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0 09:22:44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1

为了实现新课标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建议,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核心,我们力图将课堂还给学生,一时间,语文老师成了无所不能的神,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 ;语文课也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课堂上活动多多,形式多多,很多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力图通过创设热闹,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氛围来实现新课程的改革。同时,有的学校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出现了"新课程流行病"――假民主,假自主,小组合作秀,课件展示会等。把语文课变成了表演课,这种现象,表现在公开课堂上尤为突出。这样一段时间之后,问题暴露出来了:"繁华"落尽,学生的课堂收获却少之又少,纷繁的课堂活动形式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真正该掌握的知识却被忽略了,教学成绩可想而知。

2 面对农村学生,阅读空间该如何拓展?

阅读能力提高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的阅读空间将会更广阔,"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农村初中非常有限的阅读条件和相对闭塞的信息渠道已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在每次考试中,阅读理解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还有名著方面相关的题型,这就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学的老师大伤脑筋。

3 面对新课改,作文水平该如何提高?

提起作文老师们就感到头痛,目前我们的学生怕作文,老师一布置作文,教室里总是一片哗然,叫苦连天,抓耳扰腮,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总希望交作文的时间延长,勉强挤出来的文章也是胡编乱造,涂涂改改,空话套话一大篇,批改起来真让人头痛,不知该如何作评,其实教学中我们老师也尝试了许多方法,如写读书笔记,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写日记,训练写作能力,甚至范文引路,讲解写作技巧,开展活动,运用多媒体激发写作兴趣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水平有一定提高,但对大多数学生收获都不大,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写作素材,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老师们还没有找出一条明路。

以上三点困惑,是我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真切感受,通过对课改初期工作的总结和反思,我们的思路渐渐明晰起来:语文课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学观念,而我们之前为了适应新课标,运用了大量新颖的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殊不知,在忙于这些形式的同时,我们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在总结了这些经验教训之后,我有了以下几点深刻感悟:

⑴ 新课标所提倡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中,与学生生活相近的选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答,或者分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然而对那些与他们的生活有距离的课文还是应该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切不可机械地选择教学形式。

⑵ 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增强语感并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农村初中,提供阅读的条件有限,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但我们语文老师可以挖掘校本资源,充实阅读教材。首先是办好校图书室,利用好电脑室,其次充分利用《选读课文》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开发报刊的阅读量。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2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059-01

一、概述阅读教学及其问题设计

想要推广初中阅读教学法,就要对其概念及基本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深入研究它的具体策略。

1.阅读教学的概念及基本方法。阅读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通过教学材料,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沟通。具体行为表现为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整个教学材料中所要表现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各种文字形式和深层次含义。在使用阅读教学法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和适应能力,只有学生真正适应了这种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其发挥到最大的作用。阅读教学法除了提高学生对教学材料的理解外,更应该将其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发散性思维,使其不只是理解教学材料中所包含的知识、寓意。更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探索更多教学材料以外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教学教会学生的不只是收获课本上单一的知识,而是使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2.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及其原则。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环节对阅读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指的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对教学材料进行阅读和理解而设计的一些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学材料,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想要去了解这些材料。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教学材料的内容。因此,要使阅读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就要设计一些比较优秀的问题。以下,是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性问题。(1)设计的问题要与实际教学结合,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的适应能力;(2)设计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要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与想象空间;(3)设计的问题要联系教学材料,对教学有实际的引导作用,有一定的意义和内涵。

二、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当前的困惑及对策

1.当前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困惑。阅读教学法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已经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但是效果还不够明显,通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育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问题设计单一化。有一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总是采用同一种提问方式,学生对这些问题早已经司空见惯,很难提起兴趣继续阅读,这就促使阅读教学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2)问题设计没有体现实际应用意义。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实际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只是一味追求问题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思考他们所要猎取的内容,导致了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制约了阅读教学的发展。

2.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对策。(1)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科目学习。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这些问题中,从而帮助他们对教学材料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高科技的教学仪器来跟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比如现在初中教学中会经常使用到的投影仪、幻灯片等等。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鲁迅先生“故乡”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鲁迅先生生平的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故乡这篇文章的视频,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通过视频,可以使学生感受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情节是课文中未提及的,然后通过提问与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来完成阅读教学。(2)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适应能力相适应。每一个学生对新事物与新知识的接受与适应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与适应能力。只有这样设计问题,才能使阅读教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成功”一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有所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都应该包括不同类型的学生。这样所分出的小组全面性更突出,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分完组后,教师可以让每一组都来讨论对成功的认识与理解,然后每个组派出一名代表对本组的理解进行归纳总结。(3)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的探索能力相适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如何才能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就要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突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如在上述问题“成功”一节中,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自由辩论的时间,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来进行自由辩论,看他们哪个组的论据更加具有说服力。通过自由辩论,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未知生命的探索欲望。这样,阅读教学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育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所以,它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文化的传承效果。因此,本文从何如进行阅读教育、阅读教育中设计问题环节的注意原则以及现阶段阅读教育依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剖析,提出了一些设计问题时的具体对策。通过这些措施,能够真正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3

