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与管理研究

科技与管理研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2 09:56:36

科技与管理研究

科技与管理研究例1

科技报告是科技人员为描述其从事的科研、设计、工程、试验和鉴定等活动的过程、进展和结果,按照规定的标准格式编写而成的特种文献,在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是科技活动的具体成果和实际过程的记录,专业性强、技术数据具体,阅读对象多是专业对口的科技人员。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科研活动相关信息的收集、跟踪和管理,科技报告开放共享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持续积累基础性科技战略资源

美国政府的报告指出,“国家对科技报告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进行投资,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科技报告包括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详细信息,既提供真实的研发信息,又完整反映科研活动不同阶段的技术内容和经验教训,使得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更高的成就。研究显示,科研人员阅读一份科技报告可产生1280 美元的效益,科技报告类文献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26。

二、对国家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全面保存和共享

建立科技报告体系,既能有效防止科研信息分散于个人或项目承担单位所造成的国家科研成果资产流失,也有利于促进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还能有效减少科技项目在不同科研管理体系中重复立项造成的国家科技投入的浪费。美国技术信息服务局(NTIS)作为法定的政府科技报告收藏与发行中心,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开发行的PB 报告、DOE 报告、NASA 报告和AD 报告的共享服务,多年来用户满意度一直在95%以上。而在我国经常发生的同一科研项目在不同部门或地方重复申报、立项的现象,在科技报告体系健全的美国极少出现。

三、为社会公众和科技界提供了解、利用国家科研成果的公开渠道

国家资助科研活动所产生的科技信息和科学数据属于公共财产,负责科研管理的政府部门有义务、有责任促进信息开放和共享。社会公众通过了解国家财政投入科技领域产生的效果, 既能够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进展,也能够增进对国家资助科研活动的理解和支持。如美国NASA报告向公众提供93 万多份公开的科技报告,每月公众点击率超过2.3 万次。信息公开还能够增加科研工作的透明性,有利于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倡导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和良好学风。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科技报告制度, 如美国四大科技报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CEA报告、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DLR报告、瑞典航空研究中心的FFA报告等,其中以美国政府的四大科技报告最多,体系建设也最为完善。美国现有的国防部AD 报告、商务部PB 报告、航空航天局NASA 报告和能源部DOE 报告四大体系每年能够产生科技报告60 多万件,占到全世界科技报告总量的80%左右,是支撑美国科技全面领先的重要基础。报告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技术报告、技术备忘录、技术论文、专题报告、会议论文以及期刊论文、实验报告等多种类型,内容详尽、附有图表、数据、解释等内容,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进行记录。

我国的科技报告制度首先是在国防系统建立起来的。1984年,原国防科工委组织启动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建设,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电子等相关部门参加;1995年,《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管理规定》;1997年,颁布《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编写规则》,并建立起三级管理机构;2000年,总装备部将国防科技报告体系纳入《中国人民装备条例》管理,至此,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初步建立。而民口的科技报告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从国家多部委的政府官员,到高校、科研机构包括钟南山等知名学者在内的众多学者,尖锐指出我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虽然钱学森等多位科学家从60 年代起就多次公开呼吁要建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但科技报告体系整体性建设进展并不顺利。除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局经过近十年来的实践,初步建立起一套不为公众所知的国防科技报告体系外,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委等国家主要科研管理部门尚未建立起科技报告制度,科技计划、项目的成果档案管理基本处于分散、搁置、甚至流失的状态”,“相关管理部门往往更加关注科研项目的立项评估、经费监督、成果验收,却忽视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科技信息资源的验收和利用,即使有些部门要求提供科技报告,也只是作为档案长期闲置。” 呼吁加强国家科技报告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已着手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构建的研究。

无论是从科技报告的内容还是从国家科技报告体系来看,都与科技档案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内容上,科技报告与科研档案都是对科研活动进行记录的文献,内容涉及科研活动全过程,图表、数据、研究方法等,能如实、完整、及时描述科研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工艺和过程等,科研工作者依据其中的描述和记录能重复实验过程或重现科研结果。不同之处在于,科技报告以传播和交流为目的,而科技档案以保存为中心。管理上,都从国家层面着眼建立管理体系。那么,这么相似的两个体系能否进行整合呢?在申请人所能够查阅到的资料中,目前关于科技报告体系建设的研究,很少将其与科技档案体系联系起来;实践中也是如此。

我国科技档案管理是按照苏联模式于5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虽然中间也经历了曲折,但仍建立起了国家规模的体系。科技报告体系源于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虽自60年代起就有钱学森这样的著名科学家的呼吁,但直至今天我国科技报告体系建设仍然严重滞后。

四、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建立科技报告制度,细微至具体科技人员的日常科技活动,宏大至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与管理研究例2

第二条科技研发资金为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共同管理,省科技厅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条科技研发资金的支持对象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优先支持具有较强自主研究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包括转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其中用于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科技研发资金支持对象还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及社会团体。

第四条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讲求效益的原则,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专家在管理与决策过程中的评议和咨询作用。

第五条科技计划管理部门要按照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项目库,加强对科技研发资金的管理。

第二章支持方向

第六条科技研发资金是山西省财政为支持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方向是:

(一)科技攻关计划。紧密结合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形成和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础研究计划。包括自然科学基金计划和青年科技研究基金计划,以解决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以及科学自身发展中的重大的基础性技术理论为主导,突出国家发展目标与科学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促进科学的原始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培养和造就优秀的科技人才。

(三)科学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围绕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通过支持科技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研究与开发及相关培训等,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技成果推广(含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

星火计划。主要支持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开发和应用,支持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农村区域和城镇科技发展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建设和相关科技培训。

火炬计划。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开发和应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培育和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成果推广(含新产品)计划。主要支持重大共性和社会公益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体系;支持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对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科技成果转化计划。主要用于支持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成熟性,经济上具有一定效益,对产业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体系建设。

(四)软科学研究计划。支持科技发展与改革中战略性、政策性问题研究,科技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研究,省内重大工程前期技术经济环境问题研究,全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研究,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服务。

(五)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围绕解决山西省经济、社会以及科学自身发展中的问题,密切跟踪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引海外专家,开展国内外科技人员交流和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与开发,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或基地,推进山西与国际的科技交流。

(六)其他。支持除上述科技计划之外,经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确定予以支持的科技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其他计划或项目。

第三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各方的职责与权限:

