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儿童语言训练法

儿童语言训练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9 09:32:16

儿童语言训练法

儿童语言训练法例1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81-02

儿童语言发展的实践表明,儿童的口头语言几乎是在0~5岁发展起来的,从1岁半左右开口说话到2岁以后,特别是3岁到入学前,儿童在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尤其迅速。因此对聋童的语言训练应抓住聋童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越早开始越有利,错过了关键期再训练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了。在我国, 聋童的早期教育是一项抢救性工作,但是由于对聋童早期语训的认识存在不足,聋童的早期教育在许多地方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前康复在不少特殊教育学校还是个空白。大量的聋童在焦急的等待或四处求医问药中,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不得不沦为哑巴。特殊教育学校对学龄前聋童集中办班,开展学前教育,强化语言训练,不仅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聋童实现全面康复,回归主流社会的需要。

对聋儿实行早期教育,强化其听力语言训练,不仅能及时补偿其缺陷,防止残疾程度的加深,促进其康复,还能减少家庭的烦恼、压力和负担,节省家长的时间,减轻对社会的依赖。从长远的观点看,不仅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自身康复和社会生存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推进新形势下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综观20世纪及以前的世界范围的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发展,无论是在经历的手语法阶段、口语法阶段还是现在多种教学法并存阶段,都给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实践最为重要的启示是:“聋童教育未来的进步,并不在乎研究教学方法,而是在乎研究、了解聋童本身――詹姆士・卡・罗夫(1991)。

一、制约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问题

表现为:发音不清、音色不好听、音节受限制、语调不准或缺乏语调、词汇量小于同龄听觉健全幼儿、不能分辨同音异义词、不合语法。

二、聋儿早期语言康复途径与对策

1.听力训练是基础

听觉训练是指充分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和且听设备的作用,通过专门、系统的训练,提高聋儿的听觉能力。通过听觉训练关不能使原本听力损失为100dB的聋儿降低到80dB,但却能使他对声音的反应能力得到改善。

听觉训练的内容有四个方面:

1.1听觉注意

听觉注意是儿童步入有声世界的第一步。听觉注意是最基本的听觉水平,这一阶段应运用各种声音刺激,借助视觉、触觉等辅助手段,使儿童知道声音的存在,培养其听音的兴趣。

1.2听觉识辨

当儿童能敏感地对声音做出反应以后,接着就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听觉识辨训练。它要求儿童不但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而且还要对周围的各种声音加以辨识,包括对声音的响度、音调、方位的辨识。使儿童能区分声音是否相同,即“一样”与“不一样”,并能指认、模仿听到的声音。

1.3记忆声音

记忆声音和辨别声音,关系非常密切。对前后两种声音要能正确地区别,就必须对前一个声音的特性在大脑中记忆贮存起来再进行对照,才能做得正确。

1.4理解声音

理解声音是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所谓理解声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觉概念的形成,即聋儿能够通过听觉理解语言的含义,是一种较高的听觉水平。只有理解声音,才会在大脑里呈现声音的表象。只有听懂语言,才会理解语义,准确地回答问题。

2.强化发音训练是关键

聋儿有意识地发出的第一个音节是聋儿开始学习发音说话的新起点,对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意义重大。聋儿在配戴助听器前很少接受到声音的刺激,所以引导他们发出第一个章节的刺激因素往往是他们初始学习发音说话阶段最关注的事物。

2.1呼吸训练

2.1.1吹气球。练习吹握,将气球吹到老师或家长要求的大小,或练习将握有规律地吹大、缩小,帮助聋儿掌握运用呼吸的方法。

2.1.2练习运用气流控制丝带飘动。将丝带置于跟前,运用呼吸出的气流控制丝带的飘动幅度。还可辅助训练发“b”和“p”,“d”和“t“。

2.2节奏训练

2.2.1长短音节奏训练。。并可编制一些训练曲,利用拍手、拍腿、摇头、跺脚等身体动作相辅助。如:aaaa---aaaa---、 a ---oooeei---uuu 、a---bababao---boboi---bibibiu---bububu等的训练。

2.2.2音节训练:如bibibibabababibibababibiba、lilililalalalilil

alalilila、mimimimamamamimimamamimima、pepepepapapapepepa

papepepa等。

2.2.3发音器官训练。发音器官,是指喉、口、舌、牙、鼻等在发音构音中发生作用的器官。帮助聋儿灵活地运用这些器官,是正确地发出声音的前提条件。在训练中,可将各器官的运动编成一套简单的运动操,每天坚持做,日积月累,才能有成效。

2.3言语训练见成效

儿童因听力障碍,使他掌握有声语言变得异常困难。由于没有有声语言,他们无法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知识,也很难与健康人进行交流,这对儿童智力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障碍。所以,语言学习和训练是儿童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课。言语训练实际上就是对儿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法规则的学习。语言训练分为理解言语和表达言语两部分进行。

2.3.1理解言语

要让儿童能表达某一言语,首先要使他对这一言语有正确的理解,可行的方法是儿童反复获得各种各样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其他刺激的同时,将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促进聋儿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

2.3.2表达言语

在训练儿童掌握一定字和词汇量的基础上,着重康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学说话,爱说话的能力,让他们从简单的接受阶段,向模仿阶段,提示阶段,最终到流畅阶段发展,真正康复成能听会说,聋而不哑。

理解言语和表达言语贯穿言语训练的始终,两者相辅相成。言语训练应先易后难,例如,在词汇训练时,宜选择儿童容易理解的词汇:如孩子喜欢的人和物、日常生活用品、经常看见的、常玩的玩具、口形清楚的、发音难度较低的等等。

儿童语言训练法例2

儿童语言发展的实践表明,儿童的口头语言几乎是在0~5岁发展起来的,从1岁半左右开口说话到2岁以后,特别是3岁到入学前,儿童在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尤其迅速。因此对聋童的语言训练应抓住聋童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越早开始越有利,错过了关键期再训练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了。在我国, 聋童的早期教育是一项抢救性工作,但是由于对聋童早期语训的认识存在不足,聋童的早期教育在许多地方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前康复在不少特殊教育学校还是个空白。大量的聋童在焦急的等待或四处求医问药中,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不得不沦为哑巴。特殊教育学校对学龄前聋童集中办班,开展学前教育,强化语言训练,不仅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聋童实现全面康复,回归主流社会的需要。

