装配操作工具、仪器设备以及操作耗材。把部分设备放在理论教学区进行讲解和演示,如装配工具、装配测量仪器使用等。对于重型设备,借助模型演示。如分段、总段的装配工艺,船台的装配工艺等。对实训中装配工艺操作不具备现场操作条件的利用计算机图片展示、仿真动画、视频播放以及到船厂现场参观教学增加职业体验。

3.3 按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培养过硬师资,突出“双师型”

理实一体化教教师既是教师,又是技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艺,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老师完成。这就要改变传统理论教学教师“会说不会做”,实操教师“会做不会说”的弊端。本人作为《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师,每年都利用暑期到造船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并参加各种造船工艺培训讲座等。学习掌握船体装配新工艺,熟悉新设备,紧跟企业工艺技术发展步伐。更新知识,勤学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先后获得船体装配高级工、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为《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保障。

4 《船体装配工艺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考核评价等。现以船体装配教学中的专业技能模块―分段装配课题―底部分段装配项目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4.1 在理论教学区集中学生,通过投影仪播放课件,展示底部分段实物模型,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先讲解底部分段类型,在船体上的位置,组成构件名称,表示符号,装配过程,质量要求等基础理论知识。再通过制作分段模型,增加感性认识。

4.1.1 识读分段工作图及相关数据。将学生分组,以某船厂700TEU集装箱船205P\S底部分段为例,每组分发该分段工作图,【设问】该分段的结构组成?先安排学生自主识读和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段基本情况介绍。让学生对照图纸,一一解读。

4.1.2 熟悉分段装配工艺过程。在学生充分识读图纸信息的基础上,【设问】该分段的分段装配工艺过程如何?安排分组讨论,介绍船厂的实际装配施工工艺过程,从胎架制作到构件定位装配,再到完工检测,对照传统工艺进行分析和讲解,强调工艺的革新。

4.1.3 制作分段模型,模拟装配过程。在学生充分识图和熟悉工艺过程的基础上,运用牛皮纸进行模拟胎架划线和制作,分段外板定位,划线,安装纵横构架,完工测量等分段模型制作,体验装配过程。制作过程中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合作,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每组制作完毕,教师进行点评,指出存在问题,结合现场如此操作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改正。使学生对工艺理解上升理性层次。

4.2 在实训操作区进行技能训练,增加职业体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4.2.1 教师强调操作要领,装配工手工工具的使用,焊接、气割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等。

4.2.2 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分解步骤,说明原因。

4.2.3 学生分组,一般3~5人一组。每组选一名组长配合教师,模拟生产安排本组实操。

4.2.4 指导学生随老师操作顺序识图、划线、切割、定位、焊接、检验等。

4.2.5 学生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操作方法,安全以及劳动态度。发现差错,及时纠正辅导,如学生划线方法,夹紧顺序,定位测量,焊接间距,气割质量等,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2.6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复练习,可将装配定位好的试件运用气割拆除,可以重复使用耗材,也可锻炼气割和定位焊技能。

4.2.7 课堂测评。项目训练结束,采用口试和操作技能测试相结合进行测评。口试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提问底部分段的结构名称,外板如何定位,构件装配方法等,通过学生回答,了解其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操作技能测试,教师指定学生进行装配现场操作,并进行现场打分,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

4.3 组织现场观摩教学,安排学生到船厂进行观摩,观看底部分段装配生产工艺过程。丰富职业体验。与现场技术工人进行互动,让所学知识技能对照生产实际,得到升华。

4.4 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准确把握学习情况。教学过程中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进行, 在每个教学课题结束后,进行学生考核评价,考核时注重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实践能力,《船体装配工艺学》教学中采用理论40%,实操60%的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后教师进行分析存在问题,提醒需要改进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认真总结,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在知识和技能上丰富学生的个体体验。

5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改善了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现场快速准确读图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装配测量、焊接、气割、火工矫正等动手能力大有提高,近年来学生在船体装配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中通过率高达95%以上。安全操作意识也加强了,在装配实践教学和实习中均为零事故。实习和就业单位普遍反映学生船体装配岗位在顶岗实习中,“上手快”,表现突出,就业后,“磨合期”缩短。

6 《船体装配工艺学》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体会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方法,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特点,由于还在探索实践的初级阶段,同时也受到教学管理理念、“双师型”师资水平、教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等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局限,特别是在一体化教室的建设中,大型船体装配教学分段,起重设备,音响设备等的配备,课程内容的设置等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今后在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中,定会取得新的进步,为船舶行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中职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云梯.船体装配工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安装工程师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67-01

在高校中,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必须的专业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经济性、技术性以及综合性。该课程以安装工程计量计算和合理计价为教学重点,并涉及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建筑施工图识读等教学内容,对施工单位、工程预算、建设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造价管理工作而言意义重大。而高校的教学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及相关实践能力并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所以,研究并构建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践教学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教学的关键内容。

1 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是以培养企业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思想的,因此其教学目标可具体分为三点。一是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相关知识与方法;二是能力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应对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计算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能力;三是素质目标,即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造性能力以及严谨的处事态度。

2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的特征

2.1实践教学的基础性

通常,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会采用向学生演示的形式,同时贯穿讲解理论知识,这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基础模式。有些教师为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还会选择角色互换法、情景教学法等。

2.2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进行基础性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知识与方法。这阶段,教师就开始第二阶段的应用性教学。在这个阶段,教师通常会给学生一些他们学习过的工程图并指导他们根据工程图进行计算。有些教师还会让学生模拟投标并表扬鼓励那些给出正确投标报价或标底的学生,在增强其信心的同时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2.3实践教学的综合性

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课程结束时,学生需要提交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综合体现学生对工程理论知识、经济基础知识的最佳形式,学生必须按照其任务要求学习工程造价的清单计算范围、定额基价等,而后再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给予答案。

2.4实践教学的创新性

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顶岗实训。这个阶段的学生虽掌握了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并通过毕业设计等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实际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作会因环境等因素有诸多变化,进而他们所掌握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问题。所以,学生还需进行顶岗实训,这是实践教学与其他形式教学的一个不同之处,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可更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安装工程与计价实践教学的保障策略