关键词:语文课改 人文教育 应试教育 课堂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14-01

最近几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力量逐渐壮大,呼吁语文课改的浪潮也是一浪更比一浪高。在这场改革之风刮得遍地开花情景下,新教材业已全面实施,参与改革的人员也日益增加。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已是一个历史上的飞跃。但怎么改呢?要把握什么原则呢?具体来说:一是方向原则,教材改革要同时代接轨;二是科学原则,也就是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要有正确性,合理性;三是统筹原则和创新原则;四是教学原则,这一点很重要,就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教材要有可教性,感染性。就简单来说,只需用叶圣陶老先生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从这一点上理解就是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具体的来说,也就是在三维目标的培养下,开拓一条道路,对人文教育的高度重视。至于能否找到一个方法,开拓出一条道路,存在着许多变数,现在还远远不是额手称快的时候。

1 应试教育的泥淖与语文教育的苦苦挣扎

语文教育为什么会问题成堆,积重难返?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考试”这个指挥棒在起作用,考试是一种人才选择机制,而从根本上说,考试并不是最可靠的办法,而是实践。但实践相比考试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如:条件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的实践,就不具有可比性,再有实践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检验,所以不能取代考试。在目前素质教育的逐渐推广之下,考试被普遍地运行着,并将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被其他更好的形式来取代,这就极大地阻碍了教育的正常发展,也把语文教育推向了水深火热的境地。首先,就是近年来的习题越来越繁琐,越来越苛刻,已经连语言学家都难免瞠目结舌的地步。比如,报上披露说考“翁”字有多少义项,解释“灰溜溜”是什么意思,这样刁钻的题目随处可见。其次,教师对课文的肢解,支离破碎答题时非此即彼,死扣死划,哪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再次,在素质教育的表象图景掩盖下的是日益激烈的升学竞争。这种竞争随着教育功利化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不断深化地向学生延伸,制造着新的起点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基于以上原因,使语文教育成了“四不象”,把语文推向十分难堪被动的境地。从而造成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失去学习兴趣,产生了学不学都一样的错误思想,不学,成绩也不至于下滑;学了,成绩也很难提高。认为把时间花在语文学习上远远不如花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学习主体地位保证不了还谈什么效果?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泥淖中越陷越深,最终被无情堙没。

2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和语文教学的大环境

在中国,几乎每一位受过教育的人都上过语文课,而且都要花掉大约三分之一的在校时间去学习语文。然而,就是这样一门最重要的课程,却成为当今中小学生感到“不愉快”、甚至“厌倦”的东西。重要一点在于课堂教学:缺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作用挖掘得不好。而学生是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课堂效率。这里排除掉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课前的预习不成分、课上主体地位没发挥、课后练习不愿做,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有不少课文一遍都没读完,课堂进程较慢,课堂效率怎么提高?

语文学环境不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大部分中学存在着这样的一种想法,学生就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数理化上面,当然还有英语,甚至连政、史、地、生,也比语文更能吸引学生。只有极少学生一天只把一点可怜的时间用在语文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究其原因,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如下几点:一是语文教材体系滞后,“少、慢、差、费”现象还没彻底改变,就像一堆螃蟹挤在一起,弄也弄不开,理不出个头绪来。二是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靠大量做题很难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个人认为语文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的靠读。三是在语文学习过程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开放性的试题越来越受出卷人的青睐,而学生在应试时,题目是做完了,但答案不知对错,模棱两可。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不能被立即激起,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四是应试教育考试的要求下,学生们学科之间的时间竞争愈演愈烈,奇怪的是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学生们越是强项越是花时间,越是薄弱学科越不愿花功夫。再有这语文考试,会的没考,考的不会,学生自然把时间留给其他学科了。五是现在的语文课尺度不好把握。抑或花架子,虚的内容充斥课堂,另一面抑或语文老师照本宣科一讲到底,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又能收获多少呢?以上五点决定了语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之争必定失败。

