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商业模式研究

商业模式研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6 09:31:49

商业模式研究

商业模式研究例1

引言

目前。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扭转竞争格局,改变竞争态势的重要战略工具和手段之一(Masanell&Ricart,2010)。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苹果公司通过引入iPod产品,将音乐播放器和在线iTunes store结合,从而颠覆了移动娱乐,创造了一个在线平台音乐分享和销售的市场,实现了公司战略转型和盈利模式的创新。所谓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是指企业运作的模式和逻辑,它更多强调的是对交易模式、内容、结构和管理的设计(Zott&Amit,2007),其反映的是企业的战略选择(Masanell&Ricart,2010),是企业的将技术资源等外部输入转化为经济绩效的关键黑匣子,其目标在于通过对外部机会的把握和利用实现对企业价值的创造(Chesbrough&Rosenbloom。2002)。

既有的研究表明,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会正面积极的影响企业绩效(Zott&Amit,2007)。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企业家的认同。例如,美国经济学家智库近期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54%企业家认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比产品服务创新更能带来竞争优势。此外,IBM公司通过对全球750家企业的调查发现,企业领导人认为市场竞争优势的维持更多的依赖企业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创新(PohIe&Chapman,2006),因此对企业而言,商业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于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较为丰富,现有文献关注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前置因素(Zott&Amit&Massa,201 1)、结果绩效变量(Zott&Amit,2007)和调节变量(Zott&Amit,2007),以及商业模式的一般构成要素(Zott&Amif&Massa,2011)。但是既有研究存在一个重要的研究不足,即以往在考察和研究商业模式时,其研究对象是企业个体,但是对web2.0时代下涌现出来的各种平台型企业(platform company)的商业模式的关注和研究较少。平台企业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个体企业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平台企业面对的是双边市场(two-sided markets)、平台企业搭建出来的平台是一个包含各种种群和成分的商业生态系统、平台企业更加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和生态系统中价值的流动和合理的分配。因此,以往以孤立的单边企业为对象的商业模式研究结论并不能适用于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特征的服务于双边市场的平台企业。

随着淘宝、阿里巴巴、苹果等平台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崛起。很多互联网企业为了抓住web2.0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开始思考和研究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的构成和本质,想藉此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和战略升级。因此。对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的探索和揭示就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认为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平台企业在生态系统合理有效治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五种类型的价值活动和价值模式,实现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群的共生、和谐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因此,本文对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的解析包含四个方面:平台生态系统的种群构成、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活动和价值模式、平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和平台生态系统的绩效衡量和评价。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探索和研究,以期为web2.0下互联网企业转型提供思路和建议。

平台型企业的独特性

平台企业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平台将供应商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关联,促进两者之间的交易的形成。例如,淘宝平台,它通过提供给卖家和买家之间的沟通、交易、协调和对话的平台,促建买卖双方需求的满足,实现交易成本的较低。一般说来,平台企业的目标客户包含两类:供应方和需求方。平台企业扮演的角色就是通过中介。建立起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的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平台企业本身并不一定直接生产产品和服务。由于在平台上所进行的交易涉及两边,因此,平台企业也叫做双边企业(Rochet andTirole。2004)。

与单边企业相比,平台型企业具有以下的典型的特征:

(一)平台企业服务的对象是双边顾客

从交叉网络外部性来看,平台企业服务的对象是双边顾客(供应方和需求方)。并且,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并非是隔离和孤立的,两边的客户之间存在互动和交叉网络外部性。也就是说,一边客户数据的变化会影响另一边客户所感知到的效用大小,平台企业服务的双边客户之间会相互影响。但是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他们服务的对象是单边企业,对于单边客户,往往仅仅存在单侧的用户内部的网络效应(Landsman&Stremersch,2011)。

(二)存在价格非中性现象

从价格结构上看,存在价格非中性现象。价格结构是指平台向双边收取的总价格水平在双边用户之间的分配结构。价格非中性是指平台总的交易量会受到总的进入费用在双边客户之间的分配,也就是说,如果价格结构发生变动时,平台交易量和利润就会发生变化。但是,对于单边市场而言,其是不具有价格非中性的特征的(张利斌、张广霞,2012)。

(三)平台企业构建的是一个包含很多种群的复杂经济体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平台企业构建的是一个包含很多种群的复杂经济体,并且各个种群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共生和制约的生态系统。因此,对于平台企业而言,采用的研究视角需要与以往的单边企业有所不同,一般需要从生态系统或价值网络的角度去考虑和研究(张利斌、张广霞,2012)。

(四)扮演的角色存在差异

平台企业扮演角色一般是是市场制造者、支持者和维护者,建立起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的联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Grewal、Chakravarty&Saini,2010)。而单边企业,很多情况下,他们充当的角色是平台系统的参与者,有时扮演的是关键群体角色(即供求双方),有时是扮演交易所需的支持和辅助角色。

(五)价值导向存在差异

平台企业构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因此其不仅仅看重系统内的价值创造,并且它也很强调所创造的价值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得到合理的分配。而对于单边企业而言,他们更多的只是以自身为关注重点,更多的思考如何创造价值(李强、揭筱纹,2012)。

由此可知,平台企业与单边企业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和差异。因此,以往基于单一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的一般性结论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平台企业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平台企业商业模式的特性和结构。

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

本文中,我们认为平台企业构建自身商业模式的重点和目的在于实现平台系统内部不同种群构成稳定和谐的共生和存在,即使得平台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和经营下去。要使得平台系统内部种群的和谐生存和发展,平台企业就需要创造独特的价值模式,例如价值主张、价值生产、价值传递、价值获取和价值分享,从而使得各个种群都能够获得持续不断的能量和价值来源。并且平台企业价值模式的运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基础就是平台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治理和管理模式。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它是指基于平台治理系统之上的,平台企业通过合理和恰当的价值模式来实现平台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种群持续长久的生存和经营下去的经营之道。

因此,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包含四种成分:平台生态系统的种群构成、平台生态系统的治理模式、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模式、平台生态系统的绩效衡量。对此,我们一一进行解释和阐述(见图1)。

(一)平台生态系统的种群构成和角色

平台企业所构建的是一个包含众多生物种群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同的物种和种群通过自我的定位和不同的角色承担和扮演,共同形成了一个具有依赖性和共生性的经济共同体和价值网络体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在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中,各个不同物种占据着不同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形成三种种群。即领导种群,关键种群和支持种群(胡岗岚、卢向华、黄丽华,2009)。

领导种群(见表1),即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他们一般是平台和生态系统的构建者,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领导者和监管者,在平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资源整合和协调的角色。例如,B2B平台中的阿里巴巴、B2C交易平台中的淘宝。领导种群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其扮演的主要功能和角色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匹配卖者和买者的需求。第二。管理和监控平台参与者的投机性,促进价值的创造和合理分配。第三,影响产品定价机制。第四,提供一些辅的服务等(Grewal、Chakravarty&Saini,2010)。

关键种群,是平台系统中进行交易的主体,包括消费者、零售商、生产商和供应商等,是整个平台生态系统中所有其它物种共同服务的和满足的对象,也就说其他物种存在的最大作用就是促进买卖双方交易的实现,较低交易成本。

支持种群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支持群体是平台中交易得以实现所必须依附的组织,例如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电信服务商以及相关政府机构等。这类种群并非完全依赖平台生态系统而生存,但是它们可以从优化的平台生态系统中获取远超过依靠自己竞争力可以获得的利益。另外一种支持群体是为实现平台交易而提供增值服务的提供商,例如营销服务提供商、技术外包商、交易咨询服务提供商等。对于这一类支持种群。他们寄生于平台生态系统之中,他们与平台生态系统共存亡。对于支持种群而言,采用利基战略更有益于他们的生存(Iansiti and Levein,2004),尤其当外部环境不稳定、处于快速变化和持续动荡的状态时。支持种群常常通过聚焦战略,例如集中服务于一个狭小并且清晰定义的细分市场,通过向平台企业和交易双方提供服务而获得生存机会。并且,在这个服务过程中,支持种群可以借此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自身差异化定位和独特的形象。

(二)平台企业的价值模式

我们知道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包含两个核心的构成:价值模式和治理模式。前者是实现平台生态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实现的关键。对于价值模式,以往文献在考察和研究单边企业时,提出单边企业的价值模式构成要素包含四个方面。第一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即企业如何选择目标顾客并通过产品或服务给目标顾客创造价值。第二价值获取(Value Capture),即企业如何设计收入模式和优化成本结构来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第三价值生产(Value Production),即企业如何整合外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生产出满足目标顾客需求的提供物。第四价值传递(Value Delivery),即企业如何通过客户关系管理了解顾客需求并借助分销渠道满足顾客需求(Morris&Schindehutte&Allen,2005:JOhnSOn&Ch ristensen&Kagermann。2008;Johnson,2010;Zott&Amit&Massa。2011)。

但是由前文可知,双边企业和单边企业是存在显著的不同和差异的,由此导致两者的商业模式存在不同。对于平台企业的价值模式而言,我们认为以往的单边企业价值模式研究至少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平台企业更多的是搭建了一个商业生态系统,因此需要以整体的、全局的、生态系统的视角进行研究。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很多组织和个体通过互依和联合共同组成一个经济体。因此,在平台这个生态系统中,平台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而稳定的前提则是要有合理的价值分享和分配机制。所以,对于平台企业而言,其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中需要包含价值分享这一元素。所谓价值分享(Value sharing)是指,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价值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种族间实现流动和分享(lansiti and Levein。2004)。因此对于平台企业而言,其价值模式应该包含五个基本要素:价值主张、价值生产、价值获取、价值传递、价值分享。