(一)省财政厅

1.负责核批年度科技研发资金总预算及各科技计划年度经费预算;

2.负责核批计划管理费预算;

3.会同省科技厅审定并下达项目年度经费预算;

4.参与配合科技管理部门做好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的评估和评审。

5.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二)省科技厅

1.负责提出年度科技研发资金总预算建议和各科技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建议;

2.负责组织项目预算的申报和评审(评估);

3.负责编制计划管理费预算;

4.负责审核安排项目年度经费预算并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预算;

5.会同省财政厅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项目组织单位

1.负责对项目申报单位编报的项目任务书及预算进行初审;

2.组织项目承担单位按项目实施进度执行预算,监督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他配套条件;

3.按照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的要求汇总报送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4.受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委托,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项目承担单位

1.负责编报项目任务书及预算;

2.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3.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4.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和科技研发资金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提供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有关财务资料。

第四章开支范围

第八条科技研发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和计划管理费。

第九条项目费是指科技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人员费,指直接参加项目研究开发人员的工资性费用。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人员工资由财政支付的不得在资助项目经费中重复列支。

设备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费及设备试制费。

能源材料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等费用。

试验外协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租赁费用、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差旅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项目研究开发而进行国内外调研考察、现场试验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会议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组织召开的与项目研究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管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而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使用费或折旧、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管理费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一般为5%。

其他相关费,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其他费用。

鉴于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的科技研发资金在资金性质、用途、操作方式上的特殊性,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可以采取入股和债权投资等资助方式支持企业,探索科技风险投资的有效方式。

计划管理费,是指科技研发资金计划管理部门负责

管理和使用的,为组织科技计划和开展相关的全程管理工作所发生的费用。计划管理费由省科技厅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

科技计划管理费的支出是在计划管理过程中开展规划与指南、项目调研、信息收集、项目评审、评估、招标、合作交流、监督检查、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发生的费用。一般包括:

专家咨询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支付给有关评审专家的咨询费用。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出国及国外专家来晋考察、相互交流等支付的费用。

信息管理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书籍购买、资料印刷、文献检索、网络维护、信息交流、业务培训等支出的费用,以及各项管理信息建设所发生的费用。

评审评估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审计、评审、评估、招标、重大专项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设备购置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用于计划管理工作必需的办公设备等购置费用。

能源材料费,指计划管理过程中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等的费用。

差旅费,指计划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外出支付的住宿费和交通费。

会议费,指计划管理中直接组织的工作会、专题会和各类项目评审或评估会、招标会、验收会等以及参加的与计划管理工作有关的会议所支付的费用。

劳务补助费,指计划管理工作中支付的加班费、劳务费等。

其他相关费,指除上述各项费用之外发生的与计划管理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计划管理费年度结余,纳入下一年度预算计划,继续按规定用途使用。

第五章项目预算的申报、审批和执行

第十一条各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时,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按要求编报项目预算,并提供相关资料。项目预算要求同时编制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项目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经费支出预算包括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十二条省直各有关部门、各市科技局等项目组织单位,负责项目预算的初步审查,按统一要求汇总后报省科技厅。

第十三条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或择优遴选有关科技评估机构,对申报的科技研发资金项目进行评审或评估。需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及其预算的,按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省科技厅根据评审或评估意见,综合平衡后,确定年度科技研发资金项目计划,经省财政厅审核后,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下达预算。经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一般不作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按项目预算审批程序重新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报批。

第十五条科技研发资金根据项目类型、课题规模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对项目按照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两种方式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

第十六条科技研发资金项目经费的拨付按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办理。

第十七条科技研发资金项目由省科技厅和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各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任务书的要求落实匹配资金,并严格执行项目预算。分年度执行的项目经费预算,应当按照要求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中期检查或评估结论作为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调整项目预算的参考依据。

第十八条科技研发资金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未完成项目的年度结余经费,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的结余经费,用于补助单位科研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十条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程序报经省科技厅批准后,将剩余经费归还原渠道,剩余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并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

第二十二条项目组织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报送年度经费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的总结报告,并由省科技厅汇总报送省财政厅。

科技与管理研究例3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1-01

一、引言

科学技术一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工业革命的开端是蒸汽机的发明。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类社会也从工业化、机械化、电气化而逐步迈进了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早在上世纪,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同时我国也开始实施科教兴国的教育方针和战略。随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直观、更直接地将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放在国家发展的首要位置。

我国主要倾向于依靠政府计划和奖励形式来推动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家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同时依靠国家的资源来推动科技发展;第二,国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第三,奖励科技创新成果;第四,将科技论文和成果作为人才评价标准。在计划经济时代,或者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固化的管理模式确实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如今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除了依靠政府,更重要的是要依赖于市场。离开了市场这一客观大环境,科技资源、人力资源都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科技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正能量。本文旨在对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况进行归纳总结,对当前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管理水平的对策办法进行论述,为加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况

客观地讲,我国当前的科技管理的的确确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相关企业的科技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不够健全、科技管理过程中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等。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为了对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概况做出更直观的、更具体的分析和判断,现对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几点问题进行阐述:

(一)企业的科技管理制度不够规范,没有对当前科技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

科技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特别专业的细化工作,因此作为科技管理的直接参与单位或个体,相关企业务必要遵循科学、严谨、规范的科技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特别要注意摒弃传统的主观判断管理模式,而要参照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来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技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只有少数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来管理内部的科技项目的有效运作,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快马加鞭完成任务,而对相关科技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重要指标缺乏充分的思考和验证,这种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的态度势必影响企业、行业的发展,甚至对我国整体的科技工作造成负面作用。

(二)企业缺乏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或者现有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不健全。

按照现有的科技创新评价奖励机制,其中的评价项目和评价程序过于繁琐,并且大部分参与评价的项目并没有真实反映出科技项目的真实价值。这种评价机制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同时也将企业推向了“急功近利”的一面,企业为了追求短期效益或者为了单纯按期完成项目而放弃了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不同的科技工作人员,企业也没有拟定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而是采用通用形式的评价报告模式,忽略了不同类别的项目之间在科学价值上的差异。

(三)科技管理对象的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科技基础薄弱,缺乏科学技术类人才。

我国拥有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力资源,也有比较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但是在高科技相关领域中的专业人才总体上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在中小型科研单位,其发展水平受到企业规模和国家政策的限制,加之科技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参与科技项目的劳动者素质整体不高,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并无科技创新意识,难以适应科学生产的发展要求,不利于科技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科技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关于提升科技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研究