3 教师作用的拔高与语文教育困惑的解决

新课标实行以后,中学语文的教育或教改应在进行内部有效修补的同时,在上大力推动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社会突围和冲破应试教育桎梏的理念突围。语文教师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让他们认识到语言不仅是交往工具,而且是同世界有着隐秘关联的文化载体,是天地万物和人生世事走向我们的伟大通道,设法唤醒学生对语言的尊重与热爱。(2)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教师的知识积累、业务技能、美学修养、心理状态、课堂心理环境等诸多因素。教师广博的知识素养、精湛的业务技能,有利于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语文教学的说服力,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句话,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3)在教学手段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引导学生的感受、感悟,扩大阅读量,增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观照、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等思维训练方式的内容与形式。

所有以上是我对当前语文教育困境的几点深思,希望能借以引起大家的共鸣,达到“疗救的注意”。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4

一、前言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只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写作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可见,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读是听的深化,写是说的提高,读和听,写和说是统一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只读不写,或读归读,写归写等读写分离现象。一些学生课外书读了很多,但一说起写文章就头疼、害怕。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及存在的困惑

多年来,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相分离现象严重。虽然很多语文教师讲授作文教学时会刻意强调注意,但不能很好地实现阅读和写作的链接,当然,更何况迁移的知识和方法,但单纯依靠征文每周两个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难实现目标的。另一部分老师关注和重视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但不承认两者之间的联系,他们讲授“读”当然讲“阅读”,“写作”课程只强调“写”,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完全分离,完全无视“课本就是一个例子”,忽视研究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作为知识的领导者,但不自觉的将两者联系起来,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从阅读取得了相应的收获,却不能在写作中很好的利用,造成阅读流于形式,结果不仅是让学生觉得学习“读”没有实际用途,从而缺乏阅读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感到“书面形式”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成为水源,无本之木。

也有许多教师感到困惑,我觉得学生读的文章已经很多,怎么还不会写的文章吗?事实上,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基本的东西――阅读,去谈论所谓的写作,提高写作水平,是不太可能的。我探索“初中学校语文教学的阅读和写作综合办法”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以及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教学现象脱离所提出的方法的具体实施缺乏,实践希望在语言教学的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积累素材,学习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写作指导,努力实现一体化教学,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教学渗透初中在一起。

在阅读中,学生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思想经验,并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但是,这些知识可以应用在实践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或不是学生阅读的文章阅读深入社会,是提高阅读能力本身是一个考验,只有学到的应用在实际写作,才是真正的阅读的作品,也说明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改善,当然,经常阅读学会使用他们的书面,写作技巧也必须相应增加。单一的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都不是“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方法”所提倡的。

三、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教学的对策

(一)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积累写作材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素材是写作的“源”和“根”。但是,“读书”的“蛋糕”,但足够大的一块,怎么能积累一些有用的东西写许多材料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阅读,通常什么事情应该是能够引导学生积累,如何积累,如何申请,所以这个问题后,那么它是不是一直在做它永远?许多教师担心教学任务和工作量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担心,教师只是引路人而已,等学生们领略到其中的乐趣,养成积累的习惯,他们自会独立积累,积累多了,运用的就熟练了,将面临写作时,写作是一种享受。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不会有非常有效的,但一旦有一定的“量”是写作水平会发生“质”的飞跃。

(二)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写作材料

把平时积累的材料很好的运用到作文中需要有一定手段和方法。

一方面要根据主旨选择适当的材料。选材要更加具有说服力、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具有典型性。写人写景角度要新,写事写物感受要独到,也就是说选材要新颖。

其次,对材料进行详略处理有的材料与中心关系密切,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更有力些,这样的材料就要详细的写;有的材料与中心有关但对于表现文章中心要弱些,那就要简略的写。

最后,在两个相连材料之间安排过渡有时文章中要把两个材料相连,但是读起来联系又不是那么紧密,这就需要在两个材料之间安排过渡。用一些既关联上一个材料又关联下一个材料的语句或者语段将两个材料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

(三)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成文技法

文章的开头结尾一般来说分为点明中心开头和交代四要素开头,还有的是描写环境开头;结尾又分为 交代结局、总结中心、抒发感情、首尾呼应结尾等。

同时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用一定的写作手法可以能使得所描写的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可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激情,给予了学生阅读的动力,使得写作教学最终服务于阅读教学,真正实现阅读写作的一体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年07期

[2]张宏英,关于初中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年10期

[3]滕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比较法之谈[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4期

[4]王胜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结合[J];学周刊;2011年19期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5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课改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不乏一些遗憾。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迷失了方向。

