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科学教案

初中科学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5 09:10:27

初中科学教案

初中科学教案例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b)-0142-02

受传统教学与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初中的科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与“ 教师问,学生答”几乎成了唯一不变的方式,枯燥的知识堆砌,单一的讲授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形式及题海训练的痼疾,使学生对科学学习望而生畏。

1 设计预学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预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预学案。设计预学案的过程应有学生充分地参与,刚开始可以由教师主导进行设计,在学生充分熟悉预学案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后,要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预学案,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学能力。在使用预学案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对预学案进行再创造。

周末版内容相对较多,独立性强,以实验为主。这种预学案,由于以个人探究为主,所以要注意难度适中,操作性强,保证学生能够按照预学案的内容进行预学(如表1)。

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预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对学生预学的成果进行评比,并对学习成果较优的学生给以适度的奖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设计预学案要体现学习的整体性原则

应用科学预学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新课做准备。它不仅容易引导出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认识,而且可以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预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开展的探究活动等均直指该节课涉及的科学概念。所以,设计预学案要体现该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该堂课与其他章节、单元的相关内容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预学案的内容不仅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该节课的知识,更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3 利用预学案引导学生挖掘各种资源

预学案的一大优点,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活动,同时相比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条件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在这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和提示。

从表2可以看出,预学案引导学生寻找和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是课堂教学不具备的。而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和运用这些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更加凸显科学这门学科魅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充分地融入社会生活,使学习过程血肉丰满,充满创造的乐趣。

4 利用预学案促进学生体验科学现象

农村初中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患有“厌学症”的很多,致病原因前面已经简要分析过了。因此,引导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学习,切忌枯燥无味的讲学方式,应以引导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为主,在体验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如表3)。

有的老师在设计预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个个习题,且题型多样,内容繁杂,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学生一见就会生厌,哪来预学的兴趣?

5 结语

实践证明,采用预学案的模式进行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充分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教案例2

1 设计预学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预学案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预学案。设计预学案的过程应有学生充分地参与,刚开始可以由教师主导进行设计,在学生充分熟悉预学案的设计方法及设计过程后,要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预学案,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预学能力。在使用预学案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对预学案进行再创造。

周末版内容相对较多,独立性强,以实验为主。这种预学案,由于以个人探究为主,所以要注意难度适中,操作性强,保证学生能够按照预学案的内容进行预学(如表1)。

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预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对学生预学的成果进行评比,并对学习成果较优的学生给以适度的奖励,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设计预学案要体现学习的整体性原则

应用科学预学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新课做准备。它不仅容易引导出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认识,而且可以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预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开展的探究活动等均直指该节课涉及的科学概念。所以,设计预学案要体现该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该堂课与其他章节、单元的相关内容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预学案的内容不仅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该节课的知识,更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3 利用预学案引导学生挖掘各种资源

预学案的一大优点,是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活动,同时相比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条件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在这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和提示。

从表2可以看出,预学案引导学生寻找和利用教学资源的优势是课堂教学不具备的。而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和运用这些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更加凸显科学这门学科魅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充分地融入社会生活,使学习过程血肉丰满,充满创造的乐趣。

4 利用预学案促进学生体验科学现象

农村初中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患有“厌学症”的很多,致病原因前面已经简要分析过了。因此,引导学生运用预学案进行学习,切忌枯燥无味的讲学方式,应以引导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为主,在体验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再适当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如表3)。

初中科学教案例3

自新课改应用之后,中学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其一改传统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勤于动手,提高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性教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科学中对此方法进行应用,能够让学生主动亲近大自然,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生活态度,并让学生学习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因此,教师要对此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一、初中科学教学案例

学习内容: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学情介绍

二氧化碳在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物质,虽然学生对其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其内在知识较少涉及。根据之前所学习的氧气学习,对比进行氧气制取及学习,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

2.教学目标

学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之前学习的内容,将二氧化碳的制取理论知识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并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研究,运用试验退出二氧化碳的用途学习。

4.教学过程

(1)回顾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方法

通过运用石灰石、稀盐酸通过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方法,运用CaCO2+2HCL=CaCL2+H2O+CO2原理,对二氧化碳进行制取。通过使用燃烧的木条对收集在瓶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测试。运用CO2+Ca(OH)2=CaCO2+HO2原理对其收集的气体进行检验。

(2)二氧化碳性质学习

活动一:笔者向学生出示一瓶气体,将其放置于桌面,让学生观察其特性。通过屠狗洞的故事让学生引发思考,指出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区别。最后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对比自己的结论与书中内容的异同之处,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活动二:给充满气体的塑料瓶迅速加入一定量的水,拉紧瓶盖,振荡,观察什么现象?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性质。

活动三:从瓶中取少量液体滴入试管,加入蓝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了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现象。

活动四:用酒精灯对试管溶液进行加热,让学生了解探索分解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反思

1.随时观察学生情绪,促成生成。

学生们在教师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老师的行为动作进行观察,这时候可以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对实验观察的反应,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从而做好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比如,笔者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课堂教学氛围非常热闹,这一方面让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非常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混乱。笔者便寻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实验,这样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的情绪能够完全集中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勇敢尝试,引领生成。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扩散思维的生成,既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工作的完成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又让学生们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比如,笔者在教学之前首先给学生们布置了解二氧化碳性质的作业,并寻找生活中是如何对二氧化碳进行利用的,以及生活中什么物质中常常包含二氧化碳。在课堂上因为有了之前的预习,学生们的反映都非常活跃,学习的思维被打开。加上课堂上教师的“宽容”,给予学生们尽情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

3.重视德育,创设生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不仅包括知识内容的生成,更包括德行问题的生成,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们的思想进行捕捉,通过敏锐的观察,在时间恰当的时候对学生们开展课堂德育工作,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比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告诉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种物质都如同二氧化碳一样,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因此,我们要具有全面性的眼观,要从全局性对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考虑。对于自身也同样如此,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笔者的教学工作既让学生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气体性质的全面性,又能够注重学生非知识性的学习,注重学生生活道路的引导。