3.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对于高校有关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即非教学的唯一目标,也不是验证教学理论的附属内容,它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兼顾教学理论和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技能训练,将二者融合成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既可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可提高应对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应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体系,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法完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和直观度,重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综合能力,进而实现学校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3.2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往的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践教学以单项训练为主,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单一技能无法完全应对工程中各种综合且复杂的实际问题。对此,高校应建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设置综合性的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训练项目,以此来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局意识,如让学生参与整个安装工程;其次,逐步实现实践教学课程综合化,一般高校校内的实践教学的安排会根据学科而定,但这种方式未能考虑到学科之间关系,若是将关系紧密、能互相影响的课程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安排在同一个学习时期,实践教学课程的综合性就会提高并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践教学可同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践教学安排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解决综合问题的技能,从而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3.3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从院校和系两方面着手,如实践教学宏观方面的要求与准则由学院负责,而微观方面的实施细节由系(部)负责。因此,对于实践教学质量而言,直接负责教学管理内容的系(部)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学校还应制定考核实践教学质量的办法,如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与准则,从而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再者,为实践教学内容而购置相应的设备。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内容的实践需要大量的软件与仪器为支撑,只有具备这些设备才能模拟相应的场景,而实践教学也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最后,全面开放学校的培训基地。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技能训练,提升操作技能,如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4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一个保证。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教学的教师需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较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可着重考虑从事过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作的人员,这些人拥有的实际经验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开展。

4 结语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实践教学在开展过程中需以企业要求为标准,确定好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此才能培养出快速适应社会和企业工作的人才,从而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喜庚.案例教学法在《安装工程造价》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

安装工程师论文例3

1.引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对化机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随着 现代 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 工业 的 发展 ,过程装备越来越趋向大型化、精细化和自动化,流程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等)与过程进行要求必须实施精确的自动控制,这是过程装备高效、安全、可靠运行的根本保证。将“过程”、“装备”与“控制”三个相关学科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过-装-控一体化”,已是化机专业改革的必然。

根据 教育 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化工设备与机械”本科专业正式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新专业是“以过程装备设计为主体,以过程原理与装备控制技术应用为其两翼(简称‘一体两翼’)”的大类学科交叉型专业。这并不是专业名称的简单改变,而是要求赋予专业以新的内涵,因此应结合内蒙古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和特色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慎重确定专业的培养方案,做出合理的专业发展规划,以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之需要,并充分体现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wWw.133229.cOM

2.专业建设思路

内蒙古科技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于2004年获得批准,于当年招收第一届学生,现已累计招生四届八个班共计300余人。依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专业总体框架,结合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建立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充分体现“过装控一体两翼”的总体架构,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成为涵盖学科领域宽、柔性大、适应性强的专业,能够培养21世纪内蒙古及全国 经济 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专业建设规划

校院领导非常重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工作,动员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已安排购置了75万多元专业必需的实验设备,学院已购买数量可观的教学科研图书资料。过控系全体教师均参与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探究,集体讨论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修订、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共识并付诸实施。

3. 1.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原专业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均毕业于原化机专业或机械专业,过程控制或过程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比较欠缺;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较大(约占总数90%以上),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而且缺乏工程实践知识。因此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当务之急。学院采用的办法是:

(1)引进硕士以上专业对口的高学历人才。

(2)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修或攻读高一级学位。定期进行教学质量检查、评比和研讨,对教学质量差的青年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他们帮助和指导。支持专业课教师参加全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教学和科研能力。由此逐步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研究生以上占100% )、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45岁以下占80%,高级职称占50% )、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3. 2.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学计划的修订

参照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订的总体框架,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工程实施能力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化工、石油、能源、轻工、环保、制药、食品、生化、煤化工、机电及劳动安全部门等领域中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研究及开发等工作。

按此培养目标,结合内蒙古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框架,如表1所示,其由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两大部分组成。基础理论知识包含人文基础、科学技术理论和实践基础三方面,以科学技术理论为重点,人文基础和实践基础辅之。科学技术理论包括公共理论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基础。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专业知识的获得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方向知识以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设计和过程流体机械为主体,过程工程原理与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为其两翼,并增设煤化工技术及装备等专业课程,以突出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

3. 3.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

根据“一体两翼”的专业定位,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新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弹性大、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具体做法如下: (1)增设控制类有关课程,满足专业拓宽的需要。如开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使学生掌握过程装备控制学科的有关知识,以适应过程装备大型化、自动化的需求。(2)加强理论基础、淡化专业。将专业课学时数控制在总学时的20%左右。如对过程流体机械以解决选型和应用为主,将课时由72减少至48左右;增加流体力学及粉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理论基础课程;同时开出适当的专业选修课,如有限元原理及应用、过程装备cad、药物制剂工程与设备、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过程装备密封技术,以增加专业的柔性。(3)加强外语、 计算 机基础教学。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增开过程装备高级程序设计课程,使得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和较深的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4)加强实践性环节,积极创造条件。如增设工程教育实践,以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4.专业教材使用与更新情况

为了规范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保证教学质量,专业核心课程按新专业的要求全部采用全国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的新教材。煤化工技术及装备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必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编写。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整合,使之更适应我校的实际情况。

3. 5.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采用比较式、启发式教学,讲课中要求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以提纲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学与教师课堂讲授、指导、答疑相结合。

在教学手段上,也积极进行探索。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与过程流体机械等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图片资料讲解,加深学生对过程设备结构的认识,节省在黑板上画图及板书的时间,以提高授课速度并充实授课内容;过程装备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需要增加典型容器的制造工艺,可用观看录像来代替课堂的抽象讲解;压力容器及过程设备被作为学院重点课程予以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cai课件和研制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 计算 软件以提高专业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3. 6.实践性教学环节规划情况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工 科学 生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规划与安排。