1.语文课堂成了师生的表演秀

课堂活动体验新课改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活动要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主要表现有:

1.1 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比如让学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体现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1.2 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非语文化现象突出,有些老师热衷于学生游戏、学生表演,硬生生的将一堂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这些活动使初中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语文课成了大杂烩。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1.3 双基很受冷落。在一些语文课堂中,只要是活动,教师总是生硬的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造成了学生的视觉疲劳。教师一味的追求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却忽视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重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2.合作成了“权威者”的独角戏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小组的合作交流,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它的初衷是使学生学会参与、倾听、尊重、团结他人,但是在小组讨论运用中却往往不当:

2.1 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远是听众,老师成了旁观者,学生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学生的沟通合作无从谈起……

2.2 氛围好了,惰性却有了。小组合作中,发言者的表演酣畅淋漓,但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因为学困生知道只要一讨论,优生总会畅所欲言,他们只需稍稍附和,认真做好笔记,老师要的氛围就有了,小组讨论的任务就算完成了。长此以往,后进生不但“进不了”,反而更加懒惰。

3.学生成了上帝

在一堂看似活跃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就若干问题你说我讲,纷纷攘攘,畅所欲言;教师只扮演者点名者、赞赏者的角色,打着“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光辉旗帜”,“一言堂”一下子变为了“大放羊”。

3.1 滥用表扬。新课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当表扬鼓励在课堂中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时候,不当的现象又随之诞生了: 只要是学生的回答,都表扬。虽然语文学科的主观性比较强,很多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过多的表扬只会导致学生随意应付,学生并没有深思熟虑、拓展思维。

3.2 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苍白。学生回答后,教师口中经常是你答得“太对了”、“你真棒” “真了不起”“你真的很不错”。学生的答案究竟对多少,错多少,老师模糊,学生迷惑。究竟学生在遣词造句上和思维方法上优点在哪里 ,差距有多大,学生无从可知。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又怎样提高?有些老师还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问题的价值取向在哪里也无从可知。

4.课件“一枝独秀”

新课改的实施也提高了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人们在评价一堂课的成败时,往往要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虽然可以从时间、容量、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但如果我们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一堂语文课的魅力也将大大削弱。我们始终要明白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点,如果它起不到服务的作用,就是喧宾夺主,我们的运用就是失败的。

4.1 课件是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写得东西全部实现输入电脑,在“请君入瓮”式的引导下,依次将课件展示。这违背了新课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失去了练习粉笔字这个基本功的机会。

4.2 图片取代了语言文字。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将优美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图片,满足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但学生体会不到文字的无穷魅力。师生也失去了展示语言表达的机会。

4.3 录音代替老师的朗读。课堂中,再也听不到老师朗读课文的声音,再也看不到学生听朗读时的如醉如痴的眼神。语文课即语言课,很多时候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是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的。

5.要解决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5.1 让文本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工具性的一面,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而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教学目的上看,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音都要读错,又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代价,来换取语文课堂的热热闹闹。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

5.2 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与时间,而是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缺乏相应的方法指导,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倡导的是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师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一是要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是要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三是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3 教学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形式要多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

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的重复性回答。对于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或重复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时有些老师评价说:“重复的不要说。”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妥的,很有可能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能真诚的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亲切、真诚的话语不就能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吗?一句充满爱心、智慧的话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教师还可以借助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幽默诙谐,这样更好地调节师生的情绪,激起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5.4 努力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本为主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6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15-01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主要强调了初中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指导者,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加重视实践性的学习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但是在教育改革的环境下,教师们在英语教学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和问题。

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存在的困惑

仁爱版的初中英语教材分成了四个模块,由各个话题所组成,每一个话题经过了很多形式设计而成,主要是按照了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的交流活动。如,分组讨论、两个学生进行对话练习等。在教材中还配有了相关的练习册。教师主要有这样的困惑:

(一)学生的英语基础不牢固、层次不同,造成了实际的教学进度和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情况与方法无法达到统一。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教材版本不同,学习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在这样参差不齐的学习状况下,教师就有了一些困惑。如果从最基础的英语知识开始教起,那么那些英语比较好的学生就会耽误了学习时间,而从教材的情景开始教起,英语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又听不懂。一些英语教师认为对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提出比较高的标准,就可以促进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但是如果这样做了,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就会出现两极化。因此,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给基础差的学生补上进度来预防英语学习的分化。从这个方面来看,需要在小学的教育中开设英语科目以及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最急需做的事情。

