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8 09:36:20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例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23-0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极为注重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但是,合作学习的运用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文章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作用,研究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作用

(1)有助于创造优质的语文课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为学生讲述课本的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见解与观点。这样就会使得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新课标要求教师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互相取长补短,获得知识水平的提升。

(2)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新颖,所讲述的知识内容较为有趣,学生就愿意去听教师讲课。而遇到复习课,则部分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去学习,在课堂中昏昏欲睡,通常是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前进行知识的讲述,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例如,对于探究类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进行灵活的分组,让他们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相互交流与沟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团结友爱,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会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会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地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去学习他人的优点。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地听教师讲课,这样就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为每个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交流,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需要将一些观点记录下来,如此一来,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文章内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往往很难全面了解文章的本质内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去充分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备好教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时要明确组员分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引导学生在课前高效预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组织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便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需要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前对讨论的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才能在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中有感而发,才不会在合作学习中显得非常被动。要让学生提前熟悉教材,引导学生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开展辩论赛时,先引导学生对辩论话题进行充分了解,然后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围绕辩论题目进行交流与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2)明确组员分工。要明确组员分工,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合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保证小组合作成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之间密切合作,荣辱与共。每个小组成员属于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各个队员的优点与缺点,让他们互相学习,学习其他队员的优点,并且用自己的优点去互补其他队员的缺点。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能够学会顾全大局,不仅仅只考虑自己,要多考虑全组的利益。例如,开展辩论赛的时候,需要对组员的分工进行明确规定。有些组员的总结能力较好,就让其负责最后的总结;有些组员善于发现问题,就让其充当己方的第二辩手。这样,让学生明确各自职责,为了共同目标而进行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前预习,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此外,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状况,对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更好地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例2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主要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学过程规范,重视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注重学生的身体发展,有利于技术的掌握,但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相符合。在自主、合作、探究三种新的体育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关键。下边谈谈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意识

中学体育课运用合作学习法对广大师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这种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充分认识这种教学方法的时代意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重要性,给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而不是将正确的答案抛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另外,要不断地吸取各地的有益经验,以此来充实和完善该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主导”与“主宰”的不同,不代替学生完成一切事情,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准备活动这一部分,不一定每节课都由教师亲自带领学生练习。教师帮助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动作积累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由当天的小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练习,这样即使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又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及相应的名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创设合作学习的空间

教学方法的x择在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如何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法,使复杂的教材变得简单,使枯燥的教材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是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的。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水平等特点,设计和创设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合作练习、交流、讨论、探究、尝试、评价的练习与选择的空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单、双脚跳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小红帽过生日”请同学们去吃蛋糕,但要达到小红帽提出的要求,才能得到奖励的情境。这就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利用小沙袋,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通过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完成要求,“吃”到香甜的蛋糕。再如在耐久跑练习中,教师将通常使用的集体练习法,转化为自愿结合两人一组练习法,比比看,哪一组能通过努力,不掉队,互相鼓励,完成练习。这样的练习效果远比集体练习的效果好了很多,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互相关心的品质等。

三、正确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发挥个人与集体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创新的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每个人都必将为集体的胜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个体潜能。个体间只有相互理解、接受、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支持集体活动的目的与动机,形成统一意志,才能获取最大成效。例如:在利用跳绳进行初学跨越式跳高练习中,学生自愿结合三人一组,在教师没有进行任何动作提示后进行练习,教师深入观察,看到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开动脑筋,分工、合作,把自己想出的动作进行交流、尝试练习,根据教师的要求不断改进,使动作更趋于正确,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及在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后对他们今后进行更多领域的学习能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等,并且对学生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在合作的伙伴中,形成信任、交流、了解,学会分工、合作,在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练习。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比一比哪组最先完成或哪组想出的办法最多等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例3