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如表2所示,鉴于实验经费投入数量有限,大规模地进行实验设备的购置不切合实际,在利用相关院系实验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主要计划先期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基本专业实验要求的压力容器综合实验、空压机性能测试及超声探伤实验、过程装备结构拆装实验和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实验四个实验室。第一期专业实验室建设中用于购买实验设备的经费约为75万元,其中压力容器综合实验装置我们使用南京化工学院李健教授研制的专利产品——压力容器三合一验证性实验装置,其特点是结构设计巧妙,试件易得,实验效果良好,实验数据误差较小,价格仅为通用压力容器实验装置的二十分之一,许多高校如东南大学在使用该实验装置。通过第一期的建设,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实验室第二期建设正在拟申报之中(含过程装备与控制仿真实验、过程装备密封实验装置、煤化工技术及装备实验装置等),相信经过两期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将得到很大的改观,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学校 教育 与社会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选择了区内外一些优秀 企业 作为实习基地,如南京紫光精细化工厂实训基地、南化集团、天津碱厂、神华集团煤化工基地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了厂里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毕业设计( 论文 )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完成工程师素质基本训练的一个关键性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一方面制订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另一方面注重指导教师自身工程实际知识的加强,再者依据培养目标选好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安排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教师纵向科研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从中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束语

相信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和实践探索,我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与教学水平将会获得较大改善与提高,社会影响力逐年递增,师资队伍建设渐趋合理优化,为积极准备化工过程机械硕士点的申报创造条件。知识结构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特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均有望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 文献 :

[1] 程树珍.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的构建[j].化工高等教育, 2003, 1(75): 57~58.

[2] 陶秀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j].煤炭高等教育, 2005, 5: 91~93.

[3] 喻九阳.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 2004, 3(81): 17~19.

[4] 周勇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12: 165~169.

[5] 张锁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 工业 学院学报, 2004, 3: 59~61.

安装工程师论文例4

随着先进模具产业的发展,模具技术对模具行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学校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存在误区: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二是教学与生产岗位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还需要接受工厂较长时间的再培训,延缓了上岗的时间。面对模具制造与加工行业对技能强又理论强的一体化人才需求,改革现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进行模具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模具拆装与测绘的一体化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一、模具拆装与测绘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模具拆装与测绘作为模具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模块化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将对模具结构原理进行讲解,同时进行模具拆装及模具测绘。教师应告别单一的理论课或者单一的实训课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并对于模具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有更深的理解。模具拆装与测绘中的模具测绘相当于现在的逆向工程,通过模具拆装与测绘过程,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模具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还可以在数控铣加工中进行模具模拟加工,为今后模具设计和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技师学院高级技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车铣刨磨的加工能力,按照模具制造专业一体化实施的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将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机械加工能力和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模具专业知识的讲授。模具拆装与测绘是一体化教学中的一个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教师将对于冷冲模具和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进行讲解,并通过模具拆装与模具装配使学生看到模具结构的真实形象。教师还要带学生到模具制造实训室观察模具注塑和模具冲压操作演示以及简单模具型芯的仿制。学生在学习了安全知识并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的前提下,由授课老师指导,可以进行注塑模具和冷冲压模具的装卸,并可以进行注塑成型和冲压成型操作。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学生的切身体会对以后模具设计和加工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模具拆装和测绘一体化课程动手多,同时测绘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二、模具拆装与测绘一体化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一体化教学对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合理,教师的教学将很顺畅,学生学得也有兴趣,反之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高级技工班学生对于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比较厌倦,但喜欢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且他们有很强的操作能力。因此模具拆装与测绘一体化课程设计将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合理论知识,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有兴趣。

学生在刚开始拆装模具时兴趣很浓,但是当他们在拆过一次以后,就会失去新奇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学生兴趣出发,在讲到落料模具时,带领学生到模具制造实训室进行4~6个课时的冲压操作训练。这样使学生感觉自己就像工厂一线的冲压操作工。对模具的安装和调试,要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产品的质量需要学生自己保证。有时模具在使用中容易出现磨损,需要让学生对模具进行修复,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为了更好地观察模具的结构原理,教师带领学生到模具拆装与测绘实训室进行模具拆装。教师先对模具结构进行讲解,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模具内部结构,对各个结构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模具结构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教师进行拆装演示,在拆装过程中,讲解拆卸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操作事项。这样学生在观察模具的拆装中,经过每一次拆装过程都能学到不一样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模具测绘时也会遇到拆装教学中类似的问题,他们在刚开始测绘第一套模具时,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完成任务,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安排拆装测绘任务,学生会感觉很枯燥。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模具拆装与测绘课程中增加学习模具制造的部分内容。为了在合理的课时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模具制造,主要制造模具的凸、凹模零件,并使用原来拆装的模具、模架进行调试和试模。这样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完成一套模具的制作任务,而且努力做好模具,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试验,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在模具测绘中,不仅学会了模具测绘,而且也掌握了模具制造的技术要求。

安装工程师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概况

(1)一体化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内在结构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2)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任务调研。职业岗位任务是确定职业教育需求的基础,通过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和检验法对职业岗位任务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定由工作指令、工作过程、工作关系、工作条件组成的资料包,为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确立提供更为准确、鲜活的参考依据。

(3)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在深入调研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任务后,确立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学生应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学生还应具有以下专业能力:能读懂并测绘较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能进行简单的钳工操作;能使用常用电工工具,正确选用示波器、电桥、万用表、兆欧表等常用电工仪表;能安装较复杂机械设备的配电箱,并能调试整台设备;能拆装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及各种特种电机;能焊接典型电子电路,并进行测试;能分析、检修、排除较复杂机械设备电气部分的常见故障;能进行PLC的选型,构建及调试简单PLC控制设备电气系统,并能独立解决调试中出现的问题,使设备正常运转。

2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对接。依据行业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的职业岗位任务要求,确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通过对区域内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行业用人需求、毕业生工作能力现状等的调研,制定企业化教学培养方案,设计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标准。突出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办学特色。

(2)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企业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首要条件,一体化课程实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体化师资队伍在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中需不断地总结、研讨,再对一体化课程中其他的配套内容做出调整,形成一个闭环循环提升体系。学校应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双师型”教师能够驾驭一体化课程。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到工厂顶岗工作或参加技能竞赛,以促进其操作技能升华;同时组织教师参加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以提高其理论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以提高一体化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教材应设定典型课程并模块化,教材的内容应符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应根据学生就业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企业实际需求,遵循实际工作过程导向,由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编写教材。教材也应符合用人单位的客观需求,应着力使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既可讲授理论知识,又能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生源基础特征进行分析,在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和校本教材的开发。