第二,以往的文献虽然对单边企业的价值模式构成要素进行了解析。但是由于平台企业是显著不同于单边个体企业的,因此,即使是相同的价值元素,平台企业所包含的内容和需要表达的含义与单边个体企业是不同的。下面,我们通过在五种价值元素上的对比,进一步解析平台企业的价值模式特征(见表2)。

在价值主张上,单边企业是通过提供某一产品或服务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但是平台企业并不直接提品或服务满足顾客需求。而是通过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该平台促进买卖双方的交流,对买卖双方的需求进行匹配,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从而不断的吸引更多用户的加入。

在价值生产上,单边企业和平台企业,模式较为相似,都是通过对内部和外部资源和能力的利用保证价值主张的实现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

在价值获取上,一般企业属于单边市场,常用的定价策略或者收益模式即通过考察成本因素、竞争因素和需求因素而制定适当的价格。但是对于平台企业,因为面对的是双边顾客,平台需要决定对谁收费,对谁补贴的问题。因为平台企业面对价格弹性不同且相互之间存在网络外部性的双边市场,定价的焦点问题是为交易平台的两边吸引尽可能多的双边用户。因此,平台往往不拘泥于某一边的盈亏,而采用不对称定价策略,以低价大力培育客户基础,通过网络外部性的作用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到平台上来交易,并在另一边收取高价以保证平台的收入和盈利。

在价值传递上,一般的单边企业都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将产品或服务传递给顾客,这是一种“推式的策略”。但是,对于平台企业,平台更多的是通过交叉网络效应吸引用户的加入。这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拉式策略”,即买者因为大量的卖者用户而加入平台,卖者也会因为大量的买者用户而加入平台。

在价值分享上,这是平台企业所独有的属性。因为平台本身是一个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所以,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和谐,平台生态系统内部需要形成合理的利益和价值分享机制。而对于单边企业,则不存在这样的思考和顾虑。

(三)平台企业的治理模式

为了实现和保证平台企业价值活动要素顺利的开展和实施,平台企业通过一定的治理行为以保证平台生态系统的运转和成功。一般说来,对于平台企业而言,他们有三种治理机制可供选择监控机制、社区构建和自我参与行为(Grewal、Chakravarty&Saini,2010)。

监控是指,平台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和行为监控平台生态系统。维持系统的秩序和规则,保证参与者都遵守行为准则,防止投机行为的产生。平台企业实施监控模式为了达成两个目的:第一,监控会产生社会压力,促使系统中的种群和个体遵守社会规范(Murry and Heide,1998)。第二,监控提高了平台企业侦测机会主义的能力,有效防范参与者的投机行为(Wathne and Heide。2000)。

社区构建是指。平台企业试图创造一种和谐、友善的生态系统环境,使得各个种群之间充满着相互间的信任、正直、诚实,降低参与者之间的敌意和不确定性感知,提高交易的效率,保证交易的公平性。

自我参与是指,平台企业有时也会通过参与生态系统,亲身体验自己所制定的规则的有效性,以及其对交易效率的影响。通过与其种群的互动,自我参与使得平台企业可以从自身的观点和市场参与者的观点评价市场,这对市场参与各方都是非常有价值的(Ghosh and John,1999)。平台的自我参与是一个有效的治理工具,因为它能够促进平台了解和学习生态系统内部运作情况,是平台企业发出的“对市场有信心”的信号。

通过监控机制、社区构建和自我参与这三种治理机制,平台企业才能有有效保证上文所提到的五种价值活动的有效实施和执行。例如,通过平台企业的监控模式,企业可以了解到现有的价值主张是否有效、价值获取是否合理、价值分配是否恰当等,从而保证了价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开展。此外,通过社区构建,可以使得种群之间形成一种共生和信任的氛围,从而更有助于价值的分享和传递。最后,自我参与行为,使得平台企业对生态系统的运行更为了解。从而可以知晓自身的价值生产和传递是否是高效的等。

(四)平台企业的绩效衡量

平台企业作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价值活动和治理模式,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平台生态系统健康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现有文献采用系统的健康性(healthiness)来衡量平台企业的绩效。健康原本是对生物的描述,平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也可以用健康性来描述和指代平台生态系统寿命的长短、成长潜力和倾向。平台系统的健康性通常采用三种因素衡量:系统的稳健性,生产率和利基创造能力(Iansiti andLevien,2002)。其中稳健性是指,当平台生态系统面临干扰和外界波动时,其持续生存的能力。生产率是指,生态系统将输入转化成输出的效率。利基创造能力是指,生态系统创造多样性的能力。

第一,稳健性的表征指标包含生存率,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致性,可预测性和有限的过时性(Hartigh、Tol andVisscher,2006)。生存率是指,商业生态系统成员的生存比率。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致性是指,系统能够从容的吸收系统成员之间的变化、从而使这种变化处于可控之中的程度。可预测性是指,当外部冲击对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的可预测和可定位性。也就是说,当外部冲击产生的变化和波动,较难为系统吸收和包容,但是只要该变化是可预测和可定位的,该冲击对系统的影响也基本上可以消除。有限的过时性是指,当外部环境出现较大的扰动,生态系统原有的绝大部分基础和技术投资还能够继续使用的程度。

第二,生产效率包含三个方面的指标全要素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提升,创新传递(Hartigh、Tol and Visscher,2006)o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平台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转换效率。生产效率的提升是指,平台生态系统中的种群成员在生产效率上有所提升和改进的程度。创新传递是指,平台生态系统中有效地将新技术和新想法传递给其他种群成员的程度。

商业模式研究例2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140

1商业模式研究动态

最早在1957年商业模式就出现在外文论文中。彼得・德鲁克指出:“当今企业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这是对企业商业模式的早期描述。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后,商业模式从广泛运用于信息管理领域的术语,逐步转变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领域。

西方学者试图运用管理学工具,通过具体的案例对商业模式进行具体的描述,以下五位学者具有代表性。

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Mark 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提出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

瑞士作家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比利时教授伊夫・皮尼厄(Yues Pigneur)在2005年发表的《厘清商业模式:这个概念的起源、现状和未来》一文中提出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营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可盈利性收入的要素。2011年出版的《商业模式新生代》中,研发出商业模式画布,一种创新实用的模块化工具,可以用来描述、分析、设计商业模式,归纳出一套设计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流程和技术方法。

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国内对商业模式也有了大量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魏炜、朱武祥、李振勇、吴伯凡等。

魏炜、朱武祥这两位北大、清华教授联手合作,先后出版了《发现商业模式》《重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经济解释》,是国内研究商业模式的权威著作。书中分析了大量企业案例,率先定义“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提出“魏朱商业模式模型”,指出重构商业模式的动力、方向和原则,什么时候重构,在哪里重构,从交易成本、交易价值和交易风险给出商业模式的经济解释。

李振勇作为中国创新商业模式理论体系建立者、中国成功商业模式设计系统创始人,主要著作有《商业模式――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商道逻辑――成功商业模式设计》《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转型》。他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必须是对自身商业模式的策略反应和优化。

吴伯凡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提出了商业模式的三个维度和九个要素。

张俊杰、罗彦提出,经商最重要的不是资金、人才,而是模式。寻常的企业必然是一般的商业模式,而成功企业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非常的商业模式。一个企业即使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没有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

部分学者对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银行等具体行业的商业模式内涵、特征、要素、分类进行了研究。

可以看出,从国际到国内,从学者到企业管理者,“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已经成为研究探讨的焦点,渗透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2“商业模式”相关概念

21“商业模式”概念

战略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决定企业的商业模式。何谓商业模式?简而言之,商业模式(BusinessModel)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Alexander Osterwalder)、伊夫・皮尼厄(Yues Pigneur)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包括九个模块:客户细分、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合作、成本结构。商业模式像一个战略蓝图,可以通过企业组织结构、流程和系统来实现它。

“魏朱商业模式模型”定义“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完整的商业模式体系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互相影响,构成有机的商业模式。

李振勇定义“商业模式”是客户价值实现与创造的逻辑。内涵可以描述为: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化的,或利益相关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22商业模式评价标准

《哈佛商业评论》编辑琼・马格丽塔(Magretta)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能够回答德鲁克企业经营的四个最基本的老问题(谁是我们的顾客?顾客重视的价值是什么?我们怎么从这项经营中赚钱?我们以适当的成本向顾客提供价值的内在经济逻辑是什么)。一个健全的商业模式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精确描绘的角色、合理的动机及开启内在价值的计划。她把创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形象的称为“很像是写一个新故事”。

李振勇认为“客户价值最大化”是主观目标,“持续赢利”是客观结果,也是检验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外在标准。

巴菲特眼中好模式的标准是:是否拥有强大的定价权;没有应收账款,没有售后服务;战略集聚,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23商业模式的设计

罗特曼管理学院院长罗杰・马丁(Roger Martin):“商业人士不仅需要更好地了解设计,他们更需要把自己变成设计师。”商业模式设计步骤包括客户洞察、创意构思、可视思考、原型制作、故事v述和情景推测。

24商I模式的实施

商业模式的实施需要根据企业战略定位制定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是企业的基础结构类似于一艘战舰的构造。而管理模式类似于驾驶战舰的舰队官兵。企业家就好比舰长,是团队的核心。他既要组织分配好船员的工作,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控制流程,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也需要有能够凝聚战斗力的团队文化。

