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1 10:31:53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232-03

视觉营销这一概念在中国正式提出时,它主要是指在终端卖场通过商品的陈列和形象化展示,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信息和品牌文化,对消费者产生视觉冲击力,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达到促进商品的销售。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视觉营销的研究尚未深入,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服饰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方面,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或促销技巧加以运用。着重强调的是服饰商品展示对视觉的冲击,而并没有将它视为市场营销的一种新概念与新领域。而通过对视觉营销产生与发展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并构建一个完整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框架。

一、视觉营销的界定

目前对于视觉营销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表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观点。一类观点着重强调的是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对视觉的冲击,并以此达到促进商品的销售。认为视觉营销就是利用色彩、造型、声音等造成的冲击力吸引潜在顾客来关注产品。另一类观点则糅合了商品展示技术、视觉呈现技术和市场营销策略,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这类观点虽然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的重要性,但仍然只将视觉营销界定在“商品的终端卖场”这一领域。还有一类观点则是在上述两类观点的基础上,将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并深入到对消费者心理层面的影响方面研究。

笔者认为,所谓视觉营销,是将视觉这一心理现象对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作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结合视觉呈现技术和商品展示技术,制定出不同于其他营销理念的营销组合策略。以此对目标顾客及潜在顾客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并对其产生心理层面的影响,从而带动商品的销售,达到营销目的,它是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视觉营销结合了市场营销学、心理学、视觉识别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及商品展示等学科知识。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新概念与新领域,视觉营销注重的是在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三个领域(而非仅限于终端卖场)中有关视觉对市场营销影响的研究,讨论的是如何将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原理、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技术运用于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领域,在产品造型、产品包装、广告策划、卖场设计、商品展示甚至企业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对目标消费者形成整体的视觉冲击,并以此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争取目标消费者、挖掘潜在消费者而获取经济利益。市场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是它的基础理论,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是它的核心技术[1]。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视觉营销在实践中,已经从百货、服装服饰、广告等行业的运用,发展、拓宽到其他行业,如医药、互联网行业等;从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在销售领域(主要是终端卖场)的运用,发展、拓宽到传播策划、空间设计,甚至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

二、视觉营销的演进分析

视觉营销不是在某一个时期突然出现的,作为一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它的演变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视觉营销的雏形。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开始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交换才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交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商品生产出现并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产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力,形成了大规模工厂化的生产。而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大规模的交换与之相适应,从而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为了尽早将商品销售出去,就要向顾客介绍和展示商品,这种对商品的展示过程可以说是视觉营销的雏形。

第二阶段,视觉营销的成长。李玉杰在其编译的《视觉营销实践发展在欧洲》一文中指出:视觉营销源于盎格鲁-萨克森国家,它“随着大批量销售(超市、低价位专卖店、多品牌店等,译者注)的来临而出现,最先是在食品行业,为了满足‘提高自选式货架陈列的有效性’这一需求,进而产生了技术性的视觉营销。接着服装行业(更广义地讲,涉及‘个人装备’的大概念)对视觉营销发生浓厚兴趣,并将相关技术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了服装商品的特点”[2]。在这个过程中,服装销售形式的改变是促成视觉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世纪中后期,随着纺纺织工业的发展,服装不再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制作、销售,而是按照现代尺码分类,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成规格地销售,人们开始通过对服装店铺陈列、展示的服装进行选购。从此,商业性服饰视觉陈列技术——视觉营销开始出现,并不断得以完善。

第三阶段,视觉营销的成熟。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零售业的不断发展,大型百货商店开始出现了,使得视觉营销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大商场和百货商店,都强烈地意识到了视觉营销在市场营销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越来越重视空间的设计和店铺的陈列。在空间的设计上,注重卖场布置设计中对天然材料、颜色、照明、装备道具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改造等。在店铺的陈列方面,关注商品的分类和货架的饱和度。以主题进行商品分类,通常用于体现线条为目的的服装专卖店。这样的分类实际上是更具组织性的视觉营销的体现,是更富于心力的“系列化”。货架饱和度是视觉营销战略中的一个商品指数标准,一个高的货架饱和度表明商品更重视量,同时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是“我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这个战略并不把产品放在第一位;而一个低的货架饱和度表明产品的价值希望被最大化,整体空间饱和度呈现越来越低的发展态势,这样的选择特别适用于高档商品品牌。

第四阶段,视觉营销的完善。视觉识别与视觉传达理论的产生,促使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产品设计、传播策划以及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领域。使视觉营销从一种展示商品的手段提升成为视觉战略和视觉营销体系,并成为当前众多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日常工作,从而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与完善。

现代视觉营销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是企业营销战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随着视觉营销的深入发展,会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它的关注并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三、视觉营销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分析

(一)中国现代视觉营销的实践

中国现代视觉营销实践领域主要是在百货商店,并伴随着百货业的发展而发展,百货业的橱窗陈列开创了中国视觉陈列的先河。20世纪20年代左右,上海相继成立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家大型百货公司。这些百货公司的业主们非常重视橱窗陈列和店堂内陈列,注重颜色、照明、装备道具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改造。公司之间竞相装潢,橱窗陈设争奇斗艳,霓虹灯异彩纷呈。在橱窗的陈列和柜台、货架的展示方面,注意突出商品美、考虑陈列的商品与观赏者的视线角度、注意商品在橱窗中的摆放位置、对商品进行分类摆放陈列等等。20世纪30年代上海四家大型百货公司的橱窗陈列、柜台与货架的展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如果将考察中国现代视觉营销实践的领域扩展到广告行业,可以追溯至19世纪的40年代。当时有较大影响的《万国公报》、《新闻报》、《中外新闻》、《上海新报》等,均刊登国货广告,给国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20世纪30年代,中国广告业有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户外广告和招贴中常常出现的“东方美女”,给了人们强大的视觉冲击。

(二)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的实践

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左右。这一阶段视觉营销实践的领域依然是百货行业和广告行业。尤其在百货行业,橱窗陈列和店堂内部的陈列依然得以重视。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前和80年代,国家以及地方商业主管部门常常组织百货行业橱窗陈列的评比,以促进橱窗陈列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国家商业主管部门还借鉴前苏联政府的经验,出台了有关商业组织与技术的指导性、规范性文本,其中就包括有橱窗陈列、柜台货架陈列展示的相关要求。

20世纪80年代初,原北京商学院率先在商业院校开设了《零售商业企业管理学》课程,并首次出版了由果洪迟教授编著的《零售商业企业管理学》教材,在大学课堂介绍零售商业有关店面设计、商店场所设计、橱窗陈列设计、柜台货架陈列展示等理论。随后,原北京百货大楼橱窗陈列设计专家史美勋等人编著了《现代橱窗广告技法》一书,较全面地介绍了橱窗陈列的基本技法、商品陈列方式及技巧、色彩的运用、照明技术等知识。可以说,这是中国当代最早对于有关视觉陈列理论与实践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探讨,是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雏形。

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革,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这个阶段百货行业和广告行业乃至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越来越关注视觉冲击对消费者的影响,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所谓的“眼球经济”理论,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极大兴趣。在这个阶段,百货行业加强了商店店面设计和店内场所设计,进一步美化视觉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广告行业则迅速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新型广告媒体和高科技广告制作的应用,使得广告的视觉呈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平面广告还是视频广告都带给了人们强烈的视觉震撼。在生产领域产品制造商也越来越关注产品的造型、产品的色彩、产品的包装等方面对消费者的影响;工业设计人员不仅仅只是考虑产品的功能、效用,同时也考虑产品给消费者的视觉感受。这些方面的实践活动促使中国当代的视觉营销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在中国得到推广和应用,使中国现代企业走向整体化、形象化和系统化管理。而CI设计中的视觉识别,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将企业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VI设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使中国当代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本世纪初到现在。21世纪初,中国的专家学者明确地提出了“视觉营销”这一概念。如马大力教授于2003年在其专为服饰卖场装饰推广人员而写的《视觉营销》一书中首先提出:“视觉营销(Visual Merchandise Display,VMD)是借助无声的语言,实现与顾客的沟通,以此向顾客传达产品信息、服务理念和品牌文化,达到促进商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3]他从视觉传达的原理和VMD的原则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服饰商品的陈列设计、展示设计、系统陈列设计、VMD设计等。这一观点在服饰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在代表着潮流设计的服饰行业终端卖场得到了集中的运用。随后,在许多网站的策划中也引入“视觉策划”这一观点,并针对网站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网站视觉营销(Web Visual Marketing,WVM)。也就是利用色彩、图形、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造成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访问者的关注,加深访问者对网站的兴趣,并不断点击了解网站信息,增强访问者对企业的好感及信任度,从而促成交易的过程[4]。严格地讲,“Visual Merchandise Display”属于“商品陈列的视觉化”,强调的是商品的陈列设计和展示设计。也就是利用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形成对视觉的冲击,并以此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虽然,这一类的界定只能将视觉营销划定在商品的陈列和展示范围,但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视觉营销”的概念,对于促进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深入研究视觉营销奠定了基础。

随着中国理论界和实业界对视觉营销的深入研究,有专家学者提出了“泛化的视觉营销”这样的观点,如梁婷婷与杨子在合撰的《作为营销手段的视觉符号传播——试析泛化的视觉营销说服及其与视觉文化之关系》一文中指出,视觉营销是“视觉文化背景和新的营销理念下通过市场营销的诸多环节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它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可视的视觉形象传播,而是一个涵盖了信息接受者心理意象生成过程,与意义、概念的消费相关的泛化的视觉说服过程,它与当前的视觉文化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并不仅仅局限于服装服饰的陈列、展示,而是贯穿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广告的设计制作直至消费者的购买、消费的整个过程,并通过意象的生成机制最终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层面,影响其购买行为。”[5]同时,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视觉营销在实践中的运用,已经从百货行业、服装服饰行业、广告行业发展、拓宽到其他行业,如医药行业、互联网行业等;从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在销售领域(主要是终端卖场)的运用,发展、拓宽到传播策划、空间设计,甚至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这一阶段,视觉营销在中国的实践领域更宽广了,并且逐渐形成、完善了中国当代视觉营销的理论体系。

视觉营销从最初商品展示发展到企业整体识别管理领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对视觉营销演进的探析,有利于我们深入研究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揭示其内在规律,并构建一个完整的视觉营销理论与实践的框架。为市场营销的理论丛林添枝加叶,为企业的视觉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建堤.视觉营销的理论建构及其核心技术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5):109-113.

