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7 09:49:46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例1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41-02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针灸临床治疗等内容[1]。它也是一门集医学基础、过渡、临床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护理学专业授课学生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实践操作、熟练临床技能为主[2]。护理学教学强调护理技能的获得与形成,护理技能的教学重点和特点在于强调技能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患者的言语沟通和提供患者所需要教育的技能[3]。此外,对于护理技能的创新服务,笔者认为基于中医针灸推拿作为绿色安全无毒的传统疗法,其对于病症的治疗疗效确定,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护理实践[4],因而可以将针灸推拿引入临床护理中来,可以给予患者针灸推拿等的非药物疗法护理。基于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传授针灸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在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针灸学》教学中,个人认为思路如下。

一、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

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学》的基础知识[5],也是《针灸学》课程性质之一医学基础课程的体现。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刺法灸法和针灸治疗的基础,也是《针灸学》的核心之一。因而对于基础知识理论的教学极其重要[6]。在经络腧穴部分的教学上,先多以基于授课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7],教师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学生主要以记忆为主获得夯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同时期间也可穿插一些趣味记忆方法如谐音、串联等来促进学生记忆。另外,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虽然《针灸学》教学大纲对经络原文的不要求,但是也要求掌握经脉的基本循行,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以后的临床护理针灸操做铺垫。因而基于《灵枢·经脉》中的经典原文,选择行文简洁,诵之朗朗上口,或三五字一句,条理性比较强的文字进行重点讲解,如心经循行原文“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其支者:从心系,……。其直者……,出其端”,以原文讲授,让学生自己在体表描绘经脉循行路线,在理解并能够自行在体表描绘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尽量背诵原文,以便更好地记忆循行路线,为临床实践奠定稳固基础。

二、临床过渡课的提早进行

由于护理学的教学重点在于临床护理技能的获得与提升[2],因而《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开展课程。刺法灸法学作为《针灸学》教学中的临床基础课程,其主要担负着联系基础知识理论和临床实践治疗的桥梁作用,主要是对于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起过渡和衔接临床的作用。因为针灸治疗和传统常规中医有所差异,在理、法、方、穴的基础上,强调术,即针刺手法操作。熟练的针刺手法操作多是来自于长久不懈的练习,所以可以在整个学习的一开始,就提前练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练习针刺手法,能够更好地让护理专业学生掌握针刺技能[8]。本着提早获得、提早练习的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提早进行针灸基本临床技能培训是有必要的。提早进行针灸临床基础课程的讲授,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针灸操作技能的感性认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9],最终有助于学生护理技能的获得。

三、临床课程引入PBL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或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围绕提出的问题来学习问题背后的知识的过程[10]。而《针灸学》中的针灸治疗部分,针对具体的疾病讲解针灸的穴法方术,是针灸对于实际临床问题的解决。因而,在针灸临床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能够补充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疾病的认识,使教师授课更有针对性,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养成[11,12],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PBL模式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学的教学目标,利于护理学生临床技能的养成。

四、结合护理学专业特色,引入杵针疗法

杵针疗法是李仲愚老先生家传十六世的针灸技能,其特点为不用药物,针具不深入皮肤肌肉,工具制作简单,取穴精简,手法简易,操作简便易学,无疼痛损伤之苦,无交叉感染之虑,兼针灸与按摩之长[13]。正因如此,将杵针疗法引入护理专业针灸学教学课程中,能够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临床技能范围,创新学生技能素质,更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护理技能,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综上,护理学专业因其自身专业特色,其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要求决定了《针灸学》教学中针灸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中提倡以医学基础课程为基础,夯实针灸经络腧穴基本知识;通过早临床的方式,加深针灸临床过渡课程的学习;再结合PBL教学提高学生面对具体临床实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补充创新型安全疗法——杵针治疗,能够综合提升学生临床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林婷,姜小鹰,郑翠红.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47-449.

[3]Bjork IT,Kirkevold M.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developing a model of Practical skill Performance in nursing[J].Clinical Nursing,2000,9(4):620-631.

[4]王军英.浅议针灸疗法的施术安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7):424.

[5]胡蓉.《针灸学》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针灸,2012,32(1):75-77.

[6]孙志.《针灸学》腧穴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杂志,2011,52(5):448-449.

[7]申翔.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77-78.

[8]许予民,魏建文.《针灸学》“双前法”教改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5):57-58.

[9]刘红华.“早实验、早临床”护理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10]庞春江,王威,吴兆利,等.以问题为引导的PBL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3-14.

[11]陈力.论针灸临床教学创新[J].中国针灸,2011,31(9):834-836.

[12]夏勇,李艺,刘世敏等.PBL模式——针灸临床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4):4-6.

[13]钟枢才.杵针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例2

针灸即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我们应当继承、发扬、光大。

有关针灸的教学,理论难懂,操作难把握。教师必须经过思考和探索后,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结合起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教学方法有:

一、激发兴趣,引导入门

讲故事,激发兴趣是《针灸学》入门的关键。因为之前学的中医的基础理论抽象又未学精,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又与现代医学模式有出入,比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习针灸时比较茫然。教师应当在学生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找一些与针灸相关的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寓教于听。同时穿插的讲讲针灸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实用、便利等优点。通过所讲的故事,来消除学生对中医的偏见,甚至是对针灸是否能治病的顾虑,然后通过一些专家们的临床实例介绍,坚定学生对学好针灸学的信心。

二、模型教学,直观多练

针灸的教学中,经络、腧穴是针灸学的基本理论,深奥难懂,而针法灸法的具体操作比较难掌握。但绝不可忽视,必须让学生有一定的认识。只听与记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针灸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技术,没有具体的实践操作,就如同纸上谈兵,无法掌握进针与行针的操作方法。学生在理论上掌握了针灸的知识后,便会渴望能亲自动手实践。所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教学模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在模型上找到相应的穴位,反复地练习扎针。即使扎错了也没关系,可以重新来扎。现在又有一种智能针灸教学模拟系统,由人体穴位模型、穴位传感器、信号放大跟随电路、穴位矩阵键盘电路、矩阵键盘扩展电路、中央处理器、终端PC机及控制软件所组成,其特点是:每个穴位传感器设有三层导电膜层,对应针灸“接触穴位”“的气”“偏离穴位”三种状态,并分组构成矩阵键盘电路,中央处理器扫描矩阵键盘电路、检测传感器状态信号,判断出某个穴位有针灸,并控制终端PC机提示针灸“接触穴位”“的气”“偏离穴位”三种状态及该穴位相关资料。优点是可使学员准确地掌握人体针灸穴位及针灸技术,使抽象难懂的针灸教学变得具体直观,大大缩短教学时间。