对聋儿实行早期教育,强化其听力语言训练,不仅能及时补偿其缺陷,防止残疾程度的加深,促进其康复,还能减少家庭的烦恼、压力和负担,节省家长的时间,减轻对社会的依赖。从长远的观点看,不仅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自身康复和社会生存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推进新形势下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综观20世纪及以前的世界范围的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发展,无论是在经历的手语法阶段、口语法阶段还是现在多种教学法并存阶段,都给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实践最为重要的启示是:“聋童教育未来的进步,并不在乎研究教学方法,而是在乎研究、了解聋童本身DD詹姆士・卡・罗夫(1991)。

一、制约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问题

表现为:发音不清、音色不好听、音节受限制、语调不准或缺乏语调、词汇量小于同龄听觉健全幼儿、不能分辨同音异义词、不合语法。

二、聋儿早期语言康复途径与对策

(一)听力训练是基础

(1)听觉注意。听觉注意是儿童步入有声世界的第一步。听觉注意是最基本的听觉水平,这一阶段应运用各种声音刺激,借助视觉、触觉等辅助手段,使儿童知道声音的存在,培养其听音的兴趣。

(2)听觉识辨。当儿童能敏感地对声音做出反应以后,接着就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听觉识辨训练。它要求儿童不但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而且还要对周围的各种声音加以辨识,包括对声音的响度、音调、方位的辨识。使儿童能区分声音是否相同,即“一样”与“不一样”,并能指认、模仿听到的声音。

(3)记忆声音。记忆声音和辨别声音,关系非常密切。对前后两种声音要能正确地区别,就必须对前一个声音的特性在大脑中记忆贮存起来再进行对照,才能做得正确。

(4)理解声音。理解声音是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所谓理解声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觉概念的形成,即聋儿能够通过听觉理解语言的含义,是一种较高的听觉水平。只有理解声音,才会在大脑里呈现声音的表象。只有听懂语言,才会理解语义,准确地回答题。

(二)强化发音训练是关键

(1)呼吸训练:①吹气球。练习吹握,将气球吹到老师或家长要求的大小,或练习将握有规律地吹大、缩小,帮助聋儿掌握运用呼吸的方法;②练习运用气流控制丝带飘动。将丝带置于跟前,运用呼吸出的气流控制丝带的飘动幅度。还可辅助训练发“b”和“p”,“d”和“t“。

(2)节奏训练:①长短音节奏训练。并可编制一些训练曲,利用拍手、拍腿、摇头、跺脚等身体动作相辅助;②发音器官训练。发音器官,是指喉、口、舌、牙、鼻等在发音构音中发生作用的器官。帮助聋儿灵活地运用这些器官,是正确地发出声音的前提条件。在训练中,可将各器官的运动编成一套简单的运动操,每天坚持做,日积月累,才能有成效。

(3)言语训练见成效。儿童因听力障碍,使他掌握有声语言变得异常困难。由于没有有声语言,他们无法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知识,也很难与健康人进行交流,这对儿童智力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障碍。所以,语言学习和训练是儿童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课。言语训练实际上就是对儿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法规则的学习。语言训练分为理解言语和表达言语两部分进行。①理解言语。要让儿童能表达某一言语,首先要使他对这一言语有正确的理解,可行的方法是儿童反复获得各种各样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其他刺激的同时,将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促进聋儿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②表达言语。在训练儿童掌握一定字和词汇量的基础上,着重康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学说话,爱说话的能力,让他们从简单的接受阶段,向模仿阶段,提示阶段,最终到流畅阶段发展,真正康复成能听会说,聋而不哑。

理解言语和表达言语贯穿言语训练的始终,两者相辅相成。言语训练应先易后难,例如,在词汇训练时,宜选择儿童容易理解的词汇:如孩子喜欢的人和物、日常生活用品、经常看见的、常玩的玩具、口形清楚的、发音难度较低的等等。

儿童语言训练法例3

词汇贫乏,语法简单智障儿童智力低下,接触外界比较少,词汇贫乏,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上,即对词义的理解往往不深刻、不全面,甚至不正确,他们表面上学会的词,却经常不能很好使用。如某学生,IQ<40,属于中度智障。笔者在课堂上第一次教词语“大”与“小”,感觉她已掌握,但在日常运用中却用错。这也许是词汇贫乏而造成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智障儿童通过9年的学习只要求掌握1 500个字词。智障儿童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有的完全不会说话;有的则可能说个没完,但是很难听懂他们说些什么;少数人说话流利,口齿清楚,但他们说得往往前言不搭后语。

发音不准,吐字不清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通常都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他们由于自身生理、心理缺陷从而造成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均有障碍。他们对词汇的感知是很不精确的。对于相似的音节和相似的词,往往读得“四不像”。如某学生由于剖腹产而导致颅内出血,以至小脑发育缓慢而成尖头。该学生由于家庭教育比较早,故发音、身体的伤残相对好些,但发音还是不准,吐字也不够清楚,有时很难听清他在说什么。因为发音、身体的伤残也会影响智障儿童发音吐字的准确性:如想说话,必须能够控制发音部位(肌肉)的位置和运动,包括舌、唇和声带等。

言语参与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及早对智障儿童进行言语发展和训练,那将会恶性循环。智障儿童的言语训练有4个方面。

注意保护智障儿童的言语器官由于智障儿童的某些言语器官已受损害,那么注意保护其他完好的言语器官是很有必要的。智障儿童的喉头、声带、口腔、咽喉、鼻腔等都非常娇嫩,很容易受到损伤,教师必须为他们制定好合理的作息时间,积极预防各类疾病的再次发生,并也应像聋儿一样进行嗓子、呼吸、舌位操的训练。

1)嗓子的训练。训练目的:训练声带活动,使嗓子发出所要求的声音。训练内容:模仿发音感觉操――如把“花”说成“瓜”时,就告诉学生“花”的气流大,“瓜”的气流小,通过多次反复比较练习以便发准这2个音。训练方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评价法。

2)呼吸练习。训练目的:针对聋儿声门以下部分进行训练,帮助幼儿产生气流,提供说话的动力,并加强对音量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训练内容:呼吸操、吹蜡烛、吹气球。训练方法:根据技能分解法,训练时所吹物体由小到大,由近到远,注意用气量的差异以及运气集中、均匀和气流的速度,反复进行。