3商业模式的几点思考

31商业模式是商业界的“物种”

正如自然界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物种一样,商业模式是商业界的“物种”。“物种”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内部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完成生长、发育、衰亡等活动。商业模式通过分化、聚合,会形成越来越多新的模式。而任何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空间区域内,同物种个体形成种群,种群聚集形成群落。群落是不断动态发展变化的,有的种群会消失,新的种群会兴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群落的演替、优胜劣汰。

32商业模式的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企业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生态系统,输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和信息,输出的是商品和服务,在过程中传递信息,交换能量。投入要素的总量和结构,对企业盈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田忌赛马的例子,由于上、中、下三匹马的搭配和出场顺序不同,造成赛马结果的大不同。商业模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就像龟兔赛跑一样,在不同阶段有不同领先者,谁最后到达终点就是最终胜利者。

33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每个生命都追求长命百岁,每个企业都把基业长青作为终极目标。个体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外部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机体存活的条件和基础,需要每个个体分享,又靠所有个体共建。这里指的个体小到每个细胞企业,大到生物落也就是企业集群。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就要求企业减少资源损耗,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在商业活动过程中,诚信经营,实现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34商业模式的动力在于人

全方位满足人的需求是商业模式的价值所在。一方面,商业模式要借助产品和服务载体连接人,改善消费者生活状态,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大对员工的关怀,激发员工的创新动力,孕育新的商业模式。弗格森作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练,长达25年的成功得益于他用自身的热情激励每一个球员去实现球迷的期望,并超越他们的愿望。所有说人是商业成功的起点和归宿,也是向更多要素、更多方向、更深层次延展的驱动力之所在。

35商业模式生命力在于创新

达尔文说:“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商业成功的关键决定力量。创新就是要发现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在实现方式上找到天、地、人新的组合。只有不断审视、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研究例3

近年来,诸多中外学者都意识到商业模式的独特价值并进行了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其中,商业模式的分类问题是其中的热点问题。现行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目前没有哪个学者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全面、清晰、实用,并且令人信服的商业模式分类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业模式涉及的面过于宽泛,研究者在进行分类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囊括进所有的指标体系。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尝试挖掘新的分类指标,创新现代商业模式的分类方法。

一、一种商业模式分类的方法

曾任苹果公司“软件布道师”的格威·卡瓦萨奇提醒人们:能最终形成有效商业模式的创意和想法少之又少。为了帮助人们找到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他提出了一个商业模式评价坐标。这个坐标以“对客户的价值”为横轴,以“你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为纵轴,由此出现了四个象限。

第1象限:不但你的东西对用户非常有用,而且只有你知道该怎么做。

第2象限:“冤大头型企业”没有人觉得你的东西有用,但只有你在这么做

第3象限:“凑趣型企业”不但没有人觉得你的东西有特别的用处,还有一大帮人在跟你做一样的东西。

第4象限:“平庸型企业”你其实没什么独到的能力,但你做的东西有一定的用处。

只有处于第1象限的企业采用的是正确而有效的商业模式,它们不仅着眼于顾客价值而且具有无法替代性,从而提高了同质企业的竞争门槛。令人遗憾的是,处于这个象限的企业相当少,大量企业都只能归入第2、3、4象限。卡瓦萨奇的这个评价坐标对于我们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有价值很有用处。不过,随着商业模式的迅速流行和广泛采用,这个现有的二维坐标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需要。仔细分析发现,这个坐标缺失一个维度,而且这种缺失是一个致命的缺失,这就是盈利维度。一个企业能为客户创造独特价值,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最终也只能因为持续亏损而难以为继。

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

二、基于盈利维度的商业模式分类初探

现行的商业模式分类多专注于客户价值和企业资源两个维度,而对盈利方式这个维度却

关注甚少。具体来讲,盈利方式就是企业的收入模式。按此维度,市场中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企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既定的商业信条和收入模式,有关竞争定位的重大决策在基本确定后,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可能在短期或是中期改变,这类企业采用的是“封闭的”商业模式。比如西南航空公司,倾向于保有狭窄的业务领域,至少在长期内是保持不变的。

与之相反,另一类企业更加关注于具体的财务收益,而非某种既定的竞争定位战略,这类企业采用的是“开放的”商业模式。这类企业倾向于拥有更广的主营业务领域,而且可能随着时间的改变极大地改变自己的组织架构。通用电气公司从1892年的仅仅生产电灯泡、发动机以及小器械的生产商发展成为广泛多样化的联合大企业,它已经成为开放企业商业模式的典范。

有时,直接竞争的双方采用几乎完全相反的商业模式,一个是封闭的,而另一个则是开放的。在美国的制药领域,沃尔格林和CVS就是两类公司的例子,它们都创造了正的和总体增长的经济利润,然而多年以来它们追求的却是非常不同的商业模式。因此,对于封闭的或开放的商业模式的选择,没有固有的好坏之分,企业应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明智的选择。

三、封闭的商业模式:深度探究

封闭的商业模式常常作为企业家愿景的一部分自发产生,它反映了公司创立者的信念和偏好,有时在创立者离开公司之后,还能持续数十年之久。作为一个案例,柯达公司始终坚持乔治·伊斯门所创立的商业信条,通过坚守这些有近百年历史的信条,该公司获利颇丰。

封闭的商业模式有很多标志性的优势和劣势。它们的优势在于:它们几乎不可能被坚持不同商业信条的竞争者复制,而它们则可以通过在相邻产品领域以及新市场的自我复制成为实现利润增长的领跑者。

封闭的商业模式的最大的劣势在于其正统性和非灵活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从一个狭窄的集中化业务领域——这常常是企业创始人的遗产,转换到更宽阔的或是新的领域会很困难,而且企业的盈利模式会过于单一。当产品市场的环境变得不那么有利的时候,占主导地位的商业信条如此深根于这个公司,以至于变革现行模式并形成、执行一个全新的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所必需的新思想、行为改变以及领导方式在该企业内部常常根本就不存在。

四、开放的商业模式:深度探究

有着开放商业模式的企业以多种形式存在,并不想那些有封闭商业模式的企业那样易于归纳概括。开放商业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如果运用得当,它将持续为利润增长以及利润重塑提供盈利机会,而这些机会在封闭的商业模式环境中很可能是不存在的。

开放商业模式就是企业为了最大化商业价值,打破组织的界限,整合企业利益相关者的

所有知识和资源,通过内外部资源的相耦合,从而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和利益的一种商业模式。现实中,不同企业商业模式的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基于Chesbrough 等的研究,根据企业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分享和整合外部资源的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开放商业模式分为三模型:分享式、吸收式和多元式商业模式。

(一)分享式商业模式——高内部资源共享,低外部资源整合

1923年由华特·迪士尼创立时,迪士尼公司专注于生产在影院销售的动画卡通。在对这个模式的主要扩展中,迪士尼在1937年出品了它的第一部全长的动画片白雪公主。而后,通过1950年的金银岛进一步进军真人电影界。一直以来,其主要商业模式通过进军影视界以及音乐界得到支撑,并以此来保护迪士尼自己的知识产权、品牌以及利润空间。而在20世纪50年代,迪士尼闯入早期的影视行业拥有自己成功的作品。其后,通过收购ABC、ESPN以及其它有线电视网络资源,这个新的平台也包括了迪士尼频道。在这个意义上,迪士尼已经遵循着一种分享式商业模式,扩展至相关却完全不同的业务。

(二)吸收式商业模式——低内部资源共享,高外部资源整合

在中国服装企业中,美特斯邦威应该算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开创的虚拟经营模式为

其它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从公司创立之日起,美邦就如它的广告语“不走寻常路”采用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为了克服内部资源有限的瓶颈,它积极向外发展,通过对外部资源的整合,进行生产、营销以及销售的外包,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实现了价值。立足于用多个品牌、多系列的产品结构来形成从设计开发到生产的一条龙的整个供应链,形成业务垂直整合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

(三)多元式商业模式——高内部资源共享,高外部资源整合

不同于迪士尼和美特斯邦威,采用多元式商业模式的企业在分享内部资源和整合外部资源两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一方面积极地与其他企业分享自己内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获得额外的收入,另一方面依赖于整合外部第三方的资源来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一直将“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作为其价值主张和使命宣言。谷歌通过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有效避免了垂直整合模式中消费者限制在一家设备一家书店的缺陷,从而为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五、结语

商业模式分类问题的研究更好的为开创新的分类方法提供案例借鉴。本文选取了盈利维度盈利的商业模式分析,每一种商业模式没有优劣之分,应该具体根据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本文将商业模式大题分为两类:开放式和封闭式,进行分析其特点和适用情况。对于封闭的商业模式,是企业坚守自己的信条和愿景,不易被其他竞争者复制,而自身却可以复制相邻产品,实现利润增长;同时封闭式商业模式固守其正统性和非灵活性也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开放的商业模式相比较封闭式会有更大的自主性,打破组织界限,积极耦合各种资源,达到利润最大化,同时又开创了分享式、吸收式和多元式三种模型,让不同企业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适于企业自主灵活盈利。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类型,同时要坚持权变的理念,实时实地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升级。(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翁君奕.商务模式创新:企业经营“魔方”的旋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商业模式研究例4