三、真人教学,身体力行

前段已说明模型教学的方法虽好,但是,模型没有感官,学生本人无法获得针刺入皮肤和穴道的亲身体验。所以,我们需要在学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并且已经在模型上练习熟练后,开始亲身体验针灸。首先教师应以身示范来消除学生对针刺的恐惧感。其次,鼓励学生互相配合在自己或者对方身上扎针。最后,教会学生点压重点穴位,教会取穴技巧,熟练掌握行针手法。真人教学,选择穴位应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对针灸的印象比较深刻。

四、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针灸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技术学科,需要勤加练习,并且亲身感受。所以需要模型教学与真人教学相互结合,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经络的循行与分布、腧穴的定位,进针的针感以及针刺补泻手法,通过模型练习和真人联系轮流进行,使学生对针灸治疗疾病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

五、总结

针灸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该把它好好的发扬光大。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中医针灸,有它的特殊性,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教师积极认真地去思考与探索,并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由理论结合实践,模型教学结合真人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燕.针灸研究的反思.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发展论坛论文汇编,2003.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例3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Argentina

Zhu Kexin (WFAS, Argentine Civil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Science Association)

[Abstract]In 1948, acupuncture was first introduced to Argentina, though it owes its recent unprecedented popularity to acupuncture practitioners originated from the Chinese region. At the moment, Argentine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this science do not simply reject non-western medical study and practi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work on its adoption and conversion to a branch of modern medicine. These actions had led to the reaction of numerous Chinese Medicine Associations to fight for recognition of the legality of their practice, as well as to emphasize on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s equality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Argentina.

[Key words]Acupuncture Therapy;Argentina

阿根廷与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一样,其法律的制订均立足于保护本国专业人员,医师资格的认定更是如此。阿根廷国立医学院的教学质量一向要求甚高,“入学容易,毕业难”,同时,医学研究人员亦曾多次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因此,其西医对于非本科毕业生,多予歧视,对民间的自然疗法,更是经常在传播媒体上予以丑化、歪曲,再加上制药厂商等利益团体从中作梗,当然更不允许以中医为主的各项自然疗法纳入其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在此情况下,中医要想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结果,实非易事。

1针灸在阿根廷发展的历程

1948年,首位将针灸介绍到阿根廷的是当地西医雷布尔朵(José A.Rebuelto,1911~1960)。1954年,雷布尔朵为提高本身的针灸水平,到法国向非西医出身的傅叶 (Roger de La Fuye,1890~1961)学习针灸。1955年,雷布尔朵在傅叶的指引下,自法国返阿,创立“阿根廷针灸协会”(La Sociedad Argentina de Acupuntura),并担任会长。未几,即向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院长骆哈斯(Nerio Rojas) 建议在医学院内教授针灸课程,经骆哈斯首肯后,旋即提出教学计划,但该案送至医学院的教学委员会后,遭受多方横阻,而被束之高阁。1958年,雷布尔朵因积劳成疾,协会会务乃交由副会长苏斯曼 (David J.Sussmann) ,苏氏决定在学会内自行开班教授针灸基础课程,招生对象为自医学院毕业之西医。首届“针灸初级班”于1959年7月13日正式开课,授课地点在“阿根廷科学学会”会址。自此,该针灸协会每年均开设新班,截至1972年,已有400多名西医自该班结业。

1960年,首任会长雷布尔朵病逝,苏斯曼正式接任会长,至1971年1月卸任,复被任命为荣誉会长。苏斯曼在会长任内,于1964年,创办了《阿根廷针灸杂志》(Revista Argentina de Acupuntura),该刊物不对外公开发行,仅限于西医会员订阅。

1971年,该协会另一创始人卡尔拔秀(Floreal Carballo,1918~1982) 接任会长及《阿根廷针灸杂志》发行人,同年并成立“阿根廷针灸医学所”(Instituto M'edico Argentino de Acupuntura) 教授针灸,1974年,卡氏担任“拉丁美洲针灸暨耳针学会”(La Sociedad Latinoamericana de Acupuntura y Auriculoterapia) 会长,1976年,复担任阿根廷针灸暨耳针学会(La Sociedad de Acupuntura y Auriculoterapia de la República Argentina)会长。

1975年起,移居阿根廷的华人逐渐增多,其中亦不乏从事中医针灸工作者,经多次会商筹备,于1987年3月15日,在当地首都成立了一个以华侨为领导成员的“阿根廷中华针灸学会” (La Asociación de Acupuntura China en Argentina)。会长王钰教授,年轻时曾随叔父学习针灸,对中医基础理论颇有研究,医德高尚,乐善好施,对在当地推广针灸,贡献良多。该学会除曾礼聘针灸名家邱茂良、王本显、周楣声等来阿讲学外,曾在阿根廷国会礼堂主办过3次“国际传统中医学术大会”,并于1997年9月,邀请“中国国际针灸考试中心”来阿举办首次“国际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

1987年阿根廷北部吐库曼省的省立尼古拉斯・阿贝侠内达总统医院开始对该省医学院毕业生,开办第一届针灸专业教育,每届为期3年,第1年为针灸基本理论,第2年为随师看诊,第3年随师诊治。1996,1997年复开办第2,3届针灸专业教育,目前该医院设有针灸门诊部,公开对外服务。

1988年,旅阿侨胞除从事针灸工作外,亦开始从事中药、伤科、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拔罐等多项疗法。1989年3月18日,又一个以华侨为领导成员的“阿根廷中医公会” (Asociación Civil de Acupuntura y Ciencia China Tradicionales)正式成立,该公会的成立,不但加强了对从事中医的当地阿根廷人与华侨之间的联系,在推动中医针灸合法化的行动上亦起了促进作用。同时,该公会附属“传统中医学校”对内开设“中医针灸专业班”,对外则经常借着中医针灸义诊活动,为生活在城市、农村、山区的贫困病人服务,让更多的当地居民认识中医,受惠于中医。