4.抓住契机,捕获生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教学中“闪光点”的捕捉,通过某一个有趣的场景或者回答,让学生对其进行思考,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们的课堂教学得到延伸。比如,笔者在实验过程中,有个同学提出疑问: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像倒水一样被倒出来,笔者则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并对于学生们的回答并不评判对错,而是让学生们在实验中进行检验,结合相应的结论对自己的回答进行审视。通过对实验的研究、探索、总结,学生们能够形成较为科学的语言描绘所观察到的现象,同时能够感受科学所蕴含的魅力。

科学课中的生成性教学的开展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将之付诸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教师所进行的生成课程才具有魅力,才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

初中科学教案例4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加快教师成长的步伐,督促教师自觉学习,磨练内功,提升品位,使之成为具有新课程改革意识和行为的骨干教师,把教育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校决定举行教师学科素养评比活动,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素质。

二、活动内容:

语文教师开展八年级教材的文本解读和主题演讲赛;数学老师开展八年级教材的文本解读和说题比赛;英语老师开展八年级教材文本解读和话题口语比赛;科学老师开展八年级教材文本解读和实验设计比赛;社会老师开展时政评析比赛。

三、活动目的:

通过学科素养比赛,以赛带训,以赛促学,为教师搭建一个专业成长、展示自我、相互交流的平台,总结推广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

四、参加对象: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五门学科的所有任课教师。

五、活动方式: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中研讨培训,统一认识和比赛要求。

2、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文本解读比赛,每科选出7名成绩优秀的教师。

3、各学科选拔出来的7位教师进行所指定的学科技能比赛,优秀的推荐到县级比赛。

六、活动安排:

比赛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和要求,另行通知。

七、比赛评比办法:

1、各学科奖项设置: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优秀奖3名。

2、总结表彰:比赛全部结束后,学校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总结表彰、奖励。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教师学科素养比赛领导小组:

组长:林永忠校长

副组长:黄瑜袁德若

成员:章青旺应素娟蔡文俊陈丽君

2、加强宣传指导

初中科学教案例5

因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具备一定的学科理论性特点和学科实践性特点,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知识学习时务必加深理解程度,随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实践当中。需知,新型教学方法合理介入致使新型教学问题产生,此类问题均会阻碍学习进程,案例教学法实际应用不完善现象尤为明显,在此前提下便将其投入教学实践,无法带来优良学习效用。以下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实践问题详述:

1.教学方法缺陷要点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教学方法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最为常见的即为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要素之间难以达成吻合,教师在进行知识教授时,单纯注重表面化知识教学,不注重知识内涵传递,学习方法和学习作用均未深度普及。从实际角度而言,案例教学法是充分利用教学实例和课程相关事项进行教学任务执行,但实际教学环节中有些教师所列举的实例和核心教学目标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与课程内容相背离且充斥着大量反面实例,此处以《发现自己的潜能》课程教学为例,教师所举实例为缺失国家经济发展,虽然本章内容为个人潜能,并且也与国家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但实际对比形式却不相符合,因此,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所举实例与教学目标相差很多。

2.实际运用缺陷要点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实际运用问题,案例教学策略执行环节中并未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深度明确,教师对政治课程案例知识并未高度重视,只是一笔带过,跳跃式教学现象尤为严重,此种状况产生会让学生在进行思想品德学习时出现混乱学习态势。《告别依赖走向自立》课程教学阶段,教师在讲述问题时忽略自立讲解,而主要讲解一些无关痛痒话题,显然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没有到位。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要点分析

1.案例阅读与了解

集中讨论操作初始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资料信息内容阅读,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信息收集,随之形成初步案例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应让学生围绕案例知识主题进行问题思考与揣摩,试出若干思考题目,让学生有顺序、有目的地去解决此类问题,前期准备工作务必完备。

2.多媒体教学手段介入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案例教学中可适当融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以传统节日教学为例,教师可进行多媒体文字创建和多媒体表格创建,学生通过看书形式和讨论形式来回答教师问题,通过交流互动,最终由教师进行学生观点提炼,然后便可进行总结性点评与归纳,旨在分析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让学生口述各地文化特色和节日传统,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完善文化习俗案例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3.多元化学习小组创建

应适时进行多元化政治学习小组创建,进而营造积极学习氛围与轻松学习氛围,教师应以主导身份形式出现,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对教学进度全面了解,教学环节中倡导共同探讨学习模式和团队协作学习模式,学生群体在此过程中可自由发表观点与意见,与此同时也可倾听他人意见,彼此积极交流,结合自身不足与缺点来分析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具备真实性特点、互动性特点和形象性特点及易理解特点等,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原有讲台固定讲解模式被摒弃,学生不必忙于笔记记录,学生群体此时可以进行主动思考与主动学习,以至学习能力不断攀升。

初中科学教案例6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科学教育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学者进行过反思,并将其概括为: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造。[1]就当前的科学教育实践而言。这种概括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为改善这一现状,科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观点,科学教育改革回归“原点”是我们所持有的主体思想。原点就是事物的本质,即原型或原创,是一个文化积淀和生成的核心,它与环境和历史的人文心理积淀相通暗合,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化凝聚起来的原型结构。[2]因此,原点问题的本质内涵是文化生成和更新的那种原始的力量,它起到对伦理、道德、宗教、习俗、制度、礼仪、艺术和审美等多种形式的规范。通过考察文化史发现,人类文化的基本发展走向就是从“原点或原创”的文化萌发时期进入到文化生成和变异的整体发展与共建的时代。