随着我国商业地产的迅猛发展,与商业地产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崭新课题。目前在商业地产领域有“万达订单模式”、商业地产产权式商铺销售运营模式、房地产投资信托等等。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是个系统工程,并从商业地产运营的构成分析入手,结合成功案例和具体实践,从系统角度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商业运营商占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新型商业地产运营模式。

商业地产运营构成研究

商业地产运营环节构成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环节应主要由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资本运营等三块构成。在商业地产整体运营中,商业是核心和本质,项目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其商业运营的成败;地产开发是基础和表现,没有主要包括拿地和建设的地产开发,附着其上的商业运营则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和载体;资本运营是线索和目的,商业地产运营的各环节都由资本运营实现耦合,并且任何商业项目都是以良性的资本运营为最终目的。

商业地产运营主体构成

根据运营环节构成,相应的运营主体应包括地产开发商、商业运营商和资本运营商。在商业地产实际运营中,可能出现主体重合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地产开发商同时承当了资本运营商的角色,并且承当了部分商业运营商的工作,这是我国现阶段商业地产运营的一个显著特点。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常用模式

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地产开发商除完成地产开发外,还参与项目选址、商业运营商的选择,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从功能来讲,地产开发是商业地产运营的基础和表现。地产开发是个阶段,而商业地产运营是个长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考虑,地产开发商并不适合整体运营的主导地位。但地产开发商具有资金雄厚、土地储备丰富、拿地、建设和销售流程熟悉的优势,并且由于商业地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认为首先是地产开发,然后才是商业经营。地产开发商占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具有先天优势。

万达模式是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类型的代表,其创新性和优势在于:地产商充分发挥自身领域优势,通过模块化的标准开发可大大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通过耦合大型商业,实现了商业地产运营的内在逻辑流程;在资本运营上,也不仅仅局限于住宅的短期销售模式,而是以地产为载体(分零销售、整体销售、整体上市等)实现资本运营。

但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它们分别是: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地产开发具有地产项目本身的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以地产耦合商业,地产占主动对其在整个项目中的利益博弈并无益处,商业运营商可能的变更对地产运营商影响巨大。除通过地产的载体、租金的形式外,资本运营未与商业运营实现耦合。商业运营与地产开发商通过契约方式的耦合,在实现商业的持续经营上(尤其是在商业低迷阶段时)存在一定隐患。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要求作为项目主体的地产开发商同时拥有商业经营、资本运营方面丰富的能力。

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商业运营商除完成商业运营外,还参与地产开发(主要是商业选址、商业设计和商业规划),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商业地产运营的核心是商业运营,无论是地产开发、资产运营,最终的盈利都需要商业运营来体现。商业运营商承担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有以下优势:商业运营商主导项目选址和前期规划,为后期商业运营的成功提供良好基础;商业运营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资产运营可与商业运营耦合,而不仅仅以地产为载体,可拓宽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渠道和手段。

下文以颐高商业地产模式为例,分析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的具体情况。

颐高是一家以专业数码连锁业务为基础,IT蓝色房产、IT网络资讯为核心业务,融合IT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IT集团公司。其商业地产具体运营模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地产耦合:颐高早期采用租赁、品牌输出等形式实现商业扩展;近年逐渐采取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进入商业地产运营的前端,直接与地产开发商在资产上进行耦合,占据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表现在:参与并主导商业物业的选址;用资产的形式与开发商形成强耦合;在项目之初即与开发商建立完善的开发商退出机制,获得项目建成后的资产处置权。

资本运营:颐高通过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获得房屋的产权处置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兼顾商业经营和物业资产的资本运营模式。

总结颐高资本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资产介入商业地产开发,建立完善开发商退出机制,完成开发商的资本周期(投入并获得合理回报);通过物业资产的部分销售、物业抵押、经营型贷款或引入信托投资等形式,平衡前期资产投入;部分物业长期持有,通过持续经营获得持续的商业收益,物业增值,满足投资人、信托基金的投资回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运营商占据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该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

充分发挥了商业运营商在商业领域的专业性,通过资产的强耦合关系实现商业运营在整体项目运营的主导地位,进而实现商业地产运营以商业运营为核心;充分发挥了地产开发商在地产开发领域的专业性;完善的退出机制,保障地产开发商利益的同时,强化商业运营对项目的主导作用;除传统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模式外,还可实现以商业经营为载体的资产运营,使商业地产的运营更具有持续性;颐高商业模式事实上是实现了以商业为核心,以资本为杠杆的商业地产运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对商业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除商业运营的领域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利用资本杠杆把控项目整体运营的能力。

商业模式研究例5

随着我国商业地产的迅猛 发展 ,与商业地产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崭新课题。 目前 在商业地产领域有“万达订单模式”、商业地产产权式商铺销售运营模式、房地产投资信托等等。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是个系统工程,并从商业地产运营的构成分析入手,结合成功案例和具体实践,从系统角度对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商业运营商占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新型商业地产运营模式。

商业地产运营构成研究

商业地产运营环节构成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运营环节应主要由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资本运营等三块构成。在商业地产整体运营中,商业是核心和本质,项目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其商业运营的成败;地产开发是基础和表现,没有主要包括拿地和建设的地产开发,附着其上的商业运营则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和载体;资本运营是线索和目的,商业地产运营的各环节都由资本运营实现耦合,并且任何商业项目都是以良性的资本运营为最终目的。

商业地产运营主体构成

根据运营环节构成,相应的运营主体应包括地产开发商、商业运营商和资本运营商。在商业地产实际运营中,可能出现主体重合的现象,比较常见的是地产开发商同时承当了资本运营商的角色,并且承当了部分商业运营商的工作,这是我国现阶段商业地产运营的一个显著特点。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常用模式

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地产开发商除完成地产开发外,还参与项目选址、商业运营商的选择,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从功能来讲,地产开发是商业地产运营的基础和表现。地产开发是个阶段性行为,而商业地产运营是个长期性行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考虑,地产开发商并不适合整体运营的主导地位。但地产开发商具有资金雄厚、土地储备丰富、拿地、建设和销售流程熟悉的优势,并且由于商业地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认为首先是地产开发,然后才是商业经营。地产开发商占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具有先天优势。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万达模式是地产开发商占主导地位类型的代表,其创新性和优势在于:地产商充分发挥自身领域优势,通过模块化的标准开发可大大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通过耦合大型商业,实现了商业地产运营的内在逻辑流程;在资本运营上,也不仅仅局限于住宅的短期销售模式,而是以地产为载体(分零销售、整体销售、整体上市等)实现资本运营。

但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它们分别是:

商业地产运营中的地产开发具有地产项目本身的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以地产耦合商业,地产占主动对其在整个项目中的利益博弈并无益处,商业运营商可能的变更对地产运营商 影响 巨大。除通过地产的载体、租金的形式外,资本运营未与商业运营实现耦合。商业运营与地产开发商通过契约方式的耦合,在实现商业的持续经营上(尤其是在商业低迷阶段时)存在一定隐患。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要求作为项目主体的地产开发商同时拥有商业经营、资本运营方面丰富的能力。

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

所谓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是指商业运营商除完成商业运营外,还参与地产开发(主要是商业选址、商业设计和商业规划),并主导整个运营过程的资本运营。

商业地产运营的核心是商业运营,无论是地产开发、资产运营,最终的盈利都需要商业运营来体现。商业运营商承担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有以下优势:商业运营商主导项目选址和前期规划,为后期商业运营的成功提供良好基础;商业运营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资产运营可与商业运营耦合,而不仅仅以地产为载体,可拓宽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渠道和手段。

下文以颐高商业地产模式为例, 分析 商业运营商占主导地位的具体情况。

颐高是一家以专业数码连锁业务为基础,IT蓝色房产、IT 网络 资讯为核心业务,融合IT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全国性大型IT集团公司。其商业地产具体运营模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地产耦合:颐高早期采用租赁、品牌输出等形式实现商业扩展;近年逐渐采取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进入商业地产运营的前端,直接与地产开发商在资产上进行耦合,占据商业地产运营的主导地位。表现在:参与并主导商业物业的选址;用资产的形式与开发商形成强耦合;在项目之初即与开发商建立完善的开发商退出机制,获得项目建成后的资产处置权。

资本运营:颐高通过购置、联合开发等形式获得房屋的产权处置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兼顾商业经营和物业资产的资本运营模式。

总结 颐高资本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资产介入商业地产开发,建立完善开发商退出机制,完成开发商的资本周期(投入并获得合理回报);通过物业资产的部分销售、物业抵押、经营型贷款或引入信托投资等形式,平衡前期资产投入;部分物业长期持有,通过持续经营获得持续的商业收益,物业增值,满足投资人、信托基金的投资回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运营商占据商业地产运营主导地位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该商业地产运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

充分发挥了商业运营商在商业领域的专业性,通过资产的强耦合关系实现商业运营在整体项目运营的主导地位,进而实现商业地产运营以商业运营为核心;充分发挥了地产开发商在地产开发领域的专业性;完善的退出机制,保障地产开发商利益的同时,强化商业运营对项目的主导作用;除传统商业地产资产运营模式外,还可实现以商业经营为载体的资产运营,使商业地产的运营更具有持续性;颐高商业模式事实上是实现了以商业为核心,以资本为杠杆的商业地产运营。

颐高商业地产模式对商业运营商提出了新的要求,除商业运营的领域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利用资本杠杆把控项目整体运营的能力。