加强科技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科学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具体而言,加强科技管理水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加强科技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技管理水平推动了科技管理的进步和发展。为此,笔者总结了几点能够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从国家的高度制定科技管理政策,推进企业科技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

政府科技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为扶持和鼓励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提供正确、有效的法律保障。相关的科技管理部门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科技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科技发展水平,积极落实相关的科技创新政策,同时还要围绕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应的科技管理政策,营造具有激励氛围的创新环境,努力推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二)优化评价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推进科技产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科技管理工作的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可行的评价奖励机制,对相关科技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奖励过程并非短期见效的,可以结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对一部分项目设置一定期限的长期效益考评,同时可对日后推广过程中的节能、增效等功能进行必要的奖励,促进科技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应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法律形式对其进行规范和保障,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愿意依照法律规范来进行科技项目的研究。同时,要充分挖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智慧资源,建立起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面的有机合作,形成良好的产学研精品基地,加速我国科技事业的整体发展。

(三)加强行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实现各种科技类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当前,一部分企业面临着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给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力,给国家的科技管理造成了负面的效应。分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缺乏一个解决企业困难的资源共享平台,一旦搭建了相应的资源共享平台,企业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科技竞争力,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加速科技创新的进度。

四、结束语

科技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在科技项目之中,否则管理将只是一句空话。无论从政策上、模式上、分配上等不同方面进行研究,最终都要以科技项目作为根本出发点。我们只有将上述改善方法逐渐运用于科技管理的实际运行中,用行动来检验其可行性,才能彻底有效地提高我国科技管理工作的整理水平。

参考资料

1.姚笑秋.张乐萍.许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7期

2.杜志雄.卢宪英.关于改进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年02期

3.吕立新.浅谈施工企业科技管理工作[J].科技资讯.2011年19期

4.闭青青.浅析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职能定位[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科技与管理研究例4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026-02

1 前 言

科技型企业主要指的是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技体制的不断发展,科技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就我国目前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更多的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了技术自身所含有的优势上,却忽略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和管理,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脚步。由此可见,在重视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和管理的研究和运用是不容忽视的。

2 科技型企业市场营销特性分析

2.1 高技术企业的特征

所谓高技术企业,指的就是从事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高技术企业就必须具有技术群体化、技术发展高速化、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以及创新能力等特征,这些对于一个高技术企业都是不可或缺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多变的经济体制提供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此外,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也是高技术企业的特性之一。

2.2 高技术产品的特点

高技术产品主要是指运用现代高技术或其集合生产出来的,集先进知识、技术和R&D资源为一体的产品。正是由于高技术产品所具有的先进性,从而导致其生命周期与传统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所不同,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下图中我们能够看出,高技术产品的开发期、投入期和成长期都比较长,然而成熟期和衰退期却较短,这种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的回收。由此可见,相对于传统产品来说,高技术产品具有创新性、技术更新快、复杂性高以及需求模式特殊等几个特点。

高技术产品生命周期图

2.3 高技术产品市场需求特点

从我国目前高技术产品市场需求的特点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共进性需求,指的就是目前市场上先进的技术产品,任何一项都不能够独立存在,都需要与其他技术共同协调,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其次是价格弹性小,相对于传统的产品来说,客户对于高技术产品往往较为看重其中的技术含量,而当产品逐渐为市场认识,需求量增加的时候,又会有一代新的产品问世,理性的客户自然不会再去购买过时的产品。最后是不可预测性,这种特点主要是由于高技术产品的应用领域多和其自身存在的风险性所导致的,使得产品的市场很难预测。

2.4 科技型企业的市场营销特征

相对于传统企业的市场营销来说,科技型企业的市场营销必然会有更高的要求,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科技型企业的市场营销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从而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从上文中所提到的高技术企业的特征、高技术产品的特点和高技术产品市场需求特点几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科技型企业的市场营销特征主要有市场引导性、服务的重要性、产品销售和技术支持的同步性、团队营销性以及风险的控制性几个方面。

3 科技型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与管理研究

为了能够使制定好的市场营销策略的效果充分实现,加强对实施过程的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市场营销工作的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结构,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强过程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既定的营销目标顺利实现。

3.1 创新市场营销理念

营销理念在市场营销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营销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目前企业的发展需求,作为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必须在充分了解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对市场营销理念进行不断创新,创新的出发点主要应该从技术营销理念、团队营销理念和共生关系营销理念三个方面入手,只有将市场营销理念不断创新,使其充分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

3.2 组建与科技型产品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组织结构

由于科技型企业与传统企业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的特点,因此,如果企业营销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营销组织结构开展营销工作,那么必然是不合适的。在这种形势下,就必须组建一套与科技型产品相适应的市场营销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组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产品的特点、市场的特点和人员素质几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目的原则、效率原则、幅度原则和方便原则,以此来建立符合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市场营销组织结构。

3.3 加大营销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营销人才

随着我国科技型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其在市场营销方面所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营销人员的匮乏。营销人员对于市场营销工作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加大营销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营销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各级营销人员营销观念、综合素质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使之能够不断提高业务和技术水平,胜任新形势下营销工作的需要。

3.4 建立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绩效评价和奖惩机制

在营销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建立一套相应的奖惩制度是十分重要的。一套合理的奖惩制度,不仅能够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市场营销的既定目标。科技型企业在对营销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的时候,应该实行激励和约束并重的管理机制,由于市场营销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风险性,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制定稳健的营销政策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另一方面要制定具有挑战性的营销目标和相应的奖励政策,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而且还能够让企业收获巨大的利益,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3.5 加强营销过程控制、监控市场营销效果

营销管理人员如果想要将既定的营销目标顺利实现,除了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之外,还要重视对其过程的控制和对营销效果的监控。一般来说,营销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主要包括产品计划、价格计划、促销计划、市场调查计划、市场拓展计划以及综合营销计划等几个方面。为了确保这些环节都能够有效落到实处,营销人员首先应该开展目标管理,保证计划层层落实;其次要推行经济责任制,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要根据市场营销的效果来对营销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使其充分适应市场需求。

4 结 论

综上所述,从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科技型企业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了确保该类型的企业能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对其市场营销策略与管理的研究是不容忽视的。在未来的时间里,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出发,结合目前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以此来促使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能够健康、稳定。

参考文献:

[1]袁向东.科技型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与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2]陈德彬.关于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8).