一、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但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教师应制定好有关的课时计划,单元计划与中长期计划。最初可以由教师指定探究问题,然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最后实现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帮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策略。将兴趣转化为适合合作探究的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尽量提出问题,互相启发,而不做任何评判;故意唱唱反调,或反问几句,或问问为什么,使问题深化,清晰;引发学生的不同观点,产生争议性问题;比如:在学到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是,我自制了学生感兴趣的投影《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和《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图,自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反映出他们当时已有了一种什么朴素的观念?”(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及课本创设的“活动与探究”中的前两个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讲座鼓励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大胆想象,敢于探究,最后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 促进合作过程中的积极互动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的策略:给小组设计富有特色的队名;确定小组学习的共同目标;进行角色分配,使每人的角色互补或相关,如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告者等;进行工作分工,使每一成员所负责的任务成为其他成员完成相应任务的基础;共享资源,使每人只拥有完成整体任务折一部分资源或全组只有一项共同使用的资源;建立互相制约的奖励系统等。在学到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时,根据课文内容,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第一组是手工业组,第二组是农牧业组,第三组是奴隶生活组。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收集本组所需要的信息。发给每一个组一张纸,将收集的信息写在纸上。教师可利用学生阅读的机会,了解各组收集信息的情况。各组将收集的信息张帖在黑板上互相交流,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讲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前面已讲了青铜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最后根据各组收集信息的情况为小组的队员插上一面红旗。

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争执不下”现象是很正常的。它说明还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和交流。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批评对事不对人;描述自己所了解的内容,不急于对别人的观点作判断;针对具体事例,而非抽象观念进行讨论;进行角色转换,去除自我中心,整合不同观点等;

合作技巧对于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非常重要。教师可按下列步骤指导学生的合作技巧:通过海报,布告或班级公约等形式强调合作技巧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自由表达等方式,以确定学生是否理解了合作技巧;安排适当情境,提供学生进行合作的练习机会,每次练习一两项,待熟练后,再练习新的合作技巧;通过小组或全班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反馈,让他们进行反省和改进。

三、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程序和方法不熟悉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装提供必要的指导说明,比如可以提供探究活动过程的大致框架或提示清单,说明进行某种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但不要用僵死的模式固定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在学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我组织学生搞一个小报汇展。课前,学生已按照老师要求的内容范围查找好了做小报需要的各种资料并备好用具(大纸,剪刀,胶水等)。教师提示学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奋争史。其中,和辛亥革命就是民族资产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两次尝试,虽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那些勇士们所表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至今仍鼓舞着我们。今天,我们利用这节课的机会,都来当一回历史小报的编辑,将我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选取出自己的小主编,每组编一幅历史小报。学生以组为单位,每组按确定的一个选题保重一幅内容比较翔实的历史小报。(约15-20分钟)。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指导。做好小报后,各组同学顺次上讲台展示所做的小报。

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发挥好“促进者”的作用。(1)教师可以提出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你怎么知道这是对的?”“还有没有别的思路或可能性?”等等;(2)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的或反面的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3)教师也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注意某些住处或问题,但要尽量避免把答案直接“提示”给学生。

为了促使学生把探究活动与对学科知识和理解结合起来,教师要促使学生带着“反思”的态度去进行探,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么得到这一结论的?”“这能说明什么?”“这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

四、 努力为学生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例4

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题。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就是把金钥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推倒学习的主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每当我走进教室,总是神采奕奕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有时还唱上几句。如在教学《春天的手》一课时,我一边唱着,一边跳着、演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感受到春天是多么美丽。在学习课文时,我打破常规,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全班非常兴奋,纷纷去观察、记忆、表演,将课文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这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

(二)激疑思问,启发自主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于提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到教学中来。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有个学生提出说:诸葛亮明明是利用草船向曹操骗来十万支箭,而题目为什么是《草船借箭》,而不是《草船骗箭》呢?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很多同学点头称是。此时,我不加以任何的评论,只是对学生说:到底是借箭还是骗箭,你们读读课文再把你的意见告诉大家。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课文去思索、探究。不一会儿,学生的手纷纷高高举起。一个同学说;“我认为是借箭,因为到了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有把这十万支箭还给了曹操,有借有还嘛!”另一个同学弹簧似的从座位上弹起来,说:“是啊。从课文中的‘诸葛亮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来,因为如果是骗箭就不会去谢,借箭才要谢,所以课题应该是《草船借箭》。”更让人叫绝的是一个学生说:“文章的写作意图是要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骗”字是贬义词,题目改成《草船骗箭》,就与文章的写作意图相违背。”这样不仅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又活跃了课堂,让每个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探究。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学得主动,学有所得。

