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11 09:18:37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例1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民办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各地教育部门和民办高校办学主体的共同努力,很多民办高校已经有资格进行统一招生,民办高校不但拥有了独立的校园,而且实行了独立会计核算。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在民办高校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对约束民办高校经济行为、促进民办高校发展意义重大,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因此,规范民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行为、提高民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已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结合杭州师范大学实际,我们把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职能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编制预算,对民办高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加强资金统筹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合理编制预算,对民办高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

预算管理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灵魂所在。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要把预算管理放在首位,合理编制预算是民办高校逐渐形成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民办高校要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节约高效、规避风险”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根据学校的长远发展计划和当年基本任务统筹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预算编制一般采用“自下而上、领导集体决策”的办法来操作,学校可以把各学院及基层单位视作单独核算的各个成本中心,把预算分为维持其基本生存所需预算和促进其发展壮大所需预算两个层次,用企业管理的手段和项目细化的形式来审视各成本中心的必须支出。同时,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各成本中心的不同职能性质安排收入计划。在具体操作时,可引入财政部门对普通高校严格的预算审核方法(即把学校视作财政部门,把各成本中心视作申报预算的各普通高校)。各成本中心根据上一年度的实际执行情况、结合本年度可能的预算收入水平、根据学校对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和编制方法,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报学校编制预算的职能部门,进行审核、论证、平衡。经学校财经领导小组通过,报校董事会批准。再将批准的预算计划逐一下达到各学院和基层单位。即通常所说的“一上一下”预算编制模式。

预算计划下达后,学校财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对各学院、各基层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如实反映和监督执行,并对预算结余数在各学院各基层单位之间进行分配结转。

二、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民办高校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办学经费基本自筹,很少能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获取教育经费。因此,民办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也应侧重于对收入的组织管理。从目前情况来看,民办高校的自筹收入主要包括学费收入、住宿费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据不完全统计,学费收入和住宿费收入在民办高校的办学收入中占95%以上的比例,是民办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顺利落实这些收入,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否则,没有收入,没有了资金来源,财务管理就是空中楼阁、无米之炊,再是巧妇也只能束手无策。学费和住宿费收入主要受收费标准、收费学生人数、收费率三个因素制约。第一个因素是收费标准,众所周知,高校收费标准必须得到省级物价部门的批准且获得收费许可后方可具体实施,在实务操作中,我们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严格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住宿费,杜绝乱收费现象。第二个因素是收费学生人数,收费学生人数存在一定的客观性,财务人员无法凭主观努力来增加收费学生数,收费学生数主要受办学规模、招生计划、办学环境(市场因素)、办学质量(校内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第三个因素是收费率,收费率会受学校教育质量、教学环境、生源状况等学校自身情况以及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达程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学校可以主动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收费比率,如:财务人员及时向各学院通报欠费学生名单和欠费金额,督促学院辅导员通知到学生本人,并了解欠费原因。采取激励手段,收费率高的学院相应增加教学业务费预算,和学生的选课系统联网,欠费学生无法选课。民办高校的支出可以分为基本支出和发展支出。基本支出即维持学校基本开支的必须支出,主要分为人员经费、教学经费、学生经费、公用支出、后勤支出。基本支出已经是保证正常教学所需的必需开支,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予以满足。但应注意到的是,人员经费往往是民办高校办学成本的最主要开支,约占总办学成本60%左右,学校可以通过控制生师比,精简行政人员、保持一定比例兼职老师的办法来节约人员成本。公用支出中的水电费、通讯费、交通费、会议费可以采用人均定额控制法来掌控支出程度。后勤服务、安保服务支出可以采用服务打包,用业务外包、公开招标的方式来确保合理的成本支出。发展支出主要是科研支出、学科建设支出、高端人才引进支出,发展支出应在满足基本支出的情况下考虑安排,以“量力而行、稳扎稳打”为基本原则,应设置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即提高学校内涵和竞争力,使学校在未来一定区域的民办教育市场中占有竞争地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财务制度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本单位经济业务特点、管理体制、管理要求、资金运动、人员配置等,充分体现本单位的财务管理特点。分类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综合性财务管理制度,如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收支报销审批制度等;建立单项财务管理制度,如收入分配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差旅费报销制度、教职工借款管理制度;建立相关性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制定一系列科学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对民办高校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规范,让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时有据可依,用制度来规范行动,以制度来服众。

四、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主要是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抓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资产的实物管理和资产记账要分离,资产实物账和会计固定资产明细账必须核对一致,资产配置和使用相分离,使资产的配置合理科学。资产维修需求申报与审核执行相分离,确保维修方案的合理性,防止小病大修。其次,要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及时掌握资产报废、报损情况,对资产的盘盈、盘亏情况应及时查明原因,报上级管理部门后作账务调整,保证账实相符。再次,建立资产出借制度,规定那些资产可以出借、出借期限、借还手续、损坏责任等。特别是公、民两用的手提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资产的出借,借前、还后都要对资产的完好性进行检查,以便分清责任,保证资产使用寿命。最后,建立资产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处置的程序和权限,资产报废请求的提出和审批、处置相分离,对于大宗资产的变卖要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防止资产处置过程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民办高校除了要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外,还要防止其他资产的流失,随着民办高校多年的积累,民办高校自身已具有一定的品牌,但这个品牌没有受到民办高校自身的重视,也没有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往往被其他企事业单位无偿占用,也没有维权和资产流失的意识。日积月累,损失不容小觑。另外,民办高校教职工科研成果90%没有得到转化和利用,也在不断流失过程中。民办高校应注重对办学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同时做好教职工科研成果转化利用工作。

五、加强资金统筹管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民办高校应选择灵活的资金管理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统筹考虑资金安排,加速各项资金运转速度,保持资金的良性循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重大开支项目要算好账,处理好项目投入与回收周期中的资金流转关系。对各项资金实行定额管理,防止呆账、坏账和资金沉淀,盘活资金存量。同时,做好流动资金的分析和信息反馈,树立资金效率意识,采用科学的结算方法,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管好用好资金,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保值增值的效果。

六、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困难

民办高校的收入主要是学生的学费及住宿费收入,有很明显的季节性,每学年的开学初是资金最充沛的时候(九月-10月)。其他月份的资金收入相对较少,特别是每年的五、六月份,资金非常紧张,而人员经费、教学经费不会因资金缺少而停止发生,资金流和业务流严重不匹配,造成很多的财务管理上的问题。甚至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民办高校可否学习国外的一些高校,把会计期间从公历年度改为学年。同教学周期相匹配,更准确的核算教学成本支出。

民办高校建校之初,纯粹独立筹建的很少,往往是依托一所普通高校而创办,人、财、物都是依托母体高校分流出来的,同依托的母体高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表面上看,民办高校有独立的校区、独立的法人、独立的财务,实际上存在资产界线不明、用工关系(人员编制)复杂、财务归属不顺等问题,许多民办高校甚至已变相成为母体高校的下属创收学院,民办高校的内涵被严重歪曲,阻碍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教育部已意识了这个问题,在2008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可以让社会组织或个人参与到民办高校的管理中来,让民办高校真正拥有独立办学资格、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园和独立财务核算,理顺和母体高校之间的关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院。

(作者:任职杭州师范大学,会计师)

参考文献: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例2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16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24-02

民办学校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性质的教育机构。近几年,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学校数量迅速增加,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在培养人才、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时间不长,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少数学校存在着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违规办学等问题。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些民办学校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疏于管理,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

1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制度随着学校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其薄弱环节已经逐渐显露,财务活动中多少都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是执行财务制度的问题,如果执行偏差严重的就是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必须重视财务制度建设,根据国家财税法规,建立一套适合本校运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核算标准、财务政策、工作程序的高度统一,全面执行与监督学校的财务工作,保证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及核算的整体性,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

1.1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企事业单位为了保证本单位的财会业务活动有序地进行,同时保障本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日常工作中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进而保证会计资料主体的真实性、完整性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会计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而学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为保护学校财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工作质量和预防本单位会计人员经济犯罪而有意识设置的一系列控制措施,控制的方式涉及机构、人员、制度及经济业务等方面。核心是按规定程序和授权权限处理各项交易。

1.2 民办学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学校资产是指学校购置、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得到拓宽,主要可以分为:(1)上级的财政拨款资金购置固定资产;(2)学校自主知识产权构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无形资产;(3)在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事业性收入增加形成固定资产;(4)商业贷款购置固定资产;(5)社会的捐赠。这些资产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教学活动。

民办学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资产的权属不清,管理过程缺乏有机协调,相关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足;(2)资产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3)固定资产管理职能不清,机构分散,产权不明晰,责任主体缺位。