(4)一体化教学场地。教学场地是实现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一体化的基石。一体化教学场地除了应满足教学标准和课程教材的要求,还应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条件。场地的建设包括实训设备的购置、场地装修、场地使用管理规则制定等。针对本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现有的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常用机床故障排除实训室、自动化控制实训室等实训室改造升级,不仅设备达到一体化课程要求,还要仿真工厂实际场景,让学生理论和实训环节都在一体化教室完成,同时能熟悉工作环境。

3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过程

表1 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情景教学六步法实施过程

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总设计师。一体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演。一体化课堂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更是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一体化课堂教学过程可通过六步法来展现,六步法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如表1所示,以气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为例说明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课堂知识,理解、掌握本节课的课程内容,并能够熟练操作相应课题实训内容。

4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实践成果

(1)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学生每节课都经过听课、操作、读书,特别是小组讨论研讨后,学习到了课堂知识,练习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开拓了眼界。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学生自学能力明显提升。现在学校使用的情景教学六步法,学生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溉式教学中解放出来,使其自主、自发地,带着兴趣,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从不愿学到现在的主动预习新课、查阅相关资料,自学能力明显提升。

(3)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显著提升。传统课堂使学生没有团队合作的思想和机会,抑制了学生的社会能力的发展。六步法强调同学合作,强调团队。在这种模式熏陶下,学生从慢慢适应到游刃有余。它使团队合作的思想渐渐深入学生内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教师一体化课堂组织能力显著提高。情景教学六步法也使老师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中走出来,不单单是具备讲课能力,还要求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掌控能力。老师和学生们在一同成长,一同进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突况也越多,通过准备、讲解、组织、协调、总结等几个课堂环节的一体化教学,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也在一步步提升。

安装工程师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195-02

《电算化会计》是电大系统财会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对于此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能上机操作一种会计软件。本课程在教材和相应的配套材料中,用了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付得一教授主编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指定教材,并附有一张用友公司开发的教学用软件光盘。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大将此课程的考试方式变成了网考科目,提供的试题有15套,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两部分。考核方式的转变相应地增加了本课程考试难度。作为一名基层电大《电算化会计》课程的辅导教师,在这儿我想谈谈工作中就此课程的辅导经验。

一、本课程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课程考核涉及到理论考核和上机操作考核两个部分,考试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教材所有章节,针对这种考核方式,相应地就要求老师对学生从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两个方面辅导,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些这样的问题:

(一)教学软件安装问题

此课程在教学和学习中用的是用友公司开发的教学版软件,学生在学习与考试过程中,必须学会安装此软件。此软件在安装过程中非常顺利,但此软件卸载却有一定困难――数据库的删除,此软件在安装时要求安装数据库,但在卸载时数据库非常难删,特别是此软件第一版,数据库在删除时要找相应地数据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会计教师一般是不会的或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才能删除。而对于会计专业学生,他们往往只能装软件却不能删此软件。若本课程考核通过了,学生不想再要计算机中的数据库了,那么此数据库的删除就成问题了。本课程在教学、学习和考试时都要求安装教材中提供的用友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各级电大中相关的会计专业教师和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学生学习和考试时,由于学生要进行教材中实验部分的练习和网上实践部分考核的操作,特别是考核时有关的试题需要不停地卸载和安装,而且有的时候还必须重启计算机,安装的试题才能操作,对于学生来说,这个过程显得比较繁琐。

(二)课程考核次数比较多,试题难度比较大,过关比较难

在2006年以前,本课程考核只有期末考核,每个学生一套试题,只要把这套试题做过关了,本课程考核就达标了。在2006年之后,本课程考核试题多达十五套之多,针对理论部分的考核只有一次,针对上机操作部分的考核多达十四次,有些题目还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和考核过关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对于理论考核部分,也就是本课程第一次考核,只要考60分就可以过关,可以进行上机操作部分的考核了,但对于上机操作部分的十四套考核都要求必须达到100%正确,否则本套考核题就不能过关,下套考核题就不能做,也就谈不上本课程过关了,本课程学分就拿不到了。

二、做好《电算化会计》课程辅导工作的一些想法

(一)做好本课程理论辅导

由于本课程考试时第一次网考题是针对理论部分进行的,所以做好理论辅导是很有必要的。本课程理论考试部分重点是前四章,也就是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第二章系统管理、第三章账务处理子系统和第四章报表处理子系统。其他章节也有所涉及,但考题不多。所以辅导时,辅导教师要有所针对地做好前四章部分理论辅导。其中,第一章考的比较简单,主要有计算机产生的几个重要时间、计算机会计工作基本内容、数据和信息的概念以及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来源和概念以及特点、系统和系统的基本构成、传统会计的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分类、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的三个部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方案和本课程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理论考核就比较复杂了,在辅导时这三章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其它章节比较简单,都是一些比较容易掌握的内容。对于第五章主要是工资管理子系统的特点和工资系统代码、工资项目定义、工资系统数据输入的快速操作、职工工作调动的处理。第六章主要是固定资产子系统的特点、固定资产系统的代码、固定资产子系统的初始设置(其中固定资产卡片项目定义要重点讲解一下)、固定资产子系统的代码。第七章主要有采购与应付的管理、采购与应付子系统的特点、本系统的数据文件和编码及各个单据的互相生成。第八章主要有销售与应收子系统的特点、编码,销售业务数据输入处理和一些单据的互相生成。第九章主要有存货管理子系统的编码、初始设置以及特殊业务的处理和成本计算。第十章有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的原则、内容,会计软件的分类及应用策略,选择会计软件时应考虑的因素,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软件平台,人员构成及对不同人员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内容,软件实施的组织,培训。第十一章主要有ERP的管理思想、产生基础。CRM的基本活动及其基本组成。SCM的特征、管理思想。

在本课程理论考试中除了考章节内容之外还有从实验一到实验九实验资料中的“注意”和“提示”部分,所有这些都是理论考试重点内容。掌握这些内容,本课程理论部分考核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在本课程理论部分辅导中,我认为辅导教师不用所有内容都讲到,可以在给学生串线的基础上把重点部分点到就可以了。因为本课程考核重点在实验部分,理论部分只有一次考核,而实验部分却有十四次之多,考虑到本课程辅导时间的安排,我认为对于理论部分辅导是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串串线就可以了。