2000年2月,为维护从事中医针灸等自然疗法者的合法权益,组成了“阿根廷针灸暨自然疗法协会”(Colegio de Acupuntores y Naturoterapeutas Asociación Civil),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未具西医身份之针灸及他其自然疗法从业者开始团结起来,并经由法律途径寻求合法的保护及应有的地位。同年11月7日,阿根廷政府第29.520号新闻公报刊载,卫生部于10月18日以第932/2000号决议,批准“慢性痛症可使用针刺疗法”。11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医师公会以C.S.第459/00号决议规定“唯有西医可以执行针刺疗法”。

上述公报与决议至今(2001)年3月经《阿根廷针灸杂志》披露后,才为外界知悉。

今年6月5日,卫生部“专业暨法规之监督与注册登记处”(El Registro y Fiscalización de Establecimiento y Profesionales) 处长安东尼亚可(Jorge Antoniak) 在接受“地铁公众报” (Publimetro) 记者访问时指称:该部正在执行一项规定唯有西医可以从事针刺疗法的决议。

至此,未具西医身份的针灸同道决定促请“针灸暨自然疗法协会”聘请律师为保护同道权益而抗争,并于6月19日,由协会会长苏阿资(Mario Schwarz) 具名上书法院控告卫生部在无法令的基础上,任由其官员随意向大众传播媒体散播不利于未具西医身份之针灸同道的言论,致使他们的工作权益受到严重影响。6月29日,受理该案的首都法官古葛理耶米诺 (Osvaldo Guglielmino)认为:迄今尚无正式法令规定谁可以或不可以从事针刺,故驳回“协会”的申诉,但指出“有才能的”(Idóneo) 针刺工作者可以继续从事“针刺疗法”,直到有法令明文禁止时,才可以针对事实,诉请法律保护。

基此,“协会”乃正式函请卫生部于制订“针灸法令”时,应公开化、透明化,并停止对未具西医身份的针灸同道的歧视行为。但阿根廷政府第29.733号新闻公报刊载,卫生部仍于9月7日以第997/2001号决议,批准“针灸系医疗行为,唯有《西医暨牙医医师法》所批准工作之专业人员才可以执行此一业务”。为此,“阿根廷中医公会”在“世界针联”的支持下,于10月10日,亦循法律途径向法院抗议卫生部未经征询即剥夺未具西医身份者学习与执行针灸工作之权益,并要求法官裁决卫生部之决议无效,建议制定公平合理的法令,来规定针灸的合法地位。

综上所述,针灸在阿根廷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1948~1987)

系“引进启蒙”阶段,主要是部分西医接受了针灸的信息与基本技术,但因受医学法规的限制,无法在医院临床中运用,仅有少数的西医于公余之暇,在其私人诊所内试用,而又因他们对针灸的机理及技术掌握不够全面,故疗效不佳,在病患中的影响亦很有限。

(2)第二阶段 (1987~1997)

系“深耕普及”阶段,来自中国大陆与台湾的针灸医师们,大多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经验,故很快获得了当地病患的信赖,且口碑载道。但也因此刺激了部分从事针灸的西医,他们不但一再在新闻媒体上强调“仅有西医可以从事针刺”,同时还联合政府行政部门 (卫生部、教育部) 阻挠刁难“中医针灸专科学校”的设立。但中医针灸确实有效,且无副作用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3)第三阶段 (1997~2001)

系“争取合法”阶段,自1997年在阿根廷举行的“国际针灸专业人员水平考试”后,除提高了各参试者中医针灸学术水平外,也带动了当地中医针灸界的学术研究活动与读书风气,并进一步取得了对中医针灸地位的共识,确认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著的临床疗效。几千年来,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因此中医在世界卫生医疗体系中应有其独立合法的地位,我们可以接受中西医平等的结合,但决不能眼看着中医的某项疗法 (针灸) 被纳入西医,成为西医的一项专业或一种医疗手段。故“争取中医针灸合法化”即成为现阶段同道们的共识与努力方向。而当地从事针灸的西医,亦正在推动一项排他性的针灸立法,欲将针灸仅限毕业于当地医学院,并经“阿根廷针灸学会”针灸班结业之西医,始准从事针灸医疗工作。

2阿根廷中医针灸发展的趋向

将针灸正式纳入阿根廷的医疗体系,已是大势所趋,指日可待。但究竟是以“西医针灸”独尊式的合法或包容“中医针灸”在内的立法,则有待观察。

初期西医对当地“中医针灸者”采取漠视的消极态度,近5年来,由于面对社会上普遍欢迎“中医针灸”卓著疗效及无副作用的优势,则从各方面贬低中医针灸者的地位,以打压、毁谤控告等行动排斥之。

目前,掌握医事行政权的西医正在推动“针灸立法”,计划将中医的针灸自中医母体中切割移植至西医体系内,并将其转化为西医专科的一项专业技术,不但拒绝与此地未具西医身份的“中医针灸”工作者建立一条正式的学术交流渠道,同时欲规定唯有西医才有权学习针灸和从事针灸临床,由此看来,针灸的发展,将建立在以西医诊治思维逻辑的基础上,而中医基础理论与诊治原则的运用,则将名存实亡。

此举,对曾在针灸发源地(中国)或在承认针灸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古巴、法国等)接受过针灸教育或通过专业考试的同道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许多在此曾付出过多年岁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教学与研究的同道,或移居他国,或弃医从商,或隐匿行医。总之,西医的作为已有形无形地削减了“中医针灸”在此的力量。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例4

针灸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始于唐代。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高等医学院校的建立,最初在所有中医院校开设了“针灸学”课程作为针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随着各院校专业的增加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针灸学》也成为除针灸专业以外的中医专业的必修课。《针灸学》作为高等院校中医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专业理论课,又是一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急救,以及中西结合、高护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实践课。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达到能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实验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授。每堂实验课在介绍与该实验有关的基本知识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同时,着重讲授每一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动作要领与技巧、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既掌握该实验的临床适用范围,又能熟练、灵活地应用,最终达到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我院于2003年开设针灸推拿专业,并在专科层次开课,逐步积累该课程建设的经验;2005年开设本科针灸推拿专业,在本科层次开课;同年开设中医专业,在专科层次开课。2005年,针灸推拿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专升本”评估中评为优秀后,学院加大了对针灸推拿专业的经费投入,加大了课程建设力度,累计投入100万元建设了两间多媒体专业针灸实验室、两间专业推拿实验室和一间器械练功房,实验教学条件大大改善,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每年投入专项教学经费10万元,用于课程建设,使《针灸学》的课程建设和改革步入正轨及快速发展时期。现就我院多年《针灸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探索经验进行总结归纳。