    追问科学教育本身,其改革的“原点”何在呢?我们试图从不同专业领域的大家思想“共鸣”处寻找答案。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3]英国数学家、教育理论家、过程哲学家怀特海在其巨着《过程与实在》中把恩格斯思想进一步发展为:过程是事物的根本存在形式,世界的本质就是过程的存在,即过程就是实在、实在就是过程。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论述“教育即生长”主题时也曾说道:“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4]还有,美国社会学家、科学学专家李克特更是从多维视角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并富有创见性地提出:“科学暂且被定义为一个过程,或一组相互关联的过程;通过这个或这组过程,我们获得了现代的、甚至是正在变化中的关于自然界(包括无生命的自然界、生命和社会在内)的知识。通过这个过程获得的知识可以被称为是‘科学的’,而且在某个时期被认为是科学的知识很有可能在以后的日子里被认为是过时的。”[5]

    从思想大家们的论述中不难体悟,他们畅谈问题的角度虽有不同,例如恩格斯和怀特海强调事物内在的有机联系、杜威从教育实践经验出发、李克特基于文化视角,但作为一种共同的富有远见的睿智探索,都把着眼点投向了复杂、丰富而又奇妙、无穷的“过程”问题。注重结果更强调过程,这虽对传统的理论视野提出了严峻挑战,却给我们的科学教育改革带来了启示和指引,从而回答了上面提出的问题,即科学教育改革的“原点”应是科学过程。事实上,在当前国内外的科学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努力下,科学过程作为科学教育改革的“原点”问题,虽不明晰,但已凸现。例如,科学探究已成为当今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思想,这是国际上专家们达成的共识并给予高度评价。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所描述的预想状态下,探究比“作为过程的科学”又前进了一步,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各种技能,例如观察、推论和实验。新的预想状态包括“科学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进行科学推理和批评性思维时把过程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6]我国科学课程标准(包括综合和分科科学)中也明确提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7]

    由上论述得出,科学教育改革回归到“原点”——科学过程,科学教育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习得科学知识是科学教育的根基,而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才是科学教育之魂,即让学生在参与、体验和享受科学过程中习得多种适应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科学问题做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从而成功地解决问题并加以自主创新。而将HPS融入科学教学,其目的即在于此。

    二、科学过程视野下HPS融入初中科学教学的一个案例

    (一)演示现象

    多媒体演示:一粒种子经萌发生长到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教师提出植物生长的养料究竟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根据书本知识或已有经验可能知道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有关,那么光合作用中的条件和过程是怎么样的?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研究得到光合作用的过程的?从问题出发,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强烈欲望。科学离不开对现象的观察,从现象出发提出问题,科学的产生也来源于问题的提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引出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就上述有关光合作用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积极地和创造性地思考。收集学生的观点如下:

    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植物白天不会吸收氧气。

    因为土壤中养分不足,所以植物才需要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产物是淀粉和氧气吗?

    是不是植物体的任何叶片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呢?

    教师不对观点进行评价。

    (三)学习历史

    科学知识是植根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家的观点也不一样,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现象也会有不同的观点。科学知识也是暂定性的。

    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生长来源是食物而提出观点:植物生长来源应该是土壤。给学生提供科学史料,引导学生讨论或探索这些观念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认识的时代制约性,重点突出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结合科学史中几个着名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归纳这些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下页表1)。

    此外,还可以补充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是降低,日落后完全停止。进而得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还可以补充说明恩吉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证明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等相关研究。

    (四)设计实验、呈现科学观念和实验检验

    全班分组后,引导学生要从多种多样的观点中选择某种观点进行实验设计,证明自己的观点和科学家的观点。如设计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等。这一环节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科学家的思考和探究,同时理解对同一自然想象科学家会有不同的解释。

    教师讲解光合作用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如果学生还有自己的观点与当前的科学概念不一致,就需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检验,由实验现象的观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最终得出结论,形成科学观念,即实现由原有的错误观念向科学观念的转变。例如,有学生认为叶子的任何部位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为了消除学生这一迷思概念,可以让学生利用银边吊兰进行对比实验,从而帮助学生明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也有学生认为植物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而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不会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这可以让学生做测量白天绿色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从而促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白天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五)总结与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讨论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的内容、方法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如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却失败,甚至有时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光合作用的内容是什么?有关光合作用还有什么问题?仅仅通过上述的几个实验能否揭示光合作用的机制?其实还有更多的科学家继续探究光合作用的机制。

    HPS融入科学教学,上述的五个步骤可以完整地呈现,也可以着重体现学习历史、科学观念和检验这两个环节,这样也能很好地体现科学本质。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蕴含了科学的发展历程。而且历史上也会出现错误的观念。经过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和归纳总结,使新的科学概念被人们接受,能更好地解释自然。很多经验性研究证明学生对科学的认识过程会重述科学知识发展过程的某些特征。而且学生对一些科学概念的错误认识,同古代科学家或哲学家的认识相似。如果教师可以预期学生可能存有的先前概念,及学习上可能遭遇的困难。那么利用科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思考,有利于建构更成熟的科学概念。

    三、实践反思

    为了更有效地把HPS教育融入科学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

初中科学教案例7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探讨实习学生特别是男生在妇产科实习中的教学改革方案。方法 将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2004级及2005级学生159人分为试验组80人,对照组79人。试验组采用强化综合教学法:包括优化岗前教育,开展心理疏导消除性别差异; 进行模拟技能示教;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术; 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定人带教;创造良好环境,在制度上保证实习计划的完成; 教学模式从 “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小讲座及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定期评价教学工作,及时改进。对照组仍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后,进行自编问卷调查,每份问卷分2部分:教师对实习同学在妇产科实习态度的评价,教师对实习同学妇产科技能掌握的评价。利用spss13.0软件统计结果 试验组在男生对妇产科实习的态度、男生在妇产科实习的效果等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改革方案有利实习同学特别是男性学生的妇产科实习。

【关键词】  妇产科;实习;教师;男性学生;教学改革

exploring a comprehensive reform program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wang yi-quan,wang zhu-ming, kan yan-jing,et al.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4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 comprehensive reform program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for internship students, specifically male students.methods 159 students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80 students), control group (79 studen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lies the enhanced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 that included optimization of pre-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eliminate gender disparities, simulated skills, demonstration of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carefully selected teaching teachers, creat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e completion of internship program, teaching pattern from the "teacher-centered" changed to "student-centered", carry out small seminars and case discussions, evaluate of teaching method regularly and improve timely.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fter practice, we conduct survey, each questionnaire divided into 2 parts: the attitude of internship students to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ractice, the evaluation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e spss13.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male stud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attitud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ractice, and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ractice effec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program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benefit for internship students, specifically male students.