(二)耐心细致地带领学生做好实验实习

在本课程考核中,有十四次考核是针对于实验部分进行的,所以在本课程辅导中,辅导教师就很有必要带领学生把教材后面附录4中实验内容从实验一到实验十四全部认真仔细地做一遍。根据本课程考核特点,学生在做到考核十并通过考核十之后,本课程考试成绩就过了60分,也就是说学生在通过考核十之后,就基本上通过了本课程考试,从考核十一到考核十五,学生可以选做,做了并通过了,学生本课程考核成绩就高一些。而考核二到考核十是针对于教材书上实验一到实验九进行的,这也和理论考核部分是相对应的,在前面我提到过本课程理论考核重点是教材中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内容,而教材中实验一到实验九就是和教材第一章到第四章内容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说本课程在所有考核内容中,重点就是前四章。因此我认为在本课程辅导中教师有必要在要求学生做了一遍实验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自己对实验一到实验九的内容反复操作一遍,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演示教学光盘安装过程

本课程教材里附带有一张教学光盘,本光盘安装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因为在做实验时,就必须先安装这张光盘才能做实验,在考试时也是先将教学光盘里有关内容安装好后才能安装考试系统。辅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安装本教学光盘时一定要告诉学生装的是MSDE(也就是数据库)和用友通10.1版,因为在本光盘中还有个用友通,这两个是不一样的。在安装完用友通10.1版之后,系统要求重启计算机,就必须重启。对于数据库MSDE,一般装一次之后就可以长期使用了,每次在删除用友通10.1版时,数据库并不删除。所以在以后的安装过程中,可以不用再安装数据库了。数据库安装完并重启计算机之后在计算机任务栏有一个小图标,这个小图标上有个三角形,若这个三角形是绿色的,就标志着数据库可以使用,否则得上程序―用友通系列管理软件里去调试。这个软件卸载还是比较顺利的,只是卸载之后要重启计算机。但在本软件卸载后,数据库并没有删除,在做教材实验和进行考试时,只要安装一次数据库就可以了,但若考试完了,不想再要数据库时,就只能找个比较专业一点的计算机工作人员才能删除了。

(四)演示考试系统的安装

本课程的考核一在网上就可以作答,但考核二到考核十五必须下载安装之后才能进行,而且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因此,辅导教师给学生演示一遍考试系统的安装是很有必要的。

(五)随时组织学生在学校做考核题

电大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分散,而且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对于这一部分学员来说一般他们单位或家里会有计算机,他们做考核题时就有条件了,可以在单位或家里做。但也有一部分学员没有正式的工作或家里没有电脑,对于他们来说做考核题比较困难,而且网吧一般是不会让学生安装这种考核系统的,因此各电大学校就有必要准备几台计算机来帮助学生,一般学校也会有这样的条件,只是要让《电算化会计》课程的辅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

总之《电算化会计》是一门操作能力很强的课程,需要本课程辅导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授课过程。

参考文献

[1]付得一.会计信息系统[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安装工程师论文例7

机电安装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任职以来一直从事机电安装工作,在工作中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的这么多年来能够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能并能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一切工作安排,在机电安装工作管理当中积极探索并总结也初步完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绝对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也能圆满的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现将近几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本人2012年2月参加工作,入职于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三部安装分公司到2013年7月,在省直机关保障房项目(4#小区)1、2号楼担任电气工长及安装项目副经理,负责电气专业技术、材料计划并组织劳务施工;期间通过二级建造师(机电专业)考试;该项目配合土建取得“陕西省级文明工地”和“陕西省绿色施工示范工地”称号;2013年1月到2013年4月,负责西安雁塔监狱拆迁及西安雁塔监狱配电室、水泵房改迁项目安装工程,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2013年7月到2019年4月,负责皇甫庄二期改造工程(兴庆御园)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2015年5月到2016年10月,在银川河东机场扩建项目担任总工长,协调各专业工长并分配各专业工程施工任务;期间被评为助理工程师;2017年4月到2018年7月,负责省直机关保障房项目(4#小区)6号楼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期间被评为工程三部优秀团员;期间QC《提高明装消防箱安装一次合格率》获全国二等奖;QC《提高暗装配电箱预埋一次合格率》获省级二等奖;2018年7月至今,负责陕西省崔家沟监狱整体搬迁工程项目担任安装工程项目经理,传达分公司指令组织安装工程施工负责安全、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期间通过一级建造师(机电专业)考试;被评为工程三部2019年度先进个人;期间QC《提高明薄壁不锈钢环压连接一次合格率》获省级三等奖;在此工地施工过程当中配合土建项目顺利通过“市级文明工地”验收及“省级文明工地”验收;在此工地施工过程当中从管理角度安全、质量、进度方面的管控都得到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一直认可和好评。

除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以外本人还不忘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在平常的工作当中还不断接受关于建筑业的新事物比如:BIM技术的学习及应用,装配式建筑的参观学习及应用,智慧工地的学习与应用;在工作当中时刻不忘学习在取得专业资格的同时与2014年报考专升本并于2016年顺利取得本科学历;自2015年通过助理工程师评审后一直积极参与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学习,从2016年到2020年共完成继续教育学习400课时圆满完成各年度继续教育学习;在计算机模块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成绩先后完成4个计算机模块的学习并通过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并于2018年5月在《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刊物上发表《建筑机电施工中创新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在2019年7月经同行两位专家评审论文《室外综合管网雨季施工要点论述》;在被评为助理工程师后一直被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三部聘任至今,且在被聘任期间年度考核一直为“优秀”;其实在现实工作当中不仅要做好自身方面的学习与巩固还要对同行及先进事物的学习,抽空多到同类行业的示范工地学习,多于同行业内专家交流,多查阅国内外关于建筑技术专业方面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运用到相应的专业领域;在任职期间一直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知识的考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及奖励。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本人始终不忘记自己所担任的使命及承担的责任,一直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尽管担任助理工程师已有几年但我始终以一名工程师的身份要求自己并以一名工程师的职责履行义务,这些年学习了也成长了但在专业技术的道路上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不抛弃不放弃是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我始终还积极探索用于进取为工程行业奋斗终身。