[2] Gwenola Guide.视觉营销实践发展在欧洲[N].李玉杰.编译.中国服饰报,2005-08-12(A18).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例2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市场营销理论经历了产生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现在已经慢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指导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是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强有效的手段。面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条件,市场营销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对新形势下企业如何更好地直面竞争、获得发展指出了方向。

一、市场营销理论的职能分析

(一)市场调查与研究

市场调查与研究也就是进行市场调研,以提前制定的调研目标为方向,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汇总,并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为企业的进一步决策提供帮助。进行市场调研是有明确的目标的,是为了辅助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以及数据的分析工作。总而言之,市场调研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实现销售目的,而进行的了解市场需求、分析销售困难及其原因等的活动,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出满足顾客需求的更加完善的具体营销方案。

(二)生产与供应

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企业,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的目的无疑是完成企业商品或服务的推广工作。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市场需求,以此为根据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更新,保证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实现适销对路,扩大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达成此目的,准确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是基础,并且要辅以完善的产品设计、充足的资金储备、丰富的原料供应以及积极运用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扩大宣传,扩大产品或服务的影响面等工作,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才能够最终实现生产和销售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商品销售

市场营销包含商品的销售的工作,商品销售是市场营销工作的一部分。市场营销工作是通过对商业手段的灵活运用,将企业的商品或服务更好地推广出去,从而使企业从中获取利润的活动。商品销售指的就是将企业的商品销售给消费者,企业从中获取利润的活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运用市场营销的理论不断挖掘潜在的客户群体,并对自身的商品和服务进行完善,与消费者达成相关意向之后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予以确认,最终完成交货和收款。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完成商品的销售才能够维护企业的基本生存,助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协调平衡公共关系

一个企业要进行生存和销售就离不开广大的消费者,发展良好的与消费者的关系并不断对其进行改善,协调平衡公共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这笔无形资产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巨大优势,能够增加消费者对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认同感,增进企业和消费者双方之间的信任度。同时,能够为企业培养忠实、固定的顾客群,减少企业与消费者双方之间在约定合同条款之时对繁琐项的反复谈判,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二、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

(一)建立知识营销的市场营销理论

知识营销的市场营销理论不同于传统的市场营销,不是单纯地向消费者推销概念、技术或产品,而是通过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解,针对此为消费者提供与其相关的产品、知识或资讯,并在此过程中与消费者进行亲密互动,潜移默化地对消费者进行教育,通过为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其能够在众多产品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鼓励理性消费。同时,在此过程中能够使消费者对企业的理念产生认同感,帮助企业将其发展为长远客户,从而扩大市场需求,助力企业的发展。

知识营销是在传统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是一个对消费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对企业的品牌进行了良好的宣传。作为企业,要充分调动自身的力量,通过对与本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密切相关的时尚知识、潮流趋势等的传播,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其消费需求,在企业、产品、品牌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拉近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通过知识营销,促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既能够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新知识进行良好的传播,又能够拉动销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失营销的根本目的,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二)建立网络营销的市场营销理论

网络营销,顾名思义是以网络为基础的。互联网在网络营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其进行营销的基础,是一种营销的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在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中利用互联网辅助营销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充分利用数字化的信息以及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弥补传统营销活动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大的缺陷,对传统的市场营销的业态和形态进行全新的创新就是网络营销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网络营销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的国际化,更加的便捷,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企业通过对网络营销模式的应用,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更便捷的服务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大增,扩大市场,进而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网络营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拉近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也有益于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

(三)建立绿色营销的市场营销理论

绿色营销指的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转变传统的单纯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做法,将企业自身利益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以及环境利益三者进行紧密的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对相关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提前进行构思、设计和制造,以追求更好的销售效果。建立绿色营销的市场营销理论,通过对企业自身利益、保护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协调,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三、结语

市场营销理论的主要职能包括市场调查与研究、生产与供应、商品销售以及协调平衡公共关系四个方面。面对改革开放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变化,市场营销理论在知识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三个方面有了新的发展,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指引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映婷.刍议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研究[J].商业文化,2010(06):89-90.

[2] 李林.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6):67-68.

[3] 刘蓓.市场营销组合理论模式的演变与发展研究综述[J].市场论坛,2012(03):9-10.

[4] 张洪增,高荔.市场营销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展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05).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例3

一﹑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一)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定义

随着色彩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色彩营销理论应运而生。最早的色彩营销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CMB公司在企业的营销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该理论主张根据消费者对色彩的心理需求,运用色彩组合来促进产品销售。它把上百种颜色按四季分为四大色彩系列,各系列的色彩形成和谐的搭配群,根据不同人的肤色、发色等自然生理特征以及个人面貌、形体和性格、职业等外表特征,选取最合理的色彩系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现美。色彩营销理论最初受到美容美发、化妆品等一些企业的重视,并随之在整个行业得以推广。如美国宝洁(P&G)公司“SK-Ⅱ”高级化妆品和“玉兰油”彩妆品在上市推广时曾特邀色彩专家予以指导,而联合利华(Uniliver)公司则根据色彩基础知识提出了“夏士莲”最合理的货柜摆放方式,以促进销售。

在色彩营销理论中,色彩营销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该概念目前有多种版本的定义。美国CMB公司认为:色彩营销就是色彩四季概念,即消费者与色彩都可以依据相关的特征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型,然后一一对应进行搭配。国内学者曾海燕认为:色彩营销就是根据消费者对美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对产品本身及其包装的合理用色和配色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感觉,以达成和扩大产品销售,满足消费者对美的需求的过程。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所谓色彩营销,就是要在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想消费者所想,给商品恰当定位,然后给产品本身、产品包装、人员服饰、环境设置、店面装饰一直到购物袋等配以恰当的色彩,使商品高情感化,使商品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实现“人心-色彩-商品”的统一,将商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提高营销的效率,并减少营销成本。如今,竞争企业间产品的质量差距越来越不明显了,技术竞争、品种竞争不断地高度化,导致商品激烈竞争,附加价值的竞争就变的更有意义。色彩理论是最容易与市场及人群结合的基础理论,服饰色彩搭配与橱窗、货品、陈列设计相结合,运用色彩技巧还能提高商品价值。因而企业的品牌、产品的设计和色彩等形象因素已成为企业产品能否畅销的最关键因素。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理论基础

色彩营销理论在企业营销活动中运用的基础是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色彩需求进行分析,使企业找准目标市场上的色彩偏好,为正确的运用色彩营销策略奠定基础。由于年龄、性别、宗教信仰、地域等不同消费者所表现的对色彩的需求与偏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二、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营销的作用

(一)色彩7秒钟定律

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的一项凋查表明,人们在挑选商品的时候存在一个“7秒钟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又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好恶的重要因素。色彩的定位会突出商品的美感.使消费者从产品的外观和色彩上看出商品的特点,从色彩中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感受,从而接受产品现代社会宛如信息的海洋,随时都有排山倒海的情息汹涌而来,消费者置身其中.往往茫然不知所措.能让其在瞬间接受信息并做出反应。第一是色彩,第二是图形,第三才是文字,色彩是第一卖点。在商品展览柜巾,如果你的商品第一跟没能给顾客以美的吸引,那一定是你没化商品的颜色搭配好,因此商品质量再好,也会削弱它们的风采。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好色”的,所以,营销人第一定律的就是要懂得“色营销”。

(二)色彩营销是一把开启消费者心灵的无形钥匙

色彩是可以开启消费者心灵之门的无形钥匙。有研究表明:红色使人心理活跃,绿色可缓解紧张,黄色使人振奋,紫色使人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淡蓝色使人凉爽……

色彩的这些效能,可以用来调节情绪、影响智力、改善沟通环境,从而可以将商品的思想淋漓尽致的传达给消费者。对于营销来说,有着品质优良的商品是不够的,还要使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真实内涵,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传统的营销手法包括广告、人员推销、价格等都采取灌输方式,不仅使日趋成熟的消费者反感,导致误解,还会让他们采取更为谨慎的购买行为甚至干脆拒绝购买。而色彩营销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无形却又非常有效的沟通作用,色彩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感情,利用色彩感情规律,可以更好地表达商品主题,唤起人们的情感,引起人们对商品的兴趣,最终影响人们的选择。让消费者能很自然地发生购买行为。

三、市场营销中产品色彩的应用

(一)调查消费市场

调查消费市场 生产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才可以使企业有利可图,所以第一步,当然是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要恰当运用色彩,就要了解对于特定的产品,消费者需要产品本身或者产品提供者营造的色彩传达给他们什么样的信息、情感才会符合他们的购买期望。

譬如,如果企业生产的是一种高科技产品,那消费者青睐的肯定是蓝、绿等冷色以及明度低、对比度差的色彩,因为他们虽不能在一瞬间强烈地冲击视觉,但却给人以冷静、稳定的感觉,使人感觉到它的科学性、可靠性。如果企业采用的是红、橙、黄等暖色调以及对比强烈的色彩,那虽然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以兴奋感,能够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商品上来,但却无法给消费者以这种商品该给予的信任度。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076-02