1.3 民办学校贷款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

民办学校为拓展办学空间而贷款搞建设,但学校缺乏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没有应对或解决财务风险的措施。很多学校没有对贷款风险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评估。贷款规模过大,贷款结构过度集中,往往会引发财务风险。还贷高峰来临时,学校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多数民办学校仍未按照《会计法》及国家教委、财政部《社会力量办学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三项中的规定执行,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银行存款账户,但并未使用,多数学校都是以活期储蓄形式开展经济业务活动。

1.4 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账簿设置不合理

多数民办学校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按规定设置账簿,建立的账簿多为企业账、流水账,且基础工作较差,出现了记账不规范,凭证不装订,未编制财务报表或编制财务报表不规范等问题。

1.5 未按相关规定收费,收费票据使用不规范

绝大多数民办学校没有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税务发票,而是使用市场上出售的收据或学校自行印制的收据,支出票据不合法。多数学校未按《社会力量办学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五项“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应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财经制度……杜绝以领代报、白条报账、私分公款等违反财务制度的现象”规定执行,支出票据无单位领导人及经手人签字,白条报账现象较严重。事业支出超标准、超范围,将未实际支出的费用列为支出。

1.6 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不健全

多数民办学校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无法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不能有效防止资产流失现象,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将资金及时入账。

2 改善民办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提高管理决策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

民办学校单位负责人、管理层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把财务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2.2 加大统一领导工作力度,完善整体系统性

学校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多头操作的局面。

2.3 确保预算管理的目的真正落到实处

学校各项费用的开支预算在经过党委会批准后,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无权变更。学校应适当进行预算差异性分析。许多学校的财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忽视了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预算管理的目的就是把预算变成现实、把现实掌控在可控范围内,不仅如此,还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差异的原因,发现预算指标与实际的差异。

2.4 确保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2.4.1 建立基本存款账户

未在银行开设基本账户的民办学校,需到银行开设基本账户,新开及已开设有基本账户的需将民办学校所有经济业务在银行基本账户内核算,超出现金开支范围的业务应当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不得以任何储蓄形式开展经济业务活动。

2.4.2 使用合法票据

收取的学费要按规定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税务发票。不得使用市场上购买的收据、民办学校自制票据或以不开票方式收取费用。

2.4.3 财务人员持证上岗

聘任的专职或兼职的财务人员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即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同时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等。

2.4.4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民办学校应按照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真实、完整。

2.4.5 严格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

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收费,不得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严禁乱收费和强行募捐。认真实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民办学校应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

2.4.6 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经费开支审批手续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例3

财务管理专业是属于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需求,越来越重视实际运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把知识复合,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要强调财务管理的时间性特点。然而我们目前的教学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没能很好的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这一特点。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较薄弱,学生对理论学习又缺乏兴趣。

他们的理论功底,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都不是很扎实。在逻辑方面,分析问题和归纳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较差,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没有经过财务管理的实践。但是,如果和公立学校的学生比较起来,他们虽然基础知识差一些,但动手能力较强,参与实际财务管理活动的热情却非常高,并且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时间性教学方法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实践性教学方法设置

(一)课堂实践

1、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在财务管理实践环节中,离不开课堂实践我们应该进目前的教学方法,采用双向沟通式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中。在课堂实践中可以使用的方法有:首先,课堂陈述。课堂陈述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我们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主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课后搜集资料,归纳要点制作PPT文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陈述完毕后,教师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总结,找出其优点,补充其不足,使其陈述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这也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就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角色模拟教学。如模拟会计,做账,具体运用时,教师应先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熟悉掌握该部分内容,然后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进行具体操作。例如:在讲授完会计基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模拟会计记账活动,先设定好背景,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设定的场景中进行记账模拟。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用真实的身份在教室这个真实的环境进行演练。事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再进行指导。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而且有利于学生 实际操作及技能和应变能力得到断粮和提高。

再次,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二,有利于培养高成次实用人才。案例是真实问题的真实描写,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就可以逐渐掌握解决问的能力,使知识直接转化为能力。三,案例的真实性实战的模拟性,可以激活学生充当决策者位置的意识,从而仔细鉴别相关数据资料,提高处理问题和理解相关理论问题的能力。

2、改革考试考核方式。考试考核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检验,特别是检验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提高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财务管理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我们目前的考试考核方式大豆表现为单一的理论考试,不能体现课程特点,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财务管理专业以及所设课程很虚,没有实实在在能够看见的东西。

首先,模拟情景考核。对于财务会计,税收税制等课程,可以先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根据所涉及的情景以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处理情境中出现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处理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打分。

其次,实战考核。对于像现代会计这样实战性很强的课程,可以采取采取组织实际做账的方式来考核,可以采取统一做账的方式,以他的业绩即有无差错来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也可以走出学校,到学校的实习基地,和在一线做账的会计一起,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经过一定时间,再结合真实的业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建立起监督机制,防止弄虚作假,虚报业绩的现象,同时注意安全。最好有辅导员跟着,也好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思想问题。

再次,课程设计考核,对于像市场营销,经济法,金融学,公司理财等课程可以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考核。市场营销课程由教师规定一个产品及市场范围,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调查,最后,提交调查报告的方式来考核。金融,公司理财可以通过撰写调查报告的形式来考核。股票交易通过在网上进行实际的交易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老考核。

这些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和课程特色,启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改变一些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这样,他们会觉得有兴趣,所学的知识感觉有用,如果就在书本上学,他们的实际的财务管理能力就不会得到提高。这样的考核,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的积极性也高。

(二)校内实践

1、组织或参加专业技能比赛。专业教师可亲自参加和指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实际应用,如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大学生会计大赛等。另外,我们也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一些赛事。

2、活跃校内会计技能大练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学校的支持下,在校内的会计的实验室,二十四小时开放,练习会计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在校内及周边地区自主创业,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做的相当不错,我校有专门的实验室。但是,开展这一活动,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通过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服务。

3.实验室实训。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进行会计活动实践。如:我校已建立的会计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财务管理专业可与国际贸易,物流等专业合作组成模拟团队进行企业模拟运做实验,每个企业模拟团队一般有6―8人组成,各个团队一般设会计总监,生产主管,会计主管,出纳和审计主管等职位。通过实训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运作的整个流程,为以后更好地适应具体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校外实践

1.认知实践。在第一学期末组织学生到工商企业,大型商贸中心现场观摩。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2.专业调研。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企业调研。所以在学校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专业调研,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自己对想进入的行业的认识。

3、顶岗实习。由学校组织,牵头联系具备条件的公司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利用暑期到企业的具体岗位上顶岗实习,参与锻炼。例如,我校今年就组织学生去苏州顶岗实习,当然不是全部,是由学生自愿报名,在暑期去三个月,学生也有一定的收入,三个月过后,回来的学生都很满意。学生也可以自己去联系公司,然后进入公司在不同岗位上进行锻炼,这样对公司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环节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实习时间最长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毕业实习环节,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真正的会计实践,学生在这一阶段接触到了实际的会计活动,学到的实践性知识最多。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例4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07-02

在人类历史早期,我们的祖先本能地运用极其简单的原始方法进行计量、计算生产过程,以了解经济收益情况。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化,社会再生产过程也越来越先进。为了使自己的生产活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反映,于是,就需要有专职人员担任算账、记账的工作,这就是会计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以后,会计这种职业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加强和重视。我国各行各业都配备了财务管理部门和财会人员,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多次组织了以会计预算管理、财务报表、规避风险、成本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研讨活动。目的是使财会人员在本单位发展改革、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好监管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逐渐转变为面向社会自主招生办学的法人实体,各个高校都开始了合并、重组并重新整合了软、硬件资源,使得教育资源管理日趋合理。但突飞猛进的社会发展和全国扩大招生,也给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诸多的滞后性与不适应性。在新形势下,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如何加以创新?这就需要民办高校财会人员去寻找、探索一种适应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科学性、规范性的财务管理新方法,以推进民办高校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一、探索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眼界大大开阔,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如果财务管理还是依靠会计进行计算处理,就会赶不上时代步伐。那么,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有哪些特点呢?