二、交流感悟,倡导合作学习方式

肖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合作学习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交流感悟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厥而就,它是个厚积的过程。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就必须让他们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看到合作学习优势。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朗诵会这种形式,如《早操》一课,我采取诗歌朗诵会形式进行教学。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参加全班比赛,比赛前给学生留一段准备时间,其他成员给代表出谋划策,指导他读好课文。有兴趣的小组,其他成员还可以为他加上动作,模仿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怎样做早操的。最后不但评选出最佳朗诵能手,还要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学生兴致很高,都争先恐后地献计献策,一个句子,一个词语,怎么重读,怎么轻读,声音如何上扬都指导得很到位。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既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合作的意识。

(二)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通过上一步的培养,学生有了合作意识,有了合作热情,但他们开始时对合作学习一无所知,不知怎样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这时就需要教师向他们提供方法。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有个良好的听、说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正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在同伴的友好关系中,一些同学对不理解的问题一般不会受到批评和嘲笑,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树立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问题时,要求学生不但要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在别人发言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听,从而吸取别人的成功之处,不断完善自己的见解。

(三)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师生间的和谐、宽松的交流,有生生间的互助合作,适当地处理好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田忌赛马为什么能够转败为胜,分组进行讨论学习。老师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引导点拨、了解情况。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学生在小组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问题就迎仞而解。生生间的互助合作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了与同伴的合作关系。合作学习不但提倡生生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也必不可少。在《想飞的乌龟》一课,师生可合作表演,根据课文的形式合作自编儿歌。《我有一盒彩笔》一课可师生合作完成图画板书的设计。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例5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力图创新,学会创新,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呢?在进行长时间的教育教学中,我不断思考和摸索,下面谈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进行设计导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意识。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心理学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出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激起他们的求知热情,使他们以最佳心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也可以用神秘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用故事开导引发兴趣;还可以启迪猜想增添兴趣。例如,我在教学乘法简便运算时,推导“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这个规律,我采用这样一个故事开导学生:国庆节期间,我家来了许多客人,准备买一些饮料,我来到商场,营业员热情地向我介绍各种饮料的价钱,最后我相中一种每盒12瓶,每瓶6元的饮料,根据来的人数我需买5盒,正当我算花多少钱时,营业员告诉我需付360元,我感到很惊讶:营业员怎么会算的这样快?你们想知道吗?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笔帐该怎么算。于是学生们就自主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奥秘中去。遇到困难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其次,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精神。第一, 让自主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究,去自学,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明确自探目标、方法与时限要求,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努力创造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增强学生探索的自信心。第二, 让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创设民主环境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保证探究活动顺利高效的进行。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赞赏学生的探究结果,不要怕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出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不能横加指责,强令修正,应指导学生冷静分析,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误养正,完成学习任务。重视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否是学习的主题,最显著的特点是课堂上学生活动的表现,即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充足,是否有意义。课堂上要确立学生的主题地位,必须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充足的时间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让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第三, 让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但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习惯却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精心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慢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轻易插嘴;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既要听得了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常常出现“小老师”,他们发言的机会多,而有些同学发言机会少,为此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擅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学会辩论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时适时的辩论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应该学会辩论并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就数学而言,立论的方法有:举例、验算、实验、验证、归纳总结、演绎推理等,驳论的方法举出反证、质问等等,只要能够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驳倒你认为错误的对方观点就行,但是展开辩论要注意几点:1,避免无意义的争辩,必要时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及时干预。2,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语言进行辩论,以理服人,避免出现过激语言。3,如果失败了要坦诚面对,胜利了也不可扬扬自得。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例6

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前提。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应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强烈。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自主探索、多媒体动画等手段,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内容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迪性。小故事、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