1.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及课程目标

1.1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思想

《针灸学》作为高等院校中医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既是一门专业理论课,又是一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急救,以及中西结合、高护等多学科知识的专业实践课。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针灸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达到能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1.2实践教学课程应达到的效果及目标

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实验操作为主,结合理论讲授。每堂实验课在介绍与该实验有关的基本知识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同时,着重讲授每一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动作要领与技巧、相关的注意事项等。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训练,使每一个学生既能掌握该实验的临床适用范围,又能熟练、灵活地应用,最终达到应用针灸技术来防治临床常见疾病的目的。

2.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所有实验均在针灸学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在教师对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方法、技巧、注意事项进行讲授后再进行实验。实验分小组进行,每组3―4人。在老师指导下,第一步观摩老师对每项实验的操作演示;第二步学生自身实体练习,同学间互相练习,要求学生加强课后练习。所有实验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考核内容与方法

考核内容为所有实验项目,实验1―7由学生进行抽签考试,以百分制计分,由4位老师严格分步计分,然后汇总,记平均分;实验8、9由学生任选一项进行,由老师根据操作情况,给予记分。两个部分的考核各占50%。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4.1.1在传统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多形式、多途径、多方位地开展实践性教学,灵活应用“点穴”、“点经”、在体和离体针刺手法测定、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及合视听和CAL课件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通过实验针灸学的开设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4.1.2课堂教学改革包括重点教解、启发式讲解、问题式讲解;概念图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演示教学。

4.1.3课堂学习讨论与引导学生互动式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强化理论理解。

4.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4.2.1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建设

4.2.2针灸学实验课教学包括各种针刺方法的实验教学,各种灸法的实验教学,慎刺实验安全的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等。

4.3探索、建立教学考核评价新体系

4.3.1以多种形式对教学总体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根据书面考试、作业、读书报告、专题讨论、实验考核(含实验报告、书面考试、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考核。

4.3.2重点考核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3正在建设由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和病案分析等形式组成的试题库。

4.3.4建立“点穴”考试的考题卡及评分要点。

5.教学效果

5.1教学综合评价

5.1.1学生到课率高,教学反馈好。《针灸学》上课到课率每次抽查均为全院最高;学生反映上课形象生动、内容教授得深入浅出;目前,《针灸学》各门课程除面向针灸推拿本、专科学生外,已向中医类专业学生开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反馈好。

5.1.2教学督导评估90分以上。三年来,教学队伍成员授课效果经院、系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评价,综合评价平均在90分以上。

5.1.3课程建设评估优良。三年来,本教学队伍历经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教育厅和卫生厅等组织的专家组的考核评估为优秀;院级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中期教学检查等中,均获优良评价。

5.2相关评价材料

5.2.1我系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做到紧密联系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谈谈对学习的看法和对老师教学的意见。从学生的意见中,分析教学中的优点,从而达到改善教学和完善教学的目的。了解学生想学什么和喜欢学什么,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针灸学教学的满意度为96%。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例5

贺普仁教授,字师牛,号空水,河北省涞水县人。14岁从师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深得老师真传。八年后,以精湛的医术独立应诊,解放后声名鹊起。1956 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任针灸科主任达26年之久。现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中国针灸协会高级顾问、北京针灸学会会长、北京贺氏针灸三通法研究会会长。

贺普仁教授是首届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著名的中医针灸专家。在70多年的医疗实践中,贺普仁教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以“针灸三通法”命名的针灸学术体系。这一体系以传承传统针法,扩展治疗病种、提高临床疗效、突破治疗、攻克疑难顽症的实践成果,成为中国针灸传承发展的座标之一。贺老今年86岁高龄,仍然思维敏捷,满腔热情提携后进。

王继周是河南洛阳人。今年38岁,中医执业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洛阳市城建医院从医多年。在祖传中医疗法基础上,勤奋学习,博采众长,在综合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气功点穴、正骨复位及各种自然疗法治疗疑难杂症方面颇有心得,在洛阳小有名气。今年初北上京师,在贺普仁针灸诊所学习。

在隆重的拜师仪式上,王继周向贺普仁教授恭行拜师大礼,并呈上拜师帖:“多年来仰慕贺老高尚之医德,高超之医术,拜于贺老,乃我心愿。承蒙贺老允纳门下,不胜荣幸。愿执弟子之礼,谨遵师教,团结同道,刻苦钻研,传承师门神针仁术,弘扬国医,悬壶济世, 终生不渝。诚具名帖,恭行拜师大礼。”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例6

1.1循证医学的宗旨与目标循证医学是在90年代初期逐渐萌芽并发展的一门新兴基础学科,目前在西方医学教育体系当中广为应用[1]。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实践过程,即对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必须建立在最佳的科学证据之上。医师在决定临床干预措施时,必须考虑三方面因素,即第一手的患者临床资料、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意愿,三者结合,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2]。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区别在于,传统医学通常以个人经验为主,对于临床证据的收集与分析不够系统全面。而循证医学则更加强调临床研究证据,相对而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案更加审慎严密,更能体现医生经验、临床研究进展和患者意愿的综合价值。

1.2循证医学与针灸学的关系针灸作为一种以针刺穴位为主要手段的外治疗法,其基本技术是来源于人类从古至今长时间的实践与总结。随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不断认识以及历代医家对中医理论的阐发与完善,针灸学逐渐依托经络、腧穴等独特学术内容而衍生为独立学科。正因为以上原因,针灸学更加强调治疗的个体化,特别是针刺手法等,更是难以用现代量化指标进行衡量。而且,针灸学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文献,这些资料一方面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证据来源,同时又因其极其繁杂,而难以快速、有效地寻找到高质量的证据。循证医学对于证据的获得与评价有一套完整的方法学体系,这个体系是中医学数千年所不曾尝试的。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医的窗口和排头兵,针灸学自然要最先接受循证医学标准和理念的考问。将循证医学与传统针灸学有机结合,将是促进针灸学国际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3循证医学对于促进针灸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999年3月31日,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Co-chrane中心)注册成为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第十四个中心。值得欣喜的是,中国针灸界没有落后于循证医学发展的步伐。针灸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针灸学界逐渐认识到科学的研究设计方法对于验证针灸疗效、提高针灸学术水平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手段进行针灸临床研究,科研设计水平逐渐提高,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s)的数量急剧增加,为针灸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证据。循证针灸学,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有关学者正式提出[3]。同时,在世界范围内“针灸热”的背景下,也使国外的医疗界同行对针灸的疗效和安全性有了更多的了解,有助于针灸被更多的国外患者认识和接受。所以,循证医学的兴起对于针灸这门古老医学重新被世人认识是很好的机遇,同时,其严格的评价体系不可避免地对以多年临床实践为基础的针灸医学形成挑战。