科技与管理研究例5

从历史上看,各次科技革命必然会带来社会的转型,无论是近代科技革命,还是现代的科技革命,都给人类社会的转型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但由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和历史等方面的一些原因,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转型也是极不相同的,以我国为例,我国社会转型更为特殊一些,它发生在两次科技革命之间,是从传统手工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转变,在这中间,又从工业型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如果从漫长的历史的角度来看,两者几乎是同时发生和进行的。然而社会转型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机遇,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转型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和挑战,比如: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就是很大的社会问题,所以说,社会转型的成功与否,与社会管理转型是密切相关的,是要靠社会管理转型来提供支撑的。所以,科技革命、社会转型与管理转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要正确面对现代科技革命给国家的管理现实带来的挑战,并对管理创新进行仔细的研究。

1现代科技革命及其本质特征

科技革命,主要是正在生成的科学技术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科学技术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过程,它包括科学技术的原理、科学的社会体制、技术的标准规范、技术的应用组成及技术的理论基础、结构、标准、应用的方式方法和形式等方面的改变。这些也预示着人们认识并改造世界的技术和手段都在显著提高,有历史性和划时代性的意义。

1.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标志

在近代早期,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是分别发生的,而且,瓦特全面改进蒸汽机的并非直接源于牛顿力学,更多的是对技术经验的总结。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从以电磁理论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开始,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相互影响,难分彼此。科学成了技术发展的理论根基,并且二者之间联系密切,应用周期显著缩短。从第二次科学革命之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的不同方面,而不是三个不同的过程。这种紧密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预示着近代技术革命向现代科学技术革命转变。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标志是: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出现;1948年,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创立;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发现;1954年,第一座核电站建成;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科学技术问世;20世纪60年代,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问世等等。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一场基于已有科学技术条件爆炸发生的整体性革命,其中,信息科学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革命,是这场现代科技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1.2科学技术革命发展史

科学技术革命可以划分为这么几个阶段:第一次科学革命是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这时主要标志是机械化生产的出现,蒸汽机工业时代的到来;第二次科学革命是从19世纪到19世纪末,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这时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和电气化工业时代的到来;第三次科学革命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主要标志是电子化及电子技术时代的到来;第四次科学革命和第四次技术革命都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的,主要标志是信息化及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现代科学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再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劳动、生产、交往、思维等生存方式,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开创了一个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由于这场科技革命今天仍在延续,因此,也可以称作为现当代科技革命。

1.3现代科技革命的本质特征

现代科技革命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有着强渗透性和革命性的本质特征。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使人类对劳动资源的应用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信息资源为主转变,从而“信息革命”、“数字化革命”,孕育了信息产业革命,带来了20世纪后半叶的计算机时代和网络时代。其次,现代科技革命从运用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成果转向主要运用生物学等领域的成果,利用生物资源,导致“生物革命”、“基因革命”,并将孕育21世纪新的生物产业革命。

2社会转型与管理转型及现代科技革命给我国管理转型带来的挑战

2.1社会转型与管理转型

管理转型,是组织管理、管理的主体与客体、管理标准、管理制度及管理形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社会转型会引导管理转型,管理转型更会支撑社会转型。在我国古代就缺少高度专业化的管理形态,这时人们没有把管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说划分出来,有的只是一些笼统的“治理之术”、“治国之道”等。近代以来,由于还是推行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管理模式,所以说,在管理上还是以血缘、地域关系为主,未实现工业社会的管理关系,管理形态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上。在西方社会,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工业化社会转型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促使人们相互合作,协调地工作,强调质量和效益,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努力,从而使管理的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

2.2现代科技革命给我国管理转型带来的挑战

在现今的中国社会,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的影响和促进了社会的文化、知识和信息的流通和传播,人们参与社会转型和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但社会传统管理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如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就是权力要从上至下的贯彻落实,层级观念很强,在管理上要求高度集中,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意志,进而形成统一的行动。这种管理带来的就是权力过于集中,信息传递环节过多,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官僚习气。

3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管理创新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应正确面对管理机制上带来的各种挑战,顺应时展需要,适时进行管理创新。

3.1管理思维理念上的创新

在管理的思想观念上,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无论是管理科学、管理行为学,还是对具体的企业管理问题,都要做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要注重管理决策的落实。应在实践中关注企业内部的结构组成与管理机制建立,注重内外对企业管理本身的影响和冲击,做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既考虑长远发展,又兼顾企业自身的利益所在。其次,要注重管理相关理论的创新。理论创新是管理创新的源头所在,如何实现管理方法和理论现代化发展,是当今社会管理学中的一个时代课题,把先进的管理理论用于现代管理中,解决好管理中出现的思想导向走势,实现管理的长远目标。

3.2管理文化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管理领域应自觉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在文化继承上要求同存异,真正把好的文化传统在管理中发扬继承下来。

3.3管理体制上的创新

应科学制定与信息化时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应建立符合网络型管理需要的组织管理模式。尤其在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上,要做到人人在同一层次分享管理信息。在管理权力分配上,要做到分级决策负责,每级有每级的决策权力范围。这样使管理在体制上形成了一个有机体,成为了一个快速反应决策的体系和一个高效高质量的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薛昭莹.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J].南方经济,1999,(1).

科技与管理研究例6

1、科技档案实践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令科技档案传统管理模式受到信息时代的强烈冲击,一些部门经历多年时间积累与形成的较多科技文件,例如科研文件、设计与工艺文件等则处于管理分散状态,尤其是一些民营单位由于保密意识及对档案管理工作内涵规律认识有限,因而普遍存在不规范管理、建档工作相对滞后等不良问题。同时由于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长期认识不足,一些工作人员认为科技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复杂繁琐,致使单位形成的较多科技文件均分散于工作人员或部门受众,一些领导则认为由各科室或个人分管使用更为自由、方便与快捷,而正规化的借阅、归档手续则复杂繁琐,会耗费档案人员较多精力与时间并令科技项目进度受到总体影响。当然该类观点是片面错误的,只有专门建立集中保管档案机构部门,才能满足各部门人员方便查阅需求,进而提升信息档案快捷、自由与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进而促进各单位社会效益与生产效益的持续提升。另外较多科研工作人员总想将相关科研成果项目据为己有,视为个人私有财产,这从另一侧面映射出其单位档案法制管理观念的相对薄弱,且工作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加强。从表象层面来看,较多科技成果图纸资料、文字、声像资料与各类验收、检测报告均一应俱全,较难发觉不妥之处,然而从实际层面来讲,该类科研项目最为关键的工艺、尺寸、数据、配方等却被偷梁换柱或隐性化,令真正具有价值的数据资料散落至从事科研工作的个人手中,这样便令科技档案失去了其准确性与真实性优势,进而淡化了自身利用价值。由此可见对科技档案实施管理归档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细化研究、制定科学管理实践策略,才能令科技档案真正发挥其服务应用优势价值。