[key word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internship;teacher;male students;teaching reform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对临床技能、操作要求较高。妇产科的患者均是女性,特别是检查、诊断涉及其隐私部位,由于各种原因,在临床实习中往往会遇到患者拒绝实习同学特别是男性学生的接诊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妇产科的实习效果。因此,妇产科的教育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思想是难以适合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特别是男生教学改革,初步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7月-201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实习的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2004级及2005级的全部学生。选择80人为试验组,79人为对照组,共计159人。试验组年龄(21.93±1.15)(21~24)岁,男生22人,女生58人;对照组年龄(22.13±1.05)(21~25)岁,男生21人,女生58人。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年龄(t=1.15)、学生性别构成比(χ2=0.35)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1.2 教学方法 试验组采用强化综合教学法:优化岗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开展心理疏导消除性别差异; 进行模拟技能培训,使实习同学特别是男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示教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术; 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定人带教;创造良好环境,在制度上保证实习计划的完成; 教学模式从 “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小讲座及病例讨论、教学查房;定期评价教学工作,及时改进。对照组仍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性的岗前培训后,即下科室学习。

1.3 评估方法 两组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实习6周(妇产科门诊2周、妇科2周、产科2周)后,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带教老师回答,当场收卷。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率100%,问卷合格率100%。

调查问卷由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两种组成,为自行设计。老师问卷共设计30 题,其中29题为客观选择题,1题为简答题,供教师自由回答。每份问卷分3部分:评价实习同学特别是男生对妇产科实习的态度、实习同学及男生在妇产科实习的效果、对妇产科实习的建议。学生问卷另撰文论述[1]。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客观选择题进行统计,对简答题进行人工统计

2 结果

2.1 教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的评价 见表1。表1 教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态度的评价

2.2 教师对实习学生的妇产科技能评价 见表2。表2 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技能评价

2.3 教师对妇产科实习的建议 同学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从容镇定、充满自信,在接诊患者时眼睛里只有患者,而无性别的概念,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实习同学往往只注意提高临床能力,忽视人文关怀。在给患者检查时,态度真诚、注意给患者保暖、体贴关心患者、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赢得患者的配合,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讨论

3.1 妇产科实习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国内随着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妇产科已成为医疗纠纷高发专科之一。在国外由于其医疗特性,在医疗职业保险划分中,妇产科医生保费最高。由此可见,妇产科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医疗风险最大[2]。

由于妇产科服务的对象均是女性,往往还涉及个人隐私,再加上受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的影响,尤其是当前患者、孕妇有权选择医生,患者与家属不愿配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的事件时有发生,不愿意在学生,特别是讳忌男性学生在场时做示范,更不愿接受男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妇科检查[3]。加之受到愈演愈烈医患纠纷的影响[2],患者常常不能接受男性实习生诊治,并拒绝男生在场,妇产科教师在带教男学生上也有为难情绪。

部分男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部分男学生认为毕业后不会从事妇产科工作,他们认为学好妇产科用处不大,不愿把时间、精力用在妇产科。同时,性别差异也造成了男生产生一种本能的对这门学科的心理抵触。因此,常常找各种借口缺席,在实习中学习的主动性也比较差,态度不够端正[4]。

3.2 妇产科实习最突出的矛盾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生成为一名医生的重要环节,必须经过临床工作的一系列严格的培训,包括亲自管患者、书写病历档案、患者的体格检查、诊疗技术操作以及手术、治疗措施等等。只有在医疗过程中不断的实践,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才能提高。

患者来就医则是要求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得到具有良好医德医风、高超的医疗技术医师的诊疗,其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当然不愿接受在医院等级中没有级别的实习医生的服务。而妇产科的临床教学活动直接涉及妇女的婚姻、家庭及生育等隐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对德高望重的医生, 许多患者仍可以正当地拒绝医生将其作为临床教学的对象,特别是男实习同学。

新形势下医学生的妇产科临床实习最突出的矛盾是学生的合法权益与患者权益的冲突。

但躯体的疾病使得患者及其亲属渴望关爱,希望医生询问病史及体检仔细,多查房,多解释。这些特点说明,医患之间有沟通的基础,有建立融洽关系、患者配合教学的可能,但比以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3.2.1 妇产科实习中综合改革方案的初步探讨 近几年在妇产科实习中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的尝试。强化综合教学法为:(1)优化岗前教育。将医德医风教育贯穿实习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开展心理疏导消除性别差异。(2)重视技能培训。使实习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实习同学入院第一天,专门安排一位主任医师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先在妇产科模型上操作,反复练习,特别关注男同学,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实习。(3)进行医患沟通的培训。由经过培训的同一位老师指导男学生认识女性患者心理,指导男学生对患者的心理有较透彻的了解,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学会接触不同类型的患者,培养运用恰当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能力,使男学生从客观上认识到医患关系中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内涵。(4)改革带教方法。带教老师在妇产科教学中常须灵活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手段来保持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根据不同的内容灵活用不同的教学法加“直观式”、“学导式”、“启发式”、“讲授式”等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定人带教。选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临床操作,且有一定带教能力的医生进行带教。每个临床教师除了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态度外,同时不能因为是学习妇产科就对男学生有所忽视。对不予合作的患者,老师要耐心解释来赢得患者的配合。(6)创造良好环境,在制度上保证实习计划的完成。妇产科的临床实习时间为6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分别实习妇科门诊、产科门诊、人流室、妇科病区、产科病区和产房。因实习时间短,再加上初到临床,不断换科,存在着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特点,为了保证实习的圆满完成,除了院级管理外,每个实习科室均有一位副主任以上的医师承担教学秘书,负责实习的安排。同时对门诊的科室要求每周一次小讲座,病区每两周不少于一次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医院每周举办一次院级学术活动。(7)定期评价教学工作,及时总结改进。为了使临床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加强监督与检查,及时进行教学评价。设计了小讲座评价表、专题病例讨论评价表、教学查房评价表、实习教学质量评价表、教学反馈表,请学生与教师填写。了解学生对教学形式、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临床实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了解教师带教中的想法,针对问题及时协调,不断完善和保障实习目标的实行。