2循证医学时代针灸学面临的问题

2.1针灸临床研究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当运用循证医学的标尺衡量针灸临床研究的设计水平时,发现尽管经过了10余年的学习与应用,针灸临床研究依然与国际公认的标准有很大距离。现行针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标准,如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以这些标准评价针灸临床试验质量,会发现很多研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随机方法不正确或没有真正意义上采用随机(只是名义上声称采取了随机分配,但具体随机方法并无描述);分配隐藏方法缺乏描述;对照组设立随意性强,缺乏科学依据;没有组间基线资料的比较分析;样本含量估算不准确;疗效判定标准和疗程不统一;没有进行随访或没有足够的随访时间;统计方法不正确;失访、退出病例没有做恰当处理等等。这些容易使读者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产生疑问,不利于临床推广应用[4]。

2.2针灸标准缺乏标准的制订与实施,是现代社会体现行业技术水平的关键要素,是在某一领域掌握话语权的制胜法宝。众所周知,个体化治疗是针灸的一大特色,针对疾病,每个针灸医生的理解和治疗可能不尽相同。所以,针灸标准化,日益成为针灸学界面临的另一课题。实际上,在针灸发展史中,一直有关于针灸标准的尝试,如宋代著名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针灸铜人的铸造,就是历史上第1次官修针灸标准。建国后,针灸标准化得到一定发展,已经颁布了《腧穴名称与部位》等12项国家标准,还有14项国家标准正在研制中。中国针灸学会建立了一系列标准化组织机构,编制了《针灸标准化发展纲要》和针灸标准体系。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标准化工作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对针灸标准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针灸标准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我国针灸标准制定起步晚,专业人才队伍匮乏,所以目前,针灸标准体系的建设尚不完善,标准数量相对较少,标准质量有待提升。与此同时,目前,韩国、日本及部分欧美国家也在积极制定针灸标准,针对针灸国际标准化的主导权存在激烈的竞争。标准是循证医学的产物之一,也是循证医学指导临床的一种方式。由于标准的缺乏,导致临床医疗行为缺乏规范性,疗效可重复性差,这也是针灸研究难于出成果,即使有成果也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

2.3针灸疗效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科学、客观的临床评价是任何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发展的基础。针灸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其评价方法必然具有一定特殊性。针灸疗法的效应不光与选择哪些穴位相关,而且与针刺深度、刺激方法以及人体状态等等密切相关。单一评价某些指标并不能反应针灸疗效的全貌,可能导致针灸真实临床疗效不能被客观、真实反映。例如,通过对现有已发表的Cochrane系统评价来看,以往普遍认为对某种疾病有效的针灸疗法,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而无法得出确切结论。这已经对针灸发展形成了阻碍,因为循证医学的产出如系统评价的结果等,将很大程度影响患者、医生甚至国家医疗政策制定者对针灸的态度。针灸临床评价要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要素,既运用大家公认的方法,又不失针灸自身特点,这是针灸研究者的一项艰巨任务。

3与时俱进,提高针灸学术地位

针灸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被世界人民接受和欢迎的一种有效、便捷、无污染的治疗方法,在美国,调查显示每年超过200万人接受针灸治疗,其应用前景不言而喻[5]。在循证医学已经成为全球主流医学普遍接受的公认标准的背景下,古老的针灸学惟有与时俱进,在不失特色的前提下,采用现代手段,证明自己的确实疗效、良好的安全性以及优异的卫生经济学特性,才能实现发展和提高。

3.1加快人才培养,提高针灸临床人员和研究者素质循证医学毕竟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很多针灸从业者对其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通过对某些病种的文献质量评价可以看出,很多作者的临床研究设计能力还停留在采用自拟标准观察有效率的水平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针灸学界开始应用现代临床研究设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本世纪初,部分针灸从业者开始掌握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进行针灸系统评价工作。但是,与庞大的针灸从业者队伍比较,这个群体可谓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与专业知识传播不利、教育培训渠道不通畅、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有必要增加院校相关课程比重,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同时,针灸学术期刊应该提高针灸学术论文准入要求,从研究设计方面加大编辑力度,使真正的高水平文献得以采纳。

3.2构建符合针灸特点的科研模式针灸因其复杂性干预的特征,注定不能照搬西方医学的评价模式。在针灸特色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一方面要按照国际公认的临床科研设计方法,进行疗效验证;另一方面不能抛弃针灸特色内容,如经络辨证、补泻手法、穴位配伍等,这些针灸关键技术必须在临床研究当中加以详细描述、记录,采用中医特色的、非量化的方法加以评价。近年来,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渐渐成为针灸科研的主流,同时也成为了联通古老针灸与循证医学的桥梁。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科研范式,可以避免为科研而科研,科研成果与临实脱节的窘境[6]。依据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可以使针灸研究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针灸辨证论治、复杂干预的优势特色才能得以发挥。

3.3建立中国针灸标准体系20世纪80年代,在以我国针灸专家为主的团队努力下,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推出了《经穴名称标准》《针灸基本技术术语标准》和《头皮针穴名标准》。同时,我国也相继推出了《经穴部位》(GB12346-90)和《耳穴名称和部位》(GB/T13734-1992)等国家标准。进一步,如何针对我国现阶段针灸学科发展状况建立健全针灸标准体系,是针灸标准化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7]。除了穴名、经穴定位、针灸器具等标准外,作为针灸从业者,更加关心针灸操作标准的制订。临床针灸标准的制订水平与循证针灸学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只有当针灸临床研究水平普遍提高,才能为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使我们的标准经得起国内、国外针灸从业者的实践检验。通过前期的努力,目前已有包括针灸治疗面瘫、带状疱疹等5项WHO西太区标准以及针灸治疗肥胖、便秘等15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相继。在欣喜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因为针灸临床研究水平的限制,在国际最新证据评价体系的衡量之下,得到的是大量低水平证据,以致于难以拿出成系统、多层次的推荐方案。因此,有必要从自己做起,踏实做好每一项临床研究,同时加强标准的跟踪与更新。