2、科技档案管理科学实践策略

2.1 以档案法为准绳,健全科技档案工作体制,实现规范化管理

为优化科技档案管理效果我们应以档案法为准绳健全规章制度与工作体制,推行规范化管理,同时相关档案管理部门还应以科技档案暂行管理规定、工作条例、开发利用资源信息办法等档案法规为科学依据,结合本单位实际科技生产状况创设更具可操作性、具体性的规章制度。由科技档案积累、形成、整理到归档、保管、鉴定与利用等各个环节均应制定明确具体的相关规定。对于严格履行规章体制、创设显著科技档案管理成效的人员我们应予以奖励表彰,同理对于不依据规章体制办事、收集科技档案不全面、不及时归档、整理规范性不强、不能主动积极提供利用服务的应给予相应的教育批评与处罚并限期整改。再者我们应由基础工作强化入手完善构建科技档案查询检索体系,良好编制系统、实用、多角度、多功能检索档案工具,进而为全面利用开发档案信息创设良好的先决条件。领导阶层则应强化注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更新分散式传统管理为集中式现代化管理模式,配备责任感强、事业心高的技术专业人才,进而加快推进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标准化的管理,为利用档案信息者提供优质完善的全方位服务。

2.2 更新意识思维,全面提升科技档案综合管理水平

现代化社会发展提升趋势需要档案管理单位用科学意识思维武装自己,以逆向、创造性思考引导科技档案工作,确立发展、机遇意识、合作沟通、竞争意识、时效、责任意识、人才资源及终身学习意识,进而全面适应网络技术与科技生产的迅猛发展。同时我们应科学利用复制缩微技术有效提升存储档案密度、缩小档案文件体积,合理解决存储空间有限问题。同时我们可适应性配备必要的现代化计算机硬件、软件设备,实现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数据文件的归档可移交光盘、软盘或硬盘,也可建立域网,进而实现网络化的数据档案传递,为利用者提供空间与时间上的综合便利性。

2.3 创新服务机制、全面开发科技档案资源信息

现行科技档案管理服务方式多停留于外借、阅览、制发证明、目录信息等被动服务层面,随着科技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我们应在做好传统服务管理的基础上主动积极的开辟更多全新的服务方式,例如电话服务、网络服务、预约服务等,为基层对象服务,开展文献档案专题片、爱国主义教育等实现文件及科技档案文献的集中管理。同时我们还应在重大事项专项专题服务、科技档案信息中介服务、开发人力资源档案服务等实践活动中应用各类多变灵活的管理方式进而真正转变被动服务为人性化、优质性的主动服务,提升信息档案综合管理水平。

3、结语

总之,基于科技档案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我们只有科学制定可行性管理优化策略,健全科技档案工作体制、更新意识思维、创新服务机制才能全面提升科技档案管理服务综合水平,充分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料应用优势并创设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科技与管理研究例7

团队是企业中一个由少数成员组成的,主要通过其具备相辅相成的知识或技能成员的共同努力产生积极协同作用,为了某一特殊任务而相互协作的正式群体。雷锋精神是新时期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用雷锋精神打造现代科技管理团队建设,有利于提高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发挥成员的主人翁精神,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一、用雷锋精神指导科技管理团队建设的意义

雷锋精神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用雷锋精神打造现代科技管理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有利于弘扬雷锋精神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1963年,同志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从此,一个群众性学雷锋热潮在全国兴起。40多年来,群众性的学雷锋活动经久不衰,雷锋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无数的人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

2.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的关键在于文化。”他还曾经说过:“三流的企业靠生产,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同样,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其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识。各国管理大师们关于校园文化的论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地被翻译介绍到国内,许多知名企业的文化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推广着。因此,用雷锋精神指导,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

企业学雷锋,用雷锋精神指导现代科技管理团队建设和正在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到改造社会环境,倡导移风易俗,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去。要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像雷锋那样,满腔热忱地帮贫济困,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创造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更加祥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当前我国科技管理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的科技管理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精神,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科技管理团队建设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有些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不积极主动,甚至漠不关心,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态度。而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地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崇高而伟大的奉献。

2.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已经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标志和潮流。有些员工缺乏创新欲望,习惯于顺其自然,从来不多想,也从来不敢标新立异,只愿模仿,依葫芦画瓢,不会另辟蹊径。员工的这种心态是阻碍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坚决克服。

3.缺乏精诚合作精神

科技管理人员缺乏合作精神,做事主动性不够,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弱,对最新知识不够了解,遇事没有主见,有想法也不直接说,不善于与人交流,缺乏合作精神。不同部门、不同职级的员工间沟通交流机会少,尤其是部门之间对话的渠道不畅通,导致对本部门以外的其他岗位的劳动缺乏认同,工作配合中易产生误会。有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部门间存在隐形壁垒,工作难以协调。

三、用雷锋精神打造现代科技管理团队建设的构想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国家新型人际关系孕育的产物,雷锋精神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雷锋精神打造现代科技管理团队建设,可以提高科技管理人员的凝聚力,增强科技管理部门的活力。

1.学习雷锋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打造忠诚科技管理团队

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是雷锋精神实质在事业上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把个人溶于集体和人民的事业中,具有服从性、平凡性的特点,主要是表现服从国家分配,热爱本职工作、自觉忠于职守,甘居平凡岗位。从表现形式来看,“雷锋精神”同计划经济的人才配置相适应,反映了个人志愿与国家社会需要发展的一致性,成为计划体制下鼓舞人们热爱本职,尽职尽则,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忘我劳动的精力量。同时当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发生冲突时,恰恰需要服从性。因此,今天的“螺丝钉精神”体现着服从性和选择性的统一,他要求人们做到把个人的自主择业与服从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甘居平凡岗位而不能安于现状、甘于平庸,提倡岗位竞争而不能忘记勤勉敬业、忠于职守。