(二)学生需要接触新单词的数量太多,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进度。在每一英语章节的教学里,通常需要掌握的新单词就有二十个左右,而这些单词数量只是一节课时需要掌握的。那么一个星期的单词量就非常地多了。对初中学生来说要记住那么多的单词、发音以及解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经在学习的科目上增加了好多,已经不能够完全地适应,还要每天背那么多的单词,这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一些教师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对一些单词不进行讲解,也不要求学生进行背诵,但是,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就出现了单词障碍。在这一方面,教师还在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教师在语法的归纳上出现了凌乱的现象,这样对学生在进行复习与练习的时候是没有好处的。在每一个主题结束后的课时通常都是一些复习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重点的英语句型、词组以及语法。但是教师在讲解语法的时候,规律比较混乱,不利于学生对英语语法的系统性学习。

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困惑的原因

(一)有的教师比较墨守成规,对新课标提出的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得不好。一些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能力同新课标中的标准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评价系统的陈旧,会导致教师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教材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正是因为这样的改变,造成了教师的茫然,把握不好教材的重点和教学目标。

(二)现在的英语课时与新教材中的要求不匹配,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一定要仔细地了解好新课标,英语课程的基本观念,才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掌握好教材的重点内容。

三、在英语教学中解决困惑的策略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与使用,才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任何一本教材都存在着其优点和缺陷,主要是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而不是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而应用的标准就是英语的课程教学准则,一个初中英语教师就需要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

(一)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英语来说,要先产生了兴趣才能够学好。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教师要根据这个年龄特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利用教学课件,教授重点和难点知识。

进行初中英语的教学时,采用种类多样的图画是教材的特点。通过课本中的插图来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的含义,并且使英语语言更加地生动化、形象化、创新化。这样可以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如,教师在教授in和on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只鸽子由笼子中飞出来,飞了一会儿最后又落在笼子上。这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鸽子在哪里,来引出in和on的使用方法和区别。不但非常地形象,还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教师还需要把握好每一个单元中的重点语法。

要是这个语法不是单元中的重点,就不许进行重点讲解。如,八年级Unit 2中的Topic 3 Section B部分中出现完成时态的语法,它只是在这个单元中以句子的形式出现了,但并不是这个章节的重点讲解范围,就不用进行重点学习,只是让学生了解这个句子中使用的是完成时态就可以了。

总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出现的困惑与对策,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给初中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所以我们教师要特别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还要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帮助学生打好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曾晓明.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

[2]刘玲.湘教版仁爱初中英语教学反思[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7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36-01

引言: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想法,会有不同的行动。随着世界零距离的到来,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沟通工具,其重要性越发凸显。那么,为什么正儿八经的标准的英语有时会令外国友人“大吃一惊”呢?其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忽视了跨文化的差异,完全不考虑对方是怎么想的,而是把我们东方人的想法强加到西方人的头上去,其结果呢当然是牛头不对马嘴,令对方百思不得其解了。

语言,讲究的是使用的环境。不同的环境,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可能会不一样,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词多义”。中文如此,英文亦如此。很多中英文的表达存在共通的地方,也有很多表达存在跨文化差异的地方,共通的地方学生好理解,跨文化差异的地方我们老师要充分重视,并通过中西文化的比对让学生理解加以记忆,再通过课堂操练加以巩固。

那么,什么是“跨文化差异”呢?简单地说,就是不同的文化给人们在行动,思维,观念,理解上造成的差异。

一、跨文化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困惑

(一)词汇上的困惑

中国人讲究人脉关系,西方人对此不讲究,因此, 无论里外亲疏,舅舅姑父姨夫叔叔伯伯统称为uncle; 与母亲同辈的女性统称为aunt; 甚至男女不分,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统称为grandparents;表兄弟表姐妹堂兄弟堂姐妹统称为cousin。以颜色为例,在汉语中,红色代表吉祥,给小孩压岁钱即给红包;而在英语中,具有类似象征意义的却是绿色,红色则会让人联想到“流血”等潜在的危险。 而You look blue.的意思是You look sad .“红茶”的英文是black tea 而不是red tea英文中的black coffee 在汉语里则是“浓咖啡”,而汉语中的“浓茶”在英语里却是“strong tea” . freeze一词在口语中有“保持不动”之意。曾经有一留学生因走错路而误入一私人住宅,房主人持枪说到“Freeze”但他不知这是口语中“不许动”的意思,结果继续前行而丢了性命。英美刊物里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是“Four tigers of Asia”, 而不是 “Four dragons of Asia”。“龙” 在中国乃神圣吉祥和权威之象征,是中国人的图腾,中国人又称“龙的传人”;而在西方人眼中它是种可怕之怪物,乃灾难之兆。“old”一词,在汉语里表示对人的尊称,而西方人则认为是老朽无用之意。所以,他们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了,尤其是女士她们更喜欢别人恭维自己年轻。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词汇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二)口语上的困惑