安装工程师论文例8

装表接电是业扩报装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标志着供用电双方关系的确立,是客户用电的开始,也是供电企业电能计量的开始。而装表接电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切身利益。

2针对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设计

在技师考评之前电力行业培训部门会组织相应的鉴定考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因地区差异和培训师水平等因素使得各地区培训单位之间有很大差异,现就我单位组织的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来进行探讨。

2.1明确培训目的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使提高参加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顺利通过技师鉴定;另一个是初步淘汰与技师水平相差甚远的人员,节省人力和财力的支出。

2.2确定培训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只有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才可申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装表接电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并在装表接电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2)取得装表接电职业高级资格证书2年以上,并具有装表接电职业的中级资格;

3)取得高级技术学校毕业证书并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以上;

4)取得相同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并从事装表接电职业工作3年以上。

通过培训对象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都是从事装表接电工作2年及以上的专职工作者,其本身都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但也可以看出总体的参加鉴定人员重实践,但理论相对薄弱。

分析可知,对于装表接电技师鉴定前的培训应该重点放在理论知识培训上。

2.3选取培训内容

技师的考评方式分为技能鉴定和综合评审。综合评审是对日常工作表现和实际贡献进行考核,重点考核职业道德、工作业绩、潜在能力,技术革新、传授技艺等方面,这是平时工作的积累,不是几天的培训可以提升的,培训中只需了解鉴定时如何应对考评员的提问即可。技能鉴定是按照技师资格标准的要求,重点考核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参加技师鉴定的人员大部分是一线工人,多年从事该项工作的实际操作,但总体理论水平不是特别高,所以对于参加技师鉴定人员的困难点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考核。由此决定技师鉴定前的培训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上。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包括: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目的;电能计量装置的分类;电能计量装置的接线方式;准确度等级;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原则;电能计量装置的现场检验等。

2)供电营业规则。供电营业规则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联的内容包括:供电企业供电的额定电压;窃电的制止与处理;窃电量的确定方法;供电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范围等等。

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与装表接电工作相关的内容有:作业现场的基本条件;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在电气设备上工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等等。

4)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能表的型号含义;电能表基本参数的含义;电能表的基本结构和电能表的转动原理等。

5)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主要作用、型号规定、主要参数、误差和接线方式等。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作用、主要技术参数、接线方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6)三有功电能表的计量原理及接线分析。三相有功电能表的接线和三相有功电能表与互感器配合使用时的接线;三相四线电能比较错误接线分析;三相三线电能表错误接线分析和退补电量计算方法等。

2.4选定培训教材

通过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指导书也就确定了,装表接电工技师鉴定的考前培训使用的指导书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书涵盖了装表接电工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

2.5确定培训的组织形式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采取脱产集中培训的形式。

培训的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等。

1)讲授法。对于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供电营业规则、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能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和电流与电压互感器的相关知识等内容,因为多是基础知识,而且多而散,所以一般采用讲授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与装表接电相关知识部分提取出来,给参加考评的人员进行串讲,以理解为主。

2)讨论法。通过前面分析可以了解到参加装表接电技师鉴定的人员大多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尤其涉及到计算题部分,所以该部分主要是由培训师讲解解题思路,学员举一反三,采用相互讨论的方法加深印象,掌握解题方法。

3)案例法。理论考试部分主要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装表接电工(第二版)》这本教材中的内容,所以要求整本书里技师及以下的内容全部掌握。技师鉴定考前培训主要讲解该指导书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个题型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介绍。

4)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参加鉴定的学员大部分是现场工作者,而考评时多数采用的是实训设备,所以在考前需要学员对考评实训设备进行了解。所以对于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一般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培训师先讲解进行该操作的原理、步骤及方法;然后亲自示范;最后学员练习,培训师指导。

培训结束时要进行培训后考试,该部分考试占技师考评理论成绩的百分之十,考核方式采用闭卷。

2.6确定培训周期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基本是在技师鉴定前一个月进行,周期一般为五天。其中一天时间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两天半时间讲解题库,一天时间进行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最后半天进行培训结课考试。

2.7培训评估

培训评估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是一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对该次培训过程中培训设施、教材、时间安排、培训师素质等方面的评估;一是二级评估,主要是针对培训学员最后考试试卷成绩的分析,评估本次培训的培训效果。

最后的技师鉴定通过率也是一个评估参考。

3总结

装表接电技师鉴定考前培训是一个周期性培训,开发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案有其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参加技师鉴定学员的理论水平,还能使其掌握的知识更系统化。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和职业技术鉴定中心组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5-9.

安装工程师论文例9

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满足实践工作需要的职业能力,传统的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一直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传统性学科教学方式,未强化实用性,造成了施工教学和课程的设置与现场连接不紧密。为了更好的深化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核心课程建筑给水排水教学改革,做好建筑给水排水识图与安装施工教学,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的识图与安装进行整合教学,当成一门实用性技术来传授,让学生学有所用,我校申请并实施了广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建筑给水排水识图》与《建筑给水排水安装》课程整合研究与实施。

一、本课题历史研究现状

目前,中职建筑给排水施工教材主要有2003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200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2003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安装工程识图与制图》;2003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给排水工程》;2008年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安装工程识图》,可见教材将识图与施工课程独立分开,这样不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对建筑给排水教学研究主要有:构建“传统常规教学+CAI教学+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强化课堂教学,融合图片和动画、视频资源、实物及现场、网络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增加课程实训、加强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二、研究主要内容

整合《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识读》、《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更适合中职教育层次,形成一体化的校本特色教材。在理论课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在实训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改革。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考核,将学期成绩进行过程评价,细化突出了过程教学的落实,改革考核体系。在课时分配上将理论与实践课调整为3:7,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线,配合开发给排水识图、制图、安装实训直观形象化课件,推进融理论和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化、模块化教学,最大限度地使专业课、实训课与企业岗位技能新变化、新要求保持同步。以建设“建筑设备安装”骨干专业为目标,建成安装实训室,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企业实践三部分作为整体设计,保障学生在各阶段学习的连续性、整体性。