3.2.2 强化综合改革方案初步的成效 绝大多数实习同学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实习同学普遍认为男生应学好妇产科,知道其重要性[1]。在教师眼中男生对实习非常重要及重要占了64%~71%,比同学自我评价低(95%~98%)[1],但在此次研究中两组间无差异。经过强化综合培训,同学们在做妇产科操作时心态有了明显好转;对诊疗时是否有性别概念也较明确了;男生行妇科检查也较从容了,两组有明显差异,见表1。但男同学面对女患者时从容镇定还要进一步加强,当被患者拒绝时,男生表示可以理解的人数是增加了,表现为一种容忍与宽容,与长期所受到的教育有关,但无统计学意义。老师认为男同学实习时间没有必要延长,同学预习及遇到问题解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被拒绝的男生、女生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带教老师对实习学生的总体评价及对男学生的总体评价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试验组学生临床实践如病历采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检查操作的能力远远大于对照组(p<0.05),但参加各种学习、医患沟通的能力、临床思辨能力未见显著提高(p>0.05)。

学生在妇产科实习的成果,从表2中显示试验组妇产科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因此临床技能培训、仿真模具的使用非常有益。因妇产科所涉及的器官大多位于盆腔内,学生需要用手感知其大小、形状、位置,如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难免笨手笨脚,引起患者不适与反感,遭到拒绝,所以仿真模具的操练在临床教学中必不可少。试验组入院第一天,由一位主任医师带领在妇产科教具上操作,熟练后再进科室,学生动手的机会大大提高。现代医院人工流产几乎均为无痛,患者在麻醉下处于昏睡无知觉状态,同学操作时心态更能放松,带教老师认为男生动手能力超过女生。

在实习分组上,注重男女生搭配,主要是考虑尽量避免两个或以上男生同时检查一个患者,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减少患者对男生的反感,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从而取得患者的合作[5]。但两组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差异无显著性,这就要求在此项工作上多下功夫。可能与妇产科每位医生虽非常注重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但更重视保证患者满意,无医疗纠纷的发生。特别是患者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减少了沟通带教时间有关。学生特别是男生更希望老师能首先与患者沟通好,以便他们有更多操作实训的机会。当患者稍表现有为难情绪,他们就退缩,寄托于老师,对老师的期望值较高,若未能实现他们则认为老师应进一步努力。老师则认为学生需提高自身素质,体现人文关怀,努力提高与患者的交流能力,在与患者熟悉的基础上,使患者能接受问询与检查。

3.3 教师是医学教育的基石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简单重复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已不能满足现代临床教学的要求, 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 才有可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

一名好医生不等于是一名好老师, 要做好一名临床教师,除做好自己医疗和科研的工作外, 还必须负起责任, 认真培养下一代医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带教老师在任何诊疗检查操作前都要反复向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在学生充分领会后再进行实际操作,充分利用仿真模具很好的填补了这一空白,学生操作时要做到放手不放心,既要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又要保证医疗安全,在学生操作后进行点评,及时解决存在问题,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其次, 带教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医学发展迅速, 知识更新快, 人们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既多又直接(包括医学知识讲座、书籍杂志、通信、互联网等形式),这要求任何一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 这样才能在医学界立于不败之地, 对临床教师而言尤其重要, 只有自己不断进取, 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领域也获得了突飞猛涨的进步,医学知识日新月异, 人们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 临床诊治和预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现有的教科书和教学大纲已很难跟上现代医学的发展, 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发展的动态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安排以满足这些变化, 将学习内容和临床实际相结合才能满足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医疗市场也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患者就医有了很大的选择性, 对医院和医生乃至诊治方案的选择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同时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 因此医院和临床医生在日常医疗和教学活动中必须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等有关权利, 这给临床医学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既往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已不符合当前医疗市场的变化, 作为临床教师, 应提高法律意识, 正确处理好医疗和教育的关系,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来积极开展临床医学教育, 为培养新一代临床医生和拓展医疗市场而积极努力。

学生在医院学习期间, 由于时间的限制和患者就诊情况的不同, 他们对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很难完全满足以后工作的需要, 因此, 在临床教学中, 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 适当采用一些其他手段弥补临床实习中的不足,如模具、图片、录像、多媒体等[6],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 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

总之, 当前医疗形势的变化和医学迅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和获得的快捷、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使得临床医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需要临床教师不断改革和摸索, 以最大限度地应对挑战, 认真负责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医学生, 为培养新一代名医而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童华,王一荃,申艳,等.妇产科男性学生实习教学教学中实施强化综合改革方案的尝试.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20(6):6-10.

2 董恒进.医院管理.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2002,126-137.

3 童华,蔡满红. 改革教学方法,做好男学生在妇产科的实习工作.医药世界,2007,98(9):153-154.

4 胡文胜,王健敏.新型医患关系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民革与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6):39-40.