二、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这是探究能力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所提出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结论、反思与交流等环节。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来进行的探索活动,而教师只能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不能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倘若学生缺乏自主意识,不能独立完成任务,那么探究能力便很难向纵深开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在这里便显得尤为重要。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希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精神上追求独立。这一时期的学生,他们也带有一定的盲目与狂妄,教师应着力进行培养和引导,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独自克服困难。在这些方面,如果学生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机会,他们便会形成坚强的自信心,此时教师应加以适当关心和鼓励,并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要善于利用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得知识。

三、从客观外界事物入手,关注社会生活现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鼓励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的助推器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或者回忆起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而且在思维的参与下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的,现实中尚未存在或者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新形象,这种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

冬天到了,我们看到了大雪、冰冻,这是人的感觉器官摄取的外界事物,这是表象。在我们阅读了文学作品中关于北极、南极的描写时,我们的头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就可以形成我们从未去过的北极、南极等的新形象。

和想象一样,联想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它是指在回忆时,或在观察外界某一事物时,由眼前的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想象与联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得到发挥也就会推动探究能力的提高。

四、尊重学生个性,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例7

“疑”是激发思维的线索,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困惑并产生要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探究性教学的前提。导入新课时,设置疑点,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讲授《辛亥革命》一课时,我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扛起中国民主革命的大旗呢?清朝在20世纪初不是实行了‘新政’和‘预备立宪’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吗?怎么社会形势仍然朝着革命的方向发展呢?这场革命对中国将会产生什么影响?”等问题导入,使学生围绕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作用、性质、影响等方面,积极参与学习。

二、教学中设疑、质疑

在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研究历史问题的情境,用不同角度的问题来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分析。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难易适中,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使之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一边提出问题,一边启发诱导,不断设置疑云,是学生思维处于亢奋状态,激发了课堂情趣,在教室的引导下,通过练习分析,获取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我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设置了一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洋务运动取得了哪些成就?你对洋务运动怎样评价?洋务运动为什么会破产?在引进西方生产技术方面,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这些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逐渐展开,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边自学教材边思考。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增强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创设历史问题情景

传统教学重听觉,多媒体教学,讲究视、听、触的有效结合。如果学生的思维仅跟着听觉在行动,而没有视觉、触觉有机参与,那他的思维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弥补教学手段的某些不足,还是学生参与者得到主动触觉的感受,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性的整体效果。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课中,我创设了以下情景模拟:假设你在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被选为美国总统,你会怎么做?通过创设此类情景,学生往往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思考和回答问题中去,都会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最后教师总结,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寄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例8

创设情境就是提供综合反映学习内容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现实材料或真实情况,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的过程。创设好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想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需求、社会热点、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名人典故等创设情境。

例如在学习《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投影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动画片《成龙历险记》的图片,简单介绍故事梗概,赞扬成龙、小玉的社会责任感,不畏困难积极想办法克服的勇敢的精神;激发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设问]如果今天成龙、小玉正在完成一项危险的任务,我们是否要帮助他们?于是有同学问“任务在电脑上吗?”“什么任务呀?”“怎么帮助他?”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出现在孩子们的脑中。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同学们的正义感膨胀,参与行动的积极主动性高。真实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触发了学生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让学生自己提出任务作好了准备。

二、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轻松自如

(一)提出任务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出任务是学生提出自己的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即我要做什么或学会什么。这些任务往往是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树立的奋斗目标或在情境教学中发现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驱动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通过刚才的情境展示,有的同学说:“老师,只要你告诉我这些任务放在什么地方,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有的同学说:“老师,只要你告诉我用什么工具可以找,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也有同学说:“老师,只要你给我一点时间,让我试一试,我一定能把它们找到。”这些都是学生自主提出的学习目标,他们的设想不仅各具特色,更体现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我想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吧。提出学习任务是学生转向学习的转折点,从此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学习过程。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任务驱动,以完成一个任务为线索,通常教师可以把一个任务巧妙分解成几个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于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经过自主探索和老师的提示,或小组合作自行或共同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任务去实践、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点环节。建构主义强调,当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等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任务后,这时我只告诉学生们:“这次行动的名称叫‘正义行动’”,至于文件夹在哪里,如何找到它,如何执行它,这些都让学生独自探索去了。再如在找到正义行动文件夹后,执行任务时,学生就问:“老师,我们如何同时选择多个文件?”我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提示。对于“复制与剪切”效果不同,“回收站的相关操作”允许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