初中教材中有不少Making telephone calls的对话。学习电话用语时,学生常常会纳闷:问对方“你是……吗?”不是说“Are you …?” 而是说“Is that…speaking?” 问对方“你是谁?”并不是“Who are you?” 而应说“Who’s that?”回答“是我。”应该说”It’s me .”如果你第一次听到外国朋友对你说:“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运)。”你没准还会误会了呢。你想关心对方的月薪,问:“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 其实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还有如询问对方年龄、婚姻、去哪儿、去干什么等都会令对方反感。这些都是由于跨文化差异所致。再有打招呼、问候、各种礼仪等因跨文化差异而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如初次见面用How do you do?不熟的用Nice to meet you .熟悉的用Nice to see you .由此可见,不同的文化,人的观念也不一样。

(三)阅读理解上的困惑

“在某人的帮助下”不是“Under one’s help”而是“With one’s help” “雨下得好大。”为何是“It rains heavily.”而不是 “It rains big.”;为何日期前有in, on 之分。为何有人称和数的变化等。

不同文化之间必有差异。为此,我们平时就要重视跨文化差异的教学,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那么,什么叫“跨文化意识”呢?通俗点讲,跨文化意识就是对异族文化不同点的认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进行顺利的交际,也就避免了交际过程中的种种误会。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可见,课标提醒我们: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其意义非凡。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呢?以功能话题为例。初中英语教材的编排是以中心功能话题为主线的。一般来说,一个中心话题即一个单元。教师备课时应吃透教材,对每个中心话题的中英文化差异要做充分的比较与准备。授课时能让学生突破这些障碍以实现跨文化交际。比如“Why not go shopping with me?”如果单纯按语法规则回答成:“Because I am busy.”,则错得离谱了。貌似特殊疑问句,其实是表达请求和建议。在学功能话题时,教师应作中英文化的比对并指明异同点,要求学生加以理解记忆并通过课堂实践加以操练巩固。通俗点讲,可以让学生对两种文化进行多方位的对比,比如,找出打招呼,问候,礼仪,节日,习俗,忌讳等方面的不同点,以及相同意思的不同表达,通过比对学习不断操练从而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那么,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呢?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贯穿于词汇、口语和阅读理解等教学中进行。

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应该跳出只注重听说读写而忽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误区,除了注重语言教学外,也要重视差异意识之培养,并不断解决跨文化差异给学生造成的困惑,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以利于他们进行交际。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通过中英文化的对比找出跨文化差异,帮助他们突破障碍,并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加以锤炼。如此方可在交际中运用得体。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8

新课标“仁爱英语《Project English》教材”(下列简称教材)是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组织编写的一套全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图文并茂,话题丰富,活动新颖且有趣。然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也感受到了挑战和压力,有时甚至陷入困惑之中。

一、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材的困惑

新教材由单元―话题―功能―任务形式等部分组成全书共四个模块单元。每一话题通过多种形式设计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样式的交际性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Role-play、Guessing game、Make a survey等活动。还有配套练习册中较大容量的练习题。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英语基础差、层次不均,使现实教学进度与教材中创设的教学情景、教学方法等很难统一。七年级新课改教材,教学过程主要面向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的学生。而现在七年级学生有的来自城里,有的来自农村,在一进中学的时候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在小学学过,有的只是听说过,有的偏远一点的甚至还从未涉及过。因此在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让英语老师陷入了尴尬的处境,该怎么对待这一群学生?很显然字母不教不行,教吧,许多学生又学过,觉得没趣。有的老师可能觉得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没学过的学生学快一点,可实际上这样一开始,英语学习就会出现两极分化。一个难题又摆在我们面前:补差,防止两极分化。从这个角度来讲,立即强制开设小学英语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已迫在眉睫。(可能有的同行不知道,在农村镇一级的小学有的从3年级,有的是4年级,其他村校就没开设。而且开设了英语的小学的英语教学水平也同样存在差距)