3.4提高针灸在医疗系统的地位,鼓励针灸从业者积极性尽管针灸在国内外广受欢迎,但针灸专业在中国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尚待提高。针灸科在多数医院,特别是综合医院属于辅助科室,与重点专科无缘。针灸诊疗价格长期受行政干预,不受市场机制调节,其成本和价格不相匹配,长期处于极不合理的低价位,针灸诊疗的效益差,从业人员收入低,不受重视和尊敬,降低了其积极性,制约了学术研究和发展[8]。只有在经济投入和产出方面给予针灸应有的待遇,才能使更多从业者有充分时间和精力从事临床研究,提高学科整体水平。针灸以其“简、便、验、廉”的特点,在中医学界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循证医学的兴起,给针灸学与西方主流医学平等对话提供了契机。虽然循证针灸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循证医学理念与方法在针灸学的应用必将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钰琳,陆爱平.国外循证医学教学研究进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9):16-17

[2]张鸣明,刘鸣,编译.循证医学的概念和起源[J].华西医学,1998,13(3):265

[3]梁繁荣.循证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94

[4]蒋云峰,林丽霞,李素荷.基于CONSORT和STRICTA评价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380-384

[5]LarissaVados.美国针灸发展现状[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4,3(1):37-39

[6]刘保延.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J].中医杂志,2013,54(6):451-455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例7

【关键词】中医骨伤 针灸推拿 教学改革

《针灸推拿学》作为中医骨伤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不仅在临床运用中有重要地位,在将来的中医执业(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笔者通过对高职中西医、中医骨伤专业五年的《针灸推拿学》教学总结,结合中医骨伤专业特点与执业资格考试需要,反复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及研究,体会颇深,通过对中医骨伤专业《针灸推拿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了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为骨伤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现将设计思路及实施体会细述如下。

1.《针灸推拿学》课程特点

本课程主要包括了经络腧穴、针法灸法、针灸治疗、推拿手法、推拿功法、推拿治疗、小儿推拿等七部分内容,相当于整个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的浓缩版。在以后的执业资格考试中,针灸推拿的内容占了近15%,成为很多非针灸推拿专科医生考试的难题。因此,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将以上七个部分内容进行介绍,还要结合执业资格考试及中医骨伤专业在临床运用实际,对任课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接受上也是一个挑战。

2. 教学设计方法

2.1 研究内容,结合执业资格考试,细化教材。通过对整本教材内容的分析来看,可以将七部分内容划分为两大块:一是理论,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治疗、小儿推拿三部分;二是操作,包括推拿手法、推拿功法、针法灸法、推拿治疗四部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理论与实践技能操作1∶1的教学模式,即理论性较强的部分放在理论课教学中,兼顾执业资格考试笔试大纲要求。操作实践性较强的部分放到实验实训教学中,兼顾执业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将推拿功法、小儿推拿部分划归学生自学范围。

2.2 结合专业特点,突出重点。中医骨伤专业在临床中主要以手法操作为主,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为突出骨伤专业手法特色,将针灸推拿学分为“针灸学”和“伤科推拿按摩学”两门课程。结合我院中医骨伤专业教学计划及专业特点,制定教学大纲。紧密联系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兼顾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试要求,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与考核标准。突出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尤其是推拿手法及治疗部分。

3.教学组织实施概况

开学第一周为总论部分的理论教学4至6学时,使学生对整个针灸推拿学的发展、研究内容、本门课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做好准备。第二周开始,每周2学时理论课,2学时实训课,理论与实训教学同步开展。

3.1 理论课。抓住学生“关注临床、关注考试”的心理及对针灸推拿学的兴趣爱好,结合中医执业资格考试要求,采用PBL教学法,引用大量临床病例,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来讲解该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最后讲涉及的腧穴、腧穴的特性与主治作用等对针灸治疗与经络腧穴进行讲解。启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这种临床辨证思维能力不仅是资格考试的需要,更是临床医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3.2 实训课。从推拿手法开始,到推拿治疗、针法灸法,再到经络腧穴实训。方法上以执业资格考试方法作为依据,内容上以“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1为要求,运用配套教学光碟辅助的方式,对各项操作技能进行教师“一对一”的规范化培训。最后阐述该实训项目在临床中的运用及考试中的要求。以推拿手法及骨伤病的推拿治疗为实训重点,反复练习,为骨伤专业学习中医正骨、中医筋伤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执业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要求为依据,对针法灸法部分进行分项目实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让学生亲身体验针灸推拿的治疗作用,加深其印象。

3.3 考核方式 模拟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式进行考核,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考试题型、方法上都与资格考试一致,理论考试时运用大量的病例,多种题型,单选题,采用笔试;操作技能采用现场问答与操作演示的方式进行。

4. 教学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4.1 特色。引入PBL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执业资格考试在本课程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习中医正骨、中医筋伤等专业课打下基础。

4.2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未进入临床,对临床病例的分析及诊断方法和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方式存在认识上的模糊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情绪化现象,尤其在操作技能规范化培训时,因达不到规范化操作要求,又不愿再次反复进行练习。所以在课堂组织中,为提高学生的规范性,可采用边看教学光碟,教师边讲解示范,逐一指导纠正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4.3 注意事项。不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前预习,对本次上的的内容要基本熟练。合理运用板书、多媒体、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于PBL教学法相结合,防止在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达不到教学效果。在强调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时不忘学习本门课的根本目的,防止走入误区。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全11册).中国标准出版社.第1版.2008年6月.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例8

针灸推拿专业作为能够培养高级中医学人才的热门专业,要求学生兼备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针灸推拿专业操作技能。因其专业性强,就业前景良好,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应届高考生。而针灸推拿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与否则直接决定了未来培养的人才质量。本文就某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1.理论课程设置

理论课程的安排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

①公共基础课,又称通识课。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外语,体育等全国高等教育通用课程。

②医学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又分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外、妇、儿等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在内的中医基础课,和以解剖学,诊断学,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为代表的西医基本知识。医学基础课的学习旨在令学生们培养医学思维,掌握系统规范的医学知识,为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③专业课。专业课即为本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专业性强,学习难度大,本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为: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推拿练功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本科生理论上应该具备独立诊断疾病并进行有效治疗的能力,是针灸推拿专业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个阶段。

