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2 09:27:10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例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58-02

1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做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理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形势的发展,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

2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2.1 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

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军人,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学习是促进知识更新,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关注时事,洞察天下大事;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三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增强教科研能力;四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以利用学生愿意看小说的优点,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丰富多采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上课时播放歌曲《阿里山姑娘》,让学生陶醉在欢快美妙的旋律里,对阿里山产生向往之情。这时,教师导入新课《阿里山纪行》的学习就很自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诸如此类的恰当的情境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考,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同时,语文教师适当地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满足学生的“补偿心理”,学生一次考试成绩的下降,并不等于失败,如果教师能给学生创造再次表现的机会,直到取得成功,学生就会始终保持必胜的“补偿心理”的做法。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我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我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我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我坚持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能学”的信心,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点拨学生“会学”的策略,提供学生坚持学的动力。教师不得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自主迁移,自主比较,自主比较,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能力。如教学文言文,首先要让学生对照注释,查工具书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只需对学生提出的较难的字词和句子作讲解。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例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已经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能够通过各种语文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掌握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积极促进师生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阅读教学以及作文教学两大板块进行教学。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突破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本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了解学生搜集处理语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环节积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课堂能够得到有效的接轨,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2.以学定教,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选择能够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定教,积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主动进行思考探究,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其他学生对话,真正在思考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认真备课,再综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以及写作的习惯。

二、多媒体课件辅助进行坡度教学,让学生能够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尽快走入文本,就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情,真正与文本产生共鸣。随着学校网络电视以及班班通进入校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而且能够很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中,补充到需要的信息。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简介作者、检查预习之后,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朗读欣赏,学生耳听着优美的朗读,眼看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优美景色,思维一下子被带入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情境之中。而在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篇课文的异同的时候,两种不同的景色表现方法,两种美景中酝酿的情感激荡着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受到感染,能够更好地感受文本。

2.通过多媒体课件顺利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件进行阅读以及作文的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首先直观地理解到教学的重难点。接下来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么理解这一人才观?”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够随着多媒体出示的问题层层深入,直至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层层递进,一手抓阅读,一手促写作,让学生体会孟子的雄辩文风。

三、合作交流,变式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合作交流能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凭学生的独立思考,一些语文知识要想被学生熟练地应用是有一些难度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引进合作交流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要善于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形成学生的多元化交流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2.教师要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遇到需要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能够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并在这个过程加以辅导,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有所收获。真正的合作交流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确定语文教学策略。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参与到阅读与写作中来,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风格,既善于阅读,又能学会写作。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例3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1]不难看出,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性目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途径,把握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紧扣他们的知识基础,有效利用阅读教学提升语言能力是关键。

什么是语言能力?我以为,就是听、说、写的能力,会听、会说、会写就具备了语言能力,而听、说、写归根到底是理解、表达和创造语言的能力。在初中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在语言方面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情感教学策略的运用至关重要。

关于情感教学,有很多的定义和比较宽泛的运用。初中学生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旨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因素为教学所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身心合一、神形具备,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注重以下策略的运用。

一、在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计划策略

每个人情感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状态,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表现形式随着各人所处的环境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将自然存在且不断变化的情感因素有目的地聚集且赋予明确的指向,是需要一定技巧和功力的。要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提升语言能力服务,需要实施计划策略,即挖掘情感源、找准兴奋点、拓宽培养面。

挖掘情感源解决的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从何而来和需要调动什么样的情感的问题。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源自老师,因为老师是情感教学中情感生发、流向的唯一掌控者,只有老师知道具体教学活动中需要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指向何处、落脚何处。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较学生丰沛成倍的情感力量。因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科学、文化和孜孜不倦的劳动的光辉照亮了个人点滴的禀赋、天才、爱好、才干的时候,在充实学生智力生活和增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才会闪耀出光彩来”。[2]

找准兴奋点解决的是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情感的激发和积聚问题,也就是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阅读内容蕴含的情感力量,以精准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相应情感,达到身心合一、神形具备的感知境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徐志摩《泰山日出》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围绕诗化语言的力量,以向往光明和自由、热爱生活为情感基准,调动学生好奇、向往的情感因素,达到理解诗化语言的教学目的。