1.财务管理综合性强。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很多,如:学生的缴费管理,经济活动时的预算管理,学校基建的投资管理、融资管理、成本管理,教师及工作人员的薪酬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等。可以这样说:民办高校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需要财务部门的参与,财务管理是民办高校管理的核心与中心环节,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民办高校的长足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财务管理灵敏度高。业内同行都很清楚,作为民办高校的决策人,都想把学校办得既扎扎实实又红红火火,必须提高学校的声誉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到校求学。而民办高校要想提高社会声誉,还要聘请一些社会上有名望的教师及管理人员任教和工作。这样,民办高校需要一边向银行贷款,向社会筹集资金;一边对校园、教学设备、教材、教具、教室进行购买和装修。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财务管理部门的参与,财务管理的灵敏度就凸显出来了。

3.财务管理涉及面广泛。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从民办高校外部来讲需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需要与银行、地方管理部门、上级管理部门发生密切关系。从内部来讲,财务管理涉及到每一个年级、系、科室、教研室,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按时作出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为学校董事会提供学校开支情况,为校长制定学校长远战略目标提供真实依据。并且,学校每进行一次大的活动,财务管理部门都要做到活动前进行预算、活动中进行控制,活动后进行汇总。

4.财务管理面临电子商务的推广。在民办高校工作的同行都很清楚,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电子商务环境正在形成,民办高校的经营和财务管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科研等活动相互之间更加融洽,学校内部之间通过网络处理业务、传递信息,对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财务管理活动的网络化、电子商务化,所以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银行、网银等,许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支付、电子采购、电子订单。电子商务的推广,使民办高校购销活动更加快捷,费用也更加低廉。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办学体制、学校产业管理、后勤社会化等内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使得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在学校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同时,也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所供职的学校也是一所民办高校,更需要顺应国家教育部门的长远规划,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是每一位财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财务环境的变化、内涵的丰富和价值管理、目标管理等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必然导致财务管理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1.在财务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从民办高校高校财务管理的意义上来讲,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就是将学校的资源使用和利用达到最大优化。在风起云涌的经济市场环境和民办高校之间相互竞争中,怎样在财务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与财会人员需要探讨的研究课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民办高校进行任何经营活动时,首先,要由财务管理部门责成财会人员认真进行事前预算,编制若干预算方案,请校务委员会进行审核、评价、比较、选择后作出慎重决策。这样做可以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点,还可以量体裁衣,做到心中有数,避免超支和不可控制的财务风险。其次,在活动中要加强控制,每一个用钱的细节都要精打细算,绝不能超支,这就需要财会人员加强成本控制。因为,成本决定了民办高校利润的大小,是提高民办高校应变能力、开拓能力、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与财会人员一定要加强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管理,运用财务管理方法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分解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建立责任成本网络系统,以激发全校师生有效的节约行为。工作结束后,要进行评估和总结,对学校财务管理部门所做的预算进行测评,对有前瞻性的预算方案给予表彰,这样,可以激发财会人员的创新精神,还可以使学校在经营活动中获取利润最大化。

2.在“以人为本”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上进行创新。长期以来,民办高校基本都将投资重点放在改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设备上来,似乎感到教学环境越优美、教学设施越新颖、教学设备越先进就能吸引住学生,就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其实不然,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教育学生的智力资源已从影响学校声誉的外部因素转化为重要的内部因素,并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给民办高校提高声誉创造财富的核心要素已由物质资本转为人力和知识资本,尤其是民办高校科研成果创造的知识产权等。所以,笔者认为,民办高校领导要转变观念,需从以下三点做起:

(1)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其实就是要从关心、爱护、培养每一位财会人员的目的出发,充分调动财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源头上提高财会人员的管理水平。

(2)鼓励财会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就是要鼓励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由于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成为新时代财会人员的工作工具,而且会计理论的不断改进已逐渐替代了旧的财务管理模式,这就需要财会人员不断学习新的会计工作程序,掌握新的《会计条例》,这样在工作中就可以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3)培养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就是组织财会人员学习各种有关财会人员应该知道的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教育财会人员知法、懂法、在工作中以法律为准绳,不应该报销的款项绝不能破例,而且要自觉遵法、守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3.在细化财务管理内容上进行创新。搞好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维护学校经济秩序,推动教学工作顺利发展的前提。因此,在细化财务管理内容上进行创新是学校财务管理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正在为伟大祖国的复兴而努力发展,20多年来,依据国家政策,通过办学者坚持不懈的跋涉和努力,由“三无”为起点(无校舍、无教师、无资金),坚持办学规模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逐渐积累了资金,使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笔者认为,民办高校每一分钱来的都很不容易,一定要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所以要在细化财务管理内容上进行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是民办高校根据《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规定》实施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管理体系。“统一领导”就是以学校董事会授权为前提,校长以法人代表的名义,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承担全部经济责任,学校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财务政策、收支计划、资源配置也要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配置和管理。这样做可以使学校在自主理财的过程中集中财力、优化教学质量和资源配置,同时也可以增强民办高校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在财务管理内容上进行创新。众所周知,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的学费、杂费、住宿费、社会单位的捐助,以及国家、地方政府的少量补贴等,但是,对学生收的费用支出使用又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制约。要想在财务管理内容上进行细化管理,首先,要做好预算管理。因为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可以对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学校总财力进行总体平衡,也可以保证科研、教学、行政、后勤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通过每年财会人员上报的财务总表制定下一年的战略目标,宏观调控学校各个部门的资金支出,减少铺张浪费,节约学校开支。目前许多民办高校都在使用“零基预算加项用预算”的预算方法,笔者认为我们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其次,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上自我发展、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笔者建议,民办高校可以建立健全学校资金筹措体系,也可以依据国家政策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这样,民办高校的资金就会能够良性循环,资金良性循环了。民办高校的办学道路就会越来越宽广。

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实现民办高校有限资源优化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任务。需要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与财会人员克己奉公、勤勤恳恳地当好学校的“好管家”,为推进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董汝萍.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探讨.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8(9)

2.万方数据.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创新.厂长经理报,2011.11.24

3.李文姬.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创新探讨.会计文苑,2011(5)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例5

新制度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具有财务管理综合性较强,财务管理灵敏性较高以及财务信息化要求较高等特点。

(一)财务管理综合性较强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方式,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学生的缴费管理、经济管理中的各项预算管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以及高校教务人员的工资管以及专项资金管理等,另民办学校改革创新项目较多,每项改革都离不开财务数据,每一项财务管理活动都需要涉及到大量的信息与数据,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较高。同时,民办高校相关领导还需要结合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进一步的学校管理规划,制定民办高校长远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作为民办高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对民办高校的发作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财务管理灵敏性较高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活动需要结合时展的特点以及市场变化的条件,进行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深化改革,教学设施的及时更新。民办高校加大投入既需要聘请优秀教师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深、相对稳定教师队伍以及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队伍。又需要向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对校园中的基础建设及各项教学设备、教室投入等进行管理。这其中每一项活动都需要财务管理的加入,所以高校财务管理的价值较为突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敏感度,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需求进行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财务信息化要求较高

知识经济时代下,信息技术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对各项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也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管理,基于当前的电子商务变化环境,将各项教学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活动以及科学研究活动等,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融合。

例如在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虚拟银行、网银等方式进行资金管理,通过电子采购、电子订单等获取学校所需要的各项教学资源,使民办高校各项财务管理活动能够更加便利,避免不必要的工作与损失。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促进民办高校各项教学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创建良好的条件。

二、新制度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方式分析

新制度下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的方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细致规划财务管理的内容等方式开展财务管理。

(一)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的方式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传统的民办高校人力财务管理方式下,难免会出现各类纰漏,工作效率较低、工作质量较差,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目的在于不断增加民办高校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为民办高校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民办高校可以基于其实际财务管理需求加以针对性分析,创新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方式。首先,民办高校需要由财务管理部门责成财会人员认真进行事前预算,编制若干预算方案,在相关校务委员会人员检查与审核之后,进行各项活动的评选,并选择出适宜学校发展的各类项目。层层管理、层层监督的方式下,能够最大降低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减少民办高校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其次,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需要加强对各项活动的财务控制力度,成本能够直接影响民办高校最终所获得的利润,这也是检验民办高校反应能力、拓展能力的中药方式。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部门中的每一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都需要以成本为核心,注重内部责任管理,采用财务管理的方式,将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分解到各个学校中,并可以通过建立责任成本网络系统,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

(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逐渐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学校也是如此。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直接影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质量,所以在新制度下,必须提升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敏感度,基于当前时代的特点不断完善与创新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活动,通过自身扎实的财务管理技术以及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真正彰显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价值。民办高校领导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民办高校领导需要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关心财务管理人员,通过适当的鼓励、激励等话语,调动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可以将激励制度融入到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活动中,给予表现优秀的员工奖励,给予表现较差的员工惩罚,营造公平的财务管理氛围。

2、鼓励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学习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需要鼓励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学习,学会电算化软件,并能够熟练借助电算化软件实现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掌握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新税法政策财务管理要求,结合新制度、新条例实现财务科学管理。

3、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活动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指导,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掌握财经方面的法律、教育方面的法律等等内容,并能够自觉遵法、守法,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三)细致规划财务管理的内容