三、研究方法

在全区范围内,就我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回访调查并走访了部分企业,听取了用人单位的意见。在分析建筑设备安装专业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多年来的教学成果,对我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核心课程建筑给水排水教学进行探索研究。

四、课题开展的研究工作

(1)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和调查,结合我校实际,了解建筑设备安装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建筑设备安装行业对就业人员的能力需求,形成实地考察报告和分析报告。邀请专业教师座谈并下到教学部门和实际工地,通过问卷、座谈、收集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学生实习、就业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2)构建《建筑给水排水识图与安装》课程体系

分析建筑给排水教材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效果,结合调查报告,编制课程标准;我们构建了《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识读》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两门课程的整合教学方案,制作给排水识图、制图、安装实训课件库。并在建筑设备安装专业教学中实施。从实施的效果看,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掌握较为清晰。

(3)编制教材,修订出版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设备识图与施工》由我校老师与长沙建筑工程学校老师担任主编编写完成,该教材编写工作涉及区内外5所中职学校,通用性好、推广性高。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也促进了新进青年教师学习和提高,对培养青年教师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参考资料。

(4)开发建筑给水排水专业识图、制图、安装实训课件库

建筑给排水安装实训教学结合识图、制图课件以及部分安装实训课件,在连续三届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学生中使用效果良好。与项目相关课件获得各级各项奖项14个。

(5)加快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建设。

以我校建筑施工技术示范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加快“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建设,实训室包括24间模拟卫生间,天煌教仪“THPWSD-1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实训装置”四台。充分满足建筑我校建筑设备专业学生实训操作需求,同时也服务与我校其他建工专业学生见习实习需求。

(6)规范指导学生综合实训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编写了《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实训实训指导书》、《建筑给排水施工图识图实训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力求通过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教学,切实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企业生产活动所要求的职业素质、技能标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把学生学习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机融合。

五、结论

本课题研究力求在理论课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在实训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改革,通过改革实践,将学期成绩进行过程评价,细化突出了过程教学的落实,改革考核体系。形成任务、实训、成果“三位一体”的实训教学模式,以我校建筑施工技术示范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加快“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建设;教材通用性好、推广性高,对培养青年教师把握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蒋蒙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教育研究,2010,17(7).

[2]魏永,张凤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建设[J],科技信息,2010,03.

安装工程师论文例10

引言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作为高职类院校建筑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其包括的内容量又大,因此,如何教好该门课程,使学生牢固掌握安装预算的知识,使课堂所学的内容,课后能随时温故知新,并能将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工作,越来越成为教师们关注的课题;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的满足《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的要求,因此为课程教学提供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一种趋向。

一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1.教材更新慢,严重滞后 。

这些年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造价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了能与之跟上相应的发展,在2008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03版清单计价规范的基础上颁布实施了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850500-2008,2010年又更新了2003版安装预算定额,出版了2010版安装预算定额,这表明了我国建筑业逐步与国际化市场相接轨的动态和与时俱进的决心,同时也拉开了由主流的定额计价模式向清单计价模式过度的帷幕。当前国际社会上的主流计价模式是以清单计价为主,而我国绝大多数的安装预算教材还都是依据以前的综合基价定额编制的,牵涉到清单计价的内容部是一笔带过,没有作为重点内容阐述。另外,我国市场的很多教材甚至还是以03版安装预算定额为基础编制的,这样教材的定额和学生正在使用的定额无法与之相对应,此外,学习清单综合单价时,用的还是老的清单编码。更严重的是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不少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不断涌现,而教材内容的所谓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早已成为了过去式,内容上的更新变化却显得相当的滞后。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依据教材的章节内容按序的进行讲授。学生往往是按照教师的授课思路学习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涉及到的室内给排水、采暖工程、室内强弱电工程等且各专业工程量计算规则各不相同,学生需要记忆和学习内容很多,传统模式下,被动的学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得杂乱且没有条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较困难。概括起来被动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课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使教法与学法统一,没有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考虑问题。这样使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枯燥,难学,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有些甚至基本没有。

(2)与实践的结合性差。授课主要是有关理论的内容,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在学生对所学的很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也不了解工程实际的施工做法的情况下,学习起来感觉就比较空洞、不知所云。

3.教学内容量大,而且要结合实际图纸,师生都存在相当大的压力 。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在我们学院的学生是大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的,大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习的《建筑构造与识图》教材往往偏重于土木工程的土建方向,对安装工程的室内给排水水、采暖工程、室内强弱电图纸涉及很少,讲解得也不深,甚至一笔带过。但《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学院对该门课程的课时量安排有限,周课时量只有五节,且只安排了一个学前,而在一学期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在授课《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同时,又必须在课堂中不断的补充安装工程识图的相关知识,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有些结合工程实际的图纸也只能泛泛而谈。

二 网络平台教学对上述问题所发挥的作用

1.网络平台上精选最新最优质的教材 。

由于实际上课中,教师基本上只选一本教材进行授课,甚至有些教材的目录介绍和里面的内容可能有很多出入,介绍得很精彩,但实际上里面的内容陈旧、空洞。但在网络平台上就不一样,老师可以把很多最新出版、工艺最新的的教材放在网络平台上,有些甚至可以上传相应的课件,这样可以把更多的优秀教材介绍给学生,当然造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一般都无法结合各地现有的定额和计费标准,因为这种情况,实际教学中,即使教师看到了一本其他省的很优秀的教材,但由于定额和计费标准不一样,也只能忍爱放弃,但网络平台不一样,教师可以把当地的定额和计费标准的电子稿上传网络平台,以便学生参考使用。

2.采用实际项目图纸案例教学 。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几乎是老师讲一节学生掌握一节。这样就很容易把一个整体的内容片面化、零碎话,学生学完整本教材内容,拿到一整套图纸,仍是无从下手,甚至识图都不知从哪开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以某个实际已经发生的项目图纸为例:可以为本校某栋教学楼或者宿舍楼等为例,笔者在授《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时,分别用了一套已经施工完的室内给水工程和一套办公楼的电气工程图纸为例,给学生布置造价任务,让一部分学生以业主的身份计算工程量清单.另一部分学生为施工方的身份进行报价。这样在有了任务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充分调动起来了,当然在有限的授课周期内要想计算完这么多图纸是很不现实的,我们可以把图纸放上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课后自行完成图纸的算量和计价然后以提交作业的形式提交给平台,以便教师批阅。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提高效率 。