2.学习雷锋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塑造现代科技管理学习型团队

用“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刻苦钻研业务和技术,苦练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雷锋精神的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的突出写照。当今世界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钉子精神”所具有的时代内涵,则集中体现在勤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现代本职业务,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以及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尤其要把“挤”和“钻”的“钉子精神”用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上,自觉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学习雷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建立现代科技管理创业团队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雷锋精神极具特色的本质内容。他秉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民族精神,光大了艰苦创业、勤俭建国的革命传统,体现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我们鼓励科学的合理消费,对人们求富求美求乐的需求已不再简单否定,也不再套用过去的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念,但这与艰苦奋斗精神并不矛盾。在市场经济越发展,消费水平越提高的条件下,越需要提倡厉行节约、艰苦创业。今天我们提倡的艰苦奋斗,是要反对那种过度的超前消费,那种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尤其是那种挥霍奢侈的腐败作风;是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富国富民富家的科技创业、产业创业、服务创业等新时代的创业精神,自觉克服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思想。

4.学习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合作精神,打造现代科技管理和谐团队

科技与管理研究例8

一、人性与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将人性学理论应用于管理,按照人性基本属性进行管理的管理哲学。因此,必须对人性有所了解。人的自然属性有三个定律: 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人的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人的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人的社会属性也有三个定律:对行为后果的考虑;对自己长远目标的考虑;对人生价值的考虑。企业只有了解了人性中这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才能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职工的行为、动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才能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更高的更能发挥全员潜能的管理目标。

那么,人性是什么呢?千百年来,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思想家们都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讨。真正从思想史的角度提出人性问题的却是孔子,孔子首先提到人性的问题,“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就像说人的天性非常的接近,习相远是说学习才能把善恶分开,使人相远。这样看来,孔子认为人本性是区别不大的,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本性是为善的。西方国家受基督教人有“原罪”思想的影响,主流的观点大多认为人性天生是“恶”的。其实,人是一个生命复合体,并非简单的“善”或“恶”,也并非简单的“经济人”或“社会人”,而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理性与非理性结合的“复杂人”。

现代管理学中所指的“人性化”管理思想来自西方行为科学理论。“人性化”管理的思想是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动态原理和效益原理四大基本原理思想的综合体现。“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者用整体、全局的理念协调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以提高管理效能的动态管理。

那么,什么是人性化管理呢?我认为,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基于人本性充分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充分认识人的本质,挖掘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配置人力资源,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性化管理应建立在以下原则基础之上:①人性化管理旨在追求人本性与企业管理的和谐统一,员工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而企业的发展是员工能够进一步发展的保证,员工与企业相互促进,共同成长;②人性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最大潜能,全面发挥人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③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是对人性的充分尊重,以各种方式激发员工人性中“积极的”因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④人性化管理要正视个体之间人性的不同,人与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异的,要针对不同的人施用不同的方法;⑤人性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员工从“被动”服从到“主动”遵守,从“自发”工作到“自觉”奉献,从“打工者”心态到“合伙人”信念;⑥知人善任是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每个人都有相应的天赋和其最感兴趣的事情,管理者要发现每个人的天赋和兴趣,然后把他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二、高科技企业员工的特点

1.有个人信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员工通常受过高等教育,长期的学习和社会经历使他们形成一种特有的处事原则和价值观念,体现在工作中就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并得到认可。他们崇尚独立自由,并以有自己的思想而自豪,藐视权威,轻视权力,不喜欢附和与屈从,无法忍受诸如“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种管理方式和理念。

2.工作有较强的自主性

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他们通常有个人的见解,喜欢独立思维,希望能够有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身才能、可以进行自由畅想的工作环境。他们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发现自身的不足,追求不断进步。他们是企业里最富活力的群体,不愿意受制于物、约束于人甚至无法忍受上司的指挥。他们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希望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发挥个人的才干和创造性,表现出对工作场所、工作时间的灵活性以及宽松的组织气氛的渴望。

3.工作方式的随机性和工作绩效的难以衡量性

他们在易变和不确定环境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其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而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工作场所也与传统的固定生产车间、办公室环境迥然不同,灵感和创意可能发生在任意的时间和场合。他们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因而经常无法采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衡量。

4.员工队伍呈现“知识型”和“年轻化”两大主要特征

高科技企业内企业员工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 绝大多数拥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科技企业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短、时间快, 所以员工队伍年龄偏小,并且要求掌握最新技术,因而他们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他们一般都接受过较好的教育和专业培训,能够不断地学习和吸收专业领域中比较先进的思想和技能。他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是一个企业中核心技术的拥有者和推进者。

三、高科技企业人性化管理策略

1.管理思想人性化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思想是企业管理的向导,所以企业最高管理者首先要树立人性化管理的思想。首先,要确立员工第一的管理思想,牢固树立“以员工为核心”的管理理念。现代高科技企业要有一流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优良的产品只有依靠优秀的员工。员工满意了,员工才能激发出内心强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一流的员工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第二,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树立主人翁意识。大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掌握着国家经济的核心命脉。企业管理者是国有企业的掌门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同样每一个员工作为国企的一份子都有义务有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因而,每一个人都不能抱有“打工者”的心态,而要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站好自己的岗位。第三,管理者要把员工当朋友对待。如果管理者高高在上,员工就会敬而远之,员工的真实想法、思想状况和情绪就不会与管理者沟通;如果管理者把员工当作知心朋友,就很容易知道员工私底下在想什么、做什么。管理者与员工交朋友有很多方法,最重要的是管理者礼贤下士,心胸豁达,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一员。在一些著名公司的机关食堂里,就经常看见老总们手持餐具,同普通员工一样排队打菜,一样自找餐桌。能亲近员工,能体察民情,能养成有益的工作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率先垂范,让员工真切感到管理者对下属人格的尊重和爱护,他们会从心底涌起对管理者、对这个集体的拥护和热爱,从而焕发最大的工作热忱,这也是管理者实行人性化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

2.人才招聘、使用人性化

人事环境对人的工作情绪、工作效率、创造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士为知己者死”,当员工的人格、个人尊严和人身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并能经常感受到来自企业大家庭的理解、关怀、帮助的时候,他们就会对企业产生真切的认同感、安全感、归属感,并从内心爆发出强烈的“报效企业”的感情冲动,进而产生持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相反,当员工经常受到冷落、排挤时,就会对企业产生失望、抵触、憎恶情绪,并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有鉴于此,许多成功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人本”理念的倡导和内部良好人际关系的营造,并将其视为企业和组织内部成员所共同遵守的最高行为准则。比如,IMB公司始终贯穿的基本观念是:尊重个人,争取优势,提供优质服务;惠普公司的理念核心是:尊重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等等。这些理念宣扬的共同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其目的就是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行为,相互以此约束,由此营造出融洽的文化氛围和人事环境。在人事管理中,要坚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原则,为此,一方面要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另一方面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对人不求全责备。