细致规划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有助于维护民办高校的经济秩序,推动民办高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比如民办高校可以根据《高等院校财务管理规定》实施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管理体系。“统一领导”就是以学校董事会授权为前提,校长以法人代表的名义,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承担全部经济责任,实现财政支出、资源配置的统一化管理,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实现综合性财务管理。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例6

关键词: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s;financial manage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181-02

0 引言

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了三十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根据中国统计数据显示,2006-2008年,全国民办高校从278所增至318所,在校生从133万人增至182万人,教职工从12万人增至15万人。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公办高校的有益补充。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我国民办高校在逐渐宽松的政策与社会环境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提供,而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作混乱,势必影响学校正常的运转。曾经被认为是国民办教育的“航母”的南洋教育集团,在2005年因各分校的教育储备金无法兑现,使得其属下部分分校停办,随后南洋集团又因各种财务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这个曾在2004年获得“中国民办教育最佳品牌”的南洋教育集团最后以倒闭告终。所以深入研究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从理念、目标到手段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是维护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刻不容缓的课题。

1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及特征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主要包括了筹集经费、组织财务活动、财务核算与财务监督三大部分工作。民办高校的资金实行自筹,其财务即不纳入举办单位的财务管理,又不纳入审批部门的财务管理。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学生的学费收入、学生住宿费收入、捐赠收入、其他收入以及国家少量经费拨款项目。学校经费主要来源以学费为主。学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其财务管理的权利、责任、义务统一由学校负责。民办高校是公益性事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在资金的使用方面是以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加强财管管理的监督,控制不必要或者不合理的经费开支,杜绝乱开支、乱挥霍的现象。实行有效经营,产生良好的校本收益,学校才能做到积累资金,不断投入、学校办学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2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 民办高校多由企业或个人投资创办,部分办学的投资者在对办学方向以及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原则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将办学作为个人或组织营利的一种方式,注重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社会效益。在学校一些经济问题、经济决策等重要问题上,往往是会出现出资人说了算的现象。学校财务缺乏自,涉及重要的经济决策时,财务部门参与度不高。此外财务的工作人员大部时间从事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财务管理在工作所占的比例偏小,以“报账型”为主的财务工作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快速发展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要求,这也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2.2 融资环境不容乐观,融资困难 资金是民办高校办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学校得以正常运作的一个重要的保证。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学生的学费收入、学生住宿费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以及国家少量经费拨款项目等等。社会个人捐赠、政府资助等方面只占民办高校收入中极少的一部分。学校经费主要来源以学费为主,占比近80%。而公办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则是主要为国家财政拨款,只需伸手要来即可。其次在通过银行借贷解决资金问题方面,民办高校则不能像公办学校一样可以享有政府的贴息贷款的优惠,而且因为民办学校属于非企业单位不能享受事业单位的政策,不能用收费权质押,企业单位可以用本企业的财产抵押,民办学校不是企业单位,不能用学校的财产抵押,于是处在两边都靠不边的困难境地。

2.3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我国民办高校虽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但有关的法律法规是从上世纪末才陆续出台。2002年12月28日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与其配套的《实施条例》,各地也出台一些民校高校的财务管理暂行条例,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规章条文还存在着没有解析空白之处,容易产生以教育为名义,贪一已之私的行为。另外民办高校发展迅速,有些学校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形成较大的规模,加之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重发展轻管理,没有形成科学的内部控制程序和方法,在对内控的内容、执行过程,存在着不全面,没有严格规范与执行,从而也就导致了整个过程的监督是流于形式。

2.4 对预算管理重视不足,预算编制不完善 对预算管理重视不足,有些项目没有预算,或是没有按预算执行使用,遇事总是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只注重事后报账。没有切实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没发挥出预算工作的真正作用。在编制的预算的时候,只是对一些资料进行简单的统计,以过去发生的一些财务数据做为编制的基础,没有采取基数调整法来确定未来的预算指标,没有考虑学校以后整体的发展战略,只做短期考虑,与学校的长期发展出现不一致,这样的预算则多半流于形式,当学校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时,则失去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3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3.1 加强与完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设,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采用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模式,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校长对学校的全面工作负有法律责任。在这种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中,财务管理体制作为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它须与学校的组织结构模式与管理机制相适应。一般有两种形式:“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在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较符合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这种管理体制要求民办高校内部只设一级财务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学校的财务和事务,在一级财务管理部门之外不在设同级财务管理机构,其优点在于保证财务权力的集中,便于直接管理,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也有利于民办高校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但这种方式不利于调动各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许多的民办高校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优化,采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原则,将财务管理的职能提升到价值创造层次上来。此外根据财务管理体制建设的要求,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在校长统一领导下,设置“专家型”的总会计师。主管经济核算,是财务会计工作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这种设置充分体了学校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财务决策中心家意见的权威性。

3.2 拓宽融资渠道,控制财务风险 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以学费为主,比例近80%。而公办学校收入的主要来源则是主要为国家财政拨款,只需伸手要来即可,所以稳定学费的收入对民办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这要求民办高校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在学校师资、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培养特色方面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通过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品牌效应,带动学校的融资。此外政府应当完善对民办高校税收配套政策,对支持民办教育办学的企业、个人,在其捐赠方面给与税收方面、以及对民办高校新建、扩建项目贷款贴息、办学专业建设的资助的优惠政策与措施。为民办高校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

积极争取扩大各种融资渠道:广泛吸收个人、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引资投教;加强校企合作,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的路子:企业投入设备,引入企业专家任课,将企业技术类课程融入教学体系、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学校给企业员工培训,增加培训收益;加强校银合作: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实力,向金融机构借贷部分资金,用于扩大与改善自身的办学环境,银行可适当放宽民办高校贷款的条件,开发创新出更适合民办高校融资的服务项目。

3.3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将是控制环境的建设和完善的首要条件。其次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与建设,明确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不相容职务必需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等各种控制措施,防范与降低各种财务风险。此外还要加强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选择一些综合素质强的专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充分调动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当好家,理好财,当好领导的好参谋与助手。

3.4 加强预算的控制与管理 预算是整个学校的财务工作的核心,是高校进行经济活动的依据,预算管理的好坏是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财务状况与其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编制预算的时候,民办高校应该借鉴公办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的成功经验。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这一原则也是遵循《预算法》有关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作为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也应遵循这一原则。编制预算时,应从全局出发,要考虑到学校的发展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自身经济实力,特别是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坚持统筹兼顾,注意轻重缓急,将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可推行“零基预算法”以杜绝不公平的预算和不合理的经费开支,做到精细化管理。学校的审计部门、预算管理委员会应对预算的合理性、合法性、资金使用的效益作出评估。提出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其更公平、合理与透明。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加强各项收入的管理、合理安排支出,不得任意改变资金的性质与规模。最后要加强对预算的考核,各成本中心预算的执行情况、调整情况,对其合理性与必要性要进行论证、分析与评价。

参考文献:

[1]张杏,张彩莲.民办高校转型财务管理模式控讨[J].科技资讯,2012,20.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例7

我国民办高校大部分的教学经费是自己筹集的,学生的学费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高校生源逐渐减少,学费经费已经无法支撑学校的正常运行,民办高校也开始主动寻找生源,缓解招不到学生的压力,为了防止资金来源枯竭,提高教学质量,扩宽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和家长对民办高校的认可程度,高校贷款便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筹资方式,大量的贷款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面对巨额的贷款本息给高校带来了资金压力,增加了资本成本,单一的筹资方式不利于民办高校的运营,提高了财务筹资风险。

(二)投资风险

我国一些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在资金管理上不够严谨,一些高校的办学投资者往往还经营其他企业,在不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下,投资者会存在挪用私款的现象,从而影响民办高校的正常发展。一些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在不充分考察高校的发展现状时,经常会高估教学的发展空间,把资金直接投入到基础建设或其他行业中,不考虑项目投资给民办高校带来的风险,导致资金管理不当,高校资金链断裂,加大财务管理风险。

(三)运营风险

我国一些民办高校是新成立的,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运营时间比较短,缺乏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浪费了许多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利用率低,同时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稳固,部分教师的从业水平有限,仍需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果教学质量提不上去,优秀生源就会流失,使得民办高校的声誉降低,一旦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低于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定,高校最终将会因运营不善而关闭,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深化改革,民办高校的运营规模不断扩张,导致民办高校的资金需求量不断提高,大量银行借贷现象严重,这都是因为管理者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意识,缺乏现代教育体系管理理念,忽略高校的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管理风险,不结合民办高校的自身实际情况,盲目扩张运营规模,办学经验不丰富,资金管理不科学、合理,加大了高校的财务管理风险,制约了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转与发展。