3)舌位操训练。训练目的:加强聋儿舌的灵敏性和运转能力。训练方法内容:舌操,包括伸舌、卷舌、舔上下唇、左右顶腮帮等。训练方法:示范法、模仿法、练习法,并借助于镜子等道具以及各种游戏进行。

通过练习,智障儿童对言语器官的活动部位和活动方法会有所掌握,使其语言康复得到保障。

为智障儿童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家庭、社会、学校语言环境的好坏对智障儿童言语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儿童言语的较好发展,使他们的言语缺陷得到部分补偿。相反的情况则会妨碍儿童的言语活动,使智障儿童的言语缺陷更加严重。因为儿童不可能凭空获得语言,他们首先是在家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逐步学会发音和说话的。调查发现,由于某些智障儿童在家庭里得不到良好的言语刺激,说话受不到鼓励。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很差,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言语典范,因而语言比家庭教育重视的幼儿语言明显落后。对于这些学生,在学校,为了更好地让其掌握语言,更应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言语环境。第一,教师用普通话与他们交谈,平时说话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句符合语法规则;第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多练习说话,多问些为什么,力求每次都能讲一句完整的话。只有这样,智障儿童的口语能力才能充分地锻炼和发展。

儿童语言训练法例4

关键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听觉意识;言语发展

一、听障儿童听觉言语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目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教育现状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对聋儿康复教育教学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教材,各地聋康机构和学校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这种情况下致使各地聋童康复教育发展不平衡。

康复工作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不仅需要教师有爱心、恒心、善心、细心,对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训练内容和方法既要适合听障儿童的特点,又要有长期计划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

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三万名新生聋儿。面对孩子的失聪,鉴于对聋教育认识的缺乏,许多听障儿童家长面对失聪的孩子不知所措,采取只养不教的家庭教育方式,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聋童自然学不会发音说话,甚至不会模仿唇型,更有甚者,因为长期缺乏锻炼,有些聋童的舌头出现僵化现象,不能自主控制舌头的活动。

2.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教育存在问题

(1)训练中不重视计划性的系统康复与及时评估

当听力受损的孩子带上助听器(或植入电子耳蜗)后,他们的听觉能力开始像出生的婴儿一样,除了要慢慢学会听声音和明白声音的意义外,还要通过听和读语来认知和学习语言,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往往受听障儿童的智力发育与听力状况不协调的干扰,面对训练初期的听障儿童能较快掌握简单词汇发音的良好局面,不重视及时评估听障儿童的整体听觉言语水平,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做法,会致使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水平呈现“昙花一现”的现象。

(2)在训练过程中忽视听觉意识的开发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许多家长认为给孩子买一对助听器或植入电子耳蜗,孩子就可以听清声音,可以开口学说话了。这对大多数聋童家长来说是认识和教育的一个误区。对听障儿童而言,听到、听清了声音,仅是迈进有声世界的门槛,为康复训练创造了条件。在实际训练中只注重发音、学词、说句,忽视听觉意识的开发,不注重语言思维的培养,使许多听障孩子言语能力低。有的听障儿童借助助听设备模仿发音学说话,即使说出一些生硬简单的词语、短句,也只能理解为“鹦鹉学舌”式的说话。加以测试,会发现他们只会机械重复不会灵活运用,回答的问题往往答非所问。

三、教育教学策略

1.提高认识明确康复训练的指导方向

(1)正确的诊断并验配合适的助听设备是康复训练的前提。

首先必须请专业人员根据聋童的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听力诊断,帮其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听力、个性特征、生活环境等差异对听觉言语状况做出初步诊断,是训练初期的重要环节,以便于制定相应的长期和阶段训练计划。

(2)制定有效的训练计划定期评估是康复训练的指导方 向?

教师根据听障儿童的听力损失和个体差异制定集体训练计划和个别长期、阶段性的训练计划。完成最初的训练计划后,听障儿童听觉能力通常就会初步建立起来,再根据实时的评估对中期的训练内容、进度进行必要的调整。训练中经常复习前期的内容,反复应用,避免遗忘,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巩固和运用,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明确指导方向。

2.科学的训练方法是康复成功的有力保障

儿童语言训练法例5

语言是人们交际、思维、学习、交流的情感工具,是文化传递的载体。而口头语言更是人与人之间直接沟通、交际的工具。儿童在出生的后半年,就开始进入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从自发发音到模仿语言,从单词句到双词句到短句,从学习语言中获得快乐到逐渐用词汇进行学习和交流。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每个儿童都需要游戏,残疾儿童也不例外。研究表明,支持残疾儿童参与使用的游戏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及语言发展。所以,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时,机械地反复模仿跟读,孩子会感到枯燥无味,容易厌倦,训练效果差,然而,如果训练员将训练目标溶入到游戏之中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既符合其身心特点,又能激发其主动参与活动的主动意愿,寓教于乐,且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下面结合实践教学就如何将游戏溶入到语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中,谈谈个人的一些初浅的认识:

1 策略1、用游戏法提高患儿的语言基本沟通能力

幼儿的语言基本沟通能力有:眼目接触、专注力、轮流作转、游玩技巧、模仿能力、概念建立、沟通动机。

对于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常有伴如下表现:缺乏与人目光接触、专注力、模仿能力差,基本概念未建立,游玩技巧处于随意地摆弄或抛出玩具这样一个最初的感觉运动游戏阶段,因此对于此类儿童在训练其言语的理解与表达之前,先要提高其语前能力。根据儿童活泼好动、喜欢颜色鲜艳、发光带响的玩具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在日常的生活中或训练时可用奇妙的口袋 、吹肥皂泡、手指偶、带响玩具、推球传球等游戏来促进和发展儿童的轮流作转、专注力等语言基本沟通能力。

2 策略2:用游戏法加强语言理解能力,学习听懂指令并能执行

对幼儿进行语训,可以从模仿听指令、理解别人的语言开始,游戏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可以为其创设一定的交流情境,激发其说话的愿望。例如,在日常的语言训练过程中为了提升儿童的语言理解及遵从两部指令的能力,我通常会设置下面游戏来达到训练目的:

游戏《听话好孩子》

准备:把不同的物件(数量因小组人数而定)分布于教室周围,儿歌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音乐响起时,孩子们可随教师自由做动作,待音乐一停,孩子们需要立刻停止不动,训练员说出指令(例如:把苹果放于篮子里)孩子们根据指令做出适当动作。