学好《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首先必须要学会识图,这样就需要识读大量的给排水、采暖工程、电气工程、消防工程等施工图,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和教室有限的空间内,教师无法做到对这么图纸的进行一一讲解和分发,若有了网络平台后,我们事先把这些施工图载入网络平台上,有些图纸甚至可以局部做些识图的动画,这些矛盾就可能引刃而解了,同时也有效加深学生对识图流程的理解,识图能力解决了,安装计量与计价内容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三 结束语

网络平台为《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无论从其发展的方向和提供的功能来讲,网络平台教学模式的使用都为该门课程的改革和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思路,但由于现在还在起步和摸索阶段,仍需继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高其优势,充实平台的内容,争取不久将来,为该门课程的改革取得更好更大的效果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强,黄占芳. 《安装工程计价与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7:772~786

安装工程师论文例11

基金项目:2012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JB146 )

引言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作为高职类院校建筑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其包括的内容量又大,因此,如何教好该门课程,使学生牢固掌握安装预算的知识,使课堂所学的内容,课后能随时温故知新,并能将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工作,越来越成为教师们关注的课题;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的满足《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的要求,因此为课程教学提供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一种趋向。

1《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1.1 教材更新慢,严重滞后

这些年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造价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了能与之跟上相应的发展,在2008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03版清单计价规范的基础上颁布实施了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850500-2008,2010年又更新了2003版安装预算定额,出版了2010版安装预算定额,这表明了我国建筑业逐步与国际化市场相接轨的动态和与时俱进的决心,同时也拉开了由主流的定额计价模式向清单计价模式过度的帷幕。当前国际社会上的主流计价模式是以清单计价为主,而我国绝大多数的安装预算教材还都是依据以前的综合基价定额编制的,牵涉到清单计价的内容部是一笔带过,没有作为重点内容阐述。另外,我国市场的很多教材甚至还是以03版安装预算定额为基础编制的,这样教材的定额和学生正在使用的定额无法与之相对应,此外,学习清单综合单价时,用的还是老的清单编码。更严重的是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不少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不断涌现,而教材内容的所谓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早已成为了过去式,内容上的更新变化却显得相当的滞后。

1.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依据教材的章节内容按序的进行讲授。学生往往是按照教师的授课思路学习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涉及到的室内给排水、采暖工程、室内强弱电工程等且各专业工程量计算规则各不相同,学生需要记忆和学习内容很多,传统模式下,被动的学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变得杂乱且没有条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较困难。概括起来被动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课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使教法与学法统一,没有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考虑问题。这样使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枯燥,难学,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有些甚至基本没有。(2)与实践的结合性差。授课主要是有关理论的内容,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在学生对所学的很多内容缺乏感性认识,也不了解工程实际的施工做法的情况下,学习起来感觉就比较空洞、不知所云。

1.3教学内容量大,而且要结合实际图纸,师生都存在相当大的压力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在我们学院的学生是大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的,大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习的《建筑构造与识图》教材往往偏重于土木工程的土建方向,对安装工程的室内给排水水、采暖工程、室内强弱电图纸涉及很少,讲解得也不深,甚至一笔带过。但《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学院对该门课程的课时量安排有限,周课时量只有五节,且只安排了一个学前,而在一学期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在授课《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同时,又必须在课堂中不断的补充安装工程识图的相关知识,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有些结合工程实际的图纸也只能泛泛而谈。

2网络平台教学对上述问题所发挥的作用

2.1网络平台上精选最新最优质的教材

由于实际上课中,教师基本上只选一本教材进行授课,甚至有些教材的目录介绍和里面的内容可能有很多出入,介绍得很精彩,但实际上里面的内容陈旧、空洞。但在网络平台上就不一样,老师可以把很多最新出版、工艺最新的的教材放在网络平台上,有些甚至可以上传相应的课件,这样可以把更多的优秀教材介绍给学生,当然造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一般都无法结合各地现有的定额和计费标准,因为这种情况,实际教学中,即使教师看到了一本其他省的很优秀的教材,但由于定额和计费标准不一样,也只能忍爱放弃,但网络平台不一样,教师可以把当地的定额和计费标准的电子稿上传网络平台,以便学生参考使用。

2.2采用实际项目图纸案例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几乎是老师讲一节学生掌握一节。这样就很容易把一个整体的内容片面化、零碎话,学生学完整本教材内容,拿到一整套图纸,仍是无从下手,甚至识图都不知从哪开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以某个实际已经发生的项目图纸为例:可以为本校某栋教学楼或者宿舍楼等为例,笔者在授《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时,分别用了一套已经施工完的室内给水工程和一套办公楼的电气工程图纸为例,给学生布置造价任务,让一部分学生以业主的身份计算工程量清单.另一部分学生为施工方的身份进行报价。这样在有了任务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充分调动起来了,当然在有限的授课周期内要想计算完这么多图纸是很不现实的,我们可以把图纸放上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下载,课后自行完成图纸的算量和计价然后以提交作业的形式提交给平台,以便教师批阅。

2.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提高效率

学好《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首先必须要学会识图,这样就需要识读大量的给排水、采暖工程、电气工程、消防工程等施工图,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和教室有限的空间内,教师无法做到对这么图纸的进行一一讲解和分发,若有了网络平台后,我们事先把这些施工图载入网络平台上,有些图纸甚至可以局部做些识图的动画,这些矛盾就可能引刃而解了,同时也有效加深学生对识图流程的理解,识图能力解决了,安装计量与计价内容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3结束语

网络平台为《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无论从其发展的方向和提供的功能来讲,网络平台教学模式的使用都为该门课程的改革和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思路,但由于现在还在起步和摸索阶段,仍需继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高其优势,充实平台的内容,争取不久将来,为该门课程的改革取得更好更大的效果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永强,黄占芳. 《安装工程计价与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7:772~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