(二)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1.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

民办高校缺乏高效、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预算没有与国家目前的教育体系和高校实际发展情况有效的结合起来,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缺乏动态监管制度,没有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不能及时发现民办高校存在的财务风险且加以防范,没有做好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工作,降低了预算的效力,阻碍了高校财务资金的高效管理。

2.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

民办高校在运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内部审计委员会机构缺乏独立性,财务信息披露滞后、透明度低,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力较差,没有充分、有效的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使财务管理运行缺乏制约性、规范性。

(三)缺乏地方政府的财政扶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部门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财政补贴,但是地方政府对民办高校教育资金的投入有限,无法跟上时代经济的发展,加上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教育经费缺口仍然很大,使得民办高校不得不加大贷款额度,以获取更多的活动、运营资金,加重了民办高校的财务负担,不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生存和快速发展。

(四)民办高校缺乏资金筹集渠道

我国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教学收入、银行贷款和少量的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现有的资金筹资渠道较少,教学收入取决于高校生源问题,随着我国学生人口数量的逐渐减少,很多民办高校出现生源紧张的问题,这样直接影响了高校的教学收入。为了维持民办高校的正常运转,高校会向银行申请贷款,但是贷款额度也是有一定限制的,一旦高校将土地、房产、设备等抵押贷款出去,高校很难再次进行大额借贷,同时贷款利息也会加大高校的财务压力,财政补贴金额有限,无法长期解决民办高校的资金问题,因此需要寻找更多的筹资渠道,稳固民办高校的发展。

三、民办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

(一)加强民办高校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管理理念更加注重财务风险管理,只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才能减少资金的不合理使用,降低高校的资金管理风险和成本管理风险,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考察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对教育体系的实施政策,明确高校自身的运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财务决策。加强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知识学习,管理者应积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教学相关讲座,通过交流汲取成功的办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民办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二)加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

1.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民办高校应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根据高校办学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和执行程序,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分析、上报、总结,对于预算执行结果与初期预算目标差异较大的事项,应及时分析原因,并作出合理的调整,实现动态监管的目的。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量化风险,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有效识别高校的财务风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民办高校应注重内部审计委员会机构的有效建立,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不受高校领导的干预,对于存在问题的财务信息及时披露,实现公开透明,主动接受国家教育部和社会大众的监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管作用,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地方政府的扶持

我国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大,地方政府除了在财政补贴方面加以扶持,还可以由政府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教育基金,由社会资本出资给教育事业捐款,将获得的捐款奖励给有需要的高校。地方政府也可以转变职能,鼓励民办高校自主办学,政府在民办高校的运营过程中起到指导、调控、监督作用,通过对高校的考核和监督来规范民办高校的运行、发展,从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承担风险的能力。

(四)拓宽民办高校的筹集渠道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例8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取得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民办高校718所(含独立学院),占全国高校总数(不含成人高校)的28.82%;在校生557.52万人,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22.80%。民办高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扩大高等教育投入、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强高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质量以及扩大高校办学自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这也使得民办高校的科学化管理和内涵式发展日趋重要和紧迫。在此背景下,加强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民办高校财务治理模式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财务治理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民办高校财务治理的内涵

“治理”是在西方国家理论研究和政府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与绩效管理理论一样,在西方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政府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和重视公共管理领域的治理相关问题,并上升到国家管理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高度,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强调指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务治理”的概念源于现代公司制度的产生,在当前公司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目标下,广义的财务治理是指公司财务共同治理,即公司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对公司财务进行治理,即用以协调和平衡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关系、财务权利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其核心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教代会等权力机构对公司财务权利和责任进行配置的系列制度设计和安排。

与发达国家私立高等学校不同,由于生存环境特有的历史规定性和政治规定性,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路径和运作模式存在明显的中国特色。既有资本逐利性的市场化驱动,又受着从事公益事业非营利性的现实制约。这种特征,就是当前民办高校财务治理的外延。而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正是借鉴上述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司制度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思想,以及民办高校财务治理的外延,形成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治理内涵和发展方向。总体来说,民办高校的财务治理内涵是指基于举办方(投资者)、管理者(校方)、政府、社会、教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内在关系基础上,所构建的多元、多向和共同的财务治理结构、治理机制以及相应的制度设计和安排,目的在于协调和平衡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及权利。

(二)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财务治理的必要性

1.民办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民办高校发展规模不适应。民办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民办高校发展规模不适应,主要是指民办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的规模都在不断壮大,使得其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日趋提升,而且在现有教育领域的经济事项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权责利不对称。这主要表现在财务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模式方面,这种差异,实质反映在财务负责人的地位和权利方面:要么权利过高,如财务负责人由投资者的亲属担任,具有相当大的权利,甚至超过了校长,演变成董事长领导下的处长负责制,学校校长的权利和地位被架空;要么权利过低,如财务负责人由外聘的专业人士担任,但其权利以及对学校财务情况的了解程度,还不如由投资者亲属担任的出纳;要么校长权利过大,独揽财务、人事等核心权利,架空了投资者和上级管理部门(如少数公办学校的二级学院)。二是财务管理的功能没有凸显。在当前民办学校规模发展模式和资本逐利性的驱动下,许多学校想方设法扩大生源、盲目的追求升本或应付评估,相对关注的都是招生、就业等领域,而与学校建设密切相关的财务领域及风险容易忽略。这些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只发挥了基础的核算职能,而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功能,如财务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以及财务风险防控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甚至被忽略。

尽管有的民办高校建立了董事会等较为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执行起来仍然存在上面的问题。究其原因,既与民办高校当前家族式管理现状和政府的单向、单一监督管理模式有关,更与当前投资者对高等教育领域的财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的意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为此,从民办高校自身情况出发,改变投资者观念,建立现代管理体制,优化内部财务治理模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2.民办高校外部财务监督的现状与民办高校发展质量不适应。民办高校外部财务监督的现状与民办高校发展质量不适应,主要是指在我国民办高校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过程中,民办高校的风险防范和质量提升更加重要,而在当前扩大高校办学自的要求和形势下,政府部门等外部力量对民办高校的现有财务监督模式不能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法律法规的规范效应有限。首先,这主要由于法律法规文件本身的不完善所致。例如,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是,如何通过相关的税收、会计等规定计算取得,怎么的比例才算合理,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营利性民办高校如何从宏观上更好的兼顾和平衡教育事业的后续发展和民办高校的资本逐利性,也缺乏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文件。例如,现有民办高校执行的会计制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无法及时、客观和有效地为政府提供有关的财务信息。其次,政策执行的不到位也是导致民办高校财务问题和经济纠纷乱象的原因。比如,法人财产权的过户问题,尽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民办高校要落实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投入学校的资产要经注册会计师验资并过户到学校名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或侵占”,但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看,没有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的学校比比皆是。

二是政府监管部门的模式和方式存在问题。在公共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资本举办高等教育,导致了发展目标上的“重规模、轻质量”和监管模式上“重支持、轻监督”等现象。相关管理部门习惯于公办高校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和“规范”,无法深入到民办高校发展的内部情况以及相关诉求,使得“管理”还是“规范”都有限。同时,面对发展民办高校的现实需求和民办高校自身的不足,“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矛盾也存在,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模式。例如,民办高校的年检制度,执行过程很容易形式化,尤其是其中财务方面的问题,尽管有关专家和部门针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不规范、甚至违法违规的现象提出要求严格整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发挥作用,当然,这与政府机构在行使监管职能的时候,部门之间的职责冲突与协调不力有关。

为此,在明确以风险防范和质量提升并重的总体目标下,确定民办高校的分类发展思路以及相应的财务治理模式,提高学校财务治理水平,是当前民办高校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民办高校财务治理模式的构建

(一)总体思路

经过近几年政府部门和教育界的探索和实践,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思路和治理模式基本上确立了“分类管理”的发展思路。但是,对于民办高校具体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理模式,尤其是财务方面的内容,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意见。为此,本文借鉴政府新公共管理和现代公司制度下的从“管理”到“治理”的“顶层设计”改革理念,并基于民办高校当前的各种财务关系,结合当前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和政府分类管理指导思想,提出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财务治理模式和框架(如图1所示)。

总体思路是:遵循民办高校资本逐利性和业务公益性的双重属性,按照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的原则,以风险防范和质量提升为导向,以民办高校三重财务关系为对象,以外部财务治理要素和结构的优化、内部财务治理要素和结构的优化为手段,提升外部财务治理能力和内部财务治理能力,进而通过内部财务治理和外部财务治理的协同和融合,改变民办高校过去单一、单向的规范式管理现状,实现民办高校多元和双向的综合治理。