3 策略3:用游戏法提高游戏能力,增进发音的频率与清晰度,训练模仿发音、字、词、语、句等,从而促进应答性语言发展

孩子游戏行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言的发展。在孩子的游戏中,老师以游戏的口吻,介入孩子的游戏,进行指导和点拨,在提高孩子游戏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3.1 利用游戏法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智障儿童的认知、记忆、抽象、概念、理解和分析能力低下,导致他们的语言发展缓慢,词汇贫乏、语言单调、言不达意,答非所问,并且缺乏连贯性、条理性、颠三倒四、丢词落句,使别人无法理解,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训练员可利用以下游戏去帮助儿童纠正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语病,起到丰富儿童词汇、发展思维及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1)拼句游戏。以发展儿童语言为目的的一种游戏,通过看图拼句、接龙拼句、问答拼句、指令拼句、节奏拼句、拼音学话等多种有趣的拼句形式,引导儿童正确使用词汇,学说完整、连贯的句子。

(2)想象游戏。如:在儿童玩《超市购物》、《娃娃家》等角色游戏时,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根据游戏主题及游戏情境的发展适时适度的引导孩子用语言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游戏内容(主题、情节)、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3)猜谜游戏。 对智障学生来说有一点难度,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如日常用品、熟悉的动物等,先说后猜,并说说是从哪里猜出来的。对智障程度较轻的学生,还可以教给他们创编谜语(儿歌)的方法,从而发展思维。

3.2 利用游戏法训练发音,促进发音的清晰度

唇腭裂术后儿童常见的语音问题主要有:共鸣障碍、构音障碍、声音异常等问题。②在对其进行发音和拼音的矫正训练中,训练员可利用游戏训练模仿发单音、单字、词、语、句等,从而增进发音的频率与清晰度。如:在训练唇腭裂术后儿童语音的元音发音时,除了训练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发音的口形、舌位并结合自身示范让孩子观察模仿外,还可用以下游戏来训练:

《山谷回音》。

目的:提高儿童的目标音的清晰度。

玩法:训练员选定一目标音,双手模仿喇叭状放于两颊,训练员先大声地念出目标音后,请儿童模仿回应,看谁模仿的发音最准确。

另外训练发音时,也可让孩子配合看与目标音相关的图片,增加孩子的兴趣和训练的趣味性,如可采用以下游戏:

(1)《配对乐》玩法:训练员准备好所训练目标音相关的配套图片两副,训练员与儿童各手持一副,训练员分别出示其中的一张并大声念出其目标音,儿童依照从自己卡片中找出与之配对的图片,并模仿念出目标音。

(2)《齐揭晓》玩法:训练员将所需训练的目标音配套卡片分别倒扣在桌面,然后与儿童轮流翻看卡片并大声的读出卡片所反应的目标音,看谁正确的最多,奖励小贴画。

在孩子基本能独立正确发目标音后,训练员也可利用比赛性质的游戏来巩固其发音准确性,如:训练员事先将孩子所要练习的目标音列于一张表格内,请孩子独立发音,发对一次就用小印章拓一个图案,以此作为鼓励,或者还可以依次累计小图案,累计规定数量的图案后可奖励其最喜欢的玩具。

4 策略4:用游戏法增强患儿口肌能力、口肌活动能力和对口肌的控制

唇腭裂术后的儿童及脑瘫儿童大多存在口唇的肌力弱,舌的灵活性不够,腭咽闭合不全等口肌方面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的训练中,可从以下几方面通过游戏去训练:

4.1 利用游戏法对患儿进行口唇的运动练习:改变双唇的张力及形状,有助于双唇音的发展和讲话的口形变化,尤其对双侧唇裂术后的患儿应加强练习。

游戏(1)开火车 玩法:在日常的训练中,可组织儿童相互将手搭在肩膀上玩开火车的游戏,边玩边模仿火车响,说“呜”音越长越好。

游戏(2)口技表演 玩法:训练员播放节奏鲜明、欢快的音乐,儿童随音乐节奏做咂嘴、弹舌、鼓腮等动作。

游戏(3)在白纸上印口红印。

游戏(4)用棒棒糖在小孩的唇上转动,然后慢慢将糖果棒拉出,鼓励小孩用唇钳紧,阻止糖果棒被取出。

4.2 利用游戏法增强软腭的运动幅度,帮助患儿提高控制气流的分配能力,促使完成腭咽闭合,减轻鼻音。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可进行以下游戏:

(1)墨水吹画。

(2)做不要说话的信号:说“嘘”。

(3)吹燃烧的火柴及蜡烛,吹碎纸片、气球、羽毛等。但要注意安全。

儿童语言训练法例6

一、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类型

1.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是指失语或者单音重复发音的障碍类型。

2.句法障碍

句法障碍是指有一定的发音能力,但是无法将简单词汇组织成语言的儿童,或者是不会使用人称代词,没有语言主动性的儿童。如,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完整表达,只会说物品的名字或者“我要”。

3.语言环境障碍

语言环境障碍是指一些自闭症儿童可以进行简单基础的语言表达,但是在交际过程中无法做到流畅地讲述自己所要表达的事情,并且有明显的语言重复等障碍。

二、发音问题和矫治

1.发音问题的表现

自闭症儿童的患病程度不同,有些儿童可以模仿口型,面部肌肉僵硬却发不出声音;有些儿童可以轻声发出一些单音或者简单的几个词。自闭症儿童有几种发音现象:说话时通常声音很小,但是尖叫的时候却很高亢;说话时前几个字声音大,后面越来越小;或者声音暗哑等。这些现象说明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呼吸不正常,可能与其发音器官功能不足有关。

2.发音问题的矫治

言语呼吸与一般呼吸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吸气深,深吸浅呼来带动声带的震动,使发出的声音较为平缓。自闭症儿童在呼吸时,胸腔起伏很小,说明他们的呼吸器官不够强大。可以通过跑、跳或者吹气球等方式训练呼吸。有些儿童很难听从口令来完成动作,可以将平躺的儿童膝盖轻轻推到胸前,通过压迫胸口来加深胸腔呼吸。在吃饭喝水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节奏慢慢训练口部和舌头的肌肉。