商业模式研究例6

据艾瑞市场咨询2006年3月的《2005年中国C2C电子商务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C2C用户规模已达2245万人,C2C成交额达137.1亿元。因此,我国的 C2C市场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在该阶段,大量资金、人才迅速涌入C2C市场;网民参与网上交易的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同时,电子商务的各项外部支撑条件,包括物流、支付和信用,网络安全等都在逐渐完善;此外,国家对于该市场的管理趋于规范,并初见成效。综合以上因素,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展现出蓬勃、稳定的发展势头,并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目前C2C网站的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盈利模式还不清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不尽人意、网上欺诈现象普遍、物流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C2C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在结合当前的C2C网站运营状况和国内对C2C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从C2C网站商业模式的角度,探讨了C2C网站的盈利模式、信用模式、支付模式和配送模式。

一、C2C商业模式分析

通俗的讲,商业模式就是关于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问题。下面从盈利模式、信用模式、支付模式和配送模式四个方面对C2C的商业模式进行探讨。

1.盈利模式

国内的易趣网在淘宝出现以前的收费模式很被人看好,而且其发展的也很稳健。可是淘宝自从建立以来所采取的免费策略彻底打乱了易趣原有的盈利模式,更危及到C2C行业,使得C2C行业的盈利前景一片暗淡。虽然当前各大C2C网站都打免费的牌子以期待在C2C的竞争中寻找立足之地,但从长远来看,所有的免费策略都是在为以后的收费模式造势。下面笔者提出未来可能出现的盈利模式。

(1)交易提成。交易提成不论什么时候都是C2C网站的主要利润来源。因为C2C平台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它为交易双方提供机会,就相当于现实中的交易所、大卖场,从交易收取提成是其市场的本性。C2C的交易额也许不像B2B平台的那样大,但是C2C客户众多,交易频繁,C2C将来肯定是电子商务中最活跃的虚拟商业社区,将为C2C网站带来高额利润。

(2)广告收入。C2C网站在网络中的地位就像大型超市在生活中的地位,它是网民经常光顾的地方,拥有超强的人气,频繁的点击率和数量庞大的会员。其中蕴藏的商机是所有企业都不想错过的。由此为网站带来的广告收入也应该是网站利润的一大来源。

(3)“首页黄金铺位”推荐费。据Alexa网站统计,除了目的性较强的上网者外,有70%的上网者只是观看一个网站的首页。所以网站首页的广告铺位和展位都具有很深的商业价值。对于C2C网站首页的“黄金铺位”,网站可以定价销售也可以进行拍卖,购买者或者中标者可以在规定时候内在铺位上展示自己的商品。

(4)网站提供增值服务。C2C网站不只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平台,更多的是为双方提供交易服务。尽量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来达成双方的交易。如今C2C网站的商品众多,买方想要找到自己的商品还真不容易,网站可以推出搜索服务来提高效率。卖家可以通过购买关键字来提高自己的商品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来做成更多的交易。

2.C2C信用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网络被做为商业交易的手段,更加突出了诚信建设的重要。特别是在C2C交易平台上,交易的数量虽小,但是很频繁,欺诈行为让人防不胜防。笔者认为C2C模式信用体系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册认证。实行注册认证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不法用户趁机混入C2C平台从事商业欺诈行为;二是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对用户的交易进行监督,用户的所有交易都记录在案,对用户的商业行为进行起约束作用。

(2)交易实名认证。用户注册的只是登录到C2C平台的帐号,那只是用户的一个代码。在交易的时候应该对交易双方的身份进行核实,即交易实名认证,来确认交易双方是不是其本人。这样即使用户的帐号被盗,没有用户的真实资料盗号者也无法利用假身份进行交易。

(3)交易记录备案,设立诚信指数。买卖双方的每笔交易都应该记录下来,并通过一定的诚信指标认证标准,把交易结果转变成可衡量的诚信指数。这样在以后的交易中,双方都可以通过诚信指数来查询对方的可信度,从决定交易是否进行。从而减少欺诈行为的发展频率。

(4)建立惩戒制度。C2C网站应该建立严格的惩戒制度来对那些不法交易进行惩罚。如对于不正当的交易行为者可扣除其诚信指数,或者删除其帐号,更严重的可以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另外对网站负责监督的部门也应该严厉打击不法交易者,维护网上交易的正常进行。

(5)采用网上在线支付。C2C网站的在线支付工具的技术手段已经相当成熟,网站为了推广在线支付工具,都推出了优惠措施,对采用在线支付所遭受的损失可以原价赔偿。采用在线支付可以减少买卖双方在交易的损失。网上支付平台都受国家银监会的监督,其可信度不是比较高的。

(6)网上交流社区。C2C网站可以建立网上社区为广大用户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让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可以有效的监督欺诈行为的发生。也可以让用户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启发,防止同样的欺诈行为多次发生。网上社区不仅对诚信模式的建设有作用,网站也可以从中得到用户的心声,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网站,促进C2C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转贴于

3.C2C支付模式

用户对于安全支付的担心是由于交易双方是未见面交易,存在着过多的未知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无疑为C2C网站提供了最佳支付模式。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要与银行展开合作,这样不仅方便业务的开展,也可以发挥其信用中介的作用,鼓励心存疑虑的人参与网络交易。二是要注意推广支付工具,建立赔付制度,完善的赔付制度也是平台必不可少的,如果交易双方在采用平台的在线支付系统时出了意外,遭受损失,平台可以通过赔付制度对交易双方进行赔偿,来弥补双方的损失。

4.配送模式

根据现阶段我国物流的现状,C2C网站的推荐物流服务很适合现在C2C的发展,其推荐物流服务如下:

(1)邀请物流公司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提供特别服务和优惠价格,并制定了推荐物流服务的使用规则,是否按规则执行以最终是否完成送货为准。卖家可以应买家要求或自行选择推荐的物流公司。

(2)第三方支付平台仅为方便用户交易而做出推荐,并非是用户与物流公司间运输合同关系中的主体。用户选择推荐的物流公司,将被视为用户自行与所选物流公司达成一个运输合同,所选物流公司是该合同的承运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由用户和物流公司自行结算。

推荐物流服务的创立,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特殊情况所确定的,它是为了推动C2C的进一步发展,维护C2C使用者的利益,由C2C网站所提出的暂时解决办法。从长远来看,我国还需要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那样才能很好的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问题。

二、C2C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扩展

1.C2C与B2B的融合

C2C网站和B2B网站现在是一种资源互补的状态,C2C网站的会员通过B2B网站和其会员进行交流,然后进货在C2C网站上销售,这一方式已经成为很多C2C经营者的通用货源。C2C网站和B2B网站会员的这种关系非常好,让会员自己探索C2C的发展道路,网站只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进展,并协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就行。这将不失为发展C2C的一种方式。

2.C2C与B2C的融合

商业模式研究例7

据艾瑞市场咨询2006年3月的《2005年中国C2C电子商务研究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C2C用户规模已达2245万人,C2C成交额达137.1亿元。因此,我国的 C2C市场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在该阶段,大量资金、人才迅速涌入C2C市场;网民参与网上交易的程度也在逐步加深;同时,电子商务的各项外部支撑条件,包括物流、支付和信用,网络安全等都在逐渐完善;此外,国家对于该市场的管理趋于规范,并初见成效。综合以上因素,中国C2C电子商务市场展现出蓬勃、稳定的发展势头,并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目前C2C网站的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盈利模式还不清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也不尽人意、网上欺诈现象普遍、物流问题日益突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C2C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在结合当前的C2C网站运营状况和国内对C2C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从C2C网站商业模式的角度,探讨了C2C网站的盈利模式、信用模式、支付模式和配送模式。

一、C2C商业模式分析

通俗的讲,商业模式就是关于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问题。下面从盈利模式、信用模式、支付模式和配送模式四个方面对C2C的商业模式进行探讨。

1.盈利模式

国内的易趣网在淘宝出现以前的收费模式很被人看好,而且其发展的也很稳健。可是淘宝自从建立以来所采取的免费策略彻底打乱了易趣原有的盈利模式,更危及到C2C行业,使得C2C行业的盈利前景一片暗淡。虽然当前各大C2C网站都打免费的牌子以期待在C2C的竞争中寻找立足之地,但从长远来看,所有的免费策略都是在为以后的收费模式造势。下面笔者提出未来可能出现的盈利模式。

(1)交易提成。交易提成不论什么时候都是C2C网站的主要利润来源。因为C2C平台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它为交易双方提供机会,就相当于现实中的交易所、大卖场,从交易收取提成是其市场的本性。C2C的交易额也许不像B2B平台的那样大,但是C2C客户众多,交易频繁,C2C将来肯定是电子商务中最活跃的虚拟商业社区,将为C2C网站带来高额利润。

(2)广告收入。C2C网站在网络中的地位就像大型超市在生活中的地位,它是网民经常光顾的地方,拥有超强的人气,频繁的点击率和数量庞大的会员。其中蕴藏的商机是所有企业都不想错过的。由此为网站带来的广告收入也应该是网站利润的一大来源。

(3)“首页黄金铺位”推荐费。据Alexa网站统计,除了目的性较强的上网者外,有70%的上网者只是观看一个网站的首页。所以网站首页的广告铺位和展位都具有很深的商业价值。对于C2C网站首页的“黄金铺位”,网站可以定价销售也可以进行拍卖,购买者或者中标者可以在规定时候内在铺位上展示自己的商品。