前言

商业地产通常是指具有商业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包括各种零售、娱乐、餐饮、休闲、健身服务、商用公寓、写字楼、酒店、会议中心等房地产形式。从广义上讲,商业地产是各种非生产性、非居住性的房地产,包括办公楼、公寓、会议中心,以及商业、服务业的经营场所等等;从狭义上讲,商业地产是专指用于商业、服务业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仅包括零售、餐饮、娱乐、健身、休闲设施等,它在开发模式、融资模式、经营模式以及功能用途上,有别于住宅、公寓、办公楼等房地产形式[1]。

商业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通过商业与地产的有机结合,实现土地或者商业的最大价值。当前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大量开发商业地产,但是却发现许多失败的商业地产项目,有的能顺利出售但是后期的经营却很混乱,有的招商很成功但是很难出售,有的销售和招商都很成功但是整个市场没有聚集人气。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很大程度上是营销模式出现问题。因此,商业地产能否成功,营销是关键。

一、房地产营销概述

房地产市场营销指的是房地产开发商以了解、满足和创造人们的房地产需求为中心,以实现企业目标为目的,开发出房地产产品(含相关服务),并将其有效地从企业流向需求者的管理过程。

房地产市场营销的出发点是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房地产开发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营销策略的选择以及营销计划的安排、执行和控制,都要以人们对房地产需求为基础,以满足人们的房地产需求为目标。房地产开发商制定的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应该是有效的,其中营销策略和营销计划既应与人们的房地产需求相吻合,又要有利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

二、商业地产营销的传统营销理论缺陷

1.商业地产传统营销理论演变。在20世纪50年代初,根据需求中心论的营销观念,把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可控因素归纳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通常简称为4Ps。一个企业如果能生产出适当的产品、定出适当的价格、利用适当的销售渠道,并辅之以适当的促销活动,那么就会获得成功。

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大市场营销”观念的产生,提出了应把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也作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可控因素加以运用,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因此这两个“P”加上前面的4Ps就形成了市场营销的6Ps组合。

到20世纪90年代,认为上述6Ps是市场营销的战术性组合,企业要有效地开展营销活动,还要有“为人服务”的正确指导思想,即理解人、了解人,这一点对所有营销人员都是重要的[2]。

2.商业地产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众多名铺名盘遭遇回报困境,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定位不准、操作低效和策划不当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1)商业地产营销定位不准。很多商业地产商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没有选择较好的区域和应当面对的客户群体,就匆匆地开展营销活动,结果造成运营的项目无人问津,进而资金难以回笼。(2)商业地产营销操作低效。这是很多商业地产商在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商业地产的打造应当在一定规划、一定时间的商业氛围营造的基础上,进行商业运作。但是,有的商品零散开展,气氛冷清,造成商户心里疑惑,这就容易使商业的整体形象大打折扣,无法聚敛充足的商业氛围,也无法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3)商业地产营销策划不当。比如有的商业街和写字楼的设计非常前卫、时尚,但是缺少对其使用功能的合理布局,难以带来旺盛的客流量;有的商业地产裙楼中的商业面积缺乏相应的通道,这样使得被分割的商业区域难以构成不同商铺之间的客源流动;有的商业自持比出售有更大的利润,造成租售配比不合理;有的商业和办公区域划分不清或者复杂,分割的面积异形较多等,造成客源流动不畅[3]。

三、商业地产营销的理念创新

由于近年商业地产市场不景气且商业项目开发较多,导致众多商业地产项目运营不佳。同时,商业地产营销模式的探讨和尝试远不及住宅。商业地产项目可以在自身特有的一些营销推广手法的基础上,可以借鉴住宅的一些营销推广方法,并结合商业地产特有的特点来进行营销,通过创新营销推广方式来激发市场需求,以达到最终扩大市场容量的目的。

1.差异化营销。所谓差异化营销,又叫差异性市场营销,是指面对已经细分的市场,房地产企业选择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子市场作为市场目标,分别对每个子市场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应的销售措施。或者是指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找到市场的机会点,进行项目定位,凸显项目的特色,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避开竞争对手,抢先占领市场。市场是一个巨大的网,始终有市场缺口和未被充分满足的市场机会。影响商业地产开发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如区域经济、客户群、商业圈半径、周围配套设施、商务繁荣程度及其影响力,商业项目所处的区域环境,竞争对手的实力与策略等。(1)地段选择。所在地段位置是否有发展前景;周边是否具备客户群;是否具备较好基础配套。(2)具有前瞻性。市政规划、道路的规划、道路的扩建、改建及延伸,道路延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延伸等。一条道路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总能成为热点和焦点,此类地区能形成一定的商务氛围,带动一定客户群。(3)寻找市场的空白点。商业地产开发也要针对该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消费水平及结构,类似商用物业的竞争状况等商业环境做出详细的分析和论证。寻求市场细分后的空白点、切入点。

2.形象营销。商业地产营销贯穿于商业地产开发的全过程,依赖开发商的综合实力,强调各个环节体现地产的主题理念,健康的企业形象能够得到客户的信赖,能有效降低商业项目的宣传成本。

3.网络营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Internet网络资源,进行网络营销。不少开发商都在互联网上注册网站,为企业和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随着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网络营销将成为房地产市场上一种具有相当潜力和发展空间的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优势亮点:(1)通过互联网双向交流,打破地域限制,进行远程信息传播,面广量大,全方位地显示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为潜在客户提供方便。(2)网络营销属于低成本的直销渠道,在具有面广的影响条件下,有效地控制营销成本。(3)互联网架设了发展商与客户的直接联系渠道,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服务,例如提供多种装修方案供客户选择,或者客户提出要求,发展商组织装修公司为客户提供专门方案。(4)通过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增加客户的满意度。

4.竞争与合作策略营销。在当前激烈的商业地产市场竞争中,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和准确应对,培育自身竞争优势很重要,开发商必须树立竞争营销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培养企业竞争力。要在各区域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建构完善的企业管理机构,创造持久的发展动力和动力支持系统。以独特优越品牌、质量、技术、营销网络等战胜竞争对手得到市场。

开发商在市场运作中既要讲究竞争,又要寻求合作;既要注意与地方政策、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更要注意开发商之间的合作。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大市场份额而开展各种竞争,当各种竞争压力使之难以支撑时,就会寻求合作。开发商之间通常采用松散性结盟方式,使合作各方共同打造区域品牌,以达到共赢的效果。

5.特色营销。开发商必须注意商业地产特色经营的重要性,把研究市场需求、强化使用功能、追求个性特色、营造人性空间的思想作为经营理念,不仅在外型、区域划分、色彩、内部结构等方面力求突破雷同,突出特色,而且在广告推广、价格制定、营销方式等方面也要独具风格,努力成为市场亮点。

借鉴案例:山东高速广场――以“人文”取胜。

济南西部新城的腊山河西路与威海路交叉口,其地理位置并不是商业地产的集中区域,尤其是附近有绿地中央广场、西元大厦、荣宝斋等商务办公场所,无论在成本、周围环境和知名度上都有优势。因此该项目由“人文办公”入手,增加了适宜观看腊山河景观带的设计,增设了SOHO精装公寓。并且在3栋塔楼采用无痕幕墙,可以实现360度环幕视野,增加了舒适的办公环境。而在其他方面,增加了层高、配置了足够的端口和专线等。目前有一栋塔楼已被整栋购置,主要是因为这些新特点能满足其特殊的办公要求。

参考文献: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例5

[关键词]网络营销营销模式营销策略

一、网络营销的发展及其适用性

网络营销(0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全称是网络直复营销,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包括网络调研、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促销、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的总称。

在传统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根据营销方式和特点实行的是4P的营销组合策略,即将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分销(Place)和促销(Promotion)四个变量作为企业营销策略的四个因素。而在网络营销情况下,针对新的市场条件和消费者需求特点该理论已不适合。以舒尔茨教授为首的营销学者从顾客角度提出新的营销理论4C组合:Customer(顾客的需求和期望);Cost(顾客的费用);Convenience(顾客购买的方便性);Communication(顾客与企业的沟通),对通过网络运作下的市场营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在这一理论背景下,网络营销的模式就是顾客和企业的对话,企业在清楚地了解每个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后,采取相应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策略:这样,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是一对一的营销关系,是密不可分、牢不可破的,网络的即时交互、超越时空等特点即成为这种模式的强大技术依托。

现代化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引发了营销理念、营销流程、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以及营销方法和手段的深刻变革。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营销方式其降低运营成本的方面是显而易见的,零售商通过在线销售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例如建立一个集中的仓库来代替许多单个的商店)、运送更少的商品(可能从制造商那里直接将商品运送到顾客手里)、加大区域渗透、提高与顾客沟通的效果和效率。但是网络营销也存在消极的一面,零售商可能会感到建立和维护一个让消费者们熟悉的网站需要相当的投资,其中包括时间、金钱以及技术上的投资。另外,一些零售商可能不愿意将产品的价格公布于网上,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可能降低自己的利润。对于制造商而言,网络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与顾客沟通的方法,从而使实施一对一营销变得更加方便。而且近些年来,渠道权力从制造商转向零售商的现象也促使一些制造商们开始发展直接营销(例如网络销售)来重新获得渠道权力。尽管如此,制造商们依然由于以下一些原因而不愿意在网上直接销售产品:首先,他们可能会面对中间商的报复;其次,大部分制造商由于产品线过窄而不得不通过某些零售商来销售产品;第三,现有渠道之间可能相互挤压(消费者从现在的渠道转向网络渠道)。