初中科学教案例8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一定的教学目的为中心,在临床教学中,将临床真实的、典型的病例整理精练,使之成为供学生思维和判别的案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互相探讨交流等形式提高自主分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老师负责组织学生对每一个案例进行研读、查阅、自主分析并进行讨论交流,主要是教会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基本原则,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及掌握。我们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两个年级部分班级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07级和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每年级各10个班级,入学时均随机分班,在校期间各科学习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每一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共235名学生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为实验组,其中2007级117名学生,2008级118名学生;男生83名,女生152名,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2.12±4.65)岁;同时再随机抽取每一个年级各2个班238名学生采用传统儿科教学法作为对照组,其中2007级118名学生,2008级120名学生,男生59名,女生179名,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82±4.53)岁。

2.方法

(1)选取典型案例:依据本教研室制定的儿科学教学大纲为指导,精取、撰写具有代表性的多发病、常见病的案例,指定本教研室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编写案例,案例由一个真实病案改编而成,范围包括儿科学各系统疾病,另外还涵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传染病学等多系统多学科的知识,选取、编写的案例要求目的明确、客观真实、启发性强及结果可多元化等。案例配备有多媒体课件,内容必须包括以下几方面:临床资料、相关需要讨论的问题以及参考答案等。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自身特点而有所不同,包含课前自习、课堂提问、课堂讨论、总结归纳等,课前要认真备课并书写教案。

(2)案例教学的实施:对实验组实施典型案例教学法,具体方法为:①理论课后,教师给实验组学生布置事先准备好的案例,要求学生课后针对本案例做出相关的准备工作,提出的问题可包括如下内容:本案例的疑难问题、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初步的诊断有哪些、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如何、鉴别诊断有哪些、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判断治疗效果等。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作好归纳总结。②上见习课时除了按规定的内容查看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并简要总结后,留出约30分钟时间针对上次理论课所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言及讨论为主线,教师仅作适当的答疑、启发及引导,并作最后的总结归纳。对照组则实行传统儿科教学方法,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授教科书理论知识,辅以适量的课堂提问,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思路并控制教学进程。传统教学方法以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主,配合少量案例,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对案例的经过及结果进行讲述,基本不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及讨论。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由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对学生的考评内容由本教研室高年资教师共同编写,考试之前一律不单独进行辅导,不划重点或圈定考试的主要内容,采用同一试卷进行闭卷考试,统一评卷标准。

3.教学方法评价实行不同教学方法后,采用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评判其可行性和效果。

(1)考试评价方法:闭卷考试由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两部分构成,理论部分占总分的65%,包括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题型。案例分析部分占总分的35%,所有内容均严格符合大纲要求,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诊断思维方法、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等内容为主,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及病例分析考试成绩,评估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儿科学理论教学的效果及可行性。

(2)问卷调查:针对实施案例教学法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有无提高学习效率;②有无提高学习积极性;③是否提高临床思维能力;④有无加强对三基知识及疑难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⑤有无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⑥对实施案例教学法有何意见。对教学效果及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2.实验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明,实验组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典型案例教学法,97%(228/235)的同学认为该教学法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疑难重点的理解及掌握、对三基知识的掌握、形成科学的临床诊断分析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均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认为对能够逐步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起关键作用;11.9%(28/235)的同学虽然对本课程感觉到较其他课程有更大的学习压力,但仍认为实施案例教学法对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417%(98/235)的同学认为分班人数过多,不利于教学开展。讨论儿科学的学习遵循基础课、专业课、见习课及实习后毕业等渐进性的形式进行[1],传统儿科专业课理论教学多采取依照教学大纲、教师理论讲解为主,辅以适量的课堂提问,由教师引领学生的学习思路并控制教学进程,以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主,配合少量案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理解及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不多,教学大纲上要求掌握的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会的内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欧美等发达国家医学院校在教学中讲究灵活性、科学性、有效性和个性化,在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更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2,3]。典型案例教学法能够减少理论课学时数、增加临床见习课学时数,强化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临床诊断分析思维能力,将原本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案例作为教材的有力补充及延伸,以其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科学性、学生主体性、综合性、启发性、实践性、动态性及重复性等特点,将教学场景与临床实景有机结合,理论不再抽象,一个个案例好像活生生的病人出现在学生面前,理论和实践无缝结合;这种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分析能力、看病及治病能力,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毕业以后能以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工作态度、正确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胜任医生的工作。

典型案例教学法要求选取具有典型的常见病、多发病,要求其代表性及可操作性强,典型的病例能让学生去探究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生机制,推断出诊断依据及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用药,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的能力。本实验组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典型病例教学法为绝大多数学生赞成,教学效果良好,只要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将教材内容与案例教学同步进行,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必将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4]。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分部分教师认为案例教学以增强教学过程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目的的错误思想,案例不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够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

典型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观察能动性和自觉性要求较传统教学高,其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必须课前自习教师要求掌握相关的知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教学进程能否顺利进行有较大关系,课前准备的态度、准备的充分程度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决定,准备不够充分会使学生在案例讨论时不敢发言、无法发言,影响教学效果。另外,案例教学课堂必须对学生人数加以考虑,人数过多不利于案例教学的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可能因学生背景、学科类型及班级人数而异[3]。

参考文献

[1]蔺世平.中外儿科医学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2):4546.

初中科学教案例9

观察法:如,在进行“汽化”教学时,可这样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教师让学生把用酒精浸泡过的湿棉球包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有什么变化.②学生做实验,进行观察,很快就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在下降.③教师又让学生对着包着湿棉球的温度计扇风,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④学生做实验,进行观察,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在很快下降,等到棉球干了,温度计读数却上升了.⑤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由此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学生会提出一系列问题,例如“为什么棉球湿时温度计读数会下降?”“为什么对湿棉球扇风时温度计读数会下降更快?”等.然后教师总结:“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学会了提出问题,一般来讲,提出问题之前都需要对有关的现象进行详细地观察,提出有客观依据的问题.”这样就渗透了运用观察法提出问题的教育.经过这样的训练一两次以后,在探究教学中学生自己基本上就会用观察法提出问题了.例如在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只要先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几种现象,即移动光屏和蜡烛,让学生看到放大的像、缩小的像等.然后教师就可以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由此想知道什么问题吗?”学生就有可能提出:怎样才能得到放大的像?怎样才能得到缩小的像?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用凹透镜行吗?等问题.