(三)合理设置情景“误区”,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常规的办法当然有很多,或采用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或采用“任务驱动法”,精讲多练等等,有的时候恰当地采用一些反面引导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快乐大闯关”任务中我设置了4个关卡分别是:①搜索《我最棒》文件夹;②删除《我最棒》;③搜索《成功的秘诀》;④复制到桌面打开阅读。其中任务②用了点小心思是一小陷阱,因为删除《我最棒》,《成功的秘诀》将无法搜到。设计目的:搜到《我最棒》文件夹后,出于好奇,同学应该会打开从而看到,第三关将要用到的《成功的秘诀》文件,将其复制出来,从而成功的完成任务。而我们有些同学他们求胜心切,往往会丢掉自己的好奇心,不打开文件夹,直接删除,从而落入“预设的陷阱”。本关目的有二:一、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情感教育:①告诉学生无论何时好奇心是不可丢掉的财富。②落入陷阱后应及时想到脱困方法即还原文件,而不应纠结于搜索。目的:提醒学生,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你将得到一个出乎意料的惊喜。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例9

二、课题界定

新课标指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强调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强调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与交往。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理念,以小组活动作为基本的活动方式,以生生互动为主旨进而开发学生的自身资源,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帮助学生,学生带动学生,学生促进学生,以达到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互补性。

“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研究目标

(一)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二)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交流欲望,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学习的气氛会逐渐浓厚,学生经常为小组的成功而自豪,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四、研究的实施措施与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这个模式可以用两组关键词来诠释:一是“个人自主学习+团队汇报”,即班级组建n个四人学习小组(团队)。为了让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我们第二个具体的做法是:“分工+轮换”。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学生丁,中心发言人,朗读者,阐述者。

个人自主学习+团队汇报,分工+轮换。

在每个小组中,进行非常明确的定位和分工,一个是中心发言人,一个是朗读者,另外两个阐述者要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理解。由此,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架构。

在小组中,中心发言人是学习小组(团队)的核心。主要负责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讨论;二是分工汇报。他是整个小组的组织者、小组智慧的整合者、汇报发言的调控者。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合

我们认为,最具操作性的小组组合是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小组。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目的要明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堂上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目的不明,就会流于形式,毫无效果可言。

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止的争吵.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都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课堂教学一般由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集体学习这三种基本形式组成,具体是哪种形式在前哪种在后,没有严格的规定。

(四)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交流

我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交流好才是真的好”。而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汇报交流”这一块远远没有到位。“课堂汇报交流”只是一个停留在口头上的招式而已,未能体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发扬民主,引起竞争,鼓励合作学习交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可采用一系列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多用“看看哪一组思考最全面”。“某某小组可不能落后”、“某某小组同学进步很大”等激励语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井把小组合作成果具体量化,进行评比,予以公布.每月让学生无记名投票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带动全班同学向好组长.好组员看齐,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小组合作,形成合力。现代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研究效果

1.通过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和发展。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表达、合作、实践、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他们获得智力的、感情的、知识的、道德的“满负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逐渐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我校教师整体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例10

2.师生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倡教师应当好“导演”,学生要当好“演员”。在这种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关系。

3.形式观。在教学形式上,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实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一、自主学习

1.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主动地进行学习。WWW.133229.COm

2.过去教师在旧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在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向体。教师根本没有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更无从谈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导致了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的丧失,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针对这种状况,在新课程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彻底改变旧的教育理念,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和知识交流的过程,而英语的成效主要在于学生的学。