3.管理制度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强调人的因素,但绝非不要规章制度,相反,它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管理是“大棒+胡萝卜”,规章制度是对员工“管、卡、压”的手段。而“人性化”管理是把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管理行为和员工自律行为的规范。它同时明确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工作范围和职责、权益和义务,宣示什么行为是企业提倡的,什么行为是企业反对的,让员工既感受到制度管理给予的压力,更体会到制度管理带来的好处,这样就可变我被管理为我要管理。企业订立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员工素质状况和个性化特征等各个方面,同时要更多了解、征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人性化和制度化有机统一。

4.管理方法、手段人性化

人性化管理要求合理分配企业的管理权力,在管理中,权力过分集中或过分分散都不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所以要充分授权。放权本质上是对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岗位价值的肯定。员工在相应的岗位上享受相应的权利,这是对员工以及其岗位的信任和尊重,而员工的自尊、价值和自我满足感在这里得到体现,因而其工作的热情和干劲自然就得到了鼓励。

管理人员应该时刻表现出对员工工作的支持态度。员工工作出现问题或出现差错后,管理人员在指出的同时也要提出解决办法并告诉员工,并帮助其解决。不论是批评员工还是表扬员工都要注意方式和场合,只有充分尊重和支持员工,员工才会产生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加大情感投资,搭建沟通平台与员工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最能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特征。员工是酒店最宝贵的财富与资源,管理者就应该像“家长”一样关心、爱护、照顾这个家的每一个成员。交流沟通既可以采取民主生活会的形式,也可以像朋友一样地促膝谈心,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来完成。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团队力量。

四、结论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而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来说,创新就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创新,企业失去了发展的源泉。创新来源于哪里?毋庸置疑,创新只能来源于企业的人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人才不是从天而降的,企业选好人才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培育让人才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而这沃土就是企业要全面建立一套选人、用人和管人的人性化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崔相宝,程樊启:知识型员工管理创新的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

[2][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科技与管理研究例9

烟草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管理。最优化管理的实现需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创新。通过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将能够使烟草企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运营成本、生产成本逐渐降低,并且能够实现烟草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能够帮助烟草企业增加经济效益,亦能够帮助有烟草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但是,烟草企业的发展并未对科技进步与创新予以足够的重视,对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影响不能够充分分析,因而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发展且创新科技。为此,本文的相关分析与研究将为烟草企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一、烟草企业管理中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与利用

烟草企业若想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管理的最优化,必须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支持。在该方面,烟草企业需要对其固有的资金和其他项目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特点等进行科学的分配与规划。在分配与规划时要合理安排企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持资金,保证资金足够且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目前,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相关资金支持到位,但有效利用率不高,应加大科技资金的利用率,由此,烟草企业才会实现有效的科技创新与进步。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虽然烟草企业能够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不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回报,但是亦需要比较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烟草企业在大力支持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不仅用于保障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发展,亦能够使烟草企业各方面资源、资金、人员等得到良好的配置和规划,提供有效的制度依据。对烟草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三)建立健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除了包含技术创新以外,亦包含重要的思想创新。在思想创新上,烟草企业需要建立较为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依靠科技的手段进行企业管理。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当中需要囊括现有的科技创新项目管理体系,并加入QC、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精益改善等一系列创新措施,形成系统性、开放性的科技创新信息化平台。在该平台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内各个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共享,方便使用部门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进而科学、合理的分配运行,综合实施。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迅速的深入到各个管理环节,全面提高烟草企业的科技化水平,进行更加符合时展的现代化企业管理。

(四)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后续发展相辅相成,烟草企业的科技创新,应从完善科研管理、科研开发、技术支撑岗位序列设置开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建立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薪酬体系。充分激发行业科研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烟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烟草企业管理的重要影响

(一)有利于促进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烟草企业通过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形成正确的、符合时展特征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能够获取经济利润和效益、更要关注社会当中的问题,以便实现企业自身的社会价值。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持下,烟草企业能够对内部的资源进行不断优化,对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与整合,最终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在此情况下,烟草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效益性和科学性。以此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烟草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

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均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带动企业劳动效率的提高,进而烟草企业在营销区域相对固定、销售价格一成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效益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应该得到烟草企业的重视。

(三)有利于提升烟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众多学者均认为科技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现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了科技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发展科技,实现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以便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将能够使烟草企业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将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管理主导,最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烟草企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企业内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不仅要积极引进优秀的科技人才,亦需要加大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资金投入力量与有效使用。同时,烟草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依靠科技的进步与创新,烟草企业将在最终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生产效率。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科技与管理研究例10

1 引言

我国科技档案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该机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标准规范、管理模式、经费投入等,为了完善我国科技档案管理体制,就应该将提高意识为主要前提,其次优化组织体系与管理模式。我国科技档案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问题:1.档案管理思想意识比较落后。相关单位的领导与工作人员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只有更好的开发与利用才能实现其价值,在现实工作中有很多部门与工作人员都保持传统的观念,往往比较重视纸质的档案而轻视电子档案。2.运行机制缺乏科学性。要想使管理制度更好的实行还需要专业主管机关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3.科技档案收集管理难度较大。由于很多科技工作者都担心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他人侵害,因此在完成相关科研项目之后都会将自己的成果据为已有,同时档案工作人员对该领域的知识也比较缺乏,因此档案管理制度始终得不到落实。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就对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过程以及完善路径进行详细阐述。

2 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完善路径

2.1 树立新型的科技档案观

做好科技档案工作的前提就是增强档案意识,国家与各部门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来加强宣传教育,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科技档案,同时还要将科技档案归入到实际日程中,让各部门与员工共同进步,真正从行动上重视科技档案工作。在过去,人们提到档案首先想到的是一种凭证,该凭证是具有一定的法律价值的,由于不同的档案应用的场合不同所以应该形成一套严格的制度,科技档案有着很强的技术性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知识,是国家相关部门最重要的资产。我国科技领域以及档案领域正在努力树立起档案资产观念,将此档案纳入到国家资源管理中便于以后档案的登记、查找等。科技档案可以通过开发来实现其价值,而科技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科技生产、管理方面。在管理过程中要以用户为中心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技档案的开发中,充分满足不同工作者的需求程度,也使科技档案得到更好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已经将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率作为科技成果评价最主要的标准之一。对电子档案的信任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信息的易变性与识读性,电子档案也可以与纸质档案一样作为证据被保存下来,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修改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最终验收其成果。