其中,民办高校三重财务关系包括:基于财政资金视角的财务关系,主要是通过政府资金投入、学费收入、税费减免等财政金融形态形成;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财务关系,主要通过投资者投入、银行借贷等市场资本形态形成;基于民办高校运作管理视角的财务关系,主要通过学校投融资和利益分配的资本运作过程形成。财务治理要素和结构包括:外部财务治理要素和结构是指以政府为主体,包括银行、民办高等教育行业机构、社会监督机构及社会利益群体等组织嵌入到民办高校发展过程的财务关系和治理机制;内部财务治理要素及结构是指民办高校以董事会、校务会和教代会为核心的组织嵌入到高校内部运作过程形成的财务关系以及相应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财务治理能力包括:外部财务治理能力是指在民办高校外部财务治理要素和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通过间接监督、监控以及派代表直接参与学校内部决策等治理方式,从而促进和提高民办高校财务运作和财务决策水平的能力;内部财务治理能力是指在民办高校内部财务治理要素和结构优化的基础上,即通过董事会、校务会和教代会的设置和运行,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三权分立和制衡,促进和提高民办高校财务运作和财务决策水平的能力。

(二)主要内容

1.分类管理原则下的财政及财务政策设计。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民办高校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大类,其财政投入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办学收益分配以及高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等财务相关领域也应当根据不同分类有所区别和侧重,但要兼顾二者的利益平衡。

在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非营利性高校要高于营利性高校;在办学收益方面,要充分考虑现有民办高校主体还是投资办学居多的现状,营利性的高校可以按照规定的核算程序和比例取得回报,非营利性的高校要通过奖励的方式进行适当补偿和支持(当然,这种奖励,必须建立在办学质量和效益提升以及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价基础上)。这样,既能促使当前许多高校通过不同途径变相获得扶持和回报的隐性状况显性化和合法化,又能体现政府分类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而促进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之间、营利性民办高校之间以及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高校之间的多层竞争和发展局面。否则,如果政府一刀切,在我国当前民办高校依靠政策资源发展的路径依赖下,会导致现实中的民办高校选择退出教育领域或多数选择非营利性类型,这就违背了政策设计的初衷以及通过民办高校的竞争促进质量和效益提升的目的。

另外,在会计和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非营利性高校统一采用普通高校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营利性高校采用企业会计制度,这样的统一有利于提高学校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教育和财政部门及时、客观的掌握学校财务状况提供保障。

2.分类管理原则下的财务监控及监督模式设计。教育事业作为民生实事的一大重要内容,关乎社会多方的利益,财务领域的风险防范和监控,尤其是民办高校,成为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因此,对于民办高校的财务监控,应该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既要有统一的规范,又要通过不同的外部财务治理要素和结构实行有区别和侧重的监控模式。在统一规范方面,主要是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和营利性民办高校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这是实现财务综合治理的基础。在区别和侧重方面: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主要以政府监管为主(如教育、财政、审计等部门组织力量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围绕财政扶持资金、学费收入以及其他专项资金等财政形态资金的使用管理过程进行合法、合规及绩效监督),并以社会监督为辅;对于营利性民办高校,主要以社会监督为主(成立由政府部门、民办高校行业联盟、社会中介机构等组成的民间组织,将政府部分职能社会化,由该民间组织执行,接受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社会利益群体委托,组织力量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围绕办学经费使用管理、财务投融资及利益分配行为进行监督,经费来源于按照民办高校办学收益的一定比例提取的风险基金),并以政府监管为辅。

3.分类管理原则下的财务治理要素及结构优化。对于民办高校外部财务治理要素和结构来说,在分类管理原则下,对于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类型的学校同样必须分类设计和优化。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外部财务治理要素应当吸收更多的政策性要素进来,通过政策性的指导和规范,运用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手段,加强外部财务治理。比如加强教育、财政等主管部门以及部门内部相关业务处室的联合与协同,尤其是对民办高校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和效益提升等方面,通过专项检查、绩效评价、督导团等方式加大监督力度;比如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吸收政府部门、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有关管理、教育、财务等领域的专家,建立民办高校发展战略委员会,对民办高校治理结构以及财务治理加强指导和规划。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外部财务治理要素应当吸收更多的市场性要素进来,通过市场性的引导和调控,运用社会审计、风险管理等手段,加强外部治理。比如组建行业联盟,通过行业自律和行业自治等方式,加强行业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运作管理;比如吸收银行、社会利益群体等,加强外部的监督。

对于民办高校内部财务治理要素和结构来说,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类型的内部财务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总体趋同,均要强调董事会、校务会和教代会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立与制衡上,但在分类管理的原则下,其财务治理结构主要优化思路是体现外部要素在内部财务治理结构的嵌入程度有所区别和侧重。对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内部财务治理结构,应当将政策性的外部财务治理要素以咨询专家、董事会成员以及教代会成员等不同方式嵌入到内部财务治理结构中,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通过协同与融合,提升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内部财务治理水平。对于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内部财务治理结构,应当将市场性的外部财务治理要素(如行业代表、银行等债权人代表、社会利益群体代表)以行业联盟、风险基金管理委员会等方式融入到内部财务治理结构,赋予相应的权利和责任,通过协同与融合,提升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内部财务治理水平。

4.综合治理目标下的财务治理协同与融合。综合治理目标下的财务治理协同与融合,主要是指通过内、外部治理要素之间的协同、内外部治理治理结构的协同与融合,通过相关的运行机制,实现共同治理和双向治理。主要包括外部治理要素在外部财务治理结构的协同、内部部财务治理要素在内部财务治理结构的协同以及外部财务治理结构与内部财务治理结构之间的协同与融合等方面。

外部财务治理要素在外部财务治理结构的协同,如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协同、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联盟和外部融资体系的协同、行业联盟与社会利益群体的协同等。外部财务治理要素与内部财务治理结构的协同与融合,主要是指外部财务治理要素在内部财务治理结构的嵌入性以及外部财务治理结构对内部财务治理结构的引导和驱动作用,如行业联盟代表、政府部门代表等,参与到民办高校内部的董事会、教代会机构中,行使相关的决策和监督权力。

内部财务治理要素在内部财务治理结构的嵌入性,如通过董事会、校务会和教代会等机构的设置,加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三权分立与制衡。尤其是要改善当前家族式管理模式,赋予校长一定的决策权和充分的执行权,赋予教代会充分的监督权。内部财务治理要素在外部财务治理结构的嵌入性,如学校负责人、投资者加入行业联盟,参与到政府政策及制度的设计和制定过程。

内部财务治理结构的协同以及外部财务治理结构与内部财务治理结构之间的协同与融合,主要是通过内外部财务治理要素的相互嵌入和互动发展,加强运作管理的协同,实现内外部的共同、双向财务治理和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绪卿.治理背景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的转型[J].中国高教研究,2014,(8).

2.王义宁.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比较[J].高教探索,2014,(1).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例9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使我国民办高校在逐渐宽松的政策与社会环境中,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正在迅速兴起和发展。很多民办高校已经有资格进行统招,尤其是被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本科招生的院校。许多民办高校已经利用政策优势,通过办学者艰辛的努力,由无校舍、无资金、无教师的“三无”学校起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坚持规模和效益并举的发展理念,为学校办学积累了难得的资金,初步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完善。可以说,目前少数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与公办高校相比已不逊色,甚至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公办院校。

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民办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是其规模的急剧扩大与管理的脱节,严重影响了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比如:有的民办高校以营利为目的,乱打广告、乱招生、乱收费;有的民办高校投资者任意抽逃资金;还有的存在产权关系不清、“家族式”或“企业化”管理、经营不透明、校务不公开、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体外循环”问题严重。所以加强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是民办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高校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作混乱,势必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影响学校的大局。搞好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学校经济秩序,搞好财务经济活动分析,是保证推进教学工作、维护学校发展的前提。所以,认真研究财务管理工作,探索民办高校财务活动的最佳方式,是民办高校财务部门的责任。

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财务管理体制是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先决内容,是组织财务活动、划分财权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作为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首先必须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相一致。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及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建议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采用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模式,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但是,从我国现阶段民办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分级管理”的条件并不具备,包括规模较大的民办高校在内,所以应以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为宜。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运行体制,有利于民办高校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有利于确立学校独立的法人财产权;有利于学校在自主理财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也有利于避免因管理层次过多造成的决策迟滞,增强民办高校适应市场的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组织体系是指学校内部财务各项工作分工与协作的层次与框架。从国外情况来看,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超脱型,即由董事会委派财务总监主管学校财务工作。其特点是既能体现董事会的授权,又有利于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校长“超脱”于学校财务工作之外,不利于激励校长的办学积极性。二是专家型,就是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授权由与副校长职位平行的总会计师负责具体分管学校的财务工作。这种体系框架充分体现了学校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财务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三是分权型,即专门配置分管财务的副校长,代表校长对学校财务工作实施统一领导。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财务副校长与财务机构负责人都需对校长的授权负责,有时会形成冲突。笔者认为,我国民办高校以采取第二种类型较好。因为设置总会计师,有利于“规范高等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独特,财务管理也相对复杂,设置“精于理财”的总会计师,更为必要、迫切。