(2)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是促使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学习的先决条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主要部分,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情绪才会高涨,情态才会投入。如:在讲六年级一册下lesson71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上课带来了一架坏的模型飞机,一下子就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我马上问:whoseplaneisit?doyouknow?学生有的回答:sorry,idon’tknow有的回答:it’s…’s最后当学生猜对是教师的时,我接着问:doyoulikeit?学生回答:no.我问:why?有的学生就能答出:becauseit’sbroken.我说:yes,it’sbrokennow.我马上接着问几个同学:what’swrongwithit?学生回答后,我问:canyoumendit?有的学生直摇头说:sorry,ican’t.有的说letmetry.还有的说:ithinkicanmenditforyou.我很高兴地回答:oh,thankyou.然后很自然地带领学生学习有关修飞机的对话,这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尽量使语法知识与学生生活接近,与学生实践结合,活化教学内容,学生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即手脑并用式的学习,动手操作环节,目的是点燃学生的兴奋点。

(3)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以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行,给学生充分信心,鼓励,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1.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式。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民主平等的基础之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也能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探究是探索知识,找寻研究,调查的活动,更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在过去长期的英语教学中始终存在着“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学生成为被动的课堂配角,难以达到发展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为目的。学生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当今新课标倡导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强调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探究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关心爱护、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改变过去的“教师说的就是对的”旧观念,彻底改变节节课板着面孔对学生,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局面。师生共同进行学习和交流,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怕犯错、敢于提问、敢于质疑,而这一点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前提。

(2)提问和质疑是合作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和质疑使学生敞开思想,各抒己见,把知识活化。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尽量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嘴共同参与语言实践,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可互相弥补、借鉴启发等。提问可以是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对一的生生问答,组与组之间的生生问答及小组合作的问答对话等。我在教“what’syourfavoritesport?”时,我相继提问许多学生,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这时我马上又问:“doyouwanttoknowthefavoritesportsabouttheothers?”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yes”那好,let’smakeaninterviewnow.随即学生们可以自由下位问答,每个学生都可以是采访人,又可以是被采访的对象,互相回答,最后有的学生又问起了老师,于是角色发生了转换。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学生既学会了句型结构,又掌握了提问的语言功能。同时生生间,师生间的关系通过交互更加融洽。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

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学生感兴趣、足以引起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从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促使学生勤于动脑,发展想象思维能力。通过小组互动学习,利用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探究。

例如学习unit25lesson99阅读时,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whatwouldyouliketomaketoday?”这个问题一提出,全班学生思维马上活跃起来。许多学生举起了手,有的回答:“iwanttomakeahomeworkmachine.”有的回答:“iwouldliketomakeacookingmachine.”…学生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异想天开。此时学生对制造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马上请学生通过提问作了一项调查,然后口头报告以下内容:

theboysinourclasswanttomakerobots.

thegirlsinourclasswanttomakecookingmachine.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例1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实施全面教育改革。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增加学习趣味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地理教学中,有大量的自然地理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从字面上去理解。把这些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从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中获取知识,情感受到熏陶,并得到美的享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起获取知识、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

(二)利用地图创设情境。地理课本中编排的分布图因为要和正文、活动相辅相成,所以地理信息明显,主题要素突出。因此,利用地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认真读图探究,既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技能,又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利用地理活动创设情境。教学中通过地理活动来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实践,既深刻理解了地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例如在《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教学中,我采用模拟旅游的方法,让学生做导游,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识记和运用。

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加学习趣味

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可以有:

(一)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参与教学设计,按照“自学探究小组交流小组反馈总结评价动手练习”等环节来消化、掌握知识,提高师生互动的比例。

(二)选择教材的核心部分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教材的核心部分是重点、难点。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动手、动口、动眼,积极参与思考、探索新知识。而且,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其社会性得到了发展。

三、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合作探究、发现式学习,鼓励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创新的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多元的动态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

(一)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对于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他们克服依赖老师的心理,引导学生善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索、主动探求知识。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启发,给出一些铺垫性的问题帮助其思考,或者通过学生你一句我一句互相补充,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比较完整的结论。当学生能解决某个新问题时,教师不要就此满足,而应注意培养学生深化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回味问题的习惯,揭示问题的实质系,从而获得更有益的启迪,激发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探讨,从而使学生真正会学。

(二)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地理教材的方法,使之养成看书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