(4)网站提供增值服务。C2C网站不只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平台,更多的是为双方提供交易服务。尽量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来达成双方的交易。如今C2C网站的商品众多,买方想要找到自己的商品还真不容易,网站可以推出搜索服务来提高效率。卖家可以通过购买关键字来提高自己的商品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来做成更多的交易。

2.C2C信用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网络被做为商业交易的手段,更加突出了诚信建设的重要。特别是在C2C交易平台上,交易的数量虽小,但是很频繁,欺诈行为让人防不胜防。笔者认为C2C模式信用体系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册认证。实行注册认证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不法用户趁机混入C2C平台从事商业欺诈行为;二是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对用户的交易进行监督,用户的所有交易都记录在案,对用户的商业行为进行起约束作用。

(2)交易实名认证。用户注册的只是登录到C2C平台的帐号,那只是用户的一个代码。在交易的时候应该对交易双方的身份进行核实,即交易实名认证,来确认交易双方是不是其本人。这样即使用户的帐号被盗,没有用户的真实资料盗号者也无法利用假身份进行交易。

(3)交易记录备案,设立诚信指数。买卖双方的每笔交易都应该记录下来,并通过一定的诚信指标认证标准,把交易结果转变成可衡量的诚信指数。这样在以后的交易中,双方都可以通过诚信指数来查询对方的可信度,从决定交易是否进行。从而减少欺诈行为的发展频率。

(4)建立惩戒制度。C2C网站应该建立严格的惩戒制度来对那些不法交易进行惩罚。如对于不正当的交易行为者可扣除其诚信指数,或者删除其帐号,更严重的可以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另外对网站负责监督的部门也应该严厉打击不法交易者,维护网上交易的正常进行。

(5)采用网上在线支付。C2C网站的在线支付工具的技术手段已经相当成熟,网站为了推广在线支付工具,都推出了优惠措施,对采用在线支付所遭受的损失可以原价赔偿。采用在线支付可以减少买卖双方在交易的损失。网上支付平台都受国家银监会的监督,其可信度不是比较高的。

(6)网上交流社区。C2C网站可以建立网上社区为广大用户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让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可以有效的监督欺诈行为的发生。也可以让用户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启发,防止同样的欺诈行为多次发生。网上社区不仅对诚信模式的建设有作用,网站也可以从中得到用户的心声,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网站,促进C2C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3.C2C支付模式

用户对于安全支付的担心是由于交易双方是未见面交易,存在着过多的未知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无疑为C2C网站提供了最佳支付模式。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要与银行展开合作,这样不仅方便业务的开展,也可以发挥其信用中介的作用,鼓励心存疑虑的人参与网络交易。二是要注意推广支付工具,建立赔付制度,完善的赔付制度也是平台必不可少的,如果交易双方在采用平台的在线支付系统时出了意外,遭受损失,平台可以通过赔付制度对交易双方进行赔偿,来弥补双方的损失。

4.配送模式

根据现阶段我国物流的现状,C2C网站的推荐物流服务很适合现在C2C的发展,其推荐物流服务如下:

(1)邀请物流公司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提供特别服务和优惠价格,并制定了推荐物流服务的使用规则,是否按规则执行以最终是否完成送货为准。卖家可以应买家要求或自行选择推荐的物流公司。

(2)第三方支付平台仅为方便用户交易而做出推荐,并非是用户与物流公司间运输合同关系中的主体。用户选择推荐的物流公司,将被视为用户自行与所选物流公司达成一个运输合同,所选物流公司是该合同的承运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由用户和物流公司自行结算。

推荐物流服务的创立,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特殊情况所确定的,它是为了推动C2C的进一步发展,维护C2C使用者的利益,由C2C网站所提出的暂时解决办法。从长远来看,我国还需要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那样才能很好的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问题。

二、C2C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扩展

1.C2C与B2B的融合

C2C网站和B2B网站现在是一种资源互补的状态,C2C网站的会员通过B2B网站和其会员进行交流,然后进货在C2C网站上销售,这一方式已经成为很多C2C经营者的通用货源。C2C网站和B2B网站会员的这种关系非常好,让会员自己探索C2C的发展道路,网站只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进展,并协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就行。这将不失为发展C2C的一种方式。

2.C2C与B2C的融合

商业模式研究例8

通俗的讲,商业模式就是关于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问题。下面从盈利模式、信用模式、支付模式和配送模式四个方面对c2c的商业模式进行探讨。Www.11665.coM

1.盈利模式

国内的易趣网在淘宝出现以前的收费模式很被人看好,而且其发展的也很稳健。可是淘宝自从建立以来所采取的免费策略彻底打乱了易趣原有的盈利模式,更危及到c2c行业,使得c2c行业的盈利前景一片暗淡。虽然当前各大c2c网站都打免费的牌子以期待在c2c的竞争中寻找立足之地,但从长远来看,所有的免费策略都是在为以后的收费模式造势。下面笔者提出未来可能出现的盈利模式。

(1)交易提成。交易提成不论什么时候都是c2c网站的主要利润来源。因为c2c平台只是一个交易平台,它为交易双方提供机会,就相当于现实中的交易所、大卖场,从交易收取提成是其市场的本性。c2c的交易额也许不像b2b平台的那样大,但是c2c客户众多,交易频繁,c2c将来肯定是电子商务中最活跃的虚拟商业社区,将为c2c网站带来高额利润。

(2)广告收入。c2c网站在网络中的地位就像大型超市在生活中的地位,它是网民经常光顾的地方,拥有超强的人气,频繁的点击率和数量庞大的会员。其中蕴藏的商机是所有企业都不想错过的。由此为网站带来的广告收入也应该是网站利润的一大来源。

(3)“首页黄金铺位”推荐费。据alexa网站统计,除了目的性较强的上网者外,有70%的上网者只是观看一个网站的首页。所以网站首页的广告铺位和展位都具有很深的商业价值。对于c2c网站首页的“黄金铺位”,网站可以定价销售也可以进行拍卖,购买者或者中标者可以在规定时候内在铺位上展示自己的商品。

(4)网站提供增值服务。c2c网站不只是为交易双方提供一个平台,更多的是为双方提供交易服务。尽量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来达成双方的交易。如今c2c网站的商品众多,买方想要找到自己的商品还真不容易,网站可以推出搜索服务来提高效率。卖家可以通过购买关键字来提高自己的商品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来做成更多的交易。

2.c2c信用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网络被做为商业交易的手段,更加突出了诚信建设的重要。特别是在c2c交易平台上,交易的数量虽小,但是很频繁,欺诈行为让人防不胜防。笔者认为c2c模式信用体系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册认证。实行注册认证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不法用户趁机混入c2c平台从事商业欺诈行为;二是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对用户的交易进行监督,用户的所有交易都记录在案,对用户的商业行为进行起约束作用。

(2)交易实名认证。用户注册的只是登录到c2c平台的帐号,那只是用户的一个代码。在交易的时候应该对交易双方的身份进行核实,即交易实名认证,来确认交易双方是不是其本人。这样即使用户的帐号被盗,没有用户的真实资料盗号者也无法利用假身份进行交易。

(3)交易记录备案,设立诚信指数。买卖双方的每笔交易都应该记录下来,并通过一定的诚信指标认证标准,把交易结果转变成可衡量的诚信指数。这样在以后的交易中,双方都可以通过诚信指数来查询对方的可信度,从决定交易是否进行。从而减少欺诈行为的发展频率。

(4)建立惩戒制度。c2c网站应该建立严格的惩戒制度来对那些不法交易进行惩罚。如对于不正当的交易行为者可扣除其诚信指数,或者删除其帐号,更严重的可以利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另外对网站负责监督的部门也应该严厉打击不法交易者,维护网上交易的正常进行。

(5)采用网上在线支付。c2c网站的在线支付工具的技术手段已经相当成熟,网站为了推广在线支付工具,都推出了优惠措施,对采用在线支付所遭受的损失可以原价赔偿。采用在线支付可以减少买卖双方在交易的损失。网上支付平台都受国家银监会的监督,其可信度不是比较高的。

(6)网上交流社区。c2c网站可以建立网上社区为广大用户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让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体会,可以有效的监督欺诈行为的发生。也可以让用户从别人的身上得到启发,防止同样的欺诈行为多次发生。网上社区不仅对诚信模式的建设有作用,网站也可以从中得到用户的心声,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网站,促进c2c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3.c2c支付模式

用户对于安全支付的担心是由于交易双方是未见面交易,存在着过多的未知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无疑为c2c网站提供了最佳支付模式。但要注意两点: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要与银行展开合作,这样不仅方便业务的开展,也可以发挥其信用中介的作用,鼓励心存疑虑的人参与网络交易。二是要注意推广支付工具,建立赔付制度,完善的赔付制度也是平台必不可少的,如果交易双方在采用平台的在线支付系统时出了意外,遭受损失,平台可以通过赔付制度对交易双方进行赔偿,来弥补双方的损失。

4.配送模式

根据现阶段我国物流的现状,c2c网站的推荐物流服务很适合现在c2c的发展,其推荐物流服务如下:

(1)邀请物流公司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提供特别服务和优惠价格,并制定了推荐物流服务的使用规则,是否按规则执行以最终是否完成送货为准。卖家可以应买家要求或自行选择推荐的物流公司。

(2)第三方支付平台仅为方便用户交易而做出推荐,并非是用户与物流公司间运输合同关系中的主体。用户选择推荐的物流公司,将被视为用户自行与所选物流公司达成一个运输合同,所选物流公司是该合同的承运方,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由用户和物流公司自行结算。