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讲,先进行实验,再在实验中进行观察.用实验法来研究浮力与体积的关系时,可这样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学生做实验.先把橡皮泥揉成球放入烧杯的水中,橡皮泥在水中下沉,最后沉到水底,再把橡皮泥做成船状放入水中,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②教师提问“根据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

同样地,对于联想法例如紧接着上述例子,可通过教师引导:同一块橡皮泥两次在水中的状态不同,你见过轮船吗?你对轮船在水面上航行有什么疑问吗?”对此学生将会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且提出一系列问题.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法、实验法、联想法等多种科学方法提出问题.”这样就渗透了运用科学方法提出问题的教育理念.

运用比较分析法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大小关系时,可这样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教师可先出示这样两个实例:一是灯泡接入电路时,灯泡热,与灯泡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二是与大功率电炉相连的导线为什么显著发热.②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两个实例提出问题: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流产生的热量是不是与电流和电阻有关?电流产生的热量除与电流、电阻有关外,还与其他什么因素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案例

创设情境法:在教学“平面镜成像特点”内容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猜想:①教师先播放视频,学生观察.视频内容是小华到商场买衣服,通过平面镜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发现自己举右手时,镜子里的小华却举起了左手;自己往后退,像也往后退;尤其是把手放在镜面上时还能于镜子里的手像重合.②教师引导:“奇怪吧!不信你试一试,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你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那些猜想呢?

分析比较法:在教学“汽化”内容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猜想:①教师用湿的酒精棉球在黑板上画出相隔一定距离,并用大小一样的圆,其中一个圆用红外灯照射,让学生观察哪个圆干的快.②学生观察到用红外灯照射的哪个圆干的快③教师此时提问“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请你猜想.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学生可能会认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也越小.教师可这样来引导学生猜想:“请学生观察粉笔A在平面镜前由近而远地向平面镜移动时所成的像,用相同的粉笔B移动到A像的位置,比较像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大小.”通过平面镜成像情况的再现,给学生一个仔细观察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机会,学生的猜想就有了根据,防止胡乱猜想或模式化.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有关现象,再在这些现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比较,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再做出猜想和假设.这样,不仅学生能提出科学的猜想,而且对学生渗透了一种科学方法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教案例10

1.我区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联合体的建立与形成

举措一:就是建立地理学科教学联合体组织机构,实现教学联合体活动的规范化、长效化管理。

全区共19个初中学校,我们建立四个教学联合体,每个联合体四五所学校,每个联合体设定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组长,并且实行教研员、教学联合体组长、各校教研组长的层层管理。

举措二:就是策略跟进,建构教学联合体的研训机制。

一方面注重教学联合体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活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科学制订学科研训活动的计划、目标,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实行“实践―反思―实践”的活动模式,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切实从活动中提升经验,提高研究质量,发挥教学联合体应有的作用。

举措三:就是主题引领。

教学联合体本着活动有内容(各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内容有主题,主题有辐射,辐射有生成,生成有收获的研训思路,把教研和培训有机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提高区域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性。

2.“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这一研修主题的确立

在这一局域片本研修的机制下,2013年我们大连市初中地理学科提出“引―领―提―达”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教师提升、实现学习目标。在这一大背景下,随后的2014年,我带领我们沙河口区初中地理学科的全体教师一起研究,确定“自主导学”教学模式,即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辅以教师点拨与提升,完成学习任务。

而我区部分学校的学情是:每班学生数量较少,形成天然的小班,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又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学生学习初中地理学科的时间基本只有课堂40分钟,如果老师喋喋不休地占据大量时间,学生没有训练地理能力、消化地理知识的时间,等到初二中考时就会攒下一大堆问题解决不了。而“精讲多练”恰恰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强化学习效果。为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2015年下半年,我们的第四教学联合体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作为近两年的研修主题。

二、策略构想――“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科高效课堂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的研修构想及策略

这一主题研修的宗旨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即“精讲多练”。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开展交流和合作,可以很好地发挥群体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不仅能改变教师垄断课堂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而且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1.研修方法

考虑到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他们选择的研修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课堂观察法和研讨法。

2.前期研修解决的问题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研修,已经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

(1)如何进行分组和分工?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确定学习小组。因此,他们在最初进行研修时,首先关注的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分组和分工”这一问题,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这为开展研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他们主要就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座位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结论: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每个小组应选出一名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兼备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为组内每个成员分配合适的学习任务。此外,关于座位,应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安排在组长左右两侧的位置,便于组长检查和指导,而学习能力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可以坐在相对边缘的位置。

(2)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多长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纯的小组讨论问题,因为组内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经过研修,老师们认识到,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时完成较简单的学习任务,而这一过程也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这样学困生在自主学习时,针对简单问题遇到的困难就可以随时解决;当多数学生遇到较复杂或较综合的学习任务而不能独立解决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而这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无疑像一场及时雨一样,来得恰如其分,不仅能让学困生解除疑问,体会成功的喜悦,还能让学优生发挥所长,帮助他人之余,提高表达能力。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如果太短,学生可能来不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互相交流,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如果太长,就会降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此,联合体老师们达成的共识是:要实现有效学习,就要保证有合适的小组学习时间,即刚刚好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不至于半途而废,也不至于有空闲时间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任务难度后适当增减时间。

(3)以什么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初中生处在十三四岁的年龄,正是争强好胜的时期,如果利用好学生这一特点,必能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服务。关于这一点,老师们已经在研修过程中印证――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合作积极性,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面临任务时,小组成员往往会更多地关注“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更积极地为小组贡献自己的智慧。

3.近期研修拟解决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是否有章可循?怎样才能通过有效的教师指导,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回答问题和课堂展示中?带着这些疑问,在近期研修中,他们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实际课例为载体,以下列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的实施研修:

(1)教师是否通过角色转变,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2)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否有恰当的指导?