1.1理论课程设置的优势

①循序渐进。根据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的不同教学阶段,合理地安排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令学生们逐步了解并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知识。大一以通识课为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锻炼,目的是令学生们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思想转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素质,为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并在通识课的基础上开始加入医学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解剖学等,使同学开始接触医学,了解基本知识。大二则逐步减少通识课所占比重,加入更多的医学基础课。此时学生们开始接触中药学,方剂学等,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常识,初步培养了中医学理论思想。大三已经基本完成了本科阶段通识课的课程安排,开始加入了基础性的专业课,如推拿手法学,推拿练功学等,主要以推拿手法的训练和学习为主。此时针灸推拿的专业特点开始显露,学习重心由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向针灸推拿操作技能转移。大四则完全以专业课为中心,进行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并辅以针灸医籍选读,从经典入手,参考课本内容,系统地进行针刺,艾灸,拔罐,耳针等针灸特色疗法的技能学习。大五时期理论学习完全结束,主要是进行为期一年的医院实习安排,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论述。

②中西医结合。从上述课程设置可以看出,课程安排都是中医学和西医学同时进行,学生们在逐步深刻地认识中医学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西医学基础知识。中西医结合地学习不但利于学生取长补短,与时俱进,还能应用西医学理论解决某些中医问题,更便于理解和加深记忆。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西医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一些先进的辅助检查方法,如MRI,CT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诊断,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1.2理论课程设置的缺点

①学生主动性差,思路局限。现阶段的教学内容过多地局限于课本内容,大部分学生学习都存在以考试为目的的现象。期末考试难度不断加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而临时抱佛脚,考前疯狂背诵课本和重点,凭借短期记忆往往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然而这样记忆的知识太不扎实,没有理解掌握,只是死记硬背,不但遗忘速度快,还无法联系前后所学,将相关知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感悟活学活用。而关于中医经典背诵的相关课程太少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以本专业来说,仅仅开设了内经选读和伤寒论,还仅仅是作为选修课供随意选择,虽然经典的背诵看似与针灸推拿专业技能没有必然联系,但内经思想却始终贯穿其中,对于中医思维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学生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做到主动积极地阅读经典,所以现阶段本科生学习主动性差,中医思维局限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②与临床应用脱节。目前大部分理论课程都是采取课堂授课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于某些基础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生理学等学科来说还是比较恰当的。但是对于以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治疗学等为代表的中医临床课程来说,仅仅实现课堂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只记住了课本知识,等到真正需要应用到临床的时候才会发现治疗疾病远远没有课本叙述的这么简单。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平时基础授课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学生们接触临床的机会,可以边学习边见习,这样才有利于将课本知识和临床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真正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

2.实验课程设置

2.1优势

①实验课时充足。现阶段的生理学,实验针灸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等学科都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实验课程,与课堂授课相比,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手法技能的训练完善。更加自由,开放,有利于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②形式多种多样。学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安排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实验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生理学实验就主要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动物实验,通过对小鼠,家兔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印证某些课本上面提到的机能特点,自己动手所得到的结果,更加便于理解,有利于加深记忆。而刺法灸法学和推拿手法学则主要是侧重于进行手法和操作技能的练习,通过同学两两一组互相进行操作练习,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不但能够发现自己手法上的缺陷和不足,还能够从同学的身上学到他们手法的优点和长处。

2.2不足

实验课程安排的不足就在于实验器材数量较少,需要同学们轮流使用,不利于充分利用实验课的宝贵时间。或许是由于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验课时总会出现器材稀缺,需要学生轮流使用的情况,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对学生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分批次地安排实验课,加快上课效率,尽量避免出现时间的浪费。

3.总结

合理的课程安排对于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上文主要从优势和缺陷的方面,辨证地分析了现阶段针灸推拿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根据社会需求和临床应用方面合理的安排课程,使更多的针推学子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不但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还有利于推动针灸推拿这一传统中医疗法的现代继承和逐渐发展。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例9

1引言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国粹。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与卫生事业的发展,针灸医学逐步被注入了越来越深远的内涵。我国的医学体系目前已经趋于完善,并建构了保健体系、预防体系、治疗体系以及康复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针灸治疗也已经逐步走出了治病的单一功能,开始在预防保健体系中发挥用武之地。本文通过阐述建立健全针灸预防保健体系的策略与模式,着重从强化医学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社区针灸预防保健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医改背景下针灸体系的构建,并从增强临床研发力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以及充分发挥基层卫生院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针灸预防保健体系的推广策略。

2针灸预防保健体系的构建

针灸疗法属于传统医学治疗方法,治疗手法相对简单,对仪器和环境没有太高要求,成本低廉,因此十分适合在我国偏远地区推广。鉴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少地区财力困难,因此以针灸疗法作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符合我国民众的现状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针灸预防保健体系的构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2.1强化针灸专业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大的技术人才队伍是针灸医疗得以推行的后盾。只有培训或者引入大量具有深厚专业素养和医德医风的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机构,才有助于预防保健体系的建立。有关管理者应该制定引进人才的倾斜政策,从各类医学院校引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毕业生,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提升其技术素质,并通过实践操作训练快速提升其专业水平。将这些人才充实到基层一线医疗部门,一方面能够提升社区医院医疗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通过充分发挥针灸医疗技术简、便、效、廉的巨大优势,能够在偏远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经费不足的现实情况之下起到良好作用。

2.2构建全面的针灸预防保健体系首先应该结合地方环境和多发病症,对当地居民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由于健康意识不足,不少居民常常会由于外出学习、工作等原因不选择去医院进行定期检测。这时,卫生工作者应克服困难,深入当地的居民社区,详细调研该地区居民的健康史和身体现状,并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给出最终的评估报告,以此为依据,预防保健体系的推广和管理。

2.3重视针灸医学的研发针灸已经是一门发展比较成熟的学科,为了使其能够充分适用于当代的诊疗需求,应加强学科的进一步研发,以新的成果来支撑其服务力度与水平,使针灸疗法能够在居民健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该进行资金的倾斜和政策的倾斜,调动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研发的积极性,促进针灸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的进步。相关行业主管者应该为针灸疗法的科研项目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使其逐步发展,契合当前医疗的实际需求。

2.4通过宣传教育,提升针灸医疗的信任度针灸医疗手法的可信度和接受度,是其为预防保健事业做出贡献的基础。应该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使民众充分了解针灸手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并使之对常见疾病的致病原因以及预防方法有所了解,通过增强预防为主的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以针灸手法为纽带,强化居民的健康意识,通过了解针灸的原理,来增强对这项医疗手法的信任度,使其真正发挥预防保健的作用。