拓宽培养面解决的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问题,除语言能力的培养外,初中学生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还承载者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态度、思想方法等的培养任务。要站在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成长的角度,确立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培养视野。如此,初中学生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才不至于被误读、忽视和孤立,初中学生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进而真正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为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服务。

二、在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执行策略

在初中阅读教学活动中,情感教学的执行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策略,分别是设置愉悦的教学情境、培育和谐的教学关系、追求感同身受的教学效果。

初中生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紧扣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借助情感力量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愉悦的教学情境是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愉悦即高兴、快乐,愉悦的教学情境指的是为师生双方共同心甘情愿地、目标明确地完成教学活动营造出的一种氛围和课堂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情感才有可能生发、聚集和归于具体的指向,学生、老师才有可能产生情感共鸣,师生也才有可能在共鸣中达成共识,取得教与学的共赢。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愉悦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简单化了的字面意义上的高兴和快乐,而是师生双方根据阅读教学的情感需要而付出的心甘情愿的专注和投入,这种专注和投入有时候会以悲伤和庄重为基准。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边塞诗歌四首》的阅读教学中,愉悦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基调就是慷慨悲壮、矢志不渝的一种情怀。

和谐的教学关系是情感教学的根基,但和谐教学关系的培育不在课堂内,而在课堂外。和谐的教学关系实质上是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映,日常的师生关系是否健康、融洽,决定着课堂上教学关系是否顺畅、和谐。尤其是在情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人格的认可、学识的感佩、情感的认同程度,会直接影响情感教学的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把培育融洽的师生关系放在教书育人的战略位置来对待,从而更好地为高质量的情感教学、为营造和谐的教学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感同身受是情感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在情感的催化下感知知识、升华思想、实践真知的情感基础和教育感化过程。当阅读教学中通过情感教学将学生带入到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让学生触摸到情感棱角,体验到情感力量,感同身受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冲击,达到身心合一、神形具备的感知境界,从而净化心灵、升华思想、反思行为,情感教学就真正达到了目的。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列宁格勒的树》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最寒冷的日子里,有个年轻女子拖着一具小棺材在街头踉跄,小棺材里躺着她冻馁而亡的孩子。没走多久,年轻的母亲也冻僵在街头。人们看到僵卧的年轻的母亲衣服是那么的单薄,也看到了那具简陋的小棺材原来是用旧铺板钉成的。”单就这段文字,如果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情感教学的方法,为之注入情感教学的元素,如幻灯片、背景音乐烘托、充满感情的示范朗读,等等,就会将每个人带入一种悲伤、凄凉、怜悯的情感境地,随之而来的是对战争的深恶痛绝,对高贵人格、强健精神的肃然起敬。

三、在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调控策略

阅读教学是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我认为,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实际,调控好情感教学中学生认知、体验、感化各个阶段不同的“情感度”至关重要。

情感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的情感投入都会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面对新知识,面对情感投入,都有一个认知、体验、感化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情感教学中,要紧紧把握好知识和情感两个方面的逻辑递进,做到掌握知识和分配情感的双重调控,使学生释放恰切的情感力量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如在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中《高原,我的中国色》一文,在阅读教学的情感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历史―现实、耻辱―忧患”的知识脉络,准确调动“忧虑―悲愤―希望”等情感因素,将学生置于感知历史、反省屈辱、创造未来的教学情境中,达到感同身受的教学效果。

情感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初中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恰切地运用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加以研究,且因人、因地、因内容而宜,不容忽视的是它在语言教学中作为教学手段的作用和分量。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教学的需求,情感教学会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例4

人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受到知觉情境的制约。同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课堂情境里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随时受到课堂情境的约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各种条件和方案都是为他们设计,并对他们起作用的。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双边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条件,提高教学效果。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时,教师应力求做到:

1.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让其敢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会问,鼓励学生由敢问到会问,大胆地进行质疑问难,而且要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地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惑。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自由辩论。学生以讨论、互相补充的方式,知道别人有用的观点,能够产生新的观点。既要鼓励学生间互相自由辩论,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争论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点掌握得更为扎实、系统。