推荐物流服务的创立,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特殊情况所确定的,它是为了推动c2c的进一步发展,维护c2c使用者的利益,由c2c网站所提出的暂时解决办法。从长远来看,我国还需要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那样才能很好的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问题。

二、c2c商业模式的进一步扩展

1.c2c与b2b的融合

c2c网站和b2b网站现在是一种资源互补的状态,c2c网站的会员通过b2b网站和其会员进行交流,然后进货在c2c网站上销售,这一方式已经成为很多c2c经营者的通用货源。c2c网站和b2b网站会员的这种关系非常好,让会员自己探索c2c的发展道路,网站只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进展,并协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就行。这将不失为发展c2c的一种方式。

2.c2c与b2c的融合

商业模式研究例9

关键词:价值网;移动商务;产业链

一、引言

移动通信技术与其他技术的完美组合创造了移动商务,而移动性与因特网的融合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选择,超过传统有线因特网电子商务的能力。因此一个以整合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移动互联新生态”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并酝酿着新一轮的商务革新。如何点燃移动商务这个市场引爆点,并使移动商务能够蓬勃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国内外移动商务研究者和实践者也都对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研究。Laaksonen讨论了从应用想法形成到最后移动商务模式产生的过程,并且用一个移动游戏商务模式产生和创新过程的实证分析来详细分析不同阶段的情况,给出了不同阶段的建议。袁雨飞等人认为:“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就是指在移动技术条件下,相关的经济实体是如何通过一定的商务活动创造,实现价值,并获得利润”。其他一些学者则讨论了更加宽泛的模型,包括从概念定义到商业计划在内的商务模式构建和采用的全过程。

关于移动商务价值网,Lehner和Watson(2001)提出了移动商务价值网中六类利益相关者交互模型,并对各类利益相关者的驱动力进行研究。MacDonald(2003)曾提出参与者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使得移动商务的价值链逐步发展成一个价值网,而不是简单的链式结构。张向国和吴应良曾提出,价值网的源头是客户,即客户的需求是激活整张网的触发器;环绕在客户之外的是核心企业及其业务合作伙伴,控制着与客户问的营销关系;最外圈则是供应商,它们与内圈的公司构成战略联盟,协同展开运作。

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移动商务的研究发现,以往研究的视野大多注重对移动商务的局部特征的研究,很少从宏观产业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一是局限于商业模式设计本身,缺少与价值机理相互作用的研究;二是较少从整个价值网创新的角度来分析当下的商业模式问题,难以完全认清移动商务发展的根源;三是缺乏对移动商务核心内容和层次结构及其与业务模式关系因素的系统研究。大多是从经验、主观评判和数据分析角度进行的,很少运用现代商业模式理论以及现代经济理论来研究和讨论。

笔者首先通过对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移动商务价值链以及我国未来移动商务的发展趋势分析,提出在我国发展移动商务必须要整合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上各方主体形成价值网体系,基于价值网的角度探讨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同时,通过深入分析现代价值链、价值网理论以及商业模式理论,将它们综合应用到移动商务产业商业模式研究中,基于移动商务产业链构建移动商务价值网,进而构造适合我国发展的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并对其特点进行说明。

二、商业模式理论及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的内容

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不但可以描述企业的经济模式、运营结构及战略方向,更能够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运行进行本质的描述,是对企业经济模式、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的整合和提升。因此,研究移动商务的商业模式对发展移动商务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早在1957年就已经出现在论文正文中,1999年以后商业模式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从2003年至今商业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国外专家对商业模式的定义总体上涵盖四个方面,经济类侧重于企业的经济模式,本质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类重点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战略类侧重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整合类侧重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运行的本质描述。根据吕延杰教授对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的综述,商业模式的含义大致分为三类:即盈利模式理论,说明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价值创造理论,说明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体系论,说明一个有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是一个体系或集合,强调商业模式的综合性,研究视角更宽泛、更全面,能够从各个维度更系统地诠释商业模式的实质。

通过对商业模式的研究总结,可以看出所有的商业模式定义都是基于对企业研究的基础上。然而,由于移动商务具有其自己的价值链体系,涉及到移动运营商、中间服务商以及技术支持商等多个行业,虽然可以界定某一个从事移动商务领域的企业的商业模式,但是移动商务的发展绝不是某一类企业或某一个行业就能够完全推动它的发展,必须将价值链上的各方主体作为一个整个的系统,集各方之力才能够使我国的移动商务蓬勃发展。因此,将移动商务价值链上的各方主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其商业模式。对于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笔者更倾向于以体系论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即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它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它是指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

(二)移动商务商业模式的内容

Paul Timmers(1998)认为商业模式要指明各参与者及其角色、潜在利益和收入来源。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认为,商业模式必须明确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如何为提供的价值定价,如何提供价值以及如何在提供的价值中保持优势。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2)则认为商务模式是连接技术开发和经济价值创造的媒介。他们认为商业模式的功能包括:明确价值主张;确定市场分割;定义价值链结构;估计成本结构和利润潜力;描述其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阐明竞争战略。商业模式调和价值创造过程的构造。

因此,笔者认为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是连接移动终端用户(即包括个人及企业的手机用户)和信息服务业经济价值的媒介。其内容必须明确客户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各类服务内容的服务流程,以及如何在各种服务中获取价值,成本的均摊以及利润的分配,市场竞争战略等。

三、移动商务产业链及价值网研究

目前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的研究,二是移动商务产业价值网的研究。然而,虽然不同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是不同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生成过程中的组成部分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都包括产业链构成环节的必要参与者),因此可以从移动商务产业构成的角度来分析移动商务的价值生成过程。

(一)移动商务的产业链

移动商务的产业链,是指在移动商务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产业上下游多个企业 共同向最终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时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或网络。结合众多研究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的学者们的文献,当前学者们对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都是在移动商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展开的。

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移动商务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发现尽管各学者在阐述移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时所定义的产业链节点内容不甚相同,但是几乎所有的专家在研究中都会涉及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及软件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商务业务内容的不断发展,移动商务产业链也在不断扩充细分,移动门户、移动虚拟运营商、咨询服务商、金融机构等正逐步融入移动商务产业链。因此,结合目前我国移动商务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移动商务的产业链目前应该包括以下环节,即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网络基础设备及系统提供商、软件及业务平台提供商、终端设备厂商、咨询服务商、商户联盟、金融机构以及物流企业。

(二)移动商务价值网

移动商务产业链的不断扩充细分,以及移动商务各种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传统的价值链的研究视角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移动商务产业价值增值过程。价值链的观点是一种线性思维,无论企业在价值链中完成多少环节的工作,它都是在对上、下游可选择企业进行竞争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业务。在传统行业,环境变化速度不快,且业务模式比较固定的行业,应用价值链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竞争及企业获利的途径。然而,当环境变化快,业务模式十分不稳定,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主体都可能成为强势主体的情况下,价值链理论的思维方式就不能适应这种情况。移动商务产业是一种产业上、下游企业不固定,技术及商业环境变化快的行业。近年来各种移动商务业务模式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基础语音业务发展到目前的各类移动增值服务、移动支付、企业短信以及移动政务等等,移动商务正在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每一种应用都可以创造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移动商务的业务模式似乎存在无限种可能。同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传统的由移动运营商主导的价值链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需求,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主体凭借其特殊的社会资源都可能成为实现产业链价值增值的强势主体。

价值网是对价值链的集成,它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分工日益发展的产物。价值网络的思想打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思维和价值活动顺序分离的机械模式。它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的价值链,使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同的主体按照整个价值最优的原则相互衔接、融合、动态互动。利益主体在关注自身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价值网络上各节点的联系,提高网络在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价值网日益成为企业价值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的载体,而价值网中的企业成为价值网的节点。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由每个价值网络的成员创造并由价值网络整合而成的。价值网络是由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价值生成、分配、转移和使用的关系及其结构。

因此,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移动商务的发展,笔者采用价值网的视角对移动商务产业的增值过程进行研究。参考大卫·波维特的价值网结构图,根据价值网理论,一个典型的价值网由组织者、其他节点企业成员、客户、电子市场平台和稳定的联系与合约等组成,提出移动商务价值网结构图。

其中:客户是价值网的源头,是价值网创造价值的源泉,即价值网由客户激活。客户反映了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信息服务是提供给满足需求和愿望的价值。

价值网组织者是价值网的架构中心,是价值网的领导者、集成者和中介商,具有两个关键作用:创建持久和忠诚的客户关系,培育、组织和维持价值网内部关系。由于客户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众多的价值网节点中谁拥有掌握客户的主动权,谁就可能成为价值网的组织者。

电子市场平台是移动商务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通过信息的逐级传递来完成最终服务的方式。价值网组织者根据客户选择的产品和服务选择能够为其提供资源及技术支持的合作节点企业,构建业务模式,通过电子市场平台完成业务服务。

稳定的联系与合约是价值网组织者通过价值网将与其业务相关的节点企业排列为完全垂直集成时,构建的一些关系模型,在松散的联合协议中签订框架协议合同。如在由内容提供商担当价值网组织者时,它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利用咨询服务商提供的信息,制作满足客户需求的电信增值业务内容,与内容服务商合作通过移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创造价值。

四、基于价值网的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内容

移动商务产业商业模式涉及到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如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网络基础设备及系统提供商、软件及业务平台提供商、终端设备厂商,等等。从移动商务产业整体角度出发,基于价值网的角度研究移动商务商业模式,能够在理论上更加清晰地描述移动商务产业的商业模式,提供一种给客户带来价值的新途径。