2.5深入社区和基层,发挥应有作用由于针灸手法对慢性病的效果明显,因此十分适合于基层和社区居民的诊疗需求,应在中央卫生工作方向的指引下,发挥针灸的慢性病诊疗优势,深入社区和基层,促进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对于一部分条件成熟的社区,则可以在政府的资助下引进或者培养合格的乡村医生,以针灸诊疗的简单性和有效性来加快其推广普及的速度。

3结束语

医疗事业的最终极目的是救死扶伤。针灸医疗是我国千百年来积累的精髓,也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国粹,在治病救人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针灸医疗依旧拥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针灸医疗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基于中医理论的保健观念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同时,针灸疗法能够充分激发人体内的抵抗力和潜能,从而预防和治疗疾病;虽然当今医学领域的已经有了许多重大成果,但是针灸疗法可以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简单地防止罹患疾病。针灸疗法的这种特征,使其适用于预防保健体系的需求,所以值得研究与推广。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例10

1 康复的概念

从历史文献来看,中医学最早使用了“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康,安也”;《尔雅·释言》:“复,返也”。即康复为恢复平安或健康。古代医籍中的“康复”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1)指疾病的治愈和恢复。如《续名医类案·带下》载:“毛达可妇人罹患带下病,如法调理,康复如常”。(2)指精神情志的康复。(3)指正气的复原。进入80年代,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大量引入中国,以及现代康复医学学科在我国确立,康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于1981年对康复定义进行修订的解释:“康复是指一切有关的措施,以减轻致残因素或条件造成的影响,并使残疾者能重新回到社会中去。”功能是康复的立足点,康复的对象主要是残疾者,以及慢性病、老年病等有各种功能障碍者。

2 康复医学与中医康复学

现代康复医学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逐步确立。康复医学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现代医学体系。随着现代康复观念及康复医学的引入,中医开始系统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理论、技术和治疗方法,出现了中医康复学这一概念,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中医康复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康复医学理论、医疗方法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它是一门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饮食、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诸证等的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与中医养生学和中医临床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医体系。

尽管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康复治疗技术,但二者都是以人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以改善功能障碍,促进病、伤、残者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3 从康复的角度看针灸的发展

针灸是中医学中独具特色的一门治疗和养生保健方法,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针灸在海外的推广应用,针灸的疗效已经得到现代医学的肯定,现代康复医学已将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纳入到康复治疗技术中。

随着社会经济及医学的迅猛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质量,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上及社会层面的生活质量。健康的内涵不断扩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疾病或虚弱的消除,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这一定义体现了医疗思维模式的转变,从以前的医疗二维思维模式:治病-救命,发展到三维模式:治病-救命-功能,强调了功能。康复观念及康复医学的出现正体现了这一医疗思维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是旨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医学,始终以人的功能为研究主线,无论是身体的,还是精神和社会生活层面的,都是康复的研究对象。作为康复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在改善人体功能上有着很大的优势。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针灸的适应证多数是功能性的,大量的临床实验及报道已经表明其改善功能性病变优于并多于器质性病变。针灸减肥、针灸治疗神经官能症、针灸戒毒、针灸缓解精神紧张等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证实,针灸在海外的迅速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

中医针灸入门基础例11

针灸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医学。早在公元六、七世纪已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十七世纪末叶传到了欧州,特别是针刺麻醉公布以来,现已遍及亚、非、拉、欧、美各地。同时,在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已由临床治疗、总结疗效和针麻效果,迅速地转到对原理的深入探讨,可以展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经络本质的揭示,针灸针麻原理的阐明,将推动整个医学科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疗)的发展。所以了解当前针灸医学的发展现状,是有重要意义的。

针灸医学研究概况

通过临床研究,针灸的治疗范围日益扩大,可治病症约三百种左右,其中疗效显著者有百余种。不但对许多慢性病(如风湿症、瘫痪、消化性淡疡等)有效,而且对许多急性病(如乳腺炎、闽尾炎、腹膜炎、肠梗阻等)以及某些传染病(如菌痢)疗效尤为卓著;对地方病(如甲状腺肿)也有一定的效果。对不少疾病,往往针到病除。法国胡斯坦说:“针刺治疗心绞痛确实比硝酸甘油好。”由于针灸免疫作用的发现,已使针灸向许多疑难病症进军。针麻手术从颅脑、领而、五官、胸、腹部以及四肢骨科手术都已普遍应用,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于传统的针灸方法与现代某些科学的结合,在某些方面有不少的改进或新的发明(如电针、穴位电疗、穴位注射、超声、激光针、磁疗等),特别是副作用少。这是至今已知的许多疗法(如抗菌素、激素、手术等)所望尘莫及的。针刺麻醉对于人体生理机能千扰少,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手术,便于调动医生和患者的积极性,术后恢复快、合并症少,即使药物麻醉实属禁忌者,应用针刺麻醉则安然无恙。针灸原理,一方面按照中医学理论研究,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一方面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生理、解剖、生化、病理、免疫学的角度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主要是激发和调动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如增强免疫、抗炎、解痉.抗休克、治疗麻痹等,而针灸的调整作用则是其关键。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只要诊断明确,辨证取穴与手法适当)可以说是一种良性刺激疗法,有益无害。经络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是针灸治疗、针刺麻醉的依据,但历来对其认识意见分歧,有人认为经络是古人虚构的。经过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了经络感传现象的普查,在63,228人中,感传出现率在12~24%之间者占三分之二以上,另外,还有(包括国外)用皮肤电阻、红外线成相、辐射场照相,以及液晶、组织学检查等技术研究经络的,现已初步证明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关于实质的探讨已提出了神经学说、神经一体液学说、经络一皮层一内脏相关学说、生物电学说、类传导学说、脉管学说、场力学说等等。针麻原理,是针刺作用于经穴,在机体内部发生一个从外周到中枢的不同程度,包括致痛与抗痛对立统一的复杂过程,其中涉及神经一体液许多因素。国外有的学者还提出了闸门学说、内啡吹学说等。日本名古屋大学校长高木健太郎说:“过去缺乏交流,没想到中国在内啡吠与针刺镇痛方面的研究做了这么多的工作”。美国高逢田教授说:“没想到中国针灸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基础理论、妇产科临床等广泛的领域,而外国只做了一些经验观察,范围很狭窄。”总之,在针灸研究水平上,我们和国外相接近,但某些方面(临床)则居领先地位。

针灸医学教育与学术情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