3.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鲜而独到的见解,但要求他们说出根据,绝不能胡猜乱想。有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难得到充分的体现。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使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适当地“学生化”,让学生明显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而不是观众和听众。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探究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造心灵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下,活跃思维,敢想敢说,启发学生的心智,激发他们的潜能,感染学生,萌发他们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好学习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开始的确可能出现麻雀闹林、你呼我叫的现象,这时作为语文老师来讲一定要有耐心,要沉住气,宁可让课堂闹一点,甚至是适当乱一点,万万不可抹杀了学生刚刚萌发的幼芽,要让这一朵朵花开大、开圆,这样才能结出令人满意的果实来。同时,我们要当好课堂“调度手”,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成果汇报竞赛等。分组活动、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指导、引导工作。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待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余犹未尽时要合理转移目标,引出新问题,牵引注意力,拓展思维。这样整个课堂才能有松有紧、有张有弛,既气氛活跃,又秩序井然;既内容丰富,又重点突出。

三、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授人以渔

由传统的单一传授知识,改进为知识和方法并重。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几乎把课堂教学内容定性为: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然后教师还经常抱怨课教不完。所谓的没上完,就是知识没传授完罢了。这就好比给学生“鱼”,虽然可以喂饱学生,但却没有体现“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改“给鱼”为“给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也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知识和方法。由注重知识,改为知识和方法并重。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中学方法,再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尤其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不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掌握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正如教学生打鱼,不直接给“网”、给“船”,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怎样“造船”,怎样“打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去捕“鱼”的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的终身学习就有了支柱。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例5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64-1

汉字书写的正确性、规范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汉字书写水平不高、运用不规范等现象。一方面,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汉字书写的工整性难以体现。另一方面,错别字满篇,“望字生音”,不注意汉字读音的正确性,笔顺更是随心所欲,怎样快怎样写,致使中学语文教学“汉字规范、正确书写,并有一定速度”的要求难以实现,严重影响了学生总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汉字规范化教学,是我国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需要,是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的需要。

一、认真纠正学生的不规范书写行为

对于学生不规范书写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严格纠正。

第一,认真修改学生作业,对于不规范的书写方式绝不“得过且过”,一定要严格评判标准,树立学生正确的书写意识。

第二,对于字迹潦草的学生一定要科学引导其正确书写,通过布置习字作业等,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性、工整性。

第三,坚持“多总结、勤纠正”的方式,对于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汉字规范化问题进行汇总,利用一定时间与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能深刻地意识到书写不规范的弊端,提高学生的规范书写、朗读、应用意识。

第四,在语文教学中树立汉字规范化榜样,影响学生汉字规范化学习。例如,对汉字书写规范、工整的学生,教师及时提出表扬,并将其作业展示给学生参看,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兴趣,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汉字规范化读写能力。

二、抓住课堂教学促进汉字的规范化读写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提高语文汉字规范化教学水平的重要阵地。

第一,教师要做好学生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书写、朗读、字词应用规范化,尽可能使用传统板书方式体现汉字书写的规范化、个性化,激发学生的临摹、效仿热情。

第二,重视课文中多音字、相近字词、易读错字词、易写错字词、难点字词的总结和强调。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围剿”、“蜿蜒”、“荆棘”、“涟漪”等字都较为难认,除了在教学过程强调其读音、写法外,在该单元学习结束后应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字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注重学生对所学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例如“肆无忌惮”、“司空见惯”、“居高临下”等词语,一方面要掌握其正确的意思。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应用,引导学生用这些词造句。又如:“歪”不正就是歪;“骗”一旦被人识破,“马”上被人看“扁”;“趣”走了一段路,取得了成果,就获得了乐趣。

第四,注重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在活跃、轻松之中学习汉字的规范化读、写、用。例如:“馥”对“复”说:“买个香囊带着,可香了”;“乒”和“乓”都是当兵的,你少条左腿,我少条右腿。

三、多元化汉字规范化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对汉字规范化的影响很大,但汉语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元化汉字规范化教学策略。

第一,利用阅读、练笔等形式,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汉字的规范化书写、应用等。例如,教师向学生推荐一本书,结合阅读内容设置语文学习题目,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二,拓展学生的书写范围,利用新颖的形式引导学生多写字、多练笔。例如,在母亲节的时候要求学生给母亲写一张卡片。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书信交流,减少学生对网络联络形式的依赖。