2.2 健全档案工作制度体系

为了配合我国科技档案法律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国家档案局以及相关部门,例如教育部、卫生部、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等等,共同联合起来制定或修改各专业领域的规章制度。科技档案是科技管理的重要产物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科技管理的基础工作,应该将其纳入到科技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中。根据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中按照专业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例如城市建设档案工作由建设部门直接管理,国家档案局也应该根据档案法来实施相应的办法,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改橛晒务院进行监督主管之后,国家还有职责与权利来管理中央企业档案工作,各专业主管部门应接受国家档案局的指示与检查,积极配合档案局的工作共同促进本专业系统档案工作的发展。

2.3 建立科技档案管理的纳入机制

首先应该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将各类科技资源、科技文献以及科学数据等条件平台建设,同时加快健全共享的服务管理模式,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与奖惩方法,构建起国家财政与资金配置方法,利用这些资金可以购置更多更好的科研仪器设备,防止出现重复购置以及闲置浪费的现象发生,对加快建立统一管理数据库与科技报告制度有很大的帮助。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将科技档案列入到科技资源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科技档案的科学配置与高效利用。21世纪是信息化、经济化的时代,信息与知识的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各个行业都在加快推进信息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档案管理自完成以来经历了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再从知识管理到知识服务的相应过渡,将科技档案库逐渐打造成本单位的知识库与思想库。

2.4 建立科技档案资源共享机制

要想构建科技档案资源共享机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科技档案的所有权。科技档案的所有权如果不明确就会对档案资源共享造成困难,因此在法律规定上要确定党政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形成的档案归国家所有,科技项目产生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科技档案,获得出资人的权利也是承担方的义务,在中央档案馆主要就是接受了国家机关的文书档案,国家科技部有很多大量的档案,也没有对外服务的责任导致大量的科技档案都没有办法进行开发与利用。国家档案馆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利用不同的国家机关保存档案资源,例如,利用国家档案馆与中央企业达成协议,还可以利用中国科学院或者中国气象局档案馆进行专业方面档案的管理,对于科技部门保存的永久档案应该直接收入到科技分馆保存,依法根据法律法规向全社会进行开放。标准化是人们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对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它包含有统一化、简单化、最优化的原则,是提高科技档案管理质量的根本要求,尤其是在数字化、网络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建立科技档案资源体系是基础。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主要对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与完善路径进行说明,科技档案是我国特有的概念,它包含了科技创新的经验是十分重要的科技信息,有时比最终科技成果更加有价值,对此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相信在众多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我国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徐拥军.我国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档案学研究》.2016(3):25-34

[2]杨淑琼.浅议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时代的新思考.《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3]邹华英.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制发展及创新研究.《云南科技管理》.2011(11):50-51

科技与管理研究例11

1 概述

科技成果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要资源,其推广和应用于社会,是科研任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科技成果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科研工作从确定计划任务、科研设计论证、研究实验,到成果鉴定、成果推广应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科研工作的效益。对科研工作的预测、科研计划的决策、课题选择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动有反馈作用。目前科技成果管理采用人工管理,缺少工具支撑,管理的流程性、规范性、精益化无法保证。

群众性技术创新是发挥企业员工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也是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对职工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始终要以“人才战略”为抓手,以全面提升员工技能为有效途径,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大人力资源储备,加快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

群众性创新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贴近生产实际,覆盖公司全部业务,在电网建设、生产运行、技术改造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群创项目涉及各单位各专业,小且杂。目前存在管理难度大成本高、缺乏有效监控手段、同类项目重复申报和成果共享与转化应用率不高的实际问题和难题,迫切需要开展群创项目管控技术和交流转化应用提升手段的相关内容研究,更好的为群创活动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策略支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从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情况来看,为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成果利用周期缩短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果商品化的要求加快,尤其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后,既为国家创造财富,又为人民健康提供新的防治手段。

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成果管理体系,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服务,应引起科技管理人员的关注。

技术革新是我国国内使用最早和最广泛的概念,企业多年来开展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群众性生产活动,是群众性创新的主要内容。

由于群创项目小且杂的特点,目前国内企业大多实行分级管理,即企业总部实行总量协调、备案管理,基层单位进行项目管控。此模式造成企业总部对于群创项目的开展过程、实施效果和成果交流转化等各方面无法进行有效管控,各基层单位独立实施造成相关项目的重复申报和成果无法共享,造成较大浪费。

因此项目开展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管控技术和交流转化应用提升手段的相关内容研究,促进科技与群创成果交流转化应用见实效。

3 项目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关于科技成果与群创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章以科技成果c群创项目征集优选、全面管控、加速交流转化为目标,研究相关精益控制技术和成果交流转化手段,提升规范化、流程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构建省、地市、基层三级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申报优选、实施过程管控、综合验收管理、成果全面共享和加速成果转化等手段,全面推进科技城管与群创项目管理水平。

项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国网公司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征集优选、精益化管控和成果交流共享,采取的技术支撑手段为科技成果、专利成果管理与技术支撑工具,其研究包括:

线下运行:科技成果、专利成果管理与技术支撑工具以线下运行为设计思路,通过单机独立管理方式,为各级人员提供工作智能化辅助。通过文件交互方式完成各级人员的信息导入导出。

项目管理全过程辅助:针对科技项目、群创全过程节点突出关键内容校准、流转时效管控、活动环节固化和闭环管理等精益化管控手段。

管理层级细分:根据基层、地市和省公司等管理单位层级进行管理需求细分,差异化定制科技成果及群创项目的管控、多元化展示、统计分析。

4 项目建设目标

(1)研究垂直一体化管理机制,实现省、地市、基层统筹管理。垂直管理机制是项目研究的支撑性成果,通过省、地市、基层三级统筹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科技成果和群创活动的过程管理水平,针对具体工作提出规范性要求,促使各级活动开展主体目标一致、行动统一。

(2)研究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精益化管控技术,实现申报优选、专家审查及过程控制等。

(3)研究科技成果与群创项目成果评价、交流共享、成果转化应用的相关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