儿童语言训练法例7

中重度的智障儿童在不同程度上都伴有语言障碍,针对性的语言治疗对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有补偿的作用。语言治疗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手段是语言训练或借助于交流替代设备如交流板,交流手册,手势语等等。由于智障儿童语言发展比正常孩子要晚,特别是中重度的智障儿童,他们都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从词汇少,口齿不清,理解语言但完全不会说话等等。本文主要针对中重度智障儿童的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进行治疗。

【关键词】语言 语言障碍 训练

言语和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言语和语言两个词往往混用,虽然不会影响意思的理解,但从言语治疗学的角度来说,就有所区别。言语是声音语言(口语)形成的机械过程。为使口语表达声音响亮、发音清晰,需要有与言语产生有关的神经和肌肉参与活动。语言是指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们通过应用这些符号达到交流的目的。语言包括对符号运用(表达)和接受(理解)的能力,也包括对文字语言符号的运用(书写)、接受(阅读)以及姿势语言和哑语。

1 开展言语训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1 制定可行的训练计划。制定可行的训练计划,可对智障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最大限度的补偿缺陷。训练者要根据每个智障儿童的言语评定结果,言语特征来制定训练目标、方法和内容。

1.2 提供智障儿童良好的学习环境。

1.2.1 进行一对一训练时,最好在训练室中进行训练室要安静、宽敞、充满儿童喜爱的气氛。

1.2.2 集体训练可以在教室内、外进行,但要根据训练课题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地方。

1.2.3 场景训练可在布置好的训练室内进行,也可在相应的场景中进行。

1.2.4 在生活中的训练要注意除去不利的有关因素为好。

1.3 做好每次训练记录。在训练时详细地记录下训练的经过,以便于及时检查训练计划的可行性,训练内容的难易度以及改变训练的条件,试行数目等,尽快、较好地达到训练目标。从记录上我们还可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下一次的训练提供参考。

1.4 训练频率。智障儿童的记忆特点:记忆新材料缓慢(4~5岁要重复500~800次才能说一个汉字);保持不牢固;再现或回忆不全面,不准确;有意识的记忆差,机械记忆较好,而他们的记忆与他们的情绪有关。一般情况下,训练次数越多,时间长,项目少的训练效果大,而训练次数少,时间短,项目多的训练效果小。

1.5 指导教师要有爱心、耐心、信心。具备爱心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从心出发,去爱他们。从学生的角度去思问题,真正理解他们的难处,不要时时苛求他们,责备他们。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智力障碍,不可能在每次训练中达到训练目标,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循循善诱,不断地鼓励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由于智障儿童的智力低下,进步很慢很小,这时教师不要灰心,一定要坚持,对自己要有信心,同时对学生也要有信心,告诉他们:“你行的,你是最棒的。”鼓励他们参与活动中去,最终会达到你的目的。在训练中,坚持做到对学生要有爱心,对训练有耐心、对自己和学生要有信心,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成果。

1.6 良好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学、特殊儿童教学手段和特殊教学设备使用方面的知识是教师能否制定出可行的教学计划、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能否恰当的运用教学策略的先决条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与治疗效果成正比。

2 语言治疗需坚持的基本原则

2.1 重视日用性的原则。采用日常交流活动内容为训练课题,选用接近现实生活的训练材料(如实物、照片等)。

2.2 重视传递性。除了用口头语以外,还利用书面语、手势语、画图等代偿手段来传递信息。

2.3 调整交流策略的原则。计划应包括促进运用交流策略的训练,使智障儿童学会选择适合不同场合及自身水平的交流方法。

2.4 重视交流的原则。设定更接近于实际生活的语境变化,引出智障儿童的自发交流反应。

2.5 “因材施教”原则。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实施个别化的原则,同样智障的学生,但他们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和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安排训练的内容,让学生都有不同程度进步。

儿童语言训练法例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87-02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及一些问题行为方面也表现为异常[1],近年来,各方面报道孤独症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孤独症的病因没有被完全阐明,也无特效的药物可以治愈。主要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训练,提高患儿的语言及社交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目前各类矫治体系很多,但文献报道的疗效不甚统一。作者依据孤独症儿童的特点,采用包括结构化教育[2],行为干预[3],语言训练[4]感觉统合训练[5]听觉统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10年12月在我儿童保健科收治的50例孤独症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CCMD-IV)诊断标准,并排除雷特综合征,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精神分裂症,特殊语言发育障碍等疾病。其中男45例,女5例,男∶女为6∶1,年龄2.4-8岁,平均年龄(5.2 ±2.1)岁。

1.2 方法。

1.2.1 评估工具及方法。应用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图片词汇测验(PPVT)及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PEP-R)作为评估工具,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估,所得分值做前后对比。测评由一名经过心理测量专业培训的医生完成。

1.2.2 训练方法。所有患儿均在门诊训练,每周6天,每天6h,由治疗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做法主要以结构化教学(TEACCH)为主,根据个体评估结果设计个体训练内容。对无语言的患儿,重点运用一对一的个别强化训练,图片交换系统训练;对发展年龄大于3岁有语言的患儿,重点训练功能性的语言沟通,训练他们的的心智解读能力,促进正常人际关系的发展。同时将各种社交情景和规则分解成一个个小故事,通过小组课反复演练,以提高应对不同社交情景的能力。同时配合行为疗法(ABA),主要采用正性强化、忽略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感觉统合训练每天2小时,包括滑梯、滑板、圆桶、平衡台、阳光隧道、大笼球、触觉球等,训练患儿的前庭功能、触觉、平衡觉、运动企划能力,减少其自我刺激行为。家长培训,让家长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参与治疗过程,并将训练内容迁移到日常生活及社交情景中。

2 结果

训练6个月后各量表评定比较 ABC量表分直明显下降,训练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50例自闭症患儿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患儿的模仿、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感知觉、异常行为明显改善,各量表评分训练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

综合干预有有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语言障碍是孤独症突出症状之一,而这一缺陷影响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因此语言训练是整个训练中较重要部分。对无语言患儿采取一对一强化训练,鼓励他开口,教他发音,有构音障碍的患儿,采用刺激法、发音器官的运动协调性训练、语音训练等;对有语言的患儿,重点训练功能性的语言沟通,处理“鹦鹉学舌”的问题,教会他们与人交流的规则。综合干预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功能性构音障碍有明显效果’开始训练时间越早、疗程越长、效果越好[6]。