第三,创建网络汉字规范化讨论平台,通过学生、教师在这一平台上的相互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学生掌握更多汉字、词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避免汉字书写、朗读、应用的不规范、不准确。

第四,引导学生发现字音、字形等的相似及特殊性,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总结、分析、思考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避免枯燥、乏味的抄写训练。

第五,重视对学生的汉字规范化教育,避免其受社会、网络上一些用字、用词习惯的影响,产生不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忽视语文字词的规范化读、写、用。例如,广告词“骑乐无穷”(自行车、电动车广告)、“默默无蚊”(蚊香、灭蚊器广告)等;网络用语“菌男”、“霉女”等,还有极为出名的火星文字,这些都是汉字的不规范应用,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避免受其影响,产生不利于语文教学开展的习惯、思想,确保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四、思想上的重视有效地促进了汉字规范化

思想是人的行为的指导,决定了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教师对于汉字规范化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应用汉字规范化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例6

深入地对合作学习策略的优越性进行比对,会发现合作学习策略的优点大于其缺点,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多元化视域解决问题,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增强他们的与人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创造能力。另外,基于初中生的身心成长阶段倾向于问题探究和创新性事物或活动,因此,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顺应初中生身心成长的内在客观规律借助于合作学习策略,以便于最大化地挖掘初中生的内在学习潜力。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对初中语文的整体学业成绩不高状态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会发现学生学习程度差距性大是关键性因素,一些学生因其语文学习知识强和能力高就能够突出其学习成绩,另一些学生因其语文基础弱和思维能力或者方法不当就不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业水平,一个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势必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性语文水平提升。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合作学习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践行,意在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助于发挥语文学习优势学生对语文学习弱势学生的带动作用,从而逐渐减少学习差距以拉动整体语文学业水平,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多元化创新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合作团体意识,这也是当下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本质性教育目标。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合作W习的途径

(一)强化互助学习探究活动,以提升整体学业水平

由于每个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性,一些语文能力高的学生比一些能力差的学生学业成绩上有明显的差距,然而这不能够充分说明暂时落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始终不会得到有效提升,如果给予暂时语文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合适的学习方法或者外在的学习推动力,就有可能促使这些学生转变以往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其内在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地挖掘,那么,语文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就能够缩小与优势语文学习成绩的差距性,势必推动整个班级语文学业水平得到提升。因此,为了改变参差不齐的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状况,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策略,以形成语文强势的学生带动弱势学生前进,而弱势学生的思维又给予强势学生一定的多元化启示的互助学习局面,最终促使初中生的整体学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进行《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层次进行合理性优化组合分配学习小组,由语文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并让组长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学习任务分配,教师再把《苏州园林》这篇课文一一进行小组分配,让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最后每个小组成员经过共同努力分别对分配的问题给予答案,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共同给予点评和补充。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小组成员之间不仅强化了团结合作互助推进学习,而且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上的不足之处以形成多元化思考模式,最终为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合作学习第二课堂活动,以形成互为借鉴的共振学习局面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例7

一、初中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堂是多元化的课堂,所以,应该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注入新时代的语文课堂之中,将语文课堂的生机和活力展现出来,让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理念充满生机,进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生认识事物难免会片面化,无法正确、准确地得出观点。他们阅历尚浅,知识面比较窄,在文言文阅读方面是有很大阻碍的,但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文言文学习对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十分重要,对学生鉴赏文言文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如果可以在入学之初增加学生对简单文言文的阅读面和阅读量,结合课内文言文阅读拓展课外阅读,无疑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福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地朗读文言文,有助于提升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到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情感韵味。文言文是白话文的前身,是古代人们的表达方式,是与现代表达相通的,因此,打好基础关,对文言文的学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偏重学习课本内容,忽略文言文中情感教育的作用。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内容其实只是一个代表,教师仅仅教授课本知识而忽略对文言文中情感教育的拓展,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的,同时也不能满足初中学生的情感需求,也不利于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新时代中学生。文言文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情感的浓缩文章,简短的文言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只有注入情感教育的内容,才能充分体现其内涵。忽略情感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实践,会让文言文知识变成空壳,没有实质性的精华。(二)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浓厚,忽略文言文中韵味教学的作用。初中阶段,语文作为占分比例较大的科目,教师往往重视应试教育的内容,考什么就教什么,导致在学生的印象中,语文就是背诵文言文,将文言文背诵下来就万事大吉。这样的思想过于浓重,势必缺少了对文言文内在知识的学习和情感教育的培养实践,因此学生学习到的东西都是死板的、片面的,对文言文的理解也是不够深入的。