现阶段网络营销的发展中,有两类企业应用网络营销的手段较为典型:一类是在国内享有盛名的公司,其提供的产品质量较高且较有特色,但是仅进行了区域性的市场渗透,这类公司无需对店址进行大规模投资,即可利用互联网吸引新的消费者而快速扩张市场;另一类是那些意欲开拓更大市场的“利基型”公司,因为在利基型市场中,产品或服务是专业而独特的,买卖双方的群体都比较小且所处地域比较分散,而网络可以使这些公司无需大规模的广告投资就能闻名世界。例如,Hothothot.com就是这样一个专业商店,它通过互联网销售的100多种调味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公司中,与其他公司相比,那些大而知名度高的公司以及小而专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成功。

二、网络营销的模式和策略组合

网上交易突破了传统的以批发、零售为代表的有店铺经营方式,电脑网络形成的媒体空间取代了物理空间,虚拟市场取代了传统市场。由于是在网上进行交易,商业运动过程发生改变,信息流成为商业运动的主要因素,并对商流(商品价值运动)和物流(商品使用价值运动)起媒介和先导作用,购买者之间基本上可以无成本地通过网络迅速进行信息沟通,但交易成功需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互相承担义务的基础上。

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其基本模式应包括:网上的信息收集、网上商业宣传、网上市场调研、网上广告投放与、网上销售、网上客户支持服务等。一个完整的网络营销过程应包括以下基本步骤:通过确定合理的目标,明确界定网络营销的任务;根据营销任务,确定营销活动的内容和营销预算;申请域名,创建全面反映营销活动内容的网页;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发掘信息资源,广泛收集网上信息;树立网上企业形象;开展网上市场调研;在网上推销产品与服务;与客户沟通,通过网络收集订单;将上述信息反馈到企业决策和生产部门;通过网络与分销商联系;促进在线销售;使网络营销与企业的管理融为一体。购买者在网上获得供应商的商品信息,并发出购买的信息,供应商在网上获得购买信息后.通过物流企业把商品送到购买者手中,购买者则通过金融企业使资金流入供应厂商。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B

一、营销策划

房地产营销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统筹所有房地产销售及宣传推广工作。是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取得理想的销售推广效果,在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其可动用的各种外部及内部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制定计划并统筹执行的过程。一个新的楼盘的营销工作一般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每一个过程与环节都很重要。一个楼盘想要搞得成功,必须具备全局性的营销观念,进行所谓“整体营销”、“全程营销”。因此房地产营销策划不但包括房地产营销战略与战术分析,还在在此基础上确立投资地点、物业主题、规划设计,处理残局以及物色好策划人员等一系列策划工作。

二、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必要性

随着房地产产业的不断发展,各企业之间把竞争力主要放在了市场营销上。一个正确的营销策略不仅需要对自身企业的充分认识,还需要对外部市场及客户进行足够的调查与分析,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个好的营销策划对开发商的在经营和决策方面有以下作用:

1.可以帮助开发商明确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确定投资方向

不同的客户对商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要求决定着商品的等级、规格、形式、特点,我们通过房地产营销策划的前期市场调研,确定房地产商品的投资方向与设计目标。

2.有利于房地产销售困难的解决

房地产商开发商品最终都是以销售商品来获取利益,但在销售过程中还是需要一些销售技巧,这就利用到了销售策划方案。销售策划方案可以给地产商提供如何定价,如何宣传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地产商更好的销售。

三、房地产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市场调研不足,对市场需求分析不足

市场调研方法单一,不论楼盘大小,取样总是同一常量;缺乏项目规模、位置特点等与消费者的关系的整体了解;样本数据不足,导致调查结果与实际差距很大。对市场实际需求分析不足导致房地产市场营销停滞。

2.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的混淆

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这两个概念是市场营销的基础,没有明显的目标市场和清晰的市场定位,一切策划和营销就会变得无的放矢和摇摆不定。然而实践中有时会混淆这两个概念,对目标市场的特征和偏好尚未明了,就直接做市场定位,使得市场定位缺乏实在可靠的支撑。目前多数房地产企业产品定位模糊,影响产品总体销售。

3.宣传过分依赖于广告,且宣传手段单一

房地产开发商为了项目营销,大量使用广告宣传,不仅成本较高且效果不好。目前房地产广告过剩,虚假成分较高,干扰了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房地产行业的形象及信用,大量的消费者对广告存在不信任的态度,影响产品销售。

4.房地产营销研究专业人员较少

目前,房地产营销理论与实践缺乏结合,主要是房地产营销研究专业人员较少,多数房地产研究人员为有过几个成功案例的商或者是学过市场营销的学院派教授。前者注重的是经验且理论知识较少,后者注重的是理论缺乏实践,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人少之又少。

5.商品卖点把握不准确,过度炒作

卖点:无非就是产品与众不同的特点、特色。这些特点、特色一方面是是产品自身与生俱来的,另一方面是通过营销策划人员的想象力、创造力产生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卖点有很多,例如:房型、规划、基础设施、物业等等,但是很多房地产商和营销策划人员会选择概念炒作,以概念做为产品的卖点,例如:生态绿色,人文,欧美风格等概念层出不穷。一味的只想制造轰动的传播效果,造成消费者听觉冲击,反而忽略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这种做法有时会让消费者很迷茫。

四、解决房地产营销问题的策略

1.加强市场调研,准确分析市场需求

市场调研时,要有针对性的对项目规模、特点等,同消费对象的关系从整体上进行了解及把握;准确了解当时的市场需求情况。调查结束后,应科学全面地进行分析与预测市场前景。确定企业投资方向。

调研流程:调研计划撰写——调研问卷设计——调研问卷实施——调研问卷收集、整理——数据分析——调研报告撰写。

2.明确市场定位

应该明确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的分别,市场定位是企业及产品确定在目标市场上所处的位置。明确的使企业的产品和形象在目标顾客的心理上占据一个独特、有价值的位置。明确产品定位及特点,从而使产品在今后的销售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适度宣传,拓宽宣传渠道

不能过度的宣传,使消费者出现疲劳,也不能过分依赖于广告宣传,应拓宽宣传渠道。拒绝虚假欺骗成分,做到以诚信为基础。或者可以创造出一个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同时可以增加新颖的宣传方式,吸引顾客的兴趣,例如:宣传短信,网络营销,网上论坛等。

4.加强对房地产营销人员的培养

人们都说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一个好的营销人才可以为地产商带来巨大的收益。所以,我们可以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养,让顾客可以看到我们的专业性,技术性,更重要的是诚信,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的目光。

对于销售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定期组织销售人员学习,为销售人员提供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等方法来实现。这样才能让房地产营销的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

5.了解商品卖点,实事求是,避免炒作

营销人员应该从客户和市场需要出发,要了解特定的商品有特定的消费群体,所以要根据顾客的不同而不是通过商品的不同来细分商品。要及时把握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商品自身的特色选取最能打动顾客的卖点,而不是在不了解顾客的需求的情况下就一味的将商品的全部卖点说出,让顾客感到迷茫。

营销人员在商品营销策划时也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夸大商品特点,避免概念销售,不讲大话、空话,谨慎销售避免炒作,让消费者更加了解商品特色,明确自己的购买目标,从而使商品更好的销售。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例7

绿色商业的内涵及特征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物质满足的同时,也感受着地球资源日益减少、社会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生存环境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于是引起了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环保运动在全球蓬勃兴起,进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最终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绿色营销和绿色商业的观念与理论。

我国在长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受到束缚。在商品极度匮乏的经济条件下,绿色商业无从谈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到环保问题,但终究还是重蹈了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覆辙,出现了生态恶化、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物种消失、SARS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的灾害以及那些斥诸于媒体频频曝光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和破坏自然环境的恶性商业营销事件,这些既在不断地侵蚀着人们的既得利益,又不断地侵蚀着人们长远的根本利益。因而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刻不容缓。中央就2006至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明确指出:“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是把“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任务之一。要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目标,必然要发展绿色商业。

所谓绿色商业是指企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充分体现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以科学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文化性。绿色商业的文化性首先表现为一种商业经营哲学,是指导商业企业从事市场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企业在绿色商业观念指导下,必然会积极开发和自觉组织绿色产品营销,采用绿色包装,提倡绿色消费,进行绿色市场定位,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其次是彻底改变传统商业文化。传统的商业文化在本质上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竞争文化,绿色商业要求实施绿色文化,即要求企业更多地注意“人”的导向和价值、“人”的安全、健康和发展,企业应把竞争对手更多地看作伙伴,尤其是环境合作的伙伴,重塑富有绿色商业特征和共处共赢、和谐发展的商业文化。

系统性。绿色商业的系统性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整体管理原则指导下,全面协调企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采取相应的经营行为。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绿色商业贯穿于商业企业决策过程和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不仅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环保、健康”的绿色产品,确保商业经营场所与设施无污染,而且在商流和物流上坚持以绿色文明和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绿色流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性。绿色商业的可持续发展性是指商业企业的经营在充分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争取适当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从充分满足子孙后代消费需求出发,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企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及长远发展。正如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在其所著的《绿色营销——化危机为商机的经营趋势》一书中所指出的:“绿色营销是一种能辨识、预期及符合消费的社会需求,并且可带来利润及永续经营的管理过程。”

和谐性。安顺为和,协调为谐。绿色商业的和谐性是指商业企业经营过程始终重视规模、速度、效益的协调;内部关系与资源配置的协调;企业与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企业实施绿色商业,除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外,也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正面影响,包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其他企业的导向作用,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和对健康的社会文化、伦理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推动作用等等。显然是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的共赢共兴、同存同荣的和谐之举。

发展绿色商业的必要性

(一)优化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产品都要经过流通领域才能成为实际的消费品。发展绿色商业,必然要经营绿色产品,从而促进生产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包括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资源节约的生产技术;选用无公害、养护型新能源、新材料;进行可拆卸、可分解,零部件可翻新、可重复利用,包装物可回收的产品设计;组织清洁生产,防止生产过程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的浪费等等。发展绿色商业是促进绿色生产,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和利用资源,把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运用于改善和提高消费者及人类社会福利的最有效的途径。