综合干预有有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是孤独症儿童的一个核心问题。明显地表现在简单动作的机械性重复,情感冷漠和表达方式的怪异。故在干预中重点培养患儿对社会的知觉和兴趣,培养其自控调节能力。主要通过情景法、角色替代法以及待人接物游戏、视听觉游戏与运动游戏等,使患儿参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之中,从而逐渐适应社会,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综合干预有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患儿异常行为:行为分析疗法是孤独症干预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正性强化物的应用及适度的忽视与惩罚手段,可促进孤独症患儿加强环境适应能力,减少攻击行为,控制烦躁情绪起到重要作用。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促进脑神经生理发展,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我刺激和自伤等情绪和行为问题,从而减少患儿的异常行为[7]。

总之,综合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是有效的。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孤独症的治疗效果除了与患儿的年龄、语言发育水平、功能高低有关外,与家长的配合程度关系密切,家长积极配合效果明显。应提倡患儿家长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干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邹小兵.儿童心理行为及其发展障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6):381-381

[2] 香港协康会.教导自闭症儿童的方法.结构化教学〔C〕//自闭症儿童训练指南.香港协康会出版.1997:1-202

[3] 黄伟合,著.儿童儿童自闭症及其他发展的行为干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丽梅,语言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康复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2):92-93

儿童语言训练法例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46-0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缺少这个交际工具,人类沟通交流的效果会受到影响。0-3岁儿童正处于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儿童就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发音缺陷等问题,应该重视和培养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了解正常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对于语言康复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0-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及其对语言康复的启示展开讨论,希望为语言康复工作者提供建议。

一、0-3岁婴儿语言发展特点

(一)0-1岁婴儿语言的发展特点。这个阶段儿童的感知语言经验、前言语发音和前语言交际三方面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个阶段既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准备期,又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期。

1.语音感知的发展。0-3月婴儿听觉敏感性较强,开始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4-6月婴儿能辨别一些语调、语气和音色的变化。7-9月婴儿能辨别更多的语调、语气和音色的变化。

2.发音的发展。2个月以后出现笑声或咕噜声,并分化成简单音节,如/a/、/o/等。 4-6月婴儿经常发不同的连续音节,如/bababa /、/mamama/音。7-9月是婴儿“自言自语”阶段,出现类似辅音+元音和元音+辅音结构的音,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声音,并注意监听重复自己的发声。9-12月婴儿正式出现辅音+元音和元音+辅音结构的发音,并有重音和音调,会模仿成人的言语声音,并根据成人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10个月左右婴儿开始说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标志着婴儿的语言正式产生。

3.词汇理解的发展。出生一天的新生儿能够分辨实词和虚词。7-9月的婴儿能结合情境理解简单的词、手势和命令,如能指认一些日常物体和认出故事中曾听过的、熟悉的字和词。9-12月开始真正理解成人的语言,能将一定的语音和实体相联系,但缺少概括性。1岁时能理解230多个“语元”和10个以上的祈使句和疑问句。

4.交际能力的发展。婴儿1周-1个月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求,2个月左右会采取微笑、语音或者动作等反应应对成人逗弄和语言刺激,与成人进行“交流”。4个月左右会用语音应答成人的话语逗弄;与成人对话时会出现“轮流说”的倾向,还能主动发起新的对话。7-9个月出现“小儿语”,并以此吸引成人注意。4-10月会使用不同语调进行表达,并伴有一定动作和表情,此时婴儿的前言语交际能力具备“社会性成分”,出现学会交际规则的雏形。10个月以后语言交际功能开始发展,能执行成人简单的指令,并建立相应的动作联系。

(二)1-2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经过一年的语言准备,儿童进入言语发生阶段,儿童的词汇量迅速猛增,出现“词汇爆炸”现象,句子表达也得到一定发展。

1.发音的发展。13-15月儿童出现发音紧缩现象,经常用手势和动作示意,更加愿意听成人说话。16-18月继续讲“小儿语”,发音中常用省略、替代、重叠等特殊发音策略。

2.词汇理解和表达的发展。13-15月儿童理解的名词和动词很多。19-21月能理解的词汇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尤其名词和动词最多,对词义把握不够全面;语言理解逐渐脱离具体情境的制约,能够准确把词与物体、动作联系起来,并逐渐能按照成人的语言指示去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

16-18个月会用声响给常见物体命名,时常出现词义“泛化”、“窄化”和“特化”现象。19-21个月孩子掌握新词的速度剧增,出现“词语爆炸”现象,从21个月100多个词上升到24个月300多个词,他们能够自创新词。22-24个月儿童开始使用代词“我”,并通过阅读获得更多词汇。

3.句子理解和表达的发展。13-15个月儿童理解的句子多为呼应句。16-18个月能理解更多句子,以述事句、述意句为主。16-18个月儿童表达主要以单词句为主,但意思不够精确,成人需结合儿童使用的手势、动作、表情等才能理解其所讲述的内容。20个月左右,儿童开始使用双词句,双词句增长速度加快。24个月左右双词句接近1000个,本阶段后期出现复合句。22-24个月儿童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出现语言的自主性和反抗性,开始不断用疑问句向成人提问,用否定句表示来表示反抗。

(三)2-3岁儿童语言发展特点。这个阶段儿童处于基本掌握口语阶段,语音、词汇、句子和口语表达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逐步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需求和情感,与人进行沟通交流。

1.语音感知的发展。25-27个月儿童听觉感受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能逐渐学着分辨不同音调、语气的意义差别。

2.发音的发展。由于发音器官逐渐成熟,25-27个月儿童语音越来越稳定和规范,发不出的语音逐渐减少。唇音已基本没有困难,但需舌头参与的音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3.词汇理解和表达的发展。25-27个月儿童词汇量迅速增长,理解的词汇达900多个,能基本理解成人的话。词的概括性提高,但对某些词还具有直接性和表面性。3岁左右儿童词汇量继续增长,对新词感兴趣。开始使用代名词,最常用“我”和“你”。爱听故事和能理解故事的简单情节。喜欢文学语言,并愿意模仿。

4.句子理解和表达的发展。这个阶段儿童进入了“语法爆炸期”。25-27个月儿童开始注意语法要素。27个月以后能用语法表达心中的想法和意图。2岁左右儿童开始使用疑问句,2岁4个月到3岁达到高峰期。28-30个月儿童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以主谓结构和主谓补结构为主。复合句也初步发展,以不完全复合句为主。3岁左右儿童开始用完整句子,并出现多词句、复合句和附属句,说话方式接近成人。