三、初中语文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例8

一、要教会学生一些解释成语的办法

第一,首先要重视古汉语的学习,尤其是课内文言文的实词解释的学习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要重视对古汉语的学习,古汉语里有许多优秀的诗歌和文章,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有许多实词是有生命力的,这些有生命力的实词解释和成语的解释往往是一致的。

如:“安之若素”的“素”怎么解释呢?其实我们曾在初中语文课文《活板》中学过:“有奇字素无备者”的“素”解释为“平素,平时”,与“安然若素”的“素”同义。又如:“置若罔闻”的“罔”作何解释呢?古文学得扎实的学生一看就知道,《核舟记》中有一句话“罔不因势象形”的“罔”解释为“无,没有”,两者意思一样。还有,《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中的“否”和“否极泰来”的“否”同义,都解释为“坏﹑恶”。

第二:要重视形声字的结构,分清形旁和声旁

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字都是形声字,形声字分为两部分:形旁和声旁,形旁表示字的意义,声旁表示字的读音。掌握了形声字的知识概念,可以使我们正确解释字的意思,从而避免很多错别字,能正确使用成语。

如:“病入膏肓”的“肓”,学生往往会写成“盲”,为何?就因为不懂形声字的结构,“肓”的结构是“上声下形”,大凡和人体有关的字都是“月”字旁,由此可知,“肓”与人体有关,是指心脏与隔膜之间的部分,即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而“盲”的形旁是“目”,与眼睛有关。

第三:重视音形相近,意义不同的字的对比

对成语的掌握,要求很高,学生往往不理解成语的解释而写错别字,所以对于一些容易搞混的字,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进行对比区别,显得十分重要。

如:学生常常把“好高骛远”的“骛”和“趋之若鹜”的“鹜”搞错,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不理解这两个字的解释,“骛”的本义是“马快跑”,引申为“追求”;而“鹜”解释为“野鸭子”,经过对比,学生才能真正懂得这两个字的意思,“心无旁骛”也不会写错了。

二,在成语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教成语释义时,培养学生的敏觉力。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义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释义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字义、来源上,从而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到其中蕴含着许多古代语言文化知识。

2.用成语联想法,培养学生的流畅力。联想是一种活跃的发散思想,用成语联想去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流畅力。

3.对成语进行归类教学,培养学生的变通力。从成语的内容上归类,可以采取将相近的类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区别他们不同的意义重心,培养其变通力。

4.设计成语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独创力。作文教学容易落入俗套,特别是命题作文,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即使是材料作文,也有很多限制,而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成语作文技巧练习,就能构成变化万千的新颖作文,从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成语教学要与时俱进,符合时展要求

第一要把握好成语的朗读停顿。

成语绝大多数十四字的,在朗读时一般都是两个字做一次停顿,如:迥然/不同、平分/秋色、披肝/沥胆等。但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这样停顿的,我们教材中没有列出的少部分少于或多于四字的成语,如:莫须有、快刀斩乱麻、树欲静而风不止等,在朗读这些成语时则要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停顿。

第二要整体把握教材中的成语,融会贯通

教材中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就应该把整个初中教材中关于四季的成语整合起来,集中进行理解,掌握。

第三要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适当补充

教材中有些不同的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如十二个出自寓言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十二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十二个成语都是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接着,我再逐一讲解,配合每个成语的小故事,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积极回答:“百步穿杨”、“杞人忧天”、“自相矛盾”……同时,我又补充学习了“愚公移山”、“指鹿为马”、“惊弓之鸟”“井底之蛙”等词语,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它重在运用和积累。然而,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流传。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例9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策略;应用分析

1引言

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来说,知识的获取过程是一个非常系统且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更好地解决问题。对于思考活动来说,提问是起点,同时也是引发思考的催化剂。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可以掌握良好的提问艺术,那么就可以更好地对于教学质量进行保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发现和积极思考,提升语文知识的学习深度。