(二)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20世纪90年代人民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引起了消费领域的拓宽、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质量的提升,于是“安全、环保、健康”成为消费主流。现阶段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在满足消费需要的过程中发展,是商业永恒的主题。绿色商业正是适应我国消费发展的趋势应运而生。发展绿色商业,实施绿色营销,引导和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营销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规模,促进企业发展。

转贴于

(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这样美好的愿望,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而发展绿色商业,正是实现和谐社会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绿色商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观念和营销方式,是建立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基础上,本着对消费者生存环境负责,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负责进行营销活动,最有效地减少商业行为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无疑对构建和谐社会起了最重要的微观基础作用。如果商业行为不符合环保要求,也会引起其他种种的社会矛盾。因此可以说,绿色商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它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发展绿色商业的对策

(一)加大绿色商业理论研究和宣传力度

众所周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大力发展绿色商业,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绿色商业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绿色商业的实践。何为绿色商业,它的内涵、特征、功能、价值是什么,如何发展绿色商业,尚无比较清楚统一的认识。虽然也有一些绿色营销的研究,但它多半仍然停留在引进和比较肤浅的层次上,况且绿色营销只是绿色商业的一个部分,并不是绿色商业的全部。没有绿色商业的理论指导就没有科学的绿色商业的实践。因此,绿色商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了。同时,要加大绿色商业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绿色商业的认识,并转化为人们内在的行为指导理念。这样,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就成为大势所趋,发展绿色商业便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加大政府推动的力度

发展绿色商业仰赖于良好的宏观环境。能够承担改善和优化发展绿色商业宏观环境责任的是政府。一是政府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现行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污染防治和环保行政等30多部法律法规进行认真的清理,并根据国际社会绿色商业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现状,进行必要的填补和修订,形成完善的绿色商业法律法规体系,并督促各级执法部门加强执法监督与检查。对违反绿色商业法规行为严惩不怠。二是制定和完善发展绿色商业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应用优惠的政策引导和调动商业企业开展环境保护和绿色营销的积极性。三是加强绿色商业管理。商业管理部门要把绿色商业纳入商业发展规划,在商业网点布局、绿色商业设施、绿色产品、绿色渠道、绿色价格、绿色促销、绿色服务管理等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在经营战略上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方面利益有机统一和兼顾起来,在产品开发、加工、运输、宣传、促销分销、售后服务等方面注入环保因素,注重新的绿色策略。四是建立绿色商业评价体系。对绿色商业设施、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正统一的评价标志体系,并通过定期与不定期评价,推动绿色商业的发展。五是通过绿色教育,传播绿色商业知识,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加大实施绿色营销的力度

绿色营销的核心是按照环保和生态原则来选择和确定营销组合策略。实施绿色营销就是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过程中,注重把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寓环保、生态意识于企业经营决策之中,有效地实施绿色产品策略、绿色价格策略、绿色渠道策略和绿色促销策略。第一,绿色产品策略。这是市场营销的首要策略。从生产企业来看,要按照环保和生态原则开发研究无污染、无公害、可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和资源、符合环保标志要求的产品。从商业企业来说,经营的所有产品都必须符合绿色要求,坚决杜绝假冒伪劣的绿色产品进入流通过程。第二,绿色价格策略。这是营销策略的新概念,是指企业在制定价格时要树立“污染者付费”、“环境有偿使用”和“资源节约使用”等观念,把企业用于环保方面的支出计入成本,形成绿色成本,成为绿色价格构成的一部分。一般说来,绿色产品价格总要高于一般产品价格,因此,定价时,既要考虑到环保对价格上扬影响的程度,还要考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价格理解和接受的程度。绿色价格策略的全部奥妙,就是在一定的营销组合因素下,如何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得既能为消费者乐于接受,又能使环保投入得到补偿,还能为企业带来适当的收益。第三,绿色渠道策略。对于经济实力雄厚、产品销售规模大、范围广、具有自己分销渠道网络的企业,可以自行建立自己的销售系统,实现绿色产品、绿色分销、绿色价格、绿色促销的有机统一,建立企业良好的绿色信誉。对于一般企业,应选择消费者认可、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配合绿色产品销售。也可以开展绿色产品直销活动,注意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减少产品在运输、储存、保管过程中的浪费,合理设置供应和配送中心,降低资源耗费和货物损耗量。第四,绿色促销策略。企业促销组合策略是指把人员推销、广告宣传、公共关系和营业推广四种促销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形成一种促销策略和技巧。绿色促销就是在四种促销活动中,融入环保意识,将绿色产品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反馈消费者绿色需求,引导和刺激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实现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的零距离对接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例8

基金项目:2016年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ZJ16YB02);岭南师范学院南海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一、引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的推进,将为对外贸易带来多重利好。一是改革倾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品牌,将提高我国企业产品竞争优势和附加价值;二是扩大外贸范围和内涵,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为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而对外贸企业而言,应当依托现有的国内政策环境,推动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切实通过信息化和标准化的手段提高流通效率,促进国内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因此,企业国际营销渠道需要把握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加快培育外贸渠道的竞争优势、促进国际营销渠道转型升级、建立渠道信息平台、培育出口品牌等。而当前无论是国内学术界还是实业界对国际营销渠道研究的归纳总结较少。本文集中从早期国际营销渠道研究到近期营销渠道的扩展文献入手,探讨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动力机制。

为便于理解国际营销渠道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国际营销渠道的概念。国际营销渠道指的是商品从产地国家流向国外市场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国际渠道中的成员包括国内的出口商、生产企业、国内批发商或中介人、出口商,国外的进口商、外国商或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庄贵军,2001)。在研究范围上,国际营销渠道主要研究不同国际成员间所面临的宏观环境的异质性,主要调查文化差异大小、文化距离、心理距离、制度差异、地理差异和市场波动等宏观环境对国际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

二、国际营销渠道研究的演进

(一)研究方法的演进

国外学术界对国际营销渠道的研究始于1965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壮大,而国内期刊中对国际营销渠道的文章始于1986年。纵观国际营销渠道的文献,国内的早期文章(2008年以前)主要以描述性文献为主,其后文章多开始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譬如实地调查、访谈、一手数据的统计、案例分析等;而国际期刊从1965-1979年以描述性文献为主,1980年后建立理论基础框架,1995年至今的实证文献使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案例分析、二手数据、访谈、实验、观察、事件、元分析和模型分析(Jessica & David,2015)。

另外,在理论框架的搭建上,学术界广泛接纳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以深化国际营销理论视角。第一,战略管理理论,用于分析企业的国际营销渠道选择决策,比如王敏(2009)运用海尔国际营销渠道的案例,分析企业国际营销渠道的战略,剖析单产品市场、多产品市场及成熟产品市场的渠道组合战略。第二,经济学理论,其中运用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分析两个问题:一是分析国际营销渠道决策的选择(王敏,2009);二是分析国际营销渠道参与成员间关系管理(例如,Gencturk and Aulakh,2007)。第三,跨文化理论,国际营销渠道与国内营销渠道的不同在于国际营销渠道突出了跨国文化差异的研究视角,在国际营销渠道中渠道成员往往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化环境,文化差异会导致渠道成员价值观上的差别,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模式。因此,跨文化理论主要运用于国际营销渠道成员的行为分析或者渠道冲突协调等关系管理的研究中,例如,庄贵军(2009)对3家跨国企业调查分析是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渠道成员间沟通行为的影响,得出文化差异产生沟通不足,从而诱发渠道成员间冲突。第四,社会网络理论,用于分析渠道成员组成的网络结构,进一步用于跨国企业组织间网络关系建立的研究(Gnizy,2016)。

(二)研究内容的演进

现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国际营销渠道结构与渠道关系管理两方面。

(1)关于国际营销渠道结构的研究。所谓渠道结构指的是为达到分销目标,为产品或服务设定一组渠道成员的关系和任务序列。目前存在以下几种结构:第一,直接出口方式,生产企业通过内部设立出口部门、设立独立的出口销售公司或者国外销售机构来开拓国际市场。对直接出口方式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出口战略决策,问题集中于直接与间接出口方式的抉择,不同学者从电子商务、融资约束、出口规模、人力成本等影响因素分析(茹玉骢,2014;蒋冠宏,2016);二是出口绩效管理,多从财务绩效角度评价出口方式带来的影响(比如,Lee and Griffith,2004;张淑凤,2010;侯春辉,2013)。第二,国际特许经营,是生产企业将国外业务赋予某人或某企业,某人或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当前研究集中于组织特许经营的方法(袁建昌,2014;刘传兰,2014;Brookes and Roper 2011)。第三,合资或企业联盟,生产企业与当地企业合资或联盟方式开拓国外渠道,当下研究重点在于影响因素与伙伴选择(例如,阎大颖,2008;李平,2010)。第四,电商平台的方式,跨境电商方式中分析平台的建立、现状、物流模式等(例如,李旭东,2015;陶涛,2016)。

(2)关于际营销渠道管理的研究。在国际营销渠道管理上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一是,进入国际市场的决策,调查显示影响跨国企业进入新兴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企业特定资产、企业拥有的实际资源、国际经验、制度差异、外国市场准入制度等(Chiao and Lo,2010),二是,选择合适经营战略的研究,企业渠道战略在研究上逐渐从交易型管理转变为关系型管理,从渠道关系治理角度出发设计渠道战略的研究非常多,例如郑吉昌(2003)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分析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从而考虑改进我国跨国企业经营的渠道策略,突出建立品牌渠道关系的重要性;Lee and Dawes(2005)探讨中国人际关系、信任及长期合作策略之间的影响;Yang, Su, and Fam(2012)研究市场程度、出口商特征、文化心理距离、信息投资等对国际营销渠道关系的影响,从而就渠道管理策略指明方向。