5.口头表达的发展。28-30个月儿童喜欢自言自语。31-33个月儿童语言自我调节功能逐步发展起来,自言自语现象减少。说话不流畅,存在“破句”现象,常使用结尾策略。34-36个月儿童的语言已经具备回答、提问、问候、告知等功能,口语表达由对话向对话和独白发展。

二、0-3岁儿童语言发展对语言康复的启示

(一)做好评估,制订语言康复方案。儿童的语言发展最初由听觉感知能力决定,如果儿童听不到或听不清,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就会受影响。根据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的原则,当怀疑儿童存在语言问题,首先要对儿童做听力测试,了解是否由于听力问题导致儿童的语言障碍。如果是,尽早给儿童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最大限度发挥残余听力。接着要对儿童进行语言能力评估,确定儿童语言障碍的类型、程度后,制订语言康复训练方案。

(二)遵循规律,开展有计划的语言训练。具体如下:

1.开展听力训练,提高听觉能力。可以通过对婴儿进行声音刺激、乐音刺激和辨音训练,帮助他们感觉声音的存在,提高他们辨音能力。声音刺激是选用鼓、锣等乐器对儿童进行高、低频音训练的训练。乐音刺激是利用钢琴、电子琴等的声音刺激听觉器官,让儿童感受到优美的乐音,使儿童能够辨别不同的音色和音调。辨音训练分为整体声音、细微声音的分辨。整体声音的分辨是对动物叫声、交通工具的声响、男人女人的声调等的分辨。细微声音的分辨即语音分辨,包括元音、辅音复韵母的辨音练习和拟声词的训练。通过声音的分辨练习,儿童的听力辨别将会逐渐得到提高,为模仿语言奠定基础。

2.奠定发音基础,诱导儿童发音。首先,重视三大系统训练,奠定发音基础。如果口舌、发音器官、共鸣腔、肺活量三大系统出问题,需要先进行辅助训练。通过舌操、口操锻炼儿童唇、舌和口部周围肌肉的随意性和灵活性;运用不同强度发“a、o”等元音来训练儿童声带和共鸣腔;通过体操、吹泡泡、吹纸片等运动,增加肺活量,促进儿童呼吸肌肉群的正常发育;通过放松运动使儿童放松紧张情绪和避免头部紧张痉挛;利用数数等声气和深呼吸综合训练锻炼儿童说话的勇气和控制气流的能力。其次,培养初步语音意识,诱导正确发音。可以引导儿童从音素开始学习发音。由于儿童年纪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模仿发音意识差,可以结合视频课件和动作引导他们发音。当他们具备了语音模仿意识,逐步对他们进行简单音节的训练。

3.创设交流机会,培养儿童的交际能力。言语语言障碍儿童1岁之前语言交际功能就已经开始发展,当他们出现沟通意图时,成人应该给予鼓励和回应,使儿童的交流成为双向的互动。对没语言、只有理解的儿童,可采用对物品、声音的注意,与他人的共同玩耍和轮流游戏,创造生活情景等策略,促使他们与他人交流。对已经有语言,但内容少、形式简单的儿童,可以利用想象性的游戏中的模仿、组词和扩展的技能示范,诱导其自发性表达,增加交流机会。

4.循序渐进,培养儿童的词汇理解和表达能力。0-3岁也是言语语言障碍儿童词汇发展的关键期,应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增加词汇量。首次,可以训练儿童掌握核心名词和动词。为儿童选取常用的、生活化的词汇,让他们先掌握一些名词后再加入动词和其他类型词汇。其次,提供认知拓展练习,加深儿童对词语、概念的理解。如围绕食物、衣服等主题组织词语学习材料,帮助儿童进行词语交流训练。

5.由易到难,培养儿童的句子理解和表达能力。2-3岁儿童进入了“语法爆炸期”,由不完整句过渡到完整句子的运用。首先,进行简单句和常见句的训练。帮助儿童了解陈述句、祈使句、反问句、感叹句四种类型的简单句等常用句式。其次,进行复合句的训练。先教简单的陈述句,再逐步进入复合句。先教并列关系复句,再教因果关系复句。

(三)运用多种训练方式,激发儿童语言训练的兴趣。语言学习对于特殊儿童却是后天再开发,语言康复是在康复师或教师指导下的一个教学过程。如果方法不当,就会造成儿童的“生搬硬套”,使教学双方陷入枯燥乏味的僵持状态。所以在语训过程中应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灵活应用实物、图片、游戏、故事、儿歌等多种形式,帮助儿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字、词、句。所以必须通过直观性、趣味性的方式使教学双方兴趣盎然,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儿童语言发展。语言来源于生活,只有丰富的生活才能为语言学习提供充裕的素材。儿童的语言康复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儿童熟悉的事物和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乐于学习。可以在实际情景中教给儿童语言,如利用吃饭、上课、购物、社区活动等情境向儿童介绍生活、自然、社会、卫生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也可以让儿童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0-3岁是儿童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错过这个关键期,儿童语言发展将会滞后,反之亦然。因此,越早开展语言康复工作,儿童语言康复效果越好。在语言康复过程中,应该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立足儿童特点,积极探索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方能保证儿童获得专业的语言康复训练,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互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胜利.言语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

[3]卢红云,白银婷,黄昭鸣.特殊儿童早期语言干预方法[J].社会福利,2001(1)

[4]吴海生,蔡来舟.实用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5]汪贺媛,曹丽敏,李健鹰.让孩子远离听力障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6]王蕾蕾.2-6岁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C]//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宁波: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等,2013

[7]金野,张伟锋,李孝洁.特殊儿童语言康复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

[8]林馨.语言病理学[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

[9]冷明蓉,罗元锐,冉亚玲,等.如何提高康复教学中听障孩子的兴趣[C]//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2

儿童语言训练法例10

【中图分类号】R764

【Abstract】: Purpose Exploring Pinyin spelling training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chool-age children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of speech intelligibility. Method In a 9-year-old children with cochlear as an example, using the training of phonetic spelling of seeing, hear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other methods, learning 16-week of consonants, vowels and tones as well as to recognize and read the whole etc., until learn pinyin. And through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exam deaf children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n the relevant test assess the case for voice clarity before training or after training, comparing the two assessments results. Learning to master the phonetic spell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speech intelligibility of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had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inyin spelling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olde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Key words】: Older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Pinyin spelling exercises; Voice clarity; Case Study