2提问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现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来说,提问策略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对学生充分地外部刺激上,让学生自身的注意力得到更好地集中,并且更加充分地进行快速思考,以更加自主的角度对文特进行分析。在提问过程中,学生通过进行充分的思考,引发新旧知识的迁移和碰撞,从而产生了进一步的学习动机。与此同时,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课堂中存在着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如果采取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那么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上很难出现有效地突破。结合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合理地设计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知识难关和重点进行克服。课堂提问在应用过程中,也让学生获得了一个充分自主地发言机会,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地见解,在畅所欲言中锻炼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提问策略的优势,也体现在可以构建良性的课堂气氛上。在提问过程中,师生之间也就自然获得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契机,在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表达情况对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效果进行理解,进而对于后续的教学活动进行改进调整,大大地提升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加合理地应用提问策略

3.1做好重点问题的合理选择

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问题中的重点进行体现,并且避免问题过于琐碎,影响学生的解答思路和解答兴趣。课堂提问的设置不是为了对学生知识的拥有量进行检查,而是关注对学生思考过程的激发。在问题的设置上,选择重点也就避免了问题设置过多,影响教学逻辑性,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分散的问题。在问题的选择上,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能否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来真正地完成之时的学习和吸收。在备课阶段,教师就要对于教学内进行精心准备和了解,结合教学中的问题和内容,设置出更加具有引导力的问题,让学生可以进行更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例如,对于《故乡》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准备,让学生提前对于课文进行预习,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讲述的故事内容。在课堂教学开始,就是就可以设置“故乡出现了哪些变化?”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二次阅读和思考,这样学生可以找到文章重点,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了解课文教学的重点。在进行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入地对比,分析不同人物之间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完成文章主题的学习和获取。这种提问方式在设置上,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并且让学生在很短地时间内对于文章的主题进行掌握。

3.2让问题的本身更加具有目的性

对于提问策略的应用来说,每一个问题背后都应该具有较为明显的目的性,在设置之前要确定每个问题可以具体解决什么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避免盲目提问,节约课堂时间,避免课堂时间爱上的浪费。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做好分类和分解,并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依据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点、疑点、特点等进行问题的选择和设置,并且找准提问的时机,让问题本身更加具备针对性。例如,在对于《石榴》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于“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这句话进行更好地了解,教师就可以提出“作者为什么写出自己喜爱夏天?阅读文章后,同学们可不可以看出作者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呢?作者主要描写了石榴的口味,但是作者内心深处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描写来抒发什么情感呢?”这样一串问题。在这一系列具有目的性问题提出的过程中,学生自身也可以对于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行明确,同时体会到作者自身的情感。

3.3对于提问的难度进行合理设置

为了对于课堂提问的作用进行发挥,教师应该科学地展开提问,合理地对问题的难度进行设置,从而让学生自身的探究欲望得到更好地激发,实现对课堂气氛的有效调节,促进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如果问题设置难度上出现问题,那么机会对学生的思考造成影响,让学生的思考出现“卡壳”,最终问题的设置也就会去失去应有的目标,也就成为了教师的自问自答。例如,在对于《最后一课》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对于文章内容进行大致了解,并且提出具有合理难度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谈一谈“为什么韩麦尔先生需要使出全身的力量去写?”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进行深思,这样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更快、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4结束语

总体来说,初中阶段语文在展开教学活动中,合理地利用提问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提问策略的应用关键,有意识、有策略、有深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让课堂提问的效果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和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卫红.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提问策略[J].学周刊,2016(08).

[2]何雁翔.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浅析[J].价值工程,2010(06).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例10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策略,已被当前中外教育界公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1]。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上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对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一般是由教师制定目标导向,设计教学,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同学之间合作互助,注重团体荣誉感,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2]。

二、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教学过于形式化。

由于合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中应用的时间比较短,一些初中的语文教师难以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因此课堂上存在一定的表面化、形式化理解的现象。教师只注重合作学习的表面形式,忽视合作学习的内涵,使得这种学习模式流于形式,没有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3]。

(二)教师理解不透,组织不力。

教师对“合作”缺乏正确理解,不能创造“合作氛围”,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本身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没有得到充分培养,做教师后也难以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惯性,加上忽略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造成组织合作教学能力和技巧的贫乏[4]。