三、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动力

关于国际营销渠道变革的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从宏微观层面入手,分析了社会经济制度、消费者行为、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对渠道变革的影响(陆芝青、王方华,2004)。整体上,学术界就其影响因素的框架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共识,即: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是受宏微观环境共同影响的,综合主要的影响因素如下:

(1)消费者购买需求的变化。2016年中国海外购物需求保持持续增长,追求安全优质、跨国大品牌、购物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已然成为大部分中上层消费者的消费诉求,这种诉求的改变使得国内外营销渠道不断变革。同时,国内企业发展壮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例如华为、海尔、格力等公司),海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这些企业也开始做出进军海外市场的拓业战略,因此,也使得国内企业需要从国际营销角度考虑企业渠道的变革。整体上,在生产源头保证生产基地管理标准化、原材料供应商稳定可靠,从而满足消费者安全优质、品牌的诉求;中间商尽可能采用电子商务平台加物流企业的方式,从而满足消费方便快捷的需要。

(2)经济、法律、文化环境。首先,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走势、人民币汇率、跨国企业竞争情况、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国家经济政策等。一方面良好的经济形式能刺激更多的消费市觯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孵化更好的市场环境。反之如果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进入国外市场,也可能直接影响渠道模式的选择。其次,法律的影响主要包括进入市场的进出口关税、进出口检验标准、渠道的开放条件,这些先制约跨国企业能否进入市场的决策,其后制约跨国企业产品生产标准和物流方式。最后,文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消费者对海外品牌的认可及品牌文化的认同感对国际营销渠道管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渠道成员的文化差异对渠道关系健康发展的影响,这些都使得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管理天差地别。

(3)新技术的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进展,例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缩小全球信息距离,更加有助于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同时更加有助于渠道成员间信息沟通并创新渠道模式,与此同时,信息共享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的全渠道发展成为可能,企业可以整合手机端、电脑端、线下门店的购买渠道信息,从而实现多点服务;物流技术及物流企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商品流通的效率,更加有助于国际贸易发展,开拓国际市场;支付系统及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开发,例如区块链技术,不仅大大方便资金交易而且提供了安全保障。

四、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路径

(1)“互联网+”下的跨境电商模式。跨国业务中使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交易更为便捷,从原来的多重渠道商的间接结构转变为跨境电商模式的直接结构(如图1)。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跨境电商模式可以快速实现产品信息、顾客服务信息、金融交易的网络化传播,减少中间的分销商,这将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方便信息获取,降低交易成本等。与此同时,海关总署通过开放免税区、给予税收优惠、提高通关效率等措施支持跨境电商新业态的发展,而目前海淘和个人代购的痛点也为跨境电商提供了发展机会。因此,跨境电商将会是国际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从2015年进口电商市场交易规模数据看来,在进口贸易中,电商渗透率持续增长,2015年达8.6%,预计未来电商渗透率会持续上升(见图2)。目前跨境电商的类型主要有几种:第一,从交易主体划分为B2B、B2C、C2C的跨境电商;第二,从平台经营商品品类划分为垂直型电商和综合型电商;第三,从电商网站开发与运营主体划分为第三方平台电商与自营型电商;第四,从进出口划分为跨境进口电商与跨境出口电商。未来自营类电商会逐渐由垂直向综合发展,而平台类以综合电商为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若采用自营类电商将会面临较大挑战,主要在信息平台建立、自营渠道成本控制与管理方面都会带来大量威胁,因此,中小企业跨境电商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来实现。

(2)全渠道整合。传统国际营销渠道是相对单一化的,这限制了企业的市场行为(李燕,2016)。跨境电商的发展,使得国际营销渠道呈现多样化,同时当下各种渠道间可以相互整合,实现全渠道发展。所谓全渠道发展是以消费者需要为中心,建立实体渠道、PC端电商渠道、移动端电商渠道等多种渠道并实现渠道间融合,从而保证消费者能够实现何时何地都能够获得一致的购物体验。全渠道战略是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考虑多渠道的整合策略,保证多渠道之间不会引起渠道冲突,减少渠道管理成本,同时保证渠道成员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王证,2014)。

(3)大数据技术下的国际营销渠道信息管理。信息共享对国际营销渠道整合至关重要,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可以使渠道成员间信息传递及时,核心企业可以有效控制渠道成员,利用信息共享技术较好控制渠道成员质量等,也就是通过信息共享技术,使得渠道关系实现“一体化”发展。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能够使供应系统中的上游供应商、生产企业、分销商、消费者等各环节的信息系统整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保障渠道关系“一体化”协调发展(李燕,2016)。另一方面,在该电商平台系统下,能够促使企业各方力量较好地整合起来,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王证,2014)。

参考文献:

[1]庄贵军.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01):8-11.

[2]Hoppner J J,Griffith D A. Looking Back to Move Forward: 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hannels[J].Journal of Retailing,2015,47(91):610-626.

[3]王敏.国际营销渠道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以海尔的国际营销选择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9(14):99-100.

[4]Gencturk,Esra F. and Preet S. Aulakh (2007), “Norms- and Control-Based Gov-ernance of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er Distributor Relational Exchang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5(1),92-126.

[5]庄贵军,刘世超.国际营销渠道中文化差异对于跨组织沟通行为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2):11-17.

[6]Gnizy I.Power dynam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within firms and how they shape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6,57(3):148-158.

[7]茹玉,李燕.电子商务、贸易中介与企业出口方式选择[J].浙江学刊,2014(06)

[8]蒋冠宏.融资约束与中国企业出口方式选择[J].财贸经济,2016,37(5):106-118.

[9]张淑凤,沈晓玲.三种出口方式的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J].财会月刊,2010(11):35-37.

[10]侯春辉,张宇 .生产企业出口方式选择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2013(17):112-114.

[11]刘传兰,陈予修.“高飞稳落”式国际特许经营电子商务战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12):102.

[12]Brookes,Maureen and Angela Roper(2011),“International Master FranchiseAgreements:AnInvestigation of Control from Operational,Relational,and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45(7/8),1253-76.

[13]阎大颖,洪俊杰,任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基于制度视角的经验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6):135-142.

[14]李旭东,安立仁.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49-57.

[15]陶涛,郭宇宸.跨境电商平台作为新型贸易中间商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发展[J].新视野,2016(02):92-98.

[16]Chiao,Yu-Ching,Fang-Yi Lo and Chow-Ming Yu(2010),“Choosing BetweenWholly-Owned Subsidiaries and Joint Ventures of MNCs from an EmergingMarket,”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7(3),338-65.

[17]Lee, Don Y. and Philip L. Dawes (2005),“Guanxi, Trust, and Long-Term Ori-entation in Chinese Business Marke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3(2),28-56.

[18]Yang,Zhilin,Chenting Su and Kim-Shyan Fam (2012),“Dealing with Institu-tional Distanc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Channels: Governance StrategiesThat Engender Legitimacy and Efficiency,” Journal of Marketing,76(3),41-55.

[19]陆芝青,王方华.营销渠道变革的作用机理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04):67-73.

[20]李燕.国际营销渠道在“互联网+电商”模式下的变迁与整合[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88-90.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例9

在电子商务时代的今天,网络强大的通信能力和电子商务系统便利的交易环境,改变了原有市场营销理论的根基。在这种全新的环境下,时空概念、市场性质、消费者的概念和行为等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由此引发了市场概念、营销策略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变化。

一、电子商务时代市场营销的新变化

1. 消费者行为、需求和愿望的变化

(1)消费者从大众中分离

电子商务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商品信息展示和多功能的商品信息检索机制。而消费者一旦有了需求,也会立即上网主动搜寻商品信息。于是,消费者从大众中分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主动上网搜寻商品信息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消费者。

(2)大范围的选择比较

由于网络和电子商务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提供了空前规模的选择余地。无论是个体消费者还是团体采购者,购物都可以“货比多家”,再不会被各种价格游戏弄得晕头转向,也不会再受信息来源和地理环境限制,消费者会更聪明、更理智地考虑各种购买问题。

(3)主动表达对商品的欲望

电子商务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在网上寻找适合的商品。如找不到,消费者可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向厂商主动表达对某种产品的欲望。其结果是使得消费者不自觉地参与和影响到厂商的生产和经营过程。

(4)告别处于两难境地的广告宣传

在传统的广告宣传策略中,广告宣传往往处于一个尴尬的两难境地―――对大多数人来说,广告太多、太烦人;而对消费者来说,广告介绍的内容又太少、太简单。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消费者可以在家通过互联网看到商家销售的所有商品的详细性能、价格、外观等资料,对广告一目了然。

2. 营销策略的变化

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都应围绕企业的目标来进行,实现全程营销。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已从理论上离开了传统营销中占中心地位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理论,而逐渐转向4C(custo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理论,近年又提出了4R(relevancy,reaction,relationship,retribution)理论。4P到4C的发展主要讲:第一,不再先急于制定产品策略,而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不再卖你所生产的产品,而是卖消费者想购买的产品。第二,把定价策略先放一边,而研究消费者为满足其需求所愿付出的成本。第三,忘掉渠道策略,着重考虑怎样给消费者方便以购买商品。第四,抛开促销策略,着重加强与消费者勾通和交流。4R营销策略以关系营销为核心,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互动营销即企业把顾客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来并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不断与顾客交流;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反映营销,即企业需要对顾客的定制化需求作出及时反应;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关系营销,即企业与顾客不断交互,其营销过程是个双向链;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是回报营销,即把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满意作为对企业服务满意的回报,顾客会再次光临网站,如此重复,企业在网上的优势或劣势被扩大了。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应该是三者的融合。