1 引言

生活中,言语表达是否清晰明了直接影响到听障儿童能否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而大龄听障儿童面临着即将进入普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幼小衔接下的拼音教学能否让大龄听障儿童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又实现清晰的言语表达?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本文主要在个案研究中采用汉语拼音拼读训练方案对大龄听障儿童语音清晰度的影响,通过训练前后的评估结果对比,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2 研究对象

男,2006年8月出生,两岁发现耳聋,3岁佩戴助听器,补偿效果为左右耳适合。3岁时进行听力语言训练,7岁时通过 “七彩梦行动计划”人工耳蜗康复项目的申请,于2014年1月手术并开C进入广西听力言语康复中心进行训练。

训练前,该被试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词汇量为500,表达能力4-5个字。学期初,采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编制的《全国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题库》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听觉能力评估三级,语言能力评估三级。经过一年的训练后,使用题库评估发现,该被试听觉能力评估一级,语言能力评估二级,其中语言能力中语音清晰度的评估结果相对落后。

3 研究目标

首先学习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及整体认读音节,完成时间为两周。其次能准确拼读声母和单韵母呼读音节,完成时间为4周。再次结合听能训练正确书写汉语拼音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最后完成字、词的简单拼读阅读。

4 评估方法

4.1 评估工具

个案的评估工具选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编的《听觉语言评估》中有关语音清晰度的测试卡片(共25个词汇)

4.2评估过程

第一阶段 对本个案被试进行首次语音清晰度评估。

第二阶段 按所设计的训练目标方案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训练,以期达到目的,训练时间为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其中有10分钟进行听能、认知、沟通训练,20分钟进行拼音拼读训练。

第三阶段 经过训练后是个案再次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估,并进行实验前后两次语音清晰度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5 训练计划

根据个案的实际情况,制定分阶段的计划

第一阶段 准备好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配套的练习手册《学拼音1、2》及语音清晰度的测试卡片,通过亲子看课与家长进行沟通,掌握拼音训练方法,达到教育统一的原则。

第二阶段 把每日的拼音练习以课后作业进行巩固。

第三阶段 不到4个月个案已经能独立完成练习题中的词汇的拼读,对不正确的发音进行自我纠正。

第四阶段 主要通过训练手册上的练习题及故事书上的短句,用拼音拼读方法进行拼读。

6 训练结果

对训练前、后的两次语音清晰度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掌握拼音拼读训练后的语音清晰度成绩进步明显。语音清晰度的评估测试人员共4名:其中一级1名、二级1名、三级2名,测试者记录被试表述的内容,具体数据曲线图对比如图1所示:

7 结论

在四个月的训练中,被试语音清晰度的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因此对大龄植入人工耳蜗儿童的康复训练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个体差异,将幼小衔接纳入康复训练中,能为初入普校的听障儿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赖莎等.听障儿童语音清晰度训练的实践研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3

[2]李小华.浅谈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J].中国期刊网,2012.4

儿童语言训练法例11

引言

康复是指为让残障人士重返社会而做的各项综合、协调他们的各项能力,适应社会。我们应该努力促进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全面发展的主旨,将发展教育的深度达到。在进行特殊教育时一定要将其生活改变,将其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提高生存能力。在进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时,我们应该将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每一段教学中。下文是对语言康复训练过程的简单介绍。

一、语言康复训练过程

与人交流使我们了解朋友、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智障儿童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正常儿童相比较弱,他们无法正常的和人交流,我们要在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之下,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其生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进行特殊教育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分别为:改变教材编排顺序、增加授课内容、明确教学模式。所谓改变教材编排顺序指的是将教材分为两大块,分别是汉语拼音教学和看图学词两种,这样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征,让他们更能掌握基础知识。指在探究阶段对授课顺序做出调整还是有所欠缺,我们还需要增加授课内容,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掌握不送气和送气的特点,建立正确的发音方式,以此来达到帮助儿童强化音位掌握效果的程度。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特殊的情况,将其运点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为他们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我们还需要明确教学模式,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在单个音位掌握的前提之下,将易混淆的声母分开学习,以防他们出现错误,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很多训练,让儿童能将不同情况下声母的构音掌握清楚,更好的学习。

二、在进行康复训教学时要及时反思

1、教学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培训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的培训,为儿童语言康复工作作出一份系统和科学的知识支柱。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为康复教育的全面展现做出方案,系统的知识、全面的体系会让儿童的学习更加轻松,也能让课堂压力减小。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教师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知识。2、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例如授课之外,还需要充当一些其他角色,例如在一些儿童无法掌握好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时,教师就需要充当医生的角色,为孩子们找一些辅助工具,帮助孩子进行治疗,为他们建立良好、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3、学龄段孩子的个别化语言康复需要及时跟上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的媒介,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唇能不能完成圆展运动、听力补偿的效果、咬肌肌力不够等情况,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个别化康复方案,将儿童的语言康复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在教育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尤其是智障儿童,他们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系,不能忽视他们的感觉。4、学龄段孩子的家庭康复不容忽视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在学习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时间只有8小时,所以我们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并且孩子在进行语言康复教育时对人的依赖性很强,家长需要在放学时间对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提醒和督促。回到家之后,孩子的依靠对象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应该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让孩子在学校训练结束之后回家也能将自己的语言水平提高,巩固他们的语言康复训练成果。5、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对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双方共同努力,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待学习开展的语言训练工作需要尽职尽责,还需要将孩子的康复情况向家长反馈。作为一名家长,除了将孩子送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之外,还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工作。同时帮助孩子树立康复的信心。毕竟儿童的语言康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心。

三、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策略

在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家政、劳动技术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康复教育,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将其自信心提高。其次在文化课程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儿童在语言学习上还缺乏一定的积极态度,我们需要将学习融入到他感兴趣的事物中,让其在快乐中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我们要树立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榜样,久而久之让其他同学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语言康复训练教学也很有帮助。

四、结束语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上涨,科技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于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的教学有了更多的关注,智障孩子的语言康复工作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并且还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对其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关爱、家长的督促、教师的复杂缺一不可。如今,智障儿童语言康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不断的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提高到另一层面,为我国实现强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郑海颉.无语言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