二、民办高校收入与结余的分配

民办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广泛而复杂,出资人、办学者、管理专家、教学科研人员、学生及其家长、国家政府和社会公众,共同组成了学校的交互式财务关系。妥善处理各方财务关系,合理安排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关系,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

(一)民办高校的“收入”与“结余”

民办高校的基本财务特征是社会资源的教育化和教育资源的社会化,这是社会资本营利性与教育事业公益性的一种结合方式。社会资本的营利特征要求我们不能漠视社会资源提供者获取适当的、合情合理的回报。

教育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排斥教育有可能甚至需要赢利。这不仅是因为教育的运作需要有一定的经济作为支撑,而且也因为教育本身需要不断发展,需要不断地投入。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需要“收入”“结余”来积累资金,更需要用“收入”“结余”给予资源提供者适当的回报来激励其对教育不断投入的热情和积极性。

民办高校的活力与生机也主要体现为财务的活力与生机。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机制优势产生效率优势,效率优势必然反映出更好的成本效益比。社会化的教育资源配置,完全有理由产生“盈利”和“结余”。

(二)收入与结余的分配原则

民办高校收入与结余的分配不能等同于企业,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教育资源的多样性。教育事业的公益性要求学校分配必须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又要求学校分配不能采取单纯的投资者剩余权政策。为此,民办高校的收入与结余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

1.风险防范原则。民办高校的“市场性”使学校面临多种风险。如:生源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责任风险、事故风险等。为了防范风险,避免学校发展的不稳定性,民办高校就有必要从学费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风险保证金计入学校教育成本,主要用于弥补各种风险导致的亏损或收支不平衡。

2.发展优先原则。民办高校在安排与调节各方面利益关系时,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3.分享原则。民办高校的资源形态具有“资、智并重”“财、才共生”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货币资源、实物资源、智力资源、机制资源、品牌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的收入与结余就应该让各种资源的提供者共同分享,惟此才能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出资人合理回报原则。《民办教育促进法》第51条明确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三)民办高校结余分配的基本模式

结合《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建议民办高校结余分配在不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制度规定的前提下,按下列要点进行。结余是指民办高校年度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民办高校的结余(除国家拨的专项款以外)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还可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的部分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的收支差额,形成滚动发展的态势。民办高校的收入大部分为自筹资金,来自于学生,来自于社会。学校要做好预算,要统筹安排,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做到有结余,使学校的财务运行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护学校工作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学校越要发展越应考虑到这一点,对民办大学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在财政上保持发展后劲,对于学校立于不败之地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民办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第一,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也就是说一个自然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但是对于教育部门尤其对民办大学用一学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更为适宜,更能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更能合理地安排资金。一般对学校来说每年的9月是学校新一年的开始,次年的8月是一学年的结束,学校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活动而展开的。按学年度编制财务预算,报送会计报表,进行财务管理,更有利于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第二,民办高校应注重加强财务管理,按《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业务素质相适应的会计人员,建立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民办高校的会计人员要加强对预算管理、经济法规、财务制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瞿延东.民办教育的投资主体与校产属性.中国教育报,2001-5-29.

[2] 纯收入分享制的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于1984年提出.参见《分享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6).

[3] 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1章第1条,1997.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例10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办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对民办学历教育的认,大大改变了人们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简单认识,这也从生源的数量上和广泛性得到印证。随着招生人数不断扩大,民办教学资源的拮据性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基建规模、试验设备、优质师资配置等硬件领域,办学经费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弊端日渐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意识差、执行力不严

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预算是财务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财务管理的方向盘,学校各项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来严格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意识差或者预算编制时间过短,预算不及时,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在资金使用上,有些校领导预算意识不强,甚至根本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而是随意拍脑袋、批条子,造成预算的随意性、投机性,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的现象;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缺乏全校一盘棋观念,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或者对于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完全从本部门的情况考虑,很少顾及校内其他部门,这样就容易造成互相攀比,挫伤了一些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部分学院甚至不经协商批准随意增加和调整预算项目,擅自扩大预算经费支出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混淆开支渠道。由于没有建立预算考评及预算激励机制,节约的预算经费没有奖励,超支又要求追加,预算执行存在随意性,削弱了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使高校财务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二)成本效益观念不强

由于体制原因,民办高校基本没有财政拨款,不能像公办院校那样依赖国家“等、靠、要”,只能靠教育市场自己造血,所实现的教育收入项目单一,主要是靠学费收入;在开拓市场、开辟财源以及积极进取等方面危机感较强。同样,由于体制原因,民办高校重大的投资决策没有科学、真实、可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盲目性较大,缺乏投资约束机制,造成了部分高校一方面办学经费不足,另一方面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效益却又低下。

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理财意识;少数民办高校没有建立成本核算制度,还是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不按权责发生制核算教育成本。比如,个别学院对外联合办学,缺乏财务核算和规范透明的合作协议,存在严重的财务漏洞;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在购入资产时在教育支出中进行一次性列支等。种种现象表明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不能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地反映民办高校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层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三)财务信息前瞻性不强、分析能力不高,指导性不强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应仅仅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上,应该对学校重大决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议,为学校领导进行各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的高校财务工作范畴仍然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对内、对外只能提供有关的历史数据和基本信息的解释。工作流程侧重事后监督,相对忽视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财务管理只停留在财务数据的核算,而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效益考核、奖惩兑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但应该重视记账、算账、审 核、报销等各项日常工作,同时也要拿出必要的人力和精力,研究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资料,开展经济效益的分析。通过财务分析工作,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财务顾问服务;加快会计信息电算化建设,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目前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存在前瞻性不强、分析力不高、指导性不强的弊病。像学校融资筹资能力、负债能力测算、经济效益分析、办学成本测算以及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进行经济预测等财务信息向学校领导提供反映的不多,不利于学校领导运用财务信息进行工作决策。

(四)财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民办高校要尽快监督建立内部制约机制。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民办学校应设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其成员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董事长受董事会制约;实行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校长由董事会聘任,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校长对董事会负责,受董事会制约。 这种组织管理体制可防止家族式管理带来的弊端。现在大部分高校以财务处为学校的一级财务管理机构,作为上有校级领导、下有各个二级实体财务部门,很难从中协调上下的关系;其次,由于小团体思想作怪,个别基层二级单位亏损了向学校伸手要钱,盈利了向学校少交钱甚至于不交钱,更有甚者其会计资料严重失实,无法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的流失,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难实现

许多学校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无不与单位内部控制内容、范围不全面、内部控制执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控制的要求有关,《会计法》强调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而单位内部监督是基础。基础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就难以实现。民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

(1)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忽视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有些高校未将二级单位财务和校内结算中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围,或控制不严,监督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违规资金运作现象。(2)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仅凭校长拍脑袋决策,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3)内部控制执行不严。有些学校虽建立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4)监督主体错位。在实际工作中,少数民办高校实施会计监督的主体往往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承担着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双重任务。而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是与其所属部门结合在一起的,当学校利益与所属部门利益发生矛盾时,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可能只维护部门利益,靠各部门的会计监督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化改革方案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上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体制层面的原因,也有运行机制层面的原因;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首先高校领导要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实行董事长或校长负责制。现行民办高校的校长大都是专家、教授、学者等,他们不仅有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还有行政任务、社会活动等,要做到事必躬亲来负起会计责任显然是不可能的。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财务、基建、后勤等部门以及各院、系所掌握的经费或者管辖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财务部门所承担的工作量和核算难度随之加大。各院系除了财务部门统管的部分预算资金外,大都拥有相当数量自收自支的资金,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奖励、福利、招待等开支,往往隐蔽性很大,难以控制。那么,优化改革的方案在哪里?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范要求重建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使高校向理性的经济人转变,为高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财务管理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要切实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 建立内部制约机制,规范的财务管理机构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民办学校应设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其成员由举办者或其代表、校长、教职工代表 等人员组成,董事长受董事会制约。实行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分离,校长由董事会聘任,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校长对董事会负责,受董事会制约。 这种组织管理体制可防止家族式管理带来的弊端。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机构,各民办学校要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按照《会计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专门的财务机构,配备专业的财会人员,所有财会人员应持证上岗,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民办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执行力