3. 营销理念的变化

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五个阶段。前三者是企业以自我为中心、以企业为出发点去获得利润的传统理念,而后两者则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企业通过满足消费者和社会需求,去获得自身的利益,达到双赢和三赢的最佳效果的现念。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地域分割、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传输处理成本,使生产和消费更为贴近,使客户有极大的商品选择空间和余地,而且此时的消费者消费时表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企业只能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客户满意度”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一个具有这种理念的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时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集中注意力于顾客的动向、更好的识别和把握市场机会、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4. 营销方式的变化

传统市场营销注重分销,过去由于产销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存在,而使中间商得以发挥作用。而电子商务环境下,随着沟通的发达,信息的共享,使得中间商的作用不断弱化,而直接渠道有了它存在的信息基础,因而使直接渠道得以发展。网络营销是信息化营销的重要体现,以网络互联为特征的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时空概念的广域互联渠道,使信息存贮、传递、使用成本大幅度下降,为商业销售体系提供了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再分配系统。这种系统使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可以克服时空界限实现充分的互动交流。

二、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营销对策

营销的目的就是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必须开展网络营销,创造竞争优势。

1. 进行营销观念的变革

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是一个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支撑的全球营销活动的动态过程。它不仅仅只通过网络进行商品和劳务买卖活动,还涉及到传统市场的方方面面。从这个角度讲,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是一种虚拟环境中经营者和消费者完全或不完全无接触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应该是以传统营销方式为基础,有机地将传统营销模式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以互联网为载体来进行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而且要建立整体战略的营销观念、双向沟通的营销观念、创造需求的营销观念等。

2. 建立信息优势

信息优势是企业在当今市场竞争中生存和立足之本。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在网上发送新产品、新特性、折扣和联系人信息;提供免费产品和服务,许多计算机软件公司通过软件免费升级来吸引顾客,使顾客能进入服务信息、技术指南和疑难解答的电子场所;建立爱好者俱乐部等。这样通过科学管理,将信息优势转化为营销优势,就可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断发展企业。

3. 调整营销组合策略

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是现代营销的四大基本手段。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要加快产品创新,采取无中间商的产销合一型渠道模式,定价要力求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促销上要加强网络化优势。对于整合营销,并不是用4C代替4P,而是4C前提下的4P决策,同时融合4R营销策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组合既有别于以产品为中心的4P组合,又不同于以顾客为中心的4C组合,而以关系营销为导向的4R组合也逐渐渗透到策略组合中。

总之,电子商务时代的市场营销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志于长期驾驭市场的企业应该做好准备,打造自己在新环境下的营销优势。

参考文献: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例10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传统房地产营销的产品主要有三种大类,即住宅、商业和写字楼。房地产依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写字楼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以现代服务业企业客户为主体,其市场需求强度和租赁、销售市场运行趋势同国民经济、行业景气程度关系敏感。成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第三产业良好的基础和增长态势,使写字楼市场经历了 90 年代中期到 2012 年左右写字楼市场的繁荣发展期,供销两旺,但随着大规模的新城开发,商务集中区大量规划,商务用地供应快速增长。仅以在供应中占主体的甲级写字楼销售市场为例,自 2012 年开始,成都甲级写字楼市场供应量维持飙升态势,而销售去化量增长有限,供求严重失衡,入市存量已超百万平米,正常消化周期超过 35 个月,而开发商已购地待建或在建尚未入市销售的潜在供应量更以数百万平米计。

在需求端,2011 年下半年开始的写字楼销售繁荣实际更多有住宅调控背景下的投资性需求支撑,更深层的原因是宽松的货币环境,企业客户购买需求一直维持稳定,经过 2012、2013 上半年的集中释放,写字楼产品的投资购买需求已大幅下降,金融生态变化、利率市场化进程以及写字楼投资回报风险增大等因素更加抑制了写字楼投资意愿。进入 2013 年下半年写字楼市场交易以企业自用购买占主体,以成都万科汇智中心项目成交客户实际构成为例: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960 年,麦卡锡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这一概念,推动了商业地产营销理论的发展,麦卡锡认为某些营销因素或者变量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影响到市场中的客户需求,并将相关的营销因素进行了梳理分类,就是后来营销学界熟知的4PS: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

1981 年美国营销学者玛丽·乔·比特纳建议将三个“服务性的 P”加入到传统的 4PS 营销工具当中去,构建了偏重于服务营销的 7PS 营销概念,新加入的三个 P 即市场参加者(Participants,包括作为产品、服务供应方的企业员工和体验购买产品、服务的顾客)、物化条件(Physical evidence,可以囊括产品、服务内容和环境等物质化要素)、流程(Process,主要指涉及与客户交互和体检阶段的内、外部业务流程、机制、标准等业务系列),,由于 7PS 理论在 4PS 基础上尤其强调了客户沟通和服务价值,对商业地产的营销模式的有着较大的改进借鉴意义。

1986 年,科特勒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营销行业从业人员首先要熟谙 4PS 营销工具、方法,还要能够熟练使用公共关系营销(Public relationship),政府公信力营销(Political power)两类营销工具,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营销计划,凭借上述两方面基础以确保营销组合战术实施的效果。

2005 年,美国营销学者舒尔茨认为,新的商业市场形势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全面竞争中胜出,除了科学运用现有的营销思维和工具,还需要在关注客户潜在需求和维系长期的客户价值关系方面有所突破。基于此,舒尔茨提出新的营销 5RS要素组合。5RS 组合包括:关联(Relevancy)和感受(Receptivity),营销组织宜借助客户在消费体验过程中的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及形象价值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重点是提高客户心理情感上的让渡价值;反馈(Respond),随信息化日趋成熟,现代商业市场中资讯传播更加迅速,客户和企业间的交互更加频繁和紧密,,趋于封闭的生产-促销思维在已经变更的环境下遭遇巨大挑战,企业必须学习关注顾客的立场和视角随时洞悉客户表露的和潜在的需求、现实的评价以及期望和不满,并及时做出反应; 客户关系(Relation)。面对全方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怎样逐步与客户营建长效而稳定的良好关系成为巩固提升市场占有率的重点;回馈(Return),除了传统销售额度、市场占有率、业务增长率等利益指标,5RS 理论提出珍视企业市场地位和美誉度等偏情感回馈为企业带来的难以直观评估的巨大价值,认为企业的一切营销行为也必须更多考虑到相关影响因素;5RS 营销理论是商业“红海”时代的产物,营销学巨擘科特勒曾说,现在企业要做的,已不单是满足客户,甚至是讨好客户,5RS 理论除了继续高度强调客户导向的思维,同时把认知的价值、长期客户关系、美誉度等非短期、偏情感的营销要素文秘站:引入当代营销的视野。

...........................

2 写字楼营销模式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写字楼营销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2.1.1 营销模式

狭义上,营销模式是指在营销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同时,需要辩明的,营销模式并非某种单一的业务手段或方法,而宜按系统化流程化的思维理解和概括。

营销模式可以按不同的纬度标准进行分类,运用较为普遍的是分别从市场的供应方和需求方角度,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供方角度的市场细分法,通过企业锁定的细分产品市场,通过产品供应管理体系细分延伸归纳出的市场营销模式;

需方角度的客户整合法,强调通过提供客户核心价值,达到客户满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整合企业各环节资源的整合营销模式。

按市场的主体来区分,营销模式又可以划分为市场营销模式和整合营销模式市场营销模式是以企业为中心构筑的营销体系,而整合营销则是以客户为中心构筑的营销体系。在这两大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具体营销过程衍生出了众多手法如体验式营销、直复营销、 互动式/互联网营销、圈层/关系营销、

内部营销等,在发展的趋势上,随市场格局从供不应求向结构性的供求均衡甚至供过于求过渡,客户导向和整合营销模式日益受到房地产企业的重视。 2.1.2 写字楼市场

写字楼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子类市场之一,其基本特征统摄于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不可移动性是其和劳动力、资本以及其他类型商品的最大区别。虽然土地和土地上建筑物不能移动,但可以被某个人或单位拥有,并且给拥有者带来利益,因此就产生了房地产买卖、租赁、抵押等交易行为。从效用利益或功能意义上讲,基于写字楼的开发租售盈利功能、经营使用功能、投资功能,写字楼市场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以及围绕买卖、租赁、抵押交易的一系列行为内容,构成了写字楼市场的主客体内容。

写字楼市场作为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市场的一般规律性,如受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等的制约。但由于写字楼产品具有区别于其他商品的特性,导致写字楼市场同房地产市场一样,具有一系列区别于一般商品市场的特性,包括市场供给的垄断性、市场需求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市场交易的复杂性、产品价格与位置密切相关、存在广泛的外部性和市场信息不对称性等。

.........................