2.教材中新单词数量过多,按进度完成实属痴人说梦。在每个TOPIC的教学中,有的一页单词多的就有20多个,而这只是一课时的教学量。可想而知一个星期下来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量已是堆积如山。于我们成人来讲那不是问题,但对大多数还是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讲那并不简单,他们从小学来到中学,科目一下增加那么多,都还没完全适应,再加上每天如此多的英语单词,能不说学生负担加重了吗?部分教师为减轻学生的负担,对非课标标准词汇一律不讲解,也不做任何要求;这样,词汇记忆的压力虽然暂时减轻了,但阅读中词汇的障碍却加大了。

3.语法归纳稍显零乱,不利于学生集中复习与训练。每一个TOPIC结束以后,第4课时一般多是复习。可其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句型、重点词组与语法条款却混为一体,无疑又增加了教师苦心讲解一番的波折。

二、教学实践中产生困惑的成因

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教师的教学实践也是无止境的。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惑是教学改革中的必然现象,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1.有些教师观念陈旧,对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及教材的解读、使用和活用还没有处理到位。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评价体系陈旧,使教师在新课改中缺乏积极性、创造性与主动性,而新教材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正是由于变化,使教师盲然,抓不住重点,把握不好教学目标。

2.除教材本身词汇量大或内容难度较大之外,教材培训工作不够到位以及教师用书中有关课堂教学方法的指导和建议比较欠缺等,这些因素在客观上增加了教材的难度。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处理和驾驭教材,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力求面面俱到的做法使教材难度较大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3.现行课时数和新的要求不配套,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了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用新课标的精神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正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取舍,把握教学目标的设定。

三、教学实践中解决困惑的对策

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我认为:任何一种教材有其优点也有其缺陷,关键在于教师要学会灵活处理和使用,而处理和使用教材的依据应当是《英语课程标准》。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应当认真钻研《英语课程标准》,熟悉课标对初中英语知识所提出的要求,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教材只是知识的一种载体,要学会用教材,不是教教材,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1.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优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那么多媒体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材料,以强烈的感染力和渗透力,紧紧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

2.巧用课件,突破重点、难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示出来,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形象,又可促进思维由模糊变得清晰。如讲授介词in、on、under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一只小鸟在盒子里飞出来,在空中飞几圈,再停在桌子上,最后再让小鸟飞到桌子底下吃米粒,在小鸟的每一个动作间设置停顿,教师提问:“Where is the bird?”学生根据屏幕上小鸟与盒子、桌子之间的位置关系,用in、on、under回答小鸟的具体位置。这个简单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这三个介词的含义及相关关系。这样教师利用课件把抽象的讲授过程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动作过程,学生既学得轻松又记得牢固。

3.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每单元的重点语法知识。如果这一语法现象不是本单元的重点语法知识,就不必重点学习。如:八年级Unit2 Section B中的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虽然在行文中出现了现在完成时态,但是在本单元中一般现在时才是重点语法项目。在此情况下,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这句话的意思并培养时态意识就够了。即使是本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教师也不必展开讲,有很多的语法项目在以后的阶段还要继续学习到。所以,教师在实践中要更新观念――教语法目的是培养语法意识,强调语用,而不是讲语法规则。教师要优化课堂设计,把语法教学融入到对话训练及课本教学中。

诚然,新课标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既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又为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既要虚心好学,主动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又要开拓创新,大胆尝试新的方法,为我国的英语基础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蒋秋阳.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1).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9

③本人认为“假”无非是“虚假”的简称,因此“假新闻”与“虚假新闻”的内涵完全一致

④从约定俗成的语言内涵看,“假”无非是“虚假”的简称,“失实”的内涵应包括完全捏造的“造假”――引者注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10

困惑一:初中生所遇的生词多,不知所云。

这是英语底子较差,或条件较为落后地区学生的困惑。产生这一困惑的原因大概有四。其一:知识因素,即英语的基础知识,如单词、词组、语法等功底薄弱;其二:“哑巴英语”现象还广为存在,学生只能看懂而不能听或说出英语。其三: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全面了解各种学科与人文知识.其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缺乏。

应对措施:

1.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是训练听力的好方法如遇到生词,写到黑板上,用动作加以解释;用已知的同义词来解释生词的含义。这样持之以恒,由少到多,学生即可温故知新,又能提高听的能力,效果很好。

2.“哑巴英语”现象是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患者”只能通过眼睛接受信息。只有打破陈旧观念,从放声朗读抓起。真培养学生朗读英语的习惯。朗读语句、段落不仅要求单词读音正确,而且语句的语音、语调要正确。这样,经过大量的反复朗读,才能领会语句之间的内存联系,促使学生形成语感,语感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3.听力材料一般都渗透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等情况。这就要求中学生不仅只学书本知识,而且要关心社会新闻,博览群书。