首先,在移动商务价值网中客户是价值网的战略核心,也是价值网创造价值的源泉。顾客的需要类型及其价值实现的方式、内容决定了价值网中核心能力的种类及价值网的领导者。网络节点企业掌握各自优势的核心能力是最有效地实现顾客价值的必要条件。同时,顾客需要还决定着网络节点企业核心能力的组合方式。

其次,在移动商务价值网中,通过对产业节点核心能力的提取发现价值网组织者不是唯一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内容服务商以及金融机构他们均具有领导价值网的能力。由此可以预见,根据他们各自所具有的特定客户资源及行业优势,不同的客户类别及业务服务内容必将引发相应的最具有优势的网络核心能力节点成为价值网组织者。由客户类别所选择的服务内容所决定的价值网组织者,将根据其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合理组织价值网上能够为其提供业务内容及技术支持的网络节点企业,即选择价值创造成员,通过与其建立的联系与合约获得相关资源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完成一个完整的客户服务流程,实现价值获取。相应的,在客户价值得到实现的同时,资金流统一由客户流向价值网组织者,为了保持价值网的生命力及持续服务能力,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价值网组织者必须以合作共赢、合理有效的方式与价值定位各不同的节点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分担。

商业模式研究例10

1商业模式分类

商业模式的分类作为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商I模式研究的一个难点。商业模式的定义诸多,其内涵涉及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和价值实现等各种类型、多方面因素(原磊,2007),因此将商业模式涉及所有因素全部考虑在内进行分类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商业模式概念真正广泛引起学者关注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展开的(原磊,2007),因此早期商业模式研究多带有明显的网络特征。随着新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各种新信息新元素层出不穷,想要建立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分类方法也几乎难以实现。

商业模式研究例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方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创业浪潮的兴起,使得"商业模式"(busiIless model)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术语和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商业模式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关于商业模式的内含定义和结构体系的具体构建仍然尚未达成一致观点。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o德鲁克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可见,商业模式已越来越成为企业重新获取竞争优势和生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商业模式的内涵及定义

美国学者TIMMERS于1998 年第一次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系统定义。他指出商业模式可以作为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 是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 其基本要素包括产品、服务、信息、商业参与者、价值以及收入来源等。此后,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业模式概念进行了界定。由于学者们各自所关注的视角不同,导致对商业模式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对此,Morris等(2003)在考察众多商业模式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商业模式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 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Osterwalder等(2005)认为, 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 用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辑的概念性工具, 其描述了企业如何通过创造顾客价值建立内部结构, 以及与伙伴形成网络关系开拓市场、传递价值、创造关系资本、获得利润并维持现金流。概括地讲,商业模式即企业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基本原则(Osterwalder,2009)。类似地,Teece(2010)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所使用的关于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以及价值获取机制的设计或者架构。

我国一些学者也对商业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翁君奕(2004)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核心界面要素形态的有意义组合,核心界面包括客户界面,内部构造和伙伴界面。高闯等(2006)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可以由整条产业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组成--完全一体化(尽管现实中并不存在),也可以由产业价值链的片段组合而成。原磊(2007)指出,商业模式是一种描述企业如何通过对经济逻辑、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等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的概念性工具, 说明了企业如何通过对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和价值实现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 在创造顾客价值的基础上, 为股东及伙伴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王晓明等(2010)结合以前学者的研究,从商业模式构建方法的视角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在特定环境下,以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的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实现)为目标,围绕企业的商业活动(业务活动)而进行的一系列整体性、结构性、功能性的设计、安排或选择。而高峻峰等(2011)则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它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的模式,其决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内涵及定义众说纷纭,但其所阐述内容的关键信息都表达了同样一个观点: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这一核心逻辑以顾客价值主张作为起点,以价值创造作为过程,以财务数据作为运行结果。

二、商业模式结构体系的发展历程

"商业模式应该包含哪些要素?""各要素之间关系如何?"这些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其主要原因是,如果不能有效地搭建商业模式结构体系,就无法对现有企业或者预创立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描述、分析、评价以及改进和创新。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其对商业模式结构体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简单罗列阶段

在简单罗列阶段,研究者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商业模式的本质,对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要素进行了简单罗列。例如, 国外最早研究商业模式的学者之一Timmers采取简单罗列的方式对商业模式体系构成进行了研究。他认为, 商业模式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结构, 包括对各种商业活动参与主体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描述; 二是对各种商业活动参与主体潜在利益的描述; 三是对收入来源的描述。此阶段代表性学者的研究成果如下:

Timmers(1998):产品/ 服务/ 信息流结构、参与主体利益、收入来源;

Donath (1999):产品创新、顾客关系、基础设施管理、财务;

Chesbroug(2000):顾客理解、市场战术、公司管理、内部网络化能力、外部网络化能力;

Petrovic等(2001):价值模式、资源模式、生产模式、顾客关系模式、收入模式、资产模式、市场模式;

Betz(2002):资源、销售、利润、资产。

(二)细节描述阶段

在细节描述阶段, 研究者通过对商业模式应当涉及的因素进行细节描述, 使企业在了解商业模式应当包括哪些要素的同时, 还要明白这些要素的详细含义和在考虑这些因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与简单罗列阶段相比, 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加深入, 也更能指导企业实践。此阶段代表性学者的研究成果如下:

Hamel(2000):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顾客界面;

Afuah等(2001):顾客价值、范围、价格、收入、相关行为、实施能力、持续力;

Applegate (2001):概念、能力、价值;

Sthler (2002):价值主张、产品/ 服务、价值体系、收入模式;

Gartner (2003):市场提供物、能力、核心技术投资、概要。

(三)搭建结构体系阶段

在搭建结构体系阶段,也就是当前阶段,研究者在研究商业模式构成体系的时候, 不仅指出商业模式应当包括哪些构成要素, 而且还要研究这些构成要素的地位,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一阶段, 商业模式研究已经超越了简单、孤立的描述, 试图打开企业这只"黑匣子", 通过考察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商业模式不同要素与企业绩效之间, 以及商业模式不同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此阶段代表性学者的研究成果如下:

Dubosson等(2001):产品、顾客关系、伙伴基础与网络、财务;

Amit等(2001):交易内容、交易结构、交易治理;

Osterwalder(2005):价值主张、目标顾客、分销渠道、顾客关系、价值结构、核心能力、伙伴网络、成本结构、收入模式;

原磊(2007):价值主张、价值网络、价值维护、价值实现;

Johnson等(2008):客户价值主张、利润公式、核心资源、关键过程;

郑称德等(2011):动因层、目标层、情景层、基础层、行动层、结果层。

三、商业模式结构体系重塑

由于商业模式定义的多样性,导致了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体系的多样性。前人对此的研究经历了从简单罗列到细节描述再到体系搭建这三个阶段的发展,而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即结构体系构建。在第三阶段,以往学者们研究的共性是开始关注商业模式各组成要素间的关系。因此,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结构体系的研究,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即组成要素和各要素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这一核心逻辑以顾客价值主张作为起点,以价值创造作为过程,以财务数据作为运行结果,由此构建出的商业模式结构体系包括三个阶段五个要素:

(一)起点

1. 客户细分:商业模式起点源于价值发现,即通过客户细分来定位目标市场,以此为基础定义顾客价值主张。

2.价值主张:顾客价值主张是指企业为特定细分客户群体创造价值的系列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内涵及外延可以概括为:新颖、性能、定制化、"把事情做好"、设计、品牌/身份地位、价格、成本削减、风险抑制、可达性、便利性/可用性等。

(二)过程

商业模式过程体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创造"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二是为企业自身创造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核心资源是支撑,关键活动是实现路径。

1.核心资源

核心资源是保证企业商业模式有效运行所必须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包括实体资产、知识资产、人力及金融货币资产等。

2.关键活动

关键活动是保证商业模式可行而必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像研发、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活动。特定的关键活动通常围绕特定的人力、物力、财务等多种核心资源之间的调度而展开,其效率和效果则由企业对资源的掌控和利用能力决定。

(三)结果

商业模式运行结果通过企业财务数据体现。财务数据不仅包含了企业各种资源和活动的成本及其构成,而且还涵盖了收入流的组成、利润率水平等重要的经营指标。因此,财务模块对于整个商业模式结构体现而言,是一种数字体现和验证,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小结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优秀而又令传统行业大跌眼镜的公司。这些公司凭借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击败竞争对手的同时,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立于1987年的DELL公司,以其独特直销模式打败了竞争对手,成为了PC行业的巨头之一;亚马逊由杰夫・贝左斯于1995年创建,作为第一个采用B2C在线销售商业模式的公司,亚马逊通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成为目前美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市值曾一度突破千亿美元;凭借网络搜索引擎起家的谷歌公司,通过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网络广告收入模式,从1998成立时的车库公司发展成为目前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超过2000亿美元)。这些公司对传统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原本靠产品/服务创新为生存和发展基础的企业不得开始考虑其现有商业模式是否已过时。

企业如果希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那么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商业模式,哪些要素构成了商业模式,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关键问题。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转变观念,从传统的技术/产品/服务为中心的观点转变到更加全面系统的以商业模式为中心的观点,才能突出重围,找到一片新的蓝海。

参考文献:

[1]A.Osterwalder, Y.Pigneur. 商业模式新生代[M]. 王 帅,毛心宇,严 威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罗 珉.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述评 [J].当代经济管理,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