2.2 写字楼营销的理论基础

2.2.1 现代 4C 营销理论

美国学者劳特朋教授在上世纪 90 年代在 4P 营销理论基础上提出了 4C 理论。4C 营销组合包含 4 个营销要素:即客户(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4C 营销理论的逻辑当中,首先强调的是客户的需求和满意,然后关注如何降低客户获取产品或服务的经济成本和精神成本,在客户认知产品服务的系列过程中能充分感知认同足够的消费者价值剩余以促进成交,同时,还开展有效的营销沟通和客户关系管理,以及时调节企业行为,培养客户忠诚度。

4P 到 4C 乃至 5R 理论的营销理论演变,实质上反映了生产思维向商业思维,营销思维演变,卖方主导向买方主导的嬗变过程。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不完全垄断市场特征明显,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维持多年,直到近年土地供应持续增长、客户生命周期变化、城市化进程降速等因素逐渐驱使房地产行业向买方市场转变。同时由于房产重复购买率极低,且我国房地产销售模式以预售为主,因此注重客户潜在需求和满意度越来越具有关键意义,总体而言,4C、5R 在我国房地产领域同 4P 的联系主要还是体现在买方市场格局下,产品规划、价值传递和客户体验环节中对客户思维和营销服务意识的强调。

4C 理论为写字楼市场营销工作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化、指导性作用。在“客户思维”大行其道的营销环境之下,写字楼市场营销同样要求首先将客户(customer)本体特征和客户需求、潜在需求的判研置于关键地位,结合企业自身经营需求和资源储备情况,确定营销行为需要满足的细分市场和核心目标客群,根据对目标客群功能、心理、经济能力方面的需求设定产品、组织系统的写字楼营销行为,成本(cost)和便利(convenience)要素一方面要求写字楼供应方在产品功能满足目标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通过成本优化,经营效率提升让渡客户剩余价值,一方面还要求写字楼在全程营销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体验设计,提高客户满意和购买决策概率。沟通(communication)原则要求写字楼供应方将传统与客户之间简单的买卖交易关系转化为更加有机、相互认同的互动关系,写字楼客户的购买动机中,产品的品质和运营服务非常关键,供需双方本身的联系趋向一种长期化、战略化的合作,写字楼的开发者和营销团队通过基于产品品质和识别系统的品牌战略、提供专业服务内容、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提高圈层认知,降低营销成本,获取更大、更稳定的市场份额。5R 理论对写字楼项目进入实际营销操作阶段的体验价值营造和服务价值提升方面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尤其在部分存在供大于求买方主导的写字楼区域市场,因同质化竞争加剧,仅仅凭借单一的价格水平竞争使得多数的写字楼开发商陷入较为尴尬的处境,5R 理论揭示、强调的“精神价值”思维和 5R 系统工具对建立营销流程中的差异化,通过体验价值、服务价值提高项目对客户的打动力有明确的指引作用。在更长的营销周期内,5R 理论强调的客户关系和回馈更强调了写字楼开发者和客户,和行业社会间良性有机联系的重要性,对应如何从更宏观长远的角度看待判断短期营销行为提供了更加理性的视角。

..........................

3 成都万科写字楼物业营销模式现状 ........... 12

3.1 成都万科房地产公司介绍 ....... 12

3.2 营销定位模式现状 ............. 12

3.3 物业销售模式现状 ........... 13

4 成都中航城市广场营销案例分析 ............. 18

4.1 项目概况 ............... 18

4.1.1 位置与环境 ............. 18

4.1.2 规划与功能 ............ 18

5 成都万科写字楼物业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 23

5.1 囿于住宅营销经验,缺乏写字楼营销能力造成决策偏差 ............. 23

5.2 背离写字楼物业销售规律 ........ 27

6 改进成都万科写字楼物业营销模式的对策

6.1 突破住宅营销思维,万科写字楼营销理念反思与更新

首先重新明确以购房者的需求特征为出发点,是房地产营销的要点。万科集团房产业务发轫于住宅买方市场时期,在中国房地产的客户和企业处于懵懂期时多开先河,长期业务聚焦于建立什么样的产品标准,质量保证和风险规避,其实质依然是是一种生产性企业的管理逻辑,客观上有其历史必然性,在特定的时期也呼应了快速复制,快速周转,建立规模优势的战略需求,成就了全球最大专业房地产开发商的品牌形象。

尽管房地产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但作为市场性行业,依然需要以商品的思维去理解企业行为,而不是凭企业的偏好进 行比较的封闭生产建设再草草入市销售,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中,前者将更加强调科学的市场营销,后者只是传统的生产性逻辑,回归商品和营销的自身特性和要求,这是房地产行业营销人思维的基本出发点。

从理念上成都万科首要更新的,是开发和营销业务的独立分割缺陷,无论住宅还是非住宅,都存在这个问题,只是对于写字楼产品而言危害更甚。具体专业分工,强调垂

直专精和效率,其实质是某种生产性逻辑,其跨部门协调成本和市场反应速度和客户触角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房地产市场竞争的需要,从营销领域走向全面营销,全流程营销的趋势下,也已经落后。第二,遵循写字楼物业自身的市场运作规律,避免营销近视。前文已比较了传统住宅销售模式和较为符合市场时机的写字楼销售模式内涵要点,不按规律作业,成都万科已在汇智中心、华茂广场两个成为长期库存的写字楼项目上遇到了困难,要正本清源,控制风险,为以后的非住宅类产品开发营销提供参照,按写字楼自身市场规律调节自身营销模式非常必要。 .....................

商业地产营销论文例11

市场营销学自19世纪末创立以来,经历了初创阶段、应用阶段、繁荣阶段、以及演化创新阶段,已发展为一门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原理,又与这些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具有独立体系的边缘性应用科学,是一门富有启发性和社会导向性学科。市场营销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营销理论研究经过了不断的实践、认知、分析、修正与升华,从狭窄的商品推销术研究,到宽领域的研究,尤其是80年代中期,世界营销权威菲利普·科特勒“大市场营销”理论(Megmarketing)的创立,营销组合策略由4P’S扩展为6P’S,即在产品(Product)、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的基础上,增加了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这标志着营销理论进入了崭新的阶段,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也完全超越了纯经济行为,而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操作。

一、现代营销观念以人文操作为出发点

市场营销观念是指导企业决策人员进入营销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企业界根据经济形势和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营哲学。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经营哲学,就有什么样的经营结果。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有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其出发点是一切以生产者为中心,企业考虑的重点是“我擅长于生产什么”,经营手法是多生产、多销售,并靠产后推销甚至靠强实强卖之高压销售策略,以获取利润。这种观念适合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短缺的卖方市场,因而被称作旧营销观念。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包括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其出发点是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企业关心的是消费者需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通过创造和传递既能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又能符合社会长远发展利益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这种观念顺应社会主义进步并不断赋予了新的内涵。今天的营销观念,企业把竞争优势建立在提供消费者、企业、社会福利三者的优异价值的能力上。 在现代营销观念指导下,企业致力于发展人类需求、关心社会福利、促进社会进步为宗旨,具体研究如何适应和刺激消费需求,通过市场营销机会分析,选择服务的目标市场,制定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方案,加强市场营销组织、执行与控制等,从而获取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这一点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由于现代营销观念是以发现和满足人类需求为出发点,企业通过一系列创造性的经营活动,既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又实现了具体人的社会价值,所以,现代营销观念是以人文化操作。

二、现代营销策略以人文操作为主线

尽管市场营销理论由4P’S扩展为6P’S,且因应市场环境因素变化而有更多更新的内容,但无论如何变化,在现代营销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营销策略乃至每一个具体营销手段,都可找到人文操作的迹象。现代企业的营销活动从表象看是市场营销策略的应用与组合,是一种经一济行为,但从深层看是人文操作,自始而至终。

(一)产品整体概念从全方位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物质性、精神性需求。市场营销以满足消费需求为中心,而消费需求的满足只能通过某种产品或服务来实现,因此,产品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现代市场营销角度讲,一个产品包括3个层面: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核心产品是最基本的层次,为消费需求提供最基本的效用和利益;有形有形产品是产品的实体状态,包括产品的品质、外观、特征、式样、品牌和包装等;附加产品即扩大产品,是企业在销售活动中所提供的各种附加利益,包括提供信贷、免费送货、质量承诺、安装维修和技术咨询等。以上3个层面有机构成,形成一个现代观念下的产品。这就是产品整体概念。它从全方位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物质性、精神性需求,尤其是销售服务、款式、品牌和包装等,能从心理上影响消费选择,起到激发消费动机、诱发产生购买行为的作用,而受到现代企业营销者的重视。孔府家酒原名是“曲埠老酒”,传统酿制质量好,但销路一直不畅。后经精心策划设计,导入丰富的古文化,把原来平平淡淡的品名改为气度不凡的“孔府家酒”,并配以古朴典雅的瓷瓶装璜,给广大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孔子文化与酒的融合令山东曲埠酒畅销国内外。

产品整体概念使现代营销活动的内部更加丰富多彩。而营销实践则告诉我们,现代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最重要一条是要迎合人文,如产品外表形象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审美需要;产品品牌商标力求贴切、易读、突出和吉利,象健力宝、娃哈哈、博士奶等迎合消费者的文化习俗等,以充分发挥各种潜在心理功能。

(二)分销渠道不只是商流、物流的关系,而且是人的关系的建立与完善。市场营销分销渠道包括产品由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所经过的路径及其相应机构,包括所有的企业和个人,如批发商、零售商、商、辅助商等中间商以及最终消费者或用户。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分销渠道的基本职能是对产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所必须完成的工作加以组织,目的是消除产需分离。它即使企业产品得以源源不断、快捷而有效地由生产领域送达到消费领域,也能为企业广泛而迅速地收集市场信息,并有助于减少风险,包括因社会法律上的空白和规章制度的不透度而带来的市场风险。 市场分销售是现代企业进行销售工作的重要市场资源。然而,它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延伸,是工作上默契的协作关系网。正所谓生意未做,朋友先交。体现在:现代企业的分销售道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做法,即从组织本身出发、着眼于现有的中间商的做法,改为从研究消费者这一端开始,分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所必须履行的各种职能,再确定哪些中间商来承担,从而避免了过去因现实中间商不存在导致无法布设分销网络或所选的中间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现代企业注重中间商的条件选择,要求中间商必须是经营者的人格和能力声望俱佳,资金能力和金融机构信用度高,从业人员的关系和素质稳定性好,与生产企业的目标顾客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市场渗透能力强,对生产企业忠诚,具较好的合作精神。其中,经营者的人格能力、声望被视为首要的条件;三是现代企业对中间商的激励再局限于重利,而是着重以人为本,为中间商培养人才,加强人际沟通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牢固的关系。此外,这种关系网的建立还要求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及彼此忠诚,履行诺言,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由此可看出,现代市场营销分销渠道不只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还有人的关系的建立与完善。任何一个现代营销者都要充分利用这种市场资源,更要为建立这种默契的协作关系网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