(三)缺乏相应的合作学习的评级体系。

常规参照评级系统是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评价体系,这一系统的主要标准就是对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进行排序,并按照学生的分数对教师进行评价。但是合作学习模式下评价主要应用的是合作和讨论的学习方式,无法精确地为学生打分,因而从某种程度来看,传统的评价系统难以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发挥作用,一种新的评级体系急需建立[3]。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构建策略

(一)鼓励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变更了传统的地位,教师不再是权威的知识授予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学生围绕研究合作主题,互相交流,共同查找共享资料,集思广益,一起探究问题的真谛。合作学习实现了学习研究主体从教师到学生的转变,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自己决定学习的方向,学习的方法和方式还有学习的时间。这样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得积极[5]。

(二)合理分组,尽量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乎同学们合作学习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合作学习小组怎样确立其内部结构。当老师在组织合作学习之时,不能简单地以学生的座位或成绩分组,在分组时,一般采取异质分组,在分组时应考虑班级基本状况、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学生学习风格等方面[6]。

(三)在角色体验中感悟。

体验性是新型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还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

要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转换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具体角色,于是采用分角色朗读这种形式就会有较好的收效[7]。

(四)要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发挥电教等手段的作用,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在课前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途径合作去查找、了解石拱桥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学生把搜集到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获取的相关石拱桥的知识,这样丰富的信息量,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8]。

参考文献:

[1]金琴.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现状及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黄达顺.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彭正霞.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3(26):77.

[4].浅析初中语文合作学习[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78-80.

[5]张隽.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研究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例1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提问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思维,还有助于师生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上课提问,并不断完善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通过回答正确的问题而得到培养。

1.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

在各科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都应把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作为上课提问的基础,因为学生对某一课的知识认知水平直接反应了该科的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反应了他们对教师的上课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应该把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作为基础。设置的问题不应该太难也不应该太容易,如果设置的问题太难会导致学生打不出来,这不但是对课堂教学进步的影响,还是对学生自信心的打击;而如果设置的问题太过简单,就会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内容没有兴趣、觉得课堂枯燥无味,这将不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思维的扩展。所以,在对课堂上的问题进行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情况,而且设计的问题要直击上课的重点,进而能够让学生能够通过提问的问题掌握教师本节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故乡》这篇文章的内容时设计的问题可以是该篇文章提到的故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这个问题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文章的探索充分了解到故乡面貌、故乡村民的变化,进而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的这些变化找出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主题。学生通过教师这样的提问可以充分的了解文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设计问题的目应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随着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策略的提出,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开始在课堂上提问,但是由于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课堂问题的作用,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多,这就使得学生不但没有掌握到教师上课的重点内容、还使得学生对这种教学存在了一种抵触心理,进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还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多,但是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例如:在课堂上很多教师的问题都是“你认为这样对不对”、“是不是应该这样”,这样的问题会使得学生敷衍教师提出的问题;因为这种问题不外乎两种答案,这也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怎么认真思考,这对学生课堂内容的掌握、学生学习思维的扩展没有任何作用,这样提问问题的方式只是单纯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问策略的追风,而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并没有任何帮助。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宜、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出的问题应该直击文章的主题或者是通过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有意义、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例如:在讲《石榴》这篇文章时,设计的课堂问题可以是“文章作者为什么要写喜爱夏天”、“通过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到底喜欢的是什么”、“作者通过写石榴的口味最终目的是要表达什么”。只有通过这样问题的设计,才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文章的文字描写深入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够帮助学生扩展学生自己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3.课堂上的问题应该是多元化的、应以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为策略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应是多元化的,提出的问题不应该只是单一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对所要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问题的类型、问题所要的达到的目的进行分类;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提问题时,才能根据不同的问题设计不同的提出问题的方式,从而使得提出的问题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使得学生不抵触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进而使得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很多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提出的问题没有实际的效果,使得虽然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了提问题策略,但是并没有使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没有得到提高;这与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复杂、过于单一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设计好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还应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的问题及提出问题的形式都必须是多元化的。

我认为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幻灯片或者是视频、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提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讲《变色龙》这篇文章时,播放关于变色龙随季节的变化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为什么把文章的主人公称之为变色龙。教师在设计问题前一定要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提出的问题才能够结合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

4.总结

在初中教学中,提问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因为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的观念,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