按照民办高校发展计划、民办高校规模和定员定额的有关决策准确地编制年度预算,按照董事会批准的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高校财务制度应当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对高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以及收支核算管理及财务报表编报等进行重新规范,确保部门预算改革措施在高校的贯彻实施,有效防止部门预算与单位预算“两张皮”现象的再发生。每年12月上旬各个部门编制下年度预算并讨论通过后财务部门12月底编制全校财务预算,加强立财务预算管理意识,避免预算滞后,徒走形式。预算通过后原则上不再随意变更。做好预算跟踪、预算评估,在流程上避免预算失控。

(三)强化民办高校成本效益观

民办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必须强制要求民办高校加强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和报送成本报表,为民办高校发展预测、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费用信息资料。为更好地建立民办高校成本核算制度,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合理规定高校活动成本范围、成本项目、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支出分配办法,以便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地核算民办高校活动的资源耗费情况。民办高校成本核算不仅是完善民办高校会计核算的客观需要,也是民办高校开展绩效管理、考核评价民办高校财务运行绩效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四)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做高层优质财政顾问

以往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重点是财务数据的核算,忽视了对学校重大决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提供积极建议。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但应该重视记账、算账、审核、报销等各项日常工作,同时也要拿出必要的人力和精力,研究会计报表和日常核算资料,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财会人员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定性的或定量的分析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下一步的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如分析学生人均教育成本,可通过与本校历年的人均教育成本、与其他学校的人均教育成本比较,以及人均教育成本的专业结构变化,国家的相关政策等等因素来进行分析,以求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投资效益?通过分析节约或浪费的具体程度等,为以后的财务管理提供依据。通过财务分析工作,降低学校重大决策的财务成本,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的财务顾问服务。

(五)理顺高校财务管理的体制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各个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不违反国家和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经校领导集体研究确定并明文颁布,一经确立,不得随意变更。其次明确高校财务处作为学校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范围内的财务管理和确定范围内的会计核算,任何单位和部门的财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之外,财务处要参与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决策,凡学校的重大开支、校内有关部门代表学校签署涉及学校经济活动方面的协议、合同和其他文件,均应征求财务处的意见,学校所有涉及收费的业务均应由财务处负责组织实施,任何单位或个人没有财务处的委托或同意均不能向学生收费。财务处成立服务小组,分片包干到各个院校科室,在提供对接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各个部门的财务监管。

(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监督

强化内部控制,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财务内部控制就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运用有关信息和一定的控制手段,对民办学校的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调节,使之按照既定的财务目标运行,最终完成或超 额完成财务计划的过程,即:事中财务监控;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财务人员日常大量的工作就是进行财务控制。财务控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监督检查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日常的监督检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以及教职工的营私舞弊行为,及时提请学校领导处理。另一方面就是控制财务计划的实施情况,财务人员根据学校下达给各部门、各责任人的财务计划,运用管理会计中责任会计的方法,即划分责任单位,明确责任目标,进行责任核算,实施责任奖惩,将学校的各处(科)室或各责任人划分为责任单位,分别建账核算,定期编制财务计划完成情况表,反映各责任部门、责任人的工作业绩,供学校领导实施考核、奖惩,全年决算,年底兑现。在财务控制过程中如发现实际偏离计划过大等特殊情况,还应及时查明原因,提请学校领导及时采取补救等措施加以调整,确保财务目标的顺利完成。

民办学校财务管理例11

一、 新形势下加强民办院校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办高校依靠自筹资金,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竞争也不断加剧,民办高校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民办院校财务管理机制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使民办院校缺乏市场竞争力。面对当前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民办院校如何在财务管理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从而促进民办院校进一步健康发展,已成为其当前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二、 目前民办院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办院校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够明确

某些民办院校的领导和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财务就是记账及报销,只局限在财务会计这个较低的层次上。而对于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使民办院校的财务管理职能仅仅局限在财务会计的核算阶段,工作重点也仍停留在记账、报账及算账等方面,往往过多强调其服务职能,而忽视了其管理职能。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设严重滞后。管理体制上,有些民办院校甚至把财务管理部门归属于后勤部门,在其潜意识里只是把它视为一种后勤保障,这一切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起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单位的资金控制不单是一种后勤保障,更重要的作用是参与经济活动,为民办院校的领导做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 财务组织与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民办院校还未建立起资本运营、投资中心等部门,还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财务组织方面,将财务与会计混为一谈,这种现象对民办院校“大财会”现状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发展至今,民办院校始终没有加强财务功能,财务管理也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民办院校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规划,很多重要财务决定都受到民办院校老板的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对资金的管理缺乏科学计划。

3.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民办院校往往重核算,轻理财与内部管理。多数民办院校的领导者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反映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便是滋生了许多不科学的做法。在多数民办院校的领导者眼中,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在进行财务活动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时,凭老板个人意愿,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倾向,致使财务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三、民办院校财务管理改革的策略

1、建立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财务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该体制建立的关键是处理好集权及分权的关系,民办院校既要坚持对财经工作及财务管理的统一领导,又要适当下放财务管理的权力,以调动下级部门自主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一,建立统一财务领导制度模式。即在统一领导下,由学院财务对各类资金从源头上实施统一规划从而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第二,建立财务制度分级管理模式,要明确学院财务与二级部门财务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权责分明、管理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应将财权下放二级学院或二级部门单位,充分调动二级学院或二级部门单位的积极性,又能保证财力的相对集中。

2、提升民办院校投资决策机制的合理性

投资决策是决定民办院校健康发展的关键,投资决策的准确与否决定了民办院校是否将面临一定的运营困境和运营风险。因此,民办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对投资决策机制进行合理性的构建,将风险评估的论证机制、专家论证机制、投资项目的申报及审批机制、项目执行的过程监督机制等都纳入到决策机制当中,在对决策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切实降低民办院校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如此一来,民办院校能够在有效的投资机制下保障自身各项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推进民办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3、科学设置财务部门,并理顺财务部门与其它管理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

作为一个合理的民办院校的财务组织,应该做到权责利均衡、集权分权适度的原则。在设置财务管理组织时,应该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现会计部门与财务机构的相互分离,达到分工明确效益提高,部门结构简化的目的。财务机构主要包括投资和融资部门,营运资金管理部门,预算控制部门及审计部门等。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必须是分设的。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民办院校管理决策等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4、创新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观念

民办院校财务人员应该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就必须在工作中认真的探索和认真的思考,不断的学习新的相关知识,树立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理财观念。

首先,树立风险理财观念。民办院校财务管理人员在市场经济中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对由于环境变化而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合理的预测,从而采取有预见性的各种防范措施,进而使得因为风险可能遭受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的限度。

其次,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有利于协调好民办院校各相关利益者的财务关系。民办院校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有效开展各项财务活动的根本保证就是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体制,将民办院校各项财务活动“人格化”,从而充分的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再次,树立信息化的知识理财观。民办院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信息化的知识理财观,从准确、全面、迅速、有效地收集、分析与利用入手,进行资金运筹与财务决策。

5、优化一支适应民办院校发展的财务人员队伍

这支队伍既要有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又要有民办院校管理的知识,还要有管理民办院校的才能。首先,应加强培训、培养财务人员有宽广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现代数学、法学和网络技术基础 ,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的广阔、灵活和多变,能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要引进竞争机制,搞好机构内部人员交流 ,建立流动上岗、定期轮岗制度,促进财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再次,可以适当引进外部人才,如聘请资深的企业财会人员补充到民办院校财务人员队伍中来。

6、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金高效、有序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应在实现电算化的基础上,采用较先进的计算机资金管理软件,达到了统一的计算机平台、统一的规章制度、统一的信息、统一的管理、统一的监督。财务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最高层次就是业务及财务的良好结合。所以,民办院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及实际,积极地引进和开发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以逐步地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而且,还可以通过民办院校内部的局域网或者国际互联网,随时汇集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这样就能保障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及质量,并提高管理决策的水平。其次,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 ,加快民办院校改革和发展,切实抓好民办院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才能带动整个民办院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民办院校管理信息化,同样要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和切入点,通过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不仅可以加强制度约束,防范资金风险、堵塞资产流失的漏洞,而且还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统计数据和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对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而且必须对整个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 。

总之,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就越重要。民办院校重视财务管理,将有利于完善其内部管理制度。民办院校应在政府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有利政策基础上,狠抓财务管理,完善和发展民办院校财务管理体制,精细管理,提升民办院校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贾明月,改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04 (32)

[2马晓梅,贺春霞.我国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的探讨,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7).

[3]王漫平,浅析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J]. 魅力中国,2007(6)

[4]朱琳莉,浅析企业资金管理的控制措施CJ城市建设,2009(4).