(3)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到底应该讲什么,如何讲,才能更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教师是如何创设情境和激发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

(5)教师的评价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实践探究――我区第四教学联合体活动纪实

2016年4月27日,第四教学联合体在我区的格致新校,以该校张丽老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的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课为课例,进行教学联合体的研修。

听课之后,他们进行了相关研修,研修之后达成以下共识:

1.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

在《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这节课里,老师时而是组织者,时而是参与者,时而是引导者。教师角色定位的成功,应该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这种教师身份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方面,需要遵循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划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同时在组织学生讨论、寻找依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适当引导和点播。

3.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和小组活动评价机制是调控学生参与度与覆盖面的关键。

首先,小组内每个成员分工明确,人人有具体事可做,这样每个成员的参与度就高、实效性就好。其次,老师设置问题的难度有梯度,回答问题时注意到每个层次的每个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回答问题或者展示的机会。再次,本课小组活动的评分规则中规定,整节课每名成员都发言的,在PK结束后,会另外加分,以示奖励。

4.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必须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时间,尽量做到先学后讲,根据每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处理好“讲”与“不讲”的关系。

(1)知识含义、结构、层次层面的教学内容。如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老师讲了,但只是在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用简单的语言总结概括,精准简洁,一语道破。

(2)学习方法指导类型的教学内容。如关于“如何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老师没有直接讲,而且是先提问学生,尽量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等学习过程,思考同类知识学习方法上有无可借鉴之处,在学生思考无果之后,给出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文字描述,给学生以启发与引领,小组讨论完成,最后在各小组交换小白板互相批改和展示中,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这样解决起来就得心应手、顺理成章。

像“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成因”的掌握程度和要求,老师巧妙地将有声的讲变成无声的讲,利用直观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并强化,效果颇佳。

本节教学内容,就知识本身来说比较简单,所以老师把大部分内容放在小组合作中得以解决,教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讨习惯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又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对教材拿捏得很准。如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西北地区干旱的成因,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等,都是利用小组合作,运用景观图连线、看图填空等多种形式,通过各种习题训练方法加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5.要让学生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1)小组合作学习要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找到乐趣,拥有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获得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尤其要关注学困生。

(2)小组合作学习要给学生提供满足需要的机会和形式。

(3)小组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刺激成功的欲望,从而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

6.在课堂教学评价上的思考。

(1)教师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本节课,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会说“很好”,并用到“表述完整”、“准确”等词语。这种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促进组内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给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为“合作学习”步入成熟注入新的催化剂。

(2)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做必要的修正和补充。所谓积极的评价绝不是一味地表扬,要适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到前面指图说明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主要地形区、干旱形成的原因等教学过程中,老师多次纠正学生的指图规范,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要会读图、会看图、会用图,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评价中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将知识进一步内化。

(3)经常评比最佳小组,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要使小组合作更有效,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要做好预设、指导到位;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完善评价,调控秩序。这些都属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行为策略的精细化追求。

初中科学教案例11

在初中教育工作中,每门科目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初中政治也不例外。因为初中政治本身的理论性相对较强,如果教师想要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政治的相关知识,其在教学期间就必须要将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不同政治知识的原理和应用范围等,以此来确保初中政治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作为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做好理论知识准备工作,可以说是确保案例教学法能够被充分融入政治教学中的前提。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要以理论知识为前提,用理论知识为分析初中政治理论做支撑,提升教学分析的说服力。在正式应用案例教学法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例如,在教授“国家主人广泛的权利”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之后,通篇阅读该章节中的所有内容,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内容,并借助观看法制新闻和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来搜集相关资料,确保学生能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在完成理论准备工作后,教师就可以按照自己搜集到的同课程有关的案例,结合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设计案例教学方案,并确保自己设计的案例内容包含了学生所要学习的所有知识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案例来设计教学分析,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表现的分析,了解学生的自学程序和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难点,从而进一步完善政治教学方案。

二、展开政治案例教学组织

在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政治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这些政治案例进行讨论,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以及凸显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案例教学中,初中生可以借助问题讨论的方式,对案例教学问题展开独立性的分析与思考,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模式。为了确保此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在案例教学中顺利施行,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结合学生对初中政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设置教学案例的讨论问题,以此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念,且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在课堂教学期间营造出轻松愉悦的问题讨论氛围,让学生可以不借助上台发言就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案例教学中设置课堂讨论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使自身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够由此得到较大的提升。在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出大约二十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当自由讨论工作结束后,每小组可以派代表综合性地阐述本小组成员的观念,而小组内其他同学也可以对该观念进行适当的补充。而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时,也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念有条理地表述出来。此外,教师在组织学生对教学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需要简要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采用适当的方式表扬在该教学环节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激励每个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念。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则可以采用较为温和的方式来指出他的问题,以此来确保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延伸策略

之所以要在初中政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实际政治事实和案例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政治科目从具体到一般知识的学习任务。作为一门同学生自身发展、国家社会具有密切联系的初中教学学科,初中教师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借助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社会发展观,还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教学案例时的思维素质,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的方式来架构起完善的政治知识内部分析系统,以此来完成单个或者是多个案例的学习工作。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作为初中教学工作中的必修课程,开展该科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经济、思想、哲学价值,掌握基本的社会尝试,建立起正确、完善、全面的探索和分析能力。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弥补因为政治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比例过大所造成的教学缺陷,提升初中政治的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