4.在听力过程中,文化背景知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正确理解。例如:Mrs. Smith has a green thumb. Her roses are so beautiful. 如果听者不了解have a green thumb 是美国习语,意思是指“很会种花种草”,自然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导入。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还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注意。学习涉及英美文化方面的中英文书籍,了解讲英语地域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等,以增加对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另外,可利用英语电影,电视及录像等媒体直观地获取相关信息。

困惑二:初中生语音、语调、重音、连读等能力较差。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要提高听力,首先要过语音关。发音不准,就不能听懂和不能正确理解所听到发音标准的内容。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英语单词的正确读音,甚至不会正确发音,这样即使词汇量再大,也会影响正确理解所听内容,有的学生读单个的词读得准,但不懂连续、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可使单词的读音在语流中发生变化,也无法正确辨认和理解所听的材料。

应对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基础教学。语音教学方面,可在学生一上初中时,集中上几节语音课,教国际音标,纠正有些学生的不正确发音。还要教给学生有关语调、重读、弱读、连续、失去爆破等基本语音知识,并有针对性强化训练。

困惑三:语速太快。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能听懂语速为每分种100个词左右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基本没有生词的语言材料,获取所需信息。但要在题与题间隙几秒内理解并答题,似乎需要一些答题技巧。

应对措施:

1.要求学生在答题前要预览一下题目和答案,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听,达到有的放矢。例如有一题提供 A Moscow B England C China 三个选项读了题之后,我们就会锁定目标,继而寻找地点。

2.要善于作简要笔记,要眼、耳、心并用。动笔记录时还应注意运用简单的数学、代号、缩号等符号,以简易为主,看懂就行。例如:Peter is older than Jack, but Tom is the youngest of three.

Question: Who is the oldest of the three?

我们作出简单记号:Tom

3.善于捕捉关键词。我们要在第一时间内把全部内容听懂、听明白是相当困难的。但我们要善于捕捉文中的关键词,大胆猜测句意。例如:Where,When,Who, How old 等。

4.要留心句中的“路标”。英语句子中的but, and等关连词可以看成是听力道路上的路标。

例如:―Do you go to school by bike?

―Yes, I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 but today, I go there by bus.

Question: How does the man go to school today?

只要听者耐心听but后的内容,很容易得到答案。

困惑四:心理上的困难。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11

随着这几年艺术教育的升温,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地处偏远的农村),大多数学生文化底子薄弱,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校人才,我校校长大胆地提出了走艺术之路,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这些学生文化课功底本身就不好,加上高考对文化课的分数要求比较低,许多艺术生对文化课不太重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英语”这个熟悉而永恒的话题,对于许多艺术生来说,觉得自己与英语并无“缘分”可言,他们把英语学习只当作完成任务,从而缺失达到目标的兴趣和动机,无法构建学习英语的有效策略。鉴于此,我们如何才能克服艺术生对于英语的困惑呢?

一、造成艺术生英语学习问题的原因

1.底子薄

因为他们在初中、高中时学得很夹生的知识,导致英语成绩比较低。

2.跟不上教学进程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程来上,学生明显跟不上,上课也就变成了教师的自弹自唱。如果不按照教学进程来上,又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感觉难受是因为他们不太听得懂,学习动力也不足。这两个原因造成艺术生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二、激发艺术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对英语的困惑

1.给他们讲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有许多艺术生认为不需要学英语,或者说学英语没有多少用处。但是教师还是应该多讲学习英语的好处,让他们打好英语基础。如,学艺术要和其他的文化进行交流和沟通,如果没有外语这个工具,沟通会成为困难。在实践当中,我就是这样做的。

2.多讲故事和看一些英文电影,少讲理论

针对艺术生的现状,如果英语的理论讲得太多,是没有多少用处的,因此理论要少讲。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时不时地穿插一些故事和看带字幕的英文电影,看看原声的NBA,学生会觉得很有趣。记住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最大法宝!

3.以鼓励为主

我们知道艺术生英语的总体水平比较差,但是一个班上总会有几个学生水平要高一些。这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表现比较积极,对他们的表现我们应该及时进行表扬。这样,这些先进的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他们也会成为后进学生的一个榜样。对于学困生,哪怕他们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我们都应该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

4.从生活上及思想上帮助他们

艺术生英语基础本来就不好,还面临着高考压力,时间还比较紧张,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解,尽力帮助他们内外因一起抓,内在抓自己的时间管理、学习态度、学习时间,外在英语教师空闲时间帮他们补那些夹生的知识,这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5.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